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精选9篇)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篇1

年4月22日—26日,由区长董胜利带队,组织区级有关领导、合作社理事长、揉谷乡群众代表、乡村干部及设施农业建设、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专题调研组共130多人,针对我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设施农业大棚建设生产、果蔬营销等先进经验。大家针对问题解疑惑,联系实际寻不足,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一、考察概况及总体印象

三天行程中,考察组参观学习了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稻田镇马寨村、古城街道后王村、纪台镇东埠村和冯家村、洛城街道东斟灌村设施农业果蔬生产基地,及寿光先正达种子有限公司、寿光市燎原果菜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净菜加工流通等环节。听取了寿光市科协、蔬菜局、青州绿龙合作社、寿光市蔬菜办等部门负责人关于大棚建造、栽培技术及模式、标准化生产、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考察所闻所见,寿光市设施农业的高度发展,以及他们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菜博会”档次高、规模大、特色明。寿光“菜博会”是经商务部正式批准的例会,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贾庆林等先后亲临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的第十届“菜博会”以“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尤其是蔬菜及相关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主展区总面积35万平方米,展室面积12.5万平方米,设8个展馆(厅)、4个规模化蔬菜种植厅,展览展示蔬菜、瓜果、花卉品种2000多个,从不同侧面展现寿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水平。展区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南果北栽、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理念超前,“圣乡腾龙”、“ 牛献百财”、“ 孔雀开屏”等园艺造景鬼斧神工、美不胜收,让人在充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体验和陶醉于“人在画中、如诗如幻”的田园风情。在这场浩大的农业盛宴上,人们除了叹赏、震惊之外,收获最大的就是农业经营理念的升华。

(二)生产基地面积广、品种新、效益好。进入寿光境内,设施农业大棚一望无垠、连绵不断,使人仿佛置身于白色海洋。寿光市耕地面积140万亩,仅蔬菜面积就达85万亩,种植着国内外14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40多亿公斤。可以说,在寿光凡是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已全部建成了大棚。这次考察学习的几个设施农业基地,大棚作物基本都是樱桃西红柿、油瓜、丝瓜、彩椒、油桃等名优新特蔬果,新品种应用广泛,种植效益极佳。古城街道后王村王师傅经营3座大棚,种植紫玉9号樱桃西红柿,3月下旬上市至4月25日,单棚收入已达

2.5万元,预计单棚收入超过4万元。当地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卖大价钱,品种最关键”。全市先后引进推广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寻访、种植新品种,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生产技术简单实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寿光大棚经济效益好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年两收,夏茬作物7月初定植,冬茬作物12月初定植,一年四季棚不闲置。一年两收的关键措施是“冬暖夏凉”,“冬暖”就是通过“半地下式”建棚、覆膜、增光等措施增加棚内温度,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夏凉”主要是做好通风和遮阴工作。在大棚后墙间隔做通风孔,棚前沿及纵向最高处卷膜通风,其余部分覆盖遮阳网,形成一个对流通风的小环境,使地温保持在35℃以下,促使棚内作物正常生长。降低棚内湿度是防病减灾的重要措施,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寿光群众降低棚内湿度的做法是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就是在种植垅之间设钢丝小拱,然后在全棚地面覆膜,不漏白地。灌溉从拱膜下进行,避免了地下水分由于蒸发进入种植层,不但降低了棚内湿度,还增加了光照,提高了棚内温度。对于低温寡照时期大棚生产,寿光群众坚持每天按时揭帘,保证足够的散照光,防止出现畸形果蔬,提高了大棚收益。

(四)市场建设灵活多样、作用发挥充分。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市场体系。一是抓销售市场建设。市级批发市场初建5亩,经9次改扩建已发展到600亩,设交易区、服务区、外省蔬菜交易专区、特菜专营区等,是全国最大蔬菜批发市场和重要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各乡镇蔬菜种植规模和品种构成,市政府统一规划布点,建成占地50亩左右的乡镇中型批发市场8处。同时,在各村设立蔬菜集散地,目前全市建成农贸批发市场26处、集贸市场186处。二是抓专业合作社建设。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生产、销售流通中的作用。寿光燎原果菜专业合作是潍坊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该社采取生产种植—采摘加工—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的一条龙运作模式,自建基地1000亩,与农民合作种植500个大棚,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大棚1万亩,年加工销售蔬菜2万吨,打造了“燎原”绿色品牌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实现了与群众的互惠双赢。三是组织蔬菜产销“大合唱”。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户、车辆到寿光运销蔬菜;发动党员干部帮群众卖菜;发挥“菜博会”平台优势,推介和营销蔬菜,并在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络。现在,寿光菜农已凭借“蔬菜信息网”、“绿色通道等”,把寿光菜畅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五)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新、善钻研、能吃苦。寿光农民接受新事物快,敢于尝试种植新品种,善于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寿光冬季温度较低、大棚升温难,农民群众在建棚过程中研究探索,对半地下式大棚进行不断完善,棚内下挖由原先0.4米提高到现在的1.3米,棚体规格由原先的长50米、跨度7米提高到现在的长100米、跨度13米,提高了大棚保温性能和棚内有效使用面积。大棚“冬暖夏凉”式栽培模式,钢丝小拱地膜全覆盖、茄子、辣椒“八面风”等生产技术都是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总结推广的。寿光农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吃苦、不怕脏。寿光农村田间地头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他们衣着朴实、不善言谈,但表情自信、幸福十足。2008年,寿光市银行各类存款余额260多亿元,户均存款10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保守统计近8000元。

二、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引发的启示

通过考察,大家在开拓视野、针对实际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农业发展的差距,寿光市发展现代农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一)规模化经营是发展设施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寿光市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累累成果,也是从发展规模生产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大,才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来到寿光,参与到寿光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生产是开展其他一切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做出产品,才能做出市场。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三年规划建设1万亩,今年全区落实建棚面积4600多亩,规划建棚2500多座,目前完成墙体建设2000多座,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但相对于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要求,目前的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在完成今年建棚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前开工建设一批大棚,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使基地快上规模、早日达效。

(二)新品种、新技术是保证持续领先发展的关键。寿光市设施农业基地发展整体水平领先,主要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领先。寿光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转,堵缺补淡,以优取胜”的理念,市蔬菜办带头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试验和推广工作,把风险留给政府,把利益让给群众,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新、优品种,品种选择始终走在全国蔬菜种植的前列,不但销路不愁,而且成为全国蔬菜种植的风向标。我区有着两所大学的科研优势,农业科技成果繁多,信息灵通,在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我们又承担着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历史重任。立足使命、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产业的名优新特上下足功夫、做出文章。

(三)流通环节建设事关设施农业发展成败。1983年,寿光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刚刚起步,全县种植大白菜6000亩,产菜6500万斤,由于没有形成市场体系,卖难问题突出,烂掉了2000多万斤。寿光人从此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搞活流通的道理,明确提出了产销并重,以销带产发展思路,着力加强市、乡、村三级市场建设,大力招引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联企业(合作社),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搞活了蔬菜流通渠道,促进了蔬菜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充分学习借鉴寿光农产品销售流通经验教训,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建设一批交易市场、造就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招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畅通流通渠道,吸引外来客商,确保我区设施农业建设的头炮开红打响。

(四)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寿光市各级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真正无公害蔬菜是种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把“打造绿色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注重从源头抓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65万亩农产品基地、111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品种认证,20类100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级“绿色证书”,建成有机食品基地3处,涉及62个产品,寿光已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山东省十大区域性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

三、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建议

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为此,就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是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议以绿成示范园为基础,以区蔬菜局为实施主体,建设杨陵果蔬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专职做好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降低农户引种风险,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所联系,把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在基地转化推广,把基地建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装配套的设施农业精品工程和对外辐射中心。同时,积极积累新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品种、技术的进一步更新、推广奠定基础,形成一种良性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体系。

(二)狠抓农产品流通环节建设。一是建市场。根据我区设施农业基地建成面积,充分考虑周边县区蔬菜集散需要,本着交通便利、设施超前的原则,新建一座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按照设施农业基地分布,在五泉镇、大寨乡各建一座中型集贸市场,在各蔬菜种植中心村建设集散地。二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督促各合作社完善章程,规范运作,发挥服务职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合作社

在外地建立流通销售网络;与农户合作种植,扩大经营规模,帮助群众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三是成立农村经纪人管理机构,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探索建立绩效联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中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招引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增加产品附加值。五是出台吸引外地客商来杨陵运销蔬菜优惠办法,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六是利用“农高会”优势平台做好果蔬宣传推介工作。

(三)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重点组织制定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探索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广大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形成社会化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和技术队伍建设,配套建立蔬菜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志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设施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推介和宣传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使产品走出家门,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篇2

中国农机院, 让人高山仰止

中国农机院是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成的科技型企业, 隶属国机集团, 现有职工7 600余人。走过56年历程的中国农机院, 其服务领域涵盖现代农业装备与工程、畜牧业装备与工程、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包装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军工与特种装备、勘察设计与工程施工、信息传媒等领域。2011年中国农机院实现产值40.5亿元, 2012年他们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到“十二五”末打造百亿产值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国农机院能够走向辉煌, 固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域优势, 但更与其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紧密相关。他们的成功不能复制也无法模拟, 但其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由计划经济到课题承包, 再由小规模生产到集约化大生产, 中国农机院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化建设上来。对于科研开发, 他们的做法是稳住一头, 放下一片, 让一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核心研发人员静下心, 潜心科研。中层和高管, 完全按照中国农机院既定的战略去打造团队, 全院思想实现了高度统一。

建立国家级农机研发平台。中国农机院是国内农机行业最大的科研人才积聚地, 仅科研院所编制就有3 000多人, 我国农机行业所有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都设在中国农机院。依托这些国家级平台, 中国农机院进行全产业链研究, 重点实验室搞基础研究, 工程实验室做技术转化, 创新联盟则是以中国农机院为理事长单位、由产学研42家单位共同组成的技术联盟。该院还拥有农机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而今的中国农机院已构建形成应用基础研究、产品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制造和技术转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成为了我国农机行业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和战略策源地。

注重产业基地建设。中国农机院布局完善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市场格局, 建成了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的五大产业园区、十二个产业基地和一个农机物流科技园。这些生产制造基地成为了中国农机院诸多成果与产品的孵化地和释放地。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国农机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以及国际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多个国家的农业管理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 开展了农业机械、食品安全及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三十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承办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电子版学报, 在津巴布韦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还与日本井关组建了合作公司;亚洲农业工程学会落户中国农机院。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2011年, 中国农机院投入2 000多万元, 成功实施了ERP项目一期建设, 完善了存货管理、运营成本核算与控制。院对所属的公司都是控股的, 财务集中管理。实行“师徒制”, 对新同志进行传帮带;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让员工在农机院感到受尊重、有地位;增加职工尤其是技术骨干的收入, 每年安排一线骨干科研人员外出度假, 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农机院将“器利农桑”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坚持“科研立院, 人才兴院, 产业强院, 文化塑院”的发展理念和“科研领先半步”的科研理念, 以及“尊重人、培养人、成就人”的人才理念, 制定了“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完成了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MI理念识别系统, 努力塑造百年企业文化。

山东农机所, 令人肃然起敬

山东省农机所创建于1959年, 属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现有职工230余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90人,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余人。全所下属5个管理部门、10个业务部门, 办有公开出版刊物《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建所以来, 山东农机所在各专业领域取得科技成果600余项, 其中90余项获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多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或省内空白, 其转化应用覆盖了山东省绝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 辐射和带动了行业技术创新, 2011年全所实现产值达8 000余万元。相似的拨款制度、运行机制, 让我们对山东所倍感亲切;他们做出的可喜可贺的业绩, 又让我们肃然起敬。

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山东省农机所先后组建了“山东省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山东省现代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加入了国家科技部批准由全国15家重点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共同组建的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并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

推行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对内设业务部门和相关机构推行体现企业形态的企业化管理, 并根据其不同业务特点探索适宜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探索涉及产权的制度变革, 创造“留人成事”并能吸纳更多优秀人才的环境。其下属的三个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三个工程技术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实行两位一体运行, 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着纵向科研开发项目、本所科技产业所需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任务, 同时接受社会有关企业委托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注重队伍建设, 人员结构合理。“十一五”期间山东所通过招聘引进年轻科研人员57人, 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干队伍, 中干队伍逐步年轻化。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 实现了二线人员向一线的转换。

加强单位文化建设。山东所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每年要举办一次由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参加的运动会;每年夏天, 举办一次全所外出的集体旅行活动;组织青年职工野外拓展训练;举办全所联欢会;等等。

广东农机所, 令人诚然敬佩

广东省农机所成立于1958年, 占地面积5.8万m2, 现有职工154人, 科技人员占80%, 高级职称55人, 先后有13位科技人员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处在改革前沿的广东所, 抓住发展机遇,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相结合, 逐步成为全省农机化技术的发射源和孵化器, 研究开发领域为:水稻生产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技术设备、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及设施、畜牧养殖机械设备、肥料生产机械设备、农业环保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农业信息化等, 有公开出版物《现代农业装备》杂志。该所科研成果转化率达90%以上, 2004年在科技部省属所级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二, 农业部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专业和行业排名全国第一, 2012年全所年产值达到3.2亿元。

超前的发展理念。广东是经济大省, 却是农业、农机发展的小省, 2003年广东省政府投入7亿元启动了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广东所抓住实施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的契机, 先后承担了20项农机议案科研课题,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获省科学技术奖励6项, 省农业技术推广奖6项,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4项,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1项。在实践中, 广东所在职工中逐步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超前发展理念, 破除了嫉贤妒能心理, 全所上下形成了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

有效的激励机制。广东所建立了完善的目标激励机制, 其中包括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和罚则, 全所按照技术经营部门、服务经营部门、职能部门和所领导班子进行分类, 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予以核算效益奖金。科学完备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科研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得到提高, 职工队伍稳定。

科研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 明确了全所科研领域和重点发展方向,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产业化, 形成了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畜禽产品加工和物业管理几大重点产业。其中联合收割机的产值就达1亿元以上, 设施农业、畜禽产品加工的产值分别为5 000万元, 所里物业外包年收入达890万元, 农产品干燥系列设备和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广联”品牌农机产品销往全国, 并出口印度和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卓有成效的科研管理和平台建设。多年来, 广东所逐步搭建起了从国家到消化吸收考察成果, 在结合实际工作和灵活运用上狠下功夫, 使这次学习考察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 成为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 推动四川省农机院更好更快发展。

更新观念, 统一思想。首先, 四川省农机院班子应该统一思想, 要突破行业、部门局限, 找准着力点, 制定出院的近期及中长期的科研、产业发展规划。其次, 建立并完善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制度管人。第三, 充分发挥院党团组织、工会、职代会和中层干部的作用, 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上下齐心, 为院的发展而共同奋斗。

注重科研开发和科技平台的建设。院的科研方向应与四川现代农业支柱产业、四川地域特点相结合, 在研发中, 地方、纵横结合的立体式项目申报渠道。2011年广东所项目申报经费达1600万元, 主要为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省科技厅、发改委的项目。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方分中心、广东省农产品干燥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公共实验室等科技平台设在该所。

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广东所机构设置为:所领导一正四副;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科研管理部4个职能部门共30人;6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网络科技公司;经营部门有进出口部、培训中心、物管中心 (外包) 等。广东所一线人员所占比例为70%以上。

考察的启迪, 振兴四川农机院的思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考察组认真加强与农业专家合作, 广泛调查研究, 使现代农机技术与先进的农艺科技相结合, 研究出适合四川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具。全院科研工作应以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 加强指导性, 做好协同性, 提升技术性, 避免院内部门间在同一领域互相竞争;院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研究手段, 使他们潜心于科研。加强科技平台的建设, 2011年省农机院入选农业部农业装备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丘陵山地农业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要充分发挥好这个平台的作用, 做好项目策划和包装, 争取大项目。加强软科学研究, 注重科研课题的论证。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结合部门实际, 由院统一制定用人计划, 并对新人进行统一培训, 试用期内, 新同志对全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熟悉, 试用期满后, 部门与聘用人员双向选择。实行一对一的“师徒制”, 由技术专家对新人进行“传、帮、带”, 将带新人的工作列入技术职称考核的业绩中。鼓励职工通过各种方式接受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 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 有计划地选拔、引进院发展急需的人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一线部门以经济目标为主, 市场考核一线;强化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 一线考核二线, 年终一线部门给管理部门打分。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建立以岗位、薪级、基础绩效工资以及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为职工的基本工资收入, 同时采取科研课题、项目提成、目标奖励等提高职工收入的奖励机制。三是建立中青年骨干库, 对于有能力的年轻人破格提升。四是完善干部职工聘用和考评机制, 优胜劣汰, 做到人尽其才。

建立精简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科学设置院内部机构和部门, 进一步明确其职能职责。建立科研推广、产业发展、管理高效“三位一体”的框架体系。科研生产部门、服务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又要相互协调配合, 合理设置利益连接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 构建利益“共同体”, 充分发挥院的整体功效。

尽快搭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 化解体制机制束缚。首先,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目前应以入驻新都现代农机产业园区为契机, 利用院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行业特色, 通过引资合作等方式搭建产业发展战略平台。可将院工厂、科研实验室、华峰和果蔬公司迁往产业园区, 这不仅可使院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并形成产业, 还可腾出院办公区大量空间, 与有关部门或开发商合作, 共同开发。第二, 加强对院属公司业务尤其是财务上的监管, 制定合理的任务额度, 实现公司对院科研的反哺, 形成产业和科研的良性循环。

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培训心得体会------牛有朋

2012年6月上旬,我参加了由吴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2012年吴忠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赴山东省寿光市进行培训学习。一路考察,所见所闻,耳目一新,震动很大,获益匪浅。真正认识到我们与先进地区的明显差距,也更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

随团参观考察,边听、边看、边谈、边思考,系统地归纳起来,所到之处给我的总体印象和体会是:思想解放,观念一新,政策到位,规划超前,工作创新,产业化程度高,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建设强劲。具体来说就是:

一是超前的发展理念和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寿光所到之处,到处都洋溢着一种思想解放,集聚人气,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到处都体现出一种人心思进,奋发向上,争先发展,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念。

二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活用到位。在寿光各级党委、政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发挥得非常明显。从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资源配置、市场调控、技术服务、营造发展环境等各方面都做的非常到位。

三是规划的大胆超前和产业的积极带动。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也是首要的步骤就是规划。寿光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非常超前。寿光

市规划局,进行分类规划和指导,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分类推进,不一哄而上。并且做到科学性、客观性、超前性三者的有机统一,而且一步一步地按照规划正在落实。寿光市依靠蔬菜产业发家致富,从最初的17个蔬菜大棚,历经10余年发展,现在全市已有蔬菜大棚40万个,占地80多万亩。仅大棚一项户均收入1.5万元。“买全国,卖全国”,“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到的菜”这就是山东寿光。这就是依靠市场和流通产业带来的效应。

四是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雄厚的的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总的来说,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支书”,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这次参观学习,所到的寿光,集体经济确实是强大。村组织集体有钱了,公益事业就好办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就随之增强了,党员引领,农民才能、才肯、才会跟着干。按照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农民富了不算富,要千千万万的农民富了,那才叫富。

赴山东学习综合实践课考察报告 篇4

一、为什么为开设综合实践课

1、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课说新也不新,说它是一门新课程是因在以住的教育教学中没有把它独立出来,没有专门的人去研究;说它不新是因为这门课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而已。那么作为一类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而且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准确地确定和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实施和课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关于综合实践课的本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要领,感受课程活动的乐趣。

第二,综合实践的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从整体上把握活动内容的结构、层次和过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空间。

第三,综合实践课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发现和确定研究的问题是该课程的关键,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关注学生对课程的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习得。

第四,综合实践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之一。它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的程度为标准,而是着点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追求学生的独具特色且全面发展。

第五,教育是一文化现象。综合实践课的设置,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培植学校的创新文化氛围,大力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2、开设综合实践课的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域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抖擞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的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课的体验与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同时为学会生存奠定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践课应该怎么选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可以为综合实践的顺利开展建立汗马功劳。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联想风暴呢?

(一)、实践活动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脑中信息(知识、经验)储存的数量和质量,是联想的源泉和基础。我们在鼓励学生不仅在广度和深度协调储存,而且要在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储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活动,多方面搜集活动的各种信息,只有达到量变,才能引起相应的质变。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篇5

一、两市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条件。目前,河南省已确定构筑以郑州为核心,包括周边150公里9个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滨州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辖六县一区和纺织开发区,全市370万人,人均耕地0.13公顷,是山东省发展最快的地市之一。尽管两市发展水平、基础不一样,但两市有5个方面的共同点:

1、思路观念新,工作重点明。郑州市为了盘活国有纺织企业,从2005年10月份开始,在中原区规划了13平方公里的纺织工业园区,提出“改造搬迁、提升发展”的整体思路。为化解国企债务和资金矛盾,一方面,郑州市政府出面与金融部门按财政部确定的债转股还款底线打包谈判,谈成后市财政先出资将企业的产权置换出来。另一方面,对企业搬迁所需土地给予优先、优惠安排,老厂区土地置换所得资金全部留给企业用于发展,使企业通过搬迁甩掉包袱,做大做强。为解决园区建设中居民搬迁问题,中原区政府向开行贷款1.7亿元,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为居民建设别墅式的新居,解决新建中最大的难题,使园区建设迅速驶入快车道。滨洲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招商,全党抓招商、重点抓外向”的理念,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近四年来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495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1.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1063亿元,年均增长53.5%;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21.6万户。连续举办五次银企合作活动,签约资金1785.6亿元。狠抓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全市上市企业数量在山东省列第7位,融资额列第6位,其中境外上市融资47.9亿元人民币,居全省第1位。

2、规划起点高,建设气魄大。郑州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质量服务、高效益产出的建设原则,以建设全国纺织产业高地为目标,全力打造产业高度集聚、产品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把纺织工业园建成全省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公共运行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行业领先的环保、科技型纺织产业园。园区规划由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国内著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完成,园区规划功能齐全,分区明显,规划有“五区一中心”:纺织印染生产区、服装加工区、纺织机械制造区、产品展示销售区、生产生活服务区和纺织信息中心,重点发展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纺织机械制造、纺织品展示销售等产业。整个纺织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总投资80亿元,年销售收入及交易额达到500亿元。滨洲市坚持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骨干村齐头并进,编制规划、加快建设、壮大产业、加强管理四措并举,全方位推进城镇建设。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达到17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比2002年扩大了4倍多。滨洲纺织工业在国际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园区从规划到建设,品位高,标准高,规模大,很多企业均为全国、亚洲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市场机制找办法,建成了投资12万元的BOT黄河公铁路两用大桥、投资近3亿元的沿海158公里防潮堤、投资近13亿元的“四环五海”等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全面推进。

3、规模扩张猛,发展速度快。尤其是滨洲市纺织工业规模扩张之迅猛在国内罕见,滨洲市2002年和襄樊的规模差不多,甚至还少一点,这四年的发展比襄樊几十年的发展还要快。目前全市有500多家纺织企业,40万职工,拥有1000多万纱锭,近50条家纺、印染生产线,6万台各类织机,年产量90万吨,各类坯布25亿米,高档粗纺呢绒面料300万米,各类印染面料3亿米,巾被1亿条,针织服装1300万件,梭织服装600万件,各类地毯3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660亿元。愉悦家纺有限公司2004年2月建成,只用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年销售收入便达到18亿元,利税2.05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从90年代初期很小的棉花收购企业一举发展成为拥有600多万纱锭,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多亿元,出口创汇近10亿美元,连续8年居全国棉纺织企业第1名的特大型企业。

4、产业升级快,经济效益好。郑州纺织企业改制搬迁,不是一次简单的易地搬迁,而是一次高起点、大规模的优化重组和战略转移,通过大投入换来设备大升档、产业大升级。整个郑州纺织行业在淘汰落后设备,保留现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引进资金50亿元,装备世界一流的设备,使棉纺纱锭达到150万锭、布机21000台,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多亿元,利税19.87亿元,利润12亿元,自营进出口额7.5亿美元。滨洲市先进设备拥有量居山东省首位,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纺织、巾被、家纺、印染等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尤其是印染是全国印染产品开发基地。棉纺织行业拥有环锭纺800万纱锭,其中国际最先进的紧密纺纱机4万锭,气流纺9.7万头,棉精梳机2260台(套);各种织机5.22万台。先进的技术带来了巨大效益,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都是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5、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2006年郑州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4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23亿元,增长23%,高出全国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销售收入达到2291亿元,同比增长38.4%;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突破500家,达到537家,比2005年净增231家;中铝河南分公司、郑州宇通公司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20亿元、10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利税总额356.7亿元,增长66.2%;利润213.4亿元,同比增长85.2%;工业投入完成378.9亿元,同比增长40%,基本实现两年翻番。滨洲市大力实施追赶赶超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变化大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市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分别实现829.02亿元、443.79亿元、45.12亿元、56.58亿元、27.5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4倍、4.61倍、3.2倍、3.74倍、2.9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增幅在40%以上,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三位。目前滨洲市统筹谋划了纺织家纺服装、油化工和盐化工、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链。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97家,比2003年初增加712家,4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8%;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57个“山东名牌”,5个山东名牌农产品,1个山东服装名牌。

山东寿光蔬菜发展调查报告 篇6

一、调研内容与结果

此次调研从两方面着手, 分别针对寿光市人民政府和三元朱村进行调研。

(一) 寿光市人民政府。

2007年寿光市人民政府针对农业、蔬菜的治理情况,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明晰发展思路。

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 寿光市大力发展“寿光蔬菜”品牌, 建设农业龙头企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率先升级,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抓好技术服务, 强化科技支持蔬菜生产。

寿光市人民政府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加大技术培训, 使12万户农民受益, 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接受了科技培训, 95%以上的农民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新技术,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3、坚持共建共享, 着力改善民生, 推进和谐发展。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寿光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开展和谐村庄创建活动, 提高了城乡居民素质。

4、实施工农结合战略。

发挥初始的农业优势, 由农业起步, 以农业培养工业, 以工业提升实力, 靠农业富民, 靠工业强市, 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

5、坚持不懈地办好蔬菜博览会, 提升寿光蔬菜知名度。

自2000年开始, 寿光市坚持“蔬菜搭台、经贸唱戏、政府投资、百姓受益”的办会思路,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把蔬菜博览会办成了展示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先进技术设备的盛会和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的盛会。

(二) 三元朱村。

三元朱村是寿光大棚蔬菜的发源地, 大棚种植时间主要是每年的9月到次年2月, 这一种植时期, 解决了冬季吃菜难的问题。由于调研的时间在7月, 正好是农民休息的时间, 因此没有看到农民的种菜情况, 只是通过农户的口头讲解进行调查。

三元朱村现有216户, 每户农民至少有2~3个棚, 每年1万元左右的年收入。三元朱村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种植, 主要劳动力多为妇女, 家中的男性主要是作为技术人员接受培训。2007年三元朱村的人均收入高达10, 700元。

种植蔬菜的大棚技术含量高, 主要利用地热、光热形成的日光温室进行采光和采暖。由于村中每家每户都有技术人员, 这就确保了蔬菜的质和量。大棚蔬菜的高品质、高产量吸引了各地的农户, 三元朱村的大棚技术也应用到东北、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区。

除此之外, 在三元朱村还看到了大型的农资超市、生活超市、敬老院等公共设施以方便农户的各种需要, 市政府还建立了网上诊断系统, 使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技术支持。

二、经验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 笔者总结得出了寿光蔬菜迅猛发展背后的经验。

(一) 蔬菜生产标准化和特色化。

寿光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10个镇、500多个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该市根据农业资源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 在中南部乡镇集中发展高效经济作物, 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 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 从而使蔬菜成为该市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在走访的三个村中, 各村种植作物各不相同, 且同一个村的农民普遍种植同种作物, 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这种独特的种植结构, 有利于进行统筹规划, 集中管理, 建立系统的生产标准和规范。此种方式, 不仅利于农户与农户之间的经验交流, 利于技术人员统一讲授种植技术要领, 利于各村各户把蔬菜种好、种精, 并且也利于各收购点的统一收购, 便于登记和质量监控。

(二) 严把蔬菜质量关, 严守品牌信用。

寿光市对蔬菜质量的把关十分严格, 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监控:一是北京的质量监督部门来寿光蔬菜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 并且将抽查结果即使反馈给寿光市;二是寿光市自身也对各个收购点进行定期抽查, 因为在对各村镇的集中收购过程中已经详细记录了各种蔬菜的生产户情况, 所以可以及时、准确地把北京和寿光市抽查的结果予以公布。为此, 寿光市还建立了菜乡频道, 对质量不过关的蔬菜公布于众, 从而杜绝伪劣产品, 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寿光蔬菜的信用。

(三) 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

寿光市在近几年的工作中着力推进农业数据的共享。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信息系统与农业部信息中、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及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联网, 16条线路的电视监控系统昼夜为客户和农户服务。通过《中国寿光蔬菜网》可以容易的掌握许多关于寿光蔬菜的资料, 全方面了解蔬菜的品种、价格行情以及菜博会等等丰富的信息。信息服务就像一条纽带拉近了供货、进货商、经营者、游客之间的关系, 便捷了人们的需求, 也取代了原有的买卖模式。

此外, 寿光还加快科技推广。该市吸引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优秀品种, 引进瑞士等国的优秀新技术, 使全市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面积达到了95%和98%。

另外, 重要的一点是世界菜博会的举办。它促进了科技交流与商贸合作, 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间的桥梁, 使广大农民根除旧的蔬菜种植模式, 开放思想, 同时也拓宽了致富的道路, 进一步提高了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

(四) 以农户为中心, 健全周到的为农户服务。

刚进三元朱村, 就被眼前一桩桩白色楼房吸引, 这里的农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农民, 他们都住上了统一舒适的楼房。管理人员介绍说, 为避免农户之间因为分房而造成的纠纷, 政府共设计了25款不同的户型, 每村投票选择他们所中意的户型, 投票做到每户参与, 在选出最受欢迎的户型后才开始动工。每家每户的房间都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300平方米带车库的。这一贴心措施, 极好地避免了纠纷, 为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后方保障。

管理人员不仅在“住”上动了心思, 在“行”上也为农民提供了很周到的服务。三元朱村就像一个小区, 里面的服务设施应有尽有。管理人员带我们参观了这里的农资超市, 里面化肥、种子应有尽有, 村里的农民不用再跑到很远的地方购买, 也避免了被骗的隐患。此外, 农资超市里面还设有多台电脑, 农民如果有技术难题或者种菜难题, 就可以来到这里, 网上的技术人员会随时为他们解决这些难题。在农资超市的对面就是一个生活超市, 里面提供了农户们生活的必需品。此外, 里面还设有敬老院, 专为孤寡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服务之周到让我感叹。

每年收获时节, 农户不用跑去收购站, 就会有专门的人员挨家挨户统一收购, 然后统一送至农贸市场。所以, 这里的农户可以安心的在家种菜, 免去了许多繁琐程序。

寿光有一个2, 000亩的大型农贸市场, 当地人介绍, 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菜, 也没有卖不了的菜。它就是南北蔬菜的枢纽, 成为当之无愧的价格、信息、技术交流中心。

正因为如此周到的服务, 贴心的管理, 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 种出的蔬菜自然也是保质保量。

摘要:山东寿光市是“中国蔬菜之乡”, 凭借强大的蔬菜产业远近闻名, 该市农民的收入70%来自蔬菜。本文重点从蔬菜生产标准化和特色化、严把蔬菜质量关、严守品牌信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以农户为中心健全周到的为农户服务等方面展开调查论述。

关键词:经验,蔬菜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寿光市农业产业情况汇报.寿光市人民政府, 2008.5.

[2]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全力开创率先发展新局面.刘中会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08.2.23.

赴山东肉牛考察报告 篇7

牧业集团、嘉祥县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两个肉牛养殖大户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历时 7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考察组全体成员在视觉和思想上受到较大的冲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转变了观念,打开了思路,找到了工作的着眼点,达到预期的考察效果。现就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嘉祥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实践与经验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的畜牧大县,全县国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8镇7乡,有耕地面积92万亩,30多万亩山滩草地,总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17万农户,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潜力,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为主,每年可提供饲草饲料1.5亿公斤、饼类0.5亿公斤、粗饲草6.5亿公斤,可饲养标准畜50万头只,为畜牧业的大发展和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嘉祥县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素有养殖的传统习惯,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大蒲莲猪、济宁青山羊的中心产区,国家商检总局公布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的原产地,是1998年农业部确定的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6、2004年国家批准的全国秸秆养畜(牛)示范县,是江北最大的鹌鹑养殖县,农业部在该县建立了小尾寒羊、大蒲莲猪保种基地。2008年嘉祥县确立了建设“林牧大县”的战略目标,畜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60万头(只),出栏110万头,家禽饲养量4000万只,出栏2500万只,肉、蛋、奶产量33万吨,产品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畜牧业产值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

1、县委、政府把发展养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一直把畜牧业作为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渠道,出台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养牛业的优惠政策和强有力的措施。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100万元的畜牧专项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扶持从事畜牧业养殖、加工、科研、培训、营销等方面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凡新上100头以上的养殖场县财政补贴2万元,300头以上的奖励5万元。目前,全县存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肉羊养殖场38个,其中500头以上的12个。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以牛羊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牛羊集散和交易中心,畜牧业从总量到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大力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按照引进建设一批,巩固提高一批,盘活改造一批的发展思路,加快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采取“强龙头+合作组织+大基地”、招商引资、挂靠大型龙头企业等方式,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于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奖励10万元。按照“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联合起来,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领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产销等综合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起肉牛专业村20个,成立了养牛、养羊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30个,养肉牛、肉羊专业户发展到4346户。

3、大力培植畜禽专业交易市场,拓宽畜产品渠道。进一步整顿规范畜禽交易市场,重点发展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标准化的鲁西黄牛、小尾寒羊专业交易市场,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方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逐步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4、强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强先进技术推广。抓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重点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粪污处理技术、秸秆利用技术、畜牧小区饲养管理技术、防疫技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畜牧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秸秆养畜,为养殖户无偿购买铡草机等青贮设备,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二是引进国外优良品种。2005年引进外国良种肉羊320只,2006年无偿为养殖户购买种牛300头,用于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三是加强培训。改进培训手段,大力普及多媒体培训技术。四是加强科技人员培养。完善技术干部在职培训机制,强化继续教育,加强行风建设,造就一只技术精良、作风过硬的技术干部队伍。

5、创新养殖模式,提质增效。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模式,不仅人牛混居卫生状况差,而且不易良种良法的推广。为此,该县与时俱进,总结推广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方式。采取“农户出资、统一建场、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技术培训、分户饲养、分户经营”的方法,走“养母牛、繁小牛、出肥牛”的路子。农民各自负担建牛舍的资金和土地,土地问题由村组统一协调在农户间调剂解决;水、电、路、防疫、冷配室、消毒室等公共设施建设由政府采取以奖带补的方式解决;养殖专业合作

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和信息服务。嘉祥县牛羊养殖专业是专业济宁市的典型代表,位于山东省济宁畜牧开发区,是山东省畜牧局牵头的龙头企业,是集饲养、繁育、外调、科研、回收一条龙的大型综合性正规化牧业集团,承担着全市牛羊畜牧良种的保种、改进、改良、换代、繁育、推广工作。现有合同养殖户1000多户。我们考察走访了两个肉牛养殖大户,每户存栏肉牛都在110头左右,户年均出栏100头,饲料以小麦、玉米等秸秆为主,饲养周期为15、16个月,一头牛售价为13000—14000元左右,年纯收入20多万元。

二、加快发展我县肉牛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嘉祥县以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养殖肉牛模式,目前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肉牛养殖发展思路,创新的工作方法,值得借鉴。我县草地和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县发展肉牛养殖,对于充分利用草地和秸秆资源资源,实现过腹增值,促进农民增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必须抓好宣传发动,提高认识,转变观点。江城县年饲养牛5万头左右,出栏1万头,其中大部分是淘汰水牛,肉牛养殖发展滞后。对我县来说,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宣传发动和引导,把肉牛产业作为畜牧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要像嘉祥县那样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农民转变养牛耕田的传统观念,实现养牛价值的转移,由过去的役用为主转为肉用为主,树立养牛上市、养牛赚钱的新思想。

第二、必须积极引导农民转变饲养方式,发展规模养殖。改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为适度规模饲养,走养母牛、繁小牛,建小区、育肥牛,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新路。一是做好肉牛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各乡镇都要做好肉牛发展规划。二是开展试点工作,各乡镇要选择1至2个村作为重点示范。建议选择有一定基础的村、社建肉牛养殖示范试点。特别是勐烈镇大寨村和康平乡的勐康村和中平村,草地和秸秆资源丰富,适合推广养殖肉牛示范。

(来源:好范文 http:///)第三、必须抓好品种改良,提升品质。肉牛业要发展,良种是关键。目前,我县牛的品种以役用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牛数量在锐减,且肉质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县发展肉牛,品改要先行。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品改网络(至少一个镇一个配种罐点),全面开展牛冻精配种。通过对本地牛二代、三代杂交逐步提高产肉性能。二是适当引进良种黄牛。一头母牛一年产仔一头,发展商品肉牛需要庞大的基础母牛,我县黄牛数量少,在扩大繁殖群时要引进国外良种肉牛品种,提高母牛群良种率。三是积极探索水牛发展的新路子,向肉用和奶用水牛方向发展,加快我县肉牛产业上档升级。

第四、必须做强龙头,增强后劲。要把我县肉牛产业做成一个大产业,必须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用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整合,带动肉牛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民养牛经济效益和肉牛产品附加值。嘉祥县就是在其肉牛产业集团的带动下发展的。一方面要面向国内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资金、有技术的大企业建立高起点的精细加工项目,形成品牌优势,做强加工龙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县“江城黄牛干巴”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企业与育肥场对接,育肥场与养牛户对接;还要扶持发展专业肉牛交易市场,形成龙头,搞活流通,为养牛户解决后顾之忧。

赴山东考察学习心得体会(模版) 篇8

会宁县平头川初中

南文博

2014年5月20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白银市教育局牵头组织的全国初中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赴山东“三地四校”考察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虽然时间较短,但组织安排严谨、有序,学习考察的容量大,节奏紧,效果好。各具特色的四所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发挥到了极致,神话般的演绎了高效课堂的高境界、高质量、高水平。

潍坊市广文中学生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思想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以课程为纲,以339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首先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多方面需求有机整合在灵动、高效的课堂当中,通过高效的交流学习,再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蜕变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洋溢着青春、阳光的个性。

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动”教学策略,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以最小化的2人学习小组,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互动和互助的几率,“师傅”与“徒弟”的有效展示与补充,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人性化的和谐与欢愉。

青岛市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的高效管理机制与扁平化管理方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问题导学式”高效课堂模式,以科学合理的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个课堂自始至终都能给人探究求知的欲望与动力。

什么是最好?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四所学校,无论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综合管理方面,还是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来看,都是各具特色,各有成就,都有十分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价值。透过他们成功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有胆识、有学识、有谋略、有创新、有坚持、有魄力、有定力、有耐力、有信念、有追求的“十有”校长,这也就再一次论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

相比之下,我不得不承认我们存在的差距。客观的讲,经济是教育的重要支撑,我们的经济水平低下,很多硬件设施赶不上人家,还有就是教育体制的差异,导致引领教育的总体方针、总体追求不同;但从主观上来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的观念、理念和思路滞后,我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没有做到,而是根本就没有想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让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模式,也就不得不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去探索和追求确实能让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高效课堂。不改革就绝不会有发展,不改革一定会被淘汰,但如何改?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

本次所参观的四所学校,都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的示范化名校,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不拘一格,各有特色,但他们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完全统一的,那就是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全面健康地成长,将来能成为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想这一点也是天下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校长和老师,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想得到的结果。但太多的时候,思想和理念远比行动重要,过程和行动又远比结果难得多。

全县推行高效课堂已经两年时间了,但截至目前各个学校的收获都不多,不要说可以操作的成型的模式,就连最基本的思路,我敢说有些学校怕都没有,当然更包括我自己。本次考察学习,给我的震撼很大,彻底转变了我的观念,更新了我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学校,就如何进一步强化综合管理,如何有序有效的推行高效课堂,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切实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不做“无知、无能”的校长,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多方面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用先进的理念和理论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当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考察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四所学校的校长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深深情结。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品德、极具爱心、有良好习惯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他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开展的。所以我觉得作为校长,就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来管理学校,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

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是责无旁贷的,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近观其人便可知其学校的底蕴是否深厚,到学校若能走上一遭便也可知学校管理及质量的高低,那都是其内涵建设的一种潜意识的外化。平时我们都要求教师课堂上需要激情饱满的,对一所学校来说校长更应该是激情常驻的,那种对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的执着与追求,将是支撑教育发展的牢固基石,致力于构造学校人文环境和关爱师生的人文情怀是学校发展的最根本。立足实际、准确定位,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将是快速发展、永不停歇的制胜法宝。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他是一个慢过程,端正教育思想,是校长的第一责任。实践证明,全面发展育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一定不会低,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推行素质教育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终极目的”。教师的所有聪明才智都应该用在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六个字上,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具有爱心比具有知识更重要,学生首先是一个快乐人的人,这种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校长只有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站在教育的前沿上,紧紧抓住了“人本”规律的核心,深刻的理解教育,方能办好一所好学校。

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四所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长和教师们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怀,那种豪情、那种勇气确是令我感到了由衷的叹服的,也真的是让我看到了曾是自己想象过的、文章里所表达和展示过的真实的课堂和真的教育。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也在学习,而课堂上看到的组织者却是一个个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课堂真的是活跃的、高效的,老师退到了暗处在看着每一个学生在表演、在进步。老师真的由单纯意义上的演员变成了亦演员亦导演的角色,可能其导演的定位更准确、更到位,促成学生成长进步的作用发挥的更为充分。

对比我们的课堂,他们的课堂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那样的无拘无束,他们勇敢的承担了责任、张扬了个性、锻炼了能力,显得自主、生动、活拨、有效率,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了不可想象的远大前景,其意义深远将是无法比拟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是我校课堂改革的重点。

三、加强家校联合

广文中学的家长学校特别值得学习,“家长监考、家长进课堂”等等。他们的家长学校真的是原滋原味,体现着一种朴素、一种自然、一种真实的需求,因而也真的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促进着师生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也需学习广文中学的务实之风,要的是一种真正的心灵需求、一种发自内心的源动力,一种教育的境界、一种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

实际上并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说是万能的、经久不衰的,再好的东西也是总有其地域性、时间性所限制的。我们要学习的不是他们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吸收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家校联合。教育的发展就在于运动、在于成长,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才会有平衡所显现、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一切要源于自己发展的实际了,“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图谋能够永恒发展的根本。

四、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参观每所学校,一走进校园都会被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所包围:“会说话”的墙壁,“有灵性”的小草,教室内读书角里琳琅满目的图书,仿佛闻到了弥漫在空气里浓浓的书香;浏览着学校几年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就会让你深深感觉到,这里是老师和学生们享受成功喜悦的美好舞台„„可以这样说,每一座学校都是一座设计精美的园林,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真是校校有特色,处处有文化。在追求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今天,学校的办学特色倍受社会的关注,特色就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支撑。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值得做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反观我校,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如:学校校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亟待提高。

学无止境,反思更重要,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实践,进步是必然的。

赴山东潍坊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篇9

牛家梁中学 胡 伟

5月5日下午16:30,我听了榆阳区教育局刘巨广局长的动员讲话,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晚上22:00在教研室吴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3人踏上了去山东“取经”之路。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都深有感触,受益良多,现浅谈一些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走进课堂,学生的表现就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动”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或站立,或俯身,或书写,或讨论,场面热烈,积极投入,那份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感染了在场听课的所有教师,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启迪。课堂观摩和赵丰平校长的报告让我们了解了昌乐二中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我的感悟是:

(一)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牛鼻子”。

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点水,课堂革命的出发点和革命的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

我介绍一下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

▲“271”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2、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全人教育,目中有人,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心灵。

3、“271”高效课堂的一个核心:以学生为核心,两个目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两个重点:导学案编制和学习小组建设。

4、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

▲“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特优生,70%学生--优秀生,10%学生--待优生。

4)“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

20%(约10分钟)--(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

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10% (约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271”高效课堂的“三段六步”

(课前)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课中)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后)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在这六个步骤中,“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这个环节最具挑战性,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所以导学案要精心设计,有时也采用学生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引导自己;“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走向自主的基础,课堂是否精彩与小组间能不能默契合作有很大关系,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小组内成员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是课堂的亮点,学生有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老师借助点评升华,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课堂这个舞台亮点百出,精彩纷呈。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特点。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对完成的导学案进行及时批阅,并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课前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给予总体评分,特别优秀者给予当众表扬,并加分。该得分为课堂小组评价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前10分钟,教师先对预习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然后在黑板右上角出示学习目标,并进行解读。接着向学生合理分配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小组成员之间开始进行交流。交流完成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同时提出本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问题。

中间30分钟,各小组进行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发言人作典型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同时,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最后5分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训练提升。此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要点进行总结,也可以由教师作总结发言。精选内容,当堂检测,当堂反馈。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或当堂解答,或留于小组课下解决。下课前教师对各小组得分进行汇总、排名,由值日班长记录公布。

●课后复习趁热打铁

学生当天充分利用自习等课外时间,针对课堂中没有记牢的知识,没有充分理解的问题,进行二次巩固提升。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老师逐一批改。

我感觉,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知识共享,能力提升、价值体现,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正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的体现。

(三)科学编制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昌乐二中的导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预习案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突然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课后优化。

1、提前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导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主备人,主备人开始编制导学案。

2、集体研讨:集体研讨分两次进行。首先,由备课组集体研究,提前一周对导学案进行第一轮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初稿,主备人修改;第二,学科全体教师集体通研,进一步修订导学案,在修订完善后,交包科领导审阅批准后,印给学生使用。同时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

3、课后优化:上完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以备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预习案:课前提前2-3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思考、讨论。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可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设想课堂多种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探究案: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探究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觉思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在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可就本堂课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对展示的内容给予点评,也可以请学生进行点评,教师给予补充和完善;对于学生的“当堂检测”要在当堂完成并进行审查,可以组织学生互相批阅。

3、训练案: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案,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也可以由学生相互批阅后再上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

在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四)科学构建小组,打造“学习动车组”

“三驾马车”,保证课上课下“双高效”。 “三驾马车”就是:高效学习小组、班级行政管理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

高效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271高效课堂”的基本单元,学习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六人,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讨论时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问。重视小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组训、组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组长扮演着小组学习的领袖、老师的助教两重角色:制定每个成员“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组织每个成员积极、主动、高效学习,并分层检测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效果。学习伙伴的相互影响让高效学习成为现实。

行政管理小组:由常务班委、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值日校长组成。他们每天研究班级的管理工作。

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撤销课代表,实行学科班长制,每个高效学习小组均有一人进入高效学习科研小组。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一条积极成长、自主成功的道路,真正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把握”。也为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每周定期组织召开由任课教师参加的学科研究会,科研攻关,难题攻关。

“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二、对教师敬业精神的几点感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在山东教师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的那种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时刻留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可老师们还在一起钻研业务,为了第二天的那几十分钟做准备,我不想打扰他们,透过窗户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总之,我认为高效的小组建设和高效的导学案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三天的学习,虽然也有不少的收获,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今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会更加用心去发现,去感悟,去总结,并且学以致用。相信在这座“宝石之都”大家会有更多的珍宝收入囊中。

205月13日

上一篇: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下一篇: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