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重建措施(共10篇)
目前,今年最强台风“莫兰蒂”已经远去,但是它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觑。“莫兰蒂”已导致福建、浙江两省严重受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各灾区应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在认真分析灾情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灾后重建方案。例如,在完善防灾减灾设备方面,可以免费给市民发放应急救援包,并宣讲应急救援包的使用知识,以此来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减少今后台风造成的损失。总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抓重建,科学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因地制宜加快重建工作。对重建项目,要按照“百日大会战”的机制,抽调精兵强将来推进;用好省市特殊政策和措施,为审批、用林、用地、用路、征迁等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要全力做好财政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支持,加快整合灾后重建资金盘子,优先保障“抢险、抢修、抢通”等短平快工作,以及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抓组织落实,充分发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救灾力量的统一协调调度,统筹做好政策安排、资金投入和重建规划等工作,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加强对恢复重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全过程跟踪、督查,确保恢复重建工作科学、高效、有序推进;督促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计划、责任单位、责任人;突出宣传发动,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充分挖掘、广泛宣传群众自救互救、军民携手抗灾等先进典型事迹,进一步凝聚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三是抓长治久安,从解决屡次出现的问题入手,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要配齐设备,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人防办可以免费给市民发放应急救援包,市民也可自己主动配备,多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多一份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减少今后台风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危害。
POLOPA应急救援包是诸多的应急产品,放在一个方便携带的包内,用于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与应急逃生的一种工具包,按应急救援领域可划分为家庭应急包、汽车应急包、火灾应急包、地震应急包等。
POLOPA应急救援包中的物品有应急救护食品、卫生急救用品、应急自救工具等。这些物品都是经过科学的设计,可有效帮助受困人员解决难题。POLOPA应急救护食品包括压缩饼干、应急淡水和消毒片等,可以为被台风所困的遇险人员提供食物和淡水,保证遇险人员的身体机能正常。POLOPA应急自救工具中的手摇手电筒,不仅仅可以用于夜晚照明,还可以通过手摇的方式给手电筒充电,在家中困多久都不用担心没电。而且POLOPA手摇手电还可以给手机充电,被困时如果手机还有电,就可以很方便地和外界联系。因为台风影响,很可能遇上停水停电,如果自家地处低洼地带,还可能被困上一两天,这时候,这些东西就派上用场了。
台风期间,常伴有暴雨,导致路面湿滑,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安全起见,应在车上准备一个POLOPA汽车应急包。POLOPA汽车应急包中配置有车载灭火器、医疗救护包、应急口罩、多功能组合锤、防滑手套、除霜雪刮板、汽车电瓶搭线等,这些应急物品将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提升遇险人员的防灾能力。
本刊讯为确保实现四川省政府提出的通信基础设施“两年恢复重建、三年发展提高、五年振兴跨越”的工作目标,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灾后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对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通信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灾后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将电信、移动、联通三家企业列入当地恢复重建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并在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电力引入、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其予以积极支持。
二是政府在制定本行政区城乡规划时,要把通信局房、管道、基站等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要简化局房、管道、基站等用地、建设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在恢复重建中严格执行《四川地震灾区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平台设施建设规范》,做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系统设计、保障安全”。
三是对灾区51个县(市、区)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所涉及道路交通、市政设施、青苗、林场、草场等方面的赔(补)偿标准提出了操作性强的意见。提出对纳入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电信基础设施项目在施工期间免缴交通有关赔(补)费和占用费等措施,大大降低了赔补费用,节用了通信重建成本,减少了协调工作量,有力促进了重建进程。
《通知》还要求省通管局负责协调地方政府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督促通信企业加快推进恢复重建工作。
四川省政府出台这一扶持政策,对激励通信行业加快地震灾区电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充分发挥通信灾后重建资金效率,实现提前一年完成通信业恢复重建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对口支援绵竹恢复重建。是中央交给江苏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绵竹恢复好、建设好、发展好,是绵竹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江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省上下要全面动员,全力以赴,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集全省之力支援绵竹恢复重建,为灾区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智力等多种形式的支援,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夯实发展基础。坚决完成中央交给的对口支援任务,让中央放心,让绵竹人民满意。
要明确责任,迅速行动,全面落实对口支援的各项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口支援“八项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重建规划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绵竹的实际。符合受灾群众的意愿。二是优先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问题。善始善终完成好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城乡居民住房进行鉴定,分别提出重建、加固的方案。尽快启动居民住房建设项目。三是抓紧建设和修复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四是支持建设和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五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江苏企业到绵竹投资发展,参与园区建设。六是提供就业服务和人才支持。积极帮助开展对灾区群众的就业培训服务,组织我省各类企业到灾区招工。积极选派医务人员、教师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到灾区帮助工作。七是支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到灾区提供指导服务,帮助当地发展优势和特色农业。八是认真做好双方商定的其他对口支援项目。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坚持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对口支援、社会援助的重要作用,把恢复重建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结合起来,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又好又快地完成恢复重建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总体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经过灾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据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统计,截至8月底,三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29600多个、完工项目16700多个,完成投资5050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总体上基本实现了时间未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其中,四川省累计开工恢复重建项目25870个,占重建任务79%,完工项目15076个,占重建任务46.1%,累计完成投资4641.6亿元,占规划投资52.4%;甘肃省累计开工项目2644个,占重建任务39.3%,完工853个,占重建任务12.7%,累计完成投资271.1亿元,占规划投资37%;陕西省累计开工项目1441个,占重建任务36%,完工802个,占重建任务的20%,累计完成投资137.2亿元,占规划投资49%。
十个专项规划进展情况如下:
——城乡住房。完成投资2004.1亿元,占规划投资73.4%。农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开工168万户、竣工159.1万户,分别占总任务量99.7%和94.4%。城镇住房重建,完成维修加固110.5万套,占规划任务74.6%;重建开工23.5万套、完工7.3万套,分别占规划任务65.1%和20.2%。
—— 城镇体系建设。包括市政设施、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已开工项目682个、完工290个,完成投资292.6亿元,占规划投资30.1%。
—— 农村建设。农业生产设施(修复农田、种植、畜牧业、农机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供水、沼气、清洁工程)、农业产业(农作物、畜禽、水产基地)等项目已开工696个、完工510个,完成投资387.4亿元,占规划投资40%。
——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项目,已开工14564个、完工1576个,完成投资504.3亿元,占规划投资42%。开工建设各类学校3585所、竣工972所,分别占规划任务88.5%和24%。开工建设各类医院1954个、竣工414个,分别占规划任务68.3%和14.5%。
—— 基础设施。累计开工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3316个,完成投资834.6亿元,占规划投资50%。
——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累计开工工业企业、旅游、文化产业恢复重建项目4169个,占总任务量97%,累计完成投资766.8亿元,占规划投资54.4%。
—— 市场服务体系。已开工商贸服务、粮食流通和金融服务设施等项目5548个,完成投资141.8亿元,占规划投资49.8%。
—— 防灾减灾。累计开工灾害隐患治理、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综合减灾避难场所等项目452个,完成投资29亿元,占规划投资9.7%。
—— 生态修复。累计开工修复受损林地植被、林区水电路讯及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项目194个,完成投资33.7亿元,占规划投资16.7%。
—— 土地利用。累计开工项目42个,完成投资17.63亿元,占规划投资20.3%。
截至8月底,3000亿元中央重建基金已拨付1707.13亿元,其中,地方包干资金1459.34亿元,中央部门预算安排247.79亿元。下拨地方的包干资金中,安排四川省1240.16亿元、甘肃省148.28亿元、陕西省68.9亿元,给予云南省、重庆市农房重建补助各1亿元。
二、恢复重建主要任务进展
“家家有房住”是灾区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灾区各级政府始终把城乡住房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位臵,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农村住房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地形复杂、条件艰苦等困难,切实做好受损农房鉴定和重建的选址、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因地制宜地采用就地分散或相对集中的安臵方式,通过政府补助、银行贷款、农户自筹、社会帮扶等形式,有效推进农村住房重建。到目前为止,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维修加固农村住房已完工99.5%;三省农村住房重建开工166.23万户、竣工127.92万户,分别占恢复重建任务的94.26%和72.54%。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开始启动,已完成加固73.74万套、重建3.1万套,分别占恢复重建任务的48.9%和8.6%。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恢复重建的紧迫任务。在恢复建设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规范,优先安排重建资金,确保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目前已开工建设各类学校2770所、医疗卫生机构项目1522个,分别占恢复重建任务的75%、60.6%;已完工学校287所、医疗卫生机构项目325个,分别占恢复重建任务的7.8%、12.9%,已有近70%的灾区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上课。同时,已开工建设4325个文化体育等设施,占恢复重建任务的74%。
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到灾区的长远发展。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坚持把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优先安排与民生直接相关和保障恢复重建的重点项目,并积极推进对灾区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的新建项目。目前,交通、通信、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1140个,占恢复重建任务的60%。高速公路已经恢复到灾前水平,干线公路101个项目已有94个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完成6000多公里,占需恢复重建里程的15%。宝成线、成昆线等严重受损的铁路设施完成修复加固,成都至都江堰城际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通信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水库、堤防除险,乡村供水、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等项目已开工71个,占恢复重建任务的41.5%;电源、电网、煤炭、油气等项目已开工797个,占恢复重建任务的60.9%。
产业重建是发展灾区经济、扩大灾区就业、维护灾区稳定的关键。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政策和就业需要,合理引导受灾企业原地恢复重建或进入工业园区新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目前,98%的工业企业已经恢复生产,工业、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开工3574个,占恢复重建任务的85.9%。旅游业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四川省除极重灾区的个别地方外已具备安全接待游客的条件,九寨沟、黄龙、都江堰等重点旅游景区陆续向游人开放。四川省2009年1—3月旅游总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12%。商贸服务、粮食流通和金融服务等设施开工项目40%左右。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建设、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土地整理复垦等规划项目也全面启动。
一年来,灾后恢复重建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三、对口支援
(一)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部署对口支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共克时艰的力量所在。我们夺取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这次抗震抢险的重大胜利,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全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办大事、解难事。这次恢复重建,仍然要坚持这一经验。灾区群众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帮助灾区群众及早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生产,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和义不容辞的职责。灾后不久,全国各地纷纷向中央表示,愿意承担最繁重最困难的任务,全力支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充分体现了急中央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的大局意识。因此,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点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2008年6月13日,胡锦涛在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此前,6月1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克强召开会议,研究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有关问题。会议指出,灾后恢复重建既需要中央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也需要各有关地区多方位开展对口支援,并在财政上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保障,做到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由20个省市对口支援受灾严重的四川、甘肃、陕西的24个县(市、区)。
(二)对口支援的执行情况
1、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对口支援建省市和受援县(市)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实施方案,加强资金、物资和施工力量保障,全面推进对口支援项目建设。同时,严格项目建设管理,把质量安全始终放在突出位臵,加强施工监管,实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全面提高了工程的综合质量,建成了一批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通过各对口支援省市的不懈努力,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截至今年9月底,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100个、援建金额640亿元,其中2558个援建项目已开工建设,援建资金到位366.9亿元,1075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绝大部分省市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如江苏省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三批共238个,总投资73.8亿元,到9月初累计竣工交付项目106个,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广东省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702个,总投资82亿元,已竣工项目198个,累计完成投资40.28亿元。山东省已完工项目153个,投入各类资金41.44亿元。浙江省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项目超过100个,累计完成投资27.1亿元。黑龙江省年初制定《龙江援建决战年实施方案》,年内援建项目开工100%,年底前完成实物工作量80%以上,力争完成90%,截止9月中旬,已开工133个,占已规划项目的91.1%。
2、民生项目大批建成
各对口支援省市在援建项目的安排上坚持民生项目优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先、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在时序上体现向恢复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功能、自我发展基础能力等方面倾斜。目前建成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幼儿园、敬老院、交通等与灾区群众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如北京市先后确定了10个城乡住房建设项目,为受灾无房农民提供住房建设补助资金14.83亿元。广东省始终把学校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投入7.2亿元援建汶川县的16所学校、幼儿园及教师周转用房已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江西省援建的美汗农村公路是全国各援建省中海拔最高的,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小金县三个乡近万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也为三乡藏族同胞抵御自然灾害、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加了一条生命线、致富路。天津市整合当地医疗资源,将计划原址重建的略阳天津中医院,改迁菜籽坝新区重建,建成陕南最好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重庆市援建项目贴近民生,安排敬老院、幼儿园、农村便民设施等直接关系民生的项目。
3、智力援建着眼长远
各对口支援省市自从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均采用不同形式对受援县(市)进行智力支持,普遍坚持“输血与造血帮扶结合、硬件和软件援建并重”的原则,切实解决灾区群众急需急盼的实际问题,提升智力支援的层次和水平。如山东省以“两训、双挂、三支”方式,累计培训北川县党政干部300多名;安排10名北川县党政干部到山东省有关市县乡挂职锻炼,并从省内有关部门选派25名党政干部、5名专业技术干部到北川县相关部门挂职工作;支医、支教、支农450多人次。安徽省继续选派松潘紧缺的医疗卫生、教育、旅游管理、地质灾害治理、水利、交通、环境保护、发展规划、建筑设计、畜牧业等专业人才,赴松潘开展人才智力援助工作。湖北省智力技术援助实现“三个全覆盖”(所有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全覆盖、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业务指导全覆盖、所有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全覆盖)。通过现场培训、进修学习和操作指导等方式,对汉源县农业、卫生、教育人员进行培训,培养技术人才,发挥其技术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汉源教育教学和医疗服务水平。
4、就业援助成绩显著
根据灾区实际情况,各对口支援省市想方设法开展就业培训和到灾区举行现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转移灾区剩余劳动力,既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也为过渡安臵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如河北省帮助平武县1010名剩余劳动力在河北省实现就业,支持和帮助5266名灾区劳动者实现本地就业。福建省在彭州市成立了福建省对口支援彭州市就业援助中心,举办了十多场大型招聘会,组织数百家上规模企业,提供6万余个待遇较好的岗位,涉及建筑、服装、纺织、食品、电子、酒店服务等10多个工种,已有5000多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天津市劳动部门在灾区数次举办大型招聘活动,吸纳灾区劳动力3000余人。
5、产业援建取得实效
产业援建,主要着眼于企业恢复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鼓励省外企业参与和支持灾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特色农牧产品种养植(殖)和加工、矿产品加工、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产品开发,以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企业签约项目落实,促进灾区产业恢复发展。如山东省通过建设北川—山东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培植经济增长点,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20项,总投资13.1亿元,其中山东企业17家,总投资11.5亿元。江苏省加快绵竹江苏工业园、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和汉旺无锡工业园建设,推动当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及旅游业发展。目前,园区优质果树长势良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床养猪、养鸡成功实施。上海市大力促进都江堰市产业发展,两地有56家企业签订100个经济合作项目协议,投资额近70亿元;建立了都江堰特色农产品上海市场绿色通道,已签订购销合同2.5亿元。辽宁省加快辽安工业区建设,推动华晨汽车到安县投资建设的汽车产业园,已于今年5月14日奠基,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7亿元,创利税8亿元。
(三)尽心、尽力、尽责,对口支援工作不辱使命 一是尽心。尽心首先体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恢复重建,规划先行。对口支援省市及时派出规划和相关方面的专家深入受援县(市)调查研究,察看震情、灾情,为编制规划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受援县(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了特色各异、注重实效和富于创新的规划,不仅使受援县(市)的灾后恢复重建有了规划导向,而且还使受援县(市)的灾后恢复重建的质量和功能得到了提升。安徽省分管省领导先后17次到松潘县检查指导对口支援工作,强调要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前线指挥部结合松潘藏区旅游实际,创造性地编制了《松潘县城与川主寺一体化规划》,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发展方向。吉林省先后派出4批灾后恢复重建考察组到黑水县实地考察,与黑水县政府多次商讨对接,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受灾现场征求农民的想法,在考虑当地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及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突出重点、区分缓急的原则,形成了《吉林省对口支援黑水县恢复重建首批援建项目规划》。
尽心不仅体现在规划编制上,而且也体现在援建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在推进卫生援助工程中,针对因地震失去孩子家庭再生育的愿望,江苏省人民医院发挥生殖技术全国领先的优势,实施绵竹大龄妇女再生育技术服务工程,目前已有500多位大龄妇女受孕。孩子是生命的传承和希望,新的生命代表着新的希望,让失去孩子的家庭重新点燃希望,充分体现了对口援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对受灾群众细致入微的关怀。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历来就比较困难,受灾后财产、资产损失严重,偿还能力降低,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河北省设立了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43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2930万元,帮助这些企业恢复了生产;山西省设立了9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受到了灾区群众和地方政府的欢迎。审计署在写给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中,对河北、山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山东、湖南等省在援建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注重藏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上事例都充分说明了援建工作的尽心之处。
二是尽力。前一段时间,对口支援省市都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大的冲击,进出口、工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一揽子扩大内需计划,各地财政资金配套压力也很大,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对口支援省市纷纷表示支援灾区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压缩本地行政开支、保证援建资金及时到位,可以说为灾后重建尽了全力。
各对口支援省市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效增强了灾区重建力量。河南省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引导推动河南煤炭、食品、机械制造等优势企业与江油开展产业对接,投资3亿元的江油〃河南工业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在江油遭遇“9.24”特大暴雨袭击后,又向江油捐赠资金300万元、棉衣棉被各1万套、面粉300万斤,向中小学生捐赠图书100万册。黑龙江省积极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从22所大学选派了51名志愿者,到剑阁县32个单位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深圳市企业对陇南务工人员十分关心,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供食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对来自灾区的员工承诺不裁员,若企业倒闭由劳动部门另行安排岗位,给予了特殊关爱。援建过程中,各对口支援省市不仅为灾区带来了资金、人才、项目,也为灾区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不遗余力支持灾区恢复与发展。
对口支援不仅在硬件建设上给予了灾区倾力支持,在人才培养等软件上也给予了无私援助。各对口支援省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以干代训”等办法,为灾区输送培养了包括医疗卫生、项目管理、施工监理及城乡规划等方面大量急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给予受援县(市)有力支持。重庆市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智力帮扶,提出了“造血代输血”、“以带教替顶岗”的工作新思路,为崇州市培养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队伍。
三是尽责。各对口支援省市建章立制,严格加强援建资金监管和项目质量管理,确保把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用于灾区恢复重建,确保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放心工程。湖南省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积极主动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资金计划、分配、管理、拨付和决算的全程进行监督和审计。山西省会同茂县制定了《茂县灾后重建对口援建资金管理办法》,山西省纪检机关和茂县纪检机关还共同拟定了《对口支援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管理工作规则》,双方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蔡家湾地质滑坡恢复重建心得体会麟凤镇人民政府民政所所长季大勋威信县麟凤镇金竹村菜家湾村民小组位于金竹村东南面,距村委会驻地3.5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全组共有农户106户468人,东与五谷村接壤,南与麟凤村王家寨村民小组相连,西与本村余家山村民小组相望,北与本村小河村民小组相邻,全组地势东高西低,坐落于山体斜坡上,绝对高差500余米,至今未通公路,滑坡山体位于小组北面。菜家湾村民小组范围内煤炭资源丰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煤窑生产较为活跃,十多年以前就产生地裂缝,并列为国土部门的地质灾害监控点,后小煤矿属菜家湾煤矿矿区,菜家湾煤矿于2007年被云投粤电扎西能源有限公司收购停产至今。2012年7月14日,金竹村菜家湾地质灾害点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滑坡直接威胁该组32户11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20户住房被掩埋,12户住房位于滑坡点边沿地带,已无法居住。事件发生后,蔡家湾群众情绪极不稳定,多次组织上访。对此,麟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配合上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成功劝返上访群众,防止了事态恶化。
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由于受到初的冰凌雪灾及“5·12”汶川地震的影响,造成我镇522户民房倒塌,100户民房严重受损,范围遍及全镇25个村,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另有50户属扶贫安居工程。灾情发生后,得到了上面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划拨了大量物资及专项资金,用于我镇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加固以及扶贫安居工程。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立即组织启动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根据我镇实际,在灾情较严重、集中的玉笋、新春、云荞三个村各设立了一个集中安置点,为:玉笋大石26户,新春大树21 户,云荞荞棚49户,其余均为零星散户。迄今为止,历时两个月余,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大成效,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有五十余户已迁入新居。其他建设户正在建设中。现就我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导组,党委书记任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镇长为副组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分管新农村建设、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作为具体责任人。
领导组下设灾后恢复重建办公室。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镇长为办公室主任,项目办负责人为副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
成立了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由镇纪委书记熊洲斌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吴中云、纪委办董国萍任副组长,项目办、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工程质
量、干部作风、工程进度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成立了物资采购组,负责灾后重建所需建材物资的联系和协调,确保物资及时就位。
二、工作措施
规范修建程序。为确保此次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按期完成,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对此次重建工作,规范修建申报程序,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由农户先写出修建申请,经包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签字认可,由镇四班子领导研究审核后,农户再写修建保证书,承诺按时按质完成修建任务,才能开工建设。
明确职责。各挂钩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细则、建设任务、标准、时间要求帮助农户如期完成工程建设。
强化包扶制度。根据我镇地震灾后新建302户的实际,认真落实了镇领导、干部职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一对一”的包扶帮建对象;
实行风险金责任制和问责制。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制定的《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奖惩办法》,镇领导每人交纳保证金1000元、干部职工200元、村两委班子每人100元,提前完成的给予一定奖励,不能按时完成的不但扣除风险金外,对工作懈怠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且年终考评为不称职。
开展公开承诺制。各村向群众公开建设户名单、资金的补助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时间要求、包扶人员的联系方式。
坚持跟踪督查制。恢复重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的恢复重建工作的进度、包扶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收集情况向相关部门汇报。
实行倒计时工作安排。要求各村及
包村工作组提高紧迫感、责任感,实行倒计时工作制,定期向镇领导组汇报工程实施及进展情况。
三、材料物资的采购
地震恢复重建所需物资按镇统一协调,根据群众意愿以建设户自购自建为主,政府协调帮助采购为辅的方式,进行物资采购。
四、工程进展情况
迄今为止,全镇302户“5·12”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体完工的280户,竣工验收65户,迁入新居14户,完成基础工程22户。
220户冰灾。主体工程完工的220户,已竣工验收145户,已迁入新居45户。
100户地震加固。墙体粉刷完工76户,正在启动的24户。
50户扶贫安居。主体完工21户,加固改造完工19户,启动改造的10户。
五、工程质量
修建中,严格按上级设计的图纸,要求的面积、质量、时限等修建,建设计划安排合理,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六、资金使用及管理
资金到位及发放情况
截止9月3日,上级财政下拨到我镇专项资金万元。其中,地震恢复重建资金万元,冰凌恢复重建110万元。到8月31日,已发放“5·12”地震资金万元,发放冰凌雪灾资金77万元。
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格按专项资金财经管理制度执行。由镇政府在信用社统一为重建户办理存折,把该户重建资金存入信用社;由村两委、包村工作组根据重建户工程进度决定资金发放时间,发放标准按4:3:3比例进行发放。
镇纪委对资金的使用、发放进行监督,定时不定时到财政所查看资金的到帐、出帐;询问农户领取资金的情况和使用情况。
七、主要存在问题
1.建材紧缺,建材价格上涨。
2.农户贫困面大、程度深,贷款和经济自筹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
七、下步工作打算
1.加大领导力度,帮助、协调解决好建材的及时就位。
2.主要做好墙体粉糊、室内外硬化、美化工作。
本刊讯四川移动按照“统筹规划, 资源共享, 远近结合, 协调发展, 系统设计, 保障安全”的总体原则高效推进灾后重建, 承担了全省逾400个项目, 累计投资超过65亿元, 超过100万人次的人力参与重建, 基本完成重建任务。截至目前, 基站总数较2008年翻了一番, 载频数是三年前的二倍, 传输光缆增长30%, HLR容量超过5000万, TD网络覆盖全省21个地市和县级市主要城区、全部县城的中心热点区域。
一是大幅提升网络抗灾能力。在39个严重受灾县及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以上的县市区建设抗震型超级基站近60个, 推行“双节点、双平面、多路由”传输网架构, 提升通信网络抗风险能力。二是打造更为环保的网络。在全省重灾区推广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基站, 采用节能减排窗、智能通风系统、载频节电软件等技术实现节电30%。三是灾情预警能力增强。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灾汛预警通”平台, 在德阳清平等数次次生灾害抢险中发挥了“科学防灾、监测预警、临灾避险”的实际效果。四是民生服务更完善。三年服务网点总规模较震前提升83%, 针对交通条件艰难的边远灾区, 积极推行“空中充值“、“电话营业厅”等电子渠道服务。五是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更高效。现省、市、县、乡镇4级联动, 全省应急人员30分钟内集结待命、5分钟内对全省网络有效管制, 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城区、大部分乡镇和主要交通干线。
一、高度认识,坚强领导。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政治性极强、国际影响极大、社会关注度极高、务必举全国之力做好的全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号召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的三年灾后恢复重建要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可见其政治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事关能否按时高质量完成这一必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殊政治任务。省审计厅党缎、领导以及审计人员能充分认识,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陕西审计机关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确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总要求,在充分审前调查、把握政策的基础上,主动征求审计署、天津市审计局(援建方)、西安特派办、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发改委及财政、民政、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意见,尽快出台了陕西省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总体方案及7个专项工作方案,为全面、规范推开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文件。省审计厅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及时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厅级干部带队的督导组,及时根据实情,果断决策、有力指挥;适时召开会议,跟踪领导、靠前指挥,使各市县局、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始终明确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明确审计目标、对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和要求,明确迎难而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审计工作。省厅还整合社会保障、行政事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4个口、6个业务处室和相关综合处室人员,组成3个综合审计组和1个专项审计组,加强了对受灾的5个设区市和全省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的监督、指导。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其整改:对苗头性问题,能及时指正、及时遏制;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反映,审计要情及时上报,举报线索及时查处;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跟踪,帮助被审计单位尽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落实政策。
二、把握特性,科学组织。灾后恢复重建不仅政治使命重大,而且业务任务艰巨;不仅涉及领域、部门、单位多,规划项目、种类多,资金量大,而且公共建筑设防标准要求高,资金来源渠道广,重建情况繁杂,是一项多个任务的全程跟踪审计、决算审计、系统工程。陕西审计机关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展现了处理应急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深入开展了政治动员,强化大局意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参加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所有审计组和全体审计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和衷共济,保证了全省上下步调一致。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讲科学、讲方法,加强了组织协调、科学调度。安排部署、审计方案、问题定性、处理标准、汇总上报审计结果,全省一盘棋,统一有序;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任务明确、分级负责,共同实施、灵活处置,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畅通,审计成果共享,上下贯通、协同密切;审计关口前移,对重建立项、选址、实施、决算全程跟踪,“同级审”、“上审下”有效结合,以点带面,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在复杂的环境里、困难的条件下,整体上得以顺利推进,审计成效好。省审计厅尤其注意将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与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等审计工作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协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保障运转,使各项审计工作在纵横交错中共同前行。陕西审计机关还大力配合审计署相关机构、特派办下审本省各级有关部门和项目,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指派专人负责联络协调,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及时整改。共克时艰的团结大协作,汇聚成了陕西灾后恢复重建审计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提高了重建资金的管理水平。
1978年3月5日,一个让全国检察人终身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新中国第三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由此掀开了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崭新的一页。
1978年8月25日,一个让建始检察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在这一天,恢复重建的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开始正式运行。
回首往昔,掩卷沉思。无论是原来相对陈旧的办
公设施,还是如今新建的技侦大楼,建始检察干警都在浓墨重彩地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
三十年来,建始检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从在县公安局租房办公到现代化的六层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从干警无处栖身到住进宽敞明亮的职工宿舍,从以步代车、一张纸、一支笔、一盒印泥办案到拥有办案用车7辆、人手一台超大宽频液晶电脑,从纸质文书传递到网上办公、办案全程同步,从文化生活一无所有到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检察官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小区化的办公住房、信息化的检察办公、规范化的机关管理、多样化的文化生活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建始检察人。
三十年来,建始检察人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他们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维护社会稳定屡立新功;他们严肃查办各类职务犯罪,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披荆斩棘;他们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维护司法公正奉献青春;他们“立检为公、执法为民”,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出汗出力。
三十年来,建始检察人始终把爱、青春、智慧和汗水都献给了崇高而神圣的检察事业,按照“把建始县人民检察院建设成为全省先进检察院”的奋斗目标,因院制宜,高点定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从严治检,以法为本,依法建院”的治院原则,制定了“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立一流机制,树一流形象”的工作思路,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2012年8月20日)
自进入汛期以来,农口各局迅速成立防洪救灾领导小组,制定防洪救灾预案并一直保持临战状态。7月31日至8月4日暴雨成灾后,各防洪救灾小组立即组织人员下乡验灾,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县农业自救组成立后第二日,组长彭树香立即组织召开了农业自救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救灾工作。会议决定4位组长分包农、林、水、畜4个小组,按照“逐户调查、逐村统计、逐乡上报”的原则,进一步做好灾情统计,准确掌握灾情,迅速拿出救灾方案,积极组织救灾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一、全县农业受灾情况
经过各小组进一步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11.6万亩,水毁或绝收1.19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倒塌141栋,近200栋水淹变形,食用菌棚倒塌59栋,小部分食用菌棚水淹变形;林果受灾总面积4.11万亩,其中,苗圃0.4万亩,果树1.5万亩,林木
2.2万亩;畜牧养殖场受灾428个,圈舍倒塌损毁1.9万平米,畜禽死亡16.8万只(头),饲料损失520吨。水利方面,局部损毁的塘坝有22座,局部损毁的水库有2座,水毁堤防367公里,水毁渠道2公里,水毁机井581眼,水毁水池水窖785个,水毁扬水站77处,水毁涵洞25个,水毁水源井54眼饮水管路7.65万米。这次灾害给全县农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其中 1
设施农业损失2000万元。
二、各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一)种植业
1、组织推广、土肥、种子、植保、蔬菜等技术人员30余名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分类指导,与生产基地、规模大户、重灾户等“一对一”结对,手把手进行指导培训,加快恢复生产。目前,组织农民进行灾后应对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00余份。150栋水淹日光温室完成排水,修复日光温室20栋,正在抢修中的80个。修复倒塌食用菌大棚70个,240万棒水泡菌棒已做清理并重新栽植,目前出菇良好。36万袋腐烂感染菌棒已做深埋处理。
2、及时调配农资,从张家口调进荞麦种两万公斤,及时发放到23个乡镇310个行政村,补种被冲毁大田2000亩。补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面积1.1万亩,另外,申请省农业厅拨付2万元用于购买蔬菜种子,近日即可发放到菜农手中。
3、农工委、农业局、农投公司、农行组成“灾后重建服务”小组,分别到祖山镇、双山子镇、三星口乡、木头凳镇、大巫岚镇、朱杖子乡等灾情较重的蔬菜、食用菌基地,协议协调农行贷款1810万元,同时与中国民生银行秦皇岛分行密切合作,为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和龙头企业基地协调贷款,达成贷款意向近亿元,组建“农工贸农业产业化联合协会”,解决灾后重建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二)林果业
1、针对全县在水灾中出现的个别陡坡果树根系裸露等问题,积极组织广大果农开展生产自救,进行培土修复,新栽果树做好扶正工作,保证成活。截至目前,果园修复完成9770亩,占受灾面积15031亩的64.9%。为最大限度减小果树损失,举办果树技术培训班32次,培训果农4000多人次,重点培训果树管理、病虫害灾后防治等内容。
2、邀请省林业厅林政资源处魏处长来我县指导救灾。魏处长先后到肖营子镇、青龙镇、朱杖子乡、双山子镇、茨榆山乡等5个乡镇10个行政村指导救灾,并当即表态:倒伏的杨树砍伐不占采伐限额指标,对于在灾后死亡或病虫害严重的林木,只要林农需要采伐,就给采伐指标,增加青龙的林木采伐限额。同时,在明年林业项目资金安排方面,权衡全省情况予以考虑。
3、扎实做好河道清理工作。组织召开全县林业站长工作会议,在扎实做好灾后重建等项工作的同时,做好河道清理,保证行洪,避免更大灾害发生。
4、提前做好水毁林地补助规划。对于水毁的杨树林等地块符合造林要求的纳入今秋明春造林绿化补助工程。我县每年三北工程造林面积在3万亩以上,每亩补助标准300元,对于今秋明春造林工程的安排,将重点倾斜水灾受损严重区,力争将林业经济和生态损失降到最低。今年林木受灾面积达到2.2万亩亩,计划初步预留造林补助工程5000亩,合补助款15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如果不足,将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异地造林、公益林补植补造等项目弥补,保证今秋明春林业生产恢复重建工作100%
满足林农的政策帮扶要求。
(三)畜牧业
1、根据实际情况,目前重点加强疫情监测、消毒灭源、实施补免等疫情防控工作。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全县14个动物防疫站和41个兽医站技术人员,走村入场(户),临场临圈,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截至目前,所调查规模养殖场106个(其中猪场38个,牛场2个,羊场16个,蛋鸡场26个、肉鸡养殖场24个),散养户410个,还未发现疫情。同时开展灾后大消毒和动物免疫查漏补缺工作,现已投入疫苗、消毒药、器械的采购及监测经费26 万元。储备消毒药品120件,已发放86件,消毒畜禽养殖场(户)127个,26.5万平方米;补免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点动物疫病1.8万头(只)。
2、加强对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监督和指导养殖场(户)及时按照规定处置死亡畜禽。已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65480头(只)。
(四)水务
1、派遣技术骨干到重点乡镇、村,进一步摸清水利水毁工程情况,分门别类,进行技术指导,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制定生产自救实施方案。
2、积极向上级水利部门反映灾情,争取资金补助,弥补水利历史欠账。
3、组织群众生产自救,恢复机井11眼,修复24个村25处饮水管道4450米。抢险救灾中调拨铅丝15吨,沙袋30万条,小高抽5套,水泵11台套,电缆线100米,柴油机2台。
4、做好青龙河等流域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受行洪影响,尖山子、厂房子等水库蓄水淹没区域受灾面积新增100亩。针对库区周边遭受水库回水严重影响的尖山子等三村受灾情况,向省水利厅等部门寻求资金帮扶,力争使村民土地受淹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二是深入青龙河及起河等三条支流,投入资金5.3万元,动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对双山子、平方子段拦洪大坝受损段进行加固,对库区17户房屋受淹、受损承包户逐一指导房屋加固。现已投入资金8.1万元,为17户承包户35人建起了临时用房,受淹户得到妥善安置,生产自救已全部展开。三是指导库区承包户清淤、排水、扶正倒地林木、林地320亩,受损林木砍伐手续正在核实拟办中,补植调查也同步进行。四是对进出库区的5条冲毁路段进行抢修。目前,金浅、碱厂两条9公里道路已全部修复,清理山体滑坡土石方8000立方米,齐巨口、大岭、黄木厂三条主要路口已打出便道。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灾后生产自救的技术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涉及面广,综合技术性强,农口各部门要继续派出精兵强将和技术骨干,深入重灾乡镇,积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让灾区农民掌握生产自救中的关键措施和关键技术。
(二)加强物资筹措。灾后生产自救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继续发挥各类种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经纪
人的作用,及时组织、调运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物资,确保灾后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
(三)继续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全面加强环境消毒,紧急开展疫病综合防治,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消除疫情隐患。
(四)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深入开展。八月底前,与农行共同召集各设施农业重灾企业和生产大户对接会,集中审议贷款审批事项,保证灾后重建资金尽早落实到位;广泛与其它金融部门联系,积极推进与民生银行、农发行的合作。八月末完成与民生银行联合组建的“农工贸农业产业化联合协会”的前期工作,尽快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积极推进与农发行的合作,协调贷款、推介项目,确保更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信贷支持。另外,由于这次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巨大,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无法维持,一些基地大棚全部被毁,农民维持生命的产业被破坏,情绪非常不稳,恳请县委、县政府再增加支农资金500万元,确保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农业生产尽快恢复。
【恢复重建措施】推荐阅读:
天城镇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10-27
灾害恢复生产工作措施06-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06-20
宗祠重建方案09-07
恢复生产申请报告07-09
灾难恢复计划制度10-12
户口恢复申请书06-23
灾区重建个人工作总结09-06
中风恢复期护理方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