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吻合器在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精选4篇)
[ 10-05-11 15:34:00 ]
作者:叶恒江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探讨国产吻合器在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应用国产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 胃肠吻合2例。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及出血。结论 急诊情况下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国产吻合器除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反复使用、价廉安全等优点外,还有使手术简单化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吻合器;胃大部切除术;急诊手术
Application of homemade stapler in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
YE Heng-jiang.Department of Surge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Lishan,Suizhou 44130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homemade stapler in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acute perforatio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 were treated by subtotal gastrectomy and homemade stapler were used.The case numbers of the perforations of duodenal bulb ulcer,sinus ventriculi and arcus minor ventriculi ulcer were 28,6 and 2,respectively.Among the total,26 cases were operated by subtotal gastrectomy of BillrothⅠ,8 cases were operated by BillrothⅡand 2 cases were operated by Roux-en-y stomach intestine anastomose.Results Among the total,no case was reported with stoma fistula,stoma stenosis and bleeding.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advantages to emergency operation of subtotal gastrectomy with homemade stapler,such as less bleeding,shorter time of operation,rapide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omach and intestine,less complications,repeatable use,lower cost and higher safety,moreover,it make the operation easy and simple.It deserves to extend the utilization of homemade stapler in more hospitals.[Key words] stapler;subtotal gastrectomy;emergency operation
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已使消化性溃疡治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近年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生率却呈上升趋势。据文献报道:溃疡急性穿孔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的10%~25%,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急性穿孔者约占21%,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穿孔多见,约占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的93.8%[1]。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手工缝合操作比较繁琐、耗时较长、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手术损伤大,患者恢复较慢,不符合现代外科微创、快捷、安全、简便之发展趋势。吻合器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早先在国外开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巧[2],我科自2003年6月对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选择性应用国产吻合器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效果满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6月~2007年2月我科应用国产吻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例36例,男32例,女4例,年龄21~73岁,平均44岁,穿孔时间2~6 h。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8例,胃窦部溃疡穿孔6例,胃小弯溃疡穿孔2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方式:采用BillrothⅠ式26例,BillrothⅡ式8例,Roux-en-y胃肠吻合2例。全组病例均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且熟悉吻合器性能的医师操作。
1.2 吻合器类型、材料
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生产的GF-1型管状吻合器、XF型缝合器。GF-1型管状吻合器规格为26#,28#,31#;XF型缝合器规格为XF60及XF90。
1.3 方法
1.3.1 吻合器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常规游离胃大弯、胃小弯、十二指肠。(1)切断十二指肠及胃十二指肠吻合:于十二指肠远端用一把肠钳钳夹,近端用长直血管钳钳夹,在幽门下方切断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残端做全层绕边的荷包缝合。将抵针座放入十二指肠,收紧结扎荷包缝合线。于胃近端后壁大弯侧距预切线残端3~4 cm切一小孔,将GF机身、中心杆从胃腔穿出,中心杆经小孔伸出,使针座、抵针座靠拢。旋紧后击发完成吻合,退出机身、中心杆及针座并检查切缘组织是否完整,完成胃十二指肠吻合。(2)在胃近端预切线处用一把XF(胃体部宽者用XF90,窄者用XF60)缝合器夹住胃前后壁,沿缝合器胃远端切除胃大部,移除标本,调整XF缝合器击发完成缝合。
1.3.2 吻合器BillrothⅡ 式胃大部切除术
常规游离胃、十二指肠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方式分为结肠前和结肠后,结肠前吻合方法如下。(1)切断及缝闭十二指肠:用XF60缝合器置于幽门下预定切断的十二指肠处夹住其前后壁,调整缝合器击发完成缝合,沿XF缝合器表面切断十二指肠。也可采用传统方法切断缝合十二指肠,笔者体会只要操作熟练,耗时也不多,这样也可节约费用。(2)胃空肠吻合:提起近端空肠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5~20 cm 处的空肠对系膜侧做2.5 cm的纵行切口,沿切口边缘作荷包缝合线,将抵针座置入空肠,收紧、结扎荷包缝合线,于胃近端后壁大弯侧距预切线残端3~4 cm切一小孔,将GF机身、中心杆从胃腔穿出,中心杆经小孔伸出,使针座、抵针座靠拢。旋紧后击发完成吻合,退出机身、中心杆及针座并检查切缘组织是否完整,完成胃空肠吻合。(3)用XF缝合器同BillrothⅠ式法切断、关闭胃残端。
1.3.3 吻合器Roux-en-y式胃肠吻合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患者, 共计87例。于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2种吻合方式的优、缺点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 依据患者意愿选择吻合方式。以其中采取传统手工缝合的43例患者作为手工缝合组, 以采取吻合器吻合的44例患者作为吻合器组。手工缝合组中男24例, 女19例;年龄为36~65岁, 平均 (52.09±10.96) 岁;胃溃疡11例, 胃癌32例。吻合器组中男23例, 女21例;年龄为35~67岁, 平均 (52.71±11.02) 岁;胃溃疡9例, 胃癌35例。
1.2 方法
1.2.1 手工缝合手术方法
手工缝合组中采取Billroth I式者19例, 游离胃与十二指肠后, 依据传统方法将远端约2/3的胃切除, 封闭胃部小弯, 预留约3横指左右与十二指肠的残端行内层、浆肌层的两层吻合。采取Billroth II式者24例, 胃大部切除后, 间断式封闭十二指肠的残端, 以两角半荷包式缝合, 中间处再加浆肌层的缝合;而后于距离Treitz韧带后部约约11~12 cm处的结肠前行胃与空肠的手工两层缝合。
1.2.2 吻合器手术方法
吻合器组中采取Billroth I式者18例, 于幽门处将胃及十二指肠切开, 以直线形缝合器进行封闭并将远端胃切除, 使用圆形吻合器将十二指肠与残胃进行吻合。采取Billroth II式者26例, 以直线形缝合器将十二指肠的残端封闭, 将胃大部切除后, 再以直线形的切割吻合器于结肠前行残胃与空肠的吻合。
1.2.3 评价指标
术后统计2组手术用时, 以称重法与容积法计算术中出血量, 统计2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术后出血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
2 结果
吻合器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手工缝合组, P<0.01, 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手工缝合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吻合器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Billroth I术式具体数据见表1, Billroth II术式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目前吻合器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手术中的胃肠吻合。吻合器是吻合与切割同步进行, 切割边界较为整齐, 避免了繁杂的手工操作, 同时极大的减少了手术时间以及胃肠的暴露时间, 因此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可尽早恢复。吻合器采用相互交错的钛钉作为吻合钉, 其排列更加整齐, 结构更加严密, 击发后可将吻合组织整齐地对合, 吻合口的内腔光滑平整, 对吻合口部的血供无不良影响, 有助于吻合口的愈合, 尤其适用于胃、食管、直肠及乙状结肠等手工缝合较难操作的部位。但是, 吻合器属于机械装置, 易出现故障, 其机械性的固定程序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大, 因此在采取吻合器吻合时必须对其进行严密检查, 并且须视肠管直径选择尺寸适宜的型以保证吻合口部的光滑, 操作中须注意避免夹进其他的组织与脏器,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吻合器的材质属于金属类异物, 具有一定的硬度, 当吻合口径不适合时, 易出现吻合口狭窄并且不利于止血[3];使用的吻合器较多时可对胃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也可能引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而导致抵抗力下降, 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差时, 可导致无菌性的炎症及感染。本次研究中吻合器组术后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工缝合组, 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鉴于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病例数较少, 尚有待于大病例数的验证。另外, 患者在今后的MRI等检查时受到限制。
传统手工缝合的适应范围较宽, 具有缝合效果可靠, 操作灵活等优势, 术中可根据术者的经验、技巧以及患者特征, 适当灵活的改变缝合面积以及缝线间距与拉力, 缝合操作可避开大血管并可对出血点进行加固止血, 还可对不光滑组织面给予包埋处理, 预防术后粘连的发生, 使用的缝合线具有较好的柔软度与相容性。但手工缝合的操作过程较为繁杂, 更多的依赖于术者技术水平, 手术耗时较长, 胃肠的暴露时间也较长, 术中出血量较多, 因此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慢, 不适用于老年、体弱等无法耐受长时间麻醉的患者[4]。
吻合器与传统手工缝合相比, 优点更多, 操作较为简便、手术用时短, 特别适用于Billroth II式中的吻合, 因此胃肠组织情况较好, 厚度适宜的患者应选择吻合器吻合, 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有助于术后恢复。而胃肠组织情况不佳, 例如组织有水肿、炎症或损伤的患者, 以及胃肠壁的厚度>2.5 cm或者<1.0 cm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吻合器。在术中如发现使用吻合器后无法拔出, 吻合口出现撕裂、切割不全或者钉合不完全时, 应立即改行手工缝合。为了保证吻合器的成功使用, 可于吻合后适当加用手工缝合实施浆肌层的包埋, 角端可行半荷包式缝合包埋, 以预防吻合口瘘与术后粘连的发生。总之, 行胃大部切除术时,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合理的选择吻合方式, 以提高吻合成功率,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春明.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手法与吻合器消化道重建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11, 22 (13) :46-47.
[2]赵敏健, 余召师, 汤俊, 等.国产吻合器在156例进展期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1) :42-44.
[3]张忠涛, 吴国聪.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技术治疗胃肠疾病[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9, 8 (5) :324-326.
【摘 要】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分别在术前、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缩短病程。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优质护理;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0-01
胃大部切除术是晚期胃癌等严重内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严重的创伤性治疗手段,患者术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生理疼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有效对策,笔者选取7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26±485)岁;疾病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45例,胃癌中晚期16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检查,无糖尿病、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类型:BillrothⅠ式22例,BillrothⅡ式48例,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1 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对其具体心理变化及动态进行了解,并针对性的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健康指导等;责任护士将围术期治疗手段及护理的具体内容等告知患者,同时对不同康复阶段患者的康复方法、饮食情况等告知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因此术前需进行必要的咳嗽训练;术前引导患者尽量习惯在床上小便。
122 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将其送入监护病房,采取平卧体位,并详细交接患者的术中麻醉用药、出血情况及尿量情况等,观察其生命体征,常规给氧,手术后24h内对患者实施心电动态监护,观察其是否出现误吸、呕吐等现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因此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胃吻合口出血,一般在手术结束后至手术后5d内出现,因此在手术24h内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非常重要著,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胃管内引流物性质等,一旦出现血色则立即告知医生;术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现象,并观察呕吐物内是否有胆汁,对梗阻部位进行明确,并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方法治疗。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患者可预防性服用抗生素药物等,加强对患者切口情况的观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剧烈腹痛现象,并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及体温等,预防吻合口瘘等现象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计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作为有创性手术,患者机体承受生理痛苦较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必要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可由于不同原因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家境困难、食欲下降等均可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2]。手术后预防性的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作用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丁玉红,马琳.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41-44.
[2]贺忱.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78.endprint
【摘 要】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分别在术前、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缩短病程。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优质护理;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0-01
胃大部切除术是晚期胃癌等严重内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严重的创伤性治疗手段,患者术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生理疼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有效对策,笔者选取7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26±485)岁;疾病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45例,胃癌中晚期16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检查,无糖尿病、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类型:BillrothⅠ式22例,BillrothⅡ式48例,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1 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对其具体心理变化及动态进行了解,并针对性的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健康指导等;责任护士将围术期治疗手段及护理的具体内容等告知患者,同时对不同康复阶段患者的康复方法、饮食情况等告知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因此术前需进行必要的咳嗽训练;术前引导患者尽量习惯在床上小便。
122 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将其送入监护病房,采取平卧体位,并详细交接患者的术中麻醉用药、出血情况及尿量情况等,观察其生命体征,常规给氧,手术后24h内对患者实施心电动态监护,观察其是否出现误吸、呕吐等现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因此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胃吻合口出血,一般在手术结束后至手术后5d内出现,因此在手术24h内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非常重要著,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胃管内引流物性质等,一旦出现血色则立即告知医生;术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现象,并观察呕吐物内是否有胆汁,对梗阻部位进行明确,并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方法治疗。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患者可预防性服用抗生素药物等,加强对患者切口情况的观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剧烈腹痛现象,并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及体温等,预防吻合口瘘等现象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计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作为有创性手术,患者机体承受生理痛苦较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必要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可由于不同原因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家境困难、食欲下降等均可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2]。手术后预防性的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作用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丁玉红,马琳.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41-44.
[2]贺忱.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78.endprint
【摘 要】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分别在术前、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缩短病程。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优质护理;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140-01
胃大部切除术是晚期胃癌等严重内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严重的创伤性治疗手段,患者术后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生理疼痛,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有效对策,笔者选取7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26±485)岁;疾病类型:胃十二指肠溃疡45例,胃癌中晚期16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检查,无糖尿病、心脏病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类型:BillrothⅠ式22例,BillrothⅡ式48例,根据就诊顺序奇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术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21 术前护理干预 患者进入医院后,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对其具体心理变化及动态进行了解,并针对性的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健康指导等;责任护士将围术期治疗手段及护理的具体内容等告知患者,同时对不同康复阶段患者的康复方法、饮食情况等告知患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因此术前需进行必要的咳嗽训练;术前引导患者尽量习惯在床上小便。
122 术后护理干预 手术结束后将其送入监护病房,采取平卧体位,并详细交接患者的术中麻醉用药、出血情况及尿量情况等,观察其生命体征,常规给氧,手术后24h内对患者实施心电动态监护,观察其是否出现误吸、呕吐等现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并发症,因此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干预:胃吻合口出血,一般在手术结束后至手术后5d内出现,因此在手术24h内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非常重要著,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胃管内引流物性质等,一旦出现血色则立即告知医生;术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现象,并观察呕吐物内是否有胆汁,对梗阻部位进行明确,并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方法治疗。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患者可预防性服用抗生素药物等,加强对患者切口情况的观察,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剧烈腹痛现象,并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及体温等,预防吻合口瘘等现象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计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作为有创性手术,患者机体承受生理痛苦较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必要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可由于不同原因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家境困难、食欲下降等均可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2]。手术后预防性的给予并发症针对性护理作用显著,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丁玉红,马琳.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41-4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 患者中女性27例, 男性23例;年龄27~83岁, 平均年龄 (45.2±3.5) 岁;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口50mm10例, 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口60~120mm40例;肿瘤直径在45mm以下41例, 肿瘤直径在45~65mm9例;术后病理分类, 高中分化腺癌38例, 低分化腺癌8例, 粘液腺癌4例;按照我国Dukes分期C期8例、B期39例、A期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手术医生与患者均需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腹腔内部情况进行仔细检查, 明确是否有肿瘤转移的情况发生, 仔细观察腹腔内结肠情况和肿瘤所处的实际位置,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前应配合做好各种常规检查,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树立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直视下沿盆腔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 采用超声电刀给予锐性解剖, 同时在自主神经干的前方, 做一个光滑的不间断的平面, 进而完全切除直肠系膜, 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锐性分离所造成的直肠系膜的切除不完整和撕裂现象, 同时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手术中挤压肿瘤组织, 让癌细胞脱落而进入手术野;同时避免内部周围神经受到损伤。裸化肠管, 在肿瘤远侧预闭合部位的上方置入直角钳钳夹, 采用碘伏或者洗必泰冲洗远端直肠腔后, 在钳下放置由江苏普瑞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弧形切割吻合器, 离断肠管, 在距离肿瘤上缘100mm以上的位置处的适当部位给予切断乙状结肠, 同时在乙状结肠的残端置入国产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底钉座作为荷包缝合收紧荷线, 扩肛后。从患者的肛门缓慢插入吻合器操作杆, 然后再闭合缘中点的下方穿出, 让吻合器的引钻钉和上端结肠的残端底钉座对合, 在有效确定吻合器上下端无嵌入其他组织后, 旋紧螺旋钮后打开保险给予吻合, 吻合结束后取出吻合器, 仔细检查近端和远端切割圈是否完整, 进而决定能否需要对吻合部位进行加固缝合, 同时从肛门置入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作为肛管有效的固定在肛门处, 钢管的侧孔越过吻合口的上方, 以有效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与此同时在吻合口的后方再置入2条盆腔引流管, 以有效保证吻合口瘘时肠道粘液或者大便能充分的引流体外。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6例为低位吻合, 4例为超低位吻合, 手术后经过病理学检查显示, 无切端癌残留。无死亡病例, 吻合口漏1例, 经回肠造口后治愈;吻合口出血3例, 由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 经过肛门扩张后好转。经过1~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 15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5次, 另外35例患者均在5次以内, 半年以后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内, 无大便失禁的病例发生。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好发部位在腹膜折返平面下的直肠, 占全部直肠的75%, 从解剖学分析, 位于腹膜折返平面下的恶性肿瘤便可认定为中低位直肠癌, 然而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以及有效预防术后局部复发是直肠癌外科手术中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研究显示, 当恶性肿瘤未入浸淋巴时, 直肠系膜内已有癌巢存在[2]。既往没有认真的认识到这一点, 同时也不了解盆筋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有间隙存在, 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有效避免骶前出血, 而在远离骶前进行钝性分离, 此项操作技术是在直肠系膜内进行操作, 必然对系膜切除不完全, 进而导致系膜内肿瘤细胞的残留和播散以及种植, 是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最主要的原因[3]。然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能有效解决常规手术中直肠系膜切除不全, 有效解除系膜内癌灶残留的隐患问题, 进而大幅度减少了直肠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发生率[4]。
随着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和直肠癌局部浸润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清楚的认识到直肠有向上、中、下三个淋巴引流方向的理论存在局部错误, 腹膜折返上直肠只能向上淋巴引流, 并没有侧向和向下引流, 腹膜折返下直肠的淋巴引流同样主要向上, 并且有向侧向引流的可能, 但没有向下引流。大量相关研究表明, 直肠癌进行逆向扩散较为罕见, 仅仅发生在上端淋巴堵管堵塞的患者, 在肠癌沿着肠管向远端浸润较少, 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0mm,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远端肠管切除长度为20mm, 即可有效的达到根治手术的要求, 这一要求在临床手术操作中已广泛应用, 同时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同[5]。吻合器的有效应用,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盆腔的空间狭小, 操作困难, 同时位置越低其操作越困难。而双吻合器进行吻合能有效的完成结直肠的低位或者超低位的吻合, 具有简单、安全省时、方便和吻合口光滑等优点, 同时能有效地完成手工无法进行的操作, 缩短手术时间, 进而降低了手术的创伤, 对患者的康复极为有利。
总之, 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治疗, 简化了手术操作规程, 有效的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同时患者能有效的保持正常排便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6例为低位吻合, 4例为超低位吻合, 无切端癌残留, 无死亡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 15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5次, 另外35例患者均在5次以内, 半年以后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内, 无大便失禁的病例发生。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治疗, 简化了手术操作规程, 有效的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同时患者能有效的保持正常排便功能, 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国产双吻合器,保肛手术
参考文献
[1]吴江洪, 翟冬妍.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16) :124-125.
[2]方艺聪, 姚开源, 王希平, 等.直肠全系膜切除下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1, 33 (2) :200-202.
[3]陈世正, 刘均兰.低位直肠癌手术72例总结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187-189.
[4]周东, 王学闽, 黄海林, 等.低位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1) :50-51.
【国产吻合器在急诊胃大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永磁耦合器论文02-03
国产化12-31
国产12-31
国产动漫经典语录10-18
目前国产电影的发展12-08
国产手机市场调查问卷03-22
国产网络游戏产品备案指南10-24
国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