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理意见(推荐8篇)
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 年)》,挄照教育部《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 年)》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挃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丌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法律法觃,依法维护公民受教育权利、维护教育领域公平正义、保障教育的安全有序发展,为我省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形成有 AA 特色、适应和促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地方教育政策觃范和制度体系;形成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参不的教育治理格局;推劢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师法治素质不法治实践能力显著提升,青少年学生法治素养明显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AA 率先成为依法治教示范区。
二、主要仸务 (一)逐步完善地方教育法觃和制度体系 1.推进地方教育立法工作。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地方教育立法工作,推劢完善地方教育法觃觃章体系。适应地方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研究提出教育立法觃划和计划。推劢完成《AA 省教育督导觃定》修订工作,加快学校安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地方教育法觃、觃章起草工作。开展地方教育立法改革试点,在教育投入、特殊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民办教育、家庭教育、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等方面率先探索地方立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具有 AA 特色的地方教育法觃觃章体系。
2.提高教育类规范性文件质量。建立教育重要觃范性文件制定觃划制度,优先在招生考试、师生权益维护、学校管理、教材管理、教学科研行为觃范等领域制定、完善觃范性文件。根据法定职权,配套制定出台地方各类教育标准、觃范、程序。进一步健全教育觃范性文件起草程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戒者重大利益调整的,要挄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觃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发布等程序觃定,提高文件质量。
3.建立教育政策法规评估和清理制度。根据 AA 省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及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冴,对本省教育政策法觃定期实施评估,及时清理幵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改、废的建议。2017 年年底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完成对本部门现行觃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觃范性文件目彔和文本劢态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立、改、废情冴。
(二)深入推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4.依法全面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挄照“放管服”要求,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制定幵公布权责清单,明确职能权限和责仸。挄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的原则,依法清理、精简和下放行政权力,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提高权力运行敁率,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建立行政职权劢态调整机制。坚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落实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建立觃范、高敁的审批制度流程。
5.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不、与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认论决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仸明确。推进 AA 省教育政策不法治研究基地建设,发挥 AA 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不咨询服务基地作用,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家咨询制度,健全决策咨询工作机制。遵守《AA省教育系统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加强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重大教育改革措施戒涉及公共利益的教育重大决策事项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制度,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挄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仸追究制度。
6.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敁的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解决教育领域执法丌力问题,推劢教育管理的重心和方式向依靠行政执法等方式实施依法监管转变。加快建立教育执法机制,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调整内部机构设置
和人员结构,加强教育执法能力建设。对学校违觃办学、违觃招生、丌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侵犯学生权益以及教师违背师德觃范、违觃有偿补课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执法。探索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会同财政、公安、工商、民政等部门,针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丌到位、非法办学办班、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教育辅导(服务)市场混乱等现象,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同政法等部门的合作,建立校园欺凌、性侵犯学生等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机制。积极创新执法体制不方式,鼓励各地探索市县教育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的有敁形式。积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对教育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实时纠正的能力。编制 AA 教育行政执法手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标准,觃范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文书等。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仸制和责仸追究制度。
7.深化教育政务公开。推进教育重大事项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觃定,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教育职能、教育政策法觃、行政管理流程、教育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教育经费预算、教育招生政策、教育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重要改革事项等方面信息公开,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不权和监督权,汇聚全社会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力量。
(三)大力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 8.健全教育系统学法制度。制定实施教育系统“七五”普法觃划。实施法治观念提升工程,对教育行政机关干部、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全员法治培训,增强法治观念,树立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将法治教育纳入教育部门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校长、教师仸职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实施省、市、县三级法治教育教师与业素质与项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强化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教学能力。到 2018 年,完成中小学法治与仸教师系统法律知识培训。到 2020 年,完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校长、教师等全员学法考核机制。
9.深入开展学生普法教育。实施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劢,把法治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幵组织实施,落实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课时、经费四落实的觃定。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班队会等形式,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注重宪法教育,挃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宪法晨读、宪法宣誓等形式多样的活劢,强化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教育,将依法治国的理念、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
源,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小讲埻”“模拟法庭”“法治文化节”等富有特色的法治教育活劢,以多种形式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10.积极创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整合社会资源,争取财政与项支持,积极推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要建设成为集实践性、参不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法治教育场所,以相对集中的方式,为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实施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鼓励各级教育机构充分依托各地青少年实践活劢中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示范性基地。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基地,完善标准化实践基地教学内容、课件资源和管理办法。力争到 2018 年珠三角地区每个县(市、区)建立 1 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到 2020 年全省全面实现“一县(市、区)一基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劢中小学生以多种方式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劢。
11.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为核心建设各级教育普法网,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促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的普及不推广。到 2020 年,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课件大赛、青少年法治知识网络大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与业期刊戒与栏建设,支持创办大学生法治文化节等活劢。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大力推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研究不资源开发,支持高等学校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的与业学位。推劢青少年法治教育粤港澳和国际交流不合作。完善不人大、司法及有关行政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治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治教育志愿者队伍在学生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2.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持续实施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AA 风格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高校—法律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教育环节,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法学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培养一批精通与业英语、通晓国际觃则、具有全球规野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深入实施高校不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健全人员互聘长敁机制,选派一批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实务部门与家到高校法学院(系)兼职戒挂职仸教,鼓励高校法学与业骨干教师参不法律实务工作。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13.深化学校章程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使章程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
本准则。促进学校以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不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健全、觃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学校章程审核、备案制度,健全章程核准后的执行和监督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不学校依法治校、依章程自主办学相适应的教育行政管理新机制。建立章程实施报告制度,完善章程实施的监督评价制度和问责制度,确保章程有敁实施。
14.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不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不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高等学校应深入落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觃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觃定》《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觃程(试行)》等觃定,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觃则,推劢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理事会等制度的完善落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应健全校长负责制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领导,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民办学校应落实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依法保障校长独立行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职权。建立健全学术自由的保障不监督机制,保障学术权力挄照学术觃律相对独立行使。健全学校各级组织机构民主参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觃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不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拓展学生参不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落实《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章程》,推进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劢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不权和监督权。推行公办高校学校理事会制度,健全社会参不机制,扩大参不广度、深度。觃范和引导社团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学校组织开展活劢,依法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15.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公开。深入实施《AA 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务公开暂行觃定》 《AA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务公开暂行觃定》,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学生、社会公众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的知情权。重点公开财政预结算、“三公”经费、培养目标不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质量、招生就业、基本建设招投标、收费等社会关注的信息。创新公开方式、丰富公开内容,建立有敁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推进办事公开,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敁、便利的服务。
16.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劢。修订出台“AA 省依法治校创建活劢标准”“AA 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讣定标准”,完善学校自查、与家评审、行政部门抽查的示范校
考核机制和劢态管理机制。及时总结推广示范校典型经验,发挥辐射带劢作用,丌断提高全省依法治校工作整体水平和建设成敁。启劢依法治校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推进示范校创建向纴深发展。到 2018 年,珠三角地区学校全面达到依法治校标准基本要求,全省创建 1000 所依法治校示范校;到 2020 年,各级各类学校达到依法治校标准基本要求,形成一批高标准的依法治校示范校。
(五)健全教育依法治理机制 17.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师生不学校争议的调解机制和申诉处理机制,提高以法律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完善师生权利救济和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师生申诉制度,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敀调解制度,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代会、学生团体和法治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权益保护机制,依法健全学校未成年学生的权利保护机制。
18.健全教育领域纠纷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在法治框架内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法治途径,合法合理表达诉求,妥善处理各类教育纠纷。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应对诉讼纠纷,尊重司法监督。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教育行政部门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完善教育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机制,觃范办案流程,依法加强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敀调解制度,鼓励市、县设立由司法、教育部门牵头,公安、保监、财政、卫生等部门参加的学校学生伤害事敀调解组织,吸纳具有较强与业知识、社会公信力和知名度的、热心教育事业的与业人员、家长代表等,组成调解委员会,发挥人民调解在学校学生伤害事敀讣定和赔偿中的作用。在职务评聘、学术评价、学术丌端行为讣定等领域,探索建立与业裁量戒者仲裁机制。落实《信访条例》,依法处理教育领域信访案件,引导群众合法表达教育诉求。
19.改革教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不国际接轨、具有 AA 特色、有利亍分层定位和分类挃导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不评估挃标体系。推进社会评价教育,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参不教育评价。觃范教育评估行为,逐步建立健全教育评估资质讣证制度,加强教育评估队伍建设,促进教育评估工作与业化、觃范化和制度化。提高教育评估的与业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构建政府、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与业学会、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不的多元化教育评估新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三、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重规依法治教工作,形成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方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不的综合推进机制。制订依法治教工作实施觃划和工作要点,强化工作责仸。积极推劢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依法治教工作协调机制,将依法治教纳入地方法治政府创建活劢的整体框架,落实有关部门在依法治教中的法定职责。
(二)加强工作保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将教育法治经费列入预算,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资釐配置,为推进依法治教提供必要的经费不条件保障。加强教育法治与项经费管理,切实提高使用敁益。健全法治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教育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在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中的作用。
(三)强化督查评估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依法治教进展情冴通报、督导检查等制度,把常觃督查和与项督查贯穿亍依法治教工作全过程。省教育厅将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情冴纳入各地、各高校绩敁考核和 AA 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AA 省教育强县(市、区)等综合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创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将农村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一并处理;第一次由十个部门联合发文;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垃圾5年治理的目标任务。从关注农民的温饱到关注农村的人居环境, 这不仅是农村美不美的“面子”问题, 更是时代对农村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出了新需求的“里子”问题。
(一)
“垃圾围村”不容忽视
过去, “垃圾围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而忽视了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 垃圾消纳处理问题十分突出。
据住建部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农村约有6.5亿常住人口。仅生活垃圾部分, 若按每人每日产生0.5公斤计算, 一年就可产生约1.1亿吨垃圾, 这还不包含农村地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农村工业废料。”
此外, 据统计, 截至2013年底, 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仅有21.8万个, 占总数的37%;有14个省份该比例低于30%, 少数省份甚至不到10%。全国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同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九分之一。2014年底,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达到26万个, 占48%, 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两组数据对比表明, 农村垃圾生产规模大, 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且环境治理存在城乡二元“鸿沟”, 农村环保欠账严重。
大量事实证明, 农村垃圾处理不当, 影响的已经不仅是农村的生活环境, 还有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过去, 农村垃圾的成分主要是秸秆、动物粪便等, 容易自然消纳。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 食品袋、塑料袋、农膜、化肥袋等不可降解的物质逐步累积, 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身体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 这一问题日益凸显, 必须尽快进行全面整治。
其实早在2014年, 住建部就协商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 提出用5年时间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 目标是使90%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如今, 由十部门联合发文、共同推进的《指导意见》政策力度则明显加强, 更加凸显国家层面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之役的决心。
(二)
相比过去针对农村垃圾的政策措施较为零散, 《指导意见》首次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垃圾和农村工业垃圾等问题统筹治理, 是我国首部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系统性指导文件。不只从时间轴上、任务目标上做了量化指标, 更是将具体举措细化部署到位。
五年目标重在“因地制宜”
《意见》首先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治理农村垃圾的目标任务, 提出: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成熟的治理技术、稳定的保洁员队伍、长效的资金保障、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95%。
而实现五年目标的具体指导方针在于,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原则上所有行政村都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 配备收集车辆;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建有垃圾转运站, 相邻乡镇可共建共享。同时提出, 科学确定不同地区农村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 推进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结合以往各地治理情况来看, 无论是组织方式、还是具体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等, 因地制宜的确最重要, 应该成为农村垃圾治理的关键词。这也是《指导意见》的核心精神。
据住建设部领导介绍, 具体而言, 就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 根据不同地方的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出发。一些面积大、地理情况复杂、经济欠发达的县市, 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 盲目推行全收全运集中处理。像四川、广西等省区的山区半山区, 推行源头分类减量、适度集中处理模式比较适宜。通过分类, 可实现垃圾减量70%左右。减量后剩余的30%垃圾, 可以区分近郊、远郊、偏远村庄, 选在县、镇或村进行最终处理。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县域面积不大的平原地区, 推行城乡一体化模式比较适宜, 就要将环卫设施、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城市环卫服务延伸覆盖到镇和村, 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收统运, 集中到县里进行最终处理。
资金支持加码
农村垃圾治理能否有效推进, 资金投入至关重要, 村里的保洁队伍、垃圾收集站, 镇上的垃圾转运站, 县里的垃圾转运车、处理场……每一处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钱从哪来”, 是农村垃圾治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往,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3个渠道:各级政府投资;村集体出资和村民缴费;引入社会资金。此次《意见》强调, 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农村垃圾治理。中央财政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省、市两级财政给予积极支持, 治理费用将纳入财政预算, 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 支持各地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此外, 政府还会鼓励村集体出资和村民缴费, 主要用于解决村庄保洁费用, 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收集以及运输至本村集中堆放点的费用。最后还专门提出, 应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
部分专家认为, 应大力鼓励村集体出资和村民缴费。因为从以往各地实践来看, 农民缴费额并不高, 一般每人每月仅1至2元, 但贡献度并不低, 占运行成本的20%至40%。
还有一些专家则认为, 要想告别满村的白色垃圾、发臭的河水, 需要钱、需要人, 更需要机制。政府下决心投入、大包大揽搞卫生并不就能解决问题。运动式方法容易见效, 但更关键的是长效机制的建立, 发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农村垃圾治理市场空间巨大, 政府应支持地方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探索PPP (公私合营) 模式, 为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敞开大门。
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看来,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是大势所趋, 但在治理初期完全用商业模式有一定难度, 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仍应是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资金来源。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多措并举,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三)
“公地悲剧”需破解
与以往相比, 这次提出的治理目标涵盖农村生活、生产和工业三种垃圾, 要求更高更全面。目前, 虽然多省已经明确表态可以提前完成目标, 但之前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实践表明, 要完成“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此前, 很多农村设置的生活垃圾收集站受冷遇, 荒置情况严重, 有些甚至坏掉了也没人管。一来是村民不积极, 没有专人收垃圾, 村民就随手把垃圾扔到河沟、路旁, 因为反正垃圾一多, 村委会自然会集中处理;二来是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垃圾集中处理的周期太长, 收集站容量不够用, 且建集中站时, 选址不当, 位置太远村民不愿意用。钱花了, 设施也建了, 却用不起来。还有很多地方垃圾收得起来却处理不了, 村镇垃圾中转站数量“供不应求”, 现有中转站的垃圾没地方处理, 最后只能在垃圾池中一烧了之, 状况完全没有改善。
对此, 有专家指出, 农村垃圾治理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问题。体现在, 由于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 每个村民在倾倒垃圾时, 都会觉得这点垃圾没有什么。并且, 假设有个人按规定交钱、标准化处理垃圾, 而其他人都在倾倒垃圾, 在这种情况下他为“公共环境”付出了成本, 却没有享受到好处, 他也就再没有激励这么做。确实, 大多数的村民都在做倾倒垃圾、污染环境的事, 这就造成了“垃圾围村”的局面。
此外, 一般情况下, 随着收入的增加, 人们的环境意识会增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专家分析, 收入增加了的农民对“好环境”需求很可能是一种“无效”需求, 也即农民面对污染“有心无力”, 因为收入的增长与治理环境所需资金还是有很大差距。观念落后和“无效”需求, 造成了“公地悲剧”。
政府管理一向被认为是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制定了严格的规则, 又能够有效执行, 理论上说可以解决“垃圾围村”的问题。然而, 事实不是这样。经济政绩冲动和跨区域污染的存在, 导致政府行政干预意愿不强, 地方政府官员可能会从政绩角度考虑, 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 但也只是为了“达标”而已, 只重建设, 而不重管理。因为对地方政府官员来说, 政绩的几个方面也有优先级之分, 最大的政绩一定是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将垃圾处理的专项资金挪用到能“立竿见影”项目的现象。
源头控制是关键
以上所有讨论, 其实已经指出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模式强调做好垃圾的中端、末端处理。但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制天然落后, 依赖这种模式, 无疑费时费力耗钱, 且可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城市的经验显示, 逐年增长的垃圾产出已经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不仅是资金的问题, 还有土地占用的问题, 垃圾治理重点应该在源头控制上。
和城市垃圾相比, 农村垃圾的形态相对简单, 减量化更容易, 更加可能在小范围内循环利用, 就地资源化, 比如秸秆还田等。多位专家一致认为, 源头减量、垃圾资源化才是农村垃圾治理该走之路。目前农村垃圾治理的措施对于源头减量的设计和考虑较少。但只有从源头减少垃圾, 才能真正减轻农村垃圾治理的负担。
专家指出, 根据《指导意见》做好分类减量的关键在于简便易行, 村民能接受, 不宜照搬照抄城市垃圾的分类方法, 需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或治理标准“一刀切”。各地宜详尽分析本地区农村垃圾产生和分布的特点, 提出切实科学可行的分类和减量方法, 譬如可回收垃圾由农户自行变卖, 厨余垃圾可用于喂养牲畜等等。
以此同时, 在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已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下, 农村垃圾的涌入是对我国垃圾处理能力新的挑战, 因此需要结合《指导意见》统筹施策, 并坚决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堆砌垃圾, 造成新的污染。
此外, 垃圾治理还面临诸多问题:农村居民对垃圾处理的认知相对欠缺, 一些硬件的设备设施没有配套, 致命的资金短板, 资金短缺造成的人力、物力、管理的缺失, 无法具体监督、追责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 业内专家一一给出了应对之策:
一方面, 要在村民中普及垃圾分类等知识, 改变垃圾随手乱扔的陋习, 提升村民的环境意识, 并且建立一些垃圾管理的长效机制。比如可以建立乡村长效管理机制, 发动全体村民参与垃圾分类, 或是建立资源化处理奖励制度, 政府高价回收农业废弃物、秸秆等。
另一方面, 对于贫困村的垃圾收集保洁费用, 政府也要负起“兜底”的责任;有条件或比较富裕的农村地区, 可以采用市场化的方式, 引入企业管理, 比如以竞标方式选择垃圾收集和保洁的专业队伍, 不仅可以降低成本,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
再者, 对于农村垃圾治理的资金, 落实到基层的时候, 不要多头分管, 应该集中力量办大事。靠政府主导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专项统筹资金治理农村垃圾, 破除部门之间的门槛, 避免资金分散或重复使用。同时, 完善相应的完善相应处理、回收设施, 无论是“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还是“村收集、镇清运、县中转、市集中处理”, 抑或是“村收集、镇转运、片区处理”, 无论哪一种农村垃圾的治理模式, 都要根据农村的现实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
意见指出,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农业法治建设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与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相比,农业依法行政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强农业法治建设,把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引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各级农业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以推进农业部门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形成完备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健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和有效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为重点,全面提高农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意见要求,紧密结合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立法质量。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推动执法力量重心下移,重点强化县(市)一级,加快推进县一级综合执法和执法力量整合。规范执法机构与人员管理,加强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农业部门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与本岗位有关的法律法规;创新普法方式、拓展普法渠道,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农业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调处农资和农村土地承包等涉农民事纠纷,做好信访工作。
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关于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为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部署,现就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大决策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专项治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仍然比较严重,治理商业贿赂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
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既要进一步加大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力度,又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践证明,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利于改进行政管理,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作为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二、准确把握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和要求,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制为保障,以培育经营主体良好的信用为重点,与政务公开和推行电子政务等项工作相结合,与深化国有企业、垄断行业改革和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工作相促进,逐步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监管有力的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有效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制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规划,从实际出发,突出建设重点,分层次推进,分步骤实施。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上下之间、条块之间的联系,实现诚信体系建设、行业信用管理与社会诚信活动的互动发展。
(二)政府推动,多方促进。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诚信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重点做好规划制定、协调监督、需求培育、资源提供等工作。同时,要推动经营主体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信用产品开发、使用和信用中介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三)依法建设,规范运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信用评估管理办法等,依法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与使用。要加快信用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推进信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严格监管,倡导自律。要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手段,形成监管合力。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合法经营,树立诚信典型,推动信用为本、诚实守信、自觉自律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认真做好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库。要制定统一标准,规范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行业组织要根据职责分工,在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中,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个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要加强金融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健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外汇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统,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依托“金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加强产品质量信用的分类管理;依托“金信”管理系统,建立全国企业法人数据库,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办法。
(二)加快构建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要应用信息技术,在各系统市场诚信记录联网的基础上,整合人民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商务、质检、公安、法院、财政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资料,积极推进部门之间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共享,并逐步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在科学划分企业信用等级的基础上,依法定期发布经过科学认证的市场主体诚信信息,方便全社会了解各市场主体的诚信情况。
(三)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要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或要求企业提供信用报告,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培育和形成市场诚信的产品需求。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以信用征集、信用咨询、信用评估、信用担保和信用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其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有关市场诚信的信息,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市场诚信服务需求。要建立行业标准,制定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标准及安全保密标准等,实现信用服务行业的标准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并在严格监管、维护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一般例外及安全例外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适度地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四)逐步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要切实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惩戒力度,依法实行经济处罚、降低或撤销资质、吊销证照等惩戒方式,限制其市场准入,并对其生产和经营行为实行跟踪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责,对违法犯罪的失信者依法追究其行政、刑事责任。要注意从市场诚信记录中发现案件线索,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分子。要对失信者特别是搞商业贿赂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要鼓励守信行为,在政府采购、纳税、银行信贷、公共服务等活动中优先使用信用良好的企业产品,给守信者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
(五)大力营造市场诚信道德文化环境。要通过多种方式普及信用知识,提高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要结合普法教育、廉政文化建设,加强诚信宣传,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氛围。诚信宣传教育要针对不同对象确定重点内容。对国家公务员要进行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改善服务等教育,促进政府机关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取信于社会。在企业等经营主体中要开展“守法经营、诚信兴商”、“守合同重信用”等主题活动,增强其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和反对商业贿赂的意识。各类社团、市场中介组织和企业要根据各自行业特点制定诚信标准和行为规范,把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使从业人员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创新宣传教育的形
式,提高诚信宣传的科技含量,扩大传播范围。要通过文艺作品、舞台艺术、展览演示、网站宣传、电影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诚信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
四、切实加强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市场诚信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认真落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要求,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领导责任,经常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好任务分解,确定牵头部门和具体承办单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强协作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统一要求,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执纪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和宣传部门要相互支持和配合,搞好协作。各级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搞好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三)深入调查研究。要对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要针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理论政策研究,提出应对的措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善于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注意借鉴国外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有效做法。
建法[2011]81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结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明确工作总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纲要》和《意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相比,任务还很艰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面临的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扎实做好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依法行政。
(二)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纲要》的实施力度,认真落实《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结合住房城乡建设实际,通过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等手段,着力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着力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规范城市建设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规范建筑、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法制培训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增强依法行政观念。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
(四)推行法律知识测试和考察制度。拟任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并将考察结果作为是否任用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要统一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拟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也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五)健全培训学习长效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每年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将依法行政知识纳入公务员培训的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行政复议人员要有专门的业务培训。
三、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六)完善住房城乡建设法规体系。通过制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营造有利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法制环境。围绕住房城乡建设中心工作,加快立法进度,突出立法重点,优先解决住房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问题,及时修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七)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坚持依法立法,确保立法工作符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内容符合上位法的规定并与相关法规相协调。坚持科学立法,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的要求,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活力、有序与科学的统一。坚持民主立法,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论证的作用,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合理的诉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做好立法协调,积极构建与人大法律工作部门、政府法制部门和有关部门之间良好的工作联络机制和协商渠道,增强协调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克服部门利益化倾向。
(八)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发布程序。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意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不得通过备案等手段违法设定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条件,切实维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九)加强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备案。健全规章和规范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加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做到与上位法不矛盾、不抵触,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严格执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备案审查监督。
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十)严格依法决策。行政决策要有法律依据,确保行政决策的主体、程序、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充分发挥法制机构、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的作用,作出重大决策前,法制部门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组织法律专家会审,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
(十一)健全决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增加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明确本部门实行集体决策的事项范围、集体决策程序和办法,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对住房保障、城乡规划、房屋征收补偿、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标准规范等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评估,实现风险可控。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十二)完善决策评估制度。定期通过各种途径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和社会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组织专家学者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对违法或不当的决策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十三)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解决当前市场监管中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以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秩序为目标,加强城乡规划、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节能减排、住房公积金、工程建设标准执行等方面的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规范公共服务,确保住房保障、市政公用等政策的落实,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住房公积金的基本住房保障功能。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内外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健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信用制度,加强对注册执业人员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狠抓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加大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力度,每年动态核查企业数不小于企业总数的5%。
(十四)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主体,界定执法权限,明确委托执法的依据、事项、权限和时限,并向社会公布。健全行政执法程序,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步骤、环节和时限。坚持公正执法,对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过罚相当、不枉不纵。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依法细化行政执法裁量标准。坚持文明执法,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
(十五)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行政执法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办案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为迅速查处违法案件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理和“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许可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执法责任。通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评议考核。完善和细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要依法追究责任。继续发挥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联系单位的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深入开展。
六、依法解决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十七)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功能。畅通行政复议渠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确实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要告知申请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行政复议程序,全面规范受理、审查、决定、监督等工作环节,增强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深入调查了解案情,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加大复议纠错力度,努力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健全工作机构,充实行政复议人员,确保行政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审理。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复议决定报上级行政复议机关备案制度,按照《关于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定期报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统计报表和行政复议案件分析报告。
(十八)完善信访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限时办结、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矛盾,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做好群访人员的疏导和对缠访问题的处置。
(十九)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被诉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按照规定向法院提交做出被诉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并依法参加庭审活动,重大行政案件要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研究落实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
七、强化行政监督作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二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二十一)加强层级监督。加强对下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每年向上一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书面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及时向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备案。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增强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城乡规划、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住房公积金、市政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审批、招标投标、资质资格审查等方面的执法监督。
(二十二)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办事公开。主动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推进办事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办事公开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八、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供依法行政保障
(二十三)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健全依法行政领导机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行政首长要对依法行政负总责,把依法行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强化领导责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制,明确每年度的工作重点,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确保依法行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十四)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对依法行政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把握规律,解决问题。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通过召开研讨会、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下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宣传依法行政先进典型。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十五)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健全法制机构,把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并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保障法制机构经费,改善办公条件,为法制机构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二十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将依法行政与普法依法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影、报刊等传播媒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良好的法制氛围,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第三章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
练习答案
成绩:76分 回答正确:30题 回答错误:9题 练习时长:5分钟
1.(单选题)下列关于新疆自治区党委推进依法治疆进程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2001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提出“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结合新疆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需要,出台了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B.坚持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等严重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涉及不同民族间的问题
D.创新社会治理,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重点要素管控、涉法涉诉信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管用有效的措施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D 2.(单选题)下列关于全面推进新疆自治区政务公开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但执行不公开
B.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C.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D.规范政府服务行为,将政府服务行为纳入行政电子监察,加快服务型政府、透明型政府建设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3.(单选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要求,应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A.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 B.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不再审理事实认定 C.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只参与给予审理意见
D.人民陪审员不再参与审理事实认定,只参与给予审理意见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C 4.(单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新疆自治区应强化公安执法管理,全面推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管理、侦查办案与监督管理分离等机制。A.“统一审核、分别出口” B.“分别审核、分别出口” C.“统一审核、统一出口” D.“分别审核、统一出口”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A 5.(单选题)下列关于健全新疆自治区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司法人员才可私自接触当事人及律师制度
B.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和办案责任制、责任终身制、错案责任倒查制 C.健全法院院长、庭长审判管理机制和审判监督机制,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
D.建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度、司法机关不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6.(单选题)新疆自治区应加大各族群众参与司法的保障力度,实现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拓宽人民陪审员选任渠道和范围,确保基层群众所占比例不低于新增人民陪审员的()。A.四分之三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三分之二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C 7.(单选题)下列关于新疆自治区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采取的措施错误的一项是()。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要把政治坚强摆在首位 B.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绩标准
C.注重选拔在反分裂斗争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的法治人才
D.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8.(单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如何扎实推进新疆自治区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A.探索建立从具备全日制法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中优先录取法治专门人才的体制机制 B.即使是法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也禁止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C.执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认真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不具备职业资格,不得进入法治专门队伍执法执业
D.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作制度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9.(单选题)下列关于加强新疆自治区法治文化建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发挥新媒体法治宣传“主阵地”作用
B.加大公益普法宣传力度,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时效性,使法治宣传走进千家万户 C.开展“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宣传教育
D.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大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尊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10.(单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下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可采取的措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紧紧围绕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B.坚持立足国家规定,提高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C.紧紧围绕平安新疆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D.紧紧围绕法治环境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成绩:76分 回答正确:30题 回答错误:9题 练习时长:5分钟
11.(单选题)新疆自治区应切实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着力构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A.专业律师、自学律师 B.公职律师、自学律师
C.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 D.社会律师、执业律师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2.(单选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法治宣传工作的领导,按照()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
A.“谁管理、谁普法,谁用权、谁普法” B.“谁参与、谁普法”
C.“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用工、谁普法” D.“谁用法、谁普法”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3.(多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紧紧围绕平安新疆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可采取的措施有()。A.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B.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C.依法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 D.依法整治“三非”问题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14.(多选题)如何紧紧围绕法治环境建设推进依法治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A.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保障
B.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C.健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D.推进企业依法经营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15.(多选题)新疆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A.有的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认为新疆情况特殊复杂,严格依法办事束缚手脚
B.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些重点领域立法仍然不健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整治“三非”、打击极端、反恐维稳等领域有些方面无法可依
D.有的立法不能紧扣新疆实际和需要,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E.有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选择性执法、简单粗暴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突出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E 16.(多选题)健全完善新疆自治区依法维权机制可采取的措施有()。A.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
B.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C.健全区、地(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D.积极推进阳光信访,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17.(多选题)下列关于依法治疆的重要意义的说法准确的有()。A.只有依法治疆才能真正提高新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B.依法治疆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本质要求 C.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D.依法治疆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正确答案:BCD
用户选择:ABCD 18.(多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如何整治新疆自治区“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问题?()A.深入治理非法宗教宣传品,防范非法宗教网络传播,建立联合审查、信息反馈等机制
B.依法查处和取缔地下讲经学经活动,禁止公共场所做礼拜等非法宗教活动
C.加强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娱乐休闲、文艺作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深入整治非法出版物特别是宗教类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制作、贩卖、存储、传播涉暴涉恐非法宣传品的行为 D.关闭一切疑似涉“三非”的聊天室、音视频网站等 正确答案:ABC
用户选择:ABC 19.(多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新疆自治区应把()立法工作重点。A.打击暴力恐怖活动 B.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C.环境治理
D.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正确答案:ABD
用户选择:ABD 20.(多选题)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指导思想包括()。
A.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B.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D.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成绩:76分 回答正确:30题 回答错误:9题 练习时长:5分钟 21.(多选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新疆自治区应健全()问责方式和程序。A.停职检查 B.责令辞职 C.责令公开道歉
D.引咎辞职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22.(多选题)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的基本原则有()。A.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B.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D.必须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正确答案:ABCD
用户选择:ABCD 23.(判断题)新疆法治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同党中央要求相比、同各族群众期待相比、同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需要相比、同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4.(判断题)实现依法治疆总目标,必须按照党中央《决定》的要求,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总原则下,充分结合新疆实际,走符合新疆区情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5.(判断题)新疆自治区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应确保各级各类干部进修或培训班中法治课时要占总课时的10%—15%。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错
26.(判断题)必须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7.(判断题)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是新疆自治区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措施。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8.(判断题)新疆自治区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公证员和司法鉴定人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9.(判断题)新疆区情复杂,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现代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0.(判断题)为全面推进新疆自治区政务公开,应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成绩:76分 回答正确:30题 回答错误:9题 练习时长:5分钟
31.(判断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应坚持“保护合法、严惩一切非法、极端活动”原则。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32.(判断题)为优化新疆自治区司法职权配置,新疆自治区法院受理案件应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3.(判断题)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的要求,为健全完善新疆依法维权机制,应积极推动在基层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室或工作窗口的“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在基层派出所“治调对接”的有机衔接。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4.(判断题)新疆自治区抓好以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企业职工、工商经营户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5.(判断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要求,应支持检察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力,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6.(判断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要求,全疆法院要加快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当事人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用户选择:对
37.(判断题)新疆部分社会成员“信教不信法”、“教大于法”的意识浓厚,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法治权威没有真正树立是现时期新疆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8.(判断题)《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要求,新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兵团依法履行职能,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建立健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机制,有效推进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39.(判断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兵团法治建设是依法治疆的重要内容。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三乱”的表现
1.1 种子企业乱
《种子法》的颁布, 标志着农作物种子从计划经济正式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在市场竞争中, 许多地方国有种子公司消失了, 一大批民营种子企业相继诞生。在此过程中, 虽然不乏许多优秀的大公司, 但由于申办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门槛相对较低, 审批环境宽松, 出现了一些水分含量“超标”的许可证和一些三五人“凑合”的公司。各省市的种子持证企业数以百计, 大小不一, 鱼目混珠。为分得眼前一杯羹, 一些没有实力和能力的种子生产经营体只好想歪点子, 在低水平线上千方百计拓展生存空间, 钻和谐社会的空子、钻法律空子, 有的甚至见利忘义, 不顾社会公德, 生产、套购种子, 肆意装潢, 挖空心思玩技巧, 制造假冒伪劣, 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1.2 品种乱
1.2.1 主要农作物品种未审先推屡禁不止。
市场上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未审定品种每年出现近百种, 主要原因是:部分品种研究人员和经营者急于求成, 抢占市场, 未审先推, 未熟先推, 美其名曰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有一些商家打着科学家、专家、科研院所等“示范”的幌子, “傍大腕”营销。
1.2.2 套用审定编号及名称。
标签标注的同一个品种名称, 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甚至不同代理商, 其种子粒型等典型性状迥然不同。
1.2.3 一品种多个名称。
一些种子企业为了尽可能地占有市场, 或者平衡代理商的关系, 自行编造品种商品名称。
1.2.4 品种取名“傍名牌”。
如前几年四川“德”字号油菜种子一度受青睐, 一时间“德油”品种冒出一大片。近年来Y两优1号水稻种子市场看好, Y种子和“歪种子”大有风起云涌之势。
1.3 零售市场乱
现在的种子企业总的来说规模小, 经营只是停留在“卖种子”的阶段。虽然许多种子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诚信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 但实际上做的远不如宣传上讲的。在此条件下, 应该有一支能力和责任性较强的零售队伍来弥补不足。但是,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几乎没有给种子零售商设定许可条件, 只要是不再分装的种子都可以“自由”买卖。由此带来后果是, 在基层种子队伍壮大的同时, 出现参差不齐、良莠不一的问题。尽管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化大气力加强培训和宣传, 但是由于这支队伍相对松散, 经销者大多是农民和下岗人员, 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 素质相对低下, 几乎没有售后服务能力, 又难以实施管理。作物生长有异常情况, 他们只是向上叫唤, 甚至带领群众上访, 全然无视自己是售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
像种子企业一样, 现在的种子零售队伍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乡一镇只有一个种子站的情况相比, 人员和门店数量成几十倍地增加。现今种子零售, 争取到好品种就是为自己找到滚滚财源, 基层种子经销商们争先恐后地与种子企业结对联姻, 争好品种, 争好种子;争不到好的争有潜力的, 争不到有潜力的争新的、争特的、争异的……为种子企业多乱和品种多乱推波助澜。
另外, 随着农村的发展, 网售、邮售和串销等销售方式亦在种子行业兴起。在目前的种业发展初级阶段, 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非法种子的明渠暗道, 一卖了事。这些糖衣炮弹一爆炸, 受伤的农民常常求助无门, 影响社会和谐。
2 治乱建议
我们说种业存在“三乱”, 并不是说现在的情况糟得不得了, 而是说农作物种业发展到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新情况。为解决包括种业“三乱”在内的问题, 国务院在《意见》中提出了许多战略决策和措施,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具体建议。
2.1 加强宣传, 端正认识
借助《意见》传达贯彻之东风, 一是加强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宣传普及, 如把种子法律法规纳入基层政府普法范畴, 举办种子培训班等;二是进一步深化各级领导和农民客观公正地认识种子, 减少和避免一有问题就认为是种子问题, 不走法定程序, 上访闹事, 对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动辄问罪的事件发生, 争取社会各界对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理解、支持和关爱;三是把种子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并努力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2 分层次管理种子科研队伍
对种质资源、种子检验等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 实行国家投入、大家共享的方针;对品种研发等可营利但又涉及国计民生、投入较大的, 国家通过设立项目, 积极扶持和引导;对所有为种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
与此同时, 也要通过修改法律法规等方式, 严格禁止国家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人员以任何名义参与商业种子的开发和推广, 严格禁止科研人员无证生产、无证经营, 严格禁止科研人员经营推介非法品种。
2.3 建立种子品种基因图谱库及检测体系
一是在品种审定时, 可以通过基因图谱比对检测品种的特异性, 让新品种“新”得实实在在, 将冒牌货拒之门外;二是在经营推广中, 管理部门利用基因检测技术, 可以及时有效查假打假, 净化种子市场。
2.4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品种审定细节
2.4.1 规范品种名称。
建议恢复上世纪八九年代的起名方式, 如汕优63、马协63, 中油杂2号、3号等, 统一规范, 易查、易记。同时制定滥起、滥用品种名称的处罚措施。
2.4.2 规范审定编号。
各品种审定委员会要按照农业部的相关规定编写品种审定编号, 照章行事;对自行其是的予以处罚。
2.4.3 审定文书文字要科学、严谨。
因为它是目前介绍品种性状、判定种子真伪、审查品种适宜区域的主要依据, 是对品种实施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参考。
2.5 进一步深化主推品种制度
一是做好品种展示, 在摸清品种的特征特性的同时, 让大家看到各品种在当地的真实表现, 为选良种推良种打基础;二是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 掌握品种大田种植表现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加强主推品种的宣传和推广, 并提供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以保证主推品种占主导地位;四是定期制作和发布非法品种名单, 严格禁止销售, 严肃查处, 并告诫广大农民不要听信误导盲目购买, 尽可能地压缩销售未审定品种等违法行为的生存空间;五是定期开展“放心门店”或“诚信门店”评比活动并授牌, 在种子零售行业树标兵、立榜样, 营造比学赶超的气氛;六是对发生用种纠纷的非法种子, 不仅责令经销商照章理赔, 而且还要给予行政处罚, 以取得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2.6 修改《种子法》及相关规章
一是加大对未审先推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调整处罚额度上下限的基础上, 增加“造成严重后果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二是对种子零售商设立必要的行政许可及处罚条款, 优化种业队伍, 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明文规定标签应该标注的内容必须使用常用字体, 严禁使用隶书、篆体、艺术字、水印等普通人群难以识别或容易忽视的文字和印刷方式;四是将调解用种纠纷列入种子管理的法定职责, 并参照信访制定相应的规章;五是尽快出台种子网上销售和邮寄销售的管理办法。
2.7 积极引导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扶大扶强
一是要提高准入门槛;二是要严格审批, 特别要严查那些挂靠公司, 防止变相降低审批标准, 阻断不合格的企业遇着红灯绕着走的路径;三是适时考虑设立种子加工、储运、检验等种子产业链上环节性的、专业性的公司或机构, 提高种子设备的利用率和专业化水平, 也为解决种子企业“小而全”的问题另辟一条新路。
在利用硬性措施扶大扶强的同时, 更要鼓励种子企业一边践行服务承诺, 一边吸收消化工业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理念 (比如家电行业的销售服务分设, 终生上门维修的运作模式) , 逐步解决重销售、轻服务的现状。
2.8 加强基层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意见》提出,技师学院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工程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着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健全教职工培训制度。从2015年起,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轮训计划。同时,各地要扎实做好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加强技工院校教材建设,加强科研教研和督导评估工作。
《意见》强调,加大对技工院校资金政策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到2020年,要在全国建设100所办学特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建设200所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
《意见》提出,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推进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增强技工院校整体实力;推动办学功能多元化,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强化内涵发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推进依法治理意见】推荐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06-04
谈谈如何推进依法治市06-17
公安机关推进依法治市07-11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04年10-21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_加强法治烟草建设09-19
推进园建设实施意见05-28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10-03
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05-31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06-12
公路局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