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情况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督查情况(精选11篇)

督查情况 篇1

3月30日至4月乌恰县社保局开展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现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有力。按照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迅速成立了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并明确了相关职责。

(二)氛围浓厚。及时召开了干部、负责人、职干部大会,并通广播宣传、会议宣传、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手段形式对严打违法犯罪整治社会秩序专项行动进行了颇具实效的宣传发动,对全局严打违法犯罪整顿社会秩序工作进行了宣传动员。

(三)成效初显。通过前期的宣传发动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部分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弘扬法威,在全局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会战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发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工作还停留在一般状态,不够深入。宣传发动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全单位共同参与的氛围未真正形成。

(二)信息摸排有待进一步深入。前期摸排出来的案件线索属于信访事项、不稳定因素的较多,能够构成政法机关出重拳打击的治安刑事案件的线索偏少,涉恶、涉稳、涉环境、涉操纵的案件更少。

(三)无理缠访问题仍然较突出。均存在无理缠访、无理上访的现象,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办公秩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组长,成员务必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有效举措,把严打整治工作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行政执法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要措施抓落实、抓出实效。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辖区工作情况,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

(三)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加大行政执法案件的办理力度,完善行政处罚程序,确定行政强制对象,严厉打击抗阻行政执法行为。

乌恰县劳动就业保险管理局

督查情况 篇2

通知确定, 重点督导17个省 (区、市) 和计划单列市: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含垦区)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宁波。其他省份应按照《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和本通知精神, 全面开展购机补贴政策落实春季督导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与上半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总结一并报送农业部。

据了解, 今年农机补贴政策监督检查的重点是:补贴运行操作关键环节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以及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 具体包括补贴机具确定、补贴额确定和补贴机具价格、补贴受益对象确定、补贴机具经销商监管、补贴机具质量、补贴操作方式创新试点、补贴信息公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和落实、补贴资金使用和举报投诉查处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农业部要求, 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 成立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监督检查省级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开展本省域内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监督检查工作;督促指导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机制, 成立由县领导牵头, 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县级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的监管督查力度。

督查情况 篇3

2015年12月,刘飞因在自己销售的包子里添加有毒添加剂,被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同时判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2015年以来,法院判决同时宣告‘禁止令’的有16例,但因种种原因,对实际执行情况却没人关注!”丁万林介绍,针对这个一直被忽视的监督“盲点”,该院近期拟对法院判决的各项“禁止令”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察,而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食品安全领域,就成了此次专项督查的首个对象。随后,他们依照相关判决书上的店铺地址,逐一进行暗访。没想到暗访的第一家,就发现刘飞的店铺仍在经营。

离开刘飞店铺,丁万林与同事冒着高温继续暗访。通过一天的调查发现,淮安区被法院宣告食品领域“禁止令”的社区服刑人员共有6名,虽然本人均未直接参加食品生产、销售活动,但在原营业执照已被工商部门吊销的情况下,原经营活动场所都在继续经营原有食品,只不过经营人换成了罪犯的直系亲属,且均未重新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可能存在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服刑人员变相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活动情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淮安区检察院立即向淮安区司法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区司法局定期派员调查走访社区服刑人员遵守“禁止令”的情况,并与工商部门建立工作配合机制,发现苗头隐患及时消除解决,确保“禁止令”得到准确·有效执行。

接到建议后,淮安区司法局高度重视,立即向工商部门进行情况通报,7月24日,该区工商部门立即展开行动,对已被吊销营业执照仍由其近亲属继续经营食品活动的店铺,勒令立即停止营业。同时,该区司法局与工商部门建立了工作配合机制,就如何加强配合确保“禁止令”切实得到执行制定了细则。

督查情况的报告 篇4

督查情况的报告

按照县委、政府“两办”《关于印发<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通„2010‟21号)安排,5月4日至5月12日,两个督查工作组对15个乡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督查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准备,确保督查工作顺利进行。

5月3日,两个督查组在县教育局召开了预备会议,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了中央、省、市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认清了当前的形势,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预备会议上,督查组对本次督查工作的内容、形式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再认识,对督查工作进行了精心准备和组织,保证了督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组织,确保中央、省、市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认真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工作组每到一个乡镇,都召开了座谈会,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分管政法和教育的领导、中心校校长、中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交警中队队长、综治办主任、综治办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工作组首先传达了全国全省全市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和县“两办”《关

于印发<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永办通„2010‟21号)精神。二是认真指导。督查组与各乡镇领导认真分析了辖区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与参会人员讨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保卫及周边环境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工作组从加强领导、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完善措施、抓好落实等方面指导乡镇部署和安排辖区内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三)深入检查,确保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这次检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工作组每到一个乡镇,都尽可能多地深入学校,实地查看学校及周边情况,向学校师生了解当地校园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现场向学校负责人提出,能够及时整改的,要求学校和乡镇及时整改,不能马上整改落实的,要求学校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及时研究方案,及时上报,尽可能把安全隐患降到最小。

二、各乡镇开展工作的情况和主要做法

县“两办”《关于印发<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办通„2010‟21号)下发后,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一是及时成立了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均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中心校长、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下发了《“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三是各

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由辖区中心校校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安监站、民政办、社保所、卫生院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辖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实行了乡镇副科领导分村包校制度;五是各学校紧紧依靠和整合现有的教职工力量及时成立了护校队,建立健全了校园门卫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值班制度、巡逻制度,制定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内部加大了对教职工之间、学生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矛盾纠纷和不稳定情绪的排查化解工作。六是实行了派出所民警与辖区校园联系制度,各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派出所民警积极到各学校指导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和上法制课,收缴管制刀具等。同时,各派出所加大了对涉校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社会闲散人员、酒醉人员骚扰在校学生的行为加大了查处。七是交警大队在交通复杂路段学校上、放学时段坚持执勤,反映较好的是永北交警长期坚持在县一中、永北镇中学的上、放学时段执勤。八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高危人群摸底排查等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一)学校安全保卫人员严重短缺。全县共有公办学校397所,民办高中1所,集体办幼儿园5所、私立幼儿园45所。除**中学、县民中、***中3所学校各有2名专职保安人员(保安由保安公司派,工资由用人单位发,现每月工资900元/月)外,其余312所学校均无专职保安。部分学校自设门卫,门卫工资由学校自行负担,每月工资在300元至600元之间不等,各学校自设的门卫基本上都是年老体衰年龄在

60岁左右(远远超过了专职保安限定年龄)的老人,无法履行安全保卫职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属专款专用,没有资金聘请专职保安人员,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各校的值周教师负责,而值周教师又要担负日常教学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安全防护器材缺乏。各学校均存在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的情况。通过检查,除配备专职保安的3所学校有橡胶警棍外,其余各校均无安全防护器材(如橡胶警棍、电击器、催泪瓦斯等),一旦遭受暴力侵袭,难以实施有效地自卫还击。

(三)安全工作制度欠落实。全县学校基本有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但制度的落实不够有力。特别是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的演练需要加强。有部分学校和教师思想麻痹大意、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通过到学校走访查看,部分学校上课时间校门敞开,对外来人员无人过问登记,学校教师看到不认识的人员(如检查组工作人员)在学校内也未对其进行盘问身份。

(四)校舍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但仍有少部分校舍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各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仍有部分D级危房在使用;二是有的山区学校周围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有的山区学校无大门、围墙(如东山乡、松坪乡中学),还有部分学校因学校建设,校园敞开,外来人员进出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五)各校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一是道路等级提高和机动车增多后,临近公路的学校较多,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存在较大的安全

隐患;二是各校(特别是中学)在星期五和星期天放学和上学时,路程远的学生只能乘坐机动车回家,而各校无校车或校车少(**镇中学有三辆),无法满足学生的乘车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回家只能乘坐证照不全的车辆或者农用车,而且超载情况突出;三是有少部分学生家长无机动车驾驶证,但仍在接送学生;四是在**乡发现有极少中学生(未成年人)不听学校安排,私自驾驶摩托车上学。

(六)各校均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是学校食堂设施均较为简陋,购进的食品质量较差;二是学校周边小商贩贩卖的小食品大多为三无产品,虽由工商部门进行多次整治,但仍然屡禁不止。

(七)各校均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一是缺乏消防设备,无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池等;二是学校的电路老化;三是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宿舍的用电情况实行管制,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夜晚在宿舍内用明火(点蜡烛)看书学习,容易引发火灾。

(八)高危人员对学校学生的安全隐患。一是我县精神病人较多,前期按照要求进行排查,并与监护人签定了管护协议,但仍有脱管漏管的情况。二是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较大,管控难度大。三是强制戒毒期满回家的吸毒人员偶尔有骚扰学生的情况。四是有极少学校因历史原因,周边群众因宅基地等问题与学校发生过冲突,虽经党委、政府、派出所进行调解,但仍存在安全隐患。五是部分老民办、代课教师要求落实待遇,到处上访,抵制情绪较大,形成了不安定因素。

(九)民办幼儿园问题。我县幼儿园除县幼儿园为国家公立幼儿园外,其余各乡镇的幼儿园、学前班均为小规模的集体或私人办学,均存在教师没有经过安保培训,安保设施缺乏,部分学校校舍危旧。在校舍、食品、消防等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十)高中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的问题。县城高中阶段学生有在外租房居住的现象,由于出租房的情况较为复杂,在房屋安全、消防、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通过开展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全县上下加强了领导,落实了责任,各级各部门正在迅速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的贯彻落实工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全县学校、幼儿园447所,在校学生165145人,做好我县的校园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职能部门克服麻痹大意思想,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

(二)给予校园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卫器材,如橡胶警棍、电击器、催泪瓦斯等。

(三)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可行方案,增加临时工编制,在全县各校配备专职保安,加强学校安保力量。

(四)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督促校园做实做细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各学校、幼儿

园校长(园长)安全管理责任,要像抓教学质量那样抓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要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广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学校做好食堂管理工作,严格食物烹制程序;工商、城管等部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学校周边乱摆摊设点、小商贩贩卖三无食品等进行整治,杜绝屡禁不止现象。

(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建议:一是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事故和人生伤害事件发生;二是教育学生不乘坐超载车、黑车、农用车;三是交通管理部门加大对针对学生接送车辆的检查和对“三无车辆”的打击力度;四是在公安部门在重点时段加大对学校周围的巡查力度。

(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条件限制无法解决的,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协调解决。

扶贫督查情况汇报 篇5

一、督查情况

1、组织建设:各村均按照镇要求成立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作战指挥所及扶贫开发工作室。2、阵地建设:各村都安排了至少15平方米以上的扶贫工作室。其中付井村、张罗村扶贫工作室铜牌门牌已钉上,尚塘村、裕民村贴上纸质门牌,其余各村均没有上墙图表,只有张罗村、付井村有,其余各村图表及宣传栏正在制定中。3、资料管理:各村均存在资料管理不齐全的现象。会议、培训等没有记录。数据汇总,各类花名册不齐。4、精准识别方面:贫困户申请书资料保存不全,民主评议没有选票,各项调查表没有签字,两公示一公告照片不齐,一户一档资料不齐。5、精准扶持方面:扶贫手册未全部发放到位,即使发放到户的,但是填写不规范,扶贫措施不够细致。项目资料保存不完整。只有少数扶贫专干工作日志有记录。6、精准脱贫方面:脱贫程序缺失,资料不完整。通过督查,总体来讲前期资料准备相对较好的村分别是粉坊、陆田、张罗、付井、高塘;较差的村分别是冀台、八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村当前的扶贫工作谋划得早、启动得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落实较好。但仍有个别村的扶贫工作还只停留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在资料完善上,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村干部对扶贫攻坚工作政治敏感性不高,仍然有坐、等、看思想,致使工作进度较慢;三是部分干部的作风不扎实。绝大多数镇村干部谋大事、干实事、求突破的热情高、劲头足,工作积极主动,思路清晰,推动力强。但仍有极少数干部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对工作思考研究的不深入、不细致,被动应付,导致扶贫工作没有赶上时间进度要求,进展比较缓慢,成效不太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村要将当前扶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及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主动作为,勠力同心抓落实,齐抓共管出实效。

二是要狠抓责任落实。各村要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和督查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对落后或措施不实的工作,要一个问题一项措施,逐项整改到位。要强化目标考核和奖惩兑现,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促进此项工作有效落实。

出勤情况督查通报 篇6

一、出勤情况

本周无迟到、早退现象。

二、督查情况

10月21日下午3点20分,义务监督员对xx镇财政所进行督查时发现,财政所同志能遵守上班工作纪律,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环境卫生良好。10月23日上午8点15分,局效能督查组对镇区办财政所进行督查时发现,该所4名同志在岗在位在状态,另1名同志下村办事,岗位告知牌指示在正确位置;但环境卫生有待加强。

三、工作要求

全区财政干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做到在位谋政履其职、心中有责不懈怠;进一步强化进取意识,为党和人民开拓奋进、不懈奋斗;进一步强化奉献意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督查情况 篇7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和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省住建厅组成15个调研组, 于4月9日至18日赴全省各市县、农垦、森工系统对城乡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调研, 深入项目、深入工地, 了解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泥草房改造、“三供三治”项目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城镇化建设、“百镇”试点镇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规划编制、建筑安全生产以及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等11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推进措施,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不能现场解决的加强督办, 跟踪问效。通过调研总体看, 各市县对城乡建设工作积极性高, 扎实有序, 项目计划明确, 前期准备充分, 资金安排合理, 各项重点工作起步良好。 (来源:黑龙江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网)

图片新闻: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建设风貌

大督查:钢铁去产能告急 篇8

9月初,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组成的钢铁去产能督查组已基本完成任务收队。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此次十路督查大军重点督查的内容包括去产能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任务分解和进度落实情况、产能实际退出情况、奖补资金筹措使用情况、职工安置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央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化解过剩产能是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重要工作。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6号文”),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下称“部际联席会议”)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部际联席会召集人徐绍史表示,总体看,去产能存在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

徐绍史总结了三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看到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决心出现了动摇。

督查组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本次督查行动不仅要查进度,还要厘清当前去产能相关工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搞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等等。这有助于2016年年内去产能工作实施,也为“十三五”期间实现去产能工作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基础。

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内钢铁总供给过剩的格局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钢铁行业亟待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进而完成转型升级。总结此前化解过剩产能的经验,认清问题所在,排除执行误区,规划长远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大督查

去产能工作部署以来,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经常接到当地民营企业老板的“求助”电话。这类企业产能多在100万-300万吨之间,原始资金投入多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且大都由民间自筹,赶上市场低迷时期,公司通过亏损生产“活了下来”。而对近期不断加码的去产能压力,这些在环保执行方面有问题的企业首先进入了地方自查的视线。

摆在这类企业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关停,前期投资付诸流水,未来还要面临此前投资人的债务追讨;二是加大环保投入,这意味着刚在上半年复产过程中尝到的甜头需回吐,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这是自5月中旬部际联席会议部署打响去产能攻坚战以来,督查组看到的山东、河北以及西部地区大量钢铁企业的缩影。

不仅如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还从督查组了解到,目前参与去产能责任划分的国企同样面临两难局面。

以河钢集团旗下宣化钢铁(下称“宣钢”)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按照河钢此前提出的规划,先期建设沿海1000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在具体进程上要确保在沿海新厂具备投产条件后,张家口宣化区老厂再停产拆除。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兼并重组省内特别是唐山地区其他钢铁企业产能,规划建设1000万吨级精品钢生产能力,最终形成2000万吨沿海精品钢铁基地。

而有钢铁业内人士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1000万吨产能的钢厂,建设资金如果没有500亿-600亿元不可能建起来。按照先新建再拆除的步骤,现有设备的改造是否还要继续?如果现有设备改造后明后年实行搬迁,是否意味着此前的投入等于浪费?这其中的风险不小,但如果按兵不动,凭借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特别是鉴于上半年钢材市场利润可观,利益近在眼前。

不但是企业,地方政府也遇到了难题。钢厂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以河北省宣化市为例,宣钢现有800万吨生产能力,一旦搬迁,宣化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提前规划。

再如江苏省,作为以民营钢企为主的第二大钢铁省,民资投入让这一地区的企业竞争力领先全国,从更长远看,且从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考虑,未来结合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钢铁产能,是否还有区域性优化空间?如何借助去产能契机搞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挤水分

更具体来看,去产能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哪些企业需要去产能?哪些监管指标切实有效?去产能的责任主体都包括谁?相关配套政策是否覆盖问题点?去产能过程中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是不少企业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理顺之前,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8月4日部际联席会议通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钢铁去产能达到1300多万吨,是今年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30%左右。

“现在去产能是高压态势,各地方分配指标,强力推行。而去产能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各方取得共识与理解。”有地方钢铁行业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3.99亿吨,同比下降1.1%。但今年6月,国内粗钢产量达6947万吨,折合日均产量231.5万吨,超过4月份231.4万吨的历史峰值。上半年钢企普遍通过复产获得了收益,即使遇到下半年市场过热后的冷静期,抱着“扛着”、“吃老本”想法的企业不是个别。

“愿意挺,是因为之前赚了钱,有老底可消化,但两三年后产能过剩问题没有缓解,过剩市场还是会将企业利润消耗殆尽。”有行业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上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整体感觉不如煤炭行业。”有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说,钢铁行业整体存在等等看的思想,一些企业在生存和经营现实面前存有不想去、不能去、不敢去的畏难情绪。

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销售市场价格回暖,建材市场(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产品)价格随之复苏。但对此类技术门槛不高的品种而言,拼价格在所难免。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增加利润,产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去产能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造成了部分区域产品结构失衡。

以宁夏某合金产品为例,因拉闸限电等具体措施,该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但需求却因此表现旺盛,以致相关产品价格从每吨约4000元飙至每吨约7000元。

有参与“十二五”去产能相关工作的人士说:“‘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了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结合以往的去产能工作,该人士提出,上述9000万吨产能退出,业内并不“解渴”。主要原因是彼时去产能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企业大都从对地区影响不大的产能入手。

“最令人担心和业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尽管钱花了、1亿吨产能目标完成了,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严重,行业境况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前述人士说。

总结相关经验,本轮去产能要推进落后产能、不合格产能和过剩产能早日退出市场,进而实现全行业的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

针对有关产业搬迁和转移的工作,有工信部相关人士说,针对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有新增项目或新增项目手续不规范的情况,如果不抓典型、不处理,扩展到全国,相关规范文件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真正需要转移的应该是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而所谓的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有关部门一定要搞好执行和监督,严防借改造之名增加新产能。

地条钢

目前被纳入去产能范围的企业包括:违法违规的钢企,即环保、能耗、生产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僵尸企业,即生产经营困难、难以挽救或救助后市场竞争力依然很弱;未来发展受限的企业,即不符合国家或地区政策导向。

对于这些企业,要真正要让化解过剩产能产生效果,需要公平的市场体系和竞争环境,否则难免事倍功半。

上半年,钢材市场回暖,各地地条钢生产作坊的生产速度堪比正规钢厂。这让本就处在去产能观望期的钢铁企业再度摇摆。“市场一好,大量非钢铁主流工艺的炼铁炼钢设施都开动了,利用废钢、中频炉来炼钢即是其中一种反映。虽然国家统计部门对此并无明确数据,但这类企业产量不容小覤。”有南方钢厂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类被称作“地条钢企业”的厂家有共同特点:普遍没有安装环保设施,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没有质量控制设施:买废钢不开发票,卖钢材也不开发票。其主要销售的是螺纹钢为主的建筑用材,虽有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这些不合规的产品还是流入了市场,缺少严格质检,很难有安全保证,更容易引起建筑安全事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地条钢企业一直游离在钢铁行业边缘,屡禁不止。相关监管涉及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

“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清退和处置情况,将极大地影响化解产能工作的质量。试想,如果违规企业不能早日退出市场,一些合规经营的过剩产能企业也不会甘心退出。”中钢协相关人士说。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有长期跟踪钢铁行业的人士认为,只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才能为后续深入去产能工作打下基础、为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在同样的质量下,成本是钢企竞争的一道分水岭。这中间除了运营机制效率的比拼外,还有环保这一硬指标。

“我们现在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大概在150-200元之间。而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在每吨40-50元,甚至没有成本。生产钢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污水和扬尘,如果环保这一环节有疏漏,公平性、环境保护都无从谈起。”河北一国有钢厂人士介绍说。

“国家下大力气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是要行业好起来。但一旦相关检查、标准执行有所疏漏,对于合规钢厂不公平。”上述人士表示。

“过程很纠结。过剩的大环境下,加大环保投入无疑给未来经营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地方民营钢厂的负责人表示,对目前的去产能工作持观望态度,即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另一方面权衡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可行性。

政府部门是态度坚决的。9月12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明传电报形式印发《通报》指出,下一步,按照6号文要求,积极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行为,对“地条钢”产能和落后产能要立即拆除,不得“淘而不汰”,防止“地条钢”和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全局观

面对国家层面去产能的决心,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考虑,也会左右为难。这也是当下个别地区僵尸企业存在的直接原因。

有地方向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化解过剩产能困难大、问题多,还没有在政策上形成聚合效应等。与此同时,为了报任务,一些早已停产的项目成为地方“充数”上报任务的首选。

“各地方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问题上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能光看表面,纠结于眼前的矛盾和利益所在。各有关部门也不应推诿,积极执行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办法并不断完善。”督查组相关人士表示。

“地方政府普遍希望把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结合到一起。”上述人士说。

而新问题也由此产生。一些地方企业的态度是,在没想好企业未来发展明确方向之前,先按兵不动,等待政策,对去产能并不太积极。

以一家年产能500万-600万吨的钢厂为例,其拥有的8座高炉因2015年效益不佳已有3座处在停产检修阶段。结合地方去产能任务分配,要求该厂关停一座即符合本轮去产能任务。此时,企业会选择先上报一座看看情况,另两座视市场价格情况再择期复产。

“从全市场讲,如果大家都不去产能,最终行业都没好日子过,集体沉船或者要经历日本等国家漫长的去产能调整期。”中钢协相关人士认为,国内钢铁业经营分散,且生产水平不高。95%以上的企业都不具备新日铁和浦项的生产经营水平,很多产品是大路货,靠市场价差赚钱,这种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

参与本次去产能督查工作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检查中发现,有地方政府称其所在省内不缺钢铁或钢铁不过剩。实际上无论一个省、一个市都只是区域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前者的利益也不能代表全国利益。地方政府要有全局观,共同推进全国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反之,在一些先进产能聚集的省份,如果只是一刀切(用数字量化去产能)的做法也同样需要商榷。

该人士建议,目前各区域市场应根据此前上报的责任状公开各自去产能进度,并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和平台的监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去产能不能简单化。要依法依规,有力有度有效。当务之急是让不合规、扰乱市场发展环境的落后、违规企业先行退出。

化“观望”为主动

7月26日,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市召开。该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集。会议指出,地方和中央企业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备案,有关方面也签订了责任书,配套政策措施已经出台,2016年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拨付到位,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正在实施。

按照上述相关任务部署,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具体包括:化解过剩产能过程本身涉及的社会稳定和人员安置问题;化解过程中所涉及核心资产处置问题,包括债权债务处置等;化解后的转型、结构调整、升级。

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样本,杭钢集团集团公司在会议上介绍了具体工作中的操作经验。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钢的去产能工作有着其它省份钢厂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但一些参会的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国内钢厂都学习杭钢转型求变的思维,早做打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行业和企业的问题,那么国内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或许还会顺畅许多。

“产能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顾虑是现实的。但我们需要借化解过剩产能这一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结构调整,把被动去产能变为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有接近部际联席会议的人士说,化解过剩产能本身目标是具体的,要达到预期效果,涉及的问题多,解决难度大。但如果不解决,不往前推进,未来化解的效果难以理想。

“今年上半年,在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推动下,去产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各方对于去产能工作的态度整体上比较急躁。”有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团队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伴随着过剩产能的去化,行业将逐步走向出清,供需格局将逐渐改善。但也需注意到,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调整,改革后钢铁行业内企业的分化将继续加大。

上述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去产能调结构,既不能搞计划经济,也不能无限盲目发展。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做调整,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阶段性见到成效,不是调结构的最终目的,只是过程和手段。比照国际经验,化解过剩产能往往是在相关工作进展5年乃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才逐渐显现效果。

他还举例说,以中国目前广泛采用的连续铸铁技术为例。从1990年代中国钢铁行业开始大规模去“模铸”搞“连铸”。直至2005年后,中国钢铁行业才主要以连铸技术为主。2000年时,中国采用连铸手段占比70%,2005年以后达到95%以上。仅这一技术进步,行业用了20多年的时间。

而今天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显然有更复杂的一面。

双向调整

“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了 30%的去产能任务,这个任务完成量可能是有水分的。”华南地区某大型钢厂生产部门负责人认为,上半年部分产能已经是僵尸产能了,下半年仍有3200吨的任务较严峻,再去产能是要实打实“伤筋动骨”。

的确,非落后过剩产能需要分步、有序地去除、转型、升级。这是本次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要战场,但对地方政府又或企业而言绝非易事。

“结合下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攻坚任务,各地去产能任务,是硬生生去掉产能,还是战略重组;是低效率继续维持生产的,还是一定要把他们从企业挤出来,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在途径和支持政策上也有许多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上述人士表示。

近期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案例有借鉴意义。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今天,如何应对危机与挑战,成了摆在钢铁企业面前最为实际的一项课题。

以韩国东国制钢公司近一年的产业调整布局为例,作为韩国第三大钢企,东国制钢近年来的业绩管乏善可陈。由于韩国市场规模有限,加之中国钢材的冲击,造船、建设等下游产业需求持续低迷。

近一年来,东国制钢通过经营策略调整,通过机构体系重组,出售非核心资产,发展主打业务等方向实施,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扭亏为盈。措施是产品差异化发展,量身定制,提升市场掌控力,提高企业收益。

由此借鉴,武钢集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工程师罗晔认为,中小钢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尤为艰难,企业只有敢于打破陈旧的框架,才能最终实现长足发展。

罗晔表示,国内中小型钢企也应该大胆实施机构体系调整,精简产能规模,全力发展主业,出售亏损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同时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切实打造优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市场份额。此外,企业在外部应不断加强与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对标挖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中崇集团董事长仇瑜峰提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从企业角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增加有效供给为企业发展助力。一是对接终端,以销定产,去除无效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二是调整供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成本,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三是信息化升级,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帮助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网络化,从销售入手,倒逼传统企业结构转型。

当下进行的宝钢、武钢两家大型央企的合并,则是国家向市场各方显示了对于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形式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和决心。这一重要尝试将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重组。

有长期关注钢铁产业的人士表示,试想一下,未来如果把国内约600家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0个钢铁集团,那么中国的钢铁强国愿景可期。

仇瑜峰认为,无论是2005年国内自上而下的钢铁行业发展政策调整,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倒逼国内钢铁行业进行市场化结构调整,都因为当时相关配套政策和执行遇到问题而未能坚持走下去。本次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工作,“正是市场倒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下的双向调整。”

督查办情况汇报 篇9

2011年进展情况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关注民生的新政,将提高广大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要搞同时覆盖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把这一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好。现将我县2011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政策,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今年3月,根据省、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央和省市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在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基金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对缴费档次、基础养老金标准、政府补贴方式进行规范,确保新农保制度全县的统一规范。同时,我们还注重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对比分析,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先进做法,在制度调整中予以吸收和强化,使实施方案创新改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了我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缝隙全覆盖,得到了省市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二、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

今年我们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目标,工作

重心逐步转移到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率和覆盖率上来。

1、鼓励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用行政推动取代行政命令是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在今年的参保登记信息采集工作中,我县各级农保经办人员通过深入未及时参保居民家庭,发放印制的宣传资料,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分析未参保原因,并完善相关手续。同时,积极与农行协商,设立专门缴费窗口,方便参保人员缴费,保证了参保居民缴费安全等,一系列细致的宣传和到位的服务使越来越多处于观望的城乡居民解除了顾虑,让他们自觉参保。

2、完善参保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目标任务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提出了工作进度和具体目标任务,并通过县政府、人保局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渠道予以层层分解落实,做到镇镇有目标,人人有任务,年中有督促,年底有考核。对措施得力,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任务较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资料健全、规范、完善的镇办予以奖励,并通报表彰,充分调动了各镇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运营。为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我县不断建立健全完善内控内审制度,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确保全县涉农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同时,按照有关规定,每月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待遇人员名单上传市社保专线同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企事业养老保险和民政部门的死

亡人员名单进行实时比对,避免了部分人员重复享受国家政策,多头支领、未验证人员领取待遇资格等问题,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挥最大效能,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

三、强化队伍建设,全力争先创优,不断推进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1、优化业务流程,确保经办服务高效规范。我们认真按照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要求,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清理,简化、细化和优化,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优化,统一了办事项目、办事流程、办事标准。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档案管理的要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价值的各种材料统一归入农保中心集中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参保群众好评。

2、加强队伍建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经办能力建设十分关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经办队伍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因此我们积极做好政策业务培训,帮助每位同志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提高政策业务综合水平,以过硬、专业的理论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项目‘零差错’、服务态度‘零投诉’‛,让作风建设取得实效,让服务对象得到实惠。

3、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了提高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

环保督查整改情况汇报 篇10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来宾市兴宾区关于中央第六批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下发后,我镇立即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人员,专题部署整改工作;二是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协调推进整改工作,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整改要求和目标;三是及时制定《桥巩镇环境保护督查工作整改方案》,并将整改任务具体层层落实到全镇各责任站所、村(居)委和单位,细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效果。

二、认真对照,逐条整改完善

对《来宾市兴宾区关于中央第六批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列出的问题,进行了逐条对照、逐案梳理、逐项整改。

(一)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够问题

镇党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主动查找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召开整改协调会,认真研究部署,制定整改方案。其他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主动带头认领问题,及时研究分管领域内存在的问题,落实了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对具体整改任务紧盯不放、一抓到底。镇党委坚持立行立改,落实“两个责任”,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整改工作作为我镇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抓好整改、解决问题的同时,我镇坚持举一反三,加大自查自纠力度,及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制度,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通过整改工作,推进全镇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空气质量下降问题

我镇《制定禁止焚烧甘蔗叶的实施方案》并印发各站所、村(居)委。组织乡镇干部深入村屯,广泛宣传焚烧甘蔗叶的危害性和甘蔗叶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益处,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禁烧甘蔗叶和甘蔗叶还田的认识,引导、教育农民群众少烧甘蔗叶。同时,各责任站所、村(居)委和单位密切配合,组成检查工作组,深入田间进行巡回检查,对违法焚烧甘蔗叶情况进行教育和制止,我镇辖区范围内焚烧甘蔗叶想象明显减少。

(三)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我镇进一步加强对全镇范围内所有畜禽养殖场,按照“零排放”要求实行全面整治,整治不达标予以关闭。大力引导养殖户提高环保责任意识,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加强环境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公众环保意识。

(二)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环境违法整治活动,动态掌握辖区内各类污染源变化情况,做到早防范、早报告,力争把环境污染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

区域环保督查制度的今天与明天 篇11

初衷

《经济》:这项制度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初衷何在?

马宁:我国自1972年开创环保事业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意志在某些地方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环评、“三同时”、污染物总量削减等约束性措施在具体贯彻过程中在一些地方打了折扣。

二是跨省界重大环境纠纷的监管协调能力较弱。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纠纷的增多,而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只限于本行政区域,每当处理跨界污染纠纷时,经常出现当事双方或多方,大喊大叫,各说各的理,不能从根本上查明事实真相,不能准确界定相关责任,不能有效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

三是地方环境信息失真比较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在发生污染事故后,不及时或不全部把事实真相报告国家;一些地方的环境统计数据存在较大“水分”,往往为了多留一点环境容量就虚报数据,又为了少收或多收排污费改变数据等等。

四是国家环境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国家环保总局现有行政编制200人,要管理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和13亿人口显然力不从心。而国土与我国差不多,人口仅为我国1/5的美国,其国家环保署共雇佣了1.8万名员工。

五是日益抬头的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环境执法的难度。由于片面理解“发展就是硬道理”,由于现行的考核体系和急于求成的功利心里,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为了保护财政“税源”,为了保护体量不等的“就业平台”等等,不惜洞穿国家法制底线,出台五花八门的“土政策”,如免收排污费;执法人员不在规定的时间不得进入企业执法;更有甚者有的政府官员居然与不法业主同流合污,包庇其超标排污、无证生产经营危险废弃物等违法行为,成为环境违法者的保护伞、挡箭牌和代言人。

此外,新时期环境管理外延不断扩大,环境监管已从比较单纯的工业和城市污染源控制,扩展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监管对象也从以违法企业为主,扩展到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对各级政府的督查需要国家派出类似“宪兵”的角色强势出击,铁腕监管。

一系列异常突出的矛盾,一系列异常艰巨的任务,呼唤着一项重大制度——区域环保督查制度的出台。国家作出这样的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问题,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国家队”的能力建设,强力构筑和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进而促进环境保护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执行

《经济》: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工作进展如何?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马宁:西南环保督查中心是2006年9月3日开始组建,10月25日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迄今受总局委托承办处理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跨界纠纷、污染物总量核查、违法企业专项查办、群众上访投诉督办等共58件;工作足迹遍及云贵川藏渝西南五省区市,行程超过两万多公里,奉命关停的违法企业资产超过了200亿元。

正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在9个月边组建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最初四个月身无分文,进驻西南后主要靠个人的人脉关系求助军队,解决了临时办公和栖身之所;比如至今我们的中层和一般干部还没到位,仅靠三名主任、副主任显然无法完成繁重的应急、核查任务,紧要关头来了一批热心于环保督查事业的“志愿者”,还有几位市县环保局和政府领导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还比如在云贵高原,在金沙江畔,在秦岭巴山,经常要昼夜乘车十多天,蹲守排污口,暗查违法企业……

尽管如此,整个团队始终保持了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还自发形成了这个团队初始的精神特征。比如“716”工作制,许多人自觉每周上七天班,每天工作16小时。

作为团队的首任主官,我渴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每个成员养成忠诚、纪律、勤奋、敏捷的性格和气质。

区域环保督查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前景的广阔,其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产生的推动力毋庸置疑,但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探索完善的地方也是大量的、具体的。当前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探索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核查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环保督查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跨界污染和重大环境应急响应机制;探索建立跨界环境纠纷调解处置机制和公众来信来访受理处置模式。

焦点

《经济》:在日常督查中与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发生过什么样的摩擦?

马宁:摩擦谈不上,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2006年发生的泸州川南电厂柴油跨界污染事件,市、省两级环保部门报告上级的数据都是“进入长江柴油0.38吨”,而且两次在电话中告诉我污染物很少,不用前往泸州。但我们现场核查的结果是16.945吨;再比如说有一个地区土法炼汞十分猖獗,上级让地方查了几次都说没有。后来派我们突袭暗查,当场查获36口大锅正在炼制;还比如2007年总局“环保风暴”叫停82个项目,委托我中心负责西南地区现场核查,去了五个市,大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异口同声的说,“关停项目一是会造成失业,影响安定稳定;二是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三是会影响设备设施安全等等。”

我们的态度非常简单,也非常明了:“所有决定都有裁量空间,无论空间有多大都不能洞穿法制底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同时我们认为,无论公民还是政府,必须诚信为本。国家环保总局关停“上大压小”项目一方面是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或项目本身违反了国家环保法律;一方面也是业主单位和当地政府当初报批项目时,自己承诺的。

其次,个别省级环保部门中的少数人认为,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建立,是在国家和省级之间又加设了一个管理层级,有个别干部公开说,“区域中心是多余的,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种极端的情绪化语言,实际上折射出一部分人对原有利益格局可能被打破的心里恐惧。坦率地说,区域环保督查中心没有,也不能去分省局的权。正如前面所言,中心是总局权力的执行者,是总局直属的专门负责环境监察督查督办的“快速反应部队”。其所以快速,因为他如同解放军序列里的野战部队,平时驻防在守卫区域研训战法,一有紧急情况即可实施机动,指挥靠前,抵近督查。

在消除区域环保督查工作阻力和人为障碍的问题上,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磨合,需要说服、引导、教育、宣传,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通过处理事和人,交一定的学费,才能触及灵魂的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

展望

《经济》:你曾提出这项制度的完善需要15年时间,为什么?

马宁:我的确作过“中国环保区域督查机构应分为三个阶段完善”的妄断。三个阶段恰与我国国民经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计划相对应。总计需要15年时间。这是根据我国政府目前的行政效能、投入能力和内部利益格局,以及区域环保督查自身能力形成的时间所作出的判断。

众所周知,中央这几年一直在强调到2020年是一个战略机遇期。这是因为按现有的发展速度不变,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跃过3000美元大关,迈入中等发达国家初级门槛,综合国力将明显增强。环保督查乃至全部环保工作要上台阶,离不开巨量的经济投入。目前,制度设计者门正在构想区域督查应完成从“宪兵”到“管理者”的转换,即由督查中心向大区办或区域分局过渡。这类模式的首要局限是行政成本剧增。区域分局机构规模庞大,与国家环保总局内设机构设置相同,人员装备、业务费用投入巨大,这种扩张只能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而逐步实现。

15年组建完善具体要实现三大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十一五”期间),实现在“监察中督查。”区域环保督查是通过开展环境监察业务,或对环境监察业务实施监督实现自身使命的。作为监督“环境监察”的“宪兵”倘若不懂得“环境警察”的全部业务,要做好工作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第一个五年实现人员、装备、业务技能到位,完成与总局环监局的整体业务对接,完成与总局污控、环评、生态等司的个别业务对接,理顺与辖区各级政府和环保局的关系,应该说是任务繁重,时间紧迫。

第二阶段(“十二五”期间),实现“在督查中的监察”。这一时期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从被动监察,转为主动监督。总局将区域内的环保资金分配权赋予区域督查中心,通过项目凝聚地方和业主,在项目的实施中实现督查督办。同时参与、组织区域环保规划和国家项目的环评验收。

上一篇:小学生国防教育教案下一篇:应用型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