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共8篇)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1
当初因为参加讲课比赛,感觉课堂上的学生离我那么遥远,感觉课堂好像是我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不过是我为了证得一张证书的工具,于是,从讲课比赛舞台退出来之后,自己悄悄地进行了课堂的教学改革,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尝试着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于是,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课堂上学生激情飞扬了,被压抑,被奴役的性灵得到了释放,课堂上有了学生灿烂的笑容,我也曾享受着这样的快乐而幸福的生活着。有见地的领导也被这样的课堂感染着,于是喜欢上了这独属于我的课堂。这只是因为我们对青春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年轻生命的担当。
日子就这样如小河流水一样,慢慢地往前。天高云淡的生活,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但风,但雨耐不住这样的寂寞,于是心生醋意,一阵风来,一阵雨来,让云儿暂时找不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冲昏了自己的头脑,度过了一阵浑浑噩噩的日子,但,风和雨是经受不住岁月的推敲,天高云淡才是生命的常态,饱经风霜让天更高,让云更淡,更成熟,删繁就简,才顿悟了生命的真意,才了悟生命的真实!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混合色调才是通融的人生。严嵩不一定就是坏蛋,海润不一定就是好人,“知行合一”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又是一次讲课比赛,虽然几经曲折,但还是站在了讲课比赛的舞台上,不同评委的口味,不同的教学理念,迥异的教学思想,冲撞着我这只属于学生激情飞扬的课堂,于是,在几分清醒,几分醉中,我又茫然了,回来思索了良久,甚至一小段时间内对这属于学生的课堂缺乏了兴致,我要提炼属于自己精彩的课堂,反复观看全国名师的视频,反复钻研教材,不厌其烦的向我的同事请教我不懂得地方,对一个问题的处理都要思索再三,这一切,让我在一段时间内,感觉课堂上的我激情飞扬,自信满满,天下英雄舍我取谁!学生间或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也有时和我一起随声附和着讲课的话语,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原来属于学生探究的快乐没有了,学生互相讨论问题的热情没有了,学生对知识顿悟的眼神没有了,课堂又回到了灌输知识的藩篱中,午夜梦魂,心生愧意,耳畔总会想起领导多次对我的话语“学生精彩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不要在乎其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在黑暗前的黎明到来之前,又出发了!或许我会笑,或许我会哭,但这一切都不重要,有观众的舞台是精彩的,有喝彩声的舞台是喧闹的,但没有观众的舞台确实真实的!
说来,讲课比赛与同事相比我很失败,我羡慕同事的成功,但我不嫉妒,因为做好自己永远比嫉妒别人更重要。上帝赋予每个人的都是均等的,做好自己才是对生命的无比尊重。执着了六次讲课比赛,却没有一次自己满意的成绩,省讲课比赛的舞台或许对我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但我依然会走好属于我的每一步,或许仅仅只是相夫教子,夫唱妇随,仅仅是和同事之间平平淡淡的生活着,嬉笑着,但我依然快乐着!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2
光阴似箭,转眼间大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在此期间,我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回顾如下:
一、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的图片、文字、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最大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牢固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师,敢于质疑敢于于创新的学习风气。
三.课后及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四、适时布置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中,我不仅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发现我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所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总之,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3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间这个学期即将要过去了。在这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怎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这是我经常反思的内容。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
国家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开篇指出:“地理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难看出,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二、组织好、引导好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
在我们这个农村中学,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上中国农业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下节课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三.教学设计应与教学实践尽量相吻合。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有些难点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一些有效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象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尽量做到教学设计应与教学实践相吻合。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历程,反思一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多多反思,改正教学工作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4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很多同学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标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课标的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标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巧用地图,图文转换,强化记忆
学习地理就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源泉,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特有工具。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同时还可以发动各种感官参与记忆。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感知和识记的过程中,各种感官的神经中枢都参与,就可以有效地增强识记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减少遗忘。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联系了学生实际生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等。请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吗?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等。
此外,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处处渗透了新课程的六大基本理念;反思地理教学是否完成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反思地理教学法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更需要引导,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5
来xx中学顶岗实习已经过了一半,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如何打造优质课堂,反思如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从而创建出有效的学习气氛。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三、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地理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地理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所以我们尽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抛出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接受它,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总之,“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要踏踏实实地研究“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正确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6
地理学科对我来说不是专业,再加上地理学科在学校、社会、家长、包括学生在内都视为 “副科”。因此学生不重视,学习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地理课,爱上地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中苦苦的思索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所须记忆的地点、现象、事件纷繁复杂,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教起来枯燥,学起来无味,考起来难。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学中尽量运用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来尝试着教学。
知识性是要求学生掌握教科书上地理知识,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自己都要吃透,凡要求学生读背的知识自己首先全部掌握(包括图)。甚至在有意无意中让他们发现我们的老师竟然能把课本都背下来,让他们在内心里敬佩老师,受其感染的同时,自己也就下工夫学习了。
趣味性则是为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活动是现在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运用得体,便可激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结合起来,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现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归纳的思考能力。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
2.沟通师生感情,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来源于师生思想感情的沟通,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还应特别关心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常有自卑感和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为此,我常以一些较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回答错了,也肯定他们敢于回答的精神,并尽可能找到他们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为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肯定、表扬和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相信只要我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勇气、一份自信;渐渐地他们就变被动回答为主动举手参与讨论了。
3.发挥课代表优势,主动管理学生
课代表作为老师的助手,不仅仅只是收发作业如此简单了事。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有一种紧迫感、压力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让就无法去要求别人。
4.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是非地理专业老师,对于所有地理知识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再加上地理学科知识面牵涉甚广,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往往不能做到一气呵成,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艺术。同时对于怎样学好地理,本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方法,在教学中只好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把握好每一节课重难点。对于部分需要记忆的内容强调学生必须死记硬背。缺乏一种形象无意记忆方法。这样就是把知识变死了,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的园地里,距新课改理念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以我满腔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自己的岗位,要具有永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素质,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为我所选择的职业献出我毕生的精力!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做到四个基本点:
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
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
设认知停_点,让学生都学会。
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
其实,每当茶余饭后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还在进一步不断反思。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8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既“选”之, 则安之, 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成为地理教师, 那首先就要热爱它, 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出去走一走、旅旅游, 你会发现有很多地理知识能帮我们大忙, 我自身体会就非常深刻, 每次结伴出去旅游很多人都感慨“懂地理, 真好”。每当走进课堂我就会和我的学生分享我旅游的见闻, 晒晒照片、讲讲故事。特别上初一的新课时, 由于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学科, 刚开始的好奇心还是有的, 我们地理老师就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让他们爱上地理,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2. 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
谁都想优秀, 但我们首先要让自己先合格起来。那么如何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地理老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 多备课、写教案、进行教学设计, 多钻研课标、教参和教材, 多进行大胆的尝试, 不拘泥于教材。做老师的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特别是教学前三年, 几乎每一天都要坐在桌前好几个小时备课、写教案, 也许这种工作既单调枯燥, 又不一定马上能取得成果, 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 什么样的付出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前几周学校安排我听评新老师上课, 每听一次课都会想到当时的自己, 也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当我们在一起评课交流的时候显得非常轻松, 因为我能感同身受, 尽量从他们的角度去评价, 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这样他们不仅课会上得越来越好, 而且会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2) 多学习、多读 (专业) 书、多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书, 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 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 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不管平时有多忙, 我们都要抽出时间来读书, 读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 还可以让我们与时俱进, 接触最新的理念,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一同成长。
3. 和学生融洽相处, 让学生和自己紧密配合
有不少老师会说:“地理课不好管, 要么太吵, 要么就老师一个人表演, 反正很多孩子都不听, 上课时经常会批评学生, 自己也气得要命, 哪有什么心思好好上啊。”记得赞可夫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人的东西很多, 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 想一下, 你是老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下当时你要发作的脾气, 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要想让学生和自己好好配合, 那我们一定先要多了解学生需要什么, 面对不同的学生, 我们要理清备好课和上好课的关系, 而且还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 享受师生间关系融洽的魅力。
4. 积极寻求学校的支持
“有时机会是靠自己把握的。”地理这门学科在很多学校都不太被重视, 显然不能和语数外等学科地位等同, 但我们地理老师应该一起积极创设教研组、备课组的氛围, 用自己的真诚和努力换取校领导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庆幸的是, 我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 (以下简称“我校”) 开明中学的校长就是地理老师, 他能够体会到小学科在家长和同事们心目中的地位, 经常和我们探讨地理学科的优势, 只要大家愿意, 学校可以提供能提供的平台, 所以一直以来, 我校的地理老师们各展其才, 将小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如测量太阳高度角、带领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参观地震台、气象立秋立冬活动等。再者, 平时一定要珍惜学校组织老师出去听课、学习的机会, 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砖添瓦, 特别是有培训的时候要倍加珍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为自己的进一步深造主动探路。
5. 重视教师基本功训练
江苏省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几次教学基本功比赛, 不少老师收获很多, 在准备的过程中很艰难, 比赛结束感慨颇深:“如果平时就能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就不致于那么辛苦了。”但是我们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基本功不为比赛而练!因为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
6. 结语
一、把握课程标准
很多新老师由于缺乏经验、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刚走上教学岗位容易依赖于教材、迷信教材,忽略了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教材上有的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哪怕再重要也不讲,丝毫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事实上,课程标准是具有国家法定性质的重要准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而教材虽以课标为纲,但有些内容并非与课标完全一致。因此,新教师应当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行动指南,才能更加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我每次备课时都要先阅读课程标准,看看标准是如何要求,以此做到心中有数。在准备“台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时,教材中提到了台中盆地、台北盆地、台南平原等细小知识点。但我觉得这种内容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课标中并未要求掌握,因此进行合理舍取,借用“台北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地形图判断得出台北的地形,锻炼学生的读图实践能力,将死的知识点转化为活的方法和技巧,其他细节则略去。
二、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学会利用多样信息
地理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综合,涉及的领域多且内容更新快,初中地理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既要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更要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所以,新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前短暂的备课,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书报、浏览网页等途径,不断积累,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知识量。在此基础之上,新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将教学中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亲切感,有利于教学的完成。例如,笔者在准备“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时,刚好在网上看到一条国务院同意安徽省裁撤“巢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闻,于是,我备课时找到相关的新闻,把它作为这节课内容的导入,让学生怀着好奇心走进新的课程。
三、求新立异,创新情境与方法
如果每节课都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就算学生不说,作
为老师自己都可能会有点厌倦。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思维活躍且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应当鼓励和要求自己不断创
新:这节课能不能换个方法?怎么样才能更吸引学生呢?具体操作方面,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做到:创设新颖情境,采用不同教法。每一节内容都可以是一个故事,而作为老师,需要把学生带入故事中去,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用适当的方法导入、铺垫、展开、总结等。而情境应当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生活经验具体去构思。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课时,我以“长漂”(长江漂流)作为情境导入。开头先讲述“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为了捍卫母亲河“长江”的尊严,毅然“首漂”长江壮烈牺牲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由此将学生引入情境,“今天我们就沿着英雄的足迹,在课堂中‘从长江头漂到长江尾,探寻长江沿途的壮丽景象”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自然不是教师一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做”,以问题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交流、思考,先后探讨并回答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水文特征、地形特征、主要支流等自然状况和水能开发、航运状况等社会经济状况。由此,学生通过在“漂流”这一情境中,自己去探寻、发现,加上教师从旁引导、补充、阐述,不知不觉中,“长江漂流”结束,学习目的达成,一节课画上了句号。
四、明确纪律与规则,强调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些初中新地理老师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我是教“副科”的老师。由此导致该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欠缺,对于一些小问题,不去管,不想管,上完课就了事。但事实上,一名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学生,应当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初中生的特性是思维敏捷、活泼好动,这个特性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课堂上的纪律。尤其是地理,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看来是“副课”,学生课堂表现和态度很可能没有主课严谨认真,加之地理课程往往有趣而轻松,学生易活跃,可能会对课堂纪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地理教师,在第一次与班级学生见面时,必须极其认真严肃地将自己对上课的基本纪律要求说清楚,讲明白,提醒学生要遵守。另外,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如果教师在某堂课上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某项活动,那么必须在课堂活动开始前给学生讲清楚活动的规则,要求务必遵守,以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新教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在不断地稳步推进,新教师应当运用自己活跃的新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前人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在实践中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程前.初中地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探析[J].学周刊,2011(33).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应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的火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禀赋确立起来。”这句话不由地让我想到他所说的另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让它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这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你所教的知识产生兴趣了,那么他也就会热爱你的学科了。在这里,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先热爱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带有激情,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学不感兴趣,对没有兴趣的课程怎么能学的好呢?其次,教师应该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对教材、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最后,教师应该掌握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师在授课当中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FFKJ.Net]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启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如前段时间,我听了尹老师的一节研讨课,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没有一个不赏识他的才学。由此想到自己,当务之急还是多读些书。书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润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实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一种特有的气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这样勤于学习,善于积累,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博学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学生才会由衷地佩服!
学反思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地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呢?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现象数不胜数、学不胜学。地理教学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在知识的掌握中,看到的要比听到的印象深。看听结合效果比单纯靠看和听好,但如果有人的动作参与,那么必然会使所学的知识记忆更加牢固。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中有一门手工课,专门为学生的手工制作配备了一套手工制作的材料,我认为,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也能效仿这一点,那一定会使地理课变的更丰富、更精彩、更吸引学生,对他们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能力会有更大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作、探索和研究,进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对于学生更好学习地理,乃至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
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书本的活动部分就有要求:①利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球体)制作地球仪模型,要求在乒乓球上画出地球的南北两极和赤道,并且每隔60°画一条经线和每隔30°画一条纬线。②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③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④在南、北两极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件一个支架。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制作的地球仪有不少的问题,有的地球仪没有倾斜,成了90°直角,而不是书本所要求的66.5°倾角;有的地球仪没有做支架,不能平稳地放在桌面上;有的经纬线画的不规范,歪歪扭扭。学生提出在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就是如何把经纬线画在球体上,而且线条怎样做到笔直均称。知道了问题所在,我给学生解说了画法:先确定赤道(就在乒乓球的接口处沿着那道线画,就是赤道)、南北极和本初子午线,接着用线测量“赤道”周长,每隔60°(六分之一)画出经线,再用线连接南北两极每隔30°(六分之一)画出纬线,然后用线缠绕在球体上,在用笔沿线条描下,最后可以用瓶盖或铁丝给它做个底座。令我惊喜的是有个男同学用小皮球和2个电池做了一个可以自动旋转的地球仪,他演示给大家看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地球仪转动的方向错了,变成了自东向西,给他指出后,他马上再改线路,把转动的方向改成了自西向东。在校科技节上,我还把他的地球仪拿出来展览,获得师生的好评。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们也在动手制作从中得到了乐趣。在这一地理小制作中,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学生如果想能顺利完成,就必须要掌握相应的地球知识。同时,对那些不能很好完成制作的学生,又必然促进他们去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就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课本只有三幅图,和2道练习,这又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只在课堂上讲解这种很抽象的知识,学生肯定不容易理解。所以,我根据课本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塑料泡沫、沙土等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这一制作活动,要求比较高,不仅制作过程较难,而且对该模型的应用也较难。我提出这一模型可以几个同学合起来一起做,考虑到用泡沫或沙土做,不仅取材不容易,做了也不容易携带。我提了一个建议,可以用硬纸板来做。把硬纸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垫形状(大约5张),从上到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找出两个中心点,用针穿孔,然后用线连接,每张硬纸板之间留置的线长度要一致,否则会倾斜,(学生在做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上课所说,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同。在每张硬纸板的小孔上面的线还要打结,(有的同学没有打结,造成硬纸上下滑动),在最底部的硬纸板下面留置一部分的线,把这线一拉,硬纸板就全部立起来,就像一座小山,把线一收,硬纸板重叠在一起,就像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但这模型有一个缺点,就是比较单薄,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不是很立体。有的同学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制作过程如下:取5-6层泡沫塑料(要求厚度一样)重叠在一起,用竹签插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裁纸刀切削,塑成山体的形状,并完成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态。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利用这一模型,把其层层拆开,描绘到纸张上,就可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把所绘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实物模型相对比,区别出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形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对比、观察,认识在地图上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做起来比较费事。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牢固的掌握了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
二、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
在近几年的地理结业考中,画图题都占一定的比例(在5分左右),所以在平时的上课中,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之在考试中能够游刃有余。
在上“地图”这一节课之前,我先让每个同学画一张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之后发现每个同学画的教室大小不一,而且门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说的地图三要素当中的两项:比例尺和方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听课效率大大提高。在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绘制学校晋安楼的平面草图。我将全班分成了六个小组,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确、最好。各小组成员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测量晋安楼的长度和宽度、有的测量晋安楼前的主要花圃„„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小组集体讨论并确定了绘图的比例尺、基本图例和地图的指向标。实践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去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按要求完成所绘草图。在绘图过程中,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将晋安楼的平面图绘制的相当漂亮。
在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时,我发现许多同学没有注意到纵坐标中有两侧的单位,一侧是气温的单位,另一侧是降水的单位,随意乱画,结果画错了。在画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画气温曲线图时,要参照气温的单位,而且必须画曲线而不是折线。画降水柱状图时,要参照降水的单位,要画成柱状,不能画成曲线。画完之后,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分析之后要学的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候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为下一节教学奠定基础。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中,书本提供我国人口数据要求学生绘制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我发现许多同学无从下手,甚至有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这道题目有问题,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书本提供1949年、1953年、1956年、1964年„„的人口数据,而图上的横坐标却是1949年、1960年、1970年„„学生觉得年份对不上号,所以画不来。我画了示意图,年份不对,可以用估算法,1953年介于1949年和1960年之间,但靠近1949年,用估算法在这附近找一个点就是1953年,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1956年、1964年„„学会用了估算法,我相信学生以后再画这种类型的图时,就无往不利了。
三、学生动手收集资料
教学要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学生的生活、社会也是课程资源;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生活中、实践中的学习。地理学习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联系时事,把从家庭、社会和通过各种媒体得到的熟悉的事引入课堂,才能学以致用,并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价值形成正确认识,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学生动手收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课外资料。
如上“法国”一节公开课时,我把资料内容分为以下几组:历史人物组、建筑艺术组、酒文化、香水文化、服装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收集。然后将全班分成几个组,每小组负责一个内容。分完工,学生就忙开了。一些小组资料收集了不少,可是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我告诉他们如何进行整理,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去掉重复的、无用的东西。上课时,刘竞之同学首先上台讲拿破仑的英勇事迹;曾子怡同学讲解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有的小组搜集了法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罗浮宫、凯旋门等,并配以简洁的讲解,声情并茂;有的小组介绍了最初法国香水的作用,以及法国的几种名牌香水;有的小组介绍了法国葡萄酒、香槟酒及其的制作过程;游靖同学介绍了法国的文学大师罗纳罗兰,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法国人称为“文学史上的拿破仑”;林超同学介绍了法国的足球,还有著名的环法自行车赛七届冠军阿姆斯特朗„„
如学习《中国的民族》一节,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收集一个少数民族的资料,内容包括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服饰、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我安排了一节课时间请学生上台讲解和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我国民族大家庭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有的学生收集人民币纸币,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壹角左侧为高山族,右侧为满族;贰角左侧为布依族,右侧为朝鲜族;伍角左侧为苗族,右侧为壮族;壹圆左侧为瑶族,右侧为侗族;贰圆左侧为彝族,右侧为维吾尔族;伍圆左侧为回族,右侧为藏族;拾圆左侧为蒙古族,右侧为汉族。还可以从纸币上找出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学生不仅了解到中国的主要民族,增加了课外知识,而且发出感叹——想不到小小的一张纸币上尽有这么多的学问!
学习七年级“重要的国际组织”一节时,尽管是新教材,却已有不少内容已经“不新鲜”了——教科书的出版赶不上世界形势的发展。学生可以查阅最新的资料:截止目前,联合国共有192个成员(课本上写到1999年底,已有188个成员国)。2000年9月以后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有4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于2000年9月5日加入,欧洲中立国瑞士于2002年9月10日加入,东南亚岛国东帝汶于2002年9月27日加入,欧洲新独立国家黑山于2006年6月28日加入。至此,世界上只有梵蒂冈和巴勒斯坦还不是联合国成员国,它们仅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学生把生活引进课堂还有导向作用,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自觉地观察周围事物、思考并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把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家庭、社会和世界联系起来。
2、学生动手摘抄有关地理知识,制作成读书文摘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收集地理新闻和地理趣闻,包括收集地理景观图。每节课之前举行课前3分钟演讲,让学生把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宣读,或展示、交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与课本中已学和将要学内容相关的、与地理相关的国际国内的热点及新闻、与本省市县区相关的资料。一次演讲,一次小展览,都会让学生增强自信、体会到乐趣。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很感兴趣,而且非常乐于把自己的资料公开,连许多胆小的同学也踊跃发言。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途径。学生通过各种途收集资料,突破课本的知识范畴,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就提高了学生查找、处理、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决定,留给学生自我思维的时光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资料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我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透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透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资料。
透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透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不一样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一样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和谐、融洽、用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期望自我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资料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资料,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齐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潜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是保证学生学好新课的关键。针对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的特点,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几个知识点的过渡及知识点的本身时, 通过各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新疆的经济及特点”这个知识点时, 可以先介绍维吾尔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师唱或请学生唱, 对比歌词讲新疆的经济和特产, 使学生的兴趣大增, 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较深刻。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觉得地理课兴趣盎然, 回味无穷,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教学, 引起学生注意力, 加深印象, 激发兴趣
中学生单纯好动, 接受知识能力强, 更易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学时, 应尽量形象化, 增强感性认识, 引起注意力, 加深印象。如讲述“非洲气候类型”有关知识时, 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勾勒出非洲轮廓图, 在轮廓图上用红色粉笔画出横穿非洲大陆中部的赤道, 用黄色粉笔画出南北回归线, 然后每讲一种气候类型, 就随手在图上相应位置用彩色粉笔画出, 当把几种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讲完后,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填绘非洲这几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无误画出。通过读图、看图、析图, 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而是饶有兴趣的随教师一起活动, 注意力集中, 效果较好。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有趣, 具有启发性
地理教学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 准确鲜明, 言简意赅。在语言运用上, 要注意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就是内容具体、生动活泼, 富有感染力、吸引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 激发情趣, 集中注意力, 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内容。如讲长江三峡时, 富有激情地朗诵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向学生介绍极光有关知识, 可绘声绘色讲述:“每当北极附近夜幕笼罩时, 在神秘莫测的高空会出现明亮光点, 随着光点变大, 光度也变强, 有时似火焰, 流向天际;有时如一片素云, 淡雅洁白;有时又如绚丽彩虹悬挂天空……这些变幻无穷、色彩缤纷的现象, 就是极光。”这些形象讲述定能极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师要通过诱导和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使之增强自信心, 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精心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 让学生解决, 并及时鼓励表扬。当一个人看到自己进步时, 常会激起自信心, 会更加积极努力争取更大进步。为此, 教师应在学习中及时发现学生点滴进步并给予表扬鼓励,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向更高目标迈进。
五、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所学知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可以成立兴趣小组, 观察天气, 记录气温、风向、雨量的变化, 也可制作地理模型, 采集地理标本;或者进行野外实际考察, 乡土地理调查;或者编排地理板报、组织地理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开拓学生地理视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知识也就学活了, 使学生领略到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摘要:地理内容是比较枯燥的学科, 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拥有新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
新课程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笔者以为,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拥有新课程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优化资源,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方法。再者,教师应该具有发展创新的教学思维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注意对学生地理的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业务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知识的更新发展,需要教师不仅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与时俱进,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
例如,在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特尝试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建议学生通过上网或者资料查询等方式,查阅有关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我国的自然环境资源、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资料,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学习内容;2,教师也同时查阅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资料与自己的资料进行优化组合,以适应课堂教学要求:3,教师让学生说自己查找的方法,并鼓励他们根据已有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地理某个方面的小论文;4,教师将这些资料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材内容。
二、拥有仁爱包容之心,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之间不仅仅是知识信息之间的交流,还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忽视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从某种意义说,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更谈不上发展创新了。对此,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拥有仁爱包容之心,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这种仁爱包容之心主要表现在:1,一视同仁的平等之心;2,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发展的耐心;3,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宽容之心;4,做学生真正朋友的真诚之心。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定会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中,笔者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建议学生查阅近几年自己身边所遭受的污染情况,并作详细的记录;(2)根据记录情况,确定大致相同的学习兴趣小组;(3)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法庭审理的情况,模拟森林小动物的受环境污染,而无法生活,控告污染者人类的情况,让学生在此环境之中体味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4)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我国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增强知识技能。
三、拥有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的本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地理教学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教学基本功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在围绕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文本知识的静态呈现转化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生成。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笔者以为,这些有效教学策略主要包括:1,有效的教学目标性,即能够围绕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教学的灵活性,即能够根据文本和学生学习实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3,突破难点的方法性,即能够围绕教学内容对难点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能;4,发展创新的教学策略,即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知识进行动态转化,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09-10
“国培计划”初中地理教师研修日志11-06
初中地理暑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1-19
初中地理复习计划09-20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06-09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10-17
初中地理教学方案01-08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05-31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07-07
初中地理教研活动计划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