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治知识试题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布病防治知识试题(精选2篇)

布病防治知识试题 篇1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5题单选30分,后5题多选,3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均不是

2、对布病的种型说法正确的是()。A、4个种16个生物型 B、5个种18个生物型 C、6个种19个生物型 D、7个种20个生物型

3、怀疑布病时要及时指导病人到()进行实验室检测。A、省级医院 B、市级医院C、各级疾控中心 D、兽医站

4、人群布病感染率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A、年龄 B、性别 C、种族 D、接触机会

5、布病抗菌治疗的疗程是()。A、2周 B、4周 C、6周 D、8周

6、布病的主要传染源()。A、羊 B、牛 C、猪 D、人 E禽类

7、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直接接触 D虫媒

8、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发热 B、乏力C、腹泻 D、疼痛 E多汗

9、布病传播因子有()。

A、病畜流产物 B、乳汁C、肉和内脏 D、皮毛 E水

10、布病高危职业有()

A、羊只滋养 B、屠宰C、兽医 D、皮毛加工 E临床医生

二、判断题(35分)

1、布病治疗不及时、不正规易导致慢性化。()

2、布病潜伏期长短不一()

3、急性期布病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

4、人患布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终生不会再次感染()

5只要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即可诊断为布病患者()

6、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含有大量布氏菌。()

布病防治知识试题 篇2

1 病原学

1.1 种及生物型

1985年WHO布鲁氏病专家布鲁氏菌委员会将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和19个生物型, 即马耳他布菌 (羊种布鲁氏菌3个生物型) 、流产布鲁氏菌 (牛种布鲁氏菌8个生物型) 、猪种布鲁氏菌 (5个生物型)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 沙林鼠布鲁氏菌, 犬布鲁氏菌。

1.2 形态及染色

本菌为短小杆菌, 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或卵圆形, 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 不形成芽孢, 有毒力的菌株可带菲薄的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1.3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4个月, 皮毛上2~4个月, 鲜乳中8d, 肉中约2个月, 粪便中120d, 流产胎儿中至少75d, 子宫渗出物中200d。在直射阳光下可存活4h。但对湿热抵抗力不强, 60℃加热30min或70℃5min即可杀死, 煮沸立即死亡。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2%石炭酸、来苏儿等可于1h内杀死本菌, 0.01%新洁尔灭5min内杀死本菌。pH3.5以下迅速死亡。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目前, 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对绵羊、山羊、牛、鹿和人的致病性较强。

2.2 传染源

发病及带菌的羊、牛、猪为主要的传染源。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胎儿及乳汁等含大量病菌。

2.3 传播途径

主要经皮肤粘膜、消化道传播, 可经呼吸道、交媾等传播;也可通过结膜、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实际上, 几乎通过任何途径均可感染。

2.4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产仔季节为多发。畜群一旦感染, 首先少数孕畜流产, 以后逐渐增多, 新发畜群, 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 常产出死胎和弱胎。多数患病母畜只流产一次, 流产两次甚少, 因此, 在老疫区大批流产的情况较少。病畜群在流产高潮过后, 流产率逐渐降低甚至完全停止。随着流产的发生, 陆续出现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支气管炎、局部脓肿等症状和病例, 经过2~4年之后, 则此症状和病例可能逐渐消失, 或仅少数病例留有后遗症。但畜群中仍有隐性病例长期存在, 对人畜威胁很大, 不可忽视。牧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区。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 短者2周, 长者可达半年。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症状基本相似,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 症状不够明显。部分病畜呈现关节炎、滑液囊炎及腱鞘炎, 通常是个别关节 (特别是膝关节和腕关节) , 偶尔见多数关节肿胀疼痛, 呈现跛行, 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硬化和骨、关节变形。

怀孕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症状, 但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流产可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期, 而以怀孕后期多见。牛多发生在怀孕后5~7个月, 羊多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 猪多发生在怀孕后30~5d或80~110d。流产前表现沉郁, 食欲减退, 起卧不安, 阴唇和乳房肿胀, 阴道潮红、水肿, 自阴道流出灰黄或灰红褐色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 不久发生流产。流产胎儿多为死胎, 或许出生弱胎, 也往往于生后1~2d死亡。

公畜除关节受害以外, 往往侵害生殖器官, 发生睾丸炎, 睾丸肿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 甚至不能配种。

4 病理剖检

牛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子宫内部的变化。在子宫绒毛的间隙中, 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 其中含有细胞及其碎屑和布鲁氏菌。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 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 或污灰色浓汁。胎膜由于水肿而肥厚, 呈胶样浸润外观, 表面覆以纤维素和浓汁。

公牛患布鲁氏菌病时, 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其被膜与外层浆膜相粘连, 切面见坏死病灶与化脓灶。慢性病例, 除见实质萎缩外, 间质中还出现淋巴细胞的浸润。阴茎可以发生红肿, 其粘膜上也可出现小而硬的结节。

羊、猪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与牛布鲁氏菌病所见的大体一致。

5 诊断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可疑患病动物时, 应首先观察有无布鲁氏菌病的特征, 如流产、胎盘滞留、关节炎或睾丸炎, 了解传染源与患病动物接触史, 然后通过实验室的病原学、生物学或血清学检测进行最终确诊。

6 防控策略

布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以监测、检疫、阳性畜扑杀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6.1 疫苗免疫接种

目前, 使用的活疫苗有以下几种:牛布鲁氏菌19号苗、猪布鲁氏菌S2菌苗、羊布鲁氏菌M5菌苗, 灭火苗有M-111 (无凝集原性非光滑羊种菌) 等疫苗。

6.2 加强检疫

为了保护健康畜群, 防止布鲁氏菌病从外地侵入, 尽量做到自繁自养, 不从外地购买家畜, 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 并做两次布氏杆菌病的检疫, 确认健康后, 方能合群。每年配种前, 种公畜也必须进行检疫, 确认健康者方能参加配种。本病常在地的家畜每年均需用凝集反应或变态反应定期进行两次检疫。检出的病畜, 应严格隔离饲养, 固定放牧地区及饮水场, 严禁与健康家畜接触。

6.3 严格消毒

对病畜污染的畜舍、运动场、饲槽及各种饲养用具等, 用5%克辽林或来苏儿溶液、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等进行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产道分泌物等, 更应妥善消毒和处理。病畜的皮, 需用3~5%来苏儿浸泡24h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 粪便发酵处理。目前, 新出的季铵盐类及氯制剂类消毒药也非常安全可靠, 可广泛用于各类消毒。

6.4 病畜处理

病畜和阳性畜全部扑杀, 病畜和阳性畜及其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按照GB16548-1996《病畜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

7 小结

上一篇: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下一篇:所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