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共7篇)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篇1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x,却早已定居x,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4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x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x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x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x赶回x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二】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x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x省x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三】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习近平总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习近平总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四】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五】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篇2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十周年,10月27日,“钱学森与当代中国”第二届论坛暨“钱学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x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x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丁奎岭表示,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创业奠基人和技术领导人,他毕生追逐科学报国梦想,为了中国的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堪称老一辈爱国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典型代表。当前,我们学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像钱学森那样,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坚定信念,许党报国。

中共x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表示,本次研讨会将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同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联系,这是对钱学森贡献的肯定,也是历史给予他的定位。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章百家表示,钱学森既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处于领军地位的科学家和领导者,也是一位极具特殊性的中共党史人物。现在正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完成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加强对钱学森的研究、加强对中国科学家这一群体的研究,同时还需加强对科学家、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的宣传。这对于鼓励青年学子励志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共x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敏表示,钱学森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伟大思想家、理论家。钱老的科学思想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强的战略预见性和现实指导性。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下,研究钱学森科学思想、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及其当代价值,并用这些思想和体系来研究、解决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显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中央军委科技委大校、钱学森原秘书顾吉环,x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书记胡士强,x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现民,x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周程等与会专家分别围绕“钱学森与中国国防科技事业”“钱学森与改革开放”和“钱学森学术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3个方面,就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及其学术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现实意义进行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纪念钱学森逝世十周年之际,共同缅怀钱学森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特别是为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长远发展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充分挖掘钱学森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新观点、新思想,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厚的思想营养。

此前的10月25日,x交大航空航天学院和钱学森图书馆联合开展的“弘扬钱学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在双方代表向钱学森铜像献花后,全体党员在胡士强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以《打造国之重器,铸造科技丰碑》为题,向现场观众介绍了钱学森和第一代航天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创建中国航天的事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情展现了钱学森有担当、重科学、勤奋斗、敢创新的风采。

2021年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二】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在我心中铭记。我坐在位置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钱学森思念祖国的样子,仿佛听到钱学森梦里思念祖国的话。钱学森第一次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决定回国。当时,在美国的他金钱、地位、名誉都有了。

正当钱学森要踏上回国的路时,被美国当局勒令不准回国,并被迫退掉机票,后来又以间谍的名义关押起来,钱学森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不少美国朋友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他仍然受到重重迫害。就这样他坚持斗争了五年。但是这并没改变钱学森的决心。当读到“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我想到如果钱学森回国将一贫如洗,没有一分钱,可是我也看到了那一滚烫的、在胸中涌动的心;当读到“半个月时间,钱学森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我想到巴金的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这时我又想到了钱学森在美国时,受到的艰难。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终于实现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钱学森独在异乡却心系祖国,在异国的他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即使待遇优厚,还是下决心回国。他是想让祖国繁荣富强。钱老不愧是对国家付出贡献的科学家。

是啊,眼看神七问天,手捧奥运金镶玉,我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1年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三】

追求学术民主,又对任何学术纰漏穷追不舍;平易近人,又“六亲不认”地遵从自己的人生准则……钱学森人生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动和感悟。在这些不同的感动和感悟中,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科学本真、人生本原的追求。毕生求真务实,成就钱学森显赫的科学功绩,铸就钱学森感动众生的人格魅力,更为当下的学术界写下为人治学的最好范本。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追求治学严谨。作为老师,他会提出“点错一个小数点扣掉20分”的苛刻要求;作为处于顶层的技术负责人,他会详细记录某个螺钉螺帽有问题等技术细节;而作为领域顶尖的科学家,他会反对不合实际的论文署名,且强调“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严谨、严肃、严格、严密”,钱学森曾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是他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他一生学术精神的体现。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提倡学术民主,反对学术专权。他的学生范良藻不会忘记物理力学讨论班上那些没有“师道尊严”的讨论和质疑;x兵团插队青年郝天护不会忘记自己一纸“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质疑换来钱学森的亲笔回信和鼓励。“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发表意见”,这是钱学森对航天同仁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么能够培养创新人才?”

求真务实,让钱学森一生淡看功名利禄。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这是钱学森给自己定下的“四不”原则,为此,他把头上的头衔辞了又辞。“淡泊名利、率性本真”,是钱学森众多同事、弟子对他的评价。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在钱学森心中,最在意的是科学的本真:“科学是十分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最看重的是来自祖国、来自人民的认可:“如果人民认为我钱学森为国家做过一些事的话,那就是对我最高的奖励。”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足以令后人仰望,他为人治学的准则同样是今人学习参照的标尺。在薄弱的国力基础上,他带领国人点燃航天梦,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准则,直至国力日渐强盛的今天毫无松懈。然而放眼当下,学术造假、为浮名所累、为私利所扰的案例层出不穷。无怪乎钱学森逝世后有人感叹:“大科学家住小房子,小科学家住大房子。”

2021年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四】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XX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钱学森。

在20世纪中叶,钱学森在美国科学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蜚声世界。50年前,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然而,钱学森对名利看得很淡,至今还住在已住了40年的老楼里,并把大量奖金捐赠给了科研事业及贫困地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跟上党的前进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今天94岁高龄。他一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x日报》等党刊党报,阅读党报之认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将报章杂志上的有用文章、新闻和消息剪下来,粘贴整齐,注明日期,分类装袋归档。仅仅是剪报材料就有629袋,计有24500多份,在钱老家里整整挤满5个大书柜。学习报刊尚且如此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

钱学森同志已经94岁高龄了,今年又正值他回到祖国50周年。他在国外立志学有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再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能过幸福x的生活。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以后,历尽千辛回来了。50年来,他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吐尽了蚕丝。他所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厦。而他,仍住在4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党的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伟大的创造来自科学的方法。年轻时代,钱学森曾认真阅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多次跟学生讲,我在科学上取得一些成果,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收获。他特别钦佩a·爱因斯坦、r·奥本海默等科学家,因为“他们不仅献身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出身的科学家,钱学森始终注意从实践出发,总结、提炼、检验理论设想,是一名善于将工程实际与理论创新融会贯通的科学大师;作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钱学森始终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真理,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锻造严谨、朴实,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品格。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就党员积极分子来讲,我们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及同志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达到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目的。

2021年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五】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xx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钱学森。

在20世纪中叶,钱学森在美国科学领域已取得杰出成就,蜚声世界。50年前,他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以赤子之心为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然而,钱学森对名利看得很淡,至今还住在已住了40年的老楼里,并把大量奖金捐赠给了科研事业及贫困地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钱学森同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始终坚信党的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而且十分注意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紧紧跟上党的前进步伐,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从1958年创刊号,到后来改名为《求是》杂志,他每期必读,直至今天94岁高龄。他一生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x日报》等党刊党报,阅读党报之认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亲手将报章杂志上的有用文章、新闻和消息剪下来,粘贴整齐,注明日期,分类装袋归档。仅仅是剪报材料就有629袋,计有24500多份,在钱老家里整整挤满5个大书柜。学习报刊尚且如此认真,学习中央文件、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钱老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坚韧不拔毅力,使他的思想不断升华,境界不断提高,从早年的一位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进而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科技界的楷模。

钱学森同志已经94岁高龄了,今年又正值他回到祖国50周年。他在国外立志学有成就,报效祖国,使祖国再不受列强的欺凌,使人民能过幸福x的生活。他在成为世界知名学者以后,历尽千辛回来了。50年来,他把自己的知

识和智慧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像春蚕一样为人民吐尽了蚕丝。他所得到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厦。而他,仍住在4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不断地学习,紧紧地跟上党的前进步伐,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当前,我们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就党员积极分子来讲,我们将通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以及同志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达到提高认识、改进作风、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的目的。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设立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

钱老的名字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而且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军界,也可以说是声名显赫。钱老在1955年回国时,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钱学森回国,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篇3

以前认为自己的职业——老师是最受人尊重敬仰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看了听了兰辉同志的事迹后,我认为兰辉同志作为一名人民公仆,也是那么伟大,那么受人敬重。

前几天我看了孙校长给我们教师发的材料。兰辉副县长带病下乡调研,在唐家山堰塞湖溺水身亡。兰辉同志一心为民、务实奉献、朴实清廉,是党的好干部,北川的好儿子,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学子们根据兰辉同志的事迹,写下心得体会。兰辉副县长的先进事迹,为“中国梦”北川篇章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同学们纷纷表示以兰辉同志为榜样,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做好本分的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说好普通话,争做文明人;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扶老人过马路……为北川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争光添彩。

兰辉同志常年工作在道路建设和安全检查第一线,工作车辆累计行驶了24万多公里。在北川,许多老百姓都有兰辉的手机号码,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汶川大地震后,不少北川人失去生活来源,当地增加了7000万残疾人。他帮助许多残疾人和困难户解决了就业问题,被老百姓视作亲人。他分管的工作里,“捞油水”的机会并不少,但他始终告诫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不要在他分管的工作里动一点心思。直到5月份他因公去世时,他的妻子和兄弟还只是临时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清官、好官呀!兰辉同志虽然因公走了,但他还活在百姓的心中,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做人民的好公仆!我们学习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必须以务实的精神,把兰辉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做出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实绩。

作为教师党员的我们更应该打好文化基础,学好专业技能,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青春梦而努力奋斗。目前,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书写“中国梦”伟大篇章而行动着,他们如一滴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力量虽小,却能带动着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行动起来。当中国13亿人民群众汇聚起来,我们的“中国梦”是那么的强大无比,亮丽无边。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牢记党恩,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争取给党、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学习先进人物兰辉心得体会文本【二】

一个年轻的生命,一位人民的好公仆,为了北川的振兴,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出师未捷身先死”,灾后的北川各项建设刚刚步入正轨,还有更多的重任需要担待,他也只能带着无限的眷恋无奈地离去,令人无限伤感,虽然灾难能夺走兰辉的生命,却夺不走兰辉的精神。

在党中央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兰辉同志当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从他身上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好干部,如何做好人民的公仆。兰辉精神激励党员干部艰苦朴素,重拾信仰,兰辉同志默默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信念。作为党员教师也要像兰辉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树好自身形象,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要甘于奉献以立德,苦练本领以立行,慎思明智以立言。钟情教育,醉心教育,视教育事业为天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如春蚕吐丝,似蜡烛燃烧,为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无怨无悔,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坚实的道路。

好干部兰辉的一生,是忠贞报国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践行了人民公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核心价值观。他走了,却留下了奉献的“火种”,激励着无数党员干部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2021年学习先进人物兰辉心得体会文本【三】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故人泪满襟”。兰辉同志一生,始终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心为民、超常付出、时刻不忘群众安居冷暖。他用最质朴的务实精神、最顽强的拼搏精神、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刻画了好干部的“时代肖象”,用生命诠释了公仆精神,值得赞赏,值得学习。

学习兰辉同志最质朴的务实精神。兰辉同志短暂而伟 大的48年里,工作就占了近30年,从一名教师到副县长,不论是翻山越岭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家访,还是跋山涉水关爱每一个群众的疾苦。不论是经济不宽裕却资助了200名困难群众,还是是每天行车200多公里深入基层,兰辉同志都用着最质朴的情感,最质朴的行动,最质朴的真心,为群众尽心、尽力、尽责,倾尽自己全部的心力,将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在了北川大地上,恪进了人民群众心中。

学习兰辉同志最顽强的拼搏精神。兰辉同志身体伤痛不止,工作却从未间断,不论是拖着治疗夹板和吊带现场协调3路公车的难题,还是着拖着摔伤的右手指挥现场救援,挽救了群众的生命。甚至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都承受巨大的伤痛,超负荷地为党和人民事业耗尽了最后一分钟、令每一个人为之动容。他用最顽强的拼搏精神,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用最顽强的拼搏精神勇敢挑起了民生的重担,用最顽强的拼搏精神重建了群众家居的家园。

学习兰辉同志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古语云。“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的好事难。”兰辉同志却用尽一生书写了“传奇”。带领1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为遇难同事擦洗身体、背生病的同志去医院,帮农村群众干农活、帮助贫困学生向忠诚圆了大学梦,帮助可男孩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忍着痛失母亲和嫂子的伤痛,投入抗震一线,忍受着对父亲重病的担心,投入到安全检查,忍着对女儿的关爱,日日夜夜奋斗在一线。正是他为民为国付出了生命的全部,正是他用最无私的奉献承载了群众的期盼,用最无私的奉献温暖了民心,用最无私的奉献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挺起了“中国梦”的“脊梁”。

好干部兰辉的一生,是忠贞报国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动践行了人民公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核心价值观。他走了,却留下了奉献的“火种”,激励着无数党员干部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贡献出自己的全部。

2021年学习先进人物兰辉心得体会文本【四】

兰辉同志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他2013年.5月23日因公殉职。他留给后人的是超常付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兰辉的为民之心像针尖一样细,真正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为民服务敬业精神。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我们教师也要认真学习兰辉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以前总以为老师和医生是最受人尊重敬仰的,一个是教书育人,一个是救死扶伤,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但看了听了兰辉同志的事迹后,我崇拜的对象又增加了一位——人民公仆,也是那么伟大,那么受人敬重。

他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他超常付出、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生病的领导干部拖着病体连续工作8个小时,这种强度就是一般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会感到累,更不要说他一个病人,但他没有休息,依然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殉职。他的精神更多是他默默无闻做好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群众路线,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更无愧于他一个共 产党员的不懈追求。

兰辉精神就是党员干部在基层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最真实的写照。学习兰辉精神,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生活中找准定位,找到方法。,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只有学习好兰辉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兰辉同志先进事迹,就是要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重品行、做表率,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学精专业技术,练好专业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牢记崇尚事业、追求卓越、愉快奉献、健康生活。

2021年学习先进人物兰辉心得体会文本【五】

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5月2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因工不慎坠湖身亡,年仅48岁的他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他的身影也永远镌刻在了座座羌山之间。兰辉同志用短暂却壮丽的一生向我们塑造了一名对党忠诚、勤勉为公的好党员,一位平易近人、谦虚谨慎的好领导,一个不为私利、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兰辉用忠诚奉献诠释永远的光辉。兰辉精神贵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好”字值千金、“简”字看作风、“扛”字显情怀永远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兰辉精神重在无私奉献。兰辉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情系百姓,深入基层,心系百姓,始终牢记服务群众的宗旨,牢记工作岗位的职责,带病坚守,无怨无悔,在工作上有用不完的闯劲和拼劲,这股劲是源于对人民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感情,用行动践行党员职责。兰辉用生命在诠释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责任,体现共产党员对党和党的事业无比的忠诚。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最后殉职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上,最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羌山父老乡亲。

兰辉,其性如“兰”,馨香久远,其行如“辉”,光照人民。兰辉同志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一言一行重新诠释了什么叫“人民公仆”。他是全国广大党员干部中的杰出代表,是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活动中涌现的勤政爱民、务实爱民、廉洁爱民的优秀基层干部典型。兰辉同志如同一面镜子,集中反映了广大党员干部超常奋斗、超常付出的牺牲精神,坚韧顽强、坚强果敢的拼搏意志,亲力亲为、亲民爱民的务实作风。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 篇4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黄旭华等8人“共和国勋章”。

《面对面》栏目记者此前对95岁的黄旭华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曾经30年未能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因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战略地位重要,国际上一些军事大国纷纷加强了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能够强有力应对西方大国的核讹诈,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参加了“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第一,进入这个领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辈子,犯了错误也不能出去。你一出去就把国家机密带出去了,犯了错误留在这打扫卫生。第二,绝对不能泄露单位的名称、地点、任务、工作的性质。第三,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不出名。人家问我你能够承受得了吗?我说能够承受得了。参加核潜艇工作,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一穷二白起步

土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

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制难度远非常规潜艇可比拟。包括黄旭华在内的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

我们的工作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陈毅讲了一句话,你们把事情搞出来,我这外交部长就好做了。没这个实力,我们国家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

在当时的条件下,黄旭华和其他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土办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难题。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他们就用算盘、计算尺,甚至用磅秤来解决核潜艇的重心问题。

核潜艇牵涉到五万多个台件、几千米长度的管道电缆、一千多吨的钢材,这么多东西组合在一艘潜艇上,要保证重量重心在最好的位置上非常困难。我们的同事没有怨言,咬紧牙关把它搞出来。我们在船台的入口处放了一个磅秤,凡是拿进船台的都要过秤,所有的重量要跟我计算的一样,重心如果不一样马上要调整。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必须下去,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

1988年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试验前,参试人员心情忐忑,有人甚至给家人写下了遗书。这种氛围,与美国的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有关:1963年,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极限深潜航试验时,因事故沉没,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当得知舰上操作人员承受着超常的心理压力时,黄旭华亲自与他们对话,让他们对试验成功树立信心:这次做试验绝不是让你们去“光荣”,而是要大家把试验数据完整拿回来。座谈会上,他宣布要上艇与大家一起参与深潜试验。

他们说总设计师的任务是坐镇在水面的指挥船上,您下去干啥?我说我下去,万一试验过程当中发生了哪些不正常现象,我会及时协助艇上的援救,采取措施及时避免事故扩大。作为总设计师我要为这条艇负责到底,我必须下去。

64岁的黄旭华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黄旭华现场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几个字是我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写照。一个是“痴”字,一个是“乐”字。痴,痴迷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乐,乐在其中,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乐观对待。

隐姓埋名30年

父亲去世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求索的这30年,也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

1957年元旦,黄旭华回乡探望家人,他向母亲承诺要“常常回家看看”。可是,包括他自己在内,全家人谁也想不到,自此一别,竟要30年后才能再次相见。1958年工作调动后,他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避而不答。父亲去世时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他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对于黄旭华的多年不归,亲人们多有怨言。弟弟妹妹们说:三哥大学毕业了,就忘了家,忘了养育他的父母。黄旭华的母亲再三说:三哥不是这样子的人!但是,30年没回家,母亲难免也有不理解。

1987年,《文汇月刊》发表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的事迹。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写了“他妻子李世英”。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老母亲知道这是她的三儿媳。文章尚未读完,老人已经泪流满面。

当我母亲知道我搞核潜艇,她感觉到自豪。她把子孙们叫来,说了一句,“三哥做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理解”和“谅解”传到了我的耳朵,我真的哭了。我说儿子对不起他们,我没有当好儿子,也没有当好丈夫,也没有当好父亲,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不能说我对家没有感情,我欠了我的父亲母亲,欠了我的爱人女儿,欠了一辈子还不了的情债。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我讲了一句话: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1988年,黄旭华借着到x大亚湾核电站出差的机会,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x海丰的老家。93岁的母亲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三儿子。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把母亲的一条旧围巾拿来。每年冬天,我一定会戴母亲的围巾。我感觉围了这条围巾母亲就一直跟我在一道,我真的想念我的母亲。

95岁高龄仍坚持工作

给新一代核潜艇设计者当啦啦队长

如今,为核潜艇奉献了一生的黄旭华已经95岁高龄,一只耳朵已听不太清,但腿脚还算利索。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他的办公室,继续他的工作。

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世界上的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最严峻的竞争表现在国防科技领域。竞争当中,你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95岁了,人家说您不要去上班。我还是有责任的,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的这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黄旭华,1924 年 2 月 24 日出生于xx,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一、黄旭华院士个人经历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x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 1957 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 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 30 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1986 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x老家,见到 93 岁的老母。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直到1987 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 9 个兄

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与对家人隐姓埋名相比,黄旭华的爱人李世英承担了更大压力。忙时,黄旭华一年中有 10 个月不在家。结婚 8 年后结束两地分居,李世英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二、黄旭华院士对我的启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我简单概括以下几点:

(一)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世界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表明,能否赢得青年人,是一个政党能否真正保持青春活力的基础;

青年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标志,青年兴旺则国家兴旺,青年强盛则国家强盛,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而言,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充分告诉我们,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有强大的动力。对于当代青年而言,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追求会影响人生发展方向。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世界的荒芜。祖国梦想与青年个人梦想,相得益彰,辩证统一。“中国梦”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当代青年应该努力追寻的目标。“中国梦”的提出,不只是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和解读,它同时具有相当深刻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内涵,它对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当代青年要锤炼高尚品格

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诫我们,一个民族只有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是否富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它是否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价值支撑。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社会,鲁迅先生认为,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三)当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众所周知,人来到世上,要适应社会,要成长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立身、处事、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就得不断学习。

(四)当代青年要发扬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和收获。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快速发展的事实是最显著的成就,与时俱进的状态是最突出的标志。社会发展潮流,时代进步特征无疑都是来自于改革创新。

(五)当代青年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青年人之间的竞争,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中国青年要成长为赢得国际竞争、赢得国家未来的一代人,必须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前瞻的未来意识。今天,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扩大,东西方世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大,各种文化意识相互影响。当代青年在这种情

况下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既需要有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着力将其发扬光大,也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

三、结语 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已 93 岁高龄,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黄旭华这种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奋进。当代青年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青年人应当积极把握适逢其时的机遇、应当从容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不怕困难,勇于锻炼,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同事推荐的,蛮实用的。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习近平总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习近平总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x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x省x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黄旭华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学习黄旭华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

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黄旭华事迹观后感 篇5

黄旭华同志为某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为了实现毛主席“某某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为了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成为具有海上打击力量的大国,黄旭华同志长期赫赫无名,尽抛心血智慧于中国的某型号研制事业。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在某型号产品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年,黄旭华同志任中国某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任总设计师,负责我国第一代两型产品的技术抓总工作。其间,他主持制订了长征1号和长征6号首艇与动力协调总体方案,提出并决策采用水滴型艇体,为某型号艇总体研究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领导、组织协调审定了某艇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航行试验等各个阶段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水下发射试验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某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体力行,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创世界首例。《人民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湖北日报》等多家报刊先后争相报道过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盛赞黄旭华为“中国某艇之父”、“中国的脊梁”。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黄旭华同志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3年两次获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85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立一等功;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黄旭华院士在国家海洋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洋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海洋人物”。同时,在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已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篇6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被选中参研核潜艇,他把家安到实验基地。没有参照无计算机,他带领团队从研究模型起步,靠算盘演算出成千上万数据,还为获一手资料亲自深潜。因工作保密,30多年只见了母亲一面!在他带领下,我国研制出自己的核潜艇。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篇7

曾经读过一篇气势磅礴,真挚动人的散文《西风胡杨》:胡杨“能在40℃的烈日中娇艳,能在-40℃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

读着这些文字,不禁深深地为胡杨的品格所感动,为胡杨的命运所系怀,为胡杨的志气所激励。我想,胡杨的这些天然的素质和品格,不正是人们永远追求的高尚情怀吗?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正需要这种平凡,奉献,正直,清廉吗?不正需要这种即使霜风击倒、沙尘掩盖,仍然挺着一副铁铮铮的风骨、显着一股硬朗朗的本色的精神吗?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需要胡杨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平凡,最无私奉献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们的工作中正需要胡杨这种平凡,奉献的精神!和平年代,一般工作,我们很平凡。但我要说,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奉献并不一定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中,生与死的决择、刀光剑影的战斗中,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体现着平凡的奉献。有位哲人说过:平凡与真情是锻造人生的两件法宝。任何平凡的岗位都是展示各种才华的舞台。”

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一种愉悦人心的获得;

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更是一种升华自我的境界。记得古人说过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社会这个大机器能正常运转正是由一件件小事而组成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懈怠不得。在社区我和大多数同志一样从事着一些极为普通工作,入户调查,走访慰问、办理合作医疗等都是一些平常小事。正是这些细小的工作,赢得了社区住户的满意。在与社区居民打交道时,能做到请字当头、笑脸相迎、主动服务;

在接待社区群众来访时,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座,一片诚意解难,一句好话送行”。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奉献,它不动声色地滋润着这个世界,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正直的树。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我见过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这些胡杨皆是累累伤痕,几乎无一幸免,但未见哪一株是卑躬屈膝,弯腰伏地。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者而死的气节。

我们的工作中需要这种正直,清廉。翻开中国这幅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时代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

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正直清廉,蜚声朝野。当今时代,如党员好干部吴天祥,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服务人民,回报于社会。他没有惊天的壮举,没有可歌可泣的悲壮,却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塑造了正直廉洁的公仆形象,谱写了一个为官者“不争名、不夺利、不贪财”的正直廉洁赞歌。此外还有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等。他们都在用着朴实的语言和果敢的行动,一次次地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

作为一名社区的基层干部,我深知,为老百姓做好每一件事,就是我们的天职。首先我们要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区工作简单而枯燥,东家长西家短基本都是些常人所谓鸡毛蒜皮的事。但如果我们作为社区干部也真的把这些事情当成鸡毛蒜皮的话,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一定做不好。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要具备把群众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大事来办的精神,要具备群众的事就是党的事业的胸怀。社会的和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群众的满意和群众的力量来实现。

其次我们还要具备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正直廉洁。作为社区基层干部,在群众眼里,也就是多多少少有那么点点权力的人。但这些权力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而不是赋予来为我们自己谋取私利的。如果把权力用来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就将导致我们的党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得不到群众的赞同和满意。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评价干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你要办的事情群众答应不答应,你正在办的事情群众清楚不清楚,你已经办了的事情群众满意不满意。我们作为一个在最基层的干部,就应该严格一这个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

正直廉洁虽不是食粮,但它却可以汲取;

正直廉洁虽不是金银,但它却可以闪光;

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现实世界当中,胡杨以自己的平凡,奉献,正直,清廉的优良秉性,如大地般厚实和顺的气势,善于容纳他人,联合各种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多么积极的意义啊!胡杨精神永存。

2021年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文本【二】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教育党员不忘初心和使命,鼓舞斗志,激发干事创业热情,7月11日,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开展了“不忘初心和使命,努力践行胡杨精神”为主题的党员政治生日活动。

活动在庄严的入党仪式中启动,全体党员面向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追忆入党情景。3名党员代表全体党员分别重读入党志愿、讲述入党经历、畅谈“政治生日感言”。支部书记与大家集体谈话,致以生日寄语,希望全体党员严格对照党员标准,思考日常一言一行,不断修炼党性,做好心中始终有党,思想入党;要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使命,时常回望来时的路,不忘出发时的路,始终做到政治坚定。随后,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视频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边看边讨论,大家深刻感到,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一百多年的伟大斗争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它什么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而其它党不能,担负起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幸福作为党奋斗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通过隆重、简朴、富有意义的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全体党员思想受到了洗礼,使命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家表示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努力践行胡杨精神,立足教育工作岗位,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议社会主义新疆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2021年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文本【三】

胡杨,或称“胡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树种,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余秋雨曾称赞它们为“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在平“语”近人中,也提到胡杨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干部要牢筑“胡杨精神”,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做到临难不却,临险不惧,临孤不乱。

学习“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的品质。

胡杨静寂地生长在荒漠里,任凭狂沙与风暴的肆虐,严寒和酷暑的打击,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它总会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所谓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党员干部应当如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乐于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主动抛却浮躁、沉下身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基层的大熔炉中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

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胡杨树生长在沙漠戈壁,就像一个百折不挠的灵魂忍受着干旱、盐碱的恶劣环境,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用尽一生为沙漠戈壁增添绿意,用尽力量阻挡黄沙。党员干部应以“胡杨”精神为支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一份笃行和坚守,多一份责任与担当。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中去,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胡杨精神”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呢?争做合格党员,更要学习“胡杨精神”,把责任和担当写在枝条上,积极发扬胡杨树的自强不息、信念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胡杨”的坚定信念滋润到每一名党员身上。

2021年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文本【四】

胡杨,或称“胡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树种,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余秋雨曾称赞它们为“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英雄树。在平“语”近人中,也提到胡杨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干部要牢筑“胡杨精神”,在如刀的漠风中勇敢的抗争,在严寒的隆冬中坚强的屹立,做到临难不却,临险不惧,临孤不乱。

学习“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的品质。

胡杨静寂地生长在荒漠里,任凭狂沙与风暴的肆虐,严寒和酷暑的打击,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它总会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所谓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胡杨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党员干部应当如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乐于扎根基层,立足岗位,主动抛却浮躁、沉下身子,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在基层的大熔炉中不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尽责服务”。

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胡杨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开拓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探索的毅力。胡杨树生长在沙漠戈壁,就像一个百折不挠的灵魂忍受着干旱、盐碱的恶劣环境,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用尽一生为沙漠戈壁增添绿意,用尽力量阻挡黄沙。党员干部应以“胡杨”精神为支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一份笃行和坚守,多一份责任与担当。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工作中去,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胡杨精神”又何尝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的精神呢?争做合格党员,更要学习“胡杨精神”,把责任和担当写在枝条上,积极发扬胡杨树的自强不息、信念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胡杨”的坚定信念滋润到每一名党员身上。

2021年学习胡杨精神心得体会感悟文本【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四年的组工干部,品味这段话,不由想起四年前的那个雪夜……

“妈,我想去**工作,可以吗?”

“为什么要去那里?太远了!”

“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希望我的青春、我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我渴望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幸运的是,我生而逢时,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的理想完全可以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彻夜长谈后,说服了父母家人,这位“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小姑娘背起行囊,从松嫩平原走到天山脚下,横跨祖国大地,与“胡杨精神”赴一场“不悔之约”……

**的工作环境与想象不同,这里比北上广一线城市要清苦得多、艰辛得多,不仅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基础设施欠缺。但是我们共产党员从不缺少拥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豪气,把吃苦作为磨炼自己意识的“磨刀石”,在艰苦的环境面前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五加二”“白加黑”的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功成必定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战胜新冠病毒,以“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情怀助力乡村振兴……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只有走出“舒适区”,在高压工作和艰巨任务中勇于担当,激发潜能,才能感受生命绽放的精彩。

在**,我们从事的大多数工作大都是很平凡的。比如,我之前在乡镇从事的扶贫工作,从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对标补短,到最后进入数据库录入,各项标准不能有一丝放松,环环程序不能有一步出错,份份材料更是不能有片刻疏漏,最终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年轻干部投身到**建设之中,要牢树“扎根”的意识,工作到哪里就要把“根”扎到哪里,把“心”定到哪里,不择土壤,坚定意志,沉住气、静下心,经受住各种“困难”“诱惑”的考验和磨练,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朴素、顽强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要一步一步蹚过去,脱贫攻坚的山头要一座一座攻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要一项一项落下地。既要有只争朝夕的锐气,更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

上一篇:东西方教育差异论文下一篇:必修一政治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