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法治、法治惠民(共10篇)
XX县民政局不断强化各级干部服务民生的意识,把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各项机制,防止和杜绝惠民政策执行不到位,截留挪用惠民资金等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生,狠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各项惠民资金落实“零误差”、“无折扣”、“全到位”,实实在在改善和保障民生。
一是宣传先行,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人人知晓。我局以开展领导干部大走访、法治宣传进村(居)等活动为契机,通过发放惠民政策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大力宣讲惠民政策知识,让群众充分了解党的惠民政策,及时掌握惠民方面的相关信息。
二是全面公开,各项惠民政策实行阳光操作。将惠民政策项目、资金、享受对象、享受标准等作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基层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开公示,增强惠民政策落实的透明度,充分保证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是服务第一,保证各项惠民资金及时落实。我县各类民政对象实现了一户一卡,各项惠民补助资金直接打入“一卡通”账户,确保惠民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截留、挪用惠民资金现象的发生,让群众 口服、心服。
四是全面督查,确保惠民对象身份准确无误。我局定期组织开展民政经费专项检查工作,如深入开展低保专项整顿,目标是实现“两个规范、两个提高”。“两个规范”:一是指规范在保群体的自然增长机制和动态管理,二是指规范新纳入低保的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两个提高”:一是要提高保障面,二是要提高保障标准。整顿的主要内容为摸清家庭人均收入明显高于低保标准家庭的底数,重点查处错保和漏保行为;对符合条件且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的困难群众尽快办理入保手续;完善低保三级审核、审批档案。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和应保尽保,从严查处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违纪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利益。另外重点检查镇街各类困难群体慰问金、补助金等经费发放使用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责令民政会计限期整改,确保民政资金专款专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体手中。
总之,这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县社会各方面的热心关注和倾力帮助下,我们为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了一些社会救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仍将认真履行职能,按照国家提出的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工作,不遗余力地把我县打造有序民政、责任民政、服务民政、诚信民政、阳光民政、效能民政、清廉民政。
但是我们面对现实也不能盲目乐观,当前,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很突出甚至很严重,这些现象的形成虽然有众多的历史原因,但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主要因素。例如,当前的户籍制度、退休制度、教育制度、劳教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对国民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与法治所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差甚远。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期堆积、积压就容易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党和政府很关注这类有违法治精神的制度,积极采取了措施,逐步缩小直至谋求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这些制度上的差别对待。中国的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构起来,但“纸面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经济发展领域,还是社会治理领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法律的完善,并不代表法治的施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目標,在于良政和善治的实现。依法治国,无疑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也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及个人的梦想联系紧密。
正因为这样,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确定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以及“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六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必将以此为依据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法治建设描绘具体清晰的路线图。
依法治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由今上溯一百年,梁启超就曾发出过中国何时可以建成法治国家的历史之问。百年来,无论宪政进程,还是民主法制,抑或民权民生,无不历经坎坷挫折。然而,再深沉的暗夜,也终遮不住正义的光芒,人民对法治的孜孜追求从不曾放弃或泯灭。改革开放以来,拨云见日的中国终于行进到了法治建设的快车道上。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思想,凝结着人类智慧,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法治乃规则之治、良法之治。
我国三十多年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和进步,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不仅早已是全社会共识,更成为执政党一贯、既定的方针和目标。一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适逢全面深化改革广泛展开、反腐败纵深推进之际,法治中国建设便迎来了全面推进的最佳历史契机。
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公平、正义、阳光……这些宏大叙事式的语汇,只有具体到每一个中国的社会成员身上,才能体现出真实的温度。法治中国的宏图已经徐徐展开。让我们凝聚一切智慧和力量,沿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明的方向,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城提供法治保障,按照《XX区2011年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我镇坚持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以法治惠民为目标,努力为群众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法治建设的成果。一年来,我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区委六届全会和省、市、区政法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法制宣传等各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普法工作
1.抓好企业的普法教育。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今年4月、10月分别印发《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宣传单张8000份,举办法律咨询、图片展6场次,组织企业员工分别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社会保险法专题讲座》的法制讲座7场次,受教育人数3200人次,通过深入开展依法治企活动,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
2.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抓好法制教育。今年6月,由普法领导小组组长牵头,抽调人大、综治、司法、国土、审计等部门组成演讲团,巡回深入到各村演讲11场次,宣讲内容主要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议事规则》、《土地管理法》、《合同法》、《人民调解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指导各社区、村委会更换“一村一栏”的法制宣传内容。
3.提高群众维权意识。结合“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抽调镇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妇联等职能部门在“赶集日”分别开展大型咨询活动
5场次,现场解答40多人次,发放法制宣传单张7000多份,通过法制宣传,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
二、抓好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
1.坚持把普法工作从青少年学生抓好,以学校为普法教育的常设阵地,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今年围绕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组,由综治、司法到各学校挂禁毒图片16场次,受教育师生5000多人次,张贴横幅标语60多张,禁毒宣传车15辆次。
2.今年以来,司法所、公安派出所为18所中小学上了以《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禁毒法》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法制课22堂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图片展览16场次,印制法制宣传单张3800份发放到学生手中,并要求带给家长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犯罪的后果,取得了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的良好普法效果。
搞好农村普法工作,是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农村,预防和减少治安事件的发生。
XXXXXXXXX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在正式演讲前,我想给大家汇报下湖北警路共建联合执法的最新动态。
4月28日,湖北省第一个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执法服务站正式在襄荆路政二大队启用。路警联合执法服务站做到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办公场所、整合执法职能、整合执法力量”两统一两整合,实现交警、路政联勤联动、深度融合。省交管局副局长、高警总队总队长杨彪以及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马立军、谢强等称赞,“这是路警共建、联合执法的有益探索,也是执法为民、服务便民的具体举措。”
路警共建的一小步,带来联合执法改革的一大步;依法治路的小尝试,带来依法行政的大改变。我今天的演讲内容是《高扬法治之旗,共铸阳光之路》,讲一件我们随岳阳光路上依法行政的几件小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法者必须知法。为此,管理处在省局的统一部署下,启动路政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持续组织春季大练兵、秋季大比武、全年大培训,强化全体路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内部培训师张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2014年新《安全生产法》宣贯培训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深深激励着我们。那是在11月份,新法规才正式颁布,为了做到全员学法懂法,管理处制定学习方案,明确培训重点,处领导最后在培训讲师选择上却犯了难,聘请外边的教授,费用较高,结合不紧,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时,我们的年轻的老队长张羽得知后,主动请缨,承担起培训任务,就这样从课件整理到培训安排,从案件介绍到实际应用,他整整泡在随岳路政学法的第一线,通过传帮带,路政队员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在全省高路系统综合比武中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为此,他也整整一个月都没有回家,老婆说他不顾家,是个甩手掌柜;他笑了笑说,“交通人聚少离多,这是我们的工作啊;等调休了,让我好好的做做家务。”但是当8岁的女儿的班主任打来“子女成长不能长期缺少父爱教育”的责斥,他流泪了,他在心里默默说,“童童,对不起,爸爸一定改,爸爸一定改!”
路政执法,最重要的是要按章执法、执法到位。随岳南、襄荆、江南高速是随岳管理处的路政派驻路段,我们的路政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按章执法、执法到位的铮铮誓言。2012年8月,随着随岳高速公路社会效益逐渐显现,一些广告商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未经行政许可擅自在高速公路上跨桥上设置非公路标志标牌。针对当事人仗着自己是当地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高速公路执法工作,路政队员们一方面坚持普法为先,一次宣传不够两次宣传,两次不够三次,一直把法律法规说清楚说明白;另外,一方面加大违法证据收集,完善案卷台账,做到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执法,最终得到当事人的理解顺利拆除了违反广告牌,有力维护了路产、保障了路权。目前沿线村民和企业爱路护路意识得到增强,依法行政多方共建的局面得到巩固,随岳管理处也多次被评为执法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路。
既要依法行政,更要服务为民。随岳管理处近年来坚持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受到了司乘和社会的好评。随岳路警共建就是一场“自我的革命”、一次“服务的升级”。为解决执法主体多元、办事程序繁杂、便民服务无序等“最后一公里”问题,管理处在省厅高管局和省公安厅交管局大力支持下,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大力探索队建制统一、运转形式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联合出警、联合巡逻、联合办案等“三统一三联合”路警联勤工作机制,整合路警工作职能,变单打独斗为联合执法。整合路警工作人员,建立路面巡查、案件勤务、监控应急3个路警混合中队,推行1名路政员、1名高警、1台巡逻车路警巡查“1+1+1”模式,做到路政高警同学习、同巡逻、同执勤、同工作,警路执法实现无缝对接。春风化雨,执法暖心。荆门鸿运汽车运输公司的赵老板就深有体会,“以前办个交通事故,涉及路政要处理路赔,涉及交警要划分事故责任,是路政、交警我两头跑,跑几趟都跑不清白、跑不利索,现在好了,在新建执法服务点,事故处理、路损赔偿等业务一次性办理、一张表受理、一条龙服务。我给你们点赞!”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社会的褒奖。这不正是我们执法的追求吗?这不正是我们执法的目标吗!这不正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吗!
同志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齐头并进,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也是阳光高路创建的目标。依法行政,有你有我。依法治路,重任在肩。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履行神圣使命,共铸阳光高路,为湖北交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新的贡献吧!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认了“法治中国”的法治建设新目标。建设法治中国,是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总结35年来的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它是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于一体的新要求。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亟待研究和破解。本刊特辟“论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实践”专题笔谈,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能积极投身到法治中国的相关研究课题中来。
法治与法治(公民)政治智慧
内容摘要:如何能创造一种有效的政治统治,并在此统治体系中形成自由秩序体系。根据政治治理方式和政治智慧的关联,可以把人类从古至今的政治智慧分为神学政治智慧、圣贤政治智慧和法治(公民)政治智慧。神学政治智慧和圣贤政治智慧,对于我们这个正在艰难地寻觅法治之路的国家而言,可视为是旧的或者传统的政治智慧。而要推进法治政治智慧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路径: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在官方政治智慧之外,还有民间政治智慧,并且要突出民间政治智慧在法治政治中的必要性、优先性。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公民利益的获得,是公民自身参与和争取的结果,而不是任何道德的想象共同体恩赐的结果。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每位公民的主体性和个体人格,营造主体多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环境。
关键词:神神学政治智慧 圣贤政治智慧 法治(公民)政治智慧 法治中国
把肤色不同、文化各异、思维方式有别、经济基础大相径庭的人结构在统一的秩序体系中,从来是考验人们政治智慧的关键所系,也是人类所有智慧——无论是科学智慧,还是社会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场域。一切人类智慧只有被结构在政治智慧中时,才能真正增益于交往行为中的全体人们,才能创造一种有效的政治统治,并在此统治体系中形成自由秩序体系。纵观人类历史上社会控制的方式,无论神学政治智慧(神治)、圣贤政治智慧(人治)还是众人政治智慧(法治),都以如何组织人们交往中的秩序为己任。根据政治治理方式和政治智慧的关联,可以把人类从古至今的政治智慧一分为三,即神学政治智慧、圣贤政治智慧和法治(公民)政治智慧。
一、神治 〔1 〕与神学政治智慧
如何把具有形形色色需求和行为方式的普罗大众们安排在良好的秩序体系中,让人们既有自由和效率,也有秩序和节奏地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这似乎首先是神的事业,而不是人力所能及。故古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每每假借天神和天国的意志,来行人间的政治统治。奉行出世精神的东方佛教、道教世界是如此;奉行入世的“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也是如此。〔2 〕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宗教对人类交往具有绝对的控制功能和支配价值,人们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酸甜苦辣等皆取决于鬼神的左右。政治统治不过是把佛陀、上帝和真主的降示贯彻到人间,从而在人间建立所谓“神国”。神治的实践既是神学政治智慧的结果,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完善着神学政治智慧。它是人类实际控制能力低下,同时也是人类智慧普遍低下的产物。人类实际控制能力的低下,需要借助“灵异的智慧”;而人类智慧的普遍低下,容易接受“灵异的控制”。其基本特征是:政治神学智慧不但企图控制人们的行为,而且一定控制众人的思想和心智。
相较而言,中国是一个较少受神权政治和神学政治智慧影响的国家,自从西周以来似乎是一个“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的国度,〔3 〕但即使如此,并没有完全消除神灵对人间的影响。这既体现在对皇帝“德位配天”的道德预设上:施行人间统治的皇帝,理应是天之子,是上苍派往人间的使徒。因此,皇帝的统治不是人格化的社会统治,而是神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智慧。这怕是“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基本缘由所在,也体现在政治和家族统治中的“祖先崇拜”上。无论是国王、皇帝的家,大臣、贵族的家还是普罗大众的家,家族中的家长,都须遵从祖训而行使管理和统治。因此,家长就是祖先神在人间的代表。所谓“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之说,正是以这种祖先神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智慧为根底的。或许是这个缘由,才使毛泽东把神权称为古代中国束缚国人的四大绳索之一。〔4 〕可见神学政治智慧之于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内在关联。
虽然神学政治智慧是一种低级的政治智慧,但在文化传递意义上,由于在“先来后来”的自然法则中,它占据“先来”的自然优势。因此,对所有“后到”的政治智慧都天然具有一定优势,即“后到”的政治智慧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受神学政治智慧的遗传和影响。例如,人治和圣贤政治智慧总是借助对人间精英的神化而完成的,从而精英们被人为地赋予了某种神性。连高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奇迹,全靠我们自己”的一场波及全人类的人的世俗化解放运动,结果仍然推出了被称之为“个人迷信”的无数神圣精英,导致人们一脚踏出神学政治智慧,另一脚又不自觉地踏入带有神学的政治智慧。
至于法治,它作为一种更加后起的政治统治经验和政治智慧,虽然越来越世俗化、大众化,但在这里仍然不难发现神学政治智慧的深刻影响。在实践上,无论在朝还是在野的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乃至信仰,都多少带有神学政治智慧的烙印。特别是选民经投票的狂欢后所选出的领袖手摁《圣经》或者《宪法》宣誓就职,法庭上证人为其证言进行发誓等等,都明显地受到神学政治智慧的深刻影响。而在理论上,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法治主义的政治统治及其成功,归结为基督教信仰的结果,以至于伯尔曼在谈到法律秩序的形成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时,振聋发聩地告诫人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休成为僵死的法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5 〕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完全符合近代法治主义政治统治的事实,但其对现代法治和神学政治智慧间具有一定勾连关系的论述,不仅得到了学界的体认,而且客观上表达着法治实践的事实。
二、人治与圣贤政治智慧
无论古今,一个有效的社会统治,都不能缺少富有组织能力、创造精神和管理才华的精英人才。神治及神学政治智慧,自身是圣贤们替天行道、代天立言的结果。因此,形形色色的使徒、天子、先知,就成了神灵行使人间治理的不二法门。如果说神学政治智慧表达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统治思维的话,那么,对圣贤们在政治治理中杰出作用的关注,甚至把人类交往和秩序委托于圣贤的主张及实践,表达了另一种政治智慧,即圣贤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的特点是对现世精英人才价值的尊重。因此,与神学政治智慧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它把社会交往秩序从神的天国拉回到人的世俗国家。
人治的政治智慧在东西方“轴心时代” 〔6 〕的思想家那里都有丰富的表达。在中国,孔子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7 〕;孟子的“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8 〕等论述,人们可谓耳熟能详,并且也实际地支配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治。尽管自从董仲舒的思想支配中国政治以来,所谓“阴法阳儒”成为中国政治统治的实际学术根据,把儒法思想杂糅融合的荀况思想,发挥了“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的实际功能,但儒家学说对圣人贤哲的追求,仍弥漫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统治中。道德温情主义的治理诉求,不但盛行在古代中国,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至今遗传、绵延不绝。
而在古希腊,那位对哲学王情有独钟的大圣贤、不遗余力地强调并推行哲学王治国的人治主义者柏拉图则坚定地声称:“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将是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9 〕尽管柏拉图的哲学王诉求,没有在西方世界推出一个他所期望的人治国来,但这种对哲学王智慧的追求,却成为西方政法传统中重要的一脉。即使在今天法治主义大行其道、精英只有经过公民的投票选择才能更大地发挥其社会治理能力的时代,人们依然心存哲学王的情结。所以才有德沃金的如下诉求和期望:“如果哲学家们愿意的话,制定法律自身的目标,即在我们的法律之内或法律之外制定更完美的法律形式,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哲学家们身上。” 〔10 〕
圣贤政治智慧既是人治的产物,又在人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实质上,它是把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位移到对人间圣贤的尊崇上。因此,它必须以完人道德来要求圣贤并包装圣贤。只有如此,逻辑上圣贤才能对亿万斯民予以教化、发号施令。在此意义上,圣贤政治智慧是对宗教政治智慧的超越,是一种典型的道德政治智慧。统治社会和他人,而不能够以德服人,就只能“播其恶于众”,就只能是桀纣之徒,自然属于暴君之列,人民只能对其予以“放伐”。
然而,这种圣贤政治智慧,在支持并激励政治家从事政治统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暴露出其预设前提的虚妄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的格言,古已有之。这一格言一方面将圣贤位移到与神灵比肩,另一方面,也证伪了圣贤政治智慧的虚妄无凭。正因如此,如果对圣贤本身没有必要的规范制约,仅仅靠圣贤们的道德自觉,则圣贤政治智慧虽能缔造人治的历史,但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把政治家的疥疮也视为鲜花,脓包也视为清泉,从而使社会治理陷入圣贤的恣意擅行中。此种事实,在中外历史上在在多有、绝不鲜见。
尽管随着法治的生成和发展,纯粹倚赖圣贤政治智慧所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治理越来越罕见,但即使在法治国家,圣贤政治智慧并非销声匿迹。其中法治本身作为一种理论设计,不仅仅是哈耶克意义上的扩展秩序,〔11 〕或者不仅仅是进化理性主义的产物,同时也凝结了不少政治哲学家们的个人心智,从而具有一定的建构理性主义色彩。即使在特别强调经验进化的英美国家,也无可例外地存在着霍布斯的社会契约学说、洛克的分权学说、穆勒的自由学说、潘恩和密尔的代议制学说、培根的归纳逻辑学说、休谟的人性学说、边沁的功利学说、联邦党人的分权制衡学说等。正因如此,法治并不一般地反对圣贤政治智慧,反之,它还必须借助圣贤政治智慧以构造把法律凌驾于一切个人之上的制度设计。所以,法治所反对的,仅仅是把圣贤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圣贤政治智慧。
如上两种政治智慧——神学政治智慧和圣贤政治智慧,对于我们这个正在艰难地寻觅法治之路的国家而言,可视为是旧的或者传统的政治智慧。既然有旧的、传统的政治智慧,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或寻求新的政治智慧。
三、法治与法治(公民)政治智慧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商业经济和市场贸易的长足发展,被结构在市场中的普罗大众必须以知识来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不但提升了其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能力,而且萌动了人的主体性。政治不再仅仅是神灵支配或圣贤独制的事业,而必须是人民公开参与的事业。但是公民的参与,如果没有共同接受的规则,就是能是类似“大民主”或街头政治的民粹主义、情绪宣泄,它不但不能带来有效的秩序,而且还会是人间一切秩序的解构者和破坏者。所以,如何既能保障国之大事由拥有投票权的、自由的人民决定,又能保障国家处于社会有序、人民合作、政府有效的状态下——是在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时代,政治家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政治思想家理应贡献出全新政治智慧的实践领域。
这种政治智慧,就是在众人(公民)政治智慧基础上凝结的法治智慧。众所周知,法治并不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概念,也不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政治实践。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活跃在学术思想领域的法家学派,笃力倡行法治,所谓“令尊于君”、“君臣、贵贱、上下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12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13 〕的古训,对照着今天我们所追求的法治理想,仍会令人荡气回肠。尽管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并没有为这种法治学说提供足以展示其优势的舞台,但回过头来当我们真的要寻找当代法治建设的椽棒砖瓦时,这些学说绝对不应被刻意忽略、视而不见。因为它们可以让国人喜闻乐见地以之架通现代法治的治理理念和方式。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理论上首先和乃师柏拉图分庭抗礼,“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惟妙惟肖地诠释了师徒两人分别在政治治理理念上的分道扬镳——一个钟情于哲学王的人治,尽管其晚年对这种政治浪漫主义有所纠偏,而另一个则笃信法治,并在彼时提出了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法治二要素理念:“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样的“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14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不是其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其在总结希腊诸城邦政治统治之经验得失基础上的结论,因此,这是所谓“实证”的结果。在古罗马、西塞罗及其后来的学术继任者们,对法律理论深挖细掘,不但拓展出对后世西方、甚至也对世界影响深远的法律学说,而且直接指导、构造了古罗马的法治实践,使得罗马法律制度和原则成为近代商品社会用以规范人们交往行为,并经创造性转化后制约国家权力的制度母本!
当然,尽管法治政治智慧有古人的伟大贡献,但它的系统论述乃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市场运作所引发的知识普及、主体性勃发后才得以呈现的,是与作为法治主体的公众(人民)不但有资格参与政治,而且有能力参与政治相伴随的思想成果。这些思想成果在新教改革、文艺复兴和罗马法复兴之中、之后 ,如井喷般爆发出来。其中格劳秀斯、霍布斯、密尔、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美国联邦党人的贡献,既是影响后世的学术经典,又实际地推进法治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实践,从而将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政治实践规训在法律的框架里,使人类在交往行为中用普遍的理智支配、衡量其情欲、物俗和权俗。这样的法律和法治,秉有了某种神性、表达着人类理性,“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 〔15 〕。
从此,法律支配欲望、驾驭权力的理性智慧,取代了欲望支配法律、权力驾驭法律的既有格局。人们对复杂交往行为的政治治理,不但保障了以投票选择为基本手段的公民自由,而且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敌得一个诸葛亮”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公民投票选择的结果成为人们有序交往的支点。从此,“自由秩序”的人类生活道理和基本需求,就被定格在法治之中。法治政治智慧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治治理效果,端在于它本质上是公众政治智慧的结晶,是放手不同主张、不同意见的公民博弈的结果。且这种博弈不是博弈一次,便一劳永逸,而是根据法律的正当程序,不断博弈,从而不断保持政治新鲜、防止政治腐败、保障“自由秩序”的过程。
自然,法治政治智慧也不是艳若桃花,一片绚烂。众所周知,无论在柏拉图的笔下,还是在亚里士多德的笔下,它都不是最完美的智慧,而是次优的、残缺的智慧。因此,笔者曾称其是“断臂的维纳斯” 〔16 〕。法治从来不否定人——无论是杰出精英还是普罗大众的智慧,反之,法治必须依赖人的智慧。对此,又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以穿透性洞见给予冷静、深刻的分析:“法律确实不能完备无遗,不能写定一切细节,这些原可留待人们去审议。主张法治的人并不想抹杀人们的智虑,他们就认定这种审议与其寄托一人,毋宁交给众人。” 〔17 〕尽管亚氏的众人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但已笃定众人智慧优于一人智慧。
如今法治的政治智慧如同自由、民主、正义、人权、博爱以及和谐一样,因具有普世性而传遍世界,既是全体人类交往的规范工具,也是人们相互信任的价值基础。撇开法治而捡拾神学政治智慧、圣贤政治智慧以治理国家,即便不是逆历史潮流,但至少是借去年皇历。
四、中国法治与新政治智慧
法治之于当代中国,既格外重要,又任重道远。格外重要是由于中国在经济上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体系,因此根据世界通行的治理规则安排国家政治治理理所当然。而任重道远是因为中国政治惯性地运行在“有权能使鬼推磨”的“权治”体系中,而权力之与规则、之与法律向来抱着工具主义的姿态,把法律视为至上的准则,作为信仰的内容,在权力主体看来,不过是天方夜谭。尽管法治在政策上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根据,在观念上,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法治的实践不尽人意,权力对法治的破坏时有发生,公民不习惯于法治的治理还时有表现。我们的基本政治智慧虽然逃脱了神学属性,但仍属于圣贤政治智慧。特别是近代以来“思想导师”和“政治领袖”合二为一的新传统,〔18 〕更加剧了圣贤政治智慧对社会的控制。因此,我们的法治进路基本上是政府建构和推进型的,〔19 〕而不是社会演进和进化型的。这一法治转型之路上的一波三折,也正是因为法治(公民)政治智慧尚未培育和建立所导致的。
所以,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极其复杂、文化传统十分独特的大国里笃行法治,实现法律至上的治理格局,以“法律文明秩序”替代“道德文明秩序” 〔20 〕,不直面以公民智慧为前提的新政治智慧,不实现政治智慧的现代转型,而仍以圣贤政治智慧、甚至长官政治智慧来操纵法治建设,所谓“法治”就可能退化为防范公民参与、保障特权恣肆的基本手段,而不是政府坚决信守、公民心悦诚服的信念体系和行为准则,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型社会中人们交往行为须臾不可分离的观念基础和规范凭证。为此,理应坚守如下诸点:
其一,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在官方政治智慧之外,还有民间政治智慧,并且要突出民间政治智慧在法治政治中的必要性、重要性甚至优先性,放手让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容许公民为了其正当利益和信念所进行的政治博弈。在现实政治实践中不断积累以公民政治智慧为底色的法治政治智慧。自然,法治政治智慧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逐步长成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纯粹靠孙中山所设想的那种“训政”理念,〔21 〕显然并能不完全实现。民国以来直至今日的政治实践对此做了极好的注脚。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它把法治政治智慧位移并道德化为圣贤政治智慧,从而人民的“法治”理念似乎是圣贤灌输的结果,而不是人民需求的结果;另一方面,即便对人民有这样的教育,但教育结果如果不能具体地落实为公民在法治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则无法实现行动中的公民政治智慧,而仅仅是纸面上的公民政治智慧。这种情形,不但不能推进法治的实现,并进一步光大法治政治智慧,反而只能引发公民的内心焦虑、怀疑甚至对法治的否定。
其二,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公民利益的获得,是公民自身参与和争取的结果,而不是任何道德的想象共同体恩赐的结果。特别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尤为如此。某次一位法学院院长和笔者一道接待外宾,见餐厅领班非常优雅地和伙伴们一道切磋如何更好地、更有礼貌地服务于客人,这位法学院院长说:市场经济自然具有塑造规范的功能。只要国家真正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人们对规范的依赖和遵从会自然而然地生成,因为这与每位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
信哉斯言!市场经济就是要把所有市场主体推到开放的市场世界,自己寻求其利益的盈取和积累。这一过程,是市场主体——公民和法人切身地进行利益博弈、体会其群己权界的过程。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买卖争分毫”等民间谚语,所表达的正是在利益博弈过程中人们权利义务观念的形成和实际权利义务兑现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只要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要有公民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上的利益博弈,只要对这种利益博弈能够提供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就一定会把已经结构在法律中的公民(法治)政治智慧发扬光大。
其三,国家必须承认并保障每位公民的主体性和个体人格,营造主体多元、文化多元和价值多元的环境,并推进每位公民参与法治、自谋福利的文化自觉。法治政治智慧,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智慧,属于文化范畴。但是在一个法治政治智慧本身匮乏的文化传统中,要培植并发展法治政治智慧,除了前述公民的政治参与、市场参与之外,还需要从文化入手,放手公民的文化参与,并最终形成公民的法治文化自觉。
法治既是一种制度规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梁治平在论及法律时,强调要“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 〔22 〕。法律之为文化,一方面是它提供了人们日常交往行为的生活样本,另一方面是它以人们日常交往行为的规定性为蓝本和规范原型。因此,它既需要人们以法律为行为依托甚至精神依托,也需要把它内化为人们行为必守的规范根据和信仰内容。对法律的此种文化解读,是进一步在文化层面促动公民参与法治,并培育和缔造法治政治智慧并反过来以之滋润、涵养法治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法治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公民层面都必须关注法治(公民)政治智慧,没有这一新政治智慧的涵育和培养,法治或者陷于政治工具主义的泥潭,或者只能在道德意识形态宣教中作些点缀。而作为近现代国家治理一般理念、根据和路径的法治——依法控权和依法管理,反倒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1〕对有关“神治”的具体论述,参见谢晖:《法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39页。
〔2〕除道教之外,上述其它宗教都缔造过辉煌的政教合一的国家或地方政权。如藏传佛教在我国建立的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基督教建立的罗马帝国以及伊斯兰教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迄今为止,梵蒂冈、伊朗等国家仍然奉行政教合一的神学政治统治。
〔3〕参见张广志:《西周史与西周文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145—146页。
〔4〕“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5〕[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译者序言。
〔6〕这是宗教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时代的详尽论述,参见[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孙艳燕等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版。
〔7〕《论语·卫灵公》。
〔8〕《孟子·离娄上》。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4—215页。
〔10〕[美]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2页。
〔11〕参见[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哈耶克的扩展秩序论虽然强调人类秩序的自然生成,反对建构主义和“致命的自负”,防范政治统治“通往奴役之路”,但它自身的理论,也毋宁具有建构主义的特征。事实上,只要人们以符号应对实践,就注定了符号的建构属性。当然,这和建构理性主义意义上的建构有所区别。
〔12〕《管子·法法》、《管子·任法》。
〔13〕《韩非子·有度》。
〔1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寿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167—168页。a
〔15〕同上书,第169页。
〔16〕参见谢晖:《法治:断臂的维纳斯》,《法制日报》2000年5月14日。
〔17〕前引〔14〕,亚里士多德书,第171页。
〔18〕相关具体论述,参见谢晖:《政治家的法理与政治化的法——二十世纪中国法理对“宪政”的支持关系及其变革》,《法学评论》1993年第3期。
〔19〕参见蒋立山:《中国法制(法治)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步骤》,《中外法学》1995年第6期;《中国法治道路问题讨论》(上、下),《中外法学》1998年第3、4斯。
〔20〕於兴中把人类文明秩序分疏为三:即“宗教文明秩序”、“道德文明秩序”和“法律文明秩序”。参见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第52—62页。本文所谓“神学政治智慧”、“圣贤政治智慧”和“法治(公民)政治智慧”的析论,与上述论断有沟通性。
〔21〕“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89页。
法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是维系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随着学术界对法治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入,关于法治应成为我国社会所追求的目标的观点,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学术界对我国法治化道路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尚不够深入.
作 者:吴高庆 作者单位:杭州商学院法学院 刊 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年,卷(期): “”(2) 分类号: 关键词: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推出精品、创出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
“六五”普法时期是我公司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文化作为凝聚民心,激发活力的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我公司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紧扣建设法治潞安、促进
经济发展的目标,努力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治精神,使法治意识融入每一个职工的内心,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意识和共同追求。过去五年,集团公司普法部门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社区、法治讲坛、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作了大量的法制动漫、法治书画、法治文学,全市初步形成了“人人知法守法,事事依法遵法”的氛围。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治精神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落脚点。要引导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通过具体的司法活动和行政执法行为,将包含了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秩序、和谐、安全、科学等诸多价值要素的法治精神输入全体职工及家属的心灵,让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维护法定权利,将坚守法治作为生活的底线原则,逐步把尊崇法治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和思维定势,并转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一是强化法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把法治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环保文化全面融合,使普法依法治理从过去的说教式、被动式向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文化载体开辟更为广阔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天地。二是强化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广,选择职工关注、影响巨大的法治事件,设计和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法治文艺活动,让参与者受到形象生动法治熏陶;要在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逐步增加法治文化的内容,积极推进广场、街区、论坛、学校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公司建设一批传播法治文化的主阵地;三是要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运用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橱窗和手机短信等载体传播法治信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
12月4日晚,《法治的力量2011——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从2001年12月4日我国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开始,《法治的力量》已经成功举办10年。根据投票结果,今年的十位法治人物最终揭晓。“中国首善”曹德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免费午餐”爱心群体等入选2011法治人物。晚会的最大亮点,是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重庆的“最帅交巡警”王静,以及烟台的“最美女孩”刁娜等见义勇为模范的携手亮相,他们共同构筑了“2011最美中国人”的形象。这一颁奖典礼,在社会上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大盛事。回顾即将过去的2011年,我们见证了“酒驾入刑”的立法突破,我们欣喜于“股权捐赠”的慈善创新,我们感谢公安民警揭开了“地沟油”的黑色利益链,我们也为普通百姓在他人危难时刻伸出的援手而感动,而由民间发起、政府接棒的“免费午餐”更让我们感到欣慰„„今年是法治人物评选的第11个年头,2011年的法治人物评选将立足过去一年中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全面回顾和盘点过去一年中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法治人物。此次评选和揭晓活动将贴近民生,以法治人物故事为基础,通过这一法治正义力量的集合与人格化展示,促进全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和整个社会法治氛围的强化。同时专题晚会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标语,把节目的社会意义和主题融入于具体的人物故事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共鸣,让观众深刻体会法治精神的精髓。
当我听到人物陈世渠等打拐解救儿童的故事,一些失散20多年的亲人终于团聚了,真是挥泪如雨!在感动的同时也为那些做公益事业的人而心生敬佩,我相信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2011年其实还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许多人正在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地奉献着,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但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在这个节目中仅仅展现了十位法治人物,而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工作在法治建设的前线,有的是最平凡的民警,有的是在法律部门举足轻重的任务,还有的是我们身边的人。他们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进行着神圣的事业,他们坚决的扛起肩负的责任,却没有想到,就是他们精神推动了我国法治的进程,时间不会遗忘他们,我们会将他们铭记在心。在此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法治历程,看到了我们的未来。如同随风飘摇的风筝,看到的是他明晃晃的招摇,终需要那一根细绳的牵制,法律亦如此,约束是为了飞的更高,贯穿古今,历史是最好的证明,同时历史是让人铭记的。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的精神》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历史看来不过是一番叹息扬起的尘埃罢了。历史一路走来,百年归尘,法律的永恒贯穿其中,这种无形的力量-法治的力量,是多么令人动容。沉淀着痛与感动,沉淀着爱与责任,沉淀着法律的庄严与神圣,让无私的正义的法治之花开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信我们的生活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由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枫桥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最近,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调解和教育并重是“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调解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导方式,司法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终途径,自我化解矛盾对民主法治作用重大。枫桥镇在各居委会、村、甚至重点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调解组织,每年成功调处民间纠纷1000多起,成功率97.2%,其中80%在村一级得到解决。枫桥镇在健全普法工作网络的基础上,每年投入20多万元用于法制宣传教育,并对曾有违法行为人员坚持“不推一把拉一把,不帮一时帮一世”的原则。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点的基层民主法治是“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另一重要特点。法制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西方法律,基层民主法治是推动和提升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枫桥镇在加强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法制建设方面,推动村民自治,保证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提出“民主法治村”建设,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通过“四前工作法”,即组织工作走在预测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在线 整理的年法治建设计划(3 篇),供大家参考!
年法治建设计划(3 篇)
年法治建设计划 1
20XX 年是实施五五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在提升村民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村落、构建***社会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镇党委下达的有关五五普法工作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五年的法制宣传,进一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和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关系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营造人人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务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不断提高本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居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现代村***识、爱国意识、***统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对村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整治关系民生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经济违法现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法律原则;学习宣传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居民守法、***的观念,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
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宣传,预防和减少犯罪;紧密结合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和平安校区的创建活动,加强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健康、劳动、受等权利以及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四)深入开展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处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建设遵纪守法、团结***的新禄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基本途径
(一)围绕重要节点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继续做好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利用 3.8 妇女维权周、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宣传,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努力拓展法制宣传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鼓励、支持、引导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法制与道德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二)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法制宣传工作机制。
成立或调整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积极探索建立法制宣传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考核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规划实施的考核、评比工作。
(三)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开展法制宣传工作者学习培训活动,增强专职法制宣传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调整充实法制宣传讲师团的成员,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法制宣传人才资源库,积极鼓励法律职业者和大学教师和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推进志愿者活动向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法制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年法治建设计划 2
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制宣传在提升村民素质、推动建设法治化村落、构建和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根据镇党委下达普法工作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法制宣传,进一步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地位,充分发挥法律在调整和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和关系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营造人人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进社会各项事务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不断提高本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有关宪法和国家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宣传。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居民的宪法意识和法律权威观念;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培育爱国意识;加强对村民基本权利的学习宣传,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整治关系民生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经济违法现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法律原则;学习宣传有关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促进经济主体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促进形成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开展与平安建设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村民守法,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的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宣传,预防和减少犯罪;紧密结合平安村的创建活动,加强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健康、劳动、受等权利以及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
(四)深入开展有关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与循环经济、环境与生态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为建设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村普法工作计划
20XX 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一年,为了更好的做好此项工作,提高全体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全力维护全村的社会稳定,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普法宣传的长效机制
建立以党总支为核心的普法领导小组,落实专门的普法宣传人员,制定普法宣传工作计划,把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解释有关司法条例,力争做到依法办事。
二、普法对象
六五普法宣传对象:凡是我村有接受能力的每个公民都是 20XX 年六五普法对象三、普法内容宪法、社会治安条例、个人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环保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习宣传中央发的反对邪教挂图和光盘、教材。
四、方法与步骤
1、利用各自然村宣传阵地,根据不同时期进行计生条例、治安处罚条例,土地法、税法等宣传。
2、利用各种大型的会议由街道领导、讲师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利用宣传手册对各村民小组进行循环法法制宣传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制宣传。
3、请市、区、街道六五普法讲师团来我村上有关法制课。
五、推进普治并举,强化依法治理工作
在开展普法的同时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培育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民主素养和自治能力。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法制宣传力度,确保法制宣传持续性。结合普法知识,活学活用,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主动帮教归正人员,杜绝犯罪行为提高学法、用法、守法实效性,有总结,有评比,有奖惩措施,激励先进。
年法治建设计划 3
20XX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我村在总结五五普法的基础上,结合六五普法制定我村 20XX 普法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深入开展普法。
根据区法制宣传工作要点,我村将重点围绕《宪法》、《法》、《劳动合同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法律知识,组织全体村民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使全校广大师生的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1、坚持领导干部的定期学法制度。
我村理论组成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每月一次的领导干部学法活动组织好。要做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三落实,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要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要通过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领导干部要在学习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注意把学习法律知识与学习理论、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工作,要把学习《宪法》、《教师法》、《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要在坚持积极参加有组织的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搞好自学活动,要努力在学习法律、法规方面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促进我村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
2、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学法活动。
要按照我村党委的统一要求,积极组织广大村民认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要克服农忙,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把村民法律知识的学习活动组织好。村民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要坚持以本部门组织为主的原则,在确保每名村民全年参加集中学法的时间不少于 20 个小时。4、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方面,特别是我村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领导组把法制知识的宣传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活动。
二、普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
1、重点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我村将集中组织每学期一次的法制报告会,聘请在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同志为广大师生做法制专题报告。请他们采取以案说
法的形式增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在未成人权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治安处罚等方面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自护意识。
2、深入开展法律进酒村活动,扩大我村普法宣传力度。我村将依托酒村大讲堂这个平台,利用张贴法制宣传挂图、播放廉政警示片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酒村群众进行法律知识的宣讲和普及,增强普法宣传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村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校内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力求使全校广大村民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4、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