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学设计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质教学设计(共8篇)

优质教学设计 篇1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学设计

(6)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科学献身精神)

4、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完成这道练习:人们说她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是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人们说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是因为她提炼了(镭);说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是因为她不断在(进行科学探索);说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是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编号 112 姓名 常彩红 任教 六 年级 8 班 学科 语文 编写时间 5月21 正 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

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难点: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居里夫人肖像图,出示居里夫人名言,并请同学思考:居里夫人的名言中你知道了她是什么样的人。(2)谈谈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伟大而美丽](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让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求答案吧!(设计理念: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质疑激趣,激发学生读中思考)

二、感知全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文中出示的专业名词,便读便了解。(2)用了那些记叙的顺序?(3)看看课文记叙了哪些内容?并对其进行概括。

1、倒叙、插叙

2、学生阅读思考并概括段意。(1、历史定格,美丽形象(1---2段)

(2、艰辛炼镭(3-4段)(3、面对名利(5—6段)

三、深入研读,直奔文章中心“美丽”。

1、你认为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文章当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外在形象美。第2段: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

3、内在精神美。请大家默读3、4、5自然,段找出描写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句子,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些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出来。再与同伴说说你读出了什么?(1)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 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2)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艰苦奋斗的作风)(3)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师:孩子们,快速心算,1吨是0.1克的多少倍? 从这组数字中,可见她对科学事业的信念坚定执著(持之以恒),读出咱们的敬意好吗?(4)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为科学作贡献)

5、师生共读: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四、总结:

1、居里夫人的美丽即有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2、内在美表现在:坚强执著,信念坚定,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热爱祖国,超越自我,超凡脱俗,追求真理,治学严谨。

3、居里夫人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是美丽的,居里夫人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淡蓝色荧光”是美丽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力量更是美丽的。这种美,再过百年,千年,会消逝吗?这种精神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美是可以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瞻仰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这是一份“ 跨越百年的美丽 ”(再读课题)

五、拓展话题:想想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别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荣誉的?(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竞赛而获得的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会怎么办?)所以,爱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语言,评价居里夫人说:“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

六、情感升华:师生轻诵,共创《美丽之歌》:勇于探索是一种美丽;坚定执着是一种美丽;献身科学是一种美丽;淡泊名利是一种美丽;孝敬父母是一种美丽;诚实守信是一种美丽;举止文雅是一种美丽;豁达开朗是一种美丽„„

七、作业布置,延伸美丽(任选两题)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2、把这份美丽深深埋藏心底,请你阅读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3、继续发现美丽,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玛丽居里:

外在形象美 容貌美丽 内在精神美 勇于探索

优质教学设计 篇2

1 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

我院护理教学管理实行二级管理, 成立护理部教学管理组织和科室教学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主管临床教学, 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1 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1.1.1 带教老师的选定

进一步严把带教老师选拔关。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旧观念, 根据临床护士的业务水平、理论技能、个人素质、职业道德等进行综合评定, 择优选拔, 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1.1.2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平时要注意加强带教老师护理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学习,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了解优质临床护理带教方法, 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我院每月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集体授课、组织培训班, 开展临床护理教学项目, 年终进行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考核。通过这些培训, 全面提高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 克服临床教学存在的不足, 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1.1.3 培养带教老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在带教老师中开展学习近代护理奠基人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到来毫无惧色的现代护理人叶欣光荣的一生等活动。带教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护生的道德榜样, 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2]。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教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对教学工作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对护生要正确引导、严格要求, 对其生活要无微不至的关怀, 不能把护生当做是廉价的劳动力。只有高素质的带教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1.1.4 加强带教老师和护生的法律和风险意识

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学习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 明确自己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护生要学习实习守则和实习纪律, 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1.2 明确学习计划和标准

护理部要与护校共同制定周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并组织落实到各科室。带教老师要按照护理部的安排, 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和护生双方都要明确学习目标[3], 及时反馈带教学习成果, 针对性做好教学工作。我院每周组织1次或2次学术小讲座以及操作示教, 每月两次护理教学查房, 并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讲座。每月末召开1次教学反馈会, 将实习学生集中起来。与他们谈心, 了解实习1月来的心得和困惑, 及时解决护生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从而完善实习计划。

1.3 加强对带教老师和护生的管理和考核

护理部要全面制定带教教学的考核制度,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带教的综合考核评定机制。全面考核带教老师的工作量、教学能力、带教时间, 及时对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实现学生的考核成绩与带教老师的考核挂钩, 考试不合格不得转科, 每年评选出最佳带教老师和科室, 给予奖励。同时将带教情况与评先、职称晋升挂钩。我院严格护生请假制度, 做好护生出勤的管理。规定护生请假时间超过1周就取消考核成绩, 凡出现此类情况的护生实习考核为不合格。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励带教老师和护生, 促进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开展。

2 提高护生的积极性

2.1 让护生熟悉环境

带教老师首次与护生见面, 要主动对护生表示欢迎, 让其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消除紧张心理。带领护生熟悉科室人员、环境、物品的摆放, 了解科室的护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这样有助于护生尽快进入角色, 消除紧张感、陌生感。提高护生本科室的主人翁意识。

2.2 消除护生对带教老师的紧张感和神秘感

与护生多谈心、多关心护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让护生感受到带教老师的亲切, 平易近人。了解每名护生的性格特点、爱好, 对其多加鼓励、表扬, 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有利于使护生对实习工作充满信心, 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消除护生对带教老师的紧张感和神秘感, 使学生在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习[4]。

2.3 因材施教

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自不同的护理学院, 其中有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 水平参差不齐, 带教老师应根据生源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对本科生、大专生除了进行医疗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外, 重点培养其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护理管理的能力;对中专生要着眼于培养扎实的护理基本技术以及良好的工作服务态度和基本的法律意识。当然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护生, 带教老师均应注重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带教老师要认真观察, 针对护生不同的知识层次、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操作能力等组织教学。实施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让护生多操作, 做到放手不放眼。平时工作中要针对各种不同问题进行讨论, 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护理问题。

3 小结

通过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98%以上的护生满意我院的临床带教工作, 97%的护生对医院的教学管理和科室教学工作满意, 95%的护生认为老师对带教工作认真负责, 关心护生, 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带教能力。说明施行优质临床护理教学法可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护理人员能主动要求担任带教工作并自觉学习, 扩大知识面;同时可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护生,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瑞.临床护理带教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 2003, 17 (11B) :1308.

[2]王淑湘, 高占玲, 王美芝, 等.护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5) :53-54.

[3]阮洪, 江燕.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发展体系的建立[J].上海护理杂志, 2004, 4 (5) .

整合优质资源,优化习作教学 篇3

关键词:激趣;导行;拓展

不少小学生抱怨作文难,害怕写作,写作时往往不知从何下笔。要让小学生从愿写、能写到乐写,习作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辅助进行作文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走出习文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机地整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从说到写,从写话、写句到写片段,最终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笔通顺、结构完整的作文,从而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一、丰富的素材,开启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大门

1.信息搜集的便捷化,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必须要有个大前提:要有生活,有故事。即是说生活中你熟悉、感兴趣的人、事、物。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呢?

乌申斯基说曾:“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小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正是在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因此感知和实际操作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教学的重要过程。”故此,学生的直观感受,对于激发学生的习文兴趣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正所谓“观千剑而识器,操千曲而知音”。网络资源的介入,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渠道的狭窄,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和筛选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便于查询、学无止境的资源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网上自主阅读,扩展阅读。既可以充分鉴赏美文佳句,仿之有据,又可以迅速、便捷地为自己选取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从而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下笔难”的问题。

2.信息展示的多元化,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网络是信息的汪洋大海,它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情世故、风土人情、山川奇景一一展现其中,且声、形、色、图、文并茂。数目繁多的网络信息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虚拟的网络成了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的窗口,是他们灵感创作的源头。

在网络情境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在课前或课后通过网络搜索图文、片段、网络视频等资源,或在课中自主展示,创设习作情景。教师则可以对学生找到有关地理、生态环境和特色景观的图文介绍等,对所描述的景物有一个大致意义上的了解,对接下来的习文过程进行必要的铺垫,使学生行文轻松、直观。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一习作《介绍家乡景物》时,教师先播放几段网络视频,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看到了高大的香樟树、鲜红的山茶花、随风摇曳的紫藤、樱花、飘香的桂花以及在树间婉转鸣叫、欢快跳跃的鸟儿……这种声色俱全、动静结合的场景,仿佛使学生身临其境,创作的冲动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想描绘美丽家乡的欲望。

二、巧妙地操作,铺就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大道

1.“每日一句”积素材

曾有人说过,作文是说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由于受认知能力、观察力和理解能力的约束,许多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写作的能力处于“待激发”状态。对于初学者而言,说作文的确是个好办法。因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开始,利用录音机进行每日一句练习。如,上学路上、学校里有什么?你的同学、课间十分钟等等每日一句,每日一记。虽然每次的题目都不同,但又和前一个题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突然发现,每日一记连起来,一句话汇集成大文章,小题目变成了小标题。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信心,也能加大他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每日一句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让学生巧妙地达到“汇小流以聚江河”的目的。

2.“说写结合”提效率

习作教学方式必须遵循“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重”的原则,采取“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模式。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字词的约束,书写能力较弱。许多学生往往是口头表达的时候“滔滔不绝”,到了正式书写的时候,却捉襟见肘,写出的东西也不甚完美,甚至虎头蛇尾。

随着计算机文字处理方式的飞速发展,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几率也越来越大。针对“说写不同步”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将“先说再写”改为“边说边写”的方式,鼓励学生及时将讲述的内容录入电脑。电子书写不仅方便随意复制、增补、删除文字,即便遇到不会写的字词,只要通过拼音输入就能够轻松得到和选择,大大缩短了学生在书写草稿时因查字典时的耗时和反复修改而造成的版面不洁,提高了习作效率。许多学生不仅在网络习作、绘画,有的还建立了个人博客。

3.“多元整合”拓空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对作文的修改,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习语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作文的修改不能完全依赖教师,教师的修改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学生。传统的作文评改,局限太多,如将每篇作品提出评改,所耗费时且收效不高;小组评改缺乏教师提点,容易“捡芝麻丢西瓜”;教师选读作品,学生“耳听为虚”,听得支离破碎,无法及时获得有用的信息,评改效果不明显。

利用局域网对作文进行讲评,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交流,既可以展示小组内学生的习作,组织生生互动的评价,又能够互相学习和找出文章的语病、错漏等问题。通过互议互改,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师则可以利用广播或演示功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组织讨论,或对范文的取材、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评价和修改。在“删、补、换、调、改”的过程中,感受修改后文章的变化,享受评价的快乐,积攒修改的心得,培养修改的能力。把评论权交给了学生,升华了作文讲评的意义,可谓一举多得。

三、多渠道展示,培育小学生习作成才的大树

1.多处投稿,展习文成就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和激励的愿望,如果能找到一些激励学生的方式,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向上的积极性。

当富有新意、见解独特的作品出现时,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其精心修改并参与刊物或网络投稿。被发表的学生作品,会在学生之间、家庭之间乃至他本人心里产生巨大的成就感,继而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对写作充满了向往,产生了想写、愿写的浓厚兴趣与持续动力。笔者专设了一个习文博客,让学生自由投稿,师生、家长乃至网络读者在这里共享学生习作,大家一起对作品评头论足,有效地放大了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的习作积累到一定篇目和上升到一定阶段时,笔者就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作品汇集和整理成册,留作班级和个人终生的纪念。这种方式不仅鼓舞了学生,同时也让家长和社会多了一条欣赏孩子的渠道。学生、老师、家长在同一个世界里教学相长,形成合力,使幼苗茁壮成长,在这块沃土中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2.百家争鸣,助扬帆远航

就参与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喜欢针对不同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些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而形成的文字,往往趣味十足且情真意切。因此,在班级博客的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创设并管理自己的微博。在“不限主题,不求字数,不定文体,不设障碍,不为作业”的“五不”条件下,鼓励学生有感而发,自由创作,及时发布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在同学间争论和交流,在大家的评判和争鸣声中,学会分析,学会分享。

整合优质资源进行习作教学,是一门具有无限魅力的教学艺术。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课堂与网络的对接,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丰富、更精彩。让我们乘着资源整合的“东风”,助习作教学“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张明辉,李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04).

[2]陈丽琴.多媒体:作文教学的一束阳光.信息技术教育,2007(12).

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尽量创造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构建学生主体发展的动态课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体验和主体参与,师生交流、互动、生成。从而最终认可什么样的态度是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内容

“态度决定一切”

授课班级

八年级(2)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和案例分析理解,只有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发,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成绩的作用。是学生只有乐观、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态度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它栖息于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与行动。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人生方向完全受控于其生存态度的牵引。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现实。

2.区分哪些是不良学习态度,哪些是优良学习态度 3.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

导入: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进入主题“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人生成败”相关名言

[1] 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 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 人们在任何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态度。

案例1: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建一座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同学讨论分析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是态度!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

第一个工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郁闷的,想的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是满肚子怨气。第二个工人要比第一个工人心态好,尽管也是在砌墙,但他却把这堵墙当作一栋楼房来建,心里想的是如何将楼房建设得更好。第三个工人心态最好,工作那么辛苦,他还那么自信那么专注。

人最可贵的就是 “认真”二字,第三个工人把砌墙这样的小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看待,十年后成为老板也就不足为奇了。结合学生: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近些年来曾对中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仅 直接影响学习行为,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

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中学生,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

相反,而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课堂行为问题多,学习成绩也差。

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与其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学校情境里,如果其它条件基本相 等,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其学习效果总是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讨论

不良学习态度:

(1)不求上进,只求及格。(2)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灰心。(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4)上课时常做其他的事。(5)不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6)遇到不会的问题绕过去,不想不问 不看书。

良好学习态度:

(1)有强烈的求知欲。

(2)刨根问底,不耻下问,积极思考。

(3)成绩好时,追求更高目标;成绩不好

时,查找原因,并努力改善。(4)迎难而上。

(5)重视课堂效率,积极发言。

(6)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尽力做到最好。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 ① 目标要合理明确

制定目标不要过于理想和主观,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同时,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等,都是在制定学习目标前应该明确的,这些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符合你的实际水平。② 计划要长短结合

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 ③ 时间分配要合理

划分好各科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掌握情况,应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所需要的时间,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④ 计划执行要认真

目标和计划制定出来,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坚持认真执行。最好把计划贴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以及时鞭策自己。要及时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⑤ 心态要积极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成绩考的不好时,要合理归因。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子(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 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 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态度决定一切

是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一切,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也保持一种乐观的工作态度,站在一个高度上看待自己的学习,那我们就会发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加倍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取得成绩。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

教师寄语:

《太阳》优质教学设计 篇5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仿写一段介绍星体的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伙伴等各种方式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本课的生字不多,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来完成。

本年级段的学生应以提高独立阅读感悟能力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科学课及课外科普读物中对太阳等有关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收集和处理有关星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学时目标

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边读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太阳,并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时重点

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时难点

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初步认识太阳,并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 教学活动

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早晨,从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的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 (传说、传递)

都(都是太阳送来的)

(自传、水浒传)

(首都、都市)

差 (差不多)

漂(漂浮)

(差数、差错)

(漂亮)

(出差)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字的读音:

比较( )

疾( )病

虽( )然

哪( )能

那( )里

抵( )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 “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资料交流、整体感知。

1、资料交流、感受新知

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谁来为大家展示你所收集的资料。

2、创设情境、引发质问

(媒体演示“七彩奇观”)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此时,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的太阳一下子推到学生眼前。

(板书课题)你们认识它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太阳公公。

学生质问:……

师:同学们向太阳公公提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或是到网上去查寻。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再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自学课文,理清结构。

1、自学课文: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现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来研究学习。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2、理清结构

指导①: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要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板书,一个自然段一个意思)要求学生读后把每个自然段概括的内容写在旁边,像加注一样。 板书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人的关系

5、太阳与雨雪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总结

指导②:归纳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四)总结写法,点明意图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第四至八自然段)具体讲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进一步的学习太阳一文的写作方法,并仿照它的写法写一段自己熟悉星球的说明文。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好下节课上课的准备。

板书设计: 太阳

特点 说明方法 远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第二学时

学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

2、收集太阳和自己熟悉星球的资料,仿写一段介绍星体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时重点

1、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时难点

根据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仿写一段介绍星体的内容。 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一).形成练习,再创结构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太阳,并了解了课文的基本结构。下面请大家再学习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说明方法。

(二)、自学第二部分: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板书:列数字)

2.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

4.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理解承上启下句子的作用。

师: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到底怎样呀?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下面请大家拿起笔,用自己的读书方法认真的学一学4——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三)根据课文,建构文章

学了太阳一文的结构后,可以单独创作文章,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写作活动。你们小组准备写什么,怎样写?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后,先分工合作,再写作。

教师可帮助学生:

1、资料源提供,如果有的同学对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打开课前的网站,搜索,查找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以了解学生的进展。

(四)情景创设,仿写指导

师:刚才太阳公公说四(4)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速度就很好地阅读完一篇说明文了。为了奖励大家,太阳公公愿意亲自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大家想听吗? (四(4)班小朋友们,我叫太阳,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我这样自我介绍行不行?)

生:……

师:为什么不行?引导学生探讨几种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假设。

师:那谁来为太阳公公做一做自我介绍:生自由畅说。

(五)、应用新知、修改文章

通过今天大家的努力学习,我们又深一层的学到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下面就请大家把刚才学到的好的说明方法,好的句子和句式应用到你们自己的文章中去。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俗,具体。

(六)、小结:

学习这篇文章也使我们懂得了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用“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所以在阅读时,针对这些特点,可采用“逐段读思学概括”、“列举数据画表格”等方法。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多读课外书,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优质课《雪》教学设计 篇6

金江实验学校 许 磊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概括雪的特征。

2、比较探究,体验作者情感。

3、联系背景,感悟鲁迅精神。[教学重点] 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

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朗读感悟法

3、探究引申法

4、对话互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雪为历代文人所钟爱。飞舞的雪花总能引发诗人情思,“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道韫把雪比成柳絮;岑参把雪比成梨花。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赏雪

设计说明:本文难度大,课程开始必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披情入文。示范朗读,也会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给予指导。

三、读雪

1、读懂文意

A、江南雪的特征是什么?从哪看出? 滋润美艳之至。

隐约着青春的消息,如处子的肌肤;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

B、朔方雪的环境怎样?特征是什么?

三纬空间进行立体的描绘:无边的旷野上 凛冽的天宇下 弥漫于太空中 以突出飞腾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锐不可当的气势。特征: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形态);奋飞、旋转、升腾(表现);冰冷、灿烂、孤独(特征)。

“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里包含着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孤独”因为“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只有朔雪在不屈地飞舞; “死掉的雨”是因为雪是雨凝结而成;

“雨的精魂”是说朔方雪有着不屈和抗争的精神。

2、读出感情 江南的雪:(课堂预设)扣紧几对虚词展示细节之美

徜徉在作者的对南国雪景的艳丽描绘和堆雪人的生动记叙中固然已经很美,但是这些美都还仅仅是在表面,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的虚词进行体味,学生就更会享受到语言文字之妙了。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还”:一是“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有“还”无“还”,情趣大不相同。惊喜和快乐之情都在这两个“还”中了。朗读的时候,让学生用气声读出这两个“还”,那么作者对于南国雪“滋润美艳”的赞美就更一展无遗了。

还有三个“也”。一是“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也”字藏着的大人小孩兴高采烈同心协力争先恐后的欢乐劲儿描述出来了。二是“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正是这个“也”字,活灵活现地表达出了雪罗汉憨态可鞠的形象。三是“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好一个“也”,含蓄而又有力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怜惜。

又如两个“终于”。一是“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有些学生设计成很遗憾的读法,也有些学生设计成嘲笑的读法,读成自嘲的口气比较好:雪罗汉塑得高明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过程中的快乐啊!二是“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这和全文的“拍手,点头,嬉笑”相映衬对比着,淡淡的愁绪就表达出来了,而它又和后文的“也褪尽”和过渡词“终于”相呼应,作者的情感变化便在文字之间淡淡地流动着了。

两个“但”。“„„我可记不真切了。但在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嗡地闹着”,这一转折,就转出了我对南国雪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而后文的“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但”和“终于”配合着,预示了作者情感的微妙变化,也为全文的文思大转折“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埋下了伏笔。一个转折连词“但是”

作者惜墨如金,没有用专门的过渡段,而只用了一个转折连词“但是”。就是这个“但是”,暗示了作者的整个情感流向。前文情感是喜爱后文情感是赞扬;前文的美是秀美,后文的美是壮美。

【请两个同学各找自己喜欢的一段自由朗读】 朔方的雪:抓重点词语(课堂预设)A、“决不”二字不容置疑,写出了朔方雪刚劲、顽强的特点。

B、“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对于雪来说,太阳光应该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朔方的雪遇见太阳光的时候,他没有像南方的雪那样毫无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坚强地奋飞和抗争。C、“如包藏火焰的大雾”,真的能体现出它的壮美。“包藏火焰”,在这样冷酷的环境里,拥有一颗火热的心,拥有旺盛的力量,拥有战斗的热情。D、“撒”字,撒到地上、屋上、枯草上,用一个“撒”字让人感到这个雪是有力量的,有力度的,他不用“飘”不用“落”,和地上、枯草上的环境相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感觉,还呼应了前面的“如粉如沙”,可见朔方雪具有一种独特的阳刚之美。

E、“无边的旷野”,体现出朔方的雪是孤独的。孤独,是的,不在孤独中沉默,就在孤独中爆发。他爆发了吗?他依然在天宇间升腾闪烁,他不惧怕孤独。F、“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对于雪来说,太阳光应该是他最大的敌人,但是,当朔方的雪遇见太阳光的时候,他没有像南方的雪那样毫无反抗地就融化掉了,而是更坚强地奋飞和抗争。G、“旋转而且升腾”三次出现,是简单的重复么? 【机动问题】问:你能找出两部分的不同吗?(难度大,视时间而定。)A、从内容的角度: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B、从写景的角度:江南雪多绘色彩;朔方雪多状情态,突出气势。

C、从句式的角度: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柔婉转;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

D、从抒情的角度: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仰。

前三段的文字细腻、绵长,看起来仿佛较重,其实很轻;而后三段粗犷、简约,看起来仿佛较轻,其实很重。文章的重心落在后三段,因为它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与情怀。

三、悟雪

思考问题:作者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描绘雪景吗?

【设计说明】本步骤是提高,不必过于拔高,通过资料链接,交代【写作背景】,学生能简单悟出道理即可。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制和不倦的战斗,艰苦的探索。作者想启发人们要像朔方的雪一样去坚强地战胜困难。

(学生齐读):“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从雪的表象里思考抽象出内在的东西。这里的雪不仅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内心的含蓄表白。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江南:雪和蜜蜂、山茶、梅花、人——人、雪、物共融的美好画面,这里,雪就是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象征。

朔方:雪和旷野、天宇——孤独,孤独中纷飞。此时此地的雪,其实就是鲁迅自己的内心思想的写照。虽然孤独,但朔方的雪是否寂静、停留?不,他要向朔方的雪一样,即使在致命的晴天之下,只要有旋风,就蓬勃的奋飞,而且使得整个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在这个旋转升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雪的精魂,鲁迅的精魂。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齐读)师总结课堂:我们品读了鲁迅的美文《雪》,既感到了雪景之美,语言之美,又感受到了先生的精魂之美!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灿烂的世界 充满生机 奋飞 抗争的精神 滋润美艳 孤独 不屈的灵魂

【自我备份与提高】江南的雪

“江南的雪”在鲁迅的笔下是如此的美丽而妖娆着。“滋润美艳之至”“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成了二八少女,青涩而妩媚,那种娇艳和性感是从每一朵的皮肤渗出来的吧。而且苍茫雪野,有春花,有稚童,有成人,这该是一幅怎样和谐浪漫的图景。雪,是点缀,是锦上之花。

塑雪罗汉是全文中文采最为奢华的部分,可是,如此美而和谐的图景有个怎样的结束呢!“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江南雪美则美矣,可是太容易被忽视了,如此的“雪”可还担得起那寂寞、孤傲,一如梦想,梦想是美的,却那么容易破碎,融化成生命里浅色的遗憾。

此时的鲁迅,应该是初步感受了社会的狠厉和世道的无情。他由小康生活忽而陷入困顿之中,从此尝遍世态炎凉。父亲病逝后,他告别母亲外出求学,初步形成自由、民主的梦想。然后,他怀着“血荐轩辕”之志东渡日本,既而仙台学医,“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可是,理想的肥皂泡迅速被现实打破。于是,前路迷茫。于是,要于无路处踏一条路走。“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江南的雪,美则美矣,可弃其容色,精魄可存? “朔方的雪”:

通过对朔方雪的描绘,作者的吟唱达到高潮。这才是一个斗士笔下灿烂辉煌的“雪”,他不妥协,不屈服,倔强而骄傲地旋舞,“包藏火焰”,而且“永远如粉,如沙,永不粘连”。此时的雪,只有两个必然的结局:在斗争的焰火中燃烧自己,化为灰烬,向生而死,刚强绝烈;旋舞于无穷的天宇,弥漫升腾,孤独寂寞地释放张扬的个性,以冰刀雪剑,战天斗地。

此时的雪正如鲁迅,虽然前途渺茫,然不可放弃希望,故“呐喊”故“彷徨”,故不寄求于无所谓的希望,而要披荆斩棘,做勇者的向前,一个人的,向前。

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探索 篇7

一、准确把握课标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基础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设定为整节课的教与学提出了任务, 指明了方向, 是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内容。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方能正确驾驭课堂教学之舟。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用方程 (组) 解决问题”教学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1]。模型思想是此次修订《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新增的核心概念。“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观察实际情境、发现提出问题、抽象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果 (若检验合乎实际, 则是可用结果;若不合实际, 则需修改) 。根据数学建模流程要求, 笔者认为本节课方程组建模流程可设计为:创设实际情境、抽象数学问题、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模型) 、求出方程组的解、验证解的合理性。

教学中, 教师经常把《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的“课程内容”直接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而忽视了课标内容所设定的标准是“学段目标”这一基本事实。因此, 每课时的目标定位要客观合理, 不宜过高, 为“低负担、高质量”的优质教学提供准确的航标。基于以上理解, 笔者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方程组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及其应用价值。

2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能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教学目标细致明确, 便于对照、能够诊断, 从而成为可执行的目标。

二、深刻理解教材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关键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 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 是联结“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桥梁[2]。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苏科版教材相应进行了修改, 新教材在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领会编者意图呢?笔者认为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想读懂教材,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问”这座桥梁。即一看有什么:本节教材中有什么?教材安排了数学实验室、例1和例2, 还有两道练习, 我们要从这些静态的图、文、数、式中领悟和捕捉其灵魂。二想为什么: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教材的各种呈现方式到底说的是什么?这样编写想传递些什么?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揣摩, 才能准确领会编排意图, 弄懂例题的的地位和作用, 理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 从而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三思怎样做:这样编写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给教学带来怎样的启示?问题1是国庆长假旅游问题, 这是一个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 可以让学生再次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分析题意, 找出题目中蕴藏的相等关系, 然后建立方程组求解。课本对问题1没有做出书面检验, 但在教学时要注意:解方程组应该检验, 同时还应检验所得问题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3]。教师这样多角度钻研教材, 就能实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 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 从而使教材“增值”, 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基于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研究, 笔者确定了本节的重点是建立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程组模型。通过探究活动, 进一步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加强数学建模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来自于生活, 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 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地建立方程组是主要难点。突能上能下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 提出问题, 明晰有关数量关系, 特别是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组依据的两个主要相等关系。

三、仔细了解学情是打造优质课堂的保障

“以学定教”是优质课堂的显著特征。为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与行为, 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有哪些?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是什么?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路径有哪些?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了解学情是为了更好的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和经验, 应该有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对照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明白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时的简单步骤和方法。但不少学生经常忽视审题环节, 缺乏对应用题情节的理解, 这样就很难真正读懂题意。此外,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乐于展示、表现自我, 求知欲较强, 他们的逻辑思维已开始处于优势地位, 并且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基于此, 应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内容的选择和呈现要关注现实意义和学生的经验及兴趣, 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四、合理灵动教学是打造优质课堂的核心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课堂能否优质高效, 关键在于教师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 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进行自觉体悟并加以自觉运用, 使学生达到“自悟、自得”。

1.设疑自探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一切教与学的根。“疑问疑问, 有疑便问”, 有了疑问才会思考, 才会探索, 所以课堂的开始,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导学”, 或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 或让学生自主地去提出问题。如笔者课前播放反映家乡“千岛菜花甲天下、梦里水乡景如画”短片, 并配上歌唱家谭晶演唱的《梦水乡》。其目的一是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为本节课的引入、探究活动中问题的展示, 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子。然后笔者通过学生无序的“猜钱”游戏 (现有若干枚1角、5角的硬币, 两人一组做游戏) , 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怎样才能确定它们各有几枚呢?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从“师设”过渡到“生探”, 以“疑”激趣、以“疑”促“学”, 实现传统的以“师教”为主向“生学”为主转变。

2.和探解疑

数学课堂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天地, 不少学生直接应用课本上的话语来“浅学”课本, 教师为防止学生发生学习“滑过”现象, 要适时地“导悟”, 让学生有一定时空从容做好数学体操, 如可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来领悟课本, 并在有效的对话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对课本的认识, 来“深学”课本。因为应用题结构通常是情节加数量关系, 这就意味着情节感悟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而对情节的感悟理解又是解题的基础。因此笔者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探索、归纳等凸显二元一次方程组建模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并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统一。

3.质疑共探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简洁、灵活地解题, 做到“题尽其材, 例尽其用”, 在平常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导用”, 如引导变式、指导学法、总结规律, 提高学生解题自悟能力。如笔者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改编,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 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 ———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意在升华问题的质量, 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高度发展。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逐步“悟”出题目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解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并使他们面对各种题时都有机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享受学习的乐趣, 达到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技能操作、体悟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4.再探悬疑

如果在“解疑”之后, 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 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 更会激起学生去探索、去思考的欲望。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通过“导结”引导学生学会小结: (1) 本节课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 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能否在学习中独立思考, 体会到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 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否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能否逐渐养成认真勤奋、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能否有主动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再探悬疑”能激励学生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渴望, 体现课堂结尾时的归纳性、延伸性、思辨性、趣味性[4], 从而让学生学会“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五、勤于认真反思是打造优质课堂的助推

1.创设好以生为本的有效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奇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情境成就优质课堂”。本课教学首先注重还原应用题的生活本色, 从生活中引入题材, 用兴化菜花节引入教学,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用猜钱游戏展开讨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的感悟由浅入深, 水到渠成。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 及七年级学生思维的感官性, 以变换问题方式为载体, 并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课堂教学, 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探究, 主动学习, 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安排好契合学生的高效活动过程

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 在不偏离数学本质的前提下, 应对教材的基本素材进行合理整合, 甚至可以超越、颠覆, 使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情境, 以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在教学中, 遇到新旧知识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差异普遍存在于教材之中, 我们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如笔者在教学中对课本问题的情境的改换, 变换例题、习题的呈现方式,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使学生在教材的走进与走出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3.设计好激发学生的优质课堂“学悟”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让教师装内容的空容器,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及学习的活动经验会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形式精心设疑, 并通过自探、合探引导自悟、质疑, 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回味、思考、拓展、延伸的余地。我们提倡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不仅会回答, 更会问, 做到让学生课始“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课末“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5]。

综上, 优质课堂的核心是优质, 也就是优化, 即教与学的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学环节的优化、主体与客体的优化、评价与反馈的优化。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优质课堂的研究中成长自我、思考中提升自我、总结中丰厚自我!

摘要:出彩课堂是教师精心谱写的歌曲, 优质课堂是师生共同塑造的艺术, 提升课堂质量的关键途径是优化教学细节、追求高效教学。让我们静下心来, 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密切关注学生主体、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全面提升教学价值, 并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 从而打造数学优质课堂。

关键词:优质课堂,教材,学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葛余常“.悬疑再探”课堂有你更精彩.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 , 2014 (4) .

试谈高中英语优质教学 篇8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英语课堂教学活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的核心环节。因此,要克服上述的这一弊端,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机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课堂凝聚力。例如教课文时,可根据体裁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可把“死书”教活,学生学得有趣,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当然有些task如textretelling(课文复述),topic for discussion(话题讨论)等我们也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的一项任务,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期限,要求学生在课余自由分组完成。到时间让每组交出“答卷”,在班级里讨论评定,评出优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更新教学理念,架构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语言之桥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项与外界交流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和氛围,让他们能在自己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获得基本的交际能力,培养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很多同学对于英语的理解,只限于课上多听说,课后再多读读,还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然而,英语课堂教学由于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存在着很大局限性。教师应将教学中的英语单词、句子、语法要点、背景知识等,通过教学艺术加工,让学生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产生教有所受、点有所到、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展开交流。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体验到了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表达情意的成就感。

为免受语言教学环境的限制,我们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在课外我们应创设教育时机,与学生展开英语交流。例如,我经常穿插一些浅显的英语日常用语,让学生逐步习惯在课余时间听到英语,进而习惯于多说几句英语。作为一个有心的英语教师,她应善于捕捉教学的契机,在充分保护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可适当地提高难度,引导学生学习接触更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如APEC会议,EXPO世博会,the Olympics奥运会,terrorism恐怖主义,tsunami海啸等,同时可引导程度较好的同学展开此类话题的进一步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交流中逐步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有效学习

目前学校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结合课堂,课外作业来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较系统的学到知识,但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曾经有位教学研究者尖锐地指出:在可贵的高分下隐藏着危机。实际上,很多学生只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所以我认为,这一状况应有所改变。学习应该多样化,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的生命主体,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被动、孤独的学习方式;作为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根据自身学习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的有效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我们谋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注教学过程,把引导性、研究性,合作性作为优质教学的过程标准

教学的引导性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具有无限创新意味的话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迅猛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师想把所教领域的全部知识,在一定时间内教给学生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师能够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在变化过程中去学习。教师的引导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的研究性,指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教师的探究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具有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教师教的方面体现为:一是教师以教育的“行动研究”思想作为自己整个教学思想的指导,知道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更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依靠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专家型的教师。二是要使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单元充满研究性和创造性。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创造性地解决教学情景中的各种问题;教师要靠教育机智实施教学,不是仅仅靠教案的预设开展教学。在学生学的方面体现为: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寻找一种符合自己学习的个性化的研究方式,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形成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愿望。然后,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因此,教学成功与否要看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之后,学生是否仍在实践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够独立学习,独立研究问题。

教学的合作性,指教学是师生之间积极合作、共同发展的实践性活动,是师生双方主体性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合作教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彼此合作与相互配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教学预期成功达成的基础,师生双方在教学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的平台。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展,教学是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过程,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均得到最大的发挥。换句话说,合作教学既包含教师的成长也包含学生的发展,教学并非为教师和学生二者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存在,也并非教师成就了学生或学生成就了教师,是师生双方相互成就,相互发展的过程。优质教学的评价要着眼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和发展上。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三梅中学)

上一篇:初中学生成长教育主题演讲稿下一篇: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