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材料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说课材料(推荐8篇)

幼儿园说课材料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说设计思路、说活动目标、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把目标制定如下:

1、认知目标:使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故事的体会说出来。

其中重点:使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难点是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要做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二)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三种方法: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奇妙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各种大自然不同声音的奇妙。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 “神气”)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3.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5、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6、改编故事。在幼儿改编故事前,教师先示范着改编故事然后让幼儿试着改编故事。这样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同时对讲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7、课后延伸。小朋友们回家给父母当小老师,把今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以上是我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生活实践,按照“由大化小、由远化近、由抽象化具体”的“三化”要求,对《鹅大哥出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幼儿园说课材料 篇2

一、说课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一) 说课促使幼儿教师课程设计的理性深化

说课是幼儿教师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 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 表达其对某一活动方案的设想及理论根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以往的备课, 侧重于教什么, 怎样教, 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教, 孩子如何学, 备课缺乏理论依据, 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说课是诠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点, 它的明显特点是理论性强, 它不仅要讲“开展什么活动”、“怎么开展”, 更重要的是剥离出隐含在活动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 强调的是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问题。研究表明, 专家型教师教学专长的表现之一是能对教学事件进行合理解释。[2]因此, 说课可以改变教师抄教案、教书本的状况, 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并把个人的备课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 强化教师的备课意识, 促使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研究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 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 认真研究教法, 加强学法指导, 精心设计, 优化教学过程。幼儿教师只有掌握必备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科教学等专业知识及幼儿教育改革中的最新理论, 才能在说课时“说”出合乎教育理论要求、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及其系统而全面的根据。

(二) 说课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专业知识大体可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智慧两方面, [3]其中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教师的实践智慧指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 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4]实践性智慧是教师的隐性知识被激活并被显性化的过程, 它关注教育实践活动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 有助于教师反思、改变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5]

具有个性、情境性、开放性的说课活动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特定教学情境中, 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及其面临的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教育理论知识, 及时考察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变化, 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持高度的警觉, 并对其背后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给予深刻的分析和把握, 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实质, 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过程中, 使得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富有个性的实践性知识, 催生教师的实践智慧, 达到有效教学。

(三) 说课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 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 只有经过反思, 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教师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 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的追问。[6]林崇德教授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概念, 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 多一份反思与监控, 就多一份提高, 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7]

教师的反思离不开教育实践, 正是在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不断追问, 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意义的不断追寻, 才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说课”的过程, 实质上是教师“思考—辨别—分析”的过程。每一次“说课”都是教师对每次活动的设计思路的分析过程, 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自己的教学理念的结合程度的过程。通过说课活动, 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加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 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 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促进自身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 说课有利于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

学习是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8]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身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 它是人生的一次旅途, 而不是目的地。在这个旅途中,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9]

“说课”是教师多方面展示自我的过程, 是意志品质、思想认识水平, 知识范围、知识层次, 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学论, 教学心理、教学能力和工作态度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为说好课, 为寻求本人教学特色的理论支撑点, 不仅认真钻研教材, 而且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说课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

(五) 说课搭建了同行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学习型组织 (Learning Organization) 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 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大家在这么一种组织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相互砥砺, 不断改革自身, 反思并勇于修正自己行为, 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 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彼得·圣吉 (Peter Senge) 在《第五项修炼》中总结了理想的学习团体模式, 他认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是一个很大的‘队伍’中的一员, 一群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起行动——他们互相信任, 互相取长补短, 他们有着比个人的目的更大的共同目标, 他们取得了特别的成果。”[10]

以说课为载体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强调相互尊重和合作, 突出相互协商、相互计划、相互诊断、相互评价。说课活动不但是说课教师个人的独立表演, 还是听说者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说”发挥了说课者的作用, 评议又使教师群体智慧得以发挥。说课者要努力寻求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 把自己的才智展示在大家面前, 评议者要努力寻求说课教师的特色与经验的理论依据, 自觉地进行换位思考。说评双方围绕着同一课题, 各抒己见, 交流互动, 相互启发, 各有所得, 优势互补。这不仅锻炼了参与说课评课者的教学能力, 更促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提高。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紧紧结合起, 让说课教师把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动态的集体讨论, 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 促进教学与研究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起到以“虚”带“实”, 共同提高的作用。说课所阐述的教学设计往往带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可供其他教师参与借鉴。同时, 大家评议、交流、切磋, 可以为学校提供实用有效的教研平台。说课所营造的教科研氛围, 有助于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形式。开展说课可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反思和研究, 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进行实践和获得专业发展。

二、幼儿教师说课的内容

(一) 说教材

1. 说教材内容。

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 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说课者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要说明教材选择是从当时、当地幼儿的需要而准备的, 如果在选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 甚至是幼儿园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说明, 以此来发展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 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 但不局限于教材, 还应涉及与教材有关的延伸内容 (如幼儿的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活动准备) 。因此, 在说明活动内容时, 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在阐述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时须涉及以下内容。

2. 说幼儿现状。

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 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 行为习惯, 意志等发展状况。这一环节, 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 逐步条理化、明晰化, 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 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 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 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3. 说活动目标。

教师需说明活动目标及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并针对活动谈谈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活动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 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说活动目标时要先说主题目标, 再说本次活动目标, 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 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 说课者必须说清楚为活动作了什么准备及其依据。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 (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 等;活动中的准备 (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 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

(二) 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就是教师要说明“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环节。即教师要说明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用什么方法、手段来实现。是集体的、分组的还是个别的教学形式;是采用情景教学法、电教演示法、交流讨论法、互动法、操作法还是别的教学方法。更要说清楚为什么用这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方法。说教法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 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

(三) 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环节, 教师要说出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 培养幼儿哪些能力, 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 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参与法、体验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

(四) 说活动过程

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教学个性与风格, 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 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是否具有艺术性。

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 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 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 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 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 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进行延伸, 教师也要说出活动延伸及其依据。活动延伸是指本次活动结束后, 为了巩固活动效果而将活动内容继续向其他活动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渗透。说课者必须说清楚怎样延伸活动、延伸的作用、为什么要延伸的依据。说这部分, 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掌握程度、对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理解认识与做法, 以及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原理的运用水平等。

参考文献

[1]唐协辉.说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北京教育, 2007, (7/8) .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邓友超, 李小红.论教师实践智慧.教育研究, 2003, (9) .

[4]王春燕.直面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实践性智慧.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版) , 2006, (3) .

[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育评论, 2003, (1) .

[6]吕达, 刘捷.超越经验:在自我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教育学报, 2005, (8) .

[7]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开明出版社1999, 46.

[8]谢维和.OECD教育政策分析译丛《教育政策1998》.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2.

[9]李兴良, 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116.

浅谈幼儿园教师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篇3

关键词:说课; 活动过程; 领域目标; 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09-002

说课,已经逐步成为教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是老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而说课,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将书面的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求教师将隐含于教育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强调的是说出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问题。我将从如何写和如何说两大部分进行论述。

一、如何写

幼儿园说课方案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一篇说课稿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重难点、说活动准备、说教法学法和说活动过程,如果在这几个部分结束后再加个本次活动的亮点总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接下来,我将分别从每个部分入手,进行详细阐述。

1.说教材

说教材首先要指明选择此教材为活动内容的原因,作为教师,必须清楚自己选择的活动内容是什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此内容。活动内容的选择须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学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在说教材时,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分析幼儿已有的经验、当前所需要的经验并结合长远的发展需要,指明本次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我们在设计活动目标时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同时通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分别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制定目标,缺一不可。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时领域定位不正确,这是制定目标时常犯的错误,串领域。例如,一个健康活动《好吃的水果》,就有老师的目标出现:认识不同种类的水果。而这却是一个科学目标,并不能作为一个健康活动的目标出现。这就是目标领域的混淆。

目标在制定时,除了领域容易混淆,同时还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如社会活动中有一条目标,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父母一般是小班幼儿的目标内容,而爱祖国则是大班幼儿的目标内容。如让小班幼儿的目标指定为爱祖国就过于困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接受,打击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说重难点

说完了目标接着就是说重难点,重难点是根据目标而制定的。活动过程设计时需要根据重点难点来把握环节的设计,可以说,重难点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部分。

重点知识主要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核心的思想方法等。是为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后,容易吸收和接受的知识技能情感。而难点则是对于幼儿当前情况所较难理解接受的内容。而我们把握重难点就是为了在活动设计时更好的促使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4.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包括活動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也可以分为幼儿的经验准备和活动所需的物质准备。活动准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考虑周全,充分准备,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

5.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就是教师要说明“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法,这些教学法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依据了幼儿的哪些特征,运用了哪些教学规律。

6.说活动过程

说活动过程是整个说课内容的主体部分,他能完整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也只有通过教师对活动过程完整的阐述,才能看出这次活动安排的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整个活动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其内容应包含教师的行为,幼儿的行为,以及说明这些行为是要通过什么方法去达到什么目的。

活动过程设计时,应以目标为指导,为实现目标服务。在设计环节时,应注意动静结合原则,并且力求每个环节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都不相同。幼儿是活泼好动的,在活动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一两个环节让幼儿动手操作或者进行游戏,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其次环节的安排应具有整体性,每个环节应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环节与环节间要连接自然。而在设计大环节的标题时,应注意语句的工整统一,是否能够很好地表达本环节的主要内容。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梦》,一、谈话交流,导入主题;二、出示图片,熟悉诗歌;三、引导创编,开拓思维;四、带领游戏,增强兴趣。在这四个标题中,前半句都是教师行为,后半句则都是所要达成的目的,简洁明了,同时又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的体现一个教师的文学功底。

二、如何说

1.注意语调

在客观阐述时,语调应较平缓和优美,在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时,要迅速代入角色,语调起伏要大,要很好地区分这三个角色。

2.语言运用

说课时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似的,有许多个“1、2、3”,环节间的过渡要自然。语言要精练、严谨、准确有示范性。

3.仪态和表情

说课时要面带微笑,眼神要坚定,体现出教师的自信。说课时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有感染力。

在说课时还可根据情况运用多媒体和背景音乐进行辅助讲解。

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这里只是一个抛砖引玉。我认为说课是把自己设计课程的思维活动“说”出来的过程,它能使幼儿教师在思想上对设计课程中的理论依据、构思再一次进行审视,强化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它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师综合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假如》说课材料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这篇课文。课文可分为两个课时,我现在要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笔

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马良的神笔。谁能说说这支笔有多神奇?(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马良把鱼送给了几天都打不到鱼的渔夫;他画了好多的粮食,让饿肚子的穷人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马良用这支神笔帮穷人做了好多好的好事。)他的这支笔真神呀!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帮助谁画什么呢?(指名交流)揭题“假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作者最想实现的愿望吧!

㈡、快乐学习大闯关

第二环节以闯关的形式有小主持人带领孩子们独立完成,此环节共设六关分别为:我会读、我会认、我会扩词、我会选字说句话、我会写和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关我会认,任务是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第二关我会认,任务是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学生主要说的是生字的字音、字形、识字方法,组词等几方面。识字完成后由主持人领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第三关我会扩词,任务是学生自由挑选一个生字进行扩词,主要目的是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第四关我会选字说句话,主要任务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并用给定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本关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五关我会写,主要任务是完成会认生字中的3个需要会写的生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生小组讨论生字的结构、笔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之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练习。主要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第六关我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孩子们认识了生字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朗读。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听录音模仿读、师生轮读、学生小组分段朗读等方法。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最后,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

在第一关——第五关由小主持人带领孩子们完成的,但是二年级的孩子毕竟还太小,有些问题可能解决不了,这时还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教师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指导,并及时的提醒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习惯,毕竟是低年级习惯养成不可掉以轻心。

比本领 说课材料 篇5

胜利小学 张元科 2013年10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比本领》。下面,我就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学习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主动学习。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只有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的感受。因此本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学定教。

二、说教材

《比本领》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九单元《合作》中的主体课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

《比本领》是一篇童话,主要叙写了金丝猴和梅花鹿在比赛摘果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合作是很重要的。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合作成功告诉我们:大部分事情只靠自己努力或者靠自己的本领是不能做,也做不好的,需要靠共同努力、互相配合,这就是合作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要求每个人学会与人合作。全文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却有着发人深思的教育意义。

本文结构层次清楚,全文分为四个自然段,以大象伯伯的考题引入金丝猴和梅花鹿的比赛,故事的重点是梅花鹿摘果子的过程。另外,文章内容充满童真、童趣,便于学生阅读。而从思想方面,本文借有趣的故事,说明了合作的重要。

三、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如:自学生字、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本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梅花鹿和金丝猴所想所做与孩子们的想法非常像,孩子们能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最后两个小动物在实践中明白的道理,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把自己想成文中的主人公,理解就不难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我采取情境理解的方法,创设学生所能想象的氛围,让他们自己感受,自己理解。最后合作读书,既是对课文主题的升华,又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合二为一,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通过成功的合作将课文读得更加生动,上升到新的层次。

此外,还要顾及到部分学生属于阅读理解能力较薄弱,也不爱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字11个,写字8个;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

②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合作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学习与人合作。初步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教学难点 :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关于合作的道理。设计思路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用时3分钟)

今天动物王国的朋友聚会,聚会主题是“我会什么”,出示课件: 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一题,请学生连线。连线后可以再问一问学生: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会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他们中间数金丝猴和梅花鹿吵的最凶,他们要来比一比谁的本领大?出示本课课题:比本领。这样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读文5-8分钟,识字8—10分钟)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课的生字有19个,识字量比较大,分别是11个认读字,8个会写的字。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识字。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识字与学文结合起来,让读文为识字服务,让识字为更好的读文奠定基础。我具体是这样来做的: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既是随文识字的过程,又是老师发现问题,订正字音的过程。使学生在听老师读、自己练习读、同桌共同读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初步感受合作带来的好处。

2、出示词语检测认读。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指名读,开火车接读,同桌检测,词文对照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多次与生字见面,加深认识。

同时交流识字方法。根据教材安排,三册开始学习字理识字,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字形,了解偏旁部首,抓住字形分析字的字义。“象”、“考”“垂”这两个字不好确定部首,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确定部首,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指名领着大家一起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大约用时15分钟)

对课文的领悟将分为比赛前,比赛开始、摘到果子三部分进行。

1由“ 考”字引入,找到大象伯伯出的考题,指导朗读读出大象忠厚长者的语气,应当读得重一些、慢一些.听了大象伯伯的考题,梅花鹿和金丝猴有了什么想法,读一读,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指导朗读。感受到小动物的自信。

2比赛开始部分

(1)先让学生找一找从哪看出梅花鹿跑得确实快?学生会找到相应句子。

再找到重点词语。

通过指导(飞快、轻轻一跳、一口气)这几个词语,读出梅花鹿跑步的本领确实很大。

出示填空: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轻轻一跳,就过了小河。它一口气跑到果树下()地想:“还是我的本领大。”请学生补充词语,读出对梅花鹿的钦佩。也能开阔思维。

然后引出课文中形容梅花鹿的词语——得意扬扬,并指导朗读出得意、骄傲的心情

(2)此时提问梅花鹿本领这样大,那他摘到桃子了吗?

出示投影片:可是果树太高,它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地回来了。指导学生体会“垂头丧气”这个词语,读出因为不会爬树而没摘到果子时的难过失望的心情。

(3)再通过表演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在孩子对比读的基础上去体会梅花鹿的不同心情。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中以读代讲,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读及表演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角色的心情变化。

(4)这时我请学生回顾大象伯伯的考题,其中大有奥妙:通过同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要想摘到果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3摘到果子 齐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他们都笑了,体会合作的重要。如果学生先答出“合作”的主旨,则问一问他们是怎样合作的。

当学生在反复朗读体会后,此时让学生带着情感通过分角色的形式朗读全文,对全文做整体的回顾。

(四)、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学会合作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你知道还有哪些事情是要靠合作才能完成的吗?动物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合作;国家与国家之间更需要合作呀!

今天,我们参加了动物王国的聚会,你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说一说平时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哪些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我们该怎么合作,让情感教育的目标实现的更好。)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一个好的板书可以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文中小动物及他们的特性,结合本文的主题“合作”,理解课文,升华主题。板书如下:

比本领

梅花鹿 金丝猴 跑得快 会爬树

↘ 摘到果子↙

《家乡美》说课材料 篇6

下午好!

我是本乡本土的一位教师,来自吉林市丰满区第三小学,我叫刘吉兴。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我非常高兴,所以借助今天的说课,我想向各位介绍家乡、赞美家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家乡美》(点击课件:家乡美)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说课。

首先我来说第一方面:教学目标。

由于《家乡美》这个学习主题实践性、生活性很强,如果给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空间,学生将能够自主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去搜集资料,了解家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nb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四要素 篇7

1 关注区域材料目标性

在投放区域材料中,教师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活动的目标把握不到位,使得投放的材料与活动目标不匹配,导致幼儿通过操作后无法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如:福建省编教材中班领域上册中比较高矮的目标是“认识高矮,知道比较高矮的标准,懂得高与矮比较是相对的。”笔者发现老师用大小不同的动物卡片,给幼儿比较。教师的观点是大的动物比较高,小的动物比较矮,她们没想到孩子们把卡片平放在桌面上,所有动物的卡片都一样高,根本无法完成比较高矮的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教师投放区域材料的目标性,让材料成为无声的教师,我的做法是: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正确读解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目标,从而使投放的材料的功能与活动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落实。在前面提到的案例中,通过培训,教师明白了高矮目标的落实关键点在于空间的感觉,并且高矮的比较是相对,于是,老师们给孩子提供了各种高矮不同茶叶罐、竹筒、圆柱体积木等,让孩子开展搭高比赛、按高矮排序等活动,很快完成了预设的目标。其次,根据活动的目标的递进,不断调整活动材料,来完成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如:小班活动“有趣的瓶宝宝”教育目标是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为了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在第一阶段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的瓶宝宝,使幼儿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在第二阶段教师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瓶宝宝,使幼儿学习按物体颜色、大小特征分类;在第三阶段教师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瓶宝宝身上贴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使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排序。材料投放紧扣教育目标,层层递进,幼儿一直保持着浓浓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 提高区域材料的操作性

幼儿区域活动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可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实现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与材料之间发生互动,来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同时,还提供了贴有标志的分类盒或二次分类图,这样,所提供的材料中实际上就暗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同样在粗细的排序中,教师提供的一些示意图,让幼儿根据示意图上的排列进行排序。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边观察、边思考,不断地探索,想出与同伴不同、与自己以往不同的排序方法。另一方面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低结构的材料,供幼儿自己选择。低结构性的材料是指那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操作时的想法随意组合并可以一物多用,从而为其操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3 明确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所以,区域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从年齡段来区分,小班可提供有情境、游戏性、角色性为主的材料,中班提供以培养幼儿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游戏材料,而大班则可提供较复杂的操作或益智类材料。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饱幼儿,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为了锻炼小班幼儿小肌肉的发展,老师们会在生活区中,投放“夹珠珠”的操作材料。为了让能力不同的孩子都能在操作过程中得到发展,我们在投放材料上下功夫:一方面可以提供夹珠珠的不同工具,如:小勺、木制筷子、竹制筷子、铁制筷子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夹珠珠的不同材料,如:教师自制的小纸团、小乒乓球、玻璃弹珠、小塑料珠、小钢珠等。这些材料的投放让孩子们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不同的材料,充分体现材料的层次性。

4 增强区域材料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材料才能唤起幼儿内在操作动力,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区域材料的趣味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可有的幼儿园角色区提供了全套仿真家具,可没过多久,孩子们渐渐厌烦了这里一成不变的摆设,这些仿真材料的单一功能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他们对这种单一、枯燥的游戏材料难以维持长久的兴趣。有的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时,总是选择一些实物作为操作活动材料,或是反复使用相同的材料。使得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有新鲜感,操作材料缺乏趣味性,不能调动幼儿学习欲望和激发幼儿参与操作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区域材料的趣味性,材料的投放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点出发。如:大班幼儿喜欢探究,我们可以在大班的科学区提供各种提小灯珠、电池、电线、小风扇、步骤图等,让幼儿操作如何把小灯珠变亮,如何让小风扇转起来;在玩沙活动中,意外发现幼儿对贝壳和石头感兴趣,我就在美工区增加了孩子和家长们从海边带回来的各种各样贝壳以及幼儿园装修时剩下的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美工区马上热闹起来,有的孩子对贝壳和鹅卵石进行装饰、有的用贝壳和鹅卵石做印章、有的用贝壳和鹅卵石贴画,玩得开心极了。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只有把握好区域材料投放的要素,有针对性地关注材料的目标性、操作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才能满足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妤.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实践研究.http://www.doc88.com/p-08965013387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3]福建省幼儿园教师用书.领域活动指导.中班上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1.12:134.

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的呈现方式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材料投放;美观;层次;变通;引导

一、材料的投放要符合美观性原则

提供富有美感的材料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具体、有趣,使幼儿愿意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在数学王国中流恋忘返。如:数学区中各种形状的树叶、五颜六色的吸管、大小不同的豆子都渗透着美的意味,幼儿喜欢摆弄这些材料,在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数学经验。春天来的时候,我们让孩子收集一些来自自然界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贝壳、植物的叶子、种子等。幼儿在观察、收集各种类型的种子、叶子时会对形状、尺寸、数量及分类、排序都会有感知,在给叶子排排队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在帮助幼儿复习相邻数时,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游戏”美丽的花园”,并提供标有数字的花朵和花瓣,让幼儿自由地拼拼、讲讲、议议。还设计了“钓鱼”游戏,提供标有数字的小鱼和鱼缸,引导幼儿将钓起的鱼放入比鱼身上的数字大一或小一的鱼缸内。美观的游戏操作材料,为幼儿对新事物的尝试和探索提供了施展的天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层次性原则

数学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数学的层次性也突现在材料的提供上,游戏材料的投放必须体现层次性。一方面考虑到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差异,在游戏材料设置上体现层次性,不同能力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材料。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游戏的熟练,在游戏的过程中体现层次性,即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游戏难度,或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新的游戏方法等。中班进行关于分类的教学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图形卡片,要求按不同的特征分类;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只有一个变量的图形片,如颜色不同,而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片,这样分类时没有干扰,就显得简单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则提供雪花片、纽扣等实物进行分类。再如按物体长短排序时,我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宽窄不一的纸条,而且数量较多,长短距离较小;给能力弱的幼儿则提供铅笔、游戏棒等材料,且材料的数量少,长短距离大……只有让每个幼儿进行适合自己层次的操作,数学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别。

三、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引导性原则

幼儿操作性学习的过程,是幼儿自由自主地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直接感知,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多地用语言进行说教、实施控制,势必会扼杀幼儿创造性的想法,使幼儿的探索性操作变为在教师指令下的验证性操作,这样将不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提供具有引导性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发展。强调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

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可以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例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同时,还提供了贴有标志的分类盒或二次分类图,这样,所提供的材料中实际上就暗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在粗细的排序中,教师提供的一些示意图,让幼儿根据示意图上的排列进行不同的排序。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边观察、边思考,不断地探索,想出与同伴不同、与自己以往不同的分类方法。借助于材料的暗示,幼儿不断地进行发散性操作,从而促进了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四、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变通性原则

所谓材料的变通性是指操作材料可塑造、可组合、无固定的使用模式,能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操作结果。这类材料通常是低结构性的比如:纸棒、积木、牙签等等。而的结构性的操作材料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空间。如可将纸棒平铺、叠高,或按规律排列顺序,排列图形等等,重要的是可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当把纸棒棍叠高后,可将其想象成楼房、树、塔,规律排列顺序除了在桌面牌,也可以变成立体操作。其次低结构的材料可应用到各种不同内容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变通性还能隐性地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变通地学习,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低结构的材料准备方便,能将教师从过去繁重的做教具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老师们有更多精力去进行观察和引导幼儿。

参考文献:

[1]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9月第2版

[2]张慧和 《幼儿园数学教学》(新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3]黄瑾、陈静《社会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的启示》 幼儿教育 2005年第6期

上一篇:英语备课组长总结下一篇:与朋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