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器检测标准(精选9篇)
GB 15742—2001
GB/T 5053.1—2006
GB/T 5053.2—2006
GB/T 5053.3—2006
GB/T 5054.1—2008
GB/T 5054.2—2008
GB/T 5054.3—2006
GB/T 5054.4—2008
GB/T 5337—1985
GB/T 17349.1—1998
GB/T 17349.2—1998
GB/T 19951—2005
GB/T 20716.1—2006
GB/T 20716.2—2006
GB/T 20717—2006
GB/T 20718—2006
GB/T 21436—2008
GB/T 21437.1—2008
GB/T 21437.2—2008
GB/T 22630—2008
GB/T 25085—2010
GB/T 25086—2010
GB/T 25087—2010
GB/T 25088—2010
GB/T 25089—2010
GB/T 25984.1—2010
GB/T 26149—2010
QC/T 16—1992(2009)
QC/T 20—1992(2009)机动车用喇叭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5742—1995 道路车辆 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 7芯24V标准GB/T 5053.1—1985型(24N)道路车辆 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 7芯12V标准GB/T 5053.2—1985型(12N)道路车辆 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 定义、试验方GB/T 5053.3—1985 法和要求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1部分:普通护套电缆的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2部分:高性能护套电缆 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道路车辆 多芯电缆线 第3部分:无屏蔽护套低压电GB/T 5054—1985 缆线的结构、尺寸和标记 道路车辆 多芯连接电缆 第4部分:螺旋电缆组件的 弯折试验方法和要求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词汇道路车辆汽车诊断系统图形符号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第1部分: 24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第2部分: 12V标称电压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行走系的连接 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24V15芯型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12V13芯型汽车泊车测距警示装置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1部分:定 义和一般描述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 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车载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道路车辆 60V和600V单芯电线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12V7芯辅 助型(12S)道路车辆 圆形、屏蔽和非屏蔽的60V和600V多芯护 套电缆 道路车辆 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电连接器 24V7芯辅 助型(24S)道路车辆 数据电缆汽车电动燃油泵 第1部分:有刷电动燃油泵基于胎压监测模块的汽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 JB 3125—1982 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
QC/T 30—2004(2010)
QC/T 73—1993(2009)
QC/T 198—1995(2009)
QC/T 218—1996(2009)
QC/T 219—1996(2009)
QC/T 220—1996(2009)
QC/T 277—1999(2009)
QC/T 413—2002(2009)
QC/T 414—1999(2009)
QC/T 415—1999(2009)
QC/T 416—1999(2009)
QC/T 417.1—2001(2009)
QC/T 417.2—2001(2009)
QC/T 417.3—2001(2009)
QC/T 417.4—2001(2009)
QC/T 417.5—2001(2009)
QC/T 419—1999(2009)
QC/T 420—2004(2010)
QC/T 422—2000(2009)
QC/T 424—1999(2009)
QC/T 427—1999(2009)
QC/T 438—1999(2009)
QC/T 501—1999(2009)
QC/T 504—1999(2009)
QC/T 505—1999(2009)
QC/T 506—1999(2009)
QC/T 548—1999(2009)
QC/T 549—1999(2009)
QC/T 550—1999(2009)
QC/T 632—2000(2009)
QC/T 695—2002(2009)
QC/T 706—2004(2010)
QC/T 707—2004(2010)
QC/T 708—2004(2010)机动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 QC/T 30—1992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JB 1546—1983 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 JB 3126—1982 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 ZB/T T36 014—1990 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 JB 3128—1982 汽车用易熔线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 ZB T11 001—1986*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3—1999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ZB T35 002—1989* 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 ZB T36 001—1986* 点火系统的测试方法 ZB T36 002—1986*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QC/T 417—1999、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 418—1999、QCn29012—199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QC/T 417—1999、求(摩托车部分)QC/T 418—1999、QCn29012—199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3部分 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QC/T 417—1999、和特殊要求 QC/T 418—1999、QCn29012—199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4部分 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QC/T 417—1999、和特殊要求 QC/T 418—1999、QCn29012—199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5部分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QC/T 417—1999、的圆柱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 QC/T 418—1999、QCn29012—1991 喇叭继电器技术条件 ZB T36 005—1987* 汽车用熔断器 QC/T 420—1999 机动车用硅整流二极管 QC/T 422—1999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 ZB T36 010—1989* 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 ZB T36 013—1989* 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 ZB T37 006—1990* 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 JB 2551—1984* 汽车用点火开关技术条件 JB 3127—1982* 汽车用车灯开关技术条件 JB 3129—1982* 汽车用仪表灯开关技术条件 JB 3130—1982* 汽车用洗涤电动机技术条件 JB 3918—1985* 汽车倒车报警器 JB 3919—1985* 汽车用蜂鸣器 JB 3920—1985* 汽车用翘板式开关技术条件汽车通用继电器机动车用硅雪崩整流二极管技术条件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
QC/T 729—2005
QC/T 730—2005
QC/T 731—2005
QC/T 773—2006
QC/T 774—2006
QC/T 803.1—2008
QC/T 806—2008
QC/T 810—2009
QC/T 830—2010
QC/T 29009—1991(2009)
QC/T 29010—1991(2009)
QC/T 29011—1991(2009)
QC/T 29013—1991(2009)
QC/T 29090—1992(2009)
QC/T 29092—1992(2009)
QC/T 29106—2004(2010)
***
GB 14023—2006
GB/T 18655—2010
GB 20816—2006
GB/T 4365—2003
GB/T 5008.1—2005
GB/T 5008.2—2005
GB/T 5008.3—2005
GB/T 14820—2009
GB/T 17619—1998
GB/T 17938—1999
GB/T 19391—2003
李亚萍:首先我觉得非常地荣幸和自豪, 这是我们国家对奋斗在标准化领域的基层工作者的最高奖赏。因为是第一届, 选拔也非常严格, 所以正如您所说的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我能够在标准化领域取得今天的成就, 除了自己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我赶上了好时代, 抓住了好时机。
本刊记者:您是第一位担任IEC技术委员会主席的中国标准化专家, 在去年您获得了IEC标准技术管理最高奖—托马斯.爱迪生奖, 这说明您在国际标准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怎样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让更多的中国人在IEC中承担更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秘书等职务?
李亚萍:2000年怀抱着报效祖国的梦想, 我从国外一回来就投身到质检领域, 质检这个工作跟标准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也就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到了标准化工作。在广泛使用标准的过程中, 我看到我们的行业标准已经远远地高于国际标准了, 就有了要更新国际标准的想法, 于是在2005年第一次带领行业专家团队走进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大门,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得到了时任技术委员会主席、秘书及IEC技术官员的信任, 并成功地成为修订主标准的召集人, 也正是这样的工作基础, 让他们看到了我们对标准化工作的热爱, 也就为以后成为技术委员主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上国标委和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强力支持和推动, 我也就成功地拿下了中国第一个IEC技术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因为有了这个第一, 所以在标准化工作中得到了很多方面的资源和支持, 良性循环, 也让国际标准化工作更加有声有色, 除了连任主席, 还在任期积极推动了17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和修订, 其中, 已经颁布实施的有11项国际标准, 6项正在进行中。
我觉得我们中国年轻的标准化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梦想。有些人认为, 要担任如此高的职位必须具备很高的资历和很长的工作经验。从我参加标准化工作的经历来看, 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当初我在IEC中算比较年轻的, 就是因为对这个工作的执着和热情, 很容易打动国外的专家。他们其实更看重的是你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其中去, 而不是你在这一领域的造诣有多高。所以, 对于年轻标准化工作者来说, 就是要敢于去想, 主动和国外的标准化专家去交流。这样, 当机会来的时候他就会首先想到你。我也是在一个主席要退休时首先担任了一个“召集人”的工作, 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进而担任了主席职位。还有一个就是大家很可能会担心语言的问题, 其实是不应太担心的, 只要你专心去做了, 努力去学习标准化的专业语言, 是很容易掌握的。
本刊记者:请您谈谈今后工作的打算和目标。
李亚萍:首先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 在标准化创新发展、服务发展方面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比如我们是搞电力系统行业检测及标准化工作的, 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国家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那如何在推动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服务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就是我们作为行业服务部门眼前和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 为此, 我们要以“标准化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需要标准化支撑”为指导思想, 以企业科技力量为抓手, 组织开展相关标准化的科技攻关, 重点技术领域突破, 重要标准研制。
关键词:辐照食品;鉴定标准;欧盟;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9-0051-03
食品辐照技术是一种新型食品储藏保鲜和加工技术。其采用辐射源产生的γ射线及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EC)辐照农产品和食品,利用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效应抑制發芽、推迟成熟、杀虫灭菌,达到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的目的。此法因具有冷加工处理、无二次污染和化学残留、能耗低等特点,在食品、农产品储藏保鲜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辐照食品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辐照食品安全检测受到以欧盟为主的各国的广泛重视。
1 辐照食品技术发展概述
1980年10月,FAO、WHO和IAEA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在汇总各国辐照食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不超过10 kGy照射的任何食品不存在毒理学危险,不会产生特别的营养和微生物学的问题。辐照食品“国际安全线”的制定,对世界各国辐照食品的批准和商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此后50多个国家批准200多种食品辐照,食品辐照的应用开始趋向商业化。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于1979年和1983年先后公布了推荐的国际食品辐射加工操作规范和国际辐照食品通用标准,并在2003年进行了修订。201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食品辐照标准ISO 14470—2011《食品辐照一食品辐照加工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
目前,全球超过57个国家批准应用食品辐照,然而从总体来看,辐照的商业化应用仍然有限。虽然欧洲和北美的食品辐照技术研发领先,但中国、东南亚及部分拉美国家的食品辐照的应用速度较快,比欧盟的进展明显快一些。
2 辐照食品检测原理
用电离辐射对食品进行辐照处理后,食品中的一些物质会发生细微变化,如分子电离、产生极端活性自由基、化学键破裂等,化学键和自由基通过反应后,会产生新的辐解产物。目前,在对食品进行辐照检测时,检测依据是对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辐照食品过程中存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辐照食品中特异辐解产物的产生等进行分析。
3 欧盟辐照食品检测标准
颁布辐照食品检测鉴定标准的国家和组织主要有欧盟、CAC和日本。欧盟建立了完善的检测鉴定标准体系。执行指令DIRECTIVE1999/3/EC规定在欧盟允许辐照的食品是干香草、香辛料和蔬菜调味品,并设定最大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为10 kGy。为加强对辐照食品标签管理及检测未经批准产品的辐照问题,欧洲委员会批准了10项CEN辐照食品检测标准,详见表1。
在这10个检测标准中,EN13783-2001,EN13784-2001,EN14569-2004属于筛选方法,分别用直接荧光过滤、平板计数法、DNA彗星技术和LAL/GNB(内毒素法/革兰氏阴性菌微生物检测技术,其余属于不同类型食品的检测方法。
4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方法
辐照食品鉴定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生物学分检法和物理分析法三大类。物理方法主要有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检测法、热释光(TL)分析法、光致发光(PSL)检测法、黏度法、电阻抗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法、过氧化值法、2-烷基环丁酮法,σ-酪氨酸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等;生物方法主要有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DEFT/APC)法、DNA裂解产物检测法、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LAL/GNB)法和种子发芽抑制法等。常用的分析方法及适用范围见表2。
4.1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检测法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检测法通过检测自由基来进行辐照食品鉴定,检测速度快、灵敏,适用于含骨类、结晶糖类和纤维素类食品检测,但检测灵敏度依赖于结晶结构的类型和数量,且设备昂贵。作为检测辐照食品极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已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4.2 热释光分析法
热释光分析法可判断能分离出矿物质的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非常准确和灵敏,适用于可分离硅酸盐的所有食物,发光信号经数年不衰减,理论上可用于任何可分离出硅酸盐的辐照食品检测。但样品中的矿物含量、种类、辐照剂量、存储时间、空气、湿度、紫外光照、光热采样间隔等都影响TL信号。
4.3 光释光分析法
光释光分析法是一种应用激光成像技术检测辐照食品的检测方法。检测不破坏样品,因此整个样品或样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可以被反复测量。但同一种样品经反复测量处,光释光的信号就会减弱。
4.4 直接荧光过滤/平板计数法
直接荧光过滤/平板计数法可判别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适用面广、费时少、操作方便。但非辐照加工过程也会出现类似结果,且灵敏度依赖食物初始含菌数量。
4.5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法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法是一种辐照食品检测的初筛方法,操作简单、费用少,适用于普通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对辐照食品的初筛检测。缺点是非辐照加工过程也会出现类似结果,灵敏度依赖于食物初始含菌的数量和菌体内毒素的含量。但为一种初筛方法,阳性样品需要进一步确证。
4.6 DNA裂解产物检测法
DNA裂解产物检测法有潜力用于所有辐照食品检测。缺点是由于DNA片段可能是由其他方法得到,所以这只是一种筛选试验,其结果也须进一步验证。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食品,包括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
参考文献
[1] 赵良娟,张海滨,曲鹏等.辐照食品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9):208-211.
[2] 陈彦长,谭力文.技术性贸易措施新课题辐照食品检测与中国的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10(11):129-135.
[3] 徐宏青,殷俊峰,董军,等.欧盟食品辐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89-291.
[4] 郑文杰.辐照食品鉴别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3(5):1-5.
[5] 朱珍,王宁,李振兴.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5(2):56-64.
[6] 马思政,尚迪,杜瑶芳,等.热释光法在辐照食品检测中出现假阳性问题的探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4):1 407-
1 411.
[7] 汪昌保,赵永富,哈益明, 等.ESR法在五种植物类辐照食品检测中应用[J].核农学报,2013(5):613-618.
[8] 孙洁心,孙强,张永忠.食品辐照与辐照食品的检测方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9):1-3.
一、外包装:
1.拆包时首先要注意内外的条码.款号.颜色.尺码是否一致,主唛与吊牌是否一致,吊牌上的品名,成分.颜色.尺码是否正确,外包装袋上如灰尘蛮多划受损严重的需要跟换包装袋.二.整体面料外观.印绣花.烫钻
1.成品是否有色差.粗纱.倒顺光.布次.破损.印花是否均匀,漏底,漏印,烫钻是否牢固。三.要注意细节
1.上衣.棉衣
衣服的领型是否平服,门襟是否有长短.平复,夹圈,领圈是否圆顺,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棉衣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用双手内外揉搓一下,看是否有跑毛的现象,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拉链不起浪,平服,钉扣是否牢固,整件衣服
3.裤子.裤子腰头是否平服,松紧带是否均匀,裤袢长短一致.缝制是否牢固,裤子长短,脚口大小,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门襟是否平服,起拱,钉扣是否牢,整条裤子的线条明朗,整洁,无线头。
4.短裙子.连衣裙.裙子腰头是否平服,松紧带是否均匀,裙袢长短一致.缝制是否牢固,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侧缝长短.底边圆顺、平服、隐形拉链是否外露,拉链头是否上到位,整条裙子的线条明朗,整洁,无线头。
5.皮衣 整件衣服色泽一致,无色差、色花,皮面光滑,粒面细致,要看整衣是否过薄,有无松面、起壳、皮青脱落等。皮衣的整体效果要薄厚、粗细、颜色搭配得当,主次要部位差别越小越好,拉链是否平服,钉扣是否牢固。
四、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绊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
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提花织带、提花背带,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8CM,封口一致,牢固,整齐。
16、要求要对条纹、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17.隐形拉链不能外露,拉链头要缝制到位。五.鞋子验货流程:
1攀鞋时后跟的高度组合位的位置要一致; 2.内外腰的高低.大底的厚度.颜色.一定配对; 3.试穿鞋头翘度是否打脚;
4.外观缝位是否溢胶.胶水是否到位; 5.贴底腰正.不可有前踢后倒;
6.成品的包装是否按照要求,成分.数量清洁度腰好;7.配件:贴花.烫钻的牢固度,拉链要顺服,装饰拉链要注意不能随意拉(建议:拉链头要固定死)
六.包包验货流程
一.车线:
1.线路是否起珠、浮线、跳线; 2.接驳线是否跟回原线路、原针孔;
二.打钉:
1.打钉是否开花完好确保其牢固不松脱;
2.钉面钉底是否平整.刮花.掉漆,不能有刮手的现象;
三.车拉链:
1.拉链两边链贴要对齐,中呃一定要相对,其大小、长度要对称; 2.链贴入筒要由头至尾折入3/8”; 3.上链贴后,拉链露口要保持均匀; 4.拉链要平直,不能层曲、起浪;
5.拉链开合要顺畅、稳固,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不允许拉头错向、链牙错位;
四.包边:
1.包边纸口是否有边大边小,打折,爆口现象,转角要圆顺; 2.包边要贴紧包边筒,不能包空;
五.拉骨:
1.离边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
2.驳口处要贴实,不能开隙,驳口胶要放正;
3.包骨料要贴紧骨心,不能出现断骨现象,遇到变形、扭曲的胶骨要截去; 4.拉骨要平直,不允许有波浪,转弯部位要对称、圆顺;
六.车饰片、装袋:
1.纸口要均匀;
2.要放正、放准位置,遮盖针孔;
3.装袋要对准中呃、对称点,围条不能硬拉对呃,要自然对呃对点,袋型要四正;
七.五金扣类:
1.颜色是否变坏及生锈、变形、明显刮花,披锋、刮手的现象; 2.钉装是否牢固、水平、端正;
八.塑胶扣类:
1.颜色是否有色差,质量要好;
2.位置是否准确、端正,外观要整齐,不能起角、刮手。
七.缝制不良用语及原因
1、针距超差——缝制时没有按工艺要求严格调整针距。
2、跳针——由于机械故障,间断性出现。
3、脱线——起、落针时没打回针;或严重浮线造成。
4、漏针——因疏忽大意漏缝;贴缝时下坎。
5、毛泄——拷边机出故障或漏拷;折光毛边时不严密,挖袋技术不过关,袋角毛泄。6.隐形拉链外露 ——缝制拉链时压脚未靠紧拉链。
7、浮面线——梭皮罗丝太松,或压线板太紧。
8、浮底线——压线板太松,或梭皮罗丝紧。
9、止口反吐——缝制技术差,没有按照工艺要求吐止口。
10、反翘——面子过紧;或缝制时面子放在上面造成。
11、起皱——没有按照缝件的厚薄调换针线;或缝合件有长短。
12、起绺纽——由于技术不过关缝纽了;缝合件不吻合。
13、双轨——缉单明线,断线后,接缝线时不在原线迹上;缝制贴件下坎后,补线时造成两条线迹。
14、双线不平行——由于技术不过关;或操作马虎造成双线宽窄不匀。
15、不顺直——缝位吃得多少不匀造成止口不顺直;技术差缉明线弯曲。
16、不平服——面里缝件没有理顺摸平;缝件不吻合;上下片松紧不一。
17、不方正——袋角、袋底、摆角、方领没有按90度缝制。
18、不圆顺——圆领、圆袋角、圆袖头、西服圆摆,由于缝制技术不过关出现细小楞角。
19、不对称——由于技术差或操作马虎,必须对称的部位有长短、高低、肥瘦、宽窄等误差。20、吃势不匀——绱袖时在袖山部位由于吃势不均匀,造成袖山圆胖,或有细褶。
21、绱位歪斜——绱袖、绱领、定位点少于三个或定位不准。
22、对条、对格不准——裁剪时没有留清楚剪口位;或排料时没有严格对准条格;缝制时马虎,没有对准条格。
23、上坎、下坎——缝纫技术低或操作马虎,没有做到缉线始终在缝口一边。
24、外露——裁剪时没有清除布边;返工时没有掩盖拆孔。
25、领角起豆——缝制技术低;领角缝位清剪不合要求;折翻工艺不合要求;没有经过领角定型机压形。
26、零配件位置不准——缝制时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缝钉零配件。
27、唛牌错位——主唛、洗水唛没有按样衣或工艺单要求缝钉。
三、污迹
28、笔迹——违反规定使用钢笔、圆珠笔编裁片号、工号、检验号。
29、油渍——缝制时机器漏油;在车间吃油食物。30、粉迹——裁剪时没有清除划粉痕迹;缝制时用划粉定位造成。
31、印迹——裁剪时没有剪除布头印迹。
32、脏迹——生产环境不洁净,缝件堆放在地上;缝件转移时沾染;操作工上岗前没有洗手。
33、水印——色布缝件沾水裉色斑迹。
34、锈迹——金属钮扣,拉链,搭扣质量差生锈后沾在缝件上。
四、整烫
35、烫焦变色——烫斗温度太高,使织物烫焦变色(特别是化纤织物)
36、死迹——烫面没有摸平,烫出不可回复的折迹。
37、漏烫——工作马虎,大面积没有过烫。
五、线头
38、死线头——后整理修剪不净。
39、活线头——修剪后的线头粘在成衣上,没有清除。
六、其它
40、倒顺毛——裁剪排料差错;缝制小件与大件毛向不一致。
41、做反布面——缝纫工不会识别正反面,使布面做反。
42、裁片同向——对称的裁片,由于裁剪排料差错,裁成一种方向。
43、疵点超差——面料疵点多,排料时没有剔除,造成重要部位有疵点,次要部位的疵点超过允许数量。
44、扣位不准——扣位板出现高低或扣档不匀等差错。
45、扣眼歪斜——锁眼工操作马虎,没有摆正衣片,造成扣眼横不平,坚不直。
46、色差——面料质量差,裁剪时搭包,编号出差错,缝制时对错编号,有质量色差没有换片。
47、破损——剪修线头,返工拆线和洗水时不慎造成。
48、脱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合时温度不够或压力不够,时间不够。
59、起泡——粘合衬质量不好;烫板不平或没有垫烫毯。
50、渗胶——粘合衬质量不好;粘胶有黄色,烫斗温度过高,使面料泛黄。
51、钉扣不牢——钉扣机出现故障造成。
52、四合扣松紧不宜——四合扣质量造成。
53、衣、袋规格不符——包装工操作马虎,将成衣装错包装塑料袋。
(一)检测机构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80万元人民币。
2、所申请检测资质对应的检测项目(参数)应通过计量认证。
3、人员要求:
(1)有质量检测、施工、监理或设计经历,并接受了相关检测技术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边远地区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可不少于6人。其中从事检测工作3年以上高级职称的不得少于1人;中级职称的不少于3人,边远地区检测机构中级以上职称的可不少于2人;
(2)检测人员必须具有建筑材料、工民建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1年以上的建材检测工作经历;
(3)技术负责人须具有建筑材料、工民建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5年以上建材检测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报告审核人须具有建筑材料、工民建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5年以上建材检测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担任;边远地区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可以由建筑材料、工民建相关专业大专工程师担任,报告审核人可以由建筑材料、工民建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担任。
4、检测场所的要求:
(1)检测机构检测场所的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0m2,边远地区检测机构不得少于300m2;
(2)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检测标准、规范的要求;(3)检测场所的环境条件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记录;(4)安全、防火措施齐全。
5、仪器设备:
(1)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精度必须满足检测标准、规范的要求,其中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要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健全仪器设备档案健全;(3)主要仪器设备应有操作规程。
6、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检测能力的要求
申请见证取样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必须能够检测(检验)下列参数(91个),边远地区的检测机构至少必须能够检测(检验)带★的参数(36个)。
1、水泥
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
2、钢筋及其焊接、机械连接接头
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反复弯曲次数★
钢筋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冷弯★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抗拉强度★
3、建筑用砂
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或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吸水率
4、建筑用卵石、碎石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吸水率
5、混凝土
配合比★、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拌合物坍落度★、含气量、拌合物维勃稠度、拌合物凝结时间、抗渗性
6、砌筑砂浆
配合比★、立方体抗压强度★、拌合物稠度、拌合物分层度
7、简易土工试验
含水率★、湿密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8、掺合料
细度、抗压强度比(活性指数)、需水量比
9、混凝土外加剂
减水率、抗压强度比、含气量、对钢筋有无锈蚀、凝结时间差、收缩率比、塌落度保留值、限制膨胀率
10、预应力钢绞线
规定非比例延伸力、抗拉强度、整根钢绞线的最大力、最大力总伸长率
11、预应力锚、夹具 硬度
12、建筑用沥青 软化点、针入度、延性
13、沥青混合料
密度、沥青含量(或油石比)、马歇尔稳定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流值
14、砌墙砖和砌块
几何尺寸★、外观质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密度★、含水率、吸水率
15、陶瓷砖
破坏强度、断裂模数、吸水率、抗热震性
16、防水卷材
厚度、可溶物含量、吸水性、不透水性★、耐热度★、拉力★、断裂伸长率、低温柔度★、最大拉力时延伸率
17、防水涂料
固体含量、干燥时间、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不透水性、低温柔性
18、建筑门窗
抗风压强度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
常测指标
1、酸值
是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质量(mgkOH/g),是油脂的精炼程度和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酸值高的油脂不宜储存,也不宜食用。
2、过氧化值
氢过氧化物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是判断油脂酸败和酸败程度的指标。氢过氧化物是油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是油脂自动氧化的初级产物,具有高度活性,能够迅速地继续变化,分解为醛酮类和氧化物等致使油脂酸败变质。氢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是致癌物质,过氧化值高的油脂不宜食用。
3、熔点
棕榈油分提程度不同,熔点不同。毛棕榈油熔点通常为35-37度,即33度棕榈油,经过分提可以得到24度,44度,18度等不同熔点棕榈油。
4、碘值
是油样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于100克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要的碘的克数。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碘值越高。碘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棕榈油的熔点,碘值越高、熔点越低。
5、色泽
植物油通常是呈现淡黄色或淡绿色等不同的色泽,这是由于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素、维生素E的氧化物等脂溶性色素
存在所致。不同油料、不同加工方法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色泽。
植物油检测指标 主要的理化指标: 色泽 气味、滋味 透明度 酸值 过氧化值 碘值 熔点
水分及挥发物 杂质
特殊的理化指标: 棕榈油: 毛棕DOBI的测定 大豆油: 皂化值 不皂化物 含磷 残皂量 皂脚
植物油色泽鉴定法:
1、取澄清(或过滤)的试样注入比色槽中,达到距离比色槽口约5mm处
2、将比色槽置于比色计中
3、按规定固定黄色玻片色值
4、打开光源,移动红色片调色,直至玻片色与油样色完全相同为止
5、记下黄、红玻片号码的各自数值,即为被测油样的色泽
6、同时注明比色槽厚度(小槽25.4mm即1英寸,大槽133.4mm即51/4英寸)。
注意事项:
1.观色之前须保证油样是澄清透明的;
2.精炼棕榈油和一级大豆油的色泽一般呈10倍关系,即“黄Y”是“红R”的10倍;
3.精炼椰子油的色泽,“黄”与“红”一般不呈10倍关 系;
4.毛豆油观色时,黄一般可固定在35或30,毛棕榈油观色时,黄一般可固定在70或75。
植物油气味、滋味检测方法: 1.取少量试样于烧杯中 2.在电炉上加热到80度左右。
3.取下,边搅拌边闻气味,同时取适量稍冷后尝辨滋味 4.凡具有该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的为合格 5.不合格的应注明异味情况 1.植物油透明度检测方法 2.取一定量的试样于比色管中 3.移至光亮处或在比色管后衬以白纸
4.观察透明程度,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表示
以透明,微浊,混浊表示 酸值的检测:
1.称取均匀试样W于250ml锥形瓶中;
2.加入30~50ml中性异丙醇,溶解油样,加3滴酚酞指示剂
3.用0.05mol/L KOH标准溶液滴定至出现粉红色,30秒内不消失。
油品
样品称重量,W
精炼油
约15g~20g
毛油
约5g~10g
脂肪酸
约0.2g~0.5g 过氧化值的检测:
1.称取混匀油样W于250ml碘价瓶中;
2.加入氯仿-冰乙酸(2:3)混合液约30ml溶解试样,加1ml饱和碘化钾溶液,加塞,摇匀,置暗;
3.处静置3分钟;
4.加水50ml,摇匀后,用0.01m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同样步骤重复空白试验
估计过氧化值,样品重量
≤1
10g~15g
1~6
5g~10g
≥6
1g~5g 碘值的测定: 操作步骤
1.称取干燥过滤的试样W(准至0.0002g,称样量参见下表)注入洁净干燥的500ml碘价瓶中;
2.加20ml氯仿溶解试样,准确移入25ml韦氏液,加入10ml2.5%乙酸汞溶液,立即加塞,混匀后,在20±5℃条件下,置暗处静置3min;
3.到时立即加入20ml15%碘化钾溶液和100ml蒸馏水,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指示剂;
4.继续滴定至紫色消失为止,同时做空白试验。碘值(gI/100g)
样品重量(g)检测结果允许差 10左右(如椰子油)1.0000g-1.5000g
0.2 30~50(如硬44棕榈油)0.5000g-0.6000g
0.3 50~65左右(24棕榈油)
0.4000g-0.5000g 0.3 80~90(如橄榄油、茶籽油)0.3000g-0.3500g
0.5 100左右(如花生油)0.2500g-0.3000g
0.5 130左右(大豆油、葵花子油)0.2000g-0.2500g 0.5 180左右(亚麻籽油)0.1000g-0.1500g
0.8 棕榈油不同品种碘值 油品品种 碘值(gI/100g)F5度棕榈油 ≥68.5
F8度棕榈油(散装用)≥65-66
F8度棕榈油(小包装用)≥66 F10度棕榈油 ≥64.5 F12度棕榈油 ≥63 F14度棕榈油 ≥63 F18度棕榈油 ≥58.5-59 F23度棕榈油 ≥50-50.5 F24度棕榈油 ≥51 IV70棕榈油 ≥68.3-70 不同油品碘值国家标准 油品品种 碘值(gI/100g)大豆油 124-139 花生油 86-107 葵花籽油 118-141 菜籽油 94-126 棉籽油 100-115 米糠油 92-115 油茶籽油 83-89 玉米油 107-135 芝麻油 104-120 滑动熔点测定法
1、样品前处理:将清洁干燥的样品加热到高于其熔点10℃~20℃,维持15分钟;
2、取洁净干燥的毛细玻管3支,分别吸取试样达10mm高度(不得过长或过短);
3、用冰块使样品速冻;
4、放入烧杯中,在冰箱的冷冻室(-10℃~-15℃)中,放置1-2小时(具体参照下表);
5、到时取出,用橡皮筋将3只管紧扎在温度计上,使试样与水银球相平,将试样和温度计悬挂在事先备好的烧杯水浴中(水浴的初始温度要求比试样熔点低10~20℃),使水银球浸入水中正中间;
6、将烧杯置于电加热磁力搅拌器上加热,同时开动搅拌;
7、控制水温的上升速度,使其速度为每分钟约2℃,试样在熔化前发生软化现象(半透明状态,大约距离熔点8~10℃)时,控制水温的上升速度,使其速度为每分钟约0.5℃。试样熔点估计值(℃)冷冻时间(hr)水浴初始温度(℃)≤10 2
尽量接近0 10-18 2-4 22左右
10左右 30左右
1.5 15左右 35-40
0.5-1 20左右 50左右
0.5 25-30 水分及挥发物的检测
1.用已恒重过的称量皿,称重记为W0;
2.取混匀试样约10g(准确至0.0001g),记为W; 3.在105±2℃温度下烘120min,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W1;
4.每个样品均须做平行实验。
注意
在烘箱中,称量皿的盖子要打开,否则水分不易挥发出去; 出烘箱之前,称量皿的盖子须盖好,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导致结果偏小甚至为负值。
油脂的附带成份、品种很多,对油脂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储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不溶性固体杂质:包括泥沙、饼粕残渣、金属、纤维等固体杂质;还包括在精炼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物质,如油脚、皂脚、白土、催化剂及冷却结晶而析出的蜡脂等。
2、胶溶性杂质:主要是脂肪酸、甾醇、生育酚、磷脂、色素、维生素、棉酚、蜡、谷维素、黄曲霉毒素等。
3、挥发性杂质:包括水分、醇类、烃类溶剂、臭味组分等。
杂质的检测
1.称量皿及定量滤纸恒重,记为W0。
2.连接真空装置,将恒重的滤纸放在不锈钢漏斗上; 3.称取混匀试样10~20g(W)于烧杯中,加入20~25ml石油醚搅拌使试样溶解,倾入漏斗中;
4.用石油醚将烧杯中的杂质干净地洗入漏斗内,再用石油醚约30ml分三次抽洗杂质,(每次须完全抽干)洗至无油迹为止;
5.将带杂质的滤纸小心取下,放入恒重的称量皿中送入105±2℃烘箱中烘1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记为W1。
毛棕DOBI的测定
1.将待测油样充分熔化并搅拌均匀后,称取0.1g(精确至0.0001g)于25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稀释定容。将该溶液倒入石英比色皿中,以纯的正己烷作为参比液,在分光光度计中分别检测其在446nm和269nm处的吸光度。
2.如果溶液浓度仍较大,则可用移液管移取2ml溶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稀释并定容。再以正己烷作为参比液,在分光光度计中分别检测其在446nm和269nm处的吸光度。如果DOBI过高,则可进一步稀释后检测。
皂化值的检测
1.称取混匀试样1g(W,准确至0.001g)于250ml蒸馏烧瓶中;
2.用移液管准确添加25ml KOH-甲醇,加3粒沸石,摇动; 3.同时准备空白;
4.连接回流冷凝管,煮沸回流2小时,至溶液不分层; 5.用10ml中性甲醇冲洗回流冷凝管;
6.添加20ml(空白40ml)中性甲醇,趁热用标准溶液HCL滴定至红色消失。
不皂化物的检测
1.称取混匀试样5g(W,准确至0.001g)于250ml蒸馏烧瓶中;
2.加50ml KOH乙醇溶液几粒沸石,连接冷凝管回流1小时至澄清透明后用100ml水,从顶部加入旋摇;
3.冷却后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100ml乙醚冲洗烧瓶,盖塞好振摇1min,静置分层,将下层皂化
4.液放入第二只分液漏斗中;
5.用100ml乙醚再提取2次(相同方法); 6.合并乙醚提取液,加水40ml轻轻旋摇;
7.用40ml 0.5mol/L氢氧化钾溶液和40ml水洗两次; 8.用水洗至加酚酞指示剂时不显红色为止; 9.将乙醚液转至恒重的烧瓶中W1;
10.用索氏抽提器回收乙醚,将残留物于105℃烘箱中1小时;
11.冷却称重,直至恒重为止;
12.将恒重后的残留物溶于30ml中性异丙醇中,用0.05mol/L KOH滴定至粉红色。
磷含量的检测
1.称取10g试样(准至0.001g)于坩埚中(如果试样磷脂含量比较大如毛豆油、毛菜油称样量要缩小,如称5g),加氧化锌0.5g;
2.在电炉上加热炭化后(炭化必须完全,无大量黑烟产生为 止),送入500~600℃的马弗炉中灼烧灰化2小时,至灰白色;
3.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热盐酸(1:1)10ml熔解灰份,并加热微沸5min;
4.将溶解液过滤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用热蒸馏水冲洗坩 埚和滤纸,冷却滤液至室温;
5.用50% KOH中和至出现浑浊,缓慢滴加盐酸(1:1)使氧
化锌沉淀全部溶解后,再滴2滴;
6.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处理液; 7.吸取10ml处理液于50ml比色管中;
8.加入0.015%硫酸联氨8.0ml,加2.0ml钼酸钠稀硫酸溶液,加塞,摇匀;
9.置于沸腾的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 10.用水稀释至50ml充分摇匀;
11.同时做空白试验(除了不含试样外,其他部分相同); 12.10min后,在650nm下用1cm比色槽比色,电脑自动测定含磷量P 残皂量的检测
1.称取10g~20g左右(准确至0.01g)试样加入50ml溴酚蓝丙酮,振荡,若油中有皂则上层液为蓝色或绿色
2.用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30s不变蓝色或绿色为止。
皂脚的检测
1、取一恒重过的烧杯(100ml)称重,W0;
2、去皮后,称取混匀试样约1-3g(依据试样稠度来估计,稀的皂脚称样量大些)于烧杯中,称重W;
3、放入烘箱中烘干水份,约须2小时;
4、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W1;
5、从干燥器中取一恒重过的抽提瓶,称重W2;
6、加入适量丙酮浸泡,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将萃取液滤入抽提瓶中;
7、重复步骤6,直至丙酮萃取液基本呈无色;
8、将盛放丙酮萃取液的抽提瓶安装到抽提装置上,在80℃水浴中(水浴
锅提前适当时间打开升温)进行丙酮回收;
9、丙酮回收基本干净后,取出抽提瓶,关闭水浴锅;
10、用干净抹布擦除抽提外壁所附杂质后,放入烘箱,烘1小时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11、冷至室温后,取出称重W3。
为了适应建筑节能的需要,根据原国家建设部建标[2005]124号文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和《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进行了整合、修订。修订后的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GB/T8484-2008)于2009年3月1日起实施。
建筑门窗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作能最薄弱的环节,通过门、窗等透光围护结构的能耗,在整个建筑物能耗中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标准编写主要参考了AAMA1503-98《窗、门和幕墙传热系数及抗结露因子的测试》和EN12412-2等国外标准。《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将取代国家标准GB/T8484-2002《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和GB/T16279-1997。该标准主要用于分级及检测建筑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产物,它和血中葡萄糖水平呈正比关系。糖化血红蛋白中最常见的为HbAlc,所以常以HbAlc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代名词。由于红细胞在血液内寿命大约为120天,因此,HbAlc的高低值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HbAlc是临床上糖尿病常规监测的指标之一,如果HbAlc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较好。因此,HbAlc是评价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可靠指标,被学术界公认为是糖尿病长期血糖监测的金标准。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参数是4.5%-6.3%。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为小于6.5%。但欧美专家认为这一目标实践起来有困难,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关指南建议小于7.0%为控制目标。
1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可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HbAlc水平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5%: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每升高1%,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8%,卒中发生率增加17%。有人对一组HbAlc大于5%的糖尿病患者追踪观察显示,HbAlc每升高1%,其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21%。英国一项大型研究也证明,随着HbAlc水平的下降,致死性、非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脏猝死、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容器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司采购的玻璃容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4545-1984
玻璃瓶罐内应力试验方法
GB/T
4547-1984
玻璃瓶罐热急变试验方法
GB/T
4548-1984
玻璃瓶罐稀酸侵蚀试验方法
GB/T
2828
逐批抽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4547-1991
玻璃容器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GB/T
8452-1987
玻璃容器—玻璃瓶垂直轴偏差测试方法
3.技术要求
3.1
容量偏差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单位:ml
容
量
<200
200~250
25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
偏
差
±7
±8
±9
±11
±12
±13
±15
3.2
瓶身外径偏差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单位:mm
瓶身直径
<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
偏
差
±1.1
±1.2
±1.3
±1.4
±1.5
±1.6
3.3
瓶高偏差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单位:mm
瓶
高
<50
50~75
75~100
100~125
125~150
150~175
>175
偏
差
±0.8
±0.9
±1.0
±1.1
±1.2
±1.3
±1.4
3.4
玻璃容器的瓶口及瓶形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制造。
3.5
色泽:一般为无色,青白色或按规定要求。
3.6
理化性能
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名
称
指
标
耐热急变
急冷温差不小于42℃
内应力
真实应力不大于4级
耐稀酸侵蚀
酸性溶液应呈红色
3.7
垂直度偏差应符合下列公差
TV=0.5+0.01H
式中:TV
—
垂直度偏差(mm)
H
—
瓶子总高(mm)
3.8瓶身圆度偏差不应超过直径总偏差极限的75%。
3.9瓶壁厚度不小于1.2mm。
3.10瓶底中心厚度不小于2mm,同一瓶底厚薄比不大于2:1。
3.11瓶口平面偏差不大于0.4mm或根据瓶图及规定要求制定。
4外观质量
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缺陷名称
指
标
规
定
瓶口缺陷
口部尖刺
不许有
封合面上影响密封性的缺陷
不许有
裂纹
穿透性的不许有
气泡
玻璃内直径大于或等于5mm的不许有
玻璃内直径小于5mm大于1mm
不多于3个
1mm以下能目测的每平方厘米不多于5个
结石
直径大于1mm的不许有
直径小于或等于1mm周围无裂纹
不多于2个
口平面上、螺牙上
不许有
合缝线
尖锐刺手的不许有
瓶口和初模合缝线凸出量
不大于0.3mm
成模合缝线凸出量
不大于0.5mm
5检验方法
5.1耐热急变:按GB/T
4547—1991的规定进行。
5.2内应力:按GB/T
4545—1984的规定进行。
5.3耐稀酸侵蚀:按GB/T
4548—1984的规定进行。
5.4容量:先用感量为0.5g的衡器称空瓶,再灌水到口平面,然后在天平上称量,两次称量的差即为瓶子的容量。
5.5瓶高:用测量装置测量,样瓶在极限偏差板下测量,样瓶通不过最小极限偏差板,通过最大极限偏差板为合格。
5.6瓶身直径和瓶身圆度偏差:用游标卡尺测量瓶身(需偏离合缝线)。在测量瓶身直径时以测量瓶身最大直径为准,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其差值为瓶身圆度偏差。
5.7垂直度偏差:用垂直度测定仪测量,将样瓶直立在中心位置上,瓶旋转360度测量其瓶口外径最高点的偏差值,其仪器总读数的1/2为样瓶的垂直度偏差。
5.8口平面偏差:瓶子倒放于平台,用手指轻敲瓶底,找出最大空隙点,取管制上限之厚薄规用手指按着,平伸进去1cm左右,如果瓶子会动,则未超过标准,若瓶子不动,则以超标。
5.9瓶口外径:用外径量规测量或用游标卡尺测量。
5.10外观及其它尺寸偏差: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用卡尺或专用量具测量及封样对比。
6验收规则
6.1产品检验按GB
2828中关于逐批检查二次抽样方案的规定,以一次收货数量为一批。
6.2提交验收批产品的检查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L)检查水平(IL)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水平
IL
合格质量水平
AQL
样
本
合格判定数
大小
累计
Ac
Re
外观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容量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瓶高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瓶口外径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瓶身外径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瓶身不圆度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垂直度偏差
Ⅱ
6.5
第一
125
125
第二
125
250
厚薄度及偏差
S-3
6.5
第一
第二
内应力
S-3
第一
0
第二
耐热急变
S-3
第一
0
第二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