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恩母亲的散文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孩子感恩母亲的散文

孩子感恩母亲的散文 篇1

工作,常常让我流连;爱情,时时让我留恋.纵然想念不相见,对母亲始终有亏欠.就让风带去我的挂念,就让云捎去我的祝愿:祝亲爱的妈妈永远快乐!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你所有的要求便是我的追求,送一朵漂亮的康乃馨,对你的深情的问候,再说一句:“妈妈咪,我爱你”感谢多年养育情;母亲节快乐!

如果我是大款,您就是大款的妈妈;如果我是大官,您就是大官的妈妈;如果我是明星,您就是明星的妈妈;如果我是艺术家,您就是艺术家的妈妈…亲爱的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让我们共祝母亲健康快乐!

我的成长是刻在你额头上的横杠;我的放纵是刻在你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你眼角的鱼尾.妈妈您辛苦了!

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节快乐!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是否对伟大的母亲表达过你的敬意.本篇感谢母亲的话为你收集感谢母亲的话、祝福母亲的话.

生日,可以忘记;圣诞,可以忘记;元旦,可以忘记;情人节,可以忘记;甚至元宵,也可以忘记;唯独今天你不能忘记,母亲节.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火总有熄灭的时候,人总有垂暮之年,满头花发是母亲操劳的见证,微弯的脊背是母亲辛苦的身影……祝福年年有,祝福年年深!

人生短,岁月长.念亲恩,最难忘.乳汁甜,饭菜香.冷与暖,放心上.臂弯里,风雨挡.春光美,百花香.慈母心,像月亮.多呵呼,暖心房.母亲节快乐!

问世间最无私的关怀,是娘心;问人世最无价的情感,是母爱;问全球最共同的语言,是妈妈;问一生最厚重的恩情,是养育;向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致敬!

让我们多给母亲一点爱与关怀,哪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让母亲也时刻感受儿女的关心.

拨动岁月的心弦,铭记成长的点滴,感激母亲的操劳,难忘母爱的无私.母亲节到了,千言万语汇成由衷的一句:妈妈,我爱您!

您含辛茹苦将我养大,您努力工作给我钱花,您费心费神操劳持家.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到来,祝您心情如花,如意豁达,您是儿心中永远的牵挂!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让我们共祝母亲健康快乐!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亲爱的妈妈: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为你祝福,因为我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在惦记你!真诚的祝愿你生日快乐

感谢您给我生命的权利,感谢您对我生活的尽力,感谢您为我加油的动力,感谢您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的全心全力,老妈,辛苦了,祝您母亲节快乐.

今天是母亲节,送您一朵红色康乃馨,愿母亲您健康长寿;送您一朵粉色康乃馨,祝母亲您美丽年轻;送您一朵黄色康乃馨,表达孩儿感激之情.祝节日快乐!

她从不刻意打扮自己,但她却是最美丽的;她从不要人们赞美自己,但她却是最伟大的;她从不要孩子报答自己,但她却备受感激…她,就是母亲我最爱的母亲

母亲的名字是在土壤里孕育的,我是希望中的树苗;母亲的名字是在天空中孕育的,我是欲翱翔的雏鹰,母亲的名字是在我心中孕育的,我是您永远的孩子.

没办法去修饰那眼神,那样的爱格外的纯,没办法去形容那期盼,那份深情永世都念,有办法的是永生的祝福,祝福伟大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幸福.

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渐渐加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看着妈妈日渐增多的白发,看着妈妈日益深刻的皱纹,看着妈妈渐渐弯曲的身躯,孩子心中有无尽的感激,但都汇成一句:妈妈!我爱您!

在失意时最温暖的安慰不是朋友说的“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母亲心疼地说“累了就回家吧!有爸妈陪着你!”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儿女的要不忘感恩!

我的成长是刻在您额头上的横杠,我的放纵是刻在您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您眼角的鱼尾,我的成功是刻在您唇旁的酒窝.妈妈您辛苦了!

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只要我的父母健在,就是上天对我最大的恩情及眷顾,我愿尽我所有来报答父母之恩!

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愿所有的快乐、所有的幸福、所有的温馨、所有的好运围绕在您身旁.生日快乐!健康!幸福!

我好比一只小鸟,每根羽毛上有着您的深情抚爱和谆谆教导,让我在外面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您的臂膀好比大树,永远是我温暖的家.

母亲是海,海纳百川.有体贴、有包容、有深度.无私奉献、鞠躬尽萃.母亲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小爱、大爱、博爱的不同境界.

不管您在忙什么,您每次接到我电话都开心地像个孩子,对不起,妈,请原谅女儿的不孝,不能陪在您身边!

妈妈,是您赐予我生命,是您哺育我成长,是您教会我做人,是您培养我成才.再多的言语也表达不尽我对你的深深爱意!在您节日来临之际让我说声:妈妈,我爱你!

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长大;也是您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辞辛劳地为我保驾护航.无言无悔!在此,儿子向您问声好.感谢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并不是只有在母亲节这天才要“特别”去关心母亲,365天里,每一天都是母亲节.希望母亲能天天快乐,日日幸福!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予我的一切,祝福您节日快乐!

多年来,得到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总想为母亲做点什么,买点什么,但母亲总说:做父母的不图儿女什么,只要你能幸福快乐就足够了!

想送您康乃馨,您总说太浪费;想请您吃大餐,您说外面没家里吃得香;想送您礼物,您总说家里什么都有.但有个礼物我一定要送:妈妈,我永远爱您!

有一种感情叫血浓于水,有一种感动叫恩重如山,有一种缘分叫与生俱来,有一种祝福叫天长地久.让康乃馨见证誓言: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孩子!

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

孩子感恩母亲的散文 篇2

生命伊始之时, 孩子如何形成自我的概念, 如何分辨是我的和不是我的, 这些都是人格中最基本的命题。

相比于其他动物的幼仔, 孩子出生的时候显得极其的无力。此时, 孩子的身体和神经系统都不完善, 因此还不能具备对自己的整体感知能力, 常常将自己和环境混在一起。孩子在8个月的时候出现了认人, 认生, 表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够将母亲和其他人做出区分。拉康认为, 在大约6-8个月中的某一个神秘时刻, 婴儿会进入镜子阶段, 在镜子阶段中的那一时刻, 婴儿在镜中看到自己。他看到自己的影像, 然后回头看其他真实的人, 通常是母亲, 然后再去审视镜中自己的影像。从这个神秘的时刻起, 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想象, 同时, 把他人 (包括母亲) 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来感知。即, 婴儿在镜子阶段同时认出了母亲和自己。

温尼科特认为孩子自我的形成, 心理碎片的整合和母亲对孩子细心的照料有关。温尼科特将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称之为扶持 (holding) 。扶持包括整天整体常规的照顾, 特别是对婴儿的身体扶持, 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扶持可以促进整合, 她把婴儿成为一个单元或单元本身, 一个生活在它整个身体中的全人。可以看出在温尼科特看来母亲的绝对的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霍大同教授同意拉康所认为的在镜子阶段之前, 孩子只能知觉到局部并不能形成整体的自我。但不同的是, 拉康认为是镜像将分散的肢体统合起来的。在霍大同教授看来, 拉康所说的镜像可能对自我的形成中并不是那么的不可或缺。镜子这个光学仪器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也仅仅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能说人类直到有了一面镜子才形成了自我的完整性。霍大同进一步指出孩子形成自我认识后, 这种对自我的认识促使人类想要了解自己才会去制造镜子这个光学仪器来映照自己。通过镜像, 人类从外部看到整体的自己于是更加确认自我的完整性, 并通过镜像加强了自我整体性的认识。拉康一直强调在自我的形成中视觉所起的关键作用, 但是我们除了视觉还有听觉, 嗅觉, 触觉。霍教授认为孩子对母亲的质感是孩子获得自己整体感的主要来源。婴儿从子宫羊水的环境到空气的环境, 佛洛依德认为是一种收缩, 得到痛觉。剪断脐带, 孩子找到两种环境的一致性 (听到母亲的心跳, 呼吸) 同时获得了对母亲的触觉。孩子对母亲的质感 (燥热—冰凉, 柔软—坚硬, 细腻—粗糙) 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态度的不同而不同。孩子对母亲质感的体会是孩子获得自己整体感的主要来源, 孩子体会到母亲怎样的质感也代表着长大后孩子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二、完整的人格结构

温尼科特特别强调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这个好母亲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特殊阶段作出积极地调适, 一边充分满足孩子。于此相反, 拉康则提出母亲必须足够坏, 以挫伤孩子才能迫使孩子进入符号界。霍大同教授对此有更加合理的解释:为了使孩子形成完整、稳定的结构, 孩子必须既知觉到一个好母亲, 同时还应改知觉到一个坏母亲, 以使两者制衡。一味的单纯强调好母亲或者坏母亲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更能适应环境的结构。我们的人格结构不是具象之间的组合, 而是理想像之间的组合, 理想像组织了具体像。在想象像中, 通过正具象构造完美的正理想象, 即将好妈妈理想化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妈妈—圣母。通过负具象构造极坏的负理想象, 即将坏妈妈理想化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毒的母亲—巫婆。极化的好妈妈构成主体理想像的上阈限, 极化的坏妈妈构成下阈限。上、下阈限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 越宽的想象域范围才能够纳入更多的具体像。在温尼科特强调的足够好的母亲中, 母具象的上阈限很高, 下阈限也很高, 包含的范围就很狭窄。同样, 在拉康所指出的足够坏的母亲具象里, 因为上阈限和下阈限都很低所以其中包含的范围也很狭窄。在这两种情况之下, 由具象所构成的理想像的阈限也就相应的变得很狭窄。

当理想域狭窄并集中于圣母一段,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一个错误的具象时 (即在狭窄具象母之外的母亲的具象) , 那么这个错具象无法被纳入到里想象中被排斥到其他结构中去, 要么进入到了理想像之中但是却因此其而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反之, 当理想像集中于坏母亲一段, 则会出现太多的坏母亲理想像而无法组织成为结构。由此看来要想有一个健康, 包含广泛的理想像结构, 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对较宽广的理想像的范围。即母亲既要足够的好, 也要有挫伤孩子的时候, 让由具象所极化的理想像之间相互制衡 (极好的圣母—极坏的巫婆) 以去极化。如果去掉制衡, 则是一种妄想, 造成结构的破坏乃至崩溃。

三、母—子人格结构传递

人格结构传递的工作是一个无意识水平的工作。孩子在形成想象我的轮廓之前, 会有一个认同, 将母亲的部分特征转换为自己的特征。孩子和母亲需要一个周期的吐纳关系。母亲在场太多则孩子总是面对的是外部信息的输入, 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处理太多的外部信息, 因此是杂乱没有秩序的, 这就会造成结构的不稳定。而要是母亲太不在场, 则就会造成没有足够的信息进入, 孩子同样无法形成稳定的结构。

孩子从一个循名不责实的状态向一个循名责实状态转变, 从生下来就不知道“娃娃”, 事前不能预想, 时候也不能判断。但是母亲则相反, 因为她是知道“妈妈”后才做妈妈的。“妈妈”可能是她自己的妈妈, 也可能是广义的母亲或者母亲的榜样。母亲与女儿的人格结构传递时最基本的传递, 因为母亲过去就是孩子。在临床上, 如果对童年肯定, 接受自己母亲给予的东西则接受翻转, 这时候是一种人格的顺向传递, 是较良好的状态。如果对童年否认则拒绝翻转, 这时候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 作为母亲不认同自己, 或者自己的母亲, 不喜欢看到那些传递到自己孩子身上的自己母亲的特征, 造成对立的人格翻转。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还有一种情况, 母亲在青春期没有完成人格的反转, 仍然处在孩子的位置上。比如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 年轻的父母没有完成人格的反转, 虽然在生物上处于母亲的位置, 但是符号母亲不在场, 还处在孩子的位置上。现代女性所面对的工作的位置和母亲的位置的冲突, 以及女人的位置和母亲位置的冲突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

纵向的母到子的人格结构的传递是无意识过程。先是母亲纵向的体系:母亲—女儿—母亲—女儿为基础, 其次才是一个父亲的纵向的链条:父亲—女儿。以纵向的无意识传递为基础, 人格的传递还是会受到横向的一时的修改和调节。例如母亲从其他母亲, 或者社会的新闻传媒中学到什么是好母亲, 怎样做好母亲, 从而修改, 调节了原有的纵向的人格传递。当代社会, 各种信息扑面而来, 这种信息的过度膨胀, 可能会给纵向的人格传递造成破坏。

摘要:本为在讨论拉康和温尼科特关于母子关系理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中国精神分析家霍大同教授对于中国母子人格结构传递的理论, 进而理解母子互动中孩子人格的建立。

关键词:人格传递,镜像阶段

参考文献

[1]马元龙.雅克拉康, 语言维度的精神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教育孩子,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篇3

斯特娜夫人有个女儿,名叫维尼夫雷特。在母亲的训练下,女儿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时便能用世界语读一些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并汇集成书,博得了广大的好评。

达·芬奇说:“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会对腹中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对胎儿产生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母亲本身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首先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老卡尔·威特就曾说过,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幸福,一定要选择身体健康、内秀、善良的女人做妻子(母亲),她应当勤劳,知书达理,至于是否出身名门,是否貌美脱俗,不是最重要的。妻子或者说母亲的角色,对孩子的未来成长和教育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里我更愿意用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人物的例子,来说明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先来说说英国著名学者、作家和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吧。

我们知道他是在精神极度错乱、精神万分痛苦的情况下死去的。而这一切都与他的母亲有关。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虔诚的清教徒,从小就对他严格管教。在她看来,所有的玩乐都是有罪过的,因此,一生中她没有给罗斯金买过哪怕一个玩具。每天早上,她会雷打不动地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诵读《圣经》。等到罗斯金18岁成功考入牛津大学后,这位母亲就在大学附近租了一个房间,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就连罗斯金结婚,这位母亲也做了包办安排。这样的婚姻可想而知是不幸的,在罗斯金结婚 6年后,妻子就悄然离他而去,他以后的生活更是一团糟。

罗斯金的母亲不谓不爱她的孩子,但是过度的管教却造成了儿子不幸的一生。晚年,罗斯金对此不无感慨地说:“我所受的教育是错误和不幸的。”

此外,我还想说说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他无疑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那个宗教统治的时代,他富有远见地大胆宣称“上帝死了”。何其令人钦佩!然而和罗斯金一样,他也在不能承受现实之重中英年早逝。原来,幼年的尼采接连失去父亲和哥哥后,母亲就带着他和两个姑姑及祖母生活在一起,这样,尼采就成了大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在太多女性特别是母亲的关爱下,尼采变成了一个做事认真、懂礼貌却处处表现刻板的孩子。加上周围孩子经常以取笑尼采为乐,尼采慢慢变得不爱玩,性格孤僻。这影响了尼采的一生,在这样的心理重压下,他 45岁时患了精神病,并于第二年死去。

从这两个大人物的悲惨人生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所以,当知道自己正在孕育一个新生命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问自己:“我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等小维妮弗里德出生了,我也尽量从这些大人物所受的教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力争做一个合格的母亲。尽量为小维妮弗里德的发展创造空间,而不是在她成长的道路设置路障。

为了让我能成为维妮弗里德眼里最称职的母亲,我给维妮弗里德制作了一个“秘密盒子”,让她把自己一些不便说的想法写在纸上,放到“秘密盒子”里。于是在那些纸条上,有时我会发现维妮弗里德的一些小要求,例如她想去某个地方参观,或者她不希望我异常严肃的面孔,那让她觉得紧张等。这个“秘密盒子”帮我检讨作为母亲的不当之处,让我和维妮弗里德的相处更加融洽。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在盒子里发现了一张卡片,维妮弗里德把我画成圣母的形象,并在下面写上“妈妈,我永远爱你”。看到这张卡片后,我热泪盈眶。

或许,我并不能像很多伟大人物的父母那样慧眼独具,或者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知识。但我的确会用全部的精神和努力,让孩子既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又能从中寻找到生命的乐趣。

从后来小维妮弗里德的成长来看,我不能说百分之百地做到了,但至少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

(摘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一书)(责编 小夕)

感恩母亲的唯美散文 篇4

当看到母亲的脸庞在岁月的冲刷下留下斑驳,当看到母亲的银发随风舞动,心中满是心疼。对于母亲,我们只能仰视。

我曾告诉自己,一定要让我的妈妈享受幸福。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幸福就是母亲的幸福。

当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也许注定就是要承受种种苦难。但是在我们经历这些苦难之前,我们的母亲早已承受世上最撕心裂肺的呐喊。

有时候我觉得母亲对我来说是一种恩赐。因为我的母亲曾在天堂徘徊,就是在那样的时刻,母亲依然不忘叮嘱我的爸爸,一定要把我培养成才。现在,就在今天,我看到我的母亲如此开心的笑着,如此幸福的笑着。我也发自内心的向天许下诺言,我今生一定会让我的母亲幸福。

是啊,母亲,是我们的启明灯,她永远会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母亲,是我们的风帆,她永远会在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为我们扬起希望;母亲,是我们的避风港湾,她永远会在我们最疲惫困倦的时候给我们停靠的肩膀。

我现在渐渐开始,懂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我只希望,不会让我们的母亲在那片泥泞的乡间小道上等待太久,不想让我们的母亲想念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却只能翘首盼望。要知道,有些东西东西失去就永远失去了,我们穷其一生都没有办法去弥补。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仔细观察过你母亲,请你轻轻细细的看看最爱的母亲,如果,你还没有为母亲洗一次脚,请打一盆温水,托起母亲的脚静静抚摸那永远都是让我们舒心的温暖。如果,你还没有对母亲说出那三个字,请你轻轻靠在母亲的耳边说出:“妈妈,我爱你!”

是的,妈妈,我爱你,永远!

母亲节感恩散文 篇5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

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

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

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提起你手中的笔,为亲爱的母亲写点什么或做点什么

母亲是爱,是儿女临行前棉衣上密密缝补的针线;是站台上那种怅然若失的眺望;是相对无言却又舍不得离开的那一丝情愫;是穿在身上撒满阳光芳香的干净衣服;是餐桌上可口的饭菜;……是大海静水流深,最深的爱里看不到的浪花。

母亲是故事,那帽子,那头巾,那老花镜,那鞋子都藏着故事,令我们想起来就泪不能禁的故事。记住母亲,记在我们的心灵间,记忆里,因为,母爱纯洁得像阳光,母爱博大得如天空、如大地。

母亲是生命的延续,刚抚养大儿女,又开始操劳孙子……

不要因为我们长大了,就以为可以不需要母亲的操劳了,其实,在母亲眼里,不论我们多么大,都是她永远不懂事的孩子。

谁都很难列出一份母亲给予我们的爱的清单,因为那清单永远也承载不下肤浅的记录。但我们应该感恩母亲,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和深深的慈爱。

爱不需要语言,爱只需要行动。

感恩母亲节散文 篇6

岁月匆匆,您就那么从容的走过了八十年。最近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红遍大江南北,我只在早上的公交车上稍微看了一下,也不禁有所感触,虽然您没有同样的经历,但如果您看了,我想也会和我一样有感触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从青春年少走过来的,逝去的岁月都会在回忆中变得美好,尤其是对于青春的记忆。小时候,您也会偶尔的和我们聊起您的青春时光,在那个苦涩的年代,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但您的表述就像一股涓涓细流,分外温馨,分外温暖!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母亲,这些年,您辛苦了”。我才养育了一个孩子,常常还感力不从心,而您和爸爸养育了六个,以前问过您:要是在现在,我作为老四,和弟弟妹妹应该都被计划掉了,那样的话您和爸爸岂不是要轻松许多?而且由于那时候物资匮乏,营养不良,我和弟弟妹妹小时候都没少生病,家里如果少几个孩子,日子应该要好过很多的。您总是笑着回答:幸好没有被计划掉,只要你们一个个都好好的,我就开心了。

以前我从未觉得您是老人,上次回家见到您,也许是心理暗示,毕竟您有八十了,突然觉得您老了,脸上的皱纹像打不开的结,浓密的黑发已经稀疏了,花白了,走路也似乎有些颤颤巍巍了。不过您依旧是个坚强的女性,依旧起早贪黑的忙碌着。您还是那么的开朗,那么的自信。每次问您身体如何,您总说很好,偶尔的有点腿疼脑热的,打个针睡一觉就好了。比起周围其他同龄老太太,您确实要健朗许多,您还耳聪目明,能吃能睡,这让我这个长期飘泊在外,只能偶尔回家探望您的女儿倍感安慰。

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篇7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感恩”解释为: 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内容, 让幼儿学会知恩、报恩、施恩, 即让孩子学会感恩他人好处, 学会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恩之心, 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为人付出, 同时也获得回报, 这是一个给予和收获的幸福过程。教育孩子从爱身边的亲人做起, 通过爱父母, 爱家庭, 进而推己及人。感激他人对自己的眷顾、关爱和帮助, 并尽心尽力去回报。从而体味人间真情, 感受生命温暖。正如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 “只有学会感恩, 我们才能明确责任, 只有学会感恩, 我们才能体味真情, 只有学会感恩, 我们才能享受幸福, 享受生活。”

二、实践感恩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写到: “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 哪怕是极小极小, 小到无法察觉出来, 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我们的教育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幼儿的心灵,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科学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 牵引着他们的小手走向大千世界, 体验真情人间。

缺乏感恩之心的幼儿比懂得感恩的幼儿表现更加脆弱、敏感、懒惰、自私和任性, 追其原因是现代社会里多为独生子女, 家人宠溺, 社会评价体制又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成绩重视, 品格忽视, 加之社会教育有失偏颇, 形成了幼儿自私自利的心态。

我们要通过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幼儿进行适宜的感恩教育, 帮助幼儿成为正义勇敢、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坚强豁达、分享奉献、乐观向上、知恩图报的人, 这是幼儿教育的社会责任。

( 一) 教师应为典范, 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 而是让幼儿学会怎样做人的教育活动。只有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 潜移默化的渗透才能逐渐形成, 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过程。

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需要教师来影响和完成, 这种影响需要教师首先要自身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由此而发的语言、行为才是充满感恩的, 那么必定影响整天围绕在她身边的孩子们。老师自身懂得感恩尤为重要, 老师会巧妙地适合地实施感恩教育更重要, 用老师的以身作则, 加之教育生花, 及时肯定评价, 对于幼儿的感恩教育的落实才是最完整的。比如, 送餐叔叔每日奔忙来回送餐, 老师对送餐叔叔礼貌有加, 这是感恩教育的以身作则。在进行主题活动《爱惜粮食》时, 教育引导幼儿听故事看儿歌, 教师又提到了送餐叔叔和厨师阿姨的辛苦, 并带幼儿到食堂参观, 让幼儿亲身体验入口饭菜来之不易, 并延展到教育幼儿在饭店吃饭要尊重服务员, 等等, 用自己跳跃的思维去整合教育资源, 对于吃饭好又对服务人员礼貌客气的幼儿提出表扬, 是肯定评价。

我们采用“星级教师”“星级宝宝”的评选活动, 实施对教师和幼儿的整合性评价, 将礼仪行为作为评价的重要一部分, 在其推动下, 教师礼仪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时时处处, 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幼儿的榜样伴随幼儿成长; 星级宝宝评价更为具体, 根据不同主题, 观察、鼓励幼儿礼仪行为, 设立“感恩宝宝”“助人宝宝”“礼貌宝宝”“分享宝宝”等多种评价小主题, 将教育细致化, 从点滴事情上, 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形成正确的处事观。星级宝宝评价后发放奖励证书, 并和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的感恩故事, 展示教师和幼儿感恩行为。

( 二) 常规应为主体, 主题根植每天每事

将感恩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在教师的意念中成为随口而出的随事而行的常规,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天每事, 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感恩教育:

1. 发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 开展感恩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 有许多活动是可以当做感恩教材的, 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内容, 同时要延展一些相关内容, 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如语言《小乌鸦爱妈妈》, 就是一个很好的的感恩故事, 乌鸦反哺的内容会激起幼儿对父母的感恩, 并学习小乌鸦回报妈妈的养育, 在教学延展中, 教师播放一则广告, “忙, 忙, 忙点好啊”和微信中“老人修手机”的故事, 让幼儿感受到老人的心灵孤独, 需要儿女多陪伴, 多孝顺的道理。又如, 大班活动《小乌龟和小蜗牛》教师除了完成看图排序和编讲故事的教育目标外, 感恩教育的延展成了本活动的最大的亮点, 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表演对小蜗牛同情情感和小乌龟的尊敬情感, 从而让幼儿觉得同情弱者并主动地尽最大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 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该角色的特征, 从体验该角色的心理感受, 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做到恰当的反应。

2. 发现日常生活感恩教育契机, 开展感恩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 每一处都有感恩教育的机会, 我们要将感恩教育种子留存在心里, 发现合适的时机和土壤就要随机根植于幼儿的心中。

比如, 日常生活当中保育老师对幼儿进行地穿衣穿鞋、添饭添菜等生活上的照顾; 幼儿对幼儿分享合作、礼貌谦让的良好行为, 家长对幼儿园、老师的支持帮助、信任托付; 班主任和班级成员间的协作友爱、鼎力相助等, 都是很好的感恩教育契机, 老师要抓好这些契机, 随时的, 合适的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让她们感受其中, 心有体会, 并加以回报。

有这样一个小实例: 幼儿园的班级门上有两块小玻璃, 孩子触手可及的高度和他们对班级以外新鲜环境的渴望, 让这块小玻璃每天都布满小朋友层层叠叠的手指印甚至小脸、小嘴印, 保育员每天重复擦拭毫无怨言。有心的老师发现了保育员的辛苦, 设计了一个“小手不要拍拍”的感恩活动, 从保育妈妈的辛苦入手, 用心创设了一次对保育老师的感恩教育活动, 活动结束后, 孩子们都抱着保育老师大声承诺: “小手不要拍拍拍! ”保育老师内心暖暖, 从此, 小玻璃更干净了

( 三) 节日应为载体, 发掘感恩报恩内涵

中国、外国的许多传统节日, 都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 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感恩节”“母亲节”, 等等。我们抓住一切节日契机开展感恩教育, 通常是三个环节: 一是搜集节日意义内涵。帮助幼儿了解节日含义, 如国庆节的来历, 帮助幼儿了解历史的同时, 知道祖国妈妈的强大来之不易, 感念烈士先辈的舍生取义, 为了保家卫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才换来了如今的安宁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是体验实际学会感恩。如“感恩节”我们通过观看妈妈孕育抚育宝宝的影视资料, 通过游戏“我的肚子里有宝宝”等活动, 即把气球放在幼儿肚子里, 感受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和不便, 视频中流露出父母对自己浓浓的、无私的爱, 是幼儿感受恩情的好方法。同时, 通过制作爱心贺卡送妈妈, 为妈妈揉揉肩、洗洗脚等活动来回报对妈妈的无尽感激。三是感恩回报扩展目标。教师节之际, 可以通过“我是小老师”活动, 即让幼儿当一天老师, 来照顾全班幼儿的生活和学习, 接待家长的来访、等, 让幼儿换位体验教师每天照顾全班幼儿生活学习的辛苦, 体会自己的幸福, 并通过会问好、抱抱老师、遵守纪律、我来帮忙等主题活动来教会幼儿做个懂得珍惜老师劳动, 感激老师保护教育的好孩子, 继而扩展到“我爱我的幼儿园- 垃圾不乱扔、桌面不涂抹”等内容。

( 四) 家庭应为基础, 影响幼儿意识行为

家庭是幼儿生活成长的主体,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通过家园群、公众平台、宣传信、家长讲座、亲子活动、大型活动指导家长首先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有四点: 一是点滴为大, 生活中处处做孩子的表率, 对幼儿感恩的行为提出肯定和表扬; 二是给予空间, 家长应给有幼儿创造表达感恩的空间和机会, 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对亲人对家的感恩之情; 三是博爱于人, 与幼儿一起关心他人爱护家人, 让幼儿感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 回报别人是一种心安; 四是全家一致, 家长应整合家庭思想, 对幼儿的教育鼓励和指导方向和方法统一, 是幼儿形成良好品行和习惯的捷径。比如, 爸爸让幼儿帮助做家务, 体会家庭劳动的辛苦, 而奶奶心疼, 制止幼儿劳动, 这样的教育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可能造成让幼儿形成事不关己、不必劳动的思想。

另外, 家园互动, 可以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我园的亲子感恩活动: 幼儿自理能力大赛、亲子陶艺感恩季, 都成功的诠释了家园共育的成果。其中, 幼儿自理能力大赛是通过竞赛的形式在全园中开展的大型亲子感恩活动。即是感恩教育的一种形式, 也是常规教育的展示, 其中按年龄不同设立“给爸爸洗脚”“给妈妈梳头”“给奶奶拨鸡蛋”“给爷爷穿鞋”等不同的比赛项目, 手擦干时, 鸡蛋入口时, 那一抹感动, 仿佛融化了整个生命艰辛的冰冷, 就在这样的家园互动中, 家长内心欣慰满满, 幼儿内心感恩多多。

( 五) 社会应为背景, 提升幼儿感念付出

幼儿经过家庭感恩教育和幼儿园感恩教育, 已形成一定的感恩意识, 和具备一定的感恩技能, 为了让幼儿能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还要多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幼儿发自内心, 积极主动帮助和关爱他人, 如对家境困难的幼儿进行关爱, 为贫困地区和需要帮助的病儿献爱心等, 开展“义卖”活动, 让幼儿拿出自己不玩的玩具, 不穿的新易, 不看的图书在幼儿园的“义卖”活动中当众出售, 所集的款项, 由幼儿园负责, 由幼儿参与捐助贫困地区, 做爱心教育。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 是让幼儿了解老人没有儿女的孤单, 给老人送温情, 陪老人过节, 是教育幼儿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很好的感恩教育活动。当步履蹒跚的老人站在大门口流着眼泪相送我们的孩子, 那一刻, 孩子们大喊: “太爷爷, 我们还来看您! ”

三、思索感恩教育

幼儿时期的感恩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社会的整合, 我们期待大环境下的感恩教育的无限延展、升华。

我们的感恩教育犹如秒针分分秒秒不停息, 我们要想方设法在每个孩子的心田播种一颗颗感恩的种子, 用心灵的泉水滋润、浇灌、培养, 呵护其成长。终有一天, 爱心之花定会开满人间。

摘要:感恩,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和谐社会基本道德的价值取向。感恩教育是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器, 他不仅是对个体实行的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 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共生共存的教育。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阶段进行感恩教育, 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焦虑的母亲 焦虑的孩子 篇8

马龙

精神分析师,团体治疗分析师。意大利罗马大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博士。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意大利分会(AIPA)成员,美国国际生物能分析疗法学会(IIBA)意大利社会生物能分析组(SIAB)成员,意大利罗马新科考勒大学心理咨询与心身疾病精神病学以及精神性肿瘤学特邀学者,罗马杰米里医院心理咨询师。

微信号:fatemanpsy

母婴关系与焦虑

现在,我们需要区分一下这些混合的各种焦虑,让其清晰起来。首先,我们先考虑母亲的心理状态,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再分析孩子的焦虑。事实上,有时候母亲呈现的是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焦虑。

一位年轻的母亲不能自发地和孩子建立关系,问题可能出在几个方面:首先,她自己的人格。一位缺乏自信,或者自己的内在心理问题一箩筐的母亲,如何良好平衡自己的人格呢?其次,与丈夫、婆婆的关系不好,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的母亲,也会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问题重重;再者,经济上很窘迫的母亲。

这一切本身就会引发焦虑。但是这些因素与孩子无关。孩子的存在,只是增强了母亲的不适感,并让孩子成为这些焦虑的另一个受害者。

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焦虑

母亲必须悉心照顾新生儿,于是,她们看上去总是很焦虑。心理学家和医生都认为:焦虑,是早期的母亲角色的自然属性,也是孩子出生时荷尔蒙的产物。产生这类荷尔蒙的目的,是帮助母亲和自己的孩子完美地彼此接触。在孩子生命最早的几个星期,和母亲的紧密接触对孩子至关重要。这种焦虑仅仅持续两三周即可。接下来,母亲需要松弛下来,产生自己能和孩子慢慢产生共鸣的信心。可是,有些母亲却无法调整自己。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们对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感到困惑,或者过度担心。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困惑和担心也会越来越严重,母亲们会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健康、营养、习惯,哪怕儿科医生们告诉父母孩子一切正常。

另一方面,孩子也有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童年和成长本来就意味着各种问题。需要面对不可避免的痛苦。经历了天堂般的子宫体验,“从婴儿变成儿童”显然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任务。所以,所有的孩子都会感觉到压力和痛苦。他们的感受也必然会加剧母亲的焦虑。

当然,母亲的焦虑也会再度引发孩子的焦虑,多次反复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严重影响母婴关系的情形

以下两种特殊的情形,会严重影响母婴关系。首先,这位母亲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是否和睦。一般女孩从6岁开始到青春期,从意识层面或者无意识层面,会和自己的母亲认同,将母亲视为学习的榜样模仿。欠缺这个阶段的女孩(这种情况很常见),接纳自己的孩子会存在困难。不仅如此,她的女性化、母性的特质也会不太明显,而这对孩子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次,母亲是否接纳孩子。不幸的是,一个母亲不接纳自己的孩子的理由有很多。也许她没有准备好迎接生命的新体验;也许生产的过程让她过于虚弱和疲惫;也许孩子无尽的需求让她很泄气,看上去,这个小东西只是在乎吃喝和别人的关爱。

马龙解析

焦虑的根源

事实上,一般的母亲,哪怕是遭遇了重重困难的母亲,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接纳孩子。但是,良好的愿望和无尽的爱,正是焦虑的根源。那些总觉得孩子周围有危险的母亲,从来未曾想过,那种危险其实就是来自于她们的内在,来自于自己无意识中对自己孩子的不满,所以,她们迫使自己认为危险来自于外在的现实和环境。

此类母亲的行为表现也非常典型:她们奋力为孩子避免各种压力,而从不思考,这样的行为反而会带给孩子压力。她们担心孩子的穿衣,寒冷的天气,所以,她们为孩子裹上一层层的衣物;她们担心孩子的营养,让孩子多吃。有时候孩子不吃饭,会让母亲非常害怕。对于孩子偶尔不饿的感觉,她们会有非常难过的反应,而这恰恰是很多孩子厌食和对食物恐惧的起点;更常见的情况是,她们不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问题,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困境,于是,她们夺去了孩子自己战胜困难而获得的乐趣。上述一切问题,都会让孩子感觉到侵入性,接下来,孩子会产生焦虑、担忧(或者,相反地,孩子会变得抑郁和过度依赖,这种情况会更糟)。

另一面,也有些母亲感受到了自己情感方面对孩子的抵触,也有些人愧疚地承认了对孩子的不满。她们也一样,没有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而是努力尽到了自己做母亲的责任。但是,无论怎么表现,她都无法成为一个好母亲。她们会为此而焦虑吗?是的,但她们在为自己焦虑,而不是孩子。所以,她们对孩子的照顾会显得有点冷冰冰、疏远、注意力涣散。

然而,幸运的是,更多的母亲完全接纳孩子,她们用自己的爱开心地养育着自孩子。此时,母亲感受到的焦虑来自一种担心,担心无法胜任照顾孩子的责任。很多母亲过于重视母亲的责任而备感压力。一般类似的焦虑,出现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而对第二个孩子的养育,将帮助母亲获得更多的勇气。这类母亲,多数比较年轻,看上去有些幼稚。乍一眼看上去,她们非常亲切,但和孩子的相处中,缺乏经验和手忙脚乱会带给她们明显的压力。

马龙的话

很多人都不知道,孩子其实需要一个有力的臂膀,有时候过于小心翼翼地照顾,反而会带给孩子不安全感。过于温柔的怀抱,会让很多孩子成年后依然梦到掉落,在一身大汗中醒来。

马龙提示

简言之,想成为一个好母亲,需要母亲本能、自发的反应和行为。真正关心孩子的母亲会有一些自发的行为。一般,当母亲全然没有焦虑和担忧时,自发的行为才会自由地呈现出来。好母亲会关心孩子的行为和人格。她们知道,就算是小孩子,也会有“人格”。心理学确信,一个3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种发育完整的人格。所以,我们认为的好母亲,是能在每天和孩子的接触中,不断发现他人格的丰富性的母亲。

一个焦虑的母亲应该做什么?

那么,一个焦虑的母亲该怎么做呢?当然,答案要看造成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人格的原因,她需要个人成长,帮助她强大起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信起来(工作、家庭、社会生活等),可以战胜孩子带给自己的恐惧;如果问题出在了母婴关系上,最好深究一下孩子对母亲的意义,或者看看母亲对孩子更深层的情感是什么。上述两种情况,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可以借助心理咨询获得支持,或者父亲也能部分给予类似的支持,减轻年轻母亲的负担,用理解和温柔的方式,帮助她接触自己的情感。

事实上,孩童的世界,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充满了新奇和挑战。母亲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开心地冒险。为什么不呢?用一种嬉戏和游乐的方式,一起展开探索的旅程。

感恩母亲的演讲稿散文中学生 篇9

为了我和弟弟的学习,你和爸爸把家都搬到城里,照顾我俩。但是,你长年两头奔波。不管你有多辛苦都不会在我们面前叫一声累。当我看到你们面容是那么的憔悴,就想起妈妈为我们的付出。时时刻刻的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三月八日妇女节那天,为了一件小事把妈妈惹起了,事情过后我真的很后悔。自恨那一刻。我应该体谅你,你是多么不容易,回想起你们把多少汗水滴在田地里。我深知你们的汗水是为我们而流。

我很惭愧:“妈妈!”我从来都没有向你说过一句:“妈妈,我爱你。”更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之类的话,在三月八日我想说的话到嘴边时,就在徘徊和犹豫之时,到底是说呢?还是不说呢?突然想说的这些话,我又咽了回去,可能我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吧!

母亲节感恩母亲的对联 篇10

母爱似海,海有边际爱无际;亲情如天,天无根源情有源

母念儿,虽行千里勿忘我;儿祝母,唯愿一生康乃馨

一枕青丝,为谁着雪;两行清泪,因我成冰

母爱深深深爱母;亲恩切切切恩亲

母亲恩同泰山重;赤子情如大海深

孤馆无眠儿望月;高堂有母发如霜

天底博爱是母亲;无私茹苦最艰辛。

但愿儿女多尽孝;敬献一束康乃馨。

孤馆无眠儿望月;清枕无梦母听雨

孤馆无眠儿望月;浪子异乡流落梦

夜夜有梦,夜夜子,母爱深深深爱母;常常凄惶,常常思,慈亲夜夜夜来探

三春晖暖,寸草之心何以酬?四时呵护,牛马相伴来世报

每见舔犊思母情;常思报答春晖意

一枕青丝,为谁着雪;数道阡陌,因我成川

母亲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篇11

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胎儿时开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母亲那样对影响孩子的外部环境如此清楚,也不可能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有如此深切的把握。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母子感通、母子情结是母亲对孩子施加教育的最好条件,而母子之间无可替代的信赖感,让母亲比谁都能更及时地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而这一点是任何一位老师都不能达到的。

再说,权威感在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越是具有这种权威感,便越能让自己居于主导地位,让受教育者接受自己的教育。母亲是家庭生活的核心,是孩子生命的发源地,是孩子赖以生存和成长的依靠,而这一切都决定了母亲在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们乐于接受母亲的教诲,这是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比拟的。

还有,不管是学习知识,还是培养习惯,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教育同其他行业相比,更具有一种天然的连续性。一个人从出生、长大。直到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生活在家庭里的,这个教育过程是不间断的。即使独立生活了,仍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教是终生的,这种长期的连续教育,是任何一位老师都难能与之相比的。对于老师来说,他同学生的关系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是出于社会的要求和自己职业所应尽的义务,一旦不上这门课程,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就自然消失。而母亲则不同,母子关系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分离的,即使母亲去世了,但在教育影响后人这一方面也并不立即消失。正如孔子所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也就是说,老师是一种职业,而母亲则是一种义务。

母亲节感恩母亲的作文 篇12

母亲节那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最后再5:20说出我爱你五点了,我紧张又兴奋,五分钟后爸爸把鲜艳的玫瑰花拿出来,妈妈睁开眼满怀期待地看着,结果是一只假的话,上面洒满了花露水。5:20,我紧张的把我自己的花送给妈妈,然后支支吾吾的说我。我。妈妈说你怎么了,我涨红了脸说没事,这一次又失败了。

虽然这十年一直没对妈妈说过我爱你,但是母爱是伟大的,她只求付出,从不求回报。有一年我发了高烧,当时只有妈妈在家,妈妈拿起外套就冲出家门,可这从家到楼下只用不到一分钟,可妈妈用了两分多钟,可能是怕我摔跤了到医院的路上走了一半就下起了大雨,妈妈赶紧把大衣给我披着,一路狂奔到医院。今年底我的体温开始下降,第二天一早妈妈在一旁睡着了,我看到了母爱。

感恩母亲的感人美文:母亲的习惯 篇13

记忆中,母亲一直保留了一种习惯:凡是有相对稀罕的东西,如特别可口的饭菜、新鲜的水果等,如果我不在场,必定给我留一份,并自言自语地絮叨:“这是给孩子留的”。

因为是给孩子留的,所以,常常是自家产的无花果变质了,远房亲戚带来的香蕉烂成了泥(那时,香蕉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奢侈品),邻居结婚送的点心招了小虫虫……即使如此,母亲也从未改变为孩子留一份的习惯。

孩童时为只顾玩耍不回家的我留着,上小学中学时为在学校的我留着,我就这样在母亲“为我留着”的幸福中长大。直到去省城上大学了,半年才回家一次,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没法再留了,母亲只能边看着那些本该为我留着的东西边流着惦念的泪水。四年大学期间,除了我临近放假,即将回家的那几天外,家里很少购买超出家常便饭水平的东西,怕的就是因没法给孩子留着而引起母亲的伤感。四年里,我的回家也就成了母亲意识里最大的节日,看着我将她留给我的东西一股脑地吃光,是母亲最大的安慰。

参加工作后,我劝说母亲不要再留了,一来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需要留;二来常常把东西留坏了,是一种浪费;再说有时母亲留的东西远比不上我在外边享用的好。但母亲仍旧改不了这一习惯。

我知道,三十多岁的我已经是真正的成年人了,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了。但是,今年中秋回家过节,母亲还是早早为我准备了一桌并不昂贵但却丰盛的晚餐,除了必备的月饼、水果、鱼肉之外,还有我爱吃的煮花生、烤地瓜、无花果等这些城市里相对稀罕的东西。可是晚上因为参加同学聚会,我却没有在家吃饭,可想而知母亲的失望和失落。

入睡前,父亲发现母亲把每样东西都留出了相对完整的一份,问她做啥,母亲还是很自然地说:“这是给孩子留的”。

听到这话,我心头一震,显然,这“孩子”指的是我,才意识到我其实永远也无法改变在母亲心目中孩子的角色,不觉已两眼模糊。

孩子感恩母亲的散文 篇14

母亲捡破烂,儿子难受又无奈

冯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小村庄,那里山清水秀,家家屋后种着果树。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是待到果子熟时,和一帮小伙伴摘桃打李。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在江都市打工的母亲于化玲回来了,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经过邻居家时,冯英龙和刚走出门的大奎撞了个满怀。大奎手中的象棋散落一地,他正愁找不到人对弈,一把抓住冯英龙说:“陪我杀一盘,就算是赔礼道歉了。”冯英龙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不行,我要赶紧回家,我妈今天回来,她说给我带了一双球鞋呢。”“有啥好高兴的,不就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吗。”“你才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冯英龙生气地回了一句。大奎不屑地说:“你妈在江都收垃圾。那球鞋自然是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

冯英龙进了家,妈妈已经回来,正忙着做饭。于化玲开心地把儿子拉到身边,仔细地端详着:“小龙又长高了,胡子都长出来了……”想起大奎的话,冯英龙心头堵得慌,他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腰在恶臭的垃圾堆里找寻废品的情景,便不自觉地将手从母亲的掌心中抽了出来。

吃饭时,妈妈觉察出冯英龙的情绪不对:“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憋不住了,小声问道:“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于化玲愣了一下:“妈没文化进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学啊。”冯英龙低头吃饭,没再说话。

于化玲刚刚开始拾荒时,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同乡开解她:“咱们靠双手挣钱,不偷不抢,养活了一家人,有什么可丢人的。”想到辛苦自己一个人,能让重病在床的丈夫有药吃,让两个儿子有书读,于化玲就不再烦恼,满身有了力量。

第二天是星期六,于化玲让冯英龙跟她一起去田里干活儿。为了化解儿子的心结,于化玲努力讲述一些有趣的事情:“妈妈收了个电饭锅,修修还能用呢。电饭锅可比咱们家的土灶好用多了,你把电一插上,饭……”冯英龙打断:“妈,我渴了,回去喝水。”看着儿子漠然而去的背影,于化玲心里溢满了心疼和委屈。

多年之后,想起那一幕,冯英龙感到无限内疚:如果不是为了给父亲治病,供他和弟弟上学,母亲怎么会去干那种又臭又累的活儿?

无私母爱,何来贵贱之分

2006年9月,冯英龙考上苏州一所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中。虽然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上学多亏了母亲拾荒挣来的钱,可对于母亲的职业。他从不主动跟人提起,就算有人问,他也是敷衍过去。这时,父亲因癌症复发,离开了人世。2007年的春节刚过,学校还没开学,于化玲便让儿子去江都住两天,陪陪自己。

这是冯英龙第一次走进母亲拾荒的生活中。

半夜,冯英龙被生生冻醒,于化玲赶紧把棉袄给儿子盖上:“这屋子冬天就是冷,明天我再给你买床新被子。”冯英龙心里一阵难受,这么多个冬天,母亲一床薄薄的被子,又是怎么熬过来的?

早上4点,天还黑着,于化玲就起床了,她得抢在环卫工人收垃圾之前上街,这样能多捡几个塑料瓶和废纸盒。怕吵着儿子,她蹑手蹑脚地用白开水泡饭,就着咸菜吃了几口,然后便推着三轮车出了门。三轮车叮叮咚咚的声音惊醒了冯英龙,他跳下床,想看看母亲走多远了。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他赶紧关了门。

直到下午两点,母亲才回来。冯英龙问母亲吃了没有,她说吃了。一旁的邻居忍不住说:“你妈天天中午就吃5毛钱的煎饼,这样下去身体哪能吃得消。”于化玲忙说:“没有,我天天中午都吃得饱饱的。”

冯英龙硬要陪着母亲去拾荒。在一家商场的垃圾堆旁,于化玲停下了车,她套了副手套。便开始从垃圾堆里捡废纸箱。路人都厌恶地绕着走,躲避着垃圾的臭味。冯英龙怔怔站在一旁,他想象得出,这样的眼光母亲忍受了多少回。于化玲安慰儿子说:“妈习惯了,这世上什么活儿不都得有人做吗,只要你肯用心,每一份工作都是好工作。”

回家的路上,于化玲买了水果,顺路去看王奶奶。老人多年寡居,于化玲是去她家收破烂时和她认识的。于化玲把儿子拉到老人面前说:“这是我儿子小龙。在苏州上大学。”看着母亲一脸骄傲地介绍自己,冯英龙被深深地触动了,自己读的不是名牌大学,可母亲依然以他为荣,世界上只有母亲不会嫌弃自己的孩子,在母亲眼里他就是最优秀的。冯英龙心里一阵针扎似的痛,母亲从来不曾嫌弃过他,可自己对母亲又如何呢?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冯英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没事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转悠,看见易拉罐或塑料瓶就捡起来带回寝室。他坦然地对同学说起母亲在江都的拾荒生活,引来室友嘘唏一片。

一次,冯英龙怀里搂着好几个塑料瓶往宿舍跑,在楼道不小心和别人撞到了一起。对方口无遮拦地说:“一个大男人捡空瓶子。丢不丢脸?”室友听到争吵赶来,他们把散落在地上的瓶子一个一个捡起来,大声呵斥对方:“捡瓶子怎么了,他的钱是自己挣来的。你要是不靠家里,还不知能不能养活自己呢!”室友的话让冯英龙心中不由地生出几分自豪。

冯英龙靠打工和卖塑料瓶的钱。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用,还时常资助弟弟。母亲在江都拾荒,冯英龙在苏州为前途打拼,弟弟在老家备战高考。一家人每隔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汇报彼此的情况,相互取暖,相互守候。

晒晒幸福,上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学毕业的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影楼找了份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冯英龙留了一点生活费,把其余的钱全都给了母亲:“妈,将来我在苏州买套房子,接你来享福。”儿子规划的美好蓝图让于化玲高兴得笑了。

2009年12月,冯英龙在网上看到,腾讯网要举办“中国人的一天”图片故事征集活动。活动引言写道:“一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微小个人,以天为单位,努力求生存的时候,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自己所经历的,也是一段平凡而真挚的故事。讲述出来,就会感动他人。”

冯英龙想到了母亲,9年来,母亲日夜辛劳,用双手慢慢拨亮了一家人的希望。他一直想让母亲知道,她的母爱给了他奋斗的动力,儿子以她为荣。

拿着买来的二手相机,冯英龙趁着假期来到了江都。听说儿子要给自己拍照,还要传到网上,于化玲怎么也不同意。冯英龙没办法,便跟弟弟商量“偷拍”。

转天早上,冯款嚷著对妈妈说:“我跟哥在家无聊,要不我们陪着你去拾荒。”于化玲同意了。出门前,冯款朝哥哥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想办法让母亲换件衣服。冯英龙心领神会,可翻遍了衣柜,竟找不出一件好衣服。他感到一阵酸涩,可又一想,将母亲本色记录下来也许才是最好的。

那一天,在弟弟的掩护下,冯英龙拍了母亲好多张照片。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落日余辉,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被风吹起的自发,用力蹬三轮车的背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冯英龙赶紧停下车,将这一幕拍了下来。

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照片传到了“中国人的一天”活动论坛,他这样写道:“娘从我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在江都拾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9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当娘的一辈子注定要为孩子操心,小时候盼你长大,长大了盼你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着你找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着你结婚……等你啥时结了婚,娘就不拾荒了。’9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她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有些模糊,谈不上任何拍摄技巧。就是这样一组朴实无华的照片,点击量迅速过万,腾讯网将这组照片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上。

2010年4月11日,国内著名的公益组织“爱遍中国”找到冯英龙,他们要将照片编辑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播放。“妈妈,你出名了!”于化玲腼腆一笑:“有你们两个儿子,妈妈觉得很幸福。”

“拾荒母亲”感动了无数地铁旅客。由于反响强烈,这条短片将陆续在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地铁上播出。

冯英龙没想到,自己对母亲的一份感激之情竟会感动这么多人。冯英龙收到一封邮件:“我是一个来自山城重庆的打工妹,我父亲是一个‘棒棒军’。为了我,父亲累了一辈子。可是,因为我现在的男朋友嫌弃他是‘棒棒军’。我有一年多没有回去看父亲。看了你拍的照片,我很惭愧。我突然很想父亲,想得到他的原谅。谢谢你和你的母亲,祝你们全家幸福!”

冯英龙给女孩回了一封信:“从小到大,父母记得我们的每一次进步,他们从来不会为我们的失败感到丢脸,而我们却总是嫌弃他们的种种不好。其实做父母的,不图我们回报,只希望我们过得好。快回去看你父亲吧,让他知道,你还爱着他,他就会很幸福了。”

上一篇:婚庆主持词 文档下一篇:一次愉快的合作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