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金婚贺词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十年金婚贺词(通用10篇)

五十年金婚贺词 篇1

在我们老爸老妈金婚纪念之时,正是每一年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旦到来之日。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向他们祝词———

50年前,美丽的妈妈嫁给了英俊潇洒的爸爸才有了我们模样周正的姐弟仨,感谢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祝爸爸妈妈健康长寿。

金色的品格,写出金色的华章。金色的情节,挽系着白头偕老的严慈高堂。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50年的山高水长;中国知识份子的精华缩影,平凡人家的岁月辉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你们的儿女邀亲朋嘉宾,写春风明月,捧松菊芬芳,共举金婚之庆典,同沐天伦之吉祥。

父亲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母亲毕业于唐山师范学校。皆为建国初期的知识分子,又同源于唐山师范学校,后经他们的朋友,我们的王阿姨介绍相识于1957年。1959年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中成婚

风风雨雨的50年,半个世纪噢,想想真不容易。翻开发黄的相册,年轻的爸爸妈妈绝对是金童玉女,就是今天,早已过古稀的他们也是风韵犹存。小的时候,因为在天津工作的爸爸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抚养我们姐弟仨的重担全落在妈妈一人肩上。母亲是个很要强的女人,在唐山的小学做老师,用微薄的工资抚养着我们姐弟三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妈妈为了解决我们的饥饿,不止一次的去 ,来换取家中所需的粮食。我们盼着父亲的归来,因为父亲每次回来都会带最好吃的‘爆米花’,还可以轮流骑在父亲瘦弱的背上做骑大马的游戏。1976年父亲毅然放弃大都市的工作,回到满目苍夷的震后唐山,和我们一起重建家园。

无论是生活的艰辛,**的困境,改革的春风,社会的前进,都没能改变他们的理想和信念。

金婚之年,父母以七十五,七十一的双七高龄,同登央视节目展示唐山人的风采,并把金婚的相拥献给了亿万观众,人生巅峰,无限风光,高山流水,知音相随,相扶相依,心随神追。真正是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莫到桑榆晚,红霞尚满天。

博学造就博爱,博爱归属大道,大道产生大仁,仁者天赐长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将传承父母宽大博爱的胸怀,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馈社会。

深深地感谢我的父亲,感谢我的母亲。

儿女谢你们!!!

父母金婚贺词 篇2

大家,中午好!今天是2011年12月2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对于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可是,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却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在座的各位一定都看过电视连续剧《金婚》吧,大家也一定都知道,只有经过风风雨雨50年的婚姻才是金婚。所以,今天我非常感慨。

五十年啊,弹指一挥间,他们一路走来,任岁月,风尘了容颜,两鬓白霜;

五十年啊,五十年,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他们一路走来,共同用爱,撑起了那一片天。

做为他们的儿子,我在极力的想像,那五十年前的今天,那冰雪连天的北大荒,那破旧的土坯房,没有丰盛的宴席,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但是,却有一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着真挚纯朴的情感,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月下老人的红线绑定下,缔结了秦晋之好,相约携手共度以后的人生岁月。在这50个春夏秋冬,1825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用真情、善良、勤俭、理解、宽容和仁爱,不离不弃,相互帮助,相濡以沫,战胜了人生旅途中无数个艰难困苦,无数个明坎暗礁,今天他们终于携手步入了金婚的殿堂。所以说,今天真的是一个值得纪念,值得高兴的好日子。正如一付对联所表达的:

半个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

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

做为他们的儿子,我真心地感谢他们。多年来,他们用自己高尚品德和无疆大爱,养育我,教育我,影响我,帮助我,在我迷惑和困苦的时候,是他们用慈爱和鼓励陪伴我走出逆境,重新振作。在我喜获荣誉,自鸣得意之时,也是他们象一面镜子照出不足,警醒我走好以后的路。对于他们的大恩大德,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只能用实际行动,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让他们着急上火,不让他们担心失望,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得以欣慰。我想,这就是我,所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孝道了。

做为他们的儿子,在我的内心有很多祈盼,一盼他们健康长寿,二盼他们快乐幸福,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如果来世有缘,我还是要再做他们的儿子!无怨无悔!

最后,值此父母大人金婚之际,儿子也为你们二老奉上一首自己作的小诗:

风雨兼程五十载,岁月如梭鬓满霜。

含辛茹苦不惟苦,更愿儿孙福满堂。

苦乐与共长厮守,两情相悦话斜阳。

磐石坚固苇席韧,唯盼时光更久长。

大哥大嫂金婚贺词 篇3

今天是您俩的金婚纪念日,我和爱人xx在遥远的陕西,向您表示真诚的祝福!

50年风雨历程,50年恩爱相守,50年的共同生活中,您们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无论是在大哥20年的军旅生涯中,还是在回到地方后的创业阶段,大嫂都如影随形,真情陪伴。相聚是缘,长守是情。你们俩携手并肩,风雨同舟,琴瑟和谐,恩爱有加,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

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对父母的孝敬。爸在世时,身体一直不好,是大哥大嫂端茶递药,喂水送饭,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妈妈年事已高,大哥大嫂更是关心倍至,孝敬如初。

更让人难忘的是大哥大嫂对兄弟姐妹的关心和爱护。记得08年地震那阵子,大哥大嫂经常给我打电话,问宝鸡的情况怎么样,告诉我注意这注意那。天气变了,大嫂还会给我打电话提醒,问寒问暖。

今天,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们祝福您,更加感谢您。这个金婚纪念日,不只是您的幸福,更始我们全家的一件喜事,祝你们俩永远恩爱,永远幸福,祝我们全家永远和睦,永远美满。

弟 弟媳 书于陕西宝鸡

金婚庆典上的贺词 篇4

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我岳父岳母结婚五十周年的喜庆盛典,此时此刻嘉宾云集高朋满座,共同祝福相亲相伴携手走过五十个春夏秋冬的恩爱夫妻,幸福甜蜜,快乐永远!

作为晚辈,首先要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大驾光临!更要把真诚不变的祝福献给我的岳父岳母!大家都知道我能有今天美满富裕的幸福生活,全都仰仗岳父岳母的无私关怀和真情帮助!在我的心里我的岳父岳母就是我的亲生爹娘!我一定要和我的妻儿,姊妹用全部的爱回报二老的养育深情!

我知道,作为儿女和子孙,就是又再多的爱也报答不尽老人家的养育之恩,我们只有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老爸老妈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就是我们唯一的努力方向!

我们都把结婚五十周年叫做金婚,那么,在老爸老妈的金婚盛典上,我要在这金玉满堂的时刻,面对金玉良缘的父母,我们用金玉良言许下金科玉律,祝福一对不老的金童玉女天天喝着金浆玉醴!天天住着金碧辉煌!天天过着金色童年!天天走着金光大道!天天沐浴金色阳光!

给父母的50年金婚贺词祝福语 篇5

给父母的50年金婚贺词

题记:今年是爸爸妈妈的金婚之年,纪念日那天,我们兄妹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仪式,50年的相濡以沫以及酸甜苦辣都铭记在两位老人的心中,妈妈喜极而泣,拥在爸爸的怀里,我们记录下了那一刻幸福场面……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感恩爸爸妈妈的无私教诲,感激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感动爸爸妈妈真情相爱的一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

首先,我代表全家向你们金婚之喜表示衷心的祝贺!祝愿二老:相敬如宾到永久,白头偕老爱相随。更祝爸爸妈妈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风风雨雨五十载,坎坎坷坷半世纪。翻翻家中珍藏的早已发黄的照片,看看年轻时的爸爸妈妈,50年前那个喜庆日子,英俊潇洒的爸爸迎娶善良贤惠的妈妈。从此你们在真诚中了解了对方,走进了对方;从此有了这个家,有了我们三兄妹,后来又有了儿媳、女婿、孙子和外孙女。50年里,你们在互敬互谅中建立了默契,担负了责任;50年里,你们在相扶相携中走过了艰辛,收获了幸福;50年里,你们把酸甜苦辣的生活烙印深深地印刻在了你们的脸上,更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爸爸总是勉励我们要有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工作都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你们对我们最大的期望。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用一生的善良,一生的包容,一生的爱,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也理解了我们,首先就让我们三兄妹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三个躬。

爸爸的一生献给了公路事业,虽已近耄耋之年,却依然用最开朗的心态神

采奕奕地过好每一天。妈妈的这一辈子献给了这个家,孝敬老人,操持家务,倾力照顾儿孙,心甘情愿地做了一辈子老黄牛。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们的儿媳和女婿,也深感荣幸,在此也请你们接受他们三人深深的鞠躬。

如今,你们已是子孙满堂,应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作为家中最年轻的一代,我们也正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着,你们给予我们的关爱,也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就让我们用充满感恩的心为你们的金婚献上一束最美丽的鲜花,50朵玫瑰代表你们50年的恩恩爱爱,两朵百合代表你们百年好合的幸福健康。同时也请爸爸妈妈接受孩子们感恩的三鞠躬。

五十年的日日夜夜,一万八千二百五十多个日子里的点点滴滴,那些相濡以沫的每个情节,那些同甘共苦的每个画面,还是那么清晰地在你们脑海里映现吧?经过了艰辛,收获了幸福,今天在子孙绕膝的幸福生活中,在相承尽欢的

金婚盛宴上,一起回忆半个世纪共同走过的风风雨雨。爸爸、妈妈,对你们来说,是不是感觉特别的美好、特别的甜蜜?我们知道爸爸对妈妈的爱,没有表现在话里,而表现在了心里。爸爸一辈子没为妈妈买过什么礼物,今天趁这个美好的日子,爸爸第一次把对妈妈深深的爱表现在一次行动中,把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并亲手为妈妈戴上。这是一款喜福临门的金镶玉项链,只此唯一一款,绝无重样,因为老爸对我们说,妈妈是他永远的唯一。

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就是我们做子女最大的幸福,今天我们不光祝福你们金婚幸福,更要祝福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快乐永驻,健康长伴,恩恩爱爱地做好迎接钻石婚的准备。现在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作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今年是父母金婚之年,我们很想为父母举办别具一格的金婚庆典,来弥补他们当年婚礼的简朴。爸爸妈妈这次的

意见很一致,不愿那样的轰轰烈烈。孝顺,有孝,也有顺,我们只好顺从爸妈的意思,平平淡淡的度过金婚时节。在这里我要为爸妈献上一篇,来表达我的敬佩之意,祝福之心。

爸爸妈妈两人都是身世很凄凉的,成长中布满了坎坷的。妈妈虽然出身富家,因为是庶出,母亲又早早的离开人世,也是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所以,从小养成了倔强自立的性格,“命里只有粮一斗,也要争它一石三”是妈妈的至理名言,自己从农村走出来,找到一个学校就读,在家里,女孩子不让读书,在她幼小的心里读书时间很高尚的事吧,在全部的学生中她的年龄最大,读书最努力。还没等毕业,学校停办了,她又去找工作,终于有一份能养活自己工作了,才想到要成家,那时已经26岁。

爸爸从小和他的妈妈逃荒到了关外,一年后他的妈妈也客死异乡,留下幼小的自己在苦海中挣扎。解放后,才被老家的长辈找了回来,参军到了部队,才有了长成人的机会。

所以,爸妈的结合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来只不同阶层的两个原生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征。妈妈敢为,大度;爸爸心细,处事小心。在这样不同的性格中,你争我让的相处50年。现在爸爸的腿经常的疼痛不能走远路,妈妈的耳朵不大好使,听电话很费劲。本来妈妈经常是第一个拿起家里的电话的,现在也是第一个拿起来,只不过拿起后叫爸爸来听,爸爸笑她听不了还要接,可能是一种习惯。我也劝过妈妈不要着急接电话,要是我们找你,会继续打的,晚接也能接到的可是不行,习惯电话铃声一响就接。爸爸要想买些什么东西,远程时就叫妈妈帮他。两个人就这样相互帮助着安度晚年,我感觉很好。

爸妈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帮着盼日出看日落,我们做儿女的才能够安心做自己的事,闲暇时常常的回家看看就行,不太担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省去很多心。

也觉得自己很幸福,有爸爸妈妈在,还有娘家,还能常常的回家看看。谢谢爸爸,谢谢妈妈,希望你们相帮着安度晚年。愿你们长长久久相依相伴,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1、您们是在天一对自由的比翼鸟,飞过人生漫漫50载。让我们大家把这祝福的蜡烛点燃,让酒香弥漫在这,让我们一起举杯,一同祝贺他们:金婚快乐!

2、五十年前的今天,姥爷你玉树临风、英俊潇洒;姥姥你美丽大方、美艳动人,你们在蓝天大地的见证下,亲朋好友们的祝福下,走上婚礼的红毯。在此,祝你们日后的岁月一直相濡以沫,恩爱一生。

3、人生能有几个50年,短短人生中,能遇到一个愿意牵手之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并且一走便是50年。在此,祝您们可以人生的下一个,下下个,许许多多个50年。

4、今天,是值得庆祝的一天,五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能与你们一起

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们非常高兴,你们用行动向我们证实了家的重要性,诠释了生命的意义,我想把最好的祝愿送给你们,祝你们未来的每一天都能继续健健康康,相濡以沫下去。

五十年同学聚会诗词 篇6

人生有几五十年?彼此相知怎述篇?

聚会运筹何所见,预期苦盼锁云烟。

古稀翁媪束高枕,百年仙丹自炼丸。

合影留言互鼓劲,一声召唤续前缘。

闲情偶寄兼致宝大师

诗人一向任难求,皆命不凡竞自由。

杜甫草堂怨虐雨,李白醉酒抱石头。

陶潜归隐东篱下,苏轼放逐南岭囚。

终有高名传后世,滔滔江水总长流。

观《毕业五十记》视频随想赋

视频影像记真实,聚会由来风景奇。

年过古稀倡所聚,时来运转寄幽思。

同学早已从前事,情意可期日后知。

网络无形无禁地,相机有术有陈词。

五十年同学会

古稀每忆岁峥嵘,华发苍颜聚古城。

握手共欢盈泪笑,举觞同唱醉姿迎。

绿肥红瘦风云过,身静心清矍铄行。

男人五十岁生日贺词 篇7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朋好友,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XXX先生50大寿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美好的时光,很好的心情,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和欢声笑语,同时,送各位可爱的来宾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愿好运像地雷一样,时常给你踩到;厄运像流星雨一样,永远淋你不到;财富像垃圾一样,随处可以捡到。我代表XXX先生,把祝福和希望,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可口可乐伴你生活每一天!

看到这样欢声笑语的生日聚会,我感到心情特别的高兴。现在正值秋天,窗外枫叶红遍,屋里欢声笑语。愿我们的友谊与血肉之情,永远像今天大厅里的气氛一样,炽热、真诚。

五十年征途的高中作文 篇8

1957年9月,个旧市第二中学建校,到今天9月,整整五十年。

五十年,在这天地亘古之间,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间即可流逝。而对于二中,这五十年,有过顺境,有过坎坷,有过黯淡,有过风光,有过低谷,有过繁荣!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到今天,写成了一段非凡的历史,这是一条非凡的征途。 听长辈们说,个旧二中建校的前期十分繁荣,每年的中考,高考成绩都在个旧市名列前矛,那时,是她风光无限的年代。二中的老师,学子无一不为二中身是二中人感到骄傲自豪。她在世人眼里崇高无尚,到处是对她的赞赏与嘉许,她享誉四方。但是――不知从和时起,她从云端慢慢滑落。经历了一场变故后,二中不再那样完美如昨。她背负着流言蜚语,在众人冷漠的眼神里,在卑微的成绩下,蹒跚地行走。她走得很慢,很难,很晃,像在秋风中飘摇的树叶,快要被吹落。不过她并没有胆怯,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她和她的 “儿女”们都明白,纵然前方是绝路,希望也会在转角处等待,等待勇敢的探索者。是的,这将是一条充满凄风冷雨的征途!终于――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内心都感叹不已,百转千回。何俊龙骄人的成绩是一份生日的贺礼,今天,个旧二中交上的答卷让人刮目相看。她像一个谦卑的人,在峥嵘岁月中行走,双脚裹满泥泞,脸庞盈透着汗水,眼中泪水暗涌,经历这五十年的征途。终于在今天,看到乌云被拨散,温暖的霞光重新穿越云层,照耀着她。她身上撒满的光辉,就是多年奋斗的安慰与奖励,她脸上的泪水和着一抹淡淡的笑,泛开涟漪……不错哦

是多少人的坚持,多少人的辛劳,才换来今天的重生?是怎么样的心酸,怎么样的.努力,才赢得今天的光彩?这,是五十年的拼搏 不错哦 你也可以投稿,五十年的全力以赴,五十年的创造,五十年的追求,五十年的沧桑,五十年的成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十年同学聚会发言稿 篇9

我们高60级的同学毕业50年了,今天,大家饱含着50年的别离之情,满载着各自的生活经历,重新聚在一起,我们十分喜悦!十分激动!在此,我们首先要深深感谢母校的培养、老师的教育。我们由衷地赞美母校和老师:桃李不言展芬芳,下自成蹊竟辉煌。母校荣光,师恩难忘。

53年前,阆中初57级一千多名毕业生中仅有175人升入高中,同南部县来的25名同学组成了我们高60级。当时我们也十分喜悦、十分激动!我们庆幸有缘在我们最纯洁、最真诚的青年时代结为同学,共立鸿鹄之志,同受三年教育。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恍惚就在昨天:在旧木楼里刻苦学习;在半天上课,半天劳动的安排下搞勤工俭学,制各种竹器、工具、培养小球藻、生产土化肥;在桑园种“亩产万斤小麦、三万斤玉米、十万斤苕”;在厨房打水、切菜、煮大锅饭;在七里坝“大战三秋” ,延长一周又一周;夜战粱山关修公路;热火朝天“除四害” ;突击锻炼劳卫制达标; “保高三”春节时留校苦读;统考写作文“三面红旗万万岁” ;还参加一些政治活动……在那样的岁月里我们真是一群听话的青年,情愿的事努力去做,内心不情愿的事也咬着牙无声地去做。在各种活动中,大家心照不宣、自觉守纪、尽力而为、相互关爱……那时我们多么青春、纯真!虽然清贫,却激情洋溢、蓬勃向上。现在想起当时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对还是错,都觉得很亲切;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一种财富,都值得我们一生回味、一生珍惜。

难忘1960年7月,我们刚参加完高考,多数同学就步行到120里外的鹤峰山区搬运木料,在四十多天的日子里,我们肩上抬着桶粗的木材,全身挂着擦不干的汗珠,心里悬着不可预测的高校录取书,虽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但大家团结互助,量力而为,真正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温暖、友爱!

8月底,同学们在运木料的途中先后离别了。这一离别就是50年!这50年里,我们经历了十年浩劫和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我们都在竞竞业业地打拼,都在承载沉甸甸的责任,都在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受过挫折和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和欢乐。我们几十年的诚实劳动,艰辛付出,换回了退休时的无悔无怨,这就是最好。

在饱经世事沧桑之后,今天,我们老同学重聚,拜望高龄老师,看看母校的变化,听听同窗的奋斗历史,谈谈彼此间的友情,表示一下美好的祝愿,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同学就意味着平等,坦诚,随便,没有地位的高低,没有身份的贵贱。虽然我们这次相聚短暂,但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珍惜这次相见,在同学间的清纯情谊中,无拘无束地笑,无拘无束地谈,彼此真诚相待,相互包容理解,共同享受快乐,把友谊更深地刻在心间。

同学们,我们应把这次的聚会当作人生的驿站,今后,我们都要平安地超越“古稀”,都要稳健地步入和度过“耄耄”之年,这是我们相聚的美好心愿。

此时此刻,还有一些老师和同学未能和我们同享聚会的欢乐,我们向他们问一声好,道一声记挂和想念,祝他们平安、如意。今天最大的遗憾是有的老师和同学已离我们而去,我们为他们默哀,愿他们安息。

近五十年城市规划理论演变 篇10

摘要:文本选择了近五十年来有关西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12本经典译著进行回顾。从1961年出版的《城市发展史》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七十年代的《城市设计》、八十年代的《拼贴城市》、九十年代关于历史街区的理论,到近年研究亚太城市和高密度紧凑城市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研究试图从中探寻人类理解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城市的思想变迁脉络,以期对当下各类城市实践提供参鉴。

关键词:规划理论、城市设计、历史街区、紧凑城市

城市是一个如此迷人的话题,之所以把时间倒退到五十年前而不是更久远的年代,是因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1961年,两部对规划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巨著正式出版:《城市发展史》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它们从各自的角度颠覆了二战之前的经典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更人文、更富有包容性的规划主张,而且颇有意味的是:这两位作者其实都不是城市规划师。

《城市发展史》(The City inHistory,1961)是学术界第一次通过多维视角,系统地阐述城市起源和发展的专著。作者芒福德(LewisMumford)是一位杰出的技术哲学家,他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土地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而且是一个更高文明层级的社会空间。对于这样的研究对象,仅仅从城市规划角度去研究它,那是远远不够的。芒福德强调城市研究者的首要任务应是了解城市更远古的结构和更原始的功能,因而把类似于后来城市功能之一的“贮存生命的容器”上溯到人类还未出现的史前时代。他没有将各种典型的重大事件和原因影响之类的直接点出,而是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述说文明与城市起源发展的关系,同时又不显得生硬,可见功力深厚,以及内心坚定的信念。虽然本书名曰“城市发展史”,但其论述对象多是西方城市,上古有北非和西亚,中世纪在欧洲,近现代又侧重美洲,东方城市特别是中国很少提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可能出于芒福德从来都是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他因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然而有趣的是:芒福德在书中引用的最后一幅插图竟是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并附注说“只有极少数几个城市具有这张中国画所显示的城市品质;多样的景观、多样的职业、多样的文化活动„„当人物、景观、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景象出现时,岂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如果说《城市发展史》是一本带有学院痕迹、意义悠远的经典论著,那么相比之下,同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美国大城市生与死》(The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Cities,1961)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地引发轰动,它的影响从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地,至今仍是全世界销量最高的城市规划类图书。它被规划与建筑学界反复推崇,甚至很多规划师都承认自己是受到作者雅各布斯的触动才步入规划行业的。

其实《美国大城市生与死》是一本开本很小、也不太厚的“小册子”,全书不到20万字,几乎一个晚上就能读完。此书刚出版时,美国主流规划界的认定它“除了给规划带来麻烦,其余什么也没有”-从1949到1970的三十年中,培根先生扎根于美国费城的规划实践,先后担任费城住宅建设协会总经理和费城规划委员会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费城以从事一个持续的修复改建计划而举世闻名。作为规划实践和思考的总结,《城市设计》以出色的图文综合能力,将历史实例与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联系起来,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伟大城市形态的基础性的设计力和所应注意的问题。显然,这本书在规划理论上的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同时运动诸系统”理论,它与培根的导师、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教授(ElielSaarinen)的“体型环境设计”理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是一种介于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思考范畴。培根和他的研究团队考察了伦敦、罗马和纽约的城市运动系统,提出“当面临制定一个城市大范围开发设计的问题时,明智的办法是一开始就细致地研究基本的运动格局,以便在一个相当有节制的规模上开始建立建设性的,有目的的运动系统„„每个系统的正确设计必须联系运动的速度和周围环境的一般性质,快速路系统要求自由流畅的形式和曲线以及间隔宽阔的网络划分;步行运动系统还要求情趣变化和急剧变换的印象,这可以通过频繁使用焦点和标志性的目标加以实现„„”。简单说来,“同时运动诸系统”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城市功能层面把空间和运动结合起来,包括步行和车行、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关系;另一个层面在于将更多的现代视觉艺术理论注入城市空间的研究范畴,研究空间变化、色彩和透视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动态地提升了城市设计和建筑空间艺术理念。尽管培根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明确呼唤建筑空间对城市的价值,而真正确立建筑学在规划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则来自另一本由意大利建筑师撰写的巨著历史街区的价值、历史街区复兴的目标、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步骤、历史街区复兴的具体策略等都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的作者史蒂文·蒂耶斯德尔(StevenTiesdell)和蒂姆·希思(TimHeath)都是英国学者,他们的研究认为:如果说历史街区保护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保留既定的历史环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态与文化特征的话,那就应当想方设法使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空间成为能够接纳某些现代和未来城市功能的容器,并通过合理而必要的保护、修复与整治措施,适当提高这个容器的适应能力。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书中提出历史街区复兴的多元化策略的四个依据:一是将历史街区置于城市的整体环境中重新定位;二是充分认识街区的资产和资源,确定街区的适当角色;三是创立一种多样化的经济基础,并在不同的需求中取得平衡;四是有效管理“两个不可避免的相互对立的过程”,即建筑和街区的振兴与保护。这套理论确立了以历史街区多样性的品质和价值为基础,以实现街区物质、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为目的,以功能转换和多元化策略为手段的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模式,被数百个城市实践沿用至今,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论纲。

临近世纪之交,一本以规划学科的角色演变为研究对象的《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UrbanPlanning Theory since1945)于1998年在英国出版。这是一本触及“城市规划”学科本质的重要论著,作者是英国的规划学者尼格尔·泰勒教授(NigelTaylor)。他率先提问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城市规划理论(urban planningtheory)?这个问诘让很多兢兢业业从事实践工作的规划师对自己工作的理论根源进行了有益的反思。一般说来,用以支撑城市规划的各类通用理论应当包括三个基本内核:良好城市环境的构成元素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最有可能实现这样的城市环境?如果作为公共部门的城市规划是其中的条件之一,那么它应该怎么办?对这些问题的主流认知的演变,构成这本著作的内在线索。

上一篇:高中英语怎样学好下一篇:幼儿园社区活动计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