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1

2.老话说的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嘛!公务员你一定能考上的!

3.[XXX加油XXX]这是一个考试顺利符哦,考试的人收到后会考出理想的成绩,愿你带着我的祝福,怀着一个好心情,轻松面对考试!

4.公务员考试加油!亲爱的朋友,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常心态应考,考完一门忘一门,让自己尽量放松,好好休息。希望你一举高中喔!

5.就要考试了,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愿好运一直陪伴着你!

6.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

7.今天就要参加考试了,送你一条幸运短信,据说在考试当天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就会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祝你考试好运气啊!

8.手机铃响,那是问候;手机唱歌,那是祝福;手机震动,那一定是我握住了你的手。祝考公务员成功!我的朋友。

9.为你倒数,还有几个小时就要上战场了,希望你能够放松心情,不要紧张。知道你准备考试一向都很努力,学得很不错,相信你考好成绩是没问题的!

10.我的好朋友,我儿时的好玩伴。愿你考上公务员。在此道出我最真心的祝福: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

11.我一直相信,你是最棒的!展开你隐形的翅膀高飞吧!翱翔在公务员的天空。

12.以你的自信,以你的开朗,以你的毅力,还有我的祝福,你一定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13.愿你们驾驶着信念铸造的航船,到希望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

14.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愿你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愿你做一个时间的主人!

15.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16.就要考试了,希望我的问候短信会为你送去一份轻松清爽的心情,不要太紧张哦!不然可会把答案忘掉的!我在这里支持着你,鼓励着你,为你祝福!

17.努力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

18.快到考试的日子了,希望你干自愿事,吃顺口饭,听轻松话,睡安心觉。使自己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不要太紧张,相信你的梦想会实现的!

19.考试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吃好,喝好,休息好,营造一种良好的应考氛围,祝愿你公务员考试顺利!

20.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或许你有焦虑.有恐惧,也有激动,但我想说,请不要忘记身边所有关爱着你的人,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21.就要考试了,希望我的问候短信会为你送去一份轻松清爽的心情,不要太紧张哦!不然可会把答案忘掉的!我在这里支持着你,鼓励着你,为你祝福!

22.努力的苦读,就为这一刻啰!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着你的人,都会为你祝福.祈祷,相信你会考出满意的成绩,榜上有名喔!

23.快到考试的日子了,希望你干自愿事,吃顺口饭,听轻松话,睡安心觉。使自己保持良好平静的心态,不要太紧张,相信你的梦想会实现的!

24.考试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吃好,喝好,休息好,营造一种良好的应考氛围,祝愿你公务员考试顺利!

25.我知道你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或许你有焦虑.有恐惧,也有激动,但我想说,请不要忘记身边所有关爱着你的人,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26.有人说,人的命运,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

27.今天就要参加考试了,送你一条幸运短信,据说在考试当天能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就会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祝你考试好运气啊!

28.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虽然嘴上没说),呵呵,绝对没有问题的

29.忠心的祝愿你能取得優異的成绩,如愿以偿,金榜题名。因为这一年你付出了好多,也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我们想,“天道酬勤”是对的。老天不负有心人嘛!通知书一定会飛到你的手上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2

一、申论发展变化

自从2000年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 考试的题型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近几年国考申论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2012年这三年间, 题型主要是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而2013年-2015年这三年的主要题型为五题, 2016年地市级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2017年题型又变成五题。2014年以前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时间比较紧张, 很容易影响考生的水平发挥, 造成考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因此从2014年开始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考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更充分的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2011年开始, 申论考试开始按照副省级和地市级职位分别出题, 从历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 2011和2012年, 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 而2013年-2015年试卷的主题又逐渐接近, 2016年省、市两级的试卷又出现了不同的主题, 2017年申论省、市级的试卷主题又一次接近。

二、2017年国考申论特点

1、试题主题接近

从国考申论的两份试卷上来看, 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主题回归一致, 2017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题都是以“城市水系”作为话题, 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的, 都将谈论的重点聚焦到“生态水系”以及“以水为师”上,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凸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智慧。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都是围绕着水的智慧而展开, 辐射方向为“水与城市的建设”。考试的主题也由往年的人文与价值、人文与科技的讨论转向人文与生态话题。此次国考材料内容的信息量比较大, 同时覆盖面又很广, 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很接地气,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 城市发展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关乎这座城市能否适宜百姓居住, 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本次考试的题量又都改为五题模式, 副省级试题主要是“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地市级试题主要是“概括+分析+贯彻+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2、关注环境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自古以来城市和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因为有水才有城市的发展, 因此水资源关乎人民的生活, 是一个民生问题。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亟待人类解决。而空气和水资源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以水系的问题即是民生问题, 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在未来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国考申论中考查这个主题就是要让社会重新对水资源重视起来, 继而重视未来的可持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

在本次国考申论试题中孔子、老子的言论成为关注的重点, 凸显出一定的哲学智慧, 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 试题中选取材料的范围比较广, 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识, 运用古代城市建设与水系的关系指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路。

4、材料阅读难度大

在副省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文, 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在本次副省级试题的材料当中, 首先以古诗开篇, 在材料中又引入了“说文解字”, 用来对水哲学加以介绍。在材料的结尾部分, 使用大篇幅的古文材料, 其中不乏“孔子”、“老子”、“易经”等众多大家的言论, 这无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使考生增加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试题加大了阅读和难度, 若是考生具备一定文字能力,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思考, 对材料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就能够精准的提取出材料中的要点, 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5、试题区分度高

在本次申论试题当中, 主要用来区分考生水平的试题为贯彻分析类和作文类题目。在客观题方面, 若是考生对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作答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 在遇到这种新问法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不能给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进而导致失分。在作文类题目方面, 作文立意及写作能力能够快速拉开考生的分数。比如, 副省级试题中已经将题目限定为“以水为师”, 考生从哪个方向展开论述成为得分的重点, 也是快速拉开分数的关键。而地市级试题为自主命题作文, 所以如何能够精准的立意是考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具有较高得分区分度。

6、主题易于把握

材料设置方面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 并且和理论观点的方面材料进行交叉设置, 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科学高度, 同时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国考特色。跟往年相比, 这次国考命题的思路比较清晰, 焦点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而易于把握, 同时客观题一般都已限定范围, 对于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十分有利。

三、总结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聚焦“城市水系”, 主要探讨水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立意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 并保护当前的水资源。试题具有一定的考查深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的强化应试基本能力, 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桂萍.科学备考申论各种题型一一击破[J].时事报告, 2010 (11) :145-148.

[2]程寿煌.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考试的缘由[J].南方论刊, 2012, 31 (10) :144-148.

[3]肖飞.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应用写作, 2016 (1) :46-49.

[4]王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1) :60-62.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3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4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关于考试考务费用

1.考试考务费用是多少? 考试考务费用以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为依据。具体费用标准可以向承担此次考务工作的当地考试机构咨询(各考试机构咨询电话可于2017年11月16日以后通过考录专题网站查询)。

2.哪些人员可以减免考务费用?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直接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办理报名确认和减免费用的手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凭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扶贫办(部门)发放的档案卡、手册或出具的贫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等材料,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凭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或其家庭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证明,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考务工作的部门审核确认后,办理减免考务费用的手续。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5

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出题方式

《行政能力测验》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均为单项选择题。从试卷总题量上看,省级(副省级)为135道,地市级为130道,省级(副省级)在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比地市级多5道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6

古语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凡事早做打算,居安思危,祸难来临才不至于手忙脚乱。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的日益激烈,如果只是简单的依靠短时间的突击或者临场发挥,而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提早复习准备,夯实基础,这样才能够笑傲考场。接下来,就如何对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备考制定一份计划书,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助考生“一举成公”。

一、基础复习阶段(2013年6月)

这一阶段考生要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复习时应以基础教材为主,一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本《申论》,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要急于做真题,着重夯实基础。对公务员考试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公务员考查知识的完整体系,构建知识架构,了解学习的各部分内容及知识系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

在基础的教材中,各种题型都有,可以让刚接触公务员考试的同学对题型有大概的了解,且难度适中,讲解详细,适合刚入手的同学。但是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现在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教材,考生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选达到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教材,难度偏低或偏高的教材都会影响考生的复习进度与质量,建议考生选择中公2014最新版国家版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

在这一阶段中,考生要达到的目标是全面、系统的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熟悉公务员考试的常见考点,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各种常见题型,熟练运用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二、专项复习阶段(2013年7月——8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历年真题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复习计划,保证行测和申论成绩的稳步提高。在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考生通过历年真题和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的自测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弱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配合模拟试题,边看边做练习题,带着学到的各种方法、思路和技巧去做题、揣摩,之后带着疑问和问题进入下一个辅导环节,寻求解答,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学习和训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报考辅导班来进行加以提高。在这一阶段中,考生要达到的目标是有重点地提高自身的不足,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提高,变弱项为强项,强项则更强。

三、综合提高阶段(2013年9月——10月中旬)

这一阶段考生主要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计划,重点在于对行测、申论的综合提升以及查漏补缺。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每天花两小时完整做一套题(真题或者模拟题)。行测和申论交叉进行,即第一天做行测,第二天做申论,第三天做行测,如此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做题的时候最好能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进行,帮助考生合理分配考试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在这一阶段中,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自己擅长的题型以及比较经典的题型进行分析归纳,查漏补缺,因势利导,行测和申论齐头并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四、考前冲刺阶段(2013年10月中旬——考试前两天)

在这一阶段中,建议考生按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时间进行全真实战演练,锻炼自己的考试能力,让自己适应考试环境。同时要注意调整心态,劳逸结合。

每天花四个小时做一套真题(包括行测和申论),然后对题目进行纠错、消化、掌握,时间充足的话还要复习看过的教材和做过的题目。周六和周日进行模拟考场,上午9:00-11:00做一套行测题,下午2:00-4:30做一套申论题。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在10月份左右公布,此阶段考生在复习的同时应关注公告、职位表、大纲的发布,发布之后考生可到中公教育网站查看公告解读、大纲解读、职位解读,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考试政策,并根据自己的条件认真核对职位信息表,确定自己的报考方向,考生要谨慎选报合适岗位,牢记报名信息。

五、考试阶段(考前一天及考试当天)

考试前一天调整心态,熟悉考场及乘车路线,准备好考试用品,放松精神,充分休息。考试当天轻松应考,正常发挥,一举成“公”。

(北京人事考试网http://.cn)

(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

(四川人事考试网http://)

(宁夏人事考试中心 http://.cn)

(河南人事考试网 http://)

(浙江人事考试网 http://)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 篇7

现阶段,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诸多的缺陷, 人才流失严重, 有才之士得不到一个有效的途径从政。拥有一套完善、合理、公平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利于政府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选拔, 对于政府的形象、政府的行政效能都有重要的提高;如果考试制度不完善, 存在诸多缺陷, 不仅会造成人才流失, 政府机构人才不够, 执行力和办事效率低下, 而且还会损害政府的威信。所以政府急需一套真正可行的合理公平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来进行人才的选拔。

1 研究背景

现阶段公务员考试制度采用的是“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 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人才, 这种考核和选拔制度对人才的选拔和公务员的储备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保证高素质人才流入, 提升政府的形象, 提高办事效率, 有利于后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可现实中理论与实践有的时候会脱节, 公务员考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的问题, 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就业压力增大以及跻身公务员队伍的人数增多, 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些问题更亟待解决。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共设有520个部门13796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远超过80万, 各个职位的竞争相当激烈, 竞争比例达到60:1;2012年, 报名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中通过审核的就有近百万人次, 竞争最激烈的职位竟达到3000:1的竞争比例, 人数众多, 竞争异常激烈。

如今, 高考和考研已经不再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取而代之的是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成为了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 与此同时, 伴随着竞争压力的剧增, 公务员考试中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也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争议, 现阶段急需一套更加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来解决公务员考试竞争压力巨大的问题。

2 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的重要性

公务员考试制度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公务员考试制度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完善对新的公共管理环境下政府人事改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考试制度作为社会人才进入政府机关单位的第一道关卡, 必须严格执行公务员考试制度规定的相关程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务员的进入具备高质量高素质, 对公务员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的办事效率, 避免因入口处即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问题而影响选进人员的质量, 低素质低效率的人员进入国家政府机关工作, 不仅造成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而且对于政府整体机构的运行和政府机关的形象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并加以改善有利于我国致力于为国效力的有才之士能够通过科学、公正、公开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进入我国公务员队伍, 施展自身的聪明才智,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严把入口关能够使公务员考试制度中的不公平现象得到控制, 从源头遏制了以后的腐败, 有利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 并且有利于节约成本和整合优化资源, 对于公务员考试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3 公务员考试制度概念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相关概念

公务员考试是社会人才从事政治管理或跻身公务员队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公务员考试有着相关法律的规定, 收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其考试形式包括笔试、面试、心理测试等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测验来衡量和评价应试者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专业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是否符合国家公务员要求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应试者的知识考察、技能考察、心理测验来逐步筛选应试者, 通过考试这种形式, 能够从众多应试者中筛选出符合公务员标准的人才, 为择优录用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法定的方法和程序, 从社会上选拔有些的人才到政府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一下的非领导职务, 并与其建立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等法律关系的行为。关于国家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统称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

3.2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

3.2.1 公务员考试取得的成效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一直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 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 这种录用标准为我国公务员群体人才储备和人才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入口标准。在不断实践过程中, 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不断更新完善, 更加法制化和公平化, 考试内容随着制度的完善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 考试方法也越来越合理, 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更加有效的筛选人才。

3.2.2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法制化和公平化

自古以来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套规范才能正确的发展, 一旦偏离了发展的轨道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和恐慌。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是一样, 必须有法可依才能井然有序, 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法制化不断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相关的法律规范, 公务员考试制度有了法制的保障, 有法可依, 使得公务员考试制度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平性体现在凡是想跻身公务员队伍中必须遵循公务员考试原则, 必须进行考试这一环节, 任何公民不管是什么岗位都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审核才能有资格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每个符合资格条件的人员都可以自由报考相关岗位, 报考人员公平竞争, 公平选拔。

3.2.3 考试内容不断调整, 考试方法更科学

从1997年开始, 我国的公务员考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考试科目定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知识》。2000年, 经过改革和调整, 将以前的公文写作、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等形式改为申论的考试形式, 并将考试科目定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公共基础知识》和《申论》三个科目。2002年, 国家人事部对公务员考试制度进一步改革调整, 去掉了对《公共基础知识》科目, 只采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进行考试, 简化了考试程序, 降低了考试的成本。在进行面试前, 先从面试考官数据库中随机选择所需要的考官数量, 然后与抽取的考官联系, 确保每一位考官能够参加面试工作。随后对参加面试工作的考官进行封闭式培训, 在进行公务员面试前保持封闭状态, 不能与外界人员接触。

考官实行异地交叉面试, 考生在面试过程中不得透漏自己的姓名和毕业学校等信息, 严格避免作弊现象的产生。面试时还要对面试考场进行录音并且对将评分输入到电脑上, 计算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计算, 以免造成认为错误。

4 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4.1 公务员在报考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民进入公务员考试环节首先需要了解公务员的考试信息, 而公务员考试信息的公布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报考人数下降, 进而影响到竞争的激烈程度。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对于省级一下的公务员考试在考试信息公布方面会更好一些, 其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考试网等进行公布, 覆盖面较广。而地方政府公务员考试信息公布覆盖面较狭窄, 致使一些偏远地区的报考者错过报考机会, 认为的造成了报考机会的不平等, 而且降低了竞争激烈程度。

报考条件存在歧视性。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必须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很大一部分报考者不能满足报考要求而丢掉报考机会, 我国公务员考试的歧视性报考条件主要体现在学历歧视、地域问题、性别问题、专业问题、年龄问题等, 这一系列的歧视条件大大降低了公务员报考数量,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竞争激烈程度, 而且使得很多想置身国家建设的人才被拒之门外。如表1所示为2014~2015年国考学历要求对比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国考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尤其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职位和招考人数就占了近一半, 这使得很多不满足报考条件的人丧失报考机会。

4.2 公务员考试环节存在的问题

4.2.1 不能统一考试时间, 考试费用高

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统一使得考生应试需“长途跋涉”, 大大增加了考生的考试成本。从2010年开始, 虽然部分省市开始进行联考的考试模式, 但是仍有很多地区是格子安排公务员考试, 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时间不一致直接导致了很多考生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精力完成考试。

4.2.2 面试考官素质良莠不齐

公务员面试考官一般为7人一组, 由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组成, 主考官为用人单位领导, 另外安排一个计时员, 一个记分员和一个监督人员, 看似公平的面试却存在很多问题。面试官在面试前进行临时培训, 甚至直接参加面试, 对于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不能做深层次的提问, 而且很多面试官的专业素质和面试素质不同, 收到主观因素影响大, 甚至根据自身的情绪或者自己的喜好进行评分, 不能客观公正的面试, 缺乏考试信度, 面试科学性有待提高。

4.2.3 面试方式单一

公务员面试方式一般采用结构化的面试, 考官在面试前准备3~4个面试题目, 考生需要在15min之内进行回答, 考官的出题固定, 如果考生对于考官提前准备好的题目准备过, 那么在面试过程中就能回答的很好, 面试分自然也就会很高, 但是如果考生没有准备过此方面的问题, 那么就会拉低自己的面试分。这种面试方式缺乏公平性, 一些学识有能力的考生对自己专业所学非常擅长, 如果正好就考官的问题方面知识欠缺或发挥失常, 那面试过程中会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

4.3 公务员录取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录取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身体条件歧视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外貌、疾病等的限制过于死板。比如对于乙肝小三阳人群, 很多部门对大小三阳、乙肝携带者不予录取, 这基本形成了规则, 这无疑是对这部分人群权利方面的侵犯, 这明显是将乙肝和非乙肝进行了划分, 侵犯了他们平等就业的权利;对考生的品德缺乏考察, 政审过程知识走形式。公务员笔试是对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 面试主要是对考生沟通和应对方面的考察, 整个过程缺乏对考生道德素质方面的考察。虽然对于有政审这一环节, 但是为了增加就业, 考虑到前途, 很多地方性学校或单位会对考生一些品德问题进行隐瞒, 使得政审成为流程和形式;在一方面就是缺乏对考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考察, 专家表示公务员雀替的心理问题或潜在问题会影响到政府的行政效能, 但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缺少对考生心理测评这一环节, 使得公务员的选拔不够科学。

5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对策建议

5.1 制定公务员招考法规

针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人为因素对考录结果造成偏差, 对于偏差的处理无具体法规可依的现象, 我国应在《公务员法》的基础上制定公务员招考制度法规, 虽然现阶段《公务员法》已经做了相应的规范, 但是覆盖面不够广, 一些细节问题处理没有详细的依据。所以对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详细的规定, 才能使得处理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有法可依, 减少纠纷。

5.2 整合考试, 减少成本

针对公务员考试期间, 应试人员需要辗转于各个地点进行考试, 我国应实行全国联考, 确定相同的评分标准并成绩通用。其次, 实行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制度, 优化成本, 将笔试环节和面试环节完全划分开, 笔试实行全国统考, 面试由地方自主安排, 制定公务员资格考试制度, 每位考生只有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资格考试并获得公务员资格证, 才有机会被录为国家公务员。

5.3 设立公务员招考公平委员会

设立公务员招考公平委员会的目的主要是接受和处理考生的考试问题, 对于考生的投诉对相应的考试单位进行审查和处理, 解决不公平以及违法乱纪的问题, 保证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原则。

6 结论

随着公务员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 取得了一些成绩, 不断走上了法制化和公平化的道路。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我国公务员考试的报考环节、考试环节和录取环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对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研究和考试过程中问题的分析, 从理论上找到解决方案, 具体成效还需要在日后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原则, 认真权衡和处理好公务员考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努力为选拔优秀人才和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丰雷.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顾利群.公务员选拔结构化面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05) :40~44.

[3]华晓晨.美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特征的启示[J].中国人才, 2008, 4.

[4]侯锦, 郭利.中外行政人员选拔考试制度比较研究[J].理论研究, 2005, 4.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篇8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祝福语 篇9

公务员考试发起机构是国家:中组部和人事部,地方:省、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事业单位考试发起机构是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

2、笔试组织实施机构不同

公务员考试的笔试组织实施机构是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各省、市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属于公共服务机 构);事业单位考试的笔试组织实施机构多数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 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3、举办的统一性不同

公务员考试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事业单位考试目前尚无全国招考,多为全省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4、报名方式不同

公务员考试是网络报名,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5、笔试考试科目不同

公务员考试笔试北京市和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6、分数计算方法不同

公务员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少数37开。一般设置总分最低线,个别设单科最低线;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46开,一般无最低分数线。

7、人事编制不同

公务员考试录用后有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考试录用后是事业单位编制,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并被录用后,方可转为公务员编制。

8、面试考试组织方式不同

公务员考试由国家:人事部会通用人单位,北京考: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命题并组织实施(非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由事业单位在人事机构指导下自己组织。

9、招考公告发布网站不同

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在国家人事部网站:,发布网站是北京市人事考试网;事业单位考试招考公告在各级地方人事、人才网站,发布网站是各用人单位官方网站。

10、试题难度不同

公务员考试较难(试题难不意味着难以考取,难度仅是因为报考人数多而必须增加考试的区分度);事业单位考试较容易(试题简单不意味着容易考取,因针对具体每次考试的报考人数少,试题简单即可区分优劣。

11、上报职位需求不同

公务员考试由各用人单位将职位需求数量和描述报国家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国家)、人事考试中心(省);事业单位考试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自己决定,报上级主观部门批准。

12、报名审核不同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对象 篇10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73年10月15日至1991年10月15日期间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特别强调,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过,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招考职位要求有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经历的,是指报考人员为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四类人员。

曹操时代的公务员考试 篇11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刚当上县长,他的仕途就遇到了危机——他的一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国舅,而这个国舅犯了罪,要株连九族,一查,曹操是该国舅的老婆的堂哥,也在株连之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县长,让他回老家凉快去了。曹操老家在安徽,回到安徽后,他在城郊盖了一所房子,在里面勤奋读书,“宅”了好几年。

26岁那年,曹操东山再起,被朝廷从老家召唤出来,做了“议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曹操被封为高级军官“骑都尉”,跟随中央部队去打黄巾军,很快立了功,升做“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市的市长。再后来董卓作乱,曹操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参加联军讨伐董卓,又攻灭袁术、袁绍等军阀,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做得越来越大:38岁成为省长(兖州牧),42岁做了事实上的丞相(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兼录尚书事),54岁做了真正的丞相。虽然直到去世,他都在丞相的位置上没动弹,但真正的权势却远远超过了皇帝。

很明显,曹操戴的第一顶乌纱帽是“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

20岁就当官,现在很少见;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现在更少见——虽然说现在基层公务员选拔有太多舞弊环节,但至少在程序上还是少不了一两场考试的,对不对?曹操20岁就做了官,而且没有经过任何考试,放到今天,这绝对是个大新闻。

在汉朝却算不上新闻。汉朝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叫“策试”,跟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接近;一类叫“察举”,用不着考试,直接由地方官向上级政府推荐,再由上级政府安排去做官。

理论上说,地方官愿意推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一种是工作才能特别突出的人。一经推荐上去,前一种人会获得“孝廉”的称号,后一种人会获得“秀才”的称号。为了避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的讳,在曹操那个时代,“秀才”通常叫做“茂才”。有了孝廉或者茂才的称号,也就等于具备了做公务员的资格,等着国家分配工作就是了。

曹操做公务员,走的是察举路子,换句话说,他没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不光曹操,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没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朝廷给曹嵩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荥阳令”,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荥阳市的市长,那时候曹嵩刚满22岁,跟儿子一样,都属于年轻干部。包括后来跟曹魏三足鼎立的东吴首领孙权,年轻时也曾经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再扯远点儿,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爷爷陶侃,也是先被荐为孝廉然后才进入公务员系统的。

在曹操那个时代,孝廉的数量要比茂才多得多。因为道德品质这东西不容易衡量,是好是坏地方官说了算,很容易造假,而工作才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冒充的,你地方官把某人夸成一朵花,说他如何如何能力超群,皇帝试着给他个官做,发现不行,举荐人指定要受处分。为了保险起见,地方官更热衷于推荐孝廉,而不太热衷于推荐茂才。不过也有爱才如命的地方官愿意冒险,譬如说刘备任豫州牧时,就曾经大力举荐一个叫袁涣的人做了茂才,后来这个袁涣被分配到吕布手下做官,很受吕布敬重。

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

那位说了:假如一个人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地方官却没有发现他或者不愿意推荐他,那他岂不永远也做不了公务员吗?

也不是,他可以参加策试。策试是公开的,很多人可以报名参加,而且还分地方策试和中央策试,就像现在公务员考试分全国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一样。策试的考题又分好几种:有“贤良”策试,主要考处理公务的才能;有“明經”策试,主要考对先秦典籍的掌握程度;有“文学”策试,考文字表达能力;有“直言”策试,考对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应对之道;还有“有道”策试,考天文星象周易占卜之类的学问。这些不同类型的策试并不是都要参加,你只要参加一门并且通过考试,就能做公务员。当然,如果能通过一门以上更好,做官会更有把握。

我们熟悉的一些历史名人都是通过策试走上仕途的,例如那位发明地动仪的大科学家张衡曾经通过“文学”策试,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哲学家董仲舒曾经通过“贤良”策试,《三国演义》上有位“辽东王”公孙度,曾经通过“有道”策试。

其实不光汉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公务员,早在秦朝就已经这么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在秦朝之所以能做上亭长,也是先“试”而后“吏”。秦朝规矩,选拔高级公务员是“选贤”任命,选拔基层公务员则一般需要通过考试,亭长是基层公务员,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那时候的一个亭,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行政村,所谓亭长就是村官,刘邦参加的考试在等级上类似今天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当然,我这么打比方是离谱了些,打住。

推荐率和录取率都不高

在曹操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做公务员的难度是不亚于现代人的。譬如说察举,它有指标限制,一个60万人以上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3名孝廉,不到60万人但超过4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两名孝廉,不到40万人但超过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1名孝廉,低于20万人但超过10万人的郡国每两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而低于10万人的郡国每3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

汉朝末年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60万以上的郡国没几个,像曹操的籍贯所在地沛国,总共才25万人,地方官那年推荐了一个曹操,就再也不能推荐其他人了。25万比1,多么吓人的比例,一个平头百姓要想做孝廉,比登天都难。

再说策试,地方官举办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50:1,过关者再参加中央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00:1。也就是说,假如你成绩中等,连过两关最后胜出的概率只有一万五千分之一。

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

既然通过率如此之低,曹操父子是怎样顺利当上公务员的呢?很简单,凭关系。

您知道,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名叫曹腾,他侍候过四个皇帝,其中有个汉桓帝还是他拥立的。汉桓帝很敬重他,让他做“大长秋”。大长秋不是大长今,是东汉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负责掌管宫中大小事务,外戚谒见皇帝,大臣递送奏章,都得通过大长秋。论级别,皇帝是老大,三公是老二,大长秋就是老三。论实际职权,大长秋还在三公之上。所以曹操的爷爷曹腾的权力,很像后来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满清的李莲英。俗话说得好,朝里有人好做官,曹腾手握大权,曹腾的养子曹嵩去从政自然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曹嵩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又做了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爸爸是国防部长,曹操去从政当然也是水到渠成。

我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那就是他们的年龄。曹操23岁当县长时说过:“年纪尚少,顾视同列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意思是自己做官非常早,上班之后发现跟自己同一品级的官员很多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就那还算是“年轻干部”呢。其实东汉后期屡有严令,孝廉不能低于40岁,而曹操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0岁,曹嵩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2岁,假如不是虚报了年龄,就是地方官为了巴结曹腾而帮他们瞒天过海。

上一篇:儿子一周岁生日祝福语有哪些下一篇:致员工亲属的春节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