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调查报告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普通话调查报告(精选8篇)

普通话调查报告 篇1

普通话调查报告1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言气氛 教育与环境 觉悟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礼仪之邦。特别是我们的汉语,也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1973年12月18日,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汉语为联合国六种法定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为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而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标识语言。从中也可以看出普通话多么重要。而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复杂,十分需要统一语言。因此,为了了解我县城乡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20xx年九月至十月我对我县部分代表性的城乡小学不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其中我采用了问卷、访谈、随堂听课等方法。此次调查活动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普通话,同时也给我的职业生涯添了一道风景,让我多了一份责任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人们运用共同的语言来交流思想,才能互相了解和组织生产。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随着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改革,对我们的普通话要求也越凸显出来。要提高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就得从小抓起,从农村抓起。农村是我们普通话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小学则是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可是为什么如今的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依旧字不正,腔不圆,而且有许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呢?故此次我通过实地观察、访问和问卷等方法,对我县部分代表性的城乡小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即使发现问题以及自己的个人意见。

一、调查内容设计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每一个中国的骄傲,是一个中国人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他人交流、交际的必备技能。但在沅陵县的广大农村,大多数小学生却因普通话的具体语境不良,学习时间不够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响,错过了学习普通话的大好时机,制约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教学及管理措施中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我对县鹤鸣山小学、乡军大坪九校及筒车坪九校三至六年级共两百名学生以及六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对学生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师主要是访谈。

然后,跟堂听课,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最后为了了解,还访问了一些家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发放试卷共两百份,回收及有效试卷均为两百份。(——表述交叉了,分开说。)这次调查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忧的是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天真可爱又冲满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试卷显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问题分析: (——删去)

学生

1、1、在问及你认为普通话的重要性,96%的人认为重要,但在农村却有4%的人觉得无所谓。虽然只几个人,也足看出农村在这方面的淡视。

2、2、在城里90﹪学生会说普通话,有10﹪的学生不太理解普通话的意思,其实班上学生100﹪的学生都会说普通话,只是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太准而已。而在农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师、家人等说普通话特别别扭难受。这能说明什么呢?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79﹪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普通话,例外有21﹪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提

醒下才能说普通话。不说的理由就是不会说就不愿说,不喜欢普通话就不愿意说。

4、18﹪学生在课间能与同学交流使用普通话,也是偶尔会说,偶尔嘣几

句,一般不会坚持一天。有82﹪的学生在课间不使用普通话交流,因为普通话说的不流利也就不愿意说,思想意识不强,习惯问题认为本是农村人就应该说土话,没有人说就是说没有好的环境影响。

5、68﹪的学生在课后与教师交流时不用普通话,原因是用普通话说不清楚要说的话,没有习惯说普通话,意识不强。

6、89﹪的学生在家与家长交流不使用普通话。原因是家庭的影响,家里人都不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没有习惯说。思想意识不强,认为说普通话没有必要,在家说土话家长都能听懂。想法也不对认为说普通话不舒服,别扭。

7、听到老师用方言上课,有40%的人觉得很亲切,却只有28%的人说老师不敬业

8、100﹪的学生认为说普通话是好事,这样看来想改变现状还是有机会的。

老师

城里:课堂上都用普通话,平时有和老师用方言交流,学校方面也比较重视,经常举行一些如诗歌朗诵等活动。

农村:部分用普通话,其他用方言,觉得好交流一些,学校的要求不是很强,但理论上要严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强。

家长:52﹪的家长不会使用普通话,48﹪的家长会说普通话。但62﹪的家长愿意说普通话,38﹪的学生家长不愿意说普通话。

二问题反思

1、学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良

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农村人,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更没有意识要说普通话;并且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很多,多数家长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没踏过学堂门。在学校,老师的年龄普遍偏高,教学也比较古板,思想教落后。教师只要求在课堂上说普通话而且要求不严格。在我随堂听课的时候有的老师整节课下来没有一句普通话,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师在课堂上听学生发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会太在意普通话是否正确。在课后教师自身并不太要求自己说普通话,更不会要求学生在课后与教师交流要说普通话。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平时能说普通话,教师在课间也能要求学生普通话。

2、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时间少,无法进行规范的学习

农村学生接触普通话,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而在实际中,学生学习普通话和运用普通话,也只有学校这一唯一的堡垒,学习的时间也仅限于在学校上课的几节课。除此只外,再也没有学习的场所和学习的时间。仅靠每节课的几十分钟,既要学习知识,又要训练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学习普通话也只能放在附属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话,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3、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

学生认为没有说普通话的必要,认为别人能听懂就行,不需要时时说普通话。大家不需要说,就可以不说。个别人认为说普通话很别扭,不舒服,不好听。对普通话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这样的想法。

4、对说普通话产生惧怕感

大部分学生认为说普通话很难。自己不会组织语言,不能正确、流利地说出想说的意思,想表达的意思。又没有人正确的引导鼓励,长期就形成了你不说,他不说,大家都不说了。对自己说普通话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试着去克服这些困难能坚持说普通话。

三、对策与结论

一 改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认识是一切行为动机的开端。”学生要学好普通话,需要有正确的认识,需要有较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家长虽不能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但不为学生学习设置障碍也算一种支持),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需要整合社会的力量。近几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因普通话不过硬或不会,在外地与他人交流时“不方便”、闹笑话者不乏其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充分使用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开发,或让他们“现身说法”,或编辑教材印发,让学生和家长在一笑之余,有所感触;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传播的阵地作用,加强对普通话在交际中的实用性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普通话的认识,营造适合学生普通话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 改革学校的普通话教学方式,搭建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是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阵地,学校对普通话重视程度高低,教学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具体语境的好坏,决定学生学习普通话效率的高低。为改变现状,学校应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搭建平台:首先,在校园内倡导一律使用普通话,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运用的空间;其次,加强校园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建设,配合校园文化建设,搞好语言角、学校广播室的建设使用,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再次,开展丰富的语言竞赛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措施,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不断提高。

三 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视、广播在不断改变农村的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拓宽了渠道,学校与学生家长通过家访、家长会等达成共识 ,让学生有意识的通过看新闻等方式学习普通话,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学习普通话,“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四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支高效的普通话教育队伍

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的加强普通话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方法,更正学生的方言习惯都需要过硬的普通话知识,学校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对学生教学的需要,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有学生所属的具体语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学校的原因,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需要从改变学生的语言环境入手,从改变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入手,从改变学生的所在学校的普通话教育推广方式入手让我们一起努力,放扬我们我们的母语!

普通话调查报告2

一、调查研究目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使用语言约80种。56个民族,汉语使用得最为广泛,而汉语就分为七大方言,每种方言又包括若干种次方言和土语。因此,克服语言障碍、克服方言的隔阂,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的社会工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区域文化水平的量尺,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为此,作为小学生的我,对本市的一些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的.汉字规范化情况展开了调查和初步研究。

二、调查具体情况

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实地调查、研究探讨和总结结题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

明确了调查研究的对象:

(1)繁体字的滥用;

(2)异体字的滥用;

(3)书写错别字等。

2.实地调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对市区一些主要干道和公共场所的汉字规范化情况进行调查,进行了现场拍照,并填写调查记录。对全区城区的主、支干道及公共场所上的标牌、店牌、指示牌、广告牌、宣传画中的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别字、缺损字及拼音、英文标识等进行了记录和调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找不规范的汉字并记录,拍照。一些市民看到我这么团结,这么认真,普遍给予了肯定和支持。

3.研究探讨

实地调查结束后,我回到学校,利用语文实践课,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本市不规范字普遍存在问题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1)繁体字太有市场了,我们很多字只认识但不会写;

(2)错别字太多了,我们平时写字时可不能这样;

(3)滥用词组做广告的做法很不好,搞得我们也不知成语怎样写才是对的了。

4.总结结题

探讨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针对看到的问题,由我执笔,把同学们的意见进行了汇总,形成了文字材料,作为我们这次调查活动的成果。

三、调查结果与收获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市区的一些主干道如:京城大街、祀河路、广武路等地方除了某些小店繁体字的使用比较多外,文字的使用还是比较规范的,几乎没有发现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现象。从整体看,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情况算不上乐观。繁体字的大量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次在一些小商店的门头,文字的使用不是很规范。不只是繁体字滥用,错别字的情况还存在。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有写别字、繁体字、音同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别字

这类占的比例最多。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高级载剪”四个红色大字。“载”和“裁”店主没分清,造成别字现象。

(2)写繁体字。

“卫国家电”写成了繁体字,街道边的“石头记、玲珑广告部”等一系列的公司、商店名都用上繁体字。一家小饭馆便把“酒”写成“氿”,给他人带来了许多不便,还把“带鱼”写成“代鱼”,只是为了方便就索性写成别字。

(3)写同音字。

我们调查到有人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把年年都讲的“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给许多路人特别是青少年带来误导。

这次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我觉得收获很大。一是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加深了对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的认识,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加深了对我市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总体的了解,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更加关心自己家乡—荥阳的发展。

四、建议

汉字知识的掌握及其规范使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尤其是文化不发达的地方,更应该使规范性文字。因此,我市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在文字规范化使用上应该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花大力气教育广大民众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从而树立地方区域良好的窗口形象。

汉字表意丰富,历史悠久,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公共交流的基本工具。我们要热爱汉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汉字都无法正确使用,我们如何学习其他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更要杜绝公共场所的错别字。我们应从用好汉语文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加大宣传,提倡全社会都来正确规范地使用字体!

普通话调查报告3

对社区的52个人进行了调查。设计了6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一、被访者的年龄分布为:12岁以下的有10人、13岁至22岁的有8人、22岁至50岁的有12人、50岁以上的有22人。

二、被访者的职业分别为:公务员16人、工人6人、学生14人、公司职员13人、教师2人、自由职业者1人。

三、认为需要讲普通话的有50人;认为不需要讲普通话的有2人。

四、任何时候使用普通话的有16人;有时用普通话、有时用方言的有33人;只用方言的有3人;

五、接触普通话是受环境影响的有18人;在学校学会普通话的有19人;自己主动学会普通话的有15人;

六、认为该用普通话的有35人;认为根据场合来定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的有15人;认为全部使用方言的有2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被访者的年龄和身份多样化且分布合理,调查结果有一定说服力;

二、绝大多数人能认识到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被访者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普通话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吉首,普通话使用,服务行业,报告

吉首, 史称镇溪所, 是我国西南门户重镇, 有千余年的文明历史。其作为湘西州的首府, 是湘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属于典型的民族聚居区。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吉首地区经济日益繁荣, 旅游业迅速发展, 各种商机不断涌现, 以吉首大学为龙头的各色高等大专院校茁壮成长, 吸引了大批外地人来此旅游、从商以及求学深造。吉首地区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 外来人口逐渐增多, 人们更多的需要普通话进行交流, 自然地会对当地居民的语言使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服务行业是直接面向大众的窗口式行业。它由于直接与群众打交道, 服务人员是否使用普通话对其单位服务水平高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对行业自身形象乃至吉首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吉首市服务行业的普通话使用现状, 探讨如何进一步在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 我们课题小组特进行了此次调查。

一、调查时间、对象及地区、方法

1.调查时间:2010年8月至10月。

2.调查对象及地区:我们主要是对吉首城区的四条主街道 (石家冲街道、峒河街道、红旗门街道、乾州街道) 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单位领导和普通顾客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统计调查;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统计调查

这一阶段, 我们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三组, 分区沿街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首先采用旁听的隐秘调查法, 即以顾客的身份咨询, 然后试探性、选择性的表露调查者的身份简单采访询问。

商贸行业中, 我们调查了95家各色商店, 其中以大、中型商店为主。在隐秘调查的情况下有20家商店使用普通话, 占总数的20%。商店的等级越高使用普通话与顾客交谈的机率越大。通过询问采访得知, 这些使用普通话的商贸行业中有九成的商店是因顾客的语言使用情况而定, 即若顾客说吉首话, 服务人员就说吉首话, 顾客说普通话服务人员也说普通话。

金融通信行业中, 我们调查了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财富证券、移动通信公司等单位的总部和分布全市区的各大分部。在隐秘调查的45个金融通信单位中, 有10个单位说普通话, 占22%。其中移动公司普通话使用情况最好, 全市区的移动单位无论顾客使用什么语言均使用普通话。

饮食行业中, 我们随机抽样隐秘调查了19家大、中型餐馆, 其中有肯德基、万利隆蛋糕店和天成美食三个单位使用普通话, 占总数的15%。值得肯定的是, 我们发现万利隆蛋糕店的招聘广告中有“要求会使用普通话”这一条件。

宾馆、普通旅馆行业中, 我们隐秘调查了吉首市区18个单位, 以二星级以上的宾馆为主。以前台服务员为调查对象, 有7个单位说普通话。询问采访得知, 5成的单位也是因客人情况而定。但像民族宾馆和香格里拉大酒店等等级较高的宾馆, 不论顾客使用什么语言, 前台服务人员均使用普通话。

公交系统中, 我们选择性搭乘了25路公交车, 每一路公交车均有售票员, 且均采用到站询问是否有乘客下车的方依情况停车, 25位售票员均使用吉首话, 只有两趟自动报站器在电脑语音报站名时使用普通话。

从这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得知, 在吉首地区的服务行业, 虽然每个行业使用普通话的单位都占了二成左右, 但大部分单位的服务人员使用的语言是针对不同对象灵活使用。所以普通话的使用在这些服务行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总体上, 使用普通话的单位数所占总单位数的比例较小。

2. 深入采访

这部分, 我们依据上一阶段的统计调查结果, 从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好和使用情况不太理想的单位中各抽取了五个单位对相关领导进行深入采访。深入采访部分又依据具体情况又分为电话采访和面对面采访, 因条件有限, 以电话采访为主。

在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好的单位, 如移动公司和肯德基, 我们得知他们明确要求员工在工作期间使用普通话。他们把普通话的使用看作是提高企业形象的标志, 对员工在工作期间是否使用普通话有一定的奖惩措施, 若临时检查员工被发现没说普通话, 将对其采取扣分措施, 而员工的分数和工资直接挂钩。这就提高了员工自觉使用普通话的意识。他们在给员工上培训课时, 普通话也是其中的一项。

部分单位虽然有要求员工说普通话, 但是没有具体的措施。如苏宁电器, 他们的上层员工因为和全国各地的人联系的比较多, 所以必须使用普通话。但是营业员经常和顾客接触, 其中大部分是本地人, 所以也是因人而异。他们认为这样能使顾客觉得亲切, 提高店铺的销售量。和盛堂百货公司要求行政人员使用普通话, 对营业员没有具体的要求。他们赞成在吉首地区的窗口行业使用普通话, 但同时他们认为因为吉首地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 普通话普及工作难度较大。

部分单位有要求也有措施, 但是在我们具体的调查中发现其员工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如在对公交总公司的采访中得知, 他们有要求乘务员在上班时间必须使用普通话, 但调查结果表明其落实效果并不理想。在每期的星级评比中, 他们会将普通话的使用情况视为其中的一项条件, 但是基本上无关紧要。采访中公交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一项重要举措, 但是各城区应该有差异。公交车接触大众频繁, 大众觉得什么样的方式便于沟通就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

在普通话使用情况不是很好的单位的采访中, 我们得知他们普遍对在吉首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态度很模糊, 认为大部分的顾客都是吉首本地人或者已经习惯听吉首话的外地人, 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刻意要求。家乐福经理指出, 使用普通话很好, 人们交谈都说普通话使人感觉有礼貌而且显得有素质, 但是在吉首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就必须因情况而定。所以他们对员工没有使用普通话的硬性要求。他们遇到过少部分老年顾客对使用普通话的服务人员反感, 要求服务人员说吉首话。公司甚至需要会讲苗语的员工, 因为偶尔会遇到只会使用苗语的老年人。

我们还发现, 在民族宾馆和民族影视宾馆这样普通话使用较好的星级单位, 上级政府有要求员工会讲一些基本的土家语和苗语。其目的是在增加本地区民族特色的同时, 保护民族文化。

采访结果表明, 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普通话使用情况因为行业性质间的差别而情况各异。服务行业中档次越高的单位, 普通话的使用情况相对越好, 反之则越低。在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态度上, 大部分单位虽然赞成推广和使用, 但是他们同时认为具体施行起来有难度, 应该因人而异, 而不是进行硬性的规定。部分服务行业领导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有意识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语言,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3. 问卷调查

我们在统计调查和深入采访调查结果总结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份问卷。

问卷一:以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好的单位普通服务人员为对象, 我们随机发放了65份问卷。其中男性为38人, 女性为27人。

由表可见, 在普通话使用情况较好的单位, 多数员工认为工作时理应说普通话, 因为说普通话有利于改善企业形象, 提高服务质量, 更受顾客欢迎, 反之, 态度更好。

问卷二:以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没有使用普通话的普通服务人员为对象, 我们随机发放了54份问卷。其中男性为13人, 女性为41人。

由表可见, 在普通话使用情况不够理想的单位, 员工不使用普通话主要是因为单位没有规定, 没有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 说不好就怕人笑话。虽然如此, 但他们已经意识到说普通话的重要性, 只要单位予以重视并且要求说, 在这些单位推广普通话还是切实可行的。

问卷三:以吉首地区各行各业, 各个阶层的顾客为对象, 我们随机发放了84份问卷。其中男性47人, 女性37人。

由表可见, 虽然处在民族聚居区, 大多数吉首人还是认为在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很有必要, 只要服务行业人员使用普通话形成风气, 他们愿意接受并也使用普通话。这样服务行业与广大群众互动, 有利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三、有关在吉首市区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的建议

1. 各单位领导应该对员工使用普通话做出相关的硬性规定, 并颁布相关的奖惩措施, 建立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

必须将普通话的推广贯彻到底, 不能虎头蛇尾。这样就必须和各行业的特点相结合, 要灵活实行。当然推广普通话措施的施行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践行的过程, 各单位应该在施行中逐渐完善。

有些单位领导回避问题, 片面强调吉首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 认为没有必要推广普通话。这种态度亟待纠正。推广普通话是一项国家政策,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 单位领导应该起带头作用, 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进一步展开服务行业普通话的推广工作。

2. 创造良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

(1) 各单位可以适时的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的普通话培训, 解决员工因为说不好普通话而拒绝说普通话的尴尬局面。

(2) 吉首地区与大众广泛接触的各大媒体报纸可以为创造普通话的使用环境提供很好的平台。如团结报、吉首各广播电台等, 他们间断性的选择板块宣传普通话, 努力让讲普通话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我们的调查中, 有出租车司机反映, 在工作期间他们从吉首各电台学习了不少普通话。

(3) 结合吉首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在吉首地区推广普通话可以适时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 其最终还是要达到在吉首地区推广普通话的目的。

3. 加大宣传力度, 举办多样的推广普通话的活动

(1) 1997年国务院决定, 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政府、各单位可以借此机会依据各单位情况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试点单位, 起先锋带头作用。

(2) 可以针对吉首地区服务行业举办有关普通话的各种朗诵大赛和文艺活动, 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和网络的方式进行报道, 起到二次宣传的作用。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义务。服务行业直接面向大众, 具有在吉首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带头作用。吉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典型地区, 语言使用相对较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在服务行业进行普通话推广的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广普通话并不等于消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 只有让每个公民自觉认识到普通话推广的迫切性才能真正达到普通话的普及效果。从我们的调查成果可以得知, 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吉首地区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 但是这些远远不够。要使吉首地区服务行业或者说全民深刻意识到普通话推广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以致达到每个人自觉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效果, 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相信随着吉首地区各服务行业的发展, 将来吉首地区窗口行业的领导、服务人员都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服务顾客、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杨月蓉.重庆市窗口行业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报告.重庆:重庆师专学报, 1999 (3) .

[2]付义荣.南京市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及其思考.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普通话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普通话普及  调查  展望

一、引言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推广普通话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核心任务就是推广普通话;1982年,“推广普通话”工作载入宪法;1994年,国家语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由学术和科研层面进入国家行政和应用推广层面。自此,我国对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也明显增加。

我国大规模语言调查中涉及普通话普及度调查的有三次。第一次是2000年前后由教育部等9个部委组织实施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调查严格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通过问卷法调查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简化汉字等的使用情况。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2000年,全国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53.06%。该项调查全面反映了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首次调查的实际,填补了国情调查中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空白。《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作为国家语委“语言生活绿皮书B系列2”,已由语文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次是2010年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负责组织、河北、江苏、广西三省(区)语委办参与的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标是摸清自2000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以来普通话的普及情况,因此调查方案的制定并没有脱离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但是,在调查规模、调查内容和操作细节上此次调查都有所调整。此课题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谢俊英《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1);孙曼均《河北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1);郭龙生《教育领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2);戴红亮《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2);苏金智《江苏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2)等。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0年,河北省普通话普及率为73.30%,江苏省普通话普及率为70.67%,广西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为80.75%,3省区的平均普通话普及率为74.91%,同2000年相比,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第三次是2011年由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语言使用情况调查课题组进行的“澳门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该项目对澳门公共场合和大中小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是澳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普通话在澳门语言使用中排名第二;在正式场合,尤其是政府部门,普通话的使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次调查结果收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港澳台专题中。这三次调查坚持了科学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创新。但受人口基数、时间成本等因素的限制,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研究

在学术界密切关注普通话普及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同时,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本文将对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归为以下两大类:

(一)专门针对普通人群进行的调查

此类调查的文章主要有:戴红亮《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2012)。该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入户调查,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普通话作为母语、普通话能力、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等方面描述了广西普通话的普及情况。贾楠楠、刘晨红《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2013)在2010年三省普通话调查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调查问卷,增加了对普通话推广工作的了解程度、普通话的学习意愿等内容,对银川市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银川市的普通话普及情况较好地结论。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2010)就乌市农民工子女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她还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叶清、陈利亚《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现状的调查及思考》(2011)通过走访阿克苏沙雅县,通过学习普通话的措施、群众的观念及政府宣传力度等方面,了解到南疆地区普通话推广的成效不理想。王秀旺《贵州彝汉双语和谐环境建设调研与启示》(2013)通过走访调查珠市彝族乡,发现绝大部分彝族村寨已形成了彝汉双语通用的环境。马米奇《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对策——以开远市大庄回族乡为例》(2014)不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而且对300名调查对象的语音面貌进行了分析。

此外,王远新《新疆喀什古城的语言生活——高台民居社区居民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2013)、孟红莉《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2013)、史晖《广西都安、罗城两县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2004)、周炜《西藏农村居民的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2003)等都在针对少数民族进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时增加了普通话专项调查,这部分内容将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重要资料。

(二)专门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的调查

1.专门针对教育领域人群进行的调查

学校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的文章主要有:贾晓玲《蒙古族师范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09)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蒙古族和汉族师范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为学校针对蒙古族师范生推广普通话提供教学策略。与贾文相比,盛桂琴《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学生使用汉语现状分析》(2004)主要针对乌市哈萨克族大、中学生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王杰、付华丽《贵州省乡镇初级中学推广普通话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除了问卷调查,还采用访谈法、考察法,就乡镇初级中学的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族的个案分析》则从社会学的角度,通过个案法分析了侗族青少年在汉语社会化中存在的语音、词汇方面的问题,建议国家、学校、新闻媒体发挥推广普通话的作用。采用个案分析法的还有李君《贵州省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与推广——以贞丰县芳个案》(2010)、熊湘华《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民族地区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以贵阳学院为个案》(2012)、尕桑吉《安多藏区藏族学生汉语普通话的学习现状研究——以青海省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为例》等。杜秀丽《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普通话水平调查研究》(2004)、阮茁茁《莆仙家庭语言教育与学校普通话推广现状调查》(2005)、刘凯《四川省民族杂居区普通话培训测试现状调査与研究》(2013)等文章采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归纳分析了普通话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偏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应对建议。而陈进《西藏高校学生普通话面貌分析》(2012)则以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为研究样本,结合问卷调查真实展现了西藏高校学生的普通话使用面貌。

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在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同时,也对其普通话使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如高建平《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调查研究》(2012)、叶俐丹《南宁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2014)等。

2.专门针对机关公务员人群进行的调查

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文章比较少,仅有两篇。即李秀《关于推进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教学工作的思考——对内蒙古地区公务员使用普通话情况调查研究》(2005),《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地区公务员的普通话建设》(2005)。李文就内蒙古11个主要盟市的公务员进行了普通话问卷调查,问卷突出了公务员普通话水平的自我评价和对推普工作的认识等方面,并针对公务员群体提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建议。

3.专门针对公共服务行业人群进行的调查

公共服务行业是推广普通话的“窗口”,但专门针对此类人群的调查较少。已有的资料主要集中于对新疆地区的调查,主要有:古丽扎尔·吾守尔《喀什从商人员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分析》(2006)。该文发现在商业活动中,掌握维汉双语的商人更容易达成交易。樊慧荣《哈密大十字商业街维汉商户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2013)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法,对比分析了大十字商业街维吾尔族和汉族商户的母语和汉语能力,还就他们对使用普通话的态度进行了专项调查。田真《新疆国际商贸城市场语言状况调查》(2014)调查发现商贸城经营户基本掌握普通话。

4.综合针对推广普通话重点领域人群的调查

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公共服务行业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四大领域。综合针对这四大领域人群进行调查的文章有:麻彩霞《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2008),《内蒙古自治区部分行业推广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后者对内蒙古地区的公务员、警务人员、教师、服务行业人员和医务人员等行业社会群体的普通话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针对此类特定行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普通话考核机制的建议。

调查西藏地区的有:李永斌《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分析》(2012)探讨了西藏普通话使用人群,主要为干部职工、商贸人员和学生的普通话使用特点,并重点从学校教育方面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教学的策略;南晓民《西藏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概况研究》(2008)指出西藏地区在公共服务行业和广播电视教育部门都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少数民族说普通话的情况是地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农区,农区好于牧区。

以新疆地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的有:高莉琴《新疆的语言状况及推普方略研究》(2006)。其调查内容包括了各行各业的汉族群体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普通话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反映了新疆各民族普通话的实际情况。李丽华《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的现状与对策》(2004)、《南疆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005)就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在党政机关、公共服务行业、学校三个领域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刘燕《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的现状及建议》(2008)则以和田地区党政机关、学校及公共服务行业少数民族普通话使用现状调查为例,指出新疆尤其是南疆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目前,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虽然已取得不少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改进与完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研究在调查空间和时间上需进一步深入。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尽管目前针对我国民族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大的空间上来说,具体到各个民族地区的调查研究,内容还是显得有点狭窄和单一;且就某一地区而言,调查范围往往集中在中心城市,缺少对乡镇、农村的调查;调查对象往往集中在学校、政府机关等人群,缺少对推广普通话的“窗口”——公共服务行业及广大普通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广大普通人群的调查。从时间上来说,针对某一民族地区的调查在时间上缺少连续性,往往不能形成对这一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的动态反映。此外,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在普通话普及度的调查上,还缺乏对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像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聚居程度较集中的少数民族普通话普及度的调查。我们认为,只有将调查的广度与深度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更宏观地把握我国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情况。

二是在针对普通人群进行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时,有关普通话标准的界定还缺乏统一、规范的理论指导。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调查对象在文化程度和职业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且要求被测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音、词汇、语法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测试,在大规模的实际调研中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对普通人群普通话程度的调查往往通过问卷中的问题来体现。如主要问题之一的“您觉得您的普通话程度怎么样?”针对这一问题,有的选项设计为:A能流利准确地使用,B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音不准,C能熟练使用但口音较重,D基本能交谈但不太熟练,E能听懂但不太会说,F能听懂一些但不会说,G听不懂也不会说。规定只要选择ABCD其中任何一个选项的人,这个调查对象就是会说普通话的人。但同样的问题,有的选项却是这样设计的:A程度好,没有口音;B程度较好,基本没口音;C程度一般,方音较重;D程度差,纯方言。规定选A的相当于二级甲等及以上的普通话,选B的相当于二级乙等,选C的相当于三级甲等,选D的相当于三级乙等或以下。普通话水平衡量标准的不统一势必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关于针对普通人群普通话标准的界定这一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各个调查地区的特点做进一步的探究。

三是学术界大多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的数据来了解样本人群普通话普及的情况。就抽样调查而言,一个好的抽样方案设计是调查成功的关键。调查者通过对所调地区整体的了解、掌握,采用PPS系统抽样的方法或分层抽样法等来确定样本市县和样本人群,这一点在所有调查中都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至于后期的数据统计,当涉及到需要用样本情况来估算整体情况时,2000年《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及2010年河北、江苏、广西三省采用结合区县、城乡、性别等因素通过分层加权方式精确统计结果的方法,对此类相关调查的数据统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于普通话普及情况的问卷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信息(2)普通话能力问题(3)普通话使用问题(4)普通话态度问题(5)普通话学习问题。背景信息一般包括调查对象的籍贯、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普通话能力和普通话使用等相关问题的设置在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普通话态度和普通话学习等问题的设置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普及普通话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由于不同的调查实施者关注的问题不同,调查时设置问题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但从整体来看,对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的主要问题的设置基本上都包括以上五个方面。

随着地域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及国家推普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需要语言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普及情况,及时发现在普通话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对其进行科学引导、规范。然而,我国辽阔的地域和民族的差异决定了进行实际调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通过有关部门、语言学界等多方合作,才能尽快实现民族地区普通话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通用,使普通话更好地为我国民族地区服务。

(本文是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ZDA125—11]。)

参考文献:

[1]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语言文字使用

情况调查资料[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2]谢俊英.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1,

(3).

[3]孙曼均.河北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11,(4).

[4]郭龙生.教育领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12,(3).

[5]戴红亮.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12,(1).

[6]苏金智. 江苏省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2012,(1).

[7]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8]贾楠楠,刘晨红.银川市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语文学

刊,2013,(4).

[9]陈东芳.关于乌鲁木齐市农民工子女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叶清,陈利亚.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推普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

大江周刊,2011.

[11]王秀旺.贵州彝汉双语和谐环境建设调研与启示[J].贵州民族

报,2013,(3).

[12]马米奇.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对策——以开远市大

庄回族乡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4,(3).

[13]王远新.新疆喀什古城的语言生活——高台民居社区居民的语

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J].新疆社会科学,2013,(1).

[14]孟红莉.新疆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

与语言态度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13,(3).

[15]周炜.西藏农村居民的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J].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6]史晖.广西都安、罗城两县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南宁: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7]贾晓玲.蒙古族师范生学习使用普通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语言应用研究,2009,(4).

[18]盛桂琴.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学生使用汉语现状分析[J].语言

与翻译,2004,(2).

[19]王杰,付华丽.贵州省乡镇初级中学推广普通话的现状调查与

研究[J].安顺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20]杨鲤宁.浅析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汉语言社会化问题——对侗

族的个案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21]李君.贵州省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教学与推广——

以贞丰县为个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2]熊湘华.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民族地区高师学生普通话

水平——以贵阳学院为个案[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3]尕桑吉.安多藏区藏族学生汉语普通话的学习现状研究——以

青海省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为例[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4]杜秀丽.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普通话水平调查研究[J].语言与翻

译,2004,(2).

[25]阮茁茁.莆仙家庭语言教育与学校普通话推广现状调查[D].福

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6]刘凯.四川省民族杂居区普通话培训测试现状调査与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7]陈进,代文学,康西菊,王开宇,黄科.西藏高校学生普通话

面貌分析[J].西藏教育,2012,(5).

[28]高建平.南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调查研

究[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29]叶俐丹.南宁壮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以广西

民族大学为例[J].大众科技,2014,(8).

[30]李秀.关于推进国家公务员普通话教学工作的思考——对内

蒙古地区公务员使用普通话情况调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1]李秀.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地区公务员的普通话建设[J].前沿,

2005,(11).

[32]古丽扎尔·吾守尔.喀什从商人员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3).

[33]樊慧荣.哈密大十字商业街维汉商户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4]田真.新疆国际商贸城市场语言状况调查[D].乌鲁木齐:新疆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5]麻彩霞.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J].内蒙古电大学

刊,2008,(10).

[36]麻彩霞.内蒙古自治区部分行业推广普通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前沿,2009,(2).

[37]李永斌.提高西藏普通话教学水平的策略分析[J].天中学刊,

2012,(5).

[38]南晓民.西藏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概况研究[C].语文现代化论

丛,2008.

[39]高莉琴.新疆的语言状况及推广普通话方略研究[M].北京:北

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40]李丽华,王静.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的现状及对策[A].第

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1]李丽华.南疆少数民族学汉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疆大学

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2]刘燕.新疆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的现状及建议[J].和田师范专

科学校学报,2008,(4).

推广普通话自查报告 篇4

自 查 报 告

根据【丹语委办(201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实际情况,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强化措施,查缺补漏,及时整改,在组织师生继续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并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吴维明任组长,副校长蒋宏志、张孝安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年级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等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

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

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重视构建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三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即校长及中层干部、有关人员组成的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工作实施;由教导处或语文组等教师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组成的班级推普小组负责班级及学生的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监督,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还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用字及时监督指正,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的落实。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建立了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评选先进、评定职称中,普通话合格已被列入必备条件之—;把普通话列入了教师继续教育统—管理的内容。这些制度使全校师生在普通话、规范字方面有规矩可依。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不时对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校园用语用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营造规范用语用字的校园环境

学校利用各种渠通和方式,多管齐下,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在全校师生中达成共识,掀起热潮。从营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入手,学校校内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牌。在教学楼、办公楼显要位置张贴了宣传标语,通过标语牌、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和宣传阵地,把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好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的形成。

三、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教学基本功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之中,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我校共有教职工62人,语文教师共10人,普通话达二级甲等10人,占语文教师总数的100%。其他教师52人,二级甲等50人,占96.2%,2人为一级乙等,全部达标。另有霍文莹、丁云先、周单等教师在市级演讲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在书法大赛、演讲比赛等推广普通话方面获奖。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将教师教案书写、使用普通话、批改学生作业等情况作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之—,列入教师考核项目中,加强教学监督。重视检查教师、学生 的规范用字和普通话使用情况,切实提高我校教师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和综合素养。

3、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结合每年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从学校实际出发,认真筹划,精心组织,使“推普周”活动落到实处,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

(1)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在校园内张贴推普周宣传画,设计推普周专题橱窗,学校广播站在推普周内进行 “推广普通话”的专题广播,渲染推普气氛,扩大推普宣传的影响。

在“推普周”周—的升旗仪式上,学校进行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并布置推普周活动安排。

(2)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演讲、课文或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各班办一期黑板报、举办主题班会:在教师中开展演讲比赛、书法或板书比赛,有力地促进我校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如上街进行普及普通话,汉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将推普法规和意识由学生带到千家万户,真正发挥学校在推普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将“讲普通

话,写规范字”的意识传播到干家万户。

四、普通话使用好。

1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师教学集体活动及交谈多用普通话:语文教学中能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和汉语拼音训练,学生大都能认读音节并运用音序查字法。

2学生课堂上大多能用普通话交谈或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让自己的父母也要讲普通话,使普通话逐步推向社会。

3、在推普工作中,学校要求各室负责人率先带头讲普通话,无论在开会、大型活动以及其他场合都必须使用普通话,并向老师们提了三个“为师”,以普通话教材为师,以同事为师,以学生为师,注意对比,注意纠正,自觉提高;

五、用字规范化

我校注重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将用字规范化作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学校明确要求:学校教学使用规范汉字,学生要学习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等集体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更好落实此项规定,学校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引起学校各部门和各年级的高度重视。

校园内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宣传横幅用字等符合要求。公文、校报(刊),试卷等用字标准,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用字规范;学生能正确识别、书写常用汉字,学生

作业、论文、考卷等用字规范。

六、档案资料较齐全。

工作中,我们认真、系统地整理了各种语言文字档案资料,如:上级推普工作文件、学校推普工作方案、教师培训资料、各种活动照片等等。

七、存在的问题

1、极少部分老教师还不能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学校作为推广普通话主阵地的辐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对学校周边群众及学生家长的影响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自查自评自纠,大力推进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校教职员工的依法执教意识,普遍提高了我校师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为提升我校文化品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将继续踏实创新地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将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争取取得更大成绩,真正起到窗口示范作用。

丹 赵 路 中 学

普通话推广情况的调查问卷 篇5

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之一,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进全社会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开展,以及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9月14日至9月20日是第十八届推普周,作为宣传活动之一,我校特意开展此项有关“推广普通话”的问卷调查活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在最适合的答案前打“√”。谢谢合作!请问您的个人情况

年龄:□6~15 □15~25 □25~35 □35~45 □45~55 □55岁以上 学历:□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专; □本科及以上 职业:□公务员;□村镇及社区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 □教师;

□公司员工;

□个体经营者;

□其他 ; 户籍:□本市; □其他省市;

1、在此之前,您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 □知道并有所了解; □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 □不知道;

2、在此之前,您知道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吗? □知道并有所了解; □听说过,但不是很清楚; □不知道;

3、您觉得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 □说不清; □没什么必要;

4、您觉得自己讲的普通话怎么样?

□标准; □不够标准; □只能勉强说一点;

5、您觉得讲好普通话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关系吗? □有很大关系; □一般; □无关紧要; 6.您平时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吗

□从不 □偶尔 □经常 □一直都用普通话 7.您参加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吗 □没有 □有 8.通过什么方式学会普通话的

□学校教育程 □通过与会说普通话的人交流学会 □培训班培训 □通过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 □都有 9.您参加过普通话过级考试吗

□参加过(以上等级、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没有 10.您觉得学(说)普通话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受定西方言的影响,不好改变口音 □受汉族方言影响,不好改变口音

□说普通话怕被人笑话 □周围人说普通话的少,没机会说 □E.无此情况 11.您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

□为了找更好的工作 □个人兴趣 □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 □专业、工作、业务需要 □E.顺应国家政策 □其他 12.您觉得推广普通话对长沙方言有影响吗

□A.有,影响很大 □有,不大 □没有 □无所谓 13.您觉得定西本地普通话推广总的形势怎样

□非常好,大多数人都能灵活运用普通话

□好,较多数人能灵活运用普通话

□一般,还有很多人不能运用普通话 □差,绝大部分人不能运用普通话 14.您对普通话推广的态度怎样

□非常迫切和重要,要大力推广 □只需顺其自然,无需强行推广

□无关紧要 □根本没必要 15.您同家人用交流用何种方式(语言)?

□普通话

□定西话

□ 普通话和定西话通用 16.您对当前普通话推广有什么建议

推广普通话,人人有责!再次感谢您的协作!祝工作顺利,一切安好!

普通话调查报告 篇6

陕北人说普通话时普遍保留五种语法现象:NP+的.、VP+不(没)、得+VP、VP+着、语气词“噻”,其根深蒂固的存在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干扰.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它们与普通话及古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应规律,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有意识地避免方言句法结构的负迁移.

作 者:王鹏翔 WANG Peng-xiang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0(3) 分类号:H07 关键词:陕北方言   普通话   语法   干扰  

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 篇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广西总人口5049万,其中常住人口4816万。在常住人口中,男性2536万人,女性2280万人,分别占52.7%和47.4%。全自治区14岁以下人口1063万,15~64岁人口3298万,65岁以上人口455万,分别占总人口的22.07%、68.48%和9.45。(1)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794万(2006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其中壮族人口1518万,分别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8.5%和30.8%。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使用居住地的汉语方言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汉语、瑶语、苗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广西约有1200万人使用壮语,其他少数民族兼用汉语或壮语。汉语有6种方言,分别是粤方言、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方言和闽方言。使用粤方言的人口呈上升趋势。西南官话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普通话得到较好普及。(2)

二广西调查数据分析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摸清我国普通话普及的情况,了解普通话在我国语言生活中的实际状况,经国家语委批准,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项目于2010年8月立项,对河北、江苏、广西三省区普通话普及情况做了抽样调查。本文对广西入户调查问卷(2197分问卷)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98~2004年进行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由于大多数省区市完成实地调查的时间在2000年前后,本文用2000年指这次调查时间)广西相关数据相比对,分析总结现阶段普通话使用的基本状况及10年来普通话普及的大致趋势。

(一)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

调查数据(见表1)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民族语言作为小时候最先会说的语言有一定幅度上升,而汉语方言下降幅度较大。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通常都是从小自然习得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比例的变化说明,在推广汉语普通话时,民族语言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汉语方言下降与广西境内方言分布有很大关系。广西境内有六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平话和西南官话是三种主要汉语方言,但这三种汉语方言都只在某些地区占优势地位,如西南官话在西北部地区,粤方言在南部及东部地区等。这三种方言辐射能力被限制在各优势区域内,很难形成广西全境使用的强势方言。而客家话、湘方言和闽方言则呈现出萎缩迹象,一些使用这些方言的儿童已逐渐使用普通话。2)普通话变化幅度不大。普通话一般都是后天习得的,大多是通过学校或广播、电视等媒介学习。而在自然习得中,普通话比例仍变化较小,仅略有上升,说明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以普通话作为自然习得的语言的人群比例,仍然只会呈现微幅上升态势。

调查数据(见表2)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无论哪一个年龄段,以普通话作为最先会说的语言的比例都有一定的上升。这说明,在广西,人们的普通话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2)城镇变化幅度较大,提高了5.02%,农村变化幅度较小,仅提高0.88%。3)15~29岁和30~44岁两个年龄段变化较大,45~59岁和60~69岁年龄段变化幅度较小。其中15~29岁年龄段变化最明显,达2.59%,而45~59岁变化最小,仅为0.31%。

(二)普通话能力情况

调查数据(见表3)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能运用普通话进行交谈的比例增幅明显,达到80%以上,说明由于推广普通话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我国人口流动、交通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普及等诸多因素叠加,普通话普及的速度明显加快。(2)汉语方言变化明显,上升了36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存并不矛盾。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语言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人们掌握两种语言或方言已成为一种社会语言常态。(3)民族语言变化不大,说明在广西民族语言仍是一种重要交际工具。少数民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本民族语言仍有深厚感情。很多少数民族群众都具有多语言、多方言的语言使用能力。

调查数据(见表4~6)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城乡、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显示,人们的普通话使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普通话的使用能力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两次调查数据都成正相关。即在15~69岁这个年龄范围中,受调查者年龄越小,普通话使用能力越高;接受教育的程度时间越长,普通话使用能力越强。3)教师、学生、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办事人员等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人员普通话使用能力普遍有了较大提高。

(三)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情况

本次调查将普通话使用场合从非正式、较正式到正式,依次分为家庭、本地集贸市场、本地医院、本地政府部门、单位等5种不同的交际场合。

调查数据(见表7)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在家说普通话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但仍没有超过10%。说明普通话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语言,比较正式和庄重,在家庭这个私密性较强的空间中,它在将来相当长时间内仍不会作为主要交际语言。2)汉语方言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汉语方言仍是首要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比例较稳定,略有上升。3)家庭是最轻松的语言交际场合,因此在家使用的语言与人口比例和民族出身关系最密切,也最能反映其与人口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调查数据(见表8~10)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城乡、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变量显示,普通话在家作为交际语言,近10年来取得了一定进步。普通话正逐步向家庭渗透。2)在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城镇变化幅度较大,乡村变化幅度较小,城乡之间差别进一步加大。城镇达到29.18%,农村仅3.78%。3)在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公职人员变化幅度较大,如教师、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都在20%以上。而其他人员比例虽在提升,但变化幅度不大,这其中包括学生。4)普通话的使用能力与年龄和教育程度两次调查数据都成正相关。即在15~69岁这个年龄范围中,受调查者年龄越小,普通话使用能力越高;接受教育的程度时间越长,普通话使用能力越强。

调查数据(见表11)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在本地集贸市场最常说的语言中,普通话上升比例明显,说明普通话逐渐成为公共领域的交流语言,但是普通话仍没有成为主要交流语言。汉语方言仍是本地集贸市场中最主要的交际语言,但下降幅度很明显。2)民族语言下降也比较明显。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民族语言由于其地域性限制,越来越退出公共领域,这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调查数据(见表12)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在本地医院就医时,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比例急剧上升,达到43%强,说明普通话在公共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汉语方言急剧下降,但目前仍是本地医院就医的最重要语言。2)少数民族语言下降幅度也较为明显,在大中城市以及县级城市中,民族语言已逐步退出公共领域,而在乡村医院中,民族语言仍然有一席之地。

调查数据(见表13)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普通话上升非常明显,已经占据了50%强。说明随着我国普通话推广力度的不断增大,在政府等部门,普通话已成为第一交际语言。2)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下降幅度非常明显。说明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逐渐从公共领域内退出,但两者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尚不会消失,因为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加起来也约占一半。

调查数据(见表14)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普通话在单位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普及;汉语方言下降幅度很大,超过40%,这既与普通话大力推广有一定关系,也与代际传承有关系,目前在单位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在改革开放后受到了良好的学校教育,普通话能力普遍有所提高;2)民族语言略有上升,这一方面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存在一定关联,同时也表明民族语言在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区的工作单位仍具有较强生命力。

(四)普通话程度及学习情况

普通话程度及学习情况数据包括:“您的普通话程度怎么样?”“您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您觉得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您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您希望您的普通话达到什么程度?”“您认为本地小学最好用哪种话(语言)教学?”“您认为本地中学最好用哪种话(语言)教学?”

调查数据(见表15)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10年间变化幅度不大,略有上升;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音不准和能熟练使用但口音较重这两项,2010年都比2000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目前广西普通话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但是各项指标都在变化,2010年,前三项总和达到了73.71%。而2000年前三项为58.58%。这说明普通话整体普及率已由2000年的58.58%上升到73.71%,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调查数据(见表16)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方式更为分散,途径更为均衡,学校虽仍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但通过电视广播、家里人的影响、社会交往学习普通话比例上升较明显。培训班学习的比例基本没变化。2)推广普通话除了以学校为抓手之外,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强化以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社会交往等方式作为补充,多措并举。

调查数据(见表17)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这一选项下降幅度明显;“说普通话怕别人笑话”这一选项的比例也有一定的下降。说明我国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大为改善。2)“受汉语方言影响,不好改口音”这一选项的比例有较大上升幅度,已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最主要问题。说明今后普通话推广必须要深入研究当地方言,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提高普通话水平。3)而受民族语言影响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普通话和民族语言之间由于涉及语码转换,因此两者之间的影响持久而稳定。

调查数据(见表18)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人们学习普通话动机比较多元化,其中工作业务需要、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和学习要求三项占比较大。2)工作、业务需要和为了同更多人交往两项上升幅度明显,而学习要求或学校要求下降明显。这种变化既与我国人口流动以及普通话在公共领域推广有关,也与普通话在学校已成为教学语言、中小学生已普遍掌握普通话有关,在中小学学习普通话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而不再是学校规定或被动学习。3)人们学习普通话的动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集中,工作业务需要以及人际交往成为比例最高的两个选项。

调查数据(见表19)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希望能流利准确地使用和能熟练地使用两者比例上升比较明显,说明广西在普通话的普及率达到80%左右后,人们有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动力,这是今后提高普通话普及质量的重要基础。2)希望自己能进行一般交际和没什么要求的人比例大幅下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提高普通话普及的质量是今后广西地区普通话推广的重要任务。

调查数据(见表20)显示,2010年与2000年相比:1)在对待中小学教学语言问题上,人们的选择更为集中和一致,都倾向于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说明近10年来,普通话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使用已经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学校作为普通话推广阵地的影响力。2)人们希望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下降比较明显,而外语变化幅度不大。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学阶段外语超过了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比例。这说明,在中学阶段,人们逐渐有希望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倾向。

三调查结论

近10年来,广西普通话推广成绩显著,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人已超过80%,说明广西已经基本实现普及普通话的目标。而且普通话在各领域的使用较10年前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本地集贸市场、医院、单位、政府部门等,普通话使用比例都明显提升,尤其在公共领域,普通话使用的比例上升更为明显。在中小学中,以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认同度进一步提升,都达到了98%以上,这些为下一步提高人们说普通话的水平和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正过渡到普遍性双语双方言社会。本次调查表明,能够使用普通话的人达到80.75%,能够使用方言的人达到79.61%,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达到44.14%,还有一部分人能使用外语。这些数据说明,广西掌握多语多方言的人群正在不断扩大,人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掌握和使用双语或双方言成为广西语言使用常态。广西正由过去的局部双语双方言逐渐过渡到普遍性双语双方言阶段。从一斑窥全貌,我国整体上也正过渡到普遍性双语双方言社会,因此在制定语言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变化。怎样使各种语言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各安其位,保证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健康,合理地处理语言关系,将是今后语言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

近10年来,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和发展比较稳定。数据表明,2010年与2000年相比,有多项指标变化不大,如语言能力方面,2000年是43.11%,2011年是44.14%;在家常说少数民族语言的比例,2000年为30.99%,2010年为33.03%;在单位常说少数民族语言的比例,2000年为8.80%,2010年为11.77%。但总的看来,少数民族语言在公共领域使用还是有所下降,有些领域下降还很明显。

近10年来,广西普通话使用能力虽提高很快,但普通话使用程度还比较低,“能流利准确地使用”和“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音不准”两项占比不到50%。与人们的期望值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人们期望自己的普通话“能流利准确地使用”40.02%,“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音不准”32.23%,两项加起来72%强)。说明广西在基本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人数,大幅扩大“能熟练使用但有些音不准”人数,减少不会说或听不懂普通话的人数。

近10年来,通过城市辐射农村,农村的普通话使用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从2000年的43.59%到2010年的78.31%,成效明显,但总的看来,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推广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普通话水平总体不高。

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更为均衡化。2000年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学校学习普通话,有81.33%的人都是通过学校学习,而2010年,学校虽仍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但比例下降明显,为69.64%,而其他途径,尤其是看电视广播和社会交往学习普通话的人数上升明显。这一方面说明整个社会为说普通话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习普通话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和均衡化。这有利于今后加快普通话的普及速度和工作力度。

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在不断增强,2000年前,强制性比较明显,如学习要求或学校要求占到27.58%,而2010年这一数据仅为3.56%,下降明显,而“工作、业务需要”以及“为了同更多的人交往”上升明显。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在增强。

约束、限制人们普通话提高的环境性因素下降明显,而客观性因素短期内仍然很难改变。2000年“说普通话遇到的最大问题”中,“周围的人都不说,说的机会少”为52.51%,占一半以上。而2010年这一数据降至29.68%,已不到30%,这说明讲普通话的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受汉语方言影响,不好改口音”和“受本民族语言影响,不好改口音”这些客观因素占比越来越大,这说明将来客观性因素将是制约和限制人们普通话能力和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些客观性因素涉及专业知识,今后加大普通话推广,并且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说普通话的水平,二者将同等重要。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广西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数据,认为广西目前已基本普及普通话,正向双语双方言社会过渡。广西人学习普通话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普通话的手段更为均衡,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大为改善。今后广西推普的着重点是提高普通话普及的质量、加大对农村普通话普及力度和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工作。

关键词: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数据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2]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项目组.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调查人员手册[Z].未出版.

普通话调查报告 篇8

一、 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对111位特级教师和160位普通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为简约起见,不同类型教师样本分别用T1(PT1,TT1)(T1为小学教师,PT1为普通小学教师,TT1为小学特级教师,T2为初中教师,T3为高中教师,以此类推)、T2(PT2,TT2)、T3(PT3,TT3)表示,具体见表1。

2.调查方法

(1)问卷编制及信度

问卷涉及“身心状况、职业状态”等12个维度,经二轮预测后,确定试题120道。试题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试题按李克特式五点量表题和选择题两类题型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均有相应的题目与之对应。对本问卷进行信度检验,α系数为0. 914,说明本问卷的信度较高。

(2)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期间,利用发函、会议、他人帮助等途径,让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将问卷题目编码数量化,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 调查结果

1.教师职业心态

本维度共有三道题目,分别为“教师工作让我心情愉快、身心和谐”、“教师工作常常让我感到紧张、焦虑和压力 (反向题)”、“教师工作常常会让我心情不好、情绪很差 (反向题)”。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题设计,试图探究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

(1)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

通过对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比较,我们发现,这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0.68和9.16,说明两类型教师的工作心态很一般(最佳心态得分应为15分),反过来也说明教师职业压力很大。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1),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

(2)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教师的职业心态

在明确了两类型教师的总体情况后,我们对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的职业心态进行了研究。

不同学段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呈现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在小学、初中两个学段的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1),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高中学段的两类型教师没有显著差异。比较不同学段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小学特级教师得分最高,初中特级教师次之;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高中普通教师的得分最高,小学普通教师次之,初中普通教师得分最低(8.2分),这说明普通初中教师的职业心态在三学段教师中是最糟糕的。

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特点,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性别的两类型教师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1),特级教师职业心态明显优于普通教师。比较不同性别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男女特级教师的得分非常接近;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男普通教师的得分略高于女普通教师。这能否说明男教师的职业心态略好于女教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同教龄段的两类型教师。在这一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呈现特级教师高于普通教师的趋向,但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教龄的两类型教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不同教龄两类型教师的平均得分,在特级教师这个群体中,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得分略高于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在普通教师这个群体中,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为10.58,16~20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为8.6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说明教龄的长短(年龄)与教师的职业心态之间有一定联系,教龄长的教师的职业心态反而要好于教龄短的教师。

2.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

本维度的题目是:“你认为引起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烦躁的因素有哪些?”采用多项选择题设计,试图探究不同类型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

两类型教师的压力源。在11个引起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烦躁的因素中(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系,教师待遇,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新课改和教改,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人际交往,各种竞争压力,职称评定,学生家长,其他)引起特级教师职业压力因素的前五位依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身体状况”;引起普通教师职业压力前五位的依次是:“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职称评定”。可见,在五个主要压力因素中有四项是一致的,特级教师因年龄较大,故“身体状况”成了特级教师的压力因素,而普通教师却还要经历“职称评定”的考验,故“职称评定”自然成了他们的压力源之一。相比较而言,在“教师待遇”和“职称评定”这两个选项上的差异较大,普通教师分别高出特级教师近22和18个百分点,说明普通教师对这两个因素的反应和需求更为强烈。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对不同学段、不同性别、不同教龄段的两类教师的职业压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前四项因素认识趋同,只是在一些个别因素上呈现变化,如在三个学段中,初中普通教师的“职称评定”压力最大,高出小学普通教师近24个百分点,高出高中普通教师近30个百分点;在“身体状况”这个选项上,高中教师的反应略高于其他两个学段的教师;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这一因素的评价上,男特级教师认同度最高(81.8%);在“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这一因素的评价上,男女特级教师和女普通教师之间的差异很小,但男普通教师与女普通教师之间的差异却比较大,前者高出近15个百分点,这说明男普通教师的经济需求明显比女普通教师强烈,反过来也说明女教师的家庭经济状况要比男教师优越。

三、 结论与分析

1.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职业心态不容乐观

在不同学段、性别、教龄段的考察上,都是特级教师的职业心态明显好于普通教师。在三学段中,小学特级教师和高中普通教师的职业心态较好,高中特级教师和初中普通教师居后;在性别上,男女特级教师的得分非常接近,男普通教师的得分略高于女普通教师,这能否说明男教师的职业心态略好于女教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不同教龄上,21年教龄以上的特级教师得分略高于16~20年教龄段的特级教师,21年教龄以上的普通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后者,这说明教龄的长短(年龄)与教师的职业心态之间有一定联系,教龄长(年龄大)的教师的职业心态反而要好于教龄短(年龄小)的教师。

2.“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学生成绩和学生管理”、“各种竞争压力”、“教师待遇”成了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普通教师受“教师待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远大于特级教师,在三学段中,初中普通教师的“职称评定”压力最大;男特级教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评价体制”这一因素的评价认同度最高;在“家庭成员和家庭经济”这一因素的评价上,男普通教师的经济需求最强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身心压力,有四分之一的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所以“身体状况”也成了他们的主要压力因素之一,这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的重视。

3.“新课程和教改”并不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

时下正在推进的新课程和教改,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它却是构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次要因素,在11个因素(除其他外)中位居最后,这说明我们的老师都具有良好的接受课改的心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寿松.关于浙江省567名高考生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3] 吴秋芬.教师专业性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2008(5).

[4] 吴凤平,玛格丽特·泰普林 等.价值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和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08(3).

(*其中一份问卷的任教学段未注明,但问卷的其他部分是有效的,故统计在内。在本文的相关数据中,有时统计数会小于该项的总数,也是由于有对象在该项上的漏选原因导致的,此后不再一一说明。)

上一篇: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备案下一篇:禅意古风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