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0规划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2030规划(共10篇)

中国2030规划 篇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一节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节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

第六篇 发展健康产业

第十八章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一节 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

中国2030规划 篇2

为老人规划服务设施, 关怀老人工作小组报告提出了以下的指导原则:

1. 老年人的尊严——老人在社会中必须受到重视与尊重, 通过提倡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得到增强;

2.社区照顾和在地安养——通过家庭护理和社区照顾支持老年人及其家人, 使老人可以一直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在家庭环境中而受到最小的打扰;

3.连续照料和综合服务——用综合的手段提供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照顾需求, 让他们居住在熟悉的环境中。

由于老人往往活动空间有局限, 地区环境设计和设施的提供对老人十分重要。以下是提供适合老人的地区环境的关键因素:

·物理方面——住宅设计符合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环境要求, 比如提供把手、最少的台阶和最小的坡度等;

·服务——可达性、价格和服务范围;·交通——可达性和支付能力;

·安全和治安;

·社区设施——社区中心、俱乐部、开放空间、聚会地点和非正式的援助联系资源。

·以上各条的互连。

研究人员强调了以上所提到的因素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提供的各种服务在物理和社会层面都必须要一同考虑到。换句话说, 运用学科间的综合手段在规划为老服务时很关键。

最近与EC的咨询中, 建议适当考虑老龄人口的影响。有必要规划足够的教育、文化、休闲设施, 以满足增加的老年人口的需要。例如, 在重新开发老社区时, 对受到影响的老人们应该在同一小区重新安置住房, 使他们可以保持在熟悉的社区生活, 维持社交网络。为保证重建项目对居民尤其是老人受到的干扰最小化, 政府房屋委员会出台了政策, 要求尽最大可能地将居民重新安置在同一个地区。

应战略规划的要求, 两个土地利用的概念被提出, 促进更加完善的为老规划。第一个是“整体环境”, 提供适合各年龄层的社会和物理设施。第二个是“退休社区”的概念, 以老年居民为目标对象。

整体环境

一个整体环境的例子是美国的明尼苏达州, 正在经历和香港类似的快速人口老龄化。到2030年, 该州预期会有120万超过65岁的高龄人口, 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应对“老人潮”, 州政府在1997年发起了“2030计划”, 愿景概括如下:

1.“到2030年更多的明尼苏达社区会真正适宜各种年龄的人群居住。

这些社区将是各年龄间和以人的整个生命为周期的, 为所有居民未来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选择;”

2.“到2030年, 社区将会帮助提高老年人更长久的独立生活能力”;

3.“到2030年, 社区将会为所有居民包括老人提供一系列志愿和社交活动的机会, 帮助各种需求和能力的人们创造和建立必要的私人和社会关系”。

“香港2030计划”中和土地利用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相关的内容如下:

1. 为不同年龄和大小的家庭, 还有不同能力与收入的人们设计的一系列住宅选择;

2. 通过他们的住房计划创造终身社区 (适合所有年龄

人群的社区) ;

3.公共空间的设计鼓励各年龄居民之间的交流;

4.为行人和车辆都做规划 (协助老人的活动性) ;

5.为提高可达性提倡通用设计的概念。

远期目标是为了满足香港所有地区所有年龄群的需求创造一个整体综合的环境。而有很多老人聚居的地区将是首要措施的目标。香港的综合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元素:

1.老年住宅与其他类型的住宅混合在一起;

2. 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各年龄人群的交流互动;

3. 公共交通可达性好;

4. 在一个尽可能便利的地点提供各项医疗和社会福利服务;

5.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一站式长期护理和帮助的综合社区保健设施。

让香港拥有综合环境的主要好处是它与在地安养的原则相符合。另外, 即将到来的城市更新计划将会为重新开发旧区创造机会, 并且与综合环境设计相协调。有了整体定位, 这种方法可以更彻底地改善为老规划和提供服务, 使老人们不再是被隔离的社会弱势群体。这要求相关的部门机构合作, 在地方和地区层面为老人做规划。只有有效的协作机制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香港房屋委员会正在积极支持和鼓励在地安养。这个概念已被应用到了住宅设计和一些新的地产。新型公寓的通用设计加强可以很容易地适应老龄化的居民们未来变化的需求。另外, 一系列老年住宅的类型选择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退休社区

退休社区主要是为老人设计的, 提供居住的模式而不是机构化的环境。退休社区可以建在香港境内或者香港以外的地区。

退休社区可以按照提供照料的等级分类, 从独立生活到日常协助生活。一个多等级的退休社区的例子是加拿大安大略的Elliot湖。它号称是全国有活力的退休者之城。它包括了销售和出租可负担住房、一系列兴趣活动俱乐部和组织、医疗设施, 还有一个“退休学习研究中心”。为了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社区还鼓励旅游和商业, 并吸引其他年龄层的人们到此居住。

香港的退休社区的目标是让有需要的老人优先获得可支付住房, 并确保提供有足够的适宜设施和服务的公寓。鼓励私营部门以退休社区的形式为老人提供可支付住房。

香港住房协会已经开始着手一项老年居民住宅计划。政府补贴的公寓会被终身出租给中等收入的老人, 老人们可以获得特别建造的住处并附有全面的看护服务。分别位于将军澳和牛头角的两处退休社区, 都被香港住房协会授予了名义上的奖励。一共提供了540套, 大部分为一个卧室的公寓。

退休社区也可在香港之外建立。一些立法委员早在2000年12月4日Leg Co会议上就敦促政府积极探索在有很多老人选择居住的大陆城市开发“老年房地产”的可行性。

对于在大陆建立退休社区的优缺点的一些初步想法如下:

赞成的理由:

1.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可支付住房;

2.满足那些愿意在大陆退休的老人们的心愿;

3.改善已经搬到大陆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 使他们可以将更多的钱用在其他必需品如食物、医疗和休闲等方面;

4. 缓解了对当地住房、健康照顾设施和其他老年设施的需求;

5. 促进了老年服务提供的激烈竞争;

6. 加强了与大陆城市的社会联系。

反对的理由:

1.在老人愿意移民到大陆之前, 需要额外的努力去解除老人对于大陆高额医疗费用、缺乏急救援助 (如护送服务等) 的担忧;

2.需要大陆当局的理解与支持, 愿意接受可能会对大陆发展有资源影响的老龄移民;

3.减少老人对当地住房的需求可能会间接影响到私人服务业和住房市场。累积的经济影响很难估算, 因为有人认为老年人是潜在的顾客;

4.减少了与大陆城市的社会联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关注 篇3

中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

习近平的“健康中国”策

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分量重、新意浓,习近平在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本色。

新意:新名称、新战线、新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此次大会,反映出高层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次大会具有多重新意:新名称、新战线与新部署。

上一次规格相若的此类会议,要追溯到1996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今次会议定名为“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并重观念的意图显而易见。

习近平在大会上提出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卫生与健康战线”,是不同寻常的表述。

卫生战线是常见讲法,指以往工作吃重的医疗卫生部门与相关行业。而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看出,“卫生与健康战线”延展到更广泛领域,并指向多个部门的职责担当。

“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要求,明确了环保、体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民政养老等部门须“守土有责”,也契合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主旨。

心意:保障全体人民“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

这些新意背后的心意,是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话自2014年12月习近平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提出,他在这次大会上重申、强调,明确显示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两大要义:“全”与“民”。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涵盖“全体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如此坚定的表述,透出对健康全覆盖的决心,即任何地区,无论老幼,普及健康生活没得商量,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

“民”字是秉持施政所向、心系于民,呼应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调研考察等多种方式,望闻问切、听取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思考谋划医改成果怎样更真切惠及到每家每户。

上月,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我们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正在抓紧制定健康发展中长期规划。”

对于全民健康这一优先发展的战略工程,顶层设计已完成,施工蓝图将会出台。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在此次部署推进医改任务时,习近平提出了“三个着力”,即制度建设突破、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发挥医者积极性。

相关的改革新举措有望落力在此,接续推出。因为若要解决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需要有攻克难点、痛点的“组合拳”。

中国2030规划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前 言

为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我县渔业资源,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发展,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我县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对渔业水域进行规划。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中国2030规划 篇5

纲要草案征询公众意见的公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市委、政府在2010年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决定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经过我市各相关部门和中规院的共同努力,编制工作开展顺利,《乌兰察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纲要已于2011年2月18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论证评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现将纲要草案的内容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公示时间从2011年2月22日起至3月22日止,将通过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网站、乌兰察布市规划局网站和文化广场展板进行公示。

欢迎各社会各界以书面、电子邮件、网站留言等各种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通信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市西路40号乌兰察布市规划局,联系人:李培龙、张凤林,张文东,联系电话:0474—8323875,8323874,8323845,传真:0474—8323845,邮箱:WLCBGHJ@163.COM。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1日

总体规划简介

一、区位关系

乌兰察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北与蒙古国接壤,不仅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国际通道。市府所在地集宁区,东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00公里,北距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境内高等级公路有北京至西藏、二连至广州两条高速公路、110、208国道和呼和浩特至满洲里大通道,铁路有北京至包头、集宁至二连、集宁至通辽、丰镇至准格尔四条铁路,集宁区至张家口电气化铁路正在建设,北京到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

二、行政区划

乌兰察布市辖一区一市四旗五县,即辖1区(集宁区)、1市(丰镇市)、4旗(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5县(商都县、化德县、卓资县、凉城县、兴和县),共11个旗县市区和一个工业园区管委会,总面积

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乌兰察布历史悠久,已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是我国北方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0年—2030年

四、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

市域:为乌兰察布市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45万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集宁老城区、新区和周边需要统一规划控制的区域,为287平方公里。

五、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区包括集宁区、察哈尔开发区和察右前旗的黄旗海镇、玫瑰营镇、平地泉镇和黄旗海湿地,面积1525平方千米。

六、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双重门户、三北节点、风电之都、京津生态屏障。

1)双重门户: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呼包鄂城市群向东拓展,与首都一小时经济圈交接的门户城市;中国连接蒙古以及俄罗斯等北亚对外开放的国际性的门户城市。

2)三北节点:内蒙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枢节点城市。

3)风电之都: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清洁能源工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把绿色能源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扩大风电发展规模。规划乌兰察布风力发电预期装机容量要达3300万千瓦,着力建设沿阴山北侧风电开发带、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构筑“空中三峡”,打造“风电之都”。

4)京津生态屏障:乌兰察布将建成以生态草原、蒙族民族风情文化、山水风光、高山草甸、火山岩地等为特色的内蒙古草原上新兴的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中心、草原旅游明珠,成为京津地区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北京的后花园和自治区的绿色窗口。

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和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近期2015年乌兰察布实际居住人口为225万人左右,城镇人口为102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5%;

规划中期2020年乌兰察布实际居住人口为24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为132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5%;

规划期末2030年乌兰察布实际居住人口为28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为18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5%;

2、市域空间和城镇发展战略

顺应乌兰察布市进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趋势,主动对接京津冀城市群和呼包鄂城市群,融入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做强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功能。积极培育小城镇,特别是重点镇,引导城镇相对集中地区发展,提高区域综合实力。改善城镇支撑条件,提升城镇设施水平。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以产业

化促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优化人口布局,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生态移民、失地农牧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益。促进进城人员住有所居,创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通过强化轴向骨架生长,构建十字型城镇空间,到2030年最终形成“一主一副,两通道”的城镇点轴空间发展格局。

市域城镇发展主轴带: 沿着京呼高铁、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110国道、集张线等交通干道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带。

市域城镇发展副轴带: 沿着208高速形成的城镇发展轴带,也是国际战略通道。

市域城镇发展通道:

一条是沿着呼海大通道的城镇发展交通贸易支线,形成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条是到四子王旗的城镇发展交通旅游线和神舟家园旅游线,形成的城镇发展态势。

八、城市性质、职能和规模

城市性质

华北地区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之一;

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对接京津冀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

1、连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物流中心;

2、国家级新型能源产业基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3、京津冀都市圈休闲旅游目的地;

4、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和具有草原生态风情的宜居城市;

5、乌兰察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

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约48万人;

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60万人;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80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约70km²;

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约90km²;

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面积约120km²。

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1、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确定中心城区发展方向为向东、向南。

2、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为:开辟东向适度拓展,向南优化提升,向西涵养生

态,向北更新整合。

3、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确定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为:西北至二广高速、南至京新

高速、东至泉玉林河,在此范围内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4、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两轴、两带、四片多组团”。

其中一轴指的是沿解放大街、工农北路和工农南路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另

一轴指的是沿察哈尔西大街、察哈尔东大街一直向东,跨霸王河往东的东西

向城市发展轴。

两带是指沿霸王河和泉玉林河的西北-东南向城市滨水景观风貌带。

四片区分别为集宁老城片区、集宁新城片区、河东片区和察哈尔工业片区。

十、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布局

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四个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分别是集宁老城区公共服务中心、集宁新城区公共服务中心、白海子公共服务中心和高铁公共服务中心。

市级商业服务设施:结合恩和大街和解放大街两侧的商业设施,建设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商业气息、以商品零售业为特色的市级商业服务业中心。利用乌兰察布区政府和中共集宁区委员会用地功能置换,加强大型商业设施向此区域集聚。其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引入高品质的商业机构,强化购物与文化、娱乐、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结合。

市级文化中心有两处,一处位于集宁新城片区的格根西街北侧,一处位于河东片区白海子综合服务中心南部。

2030肢解中国读后感 篇6

今年寒假,看了一本书,一本好书。

准确地说,这是一篇演讲稿,全名为《2030年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出自中国著名军事专家戴旭上校之手。

戴旭,空军上校军衔,中国著名军事专家,毕业于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和空军政治学院,先后在空军地空导弹某部飞行学院任导航台长、新闻干事。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代表作有《太空战》、《海图腾》、《C形包围》、《盛世狼烟》、《2030年肢解中国--美国全球战略与中国危机》等。2010年12月,被30多万网民公推为与郎咸平、于建嵘、郭亦平、张宏良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作为中国鹰派第一人,戴旭上校奔走于我国相对不安定的一些地区,常年在新疆、西藏等地实地考察,分析数据。用它独特的、敏锐的双眼,看透争端事件的本质。戴旭上校曾经说过:“表相后面是真相,真相后面是真理!”他善于撕裂和平的伪装,把本质呈献给国人。

在该书中,戴旭上校指出——战争跟着财富走。三次财富转移,第一次由中国向欧洲转移,爆发了两次大战。第二次由欧洲向中东转移,爆发了中东、两伊、海湾数次战争。第三次由世界向东亚汇集,凭什么中国就不会爆发战争?因此他认为应该努力发展军备,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立即出击。目前包围中国的各种经常制造摩擦的势力当中,隐隐能够看到背后站着美国这个巨人。也对,不管前方的傀儡木偶多么嚣张,也挡不到后面扯线的主控者。日、韩、美、澳大利亚,美国的东南亚盟友、印度等势力把中国C字型围住,可以说,比之前的新月形包围更加严密。有人说戴旭上校的忧患意思过重,有人说戴旭上校是在危言耸听,其实不然。日本在钓鱼岛的一系列动作、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沙群岛的驱逐和强占,印度的增兵等等事件不断发生,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必要看清在和平时期,可以歌舞升平,但不能没有防范意识。昨天刚看到一则新闻,已注册在南沙群岛作业的渔船有5000余艘,而实际上目前仍在作业的仅剩20余艘,为什么??因为害怕东南亚国家的炮击,害怕东南亚国家的抓捕,害怕东南亚国家索取的巨额赔偿......同时,文中多次强调GDP的问题,戴旭上校认为GDP并不能当做国家实力的表现,我认为颇有一些道理。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时候,GDP世界第一,结果呢??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GDP是日本的九倍,结果呢??巨额赔偿,成了别人的GDP!

中国2030规划 篇7

针对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态势,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5月23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指出, 中国若想恢复碧水蓝天环境, 需在未来十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约10万亿元, 需花费30年的时间进行整体环境治理, 其中10年整体控制, 20年集中治理。他还指出, 2020年中国环境将跨越污染排放拐点, 实现污染物排放负增长;2030年我国将跨越环境恶化拐点, 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高代价的经济增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在刚刚过去的5年, 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 跃升到世界第二位;2010年中国GDP达到397983亿元, 比上年增长10.3%。中国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 业内人士对此曾调侃, 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纵观中国30多年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 中国经济的增长虽一路高歌猛进, 但其背后的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 使得经济增长的代价越来越高, 且这一发展模式还将维持一段时间。当前的中国在全世界能源消耗所占的比重日趋加大, 据骆建华在第八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介绍, 目前我国消耗着全球21%的能源, 11%的石油, 49%的煤炭, 排放了占世界26%的二氧化硫, 28%的氮氧化物, 21%的二氧化碳。作为PM2.5主要成分之一, 酸雨污染、臭氧污染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硫含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中国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是2218万吨, 美国含量是1036万吨, 欧盟是598万吨。

另外, 大气除常规污染外, 新的污染问题逐渐显露, 如大气汞污染。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报告, 初步估算目前全球每年人为活动约向大气排放2000吨汞, 我国每年人为源的大气汞排放量约占全球汞排放总量1/4还多, 每年约为500~700吨。2007年我国主要行业大气汞排放比例是燃煤锅炉33%、燃煤电厂19%、有色金属 (锌铜铅金) 冶炼18%、水泥生产14%、钢铁生产3%、交通用油3%、市政垃圾3%、民用2%、生物质燃烧2%, 其他3%。

当前我国的水环境整体也不容乐观, 据《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我国超过30%的河流和超过50%的地下水不达标, 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 优-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 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农村地区的水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试点村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仅77.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70.3%。地表水达标率只有64.7%。

10万亿环境治理的资金

改革开放至今, 中国的环境受了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1980年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第二次是1992年开始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第三次是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重化工业急剧扩张。这三次冲击一次比一次迅猛, 一次比一次强烈, 并相互叠加, 终使中国环境污染走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极端程度。

面对当前环境问题相互叠加的现状, 中国环境治理又将何去何从?严峻环境形势又需要政府怎样的资金投入?对此,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第八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指出, 从2002年到2012年, 我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4万亿, 但巨额的投入本应该让人看到环境改善的良好前景, 然而结果却不能如人所愿, 空气污染越来越重, 水污染日益变本加厉。

从2007年开始, 我国环保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与注重环保的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环保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还偏低。2007年至2011年间, 我国环保财政支出的GDP占比最高达到0.61%, 仅接近美国1990年的水平。尽管过去几年我国环保投入逐年增加, 但占比始终在2%以内。从全球经验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2~3%才能控制污染。据测算, 按照经济增长率和环保程度, 未来10年环保投入大概需要10万亿元, 骆建华指出。

对于这10万亿投入的来源, 骆建华建议, 未来10年, 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投资每年应达到2000亿元, 10年累计投资2万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其主要来源可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此外, 他还建议每年从新增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中切出一定比例, 用于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其次, 企业投入必不可少, 没有企业的参与, 环境改善将无从谈起。他认为可以通过设立排污补偿等机制推动企业加快治污进程;最后, 加大银行绿色信贷力度。银行应实施环境优先的贷款体系, 发挥环保融资的主渠道作用, 积极实施赤道原则, 将环境政策审查作为信贷审查的重要内容和前置条件, 增加贷款项目环境绩效考核, 优先支持环境绩效好的贷款项目。对于污染防治项目, 借鉴国外经验, 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实行贷款浮动利率等优惠政策。同时, 进一步落实收费权质押等项政策, 为污染治理融资提供更多的创新金融产品。

30年后的中国环境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比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要严重、更具挑战性。在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常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 以大气汞污染为代表的新污染问题接踵而至, 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 并与常规污染物形成复合型污染, 使严峻环境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令人揪心的环境形势, 不仅让人发问, 我国环境恶化的趋势何时才能得以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拐点以及环境质量拐点又将在何时出现?对此, 骆建华在循环经济论坛上指出, 预计2020年前后,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将会陆续达到峰值点, 污染排放全面下降的时代将会到来。2030年跨越环境恶化拐点, 空气质量真正好转, 并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从欧美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经验看, 改善环境质量, 首先须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实现污染物排放量有计划、分阶段减少, 为环境质量的最终改善打下基础。考虑到2010-2020年, 中国经济可能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中速增长期, 人均资源消费量比如人均钢材、人均水泥消费量陆续与经济增长脱钩, 重化工业扩张势头有所遏制, 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将加快。加之环境标准加严, 环境执法力度加大, 企业治理污染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 同时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促使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环保公共服务职能。

综合考虑以上有利因素, 预计2020年前后,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将会陆续达到峰值点, 污染排放全面下降的时代将会到来, 从而实现污染控制第一个战略目标。

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如能陆续得到控制, 接下来的问题是, 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如何下降, 也就是中国环境质量何时出现好转。我们认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真正好转, 并达到欧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PM10年均浓度40μg/m3-50μg/m3) , 还需要20年时间。

中国与2030年的亚洲…… 篇8

从商业层面来看,吉隆坡双子塔(Petronas Tower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等超级摩天大楼不断兴起,阿里巴巴(Alibaba)首次公开发行(IPO)——这是纽约证交所(NYSE)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亚洲企业持续登上全球最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排行榜。

中国正引领着上述转变。印度精力充沛的新领袖如能完成平衡预算、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修改限制性的劳动法以及过时的教育和土地管理体系等艰巨改革,印度就可能与中国一争高下。

这些头条新闻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中国依然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是全球头号商品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前往海外收购资产,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在国内,中国亟须对经济进行再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并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金融体系现代化和开放以及国企改革尤其受到境外人士的关注。如果这些措施得到贯彻执行,将会进一步改变2030年亚洲图景。

其次,到2030年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快速推进,但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目前,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和交换媒介的角色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在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从2010年10月的第35位升至2014年9月的第7位。

要实现从贸易金融角色扩大至更为多样化的资本交易形式的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需要精心规划改革的步骤。当然,彻底开放资本账户对于人民币完全国际化至关重要。中国应精心设计旨在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改革的次序,以促进而非危及实体经济的增长。学术文献阐释了具有深度、监管良好且开放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一些全球最大的银行业机构,但它们在金融产品的复杂性、银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债市和股市的深度和完善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沪港通”的推出,被视为深化和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

资本流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波动,要管理这种波动就需要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该体系将包括监管良好的非国有企业债券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的更多竞争。有趣的是,家庭和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出乎意料且受人欢迎的竞争,这可能促进风险管理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独立的央行,以及市场化的利率和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稳定基金和双向干预机制,以防止过度波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基本可兑换性,同时依然要对投机性和异常波动的短期流动施加一些控制。

第三,更为确定的是,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中国流向海外的资本规模越来越大。2013年,中国官方估算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6130亿美元,而在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还很少,大致与意大利的水平相当。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是全球直接投资和并购的官方统计机构。该机构将中国列入全球十二大对外投资国之列,尽管其对外投资存量仅为美国(6.35万亿美元)的10%左右。此外,如果中国追随当年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日本的足迹,今后10年将会有逾1万亿美元流出中国——这将是一场改变许多国家商界的投资浪潮。

鉴于中国企业热衷于在美国等国家收购资产,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也令人感到不安。这些企业在中国政府积极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走出去”,创建国家冠军企业,从而获得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进入新的市场,以及收购品牌和外国技术。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陷入低迷,这为中资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困境资产创造了独特的机遇。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向国有所有者支付较低股息,而且还能在能源、土地和环境使用方面获得补贴,它们的资产负债状况非常好——这些优势正随着经济再平衡的改革逐步减少。

另一方面,许多中资企业最想要的资产和位置已被来自更发达经济体、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抢先获得。同时,中资企业缺乏国际商业活动以及相关全球规则的知识和经验。当经验不足所导致误读或未能全面考虑到当地商业和监管环境的时候,这些劣势就可能侵蚀交易的盈利能力——不过此类风险并非中国投资者所独有。

中国企业投资所在国的政府也有许多不安,其中一些担忧类似于30年前对日本投资者的疑虑。例如,国企是中国政府的代理人吗?若是,它们会基于政治、而非商业标准做出决策,进而破坏投资所在国的主权吗?其他担忧涉及到中国投资者是否会遵守投资所在国的监管法规,以及国有企业是否在本土市场拥有不公平的优势——中国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在国内许多行业都无法公平竞争。

总之,头条新闻背后的问题表明,对有望在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经济的现代化升级和整合,需要在制度建设和治理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2030年的一天 篇9

8点:起床。穿上调节温度的外衣,拿起电动牙刷,把洁净牙膏挤到牙刷上,把牙刷放到口里,它就把我的牙齿刷得干干净净的。我又用毛巾把脸擦几下。也许你会问:“这是一条什么毛巾呢?”这是一条能自动产生芦荟汁的毛巾,对皮肤保养十分有好处。

9点:坐上新型汽车。开车时,车会慢慢地飞上天空。看到天空白茫茫的一片。

10点:到老师家,带老师去体育场,看机器人足球比赛。

12点:回家。吃从机器人的“肚子”里拿出来的鸡肉,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机器人的“肚子”会有食物呢?原来这个机器人的“肚子”是冰箱和微波炉的集合体。

13点:睡午觉。

18点:吃晚饭。一个机器人把一盘盘美味的饭菜放到桌子上。我吃得饱饱的。

19点:到洗手间,拿起另一种含有补充身体营养物质的泄不通毛巾,坐到大浴盘里洗澡。你别看这个浴盘的样子那样变通,其实它可以自动调节水温,并且能伸出两条机械手臂帮你按摩。只要你按一下控制键,浴盘里的水就变成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温泉水,或者变成有益身体的中药或者西药水呢。

20点:看电视或电影,环回影院,可以由电脑控制。

22点:上床睡觉。梦见这个世界是绿色的,可爱的。

2030年是多么先进繁荣啊!

作者:南海松岗联表小学 402班   苏家权    10岁

指导教师   朱瑞仪

联系地址:南海松岗联表小学

电话:0757-85228010(办)手机1392329

中国2030规划 篇10

职责一:完善全面医保体系

完善全面医保体系,并使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间能够无缝衔接,是保险业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

《纲要》提出,要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

据悉,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最为关心两件事:一是看病能报多少钱;二是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在异地是否能够同时结算。因此,我国旨在建立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就在于体系之间能否顺利衔接,使百姓便捷地享受到医疗保障。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业承办的大病保险项目中有414个项目实现了“一站式结算”,80个项目实现了异地结算,大病患者享受到了快速便捷的结算服务。2015年,30.88万大病患者转外就医,异地结算金额达2.52亿元。

在大病保险的成功示范下,各地陆续出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社会救助”等做法。青海、安徽等省试点将基本医保交由保险公司经办。在辽宁盘锦等地,经办工作涵盖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及低保和优抚对象救助、工伤补充保险等,实现了与人社、卫生、民政等现有保障体系的无缝对接,发挥了保障的协同效应。一些地方的大病患者还享受到了远程诊疗、家庭医生等额外增值服务。

职责二: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当然,这些陆续出现的做法显然还不够,如何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保险业责无旁贷。人保健康党委书记、总裁宋福兴表示,积极对接全民医保体系,重点开发与基本医保相衔接、保障自付医疗费用的各类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发挥医疗费用分担的作用,降低参保群众经济负担,这本就是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应有之义。

另外,“健康保险的服务链条长,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跨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健康服务产业链中的独特作用。比如,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涵盖医疗、疾病、护理、失能、意外等需求的健康保障计划,为不同人群构建起全方位的健康风险屏障。”宋福兴如是说。

对于商业保险而言,《纲要》特别提出,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商业健康险是全面医保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数据显示,今年1~8月,健康险业务维持高增速,原保险保费收入3098.23亿元,同比增长93.66%。尽管近两年来,健康险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实际上,百姓对这一险种还比较陌生。太平洋寿险近日发布的《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客户脸谱》显示,太平洋寿险客户2015年投保商业健康险的客户比例为38%,尽管较2011年的10%有了较高增长,但仍有超过60%的人在“裸奔”。

而今年3月税优健康险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也并未达到业内预期。人保健康、阳光人寿两家公司部分赔付案例显示,投保税优型健康险出险后,个人自付比例一般都从40%以上降低为10%以下,极大减轻了投保者的负担。

可见,健康险虽能切实分担患者负担,但要达到《纲要》中“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的要求,并不容易。

职责三: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保险业还承担了另一项任务,即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纲要》提出,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在投资、设立医疗结构上,保险业已经在进行探索。2015年10月,泰康人寿收购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份;2016年5月,由阳光保险集团投资成立的阳光融和医院在山东潍坊开业。

在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看来,保险公司成为医院的主要投资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坦言,虽然希望仙林鼓楼医院能够尽早实现盈利,但更加看重的是医院给公司带来的业务整合效应——通过设立医院,泰康人寿有机会将客户服务、保险理赔、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社区营销等业务实现整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事实上,险企办医,由于初衷有着天然的不同,路径和结果也自然会不同。传统医疗产业是以患者本人为主要支付主体的模式,而将商业医疗保险引入支付体系,则给产业闭环的形成带来可能。由于既是“收费方”又是“付费方”,险企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要求,对医院处方监督和患者健康管理有着自发的动力,更有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天然诉求。

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政策的层层加码,加上大量资金流入,大健康行业趋势大好,从规划的市场目标来看,到2020年大健康行业即可达8万亿元市场规模,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积极加码大健康市场无疑将成为保险机构的普遍选择。

来源:金融时报 中财网

上一篇:学前教育自荐信范文下一篇:请用不假思索造句