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精选7篇)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
难点
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
板
书
设
计
《12.1动能
教
学
反
思
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预
习
案
预
习
知
识
.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_______,被举得_______,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反
馈
探
究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提问: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靠什么提供动力的?
2.发动机工作时涉及到机械能和内能,这就是我们第十二章要学习的内容。
引用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攻城和守城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
2.1动能势能机械能
新课教学
展示图片
提问:铁锤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子弹能射穿鸡蛋,它们对物体都能够做什么?
引入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一、动能
提问:流动的水能做功吗?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吗
运动的小车能做功吗?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展示图片
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有多种猜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提问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做?
(1)动能大小如何判断?
(2)质量怎么改变?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发动机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做功
学生认识能量概念
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学生记忆动能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并举例
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说出依据
控制变量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认识能量概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探
究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3)速度不变怎么控制?
(4)木块推动的距离如何比较?
2.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做?
怎样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的大小?
举出物体具有动能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的实例,巩固练习
二、势能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利用愤怒的小鸟图片猜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演示实验:让被压缩的弹簧弹击小车,比较小车移动距离
展示生活中的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
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
如何判断重力势能大小?
三、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根据活动12.1设计实验并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并展示。
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学生举例,做练习题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结论: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学生发挥想象并举例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实验:模拟打桩
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请一个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能力。
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体会物理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
学生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知识的能力
检
测
案
达标测试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势能.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____和__________,重力势能大小决定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弹性势能决定于__________的大小。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__________;
(2)被拉弯的弓具有
__________;
(3)被举高的重锤具有
__________;
3.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4.从斜面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能力拓展
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
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
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
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中考真题
(XX•聊城)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12.1动能
课外辅导
学生
姓名
辅导
内容
辅导
为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 推动学科统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 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执教九年级物理“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 现将教学实录整理如下:
[设计说明]
苏科版物理教材将能量知识采取分散难点的方式渗透于相关的知识板块中, 如:学习声学时就介绍了声能, 学习运动学知识时就介绍了动能, 而学习弹力和重力时就介绍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但在前置学习时只介绍了能量形式, 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集中呈现能量知识。“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节是正式揭开能量内涵的起始篇章, 将系统地探究有关能量知识的内在。本课设计以充分激趣、动手探究、挖掘德育要素为主线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实例, 回忆并识别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通过实验探究, 知道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物理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 深入挖掘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阅兵式、最美司机、抗震救灾、高台跳水等视频,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为国家强大而学习的动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难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流程图
[课堂实录]
视频引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视频片段。
师:这次大阅兵有着满满的正能量。请谈谈你的感想。
生1:看到国家军事力量如此强大, 我感到非常自豪。
生2:我们有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 不怕敌人的侵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激发学生为国家强大而学习的动力。)
师: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 国家就有强大的能量。从物理的角度来看, 这些武器装备具有什么能?要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活动一:能量概念的引入
讲台上有小车和小木块。
师:1.你能让小车对木块做功吗?2.你能让小车对木块做更多的功吗?
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演示———观察演示实验。
1. 推动小车撞击小木块, 使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
2. 用更大的力推动小车, 小木块运动的距离更大。说明小车能做更多的功。
师:物体能够对另外一个物体做功,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 我们说物体就具有能。做的功越多, 物体能越多。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
活动二:研究动能
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猜想。)
生:质量、速度。
师: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关注以下问题:
A.怎么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B.怎样使质量不等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C.怎样判断小车动能大小?
D.实验的步骤。
(小组讨论2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通过把小车在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 可以改变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
生2:把质量不等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 可以让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相等。
【学生示范:把两个小车 (其中一车中有砝码) 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两车同步前进。】
生3:比较小车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大小。 (教师追问这一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 答:转换法。)
生4:这一实验可以分两步, 第一步:保持小车质量不变, 改变速度, 研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第二步:保持小车速度不变, 改变质量, 研究动能和质量的关系。 (教师追问:这样的研究步骤体现的又是什么方法, 答:控制变量法。)
师:好!理清了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下面请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把实验的结论记录在实验的表格中, 并归纳实验的结论。
【分组实验:利用所提供器材完成实验探究 (斜面、小车、200g钩码、小木块、平板等, 实验时间约3分钟) 。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 让全体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形成科学探究的品质。
交流展示:请一个实验小组展示探究过程, 一个学生讲解、一个学生进行实验, 其他学生可适时补充, 分享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勇于展示、乐于展示、善于展示的能力,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可轻松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质量越大, 动能越大;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学以致用:判断以下事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
1.播放视频:“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的比赛过程, 问:苏炳添起跑阶段动能怎样变化, 为什么?
2.播放视频:洒水车工作过程, 问:匀速前进洒水时, 动能怎样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结合中国飞人的顽强拼搏, 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洒水车渗透环保意识、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活动三:研究重力势能
师: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那么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生1:我们的猜想是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生2: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利用重物击打一个小桌, 观察小桌在沙盆中陷入的深度。
【分组实验:利用所提供器材完成实验探究 (沙盆、小桌、直尺、大小钩码等, 实验时间约2分钟) 。
交流展示:一组学生合作展示探究过程, 概括实验结论。
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 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拓展1:观看世界冠军陈若琳跳台跳水夺冠的视频, 问:陈若琳在跳起到入水的过程中, 她的重力势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先变大后变小, 因为她相对水面的高度是先变大后变小。
【设计意图:世界冠军陈若琳是南通人的骄傲, 通过本事例, 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 鼓励学生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拓展2:观看汶川地震解放军空投救灾物资的画面, 问:直升飞机在悬停时的重力势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直升飞机在悬停时因投放救灾物资, 其总质量不断变小, 因此重力势能变小。
师:同学们应向人民解放军学习, 在灾难面前要挺身而出, 勇于担当, 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探究弹性势能
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吗?
演示:拉弓射箭。弓对箭做功, 形变越大, 弓形变越大, 箭射得越远, 说明能量越大。
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你认为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请利用尺和橡皮验证猜想。
学生活动:用尺弹起橡皮, 体验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师归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师:判断阅兵式中出现的武器装备具有什么能?
1.飞机, 2.坦克, 3.汽车。
师:武器装备还有涉及许多其他物理知识, 有待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 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学以致用:1.神舟5号飞船返航, 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2.东风21D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为10马赫, 具有极强对敌打击能力, 请分析原因。
拓展提升:物体具有能可以对外做功, 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 有的有益, 有的有害。)
活动五:请根据今天所学知识, 为公共安全设计一句警示语
生1:进入工地要戴安全帽, 防止高空坠物。
生2:乘车时不能向车外抛物。
生3:汽车不能超载、超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公共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六:探究发条小汽车的原理
玩一玩:让小车动起来, 比比谁能让小车跑得更远。
猜一猜:拉动车上的线, 小车具有什么能?
想一想: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车还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
学生通过玩小车、折小车, 观察内部结构, 讨论改进方案。
师:用你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发条小汽车中的道理。
生1:增加车轮的粗糙度可提高小车的抓地力。
生2:增大发条的弹性可使小车跑得更远。
生3:小车发条上紧后有弹性势能, 释放后会变成小车的动能。
生4:小车爬坡时重力势能增大, 说明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转化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从身边事例出发,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引出新问题, 走出课堂。
课堂小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有了什么体会?)
生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生2:我知道三种能量的影响因素。
生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忠于职守, 增强公德心和责任意识。
生4:我要努力学习, 长大以后为我国武器的研发做贡献。
生5:看了阅兵式, 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 将来报效祖国。
1.江河上修建水电站时都需要修建拦河大坝.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坝前水位,从而增加水的______能;出膛的子弹能杀伤敌人,是利用此时子弹具有极大的_能.
2.最大起飞质量220t的“运-20”和最大起飞质量27t“歼-31”满载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它们具有的动能相等,那么“运-20”比“歼-31”飞得____(填“快”或“慢”).如果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那么“运-20”比“歼-31”飞得____(填“高”或“低”).
3.如图1所示是我国发射的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通过转移机构走向月面的过程.月球车通过转移机构匀速行驶到月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 甲上行中动能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_____乙的机械能.
5.如图3所示是一种玩具竹弩,拉弯的弩弓能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中弩弓的______能转化为箭的____能,对射中的目标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6.图4是皮球落地后弹起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下落过程中,皮球的速度____,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皮球重力势能。____,动能______.皮球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一边匀速飞行一边投放军用物资,在此过程中飞机的动能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资在加速下落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是________.
8.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铝球静止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则铜球具有的机械能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球具有的机械能.
9.如图6是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从图中可以判断:小球在a、b位置间的平均速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位置间的平均速度:在上升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_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变”).
10.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等阻力,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机械能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11.下面比较物体动能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拍出去的乒乓球.其速度比地面上滚动的铅球大,所以乒乓球的动能大
B.飞驶的火车比行驶的汽车的速度大,质量也大.所以动能也比汽车大
C.从枪口飞出的子弹,其质量比掷出的标枪小,所以子弹的动能比标枪小
D.男举重运动员与女短跑运动员赛跑,女运动员的动能一定比男运动员大
12.如图7所示的链球、铅球、铁饼和标枪都是奥运会田径项目.当把这些物体斜向上抛出后,不计空气阻力,则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A.物体的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物体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物体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3.如图8所示.忽略空气阻力.由空中A处释放的小球经过B、C两位置时具有相同的().
A.速度
B.动能
C.重力势能
D。机械能
14.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如不小心发生高空坠物事件,则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日前.某小区的陈先生在早上下楼取车时发现车的后挡风玻璃被穿了一个孑L.上面还插着一个可乐瓶,肇事的可乐瓶里还有可乐.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可乐瓶从高空坠落,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
B.可乐瓶从高空坠落,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C.可乐瓶对挡风玻璃没有做功
D.可乐瓶砸在挡风玻璃的瞬间,具有很大的重力势能
15.如图9所示.足球以初速度u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
A.从6到c的过程机械能减少
B.从c到d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
C.在b、d两点动能相等
D.在a.d两点动能相等
16.如图10所示,铅球从出手到将要落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铅球由a到b时,动能逐渐增大
B.铅球在b点的机械能大于在a点的机械能
C.铅球由b到c时.机械能逐渐减小
D.铅球在c点时动能最大
17.如图11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机械能正在减小的是().
A.蓄势待发的火箭
B.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忽略燃料减少)
C.匀速下降的热气球
D.加速上升的飞艇
三、实验探究题
18.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三个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12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1)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关系是hA_____hB
(2)若A、C两铁块下落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关系是mA_____mC.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
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提出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教师引导流水、弹丸都对外做了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动能
1.教师引导:
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
学生根据导入以及课前的预习回答:动能
教师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板书)
2.探究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演示)
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的快慢一样吗?哪次木块B被撞得远?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高度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木块B被撞得更远。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木块B撞得更远?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概括出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
总结: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板书)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教师展示视频:打桩机在工作的时候,先把重锤高高的举起,重锤落下,可以把桩打入地里,并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板书)根据动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板书)
2.弹性势能
教师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具有什么能量?
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学生回答:弹性势能。(板书)
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板书)
总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机械能属于力学的范畴,另外“能”又可以看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初中阶段要接触的能量比较多。本节主要讲机械能的各种类型,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并不困难,但是内容较多较杂。
在教学中不单纯靠学生列举事例巩固所学知识,还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实验探究、看动画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单能从物理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从爱护我们的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人们的素质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比较好的掌握。由于实验器材的不足,故改为只做演示实验,那么学生动手的能力就减小了,另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如果学生只满足于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不去自己思考,用自己语言总结自己的所得。我想这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课本为本进行教学造成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并且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进行嘲笑。
IM暗流涌动
这一切并不是巧合。在3G黎明前曙光初照的这一刻,2007年的中国IM市场,其实早已暗流涌动。2008年,以移动IM市场为喷发口,中国IM将迎来从势能到动能的高速转变。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在中国移动为首的运营商势力强势带动下,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纷纷下水,全面涉足移动IM市场。
2月20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www.shanghaitelecom.com.cn)终于姗姗来迟,推出了新的移动IM产品——网信。跟其他的运营商IM产品相似,中国电信(www.chinatelecom.com.cn)的“网信”同样以“无线聊天”,“互通”等特性来吸引用户。相比其他运营商,中国电信进军移动IM领域确实稍迟缓了一些,但好歹赶在了3G的前夜。而已经积累下来的海量上网客户端,也许可以让中国电信表现得底气足一些。
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推出综合IM业务“飞信”,提供通信、娱乐、交友、资讯、搜索等多种服务,并与Vodafone、Orange等7家海外移动运营商联合采取措施,推动跨网络手机即时通信业务的发展。中国联通(www.chinaunicom.com.cn)也推出了移动即时通信综合平台——超信(UM),实现BREW、Uni-Ja、WAP、短信、IVR、互联网等多种技术平台的联动,覆盖所有手机用户终端,满足用户之间文本、语音、图片等多媒体内容格式的交互。随后,网通(www.chinanetcom.com.cn)也随之宣布推出该公司移动IM业务灵信。
再往后看,百度(www.baidu.com.cn)也正在忙于测试自己的IM产品,并广招人才。而近期市场后期之秀,3G移动即时通讯软件mycool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Mycool的全球免费对讲功能和手机VOIP是现行的移动IM的两大亮点,这两大新颖功能吸引了大批年轻、时尚的用户群体,对skype这样的传统VOIP运营商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只要你的手机可以连上网络,Mycool就可以让你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与好友实现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的交流。3G网络即将在我国的北京、天津、秦皇岛、沈阳、上海、厦门、广州、深圳八个城市试点,3G网络一旦实现,手机的上网速度比现有的网络要快十倍甚至百倍,这样一来,类似于mycool这样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不仅可以实现手机对手机、电脑对手机的即时语音视频聊天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定位导航、手机电视直播、手机电影、手机多方视频会议等众多强大的功能。
来自赛迪顾问(www.ccidconsulting.com.cn)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移动IM市场规模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92.9%。移动IM市场规模增长率高出中国整体IM市场规模增长率近43个百分点。“未来移动IM市场将呈现更迅猛的增长势头。” 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咨询师何潇对《互联网周刊》说。
3G时代的话语权
各大运营商以及传统IM服务提供商,甚至搜索引擎公司,为何要在移动IM领域磨刀霍霍?原因无外乎三个。
一是3G来到后,网络和终端的提升将极大地促进无线增值业务以及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移动IM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时机。二是个人IM市场的持续饱和,促使腾讯QQ、msn也逐渐把重心转移到移动IM领域;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个人IM市场注册账户数达到8亿,个人IM用户数达到1.8亿人,占互联网总网民人数的92%。中国个人IM用户饱和度及用户人数均已经居全球之首。三是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持续增长,用户对信息的容量、速度与便捷性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移动IM固有的移动性、粘性强等先天性特点满足了用户的要求,将催生出一片持续扩张的蓝海。尤其是受2008年奥运会影响,这一需求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从这些因素来分析,谁掌控了移动IM的市场份额,谁就掌握了3G网络时代的话语权。
其实,IM工具本身所创造的收入并不足以使各大运营商、服务商虎视眈眈。他们看好的,是IM背后所附加的增值服务。移动IM与互联网IM最大的不同在于产业链移动运营商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移动运营商在无线增值服务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它们不仅仅是规则的参与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包括腾讯、MSN、Skype在内的IM服务提供商所面临的冲击也是必然的。尽管他们在传统互联网IM领域拥有绝对垄断地位,却不得不重新审视在移动IM领域的业绩缩水。
合作强于竞争
互联网分析师秦川指出中国的移动IM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均推出了自己的无线IM产品,由于其拥有庞大的用户资源,这样给其他的IM服务提供商,特别是独立的移动IM服务提供商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手机移动IM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谁会是移动IM最大的赢家?
“市场合作仍将强于市场竞争。” 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咨询师何潇用一句话总结了目前的移动IM市场局面。
何潇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运营商毕竟无法独占市场,且需要其他IM服务商提升其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更好的提供用户体验;二是由于运营商的强势出击,迫使其他移动IM服务商必须通过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以中国移动与腾讯QQ为例,尽管对用户的争夺是那么激烈,中国移动与腾讯QQ用户依然维持着互联互通的关系。因为这两者具备各自的先天性优势,谁也无法一下子取代谁。中国移动拥有数目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以此展开无线增值服务和移动IM服务,具有先天的便利性;而腾讯QQ是在互联网IM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技术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运营经验是中国移动无法企及的。
目前移动IM的产业链环节参与方主要有传统IM服务提供商、第三方IM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手机厂商和用户等。运营模式主要分为IM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合作模式、IM服务提供商自营模式、运营商自营模式。其中IM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合作模式与传统增值业务SP运营模式相同,产业链合作上比较成熟。而运营商自营模式还不够成熟。因此,在这样的进退两难的局面下,运营商难以一家独大,而IM服务提供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另一个需要突破的是终端制约问题。移动IM要想盈利,需要提供更丰富的无线增值服务,但目前适合移动IM产品的增值服务不多,而受终端设备本身性能的制约,移动增值服务暂时无法像互联网增值服务一样蓬勃发展。
目前移动IM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远远没有达到饱和阶段。大部分的手机用户还不习惯用手机上网,对手机网络服务持观望态度,毕竟比起5亿手机用户,5000万的移动IM用户仍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对运营商还是服务提供商来说,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产品的不断完善上,通过各自的优势来形成特定的用户群,必要的时候,通过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才是“王道”。
QQ像MSN一样开放,MSN像Google Talk一样漂亮,Google talk像QQ一样群聊,飞信和超信互通,Skype可以装到我的Nokia3230上……这也许就是所有用户对移动IM工具最美好的愿望。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推荐阅读:
动能和势能说课06-01
动能势能教学设计03-17
动能势能说课课件12-15
7.7《动能和动能定理》原创教案07-12
动能定理教案大学09-26
动能定理的应用教案02-12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剖析11-27
动能定理总结07-22
动能定理知识总结09-16
动能定理学案01-1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