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精选8篇)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篇1

占有

一、占有要素

1、对物的管领与控制;

2、有占有的意思(占有继承除外)

二、占有的类型

1、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1)、他人如果有权占有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人无权请求返还;

(2)、无权占有:

善意占有:a、自主占有:返还原物、代位物、不承担赔偿责任;

b、他主占有:返还原物、代位物、越权使用赔偿;

恶意占有:无过错责任,只要有损坏就要赔偿。

注:返还原物与孳息;善意占有人可以请求必要费用。

2、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1)、拾得遗失物+自主占有心态=恶意无权占有;

(2)、拾得遗失物+他主占有心态=无因管理(有权占有)

三、基于债权的有权占有具有相对性

例:甲:原所有人;乙:占有人;丙:所有人;

甲、乙:债权关系(交付)

甲、丙:物权关系(登记)

1、区分原则:

甲乙之间债权成立;

乙基于债权占有为有权占有,甲无权要求返还;

2、合同相对性;物权优于债权

丙取得物权;有返还原物请求权(追及效力)

四、占有返还请求权与返还原物请求权

1、占有返还请求权:

(1)、请求人为占有人;

(2)、占有人的占有被侵夺;

(3)、被请求人:侵夺人或其继受人;

(4)、除斥期间:1年。

注:对占有继受人的占有返还:

(1)、概括继受人(继承):可以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2)、特定继受人(买卖)

a、善意:不可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b、恶意:可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2、返还原物请求权:

(1)、请求人:物权人;

(2)、被请求人:无权占有人。

a、基于债权的有权占有具有相对性,而物权返还是对世权;

b、不能对占有辅助人行使;

c、可以对无权的间接占有人行使也可以对无权的直接占有人行使;

d、提出请求时还是无权占有人,物依然存在。

注:占有返还请求权是占有人的权利不是所有人的权利,一定要有侵夺(如:租赁期满不还就不可以行使占有返还请求权)

物权与物

一、物的类型

(一)、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

重要成分:非经毁损或变更物的性质,不能分离。

(二)、主物与从物

1、从物的特征:

(1)、独立于主物,不是主物的成分;

(2)、在功能上协助主物发挥经济效益;

(3)、必须与主物结合使用;

(4)、主物与从物归同一人所有。

2、区分的意义:

(1)、从物与主物所有权同时转移;

(2)、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有条件的及于从物。

条件:

a、抵押权设立前,抵押物归抵押人所有的:抵押权及于从物;

b、抵押权设立后,抵押人才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的:抵押权不及于从物;

c、质权、留置权:看从物是否同时转移。

(三)、原物与孳息

1、孳息的类型

天然孳息、法定孳息(孳息必须于原物相分离)

2、孳息所有权的归属:

天然孳息:(1)、约定;

(2)、无约定,所有权人取得;但用益物权人优于所有权人;

法定孳息:(1)、约定;

(2)、交易习惯。

注:

1、担保物权人可以用收取孳息折抵债务,但不能认为其取得孳息所有权;

2、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投资收益)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孳息和自

然增值除外。

二、物权的三大效力

(一)、排他效力:一物一权原则

1、一个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

2、一个物上不存在两个以上内容冲突的他物权。

(二)、追及效力:例外善意取得;

(三)、优先效力

1、物权优先于债权(一物二卖)

例外:(1)、所有权转移不破租赁(买卖、赠与、继承)

(2)、预告登记债权物权化。

(3)、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仅适用于房屋承租人。

2、他物权优先于自物权

(四)、担保物权竞存

1、抵押权的顺位:

(1)、不动产

a、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

b、同一天登记的,顺位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2)、动产

a、登记过的优于未登记的;

b、先登记的优于后登记的,同一天登记的顺位相同;

c、没有登记的顺位相同。

2、担保人再设立担保物权的行为

(1)、留置权最优先受偿;

(2)、已登记的抵押权优于质权

(3)、善意的质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

(4)、质权先成立的优先于抵押权。

3、担保物权人再设立担保物权的行为

(1)、先有留置权,再设立抵押权或质权的:抵押权或质权优先于留置权;

(2)、先有留置权,再设立留置权的:后一个留置权优于前一个留置权;

(3)、先有质权,再设立抵押权或留置权:留置权或抵押权优先;

(4)、先有质权,再设立质权的:后一个质权优先。

三、物权请求权

内容:返还原物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

消除危险请求权。

物权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类型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法律行为必须有效;

2、原则上必须公示。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与法律行为无关;

2、物权变动不需要公示(但不经公示不得处分如:继承)

二、基于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

1、法律行为的效力不受物权公示的影响;

2、房屋买卖未登记: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但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3、不动产抵押未登记:抵押权未设立但抵押合同成立;

4、动产买卖未交付:所有权不发生变动但动产买卖合同成立;

5、动产质押未交付:质权不成立但质押合同有效。

三、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一)、总原则:以公示生效为原则,以公示对抗为例外。

1、原则:有效合同+公示=物权变动

a、有效合同+登记=不动产物权变动;

b、有效合同+交付=动产物权变动。

2、例外:

a、不动产: 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第三人

地役权:有效合同=地役权/+登记>第三人

b、动产:

动产抵押权:有效合同=动产抵押权/+登记>第三人

机动车交通工具:有效合同+交付=机动车交通工具物权变动/+登记>第三人

注:(1)、建设用的使用权登记时设立;

(2)、动产浮动抵押中:登记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3)、质权的设立:

a、票据质权设立:交付时设立,没有背书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b、以登记为物权变动要件的情况:

没有权利凭证的有价证券;

基金份额,股权;

著作财产权;

应收账款。

(二)、交付的类型:

1、风险、所有权、孳息的转移规则:

(1)、一般:交付主义;

(2)、指示交付:交付通知到达第三人;

(3)、简易交付:买卖合同生效时;

(4)、占有改定:第二个合同生效时。

2、现实交付:交付地点问题

(1)、约定地点:指定地点交付承运人或目的地交货;

(2)、无约定:

a、需要运输:货交第一承运人;

b、无需运输:同时知道的地点或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

3、简易交付

4、指示交付:

(1)、两个合意:

a、转移动产所有权、设立动产质权的合意;

b、让与返还请求权的合意。

(2)、让与人:

a、间接占有:让与债权返还请求权;

b、非间接占有:让与返还原物请求权、占有返还请求权、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

5、占有改定:

(1)、两个约定:使得受让人间接占有

a、受让人取得动产所有权的合意;

b、让与人和受让人成立借用、保管、租赁等债权合同的合意。

(2)、两个限制:

a、质权不可以用占有改定的方式设立;

b、让与人实施物权处分,且以占有改定的方式完成交付的不发生善意取得。

(三)、动产多重买卖中的所有权转移规则

1、特殊动产(车、船、航空器:交付优于登记)

(1)、先交付的;

(2)、过户登记的;

(3)、合同成立在先的。

2、普通动产:

(1)、先交付的;

(2)、先付款的;

(3)、合同成立在先的。

四、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形成之诉生效时)

(1)、行使离婚请求权;

(2)、行使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3)、行使可撤销可变更合同中的撤销权;

(4)、行使债权人撤销权。

2、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

3、继承、受遗赠(开始时)

4、合法建造、拆除房屋(成就时)

注: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无须公示就能发生物权变动,但不经公示不能处分。

五、不动产的三大登记

1、更正登记;

2、异议登记:

(1)、阻碍善意取得;

(2)、15日内要起诉。

3、预告登记:失效的情形

(1)、债权消灭;

(2)、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登记。

共 有

一、共有的类型:

1、按份共有:默认

2、共同共有:

(1)、特点:须有家庭、夫妻等共有关系;

共有人不分份额分享一个所有权;

(2)、类型:

a、夫妻共同共有;

b、家庭共同共有;

c、遗产分割前,继承人对遗产的共同共有;

d、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

二、对共有物的处分和重大修缮

1、按份共有人三分之二同意;

2、共同共有人全体同意。

三、共有物的分割

1、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

2、共同共有人只有在共有基础丧失(离婚)或有重大理由时(近亲属重病)才能分割。

注:(1)、夫妻因日常生活需要一方处分共同财产的无须对方同意;

(2)、部分共有人擅自对共有物进行处分,构成无权处分可能形成善意取得;

(3)、按份共有按份共有人对自己的份额享有独立的所有权,处分时无须其他共有人同意。

3、共有物之债:

对外:连带债权,连带债务;

对内: a、按份共有:按照各自份额承担;

b、共同共有: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各共有人之间可以追偿。

4、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优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2)、多名共有人同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由出卖人自行决定。

善意取得

一、构成要件

1、一个前提:合法占有,无权处分;

2、两点效力:

(1)、第三人依据善意取得,取得物权;

(2)、原物所有人可向无权处分人追偿,但不得要求第三人负责。

3、三个条件:

(1)、善意(不知情)

(2)、合理价格(排除无偿取得,约定即可)

(3)、公示

4、四个排除:

(1)、遗失物;

(2)、盗赃物;(不包括以欺诈、胁迫而取得的赃物)

(3)、走私物;

(4)、非法扣押物。

5、五个范围:

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动产、不动产。

二、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

1、善意取得质权、抵押权:不要求“以合理的价格受让”

2、动产抵押权善意取得:不需要交付;

3、留置权的善意取得:不以无权处分为前提条件。

三、占有脱离物的处理

1、内容:盗赃物、遗失物、埋藏物、失散的动物;

2、效果:不适用善意取得;

3、有偿取得:

(1)、善意受让人通过拍卖或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处购买;

(2)、除斥期间:2年;

(3)、特点:2年内占有脱离物恒为占有脱离物,无论辗转多少手,均不发生善意取得(追及效力)

注:第三人善意取得动产所有权时,会使该动产上原有的抵押权和质权消灭,但第三人知道的除外。

四、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

甲(房屋)

乙(土地使用权)

合同当事人;

合同当事人;

地役权人。

是否知情:甲、乙有无地役权登记。

注:

1、丙可以直接禁止乙建高楼;

2、甲、丙是否可以禁止丁建高楼,关键看地役权是否登记,登记:可以;反之不行。

担保法

一、担保权概述

(一)、特征

1、从属性:成立;内容和范围;效力;消灭;债权转移都从属于主债权;

2、物上代位性:保险金、赔偿金、补偿金;

3、不可分性:债权的全部(无论部分消灭或转让)

担保物的全部(无论其价值是否分割、增减)

(二)、禁止流押(流质)条款:

1、2个特征:

(1)、在履行期限届满前约定;

(2)、内容: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取得担保物的所有权。

2、一个例外:

当铺质权:(1)、不禁止流质条款;

(2)、盗贼、遗失物可以善意取得。

(三)、免责的债务承担(债务人转变)

1、第三人提供担保或保证的;

2、未经第三人书面同意;

3、担保人或保证人不再承担相应的责任(仅对转让的部分)

(四)、一债数保(混合担保)

1、保证与债务人提供的物保并存:

(1)、约定;

(2)、无约定,债务人提供的物保优先于保证;

(3)、债务人放弃物保(顺位或变更)保证人在放弃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4)、债权人有过错的(怠于履行;无效或撤销物保合同)保证人在过错范围内免责;

(5)、债权人无过错的(不可抗力)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2、债务人提供的物保与第三人提供的物保并存

(1)、约定;

(2)、无约定,债务人提供的物保优先于保证;

(3)、债务人放弃物保(顺位或变更)保证人在放弃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4)、债权人有过错的(怠于履行;无效或撤销物保合同)保证人在过错范围内免责;

(5)、债权人无过错的(不可抗力)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3、保证人与第三人提供的物保并存

(1)、外部关系:两者平等,只有当债权人明确放弃物保时,保证人才能在放弃范围内免责;

(2)、内部关系:

a、物保为有限责任<=债务均额

b、人保为无限责任>=债务均额

(3)、追偿顺序:没有顺序,既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向提供担保的第三人追偿。

(五)、共同抵押

1、类型:

(1)、按份共同抵押:只能向债权人追偿,不能向其他按份共同抵押人追偿;

(2)、连带共同抵押:既可以向债务人全额追偿,也可以直接按照内部份额比例向其他连带

共同抵押人追偿。

2、连带共同抵押与混合担保区别:

(1)、连带共同抵押:物保+人保——有顺序限制;

(2)、连带共同抵押:物保——无顺序限制。

3、第三人追偿的比较

(1)、混合担保:第三人既可以向债务人全额追偿,也可直接按照内部份额比例向其他担保

人追偿;

(2)、连带共同抵押:第三人职场也无顺序限制;

(3)、连带共同保证:第三人追偿有顺序要求,应先向债务人全额追偿,不足的在按照内部

份额比例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

二、抵押权与质权

(一)、抵押权的设立

1、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

(1)、抵押合同有效;

(2)、抵押人具有处分权;

(3)、登记。

2、不动产抵押权的内容:

(1)、建筑物和其他地上附着物;

(2)、建设用地使用权;

(3)、公开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正在建设的房屋。

注:不动产抵押人未办理登记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抵押合同上的担保权,抵押人应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或以抵押物的价值为限承担违约责任。

3、动产抵押权的设立:

(1)、抵押合同有效;

(2)、抵押人有处分权。

4、禁止抵押的财产:

(1)、土地所有权;

(2)、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包括:耕地、宅基地、自留上、自留地)

(3)、以公益为目的的单位的公益设施;

(4)、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先成立抵押权的,不受影响)

(5)、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二)、抵押中的房地一体主义:

房屋和建设用地使用权一体化;

例外:先对建设用地使用权做抵押,后再上面建设房屋的,抵押权不及于房屋。

(三)、抵押权与买卖不破四租赁

1、不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先抵后租,抵押权登记的;

2、适用买卖不破租赁:先租后抵;

先抵后租,抵押权未登记的。

(四)、抵押物的转让:

1、转让需要经过抵押权人的同意,转让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

2、受让人可代为清偿债务来消灭抵押权;

3、不可转让,但可以抵押质押,出租;

4、未经同意而转让的——无权处分——善意取得。

(五)、抵押权的保全:

1、防止权:要求停止该行为;

2、恢复原状或增加担保;

3、加速到期。

(六)、抵押权的实现

1、条件:

(1)、不履行到期债务;

(2)、发生约定的事实。

2、实现方式:

(1)、折价;

(2)、拍卖、变卖;

(3)、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七)、抵押权顺位的变更、抛弃和让与

1、变更:

(1)、不动产登记生效主义;动产登记对抗主义;

(2)、效力: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人产生不利影响。

2、抛弃:

(1)、相对抛弃:“为某一特定人”

a、对外:顺位不变;

b、对内:抛弃者与被抛弃这处于同一顺位,双方按其债权比例分配。

(2)、绝对抛弃:“为所有人”依次前进。

3、让与:

(1)、两个交换位置,其他不变。

(八)、抵押权诉讼时效:

1、抵押权的诉讼时效从属其担保的债权;

2、如果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诉讼时效期间经过,抵押人获得抗辩权,有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九)、动产浮动抵押:(担保财产的不确定)

1、特点:

(1)、主体特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包括自然人)

(2)、标的:现有或将有的所有财产;

(3)、抵押财产不特定;

(4)、抵押财产的可转让性。

2、设立:有效合同=抵押权/+登记>第三人

例外: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4、抵押财产特定:

(1)、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

(2)、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被撤销;

(3)、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4)、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十)、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不确定)

1、特点:

(1)、债权有可转让性;

(2)、在债权被确定前,最高额抵押抵押权无从属性;(抵押权不能随同债权转移)

(3)、担保的债权<=实际发生的债权;

(4)、债权转让不以通知债务人为构成要件,但不通知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a、未对债务人通知,债务人清偿行为有效;

b、通知债务人的,债务人清偿行为无效,构成不当得利。

2、最高额担保的范围:

(1)、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高于最高限额的,以最高限额为限;

(2)、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抵于最高限额的,以实际发生的债权余额为限。

(十一)、债权质权:(应收账款)

1、设立:

(1)、不以通知债务人为构成要件,但不通知不对债务人发生效力;

(2)、通知债务人后:债务人的清偿行为被冻结。

(3)、出质人:处分权受限制(不得消灭债权);

受领清偿权受限制;

(4)、质权人有孳息收取权。

2债权质权的行使:

(1)、金钱:金钱债务先于被担保的债权到期的:提存

后到期的:债权到期时质权人有权请求其向自己支付金钱。

(2)、其他动产:

向自己给付动产,设立质权;

(3)、不动产:请求向出质人转移所有权,并设立抵押权。

3、转质:

(1)、转质权优于原质权;

(2)、责任转质:

a、从属性;

转质权对质物优先受偿范围以原质权为限;

原质权消灭,转质权也消灭;

须原质权和转质权均具备行使的条件,转质权才能行使。

b、绝对无过错责任。

承诺转质:

a、独立性;不受原质权的限制。

b、过错责任。

三、保证

(一)、概念与特征

1、当事人:债权人、保证人;第三人:债务人;

2、合同成立方式

(1)、保证合同;

(2)、保证条款;

(3)、保证人签章;

(4)、担保书,债权人同意;

(5)、口头保证,两个证明人。

3、保证债务的内容

(1)、代为履行;

(2)、赔偿责任。

4、保证责任范围

(1)、有限保证:约定;

(2)、无限保证:主债务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

5、保证与第三人提供的抵押、质押的区别

(1)、抵押权、质权的担保优先于其他债权;

(2)、保证没有优先受偿权。

6、保证债务的从属性:

(1)、成立上从属于主债权;

(2)、效力:主债权必须有效;

(3)、内容、范围:保证债务>=主债务

(4)、消灭

(5)、债权转移:例外a、约定仅对特定人保证;

b、约定禁止债权转让的。

展开:

(1)、债权转让:保证债权从属性;

(2)、债务承担: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转让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3)、主债务变更:有利于保证人归责:

a、减轻:变更后

b、加重:变更前

c、延期:不变

7、保证人禁止条件:

(1)、国家机关;

(2)、公益性事业单位;

(3)、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4)、企业法人分支机构(未经企业法人同意)

(二)、保证方式:

1、一般保证:补充责任

(1)、情况: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一般保证必须明确约定;

(3)、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4)、丧失先诉抗辩权的四种情形:

a、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发生重大困难;

b、债务人下落不明、移居国外,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c、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

d、保证人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或债务人放弃先诉抗辩权的。

2、连带责任保证:

(1)、默认;

(2)、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还债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诉讼主体地位:

(1)、一般保证:

a、只列债务人为被告;

b、债务人和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c、不能只列保证人为被告。

(2)、连带保证:

a、可只列债务人为被告;

b、也可只列保证人为被告;

c、债务人和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三)、共同保证:

1、按份共同保证:

(1)、按约定的份额;

(2)、保证人只能向债务人追偿,不能向其他保证人追偿;

2、连带共同保证:

(1)、默认;

(2)、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债务;

(3)、追偿的顺序性:先债务人后保证人。

(四)、保证期间(三重时间限制)

1、行权方式:

(1)、一般保证: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起诉(先诉抗辩权)

(2)、连带保证: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期间的确定:

(1)、约定的期间>=主债务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6个月;

(2)、约定直到主债务本息还清时——视为约定不明——2年;

(3)、未约定——6个月。

3、保证期间起算点:

(1)、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

(2)、宽限期届满之日;

(3)、破产程序终结之日。

(五)、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1、起算点:

(1)、一般保证: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先诉抗辩权)

(2)、连带保证: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

2、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

(1)、保证期间经过,不再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2)、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再计算保证期间。

3、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

(1)、分别计算;

(2)、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经过,保证人获得抗辩权;

(3)、主债务诉讼时效经过,保证人也可援用其抗辩权。

4、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对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影响:

(1)、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a、一般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b、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2)、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a、一般保证: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b、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六)、保证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1、保证人自己的抗辩权:

(1)、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2)、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经过的抗辩权。

2、援用债务人的抗辩权:

(1)、主债务诉讼时效经过抗辩权;

(2)、同时履行抗辩权;

(3)、顺序履行抗辩权;

(4)、不安抗辩权。

3、抗辩权援用规则:

(1)、债务人对债权人助长了抗辩权,保证人必须援用,不援用的保证人不得向债务人

追偿;

(2)、债务人放弃对债权人的抗辩权,保证人仍可援用;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篇2

关键词:担保物权,信贷业务,创新,商业银行

担保物权是指以使债务得到清偿为目的, 而于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上所设定的一种他物权。担保物权制度体现了其在价值取向上由债权型担保向融资功能型担保的转变, 是建立现代市场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民事法律制度。

一、《物权法》与《担保法》中有关担保物权规定的差异比较

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的《担保法》较为完备地提出了担保制度, 为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提供了法律保障。随后, 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担保法》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司法解释, 进一步完善了担保制度。2007年3月,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物权法》, 标志着担保物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担保法》相比, 《物权法》对担保物权制度作了很大变革。现将《物权法》与《担保法》中有关担保物权的规定进行差异比较。

1. 在担保物权的定义方面。

《物权法》增加了当事人可以约定行使担保物权的情形的内容, 放宽了行使担保物权的条件, 便于债权人行使权利。

2. 关于担保合同从属性的规定。

《物权法》取消了当事人改变担保合同从属性的规定, 在不改变担保合同从属性的前提下, 遇合同无效的情形, 当事人负返还财产的法定义务, 并另行约定担保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商业银行的权益。

3. 当人保与物保并存时, 担保权实现规则的规定。

《担保法》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 既不能公平对待物权担保人和保证人, 也限制了债权人自身的选择自由, 在某些情况下还不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物权法》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的综合模式, 将当事人的约定置于最优先地位, 赋予当事人选择的权利, 符合意思自治的原则。

4. 关于抵押权行使与诉讼时效的规定。

《物权法》所规定的行使担保物权的期限, 为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 比《担保法》的司法解释期限少了两年。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 归抵押人所有, 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5. 抵押物转移制度的相关规定。

《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登记的基本结构, 并就登记的效力和合同的效力进行了区别。对于特定动产物权登记、权利质权登记, 《物权法》以相关条文分别做出了规定。

二、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的影响

1. 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的推动作用。

(1) 强化了商业银行拓展信贷业务的法律基础, 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担保物权制度对抵押物的认定贯彻了“法不禁止即为允许”的理念, 大大拓展了担保物权的范畴和内涵, 强化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现创新和发展所必需的法律基础, 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担保物权制度的广泛实施, 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财产的利用效率, 为金融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而且拓宽了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融资渠道, 促进了农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实际需求, 开发出相应的信贷产品, 进一步拓展农村信贷市场。

(2) 担保物权范围扩大, 信贷产品的创新步伐加快。 (1) 确定应收账款质押, 开拓了银行贷款担保新领域。《物权法》进一步明确应收账款的登记机构为中国人民银行, 这一规定可以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增强担保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2) 规定基金、股权能够用于质押, 可以合理避开分业经营格局下的相关限制, 丰富信贷产品种类。 (3) 规定公路、电网等收费权可以质押, 以公路、电网等收费权或是其他一些在未来具有稳定现金回报的权利作为支持, 设计推出新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加快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的进程。 (4) 《物权法》确认了企业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 并明确了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的有关规定, 拓展了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服务渠道, 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创新, 加大了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3) 修正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机制, 强化了对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创新的外部支撑。 (1) 完善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 为金融机构运用担保物权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2) 建立统一登记制度, 有效解决了目前登记机关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实行预告登记制度, 使商业银行债权实现更可靠;建立预期违约制度, 使商业银行债权实现更及时, 有利于防范“多重抵押”。 (3) 简化抵押物登记制度, 完善最高额担保制度, 大大降低了担保人和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 (4) 建立错误登记追责制度, 使商业银行债权的实现更有保障。

2. 担保物权制度的发展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带来的挑战。

(1) 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外部支持体系混乱, 有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1)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抵押物登记机构较多、设定程序繁杂, 且登记机构对提供材料的种类有自由裁量权, 不利于担保物权的普遍运用。 (2) 登记过程未实现电子化。登记过程较长、效率低、费用高。 (3) 抵押物的价值实现成本较高, 执行、诉讼成本高。商业银行作为受让方和出让方需要先后办理两次过户手续, 缴纳两次费用, 部分费用甚至占标的物价值的30%。 (4) 异议登记规定使商业银行办理抵押贷款面临较大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抵押物的权属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 确保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 (5) 以预告登记的不动产进行抵押, 存在抵押权难以实现的风险。若商业银行接受了预告登记的不动产为抵押物, 一旦抵押人不在“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及时办理正式登记, 则商业银行的抵押权将失效。

(2) 担保方式的拓展、登记制度的创新, 给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新问题。 (1) 担保方式的灵活性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审慎性之间存在矛盾, 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实践中, 贷款企业伪造合同骗取贷款、付款人拒绝付款等使得应收账款质押具有较大的风险。 (2) 担保程序的简化与信贷管理的复杂性存在矛盾, 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3) 担保物权制度的前瞻性与信息流通的滞后性存在矛盾, 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4) 缩短了担保物权实现的时间, 对商业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或接收、管理、处置抵债资产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创新遭遇担保瓶颈, 部分信贷创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商业银行从维护信贷资产安全性的角度出发, 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通常偏重于法定的不动产抵押或要求债务人提供第三方保证, 而比较排斥其他资产担保形式。《担保法》虽没有禁止动产担保, 但也没有对动产担保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就带来了操作难度。商业银行在选择客户及确定担保资源时要求较为严格, 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 部分信贷创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对策建议

1. 尽快完善《物权法》的配套制度, 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 严格遵循“物权法定”原则, 尽快建立完善、统一的担保物权登记系统。国家应尽快指定或成立专门的组织负责建立统一的动产和不动产担保物权登记系统, 统筹系统建设工作。 (2) 健全交易保障制度, 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条件。应对现有的、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物权登记系统进行清理, 并尽快按照统一的标准落实登记范围、程序、时限、收费标准、公示渠道、透明度等系统信息项目的具体内容, 建立登记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登记有效期内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虚假、恶意登记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 防止虚假登记信息给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带来风险。 (3) 地方政府必须审查商业银行进行信贷业务创新的有关需求, 并制定政策予以支持。

2. 建立便捷的担保登记制度和高效的担保执行制度, 提高抵债资产的处置效率。

(1) 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抵债资产的处置效率。一方面, 在抵债资产的司法拍卖环节增强债权银行的自主性, 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抵债资产的处置效率。另一方面, 对以物抵债方式取得的抵债资产设立特殊的权益形式, 商业银行可以免于办理获得抵债资产时的受让过户手续。银行凭以物抵债协议或法院裁定, 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备案, 并在登记机构的相关系统中予以标识, 从而进入特殊权益状态。 (2) 减免商业银行处置抵债资产过程中的相关税费, 从而降低处置成本。一是免征汽车类抵债资产的通行费、养路费。二是免征进入特殊权益状态的抵债资产的过户环节税费。三是在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给予相应优惠。

3. 建立信贷产品创新机制, 进一步加快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创新速度。

(1) 应以《物权法》为依据, 依托市场和客户需求创新产品。要通过“需求的收集→需求整合→产品开发→推广应用→跟踪反馈→再创新”的流程, 不断研发出新的金融品种, 设计有针对性的新产品。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产品、服务创新评价办法, 并将之与奖惩机制配套, 使产品、服务的创新步入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 (3) 加大科技对信贷业务创新的支持力度, 为信贷业务创新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

4.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 防范信贷业务创新带来的操作风险。

(1) 修订和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对与《物权法》有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按照“内控优先”原则, 推出信贷新产品和担保新方式。对于《物权法》新增加的规定, 应及时修订并出台相关业务合同尤其是担保合同, 并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办法, 以防范新规定带来的风险。 (2) 合理运用更正登记、异议登记等补救措施。加强对抵押权、质权的维护,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充分维护商业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 (3) 逐步建立登记赔偿基金制度。可提取一定比例的登记费用以设立基金, 用于登记错误的赔偿。 (4) 加强信息沟通, 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警, 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 要定期组织培训, 使相关人员理解并掌握《物权法》的内容及操作实务。应对法律合规人员、授信审查人员和客户经理进行重点培训, 使其树立“物权法定”观念, 提高其实施《物权法》的能力, 有效防范因内部操作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田士永.物权行为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茵.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于宏伟.物权变动模式之选择与交易安全.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6

[4].许中缘, 杨代雄.物权变动中未经登记的受让人利益的保护——兼论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法学杂志, 2006;1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篇3

[关键词] 浮动抵押 浮动抵押固定化 独立担保 最高额质权

2007年3月,《物权法》正式通过。在其总共247条中,仅担保物权一编就占到了71条,可见担保物权制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物权法》,其中的确对《担保法》做了大量的删减、修改和创新;大到立法价值的转变,小到担保标的范围的扩大,可以说《物权法》对担保制度做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

一、《物权法》对担保制度的修缮

1.立法价值的转型

先前的《担保法》明确限定担保财产、价值大小、实现担保的情形等等,力求通过此种法律限制达到保护担保人和债权人的目的;但实践中此类限制却常常反而成为权利的枷锁,不利于权利人主张权利。《物权法》的立法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弊病,在诸多方面都变限制为灵活约定:法律不再过多干预,而由理性的当事人通过充分的意思自治予以约定,这样无疑能更好地起到保护当事人权利的作用,也更符合私法的法律价值追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抵押财产的扩展

《担保法》第34条: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物权法》第180条: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 ——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以上具体财产种类变化不大,故不赘述。关键在于各自的最后一条:《担保法》要求的是只有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财产才能用于抵押,而《物权法》规定只要法律不禁止即可以用于抵押;同时《物权法》也把财产范围从所有权扩大到了可以处分的财产权利。可见《物权法》是真正体现了“法不禁止则可行”的原则,积极提倡担保物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担保物权发展。

(2)抵押物价值

《担保法》第35条: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

《物权法》第13条: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由上可见《物权法》非常明智地取消了《担保法》中关于不得超出抵押物价值进行抵押的不合理规定,而由当事人自行决定,表明立法者已充分重视到了意思自治的重要性;同时这样操作也避免了债权人为了使抵押合同有效、而不情愿地抬高抵押物的评估价值的尴尬局面。

(3)实现担保情形的约定

《担保法》第34条: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物权法》第170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比较以上两大法条对抵押的定义可知,《担保法》中规定仅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能行使担保权;而物权法则在此基础之上规定了双方可以就行使担保权情形进行约定,可见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方便了当事人通过约定将交叉违约等诸多实践中采用的情况列为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

2.债权与物权分离

担保法第41条: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第64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物权法第15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由上,物权法已将担保合同和担保权利相分离,避免了担保法中债权、物权不分的局面,全面体现了债券的独立性,也解决了之前由于不分而产生的诸多弊端。

3.对“物保优于人保”的否定

担保法第28条: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物权法第176条: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长期以来,“物保先于人保”这一毫无依据的原则一直存在担保法中,实践运用中这一原则既不利于公平对待物权担保人和保证人,也限制了债权人自身的选择自由,甚至还损害了债权人的权利。其实担保法司法解释在早期已发现此问题,对该规定也做出了调整。但调整后的规定并未能在实践中有力运用,所以这次物权法的彻底修改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真正保证物保人和保证人地位平等,且赋予债权人以充分选择权。

二、新担保制度的引入

浮动抵押制度源于英美法系,由《物权法》最新引入,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浮动抵押制度主要的特点是:抵押的财产具有不确定性,直到约定或者法定的事由发生,抵押财产才确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处分抵押财产不必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也无追及的权利,只能就约定或者法定的事由发生后确定的财产优先受偿。

正是以上特点,使得大陆法系认为浮动抵押难以保护抵押人的利益,故一直未予以采用;但是该制度在英美法系却非常发达,浮动抵押的优势也得到极大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对物的各种权利进行充分利用,出抵后并不影响抵押人的经营和运作,同时又为抵押人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更好运作发展,最后的结果大都比普通担保更能助于实现债权。

笔者认为《物权法》引入此制度上是明智之举,毕竟能很大程度解决目前国内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做大做强的难题。但是此制度的固有特点和风险也的确应该引起充分注意。与英美相似,对企业运用时应建立起与该制度配套的企业信用体系;针对非企业在采用该制度时更应该注意加强财产监管力度;而且应该强化规定部分浮动抵押固定化条件,如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等——在出现该些情况下,浮动抵押的财产即不再变动,予以确立,转化为普通的抵押担保。相信在对该制度各配套措施落实后,这将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制度移植。

此外,《物权法》还在最高额抵押的基础之上引入了最高额质权,这两个制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将最高额的制度扩大到质押中,使该制度更加完善,更有利于促进担保制度发展;而且物权法还扩大了留置的范围,将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等产生的占全引入留置范围,以便于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实现权利。

三、對《担保法》的部分废弃

1.独立担保制度

担保法第5条: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以上“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一直被视为是可以设立独立担保制度的依据。即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设定独立于主合同效力的担保合同,该做法在国际贸易上也非常通行,如见索即付、见单即付等。对于独立担保一直都没有法律明文禁止,最高院也只是明确禁止独立性质的保证,而且实践中也大量运用该制度。而物权法却将担保法的“有约定除外”改成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即取消了当事人约定独立担保合同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独立担保在国内实践中具有相当的意义,不应为了维持理论上的担保从属性而废弃该制度。虽然理论上始终强调担保的从属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事人双方签订合同后、即使合同无效,双方之间仍然存在交换货物货款等的义务,只要原先的担保合同有效成立,担保人就应该已经预见到承担担保责任。出于更好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考虑,要求已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共同承担责任,也无可非议。这也符合了要求担保人对自己义务有充分预见的要求,而且的确能起到更好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贸易的作用。

其次,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而对某些理论基础做出例外规定也大有所在。如浮动抵押制,它就不符合担保法要求担保人充分预见自己义务的一大基础原理,但出于更好的融资交易需要,物权法还是把它引入担保制度。对于尚不成熟的制度物权法都选择引入,像独立担保这种实践中如此频繁运用的制度又为何要废弃呢?这样的废弃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也是物权法的一大疏忽。

2.抵押权转让制度

担保法第49条: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转让行为无效。

担保法解释第67条: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人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

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

物权法第191条: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由上,《担保法》要求抵押人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就会造成转让无效的结果。《担保法》解释创造性地规定了第三人涤除权制度,同时对是否办理登记的抵押物做了区分,按其是否具有公示对抗性,处理其与买受人的关系,可以说该规定是相当合理的。但《物权法》不但没有比解释更进一步发展,反而做出了比《担保法》更极端的规定——只要不经过同意的转让(处第三人代偿外)均属无效。

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抵押立法的初衷:抵押制度的设立在于它不会因为出抵而丧失支配权,不至于像质押和留置那样受债权人控制。但物权法对抵押转让的严重限制,无疑使抵押人丧失了物的处分权,极不利于物的流通,这样的抵押与质押又有多大分别?

而且不可忽略的是,实践中存在着如下情况:对于非法定登记的抵押,抵押人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且未告知买书人的情况下,转让了抵押物。此时买受人对物的抵押情况毫不知情,是善意第三人。倘若按照物权法规定转让行为归于无效,则对善意买受人非常不利:既不利于保障交易安全;也违反了民法上重要的“善意第三人制度”;而且债权人的债权又何以能对抗善意买受人的物权呢?所以对于物权法新规定的抵押物转让限制,是非常不妥的,其对担保法解释的废弃也是非常轻率的。

以上是对《物权法》中担保制度的梳理和评述。正如前述,物权法在删减中的确废弃了部分合理的担保法制度,影响立法基础和初衷,实属不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该物权法对担保制度的整体发展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其对担保法做了相当多有重大意义的修改,尤其是体现了立法者价值追求的变更和成熟,而且也大胆的引入了部分优秀的新担保制度,相信在对其中部分问题做出改进和弥补之后,物权法的担保制度立法,将是一次相当成功的立法。

参考文献:

[1]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2]王闯:规则冲突与制度创新——以物权法与担保法及其解释的比较为中心而展开,人民法院报, 2007~6~20

[3]梁慧星:不宜轻率规定“动产浮动抵押”[EB/OL].中國民商法律网.2006~1~24

物权法8-11章题库答案 篇4

第8~11章

用益物权

一、填空题

1.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之物享有的使用和收益权。用益物权是建立在所有权这个母权之上的一种他物权,是基于所有权的 弹力 性而产生。

2.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

有、使用

收益

的权利。

3.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自然资源

有偿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这一规定在民法理论上称之为

分层地上权。

5.1996年村民王某承包了村里的一块耕地,2013年王某全家迁入设区市成为非农业户口,发包方 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

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 承包方

7.物权法规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

转让

、入股

、抵押

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

8.物权法规定,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

供役地

,自己的不动产为

需役地。

9.物权法规定,地役权自

地役权合同生效

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

对抗善意第三人。

10.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

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11.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 三分之二 以上成员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 批准。

二、单项选择题

1.甲乙签订合同,将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于乙,但双方未办理登记。后甲又将土地承包 经营权转让于善意的第三人丙并登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乙不得以其设立在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抗丙设立在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B.乙以其设立在先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抗丙设立在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C.甲无权流转承包地

D.乙不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2.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获得的(C)承包经营权,依照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A.耕地 B.林地 C.荒地 D.草地

3.土地承包经营权自(C)时设立。

A.村委会通过 B.政府部门批准 C.土地承包合同生效 D.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 4.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草地的承包期为(A)年。A.30-50 B.30 C.50 D.30-70 5.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C)。A.自动终止 B.重新办理 C.自动续期 D.申请续期

6.依《物权法》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自(D)时设立。A.批准 B.合同生效 C.合同订立 D.登记

7.依《物权法》规定,对于以(A)方式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严格限制。A.划拨 B.出让 C.拍卖 D.招标

8.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D)。A.注册登记 B.重新登记 C.补充登记 D.变更登记

9.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A)。

A.一并处分 B.另行处分 C.与受让人协商解决 D.所有权不变 10.甲为了使自己的土地便于灌溉,与邻人乙协商在乙的土地上安装水管,甲的这种权利属于(A)A.地役权 B.地上权 C.相邻权 D.使用权 11.甲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赏远处的风景。便与相邻的乙约定:乙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高层建筑;作为补偿,甲每年支付给乙4000元。两年后,乙将该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丙。丙在该土地上建了一座高楼,与甲发生了纠纷。对此纠纷,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C)

A.甲对丙的土地不享有地役权

B.甲有权不让丙建高楼,但得每年支付其4000元 C.丙有权建高楼,但须补偿甲由此受到的损失 D.甲与乙之间的合同因没有办理登记而无效

12.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为满足甲公司开发住宅小区观景的需要,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100万元,乙公司在20年内不在自己厂区建造6米以上的建筑。甲公司将全部房屋售出后不久,乙公司在自己的厂区建造了一栋8米高的厂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小区业主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米的建筑 B.甲公司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米的建筑

C.甲公司和小区业主均有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米的建筑 D.甲公司和小区业主均无权请求乙公司拆除超过6米的建筑 13.下列用地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取得的是(C)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国家机关用地

D.商业、旅游、娱乐用地

三、多选选择题

1.关于现实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耕地的承包期是30年

B.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交由承包人使用时设立

C.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获得补偿 D.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下列土地能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是(BCD)A.国家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

B.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 C.农民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 D.农民集体所有的果园

3.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ABD)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A.转包 B.互换 C.分包 D.转让

4.通过(ABC)等方式取得的荒地承包经营权,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A.招标 B.拍卖 C.公开协商 D.变卖

5.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方式处分有(AC)A.出让 B.买卖 C.划拨 D.征用

6.下列哪些情况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ABD)A.工业用地 B.商品住宅用地 C.学校 D.商业用地

7.对于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AC)的方式出让。A.招标 B.划拨 C.拍卖 D.协议

8.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ABCD),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转让 B.互换 C.出资 D.赠与或者抵押

10.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有(ABCD)A.出让 B.转让 C.划拨 D.继承

11.下列权利中属于用益物权的有(ABC)A.土地承包经营权 B.建设用地使用权 C.地役权 D.相邻权 12.依照我国现行土地承包法,发包方和承包方在承包期内的权利义务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C)

A.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发包方有权收回承包土地

B.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承包方有权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

C.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发包方有权收回承包的土地

D.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承包方有权对其承包的土地依法进行流转 13.依照我国土地承包法,承包方对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有流转的权利,该权利包括(ABCD)

A.转包权 B.出租权

C.互换权 D.转让权 14.依照我国土地承包法,对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欲行使流转的权利,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CD)

A.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B.采取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C.采取出租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备案 D.采取转包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备案

15.某村自筹资金修建一水库。则该水库中的水(AD)A.属于国家所有 B.属于集体属于 C.属于全体村民共有 D.归该村使用

四、判断题

1.承包期内发包人一律不得调整和收回承包地(×)

2.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只有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才能发生承包经营权变动效力。(×)3.我国住宅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为70年,按照《物权法》的规定,该期限届满时,由土地使用权人续交土地出让金后,土地使用权可以续期。(×)4.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但有相反证据证明的除外。(√)

5.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6.某村村民将邻街的房屋全部用于出租后,又向村委会申请宅基地,遭到村委会的拒绝,村委会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7.某村村民陈某(女)在2012年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荒山种植水果,2014年陈某与邻村村民赵某结婚,由于没有在邻村取得承包地,夫妻一起继续开发荒山,然而村委会认为陈某外嫁不应再有承包权,其承包权应予收回。村委会这一做法是否正确?(×)8.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

9.某村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村民王某进行娱乐开发,并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该合同的签订是否正确?(×)

10.某房地产公司通过出让方式取得某地的使用权,在开发过程中发现稀有矿藏,于是准备开发矿产资源,有关部门阻止了该公司的开采行为,房地产公司认为自己取得土地的使用权应包括采矿权。房地产公司的说法对吗(×)

五、名词解释

1、用益物权

2、地役权

3、永佃权

4、分层地上权

5、地上权

6、土地承包经营权

六、简答题

1、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

2、地役权法律特征

3、永佃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不同

4、发包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提前收回承包地?

5、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及社会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甲环卫局在市北郊有一块划拨土地用于实验种植高效防尘的树木,占地120亩。2014 4 年5月由于新的环线公路开通,环卫局得知这条公路将通过自己的实验基地,其商业价值大增。2014年6月在没有向市国土局办理申请用地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基地拆毁与某房地产公司签定协议进行商品房开发,市国土局获悉后依法进行了查处。问:该环卫局有哪些违法之处?答:该环卫局有两处违法:

一、非法改变土地用途。

二、非法转让土地。

案例二:2.2002年刘建国与龙华村委会签定了承包水库合同,承包合同约定龙华村委会将村属水库交给刘建国经营,承包经营期为15年,在承包期内承包人每年向发包方交款5000元,承包合同签定后至2013年由于刘建国的经营得方每年获利数万元。于是村委会认为该承包合同显失公平,认为该合同无效,2013年冬强行将水库收回,致使水库鱼苗大量死亡损失6万余元,原告诉至法院要求龙华村委会赔偿损失并继续履行合同,如果你是法官你认为该怎么解决才合理?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篇5

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关于物权法中担

保物权的考点

【2018年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即将来袭,各位考生做好备考准备了吗?为了让考生在2018云南事业单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小编助力各位考生备考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公基:关于物权法中担保物权的考点】

民法一直都是各大考试命题的重点,基本上各大考试只要是考查法律的基本上都会考到民法,因此民法是我们考试之中复习的重点,而在民法之中的担保物权这块全国事业单位以及军转干的考试之中多次有考察过,因此,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各大考试之中关于担保物权的出题形式。

担保物权是民法物权法中的一大重点,它是指为确保债权的实现而设定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以特定的物给债权人的债权做担保。主要包括三类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2017年}下列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质权 B、抵押权 C、地役权 D、所有权

【答案】AB。解析:C选项的地役权是属于物权中用益物权的种类,D所有权是属于物权,但是不是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中除了种类可以出题,其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的区别也是出题的要点。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些担保物权的区别。

抵押权

一、概念: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我们经常说拿房子给银行做抵押、拿土地使用权去抵押等等这个就是抵押权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二、特征:属于担保物权、意定的担保物权(担保人和债权人可以就抵押财产、范围、日期进行协商)、不转移担保物的占有(比如说用房子像银行担保贷款的时候,依然可以住在房子,可见病没有转移对房子的占有,只是需要做抵押登记即可)、优先受偿权(登记过的抵押权优先于没有登记过的抵押权,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

三、能够进行抵押的财产: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动产浮动抵押),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交通运输工具;不能进行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钱、集体用地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不明的财产、企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依法被冻结、查封、扣押的财产等等。

了解了抵押权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抵押权的出题方式: 【例题1】小明生意破产像银行借钱,用自己居住的房子给银行做担保贷款300万出来,那么银行对小明的房子上享有的权利是()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

【答案】A。解析:很明显房子是不转移占有的,根据抵押权的特征,答案就是A选项。【例题2多选】下面那些财产可以进行抵押()A、盗窃的物品B、学校的小汽车C、医院的教学楼 D、房子

【答案】BD.解析:A选项是所有权不明的财产,C选项是公益设施设备 质权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概念: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移转债务人或者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的占有,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价款优先受偿。也叫“质押”。

特征:担保物权、转移对物的占有、质权的标的物只能是动产和权利(比如说汇票、本票、支票是可以出质的),而不能是不动产(也只有动产、权利是可以交付的)。

(注意:质押与抵押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是否转移占有。质押为转移占有的担保物权,而抵押为不转移占有的担保。)一般事业单位关于这块的出题不会太难。

【例题】古代有当铺,小红拿自家的祖传玉佩像当铺当了点钱出来,那么当铺享有的权利是()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

【答案】B。解析:很明显玉佩是转移占有的。故答案是B。留置权 概念:当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的债权人有权留置动产并享有对该动产的优先受偿权。

特征:法定的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是意定的)、债权人是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财产。一般出现在修理厂这样的地方。一般出题就是就概念出题。比如

【2017广州】小明把电脑放到修理厂进行修理,但是小明不想付修理费,那么修理厂可以行使什么权利()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所有权

【答案】C。解析:因为这个手机本就由债权人合法占有着,所以符合留置权的情形。以上就是关于担保物权的考点,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类担保物权的区别,祝大家考试顺利。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篇6

申请人:

被申请人: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裁定拍卖或变卖被申请人抵押给申请人的“苏房权证园区字第XXXXX号”房产及“苏工园国用(2006)第XXXXX号”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在被申请人担保的范围内优先受偿。

事实及理由:

2013年7月17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借款抵押合同一份,双方约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借款人民币贰佰叁拾万元,借款期限为十二个月(自2013年7月17日起至2014年7月17日止),借款期内的借款月利率为千分之十五。

另外,被申请人自愿将其自有的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盛景华庭X幢XXX室房屋及相应的土地使用权经依法抵押登记后抵押予申请人(苏房他证园区字第XXXXXX),作为担保被申请人按期归还申请人人民币贰佰叁拾万元整贷款本金及支付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等债权得到清偿的担保。后经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共同申请,江苏省苏州市中新公证处对上述事实作出(2013)苏中证民内字第XXXXXX号公证书。

综上,申请人为实现抵押担保物权,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物权法相关规定,特向贵院提出申请,望依法支持申请人申请请求。

此致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 月 日

物权法与担保法题库 篇7

一、担保物权的制度价值及从属性

在现代法制下, 债务人对债权人所负的责任仅为财产责任, 而不是像古代须负所谓人身责任, 这在法律发达史上又称为“债务人责任的物质化”。因而, 债务人对于自己的债务仅以自身一般财产担保清偿, 一旦债务人资不抵债, 债权人只能白受损失。虽然债权法律制度中规定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但基于债权本身平等受偿的性质和缺乏物权的追及性及物上代位性等特点, 债权的保障往往甚为薄弱。担保物权作为以确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 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力上所设定的定限物权应运而生, 担负了现代债权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责任, 这也是担保物权制度的主要价值功能所在。

二、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

我国《物权法》 (草案) 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的担保物权“随着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消灭”只是二者期间相同, 而与其从属性无关。但此时的另一个问题是, 此处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的性质属于什么期间?首先应予以排除的是一般的除斥期间, 一般认为, 除斥期间是指形成权存续的法定期间。行使形成权有时间上的限制, 期间一经届满, 形成权即告消灭。期间届满后再行使形成权, 其行使行为当然不发生效力, 不需要再提出抗辩。担保物权是以确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 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力上所设定的定限物权, 其性质上同其他物权一样都属于支配权, 当然不能适用于针对形成权的除斥期间。同样, 此处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也不属于消灭时效期间, 尽管理论上对于消灭时效的适用对象范围尚有争议, 但一般认为消灭时效适用于债权或其他请求权, 而不包括支配权。因而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不可适用其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 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2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 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法律规定其经过一定期间消灭, 实乃物权因除斥期间之经过而消灭之例外规定。良以抵押权系不占有标的物之物权, 自不宜令其久悬, 有害于抵押人之利益。

三、本条与物权法相关规定的协调

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诉执行程序研究 篇8

关键词:担保物权;非诉执行程序;管辖;局限性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担保物权,是指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其债权的实现而在债务人或者第三财的财产上设定的一种他物权,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依法对该担保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根据我国《物权法》和《担保法》的规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

担保物权作为实现债权最有力的担保方式,在经济领域被广泛运用。但是,在我国《物权法》和2013年1月1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新《民事诉讼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前,债权人只能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实现担保物权,程序复杂且周期漫长。债权人的债权不但不能及时受偿,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诉讼,实现担保物权的成本甚至超过了无担保债权。在这种情况下,担保制度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不利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在《物权法》和新的《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后,为担保物权通过非诉执行程序来实现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2015年02月0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釋》(下称“《民诉法解释》”)更是对过非诉执行程序做出了更为细化的规定。通过非诉模式实现担保物权使得债权人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自己的担保物权,大大降低了其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对节约诉讼资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具体法律、法规对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诉执行程序从管辖问题、具体程序、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阐述,以期对担保物权人采用此种方式实现担保物权提供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一、管辖问题

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物权法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民诉法解释》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实现票据、仓单、提单等有权利凭证的权利质权案件,可以由权利凭证持有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无权利凭证的权利质权,由出质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属于海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由专门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对于实现担保物权案件,除了属于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以外,原则上应当由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对于担保物为权利凭证的案件,可以由权利凭证持有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二、具体程序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债权人欲通过非诉执行程序实现担保物权,首先应当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被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其次,债权人需提供证明担保物权存在的材料,包括主合同、担保合同、抵押登记证明或者他项权利证书,权利质权的权利凭证或者质权出质登记证明等。再次,债权人需提供证明实现担保物权条件成就的材料和担保财产现状的说明。人民法院在受理债权人的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申请书副本、异议权利告知书等文书。被申请人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的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同时说明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询问申请人、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以及依职权调查相关事实等多种方式对案件事实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应当围绕主合同的效力、期限、履行情况、担保物权是否有效设立、担保财产的范围、被担保的债权范围、被担保的债权是否已届清偿期等担保物权实现的条件、以及是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如果被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审查。人民法院审查后,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无实质性争议且实现担保物权条件成就的,裁定准许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二)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有部分实质性争议的,可以就无争议部分裁定准许拍卖、变卖担保财产;(三)当事人对实现担保物权有实质性争议的,裁定驳回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如果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有错误,可以原法院向提出异议,当事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是自收到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或者部分成立的,作出新的判决、裁定撤销或者改变原判决、裁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在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民事裁定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债权人可以依据该裁定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实现债权。

三、局限性

对于事实清晰、双方无争议的实现担保物权案件,债权人可以直接按照上述程序顺利获得生效民事裁定,然后直接进入担保物权的强制执行程序,较之以前的诉讼方式确实简洁高效。但是,用上述方式来实现担保物权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一旦双方当事人存在争议,便会阻碍该程序的进行,导致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被驳回,使债权人回到必须通过诉讼来实现担保物权的第一审普通程序中。因此,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审查尺度以及公正性将会严重影响到通过非诉执行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的实施和发展,如果人民法院不经过认真审查和判断就轻易驳回申请人的申请,那么实现担保物权的非诉执行程序就会变得相当脆弱和不堪一击,自然会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丧失生命力,变为一纸空文。

【参考文献】

[1]李伯涛.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与财政政策研究 [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3]刘霞飞、张平.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李欣欣.中国进入消费需求拉动新阶段[N].瞭望新闻周刊, 2011-03-07.

[5]陈卓.今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35万亿[EB/OL].http://www.cctv.com,2012-02-13.

上一篇:高中生军训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写美丽的樱花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