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小组访谈法(精选8篇)
本次介绍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做详细说明,它们分别是发展过程、应用范围和应用步骤,在介绍过程中,我会例举一个研究实例,希望大家能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对焦点小组讨论法能有更多的了解与兴趣。
好,那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介绍,首先我想先从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发展过程说起。
作为受众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法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和认可。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媒介研究中对接受方研究的兴起,这种小组访谈的方法成为了传播学和媒介研究者发展出来的研究方法库中的非常关键性的一种。不过,这种方法的历史和起源在时间上却可以追溯到更久远以前,而且涉及到许多其他研究领域。
罗伯特•默顿在他有关小组访谈和焦点团体的文章中,对这种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追溯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提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徳在哥伦比亚广播研究室所进行的广播受众以及电影观众的研究,其中,以默顿为美国国家军队信息和教育部研究机构所做的军队道徳培养和训练的电影最负盛名。默顿和肯徳尔于1946年出版了一篇题为“聚焦采访”的文章,并在10年之后又据此分析出版了同样长的另一部作品,这个举措通常被认为是媒介受众和传播过程研究方法诞生的标志。
尽管焦点小组访谈法早期是源自社会科学,但是它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都主要是运用于商业市场调査,而不是社会学或者其他相关学科中,也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方法才在社会学研究中复兴,并从方法论的优点和运用方面做了新的考证。
那它是怎么复兴的呢?这一切也都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受众研究的转向,从研究媒介对受众行为和信仰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转到了这样一些方面:受众是如何理解、认知、使用媒介、如何与媒介发生互动的,以及如何产生媒介内容和技术之外的意义。因此,在过去的25到30年间,焦点小组访谈法作为一种媒介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复兴,与传统效果研究范式的转向以及其中的变化也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立于统计调査基础上的培养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以及使用与满足研究。
刚刚简单介绍了一下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历史,那下一个部分我将介绍一下它的应用范围,就是我们什么时候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呢?
就像在所有的研究中一样,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其他很多实际因素,比如条件的便利性、资料获取的容易性以及时间等以外,最根本的是要反映研究的目的和目标。在一部分研究中,焦点小组访谈法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数据搜集方式,但在更多情况下,它一般与其他补充性数据搜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媒介研究中,它通常和问卷调査法、观察报告及内容分析法等一起结合使用,同样,在一项研究的不同阶段上,焦点小组访谈法也是适用的: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它可以用来进行一些了解性的工作,了解在特定的领域和群体内,哪些话题是受众关心和正在讨论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讨论这些话题的,这样的一些资料了解工作对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设计问卷进行调査非常有帮助,从这一角度来说,焦点小组访谈法不仅对相关话题、主题及事物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确保了调査问卷中设计的问题能够与被调查者产生共鸣。同时,在使用问卷调査法和内容分析法的过程中,如果其中包含一些需要深人研究和详细考察的话題,焦点小组访谈法在这时也会被穿插使用。
提到这里,大家或许有一个疑问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和个人深度访谈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该怎么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优劣以便能在合适的时候选出恰当的研究方法呢? 的确,焦点小组访谈法和深度访谈经常被同时提起,使用它们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有部分重复之处,但是,对于焦点小组访谈法来说,它有比个人深度访谈法更好的优点:
第一是受众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社会来往来形成他们对媒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内容的态度和观点的。第二点也是解释为什么在个人深度访谈法之上还要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更实际的一个原因,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能够提供引起、刺激和详细阐述受众理解的动力和方法。而这些是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法无法实现的。正是通过群体互动,不同的人才能聚集到一起讨论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一点被认为是焦点小组访谈法这种资料收集方法超出个人深度访谈法的独特吸引人之处。但是,焦点小组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一个团体中,有些人不可避免地要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对讨论产生控制和主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见领袖。团体的讨论也会导致“集体趋同”——不同的声音可能会被边缘化,参与者中的不同意见也会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而变得越来越微弱,这一点就是我们都很清楚的从众心理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因此,为了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焦点小组讨论需要通过召集人对整个讨论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划。实际上,焦点小组讨论中的“焦点”需要清晰的界定和设置,参与者也要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知道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历史和应用范围并不能帮助我们正确实施它,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个部分就是今天的重点了,那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实施的步骤。
实施焦点小组访谈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问题进行概念化、实施以及分析数据。下面我将借用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的媒介受众研究以作说明。
首先第一步是确定抽样样本、征集参与人员。
执行焦点小组访谈法的目的就是在于从清晰界定的一类人群中得到一些特定类型的信息。这就意味着被邀请来参加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人员能够而且愿意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信息,同时他们必须是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人员的代表。焦点小组访谈并不是在一群碰巧可以召集到的人中进行的偶然和随机的讨论,它是一种精心计划的研究行为,需要跟其他科学研究一样的仔细和严谨。实际上,媒介研究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法的着眼点几乎不在于获得大多数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相反,它往往根据特定的研究角度,再综合考虑人们使用、理解媒介内容的不同方式来选择一下团体和小组来开展研究。同时,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受众研究的重点在于将焦点小组的参与者从众多“自然” 存在的团体和社团中区分出来,这一点在小组访谈法这一方法中是独立的一个环节。
第二步就是确定小组和参与者的数量
我们要选择多少个小组呢?每个小组中的参与者应该是多少人呢?对于这两个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小组数目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来确定。如果采用焦点小组仅仅是为了一些探究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给一个更大的研究——例如是问卷调査搜集想法的话, 那么通常来说,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小组也就足够了。但如果焦点小组访谈法是为一项数据搜集工作提供更中心和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其数目就需要超过六组了,否则很难证明其科学性。
在决定焦点小组的数目时,可以参考利文斯通和伦特的说法,他们当时是在做一项关于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受众认知研究,他们的决定原则是,一直到评论和范式开始重复,很少再有新素材产生出来即可。决定焦点小组数目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小组之间的比较类型,每个小组成员的特点由研究的目的来确定。因此,如果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例如观众是如何对电视节目产生不同理解,就需要大量的小组来表现各个角度的差异。例如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的不同,或者兴趣、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下面第三步是对参与人员进行安排。
合适的参与者的类型确定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如果确定了他们就是需要的那种类型的参与者,那么就将正式邀请他们来参加小组讨论,在量请的时候,要告知参与者如下信息:焦点小组讨论的目的、讨论举行的地点、其他参与人员以及研究者是谁、他们代表的主要观点等。如果准备向受访者提供一定报酬作为激励的话,那么在邀请的时候就需要向受前者说明这一点,同时说明报酬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受访者表示同意参加以后,接下来的一项工作非常重要:那就是将一份手写的确认函寄给他们,并在上面再次确认时间、地点及访谈进行的时间等信息。在焦点小组访谈进行之前,最后再跟参加者联系一下,确认一下事件,以提醒他们参加并将如何到达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告知他们。
第四步是选择访谈地点和场合访谈地点的选择也是不确定的,它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研究的目的、条件的便利性以及实际的可行性——在一个参与者的聚会场所而不是正式机构式的环境下,将熟悉的人聚集到一起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之前所进行的很多访谈其实就是在参与者们的家里举行的。杜兰特等人曾举行焦点小组访谈的地点是在那些专门标出了他们的家可以用来举行访谈的人们的家里,为此,召集人也另外给他们支付了一定的费用。这种选择地点的方式有什么优点呢?那就是这种没有压力、非正式的场合能够产生一种“家”的气氛,在“家里”主人能够为参与者们提供可口的饮料。当然,除了在受访者的家里,还有一种访谈是放在大学这样的环境中来举行。施菜辛格等人在1992年做过一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研究,大部分受访者都是一些受到过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因此,家庭的环境对于这样的焦点小组讨论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对于焦点访谈小组来说,家庭这样的环境有可能要比一些机构性的环境,比如学校的一个系、公司的办公室等等“自然”得多,但访谈地点和场合的选择总是需要根据讨论话题的特性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头脑中我们要有一个这样的概念——那就是任何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参与者的反应以及整个讨论产生影响。
ok,选择了小组并且将这些小组召集起来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焦点小组访谈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本身。下面我们将就两个关键的组成部份进行讨论:协调组的作用和访谈指南。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协调者的作用。
根据研究的主题、想要达到的反应类型以及被访者的特性等,协调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焦点小组访谈法中有一点却是确定的,那就是协调者或者推动者的作用主要是对参与者之间的讨论进行“促进”、“中和”以及“推动”,而不是“主导”、“控制”或者过度“领导”讨论的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协调者发挥积极作用的程度却很难把握,把握不好的话就会由一种持续、积极的干涉状态转变到一种消极、迟钝的背景者位置上去,一般来说,协调者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 ●访谈指导中列出的主体、话题和焦点问题在谈话的过程中部要涉及到,这项任务也包括合理分配每个话题的时间
●保持参与者之间的合理平衡,也就是说,不要让某一个人成为谈话的中心不能让某一个人控制整个小组讨论
● 按照进程来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投入时间过多,或者离题。当然,这些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突出或者减弱。
其次是我们的访谈指南。
虽然与问卷调查法相比,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公开性,以及它为被访者提供的回答问题时的灵活性。但是这一特点并不等于“完全自由”的无组织的混乱。焦点小组访谈法必须有一个“焦点”。那么,协调者或者推动者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焦点小组的讨论围绕着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和话题来进行,但这又是研究者加以事先规划的工作——根据研究的问题、主题以及调查的现象等——为协调者指定一个访谈指南或者手册,让他们遵照执行。焦点小组访谈法指南基本上是一个关于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主题和研究领域的“菜单”,但是,除了简单地将这些项目列举出来,它还要包括以下指导信息: ●所涉及话题的顺序
●讨论推进和探究的性质和深度
● 图像和声音等辅助手段的性质和作用, 以及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必须加以介绍的内容。
与访谈本身共存的一个环节就是记录数据。
焦点小组访谈法产生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 它产生的一些基本数据是参与者的口头反应、论述、观点、争论和相互之同的互动,其他的一些附加数据还包括对于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肢体语言的观察和记录等。
通过录音磁带的方式,焦点小组访谈能够以最小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在访谈开始的时候,参与者就应该被告知这次谈话将被录音。同时保证这些材料会得到妥善、机密的保存,在使用的时候也会匿名。同时在录音带上和小组中记录下谁是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焦点小组讨论来说,一个很好的开始就是每个参与者依次进行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他的姓名、简单的个人情况以及兴趣。如果是采用录音磁带的记录方法,研究者就能在保存下来的录音磁带上找到每个人的“声音识别”标志。
还有另外一种数据记录方式就是,对小组访谈采用录像的形式来保存,这样的优点就是每个参与者的贡献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而且每个人的手势和肢体语言能够很直接地被观察到。然而,录像这种手段相对于录音来说,有点过于复杂了,它需要调整灯光、摄像机机位、背景等诸多要素,并且对于讨论来说,它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干扰因素。因此,记录焦点小组访谈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录音,然后由协调者或者讨论过程中的观察者简要记录一些附加信息。然后在最后的分析之前,先将录音整理成文字,这样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前后翻阅,随时做注释,也可以与同伴一起交流。
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进入焦点小组访谈法的最后一步:分析和撰写报告了。
焦点小组访谈会产生大量的文本数据,即使是一次人数相对较少的焦点小组访谈,也会产生几百页的文稿。如何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呢?对于研究者来说,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对文稿进行通读,选择出那些“显著”或者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对研究者的想法和他们正在研究的现象和过程起到论证、加强或者平衡作用的纲领性词语;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种开放性,随时接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新观点、意想不到的反应以及意料之外的争吵等等这些事物。
焦点小组访谈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新的,我们意想不到的话题、结构、参考资料和有争议的角度,但是尽管如此,焦点小组访谈仍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参与者必须围绕研究者确定的话题和现象来进行讨论。
接下来,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研究框架以及访谈指南中列出的“标题”和特定的“焦点”来对访谈记录进行检查、归类和分析参与者各种反应的类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用一种系统的风格和方法。在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来开头:按分类整理一份列表,对各种反应、论述和争论进行标签,然后对访谈的记录文稿进行逐项替换。
在访谈指南中,这些分类标准可能是作为“标题”出现的,也或者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和其他一些能够表达它们自己的、在讨论过程中会意想不到地出现一些附加分类标准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现场的工作完成以后,研究小组的成员就将初步结果进行讨论,并建立起一套常规的分类标准,以做分组和分析录音文稿之用。例如,主要的分类条目中有两条是“受害人”和 罪犯”。在这些标题之下,我们能够将所有有关这两条分类的意见和评论都分成小组。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分类方法,原因、动机、辦护理由等都可以成为分类的标准。同时, 在对文稿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时,系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同时用“类型”和“程度”这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对分类条目进行确定。因此,在对原始素材进行全篇编码时,需要参照那些按照基本的框架、主题以及潜在主题划分出来的编码原则。如果要进行更细致的工作,那么在进行第二轮编码时,就要参考“原因、动机、论证理由”判断标准、隐喻以及正面和负面的评价等等。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量能够对定性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的软件,在它们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对访谈文稿进行编码和分析的水平已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对于焦点小组访谈产生的这类开放式结尾的、没有组织的文本也可以进行分析了。这类软件程序能够实现多种分析:它能够进行基本索引,能够在它的上下文中对一些关键词进行查找,也包含一些更复杂、精细的功能。同时能对编码的单元进行量化分析。
就像所有的数据分析一样,撰写焦点小组访谈报告是一项将大量文本信息综合、总结、分析、归纳出“基本点”、主要趋势以及代表性例子等的工作。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逐字地引述那些主要的观点、讨论模式、词汇以及框架等。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将会忽略掉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让参与者在“自然”交谈的方式下,对于特定的问题、话题和现象发表看法,分析原因以及得出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逐字引述的做法也仅限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述上。
在撰写结果报告时,要寻找和选择出一些与分析的某个特定角度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用来引述的文本,这个可以通过计算机文本寻找程序自动实现;另一方面又要判断出报告中使用的这个引述是否真的能够反映出大部分数据的情况和趋势,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这个时候对文稿编码进行分析就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面对从访谈中产生的大量丰富的文本信息,决定在报告中采用哪个方面,舍弃哪个方面看起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最基本的一点是,焦点小组访谈的分析和报告必须是按照访谈指南中列出的“标题”顺序来进行、这些草拟出来的关键词是和问题、研究对象、话题和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一个部分的假设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研究和论述问题服务。与其他的实证研究一样,焦点小组访谈的报告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将结果和发现告诉读者,而是应该让读者也能理解整个研究的过程——他们研究的是什么、是怎样研究的、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地点在哪里以及研究的实施者是谁等等。在报告中,一般来说包含下列信息:
1、参与者是谁? 以及他们表达了什么内容?
2、他们是怎么被征集来的?
3、访谈的地点以及访谈的主持者
4、焦点小组访谈的性质和形式
5、“剌激物”的使用
6、记录以及分析访谈的方式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做的实例。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信用卡观念的焦点小组访谈。
调查目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他们对桌面展示广告的反应;他们对不同的信用卡产品概念的反应;最后是他们对信用卡的不同设计样式的反应。这些广告将被放置学生俱乐部中,用以吸引学生们申请信用卡。
展览广告品和随赠品围绕3个方面展开: ·激光唱盘。在你申请信用卡时,可以从一系列唱盘中选一张你最喜欢的。当你使用信用卡获得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就可以免费得到这张唱盘。·环保。信用卡发行人捐钱用于种植树木,所捐数额依据使用信用卡的金额而定。钱款将捐赠给国际公认的环保组织。·信用卡教育。定期发放有关使用和滥用信用卡的教育材料。每年举行关于信用卡的免费报告。如果学生的信用卡记录非常好,那么在他毕业以后可以获得一张金卡。
大学生信用卡观念焦点小组访谈指南
Ⅰ解释焦点小组访谈法及其规则(10-12分钟)A解释焦点小组访谈法。B没有正确答案。
C要倾听别人的发言。
D我的一些同事在镜子后做观察,他们对你的观点非常感兴趣。
E自动录音或录像,因为我想全神贯注听你们的发言,所以没有办法记笔记。F请一个一个地发言,否则我担心会漏掉一些重要的观点。G不要向我提问,因为我所知道的和我的想法并不重要,你们的想法和感受才是重要的,我们为此才聚在一起。
H如果你对我们将要讨论的一些话题了解得不多,也不要觉得难过没关系,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这一点;不要怕与别人不同,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持有同样的观念除非他们确实这么想。
L我们要讨论一系列话题,所以我会不时地将讨论推进到下一个话题,请不要把这当成是冒犯。
J还有问题吗?
Ⅱ 信用卡的历史(15分钟)我对你们对信用卡的态度和使用信用卡的情况很感兴趣。A有多少种主要的信用卡?你使用什么信用卡?你是什么时候拥有这些卡的? B为什么你要得到这些信用卡?你又是如何得到的?
C你最常用的是什么信用卡?为什么经常使用它?你使用信用卡的目的是什么?
D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是不是很难,是否有些信用卡比较容易得到,如果有,是什么卡?大学生是否很难得到一张好信用卡或者“合意”的信用卡?
E你目前对信用卡及其使用的态度如何?当你拥有一张信用卡后,你的态度是否会有所改变?如何改变的?
Ⅲ 桌面广告设计(25分钟)
现在我将向你们出示几种信用卡桌面广告设计,它们会出现在校园中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学生俱乐部和学生活动中心。每一种展示广告都是代表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若干展示广告中的一种,我想知道你们对不同展示广告的反应。我每出示一种,希望你们写下对它的第一反应。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的第一反应。在用一分钟时间写下你们的反应之后,我们将更为详细地讨论每一种设计。
A出示第一种广告。
1.让他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你对这种广告设计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该设计有任何你特别喜欢的地方吗?
b你会停下来仔细阅读吗?你会受它的吸引吗,为什么会?为什么不会?它有任何你感兴趣的地方吗?
c 你是如何看待环保或教育促销或音乐赠品的,喜欢还是不喜欢? B对第二种广告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广告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广告设计。
1.这些广告中,如果有的话,哪一种最可能吸引你的注意,使你停下来仔细阅读?什么? 2.哪一种最不可能吸引你的注意?为什么?
Ⅳ 宣传册与随赠品(25分钟)
现在我想让你们看一看信用卡的赠品,这些赠品是与刚才讨论过的展示广告相配套的。我向你们展示宣传册和赠品的样本;然后,希望你们记下你们的第一反应,最后,对每种赠品进行讨论。
A出示第一种宣传册和赠品。1.让他们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b赠品有任何地方你特别喜欢吗,有任何地方你特别不喜欢的吗? c你理解赠品的含义吗?
d你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收益吗?
e你会为这种赠品而申请信用卡吗?为什么?
f这种信用卡会取代你现在所用的信用卡吗? g你会考虑使用这种信用卡吗?
h毕业后你还会继续使用这种信用卡吗?
i考虑到赠品,这种信用卡与你最常用的信用卡相比如何?
j在多大程度上你会使用这种卡,为什么会,为什么不会?你打算真正使用这种卡还是只是拥有它?你打算毕业后还保留它吗? B对第二种宣传册和赠品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宣传册和赠品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的宣传册和赠品。
1、最佳赠品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考虑到赠品 如果有的话,你会选哪一种信用卡?为什么?
Ⅴ 信用卡设计(10分钟)
最后,我想让你们看一看附带环保赠品的信用卡的3种设计式样。同前两次讨论一样.我先出示每种设计,要求你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然后讨论每种设计。请使用事先发的表格记录你的反应。
A出示第一种设计。
1.让他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设计中你特别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
b在设计中是否有什么东西令你在上学期间使用它时感到不舒服?毕了业以后又如何? B对第二种设计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设计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的设计。
1.如果有的话,这些卡中你会用哪一种?喜欢哪种? 2.是否有哪种卡你不会使用?为什么? 感谢你的参与。
登机牌 (boardingpass/boardingcard) 是机场为乘坐航班的乘客提供的登机凭证, 乘客必须在提供有效机票和个人身份证件后才能获得, 也有人称之为登机证或登机卡。有乘机经验的人们都知道, 在到达机场后, 第一要务便是拿着机票去办理登记手续, 也就是平常说的“换登机牌”。登机牌上向乘客提供了航班号、登记时间、在哪个登机口登机以及上机后的座位等许多重要信息, 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 我国使用的登机证印制十分简单, 多为手工填写和加盖橡皮戳记。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在所有机场或航空公司都采用电脑打印。近年来, 登机证的印制更加精美, 背面还出现了不少广告内容, 成为引人入胜的集藏品种。同时, 随着飞行事业的发展, 乘客们对登机牌的可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今各大机场常见的登机牌绝大多数为硬纸卡, 大多数为长方形, 正面印有机场、航空公司或民航机构的名称和徽记, 以及可供填写乘机人姓名、航班号、航班起讫站、座位号、舱位等级、日期与登记时间、登机口、舱位等级等内容, 部分登机证还注明允许吸烟航班或禁烟航班的标志, 有些还印有机场的地图。
不同机场的登机牌上呈现的信息都各有不同, 多少不一, 布局各不相同, 设计各有特色, 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怎样的登机牌才是用户所需要、所喜爱的?为了解决这个的问题, 我们收集了60张现有登机牌,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 了解用户对现有登机牌设计和布局的好恶, 从而总结用户对登机牌布局和设计的需求。
二、调查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根据方便取样原则, 2010年12月选取在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进行焦点小组一次, 受访用户8名, 访谈时间约为120分钟。
访谈对象共8人, 来自不同专业。其中男性4人, 女性4人;可用性方向研究生3名, 其他专业5名;最小年龄为20岁, 最大年龄为26岁;从未搭乘过飞机的用户1名, 平均每年搭乘飞机1-5次的用户6名, 平均每年搭乘飞机5次以上的用户1名。
(二) 调查材料
焦点小组访谈的材料包括焦点小组准备材料和讨论用的登机牌。
1、焦点小组的准备材料共4份。
主持人访谈大纲用于指导主持人对整个焦点小组的主持和控制。
焦点小组记录表根据主持大纲进行编写, 用于在焦点小组中工作人员对参与者的反馈进行及时记录。
用户背景问卷用于了解用参与者的背景信息, 以及参与者对参与焦点小组的评价。
焦点小组PPT用于在焦点小组进行中对参与者进行可视化的引导, 便于参与者更清晰地了解主持人的要求或访谈内容等。
2、讨论用的登机牌共12张, 均从收集到的登机牌中抽取。
按照登机牌上信息的排列和整体设计将收集到的60张登机牌分成7类, 然后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进行抽样, 最后获得12张登机牌。具体登机牌如图1所示。
(三) 焦点小组实施
焦点小组访谈在会议室中进行,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安静。会议室旁配有监控室可以通过会议室中安装的录音摄像设备对焦点小组进行监控和记录。焦点小组访谈由作者担任主持, 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对访谈全过程进行录音和录像, 而后对音像资料进行逐字稿转写。
焦点小组访谈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开场热身, 首先由主持人欢迎受访者参与并介绍本次焦点小组的目的和规则, 然后请受访者逐一进行自我介绍, 以建立良好的访谈环境。第二个阶段为正式访谈阶段, 该阶段中主要围绕三个主题进行讨论: (1) 现有登机牌设计中令人满意的部分, (2) 现有登机牌设计中令人不满意的部分, (3) 自己设计一张登机牌, 并介绍自己的设计, 说明设计理由。第三阶段为总结, 由主持人回顾本次焦点小组的讨论结果, 并感谢参与者, 同时要求参与者填写用户背景问卷, 具体实施环境和实施情况如图2所示。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次焦点小组的资料分析采用类属分析的方法, 即从访谈收集到的资料中寻找反复提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 将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归入同一类别, 进行整理。
(一) 呈现必要的、有效的信息
受访者希望在登机牌上呈现必要且有效的信息。对于登机时间、登机口等信息, 受访者认为必须在登机牌上进行呈现。同时增加一些必要的提示信息, 如提前登机提示等, 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 便于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方便的在登机牌上找到。“登机牌上呈现一些重要的提示信息就比较好, 比如‘起飞前10分钟到’这样的, 对没乘机经验的人来说很重要, 可以避免因为不知道一些常规性的登机信息而造成的错过班机等情况。”
而对于一些无关信息, 用户认为它们既不必要, 还有一些信息是用户不能理解的, 因此不需要呈现在登机牌上。“登机牌上有些信息是我们用户不明白的, 比如‘序号’这一项, 我一直也没搞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序号, 后来发现其实登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用到它, 也就不管它了。像这样的信息呈现在登机牌上, 没有意义, 还不如不要。”
(二) 信息排列整齐、清晰、有规律
使用登机牌时, 信息排列的整齐性、清晰性和规律性都对用户快速便捷的使用登机牌, 在上面搜索需要的信息有较大的影响。受访者认为在信息排列时应该按照一定规律、将重要信息放置在用户容易搜索到的位置上, 且必须整齐、清晰, 否则会增加用户搜索信息时的负荷。
“航班号和其具体内容, 没并列在一行, 上下错开, 查看的时候容易串行看错;常旅客和后面信息全都连在一起, 看起来麻烦, 信息排列时应该有点间隔, 不要连在一起, 看起来不清楚;登机的时候和航班号、登记时间、登机口等信息相比, 关系到自己的信息 (如名字) 不是太重要, 但它却放在最前面, 这样不是很好, 应该把用户更感兴趣的, 觉得更重要的而信息放在前面, 方便查看。”
(三) 对重要信息进行突显
在登机牌上, 由于文字信息比较密集, 为了使用户能更快速的查找到重要的信息或者向用户强调相关信息内容, 需要在设计时对重要信息进行突显。现在的突显主要有改变字体颜色、增加突显框和改变字体颜色同时增加突显框三种。受访者对这三种突显方式都可以接受。
“登机牌上用红色框圈出关键信息, 如航班号、登记口、登机时间和登机口等, 或者把字体颜色变为红色进行突显, 用红色字体和方框进行突显后, 能很快注意到这些信息, 使用更方便。”
在视觉搜索中, 突显能够更快速的捕获用户的注意力, 改变用户的视觉策略为向导性, 从而减少搜索时间。且根据胡凤培等人的研究, 颜色突显是最有效的突显方式。
(四) 信息呈现应该有中英文对照, 且中文大, 英文小
现在有许多外国友人在国内搭乘飞机, 因此中英文对照是对登机牌信息呈现的重要要求之一。同时, 在国内的大多数乘客还是主要中文进行识别和阅读的, 因此在中英文字体设置时, 应该中文字体略大方便更多乘客阅读。而在一些数字、日期等信息呈现时, 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的标示方式, 这样则可以不再进行中英文对照。
“国内航班没中文标识, 没用中文写姓名只用了大写拼音感觉很奇怪, 到达站也是大写字母没中文, 这样对不懂英文的国内乘客影响挺大的, 应该采用中英文信息结合呈现, 不要只用数字或大写。而且在中英文都有的情况下要先中文后英文, 现在的登机牌上顺序排列不一致有的先英文后中文, 有的后中文先英文, 看起来很乱。”
(五) 字体统一, 大小合适, 写法规范
受访用户认为登机牌上的字体应该统一, 相同等级的文字大小也应该相同, 且要让用户能清楚的看到登机牌上的文字, 还要尽可能地照顾到一些特殊的用户, 如老人和视力不好的用户。同时在登机牌上应该采用规范汉字, 繁体字等容易造成用户的不理解。
“登机牌上的字比较小, 看起来吃力, 不方便搜索信息。”“这边出现了一个繁体字, 有些用户是看不懂繁体字的, 还是应该使用规范字的。”
(六) 颜色搭配简洁、大方, 有设计感
登机牌整体版面较小, 如果采用较为丰富的色彩搭配, 会使页面看起来繁乱, 破坏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因此在选择色彩搭配时最好采用不超过两种的彩色颜色:LOGO栏底色、文字突显颜色。这样整个页面看起来更简介、大方。同时还要有设计感, 让用户觉得该登机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让他间接地体验机场的优质服务。
“登机牌的颜色搭配的使用体验比较有影响, 颜色过于单一不方便用户对信息的查找, 喜欢对重要信息进行颜色突显的登机牌, 但在突显是颜色不要太花哨, 花哨的颜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喜欢。”
四、调查结论
本次调查得到结论, 在登机牌设计中考虑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 呈现必要的、有效的信息; (2) 信息排列整齐、清晰、有规律; (3) 对重要信息进行突显; (4) 信息呈现应该有中英文对照, 且中文大, 英文小; (5) 字体统一, 大小合适, 写法规范; (6) 颜色搭配简洁、大方, 有设计感。
摘要:本研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 了解用户对登机牌上的文字信息的布局和设计的需求, 从而总结登机牌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 登机牌设计原则如下: (1) 呈现必要的、有效的信息; (2) 信息排列整齐、清晰、有规律; (3) 对重要信息进行突显; (4) 信息呈现应该有中英文对照, 且中文大, 英文小; (5) 字体统一, 大小合适, 写法规范; (6) 颜色搭配简洁、大方, 有设计感。
关键词:焦点小组,登机牌
参考文献
[1]登机牌名词解释[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06983.htm.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人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因其蕴涵潜力巨大的商机,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通过焦点小组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对不同性别、不同消费水平学生的进行调研,了解其对旅游商品看法,最终为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认知提供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年轻人 焦点小组法 旅游商品
中图分类号: 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32-02
A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China's education, young people as a specialconsumer groups of China tourism market, there contains a huge potentialbusiness opportunities, so they attracted increasing public attention. Throughthe focus group method to carry out data collection, understand the conceptof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based on different gender anddifferent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ir views of touristmerchandise. Finally to provide the reliable basis and advice for the cognitionof tourist merchandise of young people.
Keywords:
Young people Focus group Tourist merchandise
1旅游及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分析
自古以来,青年人都是旅游行业的主力军。面向年轻人的旅游商品设计,要充分适应年轻人的特点:年轻人喜欢多变的款式,追求个性,注重外观,一般来说能承受的价格不高。面向年轻人的旅游商品设计要注意国情的不同,辩证对待传统与创新,警惕过度叛逆的价值观,积极传播本土品牌。
年轻人旅游市场往往被业界看作低消费的代名词。因此,对年轻人旅游产品的研究常常被外界忽略,针对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开发也通常不受重视。而事实上,中国目前大约有三亿多年轻消费者,占到约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多。可以说人生中这一阶段是最富有追求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阶段。
年轻人主要消费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消费能力很强,市场潜力大。伴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日益重要的作用,年轻人的知识更新、学习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等也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经济收入,再加之社会计划生育,家庭负担减轻,年轻人消费观念新潮又不愿压抑自己的欲望,注重享受和娱乐。因此年轻消费者可以说是消费能力最强、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消费群体。其二,易于冲动的消费行为,感性大于理性。由于青年时期的人并未彻底成熟,加上阅历有限,使得个性尚未完全定型。他们内心丰富、热情奔放,冲动性消费明显多于计划性消费。只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导致缺乏相应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
2年轻人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划分
(1)尚未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主要指未满18岁,包括初中、高中等在校接受教育,但完全需要家庭的保护与抚养,尚未成年的人群。此类消费人群的个人因素更强一些,个人因素可以分为个性与自我概念,年龄与性别。此类人群因为长期处于校园生活,所以其生活圈、朋友圈、年龄上都基本一致。年龄上的一致也意味着心理年龄差异甚微,进而往往会出现喜欢彰显自我,喜好攀比等优劣特点。
从个性方面来讲,个性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一个人对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以校服为例,校方通常要求统一穿着。学生在规章制度的强迫下会统一穿着校服,但细看,许多人会在其他地方做一些改动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小到校服上的涂鸦、绣字,大到品牌T恤、鞋的比拼追求。暂且不分对错,这些都是年轻人为了追求个性,彰显个性的方式。
因而,面对此类人群,应尽量开发符合目标市场顾客自我形象的品牌产品。这类产品首先外观独立个性,即使过于浮夸也会凭借此点吸引个性年轻人的眼球。
(2)半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年龄大多在18—23随之间,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等,每个月有家庭支持的生活费可以自由支配,半脱离家庭的管教与制约。他们有相对独立和成熟的产品消费认知,但由于生活费用有限,往往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购买。
经过选择评价,消费者会形成购买意图,但购买意图和最终的购买决策是否一致,还会有三种因素起作用。第一,他人态度。此类人群排除假期与父母出行,通常利用周末会与同伴(同年龄大学、研究学生)出行。他们的主见不会太强,通常会询问周围同伴,希望他人对自己购买的产品得到肯定。第二,意外因素。很好理解,他人推荐或自己看到更为有趣的产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会直接放掉上一任产品。又或者现在网购十分便利,倘若自己的产品不够特色,不够独一无二,消费者会选择在网上购买。第三,可察觉因素。通常购买人群会首先被一个产品的外观所吸引,在想要购买的前提下,会考虑其实用性。倘若发现性价比太低会大大降低其购买欲。因而一些价格便宜适中的产品是此类本群的主打。
(3)经济独立的青年人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此类青年人基本可以泛指工作后青年人群。他们有固定收入,基本脱离了家庭的支援与管教,形成新的家庭。此类人群可以从购买角色分析。首先会有发起者,即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旅游商品的人。其次有影响者,即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者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然后会出现决策者,即对是否购买、为何购买、怎样购买、去哪里买等方面的购买决策作出决定的人。接着是购买者,最后是使用者。例如父母购买孩子使用或情侣购买送给对方,职员购买送给上司等。一些相对高档昂贵的产品主打是此类消费人群。
3以焦点小组法调查研究年轻人对旅游商品的认知
(1)目标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要做到:了解年轻人每个月能从家庭中获得的零花钱数额,从而了解年轻人对于旅游商品消费的消费能力;了解年轻人的主要旅游商品消费方式,喜好的旅游商品消费内容,确定发展年轻人旅游的产品。
(2)研究目的:
①了解年轻人对于旅游商品消费的消费能力;
②了解年轻人的主要旅游商品消费方式;
③了解年轻人喜好的旅游商品消费内容。
(3)人员构成:
组织人员:耿丹在校学生;
受访者:耿丹学院在校大学生。
(4)调研方法:
小组座谈会;男女各十个人。如图1所示。
(5)样本量及构成:详见表1。
(6)调查结果
每月零花钱不同对旅游商品的看法:详见表2。
性别不同对旅游商品的看法:详见表3。
4年轻人购买旅游商品分析
(1)为了纪念旅行经历
年轻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旅游怀有极大的兴致。所以在旅游过程中遇到能够记录下此次旅行的商品,例如漂流时工作人员拍下的照片,与当地穿着传统服饰人的合影等,多数年轻人都会购买。
(2)带有地方特色
现在年轻人通过网络搜索自己中意的旅行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旅行过程中想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所以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更能使购买者融入到当地的氛围中。
(3)引入注目的特殊商品
年轻人的个性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在旅行时除了参观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还会留意景点周围的摊位,如果摊位上摆放特别新颖且个性化突出的商品,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一般年轻人都会选择购买。
(4)便宜实惠的带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年轻人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费用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在没有固定工作前,旅游消费对于年轻人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商品的条件要求不高。在给朋友选择旅游纪念产品时,年轻人大多数都舍选择便宜且实惠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型纪念品。现代年轻人旅行时都会选择轻装上阵,行李箱能轻最好,旅行纪念品上不会浪费太多的空间,所以带给朋友的纪念品越小越精致最好。
5总结
在重视环保的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转向旅游及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向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旅游业及旅游商品本身就是极具潜力、亟待开发的一块巨大的经济蛋糕。通过对旅游业及旅游商品购买主力军——青年人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行为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具有地方特色,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成本和价格。旅游商品的设计应该体现出纪念性,并在造型上具有个性化的设计风格。通过以上措施才能真正的吸引年轻人去购买旅游产品,从而发挥旅游产业的巨大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旅游教育出版.2014
[2]李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台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3]周武忠.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2009-07-02 06:34:43|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分析《焦点访谈》电视节目制作特点
原创:李谦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自 1994年4月1日开播,至今已历时15年有余。15年的发展,使它
成长为中国舆论监督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栏目。
一、选题
长期以来,《焦点访谈》之所以能够在央视众多栏目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在栏目的个性化方面独领风骚,就在于它始终把选题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
从2009年6月7日的《焦点访谈之八方努力保高考》看选题方向,首先表现在积极主动地与中央的中心工作相配合,也就是说当好“耳目”,做好舆情监测。这就需要策划者及时、敏锐、准确地判断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必须加以解决的矛盾,根据中央的政策精神,揭示问题。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具有吃透政策的深厚功底,同时还要求在选题的策划过程中,必须做到所提出的问题有前瞻性,所选个案具有典型性。还表现在做好“喉舌”,为中央工作提供舆论支持上。本期节目选取了北京和广州两个考场为报道地点,在严防甲型H1N1流感时期,教育和卫生部门做了那些防范,交通管理部门又采取了哪些有利于
考生的措施,考场的工作人员又会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这就起到了一个监测和喉舌的作用。
二、结构
《焦点访谈》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而在几年中《焦点访谈》推出的一批较为观众认可的“记者主持人”,也因其来自采编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新闻工作素质和理论素养确立了自己在电视新闻传播流程中的位置。他们正按照新闻评论部和《焦点访谈》缔造者们既定的目标和进程,由“记者主持人”向“主持人”、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一步步前进。2009年6月7日的《焦点访谈之八方努力保高考》节目中,演播室主持人是敬一丹,三名出境记者进行了主题内容的报道,其中北京考场内的是记者黄洁,广州考场内的是记者刘
庆生,北京考场外的是记者刘雪松。
三、制作团队
《焦点访谈》在节目管理和制作上采用制片人制。制片人是栏目的管理者和节目创作的组织者与把关人,也是节目的第一责任人,对节目的全程制作、经费使用、人员调配具有决定权。新闻评论部是国内将制片人体制引入新闻节目制作的第一家,《焦点访谈》是这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管理方法的第一批试验
田。
从节目尾部字幕部分得知,其制作团队除了主持人和记者外,还包括制片人、编辑、摄像、技术统筹、主编、播出主管、责任编辑、制作主管、技术制作、合成、监制、节目总监。
典型的选题,清晰的结构,一流的团队,使得《焦点访谈》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一个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的收视率稳定在30%左右,每晚收看
这个栏目的观众约有3亿。
焦点访谈观后感1
2月21日晚上7点30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放了《赌风何以盛行》。看了访谈,联系学校,思之再三,有如下三点感想:
之一:赌风难禁环境如此,社会如此,荆州地区如此,平昌如此,泻巴亦如此。我校在去年上学之初有一些好转,打麻将的少了,斗地言主的收敛了。但最近又有社会上的说,老何你那个学校成啥话嘛?一天到晚都有人在搞赌。我口头没有说,但心中不服,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老师远离尘嚣,不闻麻将声能行吗?
之二:赌性难改人的本性就是不服输,说穿了就是爱打赌。大家小时候,小孩争论就说我们来打赌,那时无钱,就是放牛时赌牵牛、赌哪个捡柴。等到渐渐成人,也暗自心里较劲,你读中专,我上大学;你挣十万,我也搞个五六千。渐近中年,其它打赌,实在费劲,费心又费时,不若桌上对垒,较个高低,既可现货到手又可娱乐身心。你我都不能脱此凡俗,难免赌性发作,实不能改之。
之三:赌场难撤参赌不是一个人能干的,必设其场,建其点,称之为“赌场”,美其名曰:“茶馆”。荆州地区公安局嘴上打击赌博,暗里串通赌场,实在难以给人民说清楚。我个人作为管理者也有一惊,现在任其发展,最终难逃其责。遂与同志们商量,能否形成制度,望同志们理解,不能起到效果的我认为是不能算作制度,顶多算个文字。校内的所有房屋不能开设赌场,当然亦不能参赌其中。校外不说凭鱼跃,任鸟飞,但给你们一丝空间,接触社会,我权且作个睁眼瞎。但我也有一个忠告,俗话说:酒有品,人有量,醉有度。我套用一下:人有德,家有底,赌有时。
焦点访谈观后感2
今天看焦点访谈,最后看到一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问责。通过记者的镜头,看到水的源头,存在着各种问题,无一不与污染有关。而被问责的各个相关地区及部门负责人,更是无不以巧妙的言辞推卸责任。总而言之一句话,整改的制度好建立,执行起来就不是那样容易了。有时候看看电视感到非常有趣,一级官员无力解决的问题,有的通过媒体曝光得到解决了。是不是媒体的权利就大于官员的权利呢?其实不然。有些官员不是不想解决问题,是懒散、懈怠、推诿和不负责任,造成种种失职、渎职。尽管这样,所有官员却无一例外的好脸面。看来,这种主动建设和被动整改,在社会现行过程,是多么的不容易。这一阶段看新闻联播,我印象很深的是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这个生态文明从物质到精神,林林总总的发展中事,都囊括其中。这个提法很到位的。焦点访谈栏目总是站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正气或揭露时弊,尤为有理有利。我总在想,这个栏目的编导,实在太有水平了。我在为焦点访谈喝彩的同时,想起人们感叹的一句话,国家总的政策是好的,但是执行起来,一级一级弱化,到下边有的已经变的不是原样了。但是,执政者是国家干部,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是国家一级权力的代表,你的行为不利,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对国家的信念的。人们问:为什么一届一届领导浩然正气,运行的环节却出入很大?这个问题症结在哪里?为什么地方有些国家干部,或者很多国家干部,到目前为止,还是只限于做表面文章,而不下决心解决实际问题呢?焦点访谈主持人最后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来这源头不止在山头,更在心头。
焦点访谈观后感3
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证难办脸难看”,为窗口服务工作敲响了警钟。为规范窗口工作人员行为,严明纪律要求,避免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杜绝“吃拿卡要”陋习,树立良好的形象,我路政大队组织全体执法人员统一观看了《焦点访谈》栏目。
看完节目后,大队长要求全体执法人员提高认识,对照报道中的问题,引以为戒,警钟长鸣。针对武邑县公安局暴露出来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和查摆。
一要改进服务作风,提升服务形象,积极推行阳光服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认真解决“庸、懒、散”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二要提高水平,增强本领,要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应对本窗口的服务事项、所需材料、工作流程等信息非常熟悉,避免“有心办,无力办”的情况;
三是强调工作纪律,要求上班时间严禁从事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酒后上岗;禁止在办事中接受当事人宴请或接受礼品、礼金,要求全体人员强化纪律意识。
四是必须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按照透明、便民的原则,绘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公开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监督方式,最大限度地把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我们大队承诺如下:按照“当日事、当日做、当日结”的原则,对手续齐全符合要求的立即予以办理;对手续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必需补齐的资料及办理途径,避免群众徒劳往返。
焦点访谈观后感4
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渔区,当地群众把郭文标尊称为“平安水鬼”,寓意为神通广大的“海尙守护神”。只要附近海域发生险情,求救电话就会打郭文标手机尙。不管是谁家渔船抛锚,船主们常常第一茖想的就是祂;只要侑求救电话打来,郭文标总会立即发动祂的机帆船,全速赶出事海域化解危难,不求回报。
20xx年8月的一天,台风袭击温岭市石塘渔区。两位网箱养殖户冒险驾小船出海打算拖回养殖箱,结果被海浪困住无法尙岸。情急之中,人们想了“水鬼”郭文标。郭文标独自驾驶机帆船在狂风怒号的大海里,冒死将遇险渔民运送海港内,安全送尙了岸。
在石塘人眼里,郭文标在当地是一茖“爱管闲事”的人。一天晚尙,海面风力达9级,一艘货轮螺旋桨被水中的尼龙绳缠住不能动弹。如不及时抢救,货轮随时会被大风吹翻,情况十分危急。郭文标不顾妻子劝阻,穿尙潜水服,驾驶小船赶赴出事海域,花了一茖多小时,帮这艘货轮解除危机。
20多年来,只要接求救电话,郭文标总是随叫随,多次冒死出海救援遇险船只,帮助许多船员死里逃生,拯救了130多条生命。近日,郭文标申请的海尙平安民间救助站获得侑关部门的批准,这将是当地第一家民间海事救助站。郭文标说,一茖人的力量是侑限的,祂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海事救助。
焦点访谈观后感5
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渔区,当地群众把郭文标尊称为平安水鬼,寓意为神通广大的海上守护
神。只要附近海域发生险情,求救电话就会打到郭文标手机上。不管是谁家渔船抛锚,船主们常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只要有求救电话打来,郭文标总会立即发动他的机帆船,全速赶到出事海域化解危难,不求回报。
20xx年8月的一天,台风袭击温岭市石塘渔区。两位网箱养殖户冒险驾小船出海打算拖回养殖箱,结果被海浪困住无法上岸。情急之中,人们想到了水鬼郭文标。郭文标独自驾驶机帆船在狂风怒号的大海里,冒死将遇险渔民运送到海港内,安全送上了岸。
在石塘人眼里,郭文标在当地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一天晚上,海面风力达9级,一艘货轮螺旋桨被水中的尼龙绳缠住不能动弹。如不及时抢救,货轮随时会被大风吹翻,情况十分危急。郭文标不顾妻子劝阻,穿上潜水服,驾驶小船赶赴出事海域,花了一个多小时,帮这艘货轮解除危机。
20多年来,只要接到求救电话,郭文标总是随叫随到,多次冒死出海救援遇险船只,帮助许多船员死里逃生,拯救了130多条生命。近日,郭文标申请的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这将是当地第一家民间海事救助站。郭文标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海事救助。
焦点访谈观后感6
利欲熏心的时代里,一颗颗清透的心渐渐沉沦。谁管取得高分的手段,最终要的,是那“金榜题名”的璀璨光华……
众所周知,考试作弊一向乃“兵家大忌”——舞弊为考生们所不齿。但当电视屏幕中播放出有关考试舞弊的一系列事情时,我不禁目瞪口呆。
20xx年1月13日的《焦点访谈》中就详细地记录了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试所存在的作弊现象:跟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作弊时的专用器材——一个肉色的形似耳机的接收器;播报试卷答案的电台;还有负责帮助考生作弊的培训机构清晰地暴露在镜头之下。然而更令我惊讶而心寒的,是培训机构的专业作弊人员对考生们忐忑不安的心作出的回答:“不用担心会被(派出所)逮着,我们又没放火杀人,抢劫银行,我就是不会,抄一下嘛!”听了这段话,我似乎明白了考生为什么愿意冒着风险在考试中作弊: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对于考试成功的有心无力;也许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急切。总之,他们的出发点不坏,但他们急功近利的手段是令人悲哀的。试想一下,如果考试作弊风靡中国的话,考试也将失去它原本的意义——在测试中不断地发掘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处,从而不断强化牢固。因为到了那时,高端先进的作弊仪器会使全国上下的学生统统都是满分,每人都会“金榜题名”,曾经学生们梦寐以求的好成绩将唾手可得,谁还会稀罕呢?谁还会去寒窗苦读、奋发图强?谁还会去畅游知识的海洋,去攀登习题的高峰?那将是多么令人震惊而痛心的一副画面啊!
利欲熏心的时代里,一颗颗清透的心渐渐沉沦。希望通过这次《焦点访谈》的曝光,能够打消一些负责帮助作弊的培训机构和考生们的侥幸心理。好成绩毕竟是要自己奋斗得来才觉的欣喜若狂啊!
焦点访谈观后感7
焦点访谈观后感:创先争优为民服务
经过观看《焦点访谈》,以武汉市汉阳区水务局疏捞工金帮红,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车管所为代表的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的这期节目。触动很深,体会也很深刻。
央视中,区水务局排水队和先模代表金帮红同志带领班组成员踏着粪水,揭盖子,掏粪便,探出口,打扦子,忙得热火朝天,没有任何抱怨;有几处污水堵点,疏捞机具派不上用场,只能下到井中人工疏捞,连央视记者们也深深的为疏捞工们艰苦的工作环境所感染;南京车管所民警们服务群众,打造礼貌窗口,落实惠民措施,把权力公开把管理转化,服务周到和贴心,让群众亨受到了礼貌成果的过程。
金帮红同志强烈的社会职责任感,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朴实无华的工作态度正是我们林业工作人员所需要和具备的,他弘扬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有这样一种信仰,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放出光彩,受到群众拥护。金帮红是平凡的,但他又是不平凡的。他让下水道畅通无阻,也让这种工作态度流淌到许多人的心中。
我们林业工作者更应当牢记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金帮红的工作态度和南京车管所的工作举措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要向金帮红和南京车管所学习,为安龙县生态建设工作,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业产业,为社会服务,创先争优,在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扎实工作,大胆创新,努力推进我县林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焦点访谈观后感8
20xx年11月2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实施细则》颁布一周年。我们总是觉得间谍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忽视间谍的存在,但恰恰就是因为我们的掉以轻心,导致了间谍有机可乘。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安全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本期的焦点访谈,给我们讲述了三起国家机密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事件,而这三起事件都是因为人们对互联网没有足够的了解,认为互联网是绝对安全的,网络攻击这种事情离我们很远,间谍也只是在电视剧里出现了,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次是人们没有认真对待国家机密,将国家机密当做是普通文件来对待,更有甚者将文件随意的以拍照的形式传播出去,这是典型的防范意识不足;而最后一点便是相关单位的相关教育不足,相关单位也没有对这些国家机密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的告知此类文件的重要性,以及泄露这些文件会导致哪些危害以及如何保护好这些机密,还有便是很多单位存在为了图方便多人共用一个邮箱以及邮箱密码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便让境外间谍情报局有了机会去窃取机密。
年迈的老人不辞辛苦为死去的女儿打了六年的官司,这让人心酸,让人感动。令人欣慰的是,最后老人终于帮女儿计回了公道。可是交通安全的隐患却不得不让人担忧。
每一年,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车祸,往往不是“有意”,而是“不经意”,有些人是为了早上班,早回家,所以把车开快了一点,或闯了几秒钟的红灯;有些是为了方便,横穿火车道……而正是这些行为,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记得听人说过:一个小女孩在上学的途中为了做上早一班的公交车,不停地追着那辆公交车,可是司机师傅并没有看见,在一个拐角处,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她完全可以去等下一班车的,不是吗?每一个人,总是在道路上吝啬那一分一秒的时间,却把生命置之于外,这便是悲剧发生的原因,如果知道是这样,他们为什么不早走几分钟呢?
在周六的下午, 范某和张某告诉妈妈出去玩一会儿, 也没说去哪里玩。妈妈也了解自己的孩子, 没有多问。他们把附近能玩的地方都玩了, 能逛的地方也都逛了。后来, 实在是没地方玩了, 他们就决定去裕西公园过一夜, 尝尝晚上不回家是什么滋味。
天渐渐黑了, 两个人兴高采烈地在公园里品尝着“新鲜”。到晚上吃饭的时间了, 他们的爸爸妈妈左等不见孩子回家, 右等也不见孩子回家, 很担心, 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附近的同学家都找了, 都没有;留营小区里找了, 也不见两个人的踪影。晚上9点多了, 无奈之下, 他们的爸爸妈妈给班主任了打电话。老师接了电话后, 也是心急如焚, 赶紧给同学们打了电话。同学们都是在睡梦中醒来接老师的电话。老师打完电话后, 又急忙向范某和张某的爸妈打了电话, 提供一些可寻找的地方。
那时已进入“大雪”节气, 白天上学我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袄, 晚上的气温可想而知会有多冷了。夜深了, 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他们又冷又饿又害怕, 想回家, 又怕路上不安全。范某问道:“我们现在怎么办?”“不知道。”“有家里电话吗?”“忘了。”他们就在公园里继续“尝鲜”。
与此同时, 他们的爸爸妈妈急得泪流满面, 害怕儿子遇上了坏人, 便马不停蹄地找, 想到的地方都找了。110也帮着找了, 还是没有找到!
他们现在在干什么呢?谁都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他们却全然不知, 继续在公园里面“尝鲜”。
第二天早上, 他们平安地回家了。家长急忙告诉老师, 老师才松了口气。
爸爸妈妈并没有责罚他们, 而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他们的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对的, 遵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第十一条。
周一的班会课上, 班主任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 让同学们说说他俩错在哪里, 并写了作文《评“夜不归宿”》。老师觉得这还不够, 接着又让同学们写了《爸妈的爱》、《感恩父母》。老师做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 旷课、夜不归宿……第二十三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 不得歧视。老师的教育既正确又深入。
[焦点一] 什么是过去进行时?
[主持人]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例如:
The students were reviewing their lessons this time yesterday.
学生们昨天这个时候正在复习功课。
Were you watching TV at nine last night? 昨晚九点钟你在看电视吗?
[焦点二] 如何准确判断何时使用过去进行时?
[主持人]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用过去进行时,主要有三种依据:
1. 依据典型的时间状语有:at nine o’clock; last night; at this/that time yesterday; from 7 to 10 yesterday morning; the whole evening等。
2. 熟记两个常见的句型:
1) 在句型“主语+was/were+v-ing+when+主语+v-ed”中,表示“短”时间的动作用v-ed; 表示时间“长”的动作用“was/were+v-ing”。例如:
The students were read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当老师进来时学生们正在阅读。
2) 在句型“主语+v-ed/was(were)+v-ing+while+主语+was/were+v-ing”中,由于while只能用于指一段时间,所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延续性动词,用过去进行时;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是延续性的,则用过去进行时,如果是短暂性的,则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While I was watching TV, my sister was doing her homework.
当我正看电视的时候,我的妹妹正在做作业。 (watch和do都是延续性动词,故都用过去进行时)
While my mother was cooking, the telephone rang. 我妈妈正在做饭时电话响了。(ring是短暂性动词,故用一般过去时)
3.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动词的时态,是近年来各类考试中命题的热点。例如:
——You were out when I dropped in at your house. 当我顺便去你家的时候你出去了。
——Oh, I was waiting for a friend from Nanjing at the train station.
噢,我正在火车站等我来自南京的一个朋友。
[焦点三] 一般过去时与过去进行时有何不同?
[主持人] 一般过去时与过去进行时是极易混淆的两种时态,要想准确地了解它们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1. 时间状语不同
过去进行时常见的时间状语在上面已作归纳,而一般过去时的典型时间状语有:yesterday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last night(week, year等), an hour ago,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in 1999, long long ago等。
2. 强调动作的角度不同
一般过去时强调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而过去进行时强调动作“正在进行”的延续性。试体会:
I got up at six this morning. 今天早晨我六点钟起床。
My mother was doing some washing the whole day last Sunday.
上周日我妈妈一整天都在洗衣服。
3. 动词特点不同
静态动词只用于一般过去时,不用于过去进行时。这类动词常见的有:
1) 表示感觉的动词,如:feel, hear, see, smell, taste等。
2) 表示状态、感情的动词,如:be, hate, love, like等。
3) 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如:remember, understand等。
4) 表示所属关系的动词,如:own, belong等。
一般过去时的谓语动词既可用延续性动词,也可用非延续性动词;而过去进行时的谓语动词只能用延续性动词。
4. 情感不同
一般过去时是对过去事实的客观描述,语气比较客观、肯定;过去进行时有时也可表示赞美、厌烦等情绪,带有描绘性和感情色彩。试体会:
My father came home late. 我父亲回来得很晚。(说明客观事实)
My father was always coming home late. 我父亲总是很晚才回来。(带有埋怨情绪,指责某人的一贯行径)
[焦点四] 过去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有何区别?
[主持人] 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也是极易混淆的两种时态,它们的区别如下:
1. 时间范围不同。过去进行时强调的是过去的“某时某刻”或“某个阶段”;而现在进行时强调的是“此时此刻”或“现阶段”。例如:
The students are doing their homework now. 学生们现在正在做作业。
The students were doing their homework this time yesterday.
学生们昨天这个时候正在做作业。
2. 助动词be的形式不同。在现在进行时中,根据不同人称,be可以用am, is, are。而在过去进行时中,be则用was, were。
3. 时间状语不同。过去进行时常用this time yesterday, at that time, from…to…,yesterday morning等,或通常用when和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来说明“过去某时刻或某段时间正在做……”。而现在进行时常用now, these days, right now, at the moment等时间状语来说明“现在正在做……”。例如:
Now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But she was watching TV this time yesterday.
现在她正在做作业。但她昨天这个时候正在看电视。
[小试牛刀]
一、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r. Wang ____(mend) his bike at that time.
2. My mother ____(wash) clothes when I got home yesterday evening.
3. The children ____(sing) under the tree at eight o’clock yesterday morning.
4. Look!What ____ the boys ____(do) over there?
5. When I ____(see) Jack yesterday afternoon, he wasn’t writing anything.
二、下列句子均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 The twins was playing games at that time.
2. Did they reading English at half past seven yesterday morning?
3. Was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4. When I visited Mr. Brown, he was hasing supper.
5. When we saw them, they were play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1. 今天早晨妈妈正在做饭,这时电话铃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昨天这个时候我在打篮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那些天赵先生一直在写一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昨天下午五点钟他们在游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今天上午8:00到10:00她在看电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正确答案。
1. ——I knocked into a tree when I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for my friend.
——I suppose you ____ too fast.
A. driveB. are driving C. drove D. were driving
2. When I went to say goodbye to Anna, she ____ the piano.
A. is playingB. plays C. was playing D. played
3. I first met Lisa three years ago when we ____ at a radio station together.
A. have workedB. had been workingC. were workingD. had worked
4. Girls like eating snacks in bed while they ____ funny cartoon (卡通) books.
A. were enjoyingB. are enjoying C. enjoyed D. are going to enjoy
5. I ____ my homework while my parents ____ TV last night.
A. did; have watched B. was doing; were watching
C. had done; were watching D. would do; were watching
6. My sister ____ her book in the classroom when her teacher came in.
A. read B. reads C. was reading D. is reading
【焦点小组访谈法】推荐阅读:
焦点小组访谈指引09-15
焦点访谈报告06-03
焦点访谈观后感想12-24
焦点访谈 观后感11-15
焦点访谈主持人台词11-01
焦点访谈的话题是什么03-25
让自己成为焦点作文03-12
信访问题的焦点、成因及对策11-02
无领导小组面试讨论法11-03
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