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精选8篇)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1

一、调查目的

1、深入企业内,了解企业的标志,包括标志图片、标志的文化内涵。

2、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职工的行为规定、制度,对职工上班着装具体要求,以及规定、制度、要求的作用。

3、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先进典型,如各种标兵、能手、劳动模范,了解先进典型的先进称号、先进事迹。

4、深入企业了解各企业的宣传口号、标语以及企业形象宣传所做的其他工作,如企业捐助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5、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精神、所获得荣誉、奖励等。

二、调查要求

调查以访谈为主,其他调查方法为辅,注意所有调查资料的存档整理,包括调查表格、会议纪要、访谈原始记录、影像资料。

三、调研的内容

1、企业的标志,包括标准图片、标准的文化内涵。

2、企业的管理模式,对职工的行为规定、制度,对职工上班着装具体要求,以及规定、制度、要求的作用。

3、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未来的方向与定位。

4、企业文化形态,宣传口号、标语以及企业形象宣传所做的其他工作,如企业捐助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2

当前,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风起云涌, 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一直是一个焦点难点问题。首钢的这份调研报告或许会给我国企业并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现将该调研报告全文发表如下, 以飨读者。

文化是企业的根, 是企业的魂。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2009年12月挂牌运行以来, 一手传承和弘扬红色长钢文化, 一手依托首钢大文化的品牌优势, 围绕创新加强学习、开拓视野, 围绕创优精细管理、赢在执行, 围绕创业攻关破难、积聚资源, 很快实现了文化、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积极对接和融合, 长钢迅速健康起步, 企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一、企业现状

2010年是长钢融入首钢的第一年, 也是长钢在新起点上谋发展的奠基和起步之年。这一年, 长钢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如下:

一是上马了八项技改工程, 实现了铁、钢、材工序平衡, 有效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初步搭建起了年产360万吨钢产能平台。2010年, 铁、钢、材产量分别为328万吨、314万吨、232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51.4%、51.5%、25.3%,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 同比增长84.6%, 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资源拓展工作取得新进展。继长沁煤田之后, 又与三元煤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石灰石资源的开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通过借鉴总公司管理经验, 实行了二维管理, 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和KPI考核体系, 提升了长钢的管理水平。

四是通过开展“三创”和“五对”活动, 降成本、堵漏洞, 加大价格监督评价和督察力度, 全年降本5个多亿, 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

五是通过借助首钢总公司技术、设计大平台, 使长钢的设计规划、技术研发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六是企业精神风貌发生巨大变化。过去, 太钢不想要长钢, 是嫌长钢人经常上访、告状。最近两年, 上访、告状的人很少。大家都有一个快速发展、快速翻身、改变面貌的想法。现在的长钢, 工作节奏快了, 时间观念强了, 大家笑容多了, 厂容厂景美了, 政治地位高了。2015年, 全国大钢团委书记会第30次会议将由长钢承办。

当前, 长钢积极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第一步, 通过夯实管理、填平补齐, 2011年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步, 2015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行业前10名;第三步, 2020年和首钢总公司一道向国内国际一流钢铁企业目标冲刺。长钢通过“三步走”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的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

二、主要做法

2008年9月长钢新班子成立后, 抓住国家鼓励钢铁行业联合重组的政策机遇, 确立了“走与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之路”的战略思路。借助首钢的综合优势, 长钢消除和缓解了政策、资金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经营生产和技改建设等迈入了正常有序轨道。具体作法如下:

一是总公司领导及长钢领导高度重视以思想理念、发展目标为重组接合点, 以价值理念为引导, 加快首钢与长钢融合进程。2009年朱继民到长钢考察时说:首钢和长钢的重组, 得益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天时”, 得益于山西省改革开放的步伐、胸怀, 以及全省钢铁行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地利”, 得益于首钢与长钢干部职工共同的文化、理念以及愿景的“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 得到了长钢干部职工的高度认同。在广大干部职工的一再要求下, 电视台将播放朱继民讲话实况由计划的两天改为一周, 大家反复听、认真议, 使首钢声音在短时间内达到家喻户晓, 从思想认识上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重组一年后, 朱继民再到长钢调研时指出:长钢要发展, 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当务之急, 是要对旧区实行淘汰落后升级改造, 在原有的土地上进行建设, 既不违反国家政策, 又可解决装备水平低的难题。总公司领导身体力行调查研究, 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加深了干部职工对首钢一贯倡导的“看准的事快定, 定下的事快干, 干就干出一流”的工作作风的认识, 加快了长钢向计划目标迈进的步伐。从长钢方面, 以董事长郭士强为首的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思想引路。郭总亲自为中层领导授课, 分析形势、讲任务, 召集有关领导及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 认真研究、周密安排, 开展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以“统一思想聚人心, 上下同欲谋发展”为主题的形势目标任务教育活动。长钢的形势教育活动声势大, 影响深, 形式多, 受众广。

二是与总公司企业文化实质内容实现全方位对接。首先是理念文化对接。重组协议签订后, 长钢派专人到总公司学习交流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 使长钢在重组第一时间受到总公司先进理念和品牌文化的影响。他们充分吸收总公司企业理念, 如“创新、创优、创业”的三创精神,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没什么不能没魂”的文化理念;“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学习理念;“人人是创新主体, 处处有创新课题”的创新理念等, 并把这些内容融入长钢企业文化建设中。第二是视觉文化对接。重组后, 首钢下发了《首钢长钢公司过渡期管理意见》, 长钢对贯彻落实情况高度重视, 积极与总公司各对口单位交流对接。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方面, 双方进行了积极和有成效的交流。为充分吸收总公司的视觉元素, 长钢改变了原有的部分视觉标准, 将总公司的企业标志、企业标牌、企业旗帜、企业名片、产品商标、产品挂牌、报告/请示上呈格式、企业着色要求等, 纳入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在一年多时间里, 长钢从办公区到家属区, 从办公用品、招待用品到幼儿园墙壁, 随处可见首钢SG标识, 强大的视觉效果将首钢长钢是一家的内容传遍千家万户。第三是行为文化对接。重组后, 长钢宣传部门立刻与总公司党委宣传部联系, 订阅了百余份《首钢日报》, 发至公司领导和各单位, 同时在《长钢报》、长钢电视开辟了“来自总公司的报道”、“首钢大家庭”等栏目, 及时将总公司及兄弟单位的信息动态传达至千家万户, 并在长钢网上设立了与总公司网站的链接系统, 职工家属随时可以看到总公司的大政方针和管理教育信息, 同时, 基本做到了《首钢日报》期期有长钢动态, 首钢电视台周周有长钢音像。通过媒介互动, 提高长钢职工对首钢的认同度, 还通过举办首钢职工培训经验交流现场会, 加快行为文化的对接。

三是重视人在融合中的主动作用, 通过人的思想行为传播优秀企业文化, 促进融合发展。总公司派到长钢的领导干部和技术服务团始终以尊重对方、帮助发展为前提, 工作高效、严谨求实, 不但将首钢的技术、管理理念带到长钢, 更将首钢优秀企业文化带到长钢, 将“创新、创优、创业”的发展理念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潜移默化地传达给长钢职工。长钢先后派出近百批、计1000多人次干部职工赴迁钢、京唐等钢厂对口学习、培训、参观。通过双方多种方式的交流, 长钢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和转化。以前开会到点人员不齐、接打手机司空见惯, 工作时间饮酒严重, 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行为得到遏制;出了问题,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 改为按《职工过失行为处理办法》追究相应责任。2010年受到问责处理的中层干部有10多人, 科级干部几十人。

四是在对接中有所保留, 在融合中有所创新, 满足职工思想文化及感情上的需要, 保证融合质量。长钢积极吸收和应用总公司的品牌文化, 同时根据企业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保留和创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品牌文化。长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努力打造红色长钢、低碳长钢、科技长钢、实力长钢、和谐长钢。董事长郭士强一再强调红色文化不能丢, 要敬畏先人, 尊重历史, 将太行精神、抗大精神与红色长钢的创业精神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教科书。

三、成功原因

一是一把手积极推进文化融合。2008年9月25日郭士强到长钢后的两句话打动了人:“我来长钢工作, 主要是依靠长钢的广大干部和职工, 我不带一个人来;尽管不会让企业一下子创奇迹, 但是, 不会让企业在我手里走下坡路。”继而, 郭士强董事长亲自启动长钢与首钢积极、主动、全面的文化对接进程, 并赢得长钢人支持。

二是两家企业同根同宗同思变。两家企业都有着强烈的红色文化, 都是国有企业, 都有着求生、求变的强烈意识。首钢在搬迁调整中寻求突围、做强、做大;长钢在国家产业布局中谋求生存、发展。首钢对长钢“精品长材基地”的定位, 既能够保留首钢的长材优势, 又给长钢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共同的传统、文化、追求, 使两家企业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三是长钢对首钢高度认同、全面对接。首钢主体文化, 首钢派驻长钢的高层、中层领导以及技术服务团的一言一行, 长钢与首钢大批量、全方位、深层次、零距离的对口交流, 都赢得长钢人的高度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长钢在价值体系、行为体系、制度体系、识别体系四个方面积极主动与首钢实现全面对接。

四是首钢对长钢全方位支持。首钢总公司领导多次到长钢指导工作, 对推进文化融合非常有益。在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等方面, 原来, 别的地方来的服务团, 解决不了问题, 喝点儿、吃点儿、拿点儿, 就走人了。而首钢总公司让长钢人时时感受到热情、毫无保留以及高效率。长钢人反映, 首钢的师傅们“手把手、口对口, 教不会, 我不走”。不管是技术问题, 还是管理问题, 甚至不需要动腿跑, 点一点鼠标、通过电子邮箱就可以得到及时帮助。

五是长钢为全面融合打好组织基础。首先, 长钢困难时, 长治市把郭总给派来了。有了郭总, 就有了首钢长钢双方的接触和重组。郭总到长钢后, 先后制定了任前公示等八个制度。根据有关制度, 2010年后半年, 长钢调整了100多名干部, 提拔了52人。第二, 总公司高层、中层干部的输入, 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都带到了长钢, 也是融合成功的关键。第三, 长钢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 并对首钢高度认同。

四、几点启示

长钢企业文化建设推动长钢快速起步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灵魂高于一切。人管人, 累死人;制度管人, 限制死人;只有文化管人, 才能管住心。长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先人一步, 是因为文化领先;世纪转换时期掉了队, 是因为观念落后。首钢长钢重组后, 有着90年文化底蕴, 特别是在承包经营和搬迁调整中体现出来的首钢优秀文化, 给长钢注入新的生命力。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 长钢人深刻感受到:一年企业靠打拼, 十年企业靠经营, 百年强企靠文化。

顶层设计是企业的骨架。骨架支撑整体。人既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又是实践者, 顶层设计更是企业的骨架。一是首钢总公司对长钢公司在股权比例设置、高管人员安排、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定位清晰;二是长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士强亲自启动、推动首钢长钢文化融合进程;三是郭总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资源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哲学, 既与首钢一脉相通, 又调动了长钢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长钢人感觉到, 郭总的包容, 也带动了职工, 促进了企业和谐。

积极主动是起步的钥匙。态度决定成败。登上首钢大船, 长钢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 是积极主动的源动力。为了全面对接, 长钢人提出:“首钢说甚我说甚, 我和首钢不差甚”, “首钢干甚我干甚, 我和首钢不差甚”。长钢炼铁厂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高雪生厂长一是及时让大家学习首钢日报上的有关重要文章, 二是及时转达、学习总公司重要会议精神, 三是炼铁厂以“融入总公司, 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主题, 开展“我眼中的炼铁文化”征文, 收到62篇文章。

长钢积极主动实现融合的做法, 引起其他兄弟单位的关注。有人讲, 一进长钢的大院, 就有点首钢的感觉;一踏进长钢, 就感觉到了首钢大家庭的温暖。

首钢品牌是嬗变的中枢。无形资产倍增有形资产。长钢职工反映, 过去是要关门了, 加入首钢后, 底气足了, 说话硬了, 人才引进容易了, 在市里、省里好办事了, 政治地位高了, 所以提出, 要融合, 标志就必须统一。“形式主义可以不要, 但必要的形式不能不要。”现在, 长钢小到报表, 大到广告牌, 都执行首钢的视觉系统。“首钢”这两个字, 是让人挺起腰杆儿的一种感觉, 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视觉文化的冲击力, 千万不能小看。

双向融合是共识的渠道。夯实核心价值。一方面, 首钢选派的高管、中层管理者及技术服务团, 一言一行让长钢职工全面感受母体文化的精髓, 首钢人性化做法在长钢非常成功。社区的家属, 都愿意把房子租给首钢技术服务团。熊总的讲话, 让人感觉很温暖。另一方面, 集团选派的人员也从长钢人那里充分感知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等长钢特色文化的重要影响。首钢长钢通过求大同、存小异, 双方共同努力夯实首钢集团核心价值。

良好环境是成功的土壤。沃土培育良田。首钢长钢公司发展环境空前优越。一是有首钢总公司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总公司明确了长钢建设世界一流精品长材生产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 为长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朱总亲自提出旧区淘汰落后升级改造, 为长钢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总公司许多领导都曾关心、过问长钢的发展, 使长钢深刻感受到了首钢大家庭的温暖, 也极大地鼓舞了公司的干部职工。长钢过去是有困难找警察, 现在是有困难找总公司。加入首钢之后, 长钢质量、效益、产量等都有很大改进。二是有山西省委省政府和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长钢公司的发展已经纳入山西省钢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山西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政策机遇。长治市委市政府在项目报批、资源获取等各方面都对长钢给予了真心诚意的帮助。新任市委书记还把长钢列为郊区的“天字号”工程, 要求市直各相关部门全力创优环境。三是长钢有一个团结谋事、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入首钢后, 天时、地利、人和使长钢如虎添翼。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3

关键词:卫华集团;企业梦;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7-2

0 引言

“中国梦”是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提出的。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这个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让13亿人有了追求明天的强大支点。因为它不仅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企业梦”、“家园梦”、“个人梦”。

卫华集团是一个怀揣梦想的企业。它坐落在美丽的黄河之边长垣县,创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研制起重机械的大型企业集团。20多年来,卫华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手工作坊一跃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第一方阵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41亿元,品牌价值71.9亿元。笔者通过工厂实地走访,追根深渊,寻求卫华的文化之根、企业之梦。

1 企业梦与企业文化

人类历史上,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细胞。“企业梦”在于发展经济、提升质量、吸纳就业、关爱员工、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护环境,尽到对投资人、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梦”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价值和共同的利益,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团结奋斗、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企业要培育和谐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促成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文化则推动着企业梦想的实现,文化是魂,文化是源,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梦”的基石,为企业带来了追求“企业梦”的动力,为每位员工带来了追求“我的梦”的精神支柱。

2 卫华企业文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总书记审时度势,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上,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高屋建瓴的警训。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韩宪保感受最深的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它体现了员工对同一个观念和一个目标的认同,有认同才有归属和向心力,企业发展才有更大的动力。卫华企业文化主要归结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2.1 精神文化

如果卫华文化是一棵大树,精神文化就是树根,根决定了树的生命力的强与弱,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

卫华集团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全体企业党员以开放的意识为先导,转变观念,开拓进取,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企业前进的道路上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高举“中国崛起”的梦想旗帜,着力构建思想道德建设高地。

孔子曰:“人无信,何以立”。诚信是卫华的核心价值观,是卫华的企业宗旨。对政府部门,不少缴税金;对供货商家,不迟付货款;对单位员工,不拖欠工资;对海内外用户,不延误交货期;对产品质量,不放过任何瑕疵。诚信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力无形资产的价值,提高了行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0多年来,卫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吸纳当地农民就业人次达十万余人,收益数万个家庭。农民无需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在本地就可实现就业。卫华吸纳的企业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60名,发展到2008年的3775名,增至2011年的6300名。

在卫华的带动下,在长垣县当地,起重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工,许多家庭从事的是与起重机械相关的,如制造、销售、安装、维修等工作;起重机行业还辐射了周边封丘、开封、濮阳等地,引领农民奔小康。

卫华“企业梦”正在逐步实现,不仅帮助长垣县农民实现了“车、房”梦想,还为农民追求“我的梦”提供了经济基础。

2.2 制度文化

卫华文化的第二方面是制度文化,它就像是树干,对企业生命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现“企业梦”必须弘扬特高压精神,卫华没有满足现状,通过完善制度化管理,不断探索“二次创业”的新路子。卫华起重在经过多年发展,规模已经扩张很多,管理水平也应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之改进。企业组织党员职工先后走访了上海、南京等起重机企业,学习先进管理手段,改变粗放式管理与生产模式。卫华逐步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模式从最初的家族式管理,发展到后来的规范化管理、集团化管理,一直到现在运行的精益化管理模式。规范的制度有效推动了公司管理水平,促进了科技进步、产品创新,有效控制了零部件管理及生产过程,提升了经济效益。

成就“企业梦”,必须让创新驱动成为实现“企业梦”的新引擎。卫华注重创新方法,坚持自主创新,用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在创新中实践“中国梦”。卫华坚持自主创新,用技术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研发节能环保、高效安全的产品,实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为了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卫华设立了技术成果奖,占销售额5%的经费用于科技研发,全年销售收入中新产品收入占70%。

为提高员工作战能力,卫华给了员工最好的福利——学习。在卫华,处处可以发现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刻苦钻研业务书籍的一线工人。吴庆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入职卫华10余年,经过刻苦学习,不断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起重机行业高技能优秀人才。

卫华的制度文化为实现“企业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我的梦”如同“企业梦”里的一艘小帆,跟随巨轮漂泊远洋。

2.3 行为文化

第三种卫华文化指的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就是大树的树枝。

行为背后,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企业梦”的最高阶段,即: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多年以来,卫华积极纳税,为汶川地震灾区、新农村建设、志学助教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3600多万元,安排8000多人次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就业。在开展“我的梦,中国梦”活动中,涌现了一批时代先锋:机关干部贾凤珠四年来默默奉献,捐款4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考入大学,被评为新乡市2012年“学雷锋标兵”。

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多角度对先进模范和事迹进行宣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卫华的每一位员工为实现“我的梦,企业梦”而努力,“中国梦”在努力中渐渐显现。

2.4 物质文化

最后一种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树叶、花朵和果实。

员工的“个人梦”、“家园梦”在“幸福卫华”的目标中得到实现。近年来,企业着力打造“幸福卫华”,通过各项措施,员工的幸福指数大为提高,员工身心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工作热情调动出来。

企业定期组织开展焊工、天车工等工种的技能比赛以及岗位练兵等活动,营造了出一个人人争当“金牌工人”的氛围。

卫华企业通过帮助员工积极实现“个人梦”,激发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塑造了一支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队伍。

3 结语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热情。“我的梦”、“中国梦”、“企业梦”都是紧密相连,唇齿相依的。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才能实现“我的梦”,实现“企业梦,“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总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卫华人多年来建设企业文化,刻苦钻研、奋力拼搏,追寻“企业梦”的结果。同样,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上的“中国梦”由此而生!卫华集团居功不傲,加倍努力,相信会继续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的旗帜引领作用,发挥民营经济的模范带头作用,把“企业梦”、“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希望未来,更多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能够真正走向国际,越来越多的顶尖机械产品能够傲立世界之巅!而那时,就是“中国梦”真正实现的一刻!

参 考 文 献

[1] 卫华集团编写.卫华文化,2012年9月.

[2] 卫华集团党委会.卫华集团党建手册,2012年9月.

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4

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根据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和局2008工作安排,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加快我市生态文化和绿谷文化建设,拟于今年3月至5月组织开展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专项调查,具体调研方案如下:

一、调查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加快绿谷文化、生态文化建设的部署,组织开展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工作。

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市人大、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有效指导农村文化工作提供依据,以推动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明风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调研范围和重点

以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文化建设发展情况调查为主,调研的重点为:

1、关于农村文化设施现状:

(1)了解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的面积、拥有的器材、利用情况、群众的满意度等。

(2)了解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3)了解近几年来在三级文化设施建设中各自的经费投入和专项基金建立情况。

2、关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了解三级文化活动主要有哪些形式;有哪些农村文化品牌;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主要有哪些。

(2)了解近年来文化三下乡的主要情况,即每年送电影、送戏、送图书下乡情况如何;

(3)了解现有的县、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是否符合实际,农民对文化有哪些需求,需要哪些帮助等。

(4)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和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创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情况;

3、关于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问题:

(1)了解县(市、区)专业文化人才的人数,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

(2)了解乡(镇)文化员的队伍情况,各站人数和学历与专业年龄结构,编制情况与工作状态等。

(3)了解村级文化队伍情况,有无文化员,是否专兼职、文化程度、报酬情况等。

4、关于体制机制问题:

(1)了解县(市、区)、乡(镇)文化单位现有的类别、主要职能和管理体制等。

(2)了解乡(镇)文化员的工作职责,实际工作情况、收入情况。

(3)了解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关于近年来农村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1)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情况;

(2)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3)品牌活动的培育和打造;

(4)各项创优工作情况;

(5)其他涉及农村文化建设的亮点、闪光点。

6、加快农村文化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

调查采取听取县(市、区)局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问卷和实地察看的方式进行。

四、调研步骤

1、调研准备阶段

(1)成立调研领导小组和调研组;

(2)起草调研方案;

(3)设计调查问卷、调查表等;

(4)就调研有关事项向各方面征求意见。

2、调研实施阶段

(1)进行全面数据采集;

3月25日向各县印发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表,由各县负责组织调查、收集材料并于4月10日前上报市局。

(2)调研组到各县实地调研。

3月下旬至5月上旬调研组将赴各县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大体安排如下:

3月下旬到遂昌、景宁;

4月上旬到莲都、青田;

5月上旬到庆元、缙云。

3、调研汇总阶段

(1)分析、汇总调研情况;

(2)起草调研报告;

(3)向市人大、市政府汇报调研情况。

五、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次调研工作,为调研工作提供良好保障,成立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领导小组:

组长:陈志雄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副组长:李志伟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成员:朱美琴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社文处处长

陈萍萍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社文处副处长

蔡芳元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干部

六、调研要求

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是近几年来我市重要的一次文化调研活动,其调研成果对今后绿谷文化、生态文化建设都会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各地在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有定量分析,特别是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方面,要分区域、类别来分析。要认真扎实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善于发现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调研成果真实、准确、全面。具体要求如下:

1、对汇报材料的要求。列入调研的各县、乡镇都要把调研情况形成一份综合文字材料,除包含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建议意见等常规内容外,必须包含以下4方面内容:一是现有文化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建议意见;二是对文化站、文化员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建议;三是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四是对弘扬生态文化、文化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2、对问卷调查的要求(表样附后)。列入调查的县选择文化工作好的、一般的乡镇各1个,确定调查的乡镇选择经济条件好的、一般的行政村各1个,每个被调查的行政村发放2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以农民为主,乡镇干部和农村文化骨干要占一定比例。

3、对座谈会的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召开1次综合座

谈会,参与人数10-15人,参与人员包括村民代表、文化示范户代表、文化骨干、文化员、乡镇干部。

4、对走访和实地考察的要求。每个村要安排村级文化室、文化示范户、村民代表等3—5个。

项目建设调研方案 篇5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xx美丽镇村建设“1818”空间布局唯一整体推进县市,也是全省美丽镇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自20XX年实施美丽镇村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我市镇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卫生更加洁净、环境更加美化、民生更加改善、品牌更加响亮的美丽镇村示范点不断涌现。目前,全市布点规划的49个美丽镇村中心村,已建成26个、在建7个。20XX年,我市被授予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铜城入选全省美丽宜居小镇,汊涧长山村获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全省绿化村庄示范试点村并入选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万寿镇汊河村、金集镇井亭村也同时入选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二、存在问题

1、项目申报各自为战。由于涉农项目多头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在前期申报时,缺乏有效沟通和统筹谋划,加之项目布局和编制缺乏科学系统论证,项目库建设前瞻性不强。一些镇街对项目申报入库不够重视,致使项目下达后,仓促设计施工,被动地将所在项目区的涉农资金糅合在一起,资金集聚效应未能达到最大化。

2、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由于涉农资金政出多门,资金来源管理多以“条条”为主,主管部门资金管理机制制约,项目和资金使用不能随意更改以及部门项目申报初期沟通协调不够等种种因素影响,导致项目申报多头,项目管理缺位、资金投放交叉、施工建设重复。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造成许多项目资金使用浪费。

3、资金整合有待提高。近三年来,我市分年度打造的26个中心示范村,20XX年实际整合用于美丽镇村建设资金5306万元,占当年我市下达省级指导目录涉农资金总额的18.9%;20XX年5731万元占17.9%,20xx年7275万元占25%。从上述数据看,这三年我市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均达到了省级占比15%的要求,且呈不断提高趋势,这说明我市涉农资金整合仍有较大空间。

4、项目管理制度不全。对于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范围、整合方式、监管办法、考核奖惩等,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无章可循。同时上级下达的涉农投资项目多达30项,加之市级财政资金配套、项目实施时间等方面达不到有关规定要求,导致整合工作难度加大。

三、意见和建议

1、强化领导监管。为保障涉农项目资金在推进美丽镇村建设上发挥实效,建议尽快调整市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与美丽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办合署,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监管机制,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可由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联合或委托第三方对整合项目开展绩效考评,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促进涉农项目合理配置、资金利用高效回报。

2、统筹项目规划。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科学谋划编制涉农项目,对全市涉农项目进行筛选汇总、开展论证评审,尽快建立涉农项目库,并将涉农项目纳入全市项目库统一管理。要严格备选申报新增项目,注重项目库年度间的衔接,从源头上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等行为。各相关部门要全面梳理涉农项目资金的来源渠道、投入规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分类整合,不断扩大项目资金整合范围。

3、完善整合机制。建议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涉农部门和镇街对美丽镇村建设资金整合情况进行会审,通过分类整合项目资金,实现优势互补、捆绑使用、集中投放,确保同类项目有机衔接。要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将涉农项目实施与美丽镇村中心村建设、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制定方案、同步施工建设,构建齐抓共管、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要在抓好已建成美丽镇村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加快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确保整合资金重点投向、发挥实效。要尽快制订切合我市实际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办法,确保整合工作有章可循。可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涉农项目投入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 篇6

凌源市总工会 刘振赋 主席

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凌源市作为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拥有65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凌源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工会组织不仅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凌源市总工会有基层工会组织855家,全市会员总数达到74689人,其中工商企业会员人数达42175人。企业职工会员人数在工会会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如何激活企业工会活力,构建企业文化,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自然就成了当前我市工会工作的重要课题。现笔者就工会组织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谈一下看法。

一、工会组织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工作对象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的社会职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紧密相关,抓企业文化建设能提高职工素质、能推动企业发展,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存在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人,是企业的员工。员工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能够陶冶职工的情操,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围绕企业的目标凝聚力量、发挥聪明才智;第二,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引导职工围绕企业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第三,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也将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同时企业文化把情感融入管理,更有易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发展,企业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效益必将使职工待遇得到提高,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

2、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必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第一,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最贴近职工群 众,最了解职工群众的喜怒哀乐,最清楚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可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把职工凝聚和号召起来,因而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第二,工会管理着企业的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职工接受本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归宿感;第三,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第四,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第五,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工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工会组织抓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开展系列活动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活动,寓教于活动之中,使职工受到启迪、受到教育、受到感染,陶冶思想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激发职工昂扬向上、爱岗敬业、敢于拼搏的热情,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1、开展素质提升促发展活动。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通过学专业技能,提高操作水平;通过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规章制度,提高执 行能力;通过学文明礼仪,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学身边典型,提高服务意识。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打造高标准企业生产经营主力军队伍,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2、开展岗位建功促发展活动。组织以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发挥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营造积极向上的奉献赶超氛围,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激发动力之源。

3、开展学习劳模促发展活动。召开“劳模座谈会”,制作劳模事迹影象宣传片,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用好劳模资源,放大劳模品牌效应,加快劳模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劳模管理档案,做好劳模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帮助劳模特别是困难劳模和离退休劳模解决实际困难。在广大职工中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关心劳模、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企业加快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4、开展营造和谐促发展活动。规范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运行,开展职工代表竞选、述职和职工代表大会评估;加大对各单位履行集体合同的监督力度,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落实;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开展创 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深化厂务公开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困难职工基础档案,实现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健全工会信息收集、整理机制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扎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使职工能够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为职工广泛参与民主管理搭建平台,为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程序保障,为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5、开展文体活动促发展活动。开展文体活动是一个企业充满生机、活力以及和谐程度的重要体现。围绕科学发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廉政建设、劳模风采、职工生活等主题,广泛开展体现时代色彩、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满足了职工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也增加企业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倡导了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竞争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为实现企业全面发展提供了载体。

6、开展强基建会促发展活动。健全完善工会创优争先考评工作机制;组织工会主席和专职工会干部培训,强化工会工作创新成果评审;以班组管理和职工小家建设为重点,深化工会职工之家建设;积极推进工会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组织、引导、服务、维护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工会组织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工会组织抓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确立后,企业文化的氛 围就会形成,企业文化的功能就能显现,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取得成效。

一是提升了职工素质。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向职工灌输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理念,激发职工的潜在意识,形成思想的定势、价值的取向和行为的规范,提高了职工思想道德觉悟、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能够规范职工行为,增强职工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在有限的企业设备技术条件下,让人和设备技术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二是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会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将企业精神与核心理念转化为广大职工的思想动力和自觉行动。依靠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在安全生产、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了工会形象。工会组织通过抓企业文化建设,更多地了解每个职工的具体需要,有效地畅通了企业和职工的交流渠道,使每个职工将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职工素质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和职工之间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通过“有为”达到了“有位”。各项工作得到党了和社会的认可、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就能够全心全意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职工,真正成为党政信任、社会认可、职工拥护、企业管理者满意的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职工之家。

总之,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带领企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内容,就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7

专业公司作为集团总部的派出机构, 在集团总部和直属企业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专业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我们到橡胶总公司进行了调研, 现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报告如下。

橡胶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橡胶总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尤其是建设“五个一”, 提升软实力的做法具有一定特色。

一是建设一支队伍。橡胶总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队伍建设。他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标准, 从下属15家企业选聘信息 (通讯) 员, 至2009年10月组建了一支由350多人组成的橡胶总公司信息 (通讯) 员队伍。总公司制定了信息 (通讯) 员队伍管理办法, 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考核标准。对成绩突出的信息 (通讯) 员进行表彰奖励, 对不能履行职责者给予解聘。至2011年6月底, 信息 (通讯) 员累计向各种媒体投稿上万篇。橡胶总公司建立健全了激励机制, 信息 (通讯) 员在市 (地区) 级媒体上发表稿件, 按所得稿费的1~2倍进行奖励;在《信息早报·化工专刊》和省级媒体发稿, 按所得稿费的2~3倍进行奖励;在全国性媒体发稿, 按所得稿费的3~5倍进行奖励。同时还为每个信息 (通讯) 员颁发了橡胶总公司的聘书, 发放固定津贴。仅2010年橡胶总公司就向信息 (通讯) 员发放稿费、奖励、津贴共计27万元。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下, 信息 (通讯) 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办好一份电子报纸。为了树立企业形象、介绍企业管理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展示职工风采、丰富文化生活, 为广大信息 (通讯) 员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 橡胶总公司于2011年6月开始, 创办了一份电子报纸--《中橡导刊》。每月两期, 每期20多个版面, 开设了“企业新闻”、“短讯”、“党的建设”、“要闻播报”、“行业信息”、“目标与任务”、“经营与效益”、“理论与实践”、“一线关注”、“综合文艺”等栏目。聘请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编辑担任美编。《中橡导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受到系统内职工和集团总部有关领导和同志好评。

三是建好一个网站。橡胶总公司在集团公司门户网站检查评比中, 存在着有的下属企业未建设门户网站, 有的企业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橡胶总公司直面问题, 着力解决, 他们就网站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对未建门户网站的企业要求尽快建立, 对不达标的企业要求从人员配备、内容更新、后台维护等方面加强管理, 尽快达标。其他企业门户网站要不断完善栏目设置, 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努力提高网站建设水平, 争取在集团公司下一轮的检查评比中提升成绩。

四是建设一套理念系统。橡胶总公司将培育执行力文化作为2011年的重点工作, 并且形成了一套执行力文化理念系统。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在全系统大力宣传执行力文化, 开展个人和单位执行力水平评比、执行力文化研讨及论文征集等活动, 宣传推广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 在全系统营造令行禁止的执行力氛围, 为实现总公司“运营管控”管理模式提供保障。

五是建设一套视觉识别系统。橡胶总公司组建以来, 为各企业印制了VIS手册, 规范了企业名称、简称、导入了“CHEMCHINA”标识, 并对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了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橡胶总公司将在2011年加大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力度, 全面导入和规范企业标识、提升总公司整体形象。

橡胶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橡胶总公司通过建设“五个一”,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 实现了企业宣传工作的新跨越。橡胶总公司自组建信息 (通讯) 员队伍之后, 投稿数量大幅增加, 近年来, 信息 (通讯) 员人均投稿30多篇, 为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橡胶总公司在《信息早报·化工专刊》、网站的投稿数量大幅攀升。在2011年5月份召开的《信息早报·化工专刊》骨干通讯员工作会上, 橡胶总公司受到集团公司任建新总经理的点名表扬。广大信息 (通讯) 员的积极投稿, 为《中橡导刊》提供了充足的稿源, 橡胶总公司宣传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其次, 打造了一支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橡胶总公司以信息 (通讯) 员为载体, 打造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信息 (通讯) 员被赋予了信息收集与报送、宣传报道、企业文化建设三项职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信息 (通讯) 员通过参与宣传报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 促进了职工间的交流沟通, 增进了企业文化的认同, 同时许多信息 (通讯) 员在实践中提高了写作水平、交流沟通能力, 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再次, 提升了企业整体形象。橡胶总公司通过企业标识的导入, 在企业的工作服、会议室、厂房、设备上, 都能看到“CHEMCHINA”标识。在行业形象方面, 通过亚洲埃森轮胎展的整体形象展出, 橡胶总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具有央企背景的轮胎制造企业的形象已经走进消费者和相关客户的视野。

最后, 增强了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加深了橡胶总公司与所属企业、所属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伴随法人集中、管理变革、运营管控等工作的开展, 企业文化建设也迅速跟进, “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行业一流”的企业定位已在各企业形成共识, 全公司一盘棋、“大家庭”的意识日益增强。

橡胶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启迪

橡胶总公司建设“五个一”, 提升软实力的做法和经验给其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一, 专业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如何将中国化工企业文化的理念、观念弘扬光大?如何使中国化工企业文化与直属企业的企业文化深入融合?专业公司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集团公司文化建设重点体现在“五布”:即布魂—核心灵魂;布局—规划意见;布道—知识传播;布法—具体方法;布点—培育典型。直属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应体现四项原则:即本质一致性;概念避复性;细节丰富化;工作具体化。

橡胶总公司以建设“五个一”为抓手, 较好地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观念、视觉识别系统贯彻、融入到了直属企业, 甚至通过产品将中国化工的形象传播到了海外。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 有些专业公司和直属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如有些直属企业没有建立通讯员队伍, 《信息早报!化工专刊》常年见不到这些企业的稿件。这些专业公司和企业应当学习借鉴橡胶总公司的做法和经验, 把企业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开展起来。

第二, 领导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证明, 主要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的重要动力。橡胶总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信息 (通讯) 员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 (通讯) 员办公室, 各企业不仅成立了相应机构, 而且还将触角伸到了分厂、车间, 确定日常工作联络人, 并明确了各级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完善的工作机构和机制, 为信息传递和企业宣传开拓了通畅的渠道, 确保了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 提高了宣传工作的质量和针对性。橡胶总公司每年都组织一次全系统的企业文化活动。活动筹备过程中, 总公司领导亲自参与策划, 并提出具体意见, 确保活动既有新意又能取得实效。每次活动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在总公司领导的示范下, 下属企业也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供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支持, 在全系统形成重视、支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橡胶总公司各级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第三, 企业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懈。企业文化重在建设。各企业要配合企业中心工作, 策划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做到长流水, 不断线。橡胶总公司近年来在抓好“五个一”建设总体安排的同时, 先后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征集、评选优秀通讯员等活动, 聘请专家进行评比, 使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深入扎实。他们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第四, 企业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哈佛商学院认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麦肯锡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凭借企业文化力, 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韦尔奇说, “安然事件再次证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化工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软实力, 在今后的企业竞争中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各企业应当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 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专业公司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方案 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安全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1 项目来源

重钢集团公司按照国家“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原则,将重庆市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与重钢环保搬迁改造工程结合起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退出主城区,进行环保搬迁。重钢环保搬迁新厂区位于长寿区江南镇,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码头、原料场、焦化、烧结、高炉、炼钢、连铸、宽厚板轧机、热连轧机和各工艺配套设施以及全厂的公辅设施等,生产规模为630万吨。

2 系统目标

重钢股份公司在搬迁的长寿区建立了全新的信息化机房,结合自身实际,决定部署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化平台。整个平台包含: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门户.OA系统、各产线的MES系统、以及企业的原料,物流系统等。

3 系统实现

重钢信息系统全由公司自主研发,服务器端采用:中间服务器操作系统win2003server+Oracle Developer6i Runtimes,数据库服务器:Unix Ware+ORACLE 10g。开发端:Windows 9x/2000/XP+ Oracle Developer 2000 Release。根据业务需求,公司统一按国家标准部署了装修一个中心机房,选择了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小型机、其他小型机服务器、FC-SAN存储柜、SAN交换机,磁带库、PC服务器、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机柜、应用服务器软件、数据备份管理软件、UPS电源。等硬件基础设施对此系统项目进行集成。在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本人主要参与了整个系统项目集成方案设计和实施。

4 项目特点

4.1 网络设计

中心机房通过防火墙等网络设备提供网络互联、网络监测、流量控制、带宽保证、防入侵检测等技术,抗击各种非法攻击和干扰,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同时网络建设选择了骨干线路采用16芯单模光纤,接入层线路采用8芯单模光纤,桌面线路采用六类非屏蔽网络线;光纤骨干线部分采用万兆+千兆光纤双链路连接,接入层光纤采用千兆链路接口至桌面。整个网络体系满足千兆以上数据传输及交换要求。

4.2 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业界流行的三层架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层,后台数据库层。

4.2.1 应用层设计特点

在应用层选择上,重钢选择了citrix软件来实现企业的虚拟化云平台,原先安装在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程序安装在Citrix服务器上,客户端不再需要安装原有的Client端软件,Client端设备只需通过IE就可以进行访问。这样就把原先的C/S的应用立刻转化为B/S的访问形式,而且无需进行任何的开发和修改源代码的工作。同时使用Citrix的“Data Collector”负载均衡调度服务器负责收集每一台服务器里面的一些动态信息,并与之进行交流;当有应用请求时,自动将请求转到负载最轻的服务器上运行。Citrix是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把软件的计算逻辑和显示逻辑分开,这样客户端只需上传一些鼠标、键盘的命令,服务器接到命令之后进行计算,将计算完的结果传送给客户端,注意:Citrix所传送的不是数据流,而是将图像的变化部分经过压缩传给客户端,只有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才可以看到真实的数据,而中间层传输的只是代码,并且Citrix还对这些代码进行了加密。对于网络的需求,只需要10K~20K的带宽就可以满足需要,尤其是在ERP中收发邮件,经常遇到较大邮件,通常在窄带、无线网络条件下基本无法访问,但通过Citrix就可以很快打开邮件,进行文件的及时处理。

4.2.2 数据库层技术特点

在数据库层的选择上,重钢选择了oracle软件。利用oracle软件本身的技术特点,我们设计系统采用ORACLE RAC+DATAGUARD的部署方式。RAC技术是通过CPU共享和存储设备共享来实现多节点之间的无缝集群,用户提交的每一项任务被自动分配给集群中的多台机器执行,用户不必通过冗余的硬件来满足高可靠性要求。

RAC的优势在于:在Cluster、MPP体系结构中,实现一个共享数据库,支持并行处理,均分负载,保证故障时数据库的不间断运行;支持Shared Disk和Shared Nothing类型的体系结构;多个节点同时工作;节点均分负载。当RAC群组的一个A节点失效时,所有的用户会被重新链接到B节点,这一切对来说用户是完全透明的,从而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Data Guard是Oracle公司提出的数据库容灾技术,它提供了一种管理、监测和自动运行的体系结构,用于创建和维护一个或多个备份数据库。与远程磁盘镜像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Data Guard是在逻辑级,通过传输和运行数据库日志文件,来保持生产和备份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一旦数据库因某种情况而不可用时,备份数据库将正常切换或故障切换为新的生产数据库,以达到无数据损失或最小化数据损失的目的,为业务系统提供持续的数据服务能力。

4.2.3 数据备份保护特点

备份软件采用HP Data Protector软件。HP Data Protector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高性能备份与恢复,支持通过磁盘和磁带进行备份和恢复,并且没有距离限制,从而可实现24x7全天候业务连续性,并提高IT资源利用率。Data Protector软件的采购和部署成本比竞争对手低30-70%,能够帮助客户降低IT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许可模式简单易懂,有助于降低复杂性。广泛的可扩展性和各种特性可以实现连续的备份和恢复,使您凭借一款产品即可支持业务增长。此外,该软件还能够与领先的HP StorageWorks磁盘和磁带产品系列以及其它异构存储基础设施完美集成。作为增长迅猛的惠普软件产品组合(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归档、复制和设备管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 Protector软件还能与HP BTO管理解决方案全面集成,使客户能够将数据保护作为整个IT服务的重要环节进行管理。该解决方案将软硬件和屡获殊荣的支持服务集于一身,借助快速安装、日常任务自动化以及易于使用等特性,Data Protector软件能够大大简化复杂的备份和恢复流程。借助集中的多站点管理,可以轻松实施多站点变更,实时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5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平台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机器设备堆叠,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使用软件特点,企业使用方式,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作为企业生产软件部署的基础,另外要合理利用各软件提供的技术方式,对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冗余性进行部署,从而达到高可用和可扩展的整体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肖建国.《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2]雷万云.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

[3]《Patter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Martin Foeler

[4]周金银.《企业架构》.

作者简介:刘航(1984-),男,重庆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

上一篇:6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下一篇:龙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