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精选8篇)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篇1

紧随时代脉搏 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来,但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时众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以及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亟需要一个权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把传统旅游业培育成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智慧旅游”产业,为此“中国智慧旅游峰会”应运而生。

由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主办,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智慧旅游峰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旅游行业代表、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旅游发展的脉搏,为行业把脉,为发展献计。智慧旅游核心概念

何谓智慧旅游,我们采访到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巅峰美景的总经理蒋骏先生,他解释道:智慧旅游,其核心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旅游者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博士也表示,整个智慧旅游将会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富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系统。未来我们可以实现一机在手,能够游便全国或世界,能够在其他的服务要素方面,实现全程化、全整合的享受。并能使我们过去的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产业要素能真正的实现一个整合式的发展。

智慧旅游建设需整体规划

智慧旅游专家蒋骏先生还介绍说,智慧旅游要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对象,而智慧旅游体系,要满足这三方的服务需求,就必须在旅游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进行统一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从旅游市场、到旅游服务,还有旅游的品牌以及景区的建设和行业提升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而与之对应的有智慧的电子商务体系、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的旅游门户体系、智慧的景区管理体系以及智慧酒店、交通等等。

智慧旅游需要众多系统,需要多部门合作,包括行业的主管部门、智慧旅游的经营者(旅游企业)、智慧旅游的提供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各方利益不同,其观点也不同,这就必须要一个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在智慧旅游整体规划方面基于自身多年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将各方利益相互整合,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众多,而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才能实施,各方按照统一规划相互配合,才能完美的实现各系统无缝对接,顺利完成智慧旅游落地。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智慧旅游技术开发和综合应用的高科技机构,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公司其智慧旅游专家团队,通过多年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的不二选择!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企业管理理念,为中国旅游产业提供“总体规划+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运营”的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旅游主管部门、规划部门、景区、旅游企业等提供智慧旅游规划与建设、系统研发与集成、信息安全、IT咨询、软硬件规划与实施,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虚拟现实和数字旅游设计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智慧旅游建设需政府引导

在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已经相当的成熟,然而智慧旅游做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要使之变成城市级的智慧旅游则投入巨大,远不是一两个企业所能做到的了,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投入并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篇2

目前各高校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基本都拥有了完善的网络布局, 各部门的办公拥有各自的办公系统, 例如教务部门在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教材管理和考务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率。但管理系统在建设初期由于当时整体设计和技术的局限存在诸多问题, 较显著的问题是各系统的不兼容。仅是学校内各部门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就是在部门内部也很难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这就形成了诸多的信息孤岛, 表面上看学校各部门都拥有众多的管理系统, 似乎信息化建设完成的很好。但实际情况却是各系统自成体系, 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共通。为查询一个学生或教师的全部情况要在全部系统中逐个查询、人工统计, 这极大降低了办公效率。随着技术发展智慧校园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曙光。

2 目前学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已基本完成校园网工程的建设, 建立起了校园骨干网网络和一些应用系统。信息化的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提高了学校许多部处业务工作的效率, 提高了管理水平, 改善了学校学生、教职员工的学习、教学、工作和生活环境, 也为今后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惑。由于建设之初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 学校已有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整合、不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等, 比较典型的问题有:

⑴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传输到各部门, 导致各部门对新生数据要反复录入。⑵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 在学生突发状况时很难对学生状况进行精准掌握。⑶缺少基于全校多业务系统的全面信息查询、统计和决策分析的数据展示和共享。⑷各业务系统应用繁琐, 不能实现统一账号登陆, 使用不便。⑸缺少个性化的信息服务。⑹缺少移动终端服务应用手段和数据支持, 与时代脱钩。

3 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目前关于智慧校园的定义和解释很多, 但一些基本的标准或者说目标应该是相同的。主要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高校业务应用系统等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将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承载综合应用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 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 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

建设空中智慧校园平台, 以移动通信服务为核心, 针对校园信息环境, 打造可运营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为校园人量身定制便捷的、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主动式的服务功能。如图1所示。

4 智慧校园总体规划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以人为本、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 搭建固网、无线网络终端数字校园一体化的成熟应用, 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 可帮助学校实现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 转向以服务为核心。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 使高校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⑴IT基础设施:目前各高校经过前期的数字化建设基本都应有完善的有线校园网、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安全等设备, 可能在个别学校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有所欠缺。

⑵基础信息平台: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数字校园只要求数据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即可, 智慧校园却要求拥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共享数据中心、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和信息的统一展示发布。虽然仅仅多了统一两字却对两种校园模式在应用方面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改变了以往各部门自已为中心的局面转而以全校为中心。

⑶平台辅助系统:通过虚拟网络和师生交流平台的建设, 让用户不再仅仅和冷冰冰的数据交流, 而是和一个个鲜活而具体的人物交流。从而提高交流的意愿和质量。

⑷数字化校园应用:为学生提供从录取到毕业统一、完全保姆式的校园服务, 为教工提供从工作到生活完整的信息服务。

⑸管理和决策支持:为领导提供跨部门全覆盖式的管理和决策信息服务, 领导一站式获得全校从微观到宏观的所有信息资源, 支撑学校的管理决策。

⑹信息标准、安全体系:提供全校统一的信息数据标准和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5 业务系统整合集成

智慧校园的建设并不是把现有的校园信息化完全推倒重来, 而是立足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 用最小的投入获得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三个层次的集成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据集成、身份集成、应用界面集成, 以此完成一站式服务。

⑴数据集成:前面提到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应用系统, 但这些系统相互之间不能共享数据, 这就需要从现有系统中提取可以共享的数据。使此数据成为全校统一、权威的数据源, 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综合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完备、有效、可信的数据基础。

⑵身份集成:该用户身份信息是用户在校园网范围内拥有唯一性, 以此用户信息可以完成校园网内所有身份认证。

⑶应用界面集成:用户在查询信息时不再需要在各登陆系统反复登陆, 把各应用系统功能集成到学校统一信息门户上, 以供师生使用。

6 结语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将高校视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容纳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领域, 所以在建设之就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沈洁, 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6) :28-32.

[2]纪佩宇.智慧校园构建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11) :56-59.

[3]叶秀兰.企业各软件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分析浅谈[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4 (2) :42-46.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篇3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城市人口从1978年的1.72亿(约占总人口的19%)发展到2009年的6.22亿(约占总人口的47%)。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有75%人口居住在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城市在各个领域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质量、人口问题、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要求的提高,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由乡到城市转变,提升城市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城市建设既是一种为解决城市制约、又能够提供经济转型的新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提升城市管理者提供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搭建起一套高效运转的智慧城市综合运行平台(见图2),进一步为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新服务和新应用,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更好的民生服务。

1

“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架构

在现有城市中,已经运行了很多的系统,譬如治安、卡口监控、交通监控、GIS地图、110/120/119接处警、水文监测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合理决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发现,在经过系统扩容,升级改造等向科技要生产力的过程中,还是很难单方面解决城市面临的复杂问题。譬如,交通问题,通过大规模增加道路里程和增加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后,拥堵问题依然是城市交通的头等大事,而且任重道远。

智慧城市系统,就是需要整合城市已有的各个系统,进行横向和纵向整合,同单位进行上下级级联,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调用。把相关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模型算法进行智能分析和分布式数据存储,形成城市共享数据中心,并且以服务的方式提供数据的查询、搜索等标准接口。

智慧城市系统,需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对传感物联的投入,形成种类多样的数据收集渠道,全面感知城市各方面相关信息。智慧城市系统展现给城市管理者的是,城市的方方面面信息,以GIS作为信息的载体,展现城市管理沙盘,为城市的治安管理、应急指挥,科学调度服务。

图3是系统架构图,逻辑上分为感知层、资源云、接口层和应用业务共4层。

2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2.1信息感知技术

这里的感知是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它是指更为广泛的感知、测量、采集和传递信息的设备或系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烟雾到是路面车辆信息、城市交通状况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目前常见的信息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典型的如RFID为典型的结构化数据,而视频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实质上是非结构化的数据,需要进行信息再处理,结构化以后才能为智慧城市所用。目前,视频在城市中大量应用,如平安城市中的高清视频监控、高清卡口,电子警察、人脸抓拍系统等。

2.2数据云存储

智慧城市应用的数据存在着数据量大、数据修改操作不频繁、数据类型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视频图像信息库的建设,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用传统的关系型结构化数据库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和以后的建设和快速查询。

大华云存储平台,借鉴当前互联网应用技术,特别是如facebook、google等的NOSQL相关技术,通过云存储平台的整合运算,系统提供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

云存储平台提供统一调用接口,以存储池的方式展现给系统外部和第三方程序。支持负载均衡算法,平台存储中的单点和多点故障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和安全,平台扩容简单。

2.3智能集群分析和云计算

城市规模数据增长到一定程度后,通过人为方式进行处理,已经是杯水车薪了,只有通过集成智能算法和模式匹配等计算,才能更好的发挥数据的效果。譬如,视频监控,按普通人观看16路画面,20~30分钟后,人就会疲劳,效果就会直线下降。

智能算法处理,消耗的计算时间和资源一般都比较大,像视频图像浓缩、摘要等技术,目前业界单台计算机也只能处理4路左右,而城市一般的监控点都在几千乃至上万路以上,需要大量的服务器进行计算。云计算平台对系统计算能力做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计算池,以弹性方式提交运算能力。智能算法在云计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视频图像场景、语义特征等进行建模和模式匹配,分任务完成计算业务提交。智能计算在后台完成,当业务不忙时,可以腾出计算能力分配给其他任务,满足资源共享。

云计算平台采用MAPREDUCE分布式架构,集成负载均衡算法,提供计算能力和弹性任务提交。单点故障不影响平台整体稳定。

大华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结合了云计算平台能力,特别是视频图像信息库建设,通过浓缩、摘要等智能算法,从海量原始视频中分析出有价值线索,按照特征、标记等进行分类和归档。

2.4统一分派、调度接口

资源云以统一分派、调用接口提供服务和能力,外部应用通过接口获取相关能力集,如搜索可疑特征库,搜索特征案件,请求视频流等等。接口以SDK或者webservice等方式提供,可以按需提供业务能力集,以适应商业化操作和购买。

nlc202309030402

2.5服务应用和业务扩展

智慧城市应用展现了城市的各个概况,包括治安、道路交通、水文信息、气象信息、危险品管理等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在大数据、大计算能力的前提下,把城市感知的信息通过合理、科学的模型展现出来,以城市沙盘的方式展现给城市管理者,方便决策。

各种应用开展,需要数据的整合和标准的统一,这是进行云计算的前提。譬如,视频方面,需要规范视频的标准码流格式,需要进行同构异构平台的对接,在这方面,需要不同的行业做出相应的努力。目前,视频方便的标准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国标GB/T 28181的出台。

2.6信息处理技术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基本特征与要求。这里的互联互通是指将遍布整个城市的各类“感知”设备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来得以远程完成,从而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作方式。

要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意味着大量的运算资源将以一种小型化、分布式的方式嵌入各类设备中去,从而形成各类具备采集、运算、传输等能力的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再通过传输网络,把现场采集到数据传输到后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的嵌入式设备,能够很好的满足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低功耗等技术要求。采用嵌入式NVR、DVR、车载DVR、PVR等设备作为整个系统的底层接入网关,完成对现场模拟高清视频、网络高清视频、SDI高清视频各类视频信号和温度数据、烟雾、报警等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的汇聚、分析、上传,以此实现“智慧城市”感知层数据的互联互通。

2.7视频数据结构化技术

为了从“看的见”升级至“看的懂”,对视频数据的结构化是非常必要的。对视频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是智慧城市另外一个特征与要求。为达到视频智能化就需要有大量的视频原型素材进行建模、算法的自主学习,需要对提取算法进行不断的优化,排除干扰,这就要求使用最新的技术来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获得最佳的处理结果。

视频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个阶段,大华的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视频行为分析、车牌识别、视频诊断、智能检索、人数统计、图像复原、人脸识别等几个领域。视频与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它包含有大量的趋势性、经验性、模糊性的信息,目前大华股份已经通过积累的海量视频素材对识别算法进行了几轮的升级,目前在相关项目应用中的分析结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

3 面向“智慧城市”的可视化解决方案构建

智慧城市安防的管理目标已经可明确为对人、车、物的管理,管理的层级和方向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级视频监控报警平台的建立,其核心是安全保障。第二层级是城市应急通信指挥体系的建设,其核心是预防和响应,第三层级是物联的城市、数字的城市、智慧的城市,其核心是为人服务。大华智慧城市可视化解决方案(见图4)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车辆、道路、重要场所、能源、执法等。

大华股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参与了大量的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并逐步根据公安业务需求,开发出多种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城市管理日益复杂化要求,其中“平安宁波”正是大规模模数结合方案的典型。

宁波平安城市项目六区五县市共计20000个监控点和11个二级分平台,采用典型的模数结合方式,建立了从派出所、分局到市局的三级监控模式。在派出所建立分控中心,前端模拟图像采用光端机传输至各派出所分控中心进行汇聚,图像经视频分配器一分为二后分别送入硬盘录像机和视频矩阵,实现图像的上墙显示和实时存储。在分局建立监控中心,建设管理平台。分局和派出所之间采用矩阵级联,上级单位通过矩阵级联调用切换下辖各派出所监控点的实时图像。分局也可以通过网络调用下辖各派出所的图像。在分局建立管理平台与市局级联,市局可通过级联平台,调看各派出所、分局的监控点录像。

3.1城市车辆管理

城市车辆管理系统(见图5)重点包括城市内公交车辆、出租车辆、长途运输车辆,监测其运行状态、位置实时信息,通过信息数据收集分析,来实现调度、应急指挥等功能。车辆管理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及车辆运行时车内、外的环境情况数据记录。数据上传至综合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城市道路情况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调度、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等应用。

3.2城市重要场所管理

在城市重要场所监测(见图6)中视频图像提供了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的直观状态情况和环境信息,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监控手段;通过对重要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相关视频的智能分析,可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对各类禁区的入侵检测告警,建筑物周围可疑人员的徘徊检测以及人员聚集检测等;在视频智能分析结果超过警戒值时,即可触发相关的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可以上报到相关的部门通知预警。

通过使用综合感知设备,可以对建筑物的传感器感应信息进行汇集,如振动感应,温度感应,烟雾感应等,在各类感应信息触发后,即可汇集,综合相关的信息统一上报到监控中心,比如将告警点周围的视频图像调出,通知出入口管理系统,上报上级管理系统封锁建筑物周围交通路口等等:通过对人员值班监测信息的记录,保证重点防护设备和建筑物随时有人员进行监管,避免出现管理和监控漏洞。

3.3城市能源管理

针对城市能源中储油储气站监测、加油加气站监测、危险品车的管理(见图7),可实现出入口的智能控制,比如通过车牌识别结果联动,RFID车辆出入管理等:在紧急情况时,对出入口进行告警联动下的紧急控制,强制关闭或开放某些出入口,进入紧急情况处置程序;视频智能分析产生的趋势预警,比如入侵检测:传感器感应信息,如温度信息,压力信息,静电报警信息。

nlc202309030402

3.4城市道路管理

车辆在城市中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城市生活离不开车辆,它是承载人们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城市管理角度、公共服务角度还是从公共安全角度来说,都非常有必要对城市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智慧城市”对车辆信息的采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图8所示,路面控制站用摄像、微波和各种传感器技术,通过高清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实现人流、车流、车型的统计,同时采集各种道路综合信息,发布各种控制信号:按照不同时段不同费率收费、获知实时交通流量、获知车辆违章信息。

利用智能交通各种模型及算法,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和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交通信息,从而使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有效地适应各种交通状况,在相对宏观的高度合理疏导或调配运力。可以为管理者和出行者随时提供各种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合理选择行车路线,避开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从而极大增强了路网系统的有效使用潜力和通行能力,提高了整个交通系统的机动性、便利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随之增加。同时降低了交通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5城市移动执法管理

传统的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仅局限于局部的物理位置,而城市人、车、物是不断运动的,公共安全的需求也更加复杂,仅有固定点位的布控往往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因此就需要通过移动点位更加灵活的布控方式来满足城市多样化的公共安全的需求。如图9所示,移动车载执法系统与单兵执法系统,是对固定点位有效的补充,另外通过这类便携式移动设备,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城市的警力部署情况,为接出警策略、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等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4 “智慧”在城市治安中的应用

4.1“大海捞针”

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传统视频和卡口,已经作为公安机关事后录像、图片取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更进一步发挥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作用,能够短时间找到有价值线索,目前业界普遍认同视频图像信息库的建设。通过信息库的建设,大范围建立可疑库和特征文字描述,方便图片搜索以及以图搜图等功能。

4.2警务巡逻

在执行重要安保工作时,按照执勤线路把相关视频、卡口等监控资源和安保信息、警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执勤预案。当巡逻车经过视频监控点时,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收看到画面和地图上的位置,可以进行移动监控和双向对讲,当发生意外时,可以进行预案处理和挂图指挥等。

4.3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在传统的电警违法抓拍的基础上,实现非现场处罚与六合一平台对接,实现道路拥堵状态查询和交通诱导,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红绿灯进行应急交通指挥。未来,智能交通将在城市交通建模的基础上,实现交通信息的透明发布和科学引导,大大减少城市拥堵和事故。

5 运维管理

智能运维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系统的运维解决方案,能够及时有效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为客户提供运营监控、故障定位、扩容建议等信息。

运维系统需要支持SNMP统一网管协议,可以描述出系统的网络拓扑和详细信息。可以管理系统内的视频设备、服务状态、网络设备,资源云信息等并提供具有智慧城市特点的运维管理业务,在视频方面,如支持运行信息的收集统计、设备录像巡检、中心录像巡检、故障设备批量升级等功能。

大华股份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更加“智慧”的感知方式,更加及时地了解城市突发事件,更加及时地部署资源以做出响应,更好地进行监控预防犯罪,通过运用智能化技术分析数据更好地为上层业务应用服务。智慧的城市将是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这需要每家公司、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协力合作,需要我们共画蓝图,各展所长,不断进取与创新。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运营 篇4

12月12日,“2010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人才建设专题研讨”在北京梅地亚中心隆重开幕。会上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以“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为题做了相关演讲。

杨冰之教授指出,当前城市面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巨大的挑战,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好坏直接关乎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现在需要我们高 度关注和研究。他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3.0,基于数字城市(网络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能促进物人之间的互动能力,提高城市的 智能化程度,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

杨冰之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国智慧城市的主要规划内容,认为我国智慧城市规划需解决关键问题有 四点:智慧城市如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如何立足当前实际情况,决城市重大问题;怎么突破单纯的技术主导路线,实施整体解决方案;面向未来的战略愿 景设计以及如何与其他规划无缝衔接配套的问题。他从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智慧产业选择与培育、传统产业智慧改造、智慧化城市生活环境、智能化公共服务 体系等规划的五个方面探讨了智慧城市的行动策略。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篇5

2012-12-13 04:15:17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讯 日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2012)》和《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战略研究(2012)》日前在由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研究报告基于大范围的调查研究,以13个城市为样本,对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面向智慧城市对支撑产业发展的影响,重新剖析了智慧城市产业新架构与演变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启动、展开、建设、提升和完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建设和提升阶段。” 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路琨表示,经过3年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概念导入期全面进入实质推进期,在这一阶段,迫切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以解决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各自为政的状态,并发布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参考指标,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共识。

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_提纲 篇6

1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1.1发展背景及现状

1.2发展趋势及理念

1.3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2.3发展目标

3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3.1主要任务及控制指标

3.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3、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城市信息安全建设

3.1.2建设与宜居

1、城市建设管理

2、城市功能提升

3.1.3管理与服务

1、政务服务

2、基本公共服务

3、专项应用

3.1.4产业与经济

1、产业规划

2、产业升级

3、新兴产业发展

3.1.5创新任务

3.2重点项目

4运营模式

5实施步骤

5.1规划阶段

5.2建设阶段

5.3运营阶段

6保障措施

6.1制度保障

6.2政策保障

6.3资金保障

***格式要求***

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1.5倍行距;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1.5倍行距;

三级及以下标题:黑体/四号/1.5倍行距。正文、图表格式:

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 篇7

1 轨道交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选择

1.1 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安全、舒适、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相比于公交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而言,轨道交通优势明显,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选择之一。以地铁为例,地铁基本不占用地表,节省地面空间,不会与路面交通发生冲突,行驶路线也不会与其重叠或交叉;一节车厢载客150~200人,每小时能输送3万~7万人;能耗很小,只有路面交通的15%~40%;速度快,时速40~50 km,通勤时间缩短。

1.2 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到2020年,我国将有60%左右的城镇化率。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人口的集聚,使传统的公共交通已难以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而轨道交通能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可出行效率,并有效降低了私家车的使用率,使城市交通更加井然有序。当城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其集聚效应会不断地减小,交通成本会不断增大,作为全球公认的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交通的轨道交通,其引导的城市规模必将大于其他的交通方式。

2 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

2.1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造成的影响

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能加快城市中心区的开发,还能使城市的功能得以增加,为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扩大城市的规模。以地铁为中心,与其连接的各种交通工具及空间的步行距离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区域范围;以地铁的发展空间为轴心,轨道交通为支架,构建综合、立体的交通系统;利用地铁沿线的土地,有效建设娱乐、休闲、房产等复合的公共空间;轨道交通的建设能促进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发展,提升其系统性和多样性,使城市规划更加完善。

2.2 对城市非物质形态造成的影响

对城市非物质形态造成的影响有以下3点:①实现城市的绿色出行。以电能为动力的轨道交通,是一种安全、清洁、便捷的交通方式,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轨道交通能准点运行,不会造成拥堵,可节约出行时间,载客量是其他路面交通的数倍,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总体效率。③创建轨道的交通文化。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何通过轨道交通来体现和提高其城市魅力及文化特色,是轨道交通的建设者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3 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

3.1 完善的综合枢纽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

轨道交通的综合枢纽指的是地铁、公交、轻轨、火车等交通方式的汇集。要想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完成各类交通工具间的有效换乘,缩短乘客的等车时间和步行间距,就必须有合理、完善的布局,使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3.2 快速公交系统可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

考虑到轨道交通投资大,地方政府应在发展轨道交通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根据自身财政和经济实力,确定轨道交通不同时期的建设规模,并分阶段实施。在此过程中,作为介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公交运输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可以在过渡时期成为轨道交通的辅助手段,帮助轨道交通的建设顺利推进。

3.3 智能交通是轨道交通发展的总体趋势

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到来,使智能化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提升交通的智能化,即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道路、车辆、乘客紧密地协调在一起,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同时,配备完善、科学的事故预防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构建全方位、大范围、安全高效、实时精确的轨道交通运输体系。

3.4 法制化管理时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规范

只有依靠完善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范轨道交通,城市的轨道交通才能更加稳定、安全、持续、和谐。因此,轨道交通管理的全面法制化可以使轨道交通的发展更加规范。要想加快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强轨道交通建设,认真地对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进行整体设计,保证其良性、互动发展。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努力完善轨道交通的综合枢纽建设,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实现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最终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恒,何林.基于Visual C#.NET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02).

[2]杨问春,吴小萍,崔秀龙.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优选评价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01).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篇8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2014年重点工作”中有两大工作引起笔者的深思,一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二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报告并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如何在“四化同步”的指导下相互融合?结合笔者参与的《彭州市蔬菜主题片区综合实施规划》项目经验,探讨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下如何做好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规划背景与规划范围

成都市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形成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基础、现代农民为主体、三产联动为特征的成都市农业发展新格局。

彭州市是我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彭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彭州市与山东寿光作为全国唯一两处可不经过国家申报就自行举报蔬菜博览会的地区,为彭州冲刺国家级“西部菜都”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对蔬香片区进行综合规划形成属于自身主题文化特色的形象已迫在眉睫。

规划研究范围为蔬香大道(全程约10.7公里)两侧500米范围内,地处天彭镇与濛阳镇之间,总面积约18.3平方公里,涉及天彭、致和、九尺和濛阳镇4个乡镇,17个行政村。

二、总体定位与实施策略

本次规划总体定位为“水润沃野,蔬香天下”,重在将蔬香大道打造成为生态景观之路,富民增收之路和产村相融之路。规划以蔬香大道为纽带,结合沿线的文化元素,对规划区内农村居民进行安置,并丰富内部产业类型;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将规划区打造成为“产村相融”、“景村一体”、“平展结合” 的蔬香主题旅游片区。规划实施重在生态保护治理、本土文化传承、城乡建设统筹、农民增收致富、现代农业提升和乡村旅游发展。

三、规划内容

(一)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利用

规划形成“河流、泉眼、湿地、林盘”交错相融的亲水性生态田园格局。对白土河与濛阳河河道原生态保护,小范围引种和补种促进河道自身生态环境的恢复。依托良好聚落形态的林盘整治与绿道的建设使规划范围内24处泉眼成为自然保护性旅游景点,并可结合地形梳理形成精致的小湿地景观。

(二)区域产业统筹发展

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与产业升级发展的进程中,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规划区域内产业应当统筹规划,整体打造,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乡村旅游为向导,充分做到一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规划形成传统蔬菜供应区、特色生态美食区和蔬菜主题公园区三大主题功能区。传统蔬菜供应区按“菜—稻—菜”模式标准化生产,节点设置田间超市;特色生态美食区以田园林盘、泉水湿地为依托,为游客提供农家美食品尝与休闲度假的场所,展现农耕乡愁文化、泉水品茗文化、户外运动文化和川西养生文化;蔬菜主题公园区以高科技农业产业为载体,打造蔬菜主题公园,设置蔬菜会展小院,开展蔬菜知识科普教育、现代农业观光和特色农产品产销等项目。

(三)区域用地总体布局与人口空间安排

通过对现有农村地区的土地整理,规划建设用地为258.74公顷,其中产业用地85.2公顷。区域内规划总人口为19750人:规划7个农村新型社区共安置8486人;通过现状梳理、资源整合,结合生态、交通等情况综合考虑保留28个林盘,安置4611人;另外进入规划区外小组生林盘或就近城镇化人口为6653人。

(四)区域林盘职能划分

通过28个保留林盘与产业的整体协调,按照居住型、旅游型、企业代工型和综合型四种类型统筹安排各林盘职能,形成14个产业、居住相结合的产村相融单元,并在一定区域内实现职能的互补。

(五)区域支撑系统的提升与完善

1、道路系统。道路系统主要涉及对外交通、生产性道路、绿道系统和静态交通系统四方面内容,以串联规划范围内各个要素,以线连点,缝合区域,实现成片整体发展。

对外交通:形成“一主一支一延伸”的道路结构,即蔬香大道、蔬香小径和蔬香大道连接线。生产性道路:对乡村道路进行扩宽和硬化以满足规划区内部的生产生活和乡村旅游的需求。绿道系统:为提升片区整体的游览品质和为游客创造健康、生态的旅游生活,沿白土河规划一条滨河绿道,串联各个要素,另外结合村道灵活布置若干次要绿道,丰富游览体验性。

静态交通系统:由游客与车辆比例测算出整个规划区需要3400个停车位。在设置了1000个主要的刚需停车位外,其余2400个停车位则按实际需求在林盘和产业用地内部进行配置。

2、旅游公服配套。区域内规划三处游客服务中心,分别位于石道院子入口节点、麻荆店、清江社区入口节点。配合游线设置特色农产品售卖点,自行车骑游换乘点,在道路交叉口、主要景点设置导览图、指示牌等。另外,旅游节点区域增设公共卫生间、餐饮点、医疗站、管理中心、停车场等功能设施。

3、市政设施规划。重点解决区域内居民用水和排污问题,各个林盘、安置点和产业用地统一配建供水管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处水厂供给;排水结合14个产村相融单元合理自建污水处理设施。

(六)核心区域打造

蔬香主题片区打造形成“三区两点”产业带动核心,即泉水美食文化核心区、辛李特色生态体验区、蔬菜主题示范区和蔬香大道入口节点、蔬菜主题公园入口节点,并以蔬香大道和绿道环线为空间轴线相互连接,从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区域新农村建设。

(七)农民增收途径

片区通过城镇与乡村的一体化发展,统筹整体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民增收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企业返聘务工、务农增收;城镇代工企业就业;乡村旅游服务业增收。

四、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下,新农村的建设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并以“人”为核心的建设,笔者通过对彭州市蔬菜主题片区实施策略和建设内容的探讨,分别从生态、产业、土地整理、人口空间安排、支撑系统、重点区域打造和农民增收途径七个方面进行说明,意在凸显“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这一新农村建设核心思想。另外,要合理解决农民、城镇居民和外来游客“三类人”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进行统筹规划、控制、协调与监督管理,构建“政府+企业”、“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浩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趋势 问题 路径[J].今日中国论坛,2013,(12):103-105.

[2]李杰义,郑文哲.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浙江嘉兴市2个镇的案例研究[J].安微农业科学,2013(6):2730-2731.

上一篇:青铜葵花初中生读后感作文下一篇:宣讲会主持人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