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计划(共16篇)
1、表演角——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舞蹈、自己编动作表演,愿意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2、语言角——引导幼儿学会看图片内容并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美工角——运用各种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工具(如棉签、油画棒、颜料)进行简单地玩色、涂色、添画、构图、装饰等。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泥工的初步技能。
二、探索区
1、益智角——引导幼儿会探索各种益智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逐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拼图角——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根据底片,在老师帮助下拼出物体形象。
三、生活区
1、娃娃家——引导幼儿初步尝试扮演家庭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2、生活角——引导幼儿学会用小勺舀东西、折叠手帕、扣纽扣,等。培养幼儿学会简单的自理生活能力。
四、游戏区
1、建构角——幼儿乐意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拼搭房子、初步懂得与同伴一起合作拼搭不同的物体形象。
一、数学游戏情景化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要注重趣味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例如, 小班教材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幼儿区分颜色。于是活动时我准备了三个圆形, 其中有红色、黄色和绿色。请小朋友将玩具宝宝按颜色送回家。他们很能干, 30个孩子只有1个孩子送错了。我想:“孩子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经常接触到这三种颜色呢?”当然是在十字路口。为了让孩子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又让孩子们将教具变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玩起了“开汽车”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玩耍, 看见红灯就停下, 看见黄灯就准备, 看见绿灯就前行。在这种情景化的游戏中, 孩子们不光加深了对三种颜色的认识, 还增强了安全意识, 一举两得。
二、数学游戏生活化
图形的认识在小班上学期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如何让幼儿很好地掌握几种基本图形?这就要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来完成。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吃, 尤其期待中午起床后的午点, 而我利用小班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 巧妙地将“奇妙箱”、“变魔术”的游戏贯穿于这一活动中。首先, 我念儿歌:奇妙箱子饼干多, 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 要求说出摸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有的说是三角形, 有的说是圆形, 有的说是正方形, 还有的说是长方形。在吃的过程当中, 我继续引导幼儿“变魔术”说说自己的饼干变成了什么形状?在游戏的氛围中孩子们边细细品尝, 边新奇地关注着饼干形状的变化, 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同样, 在开展《1和许多》的活动中, 孩子们对1个和许多区分得很好, 但我还要让孩子知道, 许多可以变成一个一个, 而很多的一个合起来就会变成许多。我也充分利用分发点心进行, 首先让孩子们看我这里有许多许多的午点, 然后再分发给每一个小朋友, 让看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这样, 孩子们一下就发现了许多可以变成一个一个的, 巧妙解决了一和许多的关系。这样, 不仅能让幼儿学习到数学知识, 也能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三、利用操作性的数学游戏
操作性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 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 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 将操作经验加以交流、归纳, 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 初步建立理性的概念。这样的活动, 不但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 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而且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如, 在一次搭积木时, 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西西抢积木, 我的积木少, 他的积木多。”我灵机一动, 这不是一个让孩子学习多和少的机会吗?于是我让每一组的幼儿把积木全部放在一起, 看一看现在积木比自己刚才一个人的是多还是少, 再请幼儿把积木分开, 每个人都拿点积木, 比较是刚才合起来多还是现在多。很快幼儿都比较出了大家的积木合在一起是多, 分开是少。利用搭积木这一操作活动, 我让孩子们感知了多和少, 又因为积木是彩色的, 所以我又利用积木让他们认识了颜色, 并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进行了颜色的归类活动。
再如, 在认识“大、小”时, 我设计了“给大大小小送礼物”的游戏。先出示大小不一的两只熊, 取名为“大大”和“小小”, 然后让幼儿分别比较它们的特点, 从而认识大小标记, 再请幼儿分别按要求给他俩送礼物。送礼物时幼儿利用目测、比较的方法理解了大小。在游戏中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很快就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大小的不同之处。
1 调整幼儿一日活动结构
从小班幼儿年龄点出发,一日活动以游戏为主。具体表先现在减少集体组织的活动,减少幼儿集体等待的时间,把幼儿从束缚的空间、时间中解放出来,给幼儿更多的游戏时间,增加幼儿字选玩具、自由结伴、自由交谈等活动。
2 挖掘各类游戏活动中潜能在的培训幼儿自信心的因素
一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表达或表现自我;二是在娃娃家、小医院、玩具店等角色游戏中,幼儿是否敢于同伴交往、大胆想象;三是在“玩玩做做”的活动中,幼儿是否能运用材料大胆表现、创作等等。
3 创设与培训幼儿的自信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一是在环境创设上,遵循把环境创作作为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的原则,注重活动室环境不止与有关增强幼儿自信心的主题结合,突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内容。如:“好孩子自己走”,“我会吃饭,我爱睡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教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给幼儿粘贴小红花或幼儿下的小动物形象等,增加趣味性。
二是在精神环境创设上,鼓励幼儿自选活动,以自主、自愿为原则,选择自己下、感兴趣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音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例如,一名幼儿偶然来到图书角,她那起一本书,一边翻,一边不连贯地讲起来。老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就走上前去,充分鼓励她说:“你讲的真好,老师真爱听!”小女还受到了鼓励,忽然扬起头,高兴地说:“我最喜欢讲故事啦!”幼儿的一个随意行为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哟而从这种鼓励的态度中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三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兴趣、意愿,创设活动区,投放各种活动器具,为唱腔幼儿的自信心创作条件。
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增设表演角色,充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如在表演活动中,发现幼儿将拼插玩具当作“话筒”,举在嘴边,非常投入地“演唱”,在了解幼儿有表演的兴趣和愿望后,教师应用废旧纸筒、布头儿制成“话筒”,把幼儿熟悉、下的歌曲和儿歌串录下来,并找来响板、撞钟、铃鼓等小乐器,为幼儿“表演”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用皱纹纸为幼儿做成美丽、鲜艳的百皱裙、头花儿等饰品,增加幼儿的游戏选择面。
其次,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在玩建筑区时,平行游戏为主。因此,教师应把积木分成几筐,用报纸的进区卡控制幼儿人数,做到建筑区的每一名幼儿都有一份数量充足的建筑材料,并给幼儿投入小汽车、树、花、动物等辅助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最后、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使其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是让幼儿能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从成功的吸引中获得自信感。
1、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
2、用布垫玩走、跑、跳等游戏,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探索布垫的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
用布垫玩走、跑、跳等游戏,体验身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布垫若干。
2、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随音乐《小汽车》入活动室。
师:我们的汽车到站了,让我们跟着音乐活动活动身体吧!(兔子跳跳跳)。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请大家坐到后面的布垫上去,休息一会。
二、自由探索布垫玩法。
1、引导幼儿想一想布垫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布垫玩法。
师:我们坐在屁股底下的都是布垫,你摸一摸,布垫是软软的,我们坐在上面可舒服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布垫除了可以坐在屁股底下外,还可以怎么玩?我们站起来试一试吧。(„„)
三、游戏:去春游
师:老师刚刚收到了一条短信,谁发的呢?老师打开看看。师:哦,原来是春天发给我们的啊,它想请我们去春游,小朋友们想不想去?不过,去春游要走很长的路才可以到,所以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去春游,来,起立,把布垫当作方向盘,两只手握紧,两条腿弯一弯,这样小汽车才能开的很快,准备好了,我们要出发了。
师:教师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开车。“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小小车轮转呀转,带着我们去游玩。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看到行人慢慢开,大路宽宽快快开,小朋友们要记住,交通安全最重要。”引导幼儿去春游。(出示PPT,展示大自然美丽的风景)
师:外面的天快黑了,我们回去吧。
(打雷声)哎呀,不好了,要下雨了,我们快点把布垫变成小雨伞吧。哇,天晴了,我们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
四、放松休息
师:我们今天玩了布垫、开了小汽车、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收获的很多,让我们听着音乐,做一下放松运动吧。
一、设计意图
《小妈蚁》(后附)这首歌旋律工整、起伏不大,歌词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蚂蚁找食的过程,容易用模仿动作表现编成游戏,可以在提高幼儿模仿动作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自然流畅的旋会有节奏地做“碰须须”、排队走”等动作。
2.创编出不同的“碰须须”的动作及“排队走”的方式。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获得一个跟一个走的经验。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场,获得相关信息:蚂蚁传递消息时会碰碰触角的。蚂蚁走是一个跟一个按一定的路线走的。遇到大食物时是许多蚂蚁一起搬的。掌握蚂蚁找食物过程:发现食物一找朋友(碰碰触角)一排队出洞一搬食物。
2蚂蚁头饰若干个。
3.道具如花生、米粒等。
4.蚂蚁搬食物的录像(或现场)
难点:按游戏玩法的规定边、游戏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活动过程
1.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或录像),欣赏歌曲《小蚂蚁熟悉歌词,自己模仿蚂蚁走、蚁传递消息、蚂蚁排队走、蚂搬食物等动作。
2.学会唱这首歌曲,并学像教师那样一拍一拍地边唱边于相应的动作。
3.学习蚂蚁:“排队走”的动作。“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教师扮大蚂蚁,幼儿扮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在大蚂蚁后面踏步走,模拟蚂蚁“排队走”。
幼儿竖起双手食指在头顶作蚂蚁触角,蚂蚁头儿随音乐与其它蚂蚁互相碰头,模拟蚂蚁“碰须须”。
4、学习游戏玩法。
5、学习创编蚂蚁“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拥抱等,模拟蚂蚁“碰须须”,碎步走,开车走等模拟动作。
(1)让想出动作的幼儿领大家练习。
(2)让想出动作的`幼儿扮演大蚂蚁领大家一起游戏,按照音乐的节拍边唱边做新想出的动作。
6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队搬食物的方式。
一、情况分析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初步建立了游戏常规,如与其他幼儿合作布置场地、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等,对增加有新情节的主题,幼儿依然很感兴趣。新的情节出现如:奶茶店的一名幼儿提出,买一送一,娃娃家的幼儿用红色积木,给其他家的小朋友送红包等。”可见,假期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给幼儿的认知带来了发展,在游戏中出这些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但是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
第一阶段: 3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奶茶店、糖果店
二、活动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进一步懂得角色职责。
2.继续学习在游戏中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3.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4.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协助丰富知识,带幼儿到奶茶店进行观察。2.物质准备:奶茶店新增奶茶机、吸管盒。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如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奶茶店:以顾客的身份要求制作奶茶,要求店员应按要求做顾客需要的口味,要坚守岗位;糖果店:以老板的身份指导糖果店的员工的人如何使卖糖果,把各个种类的糖果分开放整齐。
5.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奶茶机引导幼儿观察如何使用。
2.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奶茶店时,服务员是怎么做的? 3.幼儿游戏,教师交代游戏要求,并指导幼儿游戏,重点提醒幼儿学着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结束评议
表扬积极参与并大胆用动作、语言交进行交流的幼儿。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上阶段游戏情况。3.提出本次游戏要求:
(1)服务员对客人要热情,要及时整理回收客人使用过的餐具。(2)娃娃家的妈妈可以抱着宝宝乘汽车去逛街。(3)要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娃娃家用具等。
4.教师以相关角色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
5.游戏结束
(1)肯定游戏中能主动与其他游戏交往的幼儿。(2)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爱护玩具的幼儿。
(3)请幼儿说说在“奶茶店”里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我们下次一起来准备。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出示奶茶店广告单,引出幼儿招呼客人。2.向幼儿介绍奶茶机、吸管盒等的使用方法。3.提出游戏要求及注意事项:(1)买东西要排队,要有礼貌。
(2)吃过的食物不乱丢、及时帮奶茶店、糖果店回收物品。(3)在游戏中应遵守规则,不乱跑,不扔玩具对人有礼貌等。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爱护玩具,与其他游戏的联系。5.结束评议
(1)表扬会主动与其他游戏联系的幼儿。(2)表扬会爱护、珍惜玩具的幼儿。阶段小结:
幼儿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奶茶店里的服务员则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客人服务、介绍新饮料等„„孩子们的游戏水平随着情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游戏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
第二阶段:4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奶茶店、糖果店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3.继续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爱护玩具及为玩具分类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新增做棒帮糖的小棍、超轻土、泡胶片等更多的品种。2.知识准备:围绕游戏主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周围的生活,激发幼儿自主讨论。如:“买-送一”是什么意思?怎么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里?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情景表演:糖果店。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用普通话,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礼貌待人。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及角色。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1)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轻的,走路轻轻的,拿东西放东西轻轻的;(2)争当礼貌冠军,讲普通话用礼貌用语,懂得排队、让座等礼貌行为;(3)出现角色问题或争抢玩具问题时,要想办法,可以用剪刀、石头、布或者轮流的方法解决;(4)玩具玩后要一起收拾整齐。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履行职责的情况及礼貌待人情况。
5.游戏结束评价:表扬负责任的幼儿及懂得礼貌待人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谈话或出示实物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2)游戏中要坚持扮演一个角色;
(3)要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东西也要轻;(4)先商量分配角色再开始游戏。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指导娃娃家的成员要礼貌待客,运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进一步丰富娃娃家游戏情节。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礼貌待客,请店员根据顾客要求制作客人喜欢的口味的糖果,最后付钱、找钱,礼貌送客。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卖东西,要把食物分开放整齐。5.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2)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3)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 要做到三轻;
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 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4.游戏结束评价:重点礼貌和收拾玩具方面。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启发幼儿说“要用什么玩具玩什么游戏”等;
2.提出玩游戏的要求:
(1)在游戏中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2)要做到三轻;
(3)不争抢玩具,要使用礼貌用语号同伴交往;(4)玩具玩后要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评价:
(1)有否礼貌待人方面评价(2)有否进行游戏方面评价(3)有否做到三轻方面评价
(4)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游戏后能否把玩具摆放整齐方面评价 阶段小结:
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丰富,随着幼儿对玩具材料和环境的日益熟悉,“小毯子”既被当作被子、浴巾,又当是宝宝的新披风;积木即可以当成红包,也可以做蛋糕或者妈妈洗衣服的肥皂„„可见,幼儿逐步将玩具与生活一点点联系起来,象征意识开始萌芽。其次,由于年龄能力所限,小班幼儿虽然已有许多游戏想法,但是这些情节-般都是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一。游戏中仍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恳求:“这个可以用吗?”“我可以„„吗?”说明幼儿依然留有一些定势,凡事不敢擅作主张,总要征求成人的许可,存在依赖和谨慎心理。因此,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
第三阶段:5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奶茶店、糖果店
二、活动目标:
1.大胆游戏,乐于向同伴介绍“我的新办法”。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加强角色责任感。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增加摆放一些易与生活联系的抽象材料(如: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
2.知识准备:按游戏发展提供相关主题、相关情节的经验。可以展开如下讨论:生活琐事“家里发生的事”;“糖果节表演”;“公园里真热闹”;“奶茶店周年庆”等等。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讨论或情境表演或出示玩具的形式引入主题;
2.重点观察:情节发展情况:如激发情节发展的因素?影响情节发展的障碍?材料使用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需要?根据观察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3.提出玩游戏的要求:告诉幼儿教室里的任何物品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求整理时,物归原处。
4.幼儿游戏,老师以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娃娃家:以奶奶的身份提醒妈妈要把家里收拾整齐,提醒爸爸要送娃娃上幼儿园再去上班。
糖果店:以顾客的身份指导糖果店员工制作客人定制的糖果,要有耐心,要坚守岗位。
奶茶店:以经理的的身份指导服务员如何使用饮料机,东西快卖完时要去进货。
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办法”,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有关游戏的一些小常识,如:怎样洗澡、怎样买菜、启发暗示幼儿想出新办法,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回忆讨论: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如何分工合作?
2.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如“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组织幼儿回忆讨奶茶店的员工是怎样给客人服务的?然后请小朋友模防。2.老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发生的小矛盾。3.教师要继续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善于发现小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4.利用每次小结的机会,让幼儿谈谈“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出示手工纸、积木、瓶罐、纸箱等,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使用替代玩具: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他们能做什么用呢?
2.回忆在家庭中爸爸妈妈的生活情景,提问:“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都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
3.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习思考在百宝箱里寻找需要用的物品。4.分配游戏场所(幼儿园、娃娃家、玩具)和角色分配。
5.你喜欢玩什么游戏?要当什么?怎么做?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有礼貌? 6.游戏结束,指导幼儿收拾好玩具。
五、阶段小结: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也是最为熟悉的主题。但是随着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游戏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逐渐有了超出娃娃家范畴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如有的抱着宝宝到别的娃娃家做客人、带娃娃去看病、有的拎着篮子往返与娃娃家和玩具柜之间,“我去买米”“我去买菜”,„„。但还不懂
得如何分工协作。
第三阶段:6月份
一、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奶茶店、糖果店、交通警察(新增)
二、活动目标:
1.能按照需求选择玩具和材料,并能在较短时间内分类摆放好。2.初步懂得协商游戏、解决纠纷。3.能够简单评价自己及他人的游戏行为。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警帽、红绿灯、路障标志、呼啦圈。
2.知识经验准备:利早谈和区角活动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交通警察知识。
四、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指导要点:
1.教师以“领导”身份的角色,招聘各主题的负责人,要应聘负责人能说出想怎么玩,使游戏更有意思。
2.幼儿游戏,以应聘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有否按计划实施玩法并给予适当指导。
3.评议:请各负责人讲评他们按计划实施玩法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指导要点:
1.谈话引入,以班上幼儿在游戏中碰困难为例,请全班幼儿帮助想办法。2.幼儿提出主题,并协商游戏玩法,教师协助幼儿共同制定要求: ⑴碰到困应多想办法解决。
⑵学习协商游戏的具玩法并完成之。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随时鼓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幼儿,并启发幼儿以物代物。4.讲评:幼儿互评游戏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指导要点:
1.以鼓励前次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以物代物引入,并组织幼儿讨论确定要求: ⑴动脑筋想办克服困碰到的困难,多用替代物解决。⑵分组后先拟订好计划再游戏。2.幼儿协商、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完成预定目的的情况,及时以提醒、建议等方式加以指导。
4.组织幼儿讨论;今天我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想什么办法克服的?
第四次指导: 指导要点:
1.讨论:“今天我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玩?准备怎么玩?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要求:
(1)和同伴协商布置场地、共同准备玩具游戏材料。
(2)游戏时应自觉遵守游戏规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3)游戏结束时,听到音乐应合作收拾整理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全面巡视指导,观察幼儿准备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等情况,适时给予帮助、提醒。
4.教师与幼儿共同评议游戏:今天你和谁一起玩,你们是怎么玩的?
五、阶段小结:
1.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
(1) 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进行音乐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游戏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 而游戏是最好的实现方式。音乐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 必然有相应的规则。不同于非音乐游戏, 它的规则需要结合音乐的节拍来进行, 不然音乐就会变成背景音乐而失去意义。一般来说, 教师要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作为游戏音乐, 如果这首歌曲幼儿并不熟悉,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音乐, 并进行简单的教唱, 当幼儿对歌曲熟悉之后再开展游戏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游戏规则不能太难, 须以幼儿能够记忆住所有的规则为参照来进行设计。
(2) 音乐、歌曲、舞蹈、游戏、知识学习的结合。音乐游戏中涉及教幼儿欣赏音乐、唱歌、跳舞、学习其他内容 (如数数) 等, 这能够从多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音乐游戏中, 音乐的选择需要注意音乐的强节奏性。如果有歌词, 歌曲的内容不能太复杂, 需要符合大多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音乐的节拍、歌曲的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 或者教给幼儿不同的动作。[1]
2.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通过音乐游戏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以专门课堂的形式来教学音乐或舞蹈并不现实, 小班幼儿的自觉性和纪律性较差, 很难集中精力继续学习, 很多幼儿并不喜欢唱歌或者跳舞, 教师生硬地教授让幼儿更加排斥。通过音乐游戏, 幼儿会将音乐舞蹈的学习认知为游戏娱乐的一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可以在玩中学会唱歌、跳舞。
(2) 通过音乐游戏学习知识。音乐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知识方面的学习, 针对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学习诗词等, 而小班的幼儿比较适合进行较为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 《数鸭子》这首歌, 幼儿教师应先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数鸭子的意思, 如果幼儿不是很懂, 可以借助小鸭子毛绒玩具, 让幼儿先认识小鸭子这种动物, 然后让幼儿都作为小鸭子玩过桥的游戏。教室中可以搭一个拱门作为桥, 幼儿排成长龙, 随着歌曲进行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时, 教师可以给幼儿出题目——游过5只小鸭子, 让幼儿来自己计算截止到谁。[2]
(3) 通过音乐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音乐游戏可以教会幼儿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点头、摇头、摆手、跺脚等动作, 可以锻炼幼儿接受信息后的身体协调能力。
(4) 通过音乐游戏拉近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时, 幼儿的心情是愉快的, 这是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的有效方式。通过音乐游戏, 可以拉近幼儿与教师、其他幼儿之间的距离。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 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 教师作为火车头, 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 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 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 提高幼儿的参与度。[3]
3. 总结
在幼儿教育中, 要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 针对小班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 要尽量估计大多数幼儿的理解能力, 以便于让幼儿都能加入游戏中。音乐游戏作为一种适用于幼儿的教育形式已被大多数幼儿园所应用, 这种形式相比让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学习要有趣得多, 值得那些还在延续老一套幼儿教学方法的幼儿园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杰.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 (c) , 2012, (36) :92-93.
[2]赵燕.嬉戏中的智慧——浅谈在小班音乐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能力[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4, (10) :116.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户外活动;晨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60
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幼儿通过有效的晨间户外活动能够增强体魄、活跃氛围,保障自己在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有活力。尤其是在幼儿园小班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不仅可以帮助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还能够增进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单调、机械的重复动作,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运动缺乏目的性,晨练质量不高,时间、空间安排不合理等。新时期,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需要注重游戏化,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深入挖掘户外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需要得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这就要求幼儿园能够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户外活动材料,从而满足幼儿的多样化需求。户外活动材料对于幼儿积极参与晨间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由于幼儿的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存在差异,所以幼儿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让幼儿找到户外活动的乐趣。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老鹰捉小鸡”游戏时,可以给“老鹰”“母鸡”和“小鸡”都带上相应的头饰,这样可以使户外活动更加生活化和真实化;在玩“丢沙包”的游戏时,幼儿教师可以改变沙包的样式,设计成水果形状,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其中;带领小朋友玩“丢手绢”的游戏时,可以把手绢换成毛绒玩具或者其他玩具,让幼儿找到游戏的乐趣。同时,幼儿教师还要考虑到投放材料的多重作用,通过晨间户外活动不仅要让小班幼儿得到身体的锻炼,还要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情商,提高幼儿的综合实力。比如在玩呼啦圈的时候,小朋友都只知道呼啦圈是用来在腰间转动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重组的方式让呼啦圈有多种玩法:可以把呼啦圈平铺到地上,让小朋友玩跳圈的游戏;可以把呼啦圈立起来,让小朋友玩钻山洞的游戏。
二、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内容,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
传统的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现象,不仅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幼儿所参与的游戏也缺乏灵活性,得不到幼儿的青睐。所以在幼儿园小班晨间活动时,幼儿教师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内容,将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重中之重,让幼儿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宝贵经验。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在做游戏时往往以模仿居多,喜欢表现自己,幼儿教师应该抓住幼儿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理的户外游戏内容。比如可以给幼儿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让幼儿扮演各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跟着幼儿教师播放的音乐进行跳舞,这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身心;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跳绳比赛,并给予优胜的小组奖励,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幼儿单人跳绳模式,还让幼儿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团队意识;可以创设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情境,假设小朋友们都是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幼儿教师给幼儿们演示各种运动动作,让幼儿来学习,学的好的小精灵将会获得更高的“能量”。
三、注重教师的指导和拓展,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在幼儿晨间户外活动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还能够为幼儿延伸和拓展知识,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真正发挥晨间户外活动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小班幼儿不爱进行运动,每次晨间活动都不积极参与,只是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游戏,针对这些幼儿,我耐心地进行引导,跟他们进行谈心和交流,给幼儿讲述了参与活动的好处,并且亲自带领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同时,对于一些游戏的玩法,教师还要给予正确的讲述。比如我在教小班幼儿玩“排队走”的游戏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游戏规则,我让第一个幼儿带上头饰站立,然后第二个幼儿弯腰,双手抱住第一个幼儿的腰,第三个幼儿弯腰,双手抱住第二个幼儿的腰,以此类推,然后让小朋友们向前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踩到别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极大的丰富了小班幼儿的想象力。总而言之。晨间活动的时候不能只让一部分幼儿活跃起来,而应让每个幼儿都活跃起来,充分接触自然,感受太阳的温暖,亲近阳光和空气。
四、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感受参与的乐趣
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晨间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必须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调动全体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感受到参与活动的乐趣。同时,幼儿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启发幼儿不断创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自制力和自信心,确保幼儿养成健全的人格。在活动时,我会给幼儿播放儿歌或者节奏明快的歌曲,让幼儿伴着歌曲做游戏或者做运动。比如玩“小布球投篮”游戏时,我准备了相同大小的黄、绿两种小布球若干个,桌子2张,篮筐2个,先把篮筐用胶带或其他方式简单固定在桌子上,然后将小班幼儿分成两队进行轮流投篮,当听到我宣布开始以后,小朋友就要快速地投篮,最终投中球数多的队为胜,反之为败。另外,幼儿教师还要为小朋友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小班幼儿晨间户外活动中发现幼儿存在问题时,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如“你表现的真棒,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为你感到骄傲”“你真聪明,能有这么多的好主意”等。
参考文献:
[1] 万晓梅.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J].教师博览,2014(4).
[2] 任慧.小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14(16).
活动目标
1、在快乐、有趣的`水上游戏活动中进一步熟悉水性,练习水中憋气以及感受水的阻力与浮力。
2、通过在水上进行队行变形及动作的展示,能大胆表现自己水上活动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毛巾、拖鞋
2、录音机、音乐磁带《拉个圆圈走走》
3、水枪、水球、空瓶子、小水桶、浮板等玩水玩具
活动过程
1、进行换衣、鞋,上洗手间,做岸上的准备运动。
2、(入水)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沿着池边进行踏步走变成四路纵队并进行队行地变化。
要求:鼓励幼儿大胆地踩水,让溅起的水花打到幼儿的脸上,感受水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初步尝试闭气地感觉。
3、随着音乐幼儿走成一个大圆圈,(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可围成两个圆圈),幼儿手拉手边唱歌,边沿着圆圈走。唱到“看谁先蹲下”,幼儿立刻蹲下来。唱到“看谁先站好”,幼儿立刻站好。
要求:在蹲下来的时候,要求幼儿吸气屏气后整个人沉到水中去,练习水中憋气的技能。(游戏3——4遍)
4、幼儿自由选择玩水玩具进行嬉水活动。
活动结束
1、幼儿上水后,要求冲洗干净身体并把大毛巾披上。
2、回班上后,进行常规地保育工作:擦干身体穿好衣服,吹头发、滴眼药水等。
3、把泳衣进行消毒清洗。
活动反思:
——小娃娃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活动准备: 布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布娃娃:小朋友看看这时谁呀?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小朋友来当她的爸爸妈妈哄宝宝睡觉好吗?
2、师生随着音乐用缓慢、轻柔的歌声演唱《我的小宝宝》
二、学习歌曲《小娃娃》
1、师:小娃娃睡醒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娃娃长得师什么样子?身上穿着什么衣服?你喜欢它吗?你想抱抱它吗?我们一起和小娃娃来做游戏吧,轻轻地抱他转一转,还要送给大家玩。
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表演唱《小娃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三、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出示娃娃,边唱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将娃娃送给另一个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师:我做妈妈抱娃娃唱歌,谁来和我一起玩游戏?
3、师:找一个好朋友做游戏,商量一个做妈妈,一边唱一边抱娃娃做动作。
四、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请一组幼儿做这个游戏,每人抱一个娃娃,唱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好朋友,间奏后拿到娃娃的幼儿继续表演做游戏。
当然,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最后建成的物体,更重要的是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并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弄、堆砌建构材料到有目的地搭建简单的建构物这一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创造阶段,而老师在每一个阶段指导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一、基础阶段的指导
幼儿刚入园,对集体生活处于适应阶段,加上对建构材料不熟悉,所以对建构游戏不感兴趣,往往都是一种无目的玩弄和堆砌材料。他们有的将不同的积木一个个排列、堆叠在一起,然后推倒重建;有的一次次地将积木扔到地上、桌子上,再捡起来;还有的霸占许多材料而不操作;只有极少部分幼儿搭建一两个简单的作品,但没有合作和分享。建构中幼儿坚持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弱,所以一次建构的时间很短,争抢积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科学设计,合理安排。
幼儿能否专心地进行建构游戏有赖于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建构区,老师可根据小班的实际情况设立大小积木区:一是大积木区,供幼儿玩大积木时使用,一般设在室外,不用时可以将积木倚墙叠高,堆叠高度以幼儿能自行拿取为准;二是小积木区,在活动室的一边整齐地摆放活动桌,供幼儿玩小型玩具时使用,可在靠墙处设置矮柜摆放小型积木,并且按照积木的形状和大小做些标志,贴在篮子上,便于幼儿收取和整理。在玩积木游戏时,幼儿按照积木的类别把篮子从矮柜里搬出,放在活动桌上,然后分组搭建。每天的晨间活动和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开放积木区,并确保区域周围安静,使幼儿能够畅快地投入活动,集中精力去构建。
2.根据年龄,恰当选材。
对年龄小的幼儿,太多不同种类及形状的积木会令他们难以取舍,不能专心建构。小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些形象、色彩鲜艳、富有趣味性、形状简单、易操作、安全、环保轻巧的建构材料;还可提供给孩子感兴趣、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材料,如各种小汽车、人物、花朵、树等模型作为辅助材料,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使建构游戏更为有趣。
3.正确引导,适当鼓励。
对于一些害怕尝试新活动或不能马上进入操作情境的幼儿,老师可以首先通过上课、参观、散步、观摩图片等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并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积木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摸索建构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并示范一些基本玩法给他们看。另外,可以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想想该造些什么,也可请玩积木已经很熟练的幼儿作示范,同时让刚刚学习玩积木的幼儿多作尝试。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鼓励幼儿大胆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老师点评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要鼓励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二、提高阶段的指导
本阶段幼儿对建构游戏已产生了兴趣,并且基本掌握了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和多种具体的玩法,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也能用简单的平面建构法表现出其主要特征:如平面的人物、动植物;用架空的方法搭桌子、房子等;用分部建构再连接组合的方法表现滑滑梯的台阶、梯身及下滑部分等。但是幼儿的建构造型很单一,对于细节部分还不会装饰,反映物体不够逼真,如他们搭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的,房屋的顶部大都是三角形的;搭建的物体是分散、凌乱的,不能形成一个主题。
1.巧妙提问,发展想象。
本阶段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幼儿进行建构的过程中经常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搭的东西可以做什么呢?”“它还可以怎么搭?”“加上点什么会更好玩呢?”通过这些问题来拓宽幼儿的思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适当帮助。也可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使用自言自语或自我评价,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沉浸在游戏中;或给幼儿一些描述性的评语,以进一步肯定幼儿的活动:以此来显示老师对幼儿活动的重视,增加幼儿的兴趣;或征求幼儿的意见:“你看我们就叫它儿童乐园怎么样?”使幼儿感觉老师很尊重他。同时,老师在提问时应该避免加进自己的意思,如“这是某某吗?”之类的问题,因为这仿佛在向幼儿暗示,必须将积木堆得像某一样东西,其实这约束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影响幼儿的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建构游戏中,因为小班幼儿受结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其逻辑思维不完善,空间感较差,这时老师如果生搬硬套地讲解示范建构方法,会打消幼儿对游戏的积极能动性。我们应为游戏创设相关的情境介入、提供相关的建构材料及使用一定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如,在建构小主题“公园”时,老师先建构一些难度较大的公园设施摆在活动室四周,说:“这里有一个大公园,小朋友看看还缺什么?”这时,孩子们便会很积极地说还缺凉亭、人物、花草树木、拱桥……老师说:“我们用各种积木建造,帮它们补上。”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动机,促使幼儿较快地进入游戏状态。
nlc202309021530
3.模拟构造,提高技能。
模仿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也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建构游戏除了幼儿的自发活动外,很重要的是模仿学习。在组织幼儿模拟构造时的构造物有几方面来源:一是幼儿自由构造中较好的作品;二是高年级幼儿为小班幼儿做建构表演;三是实物、玩具、模型等形象;四是图片,由最初的平面结构模拟图到立体结构模拟图再到事物图。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分析范例,重点演示新技能和结构难点。这时老师主要引导幼儿由平面建筑向立体建筑转化,初步让幼儿注意到在建构中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装饰技能,如,四边装饰、中心装饰等。鼓励幼儿了解和发现各种材料的用途和不同的表现结果,如不同长短的积木可以建构不同大小、形状的物体等。
在常规方面,让幼儿学习由上而下收拾整理材料,并将积木按标记放到篮子里,摆到架子上,尽量不发出声音。多让幼儿参与讲评,逐渐引导他们说出建构物是用什么材料搭的,比较建构物的异同。老师讲评时要有侧重点,时间不要太久。
三、创造阶段的指导
本阶段幼儿已经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建构技能表现所要搭建物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游戏的坚持性和目的性也增强了。但这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高原期”,即幼儿除了会搭一成不变的东西外,不会搭其他的建构物,有时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
1.串联游戏,拓宽思路。
当幼儿的建构欲望逐渐减弱时,需要教师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可以引导幼儿将各游戏区串联起来,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情节性。例如,搭建加工厂的幼儿可以为搭建公园的幼儿送来做好的花、树,玩积木的幼儿可以为娃娃家做家具等。老师要拓宽幼儿的思路,除了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外,如“你还见过哪些东西,能把它搭出来吗?”还可以引导幼儿合作搭建群组、组合群组,如各种动态的人物群、动物群、建筑群等,也可将群组打乱重新组合成主题群,同时学习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还鼓励幼儿讲评时,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主动向大家介绍建构物的名称、用途及选用的材料。合作搭建的幼儿能商量好谁先讲、不争抢。倾听时不把别人的构造物碰倒。
2.循序渐进,激发需要。
老师对幼儿的引导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为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幼儿提出合理恰当的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新要求,使幼儿产生新需要,造就新需要和已有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解决矛盾,推动幼儿不断发展。因为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易持久,如何使幼儿始终对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应不断充实、增加游戏内容,启发幼儿新的建构思路,从而使建构游戏顺利地开展。如,幼儿已经掌握了“小狗”的建构方法,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幼儿在建构“小狗”的基础上建构“老虎、大象”等。幼儿懂得建构这些单一的动物,我们可以创设动物园,鼓励幼儿建构不同的动物。
3.因人而异,互帮互助。
结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性地、自由地再现物质形象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如何提高每个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玩”的积极性是教师引导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于爱动脑、思维敏捷的孩子,可鼓励和启发他选择别人未用过的材料进行建构,并能用多种辅助材料进行装饰;对能力一般的幼儿则鼓励他去参观别人造好的作品,从而受到启发,允许他有尝试错误的经验,在讨论时重点让他发表意见,并再次结合讨论后的认识进行操作,最后形成正确的经验与概念。一个成功的建构游戏,还需要幼儿有较强的目的性,并勇于克服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善于和同伴相互配合、协作,老师应提供自由、互助的建构环境。在建构的过程中,建构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作品的速度快,而创造力较差的幼儿总要琢磨老半天。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帮扶,特别是主题建构,需要幼儿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同时,教师也应以同伴的身份、平行地介入游戏,幼儿在轻松、自由、互帮互助的活动中完成作品。
4.鼓励动脑,解决困难。
幼儿在游戏中碰到困难时,老师不要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要及时掌握这一问题的困境,使幼儿根据游戏意图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如幼儿用积木搭拱桥,搭好一段后碰到了困难,怎样搭拐弯处呢?老师没有提供制作材料,也不介绍制作方法,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创造发明。于是,幼儿将造房子的经验迁移过来,先将一块电话形状的积木放在拐弯处,再进行搭建。在游戏缺少新意停滞不前时,老师可提出问题为幼儿设置一定难度。如幼儿搭好了一座房子就无事可干了,老师可以启发他“你看没看到过与它不一样的房子?能搭出来吗?”
幼儿园小班建构游戏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以上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无绝对的界限,并且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个别差异。虽然小班幼儿的结构技能还有待发展,但建构游戏依然在小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要教师能精心正确地指导建构游戏,不仅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同时思维、想象、合作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
“娃娃家”这个游戏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是幼儿在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重现, 我们可以从幼儿玩“娃娃家”这个游戏中隐约地看到幼儿在自己的家庭中是怎么样生活的!
一、总体特征
小班的幼儿对“娃娃家”的理解还不是太透彻的, 他们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娃娃家”这个词的意思, 有些幼儿就只是纯粹的玩“娃娃家”里的玩具, 而有些幼儿可以理解一点“娃娃家”.
二、角色选择
1. 自主分配角色
对于幼儿分配角色的问题, 当幼儿玩“娃娃家”的时候, 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说明谁当爸爸谁当妈妈, 幼儿会自己分配。我举个例子:
有一次教师说:“好, 现在可以去玩‘娃娃家’。”姚××就一边搬椅子一边往“娃娃家”那边走, 后来又有一名幼儿 (贺××) 去了, 姚××就对他说:“我当妈妈, 你当爸爸。”贺××很乐意地答应了。这样, 我们就知道了幼儿明白“娃娃家”里应该有爸爸妈妈。同时, 幼儿自己心里也会有想当什么的想法。
2. 服从教师分配角色
在玩“娃娃家”游戏时, 有时候教师会进行分配, 如教师在上完课时对幼儿说:“现在我们玩‘娃娃家’的游戏, 老师点到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椅子搬过去, 现在屠××和汤××去, 屠××当妈妈, 汤××当爸爸。”两个幼儿就很快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去玩了, 就是按照教师说的, 他们没有发生争议。这说明, 幼儿对于教师所分配的角色不存在着异议, 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角色。
三、幼儿“娃娃家”的具体内容、特征
幼儿在玩“娃娃家”的时候, 有些“爸爸妈妈”会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另一些“爸爸妈妈”则没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而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以说是对什么感兴趣就专注于做那件事情。下面我再举一个例子:
单×和刘××在玩“娃娃家”之前就进行了分工, 而且在玩的时候分工很明确:单×当妈妈, 刘××当爸爸。在玩的时候, 他们各自做各自的事, 单×在照顾小宝宝, 刘××在煮饭。
在单×和刘××玩“娃娃家”玩到一半的时候, 我去看他们, 看到两个人都在炒菜。看见我来了, 他们就对我说:“老师, 我们在炒菜。”我问:“你们在炒什么菜啊?”他们说:“我们在炒鸡蛋。”我又问:“你们炒给谁吃的啊?”他们没回答。我再问:“是炒给小宝宝吃的啊?”“嗯, 是的。”他们说。说的时候, 两个人都看着自己手上的菜, 很认真地摆弄着。我看了看他们, 说:“小宝宝哭了, 你们是不是应该哄哄他 (她) 啊?”这时他们才想到旁边的小宝宝, 赶紧过去拍拍小宝宝, 嘴里并说着:“宝宝不哭啊!”拍了一会, 就又去弄他们的菜了!这时我对他们讲:“在‘娃娃家’游戏中有爸爸妈妈两个角色, 我们当妈妈的就应该做好妈妈的工作, 当爸爸的就要做好爸爸的工作, 不可以两个人同时去做一件事, 那样我们的小宝宝就没有人照顾了啊!”
由于3岁半的幼儿还很小, 不能在玩游戏之前想好玩什么, 所以他们通常是是看到什么玩具就会联想到什么游戏。因此, 教师不要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意愿去玩游戏, 他们想怎么玩, 我们就让他们怎么玩。在游戏中,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幼儿, 就像我在上面举的例子那样, 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对幼儿讲:“小宝宝哭了, 你们是不是应该哄哄他 (她) 啊?”这样, 孩子就会很快的去哄小宝宝。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 教师要让幼儿受角色的约束, 比如你是当妈妈的就要爱护自己的孩子, 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和家庭, 把家里打扫干净, 把物品放整齐。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幼儿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 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 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这充分说明, 幼儿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如有些幼儿知道分工, 有些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分工的意思。
幼儿在玩“娃娃家”这个游戏的时候, 他 (她) 会有影射, 如他 (她) 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是怎么样的, 他 (她) 也许就会用到“娃娃家”这个游戏中来。例如:在家里妈妈是怎么喂他 (她) 吃饭的, 这个幼儿就会怎么喂小宝宝吃饭;妈妈在喂饭的时候会说一些话, 这个幼儿就会在喂小宝宝吃饭的时候说类似的话;爸爸在家怎么做的, 这个幼儿就会在“娃娃家”游戏中体现出来……但也有些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爸爸和妈妈。
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角色, 会选择不同的事情:在家里看到爸爸经常扫地, 他 (她) 做爸爸的时候就会去扫地;在家里看到妈妈经常烧菜, 那他 (她) 做妈妈的时候就会去烧菜。幼儿选择的事情不同, 可以体现幼儿不同的社会倾向。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我们小班共有幼儿50名,大部分的幼儿都来自农村,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对于与人交往的社会经验不丰富,对于一些社会活动也不是很了解,制订了以下活动计划。
一、游戏区域
语言区、美术区、手工区、娃娃家、理发店、玩具店、超市、二、游戏准备、目标
语言区:提供给幼儿识字的卡片和图书。
目的:
1.激发幼儿学习和认识汉字的兴趣。
2.能自己主动的学会一定数量的汉字。
3.会看到图片说出汉字。
美术区:提供幼儿蜡笔和绘画纸。
目的:
1.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学会美术活动的一些技能。
3.能主动的进行美术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工区:提供幼儿彩泥和泥工工具。
目的:
1.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学会泥工活动的一些技巧和技能。
3.能有兴趣的进行泥工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
娃娃家:提供幼儿娃娃、小家具、小炊具等
目的:
1.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
2.反映家庭的日常大亨货内容,体验爸爸、妈妈对娃娃亲切关怀的感情。
理发店:提供幼儿玩具理发工具、洗发水等
目的:
1.认识理发员,了解理发员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幼儿模仿理发员理发。
2.在游戏中知道幼儿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了解理发工具及理发过程。
玩具店:提供幼儿各种玩具。
目的:
1.让幼儿了解各种玩具的特点和玩法。
2.在游戏中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发展幼儿的口语交往能力。
超市:提供幼儿各种饮料瓶包装盒等
目的:
1.认识超市,知道超市里有食品、日用品等,了解营业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学习模仿营业员的劳动,逼真的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
亲子游园计划
游戏名称《层层叠高》
游戏目的:
1、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游戏准备:
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二十块、小篮子四个。
游戏玩法:
每次游戏可请四对家庭参加。家长与孩子在起点手持篮子准备。游戏开始后,每对家庭跑到场地内将散落在场内的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拣五块后,跑到终点将两种积木依次循环搭起。以积木形状搭配正确、速度快的家庭获胜。
游戏二
游戏名称:《送珠珠回家》
游戏目的:
1、体验亲子协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大脸盆一个{内装水和各色玻璃珠}、小碗三个、筷子三双、调羹三把、分类盒三个。
游戏玩法:
我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因此,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用怎样的方法培养?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趣昧”情境,支持幼儿建立自理意识
环境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启蒙教师,能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探索思考、参与实践,从而开启智慧之门。因此,教师可以试图改变区域活动中的环境,让环境变得有趣味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中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
例如,可以把娃娃家尽量布置成家庭的环境,创设切菜、洗菜、抱娃娃、哄娃娃等情境,让幼儿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体会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理意识。在区域活动中,用碎布料做成一幅“图画”,上面的小花、太阳、小草、小鱼等都可以由幼儿自己动手扣上去。在这幅图画中还配有简单的故事,幼儿可以边听故事边完成“图画”,这样既锻炼了扣扣子这个简单的动作,又让幼儿充分地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增强了自理意识。
二、利用“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全方位发展。对于3~4岁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注意力在欢快的心情下高度集中,身心发展能达到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可利用好玩的游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 根据幼儿兴趣点,创编生活游戏
天气冷时,幼儿睡觉前要自己脱衣裤,对于这些家里的“小皇帝”们来说是有困难的。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小汽车,喜欢学爸爸的样子开汽车,由此,我设计了“小小汽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幼儿愿意动手尝试。
我找来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大裤子(方便幼儿穿脱)让幼儿先来看看“山洞”里可以看到些什么,幼儿说看到自己的同伴,看到老师,看到玩具……接下来,我就让幼儿“钻山洞”,边钻边说:“小火车钻山洞,一下钻进去了,又一辆小火车钻进山洞……火车到站了,大家都起来要出去走走了。”于是幼儿就站起来,屁股扭一扭,把裤子提一提,在边玩边做中完成了穿裤子的任务。
2. 利用角色体验,引导幼儿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方法
每次午睡时,幼儿都会把脱下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往床垫底下一塞,床垫立刻变成一座高高的小山,怎样才能让幼儿把这些衣服放在床垫下变成小枕头呢?这时,我又玩起了“保护小宝宝”的游戏:“爸爸妈妈都不在,小宝宝很害怕,大家一起来保护他吧!家里一共有四扇门,一起来把这些门关得紧紧的。先把宝宝的房门关掉(两片衣襟对齐折叠好),然后把客厅的房门和防盗门关好(两只袖子折叠好),最后要把楼下的大门也关好(衣服下摆和衣领对折),四扇门都关好了,宝宝在家里就很安全了。”游戏结束后,幼儿都能认真地把衣服叠成小枕头。幼儿在一次次实践中渐渐掌握了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技能。
3. 利用儿歌、故事对幼儿进行引导
幼儿喜欢玩水,玩泡泡。在洗手前,我让幼儿都集中到水槽旁看变“魔术”。一边变“魔术”,一边念儿歌:“小手水里冲一冲,拿块肥皂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咦!变出许多小泡泡,泡泡被水冲走了,我的小手干净了。”观看“魔术”后幼儿有了尝试的愿望,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也知道肥皂的用途了。
好奇、爱模仿、想说话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有趣的情境、故事和儿歌,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
三、增加家园“趣昧”互动,帮助幼儿巩固自我服务的方法
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做到家园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家长们往往很迷茫,不知道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此,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裤子变小了”引导幼儿自己折叠裤子的方法和步骤;“‘小汽车’送货”形象地把小手比作小汽车,从衣袖钻出去再把衣袖往回拉,引导幼儿自己把反掉的衣服翻过来;“小鞋子生气了”在鞋子上各贴一张幼儿拉手(或拥抱)图案的贴纸,如果幼儿穿对了贴纸就手拉手或抱在一起,如果幼儿穿反了鞋子,贴纸朋友就碰不到一起会生气。通过游戏的介绍,家长也了解了幼儿园里的学习方法,更积极地配合教师,使学校教育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是伴随着幼儿年龄特点而不断调整的,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意识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要不断地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做到心灵而手巧。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因此,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
一、自发游戏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对于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幼儿教育机构更是从儿童入学的小班教学开始,就把握好对于儿童的教育。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游戏教学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儿童自发游戏能力的培養,对于其整体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潜在价值。
二、小班幼儿自发游戏的发展现状
自发游戏是儿童在自由活动中,自己创造出来的游戏。现在的儿童,生活和接触的环境更加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早熟”,其接受能力和范围无形中增强了,这就给儿童自发游戏的开展和生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在幼儿教学中,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儿童自发游戏的组织上。小班幼儿开展自发游戏一般是在自由活动时间,这个时间内,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发地组织朋友,开展游戏,这也是他们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三、小班幼儿自发游戏的潜在价值分析
当前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自发游戏的潜在价值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幼儿处于对社会、学校、人的认知环境中,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于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识,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这个社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
自发游戏形成和开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过程。在自发游戏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是一种引导作用,幼儿通过自由支配身边的道具、玩具,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产生主动的认知。
(二)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发游戏的组织和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对于接触的各种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通过接触新事物,在自发游戏中进行充分的想象,锻炼发散思维能力。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如今的幼儿身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样,自发性游戏的开展,正是从这个方面为幼儿开发思维和智力提供一定的自我空间,以此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三)有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进行入幼儿园学习,这是他们在出生以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到“集体生活”,无论从客观的外在环境还是儿童的心理接受环境而言,这都是他们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环境转变。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教师在幼儿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拓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渠道,培养幼儿的情感。
四、小班幼儿自发游戏开展的建议
小班幼儿自发游戏的开展,并不是彻彻底底地对学生放开,作为教师,在开展幼儿自发游戏的活动中,要注重提供相关的帮助,更好地辅助游戏的开展。针对目前幼儿自发游戏开展的现状,以下几方面的建议可供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参考。
(一)注重对幼儿自发游戏的引导
对幼儿自发游戏的引导是多方面的,引导不等于领导。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地介入幼儿自发性游戏中,但是对于整体游戏的开展要有一个大致方向的把握和引导,特别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要加强对其安全意识的引导。自发游戏虽然给幼儿以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但是要特别注意,安全意识的教育引导不能放松,不能让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出现任何带有安全隐患性质的游戏行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制止。
(二)加强对幼儿自发游戏环境的创设
首先,要在客观环境上给幼儿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的建立,需要各方面客观条件的支持。幼儿园要准备丰富的、可供幼儿开展游戏的道具、文具,比如贴纸、水彩笔、彩纸等,这些都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其次,营造一个轻松的自发游戏开展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自发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自由选择游戏项目、游戏方法等,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幼儿进行鼓励,对于表现出色的幼儿 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代幼儿教学中,幼儿自发游戏的开展已经成为培养幼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自发游戏来发掘和发扬自发游戏的潜在价值,在游戏中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开发,提高幼儿的情感沟通能力。
【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户外亲子游戏活动方案10-29
幼儿园小班体育象采游戏《小香蕉》活动反思09-20
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亲子游戏11-11
幼儿园小班互动游戏11-15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彩纸飘飘09-16
小班幼儿游戏教育随笔11-22
小班幼儿与结构游戏11-30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