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共8篇)

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 篇1

本学期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平日的教学中能不断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保证,努力打造自主合作、优质高效课堂。

1.每节课课前都备有质量较高教案,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通过集体备课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设计出一系列针对学生实际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改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记录下疑惑的问题,小组内同学交流讨论,大部分问题在小组内基本解决,然后通过当堂展示,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强化、加深、补充、完善,最后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升华。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绝不替代,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才伸出援助之手,重点点拨,适时引导。可以说,教师是“配角”,教师讲得很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达到了“低耗时高效率”的教学目的,老师教得不累、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并且效果相当好。

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强、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了。

3.课堂上努力落实“三讲三不讲”“减少讲与听”的原则。.由于问题课前老师认真设计,课堂上假问题少了,学生已会的问题老师还在重复的现象少了,满堂问的现象少了,不顾学生的实际教师满堂灌、独霸课堂的现象少了,教学的无效环节及教师的无效劳动明显减少。

4.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接受并基本适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养成,高校课堂正在生成。

6.注意了当堂的落实,努力做到“堂堂清”。课堂上老师对合作学习所反映出的疑难点、迷惑点,总是放慢节奏与学生一起反复讨论,认真讲解,直至学生理解掌握。最后总是与学生一起总结梳理本节的所学知识及形成的能力,然后进行当堂检测、当堂达标。

7.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适时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8.多媒体使用更加熟练,使用的恰到好处,不流于形式,并注重了实效性。

今后努力做到: 1.认真学习课标,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控制好教学的起点及难度。

2.处理好学生预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学生预习代替不了教师引导下的课堂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就会且又没有拓展的必要知识,只要学生预习即可,但绝大部分知识必须在教师引导组织下,进行必要的课堂学习.3.处理好个别学生当堂展示与大部分学生参与的关系。个别学生的当堂展示是必要的,但这学生最好是代表小组全体同学的意见,他的答案是小组同学的共识。同时个别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应有补充、矫正、完善的任务,更应有提

出疑问、甚至不同意见的任务。教师课堂上要注意调控,不能让个别学生垄断课堂,要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课堂展示。

4.落实好当堂检测,真正做到“堂堂清”。当堂检测题要经过各备课组结合课标、教学目标,集体研究而确定,题目的难易要适度、题量要适度,要注意分层次。真正达到学生会做这几个题,本节就能落实好了的目的。

姚红杰

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 篇2

加强校本研修,利用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力量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这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活动。长期以来,我校以校本研修为抓手,通过营造良好的教研文化,创设多种平台,确保校本研修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满足了不同层面、不同成长期教师的不同需求,发挥了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集个人与集体的智慧,确保了我校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与教师需求相结合,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度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关注的是活动能否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如果这两个基本要求没有做到,那么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活动也逐渐会流于形式。因此,学校要为校本研修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探索多样化的活动内容。

1.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校本研修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首先,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网络管理模式,由校长直接领导,两处具体负责,组室落实,以确保校本研修的有序展开。其次,我校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以确保校本研修的规范开展,如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组长职责制度、备课组组长职责制度,备课组活动制度,学科质量报告分析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制度等。

二是加强团队建设,确保校本研修的成功开展。加强团队建设是保障校本研修顺利开展的重要人际环境。为保障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教研组内部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我校初中语文组,高中语文组、英语组、化学组、史地生组、信息组等被评为了宝山区优秀教研组。

三是重视专业引领,关注教师内涵发展。我校定期邀请市、区专家和学者作有关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教研组也利用教研活动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组织市、区专家开展教学指导活动等。专家的指导,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有力推动了校本研修的深入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搭建平台,促进各层面教师共同发展

第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校采取了带教制度和专题培训两个措施。带教制度指教导处、政教处为新教师或首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带教,签订带教协议。专题培训指利用校内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资源,开设教学的专题讲座,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我校制定了《罗店中学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加强对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同时,我校还组织开展了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室和教学能手的带教工作,充分发挥了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第三,提高教师学历。我校充分利用上海师范大学的高端教育资源,组织学校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形成高学历的教师群体,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

我校根据实际把开发校本课程的工作落实到教研组,分三个阶段逐步展开。第一阶段,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我校结合艺术教育特色,在艺体组教师的努力下,以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为主的《管乐训练》《足球》等校本课程已基本成型。第二阶段,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形成校本课程体系。我校在编写完艺体类学科校本课程后,进一步开发管理类和学科类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第三阶段,进一步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创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在德育(“古风新韵”系列活动)、科技(探寻罗店镇历史文化)、心理(青少年心理疏导)三方面组织教师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三、与科研引领相结合,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

在实施新课程和应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校教师发现和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我们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开展课题研究,集集体与个人的智慧,把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1. 科训一体,发挥管理模式的优势

我校在2007年建立了科训处,由校长亲自分管科研和师训工作,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这种管理模式把科研和师训工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其中,教学是核心(“做什么”),科研是引导(“怎么做”和“为什么要做”),培训是保障(“如何做好”)。

2. 专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

我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为两个面向,即面向实际,重在应用;面向教师,重在实效。根据这两点,我校注重将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首先,与建设理想型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必须关注并走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我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确立研究的主题,倡导以教研组或者备课组的形式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学校已有的资源、针对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瓶颈,我校设计了主课题《新农村现代学校发展定位及对策研究》,力图以主课题为龙头引领,从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德育养成、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养、课程创建、后勤保障等方面,引领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应学校的发展需要。

其次,与建设研究型教研组相结合。我校将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尤其是和教研组建设相结合,要求校本研修课题化。我校提出,教研组在开展各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中应围绕教研组课题,不断发现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挖掘高效能授课的闪光点,并加以归纳、提炼;关注教育理论的学术探索,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倡导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中教与研的优化互动,促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高度,成为学者型教师。

四、与教研组文化建设相结合,确保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教研文化是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环境氛围和文化生活决定着教研组的精神面貌。因而,我校提出创建“和谐、求真、开放、创新”的教研文化。

有效校本研修模式探析 篇3

关键词:校本研修;教研活动;四人一课;一人四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23-03

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选准教研“支点”?我校成功地推出了“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行动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四人一课”——锤炼专业化团队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及作为个体的教师所遇到的共同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必须借助团体的力量与支持,搭建起自由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形成一个“共同研究体”,方能有效解决。本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动手操作“四人一课”校本研修活动,即由同一年级的四位教师在同一时间段依次讲同一堂课。

(一)“四人一课”的研究内容及程序。

1.遴选带有共性问题的授课内容。问题决定方向。据此,学校确立了“以问题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取向”的工作思路,在教学内容的推选上更关注课改前沿,更贴近教学实际,以应用为研究的前提、指向和归宿,侧重于以“家常课”、“大众课”等常态课堂教学为主,引导老师们观察、思索、交流与合作。

2.组织积累式“研课”。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先后进行四节研究课:第一位教师授课后,同一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师坐到一起,静下心来,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既有问题的解决效果,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二度备课,对集体成果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然后再由第二位教师在其所在班级实施教学,新的问题又产生,大家再集中起来,交流互动、陈述意见、进行反思,依次不断积累,到第四节课结束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理想课堂。

3.形成课后反思。一个流程下来,使大家所面对的问题由潜在转为显性,看得见,摸得着,各执教教师通过文字来描述自己的得与失,提炼观点,沉淀思想,理清一些模糊不清的、肤浅的认识,力求形成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二)“四人一课”带来的理性审视。

“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现象,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自始至终地与科学研究结伴而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解决。“四人一课”清晰地呈现出校本研修发展模式的目标、过程和方法,承载着当前教育科研诸多理念和见解,应该对此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立足常态化教学。“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自身专业成长。“四人一课”就是引领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平心静气,带着一种考量的目光与平和的心态亲历课堂,目的是为同一教研组的教师提供一个平等的活动平台,共同探析,共同成长。因此,老师们的课均是质朴自然的、扎扎实实的,没有丝毫雕饰的成分。为了便于阐述,笔者仅就其中一个具体课例来谈一谈。当前小语课改处于转型期,课堂教学一味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个性体验,呈现出语文教学学段目标虚化和泛化的倾向,怎样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结构?如何回归与落实“简单”语文?五年级教研组就将本学期科研目标铆定在了“整体性阅读”教学结构的探讨上。

2.追求循环上升。①“讲”。执教的四位教师组成一个动态的有机的共同体,在确定出研究主题与方向后,定出第一位执教人,组内的其他成员自然都成了执教者的“指导者”,在这个循环的“链”上,每个人都能得到同伴的支持、指导与帮助,每一个教师都有学习反思的机会。如人教版第十册《丰碑》一课,教师1在钻研教材时,没有摆脱教参和自己固有经验的束缚,缺少“自己”的解读,教师与学生始终徘徊于文本之外,停留在语言文字之上,课堂教学成了“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文本内在的意义、美好的情思没有挖掘出来,没有提升起来。②“说”。课终,大伙儿马上集中到备课室里,促膝而坐,由执教者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依据、意图,以及达成的效果。其他听课教师随机补充。③“议”。针对课堂教学真实场景,参与者七嘴八舌地评议课例中的预设与生成,第二位执教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反省、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细化教学目标,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④“再讲”。带着收获与企盼,大家再一次踏进课堂。教师3的设计则简明了许多:什么是“丰碑”?为什么称军需处长为丰碑?几个纲领性的大问题一贯到底,提纲挈领,富有层次感,能引导学生真切地领会将军错怪军需处长时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词句,反复敲打,悉心品味,体悟出将军那种愧疚、悲痛和敬佩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做到“入情而得意”。

如此螺旋上升,教师4则为集大成者,融众人智慧于一“课”,大胆调整思路,突破传统及教科书的藩篱,创造性地转换了视界,不再以将军为解读重点,而是以军需处长的描写为主,以将军为衬,异曲同工,极具冲击力。课堂“活”了起来!语文“灵动”了起来,学生、教师甚至其他执教的教师都获得了一种愉悦的、难以忘却的感受。

3.融合集体智慧。实践证明,教研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单打独闯往往走不出课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个人经验的狭隘空间。任何一种有效教研模式的开展,最终都需要通过一个关键的基层组织——教研组,唯有团结合作,相互帮助,不断学习,才能开阔个人视野,达到理性思考的境地。“四人一课”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了互动合作模式的培训:大家于同一时间同一课题框架内,同上一课,彼此真诚坦露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尝试和教学困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融合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磨砺、认同、重构和扩展。

二、“一人四课”——塑造教师个性化

“四人一课”是从“面”上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一人四课”则是在前一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一位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在四个班级上同一堂课。它要求学校提前安排,统筹全局,调整时间,做到定班、定人、定时、定主题,有序展开。按照“一课四上四评四反思四层次”的设计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吸纳同伴的见解与评判,经历“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的“研课”体验,从纵向和横向上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将目光瞄得更远——那就是倾力培育自己的名师,而名师的成长不再仅仅局限于娴熟的教学技艺上,必须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用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实现专业成熟,逐步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在这一点上,“一人四课”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生长点”,为其个性化成长提供了一种可能。

1.四次锤炼。一堂课,一位教师做四次尝试与探索,加之他人的智慧与批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一定是心灵交汇,灵光迸发。

2.四次反思。一节课下来,执教者的自述、同行的评析、专家的诊断、得与失的衡量,将带领执教者研发深思、生发联想、感悟升华,以至独立前行。

3.四次超越。不断的反思,富有针对性的评课,蕴含层次的叩问与沟通,促使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挖掘与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达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理想境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情感的生命课堂。

三、由两个活动引发的深层思考

1.加强专业引领。没有组织与引导下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无序的、混乱的、低效的,从“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的组织与实施来说,还应加强专业引领。①充分发挥业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在课题确立、排课及组织活动中的“领头雁”作用,不断完善和规范“四人一课”等校本研修活动,并形成制度。②校长挂帅。建设学习型学校、研究型学校,校长参与很关键。校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意识和教研水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出一个研究型领导班子,夯实校本研修的组织基础。自上而下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与一线教师融为一体,立足课堂教学,提高教育科研的指导性与前瞻性。③教育专家坐诊。校本研修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只有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完善教研中不同意见的甄别、筛选、剪裁和整合,校本研修才有生命力。外来经验的借鉴和校外专业人员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校本研修得以不断丰富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一个教研活动,只有经历认识与实践,再认识与再实践,才能实现多方面的整合与创新,才能获得健康发展。以往的集体备课、推门课、“一人一堂课”等活动大多是在展示、讨论形成一个文字性总结后就匆匆结束,缺少后期的行动支持,导致研究总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难以走向深入。而上述的“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能够努力营造集体争鸣的场景,引导教研组并带动其他学科与学段的教师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评判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策略,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并付之不懈的尝试与创新。这对每位参与其中的教师来说,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其感受也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3.“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教研活动尚是一个具体行为,当将它纳入课题的范畴之下,给予理论支持,加强理论的介入与分析。课题来源于问题,因此在课题的设定和规划上,研究者始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长远的认识,即这项研究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研究聚集的方向是什么,研究能够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哪些帮助,从而提高了课题的信度及效度。我们期望,教师能借助“研课”活动来梳理自己的实践行为,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从而发生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新的角色转变。

扎实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 篇4

校本研修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学、研究、学习活动。校本研修是建设特色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保障学校持续不断发展、维持学校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推动力量,是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学校,办适合学生的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密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以教师素质建设为根本,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晰学校领导在研修中的角色定位。

1、校长切实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

校本研修关系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校长必须成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并将校本研修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应为校本研修“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而且应亲历亲为,走在前面。“出思想”即定位研修方向;“建体系”即分析研修内容,层层分工,分步实施;“立机制”即在校长主导下,建章立制,确保校本研修有序有效进行。我校校长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首先,校长坚持定期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在班子会上认真学习、研讨校本研修的文件和要求,领会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其次,校长经常利用学校教职工集中学习时间,带领全校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文件,讲清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全校教师转变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提出教师校本研修相应的要求。再次,校长充分利用学校教研活动、学习研讨的机会,积极深入课堂听评课,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亲自参与学校县、州十一五、十二五教育教学课题的研讨等等,从校本研修引领者的角度推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全面开展。

2、组建管理机构,逐级管理,分层负责

要推动校本研修深入开展,学校的管理结构应该明晰有效。各级管理人员的学科教学指导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至关重要。只有把握好自己所负责的学科的知识体系,明晰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基于校本研修有效管理的目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教导处、教研组、大科组(语、数、外)三层网络体系,实行塔式管理,分层负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及时调整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机构,保证校本研修活动有序有效正常运行。从校本研修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一直选派管理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各级主管,并保持任职的稳定性,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激发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自觉

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体自觉,是校本研修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学校组织校本研修工作,必须积极调动教师的主体自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师切实体会校本研修的效果。

1、关注教师需求

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和“人际”的人。要调动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我们就应当关注教师的心理需要。在认知需要上,要引导教师找到自身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目的地选择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成研修主题,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有所收获,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兴趣。近几年,结合“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我校积极开展教师教研需求的调研,为教师提供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极大提高了教师的主动研修的热情。同时,我校本研修的奖励机制比较健全,包括《教研奖励制度》、《外出培训制度》、《课题研究保障制度》等,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同时,将教师参与研修的过程考评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奖励,有督促,有效推进全员研修工作的开展。

2、实施团队激励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而团队激励是团队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提升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的有效措施。我校一直注重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建设优质团队。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注重了团队发展的过程性轨迹;研修过程以茶话会、轻松游戏、愉悦展示等方式,激烈教师团队参与各项活动,为教师成长打开了一扇合作之门,激励教师向着更高的目标成长和发展。

三、把握校本研修的过程管理,突出实效性。

1、科学、灵活,明确地制定校本研修目标。

唯有目标明确的校本研修,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研修效果。研修具体目标的确定应当兼顾学校中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 重视教师差异性,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而使校本研修具有针对性。我校在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时充分考虑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校本研修内容需要的差异。教龄在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充分满足他们对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获得提高的要求;教龄在10-25年的教师,晋升职称的愿望很强烈, 确立能有效的帮助他们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的研修目标,激发了他们校本研修的热情;教龄在25年以上的老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保障了他们参与校本研修的兴趣。

2、确立实效研修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研修活动。

问题是校本研修的核心。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教育教学,也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研修形式,作为一种操作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修目标的达成,影响着研修的效果。我校围绕延边州“十一五”教研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始终带领教师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同时校长、主任走进教研室,指导各教研组,共同诊断问题,制订研修方案,使培训紧密与教研、科研相结合。为引领教师的反思,学校还推行“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反思模式,立足课堂,贴近实践,因而呈现了较高的研修参与度和关注度。我校除了每学年常规的组内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之外,依托课堂还开展了多种专题课堂研讨活动,如“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研讨课、“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课、“常态课”听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小班化分层次教学”研讨课等专题活动,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通过自评、互评、互研互促,共同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每学期学校要求教师都要认真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一篇,并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选,获奖人员在教师节上给予表彰。

3.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强化校本研修的深入

把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实施校本研修课题化,课题研究校本化,有利于一并解决当前教研组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无主题、一次性的研修活动相比,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在研修目标方面更具针对性,在研修过程中更具参与性和生成性,在研修效果方面更能体现连续性与渐进性。

课题来自教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以课题研究促进校本研训的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校要求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在完成延边州“十一五”教育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之后,又申报了延边州“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和汪清县“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设计研究》,在全校范围内以课堂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总结 篇5

肥东县马湖学校

刘继华

1981年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踏上三尺讲台,从教三十多年来,我越来越觉得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有机会参加安徽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让我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但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而且深感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专业成长。为以后带领学校老师一起进行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指明了方向。

这次“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的培训项目,应该说是我一直所希望的一种有效研修。使我们明确了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环境的校本研修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以往的研修,老师们都认为与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帮助,甚至无关。所以在网络远程培训过程中出现挂机、应付等现象,收益不大。这次的项目学习让我们耳目一新,因为“校本研修”是接地气的研修项目,也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又始终没有突破瓶颈的校本研修管理,校本与网络研修的整合更能拓展教师研修的眼界、海量的资源分享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借鉴。

走近网络校本研训的平台,犹如推开了一扇大门,我们像一直居住在井底的青蛙突然跳到了井口,眼前一亮——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我在业余时间不断汲取“营养”——看视频,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用课件、阅书籍、学案例。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如此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让我受益颇丰。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学校为单位,整体设计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教师备课工作减轻了负担;利用网络工具促进教师养成专业交流的习惯,深度思考的习惯,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从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找到了更多的同伴,互助伙伴,甚至找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我们在网络里聊教学,说家庭,只要提出疑虑,马上就有很多朋友来帮忙解决,不但集思广益,提高了专业水平,而且身心愉悦。

在网络中,许多教育名家专家似乎都成了我的良师。我抓住机会聆听他们的报告,观摩他们的课堂实录,甚至可以和他们“促膝长谈”,我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在这自由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运用这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所有教师一同去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遵循“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原则,从而不断反复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校本研修总结 篇6

新县中学 孙云周

新县中学是孟村回族自治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初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但我们语文组全体成员并不怨天尤人,而是立足本校实际,在校本教研中观念先行、求真务实、以生为本、开拓创新。根据我校校本校研开展以来的情况,特做如下总结:

一、开拓创新,凸现课改特色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脚点在教研组,我校语文组在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只能在落实常规教研组制度上下功夫。

1、精心组织每次教研活动。根据学校要求,每学期的计划必须经过全组成员的协商,内容丰富充实,注重实际效果。计划的内容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坚持定时、定点、定主题发言人,我们充分利用本组教师资源,坚持每一位教师轮流主讲。

2、切实做好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练兵课和一节示范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堂课,并对这堂课进行一次点评;每月撰写一篇手记,每月一次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精品课教案,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学校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作为考评先进教研个人的重要依据。

3、重视集体备课,注重合作交流。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更需要合作交流。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达到碰撞思想、启迪思维、凝聚智慧、才能实现双赢,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建立完善了鼓励教师集体开展教研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三课”活动,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听课、评课,通过自身实践和合作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4、另辟蹊径,物化教研结果。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重务实,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着重开展了“照镜子”的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学课标,习教材”研讨会,对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办法是:首先由教研组结合教学内容选定课题集体备课,再由老师进行试讲,集体进行评议后,再派另一位骨干教师到另一个班去授课,同时学校派专人进行摄像刻录成盘,然后由本组老师集体观看后对授课老师量出书面建议,授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作好记录.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照镜子”活动相当成功。

二、求真务实

加强教学科研

教研组活动重在一个“研”字,前面讲到的理念学习需要研究,集体备课需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质量分析要研究教学得失、教学手段需研究多媒体整合。我们认为,这一系列的研究综合起来就是加强教学科研。

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 篇7

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本文探索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一、凭借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平台,充分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湛江市第四中学是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除了按项目办的要求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以及组织教师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国教师研修网等网站在线学习,还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的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实施中做到校本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研修作为载体,在研究与反思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培训,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教师在网上网下同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在活动中更加突出了教师在研修中的主体地位及注重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对其他校本活动内涵的融合与发展。

二、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

学校围绕校本研修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等相关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学校通过实践总结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各级各类竞赛促进课程的生成;以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校本课程普及延伸的平台[3]。

各学科组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技术科组组织主编校本教材五本:《数码相片的拍摄及后期处理》《电脑艺术平面设计》《网络信息交流》《网页制作》《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常规教学以及选修课程是非常有效的补充。信息技术科组被评为湛江市示范教研组(湛江市信息技术学科唯一的一个)。获得湛江市青年文明号、省示范教研组评比二等奖等荣誉。音乐组开发了《湛江市第四中学校园歌曲》,主要由爱国爱党、青春励志、感恩情谊、校园民谣、影视经典、外国歌曲等六个模块组成,特意收录了大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歌曲,用于师生教唱活动;语文科组开发的校本教材:《赏心悦目--湛江市第四中学优秀作文集(1)》,里面收集了教师及学生的文章,用于学生的选修课;美术科组开发了《水彩风景画》,用于选修课的教材。

三、借助网站平台,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

(一)开发建设学校网站平台,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三通工程”,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推进“无线校园”建设,东部和具备条件的城镇各类学校要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4]。

学校加入了“全国中小学网校”,学校借助“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利用学校网站及校园公告栏的相关栏目开展培训活动,在学科论坛板块,通过研讨,提高专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努力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创新者和促进者。他们在互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界,在对话中分享了教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丰富了研究的思路。学校的网站资源平台(www.zjsz.net),包含了非常多的教育教学资源:试题资源、名师课件、名师教案、精品素材、网站平台、论文资源、数字图书、教育影视、OA系统、在线组卷、成绩查询、教师空间、在线报名、专题板块等。

(二)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师生的发展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是教育信息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网络时代下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新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化,基本形成与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人人通”上。实现“人人通”要注意发挥专业化企业的作用,充分调动建设与运营平台的优势,学校作为使用方,要在深入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上、在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上多下功夫,积极探索依托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变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做出贡献[5]。

通过人人通教育云空间的应用,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构筑了一个以学生成长记录为核心,以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为纽带,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驱动的管理、学习、交流、分享网络。个人的文章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如通过审核后,则可发布在本校的网站上,本校的文章也可通过投稿发布在教育局的网站上。

(三)通过微信及微信管理系统,拓宽师生、家校沟通的渠道

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据统计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现在学校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湛江市第四中学”,同时也开通微信公众号企业“湛江市第四中学”,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校内校外的管理及沟通能力,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微信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腾讯微信平台,将网校应用与服务进行整合,而研发的一套校园官方微信系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此系统作为学校的官方门户,可大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权威性,并快速实现家校互联。另学校开通了网校微站,并提供湛江市第四中学官方APP供下载使用,通过网校微站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搭建学校移动官方门户网站,为用户推送学校相关信息,还可快速实现家校互联,让教师、家长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通过校内教育资源平台,丰富师生的教学资源,为校本研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建设校内资源库丰富师生的教学资源。校内资源涉猎范围广泛,有最新的影视资源,有最新的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涉及的栏目内容主要有:政策法规、教学评估、教育教学、继续教育、课题研究、职称材料、招聘应聘、实用文档、教师文集、教师软件、教案课件、教育书库、各类论文、学生文集、写作辅导、高考作文、例题解析、中学试卷、学科图片和高校招生等。

校内教育资源平台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也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并且良好的界面,优秀的导航能力,详实实用的资料收集,方便的协作学习平台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我国信息化的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校内资源如有需要共享或分享到校外访问也是可以的。

(五)通过第三方教育网站平台,快速提高教师校本研修水平

上海圆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以高三“课例教研周”活动为主题,选取国内样板示范高中开展活动。帮助学校提升教研实力和加大学校发展速度。学校教研部门组织本校教师及区内的其他学校教师一起参加观看网络直播视频以及开展研讨活动。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学校购置了中学学科网的资源,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运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http://1s1k.eduyun.cn/)活动平台上的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为此,要抓紧建设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

(六)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更加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学校以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更加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推进混合式培训。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结合,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结合,现场观摩与操作体验结合,案例剖析与经验分享结合;组织开展网络和校本研修,建立教师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的网络研修体系,为参训教师训后研修和返岗实践提供支持。

培训的资源主要是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提供丰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起点的教师自主选学需要。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设备与资源的使用;利用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协同备课、专题研讨;校本和区域研修的方法等,帮助教师掌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

四、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提高师生课堂效率

由于湛江市第四中学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各课室及功能室都装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平台提供教师利用电教平台上的“随堂录”功能,可通过安装于讲台上的控制面板实现“一键式”自动录制,教师上课时轻按录制按钮,课件开始录制;下课时教师再轻按停止按钮,课件录制完成,课程中间不需要录制时可轻按一下暂停按钮。录播停止后,软件会自动把网络摄像枪的画面和电脑的画面同步合成为一个多画面文件,让教师或学生课后观摩,共同提高。如要特定观摩老师讲课的内容,双击电脑画面方框则可全屏显示教师讲稿内容。这种功能对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年青老师的成长帮助非常之大,虽然由于摄像枪固定,没法做到跟踪变焦等特定的功能,但可以完整的记录。就是一堂课的实录,年青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观看,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对于认为不错的课件或实录可同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进行直播供同行参考,共同提高。

(二)使用校园集群控制管理系统,同步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校园集群控制管理系统可将任意一间教室录制过程课件可同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进行直播,让校内的各班级及校外其他学校均能看到现场上课情况。

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后,学校利用校园视频直播功能,将教育教学影片、或学校领导教师讲座直播到每个教室,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及进行有关的教育。可以同步播出学生主办的校园电视节目。每周二下午,全校教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经常聘请专家作讲座,请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作经验分享,请学校课改先进教师作教学经验和心得介绍,既可为不同学科教师搭建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又可培养自己的教学骨干。

(三)使用高清录播室,实现随时录播、直播课堂教学

使用高清录播室,方便教师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制作网络课程,开展网络教学,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智能终端设备,开展在线学习,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美好愿景。高清录播室:“一键式”录播中控系统,除了能管理课室所有媒体设备外,还能通过网络中控远程开启录播、跟踪等所有系统设备并进行远程管理。教师也可通过安装于讲台上的控制面板实现“一键式”自动录制,同时具有直播和锁定VGA图像等功能。

IE远程导播平台,导播平台集视频监视,视频切换、云台控制,音频调整,直播/录制、暂停等控制、直播监视等功能,在一个IE界面中显示及操作;可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设备的远程配置、管理录制、直播、用户管理及IP地址的修改等操作。

(四)通过微课制作系统,提升教师教学研修技能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在线制作微课,或线下制作微课,用于开展辅助课堂教学实践,比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等。

目前教师开发微课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录屏软件;利用多媒体电教室的录播功能;使用学校高清录播室进行录制;制作摄录机进行录制。学校以开展微课相关的课题研究“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部分教师在开展尝试运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开展的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课题,并且已经获结题通过的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省级立项专项课题),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支持工具的应用研究(省级子课题),利用Moodle构建网络学习社区的方法与途径(国家级子课题),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省级子课题),专题学习网站的有效性研究(国家级子课题),教学与检测题库管理系统(省级子课题)。现在已经获立项的省的2013年省的“强师工程”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省级专项课题,2014年12月立项),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国家级子课题,2013年1月立项)。

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信息技术科组长杨伟洲老师,他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入选专家,被聘为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师,湛江市教育管理系统培训主讲教师,湛江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霞山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二届霞山区人民政府督学;是国家级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

六、借建设“工作室”之东风,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为培养教师成为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名师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形式让优秀专业教师帮扶普通教师。目前,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建成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学科的未来教师培养工作室,霞山区校长工作室1个,霞山区教师工作室2个,湛江市名师工作室1个,湛江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这都为我校开展教研教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紧跟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尝试把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于校本研修工作中,结合网上网下搞好校本研修活动、网络研修活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探索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主要凭借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平台,充分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校本研修的开展;借助网站平台,促进校本研修的开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借建设“工作室”之东风,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研修,高中教师

参考文献

[1]尹祥.中小学校本研修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4):27-31.

[2]杨伟洲.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成长[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03-01D09.

[3]杨伟洲.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范例——中小学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远程教育,2015,(09):50.

有效教学校本研修总结 篇8

一、立足校本研修争做学习型群体

在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学校老师在参加各种研修的时候非常的积极主动,讲教研组以及学校本身的研修主阵地的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1、教研组和学校不断的对研修内容进行丰富。学校在进行语文研修的时候,真正的理解了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并认识到其对学校教学以及老师学生的新要求。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学校不断对教学理念进行改进。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不断的对教学模式以及课堂评价进行改革,并且有针对性的对考试制度以及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作为一个参与教学的老师,必须真正的理解新课改的主要内容,绝对不能将其简单的认为仅仅是改变教学内容,老师应该根据需要努力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则必须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和方式,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理解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各种学习方式的精髓。在刚进行新课改的时候,学校应该及时的组织老师参与到各种培训中去,让老师在进行教学前就能够理解新概念,在老师回到学校之后,学校应该组织老师进行新课改标准的学习,这样能够保证老师更加清晰的认识新课改。

教研组以及学校在进行研修的时候必须创新形式。(1)利用讲座式的方式进行研修.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学校经常邀请县教研室黄恩铭、贺永同来我校讲学,教研组内也经常让威望比较高的梁焕艳和张兰等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专题培训,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还选取一些名家的光碟,让老师进行观看和学习。(2)在进行研修的时候,讲老师的自主性发挥出来。根据实际的需要,学校会给老师推荐一些对教学有利的书籍,比如说怎样写导学案》、《有效教学十讲》和校视通网站,便于教师自学。(3)用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之间可以互相听对方的课,并进行学习,所谓的推门听课,指的便是在听课之前并不告诉老师要去听他的课,而是直接推门而入,在上课完毕后,两个老師可以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的探讨,找出一些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4)在进行研修的时候讲“师徒结对”的方式利用起来。老师在进入学校之后,可以找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做师傅,二者之间可以互相听对方的课,并对对方的课程进行评价,学习对方的优点。(5)让骨干老师进行教学的示范,并让新老师进行教学汇报。老师在听示范课的同时也会对示范课进行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找到其中的有点进行学习,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新老师进行课程汇报,不但可以让新老师进行自我展示和锻炼,还能够对新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看其是否取得了进步。并且通过示范课和汇报课,还能够给语文老师们提供机会进行交流,对于全校教研的进行都是非常有利的。(6)对备课组活动进行一定的强化。备课组每周安排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的时候集中的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下周的教学以及作业进行安排,并且备课组的成员还能够谈一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以及得失,这对于问题解决是非常有利的。(7)鼓励更多的年轻老师参与到各级基本功能力竞赛,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所提高。每学年都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书面评课、课堂教学竞赛。教师十分重视每一次机会,认真准备。这样老师本身的视野便会拓宽,在教学的时候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新课改。这对于其教学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二、在进行反思的时候必须讲实践作为基础

在教学中,课堂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有正确的理念,并利用正确的理念上好课,师生减负,减负不减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有意识的讲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一)老师应该做好不同课程类型的研究。我校语文教研组对阅读课、作文课、练习讲评课都有一定的研究,并已基本成形。

(二)在进行研修的时候必须讲教学资源重视起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材进行资源整合,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材的增删。

(三)注重课堂展示。学校每学期举行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在听完课之后,老师往往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能够针对课程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对老师课堂教学的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研修的时候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注意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必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情感。

(一)对课外作业进行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形式的创新,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我们的生活,最后还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屏蔽。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习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融会贯通。

(二)根据需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丰富,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进行自我展示。我校的语文教研组根据实际的需要,经常会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对于学生其他方面才能的展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教研一体化的情况下,对实践进行反思

我们学校在进行科研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立足教研一体化,并且以研促教。我校的语文教研组对平时的教研工作非常的重视,并且在教研的时候还必须做到为教学服务。

首先,重视在教研过程中老师之间的探讨。对于教研组而言,评课的时候变式研修会,找到老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帮老师找到方式进行解决,并且还能够学习这个老师教学中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必须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反思。老师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还应该写一定的反思。教导处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必须将其作为重点,对于反思写的比较好的老师,学校会根据情况给一定的奖励,此外我校还非常注意鼓励老师进行反思,只有老师进行反思,教研才会做的更好。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我校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改进教学情况,并在教导处、教研室的领导下,更好地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上一篇:班级元旦晚会新年致辞下一篇:女生部下学年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