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十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共12篇)
1、练习默读。
2、学习看上下文猜字。
3、引导学生体会冬冬的勇敢,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做勇敢的人。
重点难点:
1、用正确的方法默读。
2、培养学生看上下文猜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默读小笑话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笑话,师讲笑话《聪明的女儿》
2、语文书上也有一个小笑话想读一读吗?但是老师有个要求,要求大家默读。
3、什么是默读?怎么默读?(生回忆,指名答:不用手指,嘴不出声)
4、学生尝试默读《爷爷学英语》,师认真观察学生默读的状况。
5、请不由自主笑了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笑,余生补充。
二、金钥匙:学习猜字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86页下面的图,小朋友在干什么?读一读图上的三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朋友是怎样猜字的。
2、你用过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吗?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小组交流,指名回答。(问别人、查字典。)
3、多种形式读“金钥匙”,知道这也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三、读一读《勇敢的孩子》
1、默读短文,把短文读通顺。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把猜的读音写在文中该字的上面。
3、同桌互助检查字音,查字典验证,没猜对的改正过来。
4、再次默读,思考:大家为什么说冬冬是勇敢的孩子?(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5、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体会冬冬的勇敢。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家是怎样做的。讨论:怎样做才是勇敢的孩子?
7、总结:激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做勇敢的人。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个王国:他们说话都很简练,而且很有道理,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
四面八方 拔苗助长 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 坐井观天 三心二意
师:读后谁来说说这是什么王国呀?
生:这是成语王国。
师: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成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中学成语
师: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课文里的词语和故事说的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一会儿同学们读这些词语时可得认真哦!
1.听录音朗读
(课件出示文中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边听朗读)
【设计意图:这些有趣的成语课件能让学生从图上初步了解他们的意思,还能为后面的成语故事表演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读成语也要像读诗歌一样读出韵味来。】
2.对读
我采用了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如:老师读尺有所短,学生读寸有所长,读后交换,或一个人读一组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挑战,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三)表演中学习成语
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时,我先拿出尺子让学生认识“尺、寸”的大小,接着讲了一个这样故事:今天服装店的老板不在家,尺子和寸在家闲得无聊,听听他们在争论什么?
尺子:喂,寸!你看你这么短,一点用处都没有,连一本本子都量不出来!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尺子哥哥,你是比我长,可是量一块橡皮你就不如我了;量一块黑板你又不如别人了。
师:听了尺子和寸的表演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尺有尺的长处,寸有寸的长处,就比如大象能用鼻子喷水,而土拨鼠不能,土拨鼠能钻地,而大象不能。
生:听了他们的表演,我想起了骆驼和羊的故事。
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
板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表演能让学生明白课文里第一组四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学生看了别人的表演,也会争着想讲讲其他成语,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四)认读字词
1.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后并说说在刚才的哪个成语中见过。】
2. 摘苹果
(出示一个个带词语的苹果卡片,学生读对了苹果上的词语,教师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而消除枯燥感。】
3. 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想问问你们记住了它没有,是怎么记住它的?
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再汇报。
生:“彰、障”可以利用换偏旁的方法记。
生:“寸”可以利用“村”字减木字旁记。
生:“徒”可以利用“走”加双人旁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还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巩固提升
(利用游戏,巩固成语)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课件、对读、表演已经都认识了这些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1. 做动作猜成语
当老师拿着一片树叶挡在眼前,学生马上想到了成语“一叶障目”;接着老师又拿张纸卷成一根管子放在眼睛上,学生齐声回答“管中窥豹”。
师:同学们真聪明,谁也来做动作,你想请谁猜?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做动作,有的说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表演,能让学生自然明白成语中动词的意思,如:“障”和“窥”的意思。】
2. 给成语找兄弟
(贴字卡游戏)
投影出示下列带括号的成语:
( )有所长 不见( )山 相得( )( )
( )劳无功 管中窥( ) 水到( )成
一叶( )目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加深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六)知识拓展
师: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成语王国的国王说还有几个成语宝宝没回家,想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
接着投影出示:
“()、()。”因此,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缺点)。只有(),才能不断进步。(要求学生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
二、教学反思
1. 乐中学成语
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表演、游戏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成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2. 读中学成语
这节课采用了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与同学、与老师挑战的想法,更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3.故事中学成语
总之,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应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识字,这样机械呆板的字词教学就会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习效果也能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这节课通过讲成语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故事表演中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人应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看问题要全面;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1、会本课的5个一类生字和6个二类生字,让孩子理解图意和每幅图对应的成语,并能简单地运用这些成语。
2、观察图画和对比观察来理解图意,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讲解图画大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并在学习中体会幽默中的情趣。由本课拓展出去,让学生搜集一些小幽默,养成多多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中的5个一类生字,感悟漫画的含义,体会幽默的情趣,并学会运用文中的`成语。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画和成语大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直接出示“三毛”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三毛的创作人。(张乐平的漫画人物三毛始创于1935年,最初只是饭后茶余的消遣。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张乐平以画笔为武器,为抗日救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漫画写下了重要的一页。《三毛从军记》描述的是三毛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军营生活,虽然含有一些谐趣的内容,但主调是讽刺,它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它标志着张乐平的漫画人物三毛从早期的趣味性发展到战斗性的质变,标志着张乐平创作上的重大飞跃,也预示着张乐平连环漫画杰作《三毛流浪记》的诞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幅以三毛为主人公的连环画《雨后春笋》。(雨后春笋:春雨之后快速成长的竹笋。比喻大量涌现的新生事物。)
二、理解幽默的含义,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齐读课题,强调“春”是翘舌音,“笋”是平舌音。
2、看第一幅图,找同学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三毛此时的神态?[悠然自得:悠然自在的样子。]
3、接着请同学们观察第二幅图,直接出示成语“随心所欲”,让学生结合图画的内容来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很随意的样子。]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然后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出成语“津津有味”。让学生试着结合图画用“津津有味”说一句话。[津津有味:看得或吃得很有兴味。]
5、同桌之间说一说第四幅图画了什么?用几句话两个人之间讲一讲。并试着总结出一个成语“酣然入梦”。
6、认真观察第五幅图,看看图中有什么变化,可以同前几幅图对比一下。(竹笋长高了)所以三毛此时怎么样了呢?“大吃一惊”你能说一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7、观察最后一幅图,说一说图中又有了什么变化?你根据三毛的神态总结一个成语。“疑惑不解”感到怀疑、不明白。
8、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成语。
9、在小组内将这六幅图连起来讲一讲“雨后春笋”的故事。
10、指名讲一讲。
三、思考:三毛为什么“大吃一惊”和“疑惑不解”?你能说一说吗?
四、作业: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小幽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成语,学习一类生字,认读二类生字,并指导书写。
一、读成语卡片。(雨后春笋津津有味随心所欲悠然自得酣然入梦大吃一惊疑惑不解)
二、回顾漫画情节。
三、学习一类生字。
1、先读成语“雨后春笋”,出示“笋”字,用部件组合法来记忆。本义: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可以做菜吃。扩词:竹笋、笋芽、春笋
2、学习“悠”字。数笔画。含义:(1)长久(2)闲适,闲散。扩词:悠久、白云悠悠、悠然、悠闲
3、学习“欲”,部件组合法记忆。扩词:欲望、为所欲为
4、 “津”,部件组合法。扩词:问津、津津有味、津津乐道、天津
5、 “解”多音字。扩词:解决、一知半解
四、认读二类生字:
1、惑:困惑、疑惑
2、酣:酣然入梦
3、疑:怀疑、疑心、疑虑、多疑
五、复习巩固一、二类生字。
六、指导书写。
笋:强调横右边出头。
悠:强调不要把竖丢掉。
七、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八、板书设计:
雨后春笋
图片成语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1、使学生识别文中14个二类字,会用它们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好奇心”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好奇心”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电话,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电话铃响,课件录音和教师对话)“老师,我想问您,摔倒了为什么会向前爬?”“老师,为什么不让我们进网吧呢?”
师:我正在上课,下课后我们一起探讨好不好?
都上课半天了,同学们的问题还问不完,说明这些小朋友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非常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我们来一起学习“苹果落地”
二、读课文,识别二类字
1、出示题目“苹果落地”齐读两遍
师:看到题目,你想问哪些问题?
生:(1)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2)谁发现了苹果落地?
2、初读课文,体会文意
(1)读课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字。
(2)同桌读课文,若你同桌读得好,请为你同桌竖起大拇指,若你同桌有哪个字不认识,请你帮帮他。好吗?
(3)听教师读课文,订正字音。(强调学生做一个倾听者。)
(4)评价教师读课文,(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
(5)你们想不想也读得很好听?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6)倾听者评价他听到的读书声。
(7)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字的?
3、检查认字
(1)课件出示课文,二类字词语闪烁,读课文。
(2)出示单个字。
(3)分组研究字形、字义,及字的记字方法。
(4)指出每个字的部首,明显的部首先说,课件判断。课件中“左、右、专、反”闪烁、配音,“我们部首不明显,也要找出来,小朋友,想想办法。”
(5)分4个大组各查一字,全班交流。
(6)开火车认读,4辆火车同时开读词,比比,哪组快。
(7)把你还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课后想办法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你想提哪些问题?
生:(1)、是不是牛顿看见了世界上第一个落地的苹果?
(2)、苹果本应该落地,很平常,为什么牛顿觉得很奇怪?奇怪什么?
(3)、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钻研,发现地球有吸引力?
(4)、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
2、其它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互相回答。
抓住重点问题,全班进行讨论。
(1)、牛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2)、牛顿怎样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3、课件出示牛顿的简介。(图象十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牛顿……
四、知理反思:
1、课件出示:小明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
(课件停)你想知道什么?积极思考,每个同学想办法回答,你想向牛顿学习什么?
板书设计:
苹果落地
牛顿科学家
(好奇|发现)
苹果落地 观察研究
附:《苹果落地》第一课时课件脚本
1、页面1:
背景图:《苹果落地》插图,满园苹果树,一个个苹果慢慢向下落。
前景:《苹果落地》课题在中央闪烁,授课人、时间、课件制作室字幕向上移动。
配音:苹果落地的声音。师生对话电话录音。
2、页面2:
牛顿在树边思考状,4个卡通按纽。分别为退出、二类字、自我介绍、门铃响了设置为指针在上、按下、离开不同形式。
3、一级子页面---二类字
(1)、完整课文,带二类字词语闪烁。(配音“读得真捧”)
(2)、出示单个字,每个部首变色(配音“对了”或“再想想”)
(3)“左、右、专、反”闪烁配音,(我们的部首不明显也要找出来呀,小朋友,想想办法)
(4)出示每个单个字(配音“小朋友,再读一读,把你还不认识的字画下来,下课后想办法认识他们。”)
4、一级子页面---自我介绍
牛顿在苹果树下和同学们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牛顿……”
他人介绍:“牛顿是英国人,他小时候除了数学,其它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低能儿”,但他勤奋好学,肯于钻研,终于成为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介绍同时,动画出现牛顿生长过程。)
5、一级子页面----门铃响了
(动画)小明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铃响了……
6、退出界面
《苹果落地》插图,苹果园为背景。
总结字幕:(滚动)
我们发现牛顿善于观察周围一些小事,积极动脑思考,专心地研究,终于成为了世界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我们要向牛顿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小事情,积极思考多动脑筋,你一定也会成为科学家的!
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 你们想知道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吗?
3 板书课题:精卫填海(读题,认读“精”“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鼓励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 听读。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故事内容。
自主互动、认读生字。
1 出示本课生字词
你认识哪些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自读词语)
谁喜欢当小老师带读,请你来教教大家吧!(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不认识的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
3 生字全认识了吗?请小组长把生字卡片分给小组的同学,请你们来教教同学或考考别人。
4 师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比一比谁是班里的识字大王。
5 组词游戏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多种形式,读通课文。
1 师带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听读不认识的字)
2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并进行评议)
3 开火车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读。
开火车读。
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九个字?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记字的方法。
2师重点指导“与”、“仍”、“夜”的书写。
3 观察其他几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与同桌交流。
4 生练习书写生字。
感情朗读、感知感悟。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找出来再读一读。
2 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外延伸、拓展想象。
1 学了这个神话故事,你将如何评价精卫呢?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2 小结。
教学
目标
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结合情境,编制4的乘法口诀。
难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情境图 自制学具卡片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小熊请客,故事引入。)在一片大森林中,住着一位好客的小熊,今天它又邀请了几位客人到家中做客,看,它在为客人准备什么?看了它串的红果,你能发现什么呢?
师:根据小熊串的红果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数一数,看看需要多少个红果
师:请打开课本第20页,数一数2串红果有几个红果?3串呢?……9串呢?把答案直接填在这一页的表格中。需要几个红果,各种答案都能在下面的表格中找到。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三)根据上表,学生独立编制4的乘法口诀
师:请看书,注意编乘法口诀时,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答案,接着就相应地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如,1×4=4,相应的口诀是“一四得四”。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发现有错,要告诉同伴,由他自己订正。确信自己编的乘法口诀正确无误后,再读几遍,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探讨规律,交流记忆4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师:你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口诀?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有助于记忆的规律?
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老师真佩服你,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联系生活,说一说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
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4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找一找,说一说吧。
师:你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回家以后请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六)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第21页第1题。
(1)独立完成,完成后,与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订正,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请一个学生汇报第1题的算式可以算出几个不同的结果(4个:12,18,20,24),再请4位同学到黑板来,每人写出其中一种结果的乘法算式。
(3)全班交流:你用什么好办法连算式。
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先想想有什么好办法。想到好的办法,事情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2.第2题。请学生独立完成。请先做完的两位学生到黑板来,每人计算4道算式,为全班提供反馈。
3.第3题。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算法。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并告诉小组的同伴。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填一填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4=20 四五二十
6×4=24 四六二十四
7×4=28 四七二十八
8×4=32 四八三十二
9×4=36 四九三十六
Xkb1.com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的是从商店里买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这些玩具陪着你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哪位同学想把你和玩具之间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告诉大家。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玩具,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春夏秋冬和我们心爱的玩具一起快乐的做游戏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且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时标出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自己读课文,用你最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把你认为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完课文,看看课件上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4、师指导学生读生字词(优秀的学生先读、小组读、认识老师指的生字词的学生站起来读、找学困生读)
5、找四名学生读课文,评选今日朗读之星。
三、精读课文
1、分组学习课文
喜欢春天的为一组;喜欢夏天的为一组;--------
2、春夏秋冬小组比赛开始了
比赛第一项:朗读比赛
比赛第二项:描写春夏秋冬的成语比赛
比赛第三项:说话比赛(你自己做过什么玩具,你是怎么做的?或在你喜欢的季节里,你最喜欢做什么样的游戏。)
3、整体读课文
四、写字教学
五、作业:
小练笔:把你制作玩具的过程写下来。
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语文喜欢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为教学的主体理念,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名,有6学习后进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 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 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4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学段重点等)
二年级教材包括一个识字单元和七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二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期目标)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巩固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六、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
8、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9、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
教案的设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折一折和做一做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
三、课堂活动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6 8 H M 责 文 育 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就爱阅读网准备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折一折和做一做教案设计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学习顺利!相关推荐:
【《语文天地十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06-09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云房子》教案10-31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07-25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10-02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识字教案-语文园地07-0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__练习_8__教案07-19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07-10
二年级语文上册 江雪教案 西师大版09-2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