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精选10篇)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1

谁是我深深地爱

无限的思念

追忆到满园花香

谁能知道

诗仙却生叹息

惆怅将泪缠绕

大家都说这是凄美的雨季

我却只是满心不愿

不愿

这是雨打的美丽

青青河边草

兰若生春阳

你猝然离去

我却只能无能为力

两情相悦变成了冰雨的哭泣

如胶似漆变成了如血的愁怨

黑夜中

是谁在孤寂里

仰望遥远的星星

茫茫苍穹你在何方

抚琴弄弦离愁飞扬

只有冷冷的月光

近似疯狂地将我牢牢的捆绑

我却是心甘情愿

不愿

不愿将离愁放弃

青青河边草

兰若生春阳

无限的思念

我却不知何时成了

不移的信仰

——哀怨笼罩天空

往昔的嬉笑追逐、窃窃私语

成了放泪的门阀

大家都说这是凄美的难忘

我却是满心的不悦

不悦

凄美的诗行嗜血成瘾

黑夜中

是谁在孤寂里

仰望遥远的星星

思念成了冷寒的月光

似风似雨

似泪似血

都在清明

无情的追忆

追忆

过去

有爱的欢喜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2

1 对彼特拉克式诗歌的批判与继承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风格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十四行诗引进英国, 彼式风格的诗歌像一股春风吹醒了沉睡已久的英国诗坛。这类诗歌用词典雅, 讲究格律, 崇拜女性, 强调精神恋爱。邓恩不满于彼特拉克式格律严谨温柔婉转的爱情诗, 他摒弃一成不变的格律和华丽的词藻, 客观大胆的批判那种不现实的爱情。他的爱情诗就像一把利剑刺动了彼式诗歌的神经。

1.1 形式上的解构

邓恩首先从形式上对彼式诗歌进行挑战。彼式诗歌主要采用十四行诗体, 通常是抑扬格五音步。而邓恩却破坏这种严谨性, 以多变的音律形成诗歌的不流畅性。这不仅使格律服务于情感表达, 也巧妙的讽刺了彼式诗歌。《歌:去, 抓住一颗陨星》便是一个代表。仅仅在开始的第一个诗节, 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格律的变化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前四行代替传统抑扬格五音步的是七音节的扬抑格;到了第五行, 突然增加的“ing”音节打破了节奏的稳定性。更为大胆的是, 随后的第七八行, 每行只剩两个音节。这种节奏的不连贯性破坏了整首诗的完整性, 使一首优美的歌变得断断续续, 毫不悦耳。但它却是在表达诗人内心积郁多时的怒火, 表面是对女人善变不忠的斥责, 实为对自己背叛行为的谴责。诗歌是艺术化了的现实, 邓恩通过这种节奏的变化充分发泄了对自己的幽怨和谴责。随着节奏的变化, 邓恩的情感一泻而出, 同时也使读者在心里产生了共鸣。而这种方式也巧妙地对彼式诗歌一成不变的格律进行了解构。

1.2 传统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邓恩的爱情诗虽然在形式上是反彼式诗歌传统的, 但诗中的很多素材像流星, 叹息、眼泪等却都是典型的彼式诗歌传统意象。从这点来看, 邓恩对彼式诗歌还是有所继承的。但对其意象的应用, 相同意象所传递出来的含义及背后的寓意却迥然不同。斯宾塞用星星来喻指女人的智慧神圣以及她对男人的指引作用和男人对女人的崇拜, 而邓恩却用流星反讽女人忠贞的不现实性。眼泪, 叹息在彼式诗人笔下成了男子求爱不得自怨自艾的的典型表现, 邓恩的诗中也有眼泪和叹息, 但他用此意象诠释的不是男人在被女人欺骗伤害之后的凄凄惨惨戚戚, 而是一种洒脱超然无所谓的态度:“我不能用呼吸, 再催动一声叹息, /也不能再恳求一颗眼泪滴流。” (《爱的无限》) [1] (P41)

彼式风格的诗人颂扬的是一种“理想的爱, 至善至美的爱”[2]他们把爱情描绘的过于唯美化, 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诗风使他们的诗歌基调过于单一主题缺乏新意, 令人产生审美疲劳。邓恩巧妙成功的化解了这一瓶颈。他的爱情诗表面上是对女人的讽刺和挖苦, 但从更深层的角度看, “邓恩的驳斥对象实际上并非理想化了的女人, 而是彼式理想主义者。”[3]在对彼式诗歌的继承与批判这对矛盾中, 邓恩以传统的彼式诗歌素材为载体, 通过机智辛辣的语言表达出睿智深邃的哲学思辨, 摒弃女人虚无飘渺的理想形象, 客观再现了真实生动的男女之爱, 用彼式诗歌传统的意象挑开其朦胧的面纱, 直讽彼式诗人笔下不切实际的爱情。

2 爱情观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2.1 纵情享受的肉体之爱

爱情观中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这对矛盾也是邓恩爱情诗中呈现的一个特点。有些学者认为约翰·邓恩是“色情”诗人, 比如他在《献给就寝的情侣》中写到:“…解下那腰带, 仿佛璀璨的天河之带/…/脱下你所围戴的那缀满珠式的胸衣, 忙碌的愚夫们的目光会被定在那里。”[1] (P213) 诗人用大胆裸露的语言描写情人间宽衣解带的场景。百般的花言巧语, 目的就是要把女友引诱到床上。整首诗男主人公以恣情纵欲寻欢作乐的花花公子形象出现。这种爱情观中的现实享乐主义与诗人的早年生活息息相关。邓恩青年时代放荡不羁, 纵情酒色。他的两个主要爱好就是看戏和拜访女人。

2.2 纯净脱俗的灵魂之爱

才华横溢的邓恩在那个年代不免有些玩世不恭。但当他找到一生的挚爱——妻子安·莫尔之后, 邓恩的爱情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开始追求理想的爱情, 注重精神之恋。从他临行前写给妻子的《告别辞:莫悲伤》中可以看出邓恩对精神之恋的赞扬。邓恩透过肉体之恋分离的绝对性, 暗示精神之恋的永恒。他与妻子的爱是经过冶炼提纯的爱情, 精神之恋纯净而无污染, 精神情侣便在这纯净中得到真爱, 最后诗人把妻子和他自己比作圆规的两只脚, 妻为圆心角, 夫为圆周角, 两人永不分离, 一起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完美而永恒的圆。整首诗意境之美颇有些新柏拉图式纯粹精神之恋的意蕴。

2.3 真正爱情的完美结合

随着诗人思想的不断成熟, 感悟的不断加深, 邓恩在对待灵与肉的问题上, 把“现实主义的追求自由享乐的肉欲之爱与理想主义的崇尚忠贞契合的灵魂之爱糅合了起来。”[1] (P11) 他在迷恋肉体之爱的同时注重精神之恋, 强调灵与肉的结合。《出神》一诗便是此观点最好的诠释。两个情人彼此相恋, 他们双手合十, 目光交织, 融为一体。情到深处, 肉体的合二为一渐渐的升华至灵魂的出窍。如果说灵魂是神明, 那么肉体就是天体, 没有天体的承载, 神明的光辉也暗淡无光。经过一番探寻和领悟, 诗人在最后一语道破了灵与肉的关系, 顿悟出爱情的真谛:“爱情的秘密确实在灵魂中成长, /然而肉体却是那载道的书籍。”[1] (P98) 邓恩用灵与肉相结合的观点很好的化解了他爱情观中现实和理想的冲突。纵情肉体之爱太过低俗, 纯粹的精神之恋又有些飘渺。在他看来, 肉体基础上的精神融合才是真正的爱情。

3 结束语

在文艺复兴这个充满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 受社会因素以及个人经历的影响, 冲突和矛盾充斥着约翰·邓恩的整个心灵。他既是怀疑的又是传统的, 既是世俗的又是虔诚的。。他的这些矛盾与统一在他的爱情诗中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从对彼特拉克式诗歌的批判与继承到他爱情观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融, 邓恩从这些矛盾中找到他灵魂的归一, 他的爱情诗歌“不是靠一些纤巧的手法来炫世的, 他的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和一个广大的想象世界”[4] (P137) , 从而显得个性鲜明, 寓意深远,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摘要:玄学派鼻祖约翰·邓恩的爱情诗中充满着矛盾与对立。然而他在表面的矛盾与对立中表达的却是其蕴含在背后深刻而高度的统一, 意寓深远。

关键词:约翰·邓恩,爱情诗,矛盾,统一

参考文献

[1]傅浩译.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邓恩诗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

[2]方汉泉.文艺复兴与英诗——从王佐良先生的《英国诗史》说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1) .

[3]李正栓, 南方.邓恩《歌》中的格律音乐与数字命理意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4) .

爱情天梯最后的思念 篇3

56年前,重庆江津中山古镇的刘国江和比他大10岁的寡妇徐朝清相爱,遭来村民闲言碎语。他们便携手私奔到与世隔绝的深山。为了让爱人出行安全,刘国江在悬崖峭壁上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这段旷世情缘经媒体报道后,轰动全国。

2007年,刘国江因病离世后,七个儿女担心年事已高的母亲在山上生活不方便,就劝说徐朝清搬到山脚下与他们一起居住。

才下山生活的那段时间,徐朝清基本不出门走动,话也变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光线昏暗的堂屋内,借着大门投进的阳光,一页一页翻看影集。她看着照片就会回想起和“小伙子”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16岁坐着花轿的她和6岁掉了门牙的他第一次相见,轿帘掀开的那一霎那,他看到美若天仙的新娘,便对她一见钟情。按乡里的辈分,他跟她叫姑姑,恰如杨过跟小龙女叫姑姑一样;

26岁的她,丈夫去世,默默守护的他终于可以出面帮助她们孤儿寡母,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没有一次落下的;

“克夫的寡妇”、“大逆不道”这些闲言碎语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地将他们困住。为了在一起,他和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夜里偷偷地带着她的四个孩子,披荆斩棘,携手一起爬上1500米的深山;

悬崖峭壁上,他徒手砍树,自己造屋,挖野菜网小鱼,给她建造了一个与世隔离的桃花源,两个人生儿育女,过着神仙侠侣般的生活;

她随便一句“想回家看看”的要求,他便认了真,用一辈子的时间修了6000级下山的台阶。他怕石阶太滑,她会滑倒,就每天早起,用铁锹和手将台阶上的青苔一点一点地铲净。

相依相守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可那个承诺从来都不让自己单独过夜的人却撒手人寰了。每每想到这里,徐朝清便会倚着门框,望着和天空融为一体的天梯,老泪纵横地在心底说:“小伙子,带我一起走吧。”

下山居住久点以后,徐朝清每天都会沿着土屋外的一条泥泞小道散步。这条路就是通往爱情天梯的必经之道,几十年来,只要她下山,刘国江总会细心地牵起她的手,相扶而行。思念老伴的时候,已经80多岁的徐朝清也曾独自一人攀上爱情天梯。

徐朝清脚下踩着的石梯是他花了50多年一级级为她打造的;手里抓着的手扒窝,是他专门为她设计的;她眼里看到的险峻风景,左边悬崖,右边峭壁,通通见证了他为她付出的全部勇气。然而天梯还在,他却再也不能握起她的手,为她铲净台阶上的青苔。

她爬着爬着,就会唱起那首对刘国江唱了一辈子的《十七望郎》:“初一早起噻去望郎/我郎得病睡牙床/衣兜兜米去望郎/左手牵郎郎不应/右手牵郎郎不尝……”泪水顺着眼角的皱纹落下来,用袖子拭干,而心里的思念卻永远停不了。

最近这半个月,徐朝清因长期思念刘国江抑郁成疾,她的精神状态开始大不如前,常常感到食欲不振,情绪也郁郁寡欢。 她跟儿子提过好多次,“小伙子”出现在她的梦境里,说要带她走。她自己希望身体好点了能够爬上天梯,到山上旧屋住几天。

然而,徐朝清最后的愿望并没有来得及实现。10月30日晚上9时58分,她再也没有睁开双眼,但让家人感到欣慰的是,老人走得很安详。如今,“老妈子”终于可以再次踏上爱情天梯,和“小伙子”一起在爱情天堂里重逢。

思念的爱情诗歌 篇4

思念还没来得及酝酿,就在风雪中冷淡

那次,湖边雾蒙蒙,深呼吸的气,幻化成一圈一圈的过去

我踱步,遥望着远方,摇摇晃晃的泛舟,在飘荡

柳条含霜,在寂寞中脆弱,又在脆弱中折断

我想象萦绕的茶香能代替我去看望你,可茶汤却冻住了云烟,只有淡淡的还残存于鼻翼

终是无缘再相对

昔时的晕胧,画着宁静,描绘着惬意,我欣然着这一幕

你熬着茶汤,红酥手点缀着暖暖的茶叶,明亮的眼眸装着暖暖的笑意

慢慢的,却是如此优雅的,你微微的唇齿,若隐若现,在暖暖的茶韵中绽放

好似墨梅,但涵蕴着暖暖的香怡,悠悠洒洒着暖暖的步伐

捧着你熬的茶汤,掌心都是暖暖的欢喜,透着的都是暖暖的满足

我凝对着,暖暖的都是你的影子,在心底蕴藏着暖暖的安逸

走在冷峻的路上也不觉得寒煞,只有心里暖暖的茶汤

已经很久没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想着自己熬茶汤,可是太苦涩

去喝别人熬的,又觉得不尽其意,索然无味,仅仅只是暖着掌心,却无法暖入心里

我多想再见你熬着茶汤,喝着你暖暖的馨雅

我多想你来喝我熬的茶汤,我已经不是那个只知道熬制苦涩的茶汤的昔人,可你却不知道

我一个人安静的品悟着往日的暖暖,一个人熬着我的思念,成一部丹青

我描着茶汤上的白云,篆刻下思念的记忆,又默默消失在半空中,不知你能不能看到

曾经寄出去的`信封,是不是已经枯黄腐落,留下一地碎了的心镜成过去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在那个春天飞翔着鹊桥而牵手踩着绿意

我曾言,春天如果不来就好了,因为那样我就可以一直喝你熬的茶汤,而不用等待下一个冬

而你只是笑着,没有说话

可我不知这是最后一个冬喝你熬的茶汤,却以为你是默认了,诗人的错,就错在自以为

我多希望再喝你熬的茶汤,我还有许多话不曾当着你的面说过

而现在这些话已经埋葬在那些老姜的心底,被熬成一碗茶汤,我一个人静静地尝着

一个人,看着茶汤里浮浮沉沉的思念

不尽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5

思念是次次过往的回放,

重拾了你的` 美丽,

录放了你的歌唱。

每一个镜头,

都刻在我的心头,

响在我的耳旁。

思念是一条无情的绳索,

把我滴血的心,

紧紧捆绑。

年复一年,

越拉越紧,越拉越长。

思念是利剑扎在心上,

每一次回忆,

每一次思念,

都撕心裂肺,

肝肠寸断,

鲜血流淌。

思念是一条仄暗的小巷,

走不到尽头,

看不见前方。

四周昏暗,

只有无奈的失望,

窒息的凄凉。

今天我毅然决定,

亲手挖出自己的心脏,

把它寄给我思念的姑娘。

让她知道,

我的心还在燃烧,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6

一、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以抒情为主,通过对美的事物和景物艺术化而迸发出激情,其委婉的诗歌表达形式是动感的, 更是其内心情感的呈现,形成了高度的思想概括。虽然诗歌创作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然艾米丽·狄金森的独特之处在于, 其所创作的诗歌是运用委婉的语句表达真情实感,使得读者在阅读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时,要从诗歌的艺术性角度对诗歌创作内容深入体会,以从诗歌中能够准确地捕捉诗人的创作意境。与其他的诗歌作品相比,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不仅感性、浪漫,还充满着哲学味道,透过简短的诗句,就能够从中悟出人生道理。

比如,艾米丽·狄金森在创作自然景物描写的诗篇时, 并不是对单纯的景物以感想,而是更多地赋予了景物以道德意义。以“冬日的斜阳”为例:冬日的午后,有一道斜阳。 ……每当它来临时,大地屏住呼吸。

这首诗歌中,“冬日的斜阳”所象征的就是死亡,当斜阳来临,“大地屏住呼吸”,浓重的死亡气息被暗示出来。 当能够感悟到诗句的字里行间中所透出的死亡气息时,诗歌已经不再浪漫,而是笼罩着悲哀和凄凉。但是这种死亡并不压抑,而是被诗人赋予了“永恒”的意念。当人的心灵因死亡而受难之后,就会在道义上奔向“永恒”。在这里,诗人将自然界人性化描绘,从自然现象中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探索对生命的热爱。

二、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的爱情和永恒

艾米丽·狄金森虽然一生未婚,但是其对爱的追求是执着的。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中,近150首所描写的都是“爱情”,却更多地表达了爱情中的“挫折”和分离的痛苦,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其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即是其爱情歌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毫无做作的真情表达。所以,艾米丽·狄金森的爱情诗篇更为感人至深。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中,先后结交了本杰明·富兰柯林 ·牛顿、牧师查里斯·沃兹沃斯和法官奥蒂斯·洛德。直到其去世的前两年,还在与法官奥蒂斯·洛德保持通信,但奥蒂斯·洛德不幸患有中风去世,两年之后,艾米丽·狄金森也因病去世。可见,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也贯穿于其所创作的诗歌当中。比如,在艾米丽·狄金森所创作的诗歌 “甜蜜的爱情”中,就将其一生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来。

雏菊静静地追随太阳

……

她羞怯地坐在他脚旁

……

爱情是甜蜜的!

我们是花朵,你是太阳!

在这首诗歌中,艾米丽·狄金森将内容的真爱刻画得极其丰满,特别是她对“太阳”的逼近,显示出对爱情的追求, 而无视权威,可见诗人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的勇气[3]。

爱情伴随着艾米丽·狄金森的一生,是其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正是因为有了爱情的存在,使艾米丽·狄金森看似孤寂的生活却充满着生机,这种生机已经注入其灵魂深处,转化为诗句而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三、艾米丽·狄金森的美学思想

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所表达的死亡和爱情的永恒, 主要是通过其对生命本质的探索而以诗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解读艾米丽·狄金森关于死亡和爱情的诗歌,就可以对于其美学思想以明确界定,即美是一种永恒,但不是世俗的美,而是与灵魂相连的带有永恒意义的美感。在艾米丽·狄金森的著名诗篇“我为美而死”中所表达的观点就是,“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在墓地相逢。”透过墓地的场景,将美和真融为一体,可见艾米丽·狄金森对美的认识可谓是与真理相通的永恒, 在其内心深处,人性的表现更为深刻,并越来越引起关注。

综上所述,无论是死亡还是爱情,都是极具生命意义的。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中,无不贯穿着爱情和死亡,并将其作为主题在诗歌创作中划归为永恒。爱情是艾米丽·狄金森一生中所追求的幸福,死亡是一种客观存在。艾米丽·狄金森以极大的热情追求爱情,不断地探索死亡的意义,并使得灵魂的生命意义通过诗歌呈现出来,是一种彻悟永恒的境界。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诗人,有“白衣修女”之称。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其中的500多首以死亡为主体,更多的诗歌主题关乎到爱情和永恒。本论文旨在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进行解读,以寻求其理想的爱情,对死亡的超然认识以及所追求的超现实化的永恒。

思念编成曲爱情诗歌 篇7

虫鱼鸟兽无所感知

遍地茱萸也毫无察觉

现实里,

我和你被无情、永久地隔离

在灵魂里

我却时刻呼唤你的名字

每个早上

阳光铺压在我的身上

炙烤之痛、我忍着

疼痛告诉我:我还活着

我的心依然为着一个人

不停地、不停地

颤动

我要让我的心与光共鸣

响彻你的`心扉!

每个夜里

漆黑的夜 ,像是永远隔绝了光明

孤独淹没了我的眼睛

寂寞告诉我:我还活着

我讲声音调到最大

用仅存的声音、

驱逐环绕在我身旁的落寞

深夜

天总会下着些小雨

就算那是的天有多晴、

月有多明

余地总会伴随音乐的节奏

一滴一滴

敲到歌人的心坎

我伤心、我悲恸!

我迷茫、我绝望!

不停地寻找、却在不停地失去···

知道么?

每首曲,都像一个

装载我记忆的魔盒

每次音弦的拨动

是我在回忆里的彷徨

我们有开始

有经过···

而结果

却是我们在旋律停下来的时候

默默地

一路上的思念现代爱情诗歌 篇8

我的思念是闪耀的星光,而你却似飘渺的云雾,淡淡的飘过。

——题记。

一路上颠沛流离

苍茫的旅途落寞的诗句

无助的日子里

你的名字总会忽然想起

在暮色中经久不息

我曾经的恋人洁净如花

是生长着尖刺的玫瑰

穿透心房的痛楚

清醇弥醉的香味

或许我永远都是这样

面对你的方向忧伤的凝望

满怀的别恨离愁

风吹过的时候

拂乱在前额的发

我多么想还能温柔的为你梳理

而凄迷的.雨中

是谁会爱怜的站在你身后

撑起那把蓝色的伞

为你穿上那件你最喜欢的

红色的羽绒衣

可是我终究

只能远远的张开双臂

在月色朦胧的湖堤上

或是沉默的山巅

黯然的叹息

闭上眼眸想象你哀愁的样子

就足以让我的世界

风沙弥漫

满目苍痍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 篇9

等有一天,我们老了,

就找一个鸟语花香的小镇,

每天清晨收集爬满窗棂的阳光,

傍晚相拥着看夕阳西下。

*

多少陈年旧事,

都在你的唠叨里,

多少温柔的誊恋,

都在彼此的眼眸中。

*

你说你的头发白了,

我说我的牙齿掉光了,

你走不动了我就是你的拐杖,

我看不清了你就是我的眼晴。

*

我们一起爬高山,看大海,

在一粥一饭中体味温情,

因为彼此相伴,

岁月的沧桑中,

我们依然在微笑。

*

多少清浅的日子,

在平淡中远去,

与你在一起的时光

真的很美。

*

这一生,

饭是你煮的香,

衣是你添的暖,

情还是你给的最真。

*

用生命中所有的记忆,

为你写一首诗,

那平平仄仄的诗行里,

写满了时光温良,岁月静好。

思念回忆爱情诗歌《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不用隔着时空,不用隔着距离,

在平凡的烟火里,

让生命的每一程都承载千百度的眷恋,

让苏醒的每一天都有落花飘肩的.美丽,

永远,都不后悔这一世的辗转相遇。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我们,心中栽红豆,庭前种桑麻,

留一扇门,朝向清澈见底的小溪。

留一道窗,迎接次第花开的四季。

留一条路,通往蔚蓝大海的一望无际。

让一隅清幽里,永远有悠扬的梵唱游弋。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你不用低眉,独自去雨巷里幽幽寻梦,

我不用锁愁,孤身在江枫边守千年渔火,

我愿和你一起演绎一份水晶之恋,

抛却繁华事,潇洒弄风笛,

每日,看你笑倒在我的臂弯里。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我不需要,你用金来惊艳我的时光。

我只需要,你用情来温柔我的岁月。

我可以没有觥筹交错,灯红酒绿,

但我不能没有与你举案齐眉,

不能没有共你依阑而立、听风听雨。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我不想,深夜一支烟,

在烟圈中为你寂寞千年痴,

我不想,更深一盏灯,

你在等灯影里为我写意万古愁。

我只想,与你青山揽风景,水边钓春秋,

让一切名利,一切纷扰,全部随风去。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我不愿,你再独饮一壶酒,空惹半生忧。

我不愿,我再独守一座城,泪洒半世情。

我只期待,铺十里烟雨素卷,

有你落笔水墨丹青,

在千千阙歌声里,漫步走向季节新绿。

我只期待,挂一屋珠帘,

有你入住一帘幽梦,

在遗世的水云间,永不分离。

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去隐居。

任凭风向哪一方向吹,

我愿,世世与你拒绝孟婆汤,

忘川河里共沉浮,奈何桥上一起走,

共约人间白首芳华。

与篱风鸣蝉为邻,与飞花飘雪为伍,

怀着云水禅心,

一起走向千年轮回的风月旖旎,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篇10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上一篇:小班音乐我是人优秀教案下一篇: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