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心理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懒惰心理(精选15篇)

懒惰心理 篇1

懒惰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思进取, 该做的事情不想去做, 不懂得超越自我。事实上, 说一个人懒惰倒不如说这个人具有懒惰心理, 那么一个人的懒惰心理是怎么来的? 难道人们不知道懒惰的坏处吗?懒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疲劳。当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时, 就会很快地感到乏味和厌倦, 因为这件工作已经没有新鲜感, 这时就出现了心理疲劳。人所处的外部世界是时时刻刻无穷变化着的, 我们也经常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人每天做同样的工作, 这种工作对他来说每天也都应该是新的, 为什么人还会感受不到这种变化而感到心理疲劳呢?这是因为人的感受力是比较迟钝的, 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感觉不到, 而人感觉的迟钝其实是由于人的身心受创而产生的潜意识所导致的;另一方面, 由于教育的局限, 人们还有 “不要这样做”, “停在这里” “别动”等等具有否定意义的潜意识, 这类潜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去想新的东西, 不想干新的事业。综上所述, 懒惰其实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潜意识在人脑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懒惰表现

1、思想: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人在完成当天工作或学习任务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做。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班或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工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工作上依赖领导或同事,心想我不做还有别人做;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总是觉得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学生在操场上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是基本环保行动,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依赖性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一些成年人由于人格或习惯的原因依赖心也很强,依赖同事、领导、朋友。

2、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3、家庭培养方式不当:在家里,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孩子长大后也不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惰性是从小就养成的,有的不好的家庭氛围使人产生惰性。例如有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1、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

2、尽量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制定工作或学习计划。各项任务都根据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养成不完成就不睡觉的习惯,克服“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4、寻找榜样。在身边找一个勤奋、果断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对自己进行小小的奖励,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每次看到小丑娃又变丑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

你是否喜欢凡事拖延,直到上级所交托的工作到了最后期限前,才开始挑灯夜战去完成呢?在工作上你有否遇上一些做事拖延的同事,结果自己尝尽等待的焦急滋味呢?做事拖拉的职场同事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在克服职场惰性心理之前,先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得过且过:面对一些费神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就会容易产生拖延的心态,认为事情到了最后总会被解决,于是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提不起精神来处理。

(二)过分自信:有些人有自信在压力下工作,认为自己如同弹簧一样,压得愈紧便愈会弹得愈高,到了最后关头时限,效率反而会大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能够体会到克服挑战的快感,享受最后关头效率和刺激,不过对其他同事来谈,就会产生工作上许多的不协调和误解。

(三)害怕开始:有些人却欠缺自信,常常因为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结果便迟迟不敢动手,这种逃避的惰性心理,往往令自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别人开始催促,又或者受到同事的质疑,就更加不敢开始和继续拖延。不过,这种短暂的逃避令自己的恐惧感在拖延等待中愈积愈多。

(四)追求完美:有些人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仍会拖延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只因为他们想精益求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结果迟迟未行动及导致时间大大超愈过预期。

要克服这种惰性心理,首先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其次可以向上级同事作出工作保证,有别人的监督,会令自己产生动力。

你亦可以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及期限,要求自己提前完成工作,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严守承诺及纪律,享受提前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引领小学生战胜懒惰心理 篇2

关键词:懒惰心理;表现;成因;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79-01

一、懒惰心理的表现

1、心理惰性。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学生一旦存在惰性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逐日增加,如果任其发展,往往会导致不思进取,学业无成。

2、思维惰性。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可第二天又起床迟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课堂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研究认为,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有利于健康,因为人的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用进废退”,就像久置不用的机器会锈蚀一样,脑子也会生锈,变得思维迟钝,应激能力差。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多用脑的人智力水平比懒惰者要高50%。

3、行为惰性。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卫生值日工作,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缺少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校寒假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中,要求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想着班级有这么多幅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2、畏难情绪。有些学生的懒惰来自于畏难情绪,由于要做的事对他来说太难,心理紧张焦虑,于是拖着不去做。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自欺手段,把不做事归结于自己的懒惰而不必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这种懒惰表现为拖时间,不到最后期限不做。

3、家庭教育的缺失。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直接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心理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1、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时候,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让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的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可以把学习任务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细分为几个小目标,这样,大的困难得以化小,使学生能时时看到自己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就,逐渐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3、制定学习与生活的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该让他们自己制定计划,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与生俱来的懒惰,主要是没有原则和制度要求,但是对于自己的计划,他们执行起来可能更仔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模仿学习疗法。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要克服懒惰就要学会勤劳。给懒惰的孩子一个勤劳的伙伴,让他以此为榜样。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榜样互相竞争,同时家长和老师予以肯定,正面强化孩子的勤奋行为。久而久之,懒惰的孩子也能养成跟自己的榜样一样的行为习惯。

懒惰的近义词_懒惰造句 篇3

2、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可为。

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懒惰而安详的气息,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

4、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消耗身体。

5、灵感喜欢光顾勤劳的人,懒惰人不会遇到他。

6、勤学的人,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懒惰的人,却总是埋怨时间跑得太慢。

7、时间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的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悔恨。

8、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9、愚蠢: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10、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

11、懒惰受到的惩罚不仅仅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别人的成功。

12、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3、懒惰是贫穷的制造工厂,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懒惰作者: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15、一个懒惰的少年将来就是一个褴褛的老人。

16、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17、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18、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19、成功对于努力者是一种希望,对于懒惰者是一种奢望,对于不思进取者是一种回忆。

20、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21、懒惰象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22、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23、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24、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5、横扫一切拖沓、迟滞、犹豫与懒惰。自信是什么?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前进,日日精进。自信是什么?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自如。

作文 懒惰与努力 篇4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

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题意简析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懒惰”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色彩不言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努力”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定会遭遇困苦、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出现方向的偏离,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进步”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努力。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当今社会,价值观扭曲,功利浮躁,物欲盛行,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无需踏实勤勉的努力,辛勤汗水的付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名利,直接消解了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2)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巨大,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等社会问题严重存在,拼爹拼人脉,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养尊处优,而社会弱势群体要获得人生发展和进步的管道与空间却日渐狭窄,直接冷淡了人们特别是底层年轻人为人生而努力的热情。

(3)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弘扬什么、提倡什么,如果与整体社会心态相悖,或者说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价值理想的宣传上不力,不能形成整体的社会共识,就会造成这种诸如好逸恶劳、无需努力的价值扭曲。

本题类似于思想评论的写作,应将思考和讨论的内容集中在材料所提供的论题范围之内,具体就这一思想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何纠正这一思想,具体的条件、措施与办法也是建立在对原因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另外,本题写作时还可以有深入质疑的策略选择,也就是说,对论题所涉及的概念“懒惰”与“努力”,实际上也不能一概孤立地予以否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外在行为选择背后发现其价值取向的差异,由这种差异而看到个体生命的一种可贵的坚持。

比如,站在世俗功利的角度来看,贾宝玉厌倦仕途经济,不满禄蠹人生,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懒惰行为,可是就贾宝玉个人的生命选择来说,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恰恰能够让生命获得一种自由的舒张,让自己的价值获得充分的实现,他不愿意过那种束缚自由和性灵的人生,他也不认为以贾母为代表的那种世俗的价值不对,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内心,不愿意选择那种世俗的努力,你不能因此而否定贾宝玉的生命毫无价值。

实际上,人生的方向是多样的,在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外,还可以有道家的宁静无为;在有意义的人生之外,还可以有有意思的人生。而世人却往往坚执于外在事功的努力,追求看得到的可以考量的所谓进步,却忽略了内在心性的宁静与满足,忽略了生命内在的圆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而这种思想认识的误区又导致选择的单一,选择的单一使得这个社会失去了圆融与包容的气度,只要出现价值背离的选择,马上异口同声地挞伐,这无异于是对生命的一种蔑视。考场类文

与其放纵惰性 不如脚踏实地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理性和情感的内战。”诚如斯言,理智和进取常常指引人走上康庄大道,而内心的情感偏好与主观私欲的作祟又让众人与理想背道而驰。

为何芸芸众生皆知道懒惰的危害却抑制(放纵?)其律动?为何人们深明努力的优势,却鲜有人为此践行?一如古语所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放纵自我的惰性总是比克服欲望坚持不懈来的洒脱。或许有人感慨人生自有天意,无论自身努力与否都无法与富二代匹敌,于是自怨自艾,放纵内心的惰性。且不说其悲观的人生态度,也不说其静止地看待人生,缺少对未来的张望能力,单就其片面的看待努力与结果的关系,将富贵与否视为努力的全部意义之所在,不免有失偏颇。

放纵惰性者,或是坐拥父辈钱财,拒绝奋斗的富二代,或是渴望投机取巧上位的蝇营狗苟,或是不思进取自怨自艾之人„„孰不知努力后的美丽才足以颠沛(?)众生,摘得人生的彼岸花。

努力,不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倾力于形式与外貌的倒饬,也不是为满足物欲,放下尊严的愚笨,而是怀着脚踏实地之心,追随内心美好本初,不断走向卓越。

君不见孔圣人一生奔走各国,凭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担当,努力将个人价值涅槃至民族未来的高度,君不见开普勒于穷困潦倒中,仍然奋发图强,探索宇宙的奥秘,试想倘若他们被现实击倒,放纵内心的惰性,倘若他们仅仅着眼于现实利益与一己苟安,怎能丰满生命,又何谈开创文明进步之先河?

因此,一如哲人所言:“人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悲。”面对与生俱来的惰性,圣人能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并且时刻反省,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实为明智之举。

然而,现实是如此的不堪,多少运动员以体能极限而放弃突破,多少学子以考研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而停止前行,多少企业以天意不可违为借口,放弃机遇的同时也拒绝了进步。

或许,当芸芸众生能够少一分对惰性的放纵,多一分脚踏实地的进取,少一分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以及对个体生命的自怨自艾,多一分对本初之心的努力果敢和执着,当众生皆然之时,开明大同的未来还会远吗?

摒弃懒惰 奋勇努力

花散清芬,是它越过磨难而努力绽放的结果;鹰击长空,是它凭借奋勇努力飞翔的结果。人亦然,摒弃懒惰而奋勇努力后的人生,必为绚烂而夺目。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是世人均晓懒惰的可憎,然而终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依我之见,世人所需要跳出的懒惰并非行动上的不作为,而是知难而进,安于现状,临渊羡鱼的惰性,是思想麻木,灵魂困厄的困顿。

尼采曾言:“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的话,那只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的确如此,摒弃懒惰而奋勇努力方能造就奇迹。

然而现实总不能尽如人意。人存于世必然要接受磨难。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言,人若要微妙的享乐,必然要微妙的受苦。而只有知难而进,克服惰性,才有享乐之可能。由于人们仅仅看到成功人士光耀的表面,从而将其成功归结于幸运,而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彻底忽视那不为人知的努力。

由此观之,最可怕的不是我们行动上的不作为,而是心理上的懒散和目标的不笃定。我们相信努力便可以进步,胡适曾言:功不唐捐。然而在克服懒惰之后,努力能否真的有所收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存明确的目标与坚定的方向,那么所有的努力仅仅是原地打转和所谓的徒劳,最后画地为牢,陷入嫉妒恐慌与无助之中。

因此,摒弃懒惰,朝着正确目标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突围的可能。孔子一生为匡世于既倒,救民于水火而不懈努力,即使不为当时承认,却化为永恒的文化符号引领后世。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而不断努力,将毕生心血凝聚其中,使得人们在感动的同时接受心灵的滋养。博尔赫斯虽然双眼失明却仍然努力进行诗歌创作,终成文学巨擘,为人所传颂。

因而今日正确的大努力,必然有将来的大收获,今日的不付出,当然有明日的大悔恨。

杜伽尔认为人最大的弱点是轻视自己,而摒弃懒惰便是拥有相信自己的满满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的强大内心。在此基础上的奋勇努力,亦需要我们恒定的毅力和潜力的释放,不惧困难,敢于超脱现状,方可走出人生的困顿。实现心灵的丰硕于成功的欣悦。

辛波斯卡曾言:“我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而向时间致以歉意。”人生之短暂与易逝引发哲人的反思,而我们也应当于短暂的人生之中,摒弃懒惰,奋勇努力。

弃天才之谬,创努力之风

《后汉书》曾道:“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的确,努力成就人生,这一命题本应具有超越疆界的普适性,然而“知乎”网上的讨论带来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为什么仍然不努力呢?”

究竟是人们对自我认同的失衡,还是因理想的遥不可及而导致的自我放逐?追本溯源,其实不良的社会舆论诱导方为原罪。一方面,社会思潮中涌现出一批“天才”论,通过传媒的渲染使错误的观念涟漪向四周扩散,使人们相信成功靠天分;另一方面,缺乏励志典型使整个社会世风堕落沦丧,转而成为一个全民颓废的时代:既知懒惰不对又拒绝努力。事实上,社会风气若能弘扬“努力成就人生”的主旋律,人人将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那么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定会为我们洞开一扇大门。

巴赫金曾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诚哉斯言!当世风之流弊混入诡谲人心之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便易崩塌。中学未毕业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被懒惰者当作放纵自我的挡箭牌,《最强大脑》的奇人异事错误地引导学生们一味挖掘天分却忽视努力。这一切在媒体的鼓吹之下,竟演化成“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的谬误,其误人子弟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应努力建设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弃天才之谬误,创努力之新风。

然而,端正世风之下,每个社会个体也应端正自己的思想,一味依托于世风改善无益于心灵的拔节成长。我们看到,当世人惊艳于爱因斯坦超人的智商时,爱因斯坦强调所谓天才是建立在99%的汗水之上,以此引领努力之风。同样的,钱钟书面对举世赞誉,只是默默回到书斋,以实际行动纠世风之流弊。二人奉努力为圭臬,终成大家。将个人思想与社会思潮相结合,用“努力”之血液焕发社会之生机,社会之舟定能行得更快更远。

令人遗憾的是,时人予以“努力”的关注尚显菲薄:成功人士四处兜售着人生秘籍,“公知们”以颟顸执见破坏着价值体系。当天才之论肆意散布,当努力之风消磨殆尽,当理想信仰近乎扭曲甚至被抛诸脑后,“懒惰”是否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史铁生《病隙碎笔》中写到:“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的确,当我们仰望努力之时,当社会崇尚奋斗之时,仲永的悲剧便不会再上演,目之所遇即为天堂。

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

当代作家许锡良说过:“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就在于人们对于不幸怀着类似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幸福的追究往往是复杂多元的。”也正源于此,人类社会的选择不尽相同。少部分精英奋斗一生,成就了自我。而庸庸大众,却在平淡中走到时间的尽头。

世人皆知生命在努力中才可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懒惰者却如一潭死水。然而浮世之中真正拼尽全力燃烧生命热情者总是寥寥。窃以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乃是元凶。

李太白一句高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于是盛唐的享乐之风似乎刮过了千年流光,现代人依然笃信“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原则,灯红酒绿,快意恩仇,欲于有限的时间中尽力拓宽享乐的范围。当代人的奢靡成风,醉生梦死,就如马致远笔下的“密匝匝蚁排兵,闹嚷嚷蝇争血”,只留下无尽喧嚣,毫无益处。

虚无主义则是一个极端。这或许与华夏文化中举足轻重的禅宗哲学有关。崇慧禅师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日。”修身养性之语却成为了群氓逃避现实的借口,这些人往往是经不起打击的弱者,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如余华所写:“只为活着而活着”,终流于滥觞。

但回过头来看,享乐主义与虚无主义也不应全盘否定。过分努力的人往往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与世俗的碰撞中伤痕累累,他们可能为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困于一方囹圄,忽视了身边点滴的美与风景,活的既痛苦而单调。

由是,我以为,一个人当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方可平衡懒惰与努力的关系,藉此走向人生的高境界。

何谓“怀老庄之心,行孔孟之道”?诚如作家张云广所言:“在天做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有隐士般的逍遥自在,又有君子般的坦荡进取。”我们当在努力中践行心中的理想,成就自我的高度,但也不忘“潇洒走一回”,在人生旅途中“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时”。行孔孟之道,我们当侠骨柔情,于红尘中勇于担当。怀老庄之心,我们又童心慧眼,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日。因此,有李叔同看遍浮生百态,前半生努力拼搏,后半生便赋歌别俗,遁入空门,这当然不是“懒惰”,是成功之后重拾心中最初的宁静。也有战国名相范蠡,助勾践成一方霸业,成就自我后悄然隐退,避免“兔死狗烹”的结局,通过经商富甲一方,成就了自己后半生的快乐。

懒惰,安全的天敌 篇5

安全这个词对我们每个人都并不陌生,对于化工行业来讲,安全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条消息。一家外企老总在招聘员工时,首先要看应聘者是否是懒人。如果是,即便应聘能力再强也不会被录用。这位老总认为,懒惰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一大诱因,我赞同这位老总的观点。

无论是咱们厂还是其他厂的事故案例,究其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侥幸心理,更是人的懒惰天性在作怪。工作中能走“短路”的就走“短路”,能想出“妙招”的,就用“妙招”,一句“算了吧”、“麻烦”、“没事”,造就了许多的经典事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的吃一会苦”。

以前在检修的时候,一位同事未戴安全帽就进入检修现场,别人提醒他,他说,太麻烦了,我也戴不住,没事的……。虽然戴安全帽只是举手之劳,可由于他的懒惰之心,在他经过一处检修现场的时候,上面掉下一个螺丝,结果把脑袋砸出了血。

另一名同事在工作的时候,未系安全带,结果一不小心掉下来将脊柱摔断,据说至今仍人事不理,虽然只有两米多高,但是所造成的结果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

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无论是厂部还是车间都是天天对我们讲安全,日日对我们喊安全。可是现在仍然有许多的人进入生产区不戴安全帽,不正确戴安全帽,登高作业的时候不正确佩戴安全带,分辨不清各个虑毒罐的效用,巡检的时候就差那么一步都不愿意走到位,操作的时候“能”省略的步骤就省略……

懒了那么一点点,所造成的事故,许多时候都会给大家也带来危险和损失。即使你不爱惜自己,也请对得起大家。

懒惰还会使人失去上进心。懒惰的人不愿意学习安全生产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不积极从发生过的事故中吸取教训,不主动发现并消除隐患。时间长了,懒惰的人周围隐患丛生,发生事故是难免的。为什么每一次血的教训之后我们才肯清醒,才肯觉悟,才肯吸取教训呢?天道酬勤,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用心去克服“懒惰”思想,使安全工作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懒惰的学问 篇6

在这位土耳其老人住的街上,有一位教授,远近闻名,颇受尊敬,因为他这一辈子所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少做事。土耳其老人去拜访他,看见他正躺在花园里一棵无花果树的树荫下,脑袋枕着一个垫子,背后靠着一个垫子,地上还垫了一个垫子。土耳其老人自语道:我先看一下他是如何做的,再进去跟他说话,于是藏在一片篱笆的后边观察着。

这个教授双眼闭着,像是死人一样一动不动。当一颗熟透了的无花果“咔嗒”一声掉在他的身边,他才缓慢地伸一下手臂,把无花果放进嘴里。咽下。然后,又像—根木头似的躺着不动,等着下—个无花果落下来。

“这正是我要替儿子寻找的教授。”老人想着。便从藏身的地方出来。他先向教授问了好,然后便问他是否愿意传授他儿子懒惰的学问。

教授用细弱的声音回答说:“老人家。别说得太多。听你说话对我来说是件很累的事,要是你想教育你儿子。让他学会懒惰,那就叫他来这里就行了。”

土耳其老人回到家,搀上儿子,又给他在腋下夹上一个羽绒垫,带着他来到了教授家的花园。

老人对儿子说:“你记着,看那个悠闲自在的教授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儿子对懒惰的学问向往已久,他靠在一棵无花果树下,看着教授时不时地伸出手臂去捡起掉在身旁的无花果,放在嘴里吃,就想:为什么还要辛苦自己去伸手捡无花果呢?于是,他张着嘴躺下。一个无花果落在了他的嘴里,他慢慢地嚼了嚼,吃了,然后又张着嘴等着。另一个无花果掉在了身旁远一点的地方,他一动也没动,只是慢慢地轻声嘟囔着:“怎么掉到那么远的地方?无花果,到我嘴里来吧!”

教授看到这个弟子如此精明,便对他说:“你回家去吧,你不需要学什么了,相反,我倒是该跟你学些什么。”

懒惰作文400字 篇7

那天,我与同学出门游玩,见证了从深蓝的天空中镶嵌着的一个金灿灿的太阳直至它落山。回到家,我踉踉跄跄地脱了脏兮兮的鞋子,二话不说就溜进了房间。关上门,手机一开,各种游戏被我玩了个遍。时间过得很快,我望了望时钟,发现时候不早了,想着该写作业了。突然,手机的游戏声将我从沉思的情绪中拉出。我的目光再次回到手机屏幕上,一边玩游戏一边想着:作业什么的就那么点,等会儿就可以写完了,再玩几把也无所谓。就这样,我玩了至少有2个小时后,双眼有些疲惫,耷拉着脸,有意无意的望了望作业,我不禁感叹道:怎么这么多作业啊!那时的我早已疲惫不堪,只想赶紧躺床睡觉,果不其然,我这个想法刚出,身体就不自觉地躺下了。

第二天,我起晚了。慌慌张张地吃完早餐,再慌慌张张地跑到学校,最后再慌慌张张地拿出作业。这时我才意识到,昨天我压根就没有写作业。组长知道此事后,告知于科任老师,后来,我被叫到了办公室。那种滋味,真不好受!

懒惰这种东西不好惹,我心想着:都是懒惰惹的祸,我再也不懒惰了以后,我要勤于学习,努力向上,为国家争光。

战胜懒惰 篇8

一放学,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了家,放下书包,趴在沙发上,骨头都没有了,又来了,妈妈扯着嗓子喊:快去给我写作业,不然晚饭都不准给我吃。

我打开书包,拿出一大堆的作业,一边写一边玩,两手紧紧地抱着头,头都要爆炸了,我的肚子又好疼呀,我快速地跑进了厕所,坐在马桶上,看看天花板,玩下脚指头,慢悠悠地,这时门外又传来了一阵洪亮的声音:你怎么这么慢呀?快给我出来写作业去!我有气无力地说:快了,快了,肚子疼得不得了。

吃饭了!妈妈说。我快速穿好了裤子,洗完手大步流星地走出厕所。狼吞虎咽地吃完饭,跑进房间,三心二意地写了几个字,就说作业写完了!妈妈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拿出我的作业,认真地检查起来,发现作业几乎都没有写,她又拿出橡皮,把所有难看字都全部擦掉,严格地对我说:不要听懒惰的话,不然以后你的学习会下降的,要战胜懒惰,变成一个勤劳的人。听了妈妈的话,我下定决心要打扮懒惰,变成一个勤劳的人,我快速地写起了作业,几分钟后我又想动我的橡皮,我默默地想:不行,我要打败懒惰。我只好把手收了回来,又一会儿,我又想动别的东西,不行我不能动。几分钟后我把作业都写完了,写的字也非常好看,妈妈表扬了我。

懒惰的小鸟 篇9

朋友们问他:“笨笨,你不跟我们一起学习吗?”

笨笨说:“学那些没有用,我有我的爸爸妈妈保护我,不需要学习”。

“可笨笨你是一只小鸟,你不会,那你怎么生活呢?”朋友继续说道。

笨笨不耐煩地说:“烦死了,我不学,我就是不学。我要去吃好东西了。”朋友们摇摇头,叹了叹气,去练习飞翔了。笨笨一个人品尝着美食,不时地伸伸懒腰,嘴里嘟囔着:看他们多笨啊!这么多的好吃的不吃,去学什么没用的东西。真是搞不明白啊。

隔了一个月,朋友们都学会了飞翔,在天空中跳着舞。他们相约去看笨笨。

“笨笨,哇,你怎么变得这么胖啊?我们学会了飞翔,你看,笨笨”朋友们跳跃着说。笨笨睁开惺忪的睡眼说:“你们吵死了,我不会,我也不学。你管我那么胖,我不用你们管,走开,真讨厌,打扰了我的好梦”,“还有我的美食啊。”

朋友们无奈的转身飞走了。笨笨打了个哈欠,继续睡觉去了。

这时,一直蛇爬上了大树,悄悄地向笨笨这边爬过来。笨笨转了转身子,眉头紧锁着,没有发现身后的危险。蛇吐着芯子,离笨笨越来越近了,张开了口,眼看着就要吞向笨笨。

天空上的朋友们看到了这一切,像火箭一样冲了下来,“笨笨,快醒醒,快跑,有危险”。

笨笨赶紧睁开眼睛,挥动翅膀,没想到,咕噜的一声沿着树枝滚了下来。

蛇不放弃,又追了过来。紧急的时刻,朋友们合力抓住笨笨将笨笨带到了安全的地方才脱离了危险。

笨笨非常感谢朋友们的救命之恩,但一想到刚才的态度,脸羞得通红。他小声地说道:“刚才对不起,多谢你们救了我。我错了。我想跟你们学习飞翔,你们可以教我吗?”

朋友们说:“当然可以:只不过……”

笨笨低着头,说“只不过什么?”

“你呀,得先减肥,要不然你那圆圆的肚子怎么学习啊?”朋友们笑着说,“哈哈哈,笨笨我们跟你开玩笑的。走吧,我们教你学习飞翔。”

懒惰与勤奋作文 篇10

在历史的长河中,懒惰与勤奋总是相对存在的。位高权重的贵族大多都好逸恶劳,而那些贫民百姓则为生计而辛苦操劳。由于物竞天择,,从而淘汰了贵族,留下的则是勤劳的百姓。懒惰对人的危害从中也就不言而喻。

今天,在人人平等的社会中,勤劳的好处愈发明显,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也就愈发多。其实,在懒惰与勤奋之间的选择问题上,人们也是愈发的艰难。

毛主席曾今说过:“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做一生的好事却很难!”这与做到勤奋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一致的,勤奋如果很难做到,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走向懒惰的深渊,从而害人害己。当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要做到勤奋固然很难,但其代表着长久的利益,是以后幸福生活的保障。如果我们为了眼前的短暂美好,而置勤奋而不顾,且毅然选择了懒惰,那对我们的心灵则是一种创伤,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也是百害而无一益。

勤奋与懒惰实质上的不同,决定了选择他们的人的心灵不同也决定了两种人的人生道路不同,直接影响了一生的成功与失败。

勤奋与懒惰作文 篇11

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平日无所事事的“懒蚂蚁”与日夜忙碌的“勤蚂蚁“同时置于断绝食物的环境,神奇地发现那些平日工作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却带领蚁群去向它们侦察好的食物源前进,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不禁发问是什么让懒蚂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想是因为它们有勤快的头脑。

有时,表面看似有些懒的人却有着时刻在劳作的头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便是如此。他整日蓬头垢面,衣冠不整,全然一副懒汉的形象,走在街上不少人都以为他是个乞讨者,没有人会想到他竟是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但外表的慵懒却挡不住头脑的运转。他把一天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与探索,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相对论》横空出世,让人们对物质有了新的认识,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石。我想把这种懒惰称为“外在懒‘,是值得提倡的。不注重外在的慵懒而在乎思想上的勤劳,这便是有智慧的懒人。

他,不问世事,不出草庐便可知晓世间的风云变幻;他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却可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人们不曾想过生活中的如此懒人竟能帮助刘备成就大业。熟不知那看似慵懒的背后实质上是智慧火花的不断碰撞。他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那便是他能不出草庐却可知晓天下的原因。

“懒惰”成就“智慧” 篇12

一、错误生成美丽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犯错有时真的不好,会贻误时机,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更何况初始学习的孩子们呢?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感觉犯错不可怕,反而使他们在错误中生成智慧,追求卓越,

平时的生字教学,我基本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请小老师教大家识记。记得在教学 “制”的时候,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由于“制”左边一半无法用读音表示,只能请孩子书空记忆,左边部分的笔顺是难点。当我范写完毕刚把手放下时,只见宸宸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得到允许后,他很有素养地说:“刚才周老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什么错误?” 我心里咯噔一下。 “制左边的第四画应该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下面的‘竖、‘横折钩。”幸亏课前已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了,我已是心中有数,于是示意学生拿起语文书,微笑着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请教这位不开口的老师。”学生一看,顿时明白了原来出错的是宸宸。再看他,脸上泛起了一丝惭愧,更有太多的无辜:怎么错的反而是我了呢?我真诚地对他笑了笑:“没事,多勇敢!会思考!能让大家把‘制的笔顺记得更牢。来,伸出小手,再写一次!”孩子们乐意地举起小手,一笔一画地写起来。

莎士比亚说得真好:“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那我们就让错误变得不再可怕,而是变得美丽且有意义吧!

二、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同时体验了获得知识的乐趣、学会了获得知识和方法的过程。”我对这个观点是感同身受的。这学期,结合“三会”课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绝大部分的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一小部分学困生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例如,我上《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独立阅读课文,课前明确让同学们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上台做小老师。大家的交流很有见地,我稍作记录如下:有同学抓住设问句展开教学,归纳每段大意;有同学抓住比喻句、反问句,强调报纸魔力之大;有同学抓住“惊天动地的新闻”“回肠荡气的故事”“形形色色的消息”等结构相同的短语,体会世界变化之快,社会发展之快,从而突出报纸上令人着迷的东西之多;有同学抓住数据对比,突出社会信息量的增大,强调报纸内容的丰富;更有同学还和大家进行了互动,调查同学们最近阅读了什么报纸,有哪些新闻和大家分享?然后强调读报意义和呼吁大家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最后还给同学们推荐了两份报纸——《人民日报》《科学周刊》……不试不知道,一试还真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上台和大家分享的孩子们讲到了我备课中所有的知识点、训练点。实践证明,教师的“懒惰”实际是放手和引导,可以使孩子们更加会学、善学和乐学,使他们变得更加“智慧”。

三、学贵有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有了探究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

我在教学《世界真美呀!》一课时,孩子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有丰富情感的儿童。学习第一段时,孩子质疑:1、世界是有许多颜色的,蛋壳中的小鸡怎么会认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尽管,提问的孩子没有深入理解课文,问题似乎多余,可正好让其他孩子自己解答,是语言实践的好机会。2、我们孩子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而母鸡怎么只会生蛋,还要孵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呢?我是这样处理的:这可是一个高深的问题哦,推荐大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只要坚持多看课外书,一定会变成一个小博士的!

又如在教学《奶奶的白发》一课时,文中“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的感悟理解是个难点。引导孩子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一脸的疑惑,装作不懂其中的意思,请孩子们谈谈体会。一开始,他们一知半解或者云里雾里、答非所问;我也不紧不慢,表示自己越听越不明白了,还用上激将法说:这是一个难点,老师都不懂,也难怪你们读不懂。孩子不服气,于是我建议小组讨论。有的说:奶奶年纪大了,总会有白头发的,以后,我们年纪大了也会有的;有的说:爸爸小的时候,也问过这个问题……终于,我听见了激动的喧哗声,快步走上前急急地问:有新发现吗?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发言:“我觉得课文中的我和爸爸都很顽皮,让奶奶操心了,所以,奶奶的头发白了!”多么精到的见地,我感慨地连声夸赞:这个孩子真会读书!是呀,孩子的朗读感悟是教师无法用讲解来代替的呀!

总之,我在课堂上表现得有点“偷懒”,总是悄悄地把自己藏起来,却让孩子们凸显出来,成为课堂的主角。而这样的“另类”课堂做到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实现了课程改革的三大转变:孩子们从“学会”,变成了“会学”;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他们从“不喜欢学习”,逐渐地变得“更加喜欢学习”了,学得更扎实,却又学得更轻松。随之,他们的探究能力有了提高,语文素养也有了全面的提升。这就是“懒惰”成就的“智慧”!

懒惰的小猫 篇13

一天,猫妈妈对黄黄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和爸爸要出差去,你在家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能老叫人喂你吃,总依赖别人。”它不作声,也不回答,妈妈摇摇头走了。

黄黄每天就在家看电视,什么事也不做,饿了就叫爷爷奶奶喂,不喂就不吃。朋友们找它来玩,它也懒得开门。渐渐地,朋友们都不和它玩了,直到有一天,爷爷奶奶要去走亲戚,临走前,对它说:“宝贝孙子,爷爷和奶奶把午餐做好了,你到时候自己热热吃,”说完就走了。等到它感觉特别饿的时候,它的手已经不会盛饭和拿筷子了,它着急地哭了。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后,看见它手已经不会拿筷子,就耐心地劝告它说:“这就是你懒惰成性造成的,你又要像婴儿学步那样慢慢开始学习了,俗话说:“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黄黄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黄黄终于学会拿筷子吃饭了,而且每天还坚持下去运动,回来认真思考,直到手和脑变得更加灵活起来,它还主动上门找朋友们玩,而且重新成为了好朋友。

“懒惰之家” 篇14

喽!

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弯腰驼背地(没办法,太饿啦)出发了。令我没想到的是,我仅仅只走了十几

分钟,就到了那家所谓“很远很远”的小餐馆。后来,我想想,也对,“懒惰之家”的人总是走一步,停三

步,再加上他们都是大胖子,不走很久很久才怪哩!尽管如此,我也在不停地埋怨他们,让我虚惊了一场。

一进餐馆,我又要晕厥了。这儿真是超级脏耶!如果再来一点儿灰尘,我相信桌子和椅子就会被淹没了。到处

结着蜘蛛网,服务员竟然在睡大觉!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用了100000000000…………分贝的吼声,才把服务员

叫醒。服务员眯缝着眼睛,打着呵欠,用蚊子也听不到的声音说道:“客官要吃什么呀?”我没好气地吼道:

“五个叉烧包!”“对不起,肉没了。”“不能去买吗?”“懒得!”“你们……”我气得没话说。“您还有

事儿吗?没事我就睡觉了……”那服务生懒洋洋地说。就这样,我一连走了好几家餐馆,结果都是一样。没法

子,我只好饿肚皮了……

工人懒惰论 篇15

但是杰布·布什却说,美国人“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为各自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此人依然试图为自己的荒谬言论辩护,他曾声称能让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翻番。

布什的助手们试图出来打圆场,说他的话仅仅是指那些依然从事兼职工作,苦苦找寻全职工作的人。但是,上下文很明显,布什说的可不是那个意思。布什言论的真正根源是近年来保守派圈子里盛行的“索取者的国家”的论调。持这种论调的人坚持认为,有大量的美国人故意选择不工作,因为他们可以靠政府的福利项目,过上悠哉游哉的生活。

人们可以看到,这种懒惰论调在右翼无处不在。它是米特·罗姆尼臭名昭著的“47%”言论的潜在根据。(注:罗姆尼曾在一场筹款集会上说,有47%的选民不值得他关注,因为这些奥巴马的支持者依靠政府过活、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后来他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为这番言论道歉。)参议员兰德·保罗说道:“超过一半的所谓残疾人,要么只是焦虑,要么只是背疼。”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世界观,认为美国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对苦难中的同胞太好了。这种看法对保守派的吸引力十分明显:不管怎么说,又给他们想做的事情提供了一个理由,削减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给富人减税。

鉴于右翼认为懒惰形象盛行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人们不会期待相反的证据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这种论调。联邦政府在“收入保障”上的开支—食品券、失业救济金以及除医疗救助以外可称之为“福利”的几乎所有项目,在GDP中的占比并未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在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开支暴增,但很快就跌至历史低位。参议员保罗的数据完全是错误的。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在更广的范围内因丧失劳动能力提出福利申请的情况并不像人们预想的那么严重。

布什是从哪加入这种论调的?早在他“美国人要延长工时”的过失言论之前,布什就承认自己非常崇拜查尔斯·默里的著作。默里是一位保守派社会分析专家,其成名作是1994年的《钟形曲线》(The Bell Curve),该书的观点是黑人从基因上就比白人差。然而,布什最崇拜的似乎是默里近期出版的另一本书《分崩离析》(Coming Apart),该书认为在过去几十年,白人工人家庭出现的变化与1950年代至1960年代非裔美国人家庭的一样:结婚率和劳动参与率出现双降。

随着蓝领工作从城市中心消失,这种现象首先发生在非裔美国人当中,不过由于收入不平等的大幅上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更普遍的现象。默里认为这些变化是由传统价值的神秘衰落造成的,而政府的福利项目助长了这种衰落,因为项目意味着人们“无需为生存而工作”。布什大概是赞同这种观点。

问题在于,布什笨拙地呼吁延长工时并不只是一种口误,而是表明他在美国工人家庭需要什么的重大分歧上,坚定地站在右翼一边。

现在民主党人之间达成一种有效的共识,认为工人需要得到更多的救助;共和党人却认为,美国工人只是不够努力,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是抛弃“安全网”,给“创造就业机会”的富人减税。

上一篇:07监理工程师《工程进度控制》讲义下一篇:几何画板二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