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2024-1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共8篇)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1

兵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兵团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兵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密联系实际,迅速掀起大学习、大讨论的热潮,把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将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促进工作的具体行动、创造业绩的坚强保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一、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兵团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兵团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兵团信息化工作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中央支持新疆及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全面把握中央支持新疆及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和相互关系,找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与加快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明确信息化工作在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工作效率,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信息化工作,用足用好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兵团党委部署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全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在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进程中,信息化作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突破时空局限,不断开创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新局面,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兵团“三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围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社区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城镇化。

围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技术在兵团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将继续加大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氯碱化工、石化产品精深加工及煤化工等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带动兵团发展工业,走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效率、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大中型企业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带动企业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周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精准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年底,全兵团高新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机采棉面积超过174万亩。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扩大滴灌自动控制高效节水灌溉规模,促进精量播种机、变量施肥机、采棉机等智能化农机具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精确性,走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之路,率先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涉农信息资源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建立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提供农业咨询服务。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推广团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职工“一卡通”,实现团场与职工的信息共享。实施自动节水滴灌和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园区。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进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解放思想作为引领信息化工作的推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就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广泛开展一系列覆盖全兵团以及与地方相协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将继续提升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整合网络资源,建立兵团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兵团与师、市和团场网络的互联互通。建设部门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兵团和各师、各部门政务网站的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推动中小学校园网改造升级,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推动网络化教育。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建立专业性的、行业性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公共信息基础数据库,培育发展数字内容服务。着力完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体系,推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全兵团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构建城市综合管理公众服务体系。推广应用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和信息安全管控的预警机制、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兵团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管控预警平台,强化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能力。加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

四、努力促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2

关键词:三化,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0前言

煤炭矿井生产是一项工序复杂, 且异常危险的共走, 在生产现场, 生产人员常常受到高瓦斯、高低压、高低温等威胁, 并且其煤尘遇火发生爆炸的指数极高, 造成的危害巨大。矿井开采方式种类繁多, 使用的机电设备种类也各有差异, 并且开采技术繁杂, 在管理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加强矿井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推进煤矿企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作为煤矿企业使用要坚持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装备水平, 推广创新技术, 实现企业设备的现代化, 实施企业“三化”建设, 促进矿井安全有效的发展。

1 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

1.1 维持高产高效安全发展

在矿井安全生产过程中影响其安全性能的最主要的是装备的特性。大部分矿井设备较落后, 没有及时更新, 因此引进先进的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1]在稳步提升采煤现代化装备的同时, 要及时更新现场机械化水平的发展, 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狂进生产的有效秩序性,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2 智能化控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采煤技术信息化和自动化未来矿井发展的总趋势, 因此提高采煤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展开自动化能工作是目前矿井发展的关键。山东淄博能源企业为实现矿井工作的智能化, 在2014年底投资建成自动化智能工作面, 实现了综采运输设备集中自动化控制、远程指挥功能等, 并且采用液压支架进行自动作业和远程遥控作业, 除此以外还实现了采煤机的记忆割煤、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采煤技术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能有效的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能, 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2]。

1.3 启用3331模式

所谓的“3331”模式是指三分之一膏体填充开采, 三分之一下组煤开采、三分之一边角开采的生产模式。采用该开采模式能有效的实现绿色填充开采, 并且突破压煤制约, 同时采用该模式可强化关键技术, 实现大倾角开采, 对倾角为35°到49°之间的厚煤层进行安全全面的开采工作。

1.4 提升应急能力

首先要完善矿井的基础系统设施, 例如永久避难硐室、救生舱等, 并且保证这类安全基础设施全部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同时为了解决高地温难题, 可采用井下降温系统来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矿井现场还应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应急电源系统, 当遇到特殊天气情况发生区域性停电时, 仍然科室实现副井提升、通风等, 并且可以作为电源使用, 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性。

2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2.1 构建“大调度、零距离、全方位”管理体系

矿井企业推进创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将物联网作为应用主题, 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集成, 能有效的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实现企业以基础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型管理模式, 同时将三个目标作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标。三个目标分别为, 第一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系统化、自动化、综合化, 实现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与决策分析系统的连接。第二是实现不同技术层次的信息化系统整合, 实现生产各环节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在线分析。第三是实现统一指挥, 提升矿井的安全性运转。[3]实现三个目标关键建立三个体系, 分别为矿井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体系、综合调度指挥管理体系、调度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难题。

2.2 以物联网为基础, 提升技术应用

企业在建立集中自动控制、统一生产调度指挥、安全综合管理等后, 需要加强对生产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工作, 促进企业形成总部、矿井、车间三级信息网络管理, 真正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并全方位的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控和分布管理、多级管理, 跨地域管理等[4]。

2.3 提高自动化系统应用管理

自动化系统应用管理主要是指实现“技术换人, 装备换人”, 这样能有有效的实现生产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并且在技术上能避免多种问题的出现, 在省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为实现企业的生产工作安全长效发展, 企业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 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以实现企业人机相宜、人机融合。

3.1 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专业化服务

在对企业管理中, 要将管理体制的创新,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 能促进企业实现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 同时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能弥补安全技术力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缺陷, 有利于实现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业务范围等[5]。

3.2 开展技能大赛, 提升员工素质

对员工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考试, 用以促进职工形成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双向发展的能力, 同时可采用激励机制来提升职工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为企业培养一支适应能力强、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亓增海, 吕建波.实施“五精”管理建设“两型三化”矿井[J].中国煤炭工业, 2009 (12) :32-33.

[2]温克珩.创建“两型三化”矿井的工作实践与思考[J].煤矿安全, 2011 (08) :184-186.

[3].推进“三化”建设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1 (04) :12-14.

[4]黄启江.走机械化、信息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之路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矿井——在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2 (01) :20-21.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制定规划;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34-01

1 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科学性和有效性,创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①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信息化,就要运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功能、收集信息功能、处理数据功能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一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二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的生机活力,扎实有效地开展业务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发展;三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使学习、交流更加直接,为不断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丰富的载体和渠道。

②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网络传播速度快,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形式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企业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可以缩短职工接受信息的距离,可以将职工群众身边的故事,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网络及时、科学、准确地传达至职工群众之中,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的渠道,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素,不断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搭建起企业与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③当今时代是一个快速传播、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网络的信息量之大、覆盖面之广、传递速度之高是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这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速度必须要加快,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远程教育、信息传输、在线学习等方面的功能,让网络成为企业职工开展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枢纽;二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运用网络开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栏、论坛、访谈等,及时发布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信息,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知晓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透明度;三要把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不断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和空间。

2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队伍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大大缩小了受众在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而信息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

2.1 提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改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信息化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队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一要转变观念,要用前瞻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充分认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二要用信息手段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舆情工作的引导能力;三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学习能力。要让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动强化信息化素质,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2 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简单地购买和安装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期、中期、短期计划,企业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要对职工有步骤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工作水平。二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让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接受信息化建设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发展,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三要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将企业党建信息、党建经验等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到平台上,让广大干部职工知晓,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完善工作机制,增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一要健全完善信息化队伍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队伍管理体系,选拔任用政治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提升企业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要严格要求,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行党务公开的重要途径,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三要营造良好环境。要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学习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各项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钻研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热情,扎实有力地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科学发展。

3 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积极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和改进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3.1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工作制度

一要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和工作制度,要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报送流程,量化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职责。二要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制度、信息发布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交流。三要拓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加强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展工作的能力,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取得更大的成效。

3.2 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水平

一要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硬件平台。硬件建设中要通过现有网络系统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的外网和局域网网络应用平台。二要选择投入较少,成效明显的突破口,分阶段逐步实行。要建成模块齐全、功能完善的全覆盖的综合性立体化信息化平台。三要通过互联网及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发布企业相关信息,使广大干部职工随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随时学习,随时查阅,为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3.3 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针对网络发布的内容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要正确运用网络,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意识,明辩真假,提高警惕,洁身自好,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二要加强网络管理监控。要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加大对本企业网络的管理监控,运用防火墙、加密技术等防止网络中的非法侵入。三要加强对企业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网页的审查,建立网络和主页的审批制度、电子公告服务信息巡查制度、有害信息检查制度,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4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民警的综合素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监狱系统在司法部、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监狱信息化建设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尤其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局属各单位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都在筹划本单位数字化建设。福建警官职业学院做为局属单位,是福建省监狱系统教育和培训基地,为我省监狱系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培训了大量监狱、劳教民警。2006年10月,警官学院出台文件《数字警院规划纲要》,集中系统地描述了数字化警院的总体规划、特点及要求,并上报省局数字办。我们学院在筹划本单位的数字化警院建设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一、数字化监狱的内涵

所谓数字化监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和核心,以安防为重点,集监控监听、门禁、报警联动、巡更、对讲、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与指挥等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工程。

数字化监狱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局域网基础平台(设计总容量最终应达到每个工作人员一个终端);视频监控系统;语音监听系统(含会见、亲情电话监听等);报警联动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广播、对讲系统;狱内消费一卡通系统;监狱管理一卡通系统;狱内无线通信系统;政务、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OA)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监狱门户网站等。上述相关联的子系统完成数据共享和集成应用,实现网络化的集中统一管理。

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全球信息化、监狱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监狱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可以看到,大力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监狱信息化建设,一是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是提高监狱管理工作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实施“科技兴监、科技强警”战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四是促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对监狱工作包括监狱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监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方向。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推进监狱信息化作为加强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制定《监狱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监狱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促进了监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学习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监狱系统的具体表现。

三、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管理工作的作用

2006年8月,警官学院信息中心一行5人到福建莆田监狱、厦门监狱就数字化警院和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深入的调研。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

狱管理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提升监狱管理水平。

(一)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实施监狱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民警必须确立全新的监管工作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接受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管教业务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需要,迎接数字化监狱时代的到来。广大民警在思想观念、管理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根本转变,为监狱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福建莆田监狱、厦门监狱从监管改造到生产管理,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省局局域网开通以后,局属各单位和省局之间的文件信息可以从网上直接收发,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再看看国外更为先进的例子: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将投入使用,届时电子标签将代替监狱警察监控服刑人员。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日本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可以看出,监狱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日常办公的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的网络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费用。随着各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监狱信息化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更快捷的信息服务。

(三)有利于保障监管安全

监管安全是监狱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监管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对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监狱物防、技防能力,建立监管安全防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保证监管秩序的持续稳定,而计算机技术应用更能实现“科技兴监、科技强警”的目标。福建厦门监狱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对监管安全防范工作的基础建设投入,完成了闭路监控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的建设。福建莆田监狱数字化监狱建设一期工程于2005年6月完工,已经完成了网络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办公局域网、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及机房建设。这些系统的投入使用在提高服刑人员改造积极性、维护监内改造秩序、确保监管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有利于提高改造质量

监狱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因此监狱工作必须以提高改造质量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监狱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利用好传统改造手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采用网络视频方式聘请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力量对服刑人员进行远程心理咨询和治疗。

(五)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

监狱是社会的一扇窗口,向社会宣传监狱,让社会了解监狱,勇于接受社会监督,建设一个有利于监狱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设狱务公开系统,使服刑人员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监狱方针政策、狱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服刑人员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监狱产生的误解,从而树立起监狱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支持。

四、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监狱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所用产品和设备更新换代快,对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条件要求高。我省监狱系统统一了数字化监狱工程核心设备的要求,以确

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全省视频监控的顺利联网,全省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和设备要求也将实现统一。现就我省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继续加大硬件投入力度

严格按照《监狱信息化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硬件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监狱局域网全面覆盖监区,办公OA系统逐步全面投入运行。各监所在监区、会场、仓库重地、交通要道口、有关办公区等重要部位分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电子监控,将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二)继续加大软件开发力度

重点把已经开发使用的公文处理系统、办公网络系统、成本控制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相关系统用足、用好、用活。在此基础上,组织攻关开发并启用管教信息系统、警务人事信息系统、工资人事信息系统等相关工作系统,为监狱工作发展提供更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三)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各监所应迅速成立独立的信息管理及维护的部门,培养一支有责任心、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继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进一些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将信息技术骨干送出去培训,充实提升信息技术力量。进一步明确专、兼职信息员及其工作职责、要求、奖惩标准、考核兑现的办法。在启用新系统、新现代信息技术时,在配置一批新电脑、一批新手开始使用电脑时,及时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

(四)继续加大规范管理力度

各监所对信息管理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流程加以规范:包括从电脑配置计划提出、采购、领发到维护、耗材领发、电脑调配、报废,从信息收集、起草到信息报送、审核、校对、发布、归档,从专、兼职信息员得到确定、培训到调整,从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启用到充实、调整、培训,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到考核、奖惩、兑现等环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监督到事,考核到位,不断提高监狱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水平。

五、监狱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监狱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监狱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十个应用系统。

“一个平台”,即网络和硬件平台。“一个标准体系”,即监狱信息化标准体系。“三个信息资源库”,即监狱管理信息库、罪犯信息库、警察信息库。“十个应用系统”,即监狱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警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系统、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计划陆续增加一些新功能,并朝着这样的目标不断努力。我们回顾监狱信息化建设历程,深深体会到: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5

——公司召开班组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暨管理提升工作

3月5日,结合两月一次的生产运营例会,公司在涿州基地召开了班组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及管理提升工作会议。周武平副总裁、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办公室成员及各分公司、事业部、控股公司的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涿州基地各单位主要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集团公司企管部有关领导等8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企业管理部路明正部长主持。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要求,通过对标先进,学习、宣传、推广非晶制品分公司辊剪带材班组、航天科技“余梦伦班组”等班组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班组建设水平,同时对公司2013年管理提升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最基层的组织单元,企业战略的实施、经营目标的实现、生产任务的完成,都必须通过班组来执行和落实。尤其对安泰科技以先进金属材料为主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抓班组就是抓基础,抓班组就是抓管理。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有活力;强基固本,方能基业长青。会上,功能材料事业部检验包装车间、难熔材料分公司热等静压车间、非晶制品分公司辊剪带材班组、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行保障中心分别就班组建设中的经验与好的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同时大家还一起向外对标学习分享了央企先进班组“余梦伦班组”的“四个一”目标管理法等建设经验,大家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上,公司正式发布了《安泰科技班组建设规范及评价标准》,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对标先进班组,找准差距,挖掘潜力,对照既定标准,以全面提升班组绩效为核心目标,系统推进,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开展对标活动、创建红旗班组等有效手段,推动班组建设上水平、基层管理上台阶,为公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办公室副主任企业管理部路明正部长传达学习了国资委《关于做好2013年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对公司今年的管理提升活动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2013年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国资委、集团公司的管理提升活动精神,按照两年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总体活动规划,针对各单位第一阶段通过对标分析、自我诊断梳理出的13方面、39分项等问题,按照制定的《管理提升及重点整改工作方案》及公司既定的“14+X”专项管理提升活动方案,全面整改,专项提升;公司将开展包括“班组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降本增效”等在内的“精益安泰”管理提升系列活动,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随后集团公司企管部高正副主任传达了集团公司对管理提升工作的具体要求。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6

术水平

——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 家 义(2012年7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审计信息化建设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研究贯彻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各项工作,为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启动和加快建设“金审工程”。“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要求,继续加快金审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指明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也坚定了我们深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金审工程”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金审工程”

一、二期顺利实施,三期工程正在规划构建过程中,审计信息化框架基本确立;计算机审计技术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初步摸索了路子,促进了传统审计方式向现代审计方式的转变,审计监督的效能实现大幅提升、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初步建立,对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协同作业、形成合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信息化队伍持续壮大,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不断成长,计算机审计和信息化管理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有目共睹,审计信息化的作用功不可没,这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主动加压,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了信息化发展的主动权;得益于我们能够冲破思想藩篱,用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信息化的发展创新;更得益于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战线的同志们矢志不渝、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署党组对多年来坚持奋战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地慰问!表示衷心地感谢!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问题、经验总结和下一步思考,昨天石爱中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有13个单位作了经验交流,各有特色,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振奋。会议期间,大家还就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对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也提出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总的看,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也很成功,对于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3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这就要求审计工作适应科技创新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从这些年情况看,凡是审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审计信息建设发展很好,对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比较到位;凡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审计工作成效也比较明显;反之,凡是认识不到审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地方,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比较差,就进而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要审时度势,清醒看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要被时代所抛弃。信息是世界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从冷兵器时代的“烽火狼烟”到1989年全球计算机网络互联的实现,从古人通过“鸿雁传书”传情达意到今天手机短信、微博、各种网络论坛和聊天工具大行其道,信息存储、传播的介质载体和表现、表达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信息对每个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资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面临这样的环境,一方面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超高速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仿真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全面提升了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不断采用新技术,信息系统日趋复杂,数据量急剧增长,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必须处于同一个量级,才能相互适应,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没有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没有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无异于新形势下的“刀耕火种”;如果无法在信息化的潮流中趁势而上,就可能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信息化的先机,努力抢占审计发展的突破点和制高点。

(二)要牢记职责,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推动完善国家治理,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审计信息化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实现国家良好治理,需要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控制系统的良性互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审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可以通过对执行系统相关信息的有效获取,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对重大问题、管理漏洞、突出矛盾及潜在风险的揭示和评估,实现审计信息向执行系统的快速反馈和整改跟踪,向决策系统及时提出完善体制制度机制的建议,推进国家治理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信息化,我们的能力、效率以及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就要大打折扣。推进审计信息化也是贯彻落实主题主线要求的体现。随着国家治理实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重点转移,国家审计也要积极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审计方式转变,突破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瓶颈”,破解思想认识、理念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审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等要素制约,必须实现转型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实现审计思想革新化、审计资源集约化、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方式现代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作用。

(三)要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给予了有力领导和支持,全社会对审计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审计监督在惩处腐败、推动改革、确保政令畅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与这些新要求、新期待相比,审计事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既有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和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又有各单位单兵作战、各自为战难以适应现代审计组织方式的矛盾;既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复合型人才结构短缺的矛盾,又有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的矛盾。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只能是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靠人才兴审、科技强审,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高审计监督能力、过程控制能力、决策支撑能力和机关事务管理能力。在去年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我们能在短短的3、4个月内完成对全国地方政府所有涉及债务的8.6万个相关部门单位、37万多个项目、187万多笔债务的清查,靠的就是科技,就是信息化。可以说,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途、必奠之基,如果稍有停滞,不但会影响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更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不管是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对工作形成“倒逼”的角度,还是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转变审计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都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但从总体看,当前审计信息化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有思想认识不够深入、不够统一、不够到位的问题,有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灯下黑”的问题。审计信息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正处于十字路口和爬坡阶段,不进则退,不能沾沾自喜,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行动上高度自觉,坚决克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轻言放弃的畏难情绪、一暴十寒的懈怠情绪、小进即满的自大情绪、不以为然的无所谓情绪、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情绪,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忧患意识,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为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围绕审计能力提升和方式转变,扎实有效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适应审计机关履行使命的需要,以提高审计监督能力和实现审计方式转变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落实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水平和效能,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重点是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五大体系”和“五大系统”,即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一)要着眼协调发展,推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步提高。解决好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当前“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在即,工程立项申报需要审计署和各省级审计机关配合协调行动。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积极行动,确保“金审工程”建设规划的统一实施,更好地发挥工程建设的总体效应。对“金审工程”三期的规划,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抓,爱中副审计长要搞好督促落实。一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和“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站在全局的角度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形成一个相对协调均衡发展的体系,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级审计机关要认真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保证各项工作协调均衡、有条不紊地开展。二要正视差距,尽力而为。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前进的步子慢了就等同于停滞,发展的速度慢了就等同于后退。各级审计机关既要总结经验,又要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加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多争取支持、多给予投入,抓紧补课,迎头赶上。有些县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审计信息化建设搞得很多,关键在于重视程度,在于领导认识到位程度。三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从这次座谈会中各地报送材料和经验交流的情况看,不少地方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和路子,有些地方工作很有特色、步伐很大、成效很好,这是非常值得自豪和欣慰的。如,山东省通过强化基础建设、技术应用、长效机制构建、人才队伍支撑等“四项措施”,积极推进审计方式升级转型;云南省实施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云南审计发展工程”,走出了一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信息化发展路子;浙江省通过建设“一套平台”、“两类资源”、“三大机制”,着力构建数字化审计模式;黑龙江省依托社会保障联网审计系统,积极探索三级联动审计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全省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全覆盖;江苏省创新组织实施,积极探索以检查信息系统合法性、合规性为基础,以审核系统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审计;湖北省应用审计指挥管理体系,依托交换中心平台、远程在线审计平台、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平台,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青岛市积极创建多行业统一平台联网审计,实现了平台上各行业之间、行业与外部之间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关联;广州办积极推进“五个一”工程,着力搭建“四个中心”,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业务的紧密结合,更重要的是对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的一种革新探索,希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署里人教司、法规司、办公厅及相关司局要给予大力支持;金融审计司研发了金融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农林水利审计局加快联网审计步伐,与水利部共同构建“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和社会保障审计办公室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与管理需求、业务需求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全国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为统一大项目审计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地要在审计署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研究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走出一条讲求实效、富有特色的审计信息化建设路子。

(二)要把握目标方向,推进信息化成果的转化和审计能力的提升。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在于购买了多少机器、建设了哪些系统、开发了什么软件,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实践,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一要促进审计业务能力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现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是强化审计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在预算执行、海关、税收、财政、银行、企业、投资、社会保障等重要行业进一步深入推进联网审计,积极探索开展中央、省、市、县上下互通的联网审计,努力构建一个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要逐步推广“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审计模式,获取的数据要运用起来,加强深度分析,尝试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关联分析、预警分析和预测分析,提高审计实战能力和审计建议水平。既要审计数据,又要审计信息系统,以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信息系统审计,研究建立信息技术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开展对电子政务项目和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二要促进审计管理能力提升。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上下级审计机关业务协同和大型审计项目趋多的情况下,对审计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充分利用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展现和安全防护等先进技术,加快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电子审计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业务管理和领导决策支持能力。要积极推进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完善优化项目执行管理、统一组织项目管理等软件,不断提高对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过程控制能力,确保审计质量。三要促进机关管理能力提升。审计机关提高内部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内在需要。要进一步升级审计管理系统(OA),不断完善公文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统计、党群工作和廉政建设等管理功能,努力打造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机关内部管理平台。同时,要大力拓展审计管理系统的 “1拖N”功能,进一步满足市县审计机关的部署需求。

(三)要推进广泛应用,实现审计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化是解决“靠什么审计”这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审计实践,扎扎实实地用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益。一要在“全”上下功夫,全系统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贯穿。进一步提高应用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在现场审计中,要使AO系统成为每名审计人员的必备工具,全面构建数字化作业平台,并积极开展小型应用软件、小模块的开发应用,推动现场审计向“技术智能型”转变。在审计管理中,要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成果利用、档案归集等全过程的数字化,使审计管理方式向“集中型”转变,努力提高审计管理效能。在日常管理中,要以OA系统为依托,在推进办公无纸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计划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党务、后勤服务等工作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科学管理和绩效管理。二要在“实”上下功夫,立足实际、落到实处、务求实效。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审计信息化应用,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更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落实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将审计信息化技术切实应用到各项工作中,计算机技术业务部门和单位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好相关的组织、推广、管理和检查等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应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三要在“新”上下功夫,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要进一步升级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积极完善和拓展系统功能,帮助一线审计人员拓宽审计领域,提高利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综合分析、评价判断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积极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智能管理和深度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安全风险等方面能力。要加快建设涵盖各项审计业务的国家模拟审计实验室,建立对财政、金融、企业、社会保险等重要行业运行情况的审计评价模型,应用计算机模拟、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审计外部环境、审计工作运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等进行模拟。要勇于占领信息技术高地,积极探索“云计算”、数据挖掘、模拟仿真、智能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努力做到敢于和善于运用新技术去拓展审计工作空间,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四)要推动信息共享,搞好审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审计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要有完整、有效的审计数据资源做支撑,否则我们将无从下手,无处着力,甚至陷入“无账可查”、“无数据可审”的境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关键是解决信息系统重复建设却又各不兼容、信息系统林立却又互相分割形成的“信息孤岛”问题。对国家层面信息系统建设如此,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如此。我们这些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表明,只有坚持一个平台、一个系统、一个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共通共享。如果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甚至处(科)室之间的数据不能充分共享,不能互通互用,说到底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小生产意识,会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障碍。当前,要积极推进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以及审计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确保获取数据的完整、及时和有效。一要推动完善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以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省级分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境外、经济责任等专业审计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审计数据接口标准、专业审计数据规划和审计数据库建设规范,促进审计数据获取、管理、运用等工作的标准化。探索构建审计法规、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评价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案例等信息资源库,不断拓展和丰富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容。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交换中心建设,加快建立审计信息智能化检索和资源交换系统,促进审计机关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二要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在审计管辖范围内和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沟通交流,积极推行有关数据标准和技术接口,着力解决审计工作“取数据难”、“联网难”等困难,积极推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破解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审计数据采集和积累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三要积极推进国家审计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积极构建资源共享、交互畅通、安全易用机制,推动各级审计数据中心与审计机关、现场审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应用,为审计工作提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积极拓展审计数据中心的功能,逐步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反馈等功能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在现场审计中要切实转变思路、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审计数据中心资源,及时补充完善有关审计数据,实现审计业务工作与国家审计资源体系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审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全局,它不仅仅是个技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管理体制创新、队伍结构调整等各个方面,必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各项任务的深入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认识和谋划。在较高的工作起点上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需要我们站在宏观、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统筹兼顾,用新的理念指导审计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谋划审计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处理好“十大关系”:一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为指导,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国家治理要求相衔接,既着眼长远发展,又要立足当前实际,扎实走好每一步,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始终如一地抓下去。二是统一规划与分类实施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资源条件也各异。因此,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地的现实条件和实际需求,进行统筹考虑、分类实施。三是安全性与方便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重在利用,根本在于安全。如果无法达到安全保密要求,宁可多花一些力气,也不能为了方便利用而不顾保密要求。同时,要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安全与利用的相互统一,特别是通过技术更新,对信息使用范围、使用者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既充分利用,又安全保密。四是适用性与创新性的关系。信息化建设中,创新是手段、适用是目的,要把创新与适用统一起来,围绕适用来创新,用推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创新的效果。五是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数据标准、方法标准、软件技术规范和工程管理规范都必须不断完善并深入落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思维僵化、固步自封,要与审计工作实践相结合,与信息化发展环境相适应、与各相关行业信息进步相适应,不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六是集中统一与纵横交互的关系。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归集、利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胸怀大局,既要对上级负责,服从数字化指挥中心的指令,积极为审计数据中心积累数据,又要畅通审计组之间、审计项目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审计机关内部信息共享。七是行业性与全面性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有创新和特色,但这并不是目标。我们的出发点是通过各地创造的特色和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参考和借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拓宽视野,在突出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审计信息化的协调性和全面性,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立体化”发展。八是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搞审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层次计算机人才,特别是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上,要发挥好信息化领军人才的作用,源源不断地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同时要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全体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大面积搞好成果利用,发挥好整个审计团队的作用。九是行政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行政管理模式不适应、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显现。要深入研究改革的措施和改进的办法,使之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掣肘,相互完善而不是相互妥协,切实发挥审计信息化的应有效率。十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必须内外协调互动,才能收到更好效果,对内要提高科技水平,消除技术屏障;对外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增强被审计单位自觉性。

(二)强化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能不能取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领导。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无论是审计长、司长、厅局长、处长、科长,都要成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决不能置身事外、原则要求、甩手指挥。首先,要高度重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思维惯性,转变思想观念,切实破除为难情绪和厌战思想,消除“恐高症”和神秘感,对信息化建设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把这一利在当前、功在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工程抓好抓实。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创先争优的具体活动,审计署在“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争当‘四手’奋发有为”活动中表彰的“四手”之一,就是计算机运用的高手。第二,要深入研究。抓信息化建设必须熟悉信息化、研究信息,不懂信息化就避免不了盲目指挥,就难以承担起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职责。作为审计机关“一把手”,不抓审计信息化建设就是失职,不会抓就是不称职。要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积极探索规律,指导实践,做到研究得深一些、广一些,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切实提高领导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第三,要善于推进。各级审计都要健全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整合和优化各类资源,抓好全员计算机知识普及,有针对性地培养高级信息化建设人才,在项目安排、干部任用、工作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形成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导向。还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认真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带动和影响审计人员投身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中来。

(三)努力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我们就会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贻误甚至停滞发展,我们就会陷于被动甚至丧失审计资格。搞审计信息化建设,没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是不行的,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主动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一要争取支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宣传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要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对接,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把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体系,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支持。今后一段时间,中央对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补助资金将重点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向特色发展的地区倾斜,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和均衡发展。二要舍得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审计机关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多一些忧患意识,要以“不惜千金买宝刀”的豪迈气概,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把钱用在刀刃上,以信息化投入换取审计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三要杜绝浪费。搞信息化建设要贴近审计工作实际,如果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合格人才去运用,我们的设备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有的形成炫耀式消费,造成极大损失浪费。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审计机关信息化人才培养状况,既要适度超前,又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四)着力培育信息化建设骨干人才。人才资源是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资源,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不来、等不来,也买不来,要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去创造、去实践,有了人才,就有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最强大动力。要调整人员结构。审计机关录用人员,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比重,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审计业务。受编制影响,引进人才有限制,更多要盘活存量。要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以服务审计实践为目标,完善培训体系,改善培训方式,举办各类补课班、知识更新班、提高班,培养冲得上、打得赢的计算机高手,理论强、技术硬的信息化专家和师资力量。要加强实践锻炼。结合计算机审计项目的实施,科学整合人力资源,采取“跨界混搭”、“双主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人员实践锻炼,着力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审计知识和业务能力,又具有现代信息技术思维方式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发现重用人才。建立“赛场选马”和优胜劣汰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的推行,及时发现那些既精通审计业务又熟悉计算机审计的人才,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走上审计骨干岗位和业务领导岗位。

(五)抓好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客观环境,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主观的努力,取决于审计人员技术经验的积累。要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各级审计机关要努力营造适合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及时总结和交流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认真寻找差距,通过计算机展示、应用竞赛、交流研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形成人人关心、大家动手的良好局面。要激励鞭策、共同前进。认真总结各地在软件应用、硬件配备、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优势特色项目和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对进展不大、动作迟缓的地方,要敢于批评,督促改进。要加强研究、提炼理论。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理论、审计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梳理各专业的计算机审计思路,不断开拓以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为基础的审计理论研究新领域。要拓宽视野、广泛借鉴。学习借鉴国外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开展计算机审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考核和指导。“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实行审计署与地方审计机关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金审工程”二期已经通过验收,今后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将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技术标准上下协调推进,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指导,有利于信息对接、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要完善考核制度。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突出考核重点,加强对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考核,发挥综合考核的激励作用,促进全国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署已下发对署机关各司局、特派办和派出局的考核办法,各单位也要加强考核。要落实各方责任。各级审计机关在搞好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承担起对下级审计机关工作指导的责任。信息化办公室或计算机技术中心要加强对“金审工程”二期应用情况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金审工程”二期高效利用,加强对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业务指导,促进审计信息化、数字化加快发展;各业务部门也要根据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加强审计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指导各专业审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能力和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7

第一,大力开展“家电下乡”、节假日等系列活动拓展市场空间。

借助商务部搭起的“家电下乡”大平台,市服务委联手相关部门和商业企业及时将此项活动向区市县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备案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网点570个,售后服务网点233个,农村家电市场的销售及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累计销售产品97460台(部),销售额1.76亿元,兑付财政补贴1706万元。这意味着平均每百个农户购买家电产品11.97台。“家电下乡”工程有力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带动大连产品进入全国家电下乡大市场,我市实德集团作为全省唯一一家中标生产企业,6个型号的赛德龙电热水器进入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体系。

大连市还利用传统节假日、服博会、烟花爆竹迎春会、夏季达沃斯年会等大型节庆、店庆活动,结合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形势,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大力营造消费氛围,挖掘消费内涵,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居民消费空间。先后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举办“2009《信用大连》论坛”,并举办“购物风景线,年货一条街”、“全家欢乐美食月”、“装点新居、温馨生活”、“名优商品下乡”及“汽车装饰用品行业展示会”等。据统计,仅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就多达26次。

第二,不断完善城市商业布局和业态。

大连市始终坚持“规划和听证制度相结合,统筹高端商业与民生商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引导城市商业合理布局。在对东港区一人民路—中山路沿线的城市高端商业带进行规划布局当中,积极参与东港商务区配套建设规划,引进大连万达集团、香港鹰君集团、以色列凯丹集团等—批世界知名商业企业,其中希尔顿酒店、郎豪酒店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继大连时代广场开业后,位于人民路中央商务区以经营世界一流奢侈品牌和高级餐饮为主的新世界名店坊建成开业并引进世界知名一线品牌50多个;加快了恒隆广场、小平岛瑞安新天地等一批现代商业项目的推进。促使宜家家居、久光百货相继落户大连,丰富了大连的现代商业业态。西安路、七七街、中华路等一批传统商业街经过规划改造和引进现代服务业,设施档次、服务功能和经营业态都得到有效提升,丰富了城市商业的现代服务功能,拓展了新的消费空间。

在引进高端商业、提升服务功能的同时,今年市服务委加大了对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功能的投入,先后对5个涉及民生的商业项目优先组织了商业听证。制定了《社区“菜篮子”便利商业3年规划》和《大连市“早餐工程”建设3年规划》,对100个社区菜店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发展便民早餐店50个,改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2个。建设了大连市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免费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000多人。与居民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市民消费更加安全、便捷,满足了居民传统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第三,进一步带动农村商业快速发展。

科学规划市场布局,完善城乡市场体系网络,依托大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建设立足辽鲁、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重要农产品集散基地,逐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市场体系。为此,大连市服务委规划建设了大连旅顺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基地和后盐果蔬批发交易市场,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4月27日,大连旅顺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交易大厅、结算中心、商务中心和监测中心等基础设施初步配套,预计明年5月份部分投入使用;后盐果蔬批发交易市场正在选址规划,力争明年年底建成开业。

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大连旅顺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基地、金三角大市场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金州西河市场、普兰店皮口农贸市场、瓦房店复州集贸大市场、旅顺水师营人和市场等4个农贸市场被商务部列入全国“双百市场工程”体系。按照商务部颁布的标准,对永乐、丰荣、华鹏等14个农贸市场分期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改善了市场交易环境,提升了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

为增强农村镇级商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制定了《大连市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3年规划》,年内启动了6个农村中心镇现代商业建设项目,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大商集团与部分乡镇签署了建设农村商业合作框架性协议。普兰店安波镇好宜多超市、金州三十里堡北乐商城先后建成开业,庄河青堆镇新天地商业城主体完工,瓦房店老虎屯镇、炮台镇大商NTS购物中心开工建设,旅顺铁山街道大商NTS购物中心完成项目规划,明年开工,年底建成开业。通过引导现代商业资本、业态、信息下乡,提高了现代商业在农村商业的比重,中心乡镇级商业对引导生产、服务生活的功能得以完善。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篇8

1.创新智慧途径,构建学习环境

在当前电子书包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智慧教育模式应该把电子书包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和平台,构建一个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智慧学习的环境,以此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现有的电子书包平台包括课堂交互系统、手机终端、交显设备、互联网物理环境、教学平台软件,还包括电子课本、数字教学资源、学科工具等。除此之外,电子书包还包括利用二维码、自然交互技术、物联网、多屏互动等先进的电子技术构建的智慧学习的环境。电子书包能够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使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能够让极具个性的课外学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当前已经有部分学校与因特网联合,开发电子课本并在小学课堂中实践应用,部分高中利用交互系统创建高效课堂进行课堂教学应用,这些都基于电子书包的创新技术实现了智慧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国外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学习分析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学习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环境进行数据收集、测量分析来了解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为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目前,学校对于数据构架和一些有关学习分析的研究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智慧课程,激发学生潜能

智慧学习是利用适当的技术资源,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高效、创新的学习方式。由信息化教育技术支持的智慧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学习范围扩大,灵活掌握学习方式及学习选择权,从而进行自主的、多元的、协作性的学习。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手段、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智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师有智慧的教,学生有智慧的学。数字化教育平台是当代最能够发挥大智慧的课程。它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同时也具备多元性和选择性。数字化教育平台集智慧性、创造性、虚拟性、广泛性与终身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课程形态的权威融合性将传统与数字信息相融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融合,线上线下、正式与非正式融合,逐步形成立体教学。数字化教学能够利用可视化网络把社会场景搬到教室,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与专家互动,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置身于学术前沿。

3.利用智慧评价,引导健康发展

智慧型学习评价是通过先进的分析技术、视频技术、感知技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好的了解。智慧型学习评价能够利用大数据与学习分析全面、多元的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增量性评价,它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发展潜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评价。教师利用学习信息大数据,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号脉、开方,正确引导学生智慧成长。从学习分析及大数据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努力程度、学习轨迹及学习尝试、学习成果等情况,这些都是智慧评价的依据。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为学生号脉配方,引导学生健康、智慧的发展。

智慧评价在高考录取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智慧性。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学生高考情况对其素质、能力、知识等进行“体检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智慧评价能够通过分析给学校开出针对学生发展的建议书,让学校、教师通过教育分析报告,对学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合理的发展。智慧评价学习方法把经验评价引向了更加科学的数据分析、发展性评价;使教与学更加有的放矢;使信息化教育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智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大革命。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对智慧教育的研究,多方参与加快构建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智慧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也将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我的发现高中作文下一篇:一周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