水乡行教案设计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乡行教案设计(精选4篇)

水乡行教案设计 篇1

《水乡行》是作者沙白写的一首诗歌。全诗共五小节,节奏明快,韵律优美。

教学开始,通过对以前课文《水乡歌》的回顾,及众多优美的水乡画面介绍,把学生带到了环境优美的水乡,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文本《水乡行》,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感悟水乡的各种美,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形成语感,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交流中陶冶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水乡的路,水云铺。”“榴火自红,柳线舞。”“踏停蛙鼓”等文字,我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启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认真感受这些文字,很多孩子表达出了自己感受:水乡的环境优美,作者沙白的表达之精。学生发言积极,例如:林培鉴同学说通过家家门前锁一副;要找人,稻海深处;我读懂了水乡人特别勤劳;高易达同学说通过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我体会到了水乡的孩子热情好客,水乡人更是热情好客,而且水乡人划船的技术也特别高;王佳睿同学说通过水乡的路水云铺读懂了水乡的路是用白云河水铺成的,和我们家的不一样,我觉得很美;张永其同学说通过榴火自红,柳线舞。我知道这的景色不但很美,而且水乡的人们也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我觉得孩子们真正的走进了文本,仿佛亲眼看到了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水乡人的热情好客,并且孩子们领悟的也挺到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9《水乡行》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3、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读带讲,想象、对比的方式,感悟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诗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教学重难点】

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课前准备】

收集水乡有关的资料及图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水乡之美:(出示水乡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

师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水乡,感受水乡之美,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二、初读课文,感知水乡之美

(一)自由读文:要求认真读这首小诗,朗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学生练读时需注意的字:橹、帘、榴、缆。课件出示诗歌。

(二)指名读,纠正并评论。

课件出示生词: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

教师配乐范读:课件点击音乐。提出思考问题:请大家想一想,1.作者先后到了哪里?(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1、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设计意图:感知诗歌内容,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文章内容。]

2、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字、想象画面,感受“水云铺”的江南水乡的风光独特和无穷魅力。]

三、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

(一)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二)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水乡之美。

提出中心问题:水乡行,你感悟到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读一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学生的感悟点,预设: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导读出鱼网的多

b鱼网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网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人民的淳朴、勤劳。](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将积累语言和阅读理解以及情感烘托融为一体。]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设计意图:注重文本,注重感悟。让学生跳出文本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 总结: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读懂作者离开水乡的依依不舍,读懂作者内心,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一)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现在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水乡周庄去亲眼看一看。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二)、介绍文人墨客笔下的“水乡”。

【作业设计】(在游记和图画二项中选一项完成。)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水静、船多——榴红、柳绿 —— 田忙 ——

儿童送客

【教学反思】

《水乡行》是一首诗歌,作者沙白。全诗共五小节,节奏明快,韵律优美。作者以“行”为线索贯穿全文,全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清新淡雅,意境优美。把水乡的景之美,静之美及人之勤,情之美写提有味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写出了自然界和谐的美景,人与自然界和谐的天地。

教师备课时要心里装着学生怎样学。在准备《水乡行》一课的备课时,我更多的考虑学生怎样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文本,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交流中提高认识,在交流中形成语感,在交流中受到情感熏陶,在交流中陶冶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品读时读出了水乡的宁静,水乡的美,水乡的热闹,水乡人的勤劳淳朴,理解到位,并且能在讲完时很多同学已经能背诵了。整节课气氛和谐轻松,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学语文的快乐。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图片以其直观的力量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如:“水乡的路,水云铺。”“榴火自红,柳线舞。”“踏停蛙鼓”等文字,如果教师在备课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引领学生启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认真感受这些文字,一方面感受水乡的优美环境,一方面感受作者沙白的表达之精。加之有感情的朗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水乡行教案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水乡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独特的水乡风情和水乡人的勤劳,同时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民的勤劳,体会作者对水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背诵激情,揭题简介作者。师:上课!

(学生有些紧张,班长没有喊“起立”。)

老师(微微一笑):咱们来个脑筋急转弯,好不好?上课第一件事做什么?

(班长醒悟,急忙喊:起立!师生问好,学生中传来一阵笑声)

师:真聪明!今天坐在这里大家特别高兴,你们都想把自己美好的笑脸永远留在的记忆里,是吧?现在就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背几首诗词,好吗?

【面对突发事件,老师以幽默的方式予以化解,既避免了师生的尴尬,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投影出示《清平乐》,生背诵)师: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的景色。

师:对。不过,老师给你纠正一下,这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词跟古诗的区别就在于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明白吗?

(生点头)

【关注每一个细节,教师的教学严谨、细致。】

师:这首词写的的确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是个好地方啊,很多人都喜欢,有词为证:

(学生背诵《忆江南》)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诗词中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提到了一种事物,是什么?

生:水!

师:的确,(出示图片)江南是水的世界,这里河道纵横,云水相连,绿树红花,流水潺潺。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水乡”,诗人沙白曾经到江南体验生活,回来后便写下了一首小诗《水乡行》,你想一想:这里的“行”是什么意思?

生:“行”就是走的意思。生:“行”就是旅行、游玩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诗人一起到江南走一走,看一看,去领略水乡的迷人风情,去感受水乡的诗情画意。

【以学生背诵古诗词入课,以图片展示揭示课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本条理。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生练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诗为大家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生读全文)

师:读得很流畅,而且没有读错的字,好!老师再给你提个建议,声音再——

生:大一点。

师:大家都感觉到了。这么好的嗓音大家都想听得清楚些,好不好?

(生点头)

师:下面再请这位同学读课文。不过老师要给其他布置点任务啦。什么任务呢?

(投影出示: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的哪些景物?读了这首诗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读全文,声音明显提高。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对于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要诚恳、具体地指出,并给予他们进步的机会。】

师:有进步!现在谁能谈谈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的哪些景物? 生:写了稻田的景色。师:对。写了稻田(板书)生:这首诗还描写了水乡的路。师:对。还写了水乡的路(板书)生:还写了每户人家。

师:每户人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写道“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师:对,是几户人家。请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看写了什么? 生:写了水乡的门。

师(微笑):水乡的门?怎么讲? 生: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师:哦。家家门前锁一副,写的还是什么地方? 生:家家。生:人家。

师:联系课文的第一节的“进庄出庄”一把橹,我们可以把对“人家”的描写归纳为对水乡的“村庄”的描写。(板书)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首诗按顺序写了水乡的路、水乡的村庄、水乡的稻田等地方的景色。那么你读了这首诗之后,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水乡的景色挺美。生:我感觉水乡挺安静的。生:我感觉水乡很热闹。

生:我感觉水乡跟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生:我感觉水乡的人很热情。„„

师:每个人读完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尽管大家的感受不尽相同,但是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已被诗中所描绘的独特的水乡风情所吸引,下面我们就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跟随作者去领略那迷人的水乡风韵。

(出示阅读提示)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首诗,选择你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再带着你的感情把它读给同学听。

(生自由读文)

【在理清文章条理的基础上,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深入研读文本,符合阅读认知的规律。】

三、深入研读,感悟诗情画意。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为了交流方便,我们按顺序来读,好吗?谁愿意读第一小节?

(一学生读第一节)

师:读了这小节之后,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水乡的路到处都是水和云。师:什么叫“水云铺”?

生:水乡的路是用水和云彩铺成的。

师:水和云彩铺成的路会是什么样子?那会是怎样的画面? 生:水上面倒映着云彩,人们进庄或者出庄都要划船。生:那里有许多的水围绕着小村庄,水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师:他用了一个字,“白”云,你感觉是不是更美了? 生:是的。师:你再说说。

生:水乡的小河倒映着蓝天上的白云,小船在云彩上滑行。师:“小船在云彩上滑行”,多美妙的诗句啊!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画面。这是一条水和云铺成的小路,路上会有什么?

生:这里有潺潺的流水、蓝蓝的天空。

生:这里有白白的云朵、青青的小草、各色鲜艳的小花„„ 师:多美啊,这哪里是路啊,这简直就是一幅—— 生:优美的画卷。

师:在这样的路上,划一艘小船,听橹声吱悠吱悠,水流哗啦哗啦,就像一只快乐的乡间小曲。此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就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这个小节。

(生读,感情不太投入)师:你觉得美吗? 生:不太美,表情不够。师:你能来个“美”的吗?(生再读,仍不够理想)

师:比刚才的同学有进步。大家在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有画面,耳畔要有声音,那样读出来才有味。听老师读一遍,你有什么感受?(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特别有感情。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我好像看到一个人吱吱悠悠地摇着撸,在小河上划船进庄。生:我好像听着一首优美的乐曲。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大家就像老师一样,边想画面,边读诗句,你能读得比我还出色。

(生自由练习)师:谁来读?(指读、齐读第一小节)

【朗读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适时范读有助于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本。】

师:顺着这样一条富有诗意的路,我们进入水乡村庄。那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谁来读二、三节?

(一生读)

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该怎样读? 生: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满树都是渔网,渔网遮住了门,就好像门帘一样。

师:说得好啊,就好像门帘一样,说明什么? 生:说明那里的渔网很多。

师:对呀,渔网很多。你再读读这小节,还有哪些词句也在讲渔网多?

生:渔网做门帘,挂“满”树。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她把一个字读得很重,想说明自己的意思,是哪个字?

生(齐):满。师:给大伙说说?

生:从这个“满”字我体会到,渔网很多,已经把树盖住了。师:可见渔网之多。

生: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渔网就把树挂满了。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他的意思是说,人很少—— 生(齐):网很多。师:还有补充吗?(生不解)

师:听老师读,“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故意重读“走近”),你怎么想?

生:渔网已经遮住了房屋,只有走近了才能看到住户,可见渔网太多了。

师:面对这么多的渔网,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 师:渔网做什么用的? 生:捞鱼的。师:捞鱼的? 生:网鱼的 师:网鱼的? 生:捕鱼的

师:对,这样说才合适,渔网是捕鱼的工具。你能想象捕鱼的情景吗?

生:渔捞上来的时候,在渔网里直蹦。师:网里的鱼活蹦乱跳,多生动啊!

生:渔民们捕到这么多鱼,个个都美滋滋地乐着。生:一张大网撒到河里,捞上来很多很多的鱼。

师:几个同学每人想到了一个小画面。我们把他们几个同学的画面拼接起来,一起想象渔民们捕鱼的画面。

师: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

生:渔民们驾着小船,撒下渔网。鱼儿在渔网里活蹦乱跳,渔民的脸上挂满笑容,他们的歌声在广阔的原野上飘荡。

师:说得真好!你觉得这里的人们怎么样? 生:这里的人们很幸福。

生:这里的人很快乐。生:这里的人很勤劳。生:这里的人生活很饱满。师:生活不能说饱满,能换个词吗? 生:生活很美满。生:生活很富足。

师:这样说好。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水乡的人们生活美满、富足,他们辛勤劳作,幸福快乐。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一节。

(一男一女两生读后,齐读该节)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以文本为依托,以想象为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师:一种富足、快乐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读第三节,这一节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那个没回答过问题的男同学,你来。

生:石榴花都开了,像火一样红;柳条在风的吹动下,翩翩起舞。师:多美呀!用了个成语,翩翩起舞,真好听。

生:柳条像一位跳舞的小姑娘,在舞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师:不是在“舞”中翩翩起舞,应该是—— 生:在“风”中翩翩起舞。师:那个男同学想说什么?

生:石榴花开了,红彤彤的,像着了火一样;柳条在微风中摇摆着柔软的身子,翩翩起舞。

师:很有想象力。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刚才大家都说柳条怎么怎么样,而诗中用的是那个词?

生:柳线。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渔网像线一样。师:哦?不对的。你再说。生:柳条细得像线一样。师:那说明柳条非常—— 生:细。

师:非常非常的—— 生:软。

师:那你读的时候就要读出柳丝之细,之柔软;还要读出石榴花的红。自己读读试试?

(生自由读,然后指读)

师:我感觉,榴火不够红,柳线也没跳起舞。你看,这一红一绿,一动一静,美吗?谁再试试?

(一生读)

师:不错,有进步。那位男同学再来试试。(一男生读,师发现不够韵味,便范读,生练读)(一生举手)

师:怎么了? 生:老师,我有问题。师:请说。

生:为什么是榴火自红,“自”是什么意思? 师(转向其他同学):你们注意到了吗?

一男生:老师,我能回答他这个问题。“自红”就是自己红了。师:自己红了,不是别人染的,是吗?(生笑)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新。

师:哦。大家要向她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榴火“自”红呢?

生:那石榴花是自然红的。

师:说得好,这石榴花不需要映衬,不需要点染,它就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美。红得像——

生:红得像火。生:红得像霞光。生:红得像一团火。

师:对,红得像一团火,象一团跳动的火!石榴花开得怎么样? 生:茂盛。生:漂亮。生:生机勃勃。

师:你看,这个字多么值得大家研究啊。谢谢你,刘新同学。大家真的要向她学习,学什么?

生:刘新

师:“留心”什么? 生:留心每一个字。生:留心每一个地方。生:留心观察。生:留心每一件事情

师:对,留心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师:多好的名字。谢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这样一个好名字。【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这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老师巧妙地运用谐音,将对学生的鼓励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融为一体,更是妙趣横生,充分展现了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教学机智,这也应该是教的最高境界。】

师:我们再来读这一节,要读出石榴花的火红鲜艳,读出柳丝的柔美舞姿。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游览了水乡村庄的景色,大家看,如果说满树的渔网让人感到单调的话,那么家家门前的石榴花,那翩翩起舞的柳丝,则让人感受到了勃勃生机。多么独特的水乡村庄啊,宁静中透着繁忙,美丽中充满淳朴,谁来读读这两个小节,读出水乡村庄的宁静与美丽。

(指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受刘新的启发,我也有个问题:为什么家家门前锁一副?

生:因为人们都去捕鱼了。生:因为人们都去种田了。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师:对,这就叫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这小节讲的又是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金黄的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着。师:金黄的稻田,呱呱的蛙鸣,这叫有声—— 生:有色。

师:多美啊。还有吗?(生无语)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诗中没有说稻田,而是说什么? 生:稻海!

师(板书“稻海”):怎么讲? 生:形容稻田很大、很多。生:稻田面积很大,像一片海一样。生:稻子很多,像大海一样,一望无际。师:是吧?一个“海”字,你要读出稻田的—— 生:一望无际。

师:对,一望无际。(出示图片)一望无垠的稻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微风吹来,哗——哗——哗——就像海上的——

生:波浪。

师:所以人们称之为“稻海”。走进稻海,看不到一个人,却听到了——

生:青蛙的叫声。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踏停蛙鼓”体会到了青蛙的叫声。蛙鼓就是指青蛙的叫声。

师:踏停蛙鼓,这是停了蛙鼓

生:我从这里知道是人们踩到了青蛙,本来青蛙是在叫的,人们一踩,就不叫了。

(师生大笑)

师:是吗?踩到了青蛙还是这种叫声吗?我佩服你的想象力,但你的想象是不合情理的。“踏停蛙鼓”并不是踩了青蛙。

生:我的理解是,人们的脚步只要停下来,就能听到青蛙的叫声。师:不停下来呢?

生:人们的脚步声惊动了青蛙,他们就不叫了。

师:现在,我就走进了稻海深处。你们就是一只只小青蛙。我走到这里,你怎么不出声了?

生笑:不敢叫了。师:我到你这里了!

生:我也不叫了。

师:我走到哪里,哪里就停止了蛙鸣。这就叫—— 生:一步步,踏停蛙鼓!师:不是踩了青蛙。(师生笑)

师:为何叫“蛙鼓”啊? 生:因为青蛙叫声像鼓一样。生:因为青蛙叫声很大。生:因为青蛙很多。

生:因为麦子丰收了,青蛙的叫声就像敲响了丰收的大鼓。师:哇,真有想象力。只是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字,不是麦子,而是——

生:稻子。(生笑)

师:大家都知道,青蛙是益虫,青蛙多了,庄稼就长得好,稻子就能获得丰收。所以一位诗人写过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

生:听取蛙声一片。

师:是啊,叫声这么大,这位同学说是擂起了丰收的大鼓,要我说,它们一定在喊,喊什么呢?

生(齐):丰收啦,丰收啦!

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股丰收的高兴劲,来读这一节。(一生读)

师:你们听出高兴劲来了吗?(出示画面)看,眼前是广阔的稻海;听,耳边是阵阵的蛙鸣;不,那不是蛙鸣,是人们欢庆丰收的锣鼓!你再试试。

(指读)

师: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海不够大。师:那就再大一点。(生再读,进步明显)师:大家一起读一遍!(生齐读)

【创设情境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手段。这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语言渲染、课堂模仿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悟其神。】

师:现在,我们已经游览了水乡的路,参观了水乡的村庄,探寻了水乡的田野。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红有绿,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即将踏上归途,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蝉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你来试试。生:到了晚上,蝉停止了鸣叫,水面上起雾了。儿童们解开缆绳,划起小船,送我们出庄回家。

师:说得多好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

生:因为水上起“暮”雾,“暮”就是晚上的意思。师:你看,他读书多仔细啊。“起暮雾”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晚上,蝉声停止,湖面上飘起白茫茫的薄雾。

生:晚上,湖面上起了雾,水汽缭绕,蒙蒙胧胧,飘飘渺渺,就像仙境一般。

师:多美呀!

生:从“一手好撸”我知道水乡的小孩划船的技术很高。师:记得诗的开头说的是“进庄出庄一把橹”,结尾是“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撸!”孩子尚能一手好撸,大人的划船技术自然更是了得。谁能用夸赞的语气读最后一节?

(一生读,齐读)

四、回顾全文,整体感悟拓展。

师:请大家看黑板。刚才我们跟着诗人沙白游览了水乡的风情,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活的画儿,它们连起来,就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

生:人在画中游。

师:水乡之行,就是一次赏画之旅。现在我们都坐在船上,即将离去,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

生:留恋

师: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

(生配乐朗读全文,感情真挚。)

师:读得真美!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时间可以到江南水乡一游,去领略水乡的路,水乡的人,水乡的情!

五、布置作业

师:这首诗就读到这里。给同学们留点作业,请大家从中任选一题完成。(投影出示,请学生读)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江南水乡教案 篇4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段,并能运用“„„是因为„„是因为„„”的句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周庄相关图片、资料、古筝音乐,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平时积累,激趣揭题

1、(伴随音乐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让学生齐读。

“苏杭”指的是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2、师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印象及感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刚才我们通过欣赏图片,对周庄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这个江南古镇,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下面请你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结合课前的了解,想想课文里的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3、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同学们没读懂的,理解得不够的词语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再理解。

4、交流通过讨论学习理解的生词。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一)第1段的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独特风光?(老师相机指导画出概括的句子:“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2、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这句话的理解。

3、请同学们齐读第1段。(二)第2段的学习

1、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2段,边读边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给其他同学听,一起来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呢?

2、老师伴着古筝音乐范读,让孩子闭着眼睛边听边想,体会古朴典雅,崭新华美,静谧之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出:“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是因为‘蓝天下„„的房屋。’是因为‘周庄到处„„的轻松和愉快。”

3、播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2段,再次感受一下周庄的房屋和宁静与大都市的建筑和喧闹的对比,体会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和畅快。

(三)第3段的学习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桥,现在周庄保存有14座古桥,几百年的历史让美丽的周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最有名的要数富安桥。

(1)让学生勾读描写富安桥的句子。(出示富安桥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雕梁画栋”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建桥人的智慧及中国的古桥文化特色。

(2)比赛读写富安桥的句子。

(3)可再播出双桥、贞丰桥、福满桥„„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猜猜另外的桥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根据富安桥的特点或联系对前面重点词的理解进行)

(4)有感情地齐读第3段。(联系上下文感受“气势非凡”、“温馨”等词语)

(四)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周庄》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我们带入秀美古朴的千年古镇。

1、教师引读“我们喜欢周庄,是因为(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全文,以“我喜欢周庄,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旅游记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旅游过的地方的景物及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

得苏杭之灵秀

(房屋、流水、桥楼)

风光独特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车辆总动员》含反思下一篇:做蛋糕三年级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