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案(精选11篇)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辍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以及孝敬母亲的高贵品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了解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王冕的资料。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课前课件播放古诗新唱——墨梅,渲染气氛。1.这是一首题画诗。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教学预设:王冕)2.那么,王冕何许人也?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王冕?请学生来简略谈谈,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屏显:王冕:元画家、诗人。出生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其善于画梅。作诗不拘常法,语言质朴自然,寄意深远。著有《竹斋集》。他被后人称为“儒林之楷模,学者之榜样。”)
3.简略说一说清代著名的讽刺小学家吴敬梓[zǐ]和他的代表作《儒林外史》与王冕的联系。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位贤者,儒林的楷模、学者的榜样——王冕,去看看王冕的少年时代。板书课题。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冕”的写法,学生跟随书空。(“冕”原指帝王的帽子,所以上半部同“冒”一样两横悬空。)齐读课题。相信学完了这课你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
1.师:课前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一起做个闯关游戏,第一关字词关,谁来闯关。
(1)课件出示词语,检查字音 耽误 秦家
晶莹
明媚
载着
雾气缭绕
岩石掩映
树木葱茏
青翠欲滴
晶莹透亮 供不起
闷得慌
闷热
不禁
指读、齐读,重点强调读对多音字“闷”、“供”、“禁”,及其他易读错字发音。(范读、领读、齐读)
指导理解“耽误”“ 明媚” 2.指导书写“耽”“秦”(课件)。
师范写,边写边讲解:“耽”是耳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秦”字下面是“禾”第一笔是短撇,第五笔是点。
(2)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头正、腰直、脚放平,左手按住本子,右手写字时不要忘记三个一:一寸、一尺、一拳头)。描红一遍,在书写纸上写三个,每写一个都和书上的字对照一下,争取写得越来越好。
(3)投影展示,评价优缺点。(以表扬为主)3.顺利闯过第一关,再来闯第二关句子关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指读、齐读,引导学生正确断句 4.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教学预设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七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十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十四岁 立志学画 日益成才 十七八岁 不再放牛 作画伴母
(3)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王冕七岁时(),十岁时候(),十三四岁时,王冕(),到了十七八岁,王冕()。
小结:大家说的很好,那么王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王冕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呢?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语言、行为、内心等方面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少年王冕形象的呢?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一)品悟言行,感受孝心。
A引导学生品读,感受王冕的孝敬 生自读课文划出描写王冕孝顺的语句。B 学生交流王冕孝敬母亲的句子。
教学预设:句子1 出示 :第2自然段
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他在学堂里真闷得慌吗?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母亲与王冕的对话。体会母子俩的心情。指导朗读(脸含笑意,王冕故作轻松地说……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教学预设:句2 出示第4自然段: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读句子,体会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教学预设: 句3 出示: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学生读,体会王冕心中始终把母亲看得很重要。教学预设:句4 出示
春光明媚的时候……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补充《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二)潜心涵咏,体会好学
过渡:少年王冕不仅懂事孝顺,同时更是勤奋刻苦。读标画的体现王冕刻苦勤奋的句子。
教学预设:句1 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教学预设:句2 出示:自此以后……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想象,练习说话。
三个月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提示:三个月里,王冕用心学画。白天,王冕……晚上,回到家,王冕……提示:早晨,露水点点;中午,烈日炎炎;夜晚,月光如水……)
读好这段话?体会王冕坚持学画的毅力,感受王冕画的荷花的绝妙之处。试读——指读——齐读。
教学预设: 句3 出示
到了十七八岁……读读古人的诗词。抓住“每天”一词读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聚焦画面,获得启迪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王冕能学画也是一个偶然,到底怎么回事吗?
(1)我们先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情景出示: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云雾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1.大声朗读雨后美景的句子。(比赛读)
预设1:看到如此美妙的景色,你的感受如何?(生回答)
文章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谁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并用朗读来表现美。
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神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①(多媒体出示原句)与课文中的句子作比较;
②(多媒体出示王冕画的荷花图)读了这句话,看着王冕的作品,你想到哪些成语?
③ 出示练习
()他在画()他在画;()他在画……。
(创设情境:清晨、深夜、烈日炎炎时、狂风暴雨中……)练习背诵。
2.师过渡: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妙的景色,并受美景感染、启发,立志学画荷花?
教学预设
出示“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联系上下文,说说王冕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没有两三年的读书积淀,王冕看风景和村里的人是一样的。读书让他有这样一双慧眼。所以今天遇到如此美景,他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过渡:王冕看得入了迷,他为世上没有画工把这美景画下来感到可惜,所以立志学画。最终王冕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而且还是个淡泊名利的写诗高手呢!他的诗更是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课件出示《墨梅》)
⑴ 指名读
⑵ 让我们齐声诵读《墨梅》。(生齐朗诵)
五、课堂总结:
所以人们这样称赞他: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正因为他像墨梅那样淡泊名利,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说: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我们可要学习王冕的高贵品质:师生齐说(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王冕,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熟描写雨后美景的第5自然段。
2.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板书设计: 少年王冕 辍学放牛
励志学画 孝敬母亲 勤奋好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5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揣摩, 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德和刻苦勤奋的精神。
3.了解景物描写在故事发展及刻画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检查预习, 粗线条感知人物形象与品格
1.同学们, 昨天的语文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少年王冕。回忆一下, 课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 (辍学放牛、自学画荷)
2.从这两件事情当中, 你看出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王冕这些美好的品质的?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画出有关的句子, 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
设计意图:任何教学都不是零起点的, 要追求有效的甚至高效的语文课堂, 更不应该建立在零起点上。因而, 预习的有效与高效, 很大程度上便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要建立有效的预习机制, 必须经常性地利用课堂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并依据学生预习的效果实施课堂教学。
二、重点学习“辍学放牛”语段, 体会人物语言的言下之意, 感受少年王冕的孝顺懂事
1.人物语言好比一杯香茶, 茶要慢品才能品出芳香, 人物的语言也要慢慢品味, 才能品出言下之意。课文中有三段人物语言, 都在“辍学放牛”这件事中, 谁来读这部分内容?请大家注意揣摩人物的语言。
指名读课文2~4小节。
2.出示:眼看三个年头过去, 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 母亲把他叫到面前, 说:“孩子呀, 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 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 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 这三年过得怎么样?
(2) 7岁的王冕还小, 母亲含辛茹苦供他读书。如今十岁了, 农家十岁的孩子终于可以做点事了, 母亲对王冕说—— (引读) 孩子呀, ……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从母亲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 这里的“耽误”指的是什么?
(2) 母亲让王冕放弃学习, 去给人家放牛的原因是什么?
(3) 如果不是王冕的父亲死得早, 如果不是这几年年成不好, 如果母亲可以多挣一些钱, 她也绝不会让自己10岁的儿子王冕去给人家放牛。母亲这么做, 也是—— (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
体会“无可奈何”的感情, 一起再读母亲的话。
3.少年王冕听懂母亲的话中之意了吗?请一位同学来读王冕的话, 让我们一起品味。
出示:王冕说:“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 交流“闷得慌”之假话。
(1) 出示课后思考题: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 去给人家放牛, 王冕却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
(2) 交流是假话的原因:他那么爱读书、爱学习, 不可能在学堂里闷得慌。
写他爱读书的语句有: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每天给的点心钱, 他也舍不得花, 积攒一两个月, 便偷空来到村学堂, 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 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师:“舍不得花”就没有点心, 没有点心就会挨饿。为了买几本旧书, 小王冕要饿多少天肚子?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和毅力啊!宁可挨饿几十天, 也要去买书, 哪怕只能买几本旧书。这么爱读书的王冕, 却对母亲说——引读王冕的话。
(2) 交流“闷得慌”之真话。
(1) 看来, 认为王冕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是假话, 有一定的道理。有不同意见吗?
出示: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2) 齐读。这个句子跟原来的句子相比,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你读出了什么?
(3) 王冕说去给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他快活的原因是什么?
“贴补些家用”, 他不忍心母亲独自承受生活的艰辛。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 不会耽误读书。学堂里不能满足他读书学习的欲望, 他想自由地多读一些书。
师:说得真好, 这就叫品味人物语言, 我们从王冕的话中, 品出了王冕的孝敬、懂事。
4.当秦家人答应让王冕放牛后——出示、齐读:母亲谢了秦家, 替王冕理理衣服, 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 每天早出晚归, 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 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 “处处都要小心”, 小心什么?
(2) 母亲为什么让王冕“每天早出晚归”, 按常理应该是“晚出早归”才好, 这个母亲岂不是很奇怪? (生交流)
设计意图:《少年王冕》选自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是小说常用的重要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就能走近人物形象。我们总是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要写好人物语言, 那么怎么写好人物语言, 写好人物语言又有何用?本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在这样的关键处着力。而品味人物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便是细读文本。在小语教材中, 像《少年王冕》这样的课文是可以作为经典文本来教学的, 细读文本正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文本的重要方法。
三、重点学习“自学画荷”语段, 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天资聪慧
1.少年王冕在秦家放牛,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王冕读了不少书, 也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一天, 下了一场大雨, 也改变了王冕的一生。
出示写景的语段:一阵大雨过后, 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青一块, 紫一块;山下树木葱茏, 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 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 花苞上雨水点点, 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1) 古人写文章是惜字如金,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这一句二十几个字, 把王冕三四年的生活一笔写过, 这里却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大雨和雨后的荷花, 请大家读一读, 读出景色的美丽。
(2) 这段景色描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 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 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 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课文前面又说: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王冕读了不少书, 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 王冕明白了什么道理?他还可能明白了哪些道理? (要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人穷志不短;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生活再艰苦, 美也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
3.出示:王冕开始刻苦学画。他起初画得不好, 三个月之后, 便大有长进, 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 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生齐读)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聪慧、坚持不懈、艰苦努力、刻苦勤奋等)
4.理解此处描写荷花的目的。
因为这一池暴雨后的荷花, 不仅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而且还是王冕人生的转折处, 更是王冕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的人格写照, 所以要详写, 要写得生动、细致、传神。
设计意图: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通常有三:渲染气氛、映衬人物形象、推进故事发展。而本文中的景物描写, 正是王冕学画的契机, 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也是其人格的写照。因此, 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来走近人物, 走进文本, 学习表达, 正是知性教学的重要体现。在感受景物描写作用的同时, 王冕刻苦好学的精神也自然地站立在学生的心中, 从而再一次使知识与主题无缝切合。
四、总结全文, 知理导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你从王冕学画这件事知道了什么道理? (无论学习什么, 都要下苦功夫, 否则一事无成。) 你打算怎样向王冕学习? (生交流)
五、拓展延伸, 迁移内化
1.后来, 王冕通过自身的努力, 不仅成为著名的大画家, 还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出示墨梅图) 这就是王冕著名的墨梅图。他还写了一首《墨梅》诗 (出示诗) ,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读一读。
2.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 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课文, 背熟第5自然段。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 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一、关于人物形象
文中人物有三:王冕、王冕母亲、秦家人。重在叙述王冕的言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到的是怎样的王冕呢?
1王冕的懂事及体贴。王冕父亲在他七岁时去世,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三年后,母亲无力支撑,只好让十岁的王冕辍学到隔壁秦家放牛打工。王冕说:“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王冕的回答,充分显示他的体贴孝顺。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自家的孩子很爱读书,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上学,当家长的肯定心如刀绞。而善解人意的王冕不但没有哭着喊着要去上学,也没有表示不满,为了让母亲不要太难过,还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甚至提出既能照顾生活又可读书的方案来安慰母亲,王冕的懂事及体贴可见一斑。
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到秦家煮些好吃的食物给他,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的点心钱也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买书,带到放牛的柳树阴下看,他信守了对母亲的承诺。十七八岁时,他成为画荷花的高手,乡里人都来买他的画,家境渐渐好转,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2王冕的自律及自强。王冕七岁时,遭受家庭变故,由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十岁时,辍学打工。十岁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而王冕却要承担照顾家庭,贴补家用的责任。一般的孩子在遭遇这样的困境时,难免要自怨自艾一番,或者怨天尤人。然而,少年王冕并没有因为学堂上不成而灰心丧气,他坦然接受命运的挑战,也许小小年纪的他羡慕同伴能继续在学堂读书,但他并不怨恨母亲的无能。他坦然接受自己不能到学堂读书的现实,却没有放弃喜爱的书本,仍然想尽一切办法和书本保持联系,攒钱购买较便宜的旧书。虽接受现实,却绝不向现实低头,他将课堂搬到柳树阴下、绿草地上、小湖边,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拦他求学的心愿。所以,经过三四年的自学,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许王冕明白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也许王冕知道接受现实才是处世的好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冕才会调适好自己的心情,才会脚踏实地的继续前行,才能成为画荷花的高手。
3王冕的聪颖及创造力。王冕天性聪颖,虽然只在学堂跟先生读了三年书,但后来竞靠自学而成为诗人、画家。他的成功源于他不服输,并且勇于尝试、积极挑战的个性。从来没有学过绘画的他,在放眼雨后美景之际,产生将它入画的念头。对他而言,绘画堪称全新的领域,没有老师指点,要入门实在是不容易。王冕认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他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回颜料,学画荷花。他的坚持与努力为他开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看到了更美丽的湖光山色,因为他勇于尝试,他开发了自己的潜能;因为他不轻言放弃,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王冕的成功不是侥幸,他个性乐观、好奇、自信,会寻找机会,并善于把握机会。
课文中还有两个人物,分别为王冕母亲及秦家人。作者对两位人物的着墨略少一些。在文本的前半部分,我们看到了一位通情达理、含辛茹苦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竭尽全力地劳作,供孩子读书。只要有一点可能,她不会影响儿子的前途。但是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生活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她坦然地跟儿子商量,希望他能体谅大人的难处。她对于王冕的辍学深感内疚,从她的切切叮嘱与两眼含泪,可看出她的不易和无奈。在这里应当抓住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细节描写有母亲的动作:替王冕理理衣服;母亲的语言:处处都要小心,免得让我牵挂;母亲的神态:含着眼泪回去。从这三个小细节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关心的慈母形象。母亲心中其实是万般舍不得的,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单靠自己做针线活,已经很难维持家庭生活,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去荒郊野外放牛的。小小年纪的王冕,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在学堂里读书嬉戏,竟然也要开始走上艰苦打工、挑起一份家庭担子之路,失去父爱的王冕此时令其母亲更是百感交集,一时热泪盈眶。纵使心中千般不舍,万种牵挂,但生活的苦难,使得母亲不得不狠心放手,这样一个慈母形象,读来多么令人伤感,印象深刻。
文中的秦家人只是在王冕上工第一天与母亲到他家之后,牵出水牛来之后说了几句话。但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的热情与善良,为王冕考虑安排得很细致。遇上秦家煮腌鱼腊肉,也会给王冕吃一些,这也体现了关心,照顾。
二、关于环境描写
在古典小说中,作者善于将景物描写作为引子,为读者渲染小说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进而揭示人物的背景命运。《少年王冕》一文的第5自然段,把雨后湖面的美丽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湖里的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犹如艺术特写,会让人联想到雨后荷花的样子十分美丽。王冕正是因为看了这美丽的荷花之后,才产生了画荷花的愿望,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这一段描写美的自然之景,成了王冕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因为王冕是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孩子。读过几本书的王冕,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都有所提升,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地感动了王冕,热爱学习的他立志学画荷花。“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就是这样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成长起来的。在教学时,可以“荷花美,爱荷花”为主要线索,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实现词句的训练和语言的积累。
三、关于教学价值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按王荣生先生的说法,这是凝结了民族精神源泉的、我们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一个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可以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要带领学生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它,要揣摩文字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旨”,最大限度地从经典作品中吸取精神的养料,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整篇课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从王冕的辍学放牛到刻苦学画,从他善解人意的“闷得慌”到三四个月的坚持不懈,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懂事孝顺、刻苦勤奋。课文由表现王冕孝敬母亲,勇于承担的“辍学打工”和在放牛时,无意欣赏到的美景,决心“刻苦学画”两大部分组成。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在师生有效的对话与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印象,并有所感受。
杨支林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同学们,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中,我们认识了爱迪生,还记得他是什么人吗?(美国发明家。)他受过正规教育吗?(没有。)他家庭环境好吗?(不好。)从哪里知道?(他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他一生有多少项发明专利权?(一千多项。)被世人称为什么?(发明大王。)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个人,他也没有受过几天的正规教育,家庭也非常贫寒,幼年靠帮人家放牛度日,最终成为了有名的画家、诗人、文学家。他就是——板书:(少年王冕)
2、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课前布置,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好吗?
1、检查生字、生词:学生拿出练习本来听写,老师在念的同时把它写在黑板上:耽误、孝敬、晶莹、明媚、隔壁、高手、牵挂、贴补、姓秦、载重(听写完后,抽学生读检查是否会读。)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自读课文、记下自读过程中的障碍。
2、听录音范读,注意解决自读过程的障碍。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把表示时间的词用铅笔画下来。
3、交流:
四个时间段:“七岁时”“眼看三个年头过去(十岁时)”、“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十三四岁时)”、“到了十七八岁” 可见文中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
4、根据时间顺序对课文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第一段(1)七岁时王冕父亲去世,家境贫寒。第二段(2~4)十岁时王冕辍学放牛,勤奋读书
第三段(5~6)十三四岁时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第四段(7)十七八岁时,王冕离开秦家每日读诗作画,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四、精读第一段
1、抽学生读第一段
师提问:王冕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家乡在哪里?他几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靠什么来读书?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家庭环境怎么样?(学生一一回答)
2、学生齐读第一段
五、精读第二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1)师问:王冕十岁的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对他说了什么?从母亲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什么?(王冕还能继续上学吗?他将要去干什么?是母亲真的不想让他上学吗?那是为什么呢?)(学生一一回答)
(2)请女生一起再读一读母亲说的话。
(3)师问:听了母亲的话,王冕是怎么回答的呢?从王冕的话语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王冕反对母亲的想法吗?他在学堂里真的很闷吗?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他认为他放牛可以干些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学生一一回答)
(4)请男生读一遍王冕说的话。
(5)男女生分角色读母亲和王冕说的话,老师读其他的介绍。
2、抽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师问:第二天一早,母亲同王冕来到了哪里?秦家人把什么教给了王冕?指着门外说了什么?(离这不远就是哪里?湖边的草地上有什么?感觉怎么样?牛要渴了就怎么办?秦家给王冕什么好处?对他有什么要求?)(学生一一回答)
(2)抽小组读秦家人说的话。
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做了什么?对他说了什么?王冕答应了吗?母亲是怎么样回去的?从这里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母亲让王冕替人家放牛是生活所逼、无可奈何的。(学生一一回答)
(3)分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问:从此,王冕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是怎么做的?每天给的点心钱,他是怎么处理的?从本段中的两个“舍不得”我们体会到了王冕的什么特点?(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勤俭节约)(学生一一回答)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干什么?
接下来王冕在秦家放牛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同学们再下去看看,我们下个星期再走进他的秘密。
六、板书设计
少年王冕
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
十岁时:辍学放牛,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三四岁时:美景启发,学画荷花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读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预备: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我国明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2.《儒林外史》描写了许多人物,但其中只有一位,作者把他当作榜样、楷模大加赞许。你们知道是谁吗? 3.看我写他的名字。板书:王冕
“冕”原指帝王的帽子,所以上半部同“冒”一样两横悬空。
4.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你想了解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冕。(补完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一)检测预习:
1.出示生字,指名读。
范写“耽”“秦”“载”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解释“耽误”
3.练习:考考大家能不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
(二)自读课文
1.学生通过浏览全文,划出涉及王冕年龄的句子,想想不同年龄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出示: A.七岁时 父亲去世 B.十岁时 放牛读书 C.十三四岁 刻苦学画 D.十七八岁 终于成才
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王冕的少年生活。这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作者都用同样多的笔墨来写的吗?(没有,而是有详有略的。)3.课文详写了几岁?写了什么事呢?(十岁:停学放牛 十四岁:学画荷花)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少年时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5.通过刚才梳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抓住关键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6.通过预习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知道王冕——(指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课文是怎样写他孝顺母亲的呢?
(三)再读课文,品读语言,感受王冕孝敬母亲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说说王冕对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体谅母亲 孝顺 懂事 勤奋读书 勤奋好学 刻苦学画
三、小结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王冕,能体谅母亲的艰辛,辍学放牛,贴补家用,孝顺母亲;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学画,终于成才,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缭绕”、“青翠欲滴”、“争先恐后”三个词语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王冕的资料。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景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醒“冕”字的书写(4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告诉老师“冕”字上面你写的什么? 生1:写的“日”。生2:我写的“曰”。
生3:读mào(评价:你真了不起,知道它的读音。)
师:告诉你们,它既不是“日”,也不是“曰”。(指“冕”)两横和框不相连,读mào,以后书写要注意。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自己预习了这篇课文,课前各小组又进行了交流,哪个小组先迎接老师的挑战?
1.出示词语:耽误
贴补
隔壁
早出晚归
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
供他读书
挣的钱
闷得慌
闷热
不禁
载着)
生1:读词(评价:你很了不起,多音字都读对了。)生2:读词(评价:你读词的时候注意了词与词之间的停顿)2.回顾课文内容
师: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四件,7岁时候的事,10岁时候的事,14岁时候的事,18岁时候的事。
师:重点讲了哪几件? 生:放牛和画荷花。
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词语读得准确,了解了课文内容,都是自学的。为自己取得的这些预习成果鼓鼓掌。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2、3、4自然段,感受王冕的孝心和好学之心(13分)师:这节课我们再读王冕,相信你对王冕会有更深刻地了解。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小节,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在旁边写上批注。
1.回顾怎样写批注(在所划句子的旁边写下读书的感受或体会)2.生读书,标画重点语句。师个别指导。3.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
师:小组内交流一下标画的语句,相互补充一下。如果你画的不全,觉得别人画的语句有道理,不妨借鉴同学的画下来。4.集体交流,老师相机评价,点拨阅读的方法。
师:我们交流,哪个同学先来读你画的句子和写的批注。
生:第二自然段,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我感受到王冕善解人意。其实王冕也很想读书,他知道家境贫寒,所以这样说。
师:读出了王冕善解人意。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
生:感受到王冕安慰母亲,很懂事。
师:王冕说闷得慌,是真话吗?母亲说了什么,从母亲的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母亲说:“孩子呀,„„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读出母亲很无奈,愧疚。
师:那个词更能体现出母亲的无奈?
生:实在、只好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我读出了母亲难过、伤心。
师:怎样读好母子之间的对话?
出示读书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体会着人物当时的心情。5.学生分角色练读。6.指名读
生1读(评价:抓住了关键词语,想读的更好吗?听听别的同学读的)
生2读(评价:他们两个把自己当成了文中人物)师:像他们这样在读一下。生1读(评价:这一遍好多了)师:我们接者交流
生:第四自然段,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我体会到王冕很孝敬母亲,舍不得吃。
师:腌鱼腊肉对于王冕来说是山珍海味,可他一次也舍不得吃,可见他的孝敬。
生:每天给的点心钱,„„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阴书。体会到王冕勤奋好学。
师:同学们这就是王冕,这就是十岁的王冕,这就是和你们一样大的一个孩子。通过你的朗读来赞美一下他吧。怎样读好?想一下刚才第二自然段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师:除了抓住关键词语,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带着敬佩的情感读。
生练读
指名读(相机评价)
(二)学习5、6自然段,感受王冕刻苦学画,终有所成(18分)
师: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一天,他在放牛时看到了一幅奇妙的图画。
1.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指名读)
师:怎样读好这美景?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读书的方法。
生:抓住关键词语;融入自己的感情;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生练读 3.指名读
生1读
师:读的不是很美。想听听其他同学的读吗? 生2读 先给他介绍方法,再读。生1读
师:有进步。还想读的更好吗? 生3读
师:像他这样再读一遍。生1读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用心读书的同学。你想对指导你读书的同学说点什么吗?
生1:谢谢你们。
师:我想这雨后的美景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这些语言文字生动、形象,色彩美,景物错落有致,如果背下来,今后你写景物的作文就不会发愁了。4.生背诵。5.师引导背。
师:王冕看得入了迷,他为世上没有画工把这美景画下来感到可惜,所以立志学画。起初画得不好,„„(学生接读,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见过荷花吗?(出示荷花图片)读出荷花的逼真。生读(评价:荷花栩栩如生)
师:想象一下,三个月王冕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提示:白天,王冕„„ 晚上,回到家,王冕„„ 天刚刚亮,王冕草草起了床„„ 夜很深了,万家灯火都熄灭了,王冕„„)
这难道不正说明了王冕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吗?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冕学画终有所成。
生齐读:“乡里人见他画得好,„„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小结
从这小节中我们又读出了一个孝敬母亲的王冕?
(三)拓展延伸,升华(2分)
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王冕的荷花、墨梅、印图片。师:正因为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墨梅一样淡泊名利,所以《中国历史名人传》称王冕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
四、总结全文(2分)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不知道经过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内容方面说,也可以从读书方法说。
生: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生:我以后要向王冕学习。
生:我知道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读景物的语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师:掌握这些读书方法,今后你就会读书了。
五、作业:
1. 背熟第5自然段。
2. 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了解小说中的王冕其人。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放牛 画荷花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盘龙区联盟小学
执教:刘恝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辨析多音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顺母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析多音字。
难点: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顺母亲。
教学过程:
一、写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认识一位少年他叫_____请同学们认真的看老师写课题。说一说从课题你能看出点什么?(师板书课题:24少年王冕,王冕用黄色的粉笔写)
2、从课题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王冕的冕字用了黄色的粉笔。
师:你们看冕字的头你在哪里见过?大屏幕出示冕字。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冕的上面不是“日”,它就是帽子的帽的右边的上半部分,冕就是帽子的意思,但是它不是一般人的帽子,是帝王的王冠,所以它是一个形声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下面两横居中不粘左不粘右居中,请大家工工整整的把王冕这两个字写在135页插图中小娃娃的旁边。师:同学们写得真工整。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4、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插图,猜猜图中的王冕是个多大年龄的孩子? 师:是啊从插图中我们看出来,他就跟我们差不多大小。
5、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6、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师:读书一定要学会不断地给自己提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读书才会有收获,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期待来走进今天的课文《少年王冕》。
7、请同学们再读课题:《少年王冕》。
二、读课文,识写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的读课文,要求请看大屏幕:(1)认真读课文,读到文通字顺。(2)读完课文后请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用钢笔描红。(3)拿出红笔把你认为描得好的字圈起来。(老师下去看学生描红并指导)(4)你认为描得不太满意的字,再认真地观察观察,仔细的读读字帖然后在空白的地方工工整整地写一个。
2、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读书。
3、请同学们完成第三个要求,拿出红笔来,把你认为描得好的字圈起来,你认为描得不太满意的字,再认真地观察观察,仔细的读读字帖然后在空白的地方工工整整地写一个,这样才会把字写出精气神来。字会写了,我们来看看这些字组成的词。(谁来带大家读读)(大屏幕出示词语)
师:在这些新词的读音方面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多音字? 生:载是多音字。它读:zài 师: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ǎi
4、一般情况下,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出示大屏幕
zài 用交通工具装 载
zǎi ①记在书报上;②年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字的意思把下面的词语读准确。(大屏幕出示: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满载而归 载入史册)师:真聪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三、朗读自主选择、自由言说
1、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文通字顺了吗?这篇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你会选择哪个自然段?自己先选一选,选好后再练一练。
师:谁先来为我们读呢?你想读哪一个自然段? 生:我想读_____自然段。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你为什么要选这个自然段来读呢?
2、你为什么读这一段给大家听? 如果是第一自然段,老师就说:你知道了王冕是什么时代的人和他遭受的不幸。如果是第三自然段,老师就说:你被母亲的慈爱打动了。如果是第五自然段,老师就说:你跟王冕一样被雨后美景吸引了。如果是第六自然段,老师就说:听他读完这个自然段,你想说什么吗? 如果是第七自然段,老师就说:你被王冕的孝心打动了。
3、师:还有谁来试试?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当有学生读到第四自然段的时候。)
4、师:你非常自信、你读得像说话一样的自然。老师非常喜欢。老师问:同学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要读这个自然段给大家听呢? 生:可能是因为王冕„„
5、师:你们说的都对,其实在这个自然段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词非常的特别,在这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两次,引起了你的关注? 生:第一个是出现在: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第二个是出现在: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6、师: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学会关注那些特别的词语。请你用笔把这两个舍不得勾起来。(大屏幕出示第四自然段。)
7、还有谁想读?听他读完这段话,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
8、最后还有一次读书的机会,给谁呢?要不这样我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你们最想听谁读书呢?请你来读读吧,你想读哪一个自然段? 师:你们听了他的读,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王冕撒谎了。
师:王冕在撒谎骗他的母亲是文中王冕唯一说过的话。(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用笔把王冕说的话勾画下来。
9、师:请你来读读王冕说的话。你们发现没有,在这篇课文中描写王冕语言的只有这一处,有一句话叫:“言违心声,王冕的这番话很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四、识人、整体把握,提炼要点
1、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王冕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此时我们的头脑里会闪现出哪一个四字词语送给王冕呢?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发了一张,请你拿出卡纸来,把你想到的这个四字词语写在卡纸上。(老师下去指导,引导学生写出:励志学画、善解人意、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善解人意、孝心可鉴、好学不倦、乖巧懂事)。
2、你们写好了吗?请把你们写的词语贴到黑板上去。师:这么多的词,如果请你来归归类,你会把它们归成几类? 生:我会归为两类,哪两类呢?请你说一说。
师:这样归类大家觉得可不可以?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王冕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王冕还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五、悟文探究、揣摩表达
1、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王冕身上那么多优点,课文用多少个字就生动形象的把它表达出来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数数一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抓课文重点段落(第2,4,5自然段)的教学方法,对课文进行了适当的取舍。教学中块面比较清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所以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感受:
1.学生能力很强,想象力很丰富,也很会表达,课上得比较轻松。
2.课上有些紧张,居然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遗漏了,感到非常遗憾。
3.在教学“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中精神指什么?”时,学生已经理解的很到位(出淤泥而不染等),甚至比老师理解的还要深,我却还硬着头皮灌输给学生“精神是指王冕把荷花画得跟真的一样”。其实还是被教学设计所禁锢,被教学设学设计牵着鼻子走。
《少年王冕》这一课是说元末明初的王冕,七岁时父亲去世,只能和母亲生活。十岁时,王冕便去给秦家放牛,晚上就回家陪母亲。遇到秦家有一些腌鱼腊肉,王冕就包回来给母亲吃,秦家给的早点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便去村学堂买点旧书回来刻苦学习。一天,王冕看到一阵大雨过后的荷花十分美丽,便想自己画荷花。他拿买书的钱托人去买颜料自己画荷花。一开始画的不好,后来刻苦学画,终于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现在,王冕有了钱,却还是一直不忘孝敬母亲。
读了王冕的故事,我不禁又想到了之前,有一个7、8岁的小姑娘,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有得了很严重的病。家里的家务全部都是由她一手包办,饭也是由她做的。她每次做完饭后,不是自己先吃,而是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吃。她在学校里也刻苦念书,回家做作业也很快,做完后便来陪母亲。后来经过她的不断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清华。母亲也非常欢喜。
你看,古时候的王冕从小家境贫寒,但应刻苦学画便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现在的以为7、8岁小姑娘,也很贫穷,最后靠着刻苦、勤奋,考上了清华。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都差,而他们可以成就大业,而我们不行呢?因为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过程与方法: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方字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王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习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顺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书课题):少年王冕
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3、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3、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主要内容。课堂检测
练习书写生字,并组三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体会课文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递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一共讲了王冕的哪几件事?
三、合作探究
1、我们先来仔细读书,“用——”画出表现王冕孝敬母亲的词句,用“﹏﹏”画出表现王冕勤奋好学的词句,再细细琢磨。
2、交流。(1)孝敬母亲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谈体会。(2)勤奋好学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谈体会。(3)学习第5自然段:
①师生接读第5自然段,说说王冕在湖边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②小组讨论、汇报王冕靠自学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学文感受
学习了本课,大家知道王冕是个既孝敬母亲又勤奋好学的孩子。那么现在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作业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二时
第一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学会本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文层次。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少年王冕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文,相机正音。
、自由再读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6、交流,疏通。
三、再读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文,思考: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文第一段
1、轻声读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
文片断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题,思考:这篇文主要讲了什么?
2、导入:认识一个人,往往是通过他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加深体会的。这节,我们就要走近王冕,在感受他努力走向成功的同时,进一步认识他。
二、精读文
(一)精读第二段
1、品读文第二节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3)评价,再指名读。
(4)交流:从母亲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相机点出:“不是我要耽误你”、“年成不好”、“针线活”“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无可奈何。
(6)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7)练习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母亲和王冕的对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家境贫寒,母亲无可奈何,让王冕弃学替人放牛,王冕从小懂事,体谅母亲。
2、品读文第三、四节
(1)默读文,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对人物又有什么了解?
(2)交流:
①秦老对王冕的同情、关心和爱护
②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之情和心里的无奈
③王冕孝母亲、不忘学习
(3)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3、品读文第五、六节
(1)教师过渡: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幅景象,让他感觉自己是“人在画图中”,这是为什么呢?自由读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这副景象的句子,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2)交流:圈划描写景色美丽的词语,加强品析。
(3)体会朗读。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体会:王冕是因为读了不少书,明白了不少道理,才会发现这么美的景象,才会励志学画。
(追问:从这节中,你发现王冕懂得了什么道理?
懂得大自然的美丽,要学会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
懂得人要有自信心;)
(6)引导背诵。
(7)指读第六节,思考:通过这些文字,你对王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8)交流:王冕坚持学画,是个有毅力的孩子。
4、引读最后一节,引发体会: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三、总结文
1、齐读全文,简要小结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
2、完成书后练习。
四、布置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摘录文中描写雨后美景的句子。
3、后阅读《儒林外史》部分,做一些文字摘抄。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
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 励志学画
十七八岁 日益成才
【少年王冕教案】推荐阅读:
王冕梅花赏析09-13
《王冕学画》教学反思07-10
001 王冕学画教学设计06-16
王冕读书文言文翻译07-24
读史,读史王冕,读史的意思,读史赏析06-11
《少年聂耳》课堂教案07-15
少年王勃教学教案10-01
顶碗少年教案新10-23
电脑少年宫教案05-27
文明上网好少年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