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建设(共9篇)
(莱芜钢铁)创建学习型班组 夯实企业管理基础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现有36个二级单位,2500多个班组,职工37900人。企业建立36年来,莱钢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推进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班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开展班组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莱钢始终坚持“管理从基础抓起,基础从班组抓起”,把强化班组建设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来抓。1985年,通过考察学习先进单位经验,结合莱钢实际,在开展企业升级的同时,把班组建设列入了生产经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十多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不断创新,促进了班组建设工作的逐步完善和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从1985年到1990年,为班组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开展“六好班组”活动(安全生产好、质量效益好、设备维护好、民主管理好、思想工作好、生活互助好),制定并下发了《莱钢六好班组评比验收标准》、《莱钢班组升级工作实施意见》、《莱钢班组升级考核评审通则》等。
第二阶段,从1991年到1994年,为班组建设的完善阶段。在完善中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六好班组的评比向班组升级转变;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建设内容由局部性向综合性转变。1991年8月,山东省总工会和省经济计划委员会联合在莱钢召开了省冶金系统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从1994年到2001年,为班组建设提高阶段。先后制定了《标准化班组建设管理办法》、《莱钢班组建设工作细则》等多项规章制度,开始编辑出版《班组建设之光》系列丛书,形成了“双轨制、两级管理、动态控制”等具有莱钢特色的班组建设“达标升级”管理模式。
第四阶段,从2002年至今,为班组建设的创新阶段。在学习先进管理理论、总结基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莱钢于2002年6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实施意见》和《莱钢学习型班组评审验收标准》,进入了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的班组建设新阶段。2003年6月、2005年8月两次召开班组建设工作会议,命名了两批学习型班组。
二、完善机制,为规范开展班组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扎实深入开展班组建设,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为了扎实深入地开展班组建设工作,我们建立完善了宏观管理、目标导向、有效激励和动态控制四个机制,为促进班组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
建立宏观管理机制。按照“行政领导,工会牵头,专业配合,班组参与”的管理要求,公司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各主要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班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工会。莱钢班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规划班组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审定班组建设工作评审结果。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班组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研究,牵头组织对班组的评审验收。各二级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
建立目标导向机制。把班组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抽象为可比较、可量化的目标,并以此建立了班组的考核标准,为班组指明了努力方向。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我们适时调整标准的具体内容。在达标升级阶段,班组的考核标准分为两部分:一是通则部分,即基础管理情况;二是指标部分,即班组担负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达到相应分数或水平的具有升为一级(红旗)班组或特级班组的资格。在学习型班组创建阶段,考核标准不再只重视班组基础管理和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班组的实际,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力”的要求,即学习力、创新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凝聚力,并依此形成了系统的考核标准。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榜样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了班组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班组建设奖励基金,集团公司每年拨出100万元用于班组建设奖励。自1994年开始,加大了对升级班组的奖励力度,根据不同等级由每人每月7元、5元提高到30元、20元。从2005年开始,不再奖励到人头,而是奖励到班组用于班组建设。根据班组人数,AAA 级学习型班组每年奖励4000—6000元;AA级学习型班组每年奖励3000—4500元。二是坚持对先进班组进行精神鼓励。在评审验收的基础上,每两年召开一次班组命名表彰大会,授予称号,增强基层班组的荣誉感。三是坚持选树典型班组。大力宣传典型班组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倡导和组织多种形式的班组交流活动,号召和引导广大班组向先进学习,促进广大班组共同提高。
建立动态控制机制。制定了班组的评审验收程序。集团公司级的评审验收工作每两年一次。两年期间,集团公司年度复审、半年抽查,各单位半年检查、季度抽查,车间季度检查、月度抽查,班组周检查,对不达标的班组及时取消称号停止奖励,不搞终身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下,公司工会、有关部门和各单位抓事前控制,精心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组建设工作计划;抓事中控制,定期沟通,密切合作,做到目标同向,措施一致;抓事后控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使班组建设工作始终处于控制之下。
三、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促进班组建设创新发展
创建学习型班组,是落实全总“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的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更加重视人的地位和群体的作用,讲究合作,强调自主管理;讲究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既重视组织的发展,又重视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统一,注重工作与学习的统一;强调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讲究成果共享;重视人的心灵转换,即改善心智模式;在方法论上,强调系统性思考,动态性思考,本质性思考;强调在提高学习力的基础上,增强组织创新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基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解,我们在莱钢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愿景时,开始了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实践,通过引入理念、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创新理论,对班组建设进行了从观念到行为的深层次变革。
(一)引入理念,明确思路。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学习型组织创建实践的不断深入,学习型组织理念被广大职工逐步接受,并被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集团公司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号召后,我们感觉到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创新班组建设工作是适应莱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需要,是班组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创建学习型班组势在必行。在创建过程中,我们结合集团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和班组建设的实际,把握“学习是基础、改善心智模式是关键、创新是核心、持续发展是目的”四个关键环节,提出了以学习力、创新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凝聚力为核心的学习型班组的评价标准。
学习是基础。与传统班组学习相比,学习型班组所倡导的学习更重视健康品格和心态的培育,注重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育;更强调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学习,注重学习与工作实际相联系;更强调团队学习,注重发挥组织智慧。为此,我们引导职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当作学问来研究,将传统的技术攻关、项目实施以及讨论、交流、总结等活动升华为团队学习,把班组岗位变成为职工学习的课堂。
改善心智模式是关键。心智模式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从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入手,引导职工树立“不归罪于外”、“不自我设限”等先进理念,改善传统思维方式,培育积极心态,带动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创建前,工作中出了问题、有了麻烦,往往归罪于外、推诿、扯皮;创建后,能够主动找自己的原因、找自己应付的责任、找自己能解决的办法。对于难做的事情、没有做过的事情,在创建前,往往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自我极限障碍,认为不可能做到;创建后,能积极主动想办法、主动认清规律、积极创造条件,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创新是核心。创新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内容。我们通过普及“人人可创新、事事可创新、时时可创新,创新存在于细节处、创新存在于问题中”等新理念、新思想,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是有效地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就是创新。在班组工作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头脑风暴法、问题管理法等创新方法,提高职工创新技能,挖掘创新潜能,提升班组整体创新能力。
持续发展是目的。创建学习型班组的目的是提升班组整体工作水平,引导班组创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促进班组及其成员共同持续发展。我们坚持围绕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等指标,动员班组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坚持系统思考,持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出新业绩。同时,强化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班组培育成为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团队,为完成各项任务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营造氛围,引导创建。近年来,我们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激发班组及成员的创建热情,使创建工作成为班组成员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一是加强理念导入,营造理论学习氛围。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学习型组织理论培训班、心智体验训练、品格提升培训、参观交流等多种活动,引导职工全面地学习和体验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形成了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的良好环境。二是积极实践,营造创建氛围。广大班组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推广应用“问题管理法”,组织“问题恳谈会”,分析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确定了创建着力点。设计和创新符合班组实际、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的创建载体,动员职工积极投身创建实践,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创建的局面。三是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氛围。培养和树立了以姜立松班为代表的一批学习型班组典型,使班组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是营造持续推进的氛围。与传统的达标升级相比,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不仅仅关注创建结果,更重视创建过程。创建学习型班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都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我们一方面教育引导基层班组充分认识学习型班组创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创建工作,不断强化创建措施,克服浮躁情绪。另一方面,不断为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快速推进,不断提高。
莱钢已建立起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整个区域完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PLC、DCS),其中PLC(DCS)控制系统583套,网络系统270套,在线运行的控制模板数已达15000多块,自动化仪表4.5万台(件),控制点数达到了40万多点,维护范围广、控制系统多样并庞大复杂,维护任务十分繁重,而现场维护人员少,人力资源极度紧缺。特别是随着新区和新二区生产线的投产,一些技术含量高、控制水平复杂的自动化设备投入使用,这些生产线更多地依赖于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充分体现了设备大型化、自动化、高新化的特点,同时给生产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莱钢需要建立一套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以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为核心的现代化的自动化系统远程维护保障体系,实现对各生产线自控系统的异地监控与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的分析与诊断,提高自动化设备的维护质量和生产调度的决策速度。同时对生产过程数据再次加工处理,提炼出对生产管理、设备故障分析、计划调度、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实时过程控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到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紧密集成。
2 系统网络结构及安全性设计
2.1 系统网络结构
根据公司网络现状,制定了生产线、班组(站)、区域和管理部门的自下而上的分层系统解决方案,以公司骨干网、各车间区域的管理网和工业控制网为基础搭建的三层结构。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通过控制网传送到各区域管理网的实时数据库,并根据需要保存数据到骨干网的管理历史数据库,异地用户通过骨干网实现远程监控、远程维护。
整个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
2.2 系统安全性设计
系统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保证了远程维护功能的实现,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特别是保证PLC、DCS底层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网络安全措施十分必要。
2.2.1 双层防火墙防范策略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系统的核心防护措施,首先在各维护区域的管理网和现场工业控制网之间用防火墙隔离,设定访问控制策略,保证数据的单向访问,其次在集团公司骨干网和各维护区域管理网用防火墙隔离,以确保各区域的安全。
2.2.2 采用不同的系统平台
工业现场服务器大量采用Unix/Linux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各区域管理层的iHistorian实时数据库和web发布平台(Proficy Realtime Information Portal, 简称RIP)在Windows 平台上;生产控制中心服务器采用Unix操作系统和Oracle数据库,这样从系统平台上做一下隔离。
2.2.3 配备完整的网络防病毒软件
选用国外成熟的企业级网络防病毒软件,分别安装在服务器及客户机上以提供完备的病毒防御体系,包括文件监控、内存监控、引导区监控、邮件监控、网页监控、注册表监控、漏洞攻击监控等等
2.2.4
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定时升级
2.2.5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3 系统数据流程及说明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通过控制系统层传送到各执行层的实时数据库(GE Proficy iHistorian,简称iH),并提取重要的检测点数据传送到到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的管理分析数据库中,各执行层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web发布平台(Proficy Realtime Information Portal, 简称RIP),将现场实时数据、监控画面、趋势曲线、报警、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发布到车间和管理部门,系统数据流程图见图2。
莱钢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源种类广泛,主要包括:
(1)、按设备分:有SIEMENS系列PLC S5/S7-300/S7-400/WINAC、AB系列PLC LOGIX5000/SLC500/PLC5、OVATION DCS系统、ABB DCS MP200系统、GE90-30PLC、MODICON QUANTUM系列PLC、智能流量仪表等等
(2)、按提供数据源的软件分:有WINCC、WINAC、RSVIEW32、SIMANTIC NET、FRAMEVIEW、FIX、iFIX、智能专家系统、SQL SERVER2000、ORACLE数据库、文档型(CSV/XML/TXT)采集(包括手动输入型)等等;
(3)、按数据采集的方式分:OPC1.0/2.0A采集器、FIX/iFIX采集器、XML/CSV/TXT文件采集器、计算采集器、借助SDK/OLE DB利用VB、VC编程工具开发程序从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2000、ORACLE9i等)中进行数据采集。
这样,借助iHistorian实时数据库整合了企业所有的过程控制系统数据资源,解决了企业中多种、多套过程控制系统的联网、集成、管理问题,满足了企业多工段、多车间、多过程集成需要。
4 系统的状态分析与诊断功能
系统的状态分析与诊断包括对现场数据的预处理、特征值提取、算法的制定到系统仿真和数据挖掘,主要模块如图3。
4.1 数据预处理
对来自iH实时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若干特征参数,从而得到设备的状态数据。完成设备故障的预警和报警,将这些数据保存到后台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中,供进一步的状态监测分析和诊断。
4.2 特征值提取
在设备的故障诊断中,需要用各种时域和频域的数据处理方法来进行诊断,这些方法都是以信号的一些特征值作为判断依据的,所以根据后续诊断分析的具体要求,需要将所得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取出诸如平均值、峰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等的特征量,同时提取出自动诊断所需要的一些辨识结果如不平衡量、刚度等特征量。采用MATLAB针对不同的设备特征分别进行了频谱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小波分析、小波包分析、时频分析等。
4.3 基于统计学原理的状态评判及预警
在正常情况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所计算的特征值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其分布函数的参数可以由采集到的样本计算得出。借助于总体X的一个样本来估计总体位置参数的方法很多,在莱钢生产实际中我们采用的是矩阵估计法。
4.4 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设备预知维修
预知维修以量化点检为基础,利用设备状态监测等数据,充分考虑专家知识,选择遗传神经网络算法,选取大量的维修样本对系统进行训练,使其掌握从已知设备状态参数来确定维修策略的知识,据此对未来设备状态和故障发生时间等进行预测。
4.5 系统PID控制MATLAB仿真
采用基于Takagi-Sugeno模糊神经网络的算法,应用matlab工具软件对部分工艺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具有推理速度快,跟踪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4.6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主要用于对生产设备的生产预警和故障分析诊断,我们采用了Oracle DataMining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模式,数据挖掘模块的开发过程如下:
(1)从iHistorian实时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数据;
(2)对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进行清理,删除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设备状态不一致的数据。
(3)将数据转换成适合于机器挖掘的格式。
(4)根据已经进行的工作对挖掘所需的模式、算法、数据规格等进行定义,构建数据挖掘模型。
5 系统的管理模块功能
莱钢生产运行信息支撑体系的管理模块包括:生产调度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这些模块都是与生产过程紧密相关的,以反映生产的实绩为主。
5.1 生产调度管理系统
实现对各生产线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存储和发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排产和优化调度工作,达到对生产进行总体优化;充分利用生产线实时数据和业务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企业生产和管理瓶颈,优化操作流程和生产工艺参数,提升关键绩效指标。
5.2 设备管理系统
对各车间、班组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备品备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信息共享,使库存量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备品备件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现场并降低采购费用。
5.3 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莱钢自动化人力资源(技术骨干)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即从控制中心能够随时了解到技术骨干的专业特长、历史维修记录、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以及目前所处具体位置情况等,为合理调动人员,及时实施故障抢修创造条件。
6 管理体系构建
建立了指挥控制中心、区域执行中心和现场维护层三层维护管理体制,收缩现场,向上集中力量,生产维护形成倒金字塔,逐步形成莱钢特色的“固定+流动+远程”维护模式。
6.1 指挥控制层
指挥控制层是“生产调度中心”的核心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及神经中枢。其工作流程为:全面、动态掌握自动化部维护范围,主要设备运行状况及相关信息→下达指令→实施过程监控、指挥、协调及情况汇总。
6.2 执行中心及其作用
在控制指挥层下设四个执行中心,分别是铁区执行中心、银前执行中心、大型执行中心、特钢执行中心。执行中心配备本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组建专业定修及抢修队伍。
6.3 维护层
维护层以现有各一线班组为基础,配备少量值班人员,主要负责现场设备点、巡检、信息上报、常规故障处理以及根据中心指令实施紧急故障应急处置。
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莱钢自动化维护、网络维护、计量维护、质量环境安全四大生产运行信息保障体系。
7 系统的特点
7.1 系统集成
整合了企业所有的过程控制系统数据资源,解决了企业中多种、多套过程控制系统的联网、集成、管理问题,能够满足企业多工段、多车间、多过程集成需要。
7.2 在线自动诊断技术的全面实现
包括:状态变化预警,状态辨识,专家系统,自动状态报告等,建立了适用可靠、准确可信的诊断专家系统远程诊断技术(包括厂内局域网状态监测预诊断软件,广域网远端用户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7.3 定期自检、异地切换功能
对现场控制设备进行定期自检,并对自检出来的信息报警提示,并自动转入相应故障处理流程;以实验室为依托,对重点设备实现在线测试及紧急状态下进行临时切换。
7.4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相融合
采用了iH实时数据库的数据仓库和Oracle的数据挖掘工具和冶金行业的计算分析模型对生产过程数据再次加工处理,提炼出对生产管理、设备故障分析、计划调度、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
7.5 统一指挥,专家咨询
建立人力资源(技术骨干)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关键工艺系统进行矢量化地图分析,实现维护车辆和人员的GPS定位。建立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比较、判断,依据判定规则得出诊断结论,同时进行模拟仿真。
7.6
形成莱钢特色的“固定+流动+远程”自动化维护保障模式
8总结
收货单位/Sold To: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菏泽营销分公司
NO: NBJ 0051785
地址:中国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新兴路21号
ADD:No21XinXingRoad,GangChengDistrict,LaiWuShanDong,China
INSPECTION CERTIEFICATE
产品名称/Description of Goods: 渗碳钢交货状态/Condition: 热轧出口批号/Export No:
钢号/Grade: 20CrMnTi
执行标准/Specification: GB/T699-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Permit No: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R-LGPBB-QESP
填写日期/Issued Date: -09-22
填写人/Principat: 马俊
复核人/Signature: 杜钊
莱钢煤气系统实施管理创新减少能源浪费
针对莱钢煤气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打破传统的煤气管理模式,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实现根据需要进行煤气价格调整,实现了煤气日动态平衡、动态考核,实施阶段性煤气平衡措施,在钢铁主业大发展的`同时,在节约煤气,减少放散方面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
作 者:刘春燕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莱芜,271104刊 名:节能与环保英文刊名: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年,卷(期):“”(5)分类号:X7关键词:煤气 能源浪费 管理创新
(一)毕业实习的目的要求1、2、3、4、5、毕业实习是电大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搞好毕业设计的前提。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印证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得到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解释并进一步争取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了解工厂的生产概况、工艺流程、企业管理制度,从而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生产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从事技术专题调查,搜集资料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并为即将
进行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应搜集大量的资料以完成开题报告)
(二)、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1、2、3、按毕业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如VF、VB等)进行学习,(包括教师的辅导,所选的参考教材)记录学习过程并举例说明。按实习要求了解工厂基本情况 结合毕业设计课题,详细了解产品、工艺、人事等管理信息,并绘出
简明的流程图。
4、详细了解主要设备的数量、功能,点检的部位,并详细叙述。5、6、1、2、3、详细了解人事、工艺等系统的要求,各子系统与其的联系,并详细叙述。初步进行所设计系统的论证及方案。毕业实习的时间:2007年3月18日——3月30日 毕业实习报告的字数不少于2000字 首先由学生写出毕业实习报告,与生产实习报告一起发至lgddxwxx
经审查合格后找胡安国老师领生产实习报告本和毕业实习报告本。
(三)、毕业实习的注意事项 莱钢电大2004级秋计算机应用(网络方向)专业生产实习安排 按照我校教学计划要求,每个学生须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懂得生产技术工作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科学态度。树立工程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全局观点、生产观点和经济观点。
二、实习要求:1、2、3、学生在所在单位进行实习,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方面的知识,以便巩固、深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课程及后续课的特点,增加一些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写出实习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习的目的、要求、时间、地点
(所在厂、车间)、实习的主要内容(单位概况、安全教育、本单位计算机及网络使用情况、网络安全情况等、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思想收获、实习的心得体会等),实习的方法,可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字数不少于2000字。
4、5、请不要互相抄袭,如发现,取消这一环节的3学分,你将不能按时毕业。实习时间:2007年1月20日——2月10日
莱钢电大
1 干熄焦技术简介
干熄焦技术 (C o k e D r y Q u e n c h i n g, 简称C D Q) 是目前国内外冶金行业先进的熄焦技术, 它具有提高焦炭质量、改善环境、回收能源三大优点, 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新技术项目。干熄焦作为冶金行业的节能环保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推广应用。
干熄焦是利用惰性气体 (主要为氮气) 将红焦冷却降温回收余热的一种熄焦方法。基本工艺流程为:装满红焦 (950~1050℃) 的旋转焦罐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井架底部, 再提升横移至干熄炉顶, 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到干熄炉内。在干熄炉内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逆向热交换, 焦炭被冷却至1 8 0℃以下, 经排焦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输出。惰性气体与红焦逆流换热吸收热量, 温度达9 6 0℃进入余热锅炉, 与锅炉水进行间接热交换产生中压蒸汽进行发电, 或经减温减压后并入蒸汽管网供生产使用。放热降温后1 6 0℃的惰性气体通过循环风机送回干熄炉进行循环利用。
2 干熄焦技术特点
2.1 回收红焦显热, 节约一次能源
出炉红焦的显热约占焦炉能耗的3 5%~4 0%, 采用干熄焦可回收约8 0%的红焦显热, 平均每吨红焦可产生3.8 M p a, 4 5 0℃的蒸汽0.5 t。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并充分利用, 可以大大降低冶金产品成本, 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2 保护环境
以规模为年产焦炭1 0 0万t为例, 如果采用传统的湿法熄焦, 熄焦过程中酚、氰化物、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将超过6 0 0 t, 严重污染大气和周边环境。干熄焦则由于采用惰性气体在密闭的干熄槽内冷却红焦, 并配备良好的除尘设施, 基本上杜绝了环境污染。干熄焦产生的余热蒸汽供发电或供生产使用, 可避免生产相同数量蒸汽的燃煤锅炉烟气对大气的污染, 减少S O2、C O2等有害气体排放。
2.3 改善焦炭质量, 降低配煤成本
干熄焦工艺能够明显改善焦炭质量。与湿熄焦相比, 焦炭M 4 0可提高2~5个百分点, M 1 0改善0.3~0.8个百分点。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配煤结构优化, 适当降低优质高价煤的配量, 增加气煤等低价煤配量, 达到降低配煤成本的效果。莱钢自第一套干熄焦投运至今, 围绕改善和稳定焦炭质量, 配煤结构持续优化, 配煤成本明显降低。按公司目前计划价格计算, 配煤成本平均降低了20元/t。
3 莱钢干熄焦装置的技术先进性
莱钢三套干熄焦装置在红焦冷却、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操作安全、设备稳定性等方面采用了先进技术, 设备运行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 红焦冷却系统采用旋转焦罐、装入料钟和调节气体分布的中央风帽, 改善了干熄焦炉内焦炭粒度和气体分布均匀性, 提高了干熄炉的冷却效率, 排焦温度低于1 8 0℃, 气料比达到1 2 5 0 m3/t, 与同类型装置相比降低了1 5%。
(2) 循环风机结构为双支撑双吸式离心风机, 循环风量可根据排焦量的变化而随机调整。吨焦电耗与同类型装置相比降低6 k W h/t, 降低了运行成本。
(3) 干熄炉炉顶配有环形水封槽和变频驱动的电动液杆, 在装焦时接焦漏斗的升降式密封罩准确无误插入水封槽, 有效防止了装焦过程粉尘外溢。开关炉盖时, 环形水封槽可防止水流入干熄炉造成炉口砖的损坏。
(4) 排焦装置由平板闸门、电磁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和排焦溜槽等设备组成, 排出装置的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有效地保持干熄炉稳定运行, 减少含尘气体的排放, 降低运行故障率。
(5) 干熄焦锅炉采用强制循环和自然循环相结合的方式。汽包、膜式水冷壁、省煤器之间为自然循环, 汽包、蒸发器之间为强制循环, 热效率达85%以上。
(6) 红焦输送系统均设有自动对位A P S装置。该装置的修正范围为±1 0 0 m m, 修正精度为±1 0 m m, 提高了对位精度, 减少了对位和装焦操作的事故发生率。
(7) 二次除尘系统采用多管旋风分离式除尘器, 旋风器的旋风子、导气管及导向器表面采用合金耐磨材料, 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除尘器, 分离循环气体中的焦粉, 含尘量降到1 g/m3以下。除尘效果好, 占地面积小。
(8) 干熄焦电气和仪表共用一套E&I控制系统,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监视和管理自动化, 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4 莱钢干熄焦的生产实践
莱钢三套干熄焦自投产以来, 一直保持高效生产状态, 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1) 实际吨焦余热产生蒸汽0.5 5 t (3.8 M P a, 480℃) , 单台干熄焦余热锅炉产汽量平均达到7 0 t/h左右。为保证装置高效正常运行, 干熄焦余热蒸汽平衡利用由公司统一协调管理。
(2) 单台余热锅炉可供发电负荷1 6 M W。目前, 三套干熄焦配备发电机装机总容量5 0 M W。干熄焦1号2 5 M W发电机组于2 0 0 7年1 2月2 0日投运, 日发电平均最高负荷达到2 2 M W。干熄焦2号2 5 M W发电机组于2 0 0 9年5月中旬实现并网发电。
(3) 干熄焦工艺杜绝了传统湿熄焦方式对大气的有毒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资料数据显示, 湿熄焦每吨焦测算排放有毒气体约为酚2 8 9 g/t、氰化物36.8g/t、硫化氢61.3g/t、氨122.6g/t。截止2009年4月, 累计干熄焦产量2 9 3万吨, 与湿熄焦相比, 减少酚、氰化物、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的排放总量1 4 9 4吨, 保护环境效果突出。
(4) 焦炭质量明显提高。与湿熄焦相比, 焦炭M40由84.5%升高到87%以上, 提高了2.5%;M10由6.6%降低到6.1%以下, 降低了0.5%;焦炭反应后强度由62%左右升高到64%以上, 提高了2%。
(5) 同等焦炭强度下可降低焦煤、肥煤等优质高价煤配量, 增加气煤、瘦煤等低价煤配量。目前, 实际配煤成本比公司计划价格成本平均降低约2 0元/t。
5 结束语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数据制造执行系统包括远程值守物资计量、水电风气能源计量、质量检验数据整合处理、发布等子系统。其中开发建设的物资计量网络、能源网络为用户提供满足需要的“订单”式数据, 建立了一整套实时、远程监控、智能的网络数据制造执行信息系统。设计目标是实现物资计量数据、产品质量数据、水电风气等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管理部门、物流能源管理和生产单位对数据信息的总体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 为莱钢生产经营的日常业务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数据处理手段。
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应用计算机网络集群, 多级容错冗余技术, 以SQL数据库、VS.NET、Delphi为开发平台, 采用流媒体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 计量远程值守、过程监控。采用OLAP数据库挖掘技术实现数据仓库的透视分析、订单式报表检索和趋势分析智能化生产管理功能。系统兼顾前期投资, 整合优化原有资源并创建新系统, 实现了系统的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可扩充性和安全性。
系统自2005年8月投入正常运行以来, 在线运行率达100%,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 理顺了业务流程, 统一了数据标准, 促进了生产和经营的管理与控制能力, 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同时为企业信息化的后续工作打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在冶金行业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该项目鉴定结果为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 2006年度获得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铁路运输能耗现状
1. 机车柴油的消耗
机车运输效率低, 空车走行过长, 迂回运输, 折角运输, 长时间待机不关闭等能源消耗严重。
2. 水、电消耗
莱钢铁路水耗主要是设备检修中水冲洗、机车整备和职工生活用水;电耗主要是照明和检修设备的使用。
3. 蒸汽消耗
蒸汽消耗主要用于职工澡堂和冬季取暖。
二、能耗大的原因
莱钢铁路能耗消耗量大的原因主要有3条:一是职工的节能意识不强;二是能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技术不先进;三是没有真正使用循环经济、绿色运输。
三、节能措施
1. 提升运输效率, 降低柴油消耗
(1) 打破常规运输组织模式, 减轻干线运输压力, 减少机车等待时间。
新老区组织超长列车或局车与自备车混编, 增加牵引动力, 采取补机推送或双机牵引方式, 提高列车牵引重量, 减少新老区间开行列车数量;充分发挥利用微机联锁轨道区段的作用, 在保证安全情况下, 对单机或牵引车数少的列车, 分区段放行, 增加列车运行密度, 提高区段通过能力;优化三区铁水平衡运输方案, 由一炉一送改为两炉一送, 减少铁水互调次数, 缓解轧钢站、III线的压力。
(2) 充分发挥新钢站站场能力。组织直达运输即到达新区的矿和新区外发空重车, 直接通过编组, 减少了在编组站停留, 降低大功率机车柴油消耗。
(3) 利用轧钢站、钢铁站合理组织列车会让, 使站线协调, 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4) 根据调车场现在车分布、车流流向、机车交路等情况, 及时调整线路使用, 减少调车机车空费系数和非生产时间, 提高了调车作业计划编制质量, 降低机车单机运行时间和里程。
2. 降低电耗
莱钢运输部车务一段、车务二段为主要耗电单位, 应继续加强用电控制, 积极实施各种节电措施。由机动技术科牵头, 加紧实施铁路站场及沿线照明的LED改造。能源动力厂在运输部范围内的水井电源为运输部提供, 耗电量较大, 也应承担相应比例的变压器电损耗, 由机动技术科负责与能源动力厂协商解决。自动化部位于编组站1股及轧钢站7股的地磅电源为运输部提供, 建议在运输部配电室侧为其安装专用电度表, 并将所耗电量于运输部总耗电中扣除。由电务段负责对车务一段、车务二段部分技术员进行时钟控制器使用培训, 培训完成后将两个段各自范围内的照明时钟控制器的调整权交由该技术人员负责, 以满足两段对照明时间即时调整的需求。
为进一步减少站场及铁路沿线照明电耗, 建议车务一段、车务二段每天下午晚0.5h为照明送电, 每天早晨早0.5h停电;部分走行线及工艺线照明以关闭为主, 有作业计划时送电, 作业完成后及时关闭电源。建议各段停止白炽灯泡的使用, 改用低功率、高亮度的LED灯泡, 具体更换方法由机动技术科控制, 更换费用由各段承担。车务一段及车务二段提出的电耗分班计量、各单位值班室单独计量等问题, 纳入运输部部电量远程计量工程一并考虑, 以避免重复投资。
3. 降低水、蒸汽消耗
莱钢铁路运输部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辖区内供水管网、供电线路的巡查, 杜绝乱用现象发生, 同时负责本单位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用水、用蒸汽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施工用水管理, 对施工用水一律装表计量, 并统一由施工单位向机动技术科提出申请, 批准后, 由工务段与施工单位签订供水协议后方可接水。工务段对施工用水要加强巡查, 及时抄表, 发现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 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切断对其的水供应。施工管理单位要对施工单位讲明规定, 严格执行, 同时进行节水教育。
对职工澡堂采用新技术改造, 对水管网、蒸汽管道老化的进行更换, 对机务段澡堂、编组站澡堂和轧钢站澡堂分别尝试性改造。采用分时、自动控制蒸汽和水流动, 在温度达到职工洗澡要求即可, 禁止使水温达到100℃而水蒸汽一直加热, 造成水和蒸汽的浪费。
四、结语
关键词:钢渣处理平台,循环利用,热闷,磁选
0 引言
钢铁行业是现代工业中产生废弃物最多的行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每生产1 t钢材, 就会产生130 kg的钢渣、300 kg的含铁粉渣以及其他废料等。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在5亿t以上, 产生的钢渣高达7 000万t。由于钢渣成分的特殊性, 利用传统工艺技术进行处理就存在利用率低、污染大、能耗高等问题。因而, 如何有效地处理钢渣是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为了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清洁生产为核心, 而对钢渣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利用则是其中的一条基本途径。莱钢集团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并结合国内外多家同类型企业在钢渣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 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道路, 实现了“以废养废”的良性发展目标。通过建立一套独立成熟的钢渣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平台技术 (CPT) , 为钢渣处理开辟了一条高效、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1 莱钢钢渣处理平台的应用
莱钢钢渣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平台采用了“湿式热闷球磨磁选微粉”工艺, 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环保稳定型钢渣全粉化处理工艺; (2) 节能高效的渣铁分离生产工艺; (3) 循环提质的含铁渣粉精选工艺; (4) 资源化利用的建材生产工艺; (5) 综合利用的钢渣微粉生产工艺。同时, 为了实现各工艺的无缝连接及一体化综合控制, 在各工艺平台之间建立了工艺输送物流平台。
CPT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翻盆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热焖池、蒸汽回收装置、热焖密闭系统、循环水系统。利用该工艺系统, 对钢渣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的主要生产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图中, 灰色底纹框表示作业得到的产物, 而白色框则表示对物料的处理方式) 。
该流程概括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将热钢渣盆运输至热焖车间, 用行车进行翻盆作业, 将热渣倒入热焖池中。 (2) 对热闷池进行密封加盖后, 依照每3 t钢渣打水小于1 m3的规定对其进行热焖粉化处理。同时利用蒸汽回收装置, 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热蒸汽进行回收, 并通过管道将热蒸汽输送至相关位置 (如球磨车间) 进行有效利用。 (3) 钢渣在全部粉化以后 (一般需要8~10 h的热焖时间) , 输送粉渣至渣固定筛进行筛分处理。当渣块尺寸>200 mm时, 须将其返回热焖池继续粉化;其余钢渣进入各料仓汇集, 通过皮带机输送至破碎磁选生产线受料仓进行破碎磁选。 (4) 通过磁选得到的钢渣进入干磨系统, 经过加工后返厂;将尺寸≤10 mm的细粉尾渣输送至建材线场地 (钢渣微粉线) , 沉化后作为建材原料;磁性物料经汇流用皮带输送至钢渣精选铁质工艺系统, 以选取钢精粉、粒钢返厂, 尾渣粉进入水泥生产心线, 尾泥则输送至建材场地凉晒并破碎为建材原料, 最终实现零排放。
2 钢渣处理平台的特点
总体而言, 该钢渣资源化循环利用处理技术平台有6大特点: (1) 工艺系统的一体化。该技术工艺全线采用了皮带输送的方式, 使工艺布置更加合理, 减少了车辆运输等中间环节, 降低了物流成本, 增加了经济效益。 (2) 钢渣粉化程度高。通过对喷淋水电动阀门的流量控制, 达到了利用自动精确喷淋水来粉化钢渣的目标, 保证了钢渣粉化效果, 实现了对钢渣100%的粉化。 (3) 资源的高度循环利用。利用“三破七选四筛分”工艺将钢渣中的含铁物质基本清除, 特别是选择使用了3000GS永磁辊筒对汇流尾渣进行最后一道磁选, 充分选出钢渣中的含铁物质, 使钢渣的最终产品——球磨料和尾渣质量大大提升, 达到了将钢渣资源吃干榨尽的效果, 实现了全部钢渣资源的内部循环。 (4) 产品品种丰富。通过多道磁选, 增加了粒钢的品种, 拓宽了产品类型。同时, 产品品种还包括钢精粉、尾渣以及各种型号的球磨料等。 (5) 产品品位值高。由于生产工艺设计合理、布料均衡, 磁选机组充分发挥能力, 避免堵料事故的发生, 经检验, 粒钢品位达90%以上, 钢精粉品位达60%以上, 全部符合返厂标准要求, 已经按照莱钢有关规定实现返厂使用;尾渣、尾泥中铁素含量均在11%以下, 已不具备再次球磨选铁条件, 只能作为水泥和建材原料进行销售和利用。 (6) 自动化程度高。全线采用PLC自动控制和监控系统,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同时, 全线还设计安装了自动计量控制系统,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定量分析和计量打印。
3 效益成本分析
3.1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工、水电气以及运输等方面的成本。
(1) 原料成本。原材料是由莱钢集团内部供应, 每年大约在100万t左右, 其对外销售价仅为43元/t。原料成本为:100×43=4 300万元。 (2) 资产折旧费。设备投资8 000万元, 设计使用寿命为10年, 则每年的资产折旧费为800万元。 (3) 人工成本。该工程专职人员为126人, 平均年薪为3.5万元, 人工成本为:126×3.5=441万元。 (4) 水费成本。每处理1 t钢渣大概需要1 m3左右的水, 水循环利用率为80%, 单价为5元/m3, 则该项成本为:5×100× (1-80%) =100万元。 (5) 电费成本。该处理平台的总装机容量为1 400 kW, 工人每年工作按250天计算, 采用三班倒工作方式, 单价为1元/kW·h, 则电费成本为:1×1 400×24×250=840万元。 (6) 运输及维修费用按10元/t计算, 则为1 000万元整。 (7) 其他费用 (如管理费、财务费等) 一年在100万元左右。
那么, 每年的总生产成本为:4 300+800+441+100+840+1 000+900=8 381万元。
3.2 销售收入
项目建设将钢渣中所有含铁物质最大限度选出, 实现尾渣无铁素。选出大块渣钢5%、粒钢3%、钢精粉7%、尾渣粉85%。渣钢、粒钢、钢精粉、尾渣粉1 t的市场销售价格大约分别为1 400元、1 400元、500元以及5元。则该平台的年产值总额为:1 400×5+1 400×3+500×7+5×85=15 125万元。每年税前利润为:15 125-8 381=6 744万元。
4 结语
生产实践充分证明, 钢渣资源化处理平台技术 (CPT) 是成功的, 它实现了钢渣资源的高效利用, 达到了铁与尾渣有效分离的目的, 其选出的铁渣与粒钢、豆钢TFe达到90%、钢精粉TFe达到60%, 生产的尾渣与尾泥产品经储存沉化后用于建材、钢渣微粉生产, 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满足了环保标准要求, 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保效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莱钢建设】推荐阅读:
莱钢集团销售中心服务标准10-08
文化建设班组建设11-08
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10-28
建设煤矿班组建设经验材料11-20
水利建设安全建设管理09-25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程序10-17
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和民风建设11-07
区级建设局平安建设工作汇报12-10
贵州建设厅城乡建设网12-19
湖南省建设厅工程建设领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