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救赵论(推荐5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译文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那强劲的秦国 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 ,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 ,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里替魏公子盗窃兵符,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上谏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乡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然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君王手握重权,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权的鉴戒。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哦,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
注释
符:兵符,其形如虎,故又称“虎符”。古代将帅出征时,由国君和将帅各执兵符一半,以后国君想调动军队时,须将国君所执的一半送至将帅处,与将帅所执的一半吻合后方能接受命令。
岌(jí)岌:极端危险。
平原君: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名赵胜,曾任赵相,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其夫人为信陵君之姐。当秦兵围赵时,平原君曾多次派使者向信陵君求救,并以姻亲关系来打动其心。
谢:在这里是“请罪”之意,与现代用法不同。
侯生:侯赢,原为魏国国都夷门的守门人,后为信陵君家中门客。当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时,他向信陵君提出窃符之计。
曷若:何如,倘若。
“如姬”句:如姬之父被人杀害,信陵君曾为之复仇,故如姬对信陵君深为感激。
穰(ránɡ)侯:魏冉,秦昭襄王之舅父,曾任秦将军、相国,握有秦国军政大权。“穰侯”为其封号。⑨虞卿:赵孝成王时相国。他和魏国的魏齐曾为早年间的好友,其后魏齐遇难出奔,他为了帮助魏齐,竟弃官与之一起出走。赘旒(zhuì liú):旒,同“瘤”,多余的东西。
履霜之渐:《易经·坤》:“履霜坚冰至。”说明行路时如踏到霜,则冰天雪地即将到来。
葬原仲:原仲为陈国大夫,死后,其旧友季友(鲁国的公子)私自去陈国将其埋葬。孔子认为这是非礼的行动。翚(huī)帅师:鲁隐公时,宋、陈等国进攻郑国,宋国也要鲁国出兵,鲁隐公不同意,鲁大夫翚(即羽父)未得允许便帅师而去。孔子认为这是目无君主。
创作背景
阅读本文时,应该联系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唐顺之生活在正德、嘉靖年间,这正是一个“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的`年代。君主大权旁落,宦官、奸臣交替把持朝政,因而作者为之痛心疾首而又不敢直抒己见,在文章中以“借题发挥”的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愤怒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赏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以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为题材,对已有的评论予以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开篇简练,没有过多赘述即阐明自己观点,指出赵国在军事上乃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则魏国亦凶多吉少,由此得出“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的论断,因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无不可。
然而,紧接的第二段笔锋一转,切入作者本人观点:“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信陵君之所以救赵,并非为保魏国或其他几国,而只因其姻亲平原君在赵。并由此引出,其实信陵君不仅不为就魏国,甚至他心目中根本没有魏王。接下来,作者又将矛头指向魏王,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文章末尾对全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为人臣的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为人君的魏王之罪在于君权不明,君威不振,才使得臣子有犯罪的余地。运用辩证法对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无懈可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的含义, 读懂文章的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文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从中吸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以上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言文教学主要达成的目标:一是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后能理解作品的内容;二是鉴赏能力, 学生能在审美体验中, 对作品的人物和事件等作出合理评价, 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三是学习和借鉴文言文艺术方面的特色,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面联系自己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的实践, 对文言文教学做一点探索和尝试, 以期得到同仁的指教。
一.教会学生读懂作品, 掌握作品中一些字词句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会学生读懂作品, 无论对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很重要, 而对文言文之所以更为重要, 就在于培养理解能力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目标。阅读文言文最大困难是对字词句含义的把握, 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 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 解决字词句问题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长期只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教学词句的方法, 注意防止学生审美疲劳, 我结合新的课改精神, 根据学生心理需要, 重点突出了“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 字词句不算过于艰深, 但其中仍有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和不少的文言实虚词, 而这些字词句对理解作品的内容却至关重要。我采用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指定一人主讲或发言, 其他人质疑补充, 每组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本组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然后由各小组发言人把问题提交到班上由我解决, 最后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也就理解了。如“俾倪”、“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实持两端以观望”、“此五霸之伐也”、“屏人间语”、“今有难, 无他端”等, 并进一步搞清楚了文中“而”、“乃”、“耶”、“也”、“耳”等虚词含义以及“即”、“下”、“故”、“让”、“就”、“数”、“安”、“端”等实词的不同用法。如“而魏安僖王异母弟也”、“仁而下士”、“而诸侯敢救者”三句中, 三个虚词“而”字含义各不相同。“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今有难, 无他端”、“实持两端以观望”三句中的三个实词“端”字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公子从车骑”和“为寿侯生前”的句法又不一样。
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相互讨论中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不断构建着学生新的知识体系, 课堂教学也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二.教会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即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人物与事件以及作者的思想, 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是极其重要的“教科书”。教会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这既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目标, 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鉴赏作品是运用形象思维, 通过联想和想象, 去感受、体验和理解作品的意蕴, 达到丰富情感、增长知识、提高人文修养的目标。由于学生阅历比较浅, 性格气质、审美情趣又有差异, 其见解可能和课文原始精神指向出入较大,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 适时调控, 使学生在作品时空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发挥。
我在带领学生鉴赏《信陵君窃符救赵》时, 要求学生反复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大胆质疑, 凭借想象, 提出自己的看法。起初学生对信陵君、侯生和“窃符救赵”这件事主要有下列看法; (1) 信陵君有德无才, 在危急关头缺乏智慧, “欲以客往赴秦军, 与赵俱死”。 (2) 信陵君好功爱名, 与赵王田猎时, 又经不起平原君的激将而最后救赵。 (3) 信陵君自私, 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上演了一幕触怒秦国的惊险剧…… (4) 侯生策划“窃符救赵”, 充分体现了他的“义”。但杀晋鄙对魏王又不“忠”。 (5) 最后魏王认可候生的做法, 说明候生对公子是“义”的, 同时对魏国也是“忠”的。关于侯生的“北向自刭”也提出了各种看法: (1) 为报公子知遇之恩; (2) 做了对国家和国君不忠的事, 罪责难逃, 不如一死; (3) 怕连累公子, 为公子担当罪名……学生的看法, 有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 较为合理;有的纯粹是逻辑推理, 其中不乏幼稚的成分;有的则是凭空想象, 文本相去甚远。
面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勇于探究精神予以肯定, 同时向学生指出解读文本一定要有语境意识, 要注意文本前后的关系, 要从相关的语句中挖掘隐含的信息。于是, 我再次让学生去阅读, 他们又读出了新的看法: (1) 信陵君能维护正义, 冒死前往解救赵国, 正是侠义的表现;一旦计划实施, 料到晋鄙必死无疑时, 竟哭泣起来, 这都源于他的柔情仁善之心。 (2) 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 援赵不仅出于亲情, 实际上也是维护魏国的利益。 (3) 信陵君为了国家广招贤才, 通过“虚左迎士”一事就可看出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4) 侯生不慕荣利,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5) 侯生有心机, 有见解, 老谋深算, 关键时刻可以信赖。 (6) 侯生的“北向自刭”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的决心, 以死来激励信陵君的信心, ……学生兴趣盎然, 讨论紧张热烈,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 他们一步一步地走进了人物心灵和接近了事件的真相。
最后我再做了强调, 司马迁在歌颂信陵君“礼贤下士”和侯嬴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同时, 还嘲讽了汉代上流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不良风气。信陵君窃符救赵之所以能够成功, 还和前方八万精兵的效命奋战及后方人民的支持分不开。在这里司马迁过分夸大了信陵君个人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给予客观评价。
鉴赏文本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 教师要根据作品的体裁和教学的要求来确定鉴赏的角度和侧重点。
三.教会学生能从文言文作品艺术形式中吸取写作的养料, 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上, 能为现代写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特级教师钱梦龙说:“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 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诗歌, 是诗文中的极品, 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 这些千锤百炼的语言, 斐然可观的文采, 匠心经营的章法, 也都足以垂范后世。”如《过秦论》的语言, 铺张渲染, 排比夸张, 气势恢弘, 雄论滔滔, 层层推进, 给人以汪洋恣肆, 气势磅礴之感;《劝学》一气连用二十多个比喻, 不仅生动有趣, 而且论证力量极强;《鸿门宴》《赤壁之战》等作品, 故事情节紧张, 结构特点鲜明, 人物塑造生动形象, 这些都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宝贵的艺术借鉴。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选材精当, 写人重神轻形。为了让学生从这篇作品里得到启示, 我把解决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与探讨本文的艺术特色结合起来, 一举两得, 相得益彰, 改变了以往单一讲作品艺术的教学模式。我先给学生读了一篇在选材和写人上存在严重问题的考场作文, 接着顺势转到探讨这篇课文写作技巧上来, 向学生提出了本文在写作艺术上有哪些特色?学生经过思考, 似有所悟, 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1) “窃符救赵”牵扯的人事错综复杂, 要写的内容太多了, 但作者只写了“虚左迎士”和“侯生献计”两节内容, 却将信陵君“得士即得天下”的因果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 (2) 在“虚左迎士”这一节里, 其人物心理、神情描写可谓生花妙笔。侧重写了侯生几处关键性的表现, 只在紧要处以“愈恭”、“愈和”、“色终不变”点缀一下, 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行和风范展现出来了, 至于公子从哪里听来侯生有才却只字不提。 (3) 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选的, 详写信陵君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 这是存魏救赵的关键, 也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还有侯生献计详写, 信陵君带兵击秦略写, 如姬窃符侧写, 详略主次错落有致, 如此剪裁, 亦见作者的匠心……这时我提醒学生在选材上要学习模仿司马迁的大框架、重细节的笔法, 注重选择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材料和细节,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序列训练, 学生驾驭选材的能力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物描写传神生动, 写作能力明显提高了!
【信陵君简介】
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门下的食客有3000之多。他接管军队,击破秦师,遂解邯郸之围,于是名扬天下。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最后,魏王剥夺了他的兵权,使其赋闲,壮志难酬,于公元前243年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典故】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音bǐ)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一个隐士,大梁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向信陵君献计:“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进出魏王的卧室,作一番努力能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悬赏了三年,从魏王以下想求人为她父亲报仇,但没有找到。于是如姬对公子您哭诉,您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想为您去死都在所不辞,不过没有机会罢了。您只要一开口求她,她一定会答应。那么拿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可以向北援救赵国,向西打退秦军,这是王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求如姬,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又听从侯生的计策,带原隐居在屠市中当屠夫的朱亥一起去。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仍怀疑这件事,抬头看着公子说:“我现在拥有十万军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前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挑选得精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
不让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数请之
故不复谢虚左
(二)讨论
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三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
【信陵君救赵论】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