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1

对于二年级学生如何表现快乐舞蹈的动态是本课的难点,虽然对于人物动态表现得准确与否对学生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应引导学生表现出灵活的动态,快乐的心情。学生在丰富的、直观的素材和快乐的音乐情境中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是尽兴快乐的,但素质不同的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掌握却截然不同,不少学生在表现人物是仍停留在四肢的运动变化,90%的学生表现的是正面的舞蹈者,甚至有的学生仍然用格式化的大字人来表现。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本课教学中都采用了: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欣赏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等教学程序。授课老师做到了用小朋友喜欢的方式来引入教学,把趣味性贯穿课堂的始末及鼓励式教学的恰当应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较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接着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来再现歌曲形象,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引导学生妙用各种肢体动作为歌曲创编。“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至此,学生的大脑被激活,情绪也自然如清泉奔涌,师生一起跟录音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体态语言,师生间情感相互碰撞,实现了课我合一。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舞蹈教学,动作学习

目前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过程异象丛生,导致教学秩序混乱, 更有甚者出现了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现象。主要问题:其一,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能力不够熟悉,不能提供难易适中的动作模板;其二,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缺少有效策略,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示范,幼儿一遍遍练习层面,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缺少进一步的推进机制。快乐的音乐活动变成了机械的动作练习, 导致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进而拒绝活动,表现出吵闹、不合作……如何让幼儿在集体舞动作学习中学得轻松高效、舞得欢快活泼,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几年集体舞蹈教学实践,谈谈动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动作经验化策略———运用经验,加工迁移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新旧知识反复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的教学,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主动、有效、深入。因此,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动作学习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动作或对已有的经验动作进行重组、加工、迁移。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幼儿学得主动、轻松、高效。可以说,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发展“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

1.生 活 化 动 作 的 运 用 。

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 最多的经验动作就是生活化动作。生活化动作包括一般生活动作,如:走、跑、跳、点头、弯腰、屈膝、摇摆手臂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作,还包括模仿动作,如:刷牙洗脸等生活活动动作的模仿、扫地擦窗等劳动动作的模仿。在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生活化动作的回忆, 在生活化动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加工,让幼儿轻松学习舞蹈动作。如:中班《邀请舞》中有重复出现的邀请动作,在学习这一动作时,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用什么动作邀请朋友; 其次在幼儿呈现的生活化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最后形成舞蹈中所出现的邀请动作:左手往左侧伸长,左腿向左边伸出并勾脚,右手背在身后同时身体向左边倾斜。四拍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2.已 会 舞 蹈 动 作的 迁移 。

集体舞蹈动作学习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已经学会的舞蹈动作, 运用“动作迁移”学习新的舞蹈动作。如:学习大班的藏族圆圈舞《多快乐多幸福》时,教师先带领幼儿复习新疆舞;示范新教内容———藏族舞的“退踏步”;再与幼儿讨论藏舞的“退踏步”与新疆舞的“进退步”之间的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幼儿就能发现两者间动作的差异,在已经掌握“进退步”的基础上学习“退踏步”就容易多了。

二、动作层级化策略———难易分级,逐步累加

在动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觉得非常简单的动作,幼儿却总是学不会。如:小班教师经常会要求幼儿合节拍一边拍手一边走进活动室, 成人觉得这 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孩子的表现却是不是忘记拍手,就是走路不合拍,可见,教师对动作的难易掌握不准确。根据达尔克罗兹的分类,动作种类分为不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综合动作。在音乐中做动作,不移动的上肢动作是最简单、最容易合拍的;不移动的下肢动作比不移动的上肢动作难;移动动作是最难的。简单地说,上肢动作容易、下肢动作难,哪怕是行走这样最普通的日常动作,因为它是下肢动作移动,所以当要求合乐、协调时,对于幼儿而言也是难的。在了解了动作难易规律之后,我们对每个集体舞蹈动作进行难易分级,运用层级化策略进行教学。

1.递 进式 策略 ———由 易 到 难 ,层层 叠 加 。

在一般的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把舞蹈动作分解,由易到难、层层叠加。先学习上肢动作,学会之后再增加下肢动作,当上下肢动作都能协调后,教师再带领幼儿进行动作空间、时间上的移动。通过这样的分解组合,幼儿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组相对复杂的舞蹈动作。如:我们在组织集体舞教学《欢乐鼓》时,先引导孩子们在座位上做拍腿、摆臂的动作, 简单的上肢动作孩子很快就能合乐协调地表演动作。接着让孩子离开座位,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把拍腿动作改成拍同伴的手,同时增加扭胯动作;摆臂同时踏步。虽然这组动作是上下肢同时进行的,但是在已会上肢动作基础上增加同频率的下肢动作,就比较容易学会。最后带领孩子们把踏步动作改为向前行进,产生了移动动作……这样由简单动作到难度动作逐步增加的过程,就如在攀登悬崖时,在地面与悬崖之间架起一级级台阶, 孩子们就能比较轻松到达顶峰,也就是高效地学会这组舞蹈动作,同时能体会到身体动作表演带来的愉悦感。

2.包裹式 策 略 ———先 难 后 易 ,逐 个 添 加 。

有的集体舞蹈在编排过程中会出现一两个比较复杂的又多次重复的动作,这个关键动作掌握不好,直接影响整个舞蹈的效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采用先难后易、重点突破的策略。心理学中有一个反映时间与注意关系的反U曲线,它告诉我们:活动的前十分钟,幼儿的注意呈上升曲线,也就是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十分钟左右到达最高点,之后慢慢下降,也就是注意力开始分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时,把难点动作前置,利用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让孩子学会这个“中心动作”,再逐个增加其他较简单的动作。如:我们在组织大班集体舞《逗牛舞》动作教学时,先把一个比较复杂又多次重复的中心动作“侧身换位”前置,教师通过放慢动作速度,把“侧身换位”动作分解成上下肢动作等方法,让幼儿学会这个中心动作。然后逐个增加“侧身换位”前的同伴两两面对面拍手,“侧身换位”后走步找新朋友、与新朋友面对面拉手……把这些相对较简单的动作如制作玫瑰花般, 一层层包裹在“中心动作”这个花蕊周围。

三、动作形象化策略———形象记忆,生动表现

3~6岁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表现为他们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给动作赋予合适的形象,便能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追求动作的形象化,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给 动 作 赋 予 多 种 形 象 。

对于幼儿园孩子而言,给动作赋予一定的形象,他们就会对动作产生感情、表现起来会更灵动,具有形象的动作有助于幼儿记忆。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时,我们会给一个个动作赋予形象。如:在开展中班集体舞《山谷回声》时,我们把前半部分的带领动作当成表演山谷回声。带领者拍手,集体回应拍手就成了山谷的回声。有了这一形象的提示,集体回应拍手时孩子们就会主动追求拍得整齐但又不能太响,更接近“回声”这一形象。

2.为 动 作 绘 制 固 定 形 象 。

舞蹈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艺术, 舞蹈动作总是随着音乐的流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一定规律, 但是对幼儿来说,记忆动作的变化是有难度的。动作变化相对多的舞蹈,我们会采用绘制动作图谱的方法, 让流动的动作形象化、固定化。如:我们在开展大班集体舞《螃蟹舞》的教学时,把一组变化比较多的动作:向左走四步、向右走四步、转圈走四步、点头吐泡泡……用形象的图案绘制出来。孩子们一眼就能看懂动作的变化方向、频率,在图谱引导下能更轻松地学习动作、记忆动作、表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动作图谱只能作为教学支架,教师要把握好退出的时机,引导孩子主动表现动作,感受动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四、任务意识策略———问题前置,关注要点

集体舞蹈的动作学习是以“观察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前置的方式,提醒幼儿观察的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从而明确学习重点,理解教学目标。

1.提 问 的 准 确性 。

教师在示范前的提问会吸引幼儿选择性注意, 使幼儿注意教师提问中提到的信息, 有助于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的示范前提问要确保准确性。有的提问指向所观察动作的特殊性,比如:“老师拍手拍了几下? 跺脚跺了几次? ”有的提问指向动作结果的反思,比如:“拍两下手再举起还是拍四下手再举起? ”有的提问指向概念活动,比如:“刚才我们跳的是新疆舞的进退步, 现在注意看老师跳的舞步与进退步有什么不同? ”通过任务前置的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动作, 准确地感知动作的结构和反复的次数。

2.反 馈 的 有效性 。

教师对示范后的幼儿回答必须作有效的反馈, 这是帮助幼儿确认动作要求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反馈包括判断式,比如:“对! ”或“不对! ”;重述强调式,比如: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就要采用重述强调式;加工整理式,比如:当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教师应对孩子所回答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给幼儿明确的指令。所有反馈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明确动作的走向、频率、组合、结构,让幼儿的动作学习更准确。

健康而快乐的舞蹈 篇3

关键词:少儿舞蹈;训练;科学性;健康

有关专家指出:舞蹈是给孩子提供美育加运动的艺术,不仅可以启发孩子认识美、掌握美、展现美,而且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起到“健全其体魄,完善其心智”的作用。

然而就在我为之自豪而努力钻研的同时,一个身边的事例引发了我的深思。

[案例]姓名:小姜,就读幼儿园中班

学习反馈:该学员自2013年7月起进行一周一次的舞蹈训练,课间学习主动认真,在同龄孩子中表现突出,对舞蹈学习的求知欲、表演欲非常强烈。

事情经过:2014年2月17日新学期开课的第一课时,小姜上课依然认真,但始终表现出紧张、拘谨状态,练习腰部动作时,在老师的辅助下非常胆怯,对已学动作也表现出拒绝之意。2月23日,第二课孩子未来训练,课后老师及时与家长联系问清事由,原来在春节期间,电视台连续报道了两个有关舞蹈训练不当,不幸导致瘫痪的事例,这触目惊心的事故给小姜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阴影,原本非常好强懂事的她就在看完报道后就一再拒绝妈妈送她学习舞蹈,她说她很害怕,新学期第一次上课也是在妈妈的极力劝说下才胆胆怯怯来的,之后妈妈再怎样劝说,她都一直哭闹不来。

突如其来的事件让我心中怦然一震,曾经听说过类似忧人的新闻,但与眼前热火朝天的培训市场相比,实在感受不到它的严重性。随之我查阅并寻找了一直来骇人听闻的报道,正如学生所见,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让我感到一阵阵心痛与惋惜。

义乌7岁女孩小宋下腰训练不幸受伤。(5岁学舞蹈)

黑龙江伊春市艺术学校一名孩子在下腰时造成瘫痪。

上海6岁女孩琳琳在练习拿顶时倒下,脊椎损伤,终身残疾。

……

作为一名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基于以上的种种,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少儿舞蹈教学科学训练作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欢声和笑语,远离惋惜与悲伤。

一、学习舞蹈解剖生理学是舞蹈教师必修的基础课

舞蹈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在舞蹈运动中的各种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舞蹈训练或科学地组织舞蹈教材,是舞蹈学科中的一门应用学科。舞蹈训练过程中主要借助人体本身,所有的舞姿、动作、技巧都是通过人的身体完成的。了解人体、掌握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保证舞蹈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解剖生理学为科学的舞蹈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的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对于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全的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学龄儿童及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各不相同,在舞蹈训练中,就可以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在不同阶段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有的放矢。所以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学习并掌握舞蹈解剖生理学知识,科学地训练,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的训练方法、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舞蹈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基础

针对不同年龄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幼儿阶段:幼儿舞蹈训练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兴趣条件,属于启蒙性训练。这一阶段需要教师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配合简单的手、头、脚的动作进行练习,促使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动率感和表现欲。这一阶段幼儿的训练方法不能一味地运用压、搬等强制性动作,幼儿的很多小肌肉群正在不断完善过程,本身骨骼富有弹性,但容易变形,合理的训练能明显提高关节活动幅度,一旦活动不当,则会使骨骼受伤、变形,有害于他们的生理健康,也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可怕的阴影。

学龄阶段:对于儿童的训练又有区别于幼儿。该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舞蹈训练。从肢体动作、民间舞及技术动作等都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系统性地进行学习。这阶段儿童需要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舞蹈,通过舞蹈组合、舞蹈片段的训练使身体各部得以舒展,富有能力,从而达到美感。该阶段的儿童生理特点属于肌纤维细、韧带软、关节柔韧、骺软骨未骨化,因此柔韧性的练习相对较容易。但是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教授为基础,打好铺垫,使教学有可延续性。不要把基本功达到的标准作为首要的教学任务,那些只追求基本功及技巧训练的舞蹈学习,其后果是误人子弟。

青春期阶段:该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发育开始成熟,身体会突然发生变化,平衡性和柔韧性会大不如前,全身紧绷绷的,没法儿把腿踢到像以前那么高,或者他们也许再也做不了劈叉的动作了,也会出现膝盖和髋部疼痛,或者各种各样的肌肉和肌腱紧绷。波士顿芭蕾舞团的主治医师,哈佛医学院矫形外科教授LyleJ.Micheli说:当一名舞者开始发育,她的骨头会比肌肉和肌腱生长得更快。如果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增强力量,就会在这段时间面临受伤的风险。因此,教师“要减轻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训练强度,缩短训练时长”,这样有助于避免训练受伤。教师不该在骨骼迅速生长的时期让学生去练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舞蹈动作,应该让他们更多地关注舞蹈的艺术性、音乐性和表演技艺。

三、科学的教学指导是舞蹈教学安全、顺利的基础

对于当前众多良莠不齐的培训市场,只有在一桩桩触目惊心的事故之后大家才会为之叹息或后悔,其实及早地采用细致、周到的教育方式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或者减轻对孩子的伤害。endprint

1.早期学员资料的备案了解

很多培训机构或学校里的舞蹈兴趣小组训练教师对于自己刚接手学员的个人情况都是一无所知的,对于他们的身体状况,例如,慢性病、以往病史等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为每位学员制作一张个案表,一来了解孩子的个人状况、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根据他的喜好及时引导与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学员的病史、外伤等在训练时避免隐患的诱发。

2.一堂有效的家长交流课

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家长会时不时地跟老师提出:“为什么我的孩子做不到”……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关键是教师观念的引导与家长的认知不一致,家长看到的是表象的内容,他们会在比较中给孩子施加压力,加大强度,故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那么,每一学期都有必要给家长上一堂交流课,尤其是新生,让家长了解学习舞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到底学什么,技能是怎样循序渐进地学习的,它的优点在哪里,如果不当还会造成怎样的伤害,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训练,孩子在一段新鲜感消失后遇到畏难情绪怎样与教师配合,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要求等,及时引导家长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学会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避免家长盲目攀比、拔苗助长的培养心理。

3.重视训练前的准备运动和训练后的整理运动

根据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适当的热身运动能减少肌肉粘滞度,增加肌肉中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神经冲动的产生速度。那么,在舞蹈训练前适当的热身准备运动可以使关节软骨增厚,加

强运动时对关节的保护,使内脏器官更好地参与工作,同时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整理运动与热身运动同样重要,人体在经过较大强度的训练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内会出现收缩反射。通过整理运动逐渐减缓生物马达,使练习者避免软组织挛缩,保护关节灵活和肌肉的柔韧性,更快地获得生理平衡。如果突然停止训练,可能出现血液淤积、肌肉痛、抽筋或暂时晕厥等现象。

4.适度的训练量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孩子从小就该练苦功”,这是目前很多家长的错误认识,孩子练功很苦,但不哭,家长就会愈加坚持,一旦孩子哭闹,家长还会痛斥一番。这种现象在舞蹈训练班上时常可见。殊不知“舞蹈训练必须适度,超负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每个人的训练量极限都不相同,且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能承受的训练量也不相同。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则应有阶段性地安排适度的舞蹈训练运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教学进度,对于疲劳的训练就会出现错误动力定型,为损伤埋下隐患。

5.及时处理问题,合理安排伤后恢复

舞蹈训练是一项较强的运动,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由于个人身体条件和承受能力的差异,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损伤。一旦出现问题,作为舞蹈教师需及时学会并运用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严重者立即送往医院,如遇腰部问题避免移动则要固定腰部,平移,韧带扭伤则要休息并针对具体情况热敷或冷敷处理,让专业医生作进一步治疗。那么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需根据痊愈的程度,适度地安排康复性训练,不能盲目追求加快恢复、过早训练,一旦二度受伤,则会给孩子今后的学习和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给成年后落下病根。

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确实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安全的教育原则始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给每一位舞蹈爱好者带去更多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让所有爱好舞蹈的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舞蹈。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胡水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

小班美术:快乐的舞蹈 篇4

1.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几种线条,表现小动物行动的轨迹。

2.通过观察课件,在身体同构的基础上感受线条的不同特征。

活动重点:

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几种线条,表现小动物行动的轨迹。

活动难点:

尝试用波浪线、折线等几种线条,表现小动物行动的轨迹。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观察过螃蟹、金鱼、蜜蜂等小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他们在爬、游、飞的动态。

2.制作课件(螃蟹、金鱼、蜜蜂等的动态及其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如果没有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

3.幼儿人手一盒蜡笔。

4.画纸:《快乐的舞蹈》。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电脑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边欣赏课件边听教师念儿歌。

师:今天有几个好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

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

小蜜蜂,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

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师:有哪些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朋友呢?他们是怎么来的?

2.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形象。

师:谁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一做他们跳舞的样子?

幼儿用身体动作自由表现,教师用语言加以描述。(小金鱼是一弯一弯跳舞的,小蜜蜂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跳舞的,小螃蟹是一折一折跳舞的。)

二、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小动物们不同的行动轨迹。

师:想不想和小动物们一起来跳舞?我们用小手在空中画一画他们是怎么跳舞的。(重复小金鱼是一弯一弯跳舞的,小蜜蜂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跳舞的,小螃蟹是一折一折跳舞的。)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幼儿观察画面并尝试画出各种线条。

师:今天每位小朋友都邀请到了三个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边念儿歌边来画画他们是怎么跳舞的吧。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舞蹈《快乐宝贝》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感受快节奏音乐舞蹈旋律。

2、能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内心欢乐情绪,增强幼儿的表现欲。

3、能够准确学习跨步,送胯,吸跳步等动作。

1、在认知方面:舞蹈《快乐宝贝》动律欢快明朗,饱含着幼儿的童真与欢乐,蕴含着幼儿对“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动感的舞蹈动作,使幼儿直观形象感受舞蹈《快乐宝贝》的特点,同时了解流行舞的特点;

2、在能力方面:展现幼儿的欢乐活力,培养幼儿舞蹈表情;将快节奏的音乐和身体动作结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通过学习送胯、摆头、拍手、踏步、吸跳步、扩指等基本动作,增强肌肉的协调性;

3、在情感方面:通过《快乐宝贝》的欢乐节奏,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内心欢乐情绪,增强幼儿的表现力

二、教学对象:大班小朋友

三、活动难点:头和胯动作的结合四、活动准备:音乐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编创与活动、表演《哈里啰》、聆听《霍拉舞曲》。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表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2.按节奏读歌词。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4.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6.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配合。提示: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学生自己分辨、控制声音。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la、si唱名。

2.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感受、模唱。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

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3.再次复听,全体学生用手指动作划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7

自信闪耀,从舞开始

马帅4岁的时候偶然在公园里看见小白鸽艺术学校的小舞蹈演员们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地表演拉丁舞,当即就被吸引。“他眼睛都快看直了,别说带他回家,马帅连脚都没有移动一步。直到看完全部演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说起当年马帅看舞蹈表演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就这样,马帅一个劲地缠着妈妈要去学跳舞。妈妈一想,这也是锻炼胆量的一种好方法,就给他报了舞蹈班。舞蹈班上学舞的都是些4、5岁的小孩子,家长们都聚在门口观望着,马帅的妈妈也不例外。可让妈妈意外的是,马帅根本不像其他小孩那样闹情绪,反而像个小大人般挥挥手,示意让妈妈走开。在学习拉丁舞的旋转动作时,马帅容易头晕。老师和妈妈都担心马帅身体出现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坚持要带他去医院做检查。马帅却害怕因此而不能学跳舞,嘴里一直说:“没事,歇一会就好了。”好在,检查结果证实马帅头晕只是体能跟不上训练强度而已。为了加强身体素质锻炼,马帅不仅每天跑步1个半小时,还再也不让妈妈骑车送他上学,改成快走了。

刚学跳舞的马帅住在矿区,去舞蹈学校上一次课不仅需要坐半小时公交车,还得走20多分钟的山路。一到下雨下雪天,山路不是泥泞得脚踩下去根本拔不出来就是光滑得随时能摔倒。有时天气恶劣得连妈妈都不想去的时候,马帅依然坚持要去学舞。“因为这样,我还特地保存了一个的士司机的号码,”妈妈说,“就为了天气不好的时候送马帅去上舞蹈课。”

这样的勤奋自然是有回报的。学舞不到2年,马帅参加了山西大同市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拉丁幼芽组的比赛。预赛复赛都还挺顺利的,到决赛时,第一次参赛的马帅越来越紧张,没有任何比赛经验的他甚至跳着跳着就跳到场边,或者干脆跳到裁判的后边了。当时马帅以为肯定得不到奖,一下场看到妈妈就哭起来了。

可比赛是进行综合裁定而不是某一个单方面的比拼。整体表现不错的马帅得到了裁判的认可,获得了拉丁幼芽组的第一名。当老师拿着金牌走到脸上泪痕未干的马帅面前时,他还不敢相信。当再三确认奖牌属于他时,马帅高兴地跳了起来。马帅说:“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枚奖牌,而且还是一个金牌。”

“为了跳舞,我不怕累!”

霍心雨从小就活泼好动,只要听到音乐,就开始摇头晃脑,煞是可爱。妈妈在她4岁那年给她报了民族舞班。霍心雨上课的教室隔壁就是拉丁舞课室。有一次,霍心雨路过时,无意地往里面看了一眼。就这一眼,让霍心雨喜欢上了拉丁舞,她说:“我觉得拉丁舞的衣服比民族舞的漂亮,拉丁舞的音乐比民族舞的音乐好听。”妈妈拗不过她的纠缠。只好在霍心雨才学了半年民族舞的时候,又给她报了拉丁舞班。原本以为有半年民族舞基础,霍心雨学起拉丁舞来应该得心应手。没想到,两种舞蹈反差很大,再加上拉丁舞班上大多数小孩比她先学几个月,只有她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所以刚开始上拉丁舞课时,霍心雨挫败感特别强,一下课就跑到妈妈怀里哭。妈妈鼓励她:“你想学,就得自己努力。”

于是,小小年纪的霍心雨愈发勤奋,上课一丝不苟地练习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不会开一点小差或者和同学说话。回到家,她还把自己关在房间,跟着音乐,一遍一遍地练。有时陪在身边的妈妈看都看累了,忍不住建议她日后再学拉丁舞。可霍心雨的回答永远是:“妈妈,我不累。我要学拉丁舞。”终于,经过勤奋苦练,霍心雨动作越来越到位,不仅经常在课堂上为同学做示范表演,还获得阳泉体育舞蹈(国标舞)全国公开赛拉丁舞7-8岁A组级别的第一名。

最佳拍档齐头并进

2009年在河北石家庄举行的“中国电信”杯第七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时,马帅当时的舞伴突然生病,无法参赛。情急之中,老师想到了平时上课偶尔与马帅搭档练习的霍心雨。这虽然不是他们两人第一次参赛,可却比第一次参赛还紧张,因为初次搭手比赛,上场前俩人还在抓紧时间练习、磨合。

霍心雨说:“我是顶替别人的名额参赛的,如果出了差错,会觉得对不起这个机会。”也许就是因为这份责任感,马帅和霍心雨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虽然没有十足的默契,但有着一致舞蹈风格的他们表现抢眼,获得了业余铜牌8岁拉丁舞组别的二等奖。这次比赛也是让马帅与霍心雨正式成为搭档的火花。有着同样好脾气的两人从来不吵架,谁跳错了就耐心地给对方指出来,互相改进。即便偶尔闹点小别扭,过不了5分钟就又和好。老师说:“可能是因为两人都很爱跳舞,又都很努力,所以更加惺惺相惜。”

一晃三年过去了,马帅与霍心雨配合越来越默契。2011年,两人获得“同煤杯”体育舞蹈邀请赛暨同煤集团第三届“友谊杯“体育舞蹈公开赛标准业余少儿C组B级第一名、标准业余少儿B组C级第二名和拉丁少儿C组A级第三名的好成绩。

[家长出镜]马帅妈妈

孩子学舞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支持

我认识不少学舞半途而废的孩子,中途放弃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不愿意再学跳舞,而是家长不能坚持陪练。其实在马帅刚开始学跳舞时,我也有过厌倦在舞蹈课室外陪练的日子,再加上担心他太辛苦、身体无法承受训练的强度,而劝说过马帅放弃跳舞。但他不同意。我就在想孩子这么辛苦都能坚持,为什么我不能继续支持?如今看来,我庆幸当时的正确选择。陪同孩子学舞6年,我看到了舞蹈带给他真真切切的改变。马帅不仅自信心倍增,在学舞中培养的勤奋努力的品格还让他学习进步,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前三名。

[老师出镜]张虹

巧抓孩子学舞心理

快乐舞蹈,谨慎绕“雷” 篇8

那么,跳广场舞要如何避开“雷”区呢?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三意识”和“三选择”。

三意识

“三意识”即血压意识、节奏意识、时间意识,主要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一种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朋友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广场舞是种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所以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想通过跳广场舞增强体质,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千万要注意量力而行。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朋友最好不要跳广场舞,因为此类患者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升高,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会导致心率和血压骤升,跳舞就很容易踩“雷”发生不测。

心脑血管疾病不是非常严重、经医师鉴定可以跳广场舞的明友,是可以适当去跳舞的,但前提是要有血压意识、节奏意识和时间意识,因为这些朋友虽说老年性疾病不是很严重,但毕竟有病在身,而且病情随时有可能变化,如果不慎,仍有可能踏入“雷区”。

1.血压意识。心脑血管疾病是种比较容易波动的疾病,血压也是非常容易发生变化的。因此,即使是血压不是很高、心脑血管疾病不很严重的朋友,跳舞前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血压状况,如果血压较高,就不要去跳广场舞了。

此外,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跳舞前心情非常好,即使出现了身体不适也很容易被兴奋所掩盖,因此千万不能单凭感觉去跳广场舞。已有数据表明,跳舞前不测血压,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中老朋友跳舞前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高血压患者尤其应该注意。

2.节奏意识。老年朋友应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中低等强度的舞蹈。在跳舞过程中,还要监控脉搏,脉搏最好控制在100~120次/分钟,切不可超过130次/分钟。激烈的舞蹈不适合老年人,像迪斯科就千万不要跳。对于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159之间,舒张压在90~99之间),最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钟的狐步舞、慢三慢四等缓和的舞蹈。一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不要跳舞了。

3.时间意识。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在跳舞时也要把握节奏,在时间上要有个度,因为毕竟年龄不饶人。所以,任何2小时以上的舞蹈,也是老年朋友不能踩的“雷区”。

三选择

“三选择”即时间选择、程度选择和穿着选择,是对所有热衷跳广场舞的中老年朋友的建议。

1.时间选择。有些中老年人为了跳广场舞,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饭都不吃;还有些人,晚上要跳到很晚才回家。殊不知,“闻鸡起舞”要不得,“挑灯夜战”也不行。早上空腹跳广场舞,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昏厥;冬春室外的温度较低,起太早容易感冒。因此,建议早上等太阳出来、温度相对较高了再运动为佳。晚上,有的老人跳舞到很晚才休息,这样很容易扰乱自身正常的生物钟,影响睡眠,日久还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吃完早饭还是吃完晚饭,都起码要“养胃”一个小时之后再去跳舞为宜。如果吃完饭后马上跳舞,会影响肠胃系统的健康,晚饭后马上运动也容易出现意外。

2.程度选择。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且动作幅度不宜太大,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跳舞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在做准备动作时,牵拉强度不宜过大,头部不能低于心脏的高度。跳舞应遵循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跳舞中若出现头晕、头部发紧、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跳舞。

有些老人一跳就停不下来,他们认为跳得大汗淋漓才能起到健身作用,才能减肥、降脂、降糖。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跳舞之后大汗淋漓,不仅容易引起感冒,还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穿着选择。跳广场舞时,有些中老年人会穿着硬底鞋、拖鞋,还有些人穿着紧身裤,这都不利于健康。广场舞虽然不像专业的舞蹈那样,但也是全身运动,腿脚活动的频率也很高。因此,鞋子一定要舒适,穿软底防滑鞋最合适,以免摔倒;合适的运动鞋还能缓冲跳舞时产生的冲击力,可对心脏、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穿拖鞋有摔倒的危险,穿硬底鞋没有缓冲的作用,可能会损伤腿脚,最好别穿。此外,跳舞热身后,可以减衣服,但跳完后要立即穿衣服,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9

阅湖苑社区“快乐姐妹健身舞蹈队”成为靓丽新风尚 4月23日上午,阅湖苑社区活动场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一群退休阿姨正热火朝天地扭动着腰身,精神矍铄,热情洋溢。这群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的阿姨们组成了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快乐姐妹健身舞蹈队”。

“快乐姐妹健身舞蹈队”成立于2014年,全队固定成员20余人,开始,是几位退休职工在社区晨练时唱唱歌、跳跳舞、拉拉家常。后来,再来晨练的文艺爱好者见这种方式好,于是聚集到一起,人多起来了就组织了一个舞蹈队,天天来这里唱歌跳舞、锻炼身体。经全体成员协商,大家一致推选由能歌善舞的杨爱珍女士领头,杨阿姨还自费买了一台录音机。现在舞蹈队已排练了很多节目,每天早晨9:00跳舞,晚上7:00练健身操。阿姨们相约准时来社区排练,为社区老人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精彩。

通过参加老年舞蹈队,阿姨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每逢社区有重大活动时,“快乐姐妹健身舞蹈队”都会主动参加。如今的“快乐姐妹健身舞蹈队”已成为阅湖苑社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10

摘 要: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摇篮的中职教育也在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但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沿袭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生源质量水平不一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缺乏特色、教师职业特点不明显等问题,脱离了幼儿园舞蹈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调研,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优化、师资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与对策探究,以期为中职幼儿舞蹈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中职教育;幼儿舞蹈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日渐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幼儿教育建设与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当下,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综合素质型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和管理者,是我们教育能否发展好的重要环节。探究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学科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职幼教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

在普通高中教育热度不减的大背景下,本地生源不足加之就业困难,大部分中职院校低门槛招生,致使所招学生大多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缺乏舞蹈功底。诸如,模仿能力差、身体协调性不强、舞蹈创编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盲目扩招的同时师资补充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针对性的培养缺失与生源自身文化底蕴不足之间相互钳制,又进一步影响了中职幼儿舞蹈教育的教学水平。因此,加强配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解决生源质量问题是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水平的必要条件。

2.教学教材选用随意,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幼儿舞蹈教育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思路,专业的教材、教学大纲不规范,教材选用随意,教学方式上沿袭传统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不够均衡。教学大纲的不规范又促使教材选用上的随意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是幼儿舞蹈专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既要会跳又要会教,还要会编,但专业舞蹈课程所占课程比例较小,教师授课的随意性使学生在学制内难以达到目标要求。

3.教育缺乏特色,教师职业特点不明显

以人体动作为主要的模仿对象的舞蹈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表演风格单一,缺乏个性。同时,缺乏特色的题材教学及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从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师,要么拥有扎实的舞蹈功底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基层幼儿教育经验,要么理论知识充足,管理经验丰富,但专业舞蹈功底不扎实。要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特色,充实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二、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严把入学关,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从生源上严把入学关,择优选择有舞蹈基础、有爱心,愿意从事幼教事业的学生分类进行培养,将基础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与文化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出有技能、懂应用的综合素质型的基层教师和管理者。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需要系统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基础功底。通过开设古典、芭蕾、现代等课程提高形体素质。培养的学生既要有舞蹈编创能力,又要有超强的舞蹈表现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综合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中职幼教人才岗位的实际需求。

2.推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要组建专业教改队伍,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业课程分配。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编写以幼教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能力实际需要为标准的教材。进一步加强中职幼教舞蹈专业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主动向幼教专业办学比较成熟的学校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对于教材建设,采取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充实幼教舞蹈专业知识,改善传统的教训模式,创造启发式、意境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既强调循序渐进的舞蹈教学模式,又要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吸取传统沿袭式教学方法的优点,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力。

3.着力培养师资,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的基本能力应该常抓不懈,除了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摸索提高外,要加强观摩交流学习,进行基本功培训,并且与现代化教育方式相结合,着力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要通过学历晋升,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加强师资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鼓励教学研相结合,多管齐下整体优化教师队伍。

办好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中职教育是我们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基层启蒙教育的主力军,抓好中职幼儿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形成系统的教育还需要我们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行业,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理想 高效 优质 语文课堂 有机整体

理想的课堂并不是零散的、无组织的,而是把所能挖掘的教学因素紧紧地调动起来,共同来构建一个趋于完整的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进行教学对话的过程,教师借助于教材,与学生积极互动,彼此交流感情,达到共识、共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灵活运用语文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层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流动性强的有机整体。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归结为:三个层面和一条主轴线。

一、理想课堂的“点”——注重课堂学生个体的教学体验和自我再创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在这层面中着力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学生,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个体的教学体验和自我再创造看做是理想课堂的“点”。“点”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文本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练习、自主设计活动、收集材料等。比如执教《九寨沟》,这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我先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创设一个情境:九寨沟中,有好多小动物们正等着我们呢!坐上缆车,观看犹如这般的“人间仙境”。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并轻轻地哼起《美丽的九寨沟》的曲子,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觉感受的是优美的乐曲,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虽然他们都没有亲自去过九寨沟,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想象体验,课后学生勾画出的幅幅美景图让人眼前一亮。

因此,给学生更多课堂自我支配的时间,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感悟,发挥每个“点”的创造性,力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理想课堂的“线”——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里的美育因素,可看做是理想课堂的“线”。“线”的内容包括教授内容的选择、查阅课外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的制作、扩展延伸等。

比如执教《荷塘月色》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月下荷花特有的风姿。“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这些佳句适合通过品读,引发学生无限生动之美感。又如《葡萄沟》一课讲到葡萄的“多、美”特点,抓住重点句以读代讲,以读促情,在生动的美读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刻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紧紧抓住理想课堂这条“线”,以此作为思想红线,引导学生发现美、生成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三、理想课堂的“面”——教师设计下的课堂教学活动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全班学生,涵盖了众多的“点”和“线”。包括教师的课堂讲授、提问、反馈、评价与反思等环节。创新有趣的教学形式也是理想课堂的直接动力。如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识字剧场”“课本剧场”等,在中年级中模仿“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在高年级中开展“辩论赛”等。在这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比如执教《包公审驴》时,我布置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自主安排课本剧表演,学生兴趣很高涨,做道具,背台词,纠动作,配表情,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十分生动有趣。又如《葡萄沟》一课,当讲到“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时,进行角色表演,指名学生一个当维吾尔族老乡,一个当客人。学生头戴维吾尔族帽,跳着新疆舞,唱着迎客歌迎接远方的客人时,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因此,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理想课堂的“面”,以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

四、理想课堂的“主轴线”——创设自觉、自主、自由的理想课堂氛围

理想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学生享受充分的自觉、自主和自由,也是“主轴线”。首先,教师与学生“平起平坐”。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其次,让“生活”成为课堂的“保鲜膜”。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且操作性强的素材,让学生对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再次,以“积极情绪”换取学生的“思想触动”。以积极情绪将会自始至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一堂理想、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要达到:教学内容力求丰富,教学过程实现最优化,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水准,尊重教学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建立“教师—教材—学生”的立体教学组织网络,营造自觉、自主、自由、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的呼唤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展示有趣的教学活动,形成生动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在理想融洽的氛围中参加活动,积累知识,陶冶性格,创设理想、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研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S].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7.

快乐的舞蹈教学设计 篇12

一、浅析电视舞蹈大赛中的参赛舞蹈

本次舞蹈大赛民族民间舞的金奖获得作品是新疆男孩带来的《盘子舞》。舞蹈通过舞者身体快慢相宜、刚柔相济、错落有致的动作, 将盘子与肢体的幅度、速度、力度和空间相协调, 舞者那种收与放、急与缓、张与弛的动作展示出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 将自然情愫融于作品中;该作品虽然不是新作品, 但舞蹈综合技巧水平是非常高的。本次舞蹈大赛还有一些技巧性很高的军艺舞蹈, 古典舞《逼上梁山》的技巧和舞蹈内容也结合的非常完美, 技巧是专业舞蹈的基础, 本次舞蹈大赛非常重视。

同样也有很多唯美的作品出现, 如汉唐舞《相和歌》, 舞蹈中没表现出很大技巧性, 但编者把对古老舞种内涵的理解融入到每个动作中去, 配合服装、音乐, 体现出舞蹈的本身美感;另外在音乐运用上, 笔者认为《民族村里的小伙子》音乐和舞蹈结合的非常紧密, 深刻体现了舞蹈艺术的内涵。

本次舞蹈大赛还涌现出数量多、质量优的群文舞蹈, 还有新增的少儿舞蹈, 体现出群众对舞蹈鉴赏水平和参与热情都逐年提高, 让我们舞蹈教学工作者深感欣慰。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1) 舞蹈可以培养学生优美的形体, 提高身体机能。舞蹈的学习过程中, 会涉及到弯曲、扭转等动作, 还包括礼仪、形体操等等, 这些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使身体变得强壮、坚韧, 同时矫正不良的身体习惯, 形成健美的体型, 这将对学生一生都大有裨益。比如本次大赛中表演《海盗》和《长调》的演员, 舞蹈塑造了他们高雅的气质、健美的形体;本次大赛男士舞居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 如群舞《汉子》, 显示出阳刚之美。

(2) 舞蹈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树立协作精神。舞蹈通过音乐与形体的结合, 使学生通过自己形体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可以减缓压力, 保持平衡的心理,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身心。舞蹈同时又是一个群体活动, 很多集体舞都是男女组合, 通过舞蹈, 使学生之间相互理解, 形成积极协作的精神。本次舞蹈大赛中很多有很多优秀的群舞, 如“山鹰之邦”, 还有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的《红蓝军》, 这些军旅舞蹈, 更是体现出协作和纪律。

(3) 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文化修养。舞蹈的学习中, 通常都要包括表演和欣赏。表演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形体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愿, 欣赏舞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满足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实现内心需要, 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素质。

三、舞蹈基础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之路

回顾这次央视的舞蹈大赛, 结合当前年轻人对舞蹈的热爱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更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比较现代的街舞、现代舞, 原因何在?多数年轻人认为, 现代舞可以在舞动的瞬间散发出他们身上绚丽的光芒, 反映出他们十足的朝气与内在气质, 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而传统的舞蹈内容单一, 教学方式古板, 很难使青少年对其产生兴趣。但我们看到, 本次舞蹈大赛中, 依然有许多最原始最古朴的舞蹈绽放着光芒, 如傣族舞蹈《孔雀》、《吉祥树》, 这些作品在当代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魅力。这也证明了我国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永恒的魅力和价值。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取多元、综合的方式去开展舞蹈教学,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选取适合高校学生的教材, 教学内容应该针对舞蹈内涵教授。

高校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8到20岁左右, 骨骼发育基本定型, 在学习中每一个动作都要付出不少辛苦。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把重点放到对舞蹈风格的掌握和舞蹈动作协调与动态美等方面, 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舞蹈的内涵和精神。

(2) 加强舞蹈鉴赏能力, 提升审美素质。

我国高校的舞蹈课应该加入一些舞蹈赏析, 让学生欣赏大量艺术作品。大学生的审美意识较强, 教师应该把这种审美意识引导和启发到舞蹈教学中来, 把舞蹈作品放在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下, 把舞蹈与文化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欣赏时进行一定的评论和赏析, 再结合老师的讲解, 让学生读懂舞蹈作品的意境。当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赏析, 能做出审美判断的时候, 他们就会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 在心理上会有强烈的满足感, 使得舞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从而也会极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在情趣的带动下去体验舞蹈所带来的乐趣。同时, 可以给学生明确一个概念:舞蹈是以人体的美为内容的形式美。舞蹈是有生命的, 要适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理想转化为可以用身体去感知的形象美, 用心体会动作的内涵, 追求不是为舞而舞, 而是手到足到心亦到的尽善尽美的境界。比如汉唐舞这一古老的舞蹈文化, 若加以重视, 完全可以在国内站在同日本、朝鲜民族舞在他们国家一样的地位, 作为一种传承文化来带动学生的审美观, 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开展多样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是舞蹈发展和丰富的动力, 我们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学生在以后可能从事的舞蹈编排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方式, 不能让学生单纯的模仿老师动作, 在完成基本功学习之后, 鼓励和提倡学生干敢于根据时代特点创新编排舞蹈,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届大赛获得“当代舞”表演一等奖的《生死不离》, 便是表现四川汶川大地震题材;更有《快乐的建筑工》中引入街舞元素, 舞步动感十足, 但与建筑工人的工作结合的非常好, 这些都是创新的好例子。

总结

学生学习舞蹈不是为了将来一定要成为舞蹈家, 而是为了培养自己优美的形体, 在舞蹈中提升自己的气质和艺术造诣, 通过舞蹈获得精神上与身体上对美的追求。作为舞蹈教育者, 应该将舞蹈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把各种大赛的作品加入教材来增加学生学习乐趣, 更注重舞蹈内涵和舞蹈欣赏的教授, 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如此, 我们深信, 明年的CCTV舞蹈大赛中的舞蹈内容将更加精彩,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岳丽莉.《发挥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09 (07) .

[2]许岩.《关于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几点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07) .

[3]冯洁.《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J].成才之路, 2009 (17) .

[4]陈迷媚.《舞蹈教学中的心灵传达、想象力与冥想》[J].音乐教育与创作, 2009 (07) .

[5]刘薇.《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对策》[J].科技探索, 2008 (10) .

[6]苗子薇.《浅谈非舞蹈专业高校舞蹈教学》[J].科技信息, 2009 (21) .

[7]翟晓健.《浅议高校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4 (01) .

上一篇:适宜的教学法下一篇:幼儿园厨房阿姨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