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重视数学阅读(通用12篇)
东川区第四小学
施祖清
【摘要】 阅读不是语文学习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改的形式下,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重视 数学阅读
【正文】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这是数学阅读的由来。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都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语文“读书节”活动更是进行得热火朝天。“阅读”似乎与数学绝缘,即使有也只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出现过这个字眼,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算式题的演算步骤,只注重逻辑的严密推理,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学生往往还没理解题目,教师就带领着寻找数量关系,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教材、搜集整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更能体会,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对其终生发展的重要性。如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我国数学教育家张广厚在给母校同学做报告是特别指出:“只做题不看书,是学不好数学的”。
我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18年以来,深切的感受到数学阅读水平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信息的处理能力差,思维慢,审题能力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找不到解题思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一学期下来,事倍功半。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适合数学阅读学习,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勤思多想。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 “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要养成“读+思考”的读书方式。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顾此失彼,因此,适当勾划,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不动笔墨不看书”,尤其读数学书,该画的画,该打重点号的,打重点,该写的写,这才叫读数学书,引导学生“看书不看表面的东西,注意 看重点”。
再者,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哪些文本阅读?
第一是概念教学中的文本阅读。数学上的很多定义、定理在小学阶段常笼统地称之为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不能单纯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而理解。例如,“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中要抓住“互为”一词,这就强调了“倒数”不是一种数,而是两个数的一种关系,不能独立存在,不能说像“5是倒数”这样的话。
第二是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文本阅读。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一段话中捕捉数学信息,找出解答问题需要的条件,抓住关键词分清要解答的问题。例如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有些同学由于没有很好地阅读题目、找准单位“1”的量、分清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常出现将该用乘法解答的题目用除法解答,而该用除法解答的题目却用乘法解答的错误(这里所说的解题方法指的是算术法,不含列方程解答的方法)。再如,昆明市东川区2015年春季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中有这样一题“一间长9米,宽6米,高3.5米的教室需要粉刷四周的墙壁,除去门窗面积12.5平方米不刷,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费用8元,粉刷这间教室需要多少钱?”很多同学都没有认真审题,忽略“四周”一词,都按平时习惯计算了5个面。
第三是判断题中的文本阅读。判断题是小学数学常用的一种题型,通过这样的练习,旨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这样的练习,时常以似是而非的题目呈现,因此,“数学阅读”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适时引导学生逐字逐字的阅读,找出其中的“破绽”是关键。
第四是定律教学中的文本阅读。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运算定律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可以化繁为简,大大提高计算速度。然而,对于这些定律尤其对分配律的学习,学生往往不能灵活掌握分配律的变式,常常导致应用出错。
总之,面向未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发展,知识在阅读中建构,学生思维在阅读中被点化、被激活、被升华。
【参考文献】
1.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数学通报》,1999年; 2.蒋世信:《重视阅读数学课本培养提高读书能力》,《数学通报》1994年第9期; 3.厉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第13卷第2期; 4.辛自强:《数学中的阅读理解》,《德育与心理》2004年9月3期。
【作者简介】
施祖清,男,汉族,1978年5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昆明市第九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现工作于昆明市东川区第四小学,电话:***
一、重视精读
读是理解的基础, 理解是读的提高和升华。没有读就谈不上理解,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讲的不都是读书的重要性吗?《语文课程标准》 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 并对此做出了具体规定。可是仍有一小部分教师只注重对课文的分析, 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这样一来, 无论教师是怎样有声有色地分析课文, 学生感觉味同嚼蜡, 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让学生很好地朗读课文, 学生感觉不到课文的精妙之处。因此, 我认为应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要求他们精读, 从头到尾的细读, 对重点、难以理解的部分要反复读, 并且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圈重点、写感悟。如在教学《大江保卫战》 (苏教版五下) 体会黄晓文的铮铮铁汉时, 我引导学生先默读, 抓住描写黄晓文动作的词语反复体会, 然后交流。当学生从“扯、捆、扛、爬” 等词语中感受到黄晓文铮铮铁骨, 勇于奉献的品质时, 再指导朗读。 学生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得淋漓尽致。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逐段地钻研和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写作技巧, 并在充分理解掌握的层面上从课文中提取知识信息, 以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重精讲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知识的传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在讲解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著名教师霍懋征指出:“精讲”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讲精华。从内容上看是讲文章中本质的东西;从写作上看就是讲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 就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要突出重点地讲。 2. 讲规律性的东西。就是要结合课文讲一些读、写中带有普遍意义的, 而对学生来说又是最迫切需要的基础知识。如《大江保卫战》 一文中, 课文的第二部分重点写了几十万解放军官兵, 为了保护大堤, 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护堤的场面描写;而后面又写了战士黄晓文在护堤中是如何战斗的, 这就是点的描写。这两处的描写, 是第三学段点面描写相结合的典型课文, 教师精讲, 学生再体会, 这样才能为以后写点面结合的作文打下基础。3.讲学生不懂, 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 且与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有关的, 就需要重点讲解, 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教学《丰碑》 (苏教版六上) 这课时, 学生提出: 为什么作者要写老战士冻死时“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这样的问题与文章的中心内容密切相关, 就要引导学生仔细探究。
总之, 精讲时, 教师要大胆取舍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教师要摘取内容精要, 语言精炼, 要言不烦, 讲在点子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 善于点拨, 引导学生自己消化教材的精华。通过精讲使学生抓住重点, 深刻领会难点, 只有这样, 才能加速提高教学质量的步伐。
三、注重精练
练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但是练要有一定的限度、限量, 不能无目的, 无休止地练下去, 不能使学生练得疲惫不堪, 教师改得痛苦不堪, 搞大面积的“题海战术”, 结果收效甚微。练习要做到“精练”, 关于练习设计我个人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做到基础性尽量少而精, 能巩固当堂的内容即可。语文学习注重诵读、积累, 特别是在低年级课堂背诵成为我的主要练习方法。在教学时, 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所学课文的优美句子、经典段落甚至整篇课文。
2. 练应紧扣教材, 根据教学目标, 选择最能体现对该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策略训练的典型习题, 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精练。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一的读读背背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春节到了, 家家户户 ( ) , 所有的中国人都在欢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真是 ( ) 。我的爸爸、妈妈也从远方打工回来了, 一家人 ( ) ,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每个人都 ( ) 。要求学生用“喜气洋洋、欢聚一堂、张灯结彩和普天同庆”填空。
一、适时安排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学生好动、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他们来说,动手是一种乐趣。课堂上巧妙地安排学生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使所有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三视图》一节内容时,首先让几名学生分别坐在不同的方向来观察同一个物体(水壶或茶杯等),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物体形状画下来,然后再和同学交换看,猜一猜那幅画是谁画的?画者坐在哪个位置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图形是不一样的。通过动手画一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以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以激发。
二、巧妙安排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合作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沟通”与“合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心情愉悦、民主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放松心情,敢想、敢问、敢说,形成积极的思维碰撞。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我在讲授《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节时,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几何体,如牙膏盒、螺母、甜筒等等。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学生分组竞赛,扮演盲人摸实物,然后说出几何体的名称。很多学生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想表现一番。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的精神。
在动手操作活动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是成功交流合作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并做学生的顾问与参谋。多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启迪数学思维。同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真诚合作者,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教学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时,刚开始我就问同学们,谁能回答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有几种?下面同学有的说一种,有的说两种,有的哑口无言。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同样需要同学们动手实验去感受、体会、理解,因此,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同学们用准备好的正方体和剪刀进行操作,再讨论交流结果,同学们都很惊讶,想象与结果大不一样,而且由一种剪法的结果,学生们可以去探究其它各种剪法,本节课主要是由学生动手操作得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几种模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起劲,师生互助,效果很好。如果只是由教师空洞地讲解,则让学生很难理解。
三、精心安排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从讲台走下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验探究,给予他们机会,只有有了机会,他们才能创新,改变被动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的建构过程中。比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又是怎么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迅速掌握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时,由于学生们对此感到比较难懂,因此,我请同座位同学互相准备了一些三角形、四邊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硬纸板模型,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2.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3.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个图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4.剪一些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纸板,不同的两种组合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主动忙起来了,用准备好的各种多边形拼接,拼了一种又一种,在实验中感受生活,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从探究中吸取知识,实验让他们体会到快乐,更深层理解了密铺的条件。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自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联系的情境和素材,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条件。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指导学生多进行看物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提升。说的形式可以很多,比如: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说,学生听;学生观察实物说;学生看图说;调动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讲数学小故事;学生口头编应用题等。在指导学生说时,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这就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极创造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如在新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以读促思;在学完新知以后,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查缺补漏,巩固新知。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写”不等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它应该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解答问题的完整性等多个方面。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内容的编制上突出了“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学生不仅需要观察、思考与交流,更要学会如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与升华。我们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如:如何清晰完整地回答问题,如何使活动的记录科学规范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作者: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常庄镇西小学校
李凤智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共同目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注重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方面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成为我课堂上的一大特色。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质上是阅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是综合性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今年,我新接任的一年级学生,在刚一接触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要求学生们正确的朗读课文,做到不多读一个字,不少读一个字,更不要读错字,让学生自己连读两遍,再同位互读互查。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读得流利通顺呢?我通采用老师示范读或老师领着读,或找读得好的学生领着读。我班有宋佳丽、种军磊、张郡珊这三位同学识字快,一般课文读完三遍后,她们三人就能读得正确、流利。我经常让她三人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这样几遍下来,班里的学生可以说都会读了。
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指导感情朗读的方法我尝试过很多。
1、从理解词语意思,表演加动作入手
如《雨点》,这课中“雨点落进了池塘里,在池塘睡觉。”为让学生读出雨点睡觉的样子,先让学生做自己睡觉的样子,让学生说出睡觉时安静、舒适的感觉,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出这句话,有的同学边读边做睡觉的姿势,从他们的读中、动作中、表情中,看出学生的温柔、舒适、甜美;还有第二句“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我同样采用上台前表演做动作、老师做散布的样子,学生跟着家长散步时的感觉,让学生说,有的说散步时心情很放松,没有压力了,没有烦恼了,还说老师散步时很淑女,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的话,有时令老师意想不到,然后引导学生读出雨点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感觉,学生读得缓慢悠闲,让人听了真舒服。
再如《蚂蚁和蝈蝈》这课,在指导“蚂蚁搬粮食时,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这句时,为指导学生读出每个小蚂蚁都用力地搬粮食,我让学生上台前当小蚂蚁,探问他们想怎样搬粮食,有的学生想背,有的想扛,有的想在头上顶着,有的想抱着,有的想在地上滚粮食„„我引导他们说粮食很重,要用力才能把粮食搬回洞里,学生表演搬粮食时,都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用力地往前走,没有一个偷懒的,表演完后,再让学生读出“背”和“拉”这两个动作时,学生都重读这两个字,读出了蚂蚁搬粮食的用力、辛苦。
2、从再现生活体验入手
如《蚂蚁和蝈蝈》这课,开头第一句“夏天真热。”这一句简单明了,为让学生读好,我设问:“在夏天热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夏天很热?学生说:“太阳很刺眼,很热,都快把树叶晒干了;热的只想吃雪糕;热的满头大汗;热的喘不过气来......然后再引导学生读出热的感觉,有的重读“夏天”,有的重读“真”,有的重读“热”,学生都把夏天热的感觉读出来了。
再如“蝈蝈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为让学生读出蝈蝈们自由自在,我采用潘晓娟老师指导的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自由自在过?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放假时,在家里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玩就玩,真是自在。”“下课时,想玩跳绳就玩跳绳,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真是自由自在。”学生在说的同时,那种自由自在、高兴的表情溢于言表,然后老师让学生读出蝈蝈自由自在,学生都在那里轻微的晃着头,一种极其快乐的表情,真的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样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分角色朗读
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气,教师也可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4、教师范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亲身示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学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来。范读,最好是在课堂上面对面地使学生听到声音,看到神情,较之听录音效果强得多了。
5、注重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的更好,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到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董励华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时代的课题,也是历史的课题,选人用人是古今中外执政者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是必须应对的问题。笔者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也经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当前应当重视选拔任用干部中的几个问题。
组织部门和组织部长定位问题
从组织部门的职能定位看:组织部门是党委主管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方面负主要职责。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组织部门和组织部长在干部选拔中的定位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处于尴尬的境地。组织部长究竟是以常委的身份负责组织部的工作,还是以部长的身份享受常委的待遇很难分清楚。组织部是如何把对上级组织部门、对党委的主要领导、对晋升干部、对自己的进退去留有机地统一起来十分困难。组织部究竟是上级组织部门的派出机构,还是同级党委的工作部门也较难把握。在开展工作实践中,组织部门集体研究提方案有时成为了搞形式、走过场,有的时候甚至先上常委会研究,再补组织部门的会议记录。组织部长作为班子成员之一,既要对主
和主官意志八九不离十了。这些问题单纯靠组织部门是难以解决的。
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一、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 “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几句话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我让学生换个角度再问: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还成立吗?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举3个典型的例子,学生举出了:,,。通过以“疑”导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急须关注的问题。
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班上来,五年来,我们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这也和我以前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有关。学生的心声和教师数学教学的现状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教学。
一、运用多种数学阅读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让教师明确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师研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阅读的内容。
(二)重视课本阅读把握阅读重点。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
(三)课外延伸性阅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的数学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还引领他们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读物等,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报,上网查阅有关的数学知识等。
二、运用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
(一)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
(二)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
1.图文结合研究性地读。数学教材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类型:画面中呈现部分数量信息,又出现话语形式的提示,最后以文字出示问题。这是人教版数学的一大特色,比起一大堆文字,学生更喜欢这样的。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性地读。
教师除了要从现实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
3.圈圈点点抓重点性地读。
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4.以形代题具体化地读。
在我们数学学习中,适当地以形代题,以图代题,往往能够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5.丰富课外知识延伸性地读。
我们班有几个数学不好的学生谈到数学、数字,就觉得枯燥乏味,头痛提不起任何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从数着手,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有关数字的故事,学生都纷纷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数”的交流。学生感言颇多:“第一次发现数学这么有趣。”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二)手脑并用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结论等。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边读边测量,把长方体的表面积转化成计算几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三)勤问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甚至是为问而问,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想,才会逐渐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四)自省的习惯。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城东中心小学王晓云
阅读,是我们涉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说到阅读,首先想到的是语文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学,不可能终生依靠老师,阅读理解是自学的主要形式,在数学中重视阅读是教师值得重视的问题。数学教材严谨、简洁,没有接受过数学阅读指导的学生很多时候读不出字里行间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
“数学阅读”专题研讨的提出是为了“用好教材”。目前的数学课堂有两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时用光盘或课件,连学生读题的环节都由电脑代替了;二是课改以来,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积极走出了“机械的教材演绎者、执行者”的角色误区,大胆取舍、勇于重组、敢于突破、创造性使用教材。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不少教师一节课中都不要用教材,只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长期这样,学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似乎阅读教材是老师的专利,对学生只要求听懂就行了。
“数学阅读”专题研讨提出后,我们也比较茫然,“数学阅读”是什么?查阅了很多资料,听了各校专家的解读,再找一些教师讨论,现在只能说对“数学阅读”有了一个初步的、肤浅的了解。数学阅读是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数学材料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应该与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一样,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与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语言的形式或进行相反转化;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概念或性质规律等。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时,他必须了解其
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图表都要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内容和含义。数学阅读中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要读写结合,对重要内容常通过圈圈点点作笔记来加强理解记忆,有时要从教材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例、变式来加深理解,可以要求学生以注释的形式写在旁边,以便复习巩固。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阅读推理能力、联想记忆能力、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数学阅读的主要途径是课前、课堂、课外。
资料显示,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素质教育的目标得以落实,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很务实地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习兴趣浓、能力强,与考高分并不矛盾,从中考到高考,阅读理解题成为一种新题型,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遇到阅读理解题就发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我们六年级曾做过这样一道题:救援队从成都赶往地震灾区。因震后道路受损,原来这段路程3小时可以行完,估计现在要行16小时。实际前进时途中有的路程,道路受损严重,山上滚石不断,救援队只能按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艰难前进。后来又遇到一处塌方,救援队用2小时清理完塌方后,继续按开始的速度前进,这样到达目的地时比预计时间还晚了10小时。从成都到灾区的路程是多少千米?这道题就难在题目长、信息多,必须读懂题目提取有用信息解题。很多学生没读完就放弃了,还有部分学生读完了,但无法下手,找不到条件之间的联系,几个时间就把他蒙住了,选哪个呢?只有用猜
一猜的方法了。独立解这道题,正确率不足20%。删除多余信息改成我们平常做的典型题后,很多学生就会了,因为他们平常做的比这个难多了。从这个方面看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充分运用阅读的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由于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很少有学生会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因此数学阅读的实施应遵循循序渐进、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原则。实施中要求老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发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或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加强指导,优化阅读过程。要选择合适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可以先编拟提纲,让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明白教材中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后,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加以探究,以达到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后,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阅读要细致,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有必要要求学生针对重点内容和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和批注,以便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方便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也就会流于形
式。阅读后要及时反馈,以便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阅读。
采用数学阅读的方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要透彻分析教材,才能准确地在重点、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地点拔,老师应成为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第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质疑使学生阅读得更仔细,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思考也越来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得到培养。第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通过同中求异让学生明白,许多旧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通过异中求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很多问题有着共同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比较是发现问题、激发思考的好方法。第三,教师要做有心人,拓展内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一些数学网页、课外数学读物,像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指导书籍等,对于开阔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第四,读写结合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可以结合数学学习与生活中的数学指导学生学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开展自编数学小报等活动,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内容。
我们理解“数学阅读”专题研讨的提出是为了“用好教材”,最后收获决不仅仅是“用好了教材”。我们理解的“数学阅读”教学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之一,与其它方式有相通相融的地方,课堂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数学阅读”专题研讨不是要求把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纯阅读课,而是在充满智慧与探究的课堂上有机
使用数学阅读的方法,使其它教学方式、方法由于有了数学阅读的加入而教学效果更好。
研讨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数学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自学有没有区别,如何解决小学生课前阅读、课堂上兴趣不浓的问题,新教材提倡一题多解,学生用阅读方式学习之后,是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目前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很中看,但可读性、可思考性不强等等。从资料看不少学校已经进行了“数学阅读”的专题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中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小学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等教学法在中学里成功的经验是否完全使用于小学,我们不知道。回顾我们的数学教学,又似乎数学阅读早就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读题、审题、预习自学质疑学习等方式方法好像都可以与数学阅读挂上勾。只是之前的做法没有提升到数学阅读的高度,没有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思考。
摘要: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做题并且保证思考方向准确,做出的答案没有失误和偏差的前提与必要条件。现代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而对于题目的阅读和理解往往流于形式,不够重视,导致题目审阅错误等问题。而对于题目审阅偏差一类的错误就像是掌舵行驶走偏了方向,全做无用功。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科目题目审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项目,需要引起学生和教师们的注意。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对题目条件、问题的正确审阅能力和对题中所包含的隐藏信息的识别能力等。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题目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做数学题时,计算题的正确率极高,但遇到判断题和一些实际应用类型的题目时,常常会因为读错问题的字面意思或者理解不到题目条件的真正含义或隐藏内容而导致题目出错,甚至解题过程南辕北辙,浪费了大量时间,做了许多无用功。而这一现象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最为严重,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题型阅读能力,是学生高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我针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式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数学题目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语文文字功底不是很深,语文基础还不牢固,常常对数学题型阅读理解不到位,喜欢依赖教师帮助读题,分析题目条件和问题。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常见的、找规律题目中按题目要求用横线划出正确的数字,而将题目要求换一个提法,将正确数字打钩,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仍旧会用横线的方式标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和自我形成的概念意识,导致学生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后下意识的运用相同手法做题。二是由于学生在做题时过于依靠自己的想象,导致没有将题意理解清楚就急于做题。根据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日常做题时,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逐字读题,在字上标注拼音,并建议学生小声读出来,用笔将条件标出,用问题突出等方式加强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数学题目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平时做题的作业批改中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例如,在一道填空题中,50个1是个10,很多学生的答案是50。这是由于学生做题过快,看漏了后面的文字导致的。这样看似“小儿科”的错误在学生今后做数学大题和实际应用的题目时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使学生解题过程南辕北辙,全做无用功。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段就纠正学生这样错误的阅读习惯十分必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放慢速度,并理解题目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读不懂的语句应该多读几遍,加强理解再做题。而且对于题目的问题和做题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要仔细看清。这类问题和要求虽然简单易懂,但却是极易被看错或者忽略的地方。学生应该在平时做题时就引起注意,避免犯这种低级又简单的错误,导致丢失分数。针对问题和答题要求的训练,教师可以专门安排几道问题与要求相似但细读又不尽相同的题目给学生做,限制学生的做题时间,最后给出正确解题答案,并给予正确率最高和正确率最低的学生以奖励与惩罚,以此来提醒学生对问题和要求的关注,加强学生做题时的仔细程度,改变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和习惯。
三、培养学生找准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学生在做题时对于题目文字的含义理解得往往很浅薄,不能理解到位,导致学生不能从一道题目中快速找出关键的`信息点,甚至找到信息点和关键词后不能正确理解它所能表达的意思,导致做题错误。例如:在一道画图题中,题目是:在第一行画3个Δ,第二行画Ο,Ο的个数是Δ的4倍。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仍旧在第二行画Δ,虽然个数对了,但是没有满足题目要求,依旧不能算正确。这是由于学生对于题目关键词的把握不准确,不能一次性读懂题的关键词,就会导致学生凭自己感觉答题。教师应该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学生勾画关键词的训练,让学生将关键词用符号标注出来,这样就不会漏掉有用的关键信息点了。同时,学生在做题时也容易出现关键信息无法理解的现象。如题目:小明买书包花了65元钱,他付的钱正好,请问小明付了几个十元?这道题目的关键词之一是“他付的钱正好”,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好理解的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这类文字转换成直接的数字文字,方便学生理解,如问学生,“什么叫他付的钱正好啊?”学生会反应过来,“就是他正好付了65元钱”。这样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转化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转化文字的能力,下一次遇见读不懂的关键点时,学生就具备自己转换文字的能力了。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做好阅读题,提升正确率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步入数学高级学习阶段的重要能力和思维习惯。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被重视并且需要进一步探索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J],(07).
[2]陈金义.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探索[J].学周刊,(22).
[3]周冬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4(03).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二原因剖析
1.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足
学习数学时,人们大多也仅仅关注解题的对错,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也往往只是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2.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不高
(1)学生阅读数学问题的能力是薄弱的
在阅读过程中,读不出要点,那些干扰阅读的因素阻碍了学生的理解。(2)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缺乏的
学生习惯了从框架的题型中运用公式去解决,大多数学生很难独立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3.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缺乏阅读相关的数学材料的意识与能力,对数学阅读的必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还没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低下,依赖性太强。
二、对策与实践
1.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是数学阅读的起点。
(1)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首先要把数学阅读带进课堂,让学生爱读数学书籍。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科书。教科书虽然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一般不会特别感兴趣。课外读物就不同了,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喜欢,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数学知识面,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又能使孩子爱屋及乌,对数学书籍产生亲近感。(2)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和图案介绍,了解原始人对简单形状与图案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又如田忌赛马就是数学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一次具体运用。教学时适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家灵活运用数学,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在数学思维拓展课中推荐数学书籍
实践证明,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数学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3)课外讲座,拓展数学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的
数学语言简洁,富有逻辑性。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保证。
(1)多种策略,提高学生解读教材能力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习的载体与最主要依据,其语言简洁、抽象,思维严谨,内涵丰富,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去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a以纲导读
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
通过构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点击”重点字、词(如同时、相同的倍数),展开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还没有完成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以教师为主提供构建导读提纲。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时,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读提纲,让学生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b以议促读
通过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讨论,以达到内化、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c以动带读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更是如此。因此,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意蕴,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2)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小学数学涉及的应用问题、图表等,都是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a 自读自问——追索条件
根据应用问题中问题的需要,阅读追索条件。“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 只,二月份运出的鸡的只数是一月份的两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 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笔者采用了“自读自问”式的审题方法指导:
阅读不能脱离思考,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进求知,促进思维,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b重音多读——锁定关键
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住应用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弄清题目的结构。例如: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可以做几条裙子?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重音读“最多”,让学生认识到“最多”是一个关键词。指导多读,重点读“问题关键词”,直到学生体会其含义为止,才组织解题指导。这样抓住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c准确“互译”——玩转“字符”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应用问题教学中,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摘录以帮助解题,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种动手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外显的语义转换,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数学阅读正是要求学生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3.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
当今世界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如在建筑、计算机科学、天气预报中的运用;广告中的数据是否可靠、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如何计算……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将难以适应当今“数学化的社会”。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数学阅读有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通过阅读教科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再出现面对教科书产生“不会看,看不懂”的现象;学生逐渐能够带着问题读,慢慢读出问题来。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而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够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了解读数学能力和交流能力。(3)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其人文、柔美的一面,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条分支。因此,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的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问题与困惑
在实践与反思中,还有如下尚待解决的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如何围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养成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数学阅读在提高数学理解力方面如何考量?这仍是一个在实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关键词】特殊性;教育功能;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中图分类号】G526.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05-02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
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想就数学阅读先抒已见,以求教于大方。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有重要意义。
1、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这些往往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2、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 “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二.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1、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所谓数学交流是指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
2、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或爬黑板,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
3、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三、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我们数学教师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当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
3.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同时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在教室里以吸引人的方式经常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重视数学阅读】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课的阅读教学11-06
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11-25
初二年级数学重视教学交流工作总结11-16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10-18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史11-1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开放题11-13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06-06
小学数学教学重点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