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作文之油菜花(共13篇)
3月31日上午,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学校组织《台州晚报》的小记者到章安油菜花基地采风。我们怀着一颗兴奋的心踏上旅途。一下车,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映入眼帘。远远望去,绿色的田野像铺上了一大块厚厚的黄色的地毯。又好似春姑娘绿裙子上的美丽点缀。一大片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十分美丽。路两边的`油菜花挨挨挤挤、争相斗艳。
我陶醉地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蜜蜂嗡嗡地忙碌着,蝴蝶也在凑热闹。一阵微风吹过,油菜花翩翩起舞,我仿佛也成了其中一员,和着清风正在舞蹈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同伴的呼唤,呀!我掉队了!我们走在油菜花从中,在油菜花的海洋里逛游,好像成了画中的人。啊!美丽的油菜花,春天有了你的装扮,显得更加艳丽动人,生机勃勃。名师点评:文章对油菜花的景致描述得十分出色。“绿色的田野像铺上了一大块厚厚的黄色的地毯。又好似春姑娘绿裙子上的美丽点缀。”这样的句子很优美,写出了油菜花田的特色。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同伴的呼唤,呀!我掉队了!”这个细节写得很巧妙,可以充分反映自己的确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在油菜花的海洋里逛游,好像成了画中的人”。全文语句通顺、用词生动,在写景方面做得很好,把美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写得很好。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文中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游记类。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 如《火烧云》。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 如《鸟的天堂》。只有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型, 才能依据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
二、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我们知道,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去写, 所以, 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 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对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 按空间顺序描写
这种描写顺序, 既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 又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也可以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 还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例如《瀑布》一文, 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在阅读时, 我们如果弄清了景物的方位, 就会对景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二) 按观察顺序描写
例如《趵突泉》一文, 老舍先生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 先写了出济南西门, 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 再写看到的大泉景色, 最后写看到的小泉。
(三) 按时间顺序描写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四) 按景物类别描写
例如《林海》一课, 就是按照“岭—林—花”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此要读懂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景物描写, 就必须抓住所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一) 明确景物特点
构成景物的一般特点有: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明暗、冷暖等, 当然, 这些特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 作者往往是依据所写景物的需要而定的。例如《燕子》一课, 文中所写的“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 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致, 郑振铎先生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描绘的。
(二) 分清动态静态
动态是事物活动发展变化中的状态;静态是事物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才能使所写的景物有活力, 有灵性, 生动、形象、逼真。例如《草原》一课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就是静态描写;“走了许久……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就是对草原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使所写景物有了灵性和活力。
(三) 领会描写方法
一句景物的不同特点, 作者往往匠心独运, 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有时惜墨如金, 粗笔勾勒;有时泼墨如洒, 细腻刻画;有时放纵思想的野马, 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再通过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 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 最后又张开想象的翅膀, 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 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寓情于景。这类文章,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帮浓情融入字里行间。例如, 在课文《第一场雪》中, 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就深深融入了对雪景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二是借景抒情。这类文章, 作者在写景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以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海上日出》一文, 作者在文尾直抒胸臆, 赞叹了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的文章在结构上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 或先分写后总写, 或者先总写再分写后总写。例如《海滨小城》先分写海滨的景色和小城的特点, 然后再总写海滨小城的整洁和美丽。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按参观浏览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如此。三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结构。例如《观潮》一课, 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安排结构的。四是并列结构。即按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第四段中就是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两种并列的事物。
总之, 阅读这类文章时, 我们应该明确写景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自己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摘要: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 在作者的笔下, 每一个景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写景文章时, 要从类型、顺序、特点和文章的层次等方面入手, 这样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容易多了。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
杜 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这道题,我们必须先知道,写景的角度有哪几种,我把它们归纳为七大角度。
一、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也可称为正面和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景物,就是从正面入手,可以使人对景物一目了然;间接描写景物,就是从与主要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中写乐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乐声带来的伤感;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则是用侧面描写,写周围人事景物受到了乐声的感染。
二、从空间的角度看
写景常有一定的顺序,高低、上下、内外,这样才能显得条理分明。例如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视线由远处树林尽头开始,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先写高处天空翻飞的白鸟,再写近处池塘上的照水红荷,显得井然有序。
三、从感觉器官角度看
诗人写景,往往会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各个角度去写。如杜甫的《三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前句写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后句写看到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两句视听结合,气势苍凉恢廓。
四、从色彩的角度看
诗中有画,诗人常常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构成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如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分明,将景物点缀得错落有致。
五、从分析景物的动态与静态的角度看(动静结合)
写景状物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客观事物。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春天的山林一片空寂。诗人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
六、从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景来考虑(点面结合)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属于面的铺陈,写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属于点的描绘;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七、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看
实就是现实世界,现在情况;而虚则是想象、回忆与未来的情况,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来。如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实写两人离别时的伤感;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设想别后的凄凉。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道题。
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想要知道是什么角度,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两联到底写了什么。首联的一个“江涨”很明显说明是直接写景,前一晚的大雨使得南江上涨,在波涛起伏下,远处山峰在江上的倒影非常混乱。
再看颈联是说天空使鸟儿发愁,泥沙把老龙困住了。这两句话可看出它的描写对象是鸟和龙。由此得知这两句肯定不是直接写江涨的。不是直接写就可以从间接上来考虑。那么鸟愁龙困与江涨有什么关系?想象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江水涨得很高,水面变阔,一直到了远方,似乎与天相连。此时水天茫茫,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都分不清方向,因此才会发愁。而水涨之时往往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激荡汹涌,水里就会一片混沌,连老龙都被困住了。
接下来要来对比一下两联的不同。首联是直接写,那么颈联是间接。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角度吗?鸟,特别是龙不可能是作者亲眼所见,不是亲眼所见,就是想象,这个是虚写,那么首联就是实写了。这也是这两联的不同。
最后,还要对答案进行规范。回答写景角度题的步骤是:1.指出是哪种描写角度。2.结合相关诗句回答怎么采用了这种角度。3.写出运用了这种角度的效果,一般是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因此,参考答案如下:诗的首联直接(或是正面)写出江涨之景,波涛起伏。颈联是间接(或是侧面)写江涨之景,它借助了高鸟因水天茫茫而发愁,老龙因泥沙混沌而受困的场景,突出了江面变阔、江水汹涌之势。
每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就会和油菜花一起“玩耍”。啊!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在向我们招手呢!好像在说:“你好,欢迎你们!”我每次都被那美丽动人的油菜花所吸引。我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油菜花的世界,远看它像芭蕾舞者伸展着细长的腿在跳舞,近看是像一只美丽的黄蝴蝶,身上像涂了一层金黄色的油漆。
我尤其喜欢饭后到油菜花田里走一走,走进深处这里就是油菜花的海洋,那一片片小小的、黄黄的、嫩嫩的油菜花瓣真是可爱极了!走在油菜花田里,看着那散发着浓浓芬芳香味的油菜花,拥抱着温暖的阳光,那香味把风引来了,它轻轻地拂过油菜花田,不小心把她那可爱的小花瓣给吹起来了,吹啊吹,吹啊吹,把花瓣给吹落了,落到了我的衣服上,顿时,我的衣服有了一股香,风是香的,我也是香的。我摘下了几片花瓣闻了闻,顿时心旷神怡,我赶紧放进嘴里细细一嚼,这样的香甜,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
在一大片油菜花跟前,仿佛看到了黄色的海洋,看到了每位家长劳动的汗水,看到了我们童年的回忆,看到了几只黄蝴蝶在采蜜。这想起了一首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花恋蝶,蝶恋花,花就是蝶的舞伴,花给蝶采蜜,蝴蝶特别招人喜欢。它每天像一颗糖果似的勾引着小孩,只见小孩每天拿着油菜花,到处奔跑,跑累了还是不是地闻一闻油菜花的`清香。
在江南,随处可见长满一地的油菜花,可以说,它不是罕见的植物。它们长在田野里,草地上,河岸边,房门后,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这些油菜花。油菜花是春天的提醒者,又是冬天的终结者。每到春天它总是最早开花,好像一个接着一个说:“春天来啦,伙伴们该起床啦!”就这样一个一个油菜花开花了!
我的故居,面阳背山而落,轻启后门,便有一条幽僻的小谷。虽说不上文人骚客笔下的绝美宝地,但她纯粹,不藻饰,我热爱她,真真切切。
若是春,这条小谷便会抖擞着从冬的棉被中醒过来,即使是极宁静,你也能感受到暗底下汹涌着的生机。泥土是暖红色的,就那么单看着,你能也觉到春的温柔。草儿嫩嫩的,是春的裙摆,是春的轻纱,是春的纤手拂过的羊毛毯,悄悄地爬上暖红色的谷壁,整个谷便显得轻柔温和了。若此时再飘点细雨,草儿便会如汲取了甘露一般,绿油油的仿佛遗落大地的明珠,偶尔也会有一两棵生得低矮的灌木立在坡上,成为小谷为数不够的点缀。
倘若是夏,小谷的姿色便多了几分热情。变化最大的,要属那几颗低矮的灌木。她们仿佛是一夜未睡,舒展着伸个懒腰,便把全身的不干净都抖掉了,出落得更加浓密丰满。早晨,时常会有淡淡的乳白乳白的薄雾浮在小谷中,似有无地抚起每一个角落。到正午,直勾勾的阳光打在那颗生得高的灌木上,她成为了谷中唯一一个拥护阳光的小宝贝。于是她更加快活了,尽情舞蹈着,跳跃着,连偶尔飞来的风儿也同她起舞。天色将晚,知了蝉鸣都起来了,起初它们还只是轻轻地试探,到了星星月亮拉开帷幕,它们便放开喉唱起来了。此时,最惬意的莫不过背上几把板凳,就着夜色同家人一起数着星月谈着天。世界是寂静的世界,小谷是温馨的`小谷,便觉着,莫不是世间的万般静好,都倾注在这一刻的情意里来了罢?
到了秋季,谷也不显得萧条,甚至还有几丝浪漫与诗意。甘果的香,稻谷的甜,似乎都能在条小谷中找到。幸运地,你也许会在某一个闲暇的午后,瞥见角落里一两束亭亭的黄菊。
更不用说冬了。下雪的时候,小谷纯净得如同刚出浴的美人,让人舍不得触摸,节奏变得轻缓,变得柔和,变得慢了。草儿和灌木钻进冬的棉被,商量着,计划着,酝酿着下一场春的盛宴……
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四季不断地光顾着我所热爱的小谷,流过的每一件轮回,陪着我走完了一岁又一岁。如今的我,身处街区,深切思念着我深爱的她。四周喧闹的往道,分明像小谷里草们的窃窃私语,又的确与小谷里的一切有着千差万别。我也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风景,但它们的总和甚至都不及故居小谷的十分之一的零头。她带给我的惊艳,我能用一生去回味。思考着,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故居情结吧,剪不断,割不尽,万缕千丝萦绕着我和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一种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了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
——许俊文《乡村的风》
问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加以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写景状物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三幅图画,即“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乡村的风,表达了自己丰富深沉的情感。解答此题,需要体悟景物描写,也要抓住文中的抒情词句。
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物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技法指津】
写景状物散文是高考阅读题的难度之巅。究其原因,大约是学生难以读出景中所含之情。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所以,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
所谓的寓情于景,就是不用直接抒情的词句,在写景中间蕴含作者的感情,这种感情往往是复杂的。隐喻性和复杂性,导致了这种散文的阅读难度较大。那么,我们如何分析景中所寓之情呢?
第一,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因为要分析景中寓情,就偏执于景物局部,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的情感傾向。所谓“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要有结构意识。散文有一个特点——形散神聚。学生需要从貌似散乱的内容中,寻觅到作者结构文章的脉络,而这也正是情感思路。懂得这一点,对自己创作散文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要有修辞意识。修辞分为广义修辞和狭义修辞。狭义修辞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辞格”,广义修辞泛指对语言的一切修饰。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绝不直白,一定进行了积极的修辞。我们要努力讀出语言形式内部的信息,写景文字蕴含的情感。常见的修辞方式还是我们熟知的比喻、比拟、通感、排比等,同学们要克服畏难情绪,养成探究习惯。
第四,要有手法意识。散文和古典诗歌一样,强调营造氛围。传统诗歌的象征、渲染、烘托等手法在写景状物散文中频繁运用,同学们在阅读中要善于联想想象。
走过了纯净的冬季,明丽的春季个火热的夏季之后,我的脚步又踏入了入秋的领域。
清晨,秋的使者静静地降临到人间,在乳白色浓雾的包围下,挥洒着手中的彩笔。当旭日东升,云清雾散之时,朝阳惊奇地发现,大地居然呈现出一片灿烂的金黄色!
一夜之间,稻子好像换上了节日的盛装,黄的耀眼。稻浪一层挨着一层,放眼望去,竟然茫茫没有边际。凉爽的秋风一阵紧接着一阵,金黄的稻田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此景,使人不禁联想起“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
在秋季,的确很难寻到春季那样繁多的花儿品种。然而只要秋菊怒放,整个秋季就不会寂寞。看,它开得多么热烈,多么奔放,红的热情似火,粉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还有墨绿的,淡紫的……使人百看不厌。此时此刻,秋菊仿佛要把它所有的生命力量都一起并发出来,先给金黄的.秋天!
秋季,正是树林里热闹的时节,到处都是香气扑鼻的果子,使人垂延欲滴,忍不住想摘下一个尝尝鲜。
树叶黄了,落下来,像蝴蝶一样飞舞。它经历了冬的孕育,纯的萌发,夏的茁壮,此时,已经到了生命的顶峰,它满足了。树叶欢笑着,翩翩的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将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又开始孕育来年的嫩树叶儿……
冬虽纯净,但过于寒冷;春虽明艳,但过于妖娆;夏虽奔放,但过于炎热。只有秋的美,才是理智的,金黄的,充实的,给人希望的……
翠绿的柳树像是一位春姑娘在梳着她的头发,她一边梳,一边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暖洋洋的,最适合梳头发了。”淡黄色的迎春花儿随风摆动,仿佛用亲切的语言在对我们说:“春天到了,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好像喝醉了酒似的,涨红了它那圆圆的小脸。一束束的梨花好像一把把大扇子,而且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味呢。小河里面涨起水来,哗哗的流着,好像在为新的`一年开始,演奏着一支特殊的乐曲。
春天到了,一群群的大雁从南方,飞回了北方。这些大雁们用自己的身体,在天空中排列出整齐的队伍。青蛙们在岸边的石头上蹦跳,好像是要去春游。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河里尽情地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蹦出水面,一会儿在水里游动。它们跳的时候,可真像“小金鱼跳龙门”。
春天的时候,小朋友们用火箭一般的速度,冲出了家门。他们有的在打口袋,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他们玩得甭提多开心了!
夏,是丰收的前兆;夏,是秋风的预告;夏,是独特的风情。江南之夏,也别有一番风味。
赤日笼照着大地,像蒸笼似得烤着大地。但这个舞台的主角,并不是太阳,而是夏,特有的风味。
在城市中,商店街并不会只有一点点人,而是会爆满,好像每一个人的血液中都充满了狂热的味道,一派热闹的景象。好一个江南之夏。
如果你来到了富春江边,那你很快便会被这里的.美丽所征服。这条江的美丽,多半是那火球似的骄阳所给的。
富春江这时微波粼粼,银光闪闪,就像一面长长的古镜,阳光照下,很是刺眼。生活在江里的小鱼,在这种时候,便会成群嬉戏,游来游去。如果你有耐心等到晌午,那么你就会看见那江面上漂着几条孤零零的小舟,小舟上坐着老人,正在悠悠闲闲地垂钓,好一个江南之夏。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去农村看看,你将更深刻地感受到江南之夏的味道。
这时候的农村,简直可以与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音乐有的一拼,甚至更高一筹。这里的音乐并不是像那种单调,毫无生机的音乐。这里的音乐包含了:蝉的悲鸣,农民的吆喝,小孩嬉戏的声音。金龟子等昆虫振动翅膀的声音。当然,还少不了树叶摇曳的轻响。好一个江南。
如果你来到小溪边,那你就会感到水的清凉。小溪上的水基本都是山上的清泉。虽然夏天很热,但是泉水依然冰凉,若是喝上一口这样的水,那么你狂燥的因子就会变得镇定。另外,小溪也是一名分优秀的演奏家。水敲打在石头上,发出叮叮地轻响,极是好听。好一个江南之夏。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了一夜,终于在黎明来临之际,悄然止住了。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我带着浓浓的兴致,踏上了幽深的曲径,忽明白“曲径通幽处”的气氛。我走进山林深处,领略了山林的美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润润的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走不了多远,我的衣襟已经湿漉漉了,正可谓是“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呀!
树林中的小鸟,咻的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一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叫声,时而婉转,时而甜美,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鸟鸣山更幽”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开,扯不下,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飘然乘云归去的感觉。山披着雾,雾笼罩着山,绿色中透着白色,白色中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典雅的清透的山水画,苍苍茫茫,似乎在酣睡呢!
露水也似乎惊异于眼前的景象,悄悄的溜出去游玩了,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树叶缝隙,霞光执拗的照在我的脸上,身上。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涌出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深深陶醉其中。
恍惚中,我仿佛变成了花丛中露珠的一滴,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狂野的鸟儿在蓝天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我激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吟诵,我想欢呼,我想雀跃。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中的清幽呢?只要深深的呼吸一口这甜甜的,清新的空气,就足够了。还有,我在心中高呼,我爱你,
山林之晨,你令我陶醉!
[山林之景 750字写景作文]
声音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的声音更是音韵独特,旋律优美。我是森林中一棵不起眼的小树苗,你可别小瞧我,我的听觉可是一流的.,我听到的“乐曲”可多了。
“叮咚、叮咚……”你们听,那是什么声音?啊哈,原来是春天到了,那清凉的山泉又在“奏乐”,融化的泉水叮咚叮咚,声音别有一番风味,听起来极其美妙,就连山泉旁的一花一草、一鸟一石都在跟着音乐一起舞蹈。听,那汩汩的溪流,又在吟诵着一首首古朴典雅的小诗,是邀我们与你一起唱和吗?“扑通”,突然,一颗小石子落入水中,那声音多么有趣,好似乐队里敲击的大鼓,十分有气势。
夏天到了,森林里最厉害的歌手也开始歌唱,那就是——知了。知了停在一棵大树上,向我们展现它的歌喉。白天,它唱着动听的歌谣;夜晚,它哼着婉转的催眠曲伴随着我们入睡。它的到来,让森林里更热闹了。
转眼就到了秋天,飞流的瀑布底下常常会有人在这嬉戏,欢乐的笑声听着十分悦耳。瀑布那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振奋人心。欢快的笑声加上这“男高音”,称得上一绝。树上的叶都变得金黄,飘落在树下,踩在软软的树叶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我们的耳边低声吟唱,特别舒心、奇妙。
到了冬天,森林里很少有人来往,多数小动物也开始了冬眠。森林里虽然没了往日生气勃勃的气象,但呼啸的寒风又让寂静的森林多了一些动感,变得不再寂寞。雪花落入松软的泥土,更是让森林多了一线生机。
秋风送走了顽皮的夏弟弟,请来了和善美丽的秋阿姨。秋阿姨一来,大千世界变了样。
秋阿姨是一位画家,她挥舞着她那五颜六色的画笔,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她把稻子染成进金黄,远看像一块金子;把枫叶涂成红色,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但她没有对杉树和松树进行更多的加工与描绘,他们依然身着绿色的春装挺立在柔和的阳光下。梨妈妈生了许多可爱的女儿,穿着淡青的婴儿衣。苹果妈妈生了无数调皮的.儿子,身穿淡绿的小棉衣。梨妈妈和苹果妈妈努力吸收秋阿姨洒下的颜料,好让自己的孩子们迅速张大,穿上金黄的连衣裙和火红的西服去城里参加“模特大赛”。
秋阿姨又是一位环游世界的美食家。她做了一道神奇菜――桂花菜,那菜里的桂花像一个个小金钟,而且香飘十里,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秋天的黄昏是最美的,夕阳斜挂在山尖上,给万物镀上一层金黄。深蓝的天,黄黄的草,加上恬静的小路和做完劳动回家的人们,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