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精选8篇)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篇1

1、测角仪的工作原理

测角仪在工作时,X射线从射线管发出,经一系列狭缝后,照射在样品上产生衍射。计数器围绕测角仪的轴在测角仪圆上运动,记录衍射线,其旋转的角度即2θ,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与此同时,样品台也围绕测角仪的轴旋转,转速为计数器转速的1/2。为什么?

为了能增大衍射强度,衍射仪法中采用的是平板式样品,以便使试样被X射线照射的面积较大。这里的关键是一方面试样要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反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满足衍射线的聚焦条件,即使整个试样上产生的X衍射线均能被计数器所接收。

在理想的在理想情况下,X射线源、计数器和试样在一个聚焦圆上。且试样是弯曲的,曲率与聚焦圆相同。对于粉末多晶体试样,在任何方位上总会有一些(hkl)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产生反射,而且反射是向四面八方的,但是,那些平行于试样表面的晶面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产生衍射,且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由平面几何可知,位于同一圆弧上的圆周角相等,所以,位于试样不同部位M,O,N处平行于试样表面的(hkl)晶面,可以把各自的反射线会聚到F点(由于S是线光源,所以厂点得到的也是线光源)。这样便达到了聚焦的目的。在测角仪的实际工作中,通常X射线源是固定不动的。计数器并不沿聚焦圆移动,而是沿测角仪圆移动逐个地对衍射线进行测量。因此聚焦圆的半径一直随着2θ角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聚焦条件,即相对试样的表面,满足入射角=反射角的条件,必须使试样与计数器转动的角速度保持1:2的速度比。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聚焦不是十分精确的。因为,实际工作中所采用的样品不是弧形的而是平面的,并让其与聚焦圆相切,因此实际上只有一个点在聚焦圆上。这样,衍射线并非严格地聚集在F点上,而是有一定的发散。但这对于一般目的而言,尤其是2θ角不大的情况下(2θ角越小,聚焦圆的曲率半径越大,越接近于平面),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2、X射线探测器

衍射仪的X射线探测器为计数管。它是根据X射线光子的计数来探测衍射线是存在与否以及它们的强度。它与检测记录装置一起代替了照相法中底片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X射线信号变成电信号。探测器的有不同的种类。有使用气体的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和固体的闪烁计数器和硅探测器。目前最常用的是闪烁计数器,在要求定量关系较为准确的场合下一般使用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1)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

计数管有玻璃的外壳,内充填惰性气体(如氩、氪、氙等)。阴极为一金属圆筒,阳极为共轴的金属丝。为窗口,由云母或铁等低吸收系数材料制成。阴、阳极之间保持一个电位差,对正比计数管,这个电位差为600至900伏。

X射线光子能使气体电离,所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加速运动,这些高速的电子足以再使气体电离,而新产生的电子又可引起更多气体电离,于是出现电离过程的连锁反应。在极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大量电子便会涌向阳板金属丝,从而出现一个可以探测到的脉冲电流。这样,一个X射线光子的照射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离子,这就是气体的放大作用。计数管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脉冲数称为计数率,它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进入计数管的X射线光子数成正比,亦即与X射线的强度成正比。

正比计数器所绘出的脉冲大小(脉冲的高度)和它所吸收的X射线光子能量成正比。因此,只要在正比计数器的输出电路上加上一个脉高分析器(脉冲幅度分析器),对所接收的脉冲按其高度进行甑别,就可获得只由某一波长X射线产生的脉冲。然后对其进行计数。从而排除其它波长的幅射(如白色X射线、样品的荧光幅射)的影响。正由于这一点,正比计数器测定衍射强度就比较可靠。

正比计数器反应极快,它对两个连续到来的脉冲的分辨时间只需10-6秒。光子计数效率很高,在理想的情况下没有计数损失。正比计数器性能稳定,能量分辨率高,背底脉冲极低。

正比计数器的缺点在于对温度比较敏感,计数管需要高度稳定的电压,又由于雪崩放电所引起电压的瞬时脱落只有几毫优,故需要强大的放大设备。

盖革计数器与正比计数器的结构与原理相似。但它的气体放大倍数很大,输出脉冲的大小与入射X射线的能量无关。对脉冲的分辨率较低,因此具有计数的损失。2)闪烁计数管

闪烁计数管是利用X射线激发某此晶体的荧光效应来探测X射线的。它由首先将接收到的X射线光子转变为可见光光子,再转变为电子,然后形成电脉冲而进行计数的。

它主要由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两部分组成。闪烁体是一种在受到X射线光子轰击时能够发出可见光荧光的晶体,最常用的是用铊活化的碘化钠Nal(TI)单晶体。光电倍增管的作用则是将可见光转变为电脉冲。闪烁晶体位于光电倍增器的面上,其外侧用铍箔密封,以挡住外来的可见光,但可让X射线较顺利通过。当闪烁晶体吸收了X射线光子后,即发出闪光(可见的荧光光子),后者投射到光电信增器的光敏阴极上,使之迸出光电子。然后在电场的驱使下,这些电子被加速并轰击光电信增器的第一个倍增极(它相对于阴极具有高出约100V的正电位),并由于次级发射而产生附加电子。在光电信增器中通常有10或11个倍增级,每一个倍增极的正电位均较其前~个高出约100V。于是电子依次经过各个倍增极,、最后在阳板上便可收结到数量极其巨大的电子,从而产生一个电脉冲,其数量级可达几伏。产生的脉冲的数量与入射的X射线光子的数目有关,亦即与X射线的强度有关。因此它可以用来测量X射线的强度。同时,脉冲的大小与X射线的能量有关,因此,它也可象正比计数器那样,用一个脉高分析器,对所接收的脉冲按其高度进行甑别。

闪烁计数器的反应很快,其分辨时间达10-8秒。因而在计数率达到10-5次/秒以下时,不会有计数的损失。闪烁计数器的缺点是背底脉冲高。这是因为即使在没有X射线光电子进入计数管时,仍会产生“无照电流”的脉冲。其来源为光敏阴极因热离子发射而产生的电子。此外,闪烁计数器的价格较贵。晶体易于受潮解而失效。除了气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外,近年来一些高性能衍射仪采用固体探测器和阵列探测器。固体探测器,也称为半导体探测器,采用半导体原理与技术,研制的锂漂移硅Si(Li)或锂漂移锗Ge(Li)固体探测器,固体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好,X光子产生的电子数多。固体探测器是单点探测器,也就是说,在某一时候,它只能测定一个方向上的衍射强度。如果要测不止一个方向上的衍射强度,就要作扫描,即要一个点一个点地测,扫描法是比较费时间。现已发展出一些一维的(线型)和二维(面型)阵列探测器来满足此类快速、同时多点测量的实验要求。所谓阵列探测器就是将许多小尺寸(如50μm)的固体探测器规律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或一个平面上,构成线型或平面型阵列式探测器。阵列探测器一般用硅二极管制作。这种一维的(线型)或二维的(面型)阵列探测器,既能同时分别记录到达不同位置上的X射线的能量和数量,又能按位置输出到达的X射线强度的探测器。阵列探测器不但能量分辨率好,灵敏度高,且大大提高探测器的扫描速度,特别适用于X射线衍射原位分析。

3、X射线检测记录装置

这一装置的作用是把从计数管输送来的脉冲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并将结果加以显示或记录。它由一系列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电路组成。其典型的装置如图所示。

由计数管所产生的低压脉冲,首先在前置放大器中经过放大,然后传送到线性放大器和脉冲整形器中放大、整形,转变成其脉高与所吸收 X射线光子的能量成正比的矩形脉冲。输出的矩形脉冲波再通过脉高甄别器和脉高分析器,把脉高不符合于指定要求的脉冲甄别开,只让其脉高与所选用的单色X射级光子的能量相对应的脉冲信号通过。所通过的那些脉高均一的矩形脉冲波可以同时分别输往脉冲平均电路和计数电路。

脉冲平均电路的作用是使在时间间隔上无规则地输入的脉冲减为稳定的脉冲平均电流,后者的起伏大小与平均脉冲速率成正比,亦即与接收到的 X射线的强度成正比。脉冲平均电路具有一个可调的电容来调节时间常数RC的大小。RC大,脉冲电流的平波效应就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细小差别相应减小。RC小,则可以提高对这些细节的分辨能力。由脉冲平均电路输出的平均电流,然后馈送给计数率仪和长图自动记录仪。从计数率仪的微安计上可以直接读得脉冲平均电流的大小。长图自动记录仪把电流的起伏转变为电位差的变化,并带动记录笔画出相应的曲线,而记录纸的走纸速度则与计数管绕测角计轴线转动的速度(扫描速度)成正比关系。所以长图自动记录仅能够以强度分布曲线的形式自动记录下X射线衍射强度随衍射角2θ的变化,提供直观而又可以永久保存的衍射图谱。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篇2

一、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相定量分析方法的相关概述

1. 粘土矿物X衍射相定量分析的应用原理

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粘土矿物的定性分析是将粘土矿物样品通过X射线得到衍射特征,观测其中的强度、衍射图峰型以及d值等,并与标准的粘土矿物类型的衍射特征进行比较,如果和某种标准矿物粘土的衍射特征相符,那么就可对粘土矿物样品的种属进行定性。

粘土矿物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各类矿物的衍射特征来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即根据X射线衍射的强度、衍射图峰型以及d值对粘土矿物进行定量分析。虽然粘土矿物中所含有的物质成分众多,常见的主要有蒙皂石(S)、伊利石(It)、伊利石与蒙皂石的间层矿物(I/S)、高岭石(Kao)、绿泥石(C)以及绿泥石与蒙皂石的层间矿物(C/S)等。但不同物质成分的衍射图谱不会受到物质间的干扰,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粘土矿物定量分析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实验分析。

2. 粘土矿物X衍射相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通常情况下粘土矿物采用X射线进行物相定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将粘土矿物样品进行自然风干,进行风干样品分析(N片分析)。(2)通过乙二醇饱和处理样品进行EG片分析。(3)对样品加热550℃,并经恒温2小时处理,进行T片分析。(4)以热稀盐酸进行样品处理,并实施H片分析。

以上每个分析步骤,都需要根据现行相关标准进行制备处理。其中步骤(1)、(2)、(3)的N片分析、EG片分析以及T片分析,是X射线衍射实验的必要3项分析。EG片分析的木器是对粘土矿物进行膨胀性与非膨胀性的区分,以此分析不同在不同膨胀度情况下的膨胀矿物。T片分析通过加热与恒温2小时处理,目的是分析矿物经脱水处理后的d值变化。H片分析通过热稀盐酸制备样品,是对高岭土、绿泥石等样品进行区分。

综上,各分析步骤是基于样品特性以及衍射特征来制定的,熟悉掌握各操作步骤,是对粘土矿石开展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步骤,能够有效得到衍射峰高度、强度以及d值等相关数据,最后根据现行标准SY T5163-1995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类粘土矿物的物质相对百分含量。

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相定量分析实验的操作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21件样品,各样品均制备至少5个试样,共制备132个样品试样进行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 粘土样品提取

以悬浮法对小于2μm的粘土样品进行提取,提取后静置8h左右,为有效去掉碳酸盐以及有机质等影响实验结果,可适量加入稀HCL、双氧水等。

2. 自然风干片(N)

首先对样品进行12h左右的风干处理,样品涂层务必保障均匀,如果太厚会导致加热处理后干裂无效,如果太薄则会造成衍射强度不足,难以测量,将厚度控制在0.1mm左右,并多备几组。

3. 乙二醇饱和(EG)

为保证充分饱和,在恒温箱(40℃-50℃左右)中保温至少7个小时,保证乙二醇的充分饱和。如果饱和不充分,会导致衍射峰不稳定,影响测量结果。

4.550℃加热(T)

样品通过马弗炉加热至550℃,加热完成后,恒温两个小时,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加热处理需要慢慢升温,防止样品因升温过急,而造成开裂无法进行实验。

5. 实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操作是同一个样品通过依次经过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而不是一个阶段操作采用1个样品的形式。因此每个环节的实验都应当保证为同一放置方位,可做标记。在测量时,需要每个样品的测量方法和基线选取是相同的,对于半高宽需要选对称的衍射峰,对不对称的衍射峰其窄边都应当乘以2,并注意重叠衍射峰的分离。

三、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相定量分析实验的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共选取21件样品,各样品均制备至少5个试样,共制备132个样品试样,取得102组有效数据,每个样品得到3-6组有效数据,以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部分结果见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些测试有效数据大部分满足现行标准的误差范围之内。

注:“*”表示测定的误差结果超过SY/T5163-1995的规定范围,“/”表示没有检出。

为验证本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将上述三个样品送到同样标准的研究院实验室进行测试,具体结果见下表2。

通过以上量表对比可以看出,本次实验的实验结果与研究院实验室的结果基本一致,其中S的实验结果未测出,主要是因为S含量过低,仪器的灵敏度难以有效检测到的因素所致。而表1中It含量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因1.0nm峰重叠,两个实验的分离标准差异所致。总体来看,实验结果较为理想,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衍射强度失真问题

在X射线衍射实验过程中,一些样品因衍射强度失真问题,导致无法取得有效的实验数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择优取向以及消光效应等,如果样品粉末足够细的话,那么消光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择优取向会因晶体习性等因素难以完全消除,如具有呈层状结构形态的晶体就可能受到择优取向的影响,导致强度失真。

2. 灵敏度方面的问题

在X射线衍射法中,如果粘土样品中某一物质成分的含量低,那么其衍射强度也会随之减弱,如果实验仪器的灵敏度不足,那么将难以测得相应的结果,如本次研究中各样本中的S蒙皂石物相定量分析,没有测出结果。此外某吸收系数较低的混合物基体中混有较多的吸收系数较高的物质时,那么吸收系数较高的物质其衍射峰会较难察觉。如存在较多高岭土(具有较高吸收系数),那么X射线衍射特征来看,衍射峰较难察觉,而其中同时含有少量的吸收系数较低的石英,石英的衍射峰则要明显的多。除以上因素会影响实验灵敏度外,样品晶体本身的质量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总体来看,X射线衍射实验灵敏度受到较多因素影响,灵敏度总体较差。

3. 样品结晶程度方面的问题

在实验中可以看出,结晶程度较差的样品其衍射线较宽、且较为模糊,没有高角度谱线,这也成为了制约实验效果的重要问题之一。

4. 测量精度方面的问题

实验精度与实验条件、测量技术、重叠峰分峰等因素有关,本次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定量分析的实验结果与研究院相比,精度较为良好,但It含量偏高,存在一定误差,主要就是因分峰标准差异所导致,但精度误差基本能控制在10%左右,总体较为理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X射线衍射法应用在粘土矿物相定量的分析实验并不能得到完全准确的定量,但因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同时目前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行业标准,且物相定量分析主要的重点是明确粘土矿物种类以相对含量范围,并没有较高的准确含量测量精度要求,因此从总体来看,仍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粘土矿物中各物质种类以及变化趋势的研究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蒙秀,宋友桂.麦夸特算法在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02:431-440.

[2]侯晓刚,朱孟法.X射线衍射间接定量相分析莫来石的方法[J].现代技术陶瓷,2013,03:46-50.

[3]辛艳青,杨田林,宋淑梅,李延辉.基于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外标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4:2-3.

[4]蒋晓光,王岭,储刚,胡晓静,李卫刚,刘明杨,王艳君,林忠,盛向军,陈宇.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煅烧白云石的物相组成[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2,01:31-33+36.

[5]王晓叶,郑斌,冯志海.X射线衍射全谱拟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2,02:108-110.

[6]曾蒙秀,宋友桂.基于麦夸特算法的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研究[J].岩矿测试,2012,05:798-806.

[7]谌刚,严春杰,寿瑾枫,韩秀山,陈立松,梅娟.蒙脱石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研究[J].非金属矿,2011,01:60-62.

X射线衍射仪技术指标 篇3

仪器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能够精确地对金属和非金属多晶样品进行物相定性定量分析,结晶度分析、晶胞参数计算和固溶体分析,微观应力及晶粒大小分析。仪器包括长寿命陶瓷X光管、X射线发生器、高精密测角仪、高灵敏度探测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相关应用软件和循环冷却水装置。

1.X射线光源

1.1.X射线发生器部分

*1.1.1 最大输出功率:3kW 1.1.2 额定电压:60kV *1.1.3 额定电流:80mA

1.2 X射线光管部分

1.2.1 X射线光管:Cu靶,陶瓷X光管,2.2 kW *1.2.2 采用TWIST-TUBE(旋转光管)技术,无需拆卸光管,即可实现光管本身线焦斑和点焦斑的切换。

1.2.3 焦斑大小:0.4 x 12 mm

1.3 电流电压稳定度:优于0.005%(外电压波动10%)时

1.4 X射线防护:安全连锁机构、剂量符合国标;防护罩外任何一点的计量小于1Sv/h

2.测角仪部分

*2.1 测角仪:采用光学编码器技术与步进马达双重定位 *2.2 扫描方式:/测角仪,测角仪垂直放置 2.3 2转动范围:-110~168

2.4 测角仪半径:≥200 mm,测角圆直径可连续改变 *2.5 可读最小步长:0.0001,角度重现性:0.0001 2.6 驱动方式:步进马达驱动 2.7 最高定位速度:≥1000/min 2.8 采用智能虚拟测角仪全自动控制,硬件自动识别、自动纠错

*2.9 验收精度:国际标准样品现场检测,全谱范围内所有峰的角度偏差不超过±0.01度。

3.探测器部分:能量色散阵列探测器:相对与常规探测器强度提高450倍以上,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3.1 子探测器个数:>190个 *3.2 最大计数:≥1 x 109 cps *3.3 线性范围:≥4x107 cps *3.4 背景:<0.1 cps 3.5 能量分辨率:完全能够方便Ka,K射线,测量时无需再光路上使用滤波片。

*3.6 确保所有子探测器全好,具有静态扫描功能,正常工作半径下最大2thea角 ≥ 3.7度 *3.7 提供的半导体阵列探测必须适合小角和广角测试,小角最小从0.3度开始

*3.8 提供的半导体阵列探测器必须同时合适常规物相分析也适合薄膜反射率测量,不需要更换其他探测器

4.光路部分

4.1 所有光学附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无工具安装、拆卸方式 4.2 所有光学附件智能芯片识别、自动精确定位 缝、自动接受狭缝

*5 样品台:标准样品台

6.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6.1 计算机:双核主频2.26G Hz以上,1G 内存,160G HD,CD-RW,19”液晶显示器,网卡,56k Modem,6.2 仪器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

7.应用软件:要求提供以下应用分析软件 7.1 物相检索软件:含原始数据直接检索功能 7.2 数据库:最新的PDF2 卡片光盘 7.3 物相定量分析:可编程定量分析软件 7.4 无标样晶粒大小分析及微观应力分析

7.5 粉末数据指标化、结构精修、从头结构解析以及无标样定量分析软件

10.循环水冷系统:满足相应系统连续满功率运行(国内供货)

11.培训、安装、技术文件

免费国内培训(买方负责受训人员差旅费)、免费安装调试及现场培训、提供有关的全套技术文件。

12.工作条件

11.1 电力供应:单相220V(10%),50Hz 11.2 工作温度:10C-40C 11.3 相对湿度:≤75%

11.4 仪器运行的持久性:能够满足长时间连续工作

13.仪器及生产商必须满足的相关国际安全标准 12.1 质量标准:ISO9001 & EN29002认证 12.2 欧洲安全标准:CE 认证

12.3 射线防护标准:DIN 54113认证 14.技术服务

厂家在国内要有维修中心,要有专职的维修工程师,要有备品备件库。在提出维修要求后,能在4小时内作出维修响应,2-4个工作日内到达用户现场。*14.主机保修壹年,X光管质保期4000小时。15.目的港:中国南京

16.发货时间:合同生效后4个月内

X射线衍射(范文) 篇4

(大庆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 10级物理学一班 周瑞勇 201001071465)

摘 要:X射线受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散射而发生的衍射现象。由于晶体中规则的原子排列就会产生规则的衍射图像,可据此计算分子中各种原子间的距离和空间排列,是分析大分子空间结构有用的方法。

关键词:核外电子 散射 衍射 空间排列

前言

1912年劳埃等人根据理论预见,并用实验证实了X射线与晶体相遇时能发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具有电磁波的性质,成为X射线衍射学的第一个里程碑。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X射线及其衍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埃)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在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金属“靶”材产生X射线,它具有与靶中元素相对应的特定波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如通常使用的靶材对应的X射线的波长大约

为1.5406埃。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间的距离相近,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

二 发展

X射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充分显示了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三 原理与应用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方程:

2d sinθ=nλ

式中λ为X射线的波长,n为任何正整数。

当X射线以掠角θ(入射角的余角)入射到某一点阵晶格间距为d的晶面上时,在符合上式的条件下,将在反射方向上得到因叠加而加强的衍射线。布拉格方程简洁直观地表达了衍射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当 X射线波长λ已知时(选用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采用细粉末或细粒多晶体的线状样品,可从一堆任意取向的晶体中,从每一θ角符合布拉格方程条件的反射面得到反射,测出θ后,利用布拉格方程即可确定点阵晶面间距、晶胞大小和类型;根据衍射线的强度,还可进一步确定晶胞内原子的排布。这便是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粉末法或德拜-谢乐(Debye—Scherrer)法的理论基础。而在测定单晶取向的劳厄法中所用单晶样品保持固定不变动(即θ不变),以辐射束的波长作为变量来保证晶体中一切晶面都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条件,故选用连续X射线束。如果利用结构已知的晶体,则在测定出衍射线的方向θ后,便可计算X射线的波长,从而判定产生特征X射线的元素。这便是X射线谱术,可用于分析金属和合金的成分。

X射线衍射在金属学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现象发现后,很快被用于研究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如韦斯特格伦(A.Westgren)(1922年)证明α、β和δ铁都是立方结构,β-Fe并不是一种新相;而铁中的α─→γ

转变实质上是由体心立方晶体转变为面心立方晶体,从而最终否定了β-Fe硬化理论。随后,在用X射线测定众多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的同时,在相图测定以及在固态相变和范性形变研究等领域中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对超点阵结构的发现,推动了对合金中有序无序转变的研究,对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的测定,确定了马氏体和奥氏体的取向关系;对铝铜合金脱溶的研究等等。目前 X射线衍射(包括散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在金属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方面。

四 物相分析与取向分析

物相分析 是 X射线衍射在金属中用得最多的方面,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前者把对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相比较,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后者则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确定材料中各相的含量。在研究性能和各相含量的关系和检查材料的成分配比及随后的处理规程是否合理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取向分析 包括测定单晶取向和多晶的结构(见择优取向)。测定硅钢片的取向就是一例。另外,为研究金属的范性形变过程,如孪生、滑移、滑移面的转动等,也与取向的测定有关。

晶粒(嵌镶块)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 由衍射花样的形状和强度可计算晶粒和微应力的大小。在形变和热处理过程中这两者有明显变化,它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宏观应力的测定 宏观残留应力的方向和大小,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利用测量点阵平面在不同方向上的间距的变化,可计算出残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晶体结构不完整性的研究 包括对层错、位错、原子静态或动态地偏离平衡位置,短程有序,原子偏聚等方面的研究(见晶体缺陷)。

合金相变 包括脱溶、有序无序转变、母相新相的晶体学关系,等等。

结构分析 对新发现的合金相进行测定,确定点阵类型、点阵参数、对称性、原子位置等晶体学数据。

液态金属和非晶态金属 研究非晶态金属和液态金属结构,如测定近程序参量、配位数等。

特殊状态下的分析 在高温、低温和瞬时的动态分析。

此外,小角度散射用于研究电子浓度不均匀区的形状和大小,X射线形貌术用于研究近完整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线等,也得到了重视。

五 最新进展

X射线分析的新发展 金属X射线分析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已逐步变成金属研究和材料测试的常规方法。早期多用照相法,这种方法费时较长,强度测量的精确度低。50年代初问世的计数器衍射仪法具有快速、强度测量准确,并可配备计算机控制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单色器的照相法在微量样品和探索未知新相的分析中仍有自己的特色。从70年代以来,随着高强度X射线源(包括超高强度的旋转阳极X射线发生器、电子同步加速辐射,高压脉冲X射线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分析的应用,使金属 X射线学获得新的推动力。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不仅大大加快分析速度,提高精度,而且可以进行瞬时的动态观察以及对更为微弱或精细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栋材,X射线晶体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6年,北京

X射线衍射读书报告 篇5

一.X射线简介:

X射线的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

X射线的特点: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使气体电离、底片感光;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外,在本质上,X射线和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只是X射线的波长很短,其波长范围大致在0.01—10纳米之间。

X射线的产生:X射线是原子内壳层电子跃迁产生的一种辐射。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在靶上骤然减速时,由于电子动能的转化,也伴随辐射X射线。通常通过以下步骤而产生X射线:

①.发射大量的自由电子,通常用热钨丝发射电子;

②.在真空中将自由电子加速以获得高速度,通常用20—60kV的高压电场来加速电子;

③.在高速电子流的运动路程上设置一个靶,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受阻而突然减速,在靶面上就会辐射X射线。

X射线发生装置的基本原理示意图如下:

二.晶体物质简介: 晶体物质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即组成晶体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以食盐晶体为例:

晶粒外形具有直角棱边,微观结构上由Na+和Cl−彼此整齐排列而成的立方点阵NaCl晶体中,每个离子有六个相邻的离子,构成八面体离子间隔为0.5627nm,其晶体结构示意图如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把晶体看成是由一组平行、等距、结构相同的原子组成。(为叙述简洁,广义的认为晶体由原子组成,下文亦是如此)总之,晶体内部的结构分配有一定的规则,这一点与光栅的结构具有相似之处。根据衍射的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只有当入射光的波长与障碍物可相比拟时,衍射现象才会明显发生。但是,一般光栅的光栅常数远远大于X射线的波长,由光栅公式:(a + b)sinθ = kλ, k = 0,±1,± 2„可以知道,各级明条纹对应的衍射角将很小,难以分辨,所以无法用一般光栅来观察X射线的衍射。但是晶体原子之间的间距约为0.1纳米数量级,与X射线波长数量级相当。所以天然晶体可以看做是光栅常数很小的空间三维衍射光栅。

三.晶格的X射线衍射:

劳厄斑:

1912年德国物理家劳厄设想将晶体作为三维光栅,设计了一个如下的实验:

从上衍射图可以看出:X射线经晶体片衍射之后使底片感光,得到一些规则分布的斑点,即劳厄斑。因为晶体是很多组平行晶面,所以劳厄斑由空间分布的亮斑组成。劳厄斑的出现就是X射线通过晶体点阵发生衍射的结果。

X射线晶格衍射的原理: 劳厄实验之后,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说明X射线的衍射。(实际上,劳厄也解释了劳厄斑的形成,但他的方法比较复杂)他们将晶体空间点阵简化,将晶体当做反射光栅来处理。如下图:

对于以θ角掠射的单色平行的X射线投射到晶面间距为d的晶面上时,在各晶面所散射的射线当中,只有按反射定律入射的射线的强度为最大。从图可以看出,由上下两晶面所发出的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AC+BD=2dsinθ

当光程差满足布拉格公式:

2dsinθ= kλ,k=1,2,3„.衍射加强,形成光点。

X射线衍射方法:

X射线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是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λ与它的晶面的夹角θ必须满足上面的布拉格方程。因此,为了实现衍射,可以让这两者在实验的时候连续的变化,以便找到符合布拉格方程的机会。根据改变这两个变量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方法:

①.劳厄法:

将一束连续X射线入射到固定的单晶体上,晶体的每一组晶面的布拉格角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时每组晶面都选择并衍射X射线束中能满足布拉格方程的特定波长,故衍射光束由不同波长组成。②.转晶法:

让单晶体的某晶轴垂直于单色X射线,晶体可以绕选定的晶向旋转,并环绕转轴安排一张圆柱形底片(用于感光)。拍照时,不断旋转晶体,某组晶体某一位置正好与射线光束满足布拉格角度时,便会产生一个衍射线束,在底片感光留下衍射图样。③.粉末法:

将晶体的粉末或多晶体安防在单色X射线中,由于晶粒的无规则取向,相当于方法2中的围绕着所有可能的轴旋转单晶体。由此而形成以入射线束为轴的衍射圆锥,可用感光胶片拍摄下来。

四.X射线衍射的应用:

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早在1938年,布拉格看到研究生佩鲁兹所拍摄的血红蛋白的衍射照片时,他就判断可能可以用X射线衍射来推测出它的结构。此后,英国青年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参考了伦敦大学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所获得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之后,提出看DNA的右手双螺旋结构。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利用晶体衍射技术来确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结构的基本思路是:

利用X射线作为衍射波源,通过大分子后形成一定的衍射图纹,通过对衍射图纹的分析与测定,反推出大分子的结构模型。DNA结构的测定就是这一思路的成功应用。医学上的应用:

X射线具有很容易穿过由氢、氧、氮、碳等较轻元素组成的肌肉组织,不易穿透骨骼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医学上的X射线透视。下图为伦琴夫人的手的X射线透视图:

物理学上的应用:

①.如果晶格常数已知,可以用来测定X射线的波长,进行伦琴射线的光谱分析;

②.如果X 射线的波长已知,可以用来测量晶体的晶格常数,从而分析晶体的结构。

五.参考资料:

①.《大学物理》,经济日报出版社,P544,“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

②.《现代光学实验》,南开大学出版社,P278,“X射线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及物相分析 篇6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是Rigaku UltimaⅣX射线衍射仪。主要由冷却循环水系统、X射线衍射仪和计算机控制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X射线衍射仪主要由X射线发生器即X射线管、测角仪、X射线探测器等构成。3.给定实验样品,设计实验方案,做出正确分析鉴定结果。

1.X射线管

X射线管主要分密闭式和可拆卸式两种。广泛使用的是密闭式,由阴极灯丝、阳极、聚焦罩等组成,功率大部分在1~2千瓦。可拆卸式X射线管又称旋转阳极靶,其功率比密闭式大许多倍,一般为12~60千瓦。常用的X射线靶材有W、Ag、Mo、Ni、Co、Fe、Cr、Cu等。X射线管线焦点为1×10平方毫米,取出角为3~6度。此X射线管为密闭式,功率为2千瓦。X射线靶材为Cu。

选择阳极靶的基本要求:尽可能避免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的背底,使图样清晰。2.测角仪

测角仪是粉末X射线衍射仪的核心部件,主要由索拉光阑、发散狭缝、接收狭缝、防散射狭缝、样品座及闪烁探测器等组成。

(1)衍射仪一般利用线焦点作为X射线源S。如果采用焦斑尺寸为1×10平方毫米的常规X射线管,出射角6°时,实际有效焦宽为0.1毫米,成为0.1×10平方毫米的线状X射线源。

(2)从S发射的X射线,其水平方向的发散角被第一个狭缝限制之后,照射试样。这个狭缝称为发散狭缝(DS),生产厂供给1/6°、1/2°、1°、2°、4°的发散狭缝和测角仪调整用0.05毫米宽的狭缝。

(3)从试样上衍射的X射线束,在F处聚焦,放在这个位置的第二个狭缝,称为

接收狭缝(RS).生产厂供给0.15毫米、0.3毫米、0.6毫米宽的接收狭缝。(4)第三个狭缝是防止空气散射等非试样散射X射线进入计数管,称为防散射狭缝(SS)。SS和DS配对,生产厂供给与发散狭缝的发射角相同的防散射狭缝。(5)S1、S2称为索拉狭缝,是由一组等间距相互平行的薄金属片组成,它限制入射X射线和衍射线的垂直方向发散。索拉狭缝装在叫做索拉狭缝盒的框架里。这个框架兼作其他狭缝插座用,即插入DS,RS和SS.

3.X射线探测记录装置

衍射仪中常用的探测器是闪烁计数器(SC),它是利用X射线能在某些固体物质(磷光体)中产生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荧光,这种荧光再转换为能够测量的电流。由于输出的电流和计数器吸收的X光子能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测量衍射线的强度。

闪烁计数管的发光体一般是用微量铊活化的碘化钠(NaI)单晶体。这种晶体经X射线激发后发出蓝紫色的光。将这种微弱的光用光电倍增管来放大,发光体的蓝紫色光激发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面(光阴极)而发出光电子(一次电子),光电倍增管电极由10个左右的联极构成,由于一次电子在联极表面上激发二次电子,经联极放大后电子数目按几何级数剧增(约106倍),最后输出几个毫伏的脉冲。

三、实验原理

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之物相的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法。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没有任何两种物质,它们的晶胞大小、质点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排列方式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当X 2

射线被晶体衍射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衍射晶面间距d和衍射线的相对强度I/I0来表征。其中晶面间距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I0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

在材料科学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物相分析,即分析某种材料中含有哪几种结晶物质,或是某种物质以何种结晶状态存在。根据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特征-衍射线的位置、强度及数量来鉴定结晶物质方法,就是X射线物相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可确定某结晶物质属于立方、四方、六方、单斜还是斜方晶系。

由布拉格(Bragg)方程得晶体的每一个衍射峰都和一组晶面间距为d的晶面组的关系:

式中,为入射线与晶面的夹角,λ为入射线的波长。

另一方面,晶体的每一条衍射线的强度I又与结构因子F模量的平方成正比:

式中,I0为单位截面上入射X射线的功率;K为比例因子,与实验衍射几何条件、试样的形状、吸收性质、温度及一些物理常数有关;V为参加衍射的晶体的体积;|F|2称为结构因子,取决于晶体的结构,它是晶胞内原子坐标的函数,由它决定了衍射的强度。可见d和|F|2都是由晶体的结构所决定的,因此每种物质都必有其特有的衍射图谱。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通常利用PDF衍射卡片进行物相分析。

四、参数选择 1.阳极靶的选择

选择阳极靶的基本要求:尽可能避免靶材产生的特征X射线激发样品的荧光辐射,以降低衍射花样的背底,使图样清晰。不同靶材的使用范围。

必须根据试样所含元素的种类来选择最适宜的特征X射线波长(靶)。当X射线的波长稍短于试样成分元素的吸收限时,试样强烈地吸收X射线,并激发产生成分元素的荧光X射线,背底增高。其结果是峰背比(信噪比)P/B低(P为峰强度,B为背底强度),衍射图谱难以分清。

X射线衍射所能测定的d值范围,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X射线衍射所需测定的d值范围大都在1nm至0.1nm之间。为了使这一范围内的衍射峰易于分离而被检测,需要选择合适波长的特征X射线。一般测试使用铜靶,但因X射线的波长与试样的吸收有关,可根据试样物质的种类分别选用Co、Fe,或Cr靶。此外还可选用钼靶,这是由于钼靶的特征X射线波长较短,穿透

能力强,如果希望在低角处得到高指数晶面衍射峰,或为了减少吸收的影响等,均可选用钼靶。2.扫描范围的确定

不同的测定目的,其扫描范围也不同。当选用Cu靶进行无机化合物的相分析时,扫描范围一般为90°~2°(2θ);对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相分析,其扫描范围一般为60~2°;在定量分析、点阵参数测定时,一般只对欲测衍射峰扫描几度。

3.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选择

工作电压设定为3~5倍的靶材临界激发电压。选择管电流时功率不能超过X射线管额定功率,较低的管电流可以延长X射线管的寿命。

X射线管经常使用的负荷(管压和管流的乘积)选为最大允许负荷的80%左右。但是,当管压超过激发电压5倍以上时,强度的增加率将下降。所以,在相同负荷下产生X射线时,在管压约为激发电压5倍以内时要优先考虑管压,在更高的管压下其负荷可用管流来调节。靶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激发电压就越高。由于连续X射线的强度与管压的平方呈正比,特征X射线与连续X射线的强度之比,随着管压的增加接近一个常数,当管压超过激发电压的4~5倍时反而变小,所以,管压过高,信噪比P/B将降低,这是不可取得的。具体数据见表三:衍射仪测试条件参数选择。4.发散狭缝的选择(DS)

发散狭缝(DS)决定了X射线水平方向的发散角,限制试样被X射线照射的面积。如果使用较宽的发射狭缝,X射线强度增加,但在低角处入射X射线超出试样范围,照射到边上的试样架,出现试样架物质的衍射峰或漫散峰,对定量相分析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按测定目的选择合适的发散狭缝宽度。

生产厂家提供1/6°、1/2°、1°、2°、4°的发散狭缝,通常定性物相分析选用1°发散狭缝,当低角度衍射特别重要时,可以选用1/2°(或1/6°)发散狭缝。5.接收狭缝的选择(RS):

生产厂家提供0.15mm、0.3mm、0.6mm的接收狭缝,接收狭缝的大小影响衍射线的分辨率。接收狭缝越小,分辨率越高,衍射强度越低。通常物相定性分析时使用0.3mm的接收狭缝,精确测定可使用0.15mm的接收狭缝。6.滤波片的选择: Z滤40,Z滤=Z靶-2 7. 扫描速度的确定

常规物相定性分析常采用每分钟2°或4°的扫描速度,在进行点阵参数测定,4

微量分析或物相定量分析时,常采用每分钟1/2°或1/4°的扫描速度。

五、样品制备

X射线衍射分析的样品主要有粉末样品、块状样品、薄膜样品、纤维样品等。样品不同,分析目的不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则样品制备方法也不同。1.粉末样品

X射线衍射分析的粉末试样必需满足这样两个条件:晶粒要细小,试样无择优取向(取向排列混乱)。所以,通常将试样研细后使用,可用玛瑙研钵研细。定性分析时粒度应小于44微米(350目),定量分析时应将试样研细至10微米左右。较方便地确定10微米粒度的方法是,用拇指和中指捏住少量粉末,并碾动,两手指间没有颗粒感觉的粒度大致为10微米。

常用的粉末样品架为玻璃试样架,在玻璃板上蚀刻出试样填充区为20×18平方毫米。玻璃样品架主要用于粉末试样较少时(约少于500立方毫米)使用。充填时,将试样粉末-点一点地放进试样填充区,重复这种操作,使粉末试样在试样架里均匀分布并用玻璃板压平实,要求试样面与玻璃表面齐平。如果试样的量少到不能充分填满试样填充区,可在玻璃试样架凹槽里先滴一薄层用醋酸戊酯稀释的火棉胶溶液,然后将粉末试样撒在上面,待干燥后测试。2.块状样品

先将块状样品表面研磨抛光,大小不超过20×18平方毫米,然后用橡皮泥将样品粘在铝样品支架上,要求样品表面与铝样品支架表面平齐。3.微量样品

取微量样品放入玛瑙研钵中将其研细,然后将研细的样品放在单晶硅样品支架上(切割单晶硅样品支架时使其表面不满足衍射条件),滴数滴无水乙醇使微量样品在单晶硅片上分散均匀,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即可测试。4.薄膜样品制备

将薄膜样品剪成合适大小,用胶带纸粘在玻璃样品支架上即可。

六、样品测试

1.首先打开冷却循环水系统电源;

2.15min后开启衍射仪总电源,将制备好的试样插入衍射仪样品台;

3.打开计算机,当计算机与X射线衍射仪联机完成后,点击XG operation,启动X射线衍射仪。将管电压、管电流逐步由默认值20kV、2mA升至40kV、20mA。关闭XG operation。

4.点击Standard Measurement,设置参数;(1)设置存盘路径、文件名;(2)扫描范围的确定;

当选用Cu靶进行无机化合物的相分析时,扫描范围一般为90°~2°(2θ);对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相分析,其扫描范围一般为60°~2°。本实验为 5

10~80;

(3)扫描速度的确定;

常规物相定性分析常采用每分钟2°或4°的扫描速度,在进行点阵参数测定、微量分析或物相定量分析时,常采用每分钟1/2°或1/4°的扫描速度。本实验为4°/min;

(4)管电压和管电流的选择;

工作电压设定为3~5倍的靶材临界激发电压。选择管电流时功率不能超过X射线管额定功率,较低的管电流可以延长X射线管的寿命。X射线管经常使用的负荷(管压和管流的乘积)选为最大允许负荷的80%左右。本实验为40kV、20mA。

(5)狭缝的选择;

DS和SS均为1°,RS为0.3mm。

(6)各项设置完成后点击Attachment键开始测量。

5.测量完毕,关闭X射线衍射仪应用软件。点击XG operation,先将管电压、管电流逐步由40kV、20mA降至默认值20kV、2mA,然后关闭X射线衍射仪,关闭X射线衍射仪电源;取出试样;15分钟后关闭冷却循环水系统及线路总电源。

七、数据处理

采用Jade5.0分析软件分析测试数据,步骤如下:

1.打开Jade5.0分析软件,点击File patterns,双击所选测试数据01.raw; 2.鼠标左键点击S/M键进行自动检索;

3.若自动检索结果不好,可进行人工手动检索,鼠标右键点击S/M键; 4.物相检索后,选择最为匹配的PDF卡;

5.文件的添加。若分析的一系列测试数据为不同条件制备的同一物质,不必逐一分析,可进行文件的添加。点击File patterns,单击所选数据02.raw,然后点击add键,文件添加完成。XRD图谱自动按添加顺序由下向上排列,点击窗口右侧的功能键来调节谱图间距;

6.生成物相分析报告。点击File→Print set up。通过Copy可将物相分析报告粘贴到画图板或Word文档里。

八、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和教材,掌握实验原理等必需知识。

2.根据教师给定实验样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样品制备方法、仪器条件参数等。

3.要求实验报告用纸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案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实验参数选择、测试、数据处理等),选择定性分析方法,物相鉴定结果分析等。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篇7

沈钦伟126406324 应用化学

1引言

X射线衍射分析法是研究物质的物相和晶体结构的主要方法。当某物质(晶体或非晶体)进行衍射分析时,该物质被X射线照射产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现象, 物质组成、晶型、分子内成键方式、分子的构型、构象等决定该物质产生特有的衍射图谱。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不损伤样品、无污染、快捷、测量精度高、能得到有关晶体完整性的大量信息等优点。因此,X射线衍射分析法作为材料结构和成分分析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 已逐步在各学科研究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2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

X射线同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等一样,本质上都属于电磁波,只是彼此之间占据不同的波长范围而已。X射线的波长较短, 大约在10-8~10-10cm之间。X射线分析仪器上通常使用的X射线源是X射线管,这是一种装有阴阳极的真空封闭管, 在管子两极间加上高电压, 阴极就会发射出高速电子流撞击金属阳极靶,从而产生X射线。当X射线照射到晶体物质上,由于晶体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成的晶胞组成,这些规则排列的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有相同数量级,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产生强X射线衍射, 衍射线在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体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晶体物质具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 这就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X射线衍射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由X射线衍射原理可知,物质的X射线衍射花样与物质内部的晶体结构有关。每种结晶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参数(包括晶体结构类型, 晶胞大小,晶胞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位置和数目等)。因此,没有两种不同的结晶物质会给出完全相同的衍射花样。通过分析待测试样的X射线衍射花样,不仅可以知道物质的化学成分,还能知道它们的存在状态,即能知道某元素是以单质存在或者以化合物、混合物及同素异构体存在。同时,根据X射线衍射试验还可以进行结晶物质的定量分析、晶粒大小的测量和晶粒的取向分析。目前, X射线衍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材料分析与研究工作中。

3.1物相鉴定

物相鉴定是指确定材料由哪些相组成和确定各组成相的含量,主要包括定性相分析和定量相分析。每种晶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都具有与之相对应的X射线衍射特征谱, 这是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的依据。将待测样品的衍射图谱和各种已知单相标准物质的衍射图谱对比, 从而确定物质的相组成。确定相组成后, 根据各相衍射峰的强度正比于该组分含量(需要做吸收校正者除外),就可对各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

X射线衍射物相定量分析有内标法外标法、增量法、无标样法和全谱拟合法等常规分析方法。内标法和增量法等都需要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参考标相并绘制工作曲线,如果样品含有的物相较多, 谱线复杂,再加入参考标相时会进一步增加谱线的重叠机会,给定量分析带来困难。无标样法和全谱拟合法虽然不需要配制一系列内标标准物质和绘制标准工作曲线,但需要烦琐的数学计算,其实际应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外标法虽然不需要在样品中加入参考标相,但需要用纯的待测相物质制作工作曲线, 这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吴建鹏等制备了一定比例的SiO2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量了混合物中SiO2的含量,并与混合物中SiO2初始配比进行对照,发现各个样品的测量结果和初始配比都是比较接近的,说明这两种测定方法是可以用于待测样品的物相定量分析的。

3.2点阵参数的测定

点阵参数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参数, 任何一种晶体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的点阵参数。测定点阵参数在研究固态相变、确定固溶体类型、测定固溶体溶解度曲线、测定热膨胀系数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点阵参数的测定是通过X射线衍射线位置的测定而获得的,通过测定衍射花样中每一条衍射线的位置均可得出一个点阵常数值。

吴建鹏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量了不同配比条件下Fe2O3和Cr2O3的固溶体的点阵参数,根据Vegard定律计算出固溶体中某相的固溶度,这种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对于反映固溶度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刘晓等通过衍射技术计算出了低碳钢中马氏体的点阵常数,并建立了一个马氏体点阵参数随固溶碳量变化的新经验方程, 他们根据试验数据所获得的回归方程可成为钢中相(过饱和)含碳量的实用的标定办法(特别在低碳范围)。

3.3微观应力的测定

微观应力是指由于形变、相变、多相物质的膨胀等因素引起的存在于材料内各晶粒之间或晶粒之中的微区应力。当一束X射线入射到具有微观应力的样品上时, 由于微观区域应力取向不同, 各晶粒的晶面间距产生了不同的应变, 即在某些晶粒中晶面间距扩张, 而在另一些晶粒中晶面间距压缩,结果使其衍射线并不像宏观内应力所影响的那样单一地向某一方向位移, 而是在各方向上都平均地作了一些位移, 总的效应是导致衍射线漫散宽化。材料的微观残余应力是引起衍射线线形宽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衍射线的半高宽即衍射线最大强度一半处的宽度是描述微观残余应力的基本参数。钱桦等在利用X射线衍射研究淬火65Mn钢回火残余应力时发现:半高宽的变化与回火时间、温度密切相关。与硬度变化规律相似, 半高宽也是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和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单调下降的趋势。因此,X射线衍射中半高宽,回火时间,温度曲线可以用于回火过程中残余应力消除情况的判定。

3.4宏观应力的测定

在材料部件宏观尺度范围内存在的内应力分布在它的各个部分,相互间保持平衡,这种内应力称为宏观应力,宏观应力的存在使部件内部的晶面间距发生改变,所以可以借助X射线衍射方法来测定材料部件中的应力.按照布拉格定律可知,在一定波长辐射发生衍射的条件下, 晶面间距的变化导致衍射角的变化,测定衍射角的变化即可算出宏观应变, 因而可进一步计算得到应力大小.总之,X射线衍射测定应力的原理是以测量衍射线位移作为原始数据,所测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应变,而应力则是通过虎克定律由应变计算得到。

借助X射线衍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宏观应力具有以下优点:(1)不用破坏试样即可测量;(2)可以测量试样上小面积和极薄层内的宏观应力,如果与剥层方法相结合, 还可测量宏观应力在不同深度上的梯度变化;(3)测量结果可靠性高等。

3.5纳米材料粒径的表征

纳米材料的颗粒度与其性能密切相关。纳米材料由于颗粒细小,极易形成团粒,采用通常的粒度分析仪往往会给出错误的数据。采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谢乐法)可以测定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

顾卓明等采用谢乐法测定了纳米碳酸钙粒子和纳米稀土(主要为CeO2)粒子的平均粒径,测定结果为DCaCO3=39.3nm,DCeO2=11.0nm,另外他们采用透射电镜法测定两种粒子粒径的结果为DCaCO3=40.2nm,DCeO2=12.7nm,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比较吻合, 说明谢乐法测定纳米粒子粒径是可信的。

3.6结晶度的测定

结晶度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在一些情况下,物质结晶相和非晶相的衍射图谱往往会重叠。结晶度的测定主要是根据结晶相的衍射图谱面积与非晶相图谱面积的比,在测定时必须把晶相、非晶相及背景不相干散射分离开来。基本公式为: Xc=Ic/(Ic+ KIa)。式中: Xc 结晶度 Ic 晶相散射强度 Ia 非晶相散射强度 K 单位质量样品中晶相与非晶相散射系数之比。

目前主要的分峰法有几何分峰法、函数分峰法等。范雄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高聚物聚丙烯(PP)的结晶度, 利用函数分峰法分离出非晶峰和各个结晶峰, 计算出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聚丙烯的结晶度,得出了聚丙烯结晶度与退火时间的规律。

3.7晶体取向及织构的测定

晶体取向的测定又称为单晶定向, 就是找出晶体样品中晶体学取向与样品外坐标系的位向关系。虽然可以用光学方法等物理方法确定单晶取向, 但X衍射法不仅可以精确地单晶定向, 同时还能得到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信息。一般用劳埃法单晶定向, 其根据是底片上劳埃斑点转换的极射赤面投影与样品外坐标轴的极射赤面投影之间的位置关系。透射劳埃法只适用于厚度小且吸收系数小的样品,背射劳埃法就无需特别制备样品, 样品厚度大小等也不受限制, 因而多用此方法。

多晶材料中晶粒取向沿一定方位偏聚的现象称为织构,常见的织构有丝织构和板织构两种类型。为反映织构的概貌和确定织构指数, 有三种方法描述织构:极图、反极图和三维取向函数, 这三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于丝织构,要知道其极图形式,只要求出其丝轴指数即可,照相法和衍射仪法是可用的方法。板织构的极点分布比较复杂, 需要两个指数来表示,且多用衍射仪进行测定。

宓小川采用X射线能谱法测定了金属板材织构,分别获得了IF钢、冷轧电工钢、CuNi15Sn8合金的织构信息, 说明X射线衍射能谱仪在金属板材的织构测定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在材料性能与织构及生产工艺相互关系研究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X射线衍射的进展

4.1X射线衍射在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人工低维材料的出现是20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所表现出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它不断揭示出深刻的物理内涵,而且更重要的是所发现的新效应不断地被用来开发新的固态器件,对高技术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薄膜就是一种典型的低维材料.薄膜的成分、厚度、应力分布以及表面和界面状态等都会直接影响材料和器件的性能,需要在原子尺度上对材料微结构品质进行评估.除了上述六种X射线衍射的应用适用于薄膜材料分析之外,X射线衍射还可以对薄膜材料作如下分析:

厚度是膜层的基本参数.厚度的测量和控制始终是气相沉积薄膜研究和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厚度会产生三种效应:衍射强度随厚度而变,膜愈薄散射体积愈小;散射将显示干涉条纹,条纹的周期与层厚度有关;衍射线随着膜厚度降低而宽化, 因此可从衍射强度、线形分析和干涉条纹来实现薄膜厚度的测 定.用X射线仪测量单层膜的小角X衍射线。

由两种材料交替沉积形成的纳米多层膜具有成分周期性变化的调制结构,入射X射线满足布拉格条件时就可能像晶体材料一样发生相干衍射.由于纳米多层膜的成分调制周期远大于晶体材料的晶面间距,其衍射峰产生于小角度区间.小角度X射线衍射被广泛用来测量纳米多层膜的周期数.因此,不论是薄膜厚度还是多层膜的周期数都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测得。

X射线掠入射衍射(grazing incident diffraction, GID)或散射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对表面和界面内原子位移十分敏感,可以通过调节X射线的掠入射角来调整X射线的穿透深度,从而用来研究表面或表层不同深度处的结构分布,如表面单原子的吸附层、表面粗糙度、密度,膜层次序,表面下约1000A深度的界面结构以及表面非晶层的结构等。

4.2由多晶材料得到类单晶衍射数据

确定一个晶态材料晶体结构最有力的手段是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通常要求单晶的粒径在0.1~1mm之间,但是合乎单晶结构分析用的单晶有时难以获得,且所发现的新材料通常是先获得多晶样品,因此,仅仅依靠单晶衍射进行结构测定显然不能适应新材料研究快速发展的状况.为加速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对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等的结构研究, 都只能在多晶材料下进行研究和测定其晶体结构,因此,X射线粉末衍射法在表征物质的晶体结构,提供结构信息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 利用粉末衍射数据测定未知结构的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对粉末衍射图谱进行分峰,确定相应于每一个面指数(hkl)的衍射强度,再利用单晶结构分析方法测定晶体结构.从复杂的氧化物到金属化合物都可利用此方法测定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测定还有一些经验方法,如同构型法、傅里叶差值法和尝试法等。对于较为复杂的晶体结构,人工尝试往往受到主观因素和计算量大的限制,存在着可行的模型被忽略的可能性。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相关系、晶体结构研究和新材料探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计算机模拟法是对待测的晶体结构,先给定一个随机的模型,根据设定的某一判据,指导计算机沿正确的方向寻找结构中的原子位置,以获得初略结构,继而可采用差值傅里叶合成和立特沃尔德法修正结构。以衍射强度剩差最小为判据的蒙特卡洛(MonteCarlo)法、以体系能量最低为判据的能量最小法以及模拟退火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法等都属于粉末衍射晶体结构测定的计算机模拟法。5 结束语

X射线衍射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篇8

X射线衍射定性相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根据衍射图谱或数据,学会物相定性鉴定方法。

二、物相定性分析原理

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是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不同种类的晶体将给出不同的衍射花样。假如一个样品内包含了几种不同的物相,则各个物相仍然保持各自特征的衍射花样不变。而整个样品的衍射花样则相当于它们的迭合。除非两物相衍射线刚好重迭在一起,二者一般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这就为我们鉴别这些混合物样品中和各个物相提供了可能。关键是如何将这几套衍射线分开。这也是多相分析的难点所在。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岛津XRD-6000 X射线粉末衍射仪,实验样品,衍射图谱,MDI JADE 5.0(带PDF2004)。

四、多相混合分析方法

多相混合物的衍射图谱鉴定较困难,根据混合物相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将不同物相的衍射线分开,以便较快而准确分析鉴定。

(1)多相分析中若混合物是已知的,无非是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在实际工作中也能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2)若多相混合物是未知且含量相近。则可从每个物相的3条强线考虑:

a.从样品的衍射花样中选择5相对强度最大的线来,显然,在这五条线中至少有三条是肯定属于同一个物相的。因此,若在此五条线中取三条进行组合,则共可得出十组不同的组合。其中至少有一组,其三条线都是属于同一个物相的。当逐组地将每一组数据与哈氏索引中前3条线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必可有一组数据与索引中的某一组数据基本相符。初步确定物相A。

b.找到物相A的相应衍射数据表,如果鉴定无误,则表中所列的数据必定可为实验数据所包含。至此,便已经鉴定出了一个物相。

c.将这部分能核对上的数据,也就是属于第一个物相的数据,从整个实验数据中扣除。d.对所剩下的数据中再找出3条相对强度较强的线,用哈氏索引进比较,找到相对应的物相B,并将剩余的衍射线与物相B的衍射数据进行对比,以最后确定物相B。假若样品是三相混合物,那么,开始时应选出七条最强线,并在此七条线中取三条进行组合,则在其中总会存在有这样一组数据,它的三条线都是属于同一物相的。对该物相作出鉴定之后,把属

于该物相的数据从整个实验数据中除开,其后的工作便变成为一个鉴定两相混合物的工作了。

假如样品是更多相的混合物时,鉴定方法的原理仍然不变,只是在最初需要选取更多的线以供进行组合之用。

五、注意事项

对于多晶混合物衍射图谱分析鉴定时应注意:

(1)低角度线的数据比高角度线的数据重要。这是因为,对于不同晶体来说,低角度线的d值相一致重叠的机会很少,而对于高角度线(即d值小的线),不同晶体间相互重叠机会增多,当使用波长较长的X射线时,将会使得一些d值较小的线不再出现,但低角度线总是存在。样品过细或结晶较差的,会导致高角度线的缺失,所以在对比衍射数据时,应较多地注重低角度线,即d 值大的线。

(2)强线比弱线重要,特别要重视d值大的强线。这是因为强线稳定也较易测得精确;而弱线强度低而不易察觉,判断准确位置也困难,有时还容易缺失。

(3)应重视物相的特征线。物相的特征线即不与其它物相重叠的固有衍射线,在衍射图谱中,这种特征线的出现就标志着混合物中存在着某种物相。有些结构相似的物相,以及许多多型晶体,它们的粉晶衍射数据相互间往往大同小异,只有当某几根线同时存在时,才能肯定它是某个物相。这些线就是所谓的特征线。对于这些物相的鉴定,必须充分重视特征线。

六、实验报告

上一篇:曾经遗失的美好作文500字下一篇:党建工作组织与制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