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学校工作的反思(精选9篇)

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篇1

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现状的反思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倾向于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尽管如此,“招生难”仍然是困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从政府的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就业安置三个方面对中职学校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阐述.

作 者:孙宏伟 作者单位:贾汪区职业教育中心,江苏,徐州,221011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71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现状 反思

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篇2

几年前,我在一所中学当班主任,有一天课外活动结束后,学校发现丢失了一个篮球。经调查,初步判断是我所教年级的学生拿的,但无法确定具体班级和具体学生。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丢失篮球应该还在学校,为寻得有利物证,教育、惩处违规学生,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当天晚自习,由政教处、各班主任共同对学生宿舍进行了搜查。具体分工:各班主任在教室维持纪律,每次让一名学生回宿舍,协同政教处教师对其箱及私有物品进行搜查。搜查结果:找到了丢失的篮球。处理:给予该学生警告处分。

【反思】

保障在校学生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是学校应尽的职责,学校在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学生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的同时,对损坏、盗窃财产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办法。其中,对盗窃财产的行为,学校为求得有利证据,通常会搜查学生的课桌、宿舍、箱子及可能存放赃物的处所。这种针对不特定学生的搜查行为时常引起非议。非议的理由之一是该搜查行为涉嫌侵害学生的隐私权等权利。

隐私是不愿告诉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张新宝认为:“隐私是对个人私事的隐瞒,包括与男女两性有关的事情。”[1]从该定义可以看出,首先,隐私是个人私事,包含个人私有领域和事务,不涉及公共利益;其次,隐私是否公开,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他人无权干涉。王小能认为:“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2]享有隐私权的主体为自然人,即公民。权利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公开或不公开个人隐私,公开个人隐私的,应通过正当途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与善良风俗。法律确认:保护隐私,是尊重人权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行为人非法获取、公开和使用他人隐私,给权利主体造成损害的,则构成对隐私权的侵害。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包括:(1)获取、公开和使用他人隐私的行为没有法律上的依据;(2)有侵害事实发生,给权利主体造成不利影响;(3)侵权行为和侵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构成侵害隐私权的,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结合《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责任方式通常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造成精神损害的)等。

学生在学校里有两种身份:受教育者和普通公民。作为受教育者,学生应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普通公民,学生应拥有普通公民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上为未成年人,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该阶段的学生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居住、休息、生活的场所,与普通公民的住宅意义相近,学生在宿舍主要扮演普通公民的角色。公民对自己的住宅享有住宅权,《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学生对学生宿舍是否享有住宅权?从学生宿舍的功能看:作为学生居住、休息、生活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公民的住宅;作为多名学生集体居住、休息、生活的场所,学生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其他同学,学生宿舍与纯私人住宅有着一定差异。学生对学生宿舍不可能拥有完全意义的宪法上的住宅权,这里将学生对学生宿舍的权利称作“准住宅权”,以突显对学生宿舍权利的保护。从维护学生权利角度出发,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有别于对教室、运动场等其他公共场所的管理,学校在学生宿舍的管理措施、管理行为方面应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的依据是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这种限制同时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权利的保护与尊重。对学生宿舍“准住宅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对住宅权的保护。课桌是学生存放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的地方,其中的日记以及其他信息经常涉及学生个人的隐私,是学生不愿让其他人知悉的。学生一般把衣服等生活用品和有关个人秘密的物品放置在箱子里,而且认为比较保险,这种想法的理由可以归属为:箱子、课桌内空间属纯私人领域,未经本人同意,他人无权查看。

《教育法》第二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可见,学校具有自主办学、管理权。学校搜查学生的课桌、宿舍、箱子及可能存放赃物的处所,其出发点是保护学校、学生的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无可厚非。这些措施涉嫌侵害学生个人权利,但实用、有效,往往还有威慑作用,故乐此不疲。即使不少学生表达异议,但不会给学校带来实质不利影响,学校一般不予考虑。深究其原因,其一,学校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在此材料中,当为了查获偷窃人,保护学校、学生财产安全而采用涉嫌侵害学生个人权利的措施,与尊重学生个人权利发生冲突时,学校选择了前者,似乎也有一些道理。然细细斟酌,就会发现问题:是否只有搜查学生的课桌、宿舍、箱子及可能存放赃物的处所,才可能查获偷窃人?是否存在其他方式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如果有,应该选择对学生权利侵害最轻的方式。其二,学校在行使教育管理权与法律确认学生的权利发生冲突时,学校行使教育管理权的方式应受到限制,原因在于法律不可能认可违法的教育管理方式。其三,学校没有搜查权,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才有搜查权,在行使权利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学校搜查学生的课桌、宿舍、箱子及可能存放赃物的处所,已经超出教育管理权的范围。

该事件中,学校的搜查行为必然侵害学生个人拥有的、不愿被他人知悉的秘密。按照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分析,学校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侵害学生隐私权的搜查行为,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侵权行为和侵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学校构成对学生隐私权的侵害。这种侵害的直接受害者是学生个体,然而,影响深远的是淡化学生的法制观念,漠视法律的权威,进而影响中国的法制进程,其危害不可小视。

参考文献

[1]张新宝.隐私权研究[J].法学研究, 1990, (3) .

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反思 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 素质教育 组成部分

体育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象征。也是时代推进的产物。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自古以来体育是人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延长寿命的重要方法。体育概念分为广义体育(体育运动)、狭义体育(体育教育)。我国的体育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社会体育三方面组成。

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最基本的体育实施形式,也是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基础与补充。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已经越来越依赖辅助设备,比如交通工具发达、通讯工具发达、网络科技发达等都使人越来越远离运动,远离体育。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环境,竞争与日俱增,生存压力增大。作为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立足于人类社会,应试教育的束缚严重,体育越来越显得不被人重视,甚至是忽视,敷衍了事。学生学习为生存,学生的健康问题谁来问为什么?这是摆在我国青少年的关键性、实质性问题。

从经济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必然取代计划经济,为什么呢?人类文明自古以来,古代社会人类通過战争来进行优胜劣汰的形式推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士、武士、普通老百姓的层次分明。不是你选择那一行。是社会强迫你选择那一行。而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必然结果就是进行市场调控,优胜劣汰,能者上。劣者下,来加快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竞争与日俱增,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使学生的对学习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不是不学习,而是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完以后能不能为社会所用,能不能为自己增加就业砝码?这是学生考虑的问题,同时也给教育者提出一个难题,怎样改革教育体制?怎样因材施教?从社会角度讲,德智体怎样分配?怎样合理完善各方面的功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全面人才。反过来,我国的青少年体质下降,体能下降,近视率持续升高,肥胖率持高不下等。我们的体育工作是否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体育的现状是小学没有完善的体育机构与场所,体育设备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严重紧缺,初中的体育教学以应付为主,只为提高升学率,学生爱运动没机会,不爱学习也没有办法。高中更不必说,体育课压缩的只剩一年,体育娱乐活动少之又少。学生背负考学压力,从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选择。年轻幼小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他们还有时间去考虑创新思维,教师还有时间考虑创新教育的问题吗?只能单一的为升学率而教书再教书,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还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开发教育还应不应该提倡。身体素质还应不应该提高,还是持续下降。

现在不用评价对与错,只是我们是否应该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了,近年来我国领导人也全面关注体育的发展,尤其是学校体育的发展,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德智体的重要方面之一。教育理念、教育思维的创新,在新时期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包含身体素质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基本素质,创新又是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为创新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创新教育又很好的提高学生智慧,推动理想的形成,从而做出创新之举,成长为创新的人才,把素质教育推向最高境界。

学校体育教育要形成宽容、合作、群策群力的教育环境和秩序,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素质。不能单一的靠教师,还要靠学生,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就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改变“应试教育”的基本模式,现在来说不现实,那么怎样改变现在的书呆子、娇生惯养、身体柔弱、心理脆弱的青少年的局面。还是要努力解放思想,脚踏实地,求实创新,实事求是,让青少年做开创新天地的开拓者。要提倡学生体育创造性思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从片面到全面,从发展到求异,勇于面对权威,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勇于拼搏进取、勇于面对风险的青少年学生。要注重学生的自身能力、独立个性和特长以及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我们应该把目光面向现代化先进水平,面向未来的远大目标理想,面向世界最前沿科学。学校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学校体育教育的活力就在于创新与务实,没有务实和创新,学校体育教育就没有前途和未来。

而在我看来体育教育仍然应该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课堂教学为活动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首先要圆满完成国家设置的课程和设计的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育养成教育极其目标都应该通过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和实现与提高,渗透到教学当中,不能另搞一套,更不能乱套,甚至把学校体育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搞满堂灌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解散练习。努力地科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对课堂教学要进行严格监督和科学检测评估,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提高群体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更好更快的提高参与活动的次数与质量,群体活动的开展要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体育教育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是神,应该被超越,学生一定要勇于超越老师,老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进全民族的进步。

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篇4

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了,回首过去的一年,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同仁们的支持配合下,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实的有声有色。我个人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一点头绪和自己的思路与见解。下面主要就学校怎样加强学校安全的教育管理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明确领导及教师责任,真正从制度上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是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二、要把学生安全放到学校的议事议程当中,真正从根本上给予重视。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等方式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同时在与家长交流这一层面则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三、班主任要把安全教育摆在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位置。

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完成的,责任重大。班主任不但要了解有关的安全常识,而且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天天讲安全,时时提醒、监督、检查。每一次大型活动前都要讲安全,活动结束后还要总结。大部分的学生自律性较差,班主任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如:学生之间闹矛盾要及时解决,避免发

生安全问题。对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要反复进行教育,用具体的实例感化他们,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班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感恩教育与危机防范教育。要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放录像、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和竞赛、师生自编自演小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班主任站在安全教育的第一线,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进行安全教育是必要的。比如:体育课的安全隐患较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再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课,教师要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清楚,确保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其它学科渗透安全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教书育人的重要位置。

五、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是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有了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安全事故才能降到最低。不少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请有关专家到校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及培训小交警;防疫部门定期到学校宣传和检查疫病防治。除此以外,交通大队还主动为学校增设了绿

色通道,治安大队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这些做法,不但使学生增长了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安全教育社会化,更进一步看出社会对学生安全的关注。

另外,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中不同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要做到时时关心、时时提醒。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家长愿意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为孩子做一件事情或者孩子要求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出事往往是家长少说了一句话,或者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因此,家庭的安全教育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我呼吁我们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我们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安全教育工作:饮食安全教育,卫生扫除安全教育,课间及午休安全教育,用电、用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外出活动安全教育,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教育,游泳安全教育等。此外,像学生伤害、斗殴、敲诈等恶性事件,网吧问题等引起的新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防患于未然,把对学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与儿街明德小学龚本田

学校工作反思 篇5

上学期工作反思

1、狠抓了课堂监控,堂课检查和推门听课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整改。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县教研室“双向管理细目表”,规范师生的行为习惯。

3、继续实施每月教学常规检查。严格对每位教师的备、教、改、辅、听、评、析等日常工作进行评价,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并将结果纳入学校教师内部考核。

4、加强有效作业和教辅的督查,这不仅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地发现问题,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地改进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新教师培训和指导,一方面新教师要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等)规范、要求和教师的基本职责,规范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方面培养新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和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进行备课、说课方法的训练。拜师、和老教师结对子,一对一辅导,不停地听课上课反馈,反复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6、狠抓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加强毕业班教师资源,校长全天候蹲点、加大毕业生的培优补差的辅导工作,进行大量的模拟性练习、专项训练,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7、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学校修订并完善了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政教处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学校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公布,把考核结果纳入班主任月评,效果较好。

8、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从不放松对师生的安全教育,逢会必谈; 2

学校与班主任、每一位教职工,班主任和学生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人人确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空挡值班,中层带班,老师们坚守岗位,效果良好。学校充分利用例会、国旗下讲话、横幅、标语、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不定期进行防震演练、防暴演练、消防演练、防空演练等。

反思不足,积极应对

1、少部分学科教学成绩较差,原因是新分教师经验不足,管理松懈,业务有欠缺。学校针对这样教师专项指导,跟踪培训。

2、各教学班成绩差距较大,部分班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个别学科的影响,还有是管理上力度较小。

3、学科不均衡,师资参差不齐。如数学学科中,一至四成绩好,而五六年级较差。学校重点把年轻教师迅速培养起来。

4、师德仍需强化提高。有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上进心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让老师们自觉自愿的从事教学工作,乐学乐教,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5、教师素质还需提高。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尽可能多的老师走出去,接受新的理念和教育模式。通过教办把专家、名师请进来,让全体教师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提高素养。

6、把家长会办好。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争取家长社会的更大的理解,让家长社会为教育说话办事。

7、学生养成教育还需加强。以《双向细目表》为抓手,从课堂行为着手,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加强《一日常规》落实,从平时做起,从小事抓实,让行、走、坐、握、说、文明礼貌规范到位。

8、学校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规划完善。按照学校的整体规划,把教学楼的文化氛围尽快的建设起来。

2017年春季工作重点 3

1、安全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和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继续落实安全空挡值班等。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对新分教师进行培养,让他们迅速成长,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

3、抓好教师的管理工作。根据考核细则,加强检查,规范教师的自身行为,增强责任心,提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4、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落实德育常规,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5、配合教办做好其他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反思 篇6

学校德育工作反思篇一

德育教育在近些年来,总是叫的响,唱得高。在这高调的背后,我们却时常为现在的孩子教育“顽皮,不听话“而苦恼。学校为此组织了多次集体的活动,也找学生个人谈话,但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品行没有什么好转,甚至不少学生在家里,社会上犯了事,也找到学校里来。社会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德育工作者所做的努力在社会上一点也没有得到认同。这一系列不满意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我们的德育工作到底该做些什么?又不该做些什么?怎样做才是大家满意的学校德育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下列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在中华民族的德育教育系列中找到合理的定位。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民族,它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而学校具有传承这些美德的责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我们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向孩子们传递些什么呢?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认为目前主要是向学生输送一些传统的美德理念。如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编出新的,或着是顺口溜,儿歌等。通过德育工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道德底线。话不在多,而在于有拓展性,让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各校的实际加于延伸。

二是注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与养成教育为主,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应该在学校构成完成的系列,学生处在各个阶段应有所侧重,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应该整体推进,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一开始就应该是全面接触的。只是落实到位时要因年龄,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定。有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有的可以 适当延长时间完成,不可按年级,班级搞一刀切。

三是德育教育要重在落实。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不是缺少政策法规,也不缺少内容素材,缺少的德育工作的落实。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如果都像语数教师那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放过一个德育上的“差生”,不放过一个学生行为习惯上的过错,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绝对不会是目前的这种现象。

四是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我们不得不佩服现在的语数M值与P值在落实文化课评价的价值。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是否也能探索一条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学校又便于操作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我觉得各校是完全有能力去制定和实施。

而目前小学的德育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与各学科没有结合好,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就造成了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不完整性。如有的教师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他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将学生构建的道德底线击破,而学校的德育工作完全有可能被扭曲。

二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过分注重形式。现在的德育工作者往往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来表现,因为这样好总结,成果显而易见。殊不知,一个活动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要让学生真正在心灵里留下烙印,却还需要老师持久的训化与检查。要达到学生同化的程度,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做得还远远不够。

三是学校德育只是社会德育的一个组成部门。没有社会的大德育体系,没有大环境的德育教育氛围。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成功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当前辛勤工作在德育战线的工作者最为苦恼的事情。因为你在教室讲的,在学校集会上说的,搬到社会上去一看,好多又不是这样的,学生也就不信你那一套了。

现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教育内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人也应该高兴,不断的去探索落实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我相信只要改掉德育工作做表面文章的坏毛病,就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德育教育天地。

学校德育工作反思篇二

我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生活规范、学习规范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德育领导力量

1、学校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中,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年、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三)开展特色活动,激发竞争意识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卑感和上进心不足等问题,甚至有“无事生非”的倾向,我们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参与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本我们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好国旗下的讲话课,开展校广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校意识、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

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对德教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及时表彰奖励,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强化硬件设施,为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物质保证学校为了改善德育大环境,不仅从软件上入手加强工作力度,还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硬件上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添置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工作,画廊、墙报的宣传工作责任到人,定期更新,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在校园内新建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的宣传牌;教室等地方悬挂着名人画像及宣传标语,充分突出学校的教育功能;通过上述努力,我校基本做到了使学校的每块土地,每一寸墙报都能说话,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效果良好。

二、强化行为规范管理,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对学生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开学初,抓好学生的仪表、服饰、发型等行为规范。又如各年级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卫生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的整洁、清新,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德育课、礼仪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行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课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

3、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着力点。

4、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人际关系安全、饮食安全、实验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毒品。

学校德育工作反思篇三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反思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反思与改革

当前,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 导致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 同时对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组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在成为文明时代发展工具的同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也成为当今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基本素质。由于我国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育教学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对这些不足之处充分认识并反思, 从而找出能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策略与改革建议。

反思性教学是对新课改提出的挑战, 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要求, 对学生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反思中, 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认识到对这种现状反思和改革的紧迫性, 并积极的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一、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以及学校教育的滞后性, 使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的投入与关注力度欠缺

近年学习计算机是一大热门, 但是教学情况却不理想, 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 具体分析下学校有很大的责任, 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与关注力度欠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教学硬件的投入上不足, 使学生缺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造成了毕业学生在要求较高的企业应聘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是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上重视不够,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对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构成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作为课堂灵魂的教师如果知识得不到更新, 对学生的教育也会造成阻碍作用。

2、教材陈旧与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中, 教材陈旧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教材的陈旧是学生学习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计算机教学主要以知识与理论为主, 在课程设置中忽略了对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设置, 而如今高科技犯罪已经逐渐被社会和政府部门重视, 忽略在计算机教育中的职业素质培养对学生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

3、学生的学习起点偏低以及就业形势严峻

高校的扩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如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量方面明显偏低, 这就对计算机教育造成了挑战, 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难度较大也主要是由于学习起点偏低, 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接触过少;另外从就业形势上看并不乐观, 许多学生的就业存在岗位难找、待遇不高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反思与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计算机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计算机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深化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两方面。

1、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学校中的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 社会中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趋向科技化, 企业对人才在计算机方面掌握的知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改革计算机教育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2、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 计算机技术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素质, 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经济以及生活、娱乐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极其应用带来的影响,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可以使在校学生在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前掌握一门技术, 所以,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和深化是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要求。

三、对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反思及改革建议

通过认识计算机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以及对其改革的迫切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学校应该如何支持计算机教学

学校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当起到主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工作:首先应当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 学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意识, 推动学生在充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与实践结合, 使其专业素质得到质的提升;其次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使教师的知识得到更新, 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师的业务素质考评上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督促教师素质的提升。

2、如何解决教材与课程设置的问题

教育部门要树立更新教材、保证使学生知识符合时代发展的意识, 建立反馈机制, 支持学校与教师对教材的应用以及建议的提出, 确保充分了解教材的使用效果;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在具有优良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质,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 从学校、教育部门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对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创新, 不仅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具有积极意义并且能够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对信息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英:《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激励机制的探讨》,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3) :85-86。

对学校工作的反思 篇8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观及接合理论为反思我国当前日益高涨的学校文化热潮提供了基点。学校文化是一个整体性的人本概念,应从接合过程入手,让学校中的个体意识到自身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权利与义务,主动理解、积极表达、能动接合。

关 键 词 学校文化;安东尼奥·葛兰西;斯图亚特·霍尔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7-0030-04

我国对学校文化研究的热情,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一流学校管理靠文化”的观点不仅得到了研究者的认可,也备受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关注。然而,无论是学校文化的照搬现象,还是近年频现的校园暴力事件、师德失范事件,都将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毫不留情地一一暴露出来。一场追根溯源的反思,势在必行。什么是文化?在中小学的场域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葛兰西的文化观与接合理论为这些困惑提供了解答。

一、葛兰西文化观与接合理论的启示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离不开对文化本质的探索——什么是文化?早在1977年,柯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就指出了界定文化研究的困难乃至不可能,“在任何精确的程度上界定文化研究都是极其困难的”[1]。文化定义如此之多,其内涵“多样广泛”却又并非“无所不包”,以至于视任何一种定义为“最科学的定义”都是不合理的,都将面临挑战。尽管如此,在文化研究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线索,循着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勾勒出文化领域大致的思想演变轨迹,并从文化研究重心的转变中汲取反思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有益观点。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文化观,作为传统“文化主义范式与结构主义范式”危机的解决方案,被称为文化研究领域的“葛兰西转向”(Turn to Gramsci)。在《狱中札记》一书中葛兰西对文化做了如下解读:“它是一个人内心的组织和陶冶,一种同人们自身的个性的妥协;文化是达到一种更高的自觉境界,人们借助于它懂得自己的历史价值,懂得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首先是精神,也就是说他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2] 葛兰西的文化观落脚点不在于“文化”本身,而在于文化中的“人”,文化的意义在于使文化中的人达至一种“认识自己”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文化生产者与文化消费者之间协调妥协的产物,也就是说,文化文本的生产,只有进入人的生活中,才能产生意义。

葛兰西文化理论的后继者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theory of articulation)精妙地描述了文化的形成过程——接合/表达:“一个联结(接合)乃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将两个不同原素形成一个统一体(unity)的一种接合形式。这环扣并非永远都是必然的、被决定的、绝对的以及本质的。”[3]文化本身无法源源不断地产生意义,但文化却能够代代相传且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意义,就是因为文化形成过程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各种各样的意义不断接合/表达的过程。一个接合是由许多甚至无数的接合再接合而成的。与葛兰西的文化观相耦合,接合理论探讨的是“意识形态(文化)如何赋予人民(个体)力量,使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历史情境有所意识或理解(主动理解),而不会把这些理解形式化约为他们的社会经济或阶级位置(被动接受)”。[4]

葛兰西的文化观与接合理论的内涵对我们理解学校文化有以下两个重要启示:

第一,文化的落脚点并不在于“文化”本身,而在于文化中的“人”。文化的终极意义在于熏陶、组织文化中的人的思想与情操,使其产生更深层次的对自身的思考。不同于现有的对学校文化的解读,基于葛兰西的文化观来理解学校文化的本质,意味着学校文化的意义并不在于学校文化本身,而在于学校文化形成过程中,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个体,懂得自身存在的价值、发现自身的作用,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自觉境界。

第二,文化是个体与文本之间无数的接合再接合日积月累形成的。真正能够深入人心、人性的才是文化,有效的文化能够对文化中的每一个个体产生影响,而这样的文化并不是通过告知个体“文化是什么”,使其被动接受形成的,而是通过文化中的每一个个体对事件的主动理解与积极表达产生无数独特的意义形成的,意义不断联结进而形成的一种群体性的理解框架,这就是文化。文化从个体的主动理解中来,同时又决定着个体的理解特点。从这一理念出发,空谈学校文化建设,却不谈文化与个体的接合,只会使学校文化变成一个缺乏生命力的意义陈述。文化应该由学生中来,由教师中来,由学校中的每个个体中来。

二、对热潮的反思与实践的重构

基于上述两点启示,笔者对当前学校文化研究的热潮有以下几点反思,目的是使理论更好地付诸于实践:

1.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

基于葛兰西的观点,文化是一个整体性的人本概念。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盛行的“学校文化建设”概念,却多将学校文化视为器物层、精神层、制度层等层面的单纯综合,认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应从多个层面分别进行:器物层的花园绿地、小桥流水;精神层的名人廊、名人墙;制度层的行为规范、管理标准等,现有研究也力图从不同层面分别探讨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这是对文化本质的一种误解,因其过于注重建设的手段,而忽视了学校文化的目的,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必将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需要明确的是,文化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意义的载体只能是身处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学校文化的本质是使学校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如果学校文化离开了身处其中的个人,就将不复存在;如果学校文化不能使身处校园中的个人体味到文化的意义,那注定是要失败的。

秋季学期学校工作反思 篇9

1、班子成员商定的工作坚决不能互相推诿、扯皮,职责不明、分管不清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一个原因;工作懒散,不求上进,觉悟不高,党性不强是又一个原因;多年养成的恶习,老班子的.一贯做法是第三个原因。

2、必须摒弃拈轻怕重、见利忘义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树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甘当人梯、愿做绿叶的奉献精神。

3、安排工作必须明确,做到人、事、物落实到位,有部署、监督、结果、评价、记录,事情要完整,工作有回音。

4、谁分管,谁负责,谁落实,不能乱来。只有工作职责明确了,监督到位了,工作落实起来才能顺利、流畅、不丢漏洞。

5、工作“三少三多”: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支持;少虚套,多务实。学校事务总有限度,只要分工合理,要求适当,责任明确,协调及时,自然会把工作做好。

6、幸福工作,真诚合作,轻松交流,快乐相处,应该是我们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共同追求的工作和学习目标。

7、坚决不能在背后揭别人的短处,说别人的坏话,诋毁别人的形象,发别人的牢骚,出别人的窝囊,埋怨别人一无是处。对他人,力争多谈长处,多提优点,多看闪光点,树其良好形象。对教师如此,对学生亦如此。

8、尊重应成为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的一个主流,坦诚也是学校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原则。

9、找准学校发展的方向,定位要准,目标要明,特色要亮;发展规划有层次,考虑困难要充分,制定措施要科学;既要有短期目标,更要有长期目标,层层推进,逐一落实。

10、尽可能让老师感觉到自己在学校有成就感、职业幸福感、荣辱感、主人翁感,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捆绑一起,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11、公正、公平、民主、尊重、人文、鼓励,这些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理念。有些教师很爱面子,有时很较真,甚至钻牛角尖走极端,对不理解的问题会提出自己的的见解主张;作为主管领导,多倾听,要耐心,多站在对方位置上考虑,充分了解,不要匆忙下结论。

上一篇:摸底排查工作方案下一篇:小学六年级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