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下粤教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粤教(精选8篇)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粤教 篇1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答: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答: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意义:它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4、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分别是什么?

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而努力奋斗。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答: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2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1、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那些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取得辉煌有哪些原因?

答: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而且经济结构逐步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逐步缩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年我国GDP达到51.9万亿元,占世界1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祖国辉煌成就,这一切归功于: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所有制结构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以及外商经济。

3、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是怎样的?

答:①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我国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原则是怎样的?

答: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1、内容: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制定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重要意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合理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或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答: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这些制度能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实现两岸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我们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②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第二单元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2.1 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经济?

答: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的含义/怎样理解共同富裕?)答:共同富裕的内涵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形成先富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范围上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困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

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是怎样的?

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形成一共也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和农业互惠、城市和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答: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2、国家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施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权力行使的过程成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过程。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答: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5、公民如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四、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

1、我国政府的性质、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什么? 答:我国政府的性质是: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政府和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2、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是什么?

答: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政府只有依法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式)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4、公民行使监督权(如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等)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③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及当面反映情况等。

5、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要注意什么?

答:公民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行使监督权利时,我们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一、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怎样创建和谐社会?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创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任命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答: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的制度,初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二、着力改善民生

1、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2、改善民生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目标是什么?

答:努力做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改善民生的“五位一体”的重要目标。

3、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图景指明民生的政策导向是什么?

答:是习近平提出的“十个更好”目标。即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三、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1、我们应如何为实现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答: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只要我们及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负责人、人人有行动、人人做贡献,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变成现实。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3.1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4、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答: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体现了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鲜明的反对唯国内生产总值论,转变发展观念,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走科学发展道路

1、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答: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是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2、为什么说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

答:要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无非由三种选择:一是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一条地球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二是以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为由,限制、放缓甚至迫使发展中国家房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这是一条不公正的道路是不可取的。三是走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这就是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

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什么? 答: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3、科教兴国的内容(含义)是什么?提出的背景设什么? 答: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全民族 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还处于劣势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4、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想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5、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答: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出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3.2 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一、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他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二 计划生育与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人口状况特征是什么?

答: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中国的人口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答:中国的人口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有: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刘东迁移人口增加等。

3、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答: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三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中央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和目标?

答:党中央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答: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3和平发展 时代主题

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答: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二者关系是怎样的?

答: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4、危及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之间或国家内部局部战争;国际恐怖主义;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含义和主要体现分别是? 答: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济全球化的利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济全球化的弊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控的资金、技术、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利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作为中学生如何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答:中国面临的机遇机遇是: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在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给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挑战相当严峻。

2、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机遇与挑战?

答:基于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只有善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3、国际竞争主要表现是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答: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原料的争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和争夺。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4.1 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2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以深邃的内涵、恢弘的气度、蓬勃的生机在世界文明中占有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人伦温情及国家情怀;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宋词是其中的两朵绚丽的奇葩;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中华武术扬名世界;中医中药福泽人类。

4、中华艺术形式有哪些?

答: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中华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

5、中华文化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中华文化包括民族文化、中华艺术、古建筑技艺、传统戏曲、民族歌舞等共同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怎样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

答:民族文化在不断地创新中发扬广大,获得新的生命。文化创新的一个基点,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怎样创新中华文化?

答: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中可以让世界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中国,中国文化也能越来越有利的影响着世界。

三 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1、什么是发展文化产业?

答: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什么?要建设文化强国有什么意义?

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只有建设文化强国,才能让一切文化创造与安全充分涌流,才能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

一、民族精神,兴国之魂

1、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精神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在当代,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

二、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

1、怎样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

答:要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要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如何?

答:时代精神是适应振兴中华的新需求而产生的,他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相补益的。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三、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

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什么样的?

答:我们现在到达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国在21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党提出了哪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答: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另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实现中国梦指什么?

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4.3迎接挑战 立志成才

一、新时代,新要求

1、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人才。)

2、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人才是哪些?

答: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数以千万计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和农业科技队伍。

3、为适应祖国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应怎么做? 答:我们要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1、学习压力有什么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

答: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动力。过度的学习压力又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学习上我们怎样学会适度的加压与减压?

答: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进而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如果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就要自觉适度加“压”,即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我们就要学会缓解,如适当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

三、克服考试焦虑

1、考试有什么作用?

答: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考试,能够反馈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考试对学生学习成功具有重大意义。对学生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懂的解题方法,从中提升学习能力。考试能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考试是学习成功的助推器。

2、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答:原因:面临的考试很重要;考试难度过大;他人或自己的要求超过了自身的实际能力等。影响:考试焦虑往往会影响我们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导致考试失败。

3、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通过心理调控来缓解考试焦虑情绪。具体做法:①可以通过回忆自己某此考试成功时的情景和心境;②回忆因为写了一篇好文章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的愉快心情;③回忆和默诵这次考试所准备的一些重点内容等;④进入考场,不想考试结果,保持平常心等。

四、正确选择升学与就业之路

1、如何学会正确选择就业?

选择就业: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其次,在就业选择上要考虑几个因素:自身素质、兴趣爱好、经济报酬、国家需要;再次,要明白职业选择是双向的;最后,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

3、在就业中要克服什么错误观点?

答:克服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鄙视第三产业、恐惧体力劳动、谋求“铁饭碗”等错误的就业观念。

五、在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1、爱岗与敬业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爱岗与敬业之间关系?

答:爱岗与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3、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答: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要专心致志地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4、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有什么关系?

答:奉献社会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本质的特征。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奉献社会是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

沥林塘角学校

杨士林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粤教 篇2

小学升入初中, 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 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 以至影响学业,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 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 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现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和挫折适应是《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道德品质,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 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正是由于《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 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其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教学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一、立足课堂教学, 实现《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思想品德》要实现在促进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落实相关知识的教学。

《思想品德》七年级 (上册) 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 安排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内容, 即“自我调适”、“人际适应”和“学习适应”, 讲述七年级学生自我调适、善待他人和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努力完善自我, 积极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做学习的主人。

1. 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产生新鲜、好奇、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 表现出羞怯、畏缩、拘谨、谨小慎微等行为, 身心处于高度的兴奋和警觉状态。老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 通过“探究园”的“校情知多少”, 以竞赛或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位置及负责人的名字;老师办公室、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所在地;以及食堂、医务室、厕所的位置等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学校环境, 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2. 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 彼此陌生, 在新班级中, 会因为个人身份、地位发生变化,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增大, 表现出焦虑不安, 自我意象不稳定, 学业能力自信降低, 自我评价降低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对“陈杰与李辉的不同境遇”的出谋划策, 引导学生明白尽快适应中学新生活的重要性;利用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认识新伙伴”“融入新集体”的内容, 通过制作同学的“个人名片”, 制定“建设集体从我做起”的创意方案, 引导学生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与同学积极交往, 认识到集体团结的重要性, 增强建设新集体的责任心, 促进班集体的形成。

3. 初中学习的科目多, 难度提高, 作业量相应增加, 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觉性的要求明显提高, 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 产生厌学情绪。管理从小学教师的“扶着走”、“牵着走”, 到初中教师“跟着走”、“引着走”, 的变化, 让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方法感到疑惑和不适。教师可以利用第四单元:学会学习中的“他们为什么要参加学习”的调查分析, “我的学习原动力”的自我检测, 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认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明白“学习有法,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道理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形成积极主动的责任感。

教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教师可根据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需要, 调整教学顺序,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体现出《思想品德》基础性与适应性的特点, 从而为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打下基础。

二、延伸教育空间, 提升《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学校领导或职能部门在部署中小学衔接工作的时候, 要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的学科优势促进学校的中小学衔接工作。《思想品德》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结合学校中小学衔接工作, 提升《思想品德》在这项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1. 重视向常规教育工作的延伸。

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更需要落实于学生的常规教育之中, 《思想品德》发挥在其中的作用, 应该重视学生的常规教育, 借助各种常规工作, 如打扫环境卫生、种树和布置墙报等, 来培养合作精神和爱劳动的品质, 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可在上《融入新集体》中的“建设集体从我做起”时, 要求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2. 向班级相关主题教育延伸。

对于中小学衔接工作而言, 《思想品德》要配合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 增强主题班会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例如第一单元:走进中学的第一课《我上中学了》中的“中学生活新变化”的教学, 教师可以改变往常做法, 置于主题班会中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在班会课中以“自我完善设计”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 既解决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出现的问题, 也可以落实《悦纳自我》一课中的教学任务。

3. 向家校合作教育延伸。

要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此,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配合班主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通过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初中学习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如:为纠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课中与家长配合, 让学生完成“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的各项内容, 共同帮助学生纠正其不好的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和内容”。《思想品德》开展针对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延伸至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自己的认识, 实现对相关问题认识的升华和内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设置情景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探究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 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往往不是在课堂上所能够解决得了的, 需要老师把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往研究性学习延伸。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 组成相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 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机会,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促进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 优化《思想品德》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的教学价值。

例如, 在中小学衔接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人际交往的问题, 其中比较敏感且棘手的是男女生早恋。针对早恋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认识自我》单元中的“男生女生”的教学, 设计“我校初一部分学生早恋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学习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学校初一年级的部分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结合对老师、家长的访问和对同学的观察, 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早恋问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综合练习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领导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说明()

A.十六大确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着决定性作用

B.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我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2.“人世中不幸的事如同一把刀,它可以让我们使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是抓住刀刃还是刀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在学习中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烦恼

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尽量回避挫折

C.挫折往往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

D.能否战胜挫折,关键取决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

3.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为此,我们应该()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始终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4.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下列有关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改革就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建设诚信城市,首要的是打造“诚信政府”。这是因为()

A.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B.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诚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D.在现代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是关键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提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C.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全体公民的利益

D.核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权威是依法治国的()

A.基本要求 B.核心 C.本质 D.根本目的

9.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还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中,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中西交融,兼收并蓄B.以开明的态度包容一切外来文化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批判性地排斥所有外来文化

11.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在参与国际合作中,我们应该()

A.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性作用

B.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积极与发达国家对抗

C.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

D.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息事宁人,与世无争

12.2007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某市一青年女子下班回家途经一闹市时遭到两名歹徒持刀抢劫,面对这种情况,周围众多群众只是围观而不予施救,最后歹徒扬长而去。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必须()

A.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B.积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学法懂法,依法律己

右图为2008年残奥会体育图标,该图标以篆体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残奥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据此回答13~14题。

13.文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标识,下列有关“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文字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所瞩目

C.文字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文字的国家

14.2008年残奥会体育图标从一个侧面揭示了()

A.体育事业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渊源

B.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植根于丰富的体育知识之中

D.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15.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①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 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有利于()

①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发展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同步富裕的目标 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全面小康的进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7.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还要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所以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

①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为各项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④它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析题

18.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二:某市市委、市政府在学习十七大报告相关精神之后,要求全市进一步重视对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请回答: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一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材料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材料二:嫦娥一号卫星虽然基于东方红三号卫星研制平台,但有效载荷系统设备几乎是全新的。除了空间环境的仪器,如高能粒子探测器,曾经在一些卫星上用过,这次只是局部作了一些改造,其他仪器基本上都是自主创新设计研制的。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请你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践探究题

20.2007年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某初级中学就在校团委的号召下,积极组织全校同学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系列活动。九(2)班拟出一期板报,以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

板报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如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等。

板报材料二: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

请回答: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十七大报告精神”系列活动对中学生有何意义?(不少于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道德与法律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二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的重大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D 4.D 5.D 6.B 7.C 8.C 9.D 10.C 11.C 12.B 13.A 14.B 15.B 16.B 17.C

二、18.(1)略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力;有利于促进该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保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构建和谐城市;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

19.(1)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新精神等。(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完善创新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鼓励创新,积极推广科技成果等。

九年级粤教版思想品德复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本依据。

二、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设计了28个框。从总的设计思路来看,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开门见山,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一逻辑角度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从大的逻辑来看,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这一角度切入的。如果说第二单元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略性的描绘,第三单元则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三个维度作具体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从社会与个人两个角度,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这样,全书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 “承担社会责 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

三、教学要求 :

第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面向全体

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第二、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充满激情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展现出自己的教学风采。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心灵互动,实现了师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第三、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

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有机地整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第四、 努力践行。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思想品德情感、意识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因此,思想品德课强调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倡参与、体验、讨论、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新教材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安排中,至少要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

四、教材的主题和重点:

九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即重点探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引导和点拨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3、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下粤教 篇5

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活动之一:通过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1.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是 的血脉,是人民的 家园;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更加有力的 支持,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 来引领和提升。

活动之二:展示图片——“华夏文明”、“世界各国文明”竞猜,让学生分析、判断、得出(教师板书):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

2.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3、传承中华文化的必要性是什么?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美德,倡导新风尚;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复兴来引领和提升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从国家层面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层面看:

爱国、敬业、诚信、友爱

C、中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中学生,首先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提高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其次,中学生应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追求,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第三,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培养出谦虚好学、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坚持正义、探求真理、不随波逐流的优良作风。

(三)小结(由学生小结)

(四)达标训练:(详见随堂训练,略)

(五)课堂延伸:千年传说,魅力《梁祝》

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篇6

一、1.不同的家庭类型:由父母和儿女两代人组成,是核心家庭;由几代人组成,是大家庭;比较特殊的单亲家庭、收养家庭、重组家庭等。

2.不同家庭的共同之处:都有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都有温暖的血缘亲情。

3.家对我们的重要作用:(家的功能) (1)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2)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3)家是人生的港湾。

二、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

(2)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3)法律规定子女要孝亲敬长。

2.怎样孝敬父母?作为道德要求,孝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

(1)在少年时期:孝敬父母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

(2)当父母年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 三、1.“爱的冲突”的危害(影响):使父母忧心,使自己烦恼,使家庭气氛紧张,消极后果显而易见。

2.发生“爱的冲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视野逐渐开阔,能力逐渐增强,独立性逐渐显现,对父母的关心、要求、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怎样化解“爱的冲突”?

(1)总的办法: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2)具体办法:

①理解父母:时刻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发脾气,不闹对立; ②经常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 ③遇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 ④对父母作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 ⑤做了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 ⑥体谅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心情; ⑦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⑧发现父母言行有误,敢于指出,耐心说服纠正,在家庭生活中也能坚持正确原则。

3.2师生情谊

一、老师地位:人生不能缺少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老师。

1.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

(1)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我们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方法;

(2)老师是我们道德人格形成的导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3)老师是我们心灵的保健医生,体察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

(4)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

(5)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身。

二、1.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和谐

2.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

(1)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到自己更加受尊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平等了。

(2)在课程学习中,老师带我们进入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3)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常常只充当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我们中学生怎样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

化解师生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是要靠理解与沟通。要做到(1)尊重与信任老师(2)理解与体谅老师(3)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4)正确对待老师批评

3.3学会交往

一、1、社会交往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交往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活动。[了解]

(1)从与他人交往的作用看:人们获得知识、友谊、信任、肯定,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2)从生存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在寻求和创造生存发展的各种条件时,几乎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二、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1.交往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需要学习、思考和实践。

2.交往的前提是尊重。

3.交往的“通行证”是礼貌。礼貌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共同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2、交往的前提是尊重:

三、怎么看待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存在利弊兼有的两面性(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

1.网络交往的好处:

(1)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广阔的交往空间。

(2)网络交往的快捷便利是无可比拟的,能够即时与或近或远的亲友进行联系,还能与完全陌生人们进行必要的交流。

(3)网络还是一个平等开放的交往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同时也能获得他人提供的意见和信息。

2.网络交往的弊端:网络是以信息技术造就的交往方式、虚拟空间,在网名背后,交往者的身份经常是隐匿的。如果对网络交往对象缺乏分辨能力,毫无防范,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3.如何正确进行网络交往?

(1)应自觉规范上网行为,遵守网络规则,有网络道德,做文明上网人。

(2)对网上信息要有分辨能力,避免轻信盲从。

(3)虚拟性的网络交往只能作为交往的方式之一,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点滴体会 篇7

一、密切结合实际, 认真开展平时的教学工作

现在开卷考试的题目, 突出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 突出对学生的觉悟水平和实际行为等方面的考察。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了适应开卷考试的需要, 我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1. 上课“四步走”。

第一步, 以每课的框题内容为单位, 给学生提供好相应的导学提纲, 让学生自主预习、读书找答案;第二步, 在新授课上, 就本课堂上要学的内容, 请学生相互合作将思考题分组讨论并作答;第三步, 师生共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探究、讨论;第四步, 归纳总结, 收获知识。这样举一反三的组织教学, 不仅使学生摆脱了以往“老和尚念经式”的背诵, 而且容易使学生掌握所要学的基础知识。

2. 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例如, 在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 不管多么小的问题, 只要乘以十三亿, 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 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 只要除以十三亿, 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 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深情地说:“作为中国的总理, 每念及还有3000万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 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 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 我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请问:

(1) 温家宝总理的“十三亿乘除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2) 作为中国的总理, 为什么每念及这些人群就忧心如焚、寝食难安?

(3) 请你针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为总理献计献策。

此题不论从材料到设问, 都充满着较强的感情色彩, 通过对温家宝总理的谈话这一情境的设计, 吸引学生自主地进入角色, 使学生主动去查询材料, 积极去寻找相关的报道。问题一层层地得到了解决,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回归教材, 注重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复习

政治中考试题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具体知识点的考查上, 而是突出知识的相关、相通性, 根据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 从整体上、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加以考查, 强调对基础认识、基础理论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掌握。我们只有把握好这些具有相关相通性的知识整体, 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那么, 怎样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重视对所学知识的整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并重点把握知识相关、相通的地方。即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使之系统化、网络化, 同时研究相关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 在有机联系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复习, 从而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理顺知识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 达到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 把握教材知识一定要依据《中考指要》。《中考指要》是规范教材、教学和考核的依据, 中考严格仿照《中考指要》的规定和要求, 考核所学教材的内容。《中考指要》对各个知识点都规定了不同层次的基本要求, 如哪些是了解的内容, 哪些是理解的内容, 哪些是运用的内容。这些规定和要求都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都反映了《中考指要》的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 立足于教材, 弄清哪些教材知识是要考知识、哪些重点内容、《中考指要》要求掌握到什么程度;要搞清一个重点、热点问题有哪些知识点与之相关系, 有怎样的关联, 为什么有这样的关联。一般说来, 凡是《中考指要》中要求理解和运用的内容, 都是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尤其是能与时政热点相关联的内容, 都有可能设计主观性试题;凡是与学生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方针等都是命题的重点。

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寻找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开卷考试后, 题目新颖, 材料广泛, 答案灵活, 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 以真实、全面地模拟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要有反映和体现社会现象及热点 (包括地方热点) 的问题。比如, 房子、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 还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低碳经济等内容, 我们都能找到它们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 可以把课内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所以, 我们一方面是要广开教学门路, 走小课堂大社会的路子,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要搜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 以大量真实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 而且还要搜集国内外实例及社会热点问题, 并与材料内容结合起来, 加强理解教材知识,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既要克服那种只依赖教材的“纯知识化”的说教, 又要反对脱离基础知识的“纯时政化”的报告, 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耳濡目染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和提高解题水平。

四、瞄准中考试题, 重视知识的专项训练

综观近几年来扬州思想品德中考试题,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社会热点, 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考查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二是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较好地体现了对知识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三是突出能力方面的要求, 淡化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要求, 较好地体现了由考查知识为主到考查能力和思想觉悟为主的转变, 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四是试题的灵活、多样、新颖, 增大了主观性试题的比重, 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针对这些特点, 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必须重视对不同题型的专门训练。

1. 要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

进行试题训练, 我们不主张搞“题海战术”, 而应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和题目, 有的放矢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各地中考试卷的特点上, 精心挑选和设计一些题目新、材料广、问题宽、答案活的试题, 让学生通过做题, 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答题。

2. 要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教师应根据二轮复习的不同要求, 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第一轮复习, 应以基础性的试题, 以每课的小综合训练为主。第二轮, 应以综合性的试题为主, 着重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训练后要及时批改和评讲。

试题做得再多再好, 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批改和评讲, 或者只是把答案印发给学生, 或者只是简单地说一下答案, 都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事实上, 教师通过批改, 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及时补救复习过程中的不足,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指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综合测试题 篇8

1.2007年9月19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揭晓: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林秀贞当选为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柏乡县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当选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他们之所以获得道德模范的荣誉,是因为他们()

①为了获得回报和别人的赞许而做了一些事情②具有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③承担责任只有代价没有回报④自觉承担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③

2007年9月24日上午,当得知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17岁的女高中生刘露萍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的不幸消息后,全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人人奉献一份爱心,仅一个多小时就捐款13000余元,用爱心来拯救这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据此回答2—3题。

2.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全体师生的做法表明()

A.他们承担了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

B.帮助国家减轻负担是集体的责任

C.每个学生都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关心每个成员是集体的责任

3.开展爱心活动,体现出()

A.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为他人义务捐款的义务

B.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

C.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社会的救助

D.许多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不高

4.右边漫画《职责》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②应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出力③多管闲事的人,必定遭到别人的非议④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保护国家财产,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③

5.2007年6月6 日至8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召开,我国参加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并就加强国际发展领域合作提出了建议。这表明()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我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认同③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④我国只同发展中国家交往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6.200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今天的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

①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香港发展的结果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确施政的结果③广大香港同胞奋力拼搏的结果④国际社会支持的结果

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7.2007年10月24日 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____”卫星成功送人太空。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____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A.东方红一号第一颗B.北斗导航试验第二颗

C.鑫诺二号第二颗D.嫦娥一号第一颗

8.观察右边漫画《逼上梁山》,为了使鱼儿重返家园,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正确的是()

①无所谓,反正不是自己的河流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建议 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2006年8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下列举措能够反映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是()

①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②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 ③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④对我国农村老人实行“生活补助”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0.2007年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

①坚持全盘吸收、全面引进的方针②吸收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④把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2007年6月17日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40周年纪念日。我国核工业界以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并表示要继续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坚持自主创新,推进我国核电民族化发展的进程。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精神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②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④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2007年9月29日下午,由中国文化部委托武汉市政府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冰岛第二大城市科帕沃于尔市隆重开幕。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明比世界上其他文明更优秀,值得各国学习②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③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④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右边漫画《刘老根下基层》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的主人②人大代表要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③人大代表需要听取人民的意见④人大代表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2007年7月,昆明市某部门专门为一家企业召开听证会,并邀请近百名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听证。如此规模的听证会,仅是对一家违规排污企业处罚决定进行听证。该部门负责人说:“为一个处罚决定专门召开听证会,这还是第一次。”下列理解符合材料内容的有()

①举办听证会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和要求②这说明执法机关的处罚有问题③此举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④此举体现了政府执法的公正性()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2004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党员罗维军回村后,利用在外地打工期间学到的养鸡技术与掌握的市场信息,自筹资金7.5万元创办了蛋鸡、肉鸡养殖场。罗维军一家年纯收入近10万元,人均2万元。罗维军养鸡致富后不忘众乡邻,他把自己养鸡的成功经验和养鸡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乡亲们,并和村里的赵勇等8户贫困户结成

致富对子,使这8户贫困户靠养鸡甩掉了贫困帽。罗维军的事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①我国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②走富裕之路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③广大党员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只有通过养鸡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目前,在城市学校的一些中学生中流行这样的说法:“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这种消费观念()

A.符合我国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B.是一种崭新的消费观,是消费的新潮流

C.符合扩大内需的要求,必将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D.是超前消费、畸形消费观念

17.2007年10月,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敬老爱老大型公益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深圳开幕。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②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举措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有利于借鉴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实现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C.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之所以专门指出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是因为()

A.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B.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

C.只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根除享乐主义

D.只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能根除拜金主义

20.假如你是右边漫画《晕“烤”症》中孩子的同学,面对考试压力你会告诉他()

A.要学会躲避B.要学会进行自我调整,缓解压力C.要增强自信,艰苦奋斗D.要学会自主创新

二、简答题

21.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6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出席瑞中贸易委员会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扩大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1)请你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2)为了响应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号召,你准备怎样做?

22.观察右边漫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为什么制定物权法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国家对我国多种经济形式持什么态度?

23.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60年的进展情况:自治区成立60年,是内蒙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60年……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96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4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指标进入了前10位。

(1)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就“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开一个座谈会,请你拟写一个发言提纲。

三、分析说明题

24.材料一: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环保总局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二:2007年8月,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确定: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其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交通运输、化工、煤炭、建材等重点行业,要力争到2009年末,提前完成上述目标。

请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各题。

(1)结会所学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原因。

(2)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青少年应怎样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者?

四、活动探究题

25.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某校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构建“和谐校园”的构想,拟开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教育活动。你所在的班级为配合学校的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实地调查]观察校园内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归纳一下提供给学校宣传教育活动小组。

(2)[出谋划策]请你给学校宣传教育活动小组提出消除校园内不和谐现象的建议。

(3)[行动倡议]为了使“和谐校园”长期和谐下去,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B 5.C 6.D 7.D 8.A 9.B10.C11.A12.B13.C14.A15.A16.D17.B18.D19.A20.B

二、21.(1)当今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经济整体,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才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争取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使我们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作为青少年一代,我们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2.(1)制定物权法,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全面、准确地体现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权法。(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3.(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2)提示:可从内蒙古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等方面列提纲。

三、24.(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等。(2)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①节约资源:随手关灯、关闭水龙头,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购买过度包装、豪华包装的商品等。②保护环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电池等。

上一篇:伤感短篇童话故事下一篇:上海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