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三忌”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工作“三忌”(共13篇)

班主任工作“三忌” 篇1

禁忌一:不可对学生谈论非自己学科外的学习方法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仅限于对学生所有学科的综合的指导,但不能是针对某一学科的具体的指导。当然,班主任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指导,但这时班主任的角色应该是科任老师。

班主任决不可越俎代庖,哪怕自己班的某一科成绩倒数第一,因为班主任对该学科的了解和认识不如科任老师。班主任如果觉得自己更了解其他学科,这其实是一种无知。术业有专攻,对于别的学科,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很可能是错误的。再对学生宣扬,只能让班里的学生越来越不信任科任老师,让成绩越来越差。

班主任应该与科任老师做好沟通,让科任老师给学生讲学习方法。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去问科任老师,而不是自己代替科任老师回答,更不要建议学生去找别的班的同学科的科任老师帮助解答。

禁忌二:班主任不可以向学生询问科任老师的缺点

任何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科任老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如果班主任私下询问科任老师的优点,学生能罗列出很多;同时,如果班主任询问科任老师的缺点,学生也能罗列出很多。

通过询问和诱导,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头脑中懵懂的关于科任老师的缺点,变得清晰和扩大。其实,班主任问哪门课的老师的缺点,这个老师就一定有缺点。把科任老师的缺点清晰化、公开化、夸大化,这对科任老师来说是一种打压。

如果怂恿学生课上与科任老师敌对,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不信任,甚至是暗示学生去领导那里反映“情况”,这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来打击科任老师,同时自己可以避险。有时候科任老师还蒙在鼓里,还认为是学生和自己作对。于是,苦日婆心地给学生讲道理,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班主任的思想已经先入为主,科任老师越是讲道理,与学生的关系就越僵化,最后是科任老师与学生彻底决裂。

正确的做法是,当学生出现对科任老师不信任时,班主任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对科任老师非常信任,并且大力宣扬该老师的优点,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并且尊敬科任老师。这样科任老师教起来也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快乐。如果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真的有矛盾,可以私下解决,决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来打压科任老师,更不能利用牺牲学生来泄私愤。

禁忌三:班主任不能与学生谈“‘感情”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保持友谊和友情,而不是保持某些感情。在寄宿制的学校,有的班主任自愿担当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真的会对老师产生感情。毕业时对老师依依不舍,甚至痛哭流涕,见不到班主任显得很失落,毕业后天天与班主任用手机或者网络联系。这可不代表班主任当的多么得优秀,而是班主任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感情。对老师依依不舍的学生,不见得成绩优秀、品德高尚,仅仅是由于感情的依恋而伤心难受。

还有一种感情是绝对要杜绝的,那就是恋情。老师决不能爱上自己的学生,如果有学生萌生了爱老师的感情,班主任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切不可漠视不管。

班主任工作“三忌” 篇2

一、开好家长会有“三宜”

1.宜开成形象展示会

班主任集学校、班级和个人形象于一身, 肩负的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 班主任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使交流的双方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认同感, 如教室的氛围、讲稿的润色、时间的把握、得体的着装和优雅的谈吐, 让家长一走进教室就能感受到“班级家庭”的温馨, 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切、信赖、易接近的感觉, 让接下来的沟通与交流变得轻松而自然, 让学长对教育的观点能尽快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同时, 班主任应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源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如果家长会仅是在班主任公布学生成绩和安排任务后就结束, 这不仅会极大地挫伤家长的积极性, 更会对班主任留下敷衍了事、工作不用心的不良印象, 以后想要形成教育合力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因此,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家长会, 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和学校形象, 从而和学生家长实现有效的沟通。

2.宜开成成绩、才艺、品质等全方位的成果汇报会

班主任应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 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分析和点评学生, 利用分类分层的方法既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优势, 又了解孩子存在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明确孩子及家庭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让家长会如同成果汇报会一样全方位地展示学生, 从而避免了家长白跑一趟, 满耳听到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产生一种置身事外、被冷落的感觉。例如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在刚接的班里发现有一名男学生特别乐于帮助同学和老师, 但对数学不感兴趣, 成绩较差。在家长会上, 班主任以该学生的优点为切入点, 肯定了他的优点, 同时了解到该生在家里也喜欢劳动, 于是班主任就有针对性地给他分配任务, 如让他帮老师收费、开收据, 同时还建议家长协助孩子设立理财方案, 让他自己管理零用钱, 他在算数、找零和统计的过程中逐渐对数字产生了兴趣。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将学生的责任心迁移到了学习上, 并逐步培养了他的数学兴趣, 这得益于教师的展示和家长的合作。

3.宜开成教育方法研讨会、交流会

家长参加家长会不仅希望听到教师对孩子的点评和分析, 也希望了解其他家长的教育方法。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性格上有共性, 在教育方法上也有共性, 因此, 教师可将家长会打造成教育方法的研讨会和交流会, 让家长在会上交流经验、探讨教育方法, 这些交流对家长而言很有意义。例如班主任可以设计“家长报告学习园地”, 让家长对把孩子的观察与分析写上去, 也可包含家长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家长们在会上互相切磋, 这对所有家长而言是一种带动和引领。

二、开好家长会有“三忌”

1.忌开成成绩发布会

有一些家长会, 班主任在几句开场白后, 话题马上转入成绩, 宣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尚感觉不错, 但成绩不好的学生家长就如坐针毡, 想要马上结束会议。并且, 笔者了解到有些家长患了“家长会恐惧症”, 每逢家长会他们就在参加与不参加之间纠结, 即使参加了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 班主任要避免将家长会开成成绩发布会, 应让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 也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 有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把一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本次的进步相联系, 从正面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对成绩下降的学生, 教师则从本次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进行分析, 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样既能保护家长的自尊, 也能让他们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学生一旦受到了鼓励和表扬, 就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这样的家长会让家长感到舒心, 让学生感到更加充满动力。

2.忌开成告状会、撒气会

有些班主任或因为班级成绩不理想, 或因为班级组织纪律涣散, 或因为调皮的学生让其烦心, 或因为一些琐事不顺心, 一见到家长就容易告状、撒气, 恨不得将平时所有的怨言一古脑儿地告诉家长。然而, 这样的家长会往往会事与愿违, 不仅不能达到开家长会的目的, 反而会恶化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是教师的怨气是发泄了, 家长的怨气加重了。因此, 班主任应立足家长会的重点, 切忌告状与撒气, 应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 针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 应注意谈话的技巧, 巧妙地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和家长一起管理和教育学生。

3.忌开成独角戏

班主任不是家长会的唯一主角, 班主任应调动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 可采用多种方式。例如, 圆桌会议会让家长感到平等与尊重, 而不是班主任高高在上, 这样的氛围会让家长解除戒备心理, 畅所欲言。邀请任课教师参加家长会, 任课教师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向家长讲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与家长结合实际问题一起讨论, 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同时, 也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家长会中, 学生对学科特点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想法是家长最想了解的。例如有一位班主任曾组织过一次家长会, 那天恰逢母亲节, 班主任安排两名学生朗诵了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 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在场的家长们热泪盈眶, 孩子们平时羞于表达的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表达, 现场气氛温馨而感人。还有一位班主任匠心独运地把家长会分成了三个

班主任育人方法之“三忌” 篇3

题记:这里谈的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失败后引起的深刻反思

一忌“唬”

担任班主任工作数年,我曾一度习惯于“唬”的作法,殊不知这种作法屡次适得其反。

记得一次班会课,准备好的主题是“振作士气,复习迎考,”目的是刹刹班上近来出现的厌学之风。“政治課”还未进行到10分钟,一些的学生居然打起了瞌睡。此时,我火冒三丈,决定从昨天科学老师向我告了一状的王ד开刀”,趁此好好“唬”他一下。“王×,给我站起来!”他还未站稳,我又怒斥道:“听说,你不想读书了,不想读就滚出去!”我本来只想杀鸡吓猴,没想到王×真的“滚”了出去。我似乎失去了理智,转背“砰”地关上门,激动地扫视台下:“想读书的,就给我老老实实读,不想读的都,给我统统滚出去!”

这一招可够厉害的,顿时台下鸦雀无声,我从教数年也未遇到这样安静的课堂环境。自此后学生仿佛再也没有谁敢流露出厌学情绪了。

实际上又是一种什么效果呢?事后,我抽查学生日记,最令人深省的是这样一篇:“‘滚出去’——这虎啸般的声音,不仅吓得大家没上好那一堂课,就现在想来也让人胆颤心惊。老师,你不知道,王×和我们好多同学这段时间都是在极其矛盾的心情下渡过的,尤其是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区域的插班生,在学习上都感到力不从心,那过重的作业使我们没轻松过一天。老师,这个时候,您却那样对待一个困境中的学生。对于您,我们好些人渐渐升起了一种失望感……”

这就是“唬”的结果,唬得学生战战兢兢地熬过四十分钟的宝贵光阴,唬掉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更有甚者,它会把一些愿意接受教育的也大可教育好的少年“唬”出校门。

对于班主任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懊悔的事呢?你的学生冷却了对你的尊敬和热爱,您想教育他,而他不愿再接受你的教育,你还未“竭其才”,而他却已作“罢”!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四句,人们常用来美誉高尚老师的高超教育艺术。青少年时期相当一个人的春天,任何唬、哄、吓、诈的手段都只能象无情的狂风和冷酷的冰雹一样,摧残会结出硕果的花朵,践踏能长成栋梁的幼苗。

二忌“刺”

如果班主任把讽刺挖苦当做进行教育的得意方法,这体现出来的则是冷酷的反映。“你呀,赶到武汉是头猪,赶到北京还是一头猪,”诸如此类的讽刺挖苦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只能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和尊敬,逐渐地变成对任何教育都不在乎。

吴磊,我曾经下决心教好的一个学生。不久,他因在一次测试中作弊而惹恼了我,“吴磊”,我当众这样指名讥讽他道:“怪不得原班主任说你是一块扁石头,原来你还是三块顽石连在一起的扁石头!这样的扁石头谁推得上坡呢?”后来,他更是接二连三地遭受于来自我和学生方面的奚落。就这样,我未费吃灰之力就瓦解了他所有向上的精神支柱。

“吴磊”,有一次我喊着他说:“咱俩好好谈谈。”

“有什么好谈的”,他无不怨恨地说:“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你已不是值得我信任的班主任!”

冰冷的语言会像尖刺一样刺伤学生的心,像寒风一样吃灭学生那一点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这就是讽刺挖苦在教育中的“意义”。想当初,我如果坚持一贯地耐心教育和开导,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他曾经高兴地告诉他父亲:“向老师是我遇到的一位平易近人而善解人意的好班主任。”可现在呢?我早“死”在这个曾经信任过我的学生心里。为铭记这一教训,我又一次沉痛而郑重地记下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条建议:“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育。”

三忌“偏”

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意思是说话办事要公正平等。此话用在班主任身上那就是要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偏心于一个或几个,而忽视甚至遗忘后进的一些同学。水不端平就会泼洒,偏心对待学生的班主任,工作便会处于难堪的困境,既而导致教育的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母亲一味偏爱自己的儿子,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即使是不该要的也尽力满足,儿子去偷东西,做母亲的等闲视之。后来儿子长大成人终因肆无忌惮触犯了法律。上刑场时,儿子要求见他的母亲最后一面,要再吃一口母亲的奶,母亲含泪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儿子趁母亲没防备,一口咬掉了母亲的奶头,于是忿忿地说:“儿今日之下场,全怪母亲之偏爱。”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却发人深省。

下面就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代××,本班学习委员;朱××,本班“双差生”。头天,朱××迟到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还罚他扫地二次。第二天,代××迟到了,我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他几句了之。代××行凶打人了,学校决定给他记大过处分,我便找德育处替他说情:“代××是有希望考重点中学的,这次就从轻了吧。”朱××骂了人,我命他写“小字”,并张贴在校园。

一天,班级的门锁被人塞了东西,因为门打不开而耽误了上早自习,在学校造成很坏的影响。我追查好久也没人承认,后来还是朱××揭了底,并无不怨恨地对我说:“这就是您信任的代××做的“好事”。”此时,我好不痛心!这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孔子说的“有教无类”。

被偏爱的学生,一错再错;被放弃的学生,终日低着脑袋,走不出被动挨训的困境!现实就是这样:你偏重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就直不起腰来;偏重乖顺的,你的班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偏重不正直的,就别想在集体中树立正气。总之,播下偏爱的种子,是绝不会收到完美的果实。

教师的工作是铸造人的灵魂。既是如此,就得熟悉身边爱你的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你的温暖和公正的赐予。教师不能是偏心眼的纸糊灯笼,只把微弱的光线射向一个固定的角落,而应该像太阳一样把光和热洒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爱温暖每一个青少年的心灵。

访问学者申请三忌 篇4

厚 谱 教 育:访问学者申请领跑者

曾有一个案例:

一位大学老师自身条件中等,想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借鉴于申请条件没他好的一位同学很容易申请到一所美国名校的例子,他感觉自己的申请有八成把握。申请之时,他写好一份申请信便开始狂轰乱投,想采用广撒网的方式‘钓’美国名校的知名教授,一开始就投递了20多封信,却都如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申请失败后,该老师上论坛看了一些帖子,发现很多人都有类似情况,便宽慰自己,开始没有回信也许是申请信不够生动。之后,该老师将申请信细心改动后,再次投递10余封,虽然这次有了回3、4信封,却全是婉言谢绝。遭受连番打击后,该老师开始增加数量、扩大范围,美国前100的大学都投,并且把轰炸范围扩大到欧洲,前后投了有六七十封,总体回信比例更低了,回信者要么和自己的专业不合,要么全是拒信。

心灰意冷之后,该老师开始反思……

最后指导如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申请有三忌、此三忌是导致申请无回音的罪魁祸首。

第一忌:盲目投递申请信。专业不对口,逮着一位知名教授就投的做法,不异于无的放矢,没有目标的箭射出去能中靶吗?百箭无一中,却累伤了手,这种申请还不如不申请。

第二忌:申请信不做修改就广撒网投递。这一条最是申请者最不应该有的。这种申请信如果能适应美国诸多教授,它的内容定然涵盖面极广、专业不

一、内容不实,美国很多教授每天都会受到很多这样的信,往往扫一眼就能看穿申请者的用心,对于没有诚信的申请信只有删除,对于这位申请者来说估计再难以得到认可。

第三忌:申请信极尽奢华或者浮夸。美国是教育大国,各大学教授都非常注重实践,厚谱教育了解到,申请者在申请信中十句夸大其实的论述不如一次切切实实的实习经历;百句信誓旦旦的保证、表露决心,不如一句对专业兴趣的阐述,更不如一次对教授学术的大胆质疑。

其次,申请有三必须,做到这三条,结合上述意见,对于申请访问学者,你已胜券在握。

第一:对目标学校、教授、研究机构所研究的项目必须有所了解。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你知道对方的信息,申请信中,依此着重阐述自己的优势和研究兴趣定能收到奇效。

第二:申请信必须要认真写,而且要凝聚方向,要想好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再适当结合自己的背景,写得具体一些,首先要让对方有兴趣把信看完,而不是被看一眼就删除。

材料作文三忌(网友来稿) 篇5

作者:安徽省当涂二中  汪茂吾  243100 邮箱:wangping9918@sina.com

给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的23次全国高考作文,有18次就属于这种命题形式。可以预料,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给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的青眯。给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应试指导教师和广大考生的重视,但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写作中仍然常常出现一些较大的失误。现据此列出三点禁忌,以期引起注意。

一忌偏离材料主旨。材料作文,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如1995年的高考题,所给材料为寓言诗《鸟的评说》,大作文要求写议论文。这个作文题给了考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试题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展开议论”,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感受、材料储存,找出一个和给定材料有内在联系的话题来展开议论,从而使自己处于最佳写作状态,发挥出最好的作文水平。考生思路要开阔。要善于由鸟及人,对嫉妒摆事实,论危害,挖根源,开药方,指出“嫉妒就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忌恨”,“嫉妒心理是一种腐蚀剂”,“嫉妒的实质是唯我独尊,个人至上”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尽情展开自己的思路。遗憾的是,有些考生在分析材料时,没有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寓意,抓住片言只语便匆匆下笔,得出了“鼠目寸光与现实主义”,“要纠正‘踢皮球’现象”之类严重偏离材料主旨的中心,或写出了:“燕子最美、要保护鸟类”之类完全脱离题意的文字。这类作文,无论其内容如何充实,结构如何完整,语言如何规范,根据评分标准,只能判为四类卷。根据材料中心准确立意,是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读懂”材料是给材料作文的写作前提。一定要全面分析材料,分清主次,抓住精髓,多角度联想,选准最角度,确立中心后,方可动笔。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答题式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三忌不按指令写作。材料作文的试题,一般包括两上部分,一部分是材料,另一部分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或以提示语出现,或另列出“要求”、“注意”。审题时,不仅要吃透材料,还必须看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按照试题的指令写作。切忌不看要求,或未看清要求,即匆匆下笔。评卷中发现,有些考生的.作文若抛开试题的限制评判,确是好作文,但是未按指令写作,不合题目要求,此类试卷只能被评为四类以下。如高考,一位考生以《生命的延续》为题的一篇作文,可称为“爱”的颂歌,题材、语言均属上乘;但写的是“人的眼球的移植”,与高考作文题要求写“假若人的记忆可以移植”,不符,只能定为五类,得20分。小作文题要求“用说明文字叙述两幅漫画的内容”,并用“注意”强调“两幅漫画分别说明”,“不要编故事”。但有人却视而不见,只介绍其中的一幅,也有人将两幅连接起来编故事,成了不合要求的记叙文。这一年的大作文题的提示语说:“在一次漫画欣赏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更喜欢那幅,那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又在“注意”中强调“议论时要有比较,要充分说明自己的感受和理由。”这些要求表明,所写的文章不能是一般的议论文,而必须是欣赏漫画的文艺评论。但仍有不少考生无视这些限制和指令,一看有漫画,就大谈其中一幅的寓意,生发引申,联系现实生活,写成了一般的评论文章。这当然不合题意了。

E-mail:wangping9918@sina.com

市场调查报告写作三忌 篇6

市场现状的一种反映,而且要求在对市场现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归纳出合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市场调查报告必须具备市场调查与市场研究两大要素,市场调查是市场研究的基础,市场研究是市场调查的进一步深化,两者缺一不可,在这基础之上形成的书面报告才是一篇有质量、有价值的市场调查报告。要写出一篇有质量的市场调查报告,有三大问题必须注意。

一忌: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取调查样本

市场调查是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的基础,要写作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市场调查报告,首先要高度重视市场调查的质量。为了保证市场调查的科学性、客观性,选取合适的调查样本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切忌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来选取调查样本。这种带有强烈的调查者主观因素的非随机抽样法,因为抽取的调查样本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客观性,会扭曲市场发出的信号,得出的结论会与市场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出入,最终会影响到市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如有一篇题为《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的市场调查报告,作者仅从自己认识或熟悉的大学生中选取调查样本,这篇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与大学生实际消费水平产生了很大的偏差,最终使这篇市场调查报告成为了一篇无效的调查报告。

因此,为了保证市场调查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市场调查方法上可采用随机抽样法来确定调查的样本。随机抽样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遵循随机原则,即它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每一个个体中选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完全排除了调查者的主观因素,从而保证了中选的样本的客观性。二是可以从中选的样本来推断总体情况。但中选的样本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否则由于样本的数量太少,会影响到调查的质量,据此推出的结论会产生以偏概全的弊病。有时为了保证中选的样本在总体中平均分布,还可以同时采用等距抽样法或分层抽样法。

等距抽样法即是给所有的调查对象编上号码,然后按抽样的比例将总体划成若干份,每一份中按相等的间隔距离抽取所需的样本。分层抽样法即是将所有的调查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在各类别采用等距抽样法来抽取所需的样本。

通过用这样的方法抽取的样本就能保证市场调查所调查的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市场的实际状况,最后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科学的、客观的,是能反映市场本身的真实面貌的。这才能使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写成的市场调查报告成为有关部门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决策的可*依据。

二忌:仅对市场调查的结果作客观的描述

在市场调查报告写作中,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是写作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一篇有质量的市场调查报告不能仅停留在对市场调查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上,而要对市场调查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经济决策的参考。目前我们看到一些报刊上发表的市场调查报告成了市场调查结果流水式的描述,读者从这些市场调查报告中只能了解到市场的现状,而看不到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对市场研究的结果。如在一篇题为《南方车展消费者调查》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对参加车展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来看车展的人群当中,4成是有车一族,而6成是没有车的。他们以中青年人居多,平均年龄约30岁左右。

所从事的职业以经理主管、专业技术人士、业务销售、个体经营为多,占了约62%,而高校学生也有不少,占了约13%。当然,学历整体水平也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了72%。

来看车展的人家庭经济能力较强,家庭月度平均收入达到7,400元。

有效的市场营销必须基于对消费者群体的深入分析,市场细分工作越来越重要。今后的汽车产品销售及服务策略将会呈现出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发展趋势。

车展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推广渠道。作为参展厂商,应该充分把握这些时机,向消费者传递公司的最新产品信息及品牌文化,相信必定会取得丰厚的回报。

在这篇市场调查报告中作者虽然对参加车展的消费者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但是没有围绕所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今后汽车产品销售及服务策略将会呈现出更具个性化、针对性的发展趋势”,这一结论应该是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后自然生发出来的,而不应该是作者外加上去的。因为缺少深入的分析研究,所以这一结论就缺少说服力。从这篇市场调查报告中参展厂商仅了解到消费者的构成情况,却看不到这种消费者的构

成与汽车生产销售之间的联系,这正是参展厂商最关心的问题。但遗憾的是,这篇市场调查报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这篇市场调查报告中缺少对汽车消费者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三忌:游离于市场调查结果的“空对空”的研究

市场研究必须基于市场调查的结果,如市场研究不紧紧围绕着市场调查结果展开,空发议论,这种市场研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这种现象在一些以新闻采访代替市场调查而写成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尤为多见,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市场调查报告缺少一个必须的要素,没有深入进行市场调查,而是以蜻蜓点水式的新闻采访代替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如在一篇《我国儿童消费市场调查》的市场调查报告中看不到作者对市场调查结果的描述,而充斥于市场调查报告中大量篇幅的是作者不是基于市场调查结果基础上的分析与议论:

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家庭儿童的消费持续增长。儿童消费已占到了家庭支出的相当大比例。但是,在针对6岁以下城市儿童家长的焦点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看似繁荣的儿童消费市场的背后,却隐藏着家长的许多焦虑。

例如,在儿童玩具及营养品购买的调查中,家长们普遍表现出一定的困惑。拿玩具来说,当作为一个消费者步入玩具商场时,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琳琅满目!五光十色!但这时的消费者恐怕大多都要迷失了,如果想挑选一件称心如意的商品那将要大费周折,这里的原因是:

1.在大多数情况下,玩具商场的商品都是以下列方式陈列的:制造商品牌,如:×××专柜;商品的物理特征,如:长毛绒玩具、塑胶玩具、木制玩具。这与多数情况下消费者的搜索目标是不相吻合的,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要进行不断的搜寻、挑选和反复的比较。如:某消费者想给3岁的男孩买一样培养动手能力的玩具,他就要在整个商场走上几圈,因为他所要的东西可能会存在于任何柜台。

2.大多数情况下,商家都在极力地发挥着信息不对称的威力,总是试图要消费者相信,本柜台的商品正是其最佳选择。这又给消费者的选择平添了几分困难。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现在儿童商品是一个由制造商主导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而非以消费者为中心。如果企业能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企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的案例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2000年我们曾在北京某大商场开设了一个儿童用品专柜,所经营的品种与市场上其他商家并无很大差别,不同的是,首先在形式上我们摒弃了商品按其物理特征进行分类的常规做法,而是根据消费者的搜索目标加以区分,以期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意愿相吻合,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顾客的搜索成本;其次,在终端促销方面,我们选择了强调产品价值而非产品功能的做法,客观地帮助消费者建立目标商品与其购买意图之间的联系,以帮助消费者实现其“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此外,我们还根据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使顾客的消费过程成为愉快的体验。

作者的分析研究必须基于市场调查的结果,这篇市场调查报告却把主次颠倒了,用作者的分析与议论来代替市场调查的结果。其结果,这篇市场调查报告事实上成了一篇阐述作者对儿童消费市场个人观点的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的主体应该是市场调查,市场研究是为了深化市场调查的结果,是为市场调查服务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市场调查,“空对空”地研究,这种研究往往会脱离市场的实际状况,成为一种大而无当的空谈。这对于儿童消费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惩罚教育三忌 篇7

一忌伤身。惩罚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一种否定和强制性纠正。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惩罚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警示人,因此,其措施应该建立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而不能采用打骂、罚跪、罚晒、罚抄等恶意侵犯学生身体的体罚行为。体罚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二忌伤心。惩罚对违纪者身心施以的刺激行为必须根据学生心理耐受能力的不同,因人而异。学生因性别、年龄、心理素质的不同,对老师的惩罚措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为前提,从爱心出发,科学施教,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三忌伤自尊。不要以为孩子小,犯了错可以随意处置。实际上,人自从生下来,自尊就伴随其成长在逐步建立。所以,对学生施以惩罚,切不可伤及这一“禁区”。无视学生人格尊严,语言歧视、变着法儿“整人”、使学生“出洋相”等做法都是极其愚蠢的,非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以生为本”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也要贯彻这一理念。就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那样:“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惩罚应该体现对孩子的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公务员报考三忌三宜 篇8

《新京报》的“京报调查”曾对6382读者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原因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有85.4%的人选择了“工作稳定”,有83.4%的人选择了“福利待遇好”,有56.4%的人选择“社会声望高,受尊重”有37.1%的人选择“权力较大”。

由此看来,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在我国备受青睐。硕士博士扎堆报考,一个职位上千人竞争不再是什么新闻了。本的国家公务员报考即将启动,做好报考工作,是成为公务员的第一步。对此,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提出了公务员报考的三忌三宜

一、忌跟风乱报,宜清晰报考流程

国考的报考流程较为严谨,报考条件也较为严格。考生一定要认真参考阅读招考公告,把握好网上报名、打印准考证、公告公示等时间点;公务员报名一般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由用人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审核通过以后考生要及时进行网上付费;考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关注职位的报考人数,审核是否通过等情况。实际上,很多考生由于没有仔细阅读招考公告,对职位的报考要求,相关材料的提交把握不好,跟风乱报,造成审核不通过,照片不符合要求,没有及时付费等情况,或者某岗位竞争白热化等情况。这些考生在报考的时候要努力避免之。

二、忌恐慌性报考,宜保持轻松备战心态

9月30日,网络热议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位苏大研三的女学生为了准备公务员考试,索性将帐篷搬进了教室里;还有些考生更是把公务员考试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表示要誓死考上公务员,连续考四五年的大有人在。

对此,专家认为有一定的动力是好事,但切忌不能压力过大,公务员只是一种职业,适合不适合因人而异。相反如果考生能保持轻松备战心态,反而有助于考试正常发挥。

三、忌打酱油心态,宜积极进行备考

有些考生考公务员,只是嘴上说说,通常不准备,以“裸考”的状态参加考试;或者认为考试人数众多,考上只是买彩票的概率,不去复习备考,去打酱油,去做炮灰,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创业计划书十要与三忌 篇9

要第一时间让读者知道公司的业务类型,可别在最后一页才提及经验性质。

要声明公司的目标。

要阐述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策略与战术。

要陈述公司需要多少资金﹖用多久﹖怎么用﹖

要一个清晰和符合逻辑的让投资者撤资的策略。

要提交企业的经营风险。

要有具体资料,有根据和有针对性的数据必不可少。

要将企业计划书附上一个吸引人但得体的封面。

要预备额外的拷贝件以作快述阅读之用,还要准备好财政数据。

忌用过于技术化的用词来形容产品或生产营运过程,尽可能用通俗易懂得条款,使阅读这容易接受。

忌用含糊不清或无确实根据的陈述或结算表,比如,不要仅粗略说“销售在未来两年会翻两番”又或是在没有细则陈述的情况下就说“要增加生产线”等等。

挫折教育“三忌” 篇10

挫折教育,切忌急功近利。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经验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耐受力需要一天一天地磨炼。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班里的孩子十有八九是没有经受过什么风浪的,他们的生活有如平静的湖面,一颗小小的石子都会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因此,我们必须满怀耐心与爱心,循序渐进,从学生可以承受的小挫折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环境的变化,接受挫折的考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之后,再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一些,这时学生眼中的暴风雨也不过是毛毛雨了。

挫折教育,切忌无法可依。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有经验的人会更加冷静和理性,没有经验的人大多会慌乱,不知所措。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挫折自然是陌生的来客,狭路相逢时大都会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应战挫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挫折并不可怕,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才能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锲而不舍很重要,适时的迂回也是一种智慧……很多时候,学生的慌乱与退却并不是因为怯懦,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要让学生战胜挫折,我们必须把强有力的武器给他们。请记住,教师要点拨方法,指明道路,切忌无“法”可依。

写读后感的三要和三忌 篇11

读后感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的着重点在于“感”,它是抒发和阐述自己对原文所记叙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阐述的道理等的感触。正因为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写法比较灵活,因此近几年来初中市统考的作文试题有时也采用了这种形式。如上海市XX年市中考统考中《孩子和书》一文中最后一题要求写一篇观点明确、联系实际,不少于80字的读后感。因而应当引起教师、学生的足够注意。

读后感是训练阅读、写作、分析、概括等能力的一种习作形式。究竟如何写好读后感呢?愚以为,可归纳“三要”、“三忌”。

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作,掌握原作的基本精神,切忌不着边际地随便“瞎吹吹”。

读后感是由“读”和“感”两部分内容组成,当然重点是“读”。“读”是“感”的依据和基础。“感”是“读”的生发和提高。文章做在“感”字上,功夫下在“读”字上。有的考生说:“写读后感嘛,还不是随便瞎吹吹”在这类“瞎吹吹”的读后感里,有的议论好象“飞机上吊大闸蟹———悬空八只脚”;有的引了原作一二句话,不作具体分析,就夸夸其谈;也有的为了“标新立异”,甚至曲解了原作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考生不肯在“读”字上下功夫,没有吃透原作的基本精神。

其次,要就文论理,或就书论理及就戏说理,紧密联系实际,切忌拘泥原作,以叙代议,就文论文,就书论书或就戏论戏。

写读后感,可以从原作整体出发发表感想,也可以就原作某一侧面入手谈体会,切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都要紧紧联系实际,或重在联系社会现实,或重在联系学习、工作、思想等实际,文章应该“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样的读后感才有深度,才有现实意义。反之,漫无边际的大段大段地抄录原作或复述文中的场景描写,末尾加上几句标语口号式的语句,这样的读后感,显然是失败的。理来之于“文本”,用之于实际。我们有些考生写读后感的另一个毛病是大段大段引述原文或场景描写,有的甚至是改写、复述原作的故事情节,但议来议

去还是拘泥于原作内容,悟不出道理,联不上实际。

第三,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视剧或影片,它涉及的面实在太宽了。假如认真阅读、仔细观看的话,一定会有许多体会;很多感想。如果,这也写,那也想写,“拉在篮里便是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贪多嚼不烂”,什么都写不深,写不透,势必要吃“夹生饭”,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XX年市中考阅卷中发现有好多考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读后感,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明确,联系实际,有理有据,结构完整。深化了主题,干脆利落,结构严谨;达到了写观后感“引———议———联———结”四字诀的完美境界。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三忌的论文 篇12

一、忌信口而讲,针对性不强。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课之前进行备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需要做的。课前认真备课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如果教师在上课前不认真备课,不充分熟悉教材,不推敲教学语言,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就有可能出现信口而讲的局面,进而使得课堂教学目的出现偏差,同时也会使得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所降低。

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聘到了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由于对自己的学识很自信,就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工作。开学上课时,当他取出教材,才发现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版本和设计早已不同于他自己上初中时的那样了。这时他便不知所措,但是又碍于情面,只好硬着头皮讲了下去。结果使得课堂教学语言十分凌乱,整节课下来,学生都不知道他讲的主旨是什么,课堂乱成一团。他还生气的说道:“现在的学生怎么连这么简单的课文都理解不了呢?”而学生都认为他语言表达凌乱,缺乏教学经验。这样,就从一开始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虽然这位教师是从师范类院校中最好的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时他也的确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由于他没有提前进行任何的准备,就去信口而讲,从而导致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不强。他自己以为讲明白了,可学生却如同雾里看花。因此,教师如果不在课前进行积极认真的准备,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在课堂实践中就将很难达到高标准和高要求的教学目的。

二、忌语无伦次,游离出主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语言表达和交流为主。因此,语言的简洁、精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利于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上课主次不分,不分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就说到哪,东拉西扯,语无伦次,游离主旨。

一位语文教师要讲《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这是由我国著名作者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的一章,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如何使用计策,在三天的时间里造出十万只箭的故事,大家知道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物,我们在前面一篇文章《火烧赤壁》里面提到过这位军师,同学们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吗?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在《水浒传》中也有一位军师,他的名字叫吴用,这个人没有什么功夫,只会出出主意,他肯定打不过豹子头林冲,说道豹子头林冲这个名字,你们来看看人家豹子头这个外号起的多有水平,比起你们给别人起的“电线杆”、“冬瓜”一类的好多了吧,所以,你们在下次给别人起外号时也要注意这一点……”

这位教师由故事说到人物,又由诸葛亮说道吴用,又由吴用说道林冲,由功夫说道外号,由外号说道起外号,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着边际,完全游离出了课堂教学的主旨,这样的教学语言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呢?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和主次。只有使用合理的思维逻辑和恰当的技巧方法来进行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转换到新的`课堂和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在课堂实践中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不游离出主旨。

三、忌表达冗繁,频用口头禅。

口头禅是由于语言习惯和居住环境等因素的多元化影响而逐渐产生的一种语言表达模式。一些教师喜欢说口头禅,完整的意思由于加进了教师自己的口头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语言显得支离破碎,相当冗繁,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整句话的理解,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一位教师在讲《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这样说道:“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一个平凡的父亲,是吧,一个父亲送儿子到火车站的故事,是吧,父亲在爬月台是吧,还有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是吧。文章通过儿子对于父亲背影的详细入微的描写,是吧,写出了一段伟大而感人的父爱,是吧。”

这位教师的口头禅是“是吧”,本来简单的两句话,在他的嘴里变得罗里罗嗦,相当冗繁,“是吧”就占了一半,这样的教学语言如何能让学生明白老师到底想要说什么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掉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表达的清楚和连贯。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如能把握好课堂语言,抓住语言艺术化的特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艺术的关键,就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活动充满无限的魅力。”[2]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语言艺术的人。加强语言修养,使得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远追求的课堂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红玉: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金色年华:下》.第4期.

宝宝春节饮食三忌 篇13

忌荤食类过多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成了饭桌上的主角,在宝宝的小碗里,肉类食物的比例也容易随着增加,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增加肝脏负担。

对策:建议维持宝宝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应奉行“三低一高”的饮食策略:低脂、低糖、低盐和高纤维。节日期间更应合理饮食,多食用脂肪含量少的肉类及鱼、虾和一些促进肠胃消化、能够尽快排毒的食物,如薯类、菌类、芹菜等。

忌饮食不规律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拜年串门也少不了,很容易打乱平时的生活规律,出现熬夜、起床晚的情况,聚餐时间提早或延迟的情况,宝宝的生活规律也连带受影响。

对策:健康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即使是过节也要养成定时、宝量的用餐习惯。父母中必须有一个人来维持宝宝正常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多吃水果蔬菜,争取每天喝奶、吃豆类及其制品。碰到与亲友聚餐时,可用其他食物灵活调整宝宝正常的进食时间。

忌把零食当主食

过春节,每个家庭都置办大量年货,家里的饼干、水果、饮料到处都是,小孩子可以轻易地拿到这些食物,但零食吃多了,正餐也就吃不下了。

对策:小宝宝只吃零食,不进主食、蔬菜,碳水化合物就会摄入不足,导致身体体质差,肠胃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家长要选购一些健康的零食,将那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零食放置高处,在低矮处只放少量零食,并要及时阻止老人过量喂零食给宝宝吃。

链接:

春节活动“味”无穷

现在,过年的时候,新衣服、丰富的食物、好玩的玩具对于小朋友来说都很容易得到。如何让小朋友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春节呢?其实,过年购年货、贴年画、包饺子、挂灯笼等等都可以让宝宝参与进来,虽然宝宝做得不是那么好,但是,却能让宝宝既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又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上一篇:面对挫折学会坚强教案下一篇:大学生网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