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推荐11篇)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1

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一中 杨月英

教学目标:

1、了解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形式和拟题原则;

2、学生掌握半命题作文五种拟题的方法;

3、能拟出恰切、新颖、宜写的半命题作文;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咱们河南省2010年和2011年的作文题目。生:2010年是一则材料作文+《我身边的 》这个半命题作文。生:2011年是一则材料作文+《怀念 的日子》这个半命题作文。师:从近两年的河南中招试卷来看,均是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不太容易把握,所以写半命题作文将成为我们的首选。而半命题作文比命题作文难就难在拟题上,只要你题目你成功了,就是命题作文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半命题作文的拟题。

二、温故知新:

师:请同学们回顾下列几个问题:(1)什么是半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有哪些形式?(3)给半命题作文拟题应该注意什么?

(1)生:半命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些限制,然后让你把没有限制的一部分补充出来后写作。

生:既有限制,又有自由。

师:用一个恰切的比喻,就是“在蓝天下放风筝”,风筝线相当于限定的作文题目内容,但你可以在风筝的牵引下自由飞翔。也就是说既有限制,也有自由。(2)生:留前半题,如《 改变了我的生活》

生:留后半题,如《身边的 》

生:留中间部分,如《生活因 而精彩》

师:大家都说得很对,但除了留前半题、留后半题、留中间部分,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如“ 是 ”。另外,还有留正标题的,如“,我的特长”;留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记一堂 课”。(3)生:恰切,不能句子不通,不能不符合题目蕴含的意思。

生:新颖,只有新颖才能吸引人心。

生:有利于自己写作,有利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生:拟题范围要小,能做到以小见大。

师总结:

1、恰切,忌文字不通;

2、新颖,忌过于平庸;

3、利己,忌范围陌生;

4、宜小,忌空洞宽泛;

三、写前“热身”:

师:请你把“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个半命题作文补充完整。生: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生: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 生: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 _______ 师引领同学分析所拟题目特点:找出有新意的题目,分析好的原因;分析不足之处:千人一面,没有新意或拟的题目写作范围较广______这节课教给大家几种拟题的方法。

四、技法新探:

师:请大家认真读这五种拟题方法,然后请同学们总结。

生读后总结:一是具体事物拟题法;二是抽象事物拟题法;三是特定情境拟题法;四是特殊符号拟题法;五是条块分割拟题法。

五、出示本次作文题目及要求:

1、运用不同的拟题方法,请你给“当我面对______时候”拟不低于三个题目。

2、从中筛选出你认为有新意并能写好的作文题目,列提纲。

3、前后桌交流,选出本组最好的一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题目及写作材料。

六、指导过程:抛砖引玉

(1)根据这次拟题方法,我拟了几个题目,请大家判断一下是哪种方法: 《当我面对母亲的时候》、《当我黑暗的时候》、《当我面对离别的时候》 生:《当我面对母亲的时候》是具体事物拟题法; 生:《当我面对离别的时候》是特定情境拟题法; 生:《当我面对黑暗的时候》是抽象事物拟题法。师:猜猜老师选哪个题目写作?为什么? 生:______(略)

师:写母亲,是因为我对母亲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一看到母亲那沧桑的容颜,我心里就百感交集,种种画面交织在眼前出现。可正因为感情深厚,每每提起笔来,总感到笔端凝重、晦涩,我怕短短的四十分钟写不出一篇佳作来。

写面对黑暗,总感觉有些抽象,要用象征手法,黎明前的黑暗,写得像诗一样,我怕同学们给不了我高分,呵呵。

写离别,是因为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我家是兴化寺的,我当然没有搬迁了,否则就不会站在这儿了。但我的亲戚好友有很多搬迁了,我去送过他们,站在城

市和乡村的临界点,有一种从未体验到的感觉充溢胸中,促使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2)师朗读下水文《当我面对离别的时候》,读后请同学评价文章的优缺点。(略)

师:老师虽然也跟着你们“下水”了,但老师的语言、思维和生活环境毕竟和你们不一样,已经回不到像你们那样青春年少的时候,请同学们多多包涵希望我这块“砖”能引出一大堆“玉”来。下面就该你们大展身手了,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写得好。

七、大展身手,构思写作:

1、运用不同的拟题方法,请你给“当我面对 时候”拟不低于三个题目。

2、从中筛选出你认为有新意并能写好的作文题目,列提纲。

3、前后桌交流,选出本组最好的一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题目及写作材料。

八、板书设计:

半命题作文拟题五法

1、具体事物拟题法;

2、抽象事物拟题法;

3、特定情境拟题法;

4、特殊符号拟题法;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2

因此, 对于半命题作文的指导也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 如何才能在考场中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半命题作文呢?

第一:精心拟定题目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它可以洞察文章的灵魂。美的题目使人耳目一新, 使阅卷教师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 题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档次的高低。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 拟定题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首先一旦题目确定好之后, 那么半命题作文就变成了命题作文, 写作就显得相对容易了很多。其次和命题作文相比考生作文的好坏从题目上就展开了竞争, 好的题目往往会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 印象分自然就会提高。拟定题目的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审清题目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它直接影响作文的成败。审题时一定要明确作文题目表达的意思, 包括一些隐含的信息, 一定要弄清楚这道作文题到底要我们写什么。其次还要看清楚作文要求, 如:“将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等等。

2.确定题目

审题的过程中, 脑海中可能就会想到很多词语试着让题目完整起来。但是很多词语可能只是可以填, 但不够完美, 你可以把那些感觉较好的词语写在草稿纸上, 但不用过快地确定题目。只有等做过较周密地考虑后才能把题目确定下来, 一旦确立后就不要再随意地改动。

3.立意选材

为何把立意和选材放在一起呢?很多人在指导作文的写作时往往把二者分开指导, 但是大家知道人的思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立意和选材有时候很难分清谁先谁后, 有可能是看到题目后突然就想到这个题目可以表现某个自己一直想表达的中心, 进而发动记忆搜索, 思考有哪些材料可以为我所用;或者是看到题目让你一下子联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些事件, 或者是某些非常熟悉的材料, 进而从中提炼出某个深刻的中心。同样立意选材和确定题目之间也应该有这样的关系。因此2、3两点也不应该非有前后之分。

要注意的是要想这一个环节提高作文的质量还要注意两点。 (1) 要注意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刻性。不要过多地重复别人多次说的话, 也不要就事论事、浅尝则止。 (2) 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始终要坚信, 真实的才是有生命的, 才是最美的。

第二:潜心编写提纲

有了建筑图纸才有可能建造出漂亮的建筑, 同样有了写作提纲才有可能写出优美的文章。编写提纲的过程好比是建筑师绘制建筑图纸的过程。是在写作之前把文章的框架摆出来, 把自己准备好的在审题、立意、材料, 结构中所想的东西用简要文字的形式罗列出来的过程。简单一点说编写提纲就是理清文章思路、安排文章材料, 组织文章结构的过程。编写提纲中比较重要的要算文章结构的组织了。在组织文章结构时也要注意两点。 (1) 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最简单的来说你所安排的结构一定要和文章的文体要适应。记叙文有记叙文的常用结构, 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常用结构不能混为一谈。当然同样是记叙文也应该根据需要安排不同的结构。 (2) 要注重结构的新颖性。从各地优秀中考作文中出现的常见结构有:“题记+小标题+结语”式、“剧本”式、“排比段落”式、“日记”式等等。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管何种结构形式的使用都要牢记一切要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原则。

第三:用心写好作文

1.注意语言表达

文章有了很好的题目, 有了深刻的立意, 有了真实的材料, 有了新颖的结构, 最后的成败就取决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了。当然这种能力的拥有并非一日之功, 这需要长时间的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才会有所建树。虽然在写作方面还是有一些技巧可寻, 比如作文中能用好关键语句点睛, 过渡语句连接, 运用细节描写增色等等, 但这些同样需要我们在平时写作中不断训练不断提高。

2.注意控制时间

考场作文的时间控制非常重要, 每年因为作文时间分配出现问题的考生也不在少数。其实作文时间的控制完全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严格把握好时间的分配。拟定题目、编写提纲、书写全文, 各自分配的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人加以区分, 因为每个人的思考习惯, 书写速度都是不一样的。当然行文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随时压缩调整作文的篇幅。但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一定要留出时间来用于作文写完后的修改与检查。

3.注意限制字数

这一点应该在审题时就注意, 简单来说就是严格执行题目中的要求。题目中一般都有明确的表示, 限制要求一般有三种:第一是规定上限。如“不得超过多少字”或“在多少字以内”;第二是规定下限。如“不少于多少字”等等;第三:给定一个中间数。如“多少字左右”, 这时要注意上下的幅度要根据给定字数变化, 一般而言600字左右的, 上下不得多于30字。

第四:耐心检查修改

作文写好以后一定要耐心检查修改。平时的作文修改应该从立意、结构、语言上进行, 但对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而言, 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在考卷上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动。所以检查和修改的重点应该是文字上存在的明显的问题。修改的方法是边默读边修改, 错别字, 添漏字可以马上修改。对于较大的语病要反复检查推敲, 不可因为紧张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进而影响卷面。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3

花苞盛放,源于大地的滋养;飞鸟翩跹,源于天空的辽阔;而幸福,源于关爱;甜蜜,源于成功;思想的深邃,源于生活的磨砺……

请以“ ,源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阅读文题,需要读题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最直观的印象“补全”,前面缺少主语:什么事物或什么情感或什么思想;后面缺少宾语:前面所填对象的根源。完善文题时,需保证前后一致,若不然,所填的词句,就没有了因果关联,亦不能将自己的

生活感悟真实地展示出来!构思文章,可从“引起往事的回忆——打造画面或细节——悟透根源或本质”的思路入手,亦可以用开篇点题,然后给出情境渲染作为溯源铺垫,不过文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源”字上,以写清楚整个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说明白为什么源于,怎样源于,然后才能自然地提炼出文章的主旨来。

淬炼主旨时,可以在叙写回忆事件(亲人的理解、朋友的亲近与沟通、陌生人的微笑与激励等)的基础上,抒写对这件事追寻印记的独特感受;可以在雕琢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收割麦子动作:蹲、拢、抓、割;阳光下农夫含笑、翘起的嘴角的神态……)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对人生根脉的思考顿悟。回顾自身经历的事件经过,找到自己成长蜕变的印记,思考心灵涅槃的根源,追寻自己思想颖悟的原因,才能由事件当中,领会生命的真谛,进而贴切而自然地升华文章的主题。

【推荐素材】

素材一:2015年10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拾荒老人擦垃圾桶的照片,老人53岁,来自铁岭,平日靠拾荒为生,蓬头垢面,穿着破烂,经常在马路边擦垃圾桶,风雨无阻。老人被网民所熟知,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看完真的被感动了,并称其为“最美拾荒老人”。

素材点拨:这是平常人的故事,这类素材是探究人性内质的层面题材。它们也许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很矛盾:穿着破烂不堪的“拾荒老人”与城市的亮丽并不协调,甚至有些刺眼;脏兮兮的老人每天风雨无阻、无怨无悔的擦着垃圾桶时,洁净的垃圾桶却是很养眼。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并不光鲜的外表下,却绽放着素朴的人性的美好。生命的亮色源于心灵的坚守、精神的富有。

素材二:母亲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刚满20岁。当时她对这个村庄充满好奇,从村庄东边掠过的凉风让母亲神清气爽,而道路两旁盛开的野菊花,则让年轻的母亲欢喜不已。每天,母亲都会起得比这个村庄还早,睁开眼,她就开始为全家人的生计而筹划一天要做的事情。有时,整整一天,我们都很难看到母亲的身影,她像那些精力旺盛的男人一样,在土地上操劳一天。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满带泥土的气息,踏着缕缕升起的雾霭回到家里,顾不上洗把脸,她就钻进厨房,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为我们打理晚饭。母亲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里时而忽长忽短,时而忽明忽暗。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村庄简单、温暖、粗糙,但让人留恋。我很多次从我工作的遥远的城市赶回母亲的村庄,我看到了干涸的河流,还有河床上被人遗弃的鱼骨。风车和水磨已经被尘埃湮没了一大半,再也不能转动,不能呼吸。我安静地在母亲的村庄入睡。母亲的村庄朴素、明亮、安静,一如她温暖的怀抱。

——姚秦川《母亲的村庄》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是身边的“熟悉”的原型,可以是温暖源于简单的留恋,可以是生命源于默默的奉献,可以是因不知而拥有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宽广的给予!环绕于我们周围的,有向日葵的亮色的灼烤,更有梵高的为了艺术追求而牺牲生命的疯狂,这些,源于对自己信念的渴望,源于对理想的追寻。

素材三:卓别林在Essanay电影公司,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也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埃德娜·珀维安斯。《流氓》让他开始用喜剧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工作》中强烈的讽刺意味,让他得到掌声的同时,为日后的“共产主义倾向”打下基础。在这之后的《女人》《在银行》和《警察》让他在民众中声名大噪,也给他日后的流亡生涯埋下了伏笔。他的喜剧,亦是他的人生。

素材点拨:这类素材,源于艺术,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个素材,既可以作为升华文章的脚本,也可以将自身对艺术方面的追求,和这些名家的艺术人生链接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艺术王国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成的;唯有有着相似经历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而优秀的文字来;升华主旨时,才能挖掘出根源。

【佳作示例】

暖,源于爱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唐雯洁

坐在窗前,静静地聆听雨声。淅淅沥沥的雨声轻叩着窗子,似是在点润记忆的纱帘。打开窗,微风乍起,卷起一丝清甜的雨,浅吻着额角。一点点的幽寒,似墨在水中弥散。心中,却乍然暖和了几许。

深秋了。却又是一个无月的夜晚。我坐在床上,透过那个很高的窗,看见外面。阴沉沉的天,冷意浸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顺手又打开了一盏灯。许是觉得这屋子里确实不够亮堂。还是什么,被什么淹没,以至于找不到光明。我捧起一本书,很美的散文,却那么忧伤。眼前,便模糊了又清晰,再模糊、再清晰……终于,将书扔到一边,干坐着。没有表情,也不想有表情;没有思绪,也不敢有思绪。于是便望着正前方的一片白色,发呆。

突然,似是听到了一阵脚步声。那是廉价的凉拖和水泥地所摩擦发出的特有的声音,很是响亮、清晰,拖着长长的、干脆的调子,越来越响。

忙侧身,躲进冰冷的被窝。我看见他的影子,逐渐向我走来。依旧那么坚实的身廓,却显得有些说不出的苍老。又忽的想起刚才,他瞪大的双眼,紧蹙的眉毛,上扬的腔调……闭上眼,不再看,不再想。

他将被子向上拉了拉,填住我脖子后的小空洞;他手上浓烈的烟草味,抑郁着内心。他在我床边坐下,似是拿出了打火机,“啪”地一声,然后许久,我又闻到了一阵烟草味,愈发的浓烈。

他站起来了,床板吱吱呀呀的声音告诉我。然后,在那寂静到冰冷的空气中,我听到了一曲生命的绝唱,轻轻地,似乎又杂揉了许多东西。有呵护一个泡沫的感情破碎的失望;有怜悯一轮明月被阴云深埋的细腻;有寂寞一个孤寂的角落的优柔……那是清晨的露水对花的情谊,是怜惜,是呵护,还是纵容一切。不可得知,却又不得而知。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她美丽的脸庞上时,他却那么不经意地消匿,只留下一道若无的水迹,感念曾经有它的存在。阳光是照进了窗呢,否则,我的脸上怎会有两条狭长的水迹?亲情,在那一刻,被深刻的诠释。

是爷爷!

心底涌起一阵温暖,忽的,便明白了什么。当他替我关上灯、脚步声尽了的时候,我重又打开灯,抽出那张78分的试卷和一只红笔……

两个不一样的窗台,那份温暖和爱意,依旧。即使现在我已离开老家,但爷爷对我的关心,却永远引导着我、感染着我。也许,正是这短短的一声叹息,改变了我的人生,充实了我的人生。如果我的生命少了它,将是怎样的颓败!

对于窗子来说,最大的影响便是洒在她身上的阳光、月光;对于阳光、月光来说,最大的影响便是琢磨它的我们;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影响,融在那一声叹息里。只因,身上所感受到的温暖,源于心中最深切的爱!

【教师点评】

幽寒的夜,因了爷爷掖被子的细节,因了烟草味的弥漫,因了这份祖孙情的感念,心底因失败而落寞的荒芜,渐次涌起了温暖和爱意,正是这份源于爱的暖,改变了颓败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和前行的动力源。文章的构思匠心独运,将心理改变的轨迹,留白在成长的思考与顿悟中,付诸于实际行动里,更是自然地将主题“生命中的暖源于爱”流泻在字里行间,愈显独到而深刻。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4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

http:/// http:///

【备课大师网】-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他*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5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一种命题样式。它是在题目中留有某个或某两个空白,需答卷人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再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都有所出现,一般来讲,它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命题样式:一种是只有题目,没有其他说明或提示。如:《第一次》,《远方的朋友,请到游一游》。在这种情况下,作文题本身的指向性一般就比较明确,学生也能自然地按照题目的指向去构思写作。另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这种提示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与写作热情;或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指引学生在一定的限制内构思写作。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题目出自赵树椿《审题——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一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要看清题目的说明与要求。通常认为,半命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具有更大自由空间。其实未必如此。任何作文题都要在限制范围与自由选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半命题作文虽然提供了“填空”的自由,但题目本身就含有指向性,因此“填空”的内容就必须受这种指向性的限制,“第一次XX”的经历与“一次XX”的经历自然不同,而“到XX游一游”与“来XX坐一坐”也当然有区别。何况题目的说明与提示更限制了我们构思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如95年的《和的对话》是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的想像作文,96年议论文《我更喜欢漫画》是给出几幅漫画请你作出选择。很难说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就一定比《机遇》《尝试》《选择》这类的命题作文来的更自由。所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题目,都需要我们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既不要让思想因题目的限制而失去了自由与灵性,也不能让思想“跑野马”而失去了方向。

面对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如前文的《生活需要》,题目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如果作文时只注意到了“情境”而忽视了“关键”,文章的重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有所偏离。有时题目中的某些字眼或标点符号决定了选择范围的大小,不注意的话也容易造成偏差。《生活需要》题目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例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在‘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

其次,在构思之前,要根据题目的表述选取与题目相称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果把握不准确就容易写偏。如《第一次》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之行》应该是写景记游的记叙文,《我的》(父亲、母亲、老师、同座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之风不可长》、《的启示》应该是议论文,《怎样学》则应该是说明文。有时,题目比较宽泛,不带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或文体限定,这就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6

“题目”者,作文的眼睛也。题好一半文,优美的作文题目常常会带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由于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经有一半被限定住了,所以拟题很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我们如何才能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补出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呢?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补题技巧。

一、具体事物补题法。以事物入题,可以避免泛泛而谈,让作文变得充实生动起来。以这种方式命题,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画龙点睛,突出具体事物所蕴含着的深层含义。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或许有過这样的经历:久未谋面的亲友,不经意间有了沧桑变化;曾经熟悉的同学,俨然与先前判若两人……

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验:社区街角辟出的空场,成了民众休闲的去处;熟悉的胡同大院,变成了高楼和商铺;曾经热闹的村落街道,渐渐人影稀疏,失去了光彩……

人的改变,生活空间的改变,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和启示。对某人和某处生活空间,你有怎样的今昔情景的记忆?今昔之变的原因何在?你对此改变有怎样的感受或看法?

请根据以上提示,你从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又见____(某个人)”或“走过____(某处生活空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相较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构思略有不同,但只要提供材料,就要从材料入手,因为材料就是作文的提示。此题的材料有三段,我们分别来看。

第一段材料对应的是第一个半命题,即“又见___(某个人)”。这一个方向是写人。写的对象是谁,没有固定要求,材料也说了,可以是亲友,也可以是同学,重点是在“不经意间有了沧桑变化”“俨然与先前判若两人”。即“又见”之后,这个人发生了变化。

第二段材料对应的是第二个半命题,即“走过___(某处生活空间)”。这一个方向是写地方。写的地方是哪里,也没有固定要求。社区街角、胡同大院、村落街道等等。重点是“成了休闲去处”“渐渐人影稀疏”……强调的也是这个地方发生了变化。

第三段材料是我们的重点。前头已经提到了,此题的写作重点不在人或地点本身,而是其发生的变化。而第三段第一句就说,“改变背后可能蕴藏着许多故事和启示”。写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故事是包含其中的,因此重点在这个“启示”上。同理,后面又说“今昔之变的原因何在?你对此改变有怎样的感受或看法?”所以总的来看,我们要写的是对象,其实是“变化”。而写的重点,是这个“变化”的“原因”,以及“感受或看法”。这才是此题真正的关节点。

不少学生初次看到此题,容易忽略细节,材料没有看完就直奔主题开始作文,结果就是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看似写了人,写了地方,写了情感,但没有写变迁的原因、感受、看法,文章就不完整,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抓住这个关节点,围绕这个关节点来展开我们的作文。

具体写法方面,不予过多分析。变化的原因,可以是岁月的流逝,距离的阻隔,身心的成熟等等。变化的感受,可以是自身的成长,时过境迁等等,这些方面没有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情况写作即可。

原文

走过母校

□ 张玢姝

母校,之所以叫母校,是因为你曾在那个熟悉的校园待了几年。人都容易触景生情,日久生情,但当你又一次踏入母校的大门,你会作何感想?

记忆中的母校,教学楼的墙壁上满是爬山虎,每到夏天,绿油油的,像是给教学楼刷了一层新漆,生机勃勃。绿色充满了双眼,似乎要把我们的瞳孔给染成绿色。有些调皮的孩子扯它们,它们也会站紧脚跟,誓死不从。还有一个可爱的蘑菇亭,说是蘑菇亭,其实是一条长廊和一片树林,旁边还真有几个名副其实的“大蘑菇”。上体育课的时候就喜欢在里面玩耍,不仅可以乘凉,还可以欣赏长廊上的葡萄藤。可是学校怕葡萄被我们偷吃,都不见了,我们可是一颗葡萄都没看见。

一想起母校,儿时的快乐笑语记忆疯狂涌来,接踵而至。于是,睁开眼睛。怀着激动的心情,来观察母校。

教学楼还是那样屹立挺拔,中间那栋危楼也已经拆去重建了,只是中间的花圃变小了。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的上方有几架连接起来的小桥,让人看了十分舒服,如果是在下雨天,在这个像四合院一般的校园,会十分有韵味,让人沉醉。

再走远,到了操场,塑胶跑道还是那样的鲜艳,只是中间的草一年年地更替生长着。一青一黄,一青一黄,就过去了两个年头。

再顺着以前熟悉的小路走到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旁,那爬山虎已不似以前那般翠绿了。叶子已有些泛黄,吸在墙上的茎也是一扯便掉。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再猛地回过头去看蘑菇亭。

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栋穿黑衣的教学楼,我顿时心生惋惜,那个承载着我们儿时记忆的地方就这样消失了,我不禁打听了一下情况。

原来,学校为了承担起学生过多的重负,只得把蘑菇亭改建成一栋新的教学楼,他们也是不得已。

想想学校,确实人太多了,学校的教学楼也需要减轻负担。虽然这蘑菇亭不在了,它也将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部分。

母校更加美丽了,但又减轻了负担。就算没了儿时欢乐的场所,也值了。

再次以我走过母校的路折返回去了……

问题诊断

文章的问题是浮于表面,对于自己对“变化”的“感受与看法”,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没有进行提炼,因此整篇文章的层次比较单一,思想也显得比较浅显,没有一定的深度,与题目的要求有些背离。文章的行文也稍显稚嫩,一些遣词造句,可以再斟酌一番。

升格佳作

走过母校

□张玢姝

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既觉得陌生,又觉得熟悉。

记忆中的母校,教学楼的墙壁上满是爬山虎。每到夏天就像是给刷上了一层绿油油的新漆,生机勃勃。有些调皮的孩子去扯它们,它们也会站紧脚跟,誓死不从。母校里还有一个可爱的蘑菇亭,说是蘑菇亭,其实是一条长廊和一片树林,旁边还真有几个名副其实的“大蘑菇”。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就喜欢在里面玩耍,不仅可以乘凉,还可以欣赏长廊上的葡萄藤。虽然说是葡萄藤,我们却从没在上头见过葡萄。曾经的母校,承载着我太多的儿时回忆。

等我结束回忆,睁开眼睛来再看这校园吧。教学楼还是那样屹立挺拔,只是中间那栋危楼已经拆去重建,花圃也变小了。正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的上方有几架连接起来的小桥,让人看了十分舒服,如果是在下雨天,在这个像四合院一般的校园,一切景象都是那么有韵味,让人沉醉。再走远,就是操场。塑胶跑道的颜色依旧鲜艳,只是中间的草一年年地更替生长着,不知不觉,居然已经有两个年头过去了。

再顺着以前熟悉的小路走到爬满爬山虎的教学楼旁,爬山虎已不似以前那般翠绿了。叶子有些泛黄,墙上的茎也都变得脆弱,绿油油的漆像是褪去了颜色。我慌忙去寻我可爱的蘑菇亭,竟也不见了!代替它等着我的是一栋黑色的教学楼,我的心顿时空落落的。后来我去打听,原来是因为学生越来越多的缘故,学校不得不进行改建。这样也好,有更多的新同学能来母校学习、生活、成长了,只是他们已经无缘再见那蘑菇亭,从此以后,它也只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母校变了模样,也更加美丽了。于我而言,感动与失落并存着。感动的是无论它如何变化,依旧有那一丝温存和熟络在我心头,像是一个老朋友,永远永远在那里等待着我的拜访;失落的是,一切都在变化着,可本就没有什么是能够不变的。等他们从母校毕业、离开,再回来的时候,也许也是和我一样的感触吧!变化着的,是她的外表、衣着、年岁;无法变迁的,是我心中不灭的记忆。我曾在母校里度过的欢乐时光,不也永远地停留在这里吗?

我要走了,我只是走过母校,但我还会再来。再见这位老朋友的时候,她也许又有了新的变化,可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没有话聊。

升格小结

升格文精简了原文的主干内容,在母校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部分,用较为简明的语句予以交代,而在“我”的“感受与看法”方面增多内容,是为对主题的复原与修正。升格之后,文章的层次更丰富了,也具有了一定提升后的高度。作文时要抓准题目、材料的中心,凸显主旨,这是此次升格后可以得到的经验。

(编辑:彭宇)

中考半命题作文指导 篇8

1.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

2.化解诗词警句添韵味。

3.倚仗修辞求生动。

中考半命题作文指导3:半命题作文容易犯的毛病

1、拘于提示,拟题过大。

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

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

半命题作文补题指导 篇9

1、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常用方法。

2、养成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的习惯,学会避免在补题时常犯的几种毛病,提高命题、审题能力。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复习难点:引导学生将拟题与选材、立意相结合,创造性地拟出新颖、靓丽的题目。课前准备:多媒体

复习课时:1课时“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导写 【学习要点】

1、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

2、学会倒叙开头法。【原题回放】 题目:_____,牵动我的情思。

看到这个题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会撩拨你刻骨铭心的记忆,牵动你感情的神经。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700之间。【写作指导】

这是道要求写成记叙文的半命题作文。对于半命题作文,必须重视补空。要将空补好,审题在半命题作文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审题的过程,就是确立文章体裁、题材、中心等写作重心的过程。这是中考作文的第一步,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将带来作文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补题”了。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补题的内容,往往对我们的选材、立意起决定作用。补题质量的高低,甚至直接决定了本次作文的成败。如何补题呢?

一、补题,要细察“隐信息”

本题“牵动”,意味“触动”“引起”“引发”。“情思”,指情感、思绪。所以,题意非常明显:XX,触动了我的感情;XX,引发了我的思绪。写作的重点应在“XX”是如何触动你的情感的,引发了什么样的情思。因此,本文题的留空处牵动“我”的情思的,可以是一个难忘的人,可以是一件感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物,甚至可以是一处迷人的风景„„这个题,暗中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通过某一个“点”写一种单一的情思,也可以通过几个“面”写一种综合的情感。本文题,补空处填物可能最有利于成文,行文时以物为线索,由物牵动人的情思,最终达到以物衬人、以物喻人、睹物思人,这样物和人、事和人的交辉相映,文章将更有内蕴。

二、补题,要力求“陌生化”

万千考生一道题,必然造成“补题”上的严重“雷同撞车”现象,而这容易给阅卷老师“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势必影响作文的得分。怎样避免这种现象呢?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本次的补题: ◎诗词,牵动着我的情思;一碗面,牵动我的情思;那张照片,牵动我的情思;那句话,牵动我的情思;小巷,牵动我的情思;那首歌,牵动我的情思„„

◎它,牵动我的情思;故乡,牵动我的情思;你,牵动我的情思;回忆,牵动我的情思;微笑,牵动我的情思;捉迷藏,牵动我的情思„„

两行补题,高下之别非常明显。因此,补题时,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三五分钟,自我掂量一下,自我估测一下,自己要写的“题目”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人无我有的补题。好的补题,能让阅卷老师精神一振、眼睛一亮!

三、补题,要做到“切口小”

补题有三戒:一戒补题太偏太怪,二戒补题太滥太俗,三戒太空太全。如果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就很难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因而补题的切口最好小一点。如本次作文:“诗词,牵动我的情思;那首歌,牵动我的情思”PK“唐诗,牵动我的情思;音乐,牵动我的情思”,很显然,前者的切口很小,以此来写它如何牵动情思,无论叙事、写人都非常容易,易受阅卷者青睐。

四、补题,要切中“题旨意”

多数半命式文题,都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成长体验和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评判,思想应该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

这里以2008年浙江义乌卷《我懂得了 》为例来说明。如果要你补题,你将如何补题?其实,“懂得”一词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如补上“骑自行车”“烧菜”,就会流于浅显,显得可笑,而像“宽容”“责任”“生命的意义”“活着真好”等,题旨凸显,深刻,暗合了命题者的意图。再如2008年江西卷《有时,我也想____》,有个考生补上“自杀”一词,虽然文章的语言流畅,却被评为四类卷以下。失败就失败在文章的主旨意义上,主旨意义消极、颓废,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虽然可以随心所欲地补题,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切不可“随意而为”,要戴着镣铐跳舞,并舞出绝美的舞蹈。复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了解半命题作文的出题方式和结构形式。

1、教师介绍半命题作文通常的出题方式。A、“半命题+要求”式 B、“导语+半命题+要求”式 C、“材料+半命题+要求”式

2、介绍半命题作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A、前补式;B、后补式;C、中补式;D、补前后式;E、补正(副)标题式。

三、引导学生把握半命题作文补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贴切性原则。

2、新颖性原则。

3、深刻性原则。

四、教师讲解半命题作文常用的补题方法。

1、具体事物补题法。

(1)示例:《当我面对那座荒山的时候》(2)练习:《

牵动我的情思》(3)点评。

2、抽象事物补题法。

(1)示例:《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2)练习:《成长,需要

》(3)点评。

3、特定情景补题法。

(1)示例:《我梦见妈妈哭了》(2)练习:《我真想

》(3)点评。

4、巧用修辞补题法。

(1)示例:《让执著的信念开花》(2)练习:《友谊

》(3)点评。

五、介绍其他补题法。

1、特殊符号补题法。

示例:《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当我面对“A”、“B”、“C”的时候》

2、诗情画意补题法。

示例:《雨季,不再哭泣》、《今夜春风又起》

3、引用化用补题法。示例:《让友谊来得更猛烈些吧》

六、学生补题演练。A、学生演练。

(1)题目:我渴望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

(2)人生是条路,漫长而曲折。我们正走在人生的路上,一路上有快乐,有坎坷;有鲜花,有荆棘„„ 请以“在 的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规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3)花园里,一株红玫瑰为自己的美丽骄傲不已,它命令一直蹲在身旁的那只难看的青蛙走开。青蛙照做了。不久,青蛙经过红玫瑰身旁,惊讶地发现它的叶子和花瓣都掉光了。红玫瑰说:“你走后,虫子每天都啃我。”青蛙说:“当然了,是我在这里把虫子吃掉,你才成为花园中最美的花。”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像红玫瑰一样自命不凡,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忽略身边自以为无关紧要的人或物。其实,社会的绚丽多彩正是源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与生命越近,人生才越圆满幸福。请以“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4)请以“妈妈,——给妈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②为便于别人阅读,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5)作文题目:“

告诉我”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落叶、风雨、老师的眼神、梅花”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ⅹⅹ代替。B、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好题借鉴。

七、课堂小结叶儿牵动我情思

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题记 花丛中,鸟飞蜂闹,喧喧哗哗,一片生机;然而,转身离开的刹那间,瞥见冬日里光秃秃的树枝,此时似乎也另有一番风情。

点点新绿,在摇曳的春风中发着光,如同翡翠一般点缀在枝头,显得珠光宝气,若是下了点雨,便会在翡翠周边镶上一圈钻。这镶钻的翡翠硬而不僵,不断做着扩展运动,带着要壮大的梦想向天空探去;这镶钻的翡翠华而不贵,是上天送给我们春天的礼物,我每每欣然接受这馈赠!

中考半命题满分作文指导 篇10

一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巧妙补题。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与生活体验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内容作为写作对象。如“我的幸福,源于微笑”“我的幸福,源于读书”“我的幸福,源于父母的关爱”等中心词。

二要根据这些中心词,巧妙构思。如“我的幸福,源于微笑”为题,作者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幸福”“微笑”“我”“源于”,讲清楚为什么“微笑”能使我“幸福”,理清“微笑”与“幸福”的因果关系。再如“我的幸福,源于读书”为题,作者同样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幸福”“读书”“我”“源于”,讲清“读书”能使我“幸福”的道理,如读书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启迪智慧,改变命运等。

我的幸福,源于读书

卢佳慧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博览群书,品味人生,享受幸福,思索未来。

——题记

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是风景线中那闪闪发亮的最美的一种光,它使世界充满光明,为人类带来幸福和希望;青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书是散文中的精髓、灵魂,它使美的散文富有灵性,使美的人更加亮丽……青春,是一叶舟,我不怕迷失方向,因为有书做我的航标,它给我力量、希望和光明,它是我精神的支柱;青春,是一棵刚萌芽的小草,我不怕被枯死,因为有书给我提供充分的水分,给我活着的勇气;青春,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鹰,我不怕有暴风雨,因为有书给予我保护,给予我与恶势力斗争的坚定信念……

感悟、理解书中的深刻内涵,你会发现许多秘密。从中,一定会体会到幸福和满足,便会逐渐爱上读书。再渐渐地,读书便多了一份平和,无论什么都喜欢顺手翻翻,细细品味。

书中的世界是无穷的,是奇妙的,我可以欣赏书中的各种景致,体会不同情感。我看到黑奴们的苦难与悲痛,看到英雄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迹,看见家人、朋友的生离死别,看到作家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

在沿途众多的景致中,其实,我读懂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寂寞,读懂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人的思想是随着书改变的,书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始终保持着原初的思想,去感染下一代人。

书,时刻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它在任何地方都能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使世界充满书香和芬芳,它的魅力就在于即使它悠然自得地藏在世界某一个角落里,它也不会被人遗忘,即使它消亡了,也会永远留在你的内心深处,永远不能忘怀。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站在历史长河边,细观河岸的细沙,发现每一颗都是那么闪耀,每一缕光芒都刺痛我的眼睛,我在感悟它那神奇的光芒,愿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

书,香气浓郁,你是我的知音,我桃园结义的姐妹,我欣赏不同景致的情感,一生的伴侣。我为你销魂,为你自豪,与你相伴,知道万物的图画,知道世界的伟大,知道人生原来是一首诗。

我,在书香中漫步,感受书带给我的幸福。

角度与众不同。说到幸福,大部分考生容易想到家庭的温暖,想到校园的快乐,可本文偏偏摒弃这些耳熟能详的内容,将视野放到了“读书”之上。这一角度不仅新颖独特,还为语言出彩打下了基础。

语言异彩纷呈。无论是文首的题记,还是开篇的比喻、排比,或是引入的诗词,均有笔墨动人之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语言,不仅仅展示出深厚的文学底蕴,还饱含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我的幸福,源于珍惜

薛业

一个风吹得很轻很柔的春日晌午,独自漫步于屋顶。观朵朵白云于无垠的天边荡漾,看片片白帆在海上漂浮,听鸟儿在耳边欢唱,享受独处的快乐……这就是幸福。

觅一处洒满阳光的绿茵地,盘腿坐下。闻着泥土与空气的味道,呼吸着由百花酝酿而成的芬芳,悠闲地欣赏着身边的人来人往……这就是幸福。

一个月圆的夜晚,关掉台灯,轻轻推开窗棂,让清幽的月光洒进屋里,涌入心田。倚着窗棂,品一杯清香的绿茶,忆一个遥远的故事,吟一首浪漫的小诗……这就是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

如果你听到母亲在吃饭时无意中讲起你小时候所发生的一件琐事时,你不必惊讶于母亲超凡的记忆力——你只要懂得这便是幸福就够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一个如此爱你的人。

幸福无处不在。

如果在你泣不成声的时候,有人递上一块洁白的手帕,对你说上几句安慰的话语,你不必感到羞涩——你只要懂得这便是幸福就够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一个如此关心你的伙伴。

幸福无处不在。

如果你正处于一条荆棘丛生的阡陌小道,虽然艰辛无比,你却仍坚信“希望在前方”时——你只要懂得这便是幸福就够了。因为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你便拥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幸福无处不在。

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便拥有着许多幸福,所以,当你埋怨上帝不公时请想想,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困难也是上帝给予你人生的考验。当你勇敢地克服困难之后,蓦然回首,你会欣然一笑,因为从前充满荆棘的小路已被自己的勇气与信念征服了,成为一条平坦大道。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吧,让岁月将过往的时光收藏起来。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当你打开记忆之门,伴随着天籁般的钟声细细品味往事时,你会庆幸地感叹——自己是那么的幸福。

立意独特。本文呼唤一种惜福的心态,作者以温柔的笔触,写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幸福,这些诗情画意的片段构成了生活的美好。

巧妙贯穿。作者不断以“幸福无处不在”穿插全文,将温和但执著的提醒贯穿始终。细细品味,你是否顿悟——原来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

我的幸福,源于微笑

李治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

斟一杯清茶,尝两瓣月饼,赏一轮明月,耳畔忽然传来了这支曲子,我的思绪又飞回童年。是啊,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还记得小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就是醒来的时候看见爸爸妈妈在身边,再愉快地伸个懒腰,将床单搅得一团糟,等着爸爸妈妈去收拾。每天早上醒来,只要看不见爸爸妈妈,我就会大声地叫唤,直到听到了爸爸妈妈的回音,然后是微微一笑。听到爸爸妈妈舒心的微笑,我的心境,也为之惬意了。

曾记否,月上东山,华灯初放,我回到温馨的家。推门进屋,扑面而来的,是亲情,是问候,更有殷殷关爱:“饿了吧,快吃吧,已经热过好几回了。”感动的泪花在积攒,幸福的感慨驻心头,我笑了,我们全家也都笑了。

安享家的温馨,我时时感知微笑的魅力在绽放。回望昨天,我有过失败,有过荣耀。但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家的温馨,是微笑的魅力,幸福的甘醇,在勃发。

月考成绩公布了。这次,我真的考砸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记忆。回家的路很漫长,我没脸见爸爸妈妈。远远地,我看见家里那盏灯亮了,门前有个人在徘徊。渐行渐近,我看清楚了,是妈妈在翘首盼望,盼望她的孩子归巢。

依偎在妈妈身边,我半是娇嗔半认真道:“妈,这次我考砸了,你为什么不生气呢?”

您笑了,对我说:“失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勇敢地站起来。站起来,你就看见整个世界,为你敞开。那里,有你存在的地方。”

是的,站起来,就能看见幸福的筹码在积聚,希望的曙光在喷薄。

诗人汪国真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是啊!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当你遭受打击的时候,就笑一个吧!重温那小时候的梦,用微笑去面对世界。

线索精美。细读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两条鲜明的线索。具体而言,一条线索是精美的诗句,另一条线索则是自我生活的细节。两者交错出现,有诗意的文采,也有生活的真情,读来美不胜收。

《半命题作文拟题指导》教案 篇11

(一)半命题作文题目结构形式往往有以下几种: ①命前半题:如《

之乐》;②命后半题:如《走近

》、《十六岁,我多了一份

》;③命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一份的答卷》;④命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

阅读

》等。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语言标志准确定位作文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我的一次

经历》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我最亲的人》(父亲、母亲、老师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的启示》则适合写议论文。其次,要关注题目中隐含的中心提示,如《生活需要

》一题,提示语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这正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抓住这个重心选材立意,作文就不会偏题。第三,要注意选词补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提供词语,审题和作文时要注意,如果是要求只能用提供的词语作文,那么你可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如果在提供的词语后面打上省略号或者出现“等等”字样,则暗示你可用提供的词语,也可自选词语。同样是《生活需要

》一题,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列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从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填题时要充分考虑和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力求使填好的题目稳妥而恰当。

二、要尽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如《我 同桌》,如何填充要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磕磕碰碰,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同情”等词语。

三、要精心体现运思的新颖独到。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文相符,让人读后能为之一震。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如《我生活在之中》一题,如填“家庭”、“学校”显得直白浅露,流于俗套;如填“亲人”、“友谊”,过于平常,失之平庸;而填“阳光”、“夹缝”,则比喻形象,别具一格。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如《

的滋味》一题,随便填上“咖啡”等词,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含义,写出《幸福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打工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因此,填好题,运好思,既能体现作者的精巧的心思,也能彰显你的思想的深度,不可忽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二)一、题型把脉

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如“假如我是”这一题目,可以补语文老师、班主任、校长、市长、联合国秘书长、解放军、环保专家,也可以补山川、小草、风、雨、雷、电等,还可以补时间、真理等。

像2006年山东滨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_我的最爱”,广东深圳市的考题为 “让___________走进心灵”,湖北荆州市的考题为“_______是_______ ”,浙江金华市考题为“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上海市的考题为“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_”,浙

江嘉兴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也美丽”,山东莱西市的考题为“____________启示了我”等。

纵观前两年我们发现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以下儿种:

1.留前半题:如“­­­­­­­­­­­­­­­­­­­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2005年江苏徐州中考作文题),“__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2006年重庆中考作文题)。

2.留后半题:如“走近__________(2005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___(200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3.留中间部分:如“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2006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我从________(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2006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

4.留首尾部分:如”______是__________“(2006年湖北荆州中考作文题)。

另外,还有留正标题的,如”________——我的特长“;留副标题的,如”乐在其中一一记一堂_________课“。

二、写作指津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那么怎样才能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______“,我们可以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对_________的时候“,可

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________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又如”寻找心灵的伊甸园“ ”寻找人生的方程 “ ”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第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2005年湖北黄冈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2006年上海市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 ”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当我面对凛冽寒风的时候“ ”我梦见范进参加中“ ”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第四,特殊符号拟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或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此外,如”我好想得到一个 A+“ ”感悟8-1>8“"明天,我飞向?行星”等,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第五,条块分割拟题法。

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为避免半命题作文拟题或内容上的严重“撞车”,不妨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如某考生的半命题作文《寻找失落的昨日》,将“昨日”一分为三,用小标题“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三”逐一“回放”给读者。另一考生的《感悟生活中的美》,则是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 “劳动之美” “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读者击节叫好的标题。

但是,我们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在拟题时出现了不少问题,这里列出一些,以便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首先是拟题雷同,千人一面。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 “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______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 出现,仿佛考生要“面对”的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___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感悟大自然” “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很常见。显然,拟出这样的题日,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

再次是补题随意,缺乏考虑。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仅仅着眼于内容 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半命题作文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作文题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三)一、技法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的基本程序外,关键在于运思在先、高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说,所填文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半命题变成自命题。

具体操作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

①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例如:在审读“

是一把双刃剑”时,先要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其适用范围一般是指众所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一面。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

②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例如:在审读“第二次

”时,我们要明白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从独特的角度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告诉同学们“第二次”同样值得留心。所以,写作时我们要以第一次为铺垫,突出“第二次”的独特感受,描绘生活,写出真情。

2、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例如:审读“我学会了

”时,我们要注意文题中“学会”一词虽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

3、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例如:在审读“我同桌”时,补题一定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如果同桌是新来乍到的。交往不多,可补“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时有冲突。补“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感情强烈,不妨选补“敬佩”“恨”“同情”“羡慕”等。

4、力求创意新颖,又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让人看后为之一震。要想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多向思维,让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例如:在审读“我因

而自豪”时,我们要紧紧围绕“自豪”这一主旨,进行多向思维,扩宽取材的天地。具体来说,可以按照“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这个体系由此及彼,把思维发散开去。从自身考虑,可以着眼于自尊、自信等;从家庭考虑,可着眼于父亲、母亲等;从学校考虑,可着眼于母校、班级等;从社会考虑,可着眼于国家、时代等;从自然考虑,可着眼于物产、山河等。二要把握好题目的引申含义,学会从深处补题,巧妙以大化小。例如:面对“的滋味”这一文题时,如果不加思索,匆匆补上“咖啡”“芒果”“黄瓜”“肯德基”等,而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意,掘而深之,补上“打工”“得奖”“当班长”“坐后排”,则既深且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写出“作弊”的心惊肉跳,“说谎”的惶恐不安,“被炒鱿鱼”的憋闷委屈,那文章的新颖度、吸引力就不同凡响了。

半命题作文要想获得高分,拟一个既切旨、切题,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至关重要。拟题方法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又如“当我面

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2、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如“当我面对

的时候”可以补上“虚荣”,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也可以补上“唠叨”,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3、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文题“我好想

”补上“再看你一眼”“我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文题“当我面对的时候”补上“心灵的抉择”“寒风凛冽”,文题“我梦见

”补上“范进参加中考”“妈妈下岗”等,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也可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4、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文题“当我面对的时候”我们可以拟“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拟“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拟“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总之,题贵新颖,半命题作文的拟题追求的同样是务求准确、生动而有魅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文化知识,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提示、“另一半”导引的内涵,并且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就能拟出让评卷老师“怦然心动”、击节叫好而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二、热身训练

1、文题“记住自己

的时候”

【写作指导】你可以记住自己最美好、最辉煌的时候,以激励自己不断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你可以补上“成功”“付出”“微笑”“第一次获得掌声”“第一次与人合作”等词语,;也可以大胆地亮丑,勇敢地解剖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一个质的飞跃,你可以补上“失败”“悔恨”“犯错”“被批评”“身处困境”等词语。无论你选取何种题材,都应以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基点,以第一人称来行文。所写的文章既是对自己以往生活的一次梳理和积累,也是对读者一次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2、文题“成长中,我学会了

【写作指导】成长是一条五彩路,有红色的成功,蓝色的孤独,白色的友情,黑色的失败„„经历了,才会最终筑起梦中的彩虹小屋;成长是一本百科书,有交往中的互助,有挫折后的坚强,有失败后的珍惜„„只有经历过,才会最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题目中的“成长”和“学会”说明:所记叙的应该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不懂不知道到懂得并改变的完整过程。例如,写“成长中我学会了理智”,可以扣住“理智”,先写“不理智”,因冲动而做了使自己后悔的事情,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感觉到了对人的伤害,同时描写对自己的责备,经过反思,最终理智地解决了问题,在感到自己长大了的同时,也明白了遇事要理智的道理。

3、文题“让

走进心灵”

【写作指导】要写好这篇文章,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笔下的素材。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展示就很巧妙,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和不幸,经历了失败和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具体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

三、例文剖析

请以“————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

4、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三类作文)朋友给我力量

“千里寻找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你的形象:张小伟,就是你这位朋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记得那天临下课时,英语老师说:“下周二要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张小伟、李小鹏等同学必须参加!”老师的命令我不敢违抗,可是我的英语口语实在太臭了,又怎能登大雅之堂呢?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槽透了。

你跟了上来,问我准备得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你,因为我实在没有底气。

“这可不是你的一贯作风,以你的实力,肯定能拿名次的呀!”

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在你这个英语大王的眼里,我的实力竟是那样的强!于是我打起精神积极准备起这场比赛。

还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数学尖子的实力,我把它看成了一碟小菜。可没想到那几何题变成了一团乱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搞得我是头晕脑胀,却仍然拿它没办法。瞟一眼同桌的你,本子上密密麻麻,我虽然十分不服,但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向你请教了。可你却说你也没有做出来,想要和我一起讨论,看能不能得出结论。我将信将疑地和你讨论起来。

最后,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我顿时恍然大悟,整理出了思路,便又讲给你听。你连声说好,接着就说有事出去了。我在欣喜之余,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为了证实一下,我便翻开了你的作业本,没想到上面竟是密密麻麻的本题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朋友,你的友谊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你就是那颗启明星,用无穷的力量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我真心地感谢你,张小伟!

【病因探究及修改指津】

1、题目平淡无新意。本文的话题虽正确,但比较平淡。可运用修辞使之更生动亮丽,从本文所选的材料看,可以拟为“‘启明星’给我力量”,改后意蕴丰厚,鲜活而有新意。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2、解题不充分,没有紧扣题旨文意。内容和题目联系不紧密,正文的两件事都没能很好地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给我力量”来叙述。第一件事后应加上扣题的语句,方能凸显主旨。而第二件事叙述时过分突出了朋友如何维护我的自尊,委婉的告诉我习题的答案。与文题中的“给我力量”脱离,也应修改。

3、描写抒情乏力,内容不充实。没有扣住题目中“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要求,有血无肉,不够丰满,自我心灵剖析不够。应把重点放在同桌的言行和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力求用精炼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突显朋友给我的力量。

4、结构松散,缺少铺垫过渡。只见材料不见骨架,全文显得很松散,立不起来。原文只单用“记得那天”“还有一天”引出回忆太普通了,了了无新意,不妨添加一组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既能巧妙地引出回忆,又能给文章搭个骨架,从而也能使材料有立足之地,文章层次分明。(升格作文)“启明星”给我力量

【题目新颖别致,吸人眼球】

你就是那颗启明星,用光明的力量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题记 【题记精炼,夺人眼目,将题目和事例紧密地联接起来】

朋友,还记得吗?那次英语演讲比赛前你鼓励的话语。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可我却记忆犹新。

“下周二要举行英语演讲比赛,张小伟、李小鹏等同学必须参加!”师命不可违,可我的英语口语实在太臭了,又怎能登大雅之堂呢?回家的路上,天公的“眼泪”无情地砸在我僵硬的身体上,我的心也如着天空一样乌黑一片。

“小李子,准备得怎么样了?”头顶上多了一把伞,原来是你,张小伟。

“唉,茫然无绪!”我一脸无奈。

“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以你的实力,拿下它肯定没问题!”

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在你这个英语大王的眼里,我的实力竟是那样的强!你坚定的话语就像启明星一样照亮了我的星空,我顿觉自己力大无比,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语言、心理描写细腻、逼真。加线这句话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朋友对我的信任给了我力量。】

朋友,还记得吗?那次做数学题时你善意的谎言。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可我却记得一清二楚。【承上启下,与第一段相照应,使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那天,老师布置了一道比较难的几何题,仗着自己数学尖子的实力,我把它看成了一碟小菜。可没想到那几何题变成了千万根线条,在我眼前扭曲,交织,缠绕,不一会儿就把我带入了乱麻林中,看不到一丝曙光。瞟一眼同桌的你,本子上密密麻麻,让人好生羡慕。

“这道题怎么做呀?”一向不服输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向你请教。

“唉,太难了,我也没有‘啃’下来,我们讨论讨论吧!”虽然将信将疑,但我的心还是宽慰了许多,便和你一起讨论起来。

“在哪儿加条辅助线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偃旗息鼓准备放弃的我又有了动力,迅速画出了辅助线,其它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兴高采烈地讲给你听。

“还是你棒!”你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自信心又膨胀起来。

欣喜之余,我还是有些怀疑,便翻开你的作业本,没想到映入眼帘的竟是本题的标准答案„„我顿时明白了一切,心中的黑暗被你关爱、呵护的力量完全驱散,有你这样的朋友,我没有理由退缩!【描写生动灵活,叙事内容充实,适度抒情渲染了情感。朋友对我的关爱、呵护给了我力量。】

上一篇: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下一篇:两免一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