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精选3篇)
一、选择题
1、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赫兹 B、贝尔 C、西门子 D、马可尼 8、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人类以车代步、日行千里的梦想。著名的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和本茨都是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9、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0、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11、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完全形成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13、右图中的漫画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14、垄断组织的产生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具体表现有①有利于进一步扩
大企业的规模②有利于从根本上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③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和降低成本④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16、《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的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的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 这表明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惟一途径③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不同之处在于: ①由国家主导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丹尼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向前面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垄断组织的出现实质是
A.资本主义的腐朽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要瓜分世界 D.资产阶级走向反动
二、材料解析题:
1、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取得了无数重要的科学成果。根据上图,请回答:图1中富尔敦创制的“克莱蒙脱”号汽船运用了瓦特改良的。图2中飞机的发明者是。分析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刺眼的光线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在这一时期(19世纪后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重基础学科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在一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闻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材料三 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的连续发生,生产力向更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动轨迹探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轻视新发明新技术的原因及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为大力发展新科技而采取的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所经营的生产……已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假如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停止了。”
材料二 马克思说:“垄断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
材料三 列宁说:“垄断尽管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矛盾,但从另一个意义上看,垄断也是资本主义走向反动的标志,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垄断也为世界革命创造着条件。”
请回答:
(1)垄断是怎样形成的?垄断组织形式除材料一所说的外,还有哪些?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垄断组织的评价有何相同之处?
(3)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垄断必然加剧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 为什么会 “为世界革命创造条件”?
参考答案
一、1C2A3A4A5A6A7D8B9D10C11C12A13C14C15A16D17A18A19C20B
二、1答:蒸汽机(1分);莱特兄弟(1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加强了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密切了东西方联系。(写出以上答案中的任意两项均给2分)
2答:(1)原因:思想保守和企图维持已取得的垄断地位。后果: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2)措施:注重研究和引进应用技术,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网络人才。
(3)主要原因:新航路开辟使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国际竞争,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使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转向北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答:(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如卡特尔、辛迪加等。(2)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理解:随着垄断的出现,各国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纷纷加强了对外扩张和掠夺,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最终引起了世界大战。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
【教学准备】制取蒸馏水装置、50ml分液漏斗、10ml量筒、烧杯、铁夹台、铁圈、CCl4、碘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板书】
2、蒸馏和萃取
【幻灯】展示: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 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7最后一自然段。
【讲解并板书】(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必修1第一章教案
【演示实验】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先阅读实验内容。
【思考、回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学生活动】P8实验纪录表,学生组内交流。【强调并板书】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
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讲述】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的道理。【幻灯】展示:海水淡化工厂相关新闻
(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节约用水的?为何要珍惜淡水资源?
【过渡】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利用一种溶质在乎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板书】(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展示】萃取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讲解】几种常见的分液漏斗:
(1)普遍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2)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3)分液漏斗用于萃取或分离或组装气体发生器。
【演示】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震荡方法(图1-7)及拿法:
必修1第一章教案
【演示实验】实验1-4内容。
【强调】注意:分液漏斗的震荡方法及拿法。
【交流】实验纪录,最后萃取出来的产品,观看图1-
8、图1-9
【讲述】第四步又叫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练习】
1、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案:(1)蒸馏方法。(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 → G →_____→ E → 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C→B→D→A→G→H→E→F(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
【学生阅读】P9最后一自然段。
【强调】DNA测序、尿糖试纸检测。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使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有力助手,能给我们带来无
必修1第一章教案
穷的乐趣。
【小结】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Cl的检验。【作业】
1、P10 1、2、2、课后复习本节内容
3、预习第二节 附:板书设计:
2、蒸馏和萃取
(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
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接纳自己的愉快情绪和情感。
2.能力目标: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难点: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别较大时要客观分析。【学情分析】
少年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少年期的学生不再像童年时那样依从或看重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了,他们已能较独立地评价自己。由于此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对很多事物和现象还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莫大差距。这样,“自我觉醒”带给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常常不是“成长的惊喜”,而往往是无尽的烦恼和苦闷,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本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能够晚纳自己,并通过扬长避短发现自己有许多可爱之处,敢于展示自己。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使学生在审视自身后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所以教师应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他人评价,树立自信。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及时正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活跃气氛,提高课堂参与率。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内省自身的过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小马过河》:小马驮着粮食来到了小河边,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趟过去。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老水牛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松鼠说:“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老水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马没主张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小马只要和老水牛、小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该听取谁的意见了。童话故事是浅显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二、设计活动,获知明理(一)自我评价
(写一写):自我小档案
姓名
性别
身高
体重
外貌
性格
爱好
特长
优点
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是否能对自己的优点长处及外貌了如指掌呢?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客观呢?
(二)课堂活动: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随机抽读,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猜他是谁。
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自己优点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会自负;过多看自己的缺点,又会自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扬长避短。(见右图)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能够对自己作出评价。由于自我期望值不当和认识的局限性,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这需要我们参考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他人评价
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
活动目的: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确评价他人的优点。
规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请一位反应最快的同学竞猜。
背对竞猜同学,教师用纸板随机闪现班内同学的姓名,小组其他成员每个人说一句这位同学的优点和特点,直到竞猜同学猜到为止。话说得最少的小组获胜。
注意事项:不准透露其姓名和班内相关职务,每个人只准说一句,时间是一分钟,违规超时均无效。
活动结束后,教师采访被评价的同学,比较同学的评价和自己评价的区别,并引导同学思考:“如果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差别太大,怎么看待?”
案例:有位画家画了一幅非常好的画,但他还想让它更完美,就把画放到街道上,请人们圈出画中画得不好的地方,以便改进。等到了晚上,画的所有部分都被人画上了圈,他沮丧极了。这时有人说:‘‘为什么不让大家找一下优点呢?”于是画家又把画放在原处,请大家把好的地方圈出来,结果画的所有部分又都被人画上了圈。画家若有所思„„
我们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昵?
师:不管是别人对我们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对待:不能因为受到赞扬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不能依赖别人的评价,以免过于迎合别人。要保持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故事:“老鼠百变”(见素材参考)
设问:(1)小老鼠有满足的时候吗?为什么?
(2)写几句话鼓励辉格接受自己,树立信心。
师: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缺点,会自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树立自信。【板书设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我评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认识自我 他人评价的内容
他人评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课后作业】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荐阅读:
第四次工业革命读后感01-29
温泉镇第四届二次会议材料09-18
经济第四课第一框10-31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06-07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06-07
第四课 第一框 友谊与成长同行(教案)06-29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一框01-10
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第四单元教案07-06
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10-15
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妈妈的爱》的教学反思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