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主持人风采大赛策划(精选5篇)
活动策划
活动意义:
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我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我院莘莘学子青春、热情、富有活力的风采,同时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会广播站特举办第六届主持人风采大赛。活动目的:
丰富我院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交际、应变能力,选拔优秀的校园主持人,担当我院大型晚会主持人。活动主题:“给力青春 Hold梦想” 活动对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全院学生 主办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处
共青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委员会 承办单位:院学生会广播站、办公室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1月 活动地点:
一、初赛:电教120
二、复赛:学院大礼堂
三、决赛:学院大礼堂
决赛专业评审:6名
1、万州区电视台资深播音员:黄丹丹老师(暂定)
2、学院党政办公室: 田 君老师
3、学院团委: 程俊凯老师
4、基础教育部: 彭 钦老师
5、学院团委: 赵 颖老师
6、上届冠军: 吴柯凡同学
决赛晚会嘉宾:
龙书记、姜荣处长、黄莉处长、马绍文老师、各系团总支书记
院系学生干部、兄弟院校学生会主要负责人
活动流程:
一、初赛
每位选手依照现场签到顺序依次上台,在3分钟内完成规定内容。根据选手现场表现情况评委(广播站成员、学生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打分,按名次晋级50人进入复赛。
1、自我介绍(满分2分)
表现大方,语言流畅、吸引。
2、语言考察(满分3分)
能准确无误、流利的读出评委给的文章、字、词、句、绕口令等。
二、复赛
每位选手依照现场签到顺序依次上台,在5分钟内完成规定
内容,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台风、气质形象、是否有自己的主持特点等。根据选手表现评委(学生会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上届主持人大赛决赛选手)打分,按名次晋级10人进入决赛。
1、个性开场(满分3分)
要求选手自拟主题以主持的人的身份介绍自己。
2、秀出自己(满分3分)
秀自己,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要求能带动现场气氛、引起共鸣。
3、各抒己见(满分4分)
本环节考察选手应变能力,评委将给选手提当下比较热门的问题或素材内容让选手回答,要求思路清晰。
三、决赛
决战之夜,10位选手将现场比拼;由专业评审现场举牌亮分,学生会办公室现场统计分数并产生“金话筒”得主。流程
1、选手开场秀。
2、主持人出场,介绍本次的到场嘉宾及专业评审。
3、领导致辞(暂定)。
4、比赛总分100分:
A、闪亮登场(满分10分)
本环节要求选手在2分钟内进行自我介绍及自己对本次比赛的期望。要求大胆且不拘泥于形式,突出自己的特色。
B、命题主持秀(满分40分)
由选手抽取事先准备好的6道题中的一道为这一环节选手的题目。选手将依照题目中的场景,依次现场主持。相同的题目,不同的选手,本环节主要考察选手在短时间内应变、驾驭现场的能力。
现场互动——抛绣球。通过游戏将本次晚会逐渐推向高潮。场下观众抢到了主持人抛出的绣球就有机会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将获得纪念品,若没有回答正确将重新抛掷让其他人回答,以此进行下去正确回答五道题后结束本环节。
C、知识问答(满分30分)
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有知识底蕴。本环节将考验选手播音主持的知识。选手依次上台回答主持人提出的3道选择题,每道题均有5秒钟的作答时间。
D、才艺展示(满分20分)
本环节要求选手提前准备才艺,现场展示,让评委、观众多方面了解自己,为自己加分。
5、友情助阵
由我们部门邀请的校园歌手现场助阵,给我们的选手加油打气。
6、颁奖典礼、与嘉宾合影留念。活动宣传:
1、比赛前期在学院各张贴栏处粘贴海报进行宣传。
2、整个活动期间广播站播音人员将在每天栏目开始前进行宣传。让大家随时了解活动的动向。
3、各系学生会在系部内做好相关宣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4、在学院樟树林、文化广场悬挂写了“预祝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第六届‘金话筒’杯主持人风采大赛圆满成功”的横幅进行宣传。
5、通过参赛选手向身边的同学宣传本次大赛。
6、各赛段结束后及时公布晋级选手。报名方式:
同学们可以在2011年10月10日~10月13日中午12:10~13:10和下午4:30~5:30分别在广播站、学院食堂、新篮球场设立的固定报名点处报名。男女不限。奖项设置:
1、组织奖:
从初赛到决赛,根据各系组织参与本次大赛的人数、各赛段晋级人数比例、决赛晚会现场配合程度,评选“优秀组织团体”一个,并颁发奖状。
从初赛到决赛,参与组织本次大赛的成员中表现突出者将被评选为“优秀组织者”,共7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2、选手比赛奖
依据选手比赛总分排名得出。
金话筒奖(1名)奖品+荣誉证书 银话筒奖(2名)奖品+荣誉证书 铜话筒奖(3名)奖品+荣誉证书 优秀奖(4名)奖品+荣誉证书
经费预算附后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会广播站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
学院第六届“金话筒”杯主持人风采大赛经费预算表
一、舞台布置:792元
1、晚会底幕喷绘:尺寸:12.5米×5.5米=69平米 11.47元/1平米×69平米=792元
(792元含:包制作、包安装、包发票)
2、灯光布置:1100元
地排灯: 6个
追 光: 1个
激光灯: 2个
频 闪: 1个
泡泡机: 1个
烟雾机: 1个
冷烟花: 4组
(1100元含:包调试、包安装、包发票)
3、舞台气球:200元
机器吹:10元/米×20米=200元(200元含:包安装、包发票)
4、横幅:三条:256元
大礼堂主横幅: 13米 8元/米×13米=104元
樟树林宣传横幅:10米 8元/米×10米=80元
文化广场宣传横幅:9米 8元/米×9米=72元(256元含:包做、包安装、包发票)
5、手持礼花:4个 60元(包发票)15元/1个×4个=60元
二、主持人服装、化妆:260元
(260元含:男、女主持人服装及女主持化妆、盘头,发票)
三、物 品:141元
比赛用水: 3件 24元/1件×3件=72元
比赛用笔: 1盒 11元
请 柬: 14张 2元/1张×14张=28张
选手号码牌: 10个 3元/1个×10个=30元
四、奖项、奖品:362元
1、荣誉证书: 10本 5元/1本×10本=50元
2、奖 状: 1张 2元/1张×1张=2元
3、一等奖奖品: 暖脚宝1个 80元
二等奖奖品: 毛绒娃娃2个 35元/1个×2个=70元
三等奖奖品: 抱枕3个 20元/1个×3个=60元
优秀奖: 相框4个 20元/1个×4个=80元
问答奖品: 挂件5个 4元/1个×5个=20元
谈话节目是源于欧美的一种节目类型,英文叫“talk show”。从上世纪末开始,以语言为信息主体的谈话节目在国内的广播电视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电视节目中常见又备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访谈类节目是以主流广播电视为传播媒介,主持人调动各种元素,以现场访谈或连线等方式,与被访者、嘉宾和观众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电视谈话节目类型。谈话节目的审美价值源于语言的力量,真实话语的倾诉、真实思想的交流、真实情感的互动、真实生活的呈现、真实社会的折射,是谈话节目经久不衰的源动力。1996年3月,由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栏目开播并迅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掀起了访谈节目的热潮,进入21世纪,访谈节目稳步发展,很多电视台都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牌访谈节目。一些广为人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访谈节目和个性鲜明的主持人,如《面对面》和王志,《对话》和陈伟鸿,《艺术人生》和朱军,以及由主持人名字命名的《半边天——张越访谈》《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都备受关注和好评。
访谈电视节目之所以被观众喜闻乐见,其原因有三:第一,现场感强,面对面交流,人物形象立体化;第二,个性的表达赋予栏目鲜活的生命力;第三,动态的碰撞,较强的感染力,回归受众,使其拥有平等话语权。现场感、个性化、互动性的特点赋予了电视访谈节目顽强的生命力,美国NBC推出的《今夜》(1954)栏目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唐纳休访谈》(1972)持续了40年,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奥普拉·温弗瑞秀》也持续了23年之久。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强势发展的背景下,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在传统节目类型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访谈节目将去往何方?新媒体强调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和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互动性是其强大的魅力所在。访谈节目的三个主要特点恰恰契合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符合新媒体受众的传播需求。在科技迅猛发展、技术决定传播样式的今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呈现出相互借鉴、融合的态势,更强的参与性、互动性、个性化是未来节目发展的趋势。与国外谈话节目经历半个多世纪锤炼所呈现出的成熟相比,我国的谈话节目在稳步发展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新媒体产业的洗礼,谈话节目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访谈节目不但不会消失或锐减,反而会呈现上升趋势,在新的传播媒介中另辟蹊径,发展成为一种更为成熟和系统化的节目样式。如绍兴网的网络视频访谈节目《交流》,是新媒体背景下访谈节目的一种探索和发展。
访谈节目以语言信息传播为主体,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组成谈话场,主持人给予观众的交谈快感不仅源于信息的传播,还来自于谈话者本身营造出的谈话气氛,加之访谈节目中谈话内容无法预演,所以对主持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第六届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是对近两年广播电视行业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能力的一次集体检阅。参赛选手有朝气蓬勃的在校生,也有在职多年的一线从业人员;有一专多能的全才,也有游学国外的海归。从6068位报名者中层层选拔,筛选出48位选手进入复赛,又从中遴选出24名优秀选手进入决赛,再过关斩将到最后的十强总决赛,本次大赛从赛制到选题,全方位考核了选手的各种能力。
“特别现场”是第六届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决赛中的第一环节,要求根据话题由选手完成一段240秒钟的现场访谈,其中包括穿插一次场外连线。该环节考察选手对话题的把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营造谈话节奏和氛围,激发访谈嘉宾的访谈欲望,并且把主题清晰、完整地展现给观众和评委。“特别现场”中的话题全部来自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的新闻素材,从选题上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契合大赛的主旨,可传递主流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
本文以决赛第一环节“特别现场”为研究点,分析普通话在当代广播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应用,播音员主持人访谈语言的使用问题、方法和技巧。
二 主要问题分析及应对技巧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现场访谈其实就是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过程,节目时间、节目结构、节目主题和节奏完全由主持人控制和把握,是把主持与采访融于一体的主持性的采访。现场的主持性访谈具有直观性、信息量大且不可逆的特点,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构想和设计访谈活动时,要善于捕捉现场因素,熟练掌握提问技巧,观点鲜明,把控现场及嘉宾的情绪,随机应变,营造出平等、和谐、融通的交流氛围。这是主持人功底的大展现,节目的成与败,直接接受受众评判。
在完成“特别现场”环节的比赛时,选手的表现体现出了电视节目主持从业人员较高的思想素养和语言能力,对新闻政策的理解、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对人民群众的情怀、自我价值观的定位、语言的使用技巧和控场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其中不乏精彩的片段值得称许。与此同时,通过严苛紧张的比赛也集中反映出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语言能力和使用技巧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笔者研究了24位选手在四场决赛访谈环节中的表现,把暴露出的问题归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细节追问不够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解决的是“说什么”“怎么说”“产生何种效果”的问题。主持人访谈成功,事实上是与采访对象共同完成的,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所以通过具体的访谈方式和内容实现主持人的传播意图是访谈节目的关键所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对细节追问不够是较普遍的问题,它直接导致了以下问题。
1.传播意图不明朗。明确的传播意图,其实就是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在完成该环节比赛时,一些选手访谈流于形式,访谈问题逻辑性不强,传播意图不明确。比如某选手采访下水道疏浚工郭姐时,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了展示嘉宾带来的工具上,虽然这样可以增加节目的可观性,但问题设置对新闻的处理流于形式,忽视了对新闻意义的追问。再如某选手在访谈30年义务当交警的刘师傅时,提问泛化,主旨模糊,访谈过程平铺直叙缺乏亮点,忽视了访谈嘉宾内心层面的执着和坚守,传播意图不清。
2.精神价值层面提炼不深刻。有了明确的传播意图,还要有合理的提问方法和表现技巧去实现它,即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在“特别现场”环节,忽视细节的表现集中体现在对嘉宾和事件本身挖掘不够,缺乏对新闻本身所传达出的价值层面的提炼。某选手在访谈乡村放映师周师傅时,关注到了访谈嘉宾30多年的放映经历,访谈的问题设置也照顾到了周师傅的放映史,其传播意图是明确的,但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挖掘不够,没有抓住放电影的根本意义,缺乏用合理的访谈方法和语言技巧去实现传播意图的敏感度。
大赛“特别现场”环节选题设置全部来源于“走、转、改”的一线采访,裹挟着新鲜又芬芳的泥土气息,其人物和事件背后都隐含着主流价值观,怎样挖掘出平凡面孔下的人性光辉、普通事件背后的闪光点,是主持人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大赛传递出的主流价值观念。对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对精神层面的追索,主要通过主持人对细节的追问来实现,而对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细节追问不够,是参赛选手普遍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一方面比赛本身的即时性,只有240秒的时间,选手没有较多的发挥空间,再加上比赛现场紧张的气氛,很难让选手从容应对;另一方面,个别选手因为年纪尚轻,缺乏生活实践和工作经验,语言的使用能力和控场能力都有待提高。
主观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人价值观问题。“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余虹,1996),现场访谈的过程,同样是主持人通过个人价值观的展现来彰显其背后媒体价值观的过程,姚喜双教授经常强调播音员主持人“要先做人”,正是对播音员主持人最深层次的要求。其次是新闻敏感度不够。现场时间虽短,但其实选手和采访对象在比赛前都有一个短时间的沟通和了解,对自己所面临的题目并非一无所知,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提炼,对新闻价值和新闻意义的深度追索是选手新闻敏感度的体现。再次是没有深入国情。“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原则同样适用于主持人,很多主持人活跃在节目现场和炫目的荧屏上,却缺乏新闻一线脚踏实地的历练和实践,对现实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自然也难以提炼出“走、转、改”一线采访到的新闻深层的精神内核。
当然,比赛中也不乏表现优异的选手,对细节的追问充分地体现了选手的访谈功力。8号选手王宁,是本次大赛的冠军得主。在“特别现场”环节,王宁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评委的称赞。在访谈海上风电工程师张乐平时,她的访谈流畅、问题密集、节奏紧凑,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观众难以理解的工程技术工作诠释得形象明白,这些都源于她提问的巧妙和对细节的挖掘。
(王宁,以下简称“王”;张乐平,以下简称“张”。访谈内容根据笔者录音整理而成。)
王:当镜头里的这些海上风机定格在眼前的时候,其实我们很难想象,这些有着几百吨重的庞然大物,是如何被固定在潮起潮落的滩涂上,作为全世界唯一一支拥有这项技术的团队,他们跟着月亮的脚步点亮了万家灯火,那现在坐在我对面的就是这个团队的大脑,是龙源公司工程建设团队的总工程师张乐平,欢迎您张工!
王:一看到张工的肤色,我就能感受到海风的气息,您是刚从海上回来的吗?
张:是的!
王:这次在船上呆了多长时间?
张:十来天。
王:其实,我刚才注意到咱们的工作时间特别的特殊,1个月的工作时间大概是10天,那在这10天里每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是2个小时,其他时间在做什么,可以休息吗?
张:不可以休息。
王:为什么?
张:因为真正的打桩时间是2个小时,但是我们在打桩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整个打桩时间要花费到10个小时。
王:您刚才不断说到打桩,那个桩……因为我这儿有个模型,那个桩是这个模型上的底座吗?
张:对,下面的底座。
王:需要打到地下多少米?
张:不同,三四十米。
王:那要打多少下才可以?
张:打个3000多下。
王:3000下,那重复的起落,它的技术含量在哪儿?
张:主要是精度要求很高。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这项技术。
王:哦,就是精度要求很高!在海上一般你会呆多久,最长的时间?
张:4个月。
王:你觉得这4个月当中你最害怕什么?
张:我最害怕我的团队成员得病。
王:为什么呢?
张:因为海上环境,生物钟被打乱了……
王:经常得感冒?
张:感冒,咳嗽,发热……
王:那这样的桩我们一年大概打多少根?
张:我们今年的任务是17根。
王:17根,能够点亮多少户家庭的灯呢?
张:10万家。
王:10万 10万!其实这些数字我觉得从张工嘴里说出来特别轻松,但跟他工作过的人,都觉得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样吧,我们电话连线一下曾经跟他们工作过一天一夜的记者朱红。你好,朱红!
王:在你采访过程中,我特别想了解,你觉得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大来自于哪儿?
朱:最大还来自于海上工作跟其他所有的施工不一样吧,它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这种不确定的事情经常发生,是他们最大的压力吧。
王:就是这些意外事情的发生可能是特别需要能力和智慧的。谢谢朱红,辛苦了。刚才特别说到了一些意外,我觉得您对技术好像特别的自信,您最纠结的时候是出现意外的时候吗?
张:也有。自信是技术方面目前已经是比较成熟了吧,个别时候也很纠结。
王:纠结什么?
张:纠结有些桩出现了偏离,偏离以后就成为一些废桩。
王:废桩之后会有多少损失?
张:上千万。
王:上千万!这个走基层的片子家里人看了吗?我想问一句妈妈怎么说?
张:看了,妈妈感觉到很欣慰,看到儿子在做这个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王:很自豪啊!妈妈也说出了我们很多人的心声,让我们再一次把(用)最真挚的掌声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带给我们中国的自豪!谢谢!
主持人的提问,实际上是代表受众提问,因此要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受众最想听什么,敬一丹在谈到主持《一丹话题》、从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转变时曾说:“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化中,我逐渐把重心从‘怎样说’转到‘说什么’上来,因而获得了记者的心态。”(余虹,1996)这里的“记者心态”就是主持人访谈的出发点。王宁的成功也正源于这种“记者心态”,从她短短4分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找到多处亮点:
1.运用数字。如:“3000下”“17根柱子”“点亮10万户人家的灯火”,把抽象的工程技术迅速和我们的普通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字具象化。
2.问题直接。如:“4个月当中你最害怕什么?”“你最纠结的时候是出现意外的时候吗?”这样的追问既符合人之常情,又体现出主持人的人本关怀。
3.逻辑清晰。王宁在短短4分钟内问了嘉宾16个问题,信息量非常大,而这么多问题能让嘉宾有话说,让观众听明白,其隐含的逻辑链条是串联整个访谈的关键。
4.首尾呼应。导语和结尾遥相呼应,语言简洁流畅且信息饱满,使内容整体性更强,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从王宁的成功范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树立媒体人的大局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访谈之前做足功课,提问时给嘉宾提供思维空间;善于引导话题,抓住细节,寻根究底,是完成一个完整且精彩访谈的关键。
(二)访谈氛围不融通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曾说:“这种面对面的采访,我个人总结一个经验,就是要善于和有准备地在现场采访中营造一个比较有利于你的采访气氛。这种气氛的营造就需要各种手段,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靠你的语言,靠你跟他的交流,靠你前后的铺垫,靠你说什么样的话来和对方达成一种短时间之内在现场的一种融洽的气氛。”(姚喜双、郭龙生,2004)访谈节目具有现场感强的特点。稳定谈话双方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对顺利地完成访谈任务十分关键,营造好访谈氛围就使访谈成功了一半。作为主导者的主持人,要努力与访谈对象缩短距离,沟通心理,取得其信任,使嘉宾对你提出的问题有兴趣且愿意谈。反之,访谈氛围不融通,就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纵览24位选手在“特别现场”环节中的表现,造成访谈氛围不融通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态势不恰当。访谈节目是靠语言支撑起来的节目,语态是语言表达能力中直接影响谈话氛围的主要因素,主持人在报道或进行一些评论时需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势,语言表达要求客观规整;而在进行访谈时,就需要主持人语言态势适度转换,与嘉宾建立自然亲切的情感氛围,这样既能缓解嘉宾的紧张情绪,也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流畅。在比赛中,一些选手的语态转化不及时,虽然也较流畅地完成了4分钟访谈,但语言的口头表达缺少亲切感,访谈氛围显得僵化。比如某选手有财经节目的工作背景,在采访29岁的渤海海岛戍边警察时,新闻感很强,字正腔圆,语言优美,但播报财经新闻时形成的冷静客观的语气没有适时地调整,缺乏亲切感,降低了访谈的温暖色彩。
2.预设问题及答案。提问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不仅表现在抓住关键点进行有效传播,更表现在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上。让嘉宾迅速进入访谈状态,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是营造良好访谈氛围的重要内容。访谈主持人常犯的一个错误,经常不自觉地预设问题答案,对嘉宾进行目的明确的引导性提问,当得不到相应的回答时,往往使自己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同时影响嘉宾的表达情绪,甚至失去采访真实,很难产生访谈高潮。如某选手在访谈下水道疏浚班郭姐时,问“来北京休息这两天,是不是干劲儿更足了”,却得到郭姐回答“感觉很累很累”,这种具有引导性的虚拟语气问话明显使主持人陷入了被动,延误了采访时机。
9号选手刘元元访谈氛围营造较为成功,42岁的刘元元是进入决赛的年龄最大的选手,很多观众对元元在北京台主持的《元元说话》《第七日》等民生节目依然记忆犹新,丰厚的民生节目基础和采访经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实践,让元元在访谈山东烟台慈善义工许振珊时,即使在大赛的时间限制和紧张背景下,依然表现得得心应手。分析其特色,亲和力是元元访谈成功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接地气儿的语言。
访谈一开场元元就问:“许大姐,您好呀,首先我想问一下,刚才小片儿里您帮助的那位韩国老大爷,现在在哪儿,情况怎么样啊?”访谈开始,亲切的口语表达奠定了良好的访谈基础和氛围,从一个简单的“许大姐”称谓,就立刻使嘉宾放松下来,再从短片的素材聊起来,给采访嘉宾充分的表达空间,有利于接下来访谈的顺利进行。
第二,亲和的语态,真诚的表达。
在场外记者连线说到采访许振珊较为困难时,元元提出:“许大姐,你是不愿意接受采访啊,还是真的就那么忙?”这是一个较为刁难的问题,可从元元口中问出时,却如邻居大妈话家常一般的随和与亲切,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元元对采访对象真切的关怀和敬重,平等和谐的话语氛围也就水到渠成了。
亲和力是营造良好访谈氛围的关键,大赛评委姚喜双教授把亲和力列为主持人获得成功的三大能力之一。在面对嘉宾和观众时,主持人富有亲和力的良性引导是访谈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亲和力最集中的体现是人格魅力”(姚喜双,2001),如何有效地展现亲和力,在思想层面上,主持人要有深入一线的自觉性,在保持理性客观的新闻视角的同时,又不失人文关怀;在语言能力上,要和嘉宾建立顺畅的沟通语境,不仅需要真诚的态势,还需要恰如其分的表达。
(三)语言把控能力不足
央视节目主持人历届大赛评委姚喜双教授曾说:“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你如何能够通过语言与人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掌握交流的规律。”(姚喜双、郭龙生,2002)“掌握交流的规律”是访谈节目主持人营造谈话场的关键。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蔡康永称主持人访谈要完成的是与嘉宾“交浅言深”的工作,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和嘉宾做到“交浅言深”、“宾”“主”尽兴,是对主持人语言使用能力的考验。“特别现场”环节中许多选手有想法有经验,访谈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现场访谈场的把控能力尚待提高。具体表现为两方面的欠缺:
1.采访能力不足。在访谈节目中展开某一话题时,所谈论的可能只是某些小细节或鸡毛蒜皮的点滴小事,但是从中却能折射出主人公或某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主持人对话题关键点的把握和深入探讨,对传播效果和舆论的形成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所以主持人不仅需要“记者心态”,还要具备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和采访能力,为了不让嘉宾“偏题”,主持人必须“技高一筹”。例如某年轻选手在面对生活阅历丰富、老成持重的嘉宾时,对访谈中嘉宾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抓不住,提问时“叼不住问题”,被嘉宾“牵着走”,一方面由于选手和访谈嘉宾年龄和阅历的差异;另一方面选手的语言基本功和采访能力尚待提高。这类问题不单表现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选手身上,一些有数年一线工作经验的选手,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和环境时,也表现出新闻敏感度的欠缺和提问方式的不恰当。
2.述评能力不足。广播电视传播是稍纵即逝的媒体传播,受众并不完全能从瞬间的接收信息过程中判断出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语言评述是对新闻价值的揭示和新闻意义的升华,其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和舆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述评能力不足也使访谈环节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它集中体现在选手对人物或事件的总结评述上,缺少对新闻事件社会价值层面的揭示和追索。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良好的语言把控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展现。20号选手梁植在采访广西山村教师周宏军时,展现出较好的思维习惯,用夹叙夹议的访谈方式、真诚投入的感情态势,较为成功地完成了采访。
12号选手徐卓阳采访在山村坚守了27年的电工王佰山时,展现出一个主持人的机智和应变能力:
(徐卓阳,以下简称“徐”;王佰山,以下简称“王”。)
徐:老佰,之前来过北京没有?
王:我09年来过。
徐:都到了哪些地方?
王:到了天安门城楼、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都去啦!
徐:鸟巢水立方,08年来不是更好吗?有奥运会。
王:08年的时候,我是省里给我票,可以来的,那时候赶上工作比较忙,所以为了奥运保供电,我就不能来……
徐:你知道在这儿有多少人想来没票,你是组织上给你发票你不来?
王:为了工作,不能来!
徐卓阳巧妙的问话对嘉宾合理引导,揭示了普通劳动者王佰山朴实的敬业精神和价值观,让观众从朴实的语言中体会嘉宾身上伟大的精神情操。
(四)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更为口语化、生活化,但并不等同于普通生活语言。姚喜双教授曾指出,功力、能力、亲和力是一个主持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功力”中首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语言功力。虽然决赛选手的普通话水平都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乙等标准,且都是经过层层比拼的佼佼者,但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种种问题同样在“特别现场”环节中暴露了出来,一些选手语言表达出现失误,出现逻辑错误、用词不当、语音不准、表达不流畅等问题。
例如某些选手出现口误,“在节目开始之前把热烈的掌声向他致敬”,“把最真挚的掌声感谢他们”;还有个别选手在访谈中态势夸张,在语言中过多使用形容词,流于浮浅和泛化,降低新闻传播的价值感;另外把“情”字说成“qín”、把“扁担”的“dɑn”说成“dàn”等,也是语言不规范的表现。
语言表达不流畅表现为语塞、说错话、吃字儿、话语啰嗦等状况,如某选手采访时说:“我想您在执勤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说,比如说,因为您是协管员,有人说您不是交警,有没有遇到为难您的情况?”“我想知道,您在30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坚守下来,什么样的信念或者说,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动力一直支撑着您?”
(五)副语言的运用问题
1.服饰语言。
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除了有声语言外,服饰举止也传达着信息。得体的服饰打扮和落落大方的举止是接近并赢得嘉宾和受众信任的保障,也是营造融洽氛围的基础,和嘉宾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电视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服饰语言要求更高。不恰当的服饰影响访谈氛围的营造和信息传播效果,如比赛中某选手戴着闪亮的配饰,脚踩优雅的高跟鞋,采访从大山中走来穿着工作服的基层邮差,服饰语言与简朴淳厚的嘉宾格格不入,闪亮的配饰也从画面上分散了观众注意力,影响了新闻内容的传递。
2.肢体语言。
副语言是营造良好访谈氛围、控制访谈节奏的重要因素,恰当的肢体语言包含有两方面内容,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亲切的肢体动作,如20号梁植在说完“周老师用38年的时间把苦头都吃尽了,换来了达佑屯50岁以下没有文盲”之后,嘉宾有些激动地想要重复几句,梁植拍拍周老师的肩膀,既表达了主持人和观众对周老师的感激和理解,又适时地制止了嘉宾的重复,把握了节目的进程。主持人自然大方又乐于了解的肢体态势会给嘉宾一种心理暗示,有利于嘉宾敞开心扉,展开谈话场,营造融通的氛围。
(六)道具的运用问题
1.使用不当。
广义上,访谈中运用道具可以归为电视画面语言的一种,很多选手在比赛中采用了使用道具的方法来辅助访谈进行,然而并不是每个道具的使用都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有时甚至会影响访谈进程。
电视是声像并茂的传播媒介,图像也是电视媒体的最大优势,画面语言蕴含巨大的潜在信息量,“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尽量利用画面效果作报道,再通过语言进行深入补充说明,尽可能地扩大信息量”(余虹,1996)。一些选手忽视短片画面传达出的生动信息,反而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道具,由于道具使用的不恰当,不但没有对内容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2.使用恰当。
当然比赛中也不乏道具使用得当的例证,不仅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发挥了良好作用,也为访谈过程添彩。
首先,有利于营造访谈氛围。20号梁植访谈时,嘉宾周宏军老师带来自己的扁担,主持人摸着已经磨得没有骨节的竹扁担,感叹周老师“100斤的体重,担80斤,走40多里的山路”,让整个访谈弥漫出感人的气氛。
其次,生动形象,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10号选手杨帆采访遭遇干旱的云南女孩马娜时,带了一瓶矿泉水,告诉观众这样一小瓶水却是马娜一个星期的饮水量,道具使传播内容立刻具象化,增强了新闻点对受众的冲击力。
再次,促进观众对内容的理解。王宁带上来的风力发电机的模型,帮助观众对较为晦涩的技术工作有了清晰的理解。
三 结 语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最佳的传播效果是由受众参与而最终完成的。谈话类节目就是体现了观众这种最广泛的参与。”“谈话节目可以说是人际交流的扩展延伸,这种延伸和扩展,使语言成为全民共享的资源。”(姚喜双、郭龙生,2004)新媒体背景下,必然有多元的声音,更为广泛的对话将是社会的需求。作为主流媒体,既要传达多元的声音,又要把多元的声音引向正轨,那么谈话节目将是主流媒体释放能量的平台,也是其潜力所在。主持人作为这一类型节目的掌舵人,无疑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主持人的专业素质、个人修养和语言能力在多元背景下需要继续强化,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应对挑战的积极心态是谈话节目在新媒体冲击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姚喜双.功力.能力.亲和力:主持人成功的关键[J].语文建设,2001,(9).
[3]姚喜双,郭龙生.媒体与语言[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姚喜双,郭龙生.媒体语言大家谈[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本次大赛以“友谊、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为同学们提供构筑梦想的舞台。同时通过此次大赛,挖掘一批主持人才,为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做准备。
一、活动名称:北京城市学院第八届“金话筒”杯主持人风采大赛
二、比赛时间:20xx年11 月15日星期日下午3:00准时开始
三、比赛地点:教学楼209
四、报名时间:11月7日到11月14日。14日之前把电子版的报名表,一张一寸照片,五张生活照片(电子版)及自我介绍短片ppT传给邮箱:546037771@qq.com.五、赛制:本次比赛采用淘汰制,在第一环节结束后淘汰40%选手、第二环节结束后决出十佳选手,进入第三环节,争夺最后奖项。
六、奖项设置:金话筒:1名,银话筒:1名,铜话筒:1名;十佳主持人10名。
单项奖:最具潜力奖、最具风格奖、最佳语音奖、最佳举止奖各1名。
大赛组织程序:比赛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我行我秀(2分钟)
在此环节中,参赛选手以才艺等无限艺术形式展示自我风采(如用唱歌的方式把自己唱出来,或朗诵、舞蹈、功夫等)同时也是最能展现自我风格特点的部分,其中着装、形象、气质各占5分,才艺部分占15分,总分值30分。
注意:此环节不能以简单的口头介绍自己,必须用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来展示自己。
第二环节:实力比拼(3分钟)
在此环节中,参赛选手通过提前抽签方式,公平的展示各自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第一题为妙语连珠。用3-5个词语即兴组织语言,连词成句、联句整篇。考察选手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广博与否。用时2分钟。
第二题为绕口令秀。考察选手临场发挥情况和嘴上功夫。用时2分钟。
其中妙语连珠占20分,绕口令秀占20分。
第三环节:模拟主持(4分钟)
各参赛选手根据自己的主持风格主持一档节目。做一档以电视节目为载体的节目:新闻类、综艺类、娱乐类、访谈类等任选其一。
要求:风格独特,与众不同,此环节选手可自备道具,可自带人员(人数不限)模拟现场。
此环节可突出选手的创新意识,可体现在节目主持形式上(如谈话、播报、采访等)、节目内容上(如经济类、文艺类、校园类、少儿类、军事类等),也可自己独创一档未曾见过的节目形态。
主持人风采大赛评分细则
项目
满分
要求
我行我秀
语言流利、简明扼要,在有限时间里将自己呈现给大家,形象饱满,能够让观众了解选手,并有深刻印象。
仪表端庄大方,舞台表现力及感染力强,文艺才能充分发挥,充分展现自我风采。
着装、形象、气质各5分,才艺表演15分。
实力比拼
在此环节中,参赛选手通过提前抽签方式,公平的展示各自基本功的扎实程度:
第一题为妙语连珠。用3-5个词语即兴组织语言,连词成句、联句整篇。考察选手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知识面的广博与否。用时2分钟,15分。
第二题为绕口令秀。考察选手临场发挥情况和嘴上功夫。用时2分钟,15分。
模拟主持
能够完全理解题目内涵,正确把握题目主旨。主持过程完整流畅,仪表自然。应变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对事物有较深刻的认识。10分。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准备充分,节目制作精致,观众喜闻乐见,适当使用多媒体,节目贴近生活,对观众有所启示。10分。
主持完整连贯,极具表现力、感染力,有深度。仪态、举止落落大方,表情亲切自然,恰倒好处。能调动现场气氛,表演自然,台风良好。20分。
注:本环节需要抽签。
附表 主持人风采大赛报名表
姓名
性别
院系年级
联系电话
爱好
有何特长
个人介绍
备注
注:按报名表内容填写,在11月14日前发到邮箱546037771@qq.com,包括报名表,照片等。
一、比赛形式
采取初、决赛淘汰制
二、比赛时间
初赛时间 2009年12月22日
决赛时间 2009年12月27 日
三、比赛地点
初赛地点 教学楼606教室
决赛地点 实训楼6楼报告厅
四、参赛要求
初赛参赛要求
1:对主持有浓厚兴趣,并愿意借机展现自我的同学。
2:普通话较好,具有一定应变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学。复赛参赛要求
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同学。
五、初赛报名方式以及截止时间
各班从即日起至12月16日前在文艺委员那报名,各班文艺委员于12月16日下午6:00前将报名人员名单交至学生会办公室文艺部,逾期
不再受理。
六、活动奖项设置
决赛设金银铜奖主持人各一名,最佳口才奖、最佳表现奖各一名,优胜奖若干名。
其中“最佳口才奖”由首席评委裁定;“最佳表现奖”由11位观众评委裁定。
七、评委阵容
初赛评委:电气工程系学生会主席团及各部部长,副部长,广播站成员,系主持人
决赛评委:电气工程系系办老师以及11位观众评委(广播站、记者站、佳佳编辑部)
(一)初赛
1:自我介绍一分钟(包括对主持人的看法)
2:普通话展示两分钟(由主席团为选手抽选普通话书中的作品)3:即兴问答两分钟(由主席团随机提问,不设范围)
(二)决赛
1:自我介绍一分钟(包括对自己的班级、姓名、兴趣爱好、主持风格、以及参赛格言进行简短的介绍)
2:主持展示两分钟(主要展示各位选手的主持水平,内容可以是旅游类、新闻类、谈话类、法治类等等(自备录音或硬盘)
3:知识问答二十秒(选手自己抽题,主持人提问,题目内容不限。主要考察选手的知识范围)
4:即兴问答两分钟(选手自己抽题,主持人提问,主要考察选手的应变能力、对语言驾驭的能力等)
九、评分方式
(一)初赛总分10分
1:自我介绍2分
2:普通话展示4分
3:即兴问答2分
4:个人形象2分
(二)复赛总分100分
1:自我介绍10分(语言流畅,个性鲜明)
2:主持展示 20分(主持是否有感情5分、模仿相似度5分、形象气质5分、现场效果或与观众亲和力5分)
3:知识问答 20分(答对一题加20分,答错不扣分)
4:即兴问答 20分(反应是否灵敏、回答是否巧妙以及综合印象)5:才艺展示10分
6:普 通 话 10分
7、仪 表10分
十、活动宣传
初赛宣传:由文艺部出版报宣传
决赛宣传:学生会团宣部门制作入围选手名单一张、晚会宣传白红海报各一张,于12月23日贴于教学楼右侧入口。赛后邀请获奖主持人到广播站做专访。
十一、具体人员安排
顾问:张晋斐老师
策划:李 楠
主 持 稿:李 楠
催台:齐 彦 泽杨 娜
音响:张 建 明崔 洋
道具:王 小 清畅 国 强
主 持 人:林 丽呼 和
记分:孙 海 鸥贾 旭 伟赵 文 娟刘霞赵 紫 荣
杨 彤 琳
宣传:杨 彤 琳罗 园 园
礼仪:郑 娜陈 正 昕 等
监制:史 凌 杰杨维史 明 山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背 景 设 置:100元
比赛用品以及奖品:200元
合计:300元
十三、注意事项
1、宣传需及时到位,并专人负责海报的管理及存档工作;
2、初、复赛前后需及时开会布置工作及总结工作;
3、2009年12月26日踩台
(1)【特别现场】——自我介绍+妙语连珠(本轮淘汰5名,余下20名选手进入下一轮)
A.自我介绍:要求语言精辟、新颖大胆 , 富有自我特色 , 带有丰富的表情及自然大方的肢体动作。(考察选手着装、气质、形象)
B.妙语连珠:随机两个成语。用这两个词语自设场景来组织一段话,必须与选定的场景相适合。(考察选手应变能力及知识覆盖面。)
<时间:2分钟>
(2)【模拟主持】——限定场景主持(本轮淘汰6名,余下14名选手进入下一轮)参赛选手在短时间内 ,选手根据自身的素质,编排或者模仿日常喜闻乐见的主持节目。包括:新闻类、体育类、娱乐类、访谈类、少儿类。可加入与观众互动。(考察选手创新策划能力)<时间:3分钟>
(3)【最佳拍档】——搭档主持。(本轮淘汰4名,余下10名选手进入决赛)抽选一个提供的场景,两人搭档完成场景主持。(考察选手合作与默契)
校园元旦晚会、校园演讲比赛、艺术家夫妇银婚纪念会、节水宣传日主题晚会、冰雪篝火晚会、海峡情中秋晚会、清明诗会
【第六届主持人风采大赛策划】推荐阅读:
最新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六期观后感09-29
第六届礼仪大赛策划书09-30
三明学院第六届模特大赛策划书(文艺部)10-27
讲课风采大赛主持稿12-03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六届十佳歌手大赛10-22
东华大学第六届大学生三维设计大赛拉开序幕11-22
应用技术学院第六届辩论赛策划10-26
播音主持爱好者大赛策划书06-01
第五届风采节主持人串词10-29
班级风采主持词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