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共8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 篇1

指导思想篇

1、追求卓越,在知识上要绝对专业,坚决反对侥幸心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科潘博

2、相信NSFC申请是公平的,大家靠实力竞争,必须花大力气写标书;如果你认为NSFC只有关系,你就不用继续往下看了。

3、NSFC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不仅仅是几页标书,是智慧沉淀的结晶。

4、不要把NSFC看的高不可及,你要相信自己的创意,哪怕你只是一名一年级硕士

5、机会主义是有的,但我们没有什麽其它的资本,只能消灭标书里一切可能的失败因素,加上完美的选题和课题设计,彻底征服评委,不给评委任何黑掉你的机会。

6、基金申请不同于实际研究课题设计,必须把个人兴趣与NSFC兴趣结合一致,投其所好。

选题立项篇

1、基金成败关键还是选题要好,提前半年,刚入行的提前一年进行课题搜索

2、老板指定的题未必是好题,最好自己选题,如何立项应该是研究生学习最重要的一课,毕业后你会发现,没有人会指点你什麽课题有价值了,在中国学术的沙漠里,只剩下你自己了。

3、好课题是对学科深刻理解的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翻阅文献吧,汲取知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思考,你发现别人存在漏洞的时候,好课题就离你不远了。

4、选题最好以问题为导向,不要以技术为导向,找到问题了,课题就找到了。而拿着新技术去找能解决的问题,效果多数不好,但还是大有人在,比如RNAi。

5、解放思想,发散思维,多方法多学科交叉,一般都会比较受人青睐,容易申请到基金,但不能为了交叉而强行交叉。

6、创新性新技术、新理论的课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最好有工作基础,没有你也要东拼西凑,这是在中国,NSFC似乎讨厌空中楼阁

7、临床课题研究最好别选临床应用方向,而选应用基础研究。

8、选择自己熟悉,有工作基础的领域,别跨越太远。你是在谝钱,记住了,你不装的象个行家,NSFC是不会给钱的。

9、重要科学问题的切入点准确,切忌过宽、过大,只要体现一定的新意和研究价值就行了,能得诺贝尔奖的课题NSFC是不给钱的。

10、没有人做过的课题不能做为立项的依据,但NSFC资助的项目必须是国际上没人做过的,而不是国内空白。当然,如果国际上有同类结果,你不说,地球上的中国人也许也不知道,但一旦被识破,你死定了。

11、如果是捕捉科研前沿性的课题,最好设计周密,尤其是目的和结果的一致性、可获得性和可预期性,通过课题实施所获得的结果必须能充分支持与研究目标相一致的结论。

12、热点课题不一定是好课题,热点上的人也很热。但在还没热起来的热点,一定是一个好课题,标书评审滞后半年呢,比如最开始的一批SARS课题。有时

也不防设计一些非热点但是对与科研有价值的课题,发挥出奇不意的效果。

13、临床课题可以是当前没有好办法治疗的疾病,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而在国际上检索的文献只有几篇的那种。

14、本人不主张以最新的重量级文献做指导,你会发现,很多人跟你的想法惊人的一致。有人特别反对跟风。

15、一定要到NSFC检索一下类似课题的历年资助情况,太多、太少都不好。最好是最近二年逐渐增加的资助领域。

立题依据篇

1、题目要有新意,吸引人,既要概括主题,容易懂,又要有些少见的新词或缩写,调胃口。

2、5000字左右,最多两页,不包括文献,行距字体大小适中。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一定要准确,甚至是中庸,绝不能偏激,不然不同意你的专家会带着逆反心理看你的标书,你死定了。

4、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意义,则必须说的声泪俱下。应该达到的境界是:连你自己都认为这个课题不做就没有天理,尽管这个课题其实只是一堆屎,呵呵。当然如果有实力,可以解决关键的科学性问题,那再好不过。然而课题意义不是最重要的,但常常被撰写得份量过重,课题总体构想、大体实施方案及可能的预期结果才是人们最关心的。

5、要把复杂的事说简单。既要论述充分,写作又要简练,最多两页半(不算文献)。剔除所有不必要的知识细节、理论和概念,要舍得割肉才行。越简单,出错越少,专家不懂的越少(他们有时确实有知识盲点)。有人主张“要让评委看过之后,感叹您idea的精妙,却不太明白您的理论依据”,我认为在面上项目不太合适,在重点项目还可以。我赞同“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能欣赏”。写出来的理论,要让人家看不懂“,这份申请书很危险。

6、立论依据要非常突出:理论性课题一定要有新观点,应用性一定要实用,与现有理论或方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总之要让人感觉到有意义。

7、一定要有可预见的成果,至少画一张大饼,但看上去要象真的才行。基金委的家伙们是撒把米就叫你下蛋的,如果你说:“吃完米,明儿再下”,那你就只有饿着了。

8、任何重要的论点都要有文献标注,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参考文献要新,最好是当年的。而且一定要引上Science、Nature、Annual Reviews系列杂志的近期文献,增加自己立论依据的权威性。最好包括已有工作基础,将已有相关结果以及发表的杂志列上,可以增加可信度。

9、一定多让本实验室的人修改,特别是中过基金的前辈,要改15遍以上才行。请外人修改时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10、标书的评委参差不齐,评审意见也差异悬殊。好的标书最容易受到高水平评委的赏识,只要你的题好,这些评委是好征服的。难就难在如何让水平差的评委通过你的标书。我认为除了运气好,少碰到一些这样的评委之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看懂你的标书;第二就是标书不能太长,他是看不下去的;第三就是实验设计在不失科学性、先进性的条件下,尽可能简单,千万别让他觉得你比他高很多,那样你死定了。所以一份好的标书是在高水平教授和低水平教授之间的平衡,写的非常玄妙的标书通常中不了。

11、评审专家通常是本专业的,也可能不是,尤其是交叉学科投递的项目,评

审专家未必对你的研究领域特别熟悉。所以尽可能少引入非常专业的概念,如果不可避免,也要解释清楚。

12、文字写作要有适当的弹性,不能把话说死,留有余地。因为你肯定会碰到不同意你课题的专家,除非你运气实在好。对于赞同你课题的同行,只需证明你具备完成课题的实力就行了,这点容易做到。标书的目的其实就是征服对你课题不同意,甚至存在偏见的评审。所以立题依据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诱导过程(哈哈,骗子可能最拿手了),你开始的观点应该处于偏见评委和你真实观点之间,稍偏你一方,处于容忍范围,他不会立即提出反对,下一步再偏一点儿,逐渐下去到最后,他还是没提出反对,你就胜利了,行骗成功!

13、本人不赞同把认为重要的句子字体增粗或下面打点以示关键,但这也许对于一些评委管用。

研究方案篇

1、研究目标要明确要精,提法要准确、恰当;内容要详细但文字不宜过多,且一定不能写得太具体。关键的问题要突出,一定要准确,且要有一定难度,但不必写的太具体,否则有时会出现mission impossible。

2、可行性分析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二次机会,可按成熟的理论基础(理论上可行)、研究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实现性(技术上可行)、本单位现有技术设备实验材料的完备(设备材料可行)、课题组成员完成课题能力(知识技能上可行)等几方面分层论述。可以找一家比自己单位强的合作伙伴,把他们的软硬件条件也加进去。

3、创新点要切合实际,又要有所发挥了,但语气要肯定,指出国际国内研究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点明理论和现实意义。

4、研究内容要集中,与研究目标紧密一致,只作支撑课题最关键最必要的内容。不可为多作实验显示劳动量或增加预算而使研究内容过泛

5、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合理、可靠、可行,没漏洞是最重要的。思路好,材料独特,方法独特新颖,会增加获得资助的机会。技术当然是越新越好,但未必需要采用最时髦的研究手段,不能为了技术而研究。

6、研究内容及方案切忌复杂,步骤最好有一流程图。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不能太具体化,容易出漏洞。但你必须让评委认为你十分了解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以尽可能多的应用技术术语和技术缩写,写出主要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

7、技术方法一定是本实验是已经建立的,至少是有相关实验基础,或虚拟的基础。所有关键技术要有文献出处,最好是自己实验室发表的,有文献就等于没有疑问。如果本单位力量弱,可挂靠较强的研究机构,从而使评审相信你能完成课题。关键实验材料必须已经具备,或可以获得。这些问题应该附有相应的证据(如MTA)。

预期研究结果

1、预期结果要考虑对基础和实用双重的价值。

2、以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结题比较容易。最好突出SCI收录杂志的影响因子,给基金委的专家们觉得,您的实力确实不一般。因为最终结题情况,是基金委专家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当然愿意把基金支持能发表高水平文章的人。

工作基础篇

1、工作基础是你说服评委的第三次机会。课题科学先进、技术路线新颖合理可行、工作基础雄厚这三方面表述要紧密联系、前后呼应。

2、一定要有基础。把实验室发表的所有文章搜集起来,找出与你设计课题相关的,只要沾边,都列上。自己最好在研究生一年级就发表综述,如果努力,第二年申请就来得及。如已发表高水平文章,基金申请基本没问题。文章与课题关系远一些无所谓,最好既相关,又不同。

3、预实验结果很重要,而且是有硬data的结果,一定附上。但一定要慎重掌握,不要写的太多,评委会认为你的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没必要再申请基金了。只预期你的课题肯定有好的结果就行了。

4、工作基础可以找个较强的合作单位,你就强壮起来了。

5、有针对性地把研究队伍的相关工作经历、论文、成果等展示出来,但相关基金就最好别露富了,呵呵

人员组成篇

1、主要成员6-10名,结构合理

高级研究人员(1-2人)

中级研究人员(2-3人)

技术人员及研究生(3-5人)

2、参加人员技术力量的配备要合适,必须保证一定的劳动力。

3、1名高职足够,多了浪费资源,现在NSFC限项很死的,我们的高职资源快耗竭了。

4、中级人员是骨干,但在职的不要太多,1-2名

5、技术员2名左右,很重要呦,这是专业技术保障

6、研究生不能少于2名,这是主要劳力,地球人都知道。但也有人认为而不应将研究生列为主要人员,这样NSFC会认为人员稳定,富有干劲。

7、成员介绍要紧扣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既注重梯队、比例、技术力量等科研综合实力的展示,又注意与本课题相关

8、最好不加入老先生,除非他是院士,答应给你基金。不过找个好的副高作课题指导,他的工作就相当于你的了。但恐怕他的基金还申请不过来呢,哪舍得把宝贵的名额给你呀。

个人简历篇

1、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本项目中承担的任务,所有复印件一定要附上,眼见才为实,别忘了扫描到电子版里去呦,评委看的是那个。

2、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要注明项目的名称和编号、经费来源、起止年月、负责的内容等。完成的可以都列上,没结题的一定不要写了,基金委不同情富人,何况我们还是装富的人。

3、中级技术职称的推荐信或在职研究生申请项目的导师推荐信一定不要忘了。

4、至于申请名分问题,就不好讲了,仔细研究申报指南吧,一切按常规,世界上就没有奇迹了,呵呵。

5、个人简历一定有针对性的倾向于课题方向,并与课题中各人的分工相一致。所从事的研究项目可适当给出,但不能过多,保证课题组有充足时间完成基金课

题。

经费预算篇

1、要求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认真填写,2、人员费:5 %?8?7管理费:5 %雷打不动,人不值钱呀。

3、实验材料费:60-70%必须占大头

4、仪器费<10%,合作费<10%,不要购置5万元以上固定资产及设备了,实验室也别装修了,NSFC舍不得。但如果有超过万元的仪器设备费,会给人研究条件不过硬的印象,基金委当然希望把钱投到硬件条件好的单位,可以把基金用于刀刃上。

5、了解当年NSFC资助力度,面上项目自由申请经费以此为标准

6、个实验材料开价要合理,不能狮子大开口。实验不够就把要求拉高些,技术先进些,二十几万很快就能虚拟花光了,很爽!但不能胡来,会死人的。败家要败得冠冕堂皇,呵呵。

摘要写作

1、摘要可能是标书最后写的部分了,但却是评委最先看的部分,很多标书在这一关就倒下了。

2、摘要字数少,但最忌讳写的平淡无奇。要麽钩起评委浓厚的兴趣,要麽激发他万丈怒火,都算胜利。哈哈,当然要努力后者。但遇到对课题有偏见的专家,能做到后者就不错了,至少他没把你的标书扔一边去。

3、基于以上认识,摘要一定要语气坚定,旗帜鲜明,一反立题依据中的中庸之道。其实语句的变化不大,知识删除了有弹性的话就是了。

4、摘要字数有限,资源宝贵,惜字如金,因此要特别注意重点突出,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

5、防止“头重脚轻”,削减一般性细节描述,多用概括性语句,讲明现状、课题意义、课题构想和预期结果部分要相互平衡。

学科选口篇

1、申报的方向和学部很重要,往往结果天壤之别。尽量避重就轻,在竞争不很激烈的领域申请,除非您有充分的把握。

2、投到你老板能量比较集中的学科,是第一选择。

3、仔细研读基金申报指南,洞悉各专业领域倾斜性项目和优先资助方向。

4、仔细分析NSFC历年与你课题相关资助项目在各学科的分布,发现隔年资助或近几年资助递增的学科,你基本找到钱在哪了。

5、学科交叉鼓励,但尽可能投到你熟悉的学科。如果十分生疏,找个熟悉那学科的人作搭档,不然你会迷路的。

善后工作篇

1、版面调整,清晰,层次分明,使版面简洁、易于阅读

2、坚决消灭错别字

3、完美5遍以上

4、合理行使基金委赋予的权利-回避制度自我保护,注意自己小领域的同行,防止个别在学术道德方面有些问题的评委把你黑掉。但你不能把所有同行都回避

掉,哈哈。

5、仔细审查自己的申请人资格是否达到NSFC要求

6、仔细审查自己的项目组成人员(包括自己)有没有超项,同室撞车,害人害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 篇2

对于每个写作指导老师而言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目前的作文批改方式真可谓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认真细致的老师采取的是逐字逐句“精批细改”式、有的老师则采取“蜻蜓点水”式, 还有“药方式”“便条式”等。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写作评价形式和内容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这些凝聚了老师心血的文字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的启发和收获呢?且来听听我收集的一部分反馈。

学生1:每次发下来的作文, 我只看星级, 老师的评语我从不关心。

学生2:我讨厌上作文课, 老师的评语似乎只有问题, 难道她都没有看见我这次的作文里多用了许多好词好句了吗?

学生3:写错了不要紧, 反正老师都会帮我订正出来的。

学生4:有些字看不懂, 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我原来的意思有什么不对呢?

家长:老师批作文的确很辛苦, 但我孩子似乎从中的收益并不多。

……

长期以来, 写作老师更多地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的指导、写作技巧的点拨方面, 而往往忽略作文评价在作文指导进程中也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现了一些作文评价的典型错误模式。

错误模式一:填鸭满灌式

有的教师认为“精批细改”是工作认真的表现, 于是, 一篇不足400字的小学生作文, 教师的批注有十多处, 写下的评语有150字。如此评价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从而将评语流于形式而失去它原本应该有的作用。

错误模式二:越俎代庖式

有的教师总是在写作评价时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或者按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作文, 这种做法也是一个误区。要知道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无论其观察事物的角度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 都与作为成人的教师大不相同, 毕竟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等诸方面的差异。所以, 一旦用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习作, 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们原来要表达的思想, 而是强加了成人的理解, 时间长了, 学生作文就会“少年老成”, 毫无儿童的天真与独特的个性。

错误模式三:蜻蜓点水式

有些老师在作文批改时只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判定, “蜻蜓点水”一般, 简单划上对、错号, 不能做到全面分析, 不能对学生个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议。等作文发下, 学生看到的只是修改符号, 却不明白修改的原因, 如此反馈, 信息量过小, 作文评价的利用价值不大。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 我和许多写作老师一样也曾陷入一些矛盾困惑之中, 完全放手让孩子瞎写一气不行, 向功利主义妥协, 或将批改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也不行。因此,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 运用教师的专业性、情感性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平台,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长点, 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作热情。

二、科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从注重知识、学习结果和忽视能力发展, 转变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 以此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以上理论, 我在作文评价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尊重学生各自的情感和个性, 从作文评语、作文修改、作文交流等角度建立起“民主、互动、协作、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的交流平台, 在提高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整体的写作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收获, 同时师生之间借助这一语言实践的交流平台,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让孩子真正在融洽的氛围里面感受到写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一) 评价内容全面化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写作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既包含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的综合考察, 又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为此, 我在学期初的初始课上告诉学生、每篇作文星级的取得由“材料准备、课堂表现、语言积累、创意表达、作文修改”五个方面组成。作文等级最高为五星, 其中各项均占一星, 由此表明这五项内容在作文评价中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好成绩的取得是由自己主观争取得到的。

1. 材料准备

写作材料准备充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写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这必然要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应该对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给予肯定:你观察很细致!你积累的东西真不少!对于准备不足的同学予以激励:去发现吧,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这样的评价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体验生活准备写作的材料。因此, 老师应重视评价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搜集了什么材料, 而且要让他们分享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

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 师生、生生互动较多,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直接以上课举手的次数和是否参与小组讨论来定性, 凡是举手了三次 (不管有没有发言, 只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举起手来的) 并且参与了小组讨论的同学此项表现都能够取得一颗星。因此, 在发言踊跃的课堂里, 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就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被激发出来。

3. 语言积累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常常感觉到一些形象已经形成, 呼之欲出, 但难以用文字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积累的不够, 所以在写作评价这块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多用一些好词好句, 把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精彩语言随时听记下来, 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同时也让他们有意识地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地积累一些好词句, 从而真正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修养。

4. 作文修改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能自己修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 写作评价中也十分重视作文修改这块, 我和学生强调要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我也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评价修改的好坏, 还要评价修改的态度。对他们修改时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 以及修改后的作文给予充分肯定, 这样积极的评价能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修改作文。

5. 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新课标淡化了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只要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下, 教师应该立足“创新”和“个性”, 鼓励多种形式自由地写作。这样能克服习作中中千篇一律的毛病, 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于一篇文章的评价权利, 不应该是教师独享的, 学生自己和学习伙伴甚至是家长也应该参与到评价当中来。但四方面的评价应该各有侧重。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在习作完成以后养成很好地自我修改的习惯, 所以“自评自改”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文后写一写这次课后的心得, 内容可以是本次习作的得意之笔、或者是关于这节课上的一些困惑;学生互评一般是在习作完成以后在同桌或者四人学习小组之间展开, 通过交换习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别人习作的闪光之处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借鉴, 当然也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提出一些正确的修改建议。教师评价中包括对本课目标的实现与否、课堂学习态度、文章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等方面的评价;那么家长评价可能操作性较难, 但让评价“走出课堂”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记得有位同学在写《我是谁》这篇文章后这样写道:“通过这节课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 原来我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不足, 但我相信未来我能做得更好。”同桌是这样评价:“看到他写的《我是谁?》, 我如同看到了一面镜子, 文章所表达的很多想法和我差不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下节课上, 学生把他的作文带来给我看, 我发现了文后又多了一行小字“孩子, 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你已长大, 思想成熟到连我这个老爸都要刮目相看。对自己的剖析很透彻很有自己的见识。”看着孩子得意的神情, 我知道他在享受自己文章被关注的快乐, 他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学生和家长, 这三个不同的角色, 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进行评价, 使写作评价更富有立体感。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 是对学生写作学习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

1. 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简称“评语”是以书面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对被评价者作文的整个动态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的综合评价的方法。作为文学教师, 要写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评语来,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舞台, 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注重情感化的特点, 特别要遵循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 语气要亲切, 把自己放在一个忠实的读者的位置上, 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本着重鼓励、重理解的精神, 在作文批改时, 与学生进行双向的情感沟通。比如有位同学的想象力很奇特, 但是可能平时阅读积累得不多, 造成文章的文辞不够优美, 因此我就这样提醒他:“你是一个可爱的男孩, 读你的文章中总是被你脑瓜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所吸引。语言的感染力、生动性是你的难点。老师希望你平时加强课外阅读, 帮助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确精彩起来了, 就这样, 学生在看过评语之后, 既受到鼓励, 又知道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2. 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以口语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并作出评价的方法。它又可以细分为集体口头评价和个别口头评价。在开始新的课程之前, 建议教师应该引领孩子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对班级整体的目标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着重强调本次习作一些共性的问题及大家做得都很不错的地方。此外, 也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 (不如说好的开头或者结尾, 有创意点的文章等) 请学生各抒己见,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们既锻炼了文章的鉴赏能力, 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一般是根据作文星级来评定。星级的取得直接与评价内容相挂钩。 (详见评价内容) 。其实评星不是目的, 呈现出来的是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创作态度及在写作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多提供给学生习作的展示机会, 分享他们的成果, 使他们感到愉悦。此外, 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提出不同的加星标准。如对作文能力不强的学生注重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帮助把句子写通顺, 把文章写流畅, 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 注重表达方式和自身的独特体验。每次习作发下去以后, 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进行修改后的评价等第, 注重学生修改以后的反馈,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成就感, 激发再次习作的激情。

(四) 评价时机全程化

写作课堂是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 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 比如课堂中的一些学生发言, 如果教师用语言引领评价得好的话, 会直接从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比如我在上《假如我可以隐身》这一课时, 孩子们发挥想象, 激情澎湃, 想出了隐身之后可以干的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却显得“与众不同”。他说如果他可以隐身的话, 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抢银行了, 此言一出, 全班哄堂大笑。我原谅孩子喜欢哗众取宠的心态, 但是为了避免作文中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想象, 我用较为婉转的方式提出了我的想法:“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我们会用聪明的脑袋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你们自己想一想哦?”这样既表明了正确的立场同时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 写作课堂中往往会讲练结合, 一些片段练习之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及时评价。注重指导性评价的同时, 也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修改, 也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如何改, 将鼓励与诊断相结合。

四、科学评价里教师的角色要求

作文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具有极大的个性色彩。因此对教师而言, 如果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那么学生的创作潜力就会不断激发。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认为教师应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 一个有鉴赏能力的读者。 (2) 一个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 (3) 一个能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知心朋友。 (4) 一个有给学生写出示范文章的写作爱好者。这就意味着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同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只有将单一的量化评价多元化, 改变过去把评价作为工具, 把人作为僵化不变的评价对象的做法, 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更能体现评价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科学写作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应用 篇3

一、科学写作的概述

(一)科学写作的概念

写作是将个人思想以文字或符號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以此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科学写作则是指学习者通过解释、组织、回顾、反思或联结科学知识的书写与记录等形式,经过整合建构的学习方式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不同于一般写作只注重文字、文法、修辞的做法,科学写作更专注于科学知识的表达、科学思维与推理等的描述,并希望借此获取与建构新的科学知识与理念。

(二)科学写作的类型与体裁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的不同,科学写作可以分为不同的写作类型。目前,最为国内学者接受的分类方法是吉丝(C.M.keys)在1994年提出的,她将科学写作分为五类:实验科学写作、解释性科学写作、报告科学写作、传记科学写作和说明性科学写作。

不同的写作类型,可以锻炼不同层面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每种写作类型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体裁来呈现具体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写作类型具体包括诗歌、科幻小说、社论、故事、人物传记、读书报告、交流信件、新闻稿、调查报告、图示说明等。

二、科学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国内外的教学实践显示,科学写作对于科学学习和教学活动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国外科学写作研究者认为,通过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如Rivad认为写作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调和理论与各种证据的冲突以及评估个人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这样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概念就能够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写作为工具,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科学概念与自己的既有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和整合,进而发现自身既有知识概念的不足与错误,并尝试以新的概念来进行论述和推理,这将对学生理解新的科学概念产生很大的帮助。

(二)增进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认知科学认为,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产生过程都是起源于类比,发展于归纳,完善于演绎,“类比——归纳——演绎”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科学推理链。因此,科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具体写作主题的关联信息进行理解、筛选、组织后再总结,这显然就是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吉丝(C.M.keys)等的研究也发现,经过四个月科学写作的训练,学生在某些科学推理技能方面确实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科学写作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提升。

(三)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

陈慧娟在1998年就提出科学写作的第一大功能就是发现学生的先备知识。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科学作文,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明确学生是否存在某一方面的学习需求,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和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分析学生的科学作文,还能了解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学生是否存在迷信概念等,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补救。

三、科学写作在科学学科中的教学策略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均对科学写作的教学思想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已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成熟运用。我国也有部分学校尝试将科学写作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运用到高中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当中。结合日常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科学写作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要真正有效地将其运用于科学教育中,还需重点掌握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水平,灵活运用科学写作形式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差异的,深入研究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科学写作题材和形式。对于同一个科学写作主题,也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针对外向活泼爱展示自我的班级,我设计的内容是自导自演“一张纸的传奇人生”。把简单的叙事文章以剧本的形式呈现,挑选写得好的文章作为剧本,由作者本人充当编剧兼职导演,老师配合,完成剧本的改编。然后由作者本人挑选演员,导演出话剧、舞台剧或者小品的形式在班级演出。有个班的学生,从砍伐植物的根茎开始演起,到纸制做出来,再到美术家手中的一张纸,帮助美术家画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这样,一方面把自己的知识内化,另一方面,让其他同学通过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形式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虽然是不同的形式,但是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对纸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写作提示语的设计和引导要有吸引力

写作提示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其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三年级拓展课学习石油时,我首先通过对石油的形成,石油的用途的讲解,再到观看纪录片《巨变之后没有石油的世界》以后,为了让学生把有关石油的知识串联起来,故而设计了引导语是:亿万年前,我曾经是一棵大树,忽然有一天,我被突如其来的火山灰掩盖,在黑暗的地下……用这种接着编写故事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主题和方向,学生接着编写,把有关石油的知识讲解得非常清楚,而且通过对石油形成的认识,学生们加入了“我们要珍惜石油资源”等节约使用石油资源的情感,这是我们的课程中没有提到而学生自己领悟出来的,相比直接告诉他们要“节约资源”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节约资源”这一情感体验来得更为真实和深刻。

(三)实施策略设计要充分,避免适得其反

小学生科学写作在我们国家的课程设计中研究得还不够充分,目前均处于各地一线教师自身尝试的阶段。在尝试的过程中要考虑充分、设计合理,不能草率而为之,如果控制不好科学写作,那么不但不会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反而会降低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所以,除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了合理的计划,否则,不要轻易长时间使用这种方法。

(四)加快科学写作校本课程的开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 篇4

一、如何选报一个好的研究课题

申请书中所选的研究课题,是申请书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如能选择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则该申请书自然就具备了潜在的竞争力。这里所谓的“有重要意义”,是指包括对发展科学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包括有潜在的重要新技术、新材料前景;也包括未来的科研成果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多重意义上的重要性。而一般性的新产品开发,不具创新意义的一般性研究课题,其“重要”性较弱,因此在国家基金申请中不具竞争力。

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为了发展科学(含技术)、发展国家基础性科学研究(含技术研究)而设立的基金,因此对申请项目除要求有“重要性”之外,还要求有“创新性”和“学术性”(含科学及技术两个方面)。当然,不同申请课题中体现的这种“创新性”和“学术性”程度会有所不同,创新性、学术性越强,竞争力会越强,而完全不具备创新性或学术性的课题是不具竞争力的。因此在申请国家基金的选题方向,申请者还要注意突出申报课题中的创新之处和在申请课题中主要拟研究的学术、技术问题。

申请基金选题的来源不外乎是从自己工作积累中产生或从文献调研中产生。从自己工作积累中产生申请课题时应注意从自己工作的众多方面和众多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具有学术内容(含新技术内容)的问题来酝酿成申报基金的研究课题,这样通过提炼的课题才具有自己的创新性。而不要将现有手头工作集合起来,不加深化、不加提炼地“打包”成基金课题来申请基金,这样的效果往往是重点不突出,学术问题不突出、创新之处不突出,而影响基金申请的中标率。若申请基金的课题来源于文献调研、文献追踪,则应注意对文献工作应有自己的改进性想法或将文献上的新方法用于自己现有的工作,从而发展出新的具有某种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这样来申请基金自然可以提高自己申请书的竞争力。不希望用完全追踪文献、完全重复文献或专利工作的思路来申报基金项目,这种课题即使再“新”,也是“重复”,也不具创新性,因此也就不具备在基金评审过程中的竞争力。

下面举例说明什么样的选题才具备重要性、创新性、学术性:

例课题1:“聚丙烯和聚酰胺的共混研究”。这个课题给人一个“泛泛研究共混体系,发展增韧聚丙烯材料”的印象,若申请书的研究内容也是按这种思路来写,则在这种申请书中将看不到申请者拟研究的学术问题,看不到申请者的创新思路,而仅仅是以一种“炒菜”方式,摸索一种新的增韧聚丙烯的配方。这样的工作虽也需要,但学术性不突出,创新性不明显,工作水平也必然是一般性的,工作的重要性也属一般化,这样的立题在国家基金的申请中是不具竞争力的。

例课题2:“螺杆剪切因素对聚丙烯、聚酰胺共混体系与相形态的影响研究”。这个课题同样是研究聚丙烯和聚酰胺的共混体系,但研究内容显然已不再是该体系的最佳配方研究,而是深入到外力对不相容体系相形态的影响研究。这个课题中包含了重要学术问题,在研究这个学术问题中,可以体现出申请者自己的创新研究思路,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供新性能的聚丙烯材料,也可以从学术上、技术上在共混体系加工领域提供许多新知识。因此该课题的学术性、创新性、重要性(学术意义及新材料方面)均很明显,这样的课题如果在研究内容的书写方面深入地写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在基金评审中应当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例1和例2的明显区别在于,课题1的选题内容是:只要求把成果做出来,而不管其中的道理,似是只想“知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课题2选题的内容是,在研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把最佳成果做出来,研究目标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课题1和课题2是在受理基金项目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思考方式,显然课题2的思考方式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是有利的。

二、如何填报申请书

好的选题是基金申请中标的前提之一,但不是中标的全部依据。选到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申请者如何来做这个课题、在开展该工作方面是否有创新工作思路、申请者工作能力如何等问题是第二环节基金评审的重要依据。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如何在基金申请中书面表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的创新思路,是基金申请中标的另一关键。

在基金申请书中,体现申请者工作思路、工作能力的栏目为“报告正文”中第一项“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中的“1.立论依据”,“2.研究内容”和“3.研究方案”(或“技术路线”)三个子栏目。因此填报好这三个子栏目是填报基金申请书的核心之处。

对于“立论依据”栏目的填写,主要应填写如下内容:a.本项研究的重要性及工作背景简介(学术背景,技术背景,应用背景等),b.本项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学术问题、争论点及研究趋势,c.本人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工作苗头、选择本课题的思路,d.本课题的成果前景等四个方面。当然根据自己申请课题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填报“立论依据”时,可以根据上述四个方面有所增减,但上述内容的a、b两项应是必须填写的内容。“立论依据”的填报内容,主要是说明所选课题的重要性及体现申请者本人对相关文献、工作背景分析等工作调研的能力和对本课题的深思熟虑的程度。显然,在“立论依据”栏把上述4方面的有关情况讲得越透彻,分析问题越深入,越能体现所选课题的重要性和申请者个人的研究能力。

对于“研究内容”的填写,主要应填写:对拟研究课题中关键技术、技术问题的分析及拟着手解决、研究、认识的途径。不是要求仅写拟开展研究的工作步骤,而是要求填报在各工作步骤中,拟解决什么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栏目是申请者表达自己从事本研究工作的工作能力及创新思路的文字材料,因此若在本栏目中仅书写工作步骤是体现不出申请者的能力及从事本研究有何创新之处的。只有表达出具体的研究思路,才能从中体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从事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申请书和其它申请书相比,体现出竞争力。

对于“研究方案”的填写,主要应填写:在“研究内容”栏目所列出的工作思路下,具体开展研究工作的方案、解决具体学术难题的方案等内容。如,具体的合成路线,如何获取数据及如何分析数据等。“研究方案”栏目的书写是体现本课题的工作思路是否可行,工作有否创新的文字材料。在“研究方案”栏目填报的内容,应是“研究内容”栏目所填的内容的细化和具体化,而不是上述内容再填写一遍。

在填写“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时,有关自己的学术思路,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何解决可能遇到的学术、技术难题等内容,应当尽可能地讲出来,以便评审人能基本了解你的工作思路,从而便于判断你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但评审人在评审你的项目时不必要完全精确掌握你的工作思路,因此申请人对自己工作思路的绝窍之处可以有所保留,不必百分之百地完全真实地写出来,以免自己工作泄密,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应当注意的。

在填报基金申请书时,其他栏目虽然相对上述三个子栏目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也有必须注意之处,本文不再详述,仅简要归纳如下:

“基本信息”(简表栏),应选准第一个申请学科和学科代码;

“项目组成员表”栏,应注意所报成员姓名中,不要有超项者;

“报告正文”中,1-4 “创新之处”栏,应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书写的内容基础上,画龙点睛地指出创新之处即可,不必文字太多。

2-3 “申请人简历”栏,应有毕业学校,学位,论文题目,导师姓名及所从事过的主要工作和发表论文等内容。

其它,“申请者承诺”及“项目成员承诺”,要本人签字。

三、杰出青年基金的申请

上述“如何填报申请书”的内容仅适合于自由申请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及重点、重大项目子课题申请书的填报。对“杰出青年基金”的申请,由于没有申请书格式,仅有一个“申请提纲”,因此上述内容不适于“杰出青年基金”的申请。申请“杰出青年基金”的提纲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即:a.简表,b.所获项目情况和获奖情况,c.过去工作成绩、意义、评价,d.今后工作设想、研究内容、思路,e.所发表文章SCI及EI收录统计,f.论文、评价意见、获奖证书等附件。申请者应根据上述提纲,自己编写一本申请书材料。在编写“杰出青年基金”申请书时,对上述6条内容的编写建议如下:

a.简表,填表即可;

b.所获项目情况和获奖情况,分类,列表即可;

c.过去工作成绩、意义、评价。这部分是申请书的核心部分,申请者应根据自己的学术成长过程,把在所从事过的工作(曾取得成就的工作)中,当时的工作思路,解决了什么重要学术、技术难题,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及这些成果在学术上、新技术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别人对你的评价意见(包括稿件录取信、引文、获奖、鉴定、推广情况等)等内容按不同工作,逐项写出。这样编写素材的好处是,评审人可以从中了解你的成长过程及你在各项成果中所起的学术作用。在本项内容的编写中,请不要仅仅罗列成果及对

成果的逐一说明,那样将难以体现你个人在成果中的学术作用及学术水平;

d.今后工作设想、研究内容、思路。这个栏目也是杰出青年基金申请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栏目的内容类似一般基金申请书中的“立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技术路线)三个栏目的填报内容,唯“工作设想”部分不必像“立论依据”栏目那样用太多的文字来分析有关工作背景;

e.SCI及EI收录。请情报单位查一下数据并盖章,然后填表即可;

f.论文、评价意见、获奖证书等附件。整理上述证明材料,和申请书正文一起整编成册。

四、其它应注意之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一年只受理一次,而且总的中标率也只有20%左右,因此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珍惜每一次申请机会。为了提高申请基金的中标率,除应做好选题和做好申请书的书面表达之外,在选题和书面表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也是必须的。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题的酝酿,2.研究思路的酝酿二个方面的准备。

在选题的酝酿方面,应结合自己工作总结,找出自己现有工作中的新苗头,发现的新学术问题或通过文献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内容。在这种通过工作总结或文献调研来选择申请课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从一般性工作中提炼学术问题,从文献中及工作中发现新的创新思路,争取使自己的学术思路提高一步。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申请中的获准率,更有利于自己工作水平的尽快提高。

在填报中申请书的酝酿方面,注意在选定课题之后,填报申请书之前,应考虑一下关于这个课题别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应从何处着手,以体现我的工作特色。选定大体工作思路后,应进一步考虑,我这样去研究可能遇到哪些重要学术、技术问题,对这些学术、技术问题,我准备如何去解决或如何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为最终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

有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酝酿之后,应当基本可以做到深思熟虑,思路成熟,这样再填报基金申请书,对各栏目应填写的内容应是可以胸有成竹了。鉴于申请基金前最好有个酝酿过程,因此从时间上考虑,申请基金前的思考过程,最好从上年底开始着手。

“感受自然”单元写作训练 篇5

无论是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无论是万顷碧波,还是当空皓月,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一、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言情:沁人心脾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

三、表达:物意同化

范文一:

春天的赞歌

初冠元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给世间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它牵出诗人心中动人的诗篇;春天还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它带给孩子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春天来了,小草们破土而出,排着整齐的方阵,伴随着优美的春的旋律翩翩起舞;小树也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在春风的吹拂下,时而向你挥手,时而向你致敬;小鸟在枝头上时隐时现、时飞时落,唧唧喳喳的唱着春天的赞歌;小昆虫们也醒来了,有的“吱吱吱”,有的“喳喳喳”,还有蜂儿蝶儿的“嗡嗡嗡”„„表达着心中的喜悦。这是一个多么迷人,多么热闹的春天啊!

春天的美丽,也流淌在诗人们的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白居易的笔下,春天真是一个莺歌燕舞的季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叶绍翁的笔下,春色又是多么艳丽;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看来,春天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说,春天最能引起诗人的情思。

当然,春天也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春天,孩子们沐浴着和暖的春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播下希望的种子,盼望着,憧憬着,一个个美好的祝福在此展翅,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在此放飞。

真希望明媚的春天永驻人间。

点评:

小作者赞美春天,既有对春天美景的细描,又有诗人们对美丽春天的礼赞,还有孩子们在春天里的那份喜悦和憧憬,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并且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文,思路十分清晰。

范文二:

感受自然

董思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写作素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 篇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语文学科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这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不难看出新课标指明了在作文教学中仍然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路。因此,本人认为在写作中学生应该继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社会采搜集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并加以整理,然后充实到写作内容中,再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自然,写出富有个性的新作文、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平时搜集一些有益的写作素材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走进生活,再现自我,搜集写作素材的源泉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生活中一次匆匆的见面、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含蓄深刻的话语、一次难忘的经历就如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它能激起我们深深的回味,久久的沉思。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离不开生活实践,离不开观察体验,只要你抓住这短短的一瞬间,就能让它成为永久的回忆。如:高一新生刚进入职高校园就迎来了军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事先安排以“军训”为话题的作文,并引导学生从军训生活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军训生活的闪光点,花点时间去搜集身边的点点滴滴。相信多数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言的。

二、走进自然,亲身体验,丰富写作素材之源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农村山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重中之重自然资源,那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作文教学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去发现自然的美,去享受自然的美。

三、走进社会,参加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写作素材之源泉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职高学生本身的特点就是毕业后将走向社会,成为服务社会的技能型人才。由此,笔者在教学中启发他们在和社会接触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搜集写作素材。也可以从所学专业特点出发,关注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多看看新闻(学校每间教室都已安装电视机及相关网线),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中有五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息息相关:第一单元的口头作文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村镇)”;第二单元的自由写作是“社会见闻”;第四单元的口头作文是“我敬佩的一个创业者”;第五单元的自由写作是“事件通讯”;第六单元的口头作文是“超市见闻”。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搜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人和事的素材,同学们走出家门、校门,就会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周边的以及国家的人和事,也搜集了很多相关的素材。

四、走进图书室,走进网络,畅游知识海洋,探寻写作素材的新源泉

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进程中还强调了利用图书室、网络资源的重要性,这是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资料库。笔者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并坚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随着学生课外阅读量的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搜集的写作素材在题材时更加广泛。但部分学生到图书室只顾求多,抄一些没有质量的资料“滥竽充数”,到永的时候不一定那得出来,这是搜集素材的误区。笔者发现后及时引导学生制定“一周一素材”的计划。这样一来搜集素材的路子有多选到精选,使搜集到素材内涵丰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几年来,国家逐步重视职业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也人手配备笔记本电脑,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课件,这给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技术,而且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一些写作需要的素材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得,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素材非常直观,学生看了印象深刻。现代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为写作找到了新的素材而且对语文整体教学都帮助很大,我愿意和学生一道乘坐这辆时代的快车,积极探寻写作素材的新源泉。

搜集写作素材是写作的重要源泉,而整理写作素材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不然学生搜集到的素材是零乱的,到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下手了。从高一开始我指导学生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整理素材。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可以是小册子的方式一册一类;也可以是一学期一册。每册还应注明类别,如生活篇、自然篇、社会篇、时政篇、名著名人篇、心得篇等等。通过分类整理,学生将搜集的素材从新梳理一遍,同类素材可以好中挑好,达到优选、精选的目的,也使得到的知识系统化,合理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使学生在写作中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写作 篇7

一、科学写作概述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最高表现, 也是现代社会所强调的沟通表达途径之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 写作有多方面的功能, 考试、写报告、实验记录、撰写科研论文等等, 都是写作的不同形式。

写作是一个意义化过程, 透过写作可以将学生关于某主题所拥有的背景知识通过自己的认知方式加以组织, 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不同的概念表征。科学写作通过文字或图表等载体将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思维具体地呈现出来,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表现, 更是学习者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再现的反映, 将学习者的内在认知活动具体化为外在表征。[1]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四个要点:科学信息的输入和科学文本的输出;科学知识在写作者思维中的组织与重构;写作者要融入自身的生活、社会和学习经历, 在自己独立思考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前提下对科学知识再加工;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基础上, 以文字或符号形式表达个人对科学概念或规律的理解, 并与他人交流沟通。

科学教育从早期强调科学概念的认识, 到重视亲自操作的学习, 进入到现今追求探究的学习模式, 阅读、写作与讨论的教学在科学教育中愈加重要。写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第一手科学操作活动之后, 理清问题思路、整理并调整观念、呈现结果。Yore和Treagust强调语言能形塑并影响思考与知识建构, 多样化的科学写作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把口语表达不完整的观念用文字理清, 并强化学生科学写作与阅读能力的萌发。[2]

科学写作的类型是多样的, 国外学者依据科学写作具体内容、目的的不同提出不同分类形式, 本文针对《科学启蒙》系列教材采取的分析主要根据1999年Prain和Hand提出的在科学教室内引导改进写作实施的架构, [3]每个写作任务可以从五个角度去分类评价:写作类型、写作目的、读者、概念主题和文章产生方法。

二、美国科学教材中科学写作特点与功能评价

在国外, 科学写作的实施策略得到了充分开发并已在课堂教学中成熟应用, 而在科学教材中呈现出的活动栏目、课后习题更成为开展科学写作教学的良好载体。《科学启蒙》中的《物质科学》系列在六册教材中都设置了“写作链接”的栏目, [4]为国内开展研究提供了优秀范例。

1. 科学写作体裁的多元化

不同的写作类型, 可以锻炼不同层面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描述性写作表现写作者理解问题的深度, 强化对物质科学多方面多角度的叙述;通过解释性写作体现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若涉及新情境, 则可以挖掘出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叙事性写作有利于学生及时、真实、全面地记录科学经历、思考过程, 更为直接地表达理性情感;教导性写作则体现经过作者思维加工之后的过程表达, 旨在传播科学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善表达, 强化实验动手能力之外的思维能力。议论性写作不是单纯的说明文字, 而是基于多学科知识和思维, 融入人文和社会学观点, 表达自己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综合看法。

写作类型可以通过多元化的体裁来呈现具体的要求和培养目标, 包括诗歌、科幻小说、社论、故事、人物传记、读书报告等常规体裁, 又包括交流信件、新闻稿、调查报告、图示说明、招聘启事等应用文体。

写作类型并非完全各自独立, 可以在科学写作过程中综合渗透, 即使学生真正“达到沟通组织与改变科学概念的目的”, 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般人文类写作的不足。《科学启蒙》教材考虑到小学生的活泼个性和爱表现的年龄特点, 安排了故事、诗歌、科幻小说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娱乐性增强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启发性。

2. 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知识基础和写作习惯, 设置科学写作任务

《科学启蒙》作为小学科学教材, 其写作任务不能过于复杂, 超越该年龄层次儿童的写作能力范围之外, 所以面对不同年级的学习对象, 应该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科学启蒙》的六个分册中, 低年级分册教学内容较少, 只在个别章节安排科学写作任务, 多为简单的观察记录和读书报告。面对初学科学的小学生, 《科学启蒙·物质科学》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充斥于教材的文字叙述之中, 用大篇幅彩图提升视觉冲击力。作为科学启蒙的篇章, 教学主题围绕着感受物质、体验运动展开。科学阅读是科学写作的基础, 阅读浅显的科普类图书、观察简单的图片, 从中学习发问、撰写感受, 成为低年级科学写作的主要写作形式。在学生初步知道物质和运动的基本概念之后, 二年级教材开始用小实验的方式设计活动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来增进科学技能, 写作内容简单、有趣, 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喜好。

从第三册开始, 《物质科学》明确提出科学写作的意义:是用这种交流的工具分享有关科学的信息。还专题设置“写作链接”的栏目和提供本系列教材对科学写作的各种类型界定;随着教材知识的加深以及对高年级小学生思维要求的提高, 科学写作任务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基本每一课都有安排;科学写作类型愈加多元化, 写作任务复杂性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的科学写作安排表现美国教材编写者并不强求教材知识一步到位, 而更加注重积累、拓展和反思,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以适合的方式开展评价。

3. 注重写作提示语的设计和引导

不论以何种科学写作类型呈现, 都要首先告诉学生知道写什么、从何入手, 对于知识储备、阅读习惯尚未完善的小学生尤其需要指向明确, 趣味盎然的写作任务指引, 让每个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科学启蒙》中的科学写作大多通过情境素材、任务设置、补充强调等环节给予了一定的提示和引导, 简单概括为以下三个目的:利用章节主题相关知识, 搜寻新信息加以整合, 阐述和拓展知识。教材这样的安排, 使教师也容易掌握写作目的, 帮助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和指导, 而不是用模糊的任务描述给学生制造更多的写作负担。

教材中写作任务常用“假定/假设/如果你是……”开头, 启发学生从教师、记者、科学家等不同身份考虑问题、发挥想象, 引导他们跳出学生的思维圈子, 从别样角度对写作及生活开展全新、创造性的认识。例如第六册安排了如下任务:“假设你家房子在做自由落体运动, 所有物体处于失重。此时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写一篇日记”。这是小学生一般难以经历的体验, 但是学生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发散性的思维训练融入其中, 极有利于孩子未来创造力的提升。由于受生活经验、文化或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 学生总会有许多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先前概念。在科学写作过程中, 当学生换个角度进行思考并加以记录和表达, 将新学到的科学概念与自己的先前概念进行比较, 使自己模糊不清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得到转变, 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5]

《科学启蒙》教材中科学写作任务大多用生活相关情境或社会重大新闻或回忆家庭逸事, 引起学生共鸣, 提高他们关注程度, 便于学生融入感情, 进行自我引导。基于这样的写作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注重体验式记录, 也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4. 科学写作增进学生高层次的思考, 渗透科学技能的培养

美国科学教材向来注重高层次思考和科学技能的培养。科学写作与普通的语文写作存在很大的差异, 它并不依赖于太多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运用一系列的写作, 使学生整合新知识和背景知识, 进而不断地转换自己的想法和写作范式, 在转换的过程中同时也改善科学理解及加强比较和对比思考的能力;科学写作需要使用认知的技巧监控自己的学习历程, 对身边事物进行感性记录的同时, 还需要分析、对假设做解释, 开展理性的思考, 透过写作方式鼓励学生发展出更高的认知技巧, 使他们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 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观察作为儿童认识自然界的基础, 是科学学习过程中搜集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 需要学生真实和准确地记录所感知的事物并加以记录, 例如观察镜面雾气消失现象。《科学启蒙》教材中单独以观察和记录为主题的科学写作任务不多, 但大多与其他方法相互渗透;预测和推理是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做出的推论和解释, 需要学生清晰、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时, 科学写作显得尤其重要;对比方法在《科学启蒙》系列教材中的科学写作大量被采纳, 在分析异同的基础上, 有利于学生明了事物的特征和联系, 从而进一步把握科学规律并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推理。

文献查阅作为撰写科学论文之前重要的获取信息手段, 在小学科学写作中同样体现重要作用。毕竟小学生见闻有限, 调查报告、人物传记等都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科学地查阅文献来进行分析、描述。例如第四分册建议利用网络或百科全书进行调查, 利用资料撰写一份介绍刘易斯·雷帝默为电和电路发展作出贡献的报告。这是明确文献检索方向的科学写作任务, 但由于网络资源浩如烟海, 所以小学生科学写作同样需要前期信息技术课程的支持和帮助。

5. 科学写作促进沟通

科学也包括交流沟通的能力, 这不仅是科学家了解彼此研究成果、信息和想法的重要手段, 而且学生也需要具备传达信息给其他人和说服人的技巧。科学交流途径丰富多彩, 科学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途径, 如果科学写作不能有效地和其他人交换信息, 对于科学成就发展其实会产生很大的阻碍。当学生练习以写作来传达信息, 不仅可以提高其沟通能力, 而且当被用来达成沟通目的和整合新信息与先进知识时, 对于学习新信息也是有力的启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限, 不可能获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所以《科学启蒙》中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科学家的交流沟通形式。由于写作需要将学过的知识整合后才能出作品, 而科学教学需要概念的清晰理解, 两者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构思, 所以设计成周末的家庭作业最为合适。通过写作, 可使学习者再次熟练课堂上所吸收到的知识, 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科学写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平台, 学生学习日志或报告的写作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以及学生对有关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通过科学写作可使学生内隐的思维和理解实现可视化的外在表征, 从而为教师开展课程设计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重要依据。

在科学写作的家庭作业中设置亲子活动也是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特色, 例如第三分册在“热传递”一课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或向大人们询问记忆中最糟糕的伏天, 借此介绍乘凉的方法。又如第四分册学习化学变化之后, 请学生与父母一起在家里寻找化学变化的案例, 例如出现锈迹或表面变成暗灰色的金属, 并记录发现的事实。这种写作任务不仅利于家庭的沟通和谐,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推广。

三、给中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启示

近年来正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科学教育改革全面推展的时刻, 科学写作的重大意义让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

1. 科学写作主题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科学写作主题的设计不能完全建立在教材编写者的成人眼光之上, 而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普遍兴趣爱好, 初步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关注点作为写作主题, 循序渐进, 逐步增加写作的高度和科学意义;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风土人情、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 除了需要地方特色的科学教材建设, 也需要科学写作主题能兼顾不同地区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2. 科学写作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科学阅读基础之上

美国科学家认为:阅读、写作与口语沟通能力是科学素养重要的一环。其中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育研究院院长皮尔森撰写的《读写能力与科学:两者可以相互支持》文章[5], 认为“没有科学家能信步走进实验室就开始操弄材料、工具与现象”, 科学家仍然必须“利用阅读与写作来探索科学现象”。因为所有的探索都奠基于先前的探索, 而前人的研究与论证都记录在文章里。所以尽管读与写不能取代科学探索, 但只要“读写活动是由探究的动机所驱动, 学生便可以同时学习如何阅读与书写科学文章并且做科学。”科学读写是如此重要, 关系是如此紧密, 但毕竟小学生所学语言文字有限, 科学视野狭窄, 如果没有一定阅读量的写作, 其质量势必难以达到文字通顺、组句严密的水平, 基本的科学性也难以保证。单单靠科学教材作为阅读对象是不够的,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在《科学启蒙》系列教材中安排了“文学链接”栏目, 推荐了大量课外科普读物, 科学写作任务中安排了一定量的科学图书读后感, 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在教室中融入系统的、有效的科学阅读不仅对学生科学写作的表达、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本质观的发展极有帮助, 而且对儿童今后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也是十分有益的。

3. 科学教师的培养要从职前教育着眼

既然科学写作与科学的推理论证有相通之处, 既然科学教育应该重视读写, 那么为什么我国没有去推广呢?皮尔森等人从读写与动手探索的矛盾、高质量科学阅读图书缺乏、阅读理解概念的困难、师资配备的不足及应试压力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其中, 目前的科学教师也没有受到针对性训练, 是很多国家科学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 毕竟传统教学中读写能力是文科老师负责的内容。在我国的师范院校, 文理分科界限分明, 职前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尚未深入, 文科师范生科学知识匮乏, 逻辑思维、探究技能不足, 理科师范生人文积累、文字功底薄弱, 是普遍的现状。笔者认为, 对于长期从事理科学习、一直关注实验探索和逻辑思维的科学专业师范生来说, 科学写作教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针对性的广泛阅读、素材积累、主动练笔才能逐渐掌握其写作要求和风格, 这需要一个认识、理解、反复练习和反思的发展过程。[6]联合语言学、写作学的专业教师开发科学写作相关选修课程及教材, 设计贯串大学四年的阅读与写作计划, 在课程资源介绍中强调科普小说、科普新闻的功能, 以理科生中的文学爱好者创办科学写作相关的社团活动等措施, 才能实现职前教育中对科学写作的潜移默化, 才能培养出合理应用科学写作的师资力量。

4. 科学写作不应成为小学生应试的负担, 而是科学学习的兴趣关注点

中国教育的现状诟病之一莫过于一种优秀事物的出现往往被带入应试教育的怪圈。科学写作对于国内教育尚属于新事物, 在试验的前期阶段尚未研究成熟时候, 不应成为命题评价的手段;而科学写作的教学应避免学生大幅度抄袭网络成人化的科技文字或依赖父母来完成任务, 也不应该用太多标准化、规范化模式使其堕入“八股文”的束缚。这些都应该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所警醒。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渗透科学写作训练将读写与动手融合, 如何在生活、社会新闻中挖掘科学学习关注点,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写作兴趣和探究风气, 才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研究、分析国外科学教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国内科学教育改革, 但国外科学教材毕竟只是一种载体和形式, 我们并不能指望单纯使用国外教材来拯救中国教育。不过美国重视科学教育的多年经验确实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地方, 对美国科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 取长补短, 让科学教材中国化、本土化, 以便能贴近国情才是最关键的。同时, 在实施教学的环境条件、培养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蔡铁权, 陈丽华.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写作[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4) :85-89.

[2]Yore L D, Treagust D F.Current realitie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Language and science literacy-empowering research andinforming i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6, 28 (2/3) :291-314.

[3]Keys C W, Hand B M, Prain V, Collins S.Using the Science Writing Heuristic as aTool for Learning from LaboratoryInvestigations in Secondary Scienc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999 (36) :1065-1084.

[4]Lucy H.Daniel etal.科学启蒙.物质科学 (1~6册)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5]P David Pearson, Elizabeth Moje, CynthiaGreenleaf.Literacy and Science:Each in the Service of the Other[J].Science, 2010, 328 (4) :459-463.

用自然生命点燃写作激情 篇8

关键词:策略性知识;感悟自然;关注民俗;挖掘自然;记叙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60-1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自然界中的生命总是那么尽情地展现出生命的光彩。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这些奔放的生命,用它们生命的激情点亮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适应新课标要求。笔者尝试用策略性知识训练记叙文写作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策略性知识的基本功能是解决怎么办,即如何学才最好、最有效的问题。笔者试着把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成三个策略来完成,通过这三个策略,形成系统的策略性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根据他们所处的生活情境,有目的有意识地调节与控制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管理。

一、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自然,汲取写作源泉

高中生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失去了关注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激情,生活日益霉硬或枯竭,这是令人痛心的现状,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们观察、体验、感悟自然,发现生命的美好,热爱生活,汲取写作源泉。

笔者经常利用语文课或活动课时间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观察自然美景,去感受自然景物细微的变化,用心体悟其中的生命力量。我们自己也做有心人,平日多关注,适时告诉孩子们关于校园美丽生命的信息,让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令人惊叹的自然生命。有时候,把美景拍下来,让学生们欣赏、体悟。

我曾经把校园里的紫藤从枯藤到艳成一片紫色的海洋的画面一个一个拍了下来,每日都不间断,最后制成幻灯片,在切换之间让学生感受蛰伏、生长、成熟、时光……孩子们闪亮的眼眸告诉我,他们知道了,他们获得了,他们成长了。

生活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作文中,学生慢慢就学会细致入微地去观察生活,也就有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举动,让更多的孩子学会关注自然,有意识地体悟生命。于是,我们校园里的香樟树、彼岸花、木棉花、摇曳的竹林、神秘的芦苇身旁常常会有孩子们驻足的身影,他们的文章也经常会出现这些美丽的生命灵动的气息。

二、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节气、气候特征,激发写作欲望

民俗是文化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鲜活着的文化原生态。我们尝试着从《赤壁赋》中的白露季节延伸到二十四节气,并介绍各个节气的具体景物给学生们,既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加强了他们的民俗意识,延续了文化传统,又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如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同学们在了解到这些文化常识之后,在关注自然的时候就更有兴趣了。他们知道什么时节开什么花,跟这个世界的联系就更紧密了。于是,在学生们习惯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训练学生作文语言的灵活性,采用在记叙文写作中尝试将每个时令的景物和诗歌、文章、优美片段等结合起来的方法,以其中的景物和画面为载体,让学生们学会描绘画面,尝试锤炼灵动的语言,并发挥想象力这个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把自然美景演绎成优美诗化的散文语言。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孩子的语言总能点亮我们的眼睛。

下面就是学生用自然景物为主体创作现代小诗,一位同学写的是雪,写得很有新意:“雪,悄悄地,飞舞在半空,炫出纯洁的芭蕾,累了,伏在树枝上休息,惹得树叶,泛出温暖的红晕。”晚霞也是他们喜欢描摹的对象:“晚霞,优雅地,从河边经过,不经意间,一个回眸,惹得芦苇满面绯红”。细致的观察,深邃的体悟,清新灵动的文笔,我们的记叙文有了这些元素的加入,怎么不令人惊喜!

三、引导学生挖掘美丽、感人、神奇之景,唤醒写作潜能

自然界中美丽、感人、神奇的生命实在太多了,学生往往会折服于自然的伟力,感叹造化的神奇,学生们的心弦震颤得越激烈就越会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生命,从它们身上汲取无尽的力量,会把它们引进自己的文章。

比如非洲戈壁滩上的依米花,要花费五年时间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在第六年春才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四色鲜花,花期仅仅两天。经过顽强地跋涉,在生命的尽头,依米花终于绽放出自己的精彩!在写作中,我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人想灿烂一回的理想要比依米花更强烈。但,我们却没有一生都不屈不挠和努力。人的一生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的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再如法布尔《昆虫记》里的蝉,那位可敬的失聪的热爱音乐的梦想追求者,它的生命足以震撼我们的灵魂,为了梦想,它可以付出一切。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透过自然景物本身深入挖掘了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深刻意蕴,更激起了学生潜在的写作兴趣。

上一篇:酒店财务部工作职责时间下一篇:视频制作工作岗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