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精选8篇)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篇1

1.小红有13本书,小东有7本书,小红给小东()书,两个人的书就一样多。

2.一个西瓜换3个桃子,一个桃子换4个草莓,3个桃子换()个草莓,一个西瓜换()个草莓。3.按规律填数字:

(1)2、4、6、()、10;

(2)

21、()、()、9、5、1;(3)1、4、7、()、13;

(4)3、15、3、12、3、9、()、()。4.明明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5个人,这一排一共有()人。5.从前面数聪聪第4,从后面数他第5,这一排一共有()人。6.琳琳的左边有7个人,她的右边有4个人,这一行一共有()人。7.13个小朋友站成一行,从前往后数,明明站在第3个,从后往前数,丁丁站在第4个,明明和丁丁中间还有()个小朋友。8.3+5+8=

1+2+7+8= 9.一根钢丝长10米,要截成8小段,需要截()次。

10.马路边有10根电线杆,在两根电线杆中间装一盏路灯,路灯有()盏。11.小花买了一本书和一个铅笔盒用去30元,小丽买同样的一本书和一个书包用去50元,铅笔盒与书包比较贵的是(),贵()元。

1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方方比洋洋大5岁,东东比方方小2岁,东东比洋洋()岁,()最大,()最小。

13.猪妈妈带着12只小猪过河,已经有5个小猪过了河,没有过河的小猪还有()个。

14.妈妈今年33岁,儿子今年2岁,10后妈妈比儿子大()岁。15.一个小朋友走完一段路要5分钟,五个小朋友同时走同样的路要()分钟。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篇2

笔者在平时教学、学生会课时, 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不会看谱, 识谱习惯差;不重视分手练习, 重、难点部分的练习;不重视慢练;限于把音、节奏弹对, 缺乏音乐表现力;不注重耳朵的听觉等主要的钢琴练习习惯问题, 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心得。

主要问题1:不会看谱, 识谱习惯差

很多学生在识谱问题上比较马虎, 一拿到新曲子, 急于着手练习。而没有进行乐曲分析, 了解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重难点分析……这不仅降低了练琴效率, 又在钢琴会课、考试和演奏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久而久之, 养成了不会看谱, 一味背谱的习惯。如此下来, 钢琴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 钢琴的学习也会进入“死胡同”,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识谱训练。

因此, 教师应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识谱习惯, 学生在钢琴练习时, 不要急于着手弹奏。而应从整体上分析谱面, 必要时还要了解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体裁特征。同时, 还要提醒学生们“心中有键盘”, 不断的熟悉钢琴键盘。只有从源头上开始着手, 才能保证钢琴练习的质量, 并且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 分析曲谱以及逐渐养成良好的识谱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问题2:不重视分手练习, 重、难点部分的练习

弹奏每首钢琴作品, 都要经历陌生到熟练的过程。要想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 就得很好地掌握分手练习的方法, 并更好地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演奏中去。我们知道, 钢琴演奏需要双手有机配合。练习好单手才能确保双手协调性和一致性, 这是最科学、最基本的练琴方法之一。分手练习可以使我们集中精力, 保证练琴质量。而且每一首钢琴作品重、难点部分往往只是几处, 从慢速开始反复分手练习, 以望达到科学练琴的目的。

主要问题3:不重视慢练

在平时学生会课时, 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节奏不稳, 熟练的部分很快就弹过去, 不熟练的部分明显慢慢下来。这种练琴的坏习惯很容易养成, 要改正却要下一番苦功。需要慢练, 统一速度, 特别是较难的部分一定要多次慢练。

钢琴慢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提高读谱的准确性, 并解决某些复杂的节奏问题和手指力度等一系列问题。慢速练习就是要求学生慢于这首曲子本身要求的节奏和速度来进行弹奏练习。让大脑有充足的时间看清音符、表情、力度等符号, 要求指法正确, 识谱正确, 在弹奏中努力做到触键精准、时值饱满、声音圆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不断进行慢速练习, 才能有时间去思考、聆听、感受, 从而弹出优美的旋律和音色。

主要问题4:限于把音、节奏弹对, 缺乏音乐表现力

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同的是, 大部分学前专业的学生钢琴弹奏的个人要求限于把音弹对, 节奏弹对。很多优秀的作品被他们演绎的“干巴巴”, 比较乏味。殊不知, 这种二度创作严重影响了乐曲本该有的美感。同时, 自己的练琴也会越来越缺少积极性。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内心的歌唱。培养学生对不同音色音质的辨别, 对音乐艺术表现的丰富联想。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用歌唱的感觉, 演唱钢琴旋律。并把钢琴中的强弱、语气、分句用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逐渐养成弹琴中的内心歌唱习惯。这样音乐表现力的才能得到培养。在有一定手指能力的基础上, 强调内心感受和表现欲望。要让学生学习用心领悟, 用心表达, 因为心是歌唱、感情的源头。只要有了歌唱的欲望, 有了深刻而丰富的内心体验, 才可能弹奏出美妙歌唱的音乐。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歌唱性演奏, 也提高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主要问题5:不注重耳朵的听觉

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在钢琴练习时, 只是按部就班的练琴。因此在钢琴会课时, 就是有弹错音或者节奏有误, 有没有发觉。钢琴课上, 一些同学也不注意去听前面同学的钢琴会课。耳朵听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别是钢琴练习更要努力听所弹的每个音, 每个乐句, 进而提高个人的音乐审美意识。这也是很重要的。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篇3

当前谈及教育,无一不谈素质教育。不论是幼儿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主要的教育理念还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由此,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在知识经济爆炸的今天,在就业浪潮疯狂冲击着80后、90后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提高综合技能迫在眉睫;而即将走上讲台,即将成为国家幼苗培育园艺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就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一、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在说素质教育之前,要先谈谈素质。根据《辞海》的解释:“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可见,素质是一种与人随形的能力和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应该是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素养的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对于素质教育有着明确的、本土化的定论。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理解,素质教育就是提倡学生适应社会、提倡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

那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呢?在《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一文中提出:“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可见,如何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会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力是素质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二、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

当前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纷纷提出了“适岗”“适应社会”的要求,于是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提越高。这种现象不免类似于“应试教育”中的为了考试一面倒的现象,不同的是高职教育中倒的方向是技能。响应国家的号召,也为了能够跟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应该在重视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同步发展。只有两手抓且两手都抓的紧了,才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高职院校中有个专业相对比较特殊,那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就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在教师行业中也是比较特殊的。相较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而言,幼儿教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广泛的技能:艺术方面的能力,诸如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写(书法)等;体能方面的能力,诸如体操、诸项基本体能项目、武术等;文化方面的能力,诸如说(话、故事、普通话)、写(文章、教案、自编故事)、读(朗读、朗诵)等。这些技能的要求对于本身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的高职学生而言,弹、唱、跳不在话下,要训练多久都是没有问题的;笔者曾做过调查,技能训练和文化教学相比,82%的学生更喜欢技能训练;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整个周末用于技能训练都是快乐的。可以说,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不亚于“地狱”了。可是,正是这些学生,文化素养正是最薄弱的,也是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试想,一个错字百出的幼儿教师站在讲台上,又有哪位家长可以放心地把自己宝贝的幼子放到幼儿园呢?

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学生的事、学校的事,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具体到人,相信这也是广大幼儿家长的心声了。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呢?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就非常必要了。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通过一门两门课程就能完成的;但正是这一两门的课程构成了它的枝干,正是这一天天的教育丰沛了它的枝叶。大学语文对于提高这些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就如那树上粗壮的主干,它长的好了,树自然也就茂盛了,充满生命力了。

三、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这重中之重的大学语文教育,当前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呢?可以说是基本不“适岗”,也缺乏人文特色。首先是课程地位,大学语文的存在不亚于鸡肋,由于长期忽略“适岗”的社会需要,不少学前教育已经取消大学语文课了。其次是师资力量,大多是兼职教师或相对薄弱的教师任教,教学力量无论如何比不上专业课。这些教师常常为了完成任务,而一味地采用惯用的传统教学法,忽略了“人文化”的专业需求。其三,从教材来看,基本上还没有“适岗”“适合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其四,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好技能训练不好文化课学习;好玩不好静;大多学生本身的基础也非常的薄弱,更有甚者,一篇文章下来20%的字的识读会有偏差。更不用提有多少“人文素养”了。最后,还有教学法,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受到前面几个因素的影响,不少老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模式,平平淡淡灌完就好,很难兼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可见,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有许多,从课程地位、师资力量、教材选用、教学对象到教学法,都多少有些不足之处。主要可以概括为不“适岗”,缺乏“人文”特色,不能很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大学语文教育的若干建议

结合上文提出的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有些许建议想要提及。首先,关于课程地位的问题,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正视大学语文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发展的更好。只是,希望不是一时的冲劲,过去了就再次放弃这门课程。其次,从师资来说,希望能有更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综合实力都比较强的教师加入大学语文教育队伍中来。

其三,关于教材,现在的教材改革正在徐徐进行,希望教材改革能够充分地结合专业特色展开,能够“适岗”“适应社会”。只有编订出完全“适专对业”的教材,才能有效地对提高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添砖加瓦,才能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学生。此外,最好选用“人文化”较强的作品,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她们的“人文素养”。

其四,关于教学对象。既然教学对象不可选择,那么山不来就我,就只有我去就山了。在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要尽量地结合她们的个性、特色和专业需求来开展大学语文教育。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尽量地渗透为人处世、谦恭礼仪、博学广识、文化习俗传统等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人格、修养、内涵的培养和提高,使她们的“人文素养”能够更上层楼。

最后,是教学法。有道是教学无定法。诸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共同研究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实践训练法、情境教学法、立体教学法等。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甚至是日本的七田真氏提出的七田式教学法都是可以尝试的。只是,不论采取什么教学法,都不能忽略的是:教学法终究是为了教学效果服务的,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是追求课堂中的花团锦簇而忽略了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是怎样的。

五、小结

要想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要想我们的80后、90后们能不辱先辈,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重要,将来会成为国家基石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就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走上幼教岗位,将成为祖国幼苗的培育者。这些学生“适岗”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薄弱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每一门课程教学的努力,而肩负着文化教学重任的大学语文教育就更应该冲在最前线。在荆棘较多的大学语文教育道路上,需要我们每一位人文课程教师的耕耘和努力。只要不断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进行改革,大学语文教育的前路就一定会光辉璀璨。

参考文献:

[1]方晓东.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J].教育史研究,2006,(4).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200.

[3]“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教育研究,2006,(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85&infoid=4263,教高司[1998]2号:1998年4月10日

[5]何以聪,王必辉.语文教学法散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25.

[6]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25。

[7]谢先模、徐冰云编.语文教学法集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104.

[8]周仁济编著.语文教学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07.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练习题 篇4

一、名词解释 1.文献法 2.美国幼儿园 3.现场研究法 4.先行教育

5.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 6.参观访问法

7.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8.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9.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方案 10.蒙台梭利学校

二、简答题

1.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职业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2.简述行为主义理论课程模式。3.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4.美国日托的特点。

5.简述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6.美国学前教育沿革的特点是什么?

7.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8.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要求是什么? 9.简述日托和保育学校的异同。

三、论述题

1.论述蒙台梭利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2.论述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在课程方面的教育原则。

3.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方案中成人与儿童相互作用方面的原则,并谈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美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保育所 2.和田实 3.托儿所-幼儿园 4.福辽莉娜 5.仓桥物三 6.乌索娃

7.日本的第三次“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

二、简答题

1.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2.乌索娃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 3.简述整备期的日本幼儿教育。

4.前苏联七八十年代幼儿园教育大纲的特点是什么? 5.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特点。

6.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7.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8.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项目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9.简述当代日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

10.日本保姆考试的应试资格和应试科目的规定是什么? 11.俄罗斯学前教育的途径是什么?

12.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开放的、新形态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13.日本幼儿园教育指导方法遵循的教育原理是什么? 14.俄罗斯学前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篇5

一、名词解释

1、陈鹤琴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1923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

2、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是德国学前教育家,被尊称为“幼儿园之父”。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系统阐明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著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学法》、《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3、陶行知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他重视早期教育,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贫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4、蒙台梭利

意大利女教育家,创办儿童之家。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等书。

5、加德纳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既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6、学前公共教育

是指家庭以外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7、托幼机构教育

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8、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9、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

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10、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也称为专业化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观察力的教师。

二、简答题

1、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3)家庭教育伴随终身。

(4)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

2、学前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

(1)群体性,托幼机构教育是面向学前儿童全体实施的教育。

(2)计划性,托幼机构教育是有关组织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

(3)专业性,托幼机构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化机构,幼儿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工作人员。

3、出生至周岁儿童教育要点。

(1)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3)提供适当适量的玩具。

4、1-2岁儿童教育要点。

(1)在游戏中学习。

(2)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到户外活动,扩大眼界,增进认识;父母亲和儿童一起阅读图书和讲故事。

(3)儿童发生执拗行为,用其他条件吸引,转移注意力,不宜讲道理,更不宜采取威吓和打的惩罚办法。

5、四岁儿童教育要点。

(1)要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

(2)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以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6、五岁儿童教育要点。

(1)采用游戏方法发展儿童各种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

(3)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

(4)做好幼小衔接。

7、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8、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之中。

(4)良好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9、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的能力。

(5)与幼儿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6)独立思维与创造的能力。

(7)反思能力。

10、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

(2)成熟的自我意识。

(3)良好的性格。

11、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2)把儿童看作儿童。

(3)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12、简述杜威的儿童观。

(1)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

(2)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13、简述卢梭的儿童观。

(1)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2)把儿童看作儿童。

(3)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14、简述儿童是“空白板”的儿童观。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没有原罪、纯洁无暇的“空白板”。

“儿童是空白板”的儿童观应用在教育上,一是把儿童看作是空空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填满它,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兴趣。二是把儿童看作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个性的教育对象,似乎给儿童以相同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会完全相同。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

15、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

(3)对儿童发展具有规范、评价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略)1.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答:(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掌握教育时机。学会做观察记录,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设计教育活动能力。教育全班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协调发展是幼儿教师的中心工作。设计符合幼儿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组织管理能力

幼儿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能力。主要表现为制定班级教育工作计划、检查教育教学效果的能力;设计和布置幼儿园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各种游戏活动的能力;与家长、社区合作、交往的能力。

(4)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的能力

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符合社会文化、价值标准的良好行为的塑造,对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的支持、鼓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这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行为辅导的一般方法,如强化法、自然结果法、移情训练法、行为练习法、同伴交往法、榜样影响法等,而且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5)与幼儿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幼儿教师要具有与幼儿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与幼儿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幼儿,融洽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而且沟通也为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交流、锻炼幼儿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不仅包括言语沟通,还包括非言语沟通,如身体语言,目光、表情、姿势等等。幼儿教师要具有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幼儿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对有效进行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6)独立思维与创造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尤为重要。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对象千差万别,要求教师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情境各不相同,要求教师独立面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7)反思能力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学生的行为及情景的能力。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很多新的教育观念才会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变为教师的行为。事实证明,不是教师拥有了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育行为就能自然发生改变,其中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Osterman等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是“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它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这类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最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的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才会关注自己行为与“所倡导的理论”的偏差,才会将“所倡导的理论”逐渐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因此反思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是沟通“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是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的关键。2.论述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及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答: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是:(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即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可能性;(4)儿童是空白板;(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6)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7)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儿童心理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通过自由“工作”实现 ;(8)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9)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未来投资”。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3.论述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答:学前教育在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和加速时期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安排适时适当的刺激,为儿童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促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与成熟

②学前教育可以改变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与自发的、吸收经验的形式相比,专门的教育过程能导致质量更高的心理发展。科学的早期教育能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要实现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必须使外部的教育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儿童自己活动的动机、兴趣和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儿童内部的转化才能实现,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调动了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4、结合幼儿园实际,论述当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重塑。

答:幼儿教师角色问题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做么么样的人的问题。幼儿教师的角色观与幼儿相辅相成,与教育观也有千丝方缕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是一个当代幼教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关键前提。

教育者的角色

幼儿教育机构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幼儿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所以要用教育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1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

1.2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1.3为幼儿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

1.4对幼儿做好观察和记录

1.5做好幼儿的榜样和示范幼儿生活中“母亲”的角色。母亲。在孩子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孩子热爱母亲、依恋母亲,年龄越小,对母亲的依恋性越强。因此,老师要热情接待、关心照顾每一位幼儿;问候他们的温饱、冷暖;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及时与幼儿交谈;一日活动中做到对幼儿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用女性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孩子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幼儿知心朋友的角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孩子,并能从与孩子的交往中寻找乐趣,他应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感受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了解他们的内心,并不忘记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孔子曾要求教师是“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人。真正出色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精通幼儿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是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幼教发展新动态,将幼儿教育新思想、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变化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这些多重的角色融为一体。才能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承担多种职责,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发展发生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

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指导下的“超前学前教育”。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培养,这是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并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过分强调早期教育,甚至将早期教育演变成超前学前教育则是有害的。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走路;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提出“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

父母养育、教育孩子要与他们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相适宜,不滞后不盲进,了解宝宝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宝宝表现出的行为动向与兴趣爱好,并给予正确引导,这才是为宝宝搭建冠军之路的正途。家庭育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要有一个好的舆论背景及科学导向,父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二字尤显得重要。

一味追求知识堆积、智力开发,忽视阶段性发展特点和能力的承受力,对孩子进行过激教育,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不亚于拔苗助长,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更多是一种兴趣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而非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对其实施教育,转变以往急功近利的育儿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规律及生长特点,并努力从更多方面培养、教育孩子。

现代家庭育儿缺乏的不是钱,是知识,是科学的育儿思想与方法,我们除了要珍惜孩子的“命”,还要懂得安排孩子的“路”,家长在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的同时,不应忽视孩子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将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塑造、未来的发展、社会的生存能力,影响到他的一生。二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师与幼儿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3、幼儿德育

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教育。

4、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指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的评价以及其意义的理解。

5、幼儿美育

是按照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前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6、幼儿智育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教育活动。

7、幼儿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是使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力。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育实施的途径。

(1)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2)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3)通过艺术手段进行美育。

2、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

(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3)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

(4)利用自然因素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6)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安全教育。

(7)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3、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1)建立一个鼓励创造的环境气氛。

(2)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4、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知识获得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2)了解把握学前儿童原有的智力发展水平,有效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以感知觉为基础,促进幼儿智力的协调发展。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学前儿童德育的基本途径。

(1)渗透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2)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

6、学科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科课程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的学科,分科进行教育。

(2)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

(3)这派理论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和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强调训练的价值,教学容易组织,也容易评价。

7、角色游戏的结构。

(1)游戏的主题。

(2)游戏的角色。

(3)游戏的材料。

(4)游戏的动作。

(5)游戏的情节。

8、有规则游戏的特点。

(1)发展有规则游戏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幼儿参加,游戏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2)有规则游戏具有竞赛性。

9、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3)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学会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

(4)善于观察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10、结构游戏的指导。

(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教师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略)

1、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答: 1.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1)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2)教师应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和配套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物质条件。(3)教师应启发幼儿大胆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主题要予以纠正。(4)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5)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6)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总的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期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游戏。教师的正确认识和指导尤为重要,它能体现出角色游戏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使幼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2、结合实际论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答:(1)游戏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2)游戏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3)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4)游戏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3、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答: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 2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4 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表扬、奖励、批评、惩罚?

答: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给予肯定,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也必须给予否定的评价,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教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或奖励;当学生确实有错误时,才给予适当的批评或惩罚。同时,还要注意表扬、奖励学生时,要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或指出他们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于在今后加以改进;批评或惩罚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还要耐心鼓励,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2)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集体对个人的评价相符合,并得到学生集体舆论支持时,才会产生既教育个人,又教育集体的教育力量。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奖励和严重的惩罚,最好先在学生集体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有了群众基础再进行。

学前教育评价复习题 篇6

1、价值与评价

评价是价值判断,是对主体对客体对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课题有无价值及价值 大小所做的判断。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客体关系。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因为评价是人类活动的一大特征,是人类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贯穿人类 活动始终的必要因素。价值决定评价。因为评价必须以价值为基础,而且有什么样的价值现象,就有什么 样的评价方式。

2、学前教育评价的概念、原则、分类

概念: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它以学前教育为对象,对其效用给予价 值上的判断。

原则:方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的原则、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的原则、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分类:(1)按评价范围分:宏观评价、中观评价、微观评价

(2)按评价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3)按评价的层次分:分析评价、综合评价

(4)按评价的主体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5)按评价功能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6)按评价中是否采用数量化的方法分:数量化评价、非数量化评价

3、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

教育测量是通过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从而使这些数值代表这些属性的量。教育评价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1)教育测量不同于教育评价。测量时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教育测量是通 过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而由这些数值来表述所测个体的这些属性。教育评价则是对被评价对 象的真实情况作出价值判断,而由这个判断来促进所评对象的进步与提高。即测量是查明真相,而评价是 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2)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常常作为教育评价的 第一步出现,教育评价常常是根据教育测量的结果来进行的。而教育评价则是教育测量的深化,正是有了 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才有了为幼儿发展和教育服务的可能。

4、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即客观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 比较的评价方法。

诊断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所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进行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

5、指标与目标P 75~76 目标就是指标的基础,是概括了的指标;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是可测的、行为化的和操作化的目标; 某一指标反映目标的某一方面,整个指标体系反映整体目标。

6、学前教育评价标准、要素与结构

学前教育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 度。

要素:强度和频率(强度:达到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定性标准”。频率:又称次 数,达到指标要求的程度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定量标准”)、标号、标度。

结构:效能标准(效果标准、效率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7、素质标准、职责标准、隶属度标准

素质标准:指从承担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

职责标准:主要是从评价对象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情况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隶属度标准:以模糊的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为标度的评价标准。

8、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标

类别量标(标记量标、类别量标)、等级量标/顺序量标、等距量标、比率量标、模糊量表/隶属度量标

9、间接量化技术分类 间接量化技术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二次量化技术。分为:一般间接量化技术、分级测量技术、位 次测量技术

10、权重(定义)P 158~159 加权是根据各级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给有关指标分派代表其地位和重要性 程度不同的数值(权重值)。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 要程度。权重表示在评价过程中,是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个评价因子在总体 评价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11、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评价者由于评价对象的整体印象或某一突出特点印象较深,从而影响可对该对象其他 特征的评价的心理现象。如: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它的结果是评价者过分注重评价对象的突出特点,如某项优点或缺点,从而忽视评价对象身上的其他特点。

12、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是被评者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主评者的意图而过分“积极”表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容易 造成有偏向性的肯定,忽视其缺点错误。要避免应和心理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需要被评者提高认识,正确对待评价;另一方面主评者提高自 身素质,自觉抵制迎合行为。

13、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

特尔斐法是一个专家集体在各个成员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对某一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看法的方法,它是学前教育评价中进行加权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应用步骤:(1)设计意见征询表(2)选择专家并请他们填写专家意见征询表(3)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4)不断整理和反馈专家意见。

特点:(1)参加意见征询的人士对所咨询的问题的回答具有权威性(2)参加意见征询的人士对所咨询的问题的回答具有独立性(3)参加意见征询的人士能够逐步取得价值认识和判断的一致性(4)意见征询是一个有组织、有控制的过程。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在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对 象中,找出它们的优先顺序,从而确定权重值的方法,它也是学前教育评价中进行加权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数学基础是矩阵理论。

14、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调控

主评心理调控:(1)选拔考核把关。通过选拔和考核,是评价人员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 符合作为评价者的要求,同时评价组织中的代表要有一定的数量及广泛的代表性(2)评价技能训练。对评价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评价原理、指标要素设计、评价 标准编制、测量程序、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评价心理,还包括对领导组织人员的评价决策、规划、评价 文件审核、组织、协调、控制反控制、选拔培训人员、评价心理调控等。(3)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学习有关评价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及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教育 政策、评价经验总结方面的材料,另一方面是进行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法制纪律教育,使评价人员在思 想上、道德水准上提高认识。

(4)评价管理调控。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监督、检查一些主评心理,并控制其消 极影响。

被评心理调控:(1)充分认识被评者的主体作用。把被评者看做合作的伙伴,评价工作力求客观公正,评价工作应立足于服务。(2)提高被评者的认识。在评价前,评价组织应做好各项宣传准备工作,使被评者心里有数,对评价工作有所了解,认识到评 价工作是一种认识与肯定人的价值,并对被评价者自身有益的一种手段,从能够积极配合支持评价人员的 工作。(3)运用多种方式评价,控制评价效应。各种评价方式有利有弊,应当合理安排,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发挥其不同的优势,避免不良反应的评 价效应。(4)灵活多样地反馈评价结果。由于评价这对评价结果是十分关注的,评价结果的反馈会影响被评价者的需要、自信心、自尊心和情 绪等。(反馈评价结果时应注意:评价这态度要平和、友好,与评价者平等相处;评价这对被评价者可以循循善 诱,启发其对自我的客观认识;评价者对于过分看重分数的被评者,可以采用讨论式反馈或模糊式反馈,以转移其对分数的过分关注;评价者还应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的特点、需要及敏感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 方式反馈;评价应适当控制范围,减轻被评者的压力。)

15、现代学前教育评价的特点

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在评价的过程上,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 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主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在对待评价的结果上,重视全面的解释和慎重的处理。

16、学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的原则 与目标的一致性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行原则、可比性原则系统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

17、评价方案的编制(应用)P 171~198(1)指标体系的实际编制(2)标准体系的实际编制(3)计量体系的实际编制

一、辨析

1、价值是意义答:价值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即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的意义。某件物体、某一事情对人有意义,也就是某物、某事对人有价值,意义的大小也就是价值的大小。

2、意义未必是价值

答:

1、价值不具有意义作为“含义”的含义

2、价值不具有意义作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含义

3、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

答:

1、教育测量不同于教育评价(测量是查明事实的真相,而评价是对事实进行价值判断。)

2、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评价: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对客体对于人的意义的一种观念性的把握,是主体对于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

2、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3、教育测量:就是用某些规则或程序给被测个体的某些属性分配数值,从而使这些数值代表这些属性的量。

4、教育评定:一般指对人或人的群体的评定,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全部品质或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品质,它包括评级、分类和证明合格等各种活动。

5、学期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6、分析评价:是指将评价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的评价。

7、综合评价:是对评价内容整体进行的评价

8、自我评价:就是评价者对自己进行的评价。

9、他人评价:就是指出自身以外的任何或组织对该对象所进行的评价。

10: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开始之前进行的测定或预测性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对评价对象的基础或现状作出鉴定,故诊断性评价又称作“事先的评价”

11、形成性评价:指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作“过程中评价”。

12、总结性评价:指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过程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又被称作“事后的评价”。

13、数量比评价:是指在学前教育评价中采用数学方法的评价。

14、学前教育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程度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和尺度。

15、标准测验:是专门组织人力、物力,由教育专家制定的测验。

16、成见效应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既成态度影响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三、填空

1、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可以分为(教育测验阶段)(教育评价阶段)。

2、教育测验阶段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开拓期)(兴盛期)。

3、教育评价阶段分为三个时期(测验运动的批评期)(平衡发展期)(专业化时期)

4、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情感)与(操作)三大领域。

5、加权的形态主要有(小数)(百分数)和(整数)。

6、矩阵对偶法规定判断的等级为三个(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

7、实施阶段的工作程序一般是(宣传发动)(搜集资料)(分项评分并汇报总整理)。

8学前教育评价的工具主要是指(学前教育评价的手段)和(技术)。{经常使用的评价工具是成人评价工具和幼儿评价工具}

9、客观测验一般有(选择性再认式测验)与(填充性的再生式测验)两种。

10、在学前教育评价中,经常使用评定法来考察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常用的评定法有(打分法)和(等级法)两种。

11、(幼儿评价工具)是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12、在学前教育评价中,测验主要有(标准测验)和(教师自制测验)。

13、根据观察记录的目的要求不同,描述观察可分为(日记描述)与(轶事描述)。

14、抽样观察运用于学前教育评价当中,常用的有(时间抽样法)(事件抽样法)。

15、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又称(泰勒模式)。它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四、简答

1、现代学前教育评价的特点

答:

1、在评价的目的上,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在评价的过程上,重视自评方法的运用

3、在评价的方法上,重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4、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立体评价和全面评价

5、在对待评价结果上,重视全面的解释与慎重的处理

2、按评价的范围划分

答:

1、宏观评价

2、中观评价

3、微观评价。

3、按评价的基准划分

答: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4、按评价的功能划分

答: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5、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 答:就是人们对学前教育评价客观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学前教育评价的客观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可以指导学前教育评价工作的思想和行动,是指导我们进行学前教育评价的行动准则。

6、学前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

1、方向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

3、可比性原则

4、全面性原则

5、目的性原则

6、客观

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7、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8、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9、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0、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7、学前教育评价指标的种类

答:

1、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2、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

3、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4、领导群体评价指标和幼儿教师评价指标

5、幼儿发展评价指标

8、成人评价工具的种类

答:

1、论文测验

2、客观测验

3、客观评定

9、如何保证标准测验的科学性

答:一般来讲,关键在于测验题目的科学性和评分的客观性。也就是要求测验题目的难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10、做好轶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答:第一:轶事记录要力求真实不可将记录者的意见与解释与事实混淆。

第二:记录应及时、准确和具体,要求被观察者的行为、言语。周围情景详细记录。记录时还要注意行为发生的顺序性,力求事件的完整。

第三:轶事记录需要收集较多资料,才有助于评价的完整,因此记录材料应妥善保存。

11、在运用时间抽样法进行观察之前,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答:第一: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要记录的信息,即幼儿会发生的一些特定的行为。第二:确定每一观察单元的时间区间。时间区间的长短、间隔及数量多少,因研究目的而定,但主要准则是保证时间样本的代表性。第三:事先详细制定好记录表格,并对表格中有关行为类型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详细的描述。

12、在学前教育评价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以下几种:

答:

1、现场记录

2、日记或周记

3、评定记录

4、图示记录

5、清单记录

6、系统表格记录法

7、现代观察技术与记录手段

13、运用谈话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谈话应有明确的目的,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不能脱离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

2、要准备好提问的顺序,按一定的思路发问。如评价幼儿绘画能力时可以先问幼儿是否喜欢画画,然后问幼儿喜欢画什么,再问幼儿什么画得最好,如此逐步深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谈话应该选择适当的时间,如当一个幼儿正急于到户外去玩,那么此时就不宜谈话。谈话还应该选择安静的地方进行,避免其他干扰。

4、与幼儿谈话时应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谈话用语应易于幼儿理解。

5、谈话过程中,不能对谈话对象有偏见,也不可对谈话内容加以褒贬,在记录整理时,亦不能加入调查者个人的主观印象。

14、主评与被评关系的心理:

1、次序效应

2、对比效应

3、晕轮效应

4、理想效应

5、成见效应

学前班语文的练习题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差异化,感知性

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需求

1.时代呼唤学前教育的发展

党中央号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就包括从学前教育抓起。学龄前的儿童正处在接受知识的关键期,对他们知识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发展。优秀的学前教育,将奠定他们未来学习的基础,对今后的成长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基于它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高屋建瓴,为我们明确指出了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时代在呼唤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怎样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要目标,它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性。在未来教学实践中,他们面对的是年龄段较小的幼儿,适合采用感性的方法讲授知识,给予他们形象的、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刻板的说教和抽象的思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感知能力、情感接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方面素质的提高,必须从大学时期开始,而不是到了工作中才去实践。所以,专业课《大学语文》正是为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基本课程。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情感体验、心灵启迪方面将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改变。他们知道怎样运用形象思维去开启学童的智慧,让学童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遨游、嬉戏,进步、成长。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该专业的特殊性,正确把握感知性的认识和运用。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必须抓住它的切入点,选准角度,进行学习。这就好比撒网,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抓住了学习的要领,才能全面掌握学到的知识。所以,既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性,认真踏实学习,还要目标明确地学习。传统面面俱到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改革。我们要以新的思维模式,重新梳理教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寻找知识的契合点,高效准确地培养学生的感知性,为将来的幼教工作作好准备,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大学语文》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语文知识培养的差异化

语文知识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形象思维模式的培养,这是有针对性教学的基础。《大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的语文篇目众多。教师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员的特殊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语文篇目的教学。比如古今诗歌、散文,可以相对多讲授一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把握了众多人物形象,增强了感知感觉能力,并将其提升到形象思维的高度去认识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就为学生的感觉体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为将来的教学作好必要的准备。比如李白的《灞陵行送别》,对它的欣赏应该把握“以景写情”,“以事写情”的特点,通过这条线索去理解李白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以及对离人形象的刻画。而张洁的《拣麦穗》,通篇写了一个小姑娘与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纯洁的友情。作者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对它的学习,应该着重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方式,从外在的特征去体会内在的情感。形象思维的认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语文知识的最基本内容和语文表达的最基本形式。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去认知世界的丰富多彩性,也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到与幼儿之间近距离的沟通,满足幼儿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在打好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得到抽象思维的升华。因为感觉是第一位的,它永远牵引着孩童的目光,去认识身边的世界。

2.语文能力开发的差异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大学语文》,除了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仅做到会阅读欣赏,还要做到会说会写,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说与写的训练内容,学生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尽量做到多说多写,改变教师全盘讲授的陈旧方法。在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比如学习诸葛亮《诫子书》一文,教师可以先疏通全文,然后请学生起来谈谈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后受到的启发,重点放在让学生开口说话,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为情,甚至于说不好,但是只要持之以恒锻炼,坚持去说,终究有一天会说好的。其中关键之处,要使学生战胜胆怯心理,突破心理上的障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比较强的说话能力,会对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产生莫大的效力。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它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因为写作是说话的延续,是说话的更高级形式,它所表达的思维更缜密、更严谨。教师可以结合课后作业,重点进行训练。比如,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是一条急流》是一首感情热烈奔放、真挚感人的长诗。教师在课后练习中可以布置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学习写作诗歌。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说写能力的具备,是衡量一个优秀幼儿教师的基本标准,说写能力也是一个人潜在的资质,必要的挖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语文情感共享的差异化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是感情纯真,质朴懵懂的幼儿,他们年龄虽小,但对感情的渴望却十分强烈。怎样在沟通交流中,以高尚的情操去感染他们稚嫩的心灵,构筑他们强大的情感接受机制,是未来幼儿教师必须注意研究的问题。《大学语文》教材选取的篇目都基本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塑造人的心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重点要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能力,掌握情感共享的基本方法。比如,姚鼐的《登泰山记》通篇以简练的文笔描写了作者在雪后攀登泰山的经过,详略结合,雅洁严整,读后让人不由地产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种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笔法,最容易引起人的感情共鸣,让人在自然景观的阅读中得到了感情的升华。

4.语文思想认知的差异化

《大学语文》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因为《大学语文》中许多篇目都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不乏思想深邃的文章存在。学生们通过重点学习,可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复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老舍的《断魂枪》以曲折生动的情节,刻画了一代镖师沙子龙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文明秩序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广大人民悲惨的生活境地。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那个社会时期的社会现状,深刻认识到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悲惨命运。从而更加强烈地热爱当今的和平盛世。再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绳子》,通过老实的奥什科纳老爹在集市上捡到一段废弃的绳子而被诬陷捡了富人的皮夹子,最后悲惨死去的经过,揭示了“流言杀人”的社会现象。揭露了那个社会人们人云亦云,不辨真假,无人主持公道的虚伪现实。让人读后无不为这位善良而蒙受冤屈的奥什科纳老爹叫屈,进而激起对戈什维尔乡镇那些撒谎的人们的愤恨。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社会复杂阴暗的一面,对于学生思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对社会认识得越深刻,他将来做幼儿教师的素质就越高,培养出来的幼儿对现实的感悟能力就越强。

《大学语文》差异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1.以感知性为突破口,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地从感知性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有了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敏锐捕捉语文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语文功底。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具备,还可以使他们对基本的语文现象做到能分析、能认知,真正使《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落到了实处,使他们欣赏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定会在具体的实践中,指导他们将来的工作,对幼童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

通过对《大学语文》重要篇目的认真学习和分析思考,学生们不知不觉地锤炼了自己的品格,具有了较为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做到了语文情感的积极向上。优良的品格是一个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在授课中对他们的积极引导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篇主题向上的文章,一个感人的形象,往往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不忘,甚至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只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才是他们奋斗的不竭动力。而正确的价值观,正是在学习中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3.创造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它从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欣赏水平,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不仅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还培养了他们完备的形象思维模式,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地掌握与语文这门课程相关的基本文化知识。他们超凡的感知能力和全面的文化修养,全方位地领会了《大学语文》课程所给予他们的启迪,创造性地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了《大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所以,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十分必要。具备了基本的人文素养,他们将来的教学活动一定会充满生机活力,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4.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感知性为切入口,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情感、思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的全新模式,总结一整套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为学院转型后的教学发展进行必要的探索。它将教书与培育特殊人才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明确地阐释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回答了教学与未来发展这样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它以人为本进行突破性教学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以往《大学语文》教学面面俱到,主题不明确的现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重点突出,角度新颖,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学语文》的教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向东:《幼儿教师语文素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史丰:《大学语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训策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吴雪青:《幼儿教师口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刍议 篇8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语文教学 多元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2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家对职业教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职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为幼儿园培养了一大批幼儿教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诸多用人单

位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意见,主要集中反映在

文化素养不足、写作能力较差、沟通能力缺乏和组织管理能力欠缺等几个方面。而中职语文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中职学生却对语文课堂提不起兴趣,使得语文教学更是举步维艰。针对此种现象,本人特选取我校2012级、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3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尝试对语文教学进行一些改革,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通过调查发现,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有109名,占调查总数的35%;认为语文课不重要的学生有115名,达到了调查总数的37%。仅有88名学生表示语文课很重要,值得认真学习,占调查总数的28%。在109名不喜欢语文课,对该课没有兴趣的学生中,高达40%的学生认为现行语文教学内容陈旧,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脱节;29%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死板,没有创新,所讲的内容吸引不了他们;仅31%的学生认为自身文化基础差,失去了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在115名认为语文课不重要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学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41%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用不上这些知识;高达49%的学生认为中职生毕业后直接面对的是就业,专业技能技术远比文化课更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学习观念不正确

1.部分学生学习意愿不强烈,学习目的不明确。以我校为例,每到新生开学季都会有近20%的学生不是主动就读,这些学生从主观上对学习就是排斥的,更谈不上学习兴趣;

2.部分学生重技能轻文化。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

业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将来工作就是哄孩子,只要会唱歌跳舞,能弹琴画画就行,语文课这样的“豆芽课”学不学好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在校时多数中职学生变成了专业技能强,文化成绩弱的“跛脚学生”。她们还没有意识到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文修养: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语调柔和、平稳,不但语言要生动有趣,儿童化。言谈举止更要大方得体,为人师表。也未认识到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启蒙教育的重任,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以榜样的力量,要想做到润物细无声,必然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些都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二)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成都市大多数中职学校使用的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我校也不例外。这个版本的教材已经沿用了多年,有些内容尽管具有教育意义,但是这些素材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就显得太过陈旧,与他们的生活严重脱节,老师使用的意愿也不强。而我校共有汽车、数控、学前教育等六大专业,每个专业的学情不同,所培养的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岗位更是千差万别,有与人打交道的,有跟机器打交道的,但是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却是相同的。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很显然,最后获取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三)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任何学生来说,知识渊博,与时俱进,幽默风趣,能与他们谈天说地,还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老师肯定更受欢迎。但是不是所有老师都具备这样的个人魅力,由于教师不注重自身学习提高,一套教案沿用数年,教学案例多年不曾更换,因此语文课味同嚼蜡,学生兴趣索然,师生间的距离感自然就会越来越大。而语文课本身应该是极富感染力,注重文学性和人文素养的课程,那么试想,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当然更加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用人单位喜欢的优秀人才了。

三、学前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建议

自本校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知名度高,学生素质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但是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用人单位也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一些不满意见,我曾经面对过如下尴尬场面:曾有一位幼儿园园长在谈到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情况时这样评价:“你们的某学生我不知道把她安排到哪个班才有老师接收,合作能力较差”、“一日活动流程都写不好”;“她总是很难融进所带的班级”;由此不难

看出,我们的学生文化素养确实亟待提高,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尤其显得任重而道远,语文课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同时又要让他们接受人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深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呢?基于以上主客观原因分析,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

1.要意识到当代教师角色应该发生转变。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判者,作为设计者,教师必须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教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作为组织者,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能组织全体学生来完成计划方案;作为指导者,教师要以历史“代言人”的身份,超越时空,说明和解释已知条件下事情发生的状况和特点,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扮演学习者的角

色,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的关系、结构和特征等;作为评判者,教师必须通过学生对认识结果进行表达、交流、批评和修正,引导他们对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作出分析和论证。而我们的部分教师是“入行早,资历深”,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烂熟于心,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发生改变,必须主观上意识到改革的紧迫性才行,否则就是一纸空谈。

2.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学生观。我们许多中职老师一提

到我们的中职学生就会说基础太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这是站在普高教师的立场来评价的。作为职高教师,我们不能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为我们没有选择权,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他们,在知晓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多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才是职高教师应有的学生观。一旦转变了观念,我们会发现自己再面对学生的时候心态就更加平和,而不是一味的埋怨。看到学生

时,想到的是如何让他们喜欢上自己和语文课堂,这就是把被动变为了主动。有了自发的原动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要善于整合资源,合理取舍教材,拓展语文课堂

王荣生先生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学生才能学得相对透彻。一篇教材,它包含很多方面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有效有用?

1.要求教师还应该高屋建瓴,总体把握,全方位思考课程安排。结合成都市中职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对我们的语文课程进行全方位考量,再具体落实到每一学期,制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或水平。可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切入,找准切入点,教师就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把我们需要的内容融进课堂,让素材为教学服务。

2.要求教师必须先有一个定位,一个目标,即所谓的“一课一得”。建构主义认为,语文教学要适应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求的空间,要具有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交互作用的场景,具有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习”(而非支持“教学”)的情境。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在教学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时,从生活入手,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文本紧密结合,点拨,交流,品味语言,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朱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适应了学生的需求,能有交互的场景,更让学生自己为自己提供了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情境,理论和实践做到了很好的结合。本学期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就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它的兴趣不大。所以本学期我先大致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历史地位,世人对它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趁热打铁把这篇小说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定研究主题,我再权衡提建议。小组选定的主题分别为“凤姐的一生”、“本文的说话艺

术”、“林黛玉的性格及命运”、“宝黛的爱情悲剧””黛玉葬花”等,学生还制作了ppt进行展示,有的小组以表演的形式再现经典情节。尽管学生的展示不成熟,分析不到位,不深刻,但是这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开始,在他们小组展示之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补充、拓展,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就变得更浓厚。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将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三)将语文课与专业相结合,探寻适合学生的多元教学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当教师的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从我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就听到许多关于教法、学法的讨论,如“目标教学法”、“杨思经验”、“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诚然,每一种教学法都有它的特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是使学生“会学”。我们的职高语文教学更是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专业特点来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我始终坚信:“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了解

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此行业对学生的要求,同时还

要深入钻研,探寻适合学生的多元教学方式,只有如此,方能优化课堂,让学生学到想学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师。本学期,我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柳永的《雨霖铃》,这堂课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肯定,学生结合专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这首经典的宋词进行个性化的

解读,课堂异彩纷呈,有意境深远的绘画作品、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文采飞扬的诗词赏析以及精彩传神的舞台演出。这堂课展示了幼教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地拓展了语文课堂,学生学得开心,我也乐得清闲。

(四)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学会学习语文,鼓励他们重拾信心

与普高学生相比,职高学生由于中考失利,自感前途渺

茫,显得较为自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价值缺乏客观的评估。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据我调查,每个班都有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来没有受过老师的表扬。可以想象,不被肯定的初中生活该是多么的压抑,多么的无助。到了新的环境,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赞许,这难道不会是一个好的开端吗?有了来自老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劲头肯定会增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在学生重拾学习信心之后,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职校,学生如果还是沿用初中学习语文的方法,那无疑又将走进新的恶性循环。初中语文学习要测试,许多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而职高语文则主要侧重应用能力,将知识活学活用。语文的学习仅靠课堂和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要懂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才行。我总结的语文学习方法就是:提高兴趣——广泛阅读——勤于

思考——善于应用。只有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变成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才会收到更好的实效。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影响下爱上语文,必将终身受益。

以上几点是我近几年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体会。我深知,中职语文课堂所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每时每刻我都不敢懈怠,如果我的思考能对我的学生有一些益处,我将倍感欣慰。

【参考文献】

[1]黄丽云.《适合职高幼教专业学生实际需求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2007。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2007。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新劳动合同书样本下一篇:考研高等数学之极限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