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Flash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尝试(精选9篇)
乳源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新华
摘要:Flash作为一门软件制作工作,以其特有的图形技术,播放技术等特点,受到广大动画爱好者和课件制作者的青睐,更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中职生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里,掌握好这门工具的应用,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在此,对Flash的教学过程作些尝试,将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来,对提高教学效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字: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Flash教学、中职学生。
一、总括——“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和Flash 课程
1、了解“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人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有力和更有用。“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教学模式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合我们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学。闭门岂能造车,纸上又何以谈兵呢?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或是模拟的环境中,才能练就过硬的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掌握一技之长。
2、Flash 课程的介绍
Flash以不因缩放图形尺寸而影响图形质量的矢量图形技术、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播放技术、生成文件非常小,把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能做出平时只能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效果等特点。受到广大动画爱好者和课件制作者的青睐,特别是我校中职生的喜欢。现在,Flash已经慢慢成为网页动画的标准,成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发展方向。顺应时代的潮流,我校早在2004年上学期就已经在计算机专业的班级中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并由我和其他几位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以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教学理论为指导,在Flash课程的教学中,尽量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资源和条件,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熟练的使用该工具来制作动画。
二、实践过程
(一)以他人的作品为源泉,学生在创作的乐趣中学好Flash。
Flash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认识到Flash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制作动画的工具,而对工具的掌握和熟练,只有在不断的使用它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并尝试举一反三,才能真正逐渐掌握它。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我们从常规的只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主动动手,在长期使用该工具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掌握Flash这门课程。
1、时间留给学生,展开教学活动。
我们学校将这门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我们把一个学期分成两个时间段,即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在上半学期,我们简单、快速地介绍Flash的主要知识点,包括Flash的工作思想,时间轴、图层、场景、元件与实例等基本概念,帧动画、路径运动动画、图形过渡动画、遮罩图层、引导图层、简单的ACTION语句等基本原理,给学生搭建基本知识平台,为下半学期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当然在学习这些基本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如运动的小球、写字效果、放大镜效果。初步学会使用Flash。在下半学期,则完全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分组或自己策划、制作一个大型动画。学生在制作属于自己的动画时,会自主探索、研究Flash的相关知识。有的学生制作了MTV,如《第一时间》、《天意》、《青花瓷》、《我的中国心》、《天涯》等;有的学生分组后制作了大型动画,如《大兵与小兵》、《客户调查问卷》、《音乐贺卡》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Flash贺卡,如圣诞节贺卡、教师节贺卡等。
2、参加比赛,在比赛的成就中更乐于学习。
广东省经常举行Flash作品大赛,如韶关市、广东省的中小学学生“电脑作品”评比,韶关市的“动画制作大赛”网络作品评比等,我们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比赛,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在不同的班级之间展开比赛。使得学生在比赛的激励中更具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大赛的气氛中煅炼自己,既提高了自己的动画制作水平,也让他们为以后的制作打下一定基础。
3、Flash与网页的结合,动画应用于网页。
由于我班学生在学Flash的同时也开设了网页设计这一课程。在平时,我们找出大量素材,将网页与动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两门课程结合的乐趣中找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为了使网页更加生动漂亮,学生自己做了Flash动画放进网页中。这些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提高了自 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学习情境的设置,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实例来源于生活,学生用Flash来表现、反映生活。
从生活中找实例,学生比较熟悉且较容易接受,而自己用所学的Flash来表现生活,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我们的课堂中,大量引用生活实例,如制作写字效果、走路时影子的制作、霓虹灯效果等。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将生活与课堂做到完好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充分使用网络资源,通过欣赏网上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提高。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向高手学技术,现在咱们利用各种资源,大家分头行动,找到大量优秀Flash作品。如著名闪客小小、卜桦、歪马秀、拾荒和林度等人的作品,如小小的《小小作品》,卜桦的《猫》、《仲夏夜之梦》,歪马秀的《心非所属》,拾荒的《小破孩系列》,林度的《绝望生鱼片》、《yellow》等作品,在上课时播放,别介绍其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更让学生自己找出哪里做得好,哪里又是值得自己学习的。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大家都优秀作品多了种参考,更明确了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主动,更细致。
3、师生共同学习,将问题交给学生来完成。
咱们的动画制作不只是学习Flash一方面,它还涵盖较多的其他知识,如故事情节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物体的运动规律、场景的转换手法以及音效的使用等等,有些知识也可能是老师所不熟悉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师生同学,共同进步。我们的做法有:
1)使用咱们的校园网学习环境。比如,大家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做成web站点,并发布在校园网上,更方便大家参考;提供优秀Flash网站的网址,如著名天上人间网站(http://www.52tian.net/)等,让学生进入这些网站学习,并进入论坛直接与高手对话,向高手取经;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如使用百度搜索,让他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学习。
2)邀请相关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我们邀请美术老师对作品的色彩进行指导,网页老师对动画嵌入网站进行方法指导等。
3)积极营造学生互相学习的氛围。我们让学生共同设计故事情节,让学生相互点评作品,让学生互相打分等。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修改完善作品,并能最好地运用该工具软件。
4、深入到最贴近的生活情境中来,从生活中吸取养份。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观察大自然,从生活、大自然中找灵感,找素材。比如,引导学生观察别人跑步,记下身体有哪些部位在活动,各部位又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多观察街上的广告牌,从中学习色彩搭配和布局;引导学细看电视广告,思考为什么短短几秒钟的广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广告又是怎样做的呢,等等。在观察和思考之后,将自然、生活的情景赋予到自己的作品中,用自然的养分来滋润自己的动画。
5、小结、反思,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每次上机结束后,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进行展示、点评,充分肯定作品中的闪光点,并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觉得每次上机都取得了进步,但还可以做得更好,以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保证情境学习的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制度是:通过几个小时的考试来确定成绩。然而,在动画制作方面,即使是闪客高手,要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件优秀作品,也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这就制约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改革了Flash课程的评价制度。我们的评价制度有两块:
1、以学期作品为主评定学生成绩。
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创意完成一个Flash动画,学期结束前上交,作为Flash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
2、根据学习态度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在评定平时成绩时,我们将天平倾向于平时认真学习、每次的上机作品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以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实践证明,这种以人为本的评价制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情境学习的实施。比如有很多学生甚至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完成Flash作品,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就在周末做自己的作品;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则积极联系课任教师,利用教师的电脑完成作品,在同学间掀起了一股学习Flash的热潮。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我们的尝试还是初步的,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够的,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高 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见《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8期
2、王绍铭:《情境认知新论》见《上海教育》2003年21期
俗语说得好“樱桃好吃树难栽”。动画好看, 但其制作过程就复杂了, 所以在进行Flash动画的制作讲解之前, 首先要讲动画的定义, 发展, 原理。但是要对这些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的中专学生讲授Flash动画的定义, 发展, 原理, 简直就是灌迷昏汤, 听得是云里雾里。所以既要让中专生掌握动画的定义原理, 又要让他们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改革原来上课的模式:我讲你听, 我要求、你练习。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不但让教师累学生也吃苦头。近日我在网上看到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通过引入尝试教学法,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的报道。对我触动很大。
我想, 如果我校的职业教育也能采取尝试教学法, 就可以减少不少老师的感慨:“生源素质年年滑坡, 不少刚进职校的学生, 大多在初中开始就对学习不感兴趣, 上课时往往无精打采、不愿意听一些他们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任凭你老师讲得多么辛苦。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于是我试着借鉴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采取的尝试教学法对我校06级计算机班进行了一堂《Flash设计与制作》课。其结果令人欢欣鼓舞。
所以我首先学习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一位老师采取的教学中“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我是星期四上午第一、二节课, 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上个星期我讲了逐帧动画制作原理以及一个实例 (眨眼晴) , 而这节课应该是让学生照本宣科。那天我一走进机房, 就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任意的逐帧动画。
一开始, 同学们不知所措, 纷纷询问:老师, 这怎么做?我们不会, 你没教等等。
我反问同学们:制作逐帧动画的特点是怎样的?
有同学回答说:是每一帧都是关键帧, 然后给每个帧创建不同的图像, 每个关键帧最初包含的内容和它前面的关键帧是一样的。
“对, 同学们, 回答正确。其实你们都掌握了制作逐帧动画原理, 它是由一个个密集的关键帧组成的。复杂的动画, 尤其是在每帧上图形都有变化, 但又不是简单的运动变化的动画。你们只差实践操作经验, 我们这节课就是要给你们这个空间, 让你们自由发挥思维想象力及动手能力。在此, 我给同学们一点提示:人走路、鸟飞翔、跳舞、奔跑等等动作都适合于用逐帧动画来制作。”
又有同学问:老师, 我们可以随便怎么做吗?
“是的, 只要符合逐帧动画原理就可。同学们, 要不这样, 我们一起来比赛, 看谁做的又快又漂亮, 好吗?”
“好”。
因开学不久, 马上要到教师节, 于是我灵机一动, 决定做一个动态的教师节卡片。制作过程是通过逐帧改变火焰的外形而产生烛光摇曳的效果。把这个动画片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时, 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被吸引过来了。同学们都说:太漂亮了, 老师, 怎么做?您讲解一个。接着我把制作原理和过程讲解了一遍。然后我要求同学们把各自的作品放映, 由我和学生进行互评。一开始, 有些同学遮掩, 说没做好。一些同学说还没做完。只有少数几位学生做了。于是我就拿其中一位学生作品来讲解, 指出其制作过程中的不足。就宣布请同学们再做一次。此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的制作, 让课堂热闹极了。同学们互相学习, 互相借鉴经验。我告诉你我的制作方法, 你告诉他你的制作方法。把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成了活泼上进, 而且个个都愿动手做的场面。这次同学们再也不遮掩了, 都在大声地喊:老师, 快来看看我做得怎么样?而且同学之间也互相评阅, 互相提高。由此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又促进了我的创作欲, 于是我又当堂创作了两件新的作品“动态书法”和“表情变化的偶人”,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进行着点评, 此时课堂教学氛围已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趁热打铁, 我又请学生进行第三次尝试, 学生的潜力再次被挖掘, 思路完全打开了。全班三十五名学生, 在一堂课上创作出新品种二十六件。付小叶同学创作的《模拟打字效果》, 展示了模拟打字效果的更加真实;刘豪珏同学创作的《闪烁的星空》, 通过设置每层图形的大小, 透明度和在场景中的位置实现星星闪烁的效果。不仅漂亮, 而且把制作逐帧动画原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完全掌握了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不想回到教室了, 说这节课怎么这么短。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课堂上, 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我怎么教, 你怎么做;到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这么快。我认为这堂课的尝试教学法十分成功。从此改变了“我讲你听, 我要求、你练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熙熙攘攘”和“生龙活虎”了, 用学生的话来说“课堂变成我们的天下了”。学习也更加有信心了。甚至有同学说:老师, 我们上别的课也做动画。
毫无疑问, 通过这堂课的尝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证明学生喜欢尝试教学的学习环境。以往, 教师一般总是按照教材把专业知识一块一块地教给学生, 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 把学生视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录音机”.这样导致教师单方面表现积极主动,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 摇头晃脑, 单从知识本身的讲授来说没有什么错误, 教师只顾一个人在哪里唱独角戏,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让学生似懂非懂掌握理论知识后再实训, 这样学生既容易忘记, 又觉得乏味, 效果不很理想。通过学生实践讨论、教师归纳点评, 再加上理论知识的熏陶,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使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大为提高,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想, “尝试教学法”能在计算机课上发挥它的威力, 那在其它科目如:导游、英语、模具、电子也能有如此功效。所以我觉得这种探索和试验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如超.Flashcs3中文版动画制作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
[2]游刚.Flashcs4动画技术商业创意[M].电子工业出版社.
因此,如何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也就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畏难心理,较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是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在有关VB程序设计方面的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熟知学生基础,遵循认识规律,“五段式”教学法组织教学
VIUAL SUASIC6.0是基于BASIC的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与其他编程语言相比较,它既继承了BASIC所具有的程序设计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同时其编程系统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windows编程的复杂性封装起来,提供了一种可视界面的设计方法、使用窗体和控件设计应用程序界面。
但其教材与大多数教授程序设计深本的程式一样,一开始介绍比较抽象难懂的相关概念,然后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最后介绍VB语言基础、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和数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察,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笔者认为把一些难懂的、抽象的东西放在开始来学习有两点弊端:(1)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2)容易伤害学生们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考虑到教学的效果,笔者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要学生和笔者一起做一些小程序,在做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在直观上先去体悟这些概念,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所以在组织本章课堂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自然过渡、类比等方法,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了VB软件的打开、程序的建立和保存、软件界面等方面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探索着找出VB操作和以前所学软件的异同点。由于学生已经学过word应用软件,对这些相似的操作已非常熟悉,所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后;笔者给出一个加法器的实例,让学生和笔者一起做。在操作的过程当中,教师不用讲解每件事的含义。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下,一切都迎刃而解。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学生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通过观看、模仿、理解、总结、提高五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计算机编程的学习规律,易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课堂组织。
二、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其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比如,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整型变量、单精度变量、双精度变量所能保存数据范围的不同,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一个实验过程:首先,模仿求1到50之间所有自然数的方法,在窗体的Click事件中编写一段程序,求51,通过实验,学生很快编写好了程序。并按F5键运行,得出51的正确结果。然后,笔者让学生把程序做少许修改,求101。此时,很多学生如法炮制,依然按F5键运行,结果发现屏幕上并没有如预期想象的那样给出正确结果。而是显示出一个错误对话框,含义为“数据溢出”,此时,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提示其将程序做一点修改。把变量x定义为单精度,试试看运行情况如何。结果是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不过结果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对程序做少许修改,求1001。学生按F5键运行,结果发现计算机又显示“数据溢出”。这时大家都猜测到问题可能又是出在变量所定义的数据类型上,纷纷要求教师给出办法。教师要求学生对程序再做一点修改,把x定义为双精度变量,再按F5键运行,计算机给出正确结果,问题解决。到此为止,教师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到。但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所能处理数据的范围和理论上所能处理数据范围的区别,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计算机求100001。此时大家发现PC计算机已无计可施。在本例中程序整体变化不大,占用时间也不多,但通过如此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对整型数据、单精度实型数据和双精度实型数据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另外,由于一切都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
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通实例综合提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前100项自然数和的程序。这段程序在学生们弄懂FOR……NEXT循环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笔者要求他们对原程序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2。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跳数为1。
(3)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一小题和书本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的跳数改为2即可,在模仿的前提下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第二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变量的变化范围变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语句中的通项,将循环语句变为S-S+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学生对FOR……NEXT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第三小题在第二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要求,一是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二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三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三点要求学生能够把以前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提高。
四、多侧面、多层次设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
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比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学生们直接写出结果。(21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学生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4)让学生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凸显学生创造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应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操作课的教学还需教师进一步摸索。
在计算机操作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
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
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生创造。
六、综合考评,突出能力为本位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上机练习,让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同时得到训练。把学生课上做的练习题和上机做的程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查。而期末考试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笔试部分,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编程思路的掌握;第二部分是上机部分,通过综合实验或大作业的方式做一些太的程序,如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或人事档案管理等系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用心完成系统设计,使之能更好地全面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
情境教学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感性认识;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品德教育;以训练语言发展为手段,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情境的创设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生活中截取,强化生活的关系。课堂教学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扎实体现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以现有教材为核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情境交融,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途径。同时也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拓宽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的知识空间。
我们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各种习题的训练中。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我们的教师必须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情境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转变了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创造者。依据学科特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了“创设情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能让学生逐步由以教师主导的“他主学习”,走向以独立自学为主的“自主学习”。由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到带入情境,提供学习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知识,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结合。我们每位教师都清楚教材中的美文是以语言为中介,以抽象的符号呈现教材画面的,要让学生感受其美,就要让艺术走进课堂,走进我们的教学。我们教师就要把直观的画面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完成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
情境教学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景的整合。运用暗示导向。在情境教育中,把跨度宽阔的教育、教学空间,用各种暗示手段联动起来,以不同形式、不同途径渲染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愉快、书籍的智慧及学生蓬勃向上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无意识倾向处在忘我的境界中,趋向教育者既定的方向,还可以使学生从无意识的加工中最大限度地受益,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认知活动。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将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的情绪发展过程。随着情境教育的实施,学生的情感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延续、反复、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在其间受到了很好的陶冶,并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情境教育创设的情境,总是蕴含着教育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所设计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当角色,其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将渲染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由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成为积极参与的主动角色。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的生活空间成为富有教育内涵、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学生情趣。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潜在智慧的启迪,使学生得到一种满足,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向着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推进的“力”。在这种推力下,学生主动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情绪、语言和行为,使已创设的情境更为丰富。置身其中的教师也即时感受到教学成功的快乐,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这样,“情境——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在心理场中得到整合。推进和促使儿童的顿悟加速产生,从而不断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最后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呢?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基本不需或很少创设与教材不同的教学情境,因而,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程的条件下还不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呢?
传统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也就是说,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学生所学的正是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想清楚,真正把两者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的学习。相反,如果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孩子的眼前,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教师就可以直观的给学生一个1平方厘米大小的东西,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1平方厘米就这么大。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那么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低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足,只知道人民币的不同面,不同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都不了解。如果教师能打出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讲解再加上生活中的认知,学生会对人民币认识的很透彻。在教学中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境”,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生识记“晶”字时问学生:天空一个大太阳天亮不亮?学生答:“亮”。那在大太阳下面还有两个并排站的小太阳天空会怎样?“更加明亮了”。师:不仅明亮还有些耀眼,三个太阳在闪闪发光这就是“晶”字。这种让学生充满想象的教学,把本来死板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的脑海里。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毫无激情,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是冷漠、无激情的来听。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是没有质量的课堂。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倾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做到:
1、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桎梏,打破“教材是唯一知识源”的传统思想。
2、根据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落实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全新理念。
3、密切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4、教师创设多种情景,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广泛地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获得学习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突出趣味性、思考性、现实性。实施情境教学的措施:
1、强调教师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彻底改变“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倡导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短时间、大容量、资源共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拓展教学活动领域,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获得情感体验、心灵感受,拓宽视野,磨练意志。
.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和儿歌的表演,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巩固知识。
.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联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用实际行动去尝试、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情境教学拓宽了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教育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野外情境教育活动,拓宽教育空间,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同时,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通过创设一种“亲、助、和”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来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以及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发展。情境教学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扮演童话角色、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都顺应了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儿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学科素养连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情境与情境教学
在汉语中, “情境”是这样解释的:“情”的含义即情感、情思、情性;“境”的含义即景、物、场所。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 情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形成感情的场景和氛围, 二是指设置一定的场景和氛围, 使人们产生相应的情感。在英文中, ‘情境’对应“Situation”, 指行为者与环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戴维·H·乔纳森在其《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2000) 一书中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 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 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所谓情境教学, 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 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以及受教育者的差异, 在他们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认知对象之间创设学习环境、建立情感氛围,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其核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的方式
实现中职德育课情境教学的有效进行,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借助生活实践, 开展情境教学
从孔夫子倡导“讷于言而敏于行”始, 知行统一就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原则。如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 可以搞一次模拟“选举”活动。先教给学生选举的程序和有关知识, 再给学生分发“选民证”, 举行选民活动, 落实选民结果。通过活动, 同学们兴致高涨, 探讨不停, 教师则乘胜点拨, 在活动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2. 表演艺术形式, 开展情境教学
小品等一些艺术形式, 是情境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且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角色, 能够很好地对课本内容产生亲切感, 并可以加深了内心体验。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小品, 教师不断把知识贯穿到表演当中, 这样就能很好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
3. 通过语言描述, 开展情境教学
语言描述, 是德育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它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言语、真切的表情向学生传达重要的信息。语言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效应, 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 进而激起他们的情感, 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4. 运用音像图画, 开展情境教学
音像与图画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大大提高课堂实效。比如再讲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时, 采用Flash的形式来展示给学生, 更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5. 运用典型事例, 开展情境教学
以上这些是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断探索, 不断创新, 运用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 一直是中职德育课教学常法。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把课本知识与学生关注的现实事件结合起来, 是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如何开展情境教学
在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 开展情境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
1. 联系实际, 紧密贴近学生的现实的生活
中职德育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拥有紧密的关系。科学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做到, 一是源于现实且符合学生实际;二是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社会很好地融合起来。教师们必须注意德育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德育的积极性。
2. 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 老师把知识硬塞到学生脑子里。新的课程改革则要求老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和消极学习, 转变到如今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
3. 教学资源开放化, 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教学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它有力地推进了问题情境教学的顺利进行, 便于充分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首先,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要保持开放性。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进行交流的环境, 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其次, 设计问题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在对结果进行点评时, 不要拘于一个答案,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4. 发挥积极性, 鼓励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理应积极参与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当中, 教师不能包办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事实上,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设教学情境绝才是科学合理的。在此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能够相互交融、彼此沟通, 才能创设处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进而能够顺利地开展情景教学。
四、小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情境教学在中职政治课的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是因为该教学法具有其它教学法难于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陶冶功能, 即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感, 净化人的心灵;二是启迪功能, 即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总之, 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 洞察社会发展的趋势, 勇于学习, 齐心协力, 顽强拼搏, 大胆尝试, 不断创新, 我们就一定能把我们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谢琴英, 洪林兵.情境创设在初中社会德育课中的应用.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 (7)
[2]林月文.情境问题创设与德育教学.新课程 (教师版) , 2007年8月20日
关键词:Flash 实用性 时效性 自信心 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 情感教育 主体
地位 因材施教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同学将比就读普通高中的同学更早地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同时也意味着职业教育要比普通教育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所以提高教学实用性和时效性是当前职业教育最为关键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在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并大力推动了计算机教育,迫切要求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Flash就是一种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而逐渐盛行起来的专业动画制作软件,Flash软件以其本身导出的文件小,但表现的动画角色形象生动、AS代码非常强大、交互性强等优点,目前已经覆盖到娱乐短片、广告、MTV、小游戏、手机游戏、产品展示、应用程序的开发界面、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等多个工作领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必备法宝。那么在中职计算机专业“FLASH动画”教学中,如何组织Flash的教育教学活动呢?
一、关键性的入门阶段教学
入门教学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时间短,但最为关键。在Flash的学习中,对于时间线、帧与图层的理解和操作是整个学科基础。可以这么说,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操作这部分知识, Flash以后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不可忽视此环节。在教学中,如果只是单纯性地把相关知识一一讲解,对于中职生来讲,他们一定会感觉非常抽象,枯燥无味,立即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时会先展示一个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交通信号灯”动画。此时我会提问每个人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个交通信号灯的闪烁过程是怎么样的,其中又有什么是不变的呢?”这时每位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绿灯先亮一会,然后黄灯闪烁,然后……”在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与动画中用到的时间线、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图层的知识一一挂钩。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这些关键性的知识。然后教师顺水推舟,把时间线、帧和图层等操作知识传授于学生。
在此环节中,务必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轻松与乐趣,没有任何学习障碍,这一点对于本来学习意志就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有助于他们会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知兴趣。当广泛的认知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坚持学习。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讲运动引导动画时,我们可以在已经掌握的运动补间动画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运动引导动画的制作方法。
首先,展示给学生已经掌握的“骏马在平地奔跑”的画面,此动画为运动补间动画。然后,教师在骏马奔跑的路线中间添加上石头,这样自然就会出现骏马绕过石头跑到目的地的动画。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运动补间动画和运动引导动画的关键性区别“直线路径与曲线路径”显而易见。再次,由学生自己分析两种动画源文件制作的不同,即运动引导层地插入。最后,学生能够顺理成章地把运动引导动画以最快的方式制作完成。
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对在前一种动画中为什么加入石头感觉到新奇,从两种动画的效果中看出了不同。然后又知道了第二种动画与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紧密相连,仅有一点儿区别而已,所以每位同学都会产生一种一探究竟、跃跃欲试的冲动,此时,教师把源文件发给他们,让他们去自己分析查找不同。这样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三、情感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我时刻谨记这两句话。比如在讲动画中插入声音之前,笔者会安排学生每个人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一个母亲节贺卡,引导他们到网上先搜索,看看别人设计的,然后取长补短,设计一张自己的独特的贺卡。说到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都想着做得更好。这时学生们马上会想到贺卡中都是有美妙的音乐的,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想方设法把音乐加上,或者问老师或者去查书,并对音乐进行调整设置,有的人还可能在制作时涉及更深层次的知识,如影片剪辑的脚本控制、镜头切换、鏡头的运动等。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自身学习价值的体现,同时在无形中也受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而教师仅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某一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上,有些学生接受得快,有的学生接受得慢,有的学生接受得好,有的学生接受得差。因为个体认知差异,也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全部适应于班里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把对同一事物具有相同接受特征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学层次进行教学,即: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班里进行适当的分组教学。
比如,在讲解最难理解的“遮照类型动画”时,最初对此动画类型的认识采用了与实际生活中常识相联系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在更深一步加深对遮照的理解制作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此时笔者通常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分别布置给他们三种层次的动画。第一层,较简单的图形切换动画;第二层,影视文字不同的效果;第三层,较难的画轴展开动画。然后三组同学互换制作内容,相互交流思想。这样每组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作出新的动画,他们对于老师给他们的分层教学方式浑然不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顺利地使学生掌握知识难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相机制定教学方案。比如学习较难的AS阶段,主要遵从学生自愿结组的方式,组成互助的临时性小组。这样,同学之间既能在知识技能方面相互帮助,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我们的任务已不仅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在懂得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及更好地适应如此快速发展的明天,为我们的社会作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处理;情境体验教学法;创设情境;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194-02
计算机图像处理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是一个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工具,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表达独特的审美个性,实现并体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氛围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以至在图像处理课堂上完成的大部分作品都只能死板地“照葫芦画瓢”,缺乏自我创意。这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知识创新、重视技能一点都不协调。因此,改变传统的应试模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成功和体验幸福是现代教育所必需的。从我多年教授中职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情境体验教学法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课堂中扮演有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它是一种丰富并发展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堂教学方法,把学习的课堂与“美”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变得“美起来”。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体验教学法是指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识、情感、方法、能力等一体化,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它和以往的“情境教学法”又有所区别。“情境体验教学法”对情境的理解更为广泛,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即更加关注学生感悟和审美的过程。
二、情境的创设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要求,为学生创设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文并茂、声形合一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视觉、听觉、感觉等多方位的情境。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它并不是“情境”的主导,我们老师应该在先进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精妙的教学环节设计、饱满的热情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情境体验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可以設为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融入情境,体验情感——强化情境,反思提问——超越情境,提升知识。下面,我来详细述说每个细节的注意事项。
(一)“创设和融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创设和融入情境”可以通过小品的演绎、故事的讲述、流行的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营造课堂需要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例如:当今婚纱摄影、艺术摄影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很多学生都喜欢把自己的个性化照片上传到空间或博客。为此,在图像处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我们可以巧妙地把学生引入电脑艺术摄影的殿堂,让学生亲自感受、探寻其中的奥妙,激发他们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向他们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不能照搬,还要考虑预设的情境是否适合三方面因素。
1.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材安排的活动,自主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熟悉的情境中。但这些例子都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因为一旦没有了教学内容做基础,再好的情境都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树。
2.必须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
记得教材的实例中有一个“软盘”的绘制例子,尽管教材中例子步骤写得非常详细,但对于现在90后的城市孩子来说,软盘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再创设这情境显得已经过时,也难以吸引学生足够的注意力。因此,我将教材中的情境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样以创建选区工具及填充工具的操作作为教学目的,只是把软盘的绘制改成了CD盒制作,并创设了一个爱国歌曲CD盒封面设计比赛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教授选区工具及填充工具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把课堂变成爱国歌曲传播的阵地,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由创作。
3.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实际
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是流传千古的名言。知识存在于生活,只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充分地发现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特征。正如我在《制作动态图片》的教授中,就以学生经常使用的QQ表情来引入,让他们知道动态图片与他们很近。通过这一贴近生活的题材,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令其做到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探究。
(二)“强化和超越情境”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强化和超越情境”要求教师必须借助情境去“设疑”,让学生去自主思考或者合作探究以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和一定的道理,继而进一提升认识,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实现教学目标。所设疑问必须是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促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愿望和热情。
如“火焰字”的制作一课上,我创设情境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制作火焰字呢?”。我试着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尽量多的方法,使其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及操作步骤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题多解。它不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工具及操作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反思提问,超越情境
每节课的最后,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总结及反思,务求通过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使学生对本节课有更为升华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重视学生方法的应用外,还非常重视点评学生作品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来说,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此时,我会从基本技巧、色彩搭配、构思等方面进行提问引导,让学生通过感悟、对比作品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达到超越情境,提升知识的要求。
三、学生参与,达到体验的创建
课堂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及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参与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一切活动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全面参与及全身心的投入为原则。
新的课程改革承认并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价值,那么,课堂教学目标就应该针对学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层次、情感、兴趣、特长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精心设计操作项目,把学生引入操作实践活动中;学生则通过构思——联想——创意——实现的过程,完成作业或作品设计,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融会知识、提升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特別是学习计算机的学生,他们首先需要有革新、大胆的想象,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不要怕学生不循规蹈矩,更不要硬性规定学生必须按照讲授的步骤去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思考,打开想象力,去大胆创作,将Photoshop作为一个现实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这款软件。另外当学生从老师创设的情境进入到学习状态后,便开始了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包括学习兴趣的提升、对问题的理解、知识与技巧的应用等。感悟是从大量的表象中通过亲身的理解与领会得出典型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含有理性归纳的过程,也含有情感升华的过程。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教学中,学生在通过完成操作项目的过程中,理解教师的期待、明确自己的责任、应用知识与技能,完成思维抽象,同时感受成功的幸福。
四、审美能力与知识的升华
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课堂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能对“美”进行理解,展示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表达独特的审美个性,实现并体验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工具学习现在世界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观看世界顶尖的设计图像,并定期在学生间开展各种的作品交流活动;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多欣赏中外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艺术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对创作也是非常有益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或者街道去寻找设计灵感和设计素材,进行自我创作。
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作后,对“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高要求,也就是进行升华。它包括对认知的升华、对感悟的升华、对责任的升华。升华是教学向课外的延伸、向社会的延伸。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学生可在此平台上获得美的体验和满足,从而丰富其内心世界,获得生命美的更深感悟。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但任何的美都必须以社会道德和法律为基础,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否则,它制造的将是丑恶。
中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关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剥夺掉学生自身学习、体验幸福的乐趣。“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教师始终是灯塔和路标,只起诱导的作用;学生始终是行路者和风景的欣赏者,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课堂中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法,是学习的课堂与“美”的相互融合,目的是唤起学生生命个体对美的体验、感悟和升华。学生们通过上机,动手实践、用脑思考、用眼发现,用心创作,定能更深刻地钻研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情境体验教学必定会在时代的引领下大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泰山民族中学.“情境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成为选修课堂上的“主角”[EB/OL].http://www.tsmzzxc/show cmtent=
4335,[2011-08-21].
[2]李蔷.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J].华章,2011,(29).
[3]李莉.浅谈高校“计算机图像处理”课堂中的情境体验教学法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1,(8).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在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并大力推动了计算机教育, 迫切要求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Flash就是一种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而逐渐盛行起来的专业动画制作软件, Flash软件以其本身导出的文件小, 但表现的动画角色形象生动、AS代码非常强大、交互性强等优点, 目前已经覆盖到娱乐短片、广告、MTV、小游戏、手机游戏、产品展示、应用程序的开发界面、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等多个工作领域, 是学生就业的一个必备法宝。那么在中职计算机专业“FLASH动画”教学中, 如何组织Flash的教育教学活动呢?
一、关键性的入门阶段教学
入门教学是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时间短, 但最为关键。在Flash的学习中, 对于时间线、帧与图层的理解和操作是整个学科基础。可以这么说,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操作这部分知识, Flash以后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 因此不可忽视此环节。在教学中, 如果只是单纯性地把相关知识一一讲解, 对于中职生来讲, 他们一定会感觉非常抽象, 枯燥无味, 立即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时会先展示一个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交通信号灯”动画。此时我会提问每个人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个交通信号灯的闪烁过程是怎么样的, 其中又有什么是不变的呢?”这时每位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绿灯先亮一会, 然后黄灯闪烁, 然后……”在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实际上已经与动画中用到的时间线、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关键帧、图层的知识一一挂钩。在这种学习情境中, 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这些关键性的知识。然后教师顺水推舟, 把时间线、帧和图层等操作知识传授于学生。
在此环节中, 务必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轻松与乐趣, 没有任何学习障碍, 这一点对于本来学习意志就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有助于他们会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知兴趣。当广泛的认知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 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 而能自觉进行学习, 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坚持学习。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是培养学生认知兴趣,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在讲运动引导动画时, 我们可以在已经掌握的运动补间动画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运动引导动画的制作方法。
首先, 展示给学生已经掌握的“骏马在平地奔跑”的画面, 此动画为运动补间动画。然后, 教师在骏马奔跑的路线中间添加上石头, 这样自然就会出现骏马绕过石头跑到目的地的动画。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 运动补间动画和运动引导动画的关键性区别“直线路径与曲线路径”显而易见。再次, 由学生自己分析两种动画源文件制作的不同, 即运动引导层地插入。最后, 学生能够顺理成章地把运动引导动画以最快的方式制作完成。
在此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对在前一种动画中为什么加入石头感觉到新奇, 从两种动画的效果中看出了不同。然后又知道了第二种动画与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紧密相连, 仅有一点儿区别而已, 所以每位同学都会产生一种一探究竟、跃跃欲试的冲动, 此时, 教师把源文件发给他们, 让他们去自己分析查找不同。这样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三、情感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 我时刻谨记这两句话。比如在讲动画中插入声音之前, 笔者会安排学生每个人为自己的母亲制作一个母亲节贺卡, 引导他们到网上先搜索, 看看别人设计的, 然后取长补短, 设计一张自己的独特的贺卡。说到自己的母亲, 每个人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都想着做得更好。这时学生们马上会想到贺卡中都是有美妙的音乐的, 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想方设法把音乐加上, 或者问老师或者去查书, 并对音乐进行调整设置, 有的人还可能在制作时涉及更深层次的知识, 如影片剪辑的脚本控制、镜头切换、镜头的运动等。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 学生会感觉到自身学习价值的体现, 同时在无形中也受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而教师仅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某一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上, 有些学生接受得快, 有的学生接受得慢, 有的学生接受得好, 有的学生接受得差。因为个体认知差异, 也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全部适应于班里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 而把对同一事物具有相同接受特征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学层次进行教学, 即: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在班里进行适当的分组教学。
比如, 在讲解最难理解的“遮照类型动画”时, 最初对此动画类型的认识采用了与实际生活中常识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关键是在更深一步加深对遮照的理解制作时, 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 此时笔者通常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分别布置给他们三种层次的动画。第一层, 较简单的图形切换动画;第二层, 影视文字不同的效果;第三层, 较难的画轴展开动画。然后三组同学互换制作内容, 相互交流思想。这样每组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作出新的动画, 他们对于老师给他们的分层教学方式浑然不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能顺利地使学生掌握知识难点。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 相机制定教学方案。比如学习较难的AS阶段, 主要遵从学生自愿结组的方式, 组成互助的临时性小组。这样, 同学之间既能在知识技能方面相互帮助, 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我们的任务已不仅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 而是如何使他们在懂得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及更好地适应如此快速发展的明天, 为我们的社会作出更好的贡献。
摘要: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于中职的学生而言, 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那么作为中职的教师更应去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 同时注重情感的教育,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本文就FLASH课程谈几点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Flash,实用性,时效性,自信心,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情感教育,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高中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 我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统一。作为新课程任教者中的一员,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 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积累的一点认识: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五性”———趣味性、启发性、拓展性、想象性、挑战性。
一、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趣味性
趣味性, 即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 要能巧妙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趣味性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目前, QQ农场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游戏。看着一个个美丽的农场:碧绿的草地、蜿蜒的小山、茂盛的树木、别致的房子、精美的篱笆、蔚蓝的蓝天、洁白的云朵、打转的螵虫、飞翔的小鸟和流动的瀑布……学生心旷神怡、兴致盎然。“同学们想不想有一个梦想中的农场?”“想!”“草地怎么画呀?小鸟怎么画呀?……”在学生的浓浓兴致中, 我顺利地将学生们分成了十个小组, 每个小组六名成员, 由组长负责分工合作。通过“鼠绘:头像的制作”和“鼠绘:苹果的制作”教会了学生使用Flash的基本工具, 然后由每组学生独自完成草地、小山、小树、房子、篱笆、蓝天、白云等的制作。学生制作的“零件”还真形态各异、颜色丰富, 真是敢思、敢想、敢实践, 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
二、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启发性
启发性, 即创设利于学生提问的课堂情境, 籍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例如:“Flash元件制作”的教学。之前, 学生已学过在场景中绘制一片草地、一座小山、一棵小树、一座房子、一个篱笆、一片蓝天或一朵白云等等的绘制。现要求学生将绘制整个QQ农场背景, 学生就犯难了, 仅一朵白云就要多个图层了, 这么多的东西要多少个图层呀!
于是我展示了一盘“水果”, 里面有多个苹果、多串葡萄、多个桔子。给学生讲解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元件”, 演示了“苹果”元件的制作过程, 并将“苹果”元件重复拖入场景的苹果图层中, 这样场景中就有多个苹果了。学生知道了元件的编辑与在场景中编辑某个对象相似, 但元件是放在库中的, 可重复使用。于是他们就把已绘制好的草地、小山、小树、房子、篱笆、蓝天或白云等等都转换成了元件, 并将不同的元件放置于场景相应的图层中。
结合新的知识点, 换个角度去思考, 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
三、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拓展性
拓展性, 即创设利于学生提问的课堂情境, 为学生提问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去设计问题,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为此, 在“Flash引导线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 我展示了一群在QQ农场上方曲线飞翔的小鸟。并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先讲解了“投篮”的引导线动画制作过程。学生明确了引导线动画的要点:一是由引导层和被引导层组成;二是引导层上的引导线必须是不封闭的, 被引导层上必须是动作补间动画;三是被引导层上不同时间点上的关键帧必须分别吸附至引导线的两端。然后由师生一起就“一群曲线飞翔的小鸟”这一引导线动画的如何制作问题展开了分析。有的学生说在场景中先制作一只小鸟的引导线动画, 然后复制图层;有的学生说利用“动画分解、元件套用”的思想, 将“一群曲线飞翔的小鸟”分解成“一只曲线飞翔的小鸟”, “一只曲线飞翔的小鸟”再分解成“一只直线飞翔的小鸟”, “一只直线飞翔的小鸟”又分解成“一只原地飞翔的小鸟” (如图1所示) ……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发表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 挖掘出了平时头脑中积累的数学意识, 重组了所学的Flash知识, 而且使自己的制作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
四、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想象性
想象性, 即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 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却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是最富于想象的了, 教师要根据教材, 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的课堂情境。
我在“Flash遮罩动画的制作”的教学时, 要求学生在农场的小山坡上制作一瀑布。“瀑布的水是动的, 能否用已学的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制作?”“因为只有一张水的图片, 这个问题无法用已学的动画解决。”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给学生演示、分析了“探照灯的遮罩动画”, 使学生理解遮罩动画的原理:一是遮罩动画由遮罩层和被遮罩层组成;二是可在遮罩层 (上一层) 上创建一个任意形状的“视窗”, 被遮罩层 (下一层) 中的对象就可以通过该“视窗”显示出来, 而“视窗”之外的对象将不会显示。于是就有学生提问遮罩层的视窗除了圆形, 可否用方形?我肯定了他的想法。还有的学生又问除了图形、还可以是文字吗?我告诉他们可以的, 只要是有孔的视窗都行。学生们驰骋在思维的自由空间中, 想象出用“一条条隔开的方形”或“一条条隔开曲面”作水的遮罩层, 结果真的让水动了起来, 有了瀑布的效果。
设计这样的课堂情境, 目的不是求同, 而是求新、求奇、求异, 让学生在一个驰骋想象的积极思维过程中, 充分发挥创造想象的能力。
五、课堂情境的创设应有挑战性
挑战性, 即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 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发展。
通过农场元件的绘制, 树叶上打转的螵虫、空中飞翔的小鸟、山坡上流动的瀑布等的制作, 学生逐步完成了单个场景的Flash作品。并从中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 五种基本动画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但要学生单独去创作一个“有主题的多场景Flash作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冲突。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 学生都说好难哟!“作品的主题选什么?”“围绕选定的主题应制作哪些元件?”、“作品中可包含哪些动画?”、“应分几个场景?”、“场景间如何相链接?”……一系列问题蜂拥而至, 但小组成员们还是努力动脑、动口、动手, 设计出了一个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作品。有秋天的农场、迷人的夜猫、交通安全、课堂实录等, 有的生动有趣、有的令人捧腹, 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学生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创设一个高难度的课堂情境, 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 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所具有的挑战性, 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条件。通过动脑、动口和动手,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最终达到了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总之,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学有所疑, 才会有所思、有所得, 才会产生兴趣, 形成动力。可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只有创设利于学生提问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才能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丁晓峰.倡导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学信息技术学, 2006.
[3]胡雪珠.高中信息技术学理论探究教学的实践.中学信息技术学, 2006.
[4]周茜.巧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中学信息技术学, 2006.
【浅谈中职Flash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尝试】推荐阅读: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06-17
浅谈中职学校的音乐课教学09-23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07-21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改革06-12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7-17
浅谈中职汽车专业课教学05-23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浅谈09-18
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10-3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