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学习心得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精选11篇)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 篇1

我们都知道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极其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它不仅蕴含着传统文化、民族智慧,还饱含着诗人的真挚情感、丰富想象,也体想着诗人独特的创作构思。最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倡导学校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以及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汉学热”、“国学热”,各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号召,也为了提升新信任教师的语文素养,我区教委特举办了昌平区“经典古诗诵读与解析”的教师活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区里各个学校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很多优秀教师都参与到了此项活动之中。

作为新任教师的我,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也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观看优秀教师们的朗诵,加深自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这次教师古诗诵读比赛过程中,我可以看出很多老师都倾注了很多心血,下了很多功夫,看到教师们精彩的诵读,我从心里有一种由衷的敬佩之情,正是他们辛勤的付出,才使得此次比赛一场精彩,向我们新任教师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这次古诗诵读活动中,老师们选择诵读的词的作者大多都是李清照、李煜、杜甫和李白的代表之作,通过老师们的诵读不仅让我对一些经典诗词又有了新的认识,还让我对以后教学方式有了新的体悟。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此词是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通过教师们的解析我有了解到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 篇2

我在教学过程中很头疼,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最终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到,他们对学习古诗不太有兴趣,仅仅是因为学习上,甚至是考试上的需要而被动地接触它,学习它。究其原因,一是古诗所反映的内容、思想、情感与当代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客观距离;二是现在的学生比较浮躁,更喜欢直白简单的“快餐文化”,而无法静下心学习语言隐晦、感情含蓄的古诗词;三是没有欣赏古诗词的环境,周围的同学都在看网络小说、言情小说、电视剧,自己要是看古诗词,会被同学视作“异类”、“怪物”,也少了平时与周边同学交流的“流行语汇”。……种种原因形成了一种中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词的氛围,致使他们学起来费力费时,更何况是理解和掌握了。

虽然中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不大,但若问起他们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那肯定是人尽皆知,甚至还会哼上几句。不仅如此,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不少歌曲用古诗词填词,更多的则是应用了古诗词的元素。如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直接演绎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众多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柳永的《雨霖铃》被改编成歌曲《别亦难》……同样是词,为什么作为流行歌曲就可以脍炙人口,而出现在书本上的却让学生感到头疼呢?

首先是由于流行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符合现代人的口语特征,贴近现代生活。其次,歌曲能够更简明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变化,例如《死了都要爱》中:“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非常直接地表露了一种炙热的情感,而不像《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那般含蓄、深沉。最后,流行歌曲经过现代媒体的快速传播,可以做到同一时间各地都能知晓,并且进行传唱,再反复在电视、广播中播出,这样再难的歌词都会上口吟唱了。

由此可以发现,其实要学好古诗词,并非难事。早先的诗歌就是从劳动人民的劳动歌曲中搜集而来的,而宋词原本就是从歌曲中分化出来的,其他诗歌也极具音乐性。流行歌曲是优美旋律、动感节奏、感人情怀的结合,人们觉得一首歌好听,通过不断重复,熟悉了歌词内容,理解了歌词的情感,逐渐就做到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了。学习古诗词可以借鉴歌曲的流行因素。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一是反复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很好的方法。这也是流行歌曲能朗朗上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多次反复。二是深入诵读。深入诵读是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画面,读出作者的心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诵读及诵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诵读得法,有助于学生很快欣赏古诗词优美的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受艺术的熏染,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得到美的享受与极大的快乐。古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透彻,体会得深刻。教会学生正确诵读古诗词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教会他们理解古诗词特殊韵律和内容含义的方法。

诵读是要带节奏、韵律、平仄的。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古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激情横溢。在节奏方面,训练学生学会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形式。例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句为3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句为3个音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押韵则是使相关的诗句末尾的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形成声音的回环往复,产生复沓美;声调的平仄搭配,以及双声、叠韵、叠字、叠句的恰当使用,也能求得音调的和谐美。

诵读应是带着想象的。古诗词言简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巴尔扎克曾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一字风流,境界全出。教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美,以及“月辉映照大地,与梅花相映成趣”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或词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的愉悦和欣赏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作者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凭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飞雪、千山披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个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诵读应是带着情感的。诵读时应引导学生介入情感,使诵读进入声情并茂的佳境。古诗词是“缘情”而作的,所以训练学生诵读时,就要把诵读技巧与对古诗词意境的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能较准确、充沛地表达出古诗词的意境。只要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古诗词的特有境界,探得真谛,得到启迪。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得豪迈而激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古诗词,从节奏韵律、画面想象、情感领会方面诵读,体会他渴望重上前线,挥师北伐的情感,古诗词还何愁难学、难掌握?

应特别注意,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诵读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比如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另外,还可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雨霖铃》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比谁背得既准又快……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背古文的兴趣。

学生诵读古诗词不能仅限于课堂,仅限于短短的45分钟中的若干时段,那样的学习是极其有限而被动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是作者智慧及其人生经历的结晶,都凝聚了千年文化的积淀。因此,古诗词的学习还应该延伸到语文早读课,更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多读古诗词,让自身充分沐浴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中,使他们的性情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可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各班级先进行选拔赛,然后学校进行总决赛,决出名次并给予奖励,由此营造校园内学习古诗词乃至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这对建设精神文明校园有事半功倍之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意韵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提高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放飞心灵。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 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学生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只要反复诵读, 深入诵读, 了解古诗词的节奏韵律, 想象古诗词描绘的情景, 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鉴赏古诗词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将古诗诵读进行到底 篇3

一、营造氛围,吸引学生

以唱响童谣式古诗为起点,诗化校园,让古诗进校园,进课堂,进活动。规定学生大量背诵诗歌,每周背一首诗,每年进行一次诗歌表演。这样做破除了诗的神秘感,使学生形成学诗、用诗、写诗的习惯。校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诗化校园,能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古诗。如在校园的楼道瓷砖上刻上古诗、诗人画像,这不但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使校园的环境文化洋溢着浓厚的育人氛围,更使学生置身于诗的文化之中。

二、反复诵读,领悟情感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所以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每周一节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都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们常常让学生了解诗人做诗的背景,并扮演成诗人诵读古诗,从而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悟诗意。

三、展开想象,训练说话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抓好说话训练。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创设情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即兴发挥能力。比如在理解《暮江吟》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将诗的意境在头脑中转化为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们争相发挥。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意。

四、形式多样,其乐无穷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效率,我校坚持以班为单位,以校本教材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

1.常规活动。每天上课铃一响,学生就会在领读员的带领下进行集体诵读诗文,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练习了诵读,也使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周三的早会,各个班级的学生或歌或舞,或诵或吟,各自展示本班前一天学习的古诗。每天午间一点四十分到一点五十分设定为学校经典诵读的专题广播时间,播放十分钟的古诗吟唱让学生欣赏。这些常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支永恒的序曲。学校里,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风气很盛。

2.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提倡各个年级根据所选主题,以时令、节日等为契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诵读经典诗文。如四年段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了诵读“学英雄、赞英雄”主题活动。学生通过上网、翻书找古诗,走进生活悟古诗,齐心协力诵古诗,还以说、唱、画的形式表现古诗的意境。

3.“六一”古诗文表演会。古人诵诗:“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诗·大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境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六一”节时,每个班级的古诗吟唱节目,不仅吟出了诗的韵味,还舞出了诗的意境,各个节目精彩纷呈。正是这些活动,将我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4.开展古诗文考级活动。每学期将近结束时,我校就会举行古诗文考级活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无疑,这样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加强了语文的知识积累。学生在活动中,比记忆力,比心理素质,比小组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可谓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大比拼。同时通过古诗考级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校园散发更多的书香韵味。

总之,古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让我们努力将古诗诵读进行到底吧!

(责编 钟 岚)

古诗诵读学习心得 篇4

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诵读古诗文,更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结合我校多年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重吟诵,增强积累

在古诗文诵读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教师必须多给学生提供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而吟诵是阅读古诗文流行广泛且公认的方法。吟诵对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校本实验教材《悠悠中华魂》、《漫漫古典情》、《词海拾贝》所精选的内容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吟诵。

因此,我在诵读活动中把“诵读为本,读中悟情”作为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活动的一个指导思想。“诵读为本,读中悟情”,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接触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让一篇篇优秀的古诗文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使之成为一生见识高远、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通过大量诵读,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能培养学生们开朗、自信、勤奋、友善的道德素养和诚信的人格品质,对他们以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吟诵方法,如节律朗读法、诗配画法、节奏朗读法、据谱填词演唱法、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记住即可。当然古诗文吟诵必须保证时间,要时时诵,天天记,这是保证诵读的质量、进行大量积累的前提。我在实践中就提出了“天天读古诗,早晚十分钟”和“背诵古诗文,明理诚信做新人”的口号,并开展了“四个一”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即一周一节校本古诗诵读课、一月一次活动课、一学期一次赛诗会,一年一次读书节。大量的吟诵古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古诗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是为学生今后的领悟、写作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重自主,培养悟性

古诗文诵读中学生情感的培养,应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行为。在吟诵活动中,我们提出的“诵读为本,读中悟情”,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吟诵,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自悟受到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及所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教师分析所能得到的。而有些古诗文的深远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人文精神也绝非教师能分析清楚的。再说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如吟诵李白的《赠汪伦》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使学生能够团结友爱,共创和谐的校园。李绅的《悯农》学生通过诵读知道农民的辛苦和粮食得来不容易,要珍惜粮食。孟郊的《游子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我们要尊敬母亲,长大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示儿》激发学生深挚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能为中华之屈起而读书”……一首一首感人肺腑的诗篇对学生进行精神的洗礼,情感受到了熏陶。

三、重持久,感悟真善美

教育应专注人格的世界,把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秀追求的目标。而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应该是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也就是说,诵读古诗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古诗词都有很多相关的经典名句。春节时,学生诵读“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节时学生诵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中秋节时学生诵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重阳节学生又会诵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们心里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民族传统的节日,爱我们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是我们开展吟诵活动的最终目标。吟诵古诗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在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完美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我们深信,随着学生思想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自然会把思想认识转化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诵读唐诗宋词,学生悟到真善美,小事知道孔融让梨,大事知道保家卫国,天天诵读,日日吟诵,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出美好的人生。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5

1、要充分地利用书上的插图来讲解诗意,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写的独特的意境。

2、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要适当地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积极,更主动。

3、可以让学生练习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儿歌,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就能更一目了然地展示在教师的面前。

其中,我特别欣赏第1和第2种做法。

《山行》教后记:石径、比花还要红的枫叶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幸好,我们新教材安排的插图是那样的逼真、形象。因此,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先对照插图自己来理解诗句,然后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若学生碰到难点,再从观察插图中去理解。结果反映,学生根据插图明白了很多,对诗的意境也更加理解了。

《赠汪伦》诗是李白乘舟欲去,好友汪伦前来相送,深深的友谊感动了李白。李白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送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好一幅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这段的学习我就通过让学生来演一演。当学生上来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踏拍起歌、挥袖道别,我想他们也一定在努力体会其中的情感吧。

古诗诵读串词 篇6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读千古美文,同经典相伴。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

西关小学二年级古诗文诵读大赛——现在开始!1.一首朗朗上口的古诗,就是一幅幅精湛美丽的画卷。画卷中有敕勒民族美丽的草原风光。画卷中有诗人们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无限感慨和浓浓之情。画卷中有恢宏壮丽的庐山瀑布。请听二(1)班诗文诵读。

2.风来花自开,花开蜂自来,春色入美景,提笔难画之,春天是读书的好季节。春天是放飞梦想收获的季节。春天是一只只风筝放飞着多少梦想,多少欢笑和快乐。请欣赏二(2)班带来的古诗《村居》《小池》《静夜思》

3.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素有“诗仙”之陈,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珍惜时间,放声诵读,去体味古诗优美的意境,感受古人那豁达的胸怀。请欣赏二(3)班诗朗诵《赠汪伦》《古朗月行》《春晓》

4.每年春天,它总是如约而至,一抹新绿,唤醒了多少人冬眠的心。即便再多的风霜雨雪,烈火焚烧,它依然顽强地活着。请欣赏二(4)班诗朗诵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绝句》

5.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季景色,请欣赏二(5)班《赠刘景文》等诗歌朗诵。

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请欣赏二年级老师带来的诗朗诵《祖国,我爱你》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颂中华古诗文,赞中华之瑰宝,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西关小学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西关小学二年级组古诗朗诵

节目单

出场顺序

诵读内容

表演者 1

《敕勒歌》

二(1)3 4 5 《回乡偶书》 《望庐山瀑布》

《小池》

《村居》 《静夜思》

《赠汪伦》

《古朗月行》 《春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绝句》两首

《赠刘景文》

《山行》

《宿新市徐公店》

《祖国,我爱你》

二(2)

二(3)

二(4)

二(5)

古诗教学应重视诵读 篇7

关键词:古诗教学,重视,诵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 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一首古诗, 短短几句, 寥寥数十字, 语言凝练, 内涵深邃, 意境深远。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 许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 常常是“灌输式”教学, “字字落实”, 逐字逐词解释翻译, 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 让学生喜欢上古诗呢?俗话说, “七分诗三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读是古诗学习的入门之径, 教学时, 教师应重视诵读。诵读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念, 熟读, 背诵”。教学上的“诵读”不只是背诵, 而是要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感悟、积累的“读”, 学生在读中知意入境, 悟情明理, 读多了, 自然成诵。

1 反复诵读, 知诗意

古诗言简意丰, 与我们的生活年代相去甚远, 学生难以把握其深刻内涵。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精思子自知”。意思是说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古人写诗, 往往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学习古诗, 就学古人“诗读百遍”, 读得滚瓜烂熟, 以至熟而成诵, 必会或多或少感知诗中的意思。

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时, 我让“诵读”成为教学的主线。一是教师范读引路:大屏幕播放着风光旖旎的西湖, 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古诗, 学生听读, 边听边画出难理解的词句。二是学生自由读, 边读边理顺字句关系, 把握节奏层次, 读得通顺、流利, 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含义。三是展示读、齐读, 做到读得琅琅上口, 声情并茂。这样, 在多媒体画面、音乐的带领下, 经过诵读, 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意思:一天, 诗人苏轼在西湖游玩, 起初阳光明丽, 西湖水波荡漾, 波光闪闪, 十分美丽。后来下起了小雨, 雨雾笼罩下的西湖, 湖面上一片朦胧, 远处的山峰、宝塔若隐若现, 非常奇妙。诗人站在湖边一边观赏一边感叹:“水光潋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2 想象诵读, 入诗境

古诗讲究“诗情画意”, 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中意境。古诗意境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培养学生的想象本领, 重在诵读, 学生边品读诗句边想象再造诗境。

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 我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品味语言, 研读关键字词。从“怜”字引导学生品读出诗人的惜苔之意, 爱园之心, 探春之情。从“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品读出春色在这一“关”一“出”之间, 冲破围墙, 溢出墙外, 让人想到墙内的满园春色。这样, 学生在诵读中想象, 被带进那“春色满园”的意境, 与诗人共享春天的美景。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诗意的基础上, 让学生多读, 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 学生自然而然会不断有新的“意会”, 眼前仿佛出现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 一只小船在浩瀚的长江上飘荡, 愈走愈远, 直至消失在万里碧空, 只有长江滚滚奔流, 可诗人李白还在翘首凝望、不忍离去的情境。

3 用心诵读, 悟诗情

“诗缘情”, “诗言志”, 古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诗中所描写的人、事、物、景都注入了诗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注入了诗人的思想主张。由于学生学习古诗的时空距离, 情感的感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诵读, 是最能表现情感的方式。读时要做到“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可以加上肢体语言, 模仿古人或摇头晃脑地读, 或扬眉拈须地读, 或引吭高歌地吟诵……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领悟到诗人的情感。

古诗《枫桥夜泊》, 诗人张继在古诗中表达的意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较远, 要想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很不容易。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揣摩体味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要以读入手, 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建构一种无声的对话。在读好的基础上, 我及时抛出问题“一夜未眠的诗人到底有什么忧愁呢?”接着介绍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果你是落榜回家的张继, 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反复诵读。通过老师点拨, 多数学生能够感悟到诗中“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客船”这一连串的景物无不渗透着一个“愁”字, 承载着诗人的无限寂寥愁绪。像这样感诗人所感, 想诗人所想的用心诵读, 学生才能真正“读进去”, 身临其境, 生成意趣。

教学《早发白帝城》, 可在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 选择古筝曲配乐诵读, 在明快的乐曲声中, 学生很容易领悟到李白乘船行驶在三峡, 瞬息千里的情形以及诗人在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的美景中轻松愉悦的心情。

教学《竹石》时, 指导学生以赞美的语调反复诵读, 学生很容易就能体味到诗人表面是在写竹石受到多大的折磨打击仍然坚定强劲, 其实,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借竹石来赞美自己那种刚烈、坚韧, 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4 深入诵读, 明诗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古诗, 不仅充满着诗情画意, 还蕴含着深刻哲理, 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教学哲理诗时, 需要从古诗的表面意思去探寻其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从而获取精神的滋养。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蕴含的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 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 既要客观, 又要全面。李白的《登鹳鹊楼》中“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蕴含着“站得高, 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告诉我们: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诗中有理”的名诗佳句有不少,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类哲理诗, 是诗人假借人、事、物、景, 寓抽象于形象之中, 寓深刻的哲理于含蓄的语言之中。教学时, 教师不宜生硬灌输, 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诵读, 借助诗中的艺术形象, 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 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诵读得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 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 没有诵读, 课堂就没有了生气和活力。教学时, 教师应重视诵读,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知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明诗理, 在诵读中陶冶情操, 启迪心智,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

参考文献

[1]徐志龙.诵读古诗词新探[J].小学教学参考, 2009 (19) .

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篇8

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理学家朱熹称:“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上述言论均说明诵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实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

那么何谓诵读?诵读即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读”和“朗读”不同,“背”与“背诵”有异。“古诗词诵读”,不像单纯地背电话号码,背得快,忘得也快。“朗读”和“背诵”是一种情感的投入,是高一层次的口头表达艺术,所以古诗词诵读注重的是朗读和背诵,无需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然而,随着历史人文环境的变迁,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冲击,现今中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日渐衰微,古诗词的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也难怪学生会在日记中这样说:“觉得语文有味,是在小学时候,每天早读课,教室里书声琅琅,召唤我一走进教室就急急地打开课本,汇入大声诵读的河流中,读着读着,渐入佳境。每有动人至泣的课文,读后心情愉悦,流连忘返,范读、带读、齐读、分角色表演读,课堂上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我们乐在其中。找不到语文的感觉,是在中学时候,早晨,我们的时间多用来背记英语单词和英语课文,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几乎没有时间读课文,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很少朗读,可能是课文篇幅大多较长,40分钟毕竟有限,语文教学任务又繁重,一般都是匆匆默读。我再也体会不到那种自我陶醉、文我两忘的朗读之乐了!再加上让人头痛的作文,我渐渐不喜欢语文课了。”从学生的日记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着朗读严重缺失的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却明确地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言而喻,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成效,倾力诠释词作的情感呢?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应继承诵读传统,大兴诵读教育之风,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使之发扬光大。让学生在传承古诗词文化的精髓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分,并切实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教学以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了作品,还原了生活,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它既可以让学习者在对作品感知、理解和体验的前提下,与之气息相通,心灵交融,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以及浓烈的人文色彩。

既然古诗词诵读有如此之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面对优美的韵文时,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诵读呢?

一、范读再现韵文旋律

诗词因汉语语言平仄、押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时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时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的标准朗读录音则能给学生以示范,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但可以缩减因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带来的识字断句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借助对教师表情的直接观察,揣摩并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感情基调。

当然,教师在朗诵范读时,除需要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外,还必须掌握一些诵读的技巧。诸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才能使学生被倾情诵读深深触动,进而感动、沉醉,深入作品的内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继而产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体悟。

然而,在诸多技巧中,应特别强调的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四类。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沉闷、语速缓慢;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重、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

笔者在朗诵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时,结合以上技巧对文本诵读做了初步的把握,参考如下:

(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怒(重音)—发—冲(重音)—冠(停顿3秒),凭—阑(停连)—处、(语调低沉)潇潇雨歇(停顿4秒)。(语调激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停顿3秒)。(语速较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停顿4秒)。(语速缓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稍停顿)空-悲(停连)-切(语调舒缓)(停顿10秒)。

(语速缓慢)靖—康—耻,(语调凝重)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语速稍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语调高亢)(停顿3秒)。壮志饥餐胡—虏肉(停连),笑谈渴饮匈奴血(语调激昂)(停顿4秒)。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语速缓慢,语调依次升高)朝—天—阙。

整齐划一的对仗,参差错落的节奏,使诗词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韵律。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洪镇涛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二、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在以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语文教学注重朗诵的事例。而今,回首细看,你会发现课堂上的朗读仅停留在字音的纠正,课文内容的熟悉上,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只是从教师那里获知一点理性方面的认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未得到良好的体现,他们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觉的世界。”

人的个体差异促成了著名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的诞生。然而我国的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强调社会化,所以个性的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忽视,甚至是扼杀。在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育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致的意见:人的个性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所以,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年代,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应把握契机,帮助学生追求社会化的同时,让学生慢慢地脱离对教师的依赖,突破传统,走向自主、独立,成为既适应社会又能创造未来的高素质公民。

正因如此,语文教育更应尊重个性差异,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都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朗读的个性化研究在各国教育界早已备受关注,前辈的研究和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朗读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何来质的飞跃?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能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只有日复一日地朗读,对词汇、段落、章法、结构的感悟才能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大脑,出现在他们的口中、作文中。比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起笔两句中,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清新自然之感。单看这两句,就如同一幅风景画镶嵌在镜框中,碧绿的江水、洁白的鸟翎、青翠的山峦、欲燃的花葩,相互映衬。再读三四两句,如果学生对古诗词中以乐景衬哀情的惯用章法熟识的话,就不难看出一个“看又过”既点出了写诗的时节——春末夏初,又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岁月荏苒,归期遥遥。这是杜甫入蜀后,抒发羁旅异乡感慨的诗作。

再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学生认为诗人狂放的个性是不管身处何境都无法打压的,所以朗读时应高昂急促、掷地有声;但也学生认为这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朗读时应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看来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朗读,对同一句的语速、语气及重音处理的不同,可以表达出对诗词的不同体悟。这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拥有独特感悟的个性化朗读。

经过持久的个性化朗读,学生再也不会被教师统一在参考答案下,失去发自内心独特感受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业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就连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也会悄无声息地成为其自身的素养。

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得较多。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加,中学生在看待问题方面,思维的成熟已明显有别于懵懂无知的小学生。而此时,如果中学教师能将专家关于古诗词理论的宏观阐释与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等有机融合,指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诵读)”古诗词。相信学生就可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在鉴赏和学习中,把握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为有序而高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古诗诵读方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使学生陶冶心灵,享受春光的无限美好。

2、通过接触古诗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积累更多的诗句,形成文化积淀。

活动准备:

学生头饰、歌舞表演所需器乐、书法表演、书画作品、学生古诗文等

活动过程:

一、诗意春天,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出示音乐、图片

冬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春天还会远吗?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你们看,我们的小诗人来了!(几个同学吟诵古诗)

《春夜喜雨》、《咏柳》、《绝句》、《春日》、《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

2、春天是一切色彩的总汇,一切美的融合,她充满勃勃生机,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绚丽的色彩描绘春天吧!

《江南春》、《暮春》、《钱塘江春行》 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春天就在她们心中。

3、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是一首歌,一首欢快的歌,它回荡在田园,回荡在青山绿水间,请看歌伴舞:《春晓》

4、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女生齐唱《嘀哩嘀哩》

5、诗人们说:“春天是诗,春天是画,春天是生命,我们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我们班的同学把他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融入到了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你们看我们的小书法家来了。

书法作品展示:《咏柳》、《小池》

二、吟诵《少年中国说》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一个萌动着无限生命的季节,她能给勤劳的人们带来收获的希望,我们在欣赏春天,赞美春天的同时,不要忘了努力地学习,以便在秋天收获更多的果实,以便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春天!让我们郑重地立下誓言一起吟诵《少年中国说》。

三、班主任老师总结

同学们,我真为你们拥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心灵而高兴;我真为你们的多才多艺而兴奋;为你们能够积累这么多的古诗文而欣慰。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华夏文明的金钥匙。你会为它迷醉,为它自豪。同学们希望你们一生中都拥有春天,让我们去拥抱春天,就等于拥抱生命,拥抱绚丽的人生。

古诗诵读教案 篇10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过程与方法: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活动中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继续学习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你们喜欢古诗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古诗词的世界中,去感受古诗的美。师:“《诵读古诗词游艺会》现在开始。”

师: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坐在这里吟古诵今,正是由于古代有那么多杰出的诗人,那么你们对他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走进本次活动的第一环节——猜猜看。(板书“猜”)

二、创设条件 自主参与(课件显示)猜猜他是谁?

1.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有诗仙之称。(李白)2.唐代诗人,他的诗浓郁顿挫。

他的诗记载了,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

3.唐代诗人,诗画皆佳,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被称为文人画的开山祖。(王维)(生根据简介猜诗人,并吟诵其诗。)三.自主实践 互动感知

师:同学们对这些诗人和他们的诗作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看出来,同学们都意犹未尽,那么 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比赛。(板书“赛”)

(屏幕出现比赛规则)(1、3、5小组做第一组,2、4、6组做第二组,那一组做得快就是优胜小组。)

第一轮:必答题

A组: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组题:填上表示数字的词。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二轮:抢答题。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南朝四百八十寺,()。第三轮:选答题(赏画吟诗)

(播放花、鸟、山、水的画面,每组选择其中一幅吟诵相关诗句。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组背的多,并评出优胜组。)这一环节看时间定,如果时间不够就去掉。

四、组织研究 体验发现

师: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有的情意绵绵、有的豪迈奔放,下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可任选其一,搜集相关的诗题和诗句(板书:“集”)。(学生小组活动)

生:汇报搜集的类别及诗题和诗句并说明搜集此类的原因。(背景音乐)

五、合作交流 共同体验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到现在还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值得我们品读、赏析。(板书:“品”)

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则经典名句,看看你们更喜欢哪一句?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六、感悟升华

师:古诗装点我们的生活,古诗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从小就对唐诗宋词耳濡目染。

春节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秋时;我们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时;我们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我们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多少古诗名词,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有多少古诗名言,促使我们勇往直前。(屏幕出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古诗词诵读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5-02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瑰丽的宝石,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或咏物抒情,激昂文雅;或叙述历史,分厘必究;或吟山咏水,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不一而足。它以自己特有韵律和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

1.古诗词的创作几乎贯串了我国古代的整个历史。我国古代诗词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生产。在原始社会,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古朴勤劳的先民,就在劳动生产中,或歌或号,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口口相传。直到产生了文字,就有了古代的智者把人们生产中的歌整理成集,这就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从此,古代诗歌正式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历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直至晚清,并延续至今,演绎了中华五千文化兴盛不衰的传奇。

2.古诗词的内容涵盖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古代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因此它的取材也十分的广泛,有的描述生产技术,有的反映风土人情,有的记述战争场面,有的描绘大好河川……,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诗歌,把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完整的呈现在当今世人的面前。

二、古诗词诵读是中国古典文化特有的学习方式

1.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可读可歌可诵,简单易行。无论田间地头,学堂集市,只要具有一张嘴,人们就可以尽情吟诵歌唱,兴致所至,还可边吟边舞,其乐无穷。

2.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到伊呀学语的幼儿,上到耄耋老人,都能背几首古诗,唱几句曲。古诗诵读对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

三、古诗词诵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习诵古诗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方法,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古诗文习诵是古人学习的主要形式,古代历史上灿若星河的伟人大家,无不是古诗词诵读的受益者,他们从学语就开始习诵古诗文,他们的才华就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得到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诵。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古诗文诵读对学习的重要性,对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2.习诵古诗训练学生记忆能力。记忆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记忆能力的高低在最根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成绩的好坏,如果说成绩是一座大楼,记忆就是这座大楼的基础。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是人们进行思考的依据。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头脑里记住的知识量。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得到提升,如现在涌现的一些记忆大师就是熟练记忆技术的佼佼者。而诵读古诗,就是训练学生记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现在的学生,吃苦精神差,不喜欢背诵,觉得背诵是一件苦差事。从小到大就是不喜欢背诵,记忆力较差,最终成绩也较差,成为学困生。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五言、七言绝句,让他们背诵,因为简单,韵律节奏感又强,学生很容易背诵,从而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量,增加难度,扩大范围,使记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3.习诵古诗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①我国古代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无论是绝句、律诗,歌赋,词曲……都是古代文学的艺术形式,每读到一首唐诗,还是一阙宋词,在我们诵读中,在我们的吟诵中,我不仅感受到是文字的美,内容的美,更像是一曲美妙的歌曲。②古诗词讲究诗中有画,更是把中国古诗词带入了一种惟妙惟肖的,独有的艺术境界。一句“大漠孤烟直”,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一个绝美的画面,我们不由得不惊叹塞外的绝美风光,更为惊叹诗人用词的优美精炼,更是让人感受王维只身塞外的孤单与悲凉。通过诵读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能从字面上了解外在的美,形式的美,更能够从“境”及“形”,由“形”感到“意”。就在这种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就感受了美,欣赏到了美。③通过欣赏古诗,还可以品味诗人的艺术风格。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述史,辛弃疾铁血悲壮,柳永细腻婉约……通过诵读风格迥异的诗句,不仅体会到不同的美,更能体会到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

4.习诵古诗,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①古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即有人文知识,辨思论策,又有天工开物,木牛流马之神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善舞文弄墨,这里就是她的舞台。有的学生喜欢描红绘绿,这里可以增加他的艺术修养。有的学生爱舞枪弄棒,这里有无数的英雄好汉;有的学生动手制作,这里有古人的奇思妙想;有的学生欲治国家天下,这里有秦皇汉武,更有毛泽东的雄才伟略……但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每一位学生在这里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②诵读古诗文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古诗文,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楹联、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吟能唱。由于中国语言的特殊性,就是普通的文言文里,也多有平仄的韵律。中学生善玩好乐,古诗词正好迎合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使学生在说、玩、读、唱中学到知识,提升了文学素养,同时也通过说、玩、读、唱获得了乐趣。③古诗文背诵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竞赛活动。一场古诗文诵读比赛,简单点可以比赛记忆的速度,可以背诗接龙,也可以对诗……复杂点可以结合音乐、舞蹈举行古诗词诵读晚会,可以在一节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在一个班内进行,也可以在全校进行。通过古诗诵读竞赛,优生的自信心得到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得到恢复,学生在古诗诵读中享受到了学习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案下一篇:am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