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农业(共7篇)

有机农业 篇1

秀兰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科0901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在对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系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通过详尽剖析我国现阶段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旨在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对我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业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中国已加入WTO,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农业的现代化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领域,实现农业的“战略产业”地位[ 2,3]。纵观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从过分迷信技术力量和人定胜天盲目执著的现代石油农业到追求“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天人合一,物土不二”的有机农业,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肯定、摒弃和吸收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不断再认识、科技手段和开发能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环境观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难题,一是食物安全,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十分严峻,具有长期性;二是安全(质量)食物;三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阶段,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解决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突破绿色壁垒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协调统一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4][ 1]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历程

脱离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中国便进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提倡“天人合一”的系统生态观,强调因地、因时、因物制宜的“三宜”耕作原则,也即“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 [ 6,7]。然而,传统农业是建立在人类过分崇拜自然、被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仍隶属于生产力相对稳定而低下的农业范畴。传统农业以人畜力为主,技术基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对自然的依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必然决定了其经营分散和规模狭小的特点,势必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合理利用,导致农、林、渔生产结构上的不协调,最终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广泛应用化肥、农药、生长素、转基因技术等,带来了诸如水土流失、食品污染、品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代农业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替代农业研究运动的推动下,旨在探求农业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生态农业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有机结合,适度合理的投入技术和劳力,运用种植业和养殖业食物链的网络来达到资源的多次增殖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生产潜力的深度开发。实践证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三方面的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常规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农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主要技术障碍,食品质量和安全已经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进一步严格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顺应世界有机化的发展潮流,真正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在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摈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有机农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博大精深的环保文化内涵,开发有机食品不仅是实现环保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是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和重要保障。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贸易总额1995年为30万美元,1997年达到800多万美元,1999年又猛增到1500万美元,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可见,有机食品已成为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并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 8]。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食品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往的配额、许可证、关税等国际贸易壁垒正在逐步取消,而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则呈日益增强的趋势。“民以食为天”,在消费者环境意识大大提高的今天,“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其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体而言,我国积极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如下战略意义: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危机、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②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妇女加入到有机生产体系中,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③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避免因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的环境破坏,保护西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库。④有利于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其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9]。

可见,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客观必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一方面可以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进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2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1994年OFDC的成立,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必要的现实条件和技术支持。1999年OFDC顺利通过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认证专家对OFDC有机认证的评估,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有机食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国际有机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有机农产品销售额2000年为180亿美元,2006

年根据OrganicMonitor的数据达到了386亿美元,是2000年的两倍。美国是有机农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国,2006年美国市场销售额达177亿美元。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有机农业生产增幅趋缓,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再者,中国国内有机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增长潜力巨大。国内市场自2000年启动以来,增长迅速,2006年销售额达到56亿元,未来几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将会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国。世界的有机化潮流为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国际国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较小,污染相对较轻,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为我国加快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转换,发展有机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此外,有机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很容易成为发展有机农业的生力军。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策略与前景展望

3.1 中国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探讨

(1)认真总结和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等可持续技术应用到我国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去。

(2)利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必须充分利用我国生态农业已取得的成熟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态工程技术措施。我国可以借鉴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如专家提出完善理论,政府部门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参与探索实践等,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以获得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来推进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发展。

(3)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国外有机农业是以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成熟的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严格的质量监控为保证,以定期的咨询服务为依托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政府部门过分干预的现状。所以,我国必须从市场需求和资源存量双重因素人手,把握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在资金方面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并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应政策法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经营体制及合理模式。

(4)建立科技支撑平台,提高与完善我国的有机农业技术。我国必须尽快弥补“有机农业技术专业化”空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为我国有机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依托。目前有机农业正面临着基因工程、污泥利用、辐射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严峻挑战及其自身技术的持续性问题[ 10],我国必须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与实践探索,完善有机食品深加工技术,提高有机产品增值潜力,促进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

(5)加强有机农业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体系。进一步强化中国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的能力,提高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加强中国现有的认证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中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3.2 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市

场国际化进程,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限制,加速我国农业产业的战略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必须以农业经济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品种质量的整体改善与提高,认真总结和发掘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和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加快生态农业向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转变,大力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研究,尽快建立有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实现科研、服务、生产、贸易一体化;同时顺应世界有机化潮流,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发有机食品,促进有机农业向产业化、规范化与国际化的方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1]。

[ 1 ]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5.[ 2 ] 钦佩等.生态工程学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0~72.[ 3 ] 张壬午等.论农业生态工程[J].生态农业研究,1998.6(1):14~18.[ 4 ] 吴文良,孟凡乔.国际有机农业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J].中国蔬菜,2001(3):3~7.[ 5 ] 卞有生等.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69~75.[ 6 ] 宗良纲等.我国传统农业持续性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9,20(2):

有机农业 篇2

1 环境友好型农业

环境友好型农业将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经济建设中[1,2], 其目标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排放量, 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 从而找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和技术措施。

1.1 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 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2,3,4], 主张建立作物、土壤微生物、家畜和人的和谐系统;按照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发展多种经营、多种农产品互补、轮作等生产手段,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人为地构建一定的生态链, 实现深加工和资源循环再生。另一方面, 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注重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目标是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能在长期不对其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条件下产生较大的生产力。

1.2 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特点

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特点是以环境友好为基本前提[1,2,3,4], 改变某些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 通过科学地规划、组织、管理, 实现农业资源的多级分层优化利用;形成循环、共生和废物再生利用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竭的压力;通过不同的实践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 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生态功能

从生态角度来看, 农业环境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目前, 我国整体上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生态协调的经济增长为主的新阶段,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新模式。农业系统作为人工的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和工业化发展的影响, 加上较长时间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掠夺性的经营, 我国农业生产环境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构建生态文明,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生产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和最终出路。

2 有机农业

2.1 有机农业的涵义

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而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生产体系, 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 且获得了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 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和调料等。因此, 有机农业符合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标准。

2.2 有机农业的特征

以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为基础;有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系统的生产潜力;维持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实现植物养分和有机物质的循环[5];不使用自然资源以外的物质;维持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的基因多样性;向畜禽提供适应其行为本性的生活条件等。

2.3 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

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 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相对封闭的生物营养循环体系原理、土壤是一种活的生命系统原理、应用生态学防治作物病虫害原理和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及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原理4个方面[6]。

2.4 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

依靠传统农业技术 (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空间和资源的最佳利用、养分循环、作物系统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 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耕作与自然的结合, 培育健康的土壤, 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 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调节机制, 生产高品质的食品。

2.5 有机农业的理念

有机农业的生产观、价值观、消费观、环保观。是把生产视为人类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保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通过合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有机农业生产注重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有机农业生产不仅规定了生产的实质内容, 而且强调污染人类生产环境和破坏资源的活动不是有机农业。

3 结语

有机农业的优势充分表现在无污染, 保持及促进土壤肥力, 营养全面、健康,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丰富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多样性种植、降低作物营养水平、机械除草及有目的地建立天敌栖息地和群落环境等, 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自然调节机制, 建立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保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

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维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 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必由之路。有机农业向社会提供无污染、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 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需求, 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有机农业, 我国的农业水平必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摘要:阐述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意义, 并对有机农业的含义、特征和发展理念等进行分析, 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农业,有机农业,模式特点,生态功能

参考文献

[1]吕迅, 姚云浩, 付会洋, 等.从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分析[J].生命科学, 2010, 4 (2) :61-64.

[2]王晶.积极建设有机农业, 践行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J].经济视角, 2010 (3) :51-53.

[3]李国森, 敖振浪.什么是有机农业[J].种业导刊, 2010 (4) :43.

[4]罗芳, 徐丹.资源消耗农业的可持续经营——日本有机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5) :2613-2615.

[5]杨献中.太湖流域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2) :1-2, 12.

混搭有机农业 篇3

“我们不是不想省钱,但如果我们不做全产业链,不靠自己的力量把物流、营销等都建立起来,用不了多久,我们正谷的品牌就会失去市场先机,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对有机产业链滞后的发展现状,正谷执行总裁张建伟表示出了同样的无奈。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这就是当下中国有机农业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尴尬。

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多利、正谷、小毛驴、一德等有机农业的先行者决定各显神通,从不同角度切入全产业链的打造,即便投入巨大也在所不惜,为的只是给自己多留一点生存空间。

作为上海一德农业的创始人之一,全雳认为:“时下有机农产品的上游企业,只有独立拿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从种植、加工,再到渠道和品牌全盘掌控,才能保证对有机产品的安全控制。”

自力更生,无疑成为当下中国有机农业产业最为“时尚”的自救方式。张同贵戏称这种纠结的现状“都是被逼出来的”。毕竟农业虽是“靠天吃饭”,但活着还是得靠自己。

自建物流 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多年前,张同贵就拥有了30家多利川菜连锁店,其年销售额过亿,这曾是一份让无数同行为之眼热的家当。然而到了2005年,他却毅然选择了“非转农”,将全部家当出售之后,正式投身有机农业。虽然这条路在他个人看来绝对是条康庄大道,但走起来却并非都是坦途。

经过三年的酝酿,2008年张同贵终于在他的多利农场中,看到了第一批自己“亲手”培育出来的有机农产品。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能够让这些产品安全、快捷地送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因为,当时的市场上很难找到一家能提供适合其产品销售的物流企业或合作平台。

“常规渠道很难满足有机农产品的安全要求,其保管、运输多是在露天下操作,这与我倡导给予消费者的品质生活是相悖的。”张同贵说,“一旦有机蔬菜走出了田间地头,就必须进行专业的冷藏保鲜,这是很多中间商做不到的。”

与“1号店”的合作洽谈就遇到了这样的瓶颈。

最初,当张同贵的有机农产品刚刚可以上市时,他就在思考未来如何能将菜品以更具高端品质的形象展示给消费者,第一时间他想到了自己熟知的“1号店”,这是一个居家消费的好平台。

然而在与“1号店”接触之后,张同贵即刻发现对方无法提供有效的运输服务。“我们的要求是全程冷链,但他们的物流渠道虽庞大,却根本做不到这点。输送过程中,菜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张同贵对此很是遗憾。

不止1号店,几乎他所接触的所有第三方电商都有这样的不足。此路不通,张同贵遂决定试试更加专业的物流公司。

“宅急便”作为张同贵另一个攻关重点被列入了日程。谈判过程虽不复杂,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由于目前有机农产品的售价都要比普通蔬菜高,因此我们消费群体的定位也会随之上移。而这些群体对菜的质量要求也高,卖相不好的肯定会被退回。”张同贵发现,类似宅急送这样的专业物流企业,虽能提供完整的冷链及退换货服务,但被退回的菜却很可能无法按照多利的期望,第一时间返还到他们的农场。

“比如说,一辆车将我们的菜品送了出去,但返回时却不一定会经过我们的农场。那么这个菜就会因为耽搁在路上的时间过长,而失去其原有的营养和价值。”这对多利保持产品品质的初衷,显然是个巨大的风险。

四面碰壁的张同贵,终于决定慎重地思考一下自建物流的办法。“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肯定是解决我们个性化需求的必由之路。”张同贵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将企业的品牌形象以最佳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

“通过自己的力量,我们完全保证菜品的新鲜、湿度,可以通过在消费者一方用iPad、iPhone等时尚平台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虽然自建物流的成本很大,但因为无需担心第三方运输中包装出现的问题,我们还是能节省下一部分包装费用,久而久之,这也是不小的一笔费用。”

长远来看,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发展方向。但眼下,选择自建物流就意味着,多利必须从农场的整体运营费用中,拿出相当大的力量来筹建这一体系。

“今年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拥有50辆车的物流队伍。”张同贵设想着,在完成自有物流需求的同时,也许未来这支有机农产品的物流“正规军”,还能“搂草打兔子”,顺手为业内的同行提供一下外包服务。

“以满足我们企业自身需要为主,提高会员的满意度,之后再考虑对外提供第三方服务。并且,这不是纯粹的按第三方服务标准来做,可能是白天送我的菜,晚上做些其他的。”张同贵说。

有机农业嫁接“电商模式”

受困于第三方物流实力不济的企业自然远不止多利一家。在有机农业领域,这样的难兄难弟比比皆是,北京正谷亦不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而他们的应对之策更倾向于从提升客户感受入手。

在张建伟看来,正谷同样遇到了有机农产品售价较高的影响,因此不得不放弃商超渠道。但单纯的自建物流,亦不是正谷的战略核心,他们希望鱼与熊掌能够兼得,即一方面要建自己的物流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在网络化管理及电子商务平台做更大的文章,以期在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同时,争取软硬件都能一步到位。

“我们的后台有一个IT系统,它能支撑我们的整体物流配送。”张建伟介绍到。每当有一个客人通过电话或网络向正谷发出一份订单的时候,后台系统就能很快地确定客户所在的小区地点,同时通过订单要求,确定第二天的出车路线、抵达时间等关键信息。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每天需要派出多少辆车,每辆车要分配到哪个区域,它的行进路线、货物配载该怎么安排,如此即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物流体系。否则的话,我们的车就会跑很多冤枉路。”能更好地提升物流效率,这让张建伟感觉正谷的这笔农业外投入,还是很值的。

如今,正谷一边要在生产端不断输出农业技术,帮助合作农户更好地种植有机食品,提升产品品质,但仅此,则特色不足;而另一边,他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销售平台的打造与管理上,品牌形象成为了他们发力的跷跷板,从而缔造了独具文化气质的正谷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专注于客户消费感受的提升。”张建伟说,“目前我们拥有着多达90条的销售电话线路。每天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电话向正谷下订单,同时还能通过网上的正谷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订菜。而网络的优势还能将菜品实时展示给消费者,并随时更新每天的产品种类。”

一次,有个客户说他收到的几只柴鸡中已经有一只死了,要求正谷立即更换。接到此“投诉”的客服电话系统迅速将信息反馈给了配送中心,中心直接调配车辆将新货物送到了客户手中,而这前后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任何客户体验都是要靠点滴积累的。想把东西销售出去,除了产品之外,还要有文化,要有它的展现形式,那就是服务。”张建伟说。“如果大家对于一般有机食品的信任率是40%,而对于正谷的信任度能提高到50%或60%,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当然,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如今正谷这套物流客服体系,是他们遇到销售无门的困境后,不得不走出去向一些专业物流公司偷学来的。

“如今,我们希望能在不同的行业实现创新。”张建伟表示,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有将菜卖掉了,才能真正给公司带来业绩,才能让全员振奋。“而且我们只有走这条路才能生存。如果仅在生产环节投入,很难建立客户关系。自建物流管理系统,让我们终于可以有效地掌握产业链条的两端。当然,能做到这点,“银子”我们也花了不少。”

仅2010年为了加强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正谷就购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思科后台系统,然后聘请香港的电信盈科完成了整个网络建设工作。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都已实现互联。无论用户的电话是从哪里打过来,都会自动转到上海的呼叫中心,再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传递给各个物流站点。

像正谷这样,能下决心在做农业的同时,还投入如此多的周边建设,这在很多人看来,多少有点小题大做。但张建伟不这样看,“现在整个有机农业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虽然这时候我们的运营投入看似成本都会比较大,但早期你多投入一点,未来就能从别处省回来更多的东西。”

正谷的目标无疑是希望在一个没有很强势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出现之前,用最少的力量换取最大的品牌形象。“而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后,再想以小搏大去做品牌,显然就不太可能了。” 张建伟说。

有机农业正像一股浪潮袭来,但这些有机食品能否如愿走上人们的餐桌,还需假以时日。

借力打力缔造“开心农场”

发力物流、逐鹿电商,这些手法都是有机农业企业为了“活着”,而不得不施展的硬功夫。但面对消费者,光“硬”是不够的,还得学会“软硬兼施”。

因此,我们不得不叹服很多实践者为了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而煞费苦心力求创新,甚至好些思路早已突破简单农业养殖的范畴。

例如在会员制的探索上,多利可依据会员的需求,提前安排好季度甚至年度的种植计划,从而形成以销定产的生存方式;一德则让会员除了能享受常规递送服务之外,还创新地引入了让会员(家庭主妇)来农场“度假”的方式,从而实现面对面的销售;而在北京的正谷则强调会员的购物体验,让会员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随时预订正谷推出的各种应季蔬菜。

当然对比来看,最具个性的应属小毛驴。它与前几家有着明显的不同,会员能“买”得到什么品种的蔬菜,小毛驴并不会给予太多的干预,而是将这部分决定权直接交给了会员。

在小毛驴,每个会员都有机会“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想吃什么菜就自己去种点什么,一段时间的辛苦之后,会员真的能亲自品尝到自己种的有机蔬菜。

目前,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有三种会员模式:第一种,也是最便宜的一种会员,叫自主劳动份额,农庄提供30平方米土地,还有种子、有机肥、水、农具,以及技术指导,但所有劳动由租户自己承担,费用是每年1500元。

第二种,被称为托管劳动份额,农庄同样会提供30平方米土地、种子、肥料、技术指导等,年费3000元。浇水、施肥、锄草等日常管理服务由农庄负责,而会员要参加一定的劳动,所有产出归会员所有;第三种,是最高级会员的家庭有机菜园。其可拥有60平方米土地,农场代为播种、管理,租户有权不定期来参观指导,有了收成随时可以拿走。这种会员的年费最贵,每年12000元。

而通过这几种会员模式,小毛驴的发展就可直接借消费者之力实现,甚至除了初始成本之外,他们几乎不用再做更多的前期投入。

当然,这种模式并非小毛驴的绝对原创,在国际上其被称作社区支持农业(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而当下,在中国有机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的现状中,这样的发展模式,是能让小毛驴及其他CSA农场与链条上的其他利益体不发生冲突的最好方式。

作为北京CSA模式的领跑者,小毛驴市民农园的负责人石嫣说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有的消费者不认可有机猪肉的肥肉比例相对较高,会向他们投诉。事实上,小毛驴在推动有机消费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参与,石嫣认为如果有人不认同他们的理念,小毛驴可以不为他们服务。

从2009年小毛驴市民农园正式营业以来,劳动份额供不应求,2010年其劳动份额更是从年初起就已满员。对于很多城市白领而言,他们愿意而且能够支付足够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有机食品,甚至直接参与种植,他们昵称小毛驴为“开心农场”。而小毛驴也藉此美誉,赢得了更有潜力的成长空间。

据统计,从2009年首度经营中,小毛驴农场赚取的纯利润为20万元,2010年此数值上升300%,达到了60万元的毛利润,当然不包括其300万元的基础设施投入。

当然,面对一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小毛驴的模式对解决蔬菜供应只是杯水车薪,不可能成为产业常态。虽然它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将农业与优秀的客户感受相结合。

“我觉得小毛驴的这种模式,更是在真正意义上维护了生态的多样性,以及人的多样性。”石嫣说,小毛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的个性需求,这是其“农消对接”方式的成功核心。

有机未来 战略联盟或为出路

任何产业的高速发展,最终还是要看资本的实力。面对前景广阔的有机农业,资本大鳄间的竞逐向来是不甘人后的。

从中粮斥巨资投入的“从田园到餐桌”模式,到万达在北京延庆豪掷4.9亿的有机农业园,以及汇源旗下的数万亩有机试验田等,都是大资本运作下产生的“大农业”案例。

但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有机农场,循资本之路不一定都会一帆风顺,而谋求业内合作与联盟或许是个不错的出路。

“对多利来说,中粮绝对是农业老大,我非常希望能和他们做一些深层次的合作,但具体怎么合作现在还没有思考清楚。”张同贵说,多利在很早以前就考虑过引入资本运作,期间他的很多中欧商学院同学,及一些慕名而来的私募基金都和他交流过入股多利的想法,但在张同贵内心中,寻找到更有战略合作前景的资本方更为重要。

张同贵认为,像中粮这样的大企业品牌有优势,同时也有大量的基地和管理体系,如果今后他们能够达成合作,那么中粮的基地及管控方式,再加上多利的管理技术,一定能产生“1+1>2”的社会效益。

当然,这样的合作并不代表中小型有机农业企业会以被收购为目标。正谷的张建伟就表示,正谷也会考虑和中粮等大型有机农业巨头等进行广泛合作,但并不会因为对方名字叫得更响,就放弃自己的发展。

“我们是不可能选择被收购这条路的。大企业有他们的方式和方法,具备很多在行业中的优势。但对我们来说、对这个产业来说,毕竟各自所针对的市场还会有一定的区别,大企业的优势必然会落在大众的贸易,所以互补合作更有空间。”张建伟说,正谷更希望从合作中向大企业学习规模化运营,学习他们的资本运作,学习他们的人才管理。

欧洲有机农业考察报告 篇4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

(一)有机农业生产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00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

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英国依赖进口60-70%,德国约为5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很多产品特别是烘干食品往往是欧洲国家不生产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从世界各地进口,包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东欧、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岛、巴西和阿根廷。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豆类产品、籽类产品、谷物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等。

二、德国的有机农业

德国是有机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入德国的有机农产品25%来自欧盟,75%产品产自于德国本土。目前,欧盟国家农产品生产已经极度过剩,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的农业方式,是解决欧盟食品过剩的良策,也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策。德国各级政府采取限制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

2、限制使用肥料、农药的措施。政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使用数量做出具体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农民因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而减少了收成,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国冬季多雨,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这一时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时期,如果农户向政府申请环保形农业,这一时期将禁止使用化肥。政府还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库,以免粪便随水流失,影响地下水源。申请参与此项保护措施的农户,经政府核实确实采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3、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了解六个法律,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条理、饮用水条例、土地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必须了解第七个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这些法规的农民方可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

4、种植上采用生态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我们在德国访问了一个葡萄种园,该地区有600多年葡萄种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葡萄种植管理十分规范,葡萄顺坡种植,整齐划一,不使用化肥,行间种植着黑麦草和苕子,一方面作为养地作物,春天翻掉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使用锄草剂。如果发生病虫害,要用一些生物农药。

5、市场有机食品多样化。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品种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2)水果和蔬菜。大约1/3的水果和将近50%的蔬菜是通过农户市场直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只有大约20%的有机蔬菜和10%的有机水果加工后出售。作为方便食品,速冻的蔬菜开始为消费者接受,并在有机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充足的原料仍然是个问题。

(3)奶制品。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国。大约50%的有机奶是以普通价格在传统市场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机奶通过直销方式出售。

(4)肉类。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有机食品消费者是素食主义者。在传统市场上,猪肉比牛肉好销,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有机牛肉要比有机猪肉好销。

6、营销渠道多元化

三、德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2、德国有机食品层层检验制度。

德国对有机食品检验非常严格,设立了必须的检验环节与制度。

例如:

粮食类产品:

粮食产品→磨面→有机面粉→面包房→销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奶类:

有机奶→奶制品厂→酸奶、奶酪→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蔬菜:

采摘蔬菜→市场→消费者

检测

目前,德国90%的农产品实行检测,其中,10%的有机产品检测标准更高。

四、启示与借鉴

1、对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近几年,欧盟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是反映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限制农产品产量,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农民休耕。二是欧洲人对大气、土壤、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政治家的参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三是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疯牛病、口蹄疫席卷欧洲,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特别是青年人对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机农业得到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抓住机遇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我国山区丘陵多,很多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具备条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乔冠错落、田林结合的生态种植区,有些地方施用化肥、农药很少,发展有机农业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应抓住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精品农业,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发展有机农业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欧盟己于1991年公布了种植业有机产品的规定,1994年又公布了动物有机产品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管理不断规范。在德国所有有机农业企业必须接受检查,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定约束,正是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欧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大都采用国外标准,聘请国外机构来华认证,认证费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业无法承受。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应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以达到与国际间有机农产品互相认可。

4、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国家出口创汇。发展有机农业有三年转换期,在转换期期间,由于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将对农产品产量有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对从事有机农业农户与企业给予扶持,采取适当的减税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为国家出口多创汇。

五、建议

1、通过考察,我们建议中国农业部与德国开展政府间高层次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借鉴德国的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法律保障的做法,作为我国加入wto后,利用黄箱政策的具体手段。

有机农业的概况与展望 篇5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机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有机食品在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上销售旺盛,为有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与现状

有机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30年代和40年代,有机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有机耕作,从90年代开始,有机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

由于欧洲国家、北美和日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许多国家也搞起了有机农业。目前,在世界上实行有机管理的农业用地面积(以下称为有机农地)约有1055万hm2,大洋洲拥有世界上约50%的有机农地。澳大利亚的有机农地面积最大,接近530万hm2,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约有96万hm2和90万hm2(表1、2)。从有机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表3)。

在欧洲,欧盟15个成员国、6个要求加入欧盟的国家(爱沙尼亚、波兰、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和塞浦路斯)和4个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共有350多万hm2的有机农地,约为其农业用地面积的2%。有19个国家的有机农地面积在1万hm2以上,除意大利外,德国有 45万hm2,西班牙有35万hm2,法国有31。6万 hm2,奥地利28.8万hm2,英国24万hm2,瑞典、丹麦、芬兰和捷克共和国各有10万hm2以上的有机农地。而且,所有国家的有机农业都在增长,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些地区,有机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可达40%-50%。另外,东欧国家约有5万hm2的有机农地,其中,拉脱维亚1.9万hm2,斯洛伐克1.7万hm2,南斯拉夫8000hm2。

从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非常快,1986-1996年欧盟国家有机农地面积的年增长率达到30%,尤其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中欧租东欧国家有机农地面积的增长也很快。但各个国家的差异也很大,如列支敦士登有17.0%的农业用地为有机农地,奥地利为8.41%,德国为 2.64%(表3)。

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有机农地面积很小,在总计约为4万多hm2的有机农地中,土耳其 1.8 hm2、俄罗斯约1万hm2、日本5 000hm2、以色列和中国各约4000hm2。北美洲有110多万hm2的有机农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有机农地面积分别为90万hm2、16.4万hm2和5.4万hm2。拉丁美洲约有54万hm2的有机农地,其增长速度很快。以阿根廷为例,其有机农地面积从1992年的5 500hm2上升到1999年的38万 hm2,也就是说,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增加了70倍。大洋洲有530多万hm2的有机农地,除澳大利亚外,新西兰有1.1万hm2,巴布亚新几内亚有4000多hm2。非洲有2万多hm2的有机农地,主要分布在突尼斯(8000hm2)、乌干达(约5000hm2)、坦桑尼亚(4000hm2)、埃及(约2 600hm2)和津巴布韦(1 000hm2)。

2.国际有机食品市场形势

有机农业的主要产品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的最大市场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而德国则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机食品市场也正在发育。1999年国际贸易中心(ITC,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有机食品与饮料:世界供给和主要欧洲市场》,根据这一报告,1997年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有机食品的市场额是110亿美元,预计2000年可达到近200亿美元。FAO预测日本和新加坡的有机食品销售额年增长率可达20%。ITC的研究报告估计,根据市场的变化,从中期来看,有机食品年销售额的增长率会在5%-40%之间变动,在今后几年里,有机食品销售额占食品零售总额的比率将从1%猛增到10%。

ITC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各主要有机食品市场上有着巨大的机遇,给欧洲和北美以外的有机食品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如咖啡、茶、可可、香料、热带果晶、蔬菜和柑橘类果晶。欧洲和北美国家国内生产的有机食品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有机食品的认证

有机农业是按照规定的生产管理过程进行的农产品生产,有全球协调的有机农业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许多国家都依法对有机食品及其生产进行保护、监督和管理。

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要经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1FOAM,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授权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并加贴有机食品标志。目前实施的认证标准是IFOAM的基本标准(1FOAMl999),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要通过国际有机认定服务公司的认定。2000年第一种贴有“IFOAM认定”标志的产品已经面市。摘自世界农业

有机农业 篇6

发展有机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的需要, 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人们通常将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农业理解为有机农业, 但这只是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 并不能体现出有机农业的实际内涵和有机农业的精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 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有机农业的侧重点不同, 对有机农业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4月实施的《有机产品》标准 (GB/T19630.1-19630.1) 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底辽宁省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达55家, 产品总数312个, 生产认证面积5.5万hm2, 实物产量7.7万t, 销售额3.8亿元, 出口创汇1 597万美元, 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绿色芳山”为代表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生产安全优质健康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道路被辽宁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其基地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在看到成果的同时, 还要意识到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辽宁省有机农业以生产有机豆类为主, 加上一些花生、大米、野生天然产品如松蘑等。有机生产基地面积很大, 总产量高, 但是产品相对单一。作为日常消费量很大的果蔬类有机产品的发展则跟不上国内外的需求。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商品性有机肥、生物农药等供应不足或缺乏专门的供应部门。

3 辽宁省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3.1 利用自然环境优势, 发展优势有机产业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是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最佳地区之一。辽宁省东部农业生态环境条件良好,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环境洁净、交通便利,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 没有工业“三废”污染源, 产地环境符合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是辽宁省得天独厚的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后花园。在东部地区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 不但有利于保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 而且对推动东部地区优良环境优势向农业生产优势转化, 增强辽宁省农业市场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 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 建立严格质量管理体系

有机农业的突出特点是, 不以评价安全为最终取向, 而是重在生产过程, 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一系列准则标准, 约束和规范生产者的操作, 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 不仅要继承传统农业优良的种植习惯, 同时要按有机农业原理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作物轮作安排施用堆肥恢复和培肥地力;运用物理的和生物的综合措施控制和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安排专人负责每个基地, 建立种植户档案, 统一印制, 发放田间管理记录卡, 内部检查员随时根据技术准则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逆向追踪体系等等。

3.3 以“公司+农户”为运作模式, 发挥规模生产效益

采用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运作模式, 即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 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和销售。所谓“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 围绕一项产业或一种产品,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外接国内外市场, 内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 形成一种“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格局, 在这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 经济利益主体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两方。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主要是合同契约, 利益分配主要是保护价让利, 纯收益分成等。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模式下的有机生产组织规模大, 专业性较强, 组织严密, 运作规范, 管理层次较高。

3.4 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

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 发展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 各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 出台相关政策, 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地方资源环境优势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对于有较好基础条件且具有有机先进理念的企业, 政府应给予政策上、技术上乃至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 以鼓励其带动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追溯是指从供应链的下游至上游, 以一个或多个标准为基础, 鉴别供应链中特定产品的来源与特性的能力。作为国家政策性文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最早在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按照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方案》的总体目标, 依托《全国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平台, 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基本要求, 通过规范产地和产品编码、档案记录、包装标识、产品召回、责任追溯等一系列管理, 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 稳步推进质量追溯实施进程。

(1) 建设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可以利用农委辽宁金农网管理平台, 建立与农业部管理平台接口对接的, 省级网络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系统, 逐步扩大到市、县, 建设市县管理子平台。完善市、县管理机构设备配置。建立省、市、县三级数据管理中心 (包括编码数据库生产档案数据库产品检测数据库和认证信息数据库) , 通过互联网, 实现本区域和全国范围的产品质量可追溯。

(2) 完善全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协调各市、县质量安全管理系统, 围绕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 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编码管理办法》、《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管理规范。利用政府推动力量和市场引导作用, 立足强制性规范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相结合, 逐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

(3) 推动实施产品和产地编码制度, 完善产品身份识别手段。建立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 以农户和产地为基础编码信息, 指导企业建立编码制度, 使之成为追溯信息的有效载体, 建立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 从源头做到地块、生产责任人和农产品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4) 按照良好农业规范 (GAP) 组织生产, 建立农产品生产电子档案。良好农业规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 其核心是可追溯, 强调全过程档案记录。电子档案是实现产品质量“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记录内容包括地块、面积、生产者、种植品种、播种期、施用肥、药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停用日期、农残检测情况以及采收、清洗、包装、贮藏和运输等信息。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信息中心, 就可形成产品的田间电子档案, 同时产生追溯编码, 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5) 建立标识管理制度, 规范包装标识。结合产品包装标识加贴和管理的需要, 设计制作统一的“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签”, 与农产品追溯编码相对应, 实现产品包装标识和追溯编码的同步加贴。追溯标签内容包括品名、产地、生产者、包装日期、生产标准、电话、产品追溯码、查询网站、查询电话等基本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查询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信息。

(6)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公众查询系统。消费者和监管者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在网上查询产品的产地、生产过程等相关信息, 如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就可据此查到货源, 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查询和追踪。

(7) 相关知识和业务操作培训。组织技术力量, 对各市、县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质量追溯、良好农业操作、软件操作和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 对编码设立和田间生产档案的填写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

(8) 舆论宣传, 树立追溯产品形象。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渠道,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的宣传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追溯制度建设的进展情况扩大追溯产品的知名度和对同类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4 结语

辽宁省虽不是农业大省, 但近几年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经验证明, 只要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 在任何具备条件的地区, 有机食品都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可以做到有限资源的持续利用,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将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国际化统一起来, 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既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平, 乔玉辉.有机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中国农学会.有机农业110[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3]马卓.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81~82.

有机农业 篇7

关键词:镇赉县;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02

1镇赉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仍较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三废”大量排放;农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不到位,大部分畜禽场地晴天蚊蝇成片,雨天粪水漫流。大量含有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土壤,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渐增,加上处理方式简单,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很大。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污染农产品,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人体健康;森林草原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盐碱化严重。

2 保护镇赉县生态环境的建议

2.1加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必须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农业环境意识。深入广泛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农业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全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2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依法强化对农业环境和主要农产品的污染监测和管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农业部门应对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虽然我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但由于队伍和手段还不健全,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根据国家的要求,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加强对全县农业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

2.3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农业,强调以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为目标,因地制宜,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使物质多次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出率和生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消除重点污染源;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逐步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通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进人民身体健康。

2.4 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强化排污管理

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治理,消除养殖公害、防治畜牧污染,是一项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益工作。尤其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时期,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区域化,而粪便治理带来的高投入和高成本又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解决不好这个矛盾将直接影响到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便推进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2.5 增强植树造林种草的宣传力度

让人们了解植树造林种草对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根据生态学家所讲森林草原是大地的肺,湿地是大地的肾,一定要保护大地的肺和肾,才能保护生态平衡。造林种草既可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又可以增加收入,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3 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很大,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的残留量严重超标。过多施用化肥使粮食、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因此,需要发展绿色有机可持续农业,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在农业生产上应多施用有机肥少施用化肥,施用有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让人们吃到放心健康的食品。

3.1使用低毒残留农药,少用或不用高毒农药

可以采用无公害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包括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如稻田利用围栏养鸭,既可以防治病虫害又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用白僵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也可以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调整种植业结构

要掌握好市场信息,种什么效益高,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确定。我县干旱少雨,应减少玉米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种植面积,多种一些耐旱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应该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保护地生产,以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蔬菜大量向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口。如果我县能建立龙头企业,将我县的蔬菜打入国际市场,那么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上一篇:费用报销规定下一篇:primary的用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