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推荐8篇)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篇1

9月22日,2016年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白塔区跃进街道新世纪社区启动,正式拉开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序幕。副市长刘文军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刘文军要求,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优秀事迹,开展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具体工作,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念。

启动仪式上,刘文军为获得“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白塔区跃进街道新世纪社区授匾。新世纪社区的居民表演了舞蹈、诗朗诵、萨克斯、小提琴演奏等节目。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篇2

一、认真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多年来, 我市坚持在中小学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一,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学校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不断完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设置,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建设, 确保学校各部门和学生有书可用、有资料可看, 以满足不同学段民族团结教育需要, 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市各族青少年学生心中。

第二, 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学科渗透、专题讲座、班团队会、社团活动、读书竞赛、艺术展演、节日庆祝、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宣传民族政策,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了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市教委、市民委每年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 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知识、民族歌舞、书法绘画等比赛和展演。2007年举办了天津市学校“民族团结之光”歌舞展演活动;2008年组织了天津市民族学校“庆奥运、颂团结”书画展活动;2009年我们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中, 并组织了“天津市少数民族学生参观团”赴津京两地参观学习, 弘扬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精神, 激发了各族学生爱祖国爱天津的热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区县教育局还建立了民族教育网站, 搭建民族教育工作的交流平台。

二、不断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 着力促进民族教育优先发展

市教委坚持把办好民族学校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现有民族学校21所, 其中中学4所、小学8所、幼儿园4所、中职学校1所, 西藏班学校1所、新疆高中班学校3所, 形成了由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经过布局结构调整, 改善办学条件, 有一批民族学校被列为示范性高中、模范小学、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同时还作为市委、市政府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实事予以重点建设, 这些学校成为我市城市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 开设国际商务、阿拉伯语等专业, 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 有百余名学生已走出国门就业, 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民族中学先后被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命名为示范校。

三、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班,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光中学是全国最早承办西藏班的三所内地学校之一, 早在1985年就开始为西藏地区培养学生, 天津市第五中学从2000年开始承办新疆高中班, 也是全国最早在内地开设新疆高中班的学校之一。2002年以后,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关精神, 第二南开中学、第七中学、北师大天津附中和南大附中等四所示范性高中校, 承担了招收西藏插班生的任务, 微山路中学和崇化中学成为面向新疆地区招收高中学生的学校。为办好西藏班, 我市投入专款近亿元, 异地重建了红光中学,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为使这些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学校教职员工也倾注爱心, 不仅在学习上谆谆教导, 而且在生活上关怀备至;不仅注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而且注重在学生中引导树立民族团结观念。如今的红光中学在西藏昌都等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中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品牌学校。

目前, 我市西藏班、新疆班在校学生分别超过800人和1400人。以红光中学为代表的西藏班、新疆班学校, 为西藏、新疆两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初、高中优秀毕业生, 有一千多人考入大学, 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重点大学, 有一批学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绝大多数学生学成后, 都选择回到家乡参加建设, 为当地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认真落实民族政策, 确保各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我市民族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民族政策, 坚持把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自觉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责任制, 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专人负责, 学生需求和建议都能得到及时了解和反馈, 保证学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每逢藏历年、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 市教委都会资助学校组织简洁、隆重、有教育意义的庆祝活动, 使学生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各高校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 注重与民族学生进行思想沟通,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各学校还普遍设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奖 (助) 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返乡补助和慰问品等, 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学校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习惯, 精心抓好清真食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五、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近几年, 市教委积极承担教育对口支援任务, 不断加大对西藏、新疆和甘肃等地的教育支援力度, 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进步发展。

第一, 积极选派教师赴西部民族地区顶岗任教。近两年, 市教委已累计选派五百多名骨干教师到甘肃省100所中小学任教, 连续多次选派中小学骨干教师到新疆喀什地区任教。教师们以先进的理念、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 担负起受援学校的教学教研任务, 为提高当地教育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 积极组织基础教育讲师团“送教上门”。市教委先后派出28个讲师团到甘肃省进行巡回讲学, 受训教师达到两万多人次;还先后派出两批讲师团到西藏昌都地区, 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改革的专题培训。

第三, 积极承担干部教师挂职培训的任务。从2008年开始, 市教委面向西藏昌都地区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连续举办四期培训班, 每期60人, 培训两个月, 所需费用全部由市教委承担。从2009年开始, 市教委将举办四期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班, 每期一年, 共500人。此外, 我市还承担了甘肃省一千多名干部教师挂职锻炼或培训学习任务, 今年30所示范性高中接收甘肃省31名高中校长挂职学习。

第四, 积极开展“手拉手”帮扶及物资援助。我市有65所中小学校与甘肃省学校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促进了两地基础教育的共同发展。我市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 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形式, 不断探索东西部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高校还专门为甘肃省18个民族县培养了三百多名本科生和“专升本”教师。近年来, 我市不断加大对西部对口地区的物资援助, 仅为甘肃省贫困学校就捐资一千多万元, 援建希望小学26所。

民族团结进步 北重和谐发展 篇3

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公司坚持从宣传教育入手,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统一各族干部员工的思想,提高各族干部员工在民族问题上的理论素质和对民族问题的正确认识,使民族团结教育系统化、制度化。

加强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公司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放在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高度去认识,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培养和推荐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目前,公司少数民族干部中有高管人员3人、处级干部14人、科级干部55人、一般干部247人,形成了一批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密切联系群众,德才兼备,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良好业务能力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影响和带动了大批少数民族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办好事解难事,巩固教育成果。公司把关心和帮扶困难少数民族员工作为关系公司全局的大事,建立了帮扶救助体系,成立了帮扶救助中心,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近年来,累计投入费用132.15万元,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员工500多人次。此外,公司在员工购买经济适用房时注重向少数民族员工倾斜,在2010年发售经济适用房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总人数的9.8%。

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把“依靠各族员工、心系各族员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企业越办越好。公司不断完善和严格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各族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公司少数民族职工代表占总人数的5.6%。公司各个时期的方针、目标、生产经营、改革发展规划、各项技改措施,包括房改、生活福利、工资调整等重大问题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切实把各族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公司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提高各族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每年坚持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如每年元宵节灯展活动、消夏文化节活动、春节联谊会活动、每逢节假日慰问生产一线员工活动等等。公司还投资4 000余万元和2 300多万元建成了“员工培训大楼”、“北方兵器城”,为各族员工的培训和生活休闲提供场所。

企业是树,员工是根,民族团结是沃土。正是由于公司多年来一直重视民族工作,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注重发展民族经济,注重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使公司形成了人人学习重视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风气。各族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十一五”期间,公司跨入百亿集团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国家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企业品牌知名度、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篇4

实施方案

为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乌什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 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现就我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与开展“热爱伟大中国 建设美好家园”、“各级干部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相结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乌什县教育事业长治久安和均衡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室”、“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职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好少年”等活动,开拓民族工作新领域,不断将乌什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和民族工作延伸到基层,引向深入,夯实基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的过程,变为不断推动民族进步事业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我县“十二五”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三、评选标准

(一)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科室评选标准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决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总体部署,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

2、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妥善地处理民族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和引导所属人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3、带领所属人员在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校园稳定工作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4、在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在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中成绩突出。

5、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建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常态化的管理机制。

(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级评选标准

1、有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并为全班学生服务的班委会、团支部,整体素质较高,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部门的安排,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2、认真组织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开展“一帮一”活动,全班同学能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团结友爱、互相协作风气良好、有创新精神。

3、班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经常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学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师生民族关系。

4、班级无一人参与宗教活动和各种非法组织活动,无一人参与严重打架斗殴事件。

(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教工评选标准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理论教育、致力于学校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团结和谐校园氛围,工作业绩显著。

2、全面正确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四个维护”准则,积极参加“三个离不开”、“三个意识”的教育活动,经常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认真开展“一帮一”建立良好师生民族关系的活动,关爱各民族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反对和抵制危害民族情感的行为。

3、在教育各民族学生团结互助、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共同进步与发展方面成绩显著。

4、从未参与宗教活动和各种非法组织活动。

(四)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标准

1、参选范围:全地区18周岁以下各族青少年。

2、评选标准:

1、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品学兼优,从小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

2、在日常生活中,做民族团结的事,以个人的力量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

3、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五心”教育活动,表现突出的;

4、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勤奋,积极进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的。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坚持以月促年、常抓不懈,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同时,与学校共建单位加强沟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2.在创建活动中,要对照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将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确保创建实效。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将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及时将开展情况上报局党委,充分利用广播、教室板块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将大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活动,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活动作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举措、服务于学校广大教职工需求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工作。通过探索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进各民族大团结,保持学校和谐稳定,把***************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开好头,起好步。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篇5

(2011—2013)

各处室、年级组: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和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及州党委九届八次、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动员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和“创先争优”主题教育及学校实际,特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发展大局,贯穿于党政组织中心工作之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扎实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和“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月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进各族师生的大团结,优化发展环境,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争创区域内初级中学示范校,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方案、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市的意见精神和教育局党委要求,经研究决定成立阜康市第二中学落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志秀 党总支书记 副校长 副组长:郑东育 校长 党总支副书记

苏艳娥 副校长 阿 里 副校长

董 艳 党办主任

俞成山 工会主席 成 员:杨翠林(行政办主任)、陈新华(教务处主任)、赵丽娟(德育处主任)、史光龙(总务处主任)、杨立新(安全办主任)、巴拉提(教务副主任)、陈晓红(七年级年级乙组组长)、张秀英(七年级年级甲组组长)、李琴(八年级年级甲组组长)、马英(八年级年级乙组组长)、孟艳(九年级年级甲组组长)、景彩云(九年级年级乙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负责本校落实民族团结模范市创建活动日常工作,确保本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办公室主任:俞成山

工作人员:杨雪贞、李娜、张杰、王丙金 档案管理:常雯雯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科教兴阜”战略和“三个率先”目标,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双语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到2015年,全面实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加授母语语文的双语教育全覆盖;基础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更富成效,通过三年努力完成“市、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2011年底创建成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2013年底创建成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

四、具体形式

(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和模范个人等活动,培养一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和个人创建评比标准,规范创建工作的要求和程序。每年学校结合实际召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待遇,推动表彰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让模范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专题活动。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活动,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文艺表演、演讲征文、主题班队会等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展示各族师生的幸福生活,宣传未来的美好前景,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四)促进民族文化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团结。

(五)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各族师生参观学习,举办专题报告、讲座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五、主要内容

(一)结合重要节点加强宣传教育

1、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新疆地方史教育。开展和推动“六史”宣传教育,宣传党的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和宝贵经验,有助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我校各族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集中开展“六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教育活动,如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歌咏比赛、主题班队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加深干部师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路线及民族的发展史、民族方针政策和国情区情的认识。

2、开展选树典型评选表彰和学习先进活动。积极宣传当代领袖人物、不同时期的英雄模范及我们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组织各族教职工学习“双百”人物(1OO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O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远学阿里木、近学道德模范”。“七一”前夕评选出受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树立学校先进榜样。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人、教育人,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3、以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为点,以各主题教育月为线,推进我校主题教育的开展。围绕新中国成立日,学校将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相关教育活动月,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丰富各族师生员工节日生活、营造节日气氛,将共庆节日、共祝祖国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与主题教育密切结合,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突出教育效果,将教育成果覆盖延伸到每个人。(二)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认真落实每天升降国旗制度,使每个青少年都学会唱国歌,准确理解国旗、国歌、国徽对祖国的象征意义。学校所有教室内、教学楼醒目处悬挂中国国旗、张贴中国地图。开展诵读红色经典、学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分层次、定内容,合理安排假期德育作业。认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立志成才的实际行动,突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教育。

2、学校要积极和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

相关单位联系和沟通,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使教育基地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

3、认真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加强对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知道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让学生感受党的丰功伟绩和各时期、各战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加深对党的感情,树立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和决心。

(三)坚持不懈的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学校将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统一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学校将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民族团结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话说民族团结故事》等书籍,开展颂读《新疆新童谣》、学唱《家在阜康》原创歌曲普及等活动。广泛发动广大师生谈认识、谈打算、谈体会、谈信心,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演讲、征文、小报比赛,让各族师生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文字,感人的事例,抒发讲团结、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真情实感。

3、认真开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以增进“四个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对照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广泛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体育、艺术活动,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手段、方式。突出现代文化引领,坚持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形成爱国、感恩、开放、包答、创新、奋斗的精神世界。

4、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将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深入联系学校教师、班级和学生,广泛开展民汉学校、民汉班级、民汉师生间的“手拉手”联谊、帮扶及支教助教活动,推进民汉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为民汉学生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创造空间,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使各族师生处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和煦春风。

(四)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切实抓好“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混合编班进程,到2013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

1、坚定不移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精神及要求,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到2012年基本普及“双语教育,到2015 年初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采用模式二教学覆盖面达到100%。

2、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阜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按照自治区的安排,加快“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的步伐,积极选派少数民族优秀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和“双语”学校管理干部培训,培养一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骨干队伍。

3、加强“双语”教育研究工作。贯彻落实中小学“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方案,制定计划。按照民汉教师“同办公、同备课、同评课、同教研”的要求,适时组织教师参加“双语”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提高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组织学生参加“双语”口语大赛活动,进一步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五)关注民生,繁荣发展教育事业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完善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

2、积极争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招生考试环境。关注民生、教育公平的体现,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激发各族师生感恩情感。

3、打造平安校园,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着力提高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水平。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使师生掌握基本的避险、逃生、防灾、自救、互救等自我保护技能。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消除学校周边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秩序的网吧、娱乐场所及商业摊点,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树立安全屏障。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舆情分析和引导,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研究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信访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六、创建活动

(一)学校将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五观”、“六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月活动等,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法制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困难,改善民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活动,到2013年年底,确保学校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学校将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标准和考核验收细则开展创建工作,迎接考核验收和命名。(二)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活动日常工作,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标准提出的要求,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保证人员、经费、措施的落实。

2、学校将制定创建活动阶段性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经常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强并指导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

3、根据学校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工作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面总结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工作安排,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以师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报道和教育培训活动,使宣传教育工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4、学校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专人负责联络沟通,及时反馈活动信息,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学校将把创建活动作为今后的一项基础性、日常性、常态化的工作,确保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巩固和提升。

学校民族团结活动简报 篇6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月25日巴楚县多个学校开展民族大团结活动。巴楚县各个学校结合自己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主题,在各个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会等,充分展示巴楚县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形势。

经过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的开展,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持续、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形成巴楚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篇7

(1) 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传统文化, 为昌吉州民族团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根基。

昌吉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成立于1954年, 是以回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州域总面积7.39万平方公里。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2个民族, 总人口159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28.8%。现辖5县 (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2市 (昌吉市、阜康市) 3区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准东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有乡镇71个、行政村453个;街道9个、社区106个。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和农八师的21个团场。在昌吉建县后的漫长历史岁月里, 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了自己的家园, 正是这种长期睦邻而居、团结互助的传统, 使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经济和文化上的相互依存和认同, 而客观上, 也为昌吉州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发展提供了传统文化保障。

(2) 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和互补,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提供了经济互助的平台。

民族间的接触与交往, 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交往和文化上的交流。昌吉州借助福建、山西两省和自治区项目, 充分发挥资金和人才的优势, 深入开展对口帮扶, 加快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一是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加大对民族地区扶持力度。近年来, 先后出台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发展的意见》、《加快木垒县及23个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举全州之力加快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1个少数民族乡、22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29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发展, 对聚居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三县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进行重点扶持, 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通过外因与内因的有机结合, 促进木垒县实现后发赶超。二是妥善做好牧民定居、生态搬迁工作。昌吉州积极引导牧民发展特色经济, 帮助搬迁的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切实做到“搬得进、留得住、能致富”。全州牧民定居率达65%,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 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发达县市、乡镇和民营企业, 投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全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昌吉州加大对两个边境县的投入, 除国家每年安排的“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外, 州财政按一定比例予以配套支持, 并通过引导和带动其他各类资金, 从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工农业生产方式、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 大力改善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使边境地区的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昌吉州用好用足贷款贴息政策, 推动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产业化发展。积极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昌吉州共实施各类项目462个, 落实资金923亿元, 连续三年位居全疆第一, 争取国家及自治区各类补助资金80亿元, 38个援疆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 开工率、援疆资金到位率均达100%。

(3) 民族团结的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提供了思想基础。

昌吉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州县两级共有创建工作专职人员47名, 各部门也指定了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常年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考核机制上, 把创建活动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同时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支持。目前, 州、县 (市) 已累计落实创建工作专项经费420万元, 工作用车6部, 州县各部门也按照要求划拨了专门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费。

全州各地结合实际,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 实现了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 深入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 在电视台、电台、《昌吉日报》、“西部庭州”政府网站等自治州主流媒体常年开办创建栏目, 扎实推进面向社会层面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大宣教、大创建、大结对”活动, 积极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 培育了北庭故城、世纪园、天池“汗王宫”、“民族风情园”等2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4)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善民生,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提供了经济基础。

按照自治区的部署要求, 昌吉州连续三年实施“民生建设年”活动。一是促进就业再就业。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 通过对其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和发放技能培训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 解决了“零就业家庭”、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三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同时, 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 举办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用技术、实用致富本领等经济含量高的培训班, 实现“一年一户一人一技”的培训目标, 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技能。统筹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 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发展, 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招录一定比例本地员工和少数民族员工。二是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 近三年完成了7 367户游牧民高标准定居任务, 完成7.3万户农村安居房建设, 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住房保障城乡一体化, 将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向城镇、郊区、农村延伸。深入实施城乡解困工程, 逐步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 做到困难家庭就医、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随时产生、随时帮扶解决。积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红十字会等慈善网络体系、社会福利体系, 大力提升城乡医疗救助、孤残救助水平。深入实施了系列民生建设工程, 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5)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创建了社会保障。

昌吉州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加大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乡镇倾斜的力度, 针对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工作, 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比例持续提升。基本普及了学前两年“双语”教学及“双语”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市、乡镇倾斜的力度, 解决好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 逐步实现了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做好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工作, 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比例持续提升。突出抓好职业教育, 扩大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整合培训资源, 加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搭建起了校企、校地合作办学、就业平台, 努力建设了面向各民族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在医疗卫生建设方面, 昌吉州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和保证饮食、用药的安全。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各类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应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巩固“新农合”成果,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少数民族聚居县市、乡镇的群众参合率达到99.2%。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制建设, 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引导和鼓励少数民族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持政策, 重点实施少数民族优生、优育、优教工程, 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在文化建设方面, 昌吉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将创建活动与现代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全州各县市精心打造了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品牌节庆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和繁荣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文艺精品创作。先后完成了《别失八里》音乐剧、回族舞蹈《踩点点》、新疆曲子现代戏《哈哈泉子的户儿家》等20余件舞台艺术精品。

(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提供了文化屏障。

昌吉州政府一直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承与发展工作, 重点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建设, 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 着力打造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等文艺精品。通过开展“现代文化促进月”、“现代文化推进年”活动, 全州上下按照解放思想引领行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推进行动等“七大行动”38项内容, 精心策划开展了357项活动, 营造了浓厚的现代文化引领社会氛围。通过开展品牌文化活动, 全州各县市精心打造了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的品牌节庆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

(7) 民族团结进步和表彰活动的广泛开展,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提供了重要载体。

争创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昌吉州从2011年开始将过去每三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改为每年表彰一次, 创新评选方式, 开展了公众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全州12万人参与投票活动, 累计表彰模范单位600家、模范个人1 108名。昌吉州先后在全疆、全国召开的民族团结经验交流会上做过精彩发言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昌吉州抓好社会各层面的宣传教育, 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载体, 深入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进宗教场所为载体的“大宣教”活动, 在电视台、电台、《昌吉日报》、“西部庭州”政府网站等自治州主流媒体常年开办创建栏目, 扎实推进面向社会层面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常态化的宣传教育;积极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 培育了北庭故城、世纪园、天池“汗王宫”、“民族风情园”等20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这些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问题及时妥善地解决, 为昌吉州的民族团结消除了隐患。

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 是昌吉州民族团结的重要经验之一。昌吉州高度重视信访工作, 进一步完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工作机制, 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同时, 规范信访秩序, 95%以上信访问题得到化解, 全力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防范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 加强模拟训练和演练, 不断提高发现、判断、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全力做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形成了全社会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强大合力。昌吉州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进程中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了社会矛盾, 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群众的安居乐业。

2 建议与对策

(1) 要适应现代传播手段发展的新趋势, 多运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多开辟各族群众便于接受的传播渠道, 努力增强各种媒体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电视媒体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视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比如电视媒体具有传播覆盖面广, 传播画面直观易懂, 形象生动, 受众不受文化层次限制等优势, 但是电视媒体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电视媒体在争夺媒体受众的过程显然力量不足, 不管是从节目的覆盖范围、技术的资本, 还是从电台的人才、节目源来看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卫视。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 电视媒体能否与中国第一娱乐卫视———湖南卫视联手共同打造一个宣传民族团结的节目, 把教育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吸引力。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电影媒体逐步走向了市场化, 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受众群体, 但是, 电影媒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 倾向于制作受众喜好的作品, 而关于民族团结题材的优秀电影极少, 这与目前的影视传媒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基于这种状况, 政府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题材的电影。首先, 由政府搭建平台, 组织各方的力量, 从故事题材、主创人员、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大民族题材电影的专项投入;其次, 加大公益展演的力度, 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让优秀的电影和广大的观众见面;最后, 在创作民族题材的电影时, 要尊重创造规律, 避免急功近利。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媒体已成为我国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民族团结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 互联网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另一方面,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加大了民族团结教育舆论引导的难度。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在宣传民族团结教育时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能,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有损于民族团结的攻击、谩骂之词, 应迅速删除, 引发严重社会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2) 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应强化国家认同的教育, 培养公民意识, 淡化民族意识, 宣传中应更多强调人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强调逾越民族界限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

民族团结应该更多地讲56个民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上形成的血肉联系, 在相互交流中的不断融合。“新疆的汉族没有不喜欢吃馕和烤羊肉的, 少数民族也没有一家吃饭不炒菜的”这些文化上自然的相互吸收现象要多讲, 而不应该刻意讲民族的不同。

目前民汉群众的民族意识都在增强, 在调整或出台各种政策时, 必须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 广泛考虑社会影响, 兼顾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心理感受, 既要使少数民族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又要避免汉族有“二等公民”之感, 离疆心理增强。

对各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新形势下应重新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一些调研工作, 我们发现由于时代背景的转换和民族意识的上升, 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本族利益的观念在强化, 双方往往站在所属族体的角度对一些政策进行解析, 评价其公正性与合理性。

要继续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和“五观”的宣传和教育。但这些宣传和教育切忌喊口号和走过场。要把这些教育切实融入到各族居民的具体生活中, 通过身边的例子, 使居民得到切身的感受和教育。

(3) 提倡各民族换位思考, 树立宽容与包容意识, 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由于语言、风俗习惯、文化等差异, 民族间存在差异是很自然的, 宽容和包容应该成为各族民众的正常心态和行为方式。

真正的互相接触是民族关系建立的基础, 没有了民族间的交往, 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就是一句空话, 有交往, 才有了解、理解、赞同、认同, 这些都是宽容和包容的前提。为此, 可以以社区为单位, 多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促进各个民族的交流和交往。

在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 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可以通过推荐、翻译一些反映各民族生活的优秀文学作品, 尤其是民族作家写的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品, 拍摄、播放介绍各民族生活的优秀影视作品, 使各民族文化相互吸引、相互认知。

民族工作要注意考虑各民族的真实心理, 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使他们的真实想法有合适的渠道得到反映,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才能完善和制定有效的民族政策, 把少数民族干部凝聚到党的事业和旗帜下。

摘要:昌吉州各民族团结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 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昌吉回族自治州被列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昌吉州已全面启动了创建工作。文章全面总结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经验, 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简报 篇8

关键词:“相互式嵌入”;社会结构;民族团结\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文化交汇、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维护新疆稳定的根本要求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当前,新疆正处在稳定和经济发展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等各种因素交织的影响下,影响民族间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仍面临不小的困难。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团结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1 民族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分布格局上面临着聚居程度高、混居程度低的问题。

在南疆,维吾尔族群众相对较多,在城乡分布上有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城区汉族居民比例较大,农村维吾尔族比例较大。汉族相对集中居住于城镇及兵团各团场、国营农牧场,即便是居住在农村的汉族群众,也相对保持着独立的生产队,普遍有“汉族村”、“汉族大队”的说法。还有,在城区内,也存在着新城区汉族居民多,老城区少数民族居民多的现状。小区、学校、宿舍等集体单位,也本着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客观上形成了汉族与维吾尔族“在一个小区各居一栋楼,一栋楼内各居一个单元”的相对隔离状态。

1.2 经济发展上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新疆与内地、南疆与北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贫富程度不均,且大部分贫困人口集中在南疆农村少数民族群体中,这些差异性很容易带来民族间的隔阂。

1.3 宗教管理上面临着信教群体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人口比例很大,一些宗教教义教规逐渐融入到信教民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中,如割礼、过乃孜尔等。由于清真寺多,而在管理中存在着监管措施不够,加之有些教职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讲经解经水平低,甚至受境外“三股势力”的影响,传播、散布一些宗教极端思想,宣扬“圣战殉教进天堂”谬论,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瓦哈比”教派等宗教极端组织往往从生活习俗细节方面开始影响少数民族的世俗生活,如“瓦哈比”教派要求年轻男子留大胡须,女子蒙面、穿“吉里巴甫”服饰;不承认国家颁发的证件,不到政府机关办理结婚证,而是非法念“尼卡”结婚、念“塔拉克”离婚,不让孩子进“双语”学校上学或强行辍学,强迫、唆使妇女和未成年人学经;鼓吹和宣扬“圣战”等;“伊斯兰教改革派”肆意妄断清真与非清真界限,混淆视听,这些都容易引起民族间或民族内部的误解、摩擦和冲突。

1.4 文化认同上存在着差异性、排他性的问题。

各民族由于受到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导致在文化方面存在着民族的差异性,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客观上使不同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礼仪、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种文化上的碰撞,经常会对民族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1.5人口流动中面临着民族歧视、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疆内外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相互之间的交往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活跃,无形中也增加了民族团结问题的发生概率。

2 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加强民族团结进步

2.1 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奠定“相互嵌入式”的思想基础。一是组织宣讲队巡回宣讲。聘请离退休老干部、爱国宗教人士、党校讲师、“双语”教师等政策理论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宣讲队,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二是引领现代时尚新风。充分发挥乡村公共服务中心作用,组建民间婚庆队,鼓励引导群众到服务中心开展婚庆、葬礼等活动,按照民族传统习俗办理红白喜事,举办集体婚礼,促进群众进一步移风易俗、走向文明生活。

2.2 通过政策引导,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生活基础。

一是实行民汉混合居住。出台民汉混合居住政策,将民汉混居要求纳入住宅预销售审批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范围,并以减少土地出让金等不同方式,鼓励开发商以1:1的维汉比例,引导居民入住小区并混合居住同一个单元、楼层。在规划上,按照“相互嵌入式”原则,拆分单一民族相对集中的区域,并硬性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落实民汉混居政策,杜绝开发商以小区无房源或增加首付标准等理由拒绝向少数民族卖房的现象。对于拆迁户、安置户等,从一开始就制定计划,按照民汉相互嵌入的原则,给予安置居住。在干部集资房分配时,引导各族干部混合居住。针对住户落实民汉混合居住的,建议在房价、房屋面积、物业费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建议国家在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生态治理、扶贫攻坚等涉及异地搬迁时,考虑整体迁移到南疆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予以安置,并从土地划分、子女就学、经济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政策性鼓励措施。

二是深入推行民汉混合教育。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重点,在大力推行“双语”教育的基础上,实行灵活的合班混班制。加大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资金拨付和建设力度,保证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双语”幼儿园,确保少数民族幼儿从启蒙阶段就学习和掌握国语。完善城区汉族教师到农村民语言学校支教、民汉教师轮流授课机制,将优秀的教师优先分配到民汉混合受教的学校、班级授课,并在评先选优、考核定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寄宿制学校推行民汉学生混合住宿。

三是大力推行民汉混合工作。制定政策,分区域、分行业推行民汉混合工作机制。对条件允许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实行民族员工工作岗位预设,给民族同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社会上的闲散民族青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有计划地制定帮扶计划,同时协调务工、经商和居住渠道,切实使各族群众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四是鼓励民汉通婚。建议制定并出台鼓励民汉通婚家庭的奖励办法。针对民汉通婚的家庭,在政治、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对于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建议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行列,进行重点培养。对于通婚家庭中没有工作的,可根据个人文化程度和掌握技能,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就业岗位。

五是推进结婚葬礼互办。制定结婚葬礼互办奖励政策。对于在农村举办民族婚礼或葬礼邀请汉族群众参加,或汉族举行婚礼或葬礼邀请少数民族参加,且参加的汉族或少数民族人数达到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针对民汉通婚的,对于逝后合葬的,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在报刊、媒体上给予报道。对于少数民族结婚或死亡时,在殡仪馆或村民公共服务中心举办婚礼或葬礼的,在经济上给予奖励,其子女今后在就业上给予更多关注和照顾。对于火葬的,给予重点奖励。

2.3 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夯实“相互嵌入式”的经济基础。

一是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少数民族就业困难人员开办小商店、小作坊、小饭店等微利项目,提高就业援助金标准,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

二是加快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发展。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来源。既要从党政机关发现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又要注意从企事业单位、基层农村发现和选拔;要打破行业、地域、身份界限,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不拘一格选拔民族干部人才。人事编制部门要适当留出部分机动编制作为“周转编”用于少数民族人才引进和储备。

2.4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夯实“相互嵌入式”的社会基础。

一是深入开展严打行动。继续深入开展严打专项行动。做实“揭盖子、挖幕后”专项工作,坚决打击宗教极端黑恶势力、村霸和家族黑恶势力,彻底把“三股势力”铲除干净。继续抓好被收押人员亲属的教育矫治和生活帮扶、工作帮助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立面。

二是依法加强宗教管理。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宗教人士、宗教活动的管理,严把宗教人士的“入口关”。统筹规划宗教活动场所整合提质工作,严格执行“四定”要求。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和具有一定宗教学识的非宗教教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爱国宗教人士解经水平。继续强化“三非”整治,坚决取缔非法宗教活动。

上一篇:正规设备抵押协议书下一篇: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