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发展民生演讲稿(通用11篇)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税收促发展 民生靠税收》。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里,我们迎来了我国第十九个税收宣传月。众所周知,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改善民生,必须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为前提,没有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成空谈。
我镇是个农业大镇,有着4万多亩农田,1万多户农户。农业税和特产税,曾经是我镇的主要税收来源。近年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等与农业相关的税收。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开拓税源,我镇的国地税收入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随着税收的增加,政府的执政能力增强,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为着群众办实事。
农民们不再担心看不起病,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后顾之忧;农民们不再担心子女上不起学了,九年免费义务教育使“知识改变命运”不再是句空话;农民们不再需要缴交农业税、特产税,拿着补贴在种粮;农民们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拿着补贴买机械,红红火火地开展机械化耕作;农民们不再只凭旧有经验在种田,专家下乡开班指导科学种粮。农田水利建设越来越完善,农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卫生,乡间的硬底化的道路越来越
多,农村的新房子越盖越漂亮,农民们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了。这些都是在税收增长中,群众得到的确确实实的实惠啊!
发展税收事业,促进税收改善民生,我镇将继续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原则,迎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积极行动起来,支持税收,培植税源,以丰厚的税收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
“税赋不丰, 何以兴国;国家不兴, 焉能富民”, 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而且在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 本溪市地方税费收入历史性地突破70亿元, 为本溪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固的财力保障, 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 税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 地税机关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光荣使命, 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实现这一目标, 税收工作的开展须有如下要义。
一、倾力反哺社会,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税收发展的原动力, 近年来, 在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带动下, 地方税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税务机关应感恩回报, 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财力支撑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核心目标, 倾心反哺社会。
“十二五”期间, 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的宏伟目标, 建设沈溪新城、太子河新城, 改造老城区, 着力发展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 改善城市环境, 建设宜居本溪。这一切都对地税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 税务机关应以科学的税收经济观为指导, 自觉将税收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去。一方面, 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力度。以组织收入为中心, 积极采取措施, 强化税收征管, 堵塞税收漏洞, 挖掘税源潜力, 不断提高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逐步扩大税收收入规模, 提高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规模的协调增长。另一方面, 深入研究经济发展趋势, 加强税收分析工作, 提高预测水平, 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调控能力, 及时做好税收政策变动的前瞻测算和执行效应分析, 积极应对经济增长及税收政策变动带来的税收波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 围绕本溪经济发展的诸多新课题, 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主动当好参谋助手, 确保地税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雄厚的财力保障, 形成相对和谐的税收外部环境。
二、改善纳税服务, 致力关注改善民生
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税收政策在扩大就业、理顺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等改进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取”贵在公平、公正, “用”重在合理、有效。为此, 地税机关应立足自身职能, 增强“亲民”意识, 落实“惠民”政策, 施行“利民”举措, 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一方面, 将税收执法寓于服务之中, 把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作为地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服务理念融入税收工作全过程,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 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注重强化税收调节, 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关于改善民生的相关税收政策, 将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
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下岗再就业等方面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支持, 最大限度地维护纳税人的正当权益, 从税收上体现国家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 提升广大百姓的幸福指数, 树立地税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学习中国药都精神, 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发展
以“坚定信心、坚韧实干、坚持创新、坚持一流”为核心的中国药都精神, 是本溪药都建设过程中逐步发展确立起来的, 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一种信念。坚定信心是态度, 坚韧实干是作风, 坚持创新是方法, 坚持一流是志向, 展现了本溪人“昂首‘十二五’、建设新本溪”的豪迈情怀, 体现的是一种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 是敢作敢为、永不服输的勇气, 是追求卓越、团结拼搏的气魄, 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力量。
在新的发展历程中, 地税机关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百姓民生, 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因此, 全市地税系统应时刻以药都精神为引领, 努力在真干实干上下功夫, 在开拓创新上有突破。一方面, 要以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理性明晰且与时俱进的管理思路来指导税收工作。充分认识地税部门的职能及定位, 自觉地把地税工作放到更为宽广的大局中来考虑, 立足本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放眼地税工作发展未来, 以开放的视野积极跟进形势变化, 思变求进, 着力探寻税收管理规律, 洞察税源挖掘阻力, 叩问科学增收妙计, 切实解决制约税收增收和税收事业跨越发展的“瓶颈”问题, 推动全系统的科学发展。另一方面, 要致力于改革创新。重视对税收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 及时捕捉攸关全局的要素, 谋人所未谋, 为人所未为, 做到革故鼎新。在系统上下统一思想, 将做出特色视为创新的最佳表现, 把上级要求与本溪地税实际有机结合, 不断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 在谋划上敢为人先、以先求赢, 在成效上独具特色、以新取胜。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 着力围绕重点工作、难点问题抓创新, 走出新路子、做出新特色、取得新业绩, 用工作成果来体现对税收事业的高度负责。
关键词:民生;税收;生活品质;就业;福利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6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46-02收稿日期:2012-04-09
引 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国民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并且起到了调控国民经济和分配收入的重要作用。因此,认真分析税收同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适时调控财政收入的分配,对国家长期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民生的内涵及其与税收的关系
简单地说,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的逐渐强大,对外交流逐渐增多,人们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是向着更深层次的生活迈进。过去人们想的是填饱肚子,现在有了更高的物质文化需要,追求高的生活品味,生活更加丰富。人们追求生命质量,这使得民生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与发展权利有关的各种普遍需求,如培训进修、人居条件、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公共安全、大众文化等也被纳入民生范畴。具体来讲,民生的内涵延伸和涵盖了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税乃国之基,邦以民为本。作为承担组织国家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重要职能的税务部门,税制的设计、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征管公正与否、税收收入的使用、税收负担的高低,无不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税收的来源看: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是筹集财政收入最稳定可靠的渠道。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往往利益是互相的,只有政府把税收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把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公共利益之中,才能体现政府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体现了以民为本。税收“取之于民”是指国家对公民、企业财产权的剥夺,是财产权单方面让渡给国家。这种无偿向纳税人征收财产的行为,会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损失,一定要控制好税收的比例,一旦严重触犯纳税人的利益,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以纳税人的利益为本,制定合理的纳税政策,真正做到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从税收的用途看:首先必然要用之于民,现代国家的税收是纳税人交以政府,政府税务机关合理分配,用以保障公民获得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稳定的生活秩序和公平的法律保障。即国家通过税收来筹集财政收入,经过精确的预算安排用于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了公共服务,造福于更多的人民。从细微处入手,全面、细致地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并建立健全了安全措施和公共安全,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例如:一线、二线等发达的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修建地铁;多处小区修建锻炼设施等等一些列的举措都为人们增加了很多便利,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我国税费高低及对民生的影响
目前,贫富差距还存在,单纯依靠税收还很难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想到了自主创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幸福的未来,但是这一梦想之路似乎也不那么平坦,许多创业者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难以在当前的经济局势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诸如此类原因造成我国的中小企业难以稳定快速的发展,也就导致了许多劳动力难以进入可靠的企业部门。每到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就有大批报道说有的岗位几十人、上百人竞争,可见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说明我国民生问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求职者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漠然态度。主要因素是工资较之公务员有巨大的差异,其次福利和环境差。税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收入,此外复杂的市场环境等因素也撞击着这些中小企业。资料显示,我国个体经济已明显萎缩,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下降,国家工商总局曾发布一组数据: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2004年时,下降为2350万户,减少了77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28万户。到2005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虽然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并和优胜劣汰,但很多个工作岗位就这样消失在经济的浪潮之中了。
三、改善民生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创业主体
我们都知道,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较大,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一些中小型企业逐渐衰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些原因入手,改善税收体制,帮扶企业重新走向正轨。此外第三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招贤纳士。特别是服务业投资少,效益又高。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虽然服务类岗位目前还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主要是他们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没有认识到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这就需要政府积极有效地引导。
(二)扩大税收政策支持面,实施全局性的税收优惠
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税收占GDP比重超过19%。这样喜人的成果要怎样使群众也能尝到甜头呢?首先一定要制订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残疾人、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进行长期有效地税收优惠政策。还要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一些列贴近民众生活的问题。
(三)健全纳税服务机制,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和许多机构一样,每个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健全纳税服务机制,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丰富服务内容,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办事程序更加简洁,责任安排更加明细等。还要充分树立好税务部门的形象,同时积极推行提醒服务,预约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其次对体制进行创新,节省办税时间,提高效率。最后还要定期汇报工作,对现有的漏洞进行补救,积极提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防范于未然,建立完善的税务服务机制,积极构建和谐文明有效的税收信用体系。
四、结 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维护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实现他们所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相信中国的财政收入会越来越高,而人民受到的福利待遇也会越来越好,社会主义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陈吉平.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努力改善民生环境[N]. 《辽源日报》, 2008-8.
[2]孙争欢.税收对于改善民生的作用及政策取向[EB].http: // www.nxgs.gov.cn/65/2009-4-20/30066@482
4.htm.
[3]李忠华 李晓彬.我国税收对民生影响的理性分析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8,(30).
所谓“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既是民生问题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解决教育平等、就业公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税收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大大增强了政府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也为改善民生、服务民众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应城市国税局实现首季税收“开门红”。截至3月19日,应城市国税局一季度累计完成国税收入11623万元,同比增长20.5%,占计划39300万元的29.6%,其中,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194万元,同比增长23.6%,占计划41643万元的26.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15万元,同比增长30%,占计划10868万元的27.7%。而这样的业绩,来源于市国税局的“四个着力”政策。今年以来,该局着力把握收入变化
趋势,对60户税收收入1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实行领导挂点包保责任制;着力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对60户重点税源户、670户一般税源户和4414户小型税源户分别实行集中管理、行业管理及区域管理;着力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四减五制”,梳理181项办税流程,简化53项办税手续;着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抵扣固定资产进项各额1677万元,落实个体工商户起征点调整减免税收近300万元,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5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持续强劲增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就是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意义所在。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切实地落实改善民生的要求。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比如2007年3月开始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新法,为企业减轻负担创造了更好的税收环境;再如从2008年6月起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本人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2000元,这不仅有利于为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税收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纳税负担,对刺激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3月起,个人所得税工
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也提高到2000元。而自去年9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次上调至3500元,缩小了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人群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这些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精神实质。
一、“十二五”规划是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
在七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中国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主题、主线及“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规划》成为中国今后五年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税收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紧紧地贴近主题,把握主线,落实好“五个坚持”,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参与分配,维护国家”的职能(作用),切实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应有的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和税收发展的定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点,需要全国各行各业的认真落实。而税收作为调整资源,配置资源,参与分配的重要手段,主要手段,它起着政策向导和利益调整的作用。税制的设置,税收的发展只有靠到”十二五”规划上来,“十二五”规划要求才能在税收发展问题得到贯彻落实。
三、“十二五”期间管理学科培训者的思维定位
平江县档案局
余庆远
孙中山先生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我国从平反冤假错案大量查阅档案,到落实知青工龄,再到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档案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档案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档案事业是承载文明和发展的千秋功业,档案人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建立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成为当前档案工作的重点。
或许,档案人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酸甜苦辣不为人知,但他们仍用辛勤的双手无私奉献着,他们让我学会了三个“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有人说,耐心播种,你会有一个丰收的秋天,耐心倾听,你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耐心是一种高尚的秉性,也是一种伟大的气质。从每一份案卷的文字要求到档案章的清晰地填写再到每一个钢钉端正装订,无不体现出档案人的极致耐心。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档案工作极其细致,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甚至一个钉子都会影响到档案的质量,档案人员的细心,可能会挽回上百万元的损失,甚至抹去他人多年的冤屈。
有一种责任心,它不仅仅是担当,更是对自身的考验,正因为这种责任,让档案人员具备了高度的保密意识,也是因为这种责任,才让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得以传承到今。
耐心,细心,责任心,在档案馆,面对如艺术品一般整齐精致的档案,我知道那离不开千千万万档案人员耐心的整理,细心的分类,他们用责任心告诉我,档案是有生命的,它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对待,用爱心去呵护,也告诉我们,青春,因为拼搏而精彩,因为付出而无悔。
关键词:民生,税收政策,收入分配
我国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税收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没有税收的支持,民生的改善就不可能实现。税收制度政策的实行及其税收额的多少和税收管理的公正性都涉及到民众自身的利益。
一、税收对改善民生的作用分析
税收同我国民生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做好税收工作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税收的筹集职能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其发挥宏观调控的体现。税收所得的收入对交通运输、卫生安全、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新农村和新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教育、科技的等环境的支持。此外,税收的执行有法律体系的监督,这样在实现公平税收工作的同时也能够督促相关人员依法执行公务,避免偷税漏税的事件的发生。
二、我国税收政策中的不足分析
1. 关于就业方面的政策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政策对于再就业部分的政策设计也比较单一,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有固定对应的政策期限,在该期限内的经济活动可以享受优惠,这就使得企业为获取更大利益有意发生短期行为,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调。当前的优惠对象主要包括有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以及待业工人等,而人数众多的应届待业毕业生、社会青年、失地农民等都没有在政策优惠的范围之内。其次,税收优惠的种类科目也偏少,难以将应有的激励效用充分发挥。对于普通商业单位来说,当前减免的税收包括有个人所得税、店面营业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所得税由企业效益的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环境决定,企业开创期间,想快速的提高收益一般不会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因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工人的成本高,此时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以抵减其较高的成本,也就不能通过税收政策促进再就业率,这将势必会影响税收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积极性。最后,优惠政策同当前的财政分享体制具有不一致性。在国内企业实现中央地方共享体制的所得税制度之后,地方政府部门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使得地方企业发展难以具有地方特色,同时地方政策的限制也会妨碍到就业方面政策的贯彻落实。
2. 教育税收优惠方面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机构同受教育者之间应当享受的福利存在偏差。我国关于教育方面的税收主要是针对教育机构,而非受教育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个人受教育的成本。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机构在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并未履行其相应的义务,并没有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服务。个人教育的税收优惠能教好的实现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但是从教育储蓄来看并未达到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会或者个人的教育捐款同企业税收额度之间的优惠制度并不完善。我国教育捐款的税收优惠有时会误导人的捐款行为,因为政策中规定的税前支出额的限制,使得随着赠额的增加税收优惠减少,明显给人一种不鼓励大额的捐赠意识。还有优惠政策对象的局限性,捐赠者偏向于对优秀贫困生的捐赠而政策对象却是机关和团体,这使得捐赠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
从实际国内的经济条件看,税收结构对于税收调节职能的发挥具有阻碍作用。我国流转税和所得税分别约占据总税收的2/3和1/5,而调节税收的个人所得占据的比重相比较少。流转税为主的税制能够发挥出增加国家税收的作用,但对于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实现上却不容乐观。由于流转税的转嫁性较强,其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就越容易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使得收入分配收到影响甚至扭曲。税收调节体制的不健全对税收整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改善民生税收政策的建议
1.税收政策应促进国内就业
第一,通过分析现行的税收政策,找出同就业相关政策设置,完善促进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安排。对聘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临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也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体现税收对不同就业形式的支持。对现有企业和新办企业应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尽可能的提供再就业的工作岗位,提供再就业率。第二,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对劳动力的吸收。确保第三产业发展应使其利率水平至少维持在平均利率水平平之上,以便促进其发展。还要为第三产业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并严格按规定落实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进行税收补贴。第三,切实优化税收分配体制,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我国城镇化发展不仅要有国家财政支持,因此应对税收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合理的划分,使得税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教育税收优惠政策应不断深化
一方面,加大对受教育者的优惠力度。对个人教育的支出给予税收扣除,对学生教育贷款利息允许税收扣除。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和个人的教育捐款。对于教育的捐款或投资应在税前给予一定比例的扣除,避免出现大额捐款优惠较少的现象发生。
3. 做好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调节
要实现收入差距的调节就应加快所得税改革。税收形式应当以综合所得税为主,分类所得税为辅。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劳动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实行对收入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的划分,并分项计算所得税,避免纳税人分解收入、重复扣费等造成的逃税,同时也能实现多得多付,少得少付的原则,尽可能的实行税负的公平性。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税收的增长,税收的增长提高了政府的支付能力,对文化、教育、科技及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民生,国家要想发展就要有民生的支持,改善民生的税收政策是促进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敏.促进民生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3
[2]谢永清.改善民生的税收政策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XX县人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社保局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老吾老,及人之老——让养老政策惠及百万XX县人民》。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们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努力转变自身作风、提升效能的同时,进一步做到惠及覆盖面更广的民生,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和作用。虽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也收获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看到离目标的差距和自身的不足。
中国素来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历史上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情操的一项最重要的评判标准。那么,在“百善孝为先”的中国古代,是如何解决养老这一问题的呢?
在夏朝,对不赡养老人,殴打辱骂老人,不给老人吃饱穿暖等等都在不孝之列,依据不同情节,会被处以在脸上刺字、割鼻子、斩脚乃至死刑的刑罚。周朝的时候,则有了一套比较严格具有礼仪含义的具体要求。如,对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细粮,60岁以上的饭菜中要配肉,70岁以上的在饭食中增加副食,80岁以上的要给吃些珍馐美味,到了90岁小辈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饮食。到了唐朝,规定父母在,不远游,不能在私房钱。目的是让子孙尽心竭力地照顾好老人。还实行“补给侍丁”制,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安排一个照料的人,90岁安排两个,100岁则政府安排五个人专门负责饮食起居。
时至今日,在老龄化比例不断加剧的新形式下,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国家和谐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们XX县社保局的一项常态化任务。XX县是人口大县,老龄人口众多,怎样解决养老问题,让改革的春风也能惠及孱弱的老人,使其能够安享晚年,真正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是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养老保险政策应运而生,国家设立养老保险,旨在通过国家强制,使人们在职期间通过缴纳养老保险费,将养老保险费储备起来,以便在退休以后,能够从养老保险机构领取代替工资收入的退休养老金,使人们在老年时能够保持在没有大的经济顾虑状态下生活。
在我看来,主观上我们要认识到解决养老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端正思想,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宣传的广,而且要阐述的深,不能让人民群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政策的出台要及时推广应用,要重点突出一个“快”字。另一方面,我们要沿承以“永葆本色、转变作风、普惠民生”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争做人民满意公仆”为主线;以“双枪双争”为载体,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权益的践行者与捍卫者。
客观上,我们要不断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建议要认真倾听、及时落实,所反应的问题和疑惑要细致讲解。社保局作为一个窗口服务部门,我们所面对与服务的是几十万参保群众,压力大,任务重,只有迎难而上才是唯一出路。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上不仅要办的快,而且要办的好。办的快,才能及时完成目标;办的好,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
“老吾老,及人之老”,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而是我们理应实现的一项奋斗目标。借用一句话,与在场的各位在工作上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和国的建设者,再度相逢、相聚,共叙税收——一个春天的话题。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祖国的税收事业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共和国几番风雨,几多曲折,看今朝国富民强、内政外交,昂然于世界之林,真可谓五十年跨越,五十年奇迹,五十年辉煌!
五十年间,税收作为共和国的血脉,它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忠实恪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五十年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7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12.8。1950年全国税收收入只有26.3亿元,1999年则超越了1万亿元,是1950年的392倍。这亿万的财源,凝聚了全国万纳税户的无以计数的劳动,凝聚了100万税务干部的无怨无悔的奉献。
税收之路,从来就充满艰辛和坎坷。从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一直到80年代,在老百姓的眼里,税收是与个人无关的事;在理论界,非税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在政府部门,税与利、税与费依然混为一谈。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祖国带来了勃勃生机,1992年党中央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中,税收倍受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中,财税改革首当其冲。税收维系国计民生,税收关系千家万户,因此,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观成为时代迫切要求。从90年代初国家税务局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开展的全国税收宣传教育活动,到1992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活动,特别是随着新税制的实施、征管改革的全面推进,“税收与改革”、“税收与法制”、“税收征管与市场经济”、“税收与文明”、“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税”等宣传主题的相继提出,税收宣传一年比一年广泛、深入,一年比一年扎实、有效。今天,税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不但想弄清依法纳税的大道理,还要通过税收宣传了解怎样纳税、纳多少税。纳税人已经把掌握税收知识当成了自己的事,“纳税光荣,偷税犯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据报道,去年4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地税局在市内设立了8个人所得税咨询点,一天就接待咨询者7000余人;在深圳,介绍税收知识的书籍成为畅销书,一度供不应求;而湖南省常宁市的23个乡镇705个村,全部办起了税法夜校,学员的考试成绩成为评选“文明村民”的依据;在北国边陲的乌苏里江畔,习惯了渔猎生活的赫哲族人,如今开始了纳税。这是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历史的抉择,这是时代的潮流!
历史驻足1998年,这一年是那样的不平凡。这一年,我们祖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灾;这一年,朱基总理把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确定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这一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进一步加深,世界瞩目中国,全球聚瞧中国。
这是实力的挑战,这是严峻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等重要决策。国务院要求全国税务系统确保工商税收比上年增收1000亿元,以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
这一年,全国百万税务大军坚决贯彻了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紧紧依靠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发扬“铁石心肠、铁面无私、铁的手腕、铁的的纪律”的“四铁”精神,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全力赴组织税收收入。这一年,全国有多少省市的基层税务干部,从6月份起,就没有了周末礼拜,没有了节假日,多少税务部门领导蹲点在基层、在企业,亲临税收征管一线组织收入。为完成任务,税务干部付出的还不仅仅是辛劳和汗水,更是鲜血和生命。贵州省玉屏县国税干部李全民在对欠税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时,被犯罪分子用刀刺死,壮烈牺牲。他们的血流汗没有白流,这一年,全国实现工商税收8552亿元,比上年增收1003亿元,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朱容基总理在给全体税务工作者致信中说:“你们在十分困难的客观条件下,依靠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征治腐败,清缴欠税,胜利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工商税收比上年增收1000亿元的目标,成绩来之不易,谨表示祝贺和衷心的感谢!”1999年,全国税务干部继续沿着“十六字”税收工作方针和“四铁”精神,组织税收突破1万亿元大关,超任务1千多亿元,为共和国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献上了一份厚礼,朱容基总理、李岚清副总理再次发来
了贺信。全国税务干部为之欢心鼓舞。
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光荣也蕴含着凝重的心血。这成绩来自基层,这光荣更属于基层。因为有了基层千千万万个遍布大江南北的税务人员,因为有了这些税务人员辛勤劳动,点点滴滴的税款才能万涓成河,大大小小的税款才能积沙成塔。在共和国的税收史上,铭刻着这样的一些名字:王振举、袁庭钰、廖太洪……。他们来自基层,他们来自普通的税务干部。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了人民税务员的光辉榜样,他们是共和国税收的脊梁。尽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但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奋斗进取,矢志追求的崇高精神,却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只有走近他们,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乐观、向上的人生境界和敬业、奉献的价值观;
只有走近他们,我们才会懂得什么是忠于职守、公而忘私的品格;
只有走近他们,我们才会明白什么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大家好!我是来自小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小小税法宣传员》。在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接来了第十九个税收宣传月,很荣幸的是,我们学校是税法宣传教育基地,我又被选为小小税法宣传员,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
然而,在这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税收?为什么
要缴税?一直认为,税收离我很遥远。但一次偶然的经历,才使我真正懂得了税法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去小姨开的超市。小姨家的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因为地处繁华街面,生意还挺红火。我正在店里帮忙呢。突然看到来了几个穿蓝色制服的税务人员,小姨好像和他们还很熟,一边忙着卖东西,一边和他们打着招呼。这时,我就听到其中一位税务人员说:“明天是最后一天了,抽空去营业厅缴税吧。”说完他们就走了。看到他们离开后,我就迫不及待的问小姨:“什么是缴税?我们卖东西为什么要缴税?”小姨说:“傻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因为税收是我们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做生意的,必须按照法律,把一部分的收入交给国家,这就是缴税。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为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小姨看我似非懂的样子,又接着说:“如果我们都不缴税了,那你们能上上学吗?你们的教室是哪来的,不都是靠税收修建的;我们行走的街道、公路也是靠税收修建的;我们生活用的水和电也是靠税收开发的……”听完小姨的一席话,我的嘴都张成了“o”字形,啊,原来这都是税收做出的贡献!真是没想到啊!
是啊,税收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好处还真不少!我们免费上学,也是从国家税收中出的钱,建设我们美丽的校园,也是从税收那拿的钱。如果没有税收,我们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税收,就没有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如果没有税收,就没有拦腰斩断长江的三峡大坝;如果没有税收,就没有遨游太空的神舟飞船……。总之没有税收,就没有雄厚的财源,也就没有当今社会的腾飞与发展!
今天,我作为一名小小税法宣传员,更要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身边的朋友做起,从小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为维护国家税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里,我呼吁大家:依法纳税、诚信纳税,让我们共同唱响“税收、发展、民生”的主旋律。
又是一年早春时,在这个播种的季节,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耕耘,祖国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收
讲
稿
一、税收初论
(一)税收的普遍存在1、无处不在——空间
①
在世界之内,所有的国家都有税。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分。所谓“避税地”,是指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国家或地区:一是没有所得税或财产税,但仍有其他税;二是所得税或财产税负担比较轻。在奥地利、爱尔兰、新加坡、瑞士等三十个著名的“避税地”,都有税收。
②
在一国之内,税收是广泛存在的。在历史上,许多事物都曾经征过税,如河流矿产、森林土地、牲畜人口等等,在英国还征过“窗户税”。在历史上,许多行为也曾经征过税,如生产经营、婚丧嫁娶、杀猪宰羊、我国现在对吃饭也在征税。这些事物和行为是广泛存在的,有的到现在还在征收,因此税收也就广泛存在。
③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2、无时不有——时间
①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只要有国家就会有税收。国家早在四千年前就产生了,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因此,税收也早已存在,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叫“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叫“贡”,在两千前年的周朝叫“彻”,今后的税收叫什么,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必将随着国家一起,长期存在。
②
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税收最基本的作用是满足公共需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三人行必有公共开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公共需要,如抵御其它部落入侵。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需要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如调控经济、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等等,税收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公共需要的存在,也就有税收的存在。
(二)税收的重要作用
1、制约政府的办事能力。
①
政府收入的意义。“有钱好办事”,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政府来说,也是这样。收入多,政府能办的事情就多。美国为什么敢在世界上到处耀武扬威?主要就是因为它的经济实力雄厚,财政收入多。这近150亿美元。(中关财政收入比较)。中央政府是这样,地方政府也是这样,从省到地市县到乡,我们每一级政府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办几件大事,修条路、建个厂、上几个项目,反正要搞几个形象工程。但只有愿望是不行的,现在,很多乡镇政府工资都发不出去,还有多少能力办其他事吗?所以,能办成几件,每件事能办成多大的规模,最关键的就是看政府有多少钱。
②
政府收入的构成:债务收入、专卖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税收收入。
③
税收在政府收入占大头,是影响政府办事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④
财政收入决定财政的能力。
2、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①
社会财富的分配:蛋糕,大小是不变的。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分配,此多彼少。
②
重税导致民不聊生。
《渔光曲》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的风。
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的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棉袄,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孔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成为社会的兴衰因素。
①
社会兴盛必有好的税制。端午节,屈原投江,秦强楚弱。秦为什么会强?因为在屈原之前,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奖励耕织”。如何奖励呢?就是“不农之征必多,非农之租必重”,即对农业征收相对较轻的税,对其他工商业则征收重税。结果,“民以殷实,国以富强”,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也都与税收有很大的关系。如西汉文帝“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实行轻徭薄赋;唐初重新颁布“租庸调法”;康熙推行“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
②
社会**常起于苛捐杂税。农民起义的原因:昏君、奸相、贪官、兼并土地、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
③
税收成了打击政敌、争取民心的口号。美国的总统竞选,民国万税,闯王来了不纳粮。
(三)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虽然重要,但却那么敏感,难道政府就没有更好的取得收入的方法?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税收具有其它取得收入的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
1、强制性。
募捐,发行国债
2、无偿性
国债,专卖,国有资产
3、固定性
罚没,货币发行
二、现行税种及税务机构简介
(一)三大税收体系
1、关税。
2、农业税。
①
农林特产税
②
农业税
③
耕地占用税
④
契税
3、工商税。
①
增值税
②
消费税
③
营业税
④
企业所得税
⑤
个人所得税
⑥
其他各税
工商18个税中,有的收入全部归中央所有,叫中央税,比如消费税;有的收入全部归地方,叫地方税,比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也有的中央和地方各得一部分,叫中央地方共享税,比如增值税、资源税。
(二)四套税务机构
有人说“税务局是收税的”,这话对;但是不是收税的都是税务局的?不是的。
海关、财政、国税、地税
(三)国税的组织体系
1、国家税务总局
2、省、市、地、县国家税务局
3、每级国家税务都设有一个稽查分局和按片或结合经济区划设立的若干税务分局
税务分局的级别差距很大,如直辖市国税局下设的分局为处级、省辖市下设的分局有副处级和科级、县及县级市下设的分局有副科级和股级。
(四)国税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
有人说“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话只对了一半。“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这句没错;“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句就不对了。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国税局主要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两种税,这两种税的流向是这样的:
第一步:消费税的全部和增值税的75%上交中央,增值税系25%直接给地方。
第二步:中央从地方上交的税款中拿出一部分给地方。其标准有两个,一是1993年地方净上交中央的全部返还给地方,净上划数=地方总上划数—中央下拔地方数;二是以后每年地方上交中央的数额每增加1%,中央就在基数中增加0.3%的返还比例。
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理解,现举例如下:
假设我省1993年上交中央60亿,中央下划给我省10亿,则1993年我省净上划数为60—10=50亿。如果1998年全省国税系统征收税款120亿,其中增值税100亿,消费税20亿,地方能得多少呢?
首先,国税征收的100亿增值税有25%即25亿,在征收时就直接划给了我省。
其次,1993年基数50亿元,由中央返还给我省。
第三,1998年收入比1993年增长(120—60)÷60=100%,增加返还50×100%×30%=15亿
这样,国税局征收的税款中,我省总共得到25+50+15=90亿,占整个税款的75%,也就是说,国税局征的税,大头还是归地方,那种认为“国税局收的税归全部中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税收征管的内容及主要违法行为
(一)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管理的基本内容。
无论税种怎么设置,税收最终是要落到某个企业或者个人头上的,要由这些人来缴税。这些缴税的人就叫纳税人。要管好税收,减少偷税、漏税,就要掌握这些纳税人的情况。如何掌握这些情况呢?首先就要他们从事生产经营发生纳税义务之前,跟税务机关说一声。税法规定,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都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情况发生了变化,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如果发生停业、停产、破产过停止营业的情况,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这些规定特别象大家所熟悉的户籍管理,这里就不多讲了。
2、违反税务登记管理的主要行为。
①
不办理税务登记或不按期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为了少纳税甚至不纳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设法逃出税务机关的管理之外,也就是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使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档案中找不到这个纳税人,从而逃避纳税义务。也有的纳税人不按期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拖一天就少缴一天的税,拖一个月就少缴一个月的税。这两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都比较普遍,从纳税人的角度讲是逃避税务管理,从税务机关角度讲,就是通常所说的漏管户。
②
转借、涂改、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有的纳税人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但在生产经营中却要使用,比如进货的时候,要想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要税务登记证,没有的用了,怎么办呢?有的就动歪脑筋,从别人那里借或者买,用旧登记证加以涂改,要不就自己伪造一个。
3、税务机关的主要对策。
①
分片管理,专人负责,经常检查。
②
处罚。限期改正,2千,2千至1万。
4、存在问题。
①
出租柜台的。
②
没有经营场所的皮包公司。
(二)帐簿凭证管理
1、帐簿凭证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清楚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必须在办理税务登记后十五日内建立帐簿,如实记载生产经营情况。记帐要依据合法有效的凭证,因此,税务机关对帐簿和凭证记帐进行管理,也就成了必然的。不设帐簿,少记收入,多列支出,设两套帐,(三)
发票管理
(四)税额的确定
(五)税款的征收
(六)税收争议的处理
四、税收犯罪的主要类型
1、偷税
2、逃税
3、骗税
4、抗税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
1、的征管范围体系及其征管税款的征收形式
申报征收查帐征收
核定征收定期定额
1、巡回征收、委托代征、定期定点征收
【税收发展民生演讲稿】推荐阅读:
地税局改革税收服务发展思路06-18
在发展中保障民生06-29
坚持共享发展 持续改善民生06-16
在发展中谈保障和民生09-30
改善民生必须注重发展社会福利11-05
“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乡镇财政所评议活动方案09-18
税收理论06-07
税收宣传06-09
个体税收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