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练功教学反思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梅兰芳练功教学反思(精选6篇)

梅兰芳练功教学反思 篇1

《梅兰芳练功》一篇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含义深刻的文章。主要叙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小时候认真练跷功的故事。课文中通过两个事例,重点记叙了梅兰芳克服重重困难,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的事,说明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勇于付出艰苦的努力,具有顽强毅力的人终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可放手让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读懂文本;多形式的朗读,多层次的想象说话为主导,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在屏幕上出现了这两句话“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之后,我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蜚声海内外”“京剧艺术大师”两词,提出问题,让孩子通过这两句话来回答“梅兰芳是谁?”在学生的心中树立梅兰芳的高大形象后,顺势引出“梅兰芳是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艺术大师的呢?”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学习。当学生明白梅兰芳小时候并不是学戏的料子后,我紧紧抓住梅兰芳练功从失败到成功这条线索,让学生去通过划划相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的方式理解凡做成大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都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盲目地指导朗读,而是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让学生在有层次的朗读中渐入佳境。透过文字表象触摸梅兰芳的勤奋,与作者同呼吸共体验。引导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的心融入文本之中。但是相对于成功之处,这堂课我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1、自己相对紧张了,对孩子整体的情绪与表达把握不够。特别是到了后面,感觉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够到位。

2、教学的整体设计感觉比较浮躁,教师说得多,整顿纪律的时间也用得多了,这样学生就说得少,说得不够好了。

梅兰芳练功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模式结构,动网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网络教学环境的营造

(一)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硬件设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主要是指网络教室及其相关配套设备,其中网络教室内的电脑处于局域网内,并能连接因特网。

(二)软件环境

软件环境主要包括动网论坛、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完全控制学生电脑,实现“广播”、“锁定”等功能)。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教师将课程的各种信息资源都集合起来,并按照教学流程的各个模块分别有序地上传到动网论坛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时间便可以延伸到课外时间。

二、网络教学设计实例说明

我所设计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欣赏———创设情境———程序式学习———自主探索与网上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网上测试———课题小结——课题延伸”七个环节组成。

下面借助《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的教学设计,对上述提及的教学模式进行说明。

这一课,我设计采用在线点播学习栏目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流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利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组织学生借助教师在动网论坛中提供的相关资料或利用网络查询,进行课前预习,自主地完成课堂资料展示的准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学生在进入网络教室后,可自由点击选择欣赏动网论坛中的“课前欣赏”片段。

2.创设情境:在导入新课部分,点播栏目一“乡音乡曲”,简要介绍福建省的戏剧资源情况,从学生身边存在的较为熟悉的剧种入手,引入“京剧”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程序式学习:这一部分主要侧重“鉴赏”部分。学生在欣赏及乐曲分析中,既回顾了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京剧知识,又会发现自己所了解知识的不足,疑问与好奇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1)点播栏目二“梨园精英”———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首先,展示学生资料,让学生浏览“梨园精英”中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后由教师补充。学生可在文章后面跟帖发表看法,或对资料的内容做出评价、打分。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及答疑。

接着,教师借助丰富的资料、“成名原因在线投票”等方式,并详细解释“时势造就”一词,重点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2)点播栏目三“名家名段”

4.自主探索与网上协作:点播栏目四“实战演练”环节一、二。这部分是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难题,注重学生独立探究、交流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掌握“在线学习”方法。

(1)环节一“:唱做俱佳”

首先,请一至两位同学跟着伴奏音乐哼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教师进行点评和相应的指导。其余学生可在线进行评价、交流。

(2)环节二“:锣鼓钹铙”

首先,进行“锣鼓经”说明。教师现场敲击乐器,让学生听辨乐器音响,并说明乐器相对应的状声字。接着,学生边念锣鼓经,边模仿敲击手势练习拓展练习第3题的第一段锣鼓经。

5.学习成果展示与网上测试:点播栏目四“实战演练”环节三。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个体,又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并利用网上测试,进行知识的补缺补漏,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1)请四位学生进行配合,体验锣鼓音乐,完成上面这道题的敲击。

(2)环节三“:考一考”

6.课题小结:教师结语,鼓励学生更多地关注京剧国粹,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播放视频片段《唱脸谱》后宣布下课。

7.课题延伸:

(1)学生可从论坛中“教师课程资源下载专区”以及“学生天地”自行下载多个相关片段进行欣赏,并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可就本课的知识热点进行相关话题讨论。

(3)如果课后存在什么学习疑点,学生也可以查询动网论坛中的相关内容,或留下问题,由教师答疑。

三、网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普通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较独立地通过网络等渠道交流课程信息资源,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选择网络环境下的现代音乐教学方式,应该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便捷地接触音乐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本课学习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授之以鱼”进展为“授之以渔”。

当然,由于极小部分学生对动网论坛的使用不是特别熟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上述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要求甚高。在课程进行中,师生互动频繁,在时间控制上和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性也有较高的要求。网络教室,相对于音乐教室,在乐器使用方面也相应地受到了一些限制。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

《梅兰芳练功》评课稿 篇3

《梅兰芳练功》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天才出于勤奋,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的道理。听完施晓烨老师的课,我觉得听到的这堂课是一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1、字词教学扎实,有重点。

本课生字一共10个,施老师能根据生字中音、形、义的特点而进行不同的设计。并不是每个生字花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也不是每个字面面俱到。而是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比如:“拜”:强调右边有4横,“跷”: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凭”:强调是后鼻音,“砖头”的“头”是轻声。帮助学生更好的识记生字。

2、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

课堂上施老师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堂课只听见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最让我欣赏的.是几处地方师生配合读的设计非常巧妙,既精练又有效,值得我们学习。

3、挖掘文本资源,创造说话机会。

《梅兰芳》教学反思 篇4

语文S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为我们介绍了五位名人,其中,《梅兰芳》给我留下来深刻印象。教学本课时,如何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感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新课前,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对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现在较远,孩子们对这位世界文化名人了解不多或是并不了解,因此,我让学生回家上网查找关于梅兰芳的资料,第二天课堂上,通过一个个孩子的汇报,让孩子们了解到,梅兰芳不仅是一位京剧艺术大师,在中国戏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在授课时,我首先从梅兰芳的几个小故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给每个小故事列出小标题,刚开始,学生有些困难,在我例举一个故事,并告诉学生要善于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来归纳后,学生渐渐地会了,有的小组通过一段段快速阅读,列出了五个小标题,有的小组仍然有困难,我便下去逐个指导,大约过了15分钟,我让学生汇报,这个小组说完,有不同意见的,别的小组可以补充。通过全班的交流,学生发现,这五个小故事都是围绕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而写的,突出了梅兰芳高度的民族气节与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样,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其次,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子,如:“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品悟梅兰芳把民族气节放在了第一位。为了民族气节,他宁愿放弃了视为生命的艺术,感受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形象,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篇5

向学生介绍梅兰芳,我选择了梅兰芳生活照和剧照同时出现,这样给学生一个视觉冲击,让学生迅速产生疑问,“梅兰芳到底是难是女?”这样比干巴巴的告诉学生“梅兰芳是男的,他是在男扮女装”效果好得多。

教学词语我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生字词,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第二部分,是轻声词语,备课时我发现本课轻声的词不少,而读轻声又是学生的难点,因此我把轻声拎出来,巩固读音,最后一部分是把“没有神儿”“鱼儿”放在一起区别读音,儿化音要放在语境中分辨,我出示了整句的话让学生练读。

这样三部分字、词、句逐个攻破,很有层次。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就解决了大半。

在写字上,张老师给我的意见是学生写得太少,确实平时上课种种原因也许只是让学生描红书上的几个字,仅此而已,但这是绝对不够的,很多学生一遍描下来,可能转眼字的样子都忘了,更别提间架结构了,所以多写几个生字是完全有必要的,“过度学习”才能让学生掌握地更加牢固。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反思 篇6

一、围绕教材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并合理整合教材。课前,我在围绕并理解教材主题“京剧大师梅兰芳”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力求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表演特点、伟大人格艺术成就、生平等方面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多样的教法学法使教学变得生趣盎然。纵然一个音乐老师有着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再完美流畅的教学设计,如果不注重教学不同环节不同教法、学法的设计,也无法造就一堂真正的好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只会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本节课我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了不同的教法。如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讲述法等等;学法如课堂交流法,讨论法等等。多样的教法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趣盎然。

上一篇:夹竹桃的一生作文下一篇:电解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